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

时间:2022-06-17 06:17:03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范文1

关键词:赵州桥;“活体”保护;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98-01

文章《历史风貌保护:“标本式”保护还是“活体”保护?》中提到上海老城区的保护,是要让其变成一个“标本”,还是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景点开发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抉择过程中,经历了从“焕然一新”到“修旧如旧”的转变。但是,“修旧如旧”就一定是对历史遗存的妥善保护、是对旅游景点的完美开发吗?显然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有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是世界著名的赵州桥,一是柏林禅寺。二者同在赵县,旅游开发过程中却呈现出了很大差异。柏林禅寺是实现了“活体”保护的典型案例,而赵州桥虽名声在外,现在却鲜为人知,这也恰巧是没能实现“活体”保护和开发的结果。

一、赵州桥历史和景点开发价值

赵州桥位于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城南河之上,本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581―618年),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安济桥为单跨平拱式敞肩拱桥,跨度37.47米,连南北桥堍,共长50.82米。桥宽约9米,为并列28道单拱组成。桥身两旁拱肩各有2个小拱,以减轻河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并减轻主拱的负荷,较大的跨度为3.81米,较小的为2.85米。

安济桥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特色。它的弧形平拱与敞肩小拱,曲线柔和而富于弹性,使整座桥身在稳重中透出轻盈,寓雄伟于秀逸舒展。1早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关于它的介绍,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严重

作为以桥梁为旅游主体的景区,河流当为重中之重。但赵州桥的美丽却被河的严重污染所拖累。河水呈浑浊的灰黄色,还散发着阵阵恶臭,使游人望而却步,再好的赵州桥也无心欣赏了。治理水污染,应是景区开发的当务之急!

(二)使用价值消失

一个景点之所以能吸引人,“活着”很重要。在桥东侧不到百步的距离,赫然还有一座长相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水泥筑桥。但赵州桥在紧锁的大门内,而另一座桥才是人们日常通过河的道路,这样的保护,让赵州桥彻底成了一座无用的“死桥”。

(三)交通状况堪忧

赵州桥景区在赵县郊外,距县城尚有一段距离。这样一处赫赫有名、驰名中外的名胜,竟然没有一趟固定的公共交通线路。又因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平常出租车根本不会过来。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顺畅的交通是基本条件,赵州桥景区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参观游览,交通问题亟需解决。

(四)知名度不高

在赵县县城,当地好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去赵州桥。作为赵县人,赵州桥对于她们都是陌生的,更别说对于石家庄人或者北京人、上海人等全国其他城市的人们了。“酒香也怕巷子深”,赵州桥是一座永远活在课本中的桥梁,却在现实中消失了。

(五)景点单一

赵县目前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属国家保护文物的有安济桥(赵州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和柏林寺塔,此外还有省级保护文物单位6处和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多的历史遗存,如何说其单一?

除了安济桥外,还有永通桥,当地人习惯把赵州桥称为“大石桥”,把永通桥称为“小石桥”。为数不多的游人执着的慕赵州桥之名而来,而对小石桥就更一无所知,乏人问津了。一个赵州桥,不足以让游客花费太多时间,加上一个柏林禅寺,也不足以让游人在赵县过夜,从而很难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丰厚的利益。赵县旅游开发的重点现多集中在依托石家庄的短线旅游、一日游上,如何把赵县众多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实现“大旅游”、发展“大旅游”,是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借鉴柏林禅寺保护和开发的成功案例

在旅游景点的“活体”保护和开发中,同样位于赵县的柏林禅寺可谓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值得赵州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柏林禅寺坐落在赵县县城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1,是柏林禅寺的一大特色,让寺庙充满了盎然生机。现代人并不特别相信宗教,但繁忙的生活压力需要释放,为期一周的寺庙生活可以让现代人脱离工作的繁杂,放松身心。柏林禅寺通过生活禅的方式,让寺庙重新“活”过来,发挥寺庙的功能,值得提倡。

反观赵州桥,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盘活”自身:

(1)发展便捷的交通。赵县政府应开辟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连接客运站、柏林禅寺及赵州桥等县内主要旅游景点,让游客享受到交通的便捷,实现舒心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加二次旅游的机会。

(2)再现其使用功能。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可以把赵州桥保护在景区内,但可以在其身侧再修一座同样大小、造型一致的新石桥,这样既保护了文物,也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更能起到“双子”效应,交相辉映。

(3)实现和柏林禅寺的整合发展。柏林禅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打出了比较大的知名度,赵州桥可以依托寺庙现有的知名度,重新新挖掘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做到旅游多元化,从而把游客留下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4)实现和永通桥的整合发展。治理河污染,开发河水上项目。借鉴北京积水潭到昆明湖帝王巡游龙舟项目1的开发,连通大石桥和小石桥,把单一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历史风貌保护:“标本式”保护还是“活体”保护?2013,6,28.

[2]罗兹柏,杨国胜.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4.

[3]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http:///.

[4]北京旅游百科全书.北京旅游百科全书[M].京华出版社,2005,1.

赵州桥教案范文2

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文集中反映出学生语文知识,表达技能和思想认识等方面水平。是学生课内外学习中所获得的字,词,句,篇,标点,修辞等各方面知识的有效训练,也是思想能力的严格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把住作文教学这个关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整个小学阶段作文训练中,应按照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

作文教学要注重生活实践,学生写作题材,应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主,引导他们多写身边有兴趣,有意义,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景物,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接触社会和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了和分析能力。

曾在一次作文课上,第一节讲怎么写“建筑物”。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只是学过关于建筑物的课文,而自己没有仔细去观察现有的建筑物,更没有写过这种文章。于是第二节课上,我就带着全班学生排着队去参观离学校不远的“五马大桥”。到了目的地,让学生在桥的人行道上安全站好,并强调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不久前学过的赵州桥用什么材料砌成的,像个什么形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赵州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启发学生认真来参观五马大桥,看与赵州桥有什么相同之处。

然后,提示大家。我们正站在大桥上,桥头有家住户,主人过来介绍大桥:大桥长98米,宽10米,两边还有石头墩子砌成的栏杆。这种设计,车辆、行人过往更为安全。整座桥面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坚实。

接着,叫大家站在离桥不远看。嗬!看到大桥的全身与赵州桥很相似。相同的是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小桥洞;不同点是大桥的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四个拱形的小桥洞,整座桥横卧在清泽的五马河上,而赵州桥洞顶左右两边各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最后,老师给同学们讲这座桥的作用。这桥是通向金沙、遵义的必经之路。整天,车来人往络绎不绝。这座桥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它默默无闻,悄然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人。我们参观这座桥后,不但清楚描述了其建构和功能,还从其中体会了大桥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对作文逐渐产生兴趣,即巩固书上的知识,又对建筑产生了直接的感受,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加五马大桥后我就向学生布置了作文题《五马大桥》,结果学生轻松写出了作文,很多学生都写得非常不错。

