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18 19:28:53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1

编制规划是件大事

记者:据了解,《规划》的制定经过了前期准备、课题调研、初稿起草、集中修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阶段,那么能否介绍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有关负责人:可以。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是2015年5月正式启动的。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期间,领导小组先后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指导《规划》编制情况;先后六次向质检总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汇报《规划》编制情况;数易其稿,形成草稿,邀请纤检系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收集各类建议和意见200多条,在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向国家认监委、标准委及质检总局各司局征求意见,收到总局计量司及产品质量监督司反馈的2条建议,经研究后,全部采纳,形成《规划》论证评审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初,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来自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总社、西安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8位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论证,并提出19条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今年1月23日,经质检总局局务会专题审议通过,2月9日《规划》正式印发。

记者:编制《规划》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哪些问题?

有关负责人:这个肯定是有的。可以这样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中央精神、质检总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战略布局,以及质检总局关于“十三五”期间质检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基层工作实践与中央顶层设计做好衔接。二是结合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需求。将推动解决纤维产业发展粗放、布局调整、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作为纤检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及时调整工作思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助力产业调整升级。三是结合纤检事业自身发展需求。新形势新问题为纤检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提高纤检工作公信力,推动纤检事业发展。

规划好坏首先看思路

记者:如何构想《规划》的定位?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纤检事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是保障、支撑和引领,主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纤检事业。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的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纤检事业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纤维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纤维产业质量安全。

记者: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否也就有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有关负责人:是的,《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这样概括:坚持市场规律与监管效率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技术引导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记者:那么,如何表述《规划》的目标?

有关负责人:《规划》总体目标设定充分考虑了纤维产业、纤检系统实际情况,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总局“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棉花、物流、纺织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新疆、内蒙古、广西等条件较好的纤维重点区域纤维质量明显提升,其他地区纤维质量稳步提升,纤维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纤维标准体系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纤维公证检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显著提高。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纤维市场环境,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抓住关键定内容

记者:感觉到《规划》的内容很丰富,能否概括下主要有哪些方面?

有关负责人:《规划》主体分为成效经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记者:有哪些成效经验?

有关负责人:《规划》从坚定不移抓质量、全力以赴保安全、一心一意促发展、改革创新强质检四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纤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得出坚持服务全局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提升工作有效性四个发展经验。

记者: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概括为两点:一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战略、供o侧改革的实施,为加快传统纤维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走出国门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标志着我国纤维产业已经具备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纤检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二是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纤维产业供给结构严重失衡,“量大质低”,纤检事业满足纤维产业转型发展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需求、满足国家创新型政府要求任务艰巨。

记者:如何把握《规划》的主要任务?

有关负责人: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1.加强纤维质量监管。着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质量诚信与银行信贷管理协作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纤维加工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进程;加快纤维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专业纤检机构监管规范、协会团体辅助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放、管、服”,简政放权;强化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学生服、面料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服、面料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人民群众质量维权意识,完善“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探索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协作模式,厘清与不同层级政府及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探索推进纤维质量监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2.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强化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纤维产业发展,满足未来纤维公证检验需求的检测体系,加快实验室检验技术升级,提高公证检验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仪器化非棉纤维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非棉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转变;启动纤维标准提升工程,提升纤维标准影响力。建立更加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合中国国情的纤维标准化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山羊绒、茧丝、麻类等纤维的标准国际化,向中亚、东亚、东盟相关国家输出我国棉花、羊绒、茧丝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技术。

3.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大政策融入力度,M一步推动公检制度融入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力度,推动纤维公检制度和政策性贷款、市场保障金、物流体系融合;发挥对产业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纤维产业全链条的服务作用,对接农业、加工、流通和纺织需求,发挥公证检验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中央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开拓棉花公证检验新服务;探索培育纤维品牌,与地方政府以名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实施纤维品牌发展战略。倾斜“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推动优质纤维产区创建名牌产区,推动优质企业创建名牌企业,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宣传推荐、人才培养、检验服务。

4.夯实质量监督基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纤检事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报备、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进系统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技术能力建设协调发展,加快纤检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纤维计量监督、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维修和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优化纤检人才队伍结构,建立纤检事业发展专家智囊库,为谋划纤检事业发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良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纤检系统行风建设的综合预防治理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三项重点工程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重点工程有三项:

一是纤维质量监督强化工程。包含3个子项目,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项目,搭建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公示平台,建立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平台;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项目,搭建纤维企业质量信用平台,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纤维企业品牌推进工程;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将学生服监督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全国10个省建立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纤维质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建立棉花公证检验信息技术示范实验室20家,稳步提高公证检验覆盖率,开展棉花标准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毛绒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实现毛绒质量管理信息化,新建、改造毛绒、茧丝、麻类纤维公证检验实验室15家,制修订毛绒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推进毛绒纤维检测仪器化,研制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设备校准样品,建立非棉纤维标准样品生产基地。

3.互联网+纤维质量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服务全产业链,实现纤维质量信息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挖掘产业质量风险点,研究产业质量发展趋势,为纤维产业经济升级服务。检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服务公证检验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支撑体系,实现检验资源、检验设备、突发性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新型纤维材料信息、检验人员交流与培训等信息共享。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2

产业基础有待系统性夯实

产品水平经受市场化筛选

张定金(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全线亏损现状对症下药

由于我国碳纤维产业化发展较晚,对核心技术及相关装备设计的专利覆盖面非常窄,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缺乏优势。生产开发碳纤维的企业都是比较年轻的企业,缺乏化纤生产的技术沉淀及人才培养。除此之外,我国的碳纤维企业面临多重问题:缺乏专业的碳纤维(高性能纤维)生产线装备设计及制造企业;技术优势企业难以得到国内碳纤维相关的研发资金,研究院所与企业争抢研发资金,研究院所与企业共赢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产品的稳定性不强,批内、批间的波动仍然较大;低水平重复的研发与生产建设非常严重,造成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对大丝束的预氧化和碳化缺乏工艺经验,缺乏生产线的低成本运营经验;产品、技术、工艺路线单一,生产经营还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所以,国产碳纤维价格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其生产成本,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的境地。

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在国际市场没有话语权。如果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都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我们的产品自然而然就会有市场话语权。而对于成本问题,不仅要从丙烯腈到碳纤维的系统中去解决,更需要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构件的系统中去解决,要从先进材料的综合使用效能上去解决。

产业工程化研究目前还较为肤浅。在碳纤维领域,对比国内外专利就能明显看出其工作细致性的差距,工程化的研究基本都是由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来实现或完成,因此,要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向企业一线,从事一些基础、单调而有意义的工作。

杨建行、欧阳琴(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各级碳纤维都有相应市场

T300、T700、T800级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各有侧重,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其中T300的历史最为悠久,生产质量也稳定可靠。T700主要用于压力容器、休闲用品的制造,其生产具有速度快、成本比较低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成本问题,满足了工业化与大量使用的需求。标准模量碳纤维目前的市场份额为80%~90%,剩下的市场份额由高强中模碳纤维占据。

高强高模碳纤维是由高强中模碳纤维经过石墨化而制成。高强中模碳纤维的研制工作,从其自身水平、应用领域来讲都至关重要。高强中模碳纤维没有明确需求牵引,所以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创新推动。国内的企业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工程化研究阶段,很难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

李建新(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膜材料产业正在努力追赶

人工肾是中空纤维膜材料产业最早被应用的领域,这一市场一直由日本企业主导,国内企业正在努力追赶。现在的膜产业已被广泛应用到水处理、制药的分离纯化、啤酒的生产等诸多领域。中空纤维膜材料的使用具有多种优势。中空纤维材料的装填率非常大,而料液的压差最小,使过滤过程的压力也比较小,价格比较低。但是由于中空纤维是单丝功能纤维,它的强度也是个关键的性能参数。

“十二五”规划中中空纤维膜发展方向为高强度PVDF等中空纤维膜及大型膜组器(MBR)装置、水处理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规模化制备技术、气体分离中空纤维复合膜技术。

目前全球高性能膜材料的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膜材料产业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膜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日趋紧密。三是膜技术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四是膜技术对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显著增强。高性能膜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呈发展趋势。

刘兆峰(苏州兆达特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发展芳纶产业顺应历史进程

有观点认为,化学纤维发展史有两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化纤部分取代天然纤维,第二个里程碑是高技术纤维材料部分取代钢铁、塑料。芳纶是高技术纤维的代表,由此可见对位芳纶产业的重要性。目前,国外对位芳纶的生产企业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公司、韩国可隆公司及晓星公司。

胡显奇(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持续创新才能抢占先机

连续玄武岩纤维(ContinuousBasaltFiber,简称CBF)是以火山岩为原料经1450℃~1500℃高温熔融后快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它的耐烧蚀性与碳纤维、高硅氧相当,隔热性能比碳纤维优越,价格却只有碳纤维的1/8到1/5。高强高模的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对武器装备的高性能化和轻量化有直接的贡献。国内外CBF的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市场的应用研究,或是规模生产的工艺技术及装备等方面都有很多的技术瓶颈需要攻克。因此,CBF产业的技术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国生产玄武岩纤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外依存度为零,其生产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新型武器装备的制造提供新材料的支撑。

CBF产业既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植,也需要企业加强技术攻关。CBF是“烧钱”的高技术产业,因此,必须引进产业资本,要从CBF性能优势出发,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应用研究,有重点地寻找量大面广的领域,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引导和撬动市场需求,促进产业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都是大投入大产出,干小了等于白干、干慢了等于自杀。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与传统产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实施可实现价值创新的“蓝海战略”,迎来企业快速增长和持续赢利的春天。

杨年慈(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

PE纤维产品还需开拓与细化

个体防护装备是现代战争、反恐和维稳中减少伤亡、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个体防护装备随武器的发展而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枪击和刀刺是对人体伤害的两大威胁,目前单独的防弹服和防刺服走向防弹防刺(双防)将成为必然趋势。兼有防弹防刺功能的材料攻关难点在于两种防御机理间的悬殊差异,需要同时满足三种贯穿相矛盾的材料制备。此项研究起步较晚,在国际上尚无防弹防刺服的标准。

近十年来,我国PE纤维取得了迅猛发展,纤维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仍需在后加工产品方面努力开拓与细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使产业步入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由纤维生产国向纤维产业国的转变。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化工多元醇市场尚未成熟

化工多元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材料与食品等领域。我国的化工多元醇产业直接年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与之相关的产业超过7000亿元。目前,国内多元醇生物炼制工业面临成本与技术的双重挑战。首先是粮食原料来源受限,而非粮生物质组分复杂,利用率低;菌种(催化剂)催化效率低、选择性差;现有的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严重;生产规模小,下游产业开发不足,诸多原因造成国内多元醇生物炼制工业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缺乏市场竞争力。

研发投入须从实际需求出发

技术升级要与工程一线结合

张定金(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技术合作要与自主研发相结合

面对我国高性能纤维(包含碳纤维)相关生产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积极吸收并消化国外的相关技术,加强相关领域的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在化纤相关领域不可一味引进与复制国外生产线,要加强自主研发,从国家层面进行相关技术的整合与共享,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刘兆峰(苏州兆达特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核心技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企业想发展,单靠资金和技术人才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不行的。而关键的核心技术必须在小试、中试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艰苦实践才能得到。而仅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缺乏资金支撑,发展会很艰难,不成气候。因此,我们呼吁二者结合,希望几年后中国可以出现和杜邦、帝人相匹敌的芳纶企业。国内目前有6家企业从事对位芳纶产业化,4家央企或大型国企,2家民企。其中有3家宣布已建成千吨级产能。苏州兆达公司是常熟市以范建刚为首的一批民营企业家以自然人身份集资成立的公司。公司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产、学、研三结合,由东华大学退休教师及东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技术团队,由总后装备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后续产品的研发。

施楣梧(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博士):

遮蔽性研究推动多学科发展

服装最基本的功能是御寒和蔽体。虽然现代服装面料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美观,但仍然要重视服装的防透视性能,加强浅色服装的遮蔽效果。我国海军的87式、04式水兵服都采用了有衬里设计,而07式海军服不加衬里,使得加强遮蔽效果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保证海军官兵穿着白色夏季服装后拥有庄重威武的外观且兼具舒适性之外,遮蔽性的研究还可以使穿着夏季轻薄服装的人群避免内衣和体肤暴露的尴尬,有关视觉遮蔽理论研究也可推动光学理论的发展,指导其他遮障物的设计,对气象学、烟幕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要达到视觉遮蔽效果,可以从染整环节的涂层、泡沫整理,到纺制细支高密纱线,设计多层结构、强反光的组织结构,再到细旦、多孔、中空、粗糙化、异型纤维的生产等多方面入手。日本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水平也较高。总后装备研究所使用的是增强光散射的方法来实现纤维的防透视效果和织物的视觉遮蔽效果。

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产业建设中技术薄弱成问题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建设的较完整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学研用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解决了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的“有无”问题,有效缓解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国产高性能纤维的迫切需求。但相对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理论基础和产业化基础仍相对薄弱。碳纤维制备、芳纶纤维制备和复合材料高效制备与应用等领域中的一系列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突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件仍依赖于进口,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纳米杂化材料超越传统材料限制

纳米杂化材料结合了有机及无机基团的性质和功能,与单一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相比,其在力学、光学、电磁学、耐热性和生物医学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而且容易通过结构设计、方法选择合理控制各种反应参数(如反应温度、时间、无机组分的相对含量等)来实现功能调控和优化。

将无机纳米粒子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制备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聚合物的性能改善和功能化。因为这类纳米复合材料可以综合无机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的优点,对高聚物基体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等产生特殊的影响或增加新的物理性能,极大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对开发高性能、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改进PHAs结构,克服其上述结构与性能缺陷,全面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是本领域前沿和热点研究问题。课题组及其国内外同行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改性PHAs的研究进展。通过与纳米粒子的复合,PHAs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可加工性等得到显著提高,且有新的特殊物理性能产生,对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的PHAs具有指导意义。大力发展PHAs材料产业链,既能够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又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

朱波(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碳纤维生产也要科学降耗

在碳纤维制备过程中,主要能耗环节包括原料精制、原液制备、原液保温、牵伸浴槽加热、蒸汽牵伸加热、原丝干燥烘干、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碳纤维制备烘干、溶剂回收、单体回收、氮气制备、废气焚烧、车间空调、冷却循环等。以年产1000吨12K碳纤维设施为例,需要消耗蒸汽约20吨/小时,电力约4200千瓦时。如果我们使用科学的方法优化设计,可以大幅降低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能耗,促进碳纤维生产技术的进步。

原料精制采用多效精馏,利用余热预热需要精制的原料、需要回收的废液、需要汽化的液氮,综合可以节省蒸汽约2吨/小时;加强浴槽保温,加强原液保温,优化烘干设备,密闭烘干设施,可以减少约1.5吨/小时蒸汽损耗,同时可减少车间空调能耗;优化蒸汽牵伸机的设计,减少蒸汽流失量,可以减少约1.5吨/小时蒸汽损耗,同时可减少车间空调能耗。

利用废气焚烧炉余热预热进入燃烧室的废气,利用烟气预热预氧化炉的新鲜空气,每小时可节约煤气约200立方米,节省预氧化炉电力消耗约1000千瓦时。低温碳化炉采用出口预热冷氮气,可有效利用碳纤维余热,同时可减少出口水冷消耗,可节省电力约50千瓦时。高温碳化炉采用复合保温设计,取消炉壁水冷,可减少装机容量500千伏/安~700千伏/安,减少冷却水带走热量能耗约200千瓦时,同时可减少备用电源及安全设备投入,减少冷却水循环量及消耗量。优化设计烘干设备,采取远红外加热,可提高加热效率,预计在碳纤维制备流程中可节省电力约500千瓦时。

设备折旧一直是导致影响碳纤维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生产每公斤碳纤维(12K)设备折旧约30元~35元,国产设备每公斤碳纤维(12K)设备折旧约8元~10元。通过合理的节能措施和能源再利用,可以节省能耗30%左右,通过设备国产化,每公斤碳纤维(12K)可降低成本20元~30元。综合考虑,每公斤碳纤维(12K)生产成本可降低30元~40元,规模越大,相对经济效益越发突出。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生物质化工多元醇关键技术待突破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3

文章主要对目前国内玄武岩纤维企业基本情况、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及市场应用推广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阻碍玄武岩纤维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现状;发展;企业

自2002年9月科技部将“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各地已经陆续建立了几条玄武岩纤维生产线,纤维产量已初具规模。然而玄武岩纤维的产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截至目前,产品性能波动大、工艺路线不明晰、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制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应用一直没有获得大的突破。

1发展现状

1.1玄武岩纤维生产企业情况

企业规模方面,截止到2010年底,国内实际在产的玄武岩纤维企业主要有浙江石金、四川航天拓鑫、牡丹江金石、山西巴塞奥特、辽宁金石、营口洪源、江苏天龙、河北通辉等8家,2010年纤维总产量粗略统计在2000吨左右。其中浙江石金、航天拓鑫和阜新矿业的规模稍大。各企业的产品累计销售率普遍不高,库存积压较多。

1.2工艺技术水平

国内玄武岩纤维在产业化初期,大多引进模仿前苏联地区的工艺技术。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引进的技术在中国很难获得成功。国内现存的玄武岩纤维生产线,大多是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依靠国内玻纤行业技术人员在前苏联技术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建立起来的,因此各厂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炉窑方面,目前国内玄武岩纤维生产工艺主要有全电熔炉和气电结合炉两种。从目前表现来看,两种熔炉各有优劣,全电炉自动化控制较好,原丝线密度较为稳定;气电结合炉则由于受炉窑熔化能力的局限较小,采用熔炉多漏板拉丝技术,生产成本相对更低。漏板方面,目前各企业已经在完善400孔漏板拉丝工艺的基础上,逐步尝试更大漏板拉丝技术。

1.3产品性能与市场推广

目前国内生产的玄武岩连续纤维直径最细在6μm左右。实际生产过程中各厂家大多以9μm~13μm纤维为主打产品,原丝平均强度在0.50N/tex~0.60N/tex,比普通无碱玻纤高30%以上,但波动性比较大。由于近几年来国内玄武岩纤维企业在制造装备方面的持续探索改进,玄武岩纤维生产成本已经有了大幅降低。但由于目前的生产方式仍然粗放,通过工艺改造、设备升级,提高资源利用和劳动生产效率,玄武岩纤维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目前玄武岩纤维涉及到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建筑结构补强、道路交通和玻璃钢三大领域,具体的产品形式有单向布、复合筋、防火布、沥青短切纱和水泥短切纱等。近来,一些与玄武岩纤维相关的标准陆续颁布实施,如GB/T 23265―2009《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短切玄武岩纤维》、GB/T 25045―2010《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JT/T 776―2010 《公路工程 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等,另外在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GB/T 6719―2009《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等标准中也有所提及,这为玄武岩纤维的普及推广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性研究工作有待强化

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然而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前提是对新材料本身必须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基础性研究工作是每个新材料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玄武岩纤维来说,矿石原料的筛选、工艺路线的设计与优化、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纤维制品深加工方向与市场定位等等,都必须以对纤维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和认识为基础。而由于初期玄武岩纤维的研制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国家,产品主要为其军品项目服务。国内对于玄武岩纤维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企业对于玄武岩纤维的认识,大多仍来自于国外的数据资料,无论是原料熔液的拉丝特性,还是制成纤维的力学、热学、物理化学性能,甚至是纤维制品的应用研究等等。因此有关方面应积极引导,重视和鼓励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研究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为项目顺利实现产业化夯实基础。

2.2原纱生产工艺有待完善

目前在玄武岩纤维的拉丝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头飞丝或料液漫流,即使采用小卷装拉丝,原纱满筒率仍不是很高,生产稳定性较差。生产效率低下,以200孔漏板生产13μm纤维计算,单台炉位日均产量好的时候也只有150公斤左右,与无碱玻纤250公斤的日均产量相比,仅为其产能的60%。而究其原因,纤维原料的使用粗放,是制约玄武岩纤维规模化稳定生产的根本症结所在。天然矿物原料的氧化物含量不可能很纯,波动也大,且常带些有害的杂质。因此有必要在使用前进行预均化处理,以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性。而在熔化液方面,由于气泡、条纹等的存在,以及玄武岩熔液本身因铁含量高带来的温度梯度悬殊变化,导致高温熔液的不匀化问题仍然严重。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生产工艺,增加原料均化和熔液均化环节,提高熔液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拉丝作业的稳定性。

2.3制品开发思路有待明晰

目前各企业拥有的产品种类主要有单向布、防火布、复合筋、短切纱、网格布、缝纫线等。但一些产品由于缺少标准规范或缺乏市场竞争力,并没有获得大量推广应用。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无机硅酸盐纤维,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因此结合现阶段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现状,玄武岩纤维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应以所掌握的纤维特性为指导,多在道路建材和功能制品方面下工夫。

一方面,玄武岩纤维在纤维增强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和道路沥青封层技术中应用均具有先天优势,已经得到了相关道路工程研究人员和用户的公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概念的流行,以发挥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为主要目标的功能性技术纺织品和功能性复合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绝热保温材料、高温过滤材料、防辐射材料等。由于玄武岩纤维目前的生产工艺尚不成熟,产品机械力学性能不稳定,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与现有的玻纤、碳纤、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相比尚不具备性价比优势,因此可尝试先在功能材料应用领域,通过发挥纤维物理化学性能方面的天然优势,开拓一定的市场。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4