赵州桥教案范文3

[关键词]会川永安桥碑;地方文化;文物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13-10

日前,获知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村保存着一块清代所立的重要石碑,遂前往寻访和考查。本次考查过程中,得到当地赵欣①老师的鼎力协助,为笔者提供了相关文献资料。

该石碑即《建修永安桥碑记》现介绍如下,并对碑文作初步考释,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永安桥石碑简介

永安桥碑发现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村村民赵积壁宅院旁,南距会川镇约1500米,东距212国道②约500米,西距漫坝河③约200米(见图1)。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3.99°、北纬35.12°,平均海拔约为2240米,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漫坝河两岸为河谷小平原,宽约8公里,地势平坦开阔。永安桥碑所处会川镇位于渭源县西南部,东接祁家庙乡和杨庄乡,西依田佳河乡,以牧儿山梁为界,北接上湾乡。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71平方公里,212甘川国道和316福兰公路交汇贯通,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经济较发达。会川镇人民政府驻西关行政村,距县城35公里,距省城兰州140公里。会川原名官堡镇,民国二十三年(1944)农历三月正式置县,是以境内南北二川交汇于此而得名。1949年8月17日,成立了会川县人民政府。1958年4月渭、会两县合并后,复称官堡镇。9月建立会川。12月撤销渭源县时划归临洮县。1961年恢复渭源县建制后为会川区工委,将杨庄、沈家滩两个公社合并于会川公社。1972年会川与杨庄再次分设。会川公社于1983年改为会川镇。辖东关、西关、新城、南沟、上集、大庄、醋那、本庙、梁家坡、王家嘴、李家崖、常家湾、河里庄、沈家滩、罗家磨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55个合作社,99个自然村,共5470户265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8人,回族9人,藏族9人。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

会川镇地处甘川公路沿线半山半川二阴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露骨山)3941米,最低(梁家坡公路桥)海拔2160米。土壤肥沃,植被良好。平均气温5.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无霜期131天。大小南川河流经河谷川区,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带。会川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马铃薯、虫草鸡和各种花卉中药材的生长。在镇南20公里的太白山一峰独耸,海拔3300米,高峻雄险,风景奇丽,素有“小华山”之称,是渭水源部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

永安石桥架设在会川镇的漫坝河道上,距尖山峡口约5000米(见图2、图3)。1971年5月,在原桥址上改建成水泥桥,改名为花桥(原永安桥)。桥长47.2米,3孔跨径10米。④永安桥碑篆刻于大清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榴月中浣,即公历1892年6月(农历5月)。相传永安桥碑原立于漫坝河的永安桥头旁。“”期间,此碑被砸移于会川镇电影院门前做桥板,后被赵家后人搬回。现筑于赵氏第四代子孙赵积壁(赵欣的四爷)宅院围墙东南角,碑面自北朝南。该石碑为青石质,现存石碑无首、无座。整座石碑地表以上高约125厘米,宽约70厘米,厚约16厘米。阴线篆刻楷体,碑面篆刻字体较为清晰,尚可识别,但碑面刻画处较多,有几处字迹已无法识别。除最上端残留“皇极”二字尚可辨认外,其他均已被水泥涂抹。“皇极”二字周边相间缠绕着残余瑞兽纹路(按古人惯常的做法,此碑兽纹估计应为龙纹)。整座石碑,残余碑文由上到下数第22个字以下均埋在土里,挖开约15厘米的土层后,露出约5个字,其中最后一个(即由上到下数第27个字)字大约有一半被筑在宅基的水泥里,仔细观测后字迹尚能辨认出来。被水泥浇注以下的字(即第27个字以下的字)暂时无法考证,甚为可惜。

二、碑文迻录及有关资料

(一)《建修永安桥碑记》⑤碑文辨识迻录

石碑碑文共存343个字,其中碑文题目9个字。现将《建修永安桥碑记》碑文辨识迻录标注如下(录文中,字加“〔〕”者为猜补文字。所有标点为笔者所加,加“/”者表示一行结束,进入到下一行。加“”者表示字迹模糊不易辨认或遭毁坏。加“×”者表示此处无字,为空格):

[前缺]⑥皇极

建修永安桥碑记/⑦窃闻阴骘⑧文云:修千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足见修路造[后缺]〔桥阴骘〕/⑨事也。查洮阳(乃)⑩为陇右之名区,官堡尤属渭州之雄镇。浮桥古建永(宁),11[后缺]〔继〕/12有永济,东由关陇,西接河湟,南通蜀汉,北达金汤,洵左右通行之衢(道),13[后缺]〔惟〕/14峡口两河横波,每逢暴发,谁普慈舟?(航)。15如遇寒凝,众皆裸渡,目睹情伤。[后缺]/16前人恒患河水,欲利康庄,惜其有志未逮。兹有善士赵公应昌,愧平生[后缺]/17承×县令之鸿慈,倡捐督修,会同乐助,即于双扉开合之交,两岸接连[后缺]〔之处,(觅)〕/18集鸠工,试裁燕剪,新修永安桥二洞,以利通行,洵阴鸷人也。自光绪庚[后缺]〔寅〕/19兴与作(动)20众,趋从鳌背,津梁21功凭二子之负。虹腰砥砫,成赖五丁之鞭,旁22[后缺]〔修神庙〕,/23力挽狂澜,上盖桥亭,久蔽阴雨,越三年而功竣。利万古之衢亨夫!而(后)24[后缺]〔履道坦〕/25坦,来往悠悠,溺阻无虞,冰凝何畏,遐迩咸与蒙庥26阴鸷,因而无量,是27[后缺]/28倾心者也,所有功程资费,另匾告明,谨将义举勒石垂名,永彰不朽。29[后缺]/30例授修职郎31侯铨,直隶州32州判33恩贡生刘椿年34谨撰35[后缺]/36大清光绪拾有捌年37岁次壬辰榴月38中浣39。/40

(二)赵氏后人誊迻的永安桥碑文

考察期间,赵应昌第六世孙赵欣老师为笔者提供了他们先前誊迻的《建修永安桥碑记》。现将上述资料摘录如下(加“ ”者表示赵氏后人誊迻稿与笔者辨识迻录不同之处):

建修永安桥碑记

窃闻阴骘文云:修千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足见修路造桥阴骘41事也。查洮阳(乃)42为陇石之名区,管堡尤属渭川之雄镇。浮桥古建永宁43,继44有永济,东由关陇,西接河湟,南通蜀汉,北达金汤。询左右通行之衢道,惟45尖山峡口。两河洪坡,每逢暴发,谁普慈航?46如遇寒凝,众皆裸渡,目睹情伤。前人恒患河水,欲利康庄,惜其有志未逮。兹有善士赵公应昌,愧平生47,承县令之鸿慈,倡捐督修,会同乐助,即于双扉开合之交,两岸接连之处,(觅)48集鸠工,试裁燕剪,新修永安桥二洞,以利通行,洵阴骘人也。自光绪庚寅,兴作动众,趋从鳌背津梁,功凭二子之负,虹腰砥柱,承赖五丁之鞭,旁(修神庙)49,力挽狂澜,上盖桥亭,以蔽阴雨,越三年而功竣,利万古之衢亨夫!而后履道坦50坦,来往悠悠,溺阻无虞,冰凝河(何)51畏?遐迩咸与蒙庥,阴骘因而无量,是倾心者也,所有工程资费,另匾告明。谨将义举,勒石垂名,永彰不朽。

例授修职郎 侯 铨

谨撰(并)书52

直隶州州判恩贡生 刘椿年

大清光绪拾有捌年岁次壬辰榴月中浣

(三)赵氏后人提供的《重修尖山河道永安桥碑序(残稿)》

今夫永安桥之名,原有永济桥而起,实由洮阳永宁桥而成。夫岂无因?前县主黄以尖山河道每逢秋冬经行艰苦,深知悲悯。查该处里民赵氏应昌广行方便,冒以阴骘事,造桥修道,利济经行,阴骘无量,报施应即不爽,谕饬[以下文缺]……有志,不惮烦劳,遵即仔[以下文缺]……千总曹成德几费踌躇,几经[以下文缺]……系石底布置可修,即于光绪十六年[以下文缺]……遂备尝辛苦,共修桥墩三座,桥亭六[以下文缺]……暗道宽阔平坦。自光绪十六年起,于[以下文缺]……回索爷林氛复起,未及告成。前州主姚目公经过[以下文缺]……赵公应昌,赏给“情殷利济”匾额以慰[以下文缺]……光绪二十九年四月间,河水暴发,洪波逆行,神庙桥亭冲[以下文缺]……前功尽弃,抱歉难安,登时重修,但以岁值年荒[以下文缺]……年,开山取石,因岸横阔,增修石墩六座,昌[以下文缺]……助多主意,即云可畏,亦仍任怨任劳,毫无息肩[以下文缺]……浩大,兹于功竣告成,除前今两次[以下文缺]……将原委工程叙明,质诸神人共[以下文缺]……

钦加提举衔特授抚彝抚民调至渭源县正堂覃恩加一级纪大功二次 倪

钦加同知衔调署狄道州事正任徽县 张

钦加同知衔前任渭源县正堂调补武威县加五级记录二次 梅

管带河镇防军后旗步队留陕甘侭先补用参府借补镇靖堡都 府记大功一次 饶

吏部侯铨 直隶州分州 恩贡生刘椿年 谨撰并书[以下文缺]

此碑原立于尖山(山的向西方位)桥头,现已遗失。

(四)赵氏后人提供的《永安桥(简 介)》

永安桥,址在尖山,俗名叫华桥,是官堡镇(今会川镇)毕家庵乡贤赵应昌倡捐督修的。

清光绪十六年(1891)动工,十八年(1893)竣工。桥长五米许,桥面以木板打成,桥上有亭六间,桥墩三座,桥东建神庙一座。狄道州53知事54曾赏赵应昌匾额一块,上书“情殷利济”以示慰勉。当时清例授修职郎史部侯铨,直隶州州判恩贡生刘椿年二人,曾为之撰写了《建修永安桥碑记》,斯碑至今尚完好,现立于毕家庵宅旁。

光绪二十九年(1904)四月,漫坝河暴涨,神庙,桥墩悉被洪水冲走。赵应昌不顾“岁值年荒,登时重修”,因岸衡阔,桥墩由原来的三墩增为六墩,“工料比以前益坚,并排栏建坊,以壮观瞻。”

赵应昌修桥之举蜚声陇右,狄道州主,渭源县正堂倪以及前任正堂,管带河镇防军后旗部队一齐出资相助,遂使永安桥这一浩大工程如期告竣。事毕,清例授修职郎史部侯铨,直策州州判恩贡生刘椿年再次撰写了《重修尖山河道永安桥碑序》。1996年,作者曾见到过该碑序。遗憾的是,仅为一纸残稿。数年寻找一直未发现石碑。

(上文为渭源二中高级教师曹希舜撰写)

(五)赵氏后人提供的赵应昌生平及修桥经过

赵应昌,原籍山西临汾洪洞,祖官狄道,毕,定居狄道城北上寺,修祖坟城北八里铺东石碑阙处。清时多分门户,逐成望族,人称上寺赵家。

同治年间,应昌、应德兄弟二人因避回乱,背井离乡,行至杨庄,栖身斜坡(会川杨庄)两年多。因气寒地湿,不宜耕种,沿河而下,毕家庵处,打墙造房,没想到挖掘出了两桶银子,顺此成就家业。

赵应昌非常感谢上天的眷顾和赐予,顿时升起了善心,看到尖山峡口两河波涛汹涌的河水,每次遇到河水暴涨或遇到严寒结冰时,人们裸渡此河,非常艰难的在河中行走,发善修桥,内倾家力,外纳乐助,桥三墩两孔,修建了三年而才成,取名为永安桥(意为永远安宁、平安,永不再祸害两岸黎明百姓)。甘肃省直隶州政府因此赏予匾额以表彰赵家,“情殷利济”(时公元一八九三年也)。一九零四年四月,天降暴雨,波涛汹涌,桥墩因此而发生位移,桥濒临垮塌的危险,抱歉难安,不顾荒年,重修永安桥。时官倡多捐,开山规石,石中凿孔,砌墩时,孔孔相对,内铸铁水,墩成一体。墩由原三增为六,孔由原二成于五,上盖桥亭,边修护栏,往来行人,乘凉避雨,经数十载,完好如初。后修国道,改建为水泥桥,今尖山桥也。

赵应昌、赵应德兄弟二人,仅昌膝下,唯有一子,取名震芳。秉其父风,西修家庙,内开私塾,凡亲朋四邻,若有子女愿读书识字者,皆纳之。远则管吃管住,近则乐供午食,不取分文,实义学也。然震不幸早逝,年仅三十有几。

其妻吴氏,处事待人,大度善行,方圆数十里,口碑颇佳,人称赵老太太。举数事述之:有一陇南骆驼客,过会川捎话说,他乡有户人家生一子,自称会川毕家庵赵振芳,其家人叫来认领。众子议接,太太力阻曰:“生他家,已他人,接来当先人供,还是做小孩养?”众子服止。

家有水磨数盘,太太约家人,从春种至秋熟,凡来磨面者,不收磨稞,饭食相助。

民国十八年,陇中饥荒,太太曰:不能独善其身,尽散家中粮,给四邻亲朋。

官堡街开当铺五间,时军阀分制,甘肃以砂元为货币。军阀战败,沙元尽费,众人皆砂元赎之,众子不欲,太太力主赎去,至此家境虽衰,然善心欲坚。后熔砂元铸火盆,以补家用。凡有上门乞食者,必问家中是否有老小,有者多予之。

凡此耕种,数不胜举。

至今,四方老人说起,仍赞口不绝。建国后(1949),以开明人士待之,1950年无病善终,享年七十有二,善因所报也。

(上文为赵应昌第六世孙赵欣提供)