4月7日-8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福建长乐召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名誉会长郑植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长乐市副市长郑祖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

许坤元在大会总结发言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化纤工业要依靠提高附加值、大力开拓国内市场,通过结构调整、纤维创新、科技进步,注重节能减排,实现健康又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端小平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化纤企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向三个方向分化:向上游规模化发展、向下游差异化发展及多元化发展。

郑植艺在报告中总结了化纤工业“十二五”“4+2+2+1”的发展重点,即规模化、差异化、新兴材料化和生物质化四个发展方向,依靠高新技术和生化技术,加大“走出去”和并购重组;承担绿色规划这一项责任。

辉煌之下警惕风险

2010年,化纤行业风光无限,是十多年来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受原料价格上涨、内需增长等多重因素驱动,全年化纤行业产销稳定增长,出口快速恢复,利润大幅增加,运行质量继续好转。其中,全年化纤出口量达到192.53万吨,增长30.38%;1-11月,行业利润总额259.13亿元,大幅增长1.21倍。在火爆的行情推动下,企业投资热情高涨,当年行业施工项目数达495个,新开工项目340个,实际完成投资额390.22亿元,大幅增长43%。

在此形势下,协会相关人士多次提示要警惕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纺织化纤工业有比较竞争优势会长期存在,在未来10年中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如果用两到三年时间来透支未来五到十年的市场空间,我认为并不可取”,端小平会长说。

据郑俊林秘书长分析,从影响化纤运行的因素看,2011年值得期待但不容乐观。化纤原料、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将对化纤价格起到较强支撑,需求增长将对化纤价格产生拉动作用,预计全年产品价格重心将会逐步上移。但是,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脆弱多变;通货膨胀加大生产成本、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等不利因素将使得今年化纤行业运行面临重重困难。同时,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行业内部将会消化大部分原料上涨的成本,企业新增产能的投资风险正在加剧。

据化纤协会预测,2011年化纤产量将稳步增长,将达3350万吨,增长8%左右;进口量85万吨,减少5%左右;出口量220万吨,增长15%左右: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预计全年利润总额约180亿元,减少1/3左右。

“2011年,资金压力加大,盈利空间较2010年减少,并向上游转移,价格波动加剧,把握市场机会的难度增加,经营风险增大”,端小平会长说,同时指出:“我们仍然认为化纤行业属于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当中,化纤行业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持续向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所波动,是成长中的周期性行业的一个正常的市场表现。”

三种分化下的发展思考

会议上,端小平会长分析指出,“十二五”化纤企业发展模式将出现三种分化:一是产业链向上延伸,走规模扩张的道路;二是产业链向下延伸,走差别化产品开发的道路:三是多元化经营,走转型发展的道路。这种观点得到与会人士的高度关注。

“十一五”期间,多家企业已分别就这三种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恒逸集团、荣盛集团、桐昆集团、恒力集团等多家大型聚酯企业已经或正在向上游发展PTA(精对苯二甲酸);浙江富丽达、山东海龙、唐山三友、吉林化纤、新乡白鹭、宜宾丝丽雅等多家粘胶企业,通过“走出去”、或兼并重组、或到新疆投资、或开发新型资源等多种方式缓解原料短缺困境。盛虹集团、恒力集团、长乐力恒锦纶等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下游织造。多元化发展策略很多情况下是与前两种模式融合的,这种横向延伸在大型化纤集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自建电厂、港口等满足发展需要,或投资房地产、涉足生物医药等产业丰富资金来源,以支持化纤主业发展。

端小平强调,这三种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企业明确自身定位,选择一条路之后贵在坚持。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发展,企业都应注重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及人才竞争等。

未来内需增长将成为化纤行业的主动力,目前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化纤行业依然集中在东部地区,端小平认为虽然目前化纤转移的压力不大,但是应该关注这一趋势,做好应对准备。

“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的节能和环保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化纤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碳足迹、能源合同管理、清洁生产论证覆盖率建议。“我们想提出一个行业明确的覆盖率的指标,这不仅是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企业前瞻性发展的需要”,端小平说。

同时,端小平指出,化纤新品开发应注重与下游合作,合理选择市场销售模式,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长效研发机制。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应注重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化纤业应加强与下游合作,让创新在全产业链中实现。龙头企业应在化纤与下游互动中担当重任,将化纤产品开发在终端获得价值体现”,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曹学军处长在报告中说。

为加强产业链贯通合作,此次论坛特邀请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等部门领导到会并作专题演讲。对此内容,本刊将在下期详细报道。

“十二五”的“四化”建设

“四个方向,两个依靠,两个加大,一项责任,这就是‘十二五’期间化纤工作的4221,通过这些工作就能验证如何创新发展,如何转变增长方式”,郑植艺在报告中说道。

四个方向指规模化、差异化、新型材料化、生物质化;两个依靠指依靠创新平台,依靠……:两个加大指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大资产重组并购;一项责任绿色环保责任。

“规模化发展不是指产能总量加大,而是单线产能提升、大企业数量增加,抢占世界化纤发展的制高点”,郑植艺说。“十一五”,化纤行业大型工程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以聚酯为例,目前单线产能突破了1200吨/天,年产能已突破40万吨,这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锦纶行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年产8-10万吨的首套锦纶连续聚合装置已建成投产。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中国化纤的荣耀,但是郑植艺认为单线产能还有放大潜力,目前能参与规模化发展的企业还是少数,仅有30-40家。

“差别化能为市场提供不可想象的巨大空间。化纤差别化在‘十一五’发展较快,‘十二五’仍是行业发展的重点”,郑植艺说。目前差别化已经向个性化制造方向发展,个性化制造更具丰富性,更能体现体现品牌效应、文化品味。郑植艺说:“就目前来看,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好,但在个性化发展方面,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差别化的范围更宽、品种更多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高新技术纤维在‘十一五’已经初具规模,初上水平,初步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发展中要以‘产业化、产学研、产业链’为目标,要组建国家队”,郑植艺说。“十一五”初期,我国高新技术纤维在产业化、国产化方面还很薄弱,但在科技部、发改委和中国科学院以及各地企业和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高新技术纤维取得了~定进展,部分品种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化。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5

___纺织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期,如今___已由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我市充分利用纺织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对于___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成为国际先进纺织业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涉及产业经济和产业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就纺织产业经济本身而言,总体上要求其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引领纺织品市场潮流,并具备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具体讲,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条件。1、雄厚的产业基础。纺织制造业不仅是本区域经济的支柱,而且其规模总量要占到全国行业的10以上,产品外销率在40以上。2、先进的技术装备。纺织行业中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等关键设备,其中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众多的优势产品。纺织产业链较长,且产品丰富。作为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色明显的优势产品。主导产品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占到20以上,特别是需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4、领跑的骨干企业。在纺织行业中有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要求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知名品牌和相当规模的出口额。5、健全的创新体系。行业整体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在2以上。拥有产业共性技术为支撑、企业专利技术为核心、国际性智力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二、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纺织制造业作为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和最广泛的传统产业,被许多现代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假借为经济腾飞的“跳板”,即使是现今的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形成了纺织产业大军。(一)国际纺织业发展趋势当今全球纺织业发展变动较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产业内涵扩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速等诸多方面。1、产业内涵扩大。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特别是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国际上高性能特种纤维已达250多种,总产量每年超过30万吨),由此推动着纺织业由传统消费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拓展。“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成为目前及未来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2、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为当今国际纺织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以生态和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如芳纶、P80纤维等新产品为目前性能最优的有机性能纤维;美国杜邦公司通过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已开发出了具有与芳纶强度一样的人造蜘蛛丝,预计在一两年内投产使用;同时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将合纤应用于生产资料领域。二是在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以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纱技术为代表,得到了迅速应用。目前欧美国家已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已达80。三是以生态和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集中应用于印染业,90年代后期喷射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喷射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全部CAO一体化,花型重现不受限制,有利于印花环保,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市场需要),已经引发了染整技术革命。现今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德、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手中。3、结构调整加速。目前国际上先进纺织制造业国家和地区均着力于调整结构,一方面注重纺织新型原料的研发,高档优势面料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则将一般化纤行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美国主要致力于高科技纺织品的研发,目前已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以光纤和传统纱线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广泛应用于信息标志,安全警示上。在亚洲地区,日本重点发展扩大用于OPT的原料,向外出口高价值的原料,其化纤企业主要从服装类产品向非服装类产品转移。韩国采用“有选择的集中”策略,实施化纤业结构调整,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如超细旦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复合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一般涤纶生产线正在向泰国、印尼和中国等地转移。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及知识密集型为主转移,去年已开始提出打造“亚太布料制造中心”、“亚太纺织品设计及流行时尚中心”和“全球纺织运筹中心”三大计划,并推出了“纺织工业发展六年计划”,目标是朝产品差异化及高值化发展。(二)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纺织生产数量第一大国。20__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纺织总产值超过了10000亿元,主要产品纱产量完成810万吨,增长15.8;化纤产量完成991万吨,增长20.1;纺织服装出口达到618亿美元,增长15.9,实现利润超过300亿元。但整个纺织业发展主要是数量型增长,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是我国纺织制造业的最大弱势。目前国内纺织业重要生产地区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纺织工业生产总量占了全国的65.6,其中浙江为全国纺织业第二大省,占全国总量的18.5。从国内纺织业发展现状看,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突出反映在以下三方面:1、形成了众多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国内纺织业发展最大特征是形成了众多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__年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10个纺织产业基地和29个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并以此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试点。在10个产业基地中除号称“中国北方纺织城”的辽宁海城市外,大多处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上。表现出纺织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等共性特征。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江苏省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以棉、毛针织为主,拥有众多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的张家港市;经编产品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海宁市;以化纤为特色 ,主导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的___县;服装用、家饰用、产业用纺织品门类齐全、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萧山区;拥有纺织类三资企业1600多家、70产品销往欧、美、日、俄和东南亚市场的东莞市;聚酯切片占全国第二的开平市;以生产高档面料见长、引领国内纺织面料市场的西樵区等等。(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见表一)表一: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单位:亿元县 市指 标纺织业服装业化 纤三行业小计占规模以上工业___县工业产值345.0918.9270.06434.0775.29销售收入336.2018.1866.31420.6975.22利

润17.380.943.4821.80利税总额26.781.445.0433.25海宁市工业产值44.017.333.3154.6532.54销售收入33.695.283.0542.0230.18利

润2.690.290.063.04利税总额4.130.520.164.80萧山区工业产值221.1124.8129.25275.1738.07销售收入213.5122.9827.04263.5338.70利