三、石碑有关问题的讨论及碑文考释

通过走访调查,并将相关几种碑文进行仔细对比,可确认碑文情况基本一致。笔者现场对《建修永安桥碑记》碑文辨识迻录与赵欣老师所提供的《建修永安桥碑记》誊迻碑文有十三处不同(具体不同及详解见尾注41至52),相关碑文具体详细考释请见尾注。通过碑文记载,可以了解到当年情况:如碑文所载“……(此地)为陇右之名区,官堡尤属渭州之雄镇。东由关陇,西接河湟,南通蜀汉,北达金汤,洵左右通行之衢……修千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利万古之衢亨夫”,便可知此地区在清代是陇右的交通要道、雄关重镇,而永安桥在当地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同小可。赵应昌看到尖山峡口的河水波涛汹涌,每次遇到河水暴涨或严寒结冰时,人们裸渡此河,非常艰险,顿时升起修桥的善心,内倾家力,外纳乐助。桥三墩两孔,修建三年才成,取名为永安桥,意为永远安宁、平安,永不再祸害两岸黎民百姓。甘肃省狄道直隶州政府因此赏予“情殷利济”匾额以表彰赵家善举(时公元1893年)。1904年天降暴雨,波涛汹涌,桥墩发生位移,桥濒临垮塌的危险,赵氏遂不顾荒年,重修永安桥。倡导募捐,开山规石,石中凿孔,将桥墩加固,并由原来的三墩增加到六墩,由两洞变为五洞。据《赵应昌的生平及修桥经过》所述,重修永安桥时,还进行了碑文所没有记载或无法考证的内容,如“砌墩时孔孔相对,内铸铁水,墩成一体。并且上盖桥亭,边修护栏,往来行人,乘凉避雨,经历数十年,桥还完好如初”。后来因修国道,改建为水泥桥,就是今天的花桥。

《永安桥(简介)》中提到的“光绪二十九年(1904)四月,漫坝河暴涨,神庙、桥墩悉被洪水冲走”,又据《赵应昌的生平及修桥经过》所述“1904年4月,天降暴雨,波涛汹涌,桥墩因此而发生位移,桥濒临垮塌的危险,赵应昌不顾荒年,重修永安桥”,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呢?《临洮县志·第二编自然、地理·卷五自然灾害·第一节旱灾》55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狄道大旱,民饥;在同书第二节《雹灾》56记载:光绪十九年(1893)夏六月狄道冰雹,其大如碗,伤禾甚重。歉收,民饥荒;光绪二十九年(1903)闰五月,狄道西南两乡雨雹,禾谷打伤甚重;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狄道大雨雹杀禾;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狄道再次雨雹,禾谷打伤甚重;同书第三节《水灾》57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秋,以洮潭(临潭)大雨雹,复积雪,山洪暴发,水高数丈,洮河狂涨,狄道西瓮城垣浸没于水,沿河民田受害;光绪十二年(1886)狄道初伏降雪,树木、秋禾摧毁,洪水溢;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狄道雨雹,洪水横流,冲毁田亩,洮河水继涨;同书第六节《风、瘟疫、滑坡》58记载: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北乡皇后沟山崩,压死133人;《渭源县志》记载会川是雹灾重灾区之一59(见图4)等。由此可推断出《永安桥(简介)》中提到的“光绪二十九年(1904)四月,漫坝河暴涨,神庙、桥墩悉被洪水冲走”,以及《赵应昌的生平及修桥经过》中所述“一九零四年四月,天降暴雨,波涛汹涌,桥墩因此而发生位移,桥濒临垮塌的危险”和“赵应昌不顾荒年,重修永安桥”等情况是属实的。

图4 《渭源县志》中渭源县冰雹路径示意图

《修建永安桥碑记》提到“新修永安桥二洞”、“上盖桥亭,以蔽阴雨”和《永安桥(简介)》中提到的“桥长5米许,桥面以木板打成,桥上有亭六间,桥墩三座,桥东建神庙一座”;以及《赵应昌的生平及修桥经过》所述“桥三墩两孔”等材料可推断出,此桥初建为石质桥,三座桥墩,两个桥拱,且桥上修有桥亭遮风避雨,桥旁(东面)修有神庙,这是符合古人修桥习惯的。此类型桥依照法国摄影师雅克·巴科大约在1880年拍摄的我国南方较为典型的云南某地方大桥的照片(见图5)和我国北方较为典型的渭源县灞陵桥60照片(见图6),我可大概绘制出原永安石桥第一次建成时的原貌想象图(见图7)。

图6 渭源县灞陵桥

图7 笔者依石碑残文绘制的永安桥复貌想象图

四、关于赵家祖屋及遗留其他文物的考查

此行我们还考察了在毕家庵村赵应昌第六世孙赵猛院内的赵家祖屋,此房坐北朝南(见图8)。据赵家后人说,这座院落由赵应昌、赵应德兄弟二人修建。当初的数十间祖屋大多损毁,目前仅存一间上房,无人居住。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该房是典型的清晚期风格的雕梁画栋,显示出当年赵氏祖屋的辉煌,虽经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仍岿然屹立。其间架结构稳固,设计精湛,檐板、柱顶石雕刻精致。图9为现残存赵氏祖屋屋檐上木雕镂空花纹,左边为锦鸡纹,右边为牡丹花纹。图10为赵氏祖屋柱顶石,分为上下两块,上面一块为“鼓状”,下面浮雕有精美生动的芙蓉花纹和牡丹纹,代表富贵、高贵的意思。从这些实物和装饰可以看出,赵氏先祖赵应昌家庭的殷实与富足,是当时当地较为有身份地位的家族。

图9 现残存赵氏祖屋屋檐近

图10 赵氏祖屋柱顶石近景

赵氏祖屋还遗存石供桌一个,现存赵应昌第五世孙赵其荣家院内。石桌以前是用来祭天的供桌,由质材坚硬的巨大汉白玉石料雕刻而成,上面平整,四周刻有各不相同、寓意深刻的精美花纹图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如:

图11 赵氏祖屋用于祭祀石桌“龙凤呈祥”

图11,此面雕刻着龙(在右边)和凤凰(在左边)的龙凤吉祥纹。

图12 赵氏祖屋用于祭祀石桌“五老观图”