润9.641.690.9512.28利税总额16.622.601.5320.75(注:表中所列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2、注重于高档面料的开发与生产20__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实施“纺织流行面料”工程,决定每年举办中国纺织面料及花样设计大赛;建立中国流行面料保障机制,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国际买家需求的优势纺织产品;逐步建立起集合中国优质纺织企业的集中供货模式等等。这也是应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纺织企业注重于面料的研发,且优质经典面料强势进入我国这一趋势的一种有力举措。国内纺织产业集群间的互动推动着纺织生产企业加强对面辅料的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如江苏阳光集团去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用于新品开发,共开发新品7000多个,拥有男装品种开发在国内领先、女装品种和休闲装品种开发与国际同步的明显优势。无锡协新集团在织造方面实现100无梭化,在染整方面全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在纺纱方面达到100的无结头纱,其在国内市场不仅为名牌服装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为公安、邮政、水利等集团服装的制作提供面料。吴江丝绸厂每年的40产值由新产品创造,去年在真丝与各种纤维混纺方面共开发500多个品种,为日本著名的帝人、东丽公司提品。西樵区纺织企业生产的棉制品、牛仔面料以时尚、休闲、环保为切入点,突破了传统棉和化纤生产的思维模式,并以文化理念提升面料销售,引领着国内面料潮流。3、着力于前道聚酯原料项目的建设目前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地,由于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世界上聚酯纤维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__年我国聚酯纤维进口量为81万吨,超过了西欧和北美进口量的总和70余万吨。20__年由于聚酯原料的PTA供应出现短缺,国内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我国PTA进口量达312万吨。据咨询公司PCI集团预测,我国PTA需求在20__年将达到1000万吨,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为580万吨/年,进口仍需400多万吨。巨额供求缺口诱使国内许多企业投资或扩大PTA生产。去年厦门开始建设90万吨/年PTA项目,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运行;美国BP化学公司出资的4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正在珠海加紧建设,也将在今年内建成投产。江苏仪征在已形成年产32.5万吨PTA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目前还正在建设45万吨/年项目。我市的远东化纤、纵横集团、三鑫化工正在规划建设360余万吨的PTA项目。此外,宁波、萧山都正在建设PTA项目;浙江桐昆集团计划在嘉兴建设60万吨/年PTA项目;舟山也将考虑建设PTA项目。预计今后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资建设聚酯原料项目。三、___/,!/纺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一)___纺织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已拥有从最初的纺织原料到最终的服装服饰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涵盖了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到20__年底,全市有纺织单位5.6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纺织企业3200余家,从业人员38.2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34万家,从业人员21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__年销售收入734.6亿元,实现利润40.5亿元,出货值219.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1.2、42.9和60.8。20__年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居全市工业大类行业中的第一、四、三位。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四个全国第一。整个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较强的规模优势___纺织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市纺织工业与全省相比较,企业数占比为21.7,销售收入占比为34.8,利润占比为37.5,出口创汇占比为19.5。从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生产效能以及在全省、全国纺织工业的比重分析,主要纺织品产量居全省、全国的前列,经济效益水平居全国前列,出口(不包括间接出口)占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4,为全国纺织工业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见表二、表三)。表二:20__年___市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品名称单位完成量增长占全国比重占全省比重纱万吨7.04 6.00.8714.61布(含丝织品)亿米34.8724.912.4650.97化学纤维万吨108.2352.010.9235.23表三:20__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中的比重企业数(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___市1023734.640.521.4浙江总量47102108.0108.0110.0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6

具体做法

(一)加强苎麻标准化研究,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苎麻与棉、毛、丝、化纤相比在检测手段和检测技术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的表现在检测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手段落后,部分检测项目停留在手工操作和感官评定状态,效率低,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交易快速检测的要求。近几年来,湖南纤检局针对苎麻纤维产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中国麻纺行业“十二五”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内容,加强了苎麻纤维检测的标准化研究工作,给苎麻公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1.采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湖南纤检局充分利用省内苎麻行业专家的资源优势,发挥科研院所及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为解决我国苎麻精干麻产品无实物标准样品的问题,以满足苎麻纺织企业生产和贸易的需要,于2009年9月向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申报了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苎麻精干麻实物标准样品制作研究》,并获立项。通过两年的努力,圆满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该项目的完成规范了标样的制作流程,完善了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为企业在加工、使用苎麻精干麻过程中提供科学有效的实物标准样品,为产品质量认证检验、市场贸易、质量仲裁等提供评判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湖南纤检局还参与了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苎麻纤维成纱品质评价》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东华大学《苎麻流量与支数、线密度的关系》项目的试验样品准备和试验分析工作。

2.加强标准研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随着苎麻行业的发展,一系列新产品不断涌现,比如,多年来,苎麻落麻和苎麻精干麻切段开松麻作为苎麻精干麻的衍生产品活跃于流通领域,却一直没有可考核标准,给苎麻短麻纺纱企业和市场交易的质量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湖南纤检局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制定了《苎麻落麻》、《苎麻精干麻切段开松麻》地方标准,并实施,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生产和贸易的需要,为提高我省苎麻纤维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标准,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填补了省内空白。近两年,湖南纤检局还参与制修订了《气流纺苎麻棉混纺纱》、《苎麻卷烟带》等4项苎麻纺织行业标准,参与了国家标准《苎麻精干麻》的起草工作,申报了《苎麻精干麻硬条、并丝率试验方法》、《苎麻落麻》等两项国家标准。

3.加快技术创新研究,不断填补行业空白。苎麻纤维公证检测工作中存在着检测设备差、检得慢等现实问题,在其他纤维公检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升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和提高检验效率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湖南纤检局2012年开展了苎麻纤维细度和强度快速检测方法、含油率快速检测方法、苎麻精干麻小型开松机的研究,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与仪器厂家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数据支持。在细度快速检测方面,通过小型开松机的开松,使用气流法或自动纤维细度仪法均能将检验效率提升50%以上;在快速含油检测方面,通过自动索氏浸提仪能将标准要求的4小时提前时间缩短至1小时;在强力检测方面,通过自动束纤维强力机可实现强力检测的精密化和自动化,摆脱原来的手工作业模式,使检测更轻松。

(二)注重公检成果应用,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1.利用统计技术,搭建苎麻纤维质量预警机制。湖南纤检局将我省各公检机构的公检数据按月汇总进行统计分析,用来发现存在的共性及个性质量问题,及时向企业发出质量预警信息。2011年半年质量分析中发现含油率下降在整个苎麻行业呈现蔓延势头,为解决此问题,纤检局召开了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借鉴沅江明星公司公检试点取得的技术成果,改变企业原来的给油方式,解决了含油率的质量问题。2011年7月至今,湖南纤检局将改进后的给油方式在全省苎麻精干麻加工企业进行推广,使我省精干麻公检级外批次率降低了15%,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质量,且为我省苎麻精干麻生产企业挽回较大的经济损失。

2.利用公检平台,对苎麻行业进行全方位服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苎麻精干麻的脱胶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生物菌脱胶精干麻生产企业通过公检发现束纤维断裂强度偏低的问题,请求湖南纤检局给予技术帮助。湖南纤检局通过残胶率与束纤维断裂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试验,发现生物菌脱胶精干麻残胶率最好不低于2%,根据这种情况,企业调整工艺,使束纤维断裂强度从通常三级达到二级及以上,总体质量水平提高了一级。湖南纤检局还将制作的苎麻精干麻实物标准样品免费发放给我国10多家加工和使用企业、省市纤检局使用,反应很好,从而解决了我国多年来苎麻精干麻无标样的问题。

3.严谨细致,提高技术保障的权威性。湖南纤检局一贯坚持对每批次公检样品的检测结果都进行认真分析,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与企业领导沟通,深入企业了解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企业一起制定改进措施,使存在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了苎麻精干麻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011年,湖南广源麻业有限公司反映该企业自检的苎麻精干麻质量检验结果中某些指标与公检证书不符,对公检证书提出了一些质疑。湖南纤检局立即派出技术骨干前往企业调查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束纤维断裂强度试验采用的上下夹持距不符合标准要求,而且计算方法不准确;残胶率试验使用的试剂浓度未滴定,做试验前的称量瓶的重量未称重等一系列检验中的问题。企业负责人非常认同我们指出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了纠正,企业与湖南纤检局开展了近一个月相关指标的比对试验,直到与湖南纤检局的公检证书相符为止,使企业技术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确保了公检证书的权威性,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几点体会

苎麻行业规模比较小,最近几年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苎麻种植面积也持续下降,同时为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大批小型苎麻精干麻生产企业被关停,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大型麻纺织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理应更适合管理。因此,为进一步开拓新的方式,适应苎麻纤维公检新形势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推进苎麻公检的有效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逐步推行货证同行,确保苎麻纤维公检落到实处。除了正常的公检证书外,制作类似于产品合格证的小型公检证粘贴放置在该批次产品的包装上,起到货证同行的作用。现在的苎麻精干麻基本上是裸包,没有相应的合格证明,如果可以推行货证同行,既是对产品包装标识的一种重要补充,起到产品分等分级的实际作用,更是对公检工作有效性的一种重要体现。推行货证同行在现阶段也有了较为现实的基础,一是产业集中度较大提高,小企业基本没有了,剩下来的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发展意识均较强,这对于我们加强行业质量的监管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二是企业的信任度增强,企业与我们公检机构的关系融洽,合作拓展的空间较大。

(二)加大科研创新,强化内部考核,以更严更优的标准保障公检有效性。在中纤局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公检的技术水平,通过科研创新,将得到的研究成果标准化、仪器化,尽快应用到苎麻纤维公检中来。为缩小公检数据的不匀率水平,今年湖南纤检局将实行更加严格的麻类公检内部考核制度,大幅缩小允差范围,将在原允差标准范围内加严50%左右,按公检监督抽验的4个项目分别建立综合相符率,并要求湖南纤检局公检相符率水平不能低于全国平均相符率水平。我们还应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安排,优化公检程序,提升检验能力,尽可能地缩短检验周期,使我们的证书可以切实有效地使用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建议适当缩减出证时间,从制度层面来提出更高的要求。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7

表现出乎预料

《中国纺织》二季度以来,化纤行业明显回暖,您能介绍下目前化纤的运行情况吗?

郑植艺:今年1~6月份,化纤产量环比增长态势十分明显。从价格来看,如涤纶短纤3月底时每吨价格为7650元,目前则上涨至9500元,上涨幅度超过24%。而其中粘胶短纤回暖更明显些,今年一季度其价格上涨了约10%,二季度则进一步上涨了约24%。与化工下游子行业有关的商品出口也有所回暖,如纺织服装今年1~6份服装类出口总额为458亿美元,同比下降8.5%,但从环比看,5月份比4月份上升0.5%,6月份比5月份上升更为明显,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总体来说,纺织行业整体正在企稳回升,尤其是化纤行业表现更为明显。据了解,受下游需求回升、原料价格的上涨等影响,化纤板块的股票整体上涨,走势强劲,甚至有不少化纤个股出现涨停。

《中国纺织》:那您认为当前化纤行业的这种回暖情况是否正常?

郑植艺:正常。正常。可以说,出现这种局面在我们预料之中,但是乐观的表现,却在我们预料之外。今年的化纤行情总体来说,是4、5月份反弹,6、7月份回调,8月份后出现的反弹要求都在意料之中,但其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预料。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判断、认识不足。很多专家预测到第三季度整个世界经济就会衰退见底,但真的到来了,大家却没有意识到,甚至还不大相信,应该说是确实见底,并且有了回调的要求。如美国经济已是见底,并有了回暖的要求;而中国表现的则是企稳回升,第二季度整体回升。

从市场方面来看,在这种背景下,6、7月份下调的空间很理想,没有走的很低,甚至比2008年走到还要浅,所以8月份表现回弹的就很抢眼,也很大,关键是世界经济大背景下,棉花、原油、大豆、小麦等最基础原材物料走势都很理想。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棉花、石油的价格还有可能会震荡上行,对我们化纤行业产品价格支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价格上行,化纤行业的利润空间就越乐观,这是化纤行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原料进口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所以化纤企业才表现这么好,特别是上市公司。

应该说,我对9、10月份的化纤行情充满了信心,对下半年的纺织经济充满了信心,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充满信心。

将好于去年

《中国纺织》:这是否意味着化纤行业已率先回暖?

郑植艺:从市场情况来看,严格地说,今年春节以后,化纤行业就表现出了强劲的反弹态势。在纺织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仍在持续加快的形势下,我们的市场就已经开始稳定了,这主要是补库存所决定的。其中,还包括化纤价格稳定的因素,这对推动和保证整个化纤行业,尤其是对化纤原料、化纤纺织,乃至服装价格体系,解决混乱和稳定,起到提到了托底作用。

《中国纺织》:从目前来看,下半年化纤行业运行态势将有哪些变化?

郑植艺:从化纤行业整体情况说,下半年的发展都将不错。腈纶是化纤行业比较艰难的行业,由于产业链比较长,再加上特殊的化工流程以及生产工艺,品种开发力度远远低于涤纶,大量差别化的品种,特别是出口品种逐步被涤纶取代,市场范围逐渐萎缩。经过最近两三年的“痛苦”时期,腈纶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特别是在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品质、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现在总量上来看,已经达到了比较合理的规模,所以从今年6月份,全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来看还会维持较长时间。

粘胶是化纤行业的主要产业,特别是粘胶短纤,尤为突出。随着国际棉价的逐步走高,表现的很坚挺。而且粘胶确实在技术开发、优化品种以及和下游产业紧密合作,最后做到终端面料,包括印染后整理等取得突出成绩,应用范围更宽,品牌效果更明显。因此,从价位上来看,确确实实很有可能达到2007年的水平,这是历史性的必然。

氨纶是很好的品种,目前表现的比较强悍。这是因为,今年的一季度和去年的四季度,它超跌了,现在是带有补涨的性质。关键还要看9、10月的行情,我估计还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未来1~2年内,从供需分析看氨纶价格还将会有一个持续向上的趋势。从近期的股票市场上也能看出,受下游需求回升的影响,原料价格的上涨,化纤板块整体上涨,走势强劲,甚至有不少化纤个股出现涨停。目前,化纤行业二季度基本上已扭亏为盈,三季度盈利也已成定局,今年化纤的形势将好于去年。

高新技术纤维成新增长点

《中国纺织》:经过经济危机的重新洗牌和振兴规划的调整,今后化纤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郑植艺:此次金融危机,确实为化纤行业的发展带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是行业的深入调整与转型,而振兴规划更是为行业发展带着了机遇。可以说现在是化纤行业发展加快调整步伐,进行产业升级的的最好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化纤行业的发展重点就是要推进高新技术纤维发展、与新材料及产业链应用开发;推动化纤差别化、功能化产品发展及其应用开发;加强节能减排、节水降耗,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重大先进化纤成套装备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淘汰落后产能,限制发展常规产能等。

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是今后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这既是我国纺织化纤产业升级的标志,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许多领域急需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合材料的产业化,总产量由目前的7万吨提高到14万吨。同时,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物法生产多元醇实现千吨级产业化。

产业用纺织品是技术、资金密集的产品,涉及建筑交通、环保、医用、农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也是纺织工业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更是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不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和应用,中国从纺织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也是很难实现的。《振

兴规划》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将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从目前的15%提高到19%,而产业用纺织品原料中80%以上的都是化纤,这就为未来化纤发展提供了很大市场空间。

积极“走出去”

《中国纺织》:如今,化纤行业处在这么好的发展环境下,您对化纤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郑植艺:当面,化纤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度转型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下,尽管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化纤行业今后所面临的优势和前景,因为我鼓励企业,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要积极“走出去”。

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走出去到欧美并购重组相关溶解浆、纸浆企业或新建扩建浆粕企业,解决制约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的瓶颈;二是走出去开拓市场,积极探讨在俄罗斯建设化纤纺织一体化项目;三是在东欧投资化纤-纺织-服装项目,开拓国际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前资源性原料降价的有利时机,有效推动化纤及其相关产业“走出去”,还可以整合原料和市场资源,缓解国际贸易争端。

相信,我国化纤业作为当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行业,完全有能力、有办法去协调行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量的问题,有能力引导行业加快调整可持续发展。而随着化纤业的进一步深入调整和世界经济的回暖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加大,尤其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化纤行业“走出去”指日可待。

加快研发各种新型纤维

《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是以原油为主要资源,今后将将如何化解能源紧张的危机?

郑植艺:这个问题提的好。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石油为原料的化纤工业发展,必须要树立节约使用资源意识,最大发挥有限资源的使用价值。目前,我国化纤常规产能仍是主体,化纤工业要利用振兴规划组织实施的有利时机,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化、高附加值化生产,提升和优化大宗产品质量,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提高化纤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确保到2011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50%左右,同时要注重化纤行品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加大对循环利用的研究开发。

因此,要加快研发各种新型纤维,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发挥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可再生资源方面的优势,将生物质纤维素纤维比例由目前的6.3%提高到8%。加大对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加快聚乳酸(PLA)纤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eell)、生物法多元醇等方面的投入和发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同时,加快PIT、PEN等新型纤维发展,满足市场多元化增长需求。

原油价格最好维持现状

《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深受原油价格的影响,有学家预测今年原油价格有可能达到90美元/桶,您是否很期待?

郑植艺:不是这样的。化纤行业虽受原油价格波动,但是今年最好不要走到90美元/桶左右。我之前也强调过,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由33美元/桶一路攀升至近70美元,桶,用时仅6个月,而历史上此区间是28个月完成的(2004年~2006年4月),原油市场震荡太快了,这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不是好现象。如果说,原油市场讲成本、讲市场行为的正常表现,应该说目前65~75美元,桶是合理的价位,供应方、需求方、市场和市场的炒作者,各方都能接受。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油的价格,包括很多方面,原油油井成本、公司采油成本、产油国的国家成本、供需关系的转变带动的原油价格的转变以及炒作等因素,因此,原油的价位在65~75美元,桶之间,大家都能接受,正所谓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再高或再低利益的平衡点就将失去,后果很严重。所以,美国已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来抵制原油市场的操作行为,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原油市场的操作行为。

因此,我希望,油价、棉花价格能稳定下来,若能持续震荡上行的话,9、10月份化纤反弹的行情将对促进整个全年化纤行业的好转起到决定作用。

警惕企业规模扩张

《中国纺织》:您认为当前化纤行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或者是潜在威胁是什么?

郑植艺:我愿意实事求是的说,那就是企业投资的不理智。化纤行业固然在国家刺激内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在发改委出台的一系列行业指导意见政策下,甚至是启动国债项目,这对行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在,一些企业单纯的规模的扩展的苗头又出现了,可以说,这是下半年,甚至是明年行业运转的最大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知道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很重,同时发展先进生产力一定要瞄准市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产能,如果掌握不好市场,同样会出现过热的现象,重复建设的现象,这点是最大的忌讳。企业千万不能立足于和同行的企业相竞争,而是要立足自身的产品,新的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竞争,要做到别人没有我有,重新开拓一个消费市场,创造消费市场需求,发展自己的产能,这样企业的技术也有优势,风险也小。如果是把自己的发展对象瞄准同行企业、大型企业,这样的风险,至少是60%。特别是当前情况下。

实际上,高新技术纤维确实给我们创造化纤新需求带了极大的机遇。在这里,我要千万告诫大家,高新技术纤维确实是涉及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产品,但只有具备相当的实力、相当的技术储备、相当的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才有可能进来,它的发展范围相对的窄、技术门槛比较高,尤其是资金密度、市场风险以及综合开发的能力,而且还要面临发达国家的长期优势的压力,因为,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不是哪个企业想做就能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而要保持高度关注,等待某个切入点,因为高技术纤维后方市场开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商机无限。同时,企业把一定要把关注点落在高新技术改造当前传统的化纤工艺、装备和流程监理设备上。所谓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我们的企业已经用常规的技术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再往前走发展空间不大,但要是用高新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很可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从本质上改变化纤生产的局面。

设立基金 创新服务

《中国纺织》:在这个特殊时期,协会的工作是不是也更艰巨,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郑植艺:这是肯定的。现在化纤行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良好的局面,不能全说成是市场的行为,还包含着我们化纤协会大量的艰苦工作,尤其是在行情急转之下我们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以及认真履行化纤行业的社会责任等。可以说,2008年底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2009年全行业更加自律,尤其是走向自觉性的自律,在克服低价促销、无序降价、恶意竞争上,表现的非常好,没有发生一起恐慌性的抛售行为,重要的是行业之间的沟通、共识与合作的范围更宽、效果更好了。

今后我们工作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行业运行仍是我们监控的重点。行业运行发生了问题,一切都谈不上,这是我们高度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今年的行业运行更具戏剧性,这将为2010年的行业运行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对此,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监测行业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此来影响国家和行业政策走向。目前来看,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对形势的预测,基本都在掌握之中。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8

2017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联合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并于1月20日召开了宣贯会。两大重磅文件的为行业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现特将这两大文件的详细解读梳理呈现,以馈读者。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 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化纤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从化纤大国到基本建成化纤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化纤工业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三品”鹇缘墓丶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为了构建我国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特出台《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作为行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其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指导意见》的基础和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原则、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科学判断“十二五”期间化纤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之上。