图12,为传统吉祥纹饰《五老观图》。雕刻着五个老人一起观看一幅画的场面。图中的画轴里,有一个含有太极的图案,所以此纹饰也称为“五老观太极图”,61左右两侧还摆放着插有牡丹花的花瓶和花盆。与此相关的民间传说是:上古时代,尧帝在黄河边设坛拜神。一日,尧帝率领舜等人登首山,观河渚,视察神坛。忽然他们看到有五位皓首童颜的老者,正在山上的树林中观看一张河图。众人十分好奇,便驻足观看。老者们边观图边说道:“这张河图会告诉未来的帝王如何顺应天时、如何思考、如何谋略,将使未来帝王受命于天的祥瑞征兆。”顷刻间,一匹龙马口衔一张白玉赤字的河图,从河中跃然而出。龙马高声鸣叫道:“重瞳子舜能看懂此图。”与此同时,河边的五位老者都化为流星,飞上天空,进入了昂宿星座。而龙马留下河图后,重新隐身于河中。尧、舜等五人上前详细地观看龙马留下的河图,舜立刻看出图上所画的竟是神秘的星象图以及有关天地人的事理。尧帝大喜,向群臣道:“今朝天降祥瑞,龙马显灵,天地献秘,这是舜得天命的征兆,是上天在召唤舜接我的班呢!”于是,他就将王位禅让给了舜。从此,舜和大臣们经常在首山的树林中观看河图,商讨管理部落联盟的良策,那幅河图逐渐演变成了先天八卦图。人们将此故事看成是贤明的君王受命于天的祥瑞象征,此题材的绘画常出现在一些古代器物和民间年画中,寓意为贤人受命于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在石供桌上雕刻“五老观图”,估计是指赵氏先祖修及重修永安桥是承受天意。

图13,雕刻的是一只仙鹤站立在一棵高大而古老的松树之下,鹤的对面有一只娇小玲珑的梅花鹿,正俯首行走欲止的神态,它们相对而视,似笑语,似对话,和谐安祥,图案寓意着人间一派吉祥美好景象的 “松龄鹤寿”、“松鹤长春”或“松鹤延年”。作者匠心独运,采用立体雕刻技法,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为石雕之佳品。

图14,此面雕刻着一只獾昂头向天观喜鹊,喜鹊站立梅花枝头俯视獾,獾望天、喜鹊看地,故曰欢天喜地,表示喜悦心情。大獾旁边还有一只小獾,伏在窝里,是“父子獾”或“母子獾”,寓意为父子或母子团圆、家庭和睦、合家欢乐的意思。而喜鹊和獾在一起,又意为“欢天喜地”。 而鹊登梅枝报喜图,以“梅”谐同“眉”,又叫作《喜上眉梢》。民间就有“喜鹊登枝祝福”的说法。“喜鹊登梅”图隐含男欢女爱、生殖繁衍之意。赵国华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象征女阴的花,象征男根的鸟,后来作为吉祥物组合在一起,成为花鸟图的源头。”“喜鹊登梅”图是求子嗣兴旺的生殖崇拜图。

五、考查后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对《修永安桥碑记》的思考

第一,永安桥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以纠正当今史料的错误和补充其史料的不足。如在《渭源县志》中《渭源县交通、旅游、文物图》上永安桥处标记为“永济桥”,此处是明显的失误。又如“冰凝何畏”中的“何”,现场考证确为“何”字(见图15)。但在赵氏后人提供的《建修永安桥碑记》中为“冰凝河(何)畏”,与现场考察的碑文不一致,明显有误,可能是赵氏后人疏漏造成的。再如《渭源县志》第773页的“清末时期岁贡生(表)”中有刘椿年名字,而在《渭源县志》及《狄道州志》中历任州判记载中却无刘椿年的名字;在现场考察的《建修永安桥碑记》中,此碑文是由“直隶州州判恩贡生刘椿年谨撰”。因此,在历任州判记载中应有刘椿年的名字。

第二,赵氏先辈那种自发出资捐款修桥“好施乐善” 的美德值得肯定和弘扬。“每逢暴发,谁普慈舟?(航)。如遇寒凝,众皆裸渡,目睹情伤。[后缺]/前人恒患河水,欲利康庄,惜其有志未逮。兹有善士赵公应昌,愧平生[后缺]/承×县令之鸿慈,倡捐督修,会同乐助,即于双扉开合之交”。由此可以看出赵氏兄弟关心乡亲疾苦,个人出资捐款,“修千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利万古之衢亨夫”,“阴骘无量”。在当今社会,学习弘扬赵氏先祖“好施乐善”的崇高美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三,当时社会还是比较重视倡导清廉和鼓励并推动民间慈善事业的,注重对慈善义举的褒奖。这在晚清之风横行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如《碑记》中“所有工程资费,另匾告明”即是。乡间士绅的慈善义举作为道德教化的典范,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化。如《碑记》中“谨将义举,勒石垂名,永彰不朽”。

第四,反映出晚清政府公益事业的落后。陇西狄道(今临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重镇,唐蕃古道要冲。下辖官堡镇(今会川镇)又是东连关中陇西,西接河西湟水,南通四川汉中,北达金城兰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北面的大南川河(亦称漫坝河)和南面的小南川河汇聚于尖山峡口,古时这里建有浮桥,名为“永宁桥”,后称“永济桥”,后或因年久失修,或毁于水患,河上已经没有渡桥。每逢夏季,两河洪水爆发,没人能过;如遇寒冬结冰,众人只能踩冰过河。如此咽喉要地,为力修桥,“兹有善士赵公应昌”,心生慈悲,由个人出资捐款才修建起桥,晚清政府腐败没落可见一斑。

第五,从这次考察不难推断出,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基本上是一种精英事业或富人的事业。无论是朝廷推动的慈善救济工作还是民间慈善活动,一般都由地方上有影响的士绅或官员主办,经费来源主要是少数富人的捐献,平民百姓参与很少。这说明那时候“慈善”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豪族、绅士的个人的自发的义举行为。

第六,通过对此碑文的考释及查访,了解到会川镇及临洮地区天气变化无常,自然灾害频繁,尤以雨雹灾、水灾、旱灾最甚,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沉痛的灾难。我们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华民族也是百折不挠的民族,我们先祖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从“两河洪坡”难过河到克服困难修建桥,再到桥因灾害损毁,再克服种种困难下大气力修桥的过程,不就是在克服艰难困苦以造福当地百姓而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过程么,中华民族不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曲折中,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吗?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光大这种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在当下随着改革开放实践不断进入深水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复杂形势下,意义更为深远。

(二)几点建议

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留,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做好文物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普通公民也应该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

第一,精心保护《建修永安桥石碑记》石碑。由于永安桥石碑在“”期间遭受破坏,加之当地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长期在外,经风剥雨蚀,现已损害非常严重,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加紧对永安桥石碑进行抢修和保护。可以将石碑迁入当地博物馆,或在现址修建遮风挡雨的设施,以防止石碑被风化或人为破坏而使本已很不清晰的字迹更加模糊。