规模: “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化纤产量4,831万吨,占全球比重达到70.0%,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70.0%提高到了84.1%。

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5年生产规模20万吨/年以上的化纤企业产能占全行业66.9%,比2010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持续提高,产品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化纤差别化率为58%,比2010年增长12%;化纤原料精对苯二甲酸、己内酰胺的自给率大幅提高。

高新技术纤维: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成就突出,高性能纤维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强型碳纤维攻克了干喷湿纺工艺技术难关,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高模型、高强高模型碳纤维已突破关键制备技术;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玄武岩、聚苯硫醚等纤维产品的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对位芳纶、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等纤维基本实现产业化生产。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性能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

生物基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莱赛尔、竹浆、麻浆、聚对苯二甲酸混二醇酯(PD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PLA)、壳聚糖、蛋白复合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实现了产业化,海藻纤维、细菌纤维素纤维等主要品种突破了产业化关键技术。

科技进步:科技研究和技术进步成效明显:6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技术获得“纺织之光”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学术奖励基金推动了行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成果转换。《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创新联盟建设加快,行业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纤维原料格局得到明显优化,单线10万吨/年的已内酰胺和单线250万吨/年的精对苯二甲酸生产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化纤新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持续提高。

品牌:化纤品牌培育逐步推进:“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连续,提升了企业品牌效应和经营效益,逐步形成了化纤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的新模式。

标准:标准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标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比较好的满足了市场和创新的需求。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推广重点节能减排技术40余项,碳足迹产品认证、再生体系认证企业增加,清洁生产制度法规体系建设加快,《粘胶纤维准入条件》、《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等一批清洁生产、行业准入文件的,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

但还应看到,在我国化纤工业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常规化纤产品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使得企业及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大幅下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别化、个性化消费的需求。高性能纤维的成本高、质量波动大、品种差别化水平较低、应用技术开发滞后,难以满足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装备等领域发展的需要。智能制造和生产的服务化水平还不高等等。

面临的新形势

大环境:全球化纤工业持续深入调整。

当今全球正掀起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高潮,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低碳化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这给化纤工业的产业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国际产业格局深入调整,国际和区域贸易规则及环境不断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逐渐退出常规化纤生产,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大高技术、高功能性纤维的研发力度,更加关注与终端需求的合作,进行大范围的行业重组,凭借科技、品牌和供应链整合等优势,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印度和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和国际贸易优惠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庞大的消费群基础,不断提升中低端领域的制造能力,加快承接纺织化纤工业的国际梯度转移。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对我国化纤工业的国际定位和转型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需求面:从需求结构来看,我国化纤工业仍具有广阔的新的市场空间。

高技术、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及材料,既是全球化纤工业必争的科技制高点,也是我国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加快推动我国化纤工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高性能化、差别化、生态化纤维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向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产业用领域方面拓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对外开放、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以中产阶级、老龄消费、年轻时尚等为代表的个性化、差异化、功能化的需求升级,我国化纤的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为行业供给侧整体提质增效和发展优质产能提供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助力我国化纤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制造基地布局,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国际化进程。

发展规律:突破“三期叠加”阶段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供求关系再平衡期、存量产能优化调整期和高品质增量适度发展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落后产能的存在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的日益突出,已影响到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去产能、去库存、a短板的任务艰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矛盾,制约着化纤工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设计与制造正在对化纤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跨界创新、供应链追溯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正在重塑化纤工业的价值链体系。

因此,实施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好对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化纤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建设化纤强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指导意见》的主要考虑

化纤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化纤占全国纺织纤维量的比重超过80%,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产业用各个领域,从世界来看,化纤产量约占全球产量高达70%。因此,这个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能否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国家有必要进行宏观指导。

“十三五”期间,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汇。面对国家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新形势和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化纤工业面临着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化纤工业存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下降等问题以及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原料供给不匹配等外部环境,必须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出发点,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品牌实力,增强化纤工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构建竞争新优势,实现基本建成化纤强国的目标。

在《指导意见》编制过程中注重其科学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4年即委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开展“十三五”化纤工业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围绕对我国化纤工业现状的判断、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表现及影响、绿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间,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协会、专家和企业意见,数易其稿,使《指导意见》有了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科学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坚持全面和重点相协调的原则;三是坚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导意见》几个重点问题的说明

淘汰落后,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去年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特别是去产能,可以说,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战役打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是中国经济重拾升势,迈上中高端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国化纤工业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一些行业重规模、轻创新、常规产品产能过大,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造成化纤工业常规产品过度竞争,影响了化纤工业整体的良性循环。“十三五”期间,应以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落脚点,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的工作,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坚决淘汰一批不达标且无改造潜力的落后产能。利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下决心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常规产品新增产能,为企业优化供给结构腾挪空间,从而实现我国化纤工业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和良性循环,这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五大理念之首,“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我国是世界化纤大国,但还不是化纤强国,在高性能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以及纤维制造的关键装备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把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的紧迫感和驱动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为此,《指导意见》从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加快两化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化纤工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一是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在这个集成各方面优势的平台上,加快推进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二是在优化产品结构上,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提高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比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三是补短板,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纤维方面的差距,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附加值、产业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中等以上水平的,重点拓展新品种和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等处于产业化向规模化推进的品种,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制造技术和装备。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等处于产业化初期的品种,重点解决工程化放大的关键技术。与此同时,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低成本化生产;扩大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应用领域。在智能制造方面,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关键技术,鼓励开发两化融合的制造、管理、信息、物流系统,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指导意见》在重点领域和方向上聚焦纤维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以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品质提升、高性能纤维产业化、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智能制造四个专栏的形式,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具体内容。

推进化纤工业绿色制造、循环发展

十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工程之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是“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历史任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化纤工业的绿色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中国化纤工业已进入由化纤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尽最大努力消除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作为纺织产业链发展的源头,其绿色发展进程对推动我国纺织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指导意见》中,把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作为重要的原则、目标和任务之一。一是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二是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2015年我国约4800万吨化学纤维中,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纤维占总产能比重高达90%。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而化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非常紧迫的摆在我们面前。同时化纤产品不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因而对环境的影响必然会日益加剧。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建立以化纤企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化纤循环再利用的水平。三是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特别提出了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重点行业规范条件的宣传和名单公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为了使任务的指向更加明确,专门设立了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专栏,从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的高效分选回收技术、高值化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及装备、原液着色产业化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向。通^“十三五”时期对其存量进行绿色改造,对其增量实施绿色低碳构造,中国化纤工业必将会在绿色发展的践行之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体现我国作为化纤大国的社会责任。

加强国际合作,构造产业链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贸易大国迈向投资大国,产品输出迈向产业输出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建议》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我国虽然是化纤工业大国,但我们的企业基本分布在中国本土,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跨国公司寥寥无几。同时,在国内也需要提高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指导意见》在发展原则、任务以及政策措施中都将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重点化纤企业走出去作为重要内容,提出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提升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我国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行业软实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等水平的全面提升。优秀品牌是制造业技术、质量的集中体现,是塑造制造业核心优势的重要内涵,国务院文件也提出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提高品牌的竞争力、知名度,完善品牌服务体系。为此,在《指导意见》中把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的影响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继续促进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9

    物流是企业生产营销的基础,有资料显示,在产品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仅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其余95%的时间都用于储存、装卸、加工和运输。目前,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到总成本的10%,并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下降,而储存、运输支出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有专家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10%以上。玻纤物流较其他建材行业繁杂,我国玻纤行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又大大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为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物流管理开始引起了玻璃纤维行业的关注。

    1 玻璃纤维行业物流的内容

    玻纤行业的物流,是指从生产玻纤所需的原燃材料进厂(包括原料、燃料、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等),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直到成品出厂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作业区之间、作业区与作业区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每个环节的流通、移动和储存及与之有关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了企业内部一个有机整体。玻璃纤维的生产物流从时间段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燃材料(玻璃球、池窑拉丝原料、耐火材料等)采购供应阶段;二是玻璃纤维(原丝、粗纱、捻线、织布、织物后处理和再加工等)生产阶段;三是产品销售阶段。三个阶段构成玻纤企业的纵向物流形式。企业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造已有物流组织和结构形式,使其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低浪费的企业内部现代物流,使三个阶段的物流在功能上能相互协调,不断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形成均衡物流,实现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流动,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 玻璃纤维行业的物流现状

    2?1 玻纤产业的物流特点

    2?1?1 玻璃纤维生产具有多工序、多工艺、多设备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玻璃(原料熔化)、纺织生产的内容和特有的拉丝(成纤)、表面处理等工艺,内部物流阶段较多。2?1?2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用途遍及建筑、化工、石油、交通、电子、电器、冶金、国防等众多领域,用户分布世界各地,尤其我国玻纤产品出口比例已经高达生产总量的40%以上,出口100多个国家、地区。同时,生产原料(如生产无碱玻璃纤维所需的硼酸,生产浸润剂所需的化工原料)、材料(如耐火材料、铂铑等重金属)需要进口,硼酸、铂铑进口比例近100%,物流(供需)在行业中占据突出地位。2?1?3 行业发展迅速,水平参差不齐。在技术上表现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池窑拉丝工艺和我国特有的生产效率较低的坩埚拉丝工艺并存,在物流上也表现为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与传统的,甚至较落后的简单搬运或守株待兔式的销售并存。2?2 玻纤行业物流现状目前各玻璃纤维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由于物流设施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物流实力很难得到充分反映,物流费用较高,整体效益不理想,表现在如下方面:2?2?1 观念落后长期以来,许多玻纤企业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物流反映迟钝,造成大量浪费。物流围绕着生产营销转,没有发言权,没有实现物流存在的目的和达到物流作业目标。

    2?2?2 投入不足由于玻璃纤维产品的特性(如一些增强纤维含水率要求在0?5%以下,一些生产过程要求恒温恒湿),对仓储、保管、装卸、运输都提出较高要求。仓储设施不完善,运输装卸设备落后,玻纤配送业务尚不健全,传统的物流方式、手段仍占主要地位。作业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现代物流科技应用还不普遍,第三方物流占有相当的比例。

    2?2?3 条块分割仍然存在在采购、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上分散,缺乏有机链接,存量的物流设施和能力得不到整合,内部协调差,未形成一体化物流链条。

    2?2?4 信息滞后企业对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低,有的企业仍停留在纸笔时代,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没有形成网络。信息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信息不畅会影响工作效率。

    2?2?5 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技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协作意识不强。

    3 物流活动对玻纤企业活动的影响

    3?1 物流产业与玻璃纤维经济发展物流产业是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产业。就玻璃纤维而言,玻璃纤维产业既是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也是物流产业的需求基础。近10年来,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实现了从坩埚法工艺生产向池窑法工艺生产为主的历史性飞跃,年总产量由10余万吨增加到46万吨(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二玻纤生产大国。相应的物流产业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并对玻纤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2 物流活动是生产营销环节的突出问题玻纤企业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按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提货;用户需要的品种库内没有;用户不需要的品种囤货又过多。如有些小型企业数年如一日地生产45tex纺织纱,销路越走越窄,库存太多,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关键的物流活动。

    3?3 物流活动是经营风险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库存和库存产品层次不当等问题,风险是很大的。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环节物流系统没有处理好各种矛盾,即可得性、资金占用、存储成本、运输成本、风险(产品升级,损坏,被盗)预测、规模经营、信息等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及时变换品种。但如生产行情看好的新玻纤制品,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的增加和资金占用,同时增加了保管风险,其原因就是物流管理信息的收集预测必须得力。

    3?4 物流一体化解决规模生产与库存成本、整合运输之间的矛盾。规模生产与库存成本、整合运输之间的矛盾是企业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矛盾,一体化理念和设计是关键。比如,为了满足市场,进行变板生产,这就要从合理作业角度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过程物耗、批量生产、按质按期交付及该产品的利润所得。要权衡利弊,并且部门之间要多沟通信息,多一些合作,减少过程风险,即整个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速度、效率等,否则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3?5 物流支持质量创新,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成熟、市场份额难以扩展、生产成本难以下降的情况下,将物流当作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发展或当作管理重点来抓,可使企业在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物流的要求不同,如用户特定产品,对质量要求高,数量小且定货频率不稳定。因此,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等环节上,要保证需要,先进的物流系统必须支持这种要求,通过多种手段服务市场。

    3?6 物流必须支持市场快速响应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用户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多品种,小批量,库容有限,已成为玻纤仓储中的难题。为了支持营销,物流系统必须将不同品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上,增大了物流的难度和成本,愈加体现了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4 物流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物流贯穿玻璃纤维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物流的改善可以给企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物流合理化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4?1 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合理化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和仓储包装费用,从而直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2 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通过合理制定生产目标,使物流均衡化,减少库存,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最终可以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改进产品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品供给用户。

    4?3 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库存控制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使企业的原材料、制品和成品库存在满足生产、销售要求的前提下,把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4?4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科学的系统观念指导下,从整体效益出发,对企业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玻璃纤维许多产品处于差异不大,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市场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玻璃纤维产品的大量积压。

    因此,企业的物流应该更侧重于库存的控制,以便有效地避免因品种不全而痛失销售良机或因库存积压造成有限资金被迫滞留的不利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有科学、合理、准确的作业计划(包括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各品种的生产、库存要严格执行产品结构配比要求,及时生产和交付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尽可能做到最低限度的库存,减少或消除库存积压而造成物流成本、效率的浪费及玻纤产品破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损失。第三,加强库存数据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库存结构,为生产、经营奠定基础。第四,一般而言,存在两种物流关系,一种是供应链上物流的垂直关系,一种是企业间商业协议的水平关系。我国玻纤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中小企业转向专业加工模式,以后与作为原料的大型池窑企业之间的物流将得到更快发展。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10

9月初,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江苏省吴江市举行,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化纤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600多人,围绕“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和谐发展”主题,寻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各国化纤产业共同发展和繁荣。

吴江市是中国纺织化纤产业最为重要的集聚地之一,在产业中处于非常显著和重要的位置。吴江的产业发展轨迹是新世纪中国化纤行业快速发展的典范。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吴江纺织化纤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各环节长期以来均衡发展,市场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并得到推广应用。

化纤纺织产业是吴江市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市经济板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吴江化纤纺织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纺织化纤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吴江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吴江纺织化纤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吴江市直接从事化纤纺织业的生产企业超过8000家,主要集中在盛泽镇及周边地区。全市拥有无梭织机15万台,其中喷水织机13万台,喷气织机2万台,剑杆织机3000台,已成为全国织造无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织造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320万吨合纤生产能力,其中融体直纺280万吨,化纤产能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生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印染布36亿米、服装4亿件、针织毛衫2.5亿件。

产业体系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了产、供、销齐全的纺织产业格局,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吴江市化纤纺织产业集聚了一大批相关企业从事化纤纺织生产,已形成从纤维生产、织造加工、印染整理、服装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位于“中国绸都”盛泽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现有6000多家化纤纺织商户人市交易,2010年交易额达到710亿元,已成为全国化纤薄型织物最大的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是我国第一大纺织专业市场和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之一。同时,吴江纺织品电子商务平台、纺织品物流基地,纺织技术研发检测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信息流通、技术咨询等服务功能,对做强做大纺织产业集群具有引导促进作用。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吴江市纺织企业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鹰翔化纤、新民纺织、福华织造等。其中,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进入了全国企业500强行列。恒力集团2010年销售超过300亿元,成为吴江最大的民营企业和江苏省最大的织造企业。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吴江市化纤纺织产业主要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纺丝设备达到当代国际最先进水平。一大批企业建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联合的技术研究机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现有5家社会化服务的技术中心,解决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至2010年底,吴江市化纤纺织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9件。

“十二五”期间,吴江着力抢占化纤纺织产业制高点,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的市场主导权,努力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纺织之都”。吴江纺织化纤行业将年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至2015年产值达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保持1/3左右。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11

国家质检总局王勇局长对纤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月18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王勇局长听取了中纤局工作汇报,在充分肯定纤检工作取得的成效的同时,对今后纤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纤检工作非常重要,责任非常重大,要发扬成绩,不断探索,创新机制,提高效率,在新形势下继续提升纤维质量监管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王勇局长着重强调:一是进一步完善纤检工作体制机制,不断与时俱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适应和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二是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纤检能力建设,重视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加强对基层纤检工作的指导。三是要大力加强内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纤检队伍思想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纤检技术骨干和专家队伍;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对基层、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纤检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精神风貌。(来源:中纤局)

2009年茧丝检验技术比对交流活动在济南市举办

2009年3月5日至6日,中纤局在济南市举办了2009年茧丝检验技术比对交流活动,来自全国15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16个单位的56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技术比对在山东省纤检局茧丝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比对交流的主要项目包括桑蚕干茧检验中选茧、煮茧、缫丝试验项目和生丝检验中均匀度、清洁、洁净试验(统称为黑板试验)等项目。各参加单位首先利用桑蚕干茧和生丝实物样品进行了选茧、煮茧、缫丝和黑板检验项目的技术交流,并就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进一步统一操作手法和检验目光的基础上,中纤局制备了比对考核样品,以承检机构为单位进行了考核。(来源:中纤局)

中纤局在山东德州建设国家棉花标准样品制作基地

根据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需要,为确保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快实现棉花仪器化检验校准、标准样品的国产化、产业化,中纤局于2009年2月9日批准以山东省德州市纤维检验所为主开始筹建国家棉花标准样品制作基地,开发研制国产校准样品并全面实现国产化。(来源:中纤局)

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湖州市纤检所正式成立

在浙江省湖州市纤维检验所的基础上筹建的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认监委组织的“三合一”评审和授权,并经国家质检总局组成的专家组现场验收合格。2009年1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通知》(国质检科联〔2009〕23号),批准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湖州市纤维检验所正式成立。(来源:中纤局)

全国纺织品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落户广州

近日,经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广州市纤检院承担的首个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品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正式成立。该专业组主要协助检标委开展纺织专业领域内缺失、急需的产品检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及相关工作,满足当前质量监管的现实要求。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纺织领域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标准化工作在新的平台上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纺织产业的振兴。第一届纺织品检验方法专业组由16名来自检验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的权威专家组成,广州市纤检院有两位专家入选,并分别担任组长和秘书。(来源: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监督与服务

“茧丝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和鉴定

日前,广西纤维检验所承担广西科学技术开发项目《茧丝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通过广西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专家鉴定,并获得专家好评。《茧丝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由广西纤维检验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胡振洲主持研究。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茧丝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课题组应用显微光学成像技术原理和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出“生丝条干显微光电成像检测方法”,采用CCD作为光电成像器件检测数据测量生丝检测生丝条干均匀度,可替代生丝条干传统的目测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了生丝检测仪器化和自动化。(来源:广西纤检所)

广州市纤检院与广百百货合作把好商品质量关

3月13日,广州纤检院与广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内容以质检机构协助广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销售商品进行抽检;广百严把商品进货关和销售关,保证销售商品经质检机构检验合格,“合作开展第三方质量监督工作”。这是在去年合作以来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旨在充分发挥质检机构资源,保障消费者利益,全力打造和谐商贸环境。(来源: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安徽省纤检局开展内容丰富的“3・15”活动

一是参加省局组织的3・15现场宣传咨询服务。二是进入商场开展维权咨询活动。3月15日、16日在商之都、鼓楼商厦摆设宣传咨询台,向消费者介绍纺织品、服装消费常识、维权知识、真假识别,现场检测等便民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开展服装名品展示活动。由省纤维检验协会牵头,3月中旬在商之都、鼓楼商厦举办服装名品展示活动。四是召开棉花和絮棉制品加工企业“质量诚信”论坛。五是召开宾馆、医院等服务行业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宣贯会。六是开展絮棉春季打假维权活动。结合农民工返城和学生开学,深入组织开展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坚决打击制售“黑心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七是开通打假维权热线。(来源:安徽省纤检局)

四川省纤检局为企业提供“三个服务”和“四个零”制度

近日,四川省纤检局在充分发挥纤检职能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以实际行动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全力推行“四个零”制度,竭诚为企业提供“三个服务”,即: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提供温馨周到服务;提供跟踪上门服务。“四个零”制度为:热情服务“零距离”;遵纪守法“零投诉”;依法办案“零错案”;检验收费“零不公”。(来源:四川省纤检局)

上海纤检所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

自1月份以来,上海纤检所已陆续与多个区县局开展联合执法,对相关区域内的冬季产品开展执法检查。紧接着,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为确保纺织品、服装产品的质量安全,上海纤检所将在“3・15”期间进一步加大惩假治劣的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百姓安康。(来源:上海市纤检所)

心中装着消费者,天天都是“3・15”

进入3月份以后,青岛纤检所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组织相关制品检验科室深入企业进行检查,并应阳光百货、大润发等商场的邀请前往指导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服装、床上用品等纺织产品的吊牌、永久性标识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及时与企业商场负责人联系,指出问题所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深受企业、商家的好评。虽然3・15已经过去,但对于青岛纤检所来说,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百姓穿衣着装保驾护航的信念却更加强烈。(来源:青岛市纤检所)

农民工絮用纤维制品检查

3・15前夕,连云港市纤维检验所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对连云港市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等重点场所,对进城务工人员购买使用的棉衣、棉被、棉褥等絮用纤维制品进行质量检查,防止“黑心棉”流入农民工宿舍,切实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来源:连云港市纤检所)