第二,目前,甘肃境内迄今留存的清代建筑已很稀见,一是建议在赵氏祖屋的基础上改建为民俗博物馆。由当地政府动员赵氏有关后人搬离赵氏祖屋原址,由政府出资修复加固赵氏现有祖屋。若条件许可,还可复建其他损毁的祖屋。赵氏祖屋内布置赵氏先辈捐款修桥、好施乐善的感人事迹挂图和会川镇地形地貌(含永安桥、神庙、石碑和赵氏祖屋等)模型。二是如赵氏后人不愿搬离,可由政府出资将现有赵氏祖屋加固后,将上述挂图、模型等布置其中,由赵氏后人负责看护管理。三是将赵氏祖屋(或者为民俗博物馆)作为“好施乐善典范”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在甘肃打造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花桥旁复建一座“永安桥”和神庙,复制一块《建修永安桥石碑记》石碑,以纪念、弘扬赵氏先祖的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第四,文物遗迹、遗物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大力发展相关文物古迹旅游。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也开始寻求精神陶冶,探古求新,以增长知识、愉悦心情,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历史有所了解,更愿意感同身受,去感悟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为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同时,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甘肃省文物古迹众多,而政府财力有限,特别对于甘肃省来说,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是十分有限的,许多文物因无经费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因此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加强文物保护,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唤醒全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生动鲜活地呈现给旅游者,不仅使人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教育,弘扬了民族文化,提升人了们的文化素质,而且文物的社会效益还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保护文物意识, 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文物事业和旅游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合理保护文物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使文物这项旅游资源能够长期的为当地服务,必须重视对文物的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文物被破坏后, 很难恢复原样,不但降低甚至毁灭文物的价值,而且还会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最后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到文物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合理保护文物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全面有效保护文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之中,保持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及发展旅游产业的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促使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能够与旅游产业发展和谐统一。

其次,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机制。文物与旅游部门要及时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旅游事业发展与合理保护文物的和谐发展良好格局。

第三,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及超负荷地接待,以免文物受损。根据文物损坏情况,限制旅游人数,在旅游景点设置专门的提示标语,以增强游人保护文物意识,并安排专门人员看护,一旦发现破坏行为,必须予以严惩。

总之,发展旅游业与文物保护,两者既矛盾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发展旅游产业和文物保护必须统一起来,不可偏废。在保证做好科学、合理的保护文物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促使旅游业与文物保护共同和谐发展。

发展文物古迹旅游有助于当地“扶贫”事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对的提高。

李师并成62曾指出,旅游开发是一种崭新的集约型开发型的扶贫方式。甘肃省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有利条件较多,可行性强,应积极组织,大力发展。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不发达的省份之一,省内贫困面较大,脱贫致富的任务艰巨。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旅游扶贫所带来的“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丰富一方生活”的显著变化,充分显示了其他扶贫手段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所谓旅游扶贫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或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大大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此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种扶贫开发方式不同于“民政扶贫”和“贷款扶贫”,它是一种崭新的集约型开发型的扶贫方式,既能给贫困地区“输血”,更能给贫困地区“造血”,并兼有经济和文化(科技、文艺、卫生、体育)的综合性,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综合优势。63

赵州桥教案范文4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挂图利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学校的常规课教学中多媒体还不能完全被采用。因而,教学挂图还有着一定的利用空间。如何利用好挂图,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案例:某教师在进行《白鹅》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时,首先出示自己制作的画着鹅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有关图中事物的古诗。学生说完后,教师接着进行下一环节——检查预习。此处教师的设计,挂图利用不充分。教师让学生观察完挂图后说出相应的古诗,挂图利用到此结束。这样的设计与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不大,挂图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改进策略:说完古诗后,教师可顺势提问,哪句诗能体现白鹅的特点,体现了白鹅的什么特点?这样便与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或者教师让学生观察完挂图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图中白鹅的形象,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一定会说出,它的高傲、目中无人、凶狠的特点,这样也能将图与文联系起来。学生的表演不到位。为了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演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白鹅》第四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模大样的意思。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视频内容为京剧中包公大摇大摆出场的场景。紧接着,让学生也试着表演。但是几个学生的表演都不尽人意,只是把胳膊前后甩来甩来去,没有表现出白鹅架子十足的感觉。反而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超出学生年龄特点的表演会适得其反,让人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因此,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一下即可,无需再让学生表演,因为通过视频学生已经很直观地领会到了这个词的意思。

对题目提问时机不当。例:教师在教《赵州桥》时,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桥的种类,再板书“赵州桥”,然后让学生说出看了题目后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问题。生1:赵州桥的位置在哪里?生2: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教师想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发现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不大,看似学生很踊跃,但并没起到很好的训练目的。

因此,对题目进行提问时,要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语言风格,采取不同的提问时机,这样会回收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紧接着让学生前后桌一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看似热热闹闹,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的回答往往令人不满意。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赵州桥教案范文5

【论文摘要】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学科教学是美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文科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以中学文科为母体的美育,其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以美促劳,以美乐群。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ol(ta}a)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各自为阵而忽略了五育的整体性。人是一个整体,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而教育的整体性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体而言,德、智、体、美、劳课堂教学是相互融合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见图1 } o C21(r}2s)

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学校学科教学是美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sl(e}ss)中学文科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以中学文科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为母体的美育”,是指有计划地通过具体的学科教育所进行的审美教育活动。中学文科教学中的美育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及个体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4)(1’}t)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sl(v}as)

审美能力是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特征,它包含着审美感觉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注意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思维力等要素,是一个各部分相互关联、渗透与融合的整体。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综合性的。

在学习《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的《中国石拱桥》一课时,通过以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要求学生掌握赵州桥和卢沟桥各自的特点及与中国石拱桥特点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课文、掌握了中国石拱桥特点诸如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等之后,教师可以拓展延伸提问:“赵州桥美在何处?”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调动到“赵州桥的美”上,从而引起审美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教师和学生归纳总结其“美”在于:(1)赵州桥的圆弧拱形式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形式优美。我国习惯上把弧形的桥洞类的建筑叫做“券”。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从这一头到另一头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圆形,那桥洞就要高18.52米。这样车马行人过桥,就好比越过一座小山,非常费劲。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减少了修桥的石料与人工,又使桥体非常美观。(2)采用敝肩—设计巧妙。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两个弧形的小券,与实肩拱桥相比显得分外轻盈秀丽。这样桥体大约节省了180立方米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而且,当佼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畅通,又减少了洪水对桥的冲击,保证了桥的安全。(3)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在桥的主拱顶上、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有蛟龙、兽面、竹节、花饰等各种图案。石雕的刀法苍劲古朴,刻工精细,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整个大桥堪称是精湛的艺术珍品,隋唐艺术的精华。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二、有利于以美育德

美育对人的思想、意志、情感有重大影响,而思想、意志和情感都是品德的重要成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外表上的美有其内在的道德根源n。 (6](P1A1)0

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和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敌、视死如归,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李鸿章等人避战求和、妥协退让,加之许多官兵临阵脱逃,导致了败局的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归纳这两方面的史实,如英勇抗敌的—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徐邦道等;临阵脱逃的—叶志超、赵怀业、龚照屿等。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类行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具有对立的两面:尊敬一轻蔑、热爱一憎恨等。对英勇抗敌的行为产生尊敬、热爱的情感,对临阵脱逃的行为产生轻蔑、憎恨的情感。英勇抗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行为肯定了人的真诚、勇敢、持之以恒、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这是真善美的形象和表现;而临阵脱逃反映了人的虚伪、怯懦、自卑、半途而废、冷漠等人格特征—这是假恶丑的形象和表现。

在中学文科教学中,用美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过程来实现,就如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受美育熏陶过的人,品德上潜移默化,也许自己都意识不到。但通过美育形成的道德品质,深刻而稳定,对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评价、道德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三、有利于以美启智

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说:“形象思维是研究思维科学的重要内容,是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音乐思维和美术思维都是形象思维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引起重视。”川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例如,美术家所需要的深刻细致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是科学家所需要具备的。

学习高中《中国古代史》的《秦汉时期的文化》时,教材中有这样的表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请同学们看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文物《弋射收获画像砖》a

在一块砖面上,分上下两个画面,其上描绘的是池边弋射,其下则是田间收获。(上部画面)池塘水中群鱼游动,莲蓬高高挺立水面;一群碎然惊觉的水禽有的急速游避,有的仓皇飞散。池畔两位猎人引弦搭箭,仰天而射。整个画面无论猎手或水中飞禽,都处于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中。(下部画面)五位农夫正在挥镰收割。其中左侧的一组三人弯腰割取稻穗;另一人则荷担提罐,看来好像是一位送水未归却被这丰收场面吸引得暂时立看片刻的农妇。右侧一组二人高高地举起镰刀砍割稻茎。两种对比强烈的动作幅度正好形成了画面明快的节奏。

通过细致人微的观察,学生基本能说出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那么,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学生能联想到什么呢?(1)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地主阶级幻想死后继续享受像生前一样的富贵荣华,于是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工物力,把墓室布置得好像人间一般。这一风气的盛行,却为后代留下了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在内的无数艺术珍品。(2)射猎在原始时代是人们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汉代,却是有闲阶级带有练武性质并乐于从事的游乐活动。《弋射收获画像砖》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地主阶级穷奢极侈的剥削生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封建经济的发展。(3)汉代豪强地主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脾千群,徙附万计。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自然也是地主豪强聚集的地方,因此,这里有大量画像砖发现也就不足为怪了。(4)东汉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S)汉代刻印在石、砖上的形象所展现的那种大胆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纵览古今的广阔视野,反映了统一王朝雄大恢宏的时代精神。

以上的联想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内容越多,越能说明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美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力。

四、有利于以美健身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在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提出了强健体魄与完美心灵相结合的公民素质标准。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即断臂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是集神或英雄的精神、尊严与人的形象于一体的完美的典范作品。

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腆,面庞典雅,微微扭转的站姿使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米隆创造的一个出色的运动员形象。雕像静止中蕴积着强烈的运动引发,动态中又体现着和谐的平衡,男性发达强健的肌体在复杂的运动中展示得尽善尽美。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古代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选手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现代奥运会已不再是祭神的竞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体育竞赛。“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体坛的响亮口号。现代体育在增强了竞技性的同时,也大大地增强了其艺术性,因此,现代体育越来越具有观赏性,体育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信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展示了许多美:福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祥云火炬,金镶玉的奥运奖牌,等等。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引导学生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品味北京奥运会的美,挖掘她的深厚内涵。

在中学文科教学中的“以美健身”主要是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状态和活泼灵敏、富有激情与活力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其身体发展。

五、有利于以美促劳

劳动创造了美,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陶器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还让我们领会到创造性劳动的美:远古的人们把粘土加工做成坯子,再烧制成另外一种新的物质—陶。在陶器发明前,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都是改变材料的形状(如制作石器只是改变石头的外形,使其出现刃口等),并没有改变材料的性质,陶器的出现以及后来瓷器的出现,都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和智慧。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几千年来,古代匠师们创造了无数技艺精湛的瓷器珍品,遗存下来成为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China”不仅仅是瓷器的代名词,也是中国的代名词。

在中学文科教学中的“以美促劳”主要是让学生间接地分享人类的劳动成果从而获得内在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审美创造兴趣,培养其热爱生活和劳动的情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六、有利于以美乐群

孔子说“诗可以群”。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并加以理论阐述的是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他认为审美可以给个人与社会带来许多好处,他说:“只有美才能使整个世界幸福,谁要是感受到美,他就会忘记自己的局限性。”他又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于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共同的东西。"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应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如何和他人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合作、交流。

赵州桥教案范文6

1、天河潭:原名天生桥,以芦荻河经暗湖形成竖井深潭,穿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具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浑然天成;农舍水车,小桥流水,野趣盎然,清幽宜人。

2、甲秀楼: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

3、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 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

(来源:文章屋网 )

赵州桥教案范文7

刻苦向学,“三俊坊”一门五进士

陈希亮出身于平民之家,幼年丧父,饱尝世态炎凉,自幼志存高远,刻苦向学,立志有所作为。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幼年的不幸遭遇非但没能使他自暴自弃,反而砥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成就了他卓越的胆识和过人的才华,他卓尔不群,饮誉乡里。

16岁时,陈希亮向哥哥提出要拜师求学的请求。哥哥沉吟良久,不说不供给学费,竟将30万钱的欠款凭据塞到他手上,冷冷地对他说:“去吧,把这些钱要回来,你就有学费了。”这笔欠款是困扰陈家几代人的陈年呆账,陈希亮明明知道希望渺茫,被逼无奈,还是走上了讨债之路。

到了债户家,陈希亮被眼前家徒四壁的赤贫状况惊呆了,他担心,如果硬逼着他们还钱,这些债户很可能会家破人亡。于是,陈希亮吩咐将所有的债户全部找来。众债户惴惴不安,不知道这位满脸稚气的债主会使出什么样的逼债手段来。大家到齐以后,陈希亮一语不发,只是当众将债券付之一炬,扬长而去。消息不胫而走,四方乡邻无不啧啧称道。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陈希亮与他的侄子陈庸、陈谕同时考中进士。叔侄三人,同登金榜,又一次震动了十里八乡。为旌表这一特殊的荣誉,乡邻们在陈家的大门口立起一座牌坊,门楣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三俊坊”。

不畏权贵,“活阎王”铁腕执法

据《宋史・陈希亮列传》:“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那些吃过他苦头的奸民猾吏、贪官佞臣,对他既惧怕,又敬畏,暗中称他为“活阎王”。

陈希亮步入仕途最初担任大理评事、长沙知县。甫一上任,便遇上了一件头疼事儿。当地有个叫海印的和尚,攀上了高枝,与高官权贵们交往甚密,甚至经常出入于章献皇后家。于是,他便有恃无恐,自称海印国师,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巧取豪夺,无恶不作。官府慑于其“树大根深”,手眼通天,不管不问,任他胡作非为,老百姓更是敢怒而不敢言。陈希亮上任没几天,便果断出手,把海印和尚逮捕归案,依法治罪。缉捕海印之日,全县震惊,百姓雀跃。