克州纤维检验所与各棉花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

近日,克州纤维检验所与辖区内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签订质量义务的《棉花质量管理责任书》。其内容包括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在收购、加工、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所要履行的质量义务以及不履行质量义务所要承担的责任后果,为该州2009年度棉花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来源:克州纤检所)

德州市纤检所棉花实验室仪器化公检量突破10万吨大关

德州市纤检所棉花实验室具有较高的棉花检测能力,在2006年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和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并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山东省质监系统“十佳规范化实验室”荣誉称号。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德州市纤检所棉花实验室仪器化公证检验量达到了10万余吨,首次突破了10万吨大关。(来源:德州市纤检所)

专项整治重实效 絮用制品把好关

近段时间,绵阳市纤检所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购买的絮用纤维制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各家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此次检查,绵阳市纤检所共检查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20余家,检查棉被千余床。有效地对我市辖区内的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监管,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各种质量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完善。(来源:绵阳市纤检所)

黄石市纤检局免费为全市幼儿园“传经送宝”

为了阻止“黑心棉”流入幼儿园,保障幼儿健康成长,近期黄石市纤检局联合教育局利用半个月时间为全市幼儿园免费举办了四期絮用纤维制品和絮用原料知识培训班。接受免费培训的单位有黄石市所辖五个区及大冶地区共计62家幼儿园,培训期间,纤检局为参训单位免费发放《产品质量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学习资料,执法人员为参训的单位负责人详细讲解了絮用纤维制品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对照样品,详细讲解“黑心棉”识别知识。(来源:黄石市纤检局)

发挥职能优势贴心服务企业

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优势,贴心服务企业,山西省纤检局加强与太原市各大品牌经销商场的沟通联系,并根据需要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真正做到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其间列举了许多实例,并且还就皮革及制品的基本知识、纺织纤维的快速鉴别、服装销售注意事项等与员工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使商场员工更直观了解和掌握了许多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专业知识,并赢得了商场上下的一致好评。(来源:山西省纤检局)

标准

安徽省《学生公寓用纺织品》、《学生公寓用梳棉胎》两地方标准实施

由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共同提出并组织编制修订的DB 34/890―2009《学生公寓用纺织品》、DB34/T 891―2009《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已于2009年1月16日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实施。标准的实施标志着该省的学生公寓用品(纺织品类)有了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生产及销售,促进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也为进一步净化学生公寓用品市场,保护学生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提供了依据。对生产、销售、使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学生公寓用品的不法行为,省纤检局将加大查处力度,一经发现,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来源:安徽省纤检局)

《手工打结藏毯》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由青海省纤维检验局牵头承担制定的《手工打结藏毯》国家标准(GB/T 22768―2008),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8年12月30日,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适用于以西宁毛为主要原料的纯毛纺或混纺纱线为绒蔟的手工打结藏毯,在生产加工、交易验收和质量监督检验中的质量鉴定。《手工打结藏毯》国家标准编制以科学、合理、发展便于操作为原则,该标准主要由范围、规范性应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原材料规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几部分组成。(来源:青海省纤检局)

汽车内饰、软家具、服装中的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标准实施

GB 21550―2008《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自2008年3月24日以来已有一年时间,自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过渡期为6个月。

聚氯乙烯人造革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建筑装潢、软家具、服装、医药器械、家电装饰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当助剂,用涂敷、压延、复合工艺生产的发泡或不发泡的、有基材或无基材的聚氯乙烯人造革。标准要求:一、人造革中聚氯乙烯层中氯乙烯单体含量应不大于5 mg/kg;二、人造革中可溶性铅含量应不大于90 mg/kg,可溶性镉含量应不大于75 mg/kg;三、人造革中其他挥发物的含量应不大于20 g/m2。(来源:福建省纤检所)

国家标准《水洗整理服装》批准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第23号(总第136号)公告,批准了《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水洗整理服装》等纺织行业相关标准10项,其中《水洗整理服装》为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参与制定并主要起草。标准将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来源:福建省纤检所)

纤检建设

北京市纤检所顺利通过实验室能力复评审及扩项评审

2月28日至3月2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进行了实验室复评审和新增项目扩项评审。通过本次国家实验室扩项评审,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新增检验标准123个,检验能力涉及标准410个,检验范围覆盖了棉花、毛绒、化纤、纺织品、服装、皮革及其制品、地毯及汽车内饰等七大类系列产品,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为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打下了良好基础。(来源:北京市纺织纤检所)

芜湖市纤检所努力打造部级实验室

芜湖市纤检所积极开拓纺织品检测市场,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力量加强实验室建设。该所积极派出人员学习国家实验室评审管理准则,加强软件建设,改造软环境,并依据自身发展需要购置新增仪器设备,改善硬件设施。2006年末该所向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提出评审申请,2007年7月接受认可委现场评审,2008年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仅用一年时间即获得国家实验室资质认证。该所充分利用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契机,不断开拓市场,扩展业务,2008年纺织品检验量比2007年度增长一倍多。(来源:芜湖市纤检所)

马鞍山市纤检所荣获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马鞍山市纤维检验所获2007―2008年度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2007―2008年度,该所共立案查处了两起销售到学校的“黑心棉”的违法行为,没收“黑心棉”1800床、查处不合格军训服案一起,责令退回不合格军训服700套。有力打击了侵犯青少年消费权益的违法行为。经过多重评比考察,马鞍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授予马鞍山市纤维检验所2007―2008年度“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来源:马鞍山市纤检所)

伊犁州纤检所荣获“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伊犁州纤检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被伊宁市政法委评为2008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在新疆纤维检验局《中国纤检》征订工作中,伊犁州纤检所又荣获2008年度新疆纤检通联三等奖,受到区纤检局的表彰和奖励。(来源:伊犁州纤检所)

化纤企业工作总结范文12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新兴材料,玻纤材料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汽摩、电子信息、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玻璃纤维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截止2010年底,已有20多家玻纤生产企业,年产值38.78亿元人民币,占工业总产值的4.1%,其中出口为3.0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的16%。巨石集团是全球玻纤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2010年底产能规模达93万吨。“十一五”期间,玻璃纤维出口一直保持着跳跃式增长势头,年均出口增长速度超过30%,大大高于同期出口增长幅度。玻璃纤维出口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市外贸的迅速发展。

从我市玻璃纤维产业发展看,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激烈挑战。一方面,中国GDP以每年8~9%的速度保持增长,将明显促动消费产品和建筑产品中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对玻璃纤维的需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战略决策,将进一步推动玻纤复合材料更快发展,而且已经显示了一些强劲势头和市场潜能,国内玻璃纤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玻纤主要应用领域的复合材料已进入一种高成长期,从而促进了国际玻纤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无论在龙头企业、配套协作生产能力还是人才和机制建设都具有良好基础及明显优势。以巨石集团为首的龙头企业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我市玻纤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对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建设玻璃纤维出口基地是推动玻纤产业向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升玻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区域出口品牌、规范出口秩序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玻璃纤维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二、加快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扩大玻璃纤维产业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玻璃纤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原则:坚持出口导向原则。通过出口基地的培育带动产业集群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推动优势出口商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原则。针对当前国际合作形式和出口的特点,推进产业链集聚。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出口从以贸易方式为主向贸易与走出去相结合、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坚持优化专业服务原则。基地应为企业建立专业的咨询、培训和信息共享方面的服务机制,用好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为企业出口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

发展目标:以出口基地建设为契机,向高技术、高档次、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发展玻纤深加工产品以及下游延伸玻纤制品。力争到2015年,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40万吨,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出口比重的20%以上。建成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玻纤品种最齐全的出口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出口企业,培育出口超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打造与国际市场接轨、出口环境优化、产业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一流出口基地,争取成为部级生产出口基地。

三、加快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财政局(地税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出口基地的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促进玻纤及制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出口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负责出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市玻纤“出口基地协会”。

(二)制订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新材料振兴规划,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特点,坚持特色化、集约化、生态化、集群化发展,制订玻璃纤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路径。结合出口基地发展状况,制定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发展规划。在市场导向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重点产业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设立“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创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培育自主品牌、发展国际销售网络等。推动出口信用保险采用基地联保方式,为基地中小会员企业提供优惠承保条件,着力扩大企业出口信保覆盖面。优先支持基地会员企业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四)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以“玻璃纤维出口基地”统一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览会,采取参展摊位统一特装方式,突出基地城市的整体形象,统一组展、统一品牌,打响“玻璃纤维出口基地”品牌。

(五)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出口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帮助企业学习和掌握国外最新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强化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境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每年选择若干家品牌意识强、创牌能力强的玻纤企业,多渠道加大帮扶力度,力争形成若干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出口名牌,提升出口基地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

(六)防范市场风险。加强玻纤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监测及上下游企业相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密切跟踪国外最新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案件应诉,鼓励企业开展游说、交涉、抗辩工作。建立健全政府、基地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加强基地协会与境外行业商协会的联系,促进境内外、国内外商会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加大产业招商。运用出口基地品牌打好招商牌,将基地规划、设施、服务和企业等打包进行整体宣传,提高宣传及招商效果。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产业链”招商,吸引投资大、带动性好、关联度强的项目进基地发展。针对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规模和技术优势,吸引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区域内产业无缝对接,构筑强竞争力的产业链。

(八)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出口从以纯贸易方式为主向贸易与“走出去”相结合、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设立境外生产、研发、营销网络体系等,扩大出口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

(九)加大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各种先进柔性分配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激励办法吸引拥有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的人才到基地发展,着重引进既精通专业技术、又精通产业管理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尽快形成产业的研发团队和学术带头人。

(十)提升退税服务。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加快出口退税速度,优化退税服务,积极引导出口企业规范经营,把好政策关,防范出口退税风险。

(十一)优化通关环境。提升玻纤企业海关管理等级,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查验率,采取针对,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自身的外贸通关、加贸手册办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和检验检疫服务效率,降低通关费用。对基地内企业签证时限缩短为优先审核,优先签发、当场签发。

(十二)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玻璃纤维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玻璃纤维产品性能试验与质量检测中心”、“玻璃纤维产业培训中心”、“玻璃纤维信息中心”、“玻璃纤维国际展示采购中心”、“玻璃纤维国际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的平台,实施“职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切实体现服务平台的公共性和实用性,更好地为出口基地的企业服务。

(十三)完善基础设施。结合城市规划和开发区发展规划,完善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及产业园区设施,完善提升出口基地的整体功能。加大以电力、燃气供应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十四)加大金融支持。将基地出口企业列入首批核销改革试点企业,方便企业办理收结汇,领先一步享受改革带来的便利和成本资源节约。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管道,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适当增加对玻璃纤维企业的授信额度,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探索运用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