陈希亮铁腕执法,嫉恶如仇,秉公办案,不管涉及谁,不管当事人有多深的根基、多大的背景,也不管有什么样的权威人物出面说情,必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他甚至胆大包天,冒死上疏,公然与仁宗皇帝叫板。有人上书朝廷,举报华阴人张元西入夏州,做了叛宋自立的李元昊的谋臣。此时,宋军正被西夏军队打得焦头烂额。自宋景v五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自称皇帝,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宋夏战争,特别是康定元年(1040年)爆发的三川口之战、康定二年(1041年)爆发的好水川之战、庆历二年(1042年)爆发的定川寨之战,宋军连战皆败,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宋仁宗赵祯为此懊恼不已。闻张元叛逃投敌,助贼为虐,仁宗不由火撞顶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遂命令将张元全族老老少少一百多口尽皆缉捕归案,流放到房州集中羁押。

作为房州知州的陈希亮本当谨遵皇命,奉旨行事,对张氏一族严加看管,频施惩戒,也唯有如此,才能博得皇上好感,以求封赏晋升。然而,陈希亮却甘愿冒着忤怒皇帝甚至杀头的风险,上疏仁宗:“张元通敌之事真假尚未可知,皇上便逮捕其族人,必欲将其赶尽杀绝,何以逼之太急?为国者终不顾家,倘或张元真的投降了敌国,此举岂不是更加坚定了他为敌国效力的决心!何况现在羁押的都是张元远房族人,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微臣恳请陛下,还是开恩赦免他们吧。”呈上这封奏疏,陈希亮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还好,仁宗此时心境已大为好转,览表沉思良久,诏命赦免张元族人。使者宣读赦免诏书之时,张氏一族老幼一百多口匍匐于地,个个前额磕出了鲜血,哭喊着“青天大老爷,好人啊……”,在陈希亮面前长跪不起。他们回归家乡后,将陈希亮的画像供奉在家族祠堂中,世代顶礼膜拜。

心系百姓,“陈青天”深得民望

陈希亮宦海沉浮几十年,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心中始终有着浓烈的“百姓情结”,他在哪里任职,哪里就发出一片“陈青天”的呼声。

陈希亮调任雩都知县。当地一帮巫师结伙儿作祟,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称之为“春斋”,并且散布谣言说,如果吝惜钱财,不这样做,有三穿着红衣的老头儿便会窜到人间来放火。百姓年年受骗上当,白白损失大量金钱,苦不堪言。陈希亮查明了事情真相,立即禁止了这项活动。一方面强力出击,组织力量摧毁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座,勒令70多名巫师回归务农;一方面釜底抽薪,向百姓广为宣传,拆穿巫师的鬼把戏,使他们不再迷信上当。当陈希亮奉命调离之际,当地父老扶老携幼,送他出县境,流着热泪说:“青天大人啊,您离开了我们,那穿红衣的老头儿恐怕又要回来了!”

青州文士赵禹上书朝廷,称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盘踞于西部边陲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虽受封臣服于宋,随着其实力的迅速膨胀,必会在不久的将来叛宋自立,兵犯中原,恳请朝廷早作防范。宰相看到上书,不但不予理会,反而大发雷霆,怒斥赵禹为村野狂夫,妄言国事,蛊惑人心,不知天高地厚,不容分说,将赵禹流放至建州。没过多久,李元昊果然于宝元元年(1038年)公开背宋自立。赵禹闻讯,上书请求官府重审他的案子,当地官府置之不理。赵禹无奈,便悄悄逃回汴京告状,宰相怕此前的事情暴露,立即将赵禹打入大牢。身为司录司事的陈希亮,认为赵禹心系天下,见微知著,颇具先见之明,建言朝廷,功不可没,“可赏不可罪”。陈希亮不惧宰相威势,与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双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了朝堂之上,宋仁宗赵祯听了双方争辩,以为陈希亮言之有理,“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

陈希亮调任宿州知州,当时宿州人正在汴水上造桥,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不造桥无法过河,造了桥河水上涨季节常损坏过往舟船。陈希亮陷入了苦苦的思索,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设桥墩,架设独孔飞桥。按照陈希亮的设计造出的桥,果然既壮观,又实用,宛若一道绚丽的彩虹飞架两岸,百姓都翘起了大拇指。皇上降诏予以嘉奖,并赏赐大批细绢,同时广泛推广陈希亮的造桥方法。从汴京到泗州,都修建起了清一色的“陈希亮式独孔飞桥”。

勇往直前,“陈大胆”铁肩担责

陈希亮一身正气,浑身是胆。甘冒风险,不避祸福,不惧生死,勇于担当,成为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为官从政的一道耀眼亮色。有这样三件事,我们可以从中见识陈希亮的胆气和担当精神。

第一件事:勇立潮头,逼退肆虐洪魔。皇佑元年(1049年),陈希亮调任滑州知州。尚未赴任履职,朝廷又诏命他为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F弹劾陈希亮擅自抬高压低物价,陈希亮不服。不久,魏F调任龙图阁学士、开封府知府,陈希亮请求上朝与魏F当堂廷辩。奏对结束后,仁宗认为陈希亮申辩有理,遂罢免魏F,改任越州知州,拟任用陈希亮接替魏F的职务。

面对好不容易等淼纳迁机会,陈希亮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个自我弹劾,上奏仁宗说,“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坚决请求赴任滑州。仁宗大感意外,最终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陈希亮履职滑州知州,正赶上黄河鱼池埽段河水暴涨,肆虐的洪水排山倒海般咆哮着,眼看就要冲垮河堤,陈希亮亲率州府官员登上大堤,组织禁卫部队和民众抢险护堤。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大堤上的人们呼号着四散奔逃,陈希亮却镇定自若,命人迎着最为肆虐的潮头搭起一座草棚,昼夜坚守在大堤上。“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誓与大堤共存亡。或许是陈希亮的虔诚和决绝感动了上苍,滔滔洪水在尽情地奔腾咆哮之后,竟悄然退去。

第二件事:执法如山,审讯外戚沈元吉。外戚沈元吉横行汴京,骄纵不法,依仗皇亲贵胄的特殊身份,强占田产,欺男霸女,杀人越货,无人敢管。沈元吉愈发骄横恣肆,气焰嚣张。适逢陈希亮调任至开封府司录司。这个“司录司”是北宋时的职官名,主掌首都汴京地区百官刑狱,同时还兼管涉及官员的各种案件。陈希亮一到任,沈元吉就预感碰到了克星,急急惶惶四处活动,企图逃过一劫,但还是很快被缉拿归案。

陈希亮升堂审讯,不曾想这沈元吉竟是个外强中干的软蛋,他早就听说陈希亮的赫赫威名,如今又当堂目睹了陈希亮的威严风采,受到惊吓,当场气绝身亡。沈家上书皇上,控告陈希亮,皇上诏命御史追究陈希亮及所有办案官员之罪。陈希亮将所有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愤然道:“杀此贼者独我耳。”陈希亮因此被治罪免官,废为平民。

第三件事:开仓济民,百姓官府两受益。后来,陈希亮又被朝廷重新起用,然而,因秉公执法吃尽了苦头的陈希亮,却丝毫不懂从前车之鉴中汲取教训,依旧是一腔正气,浑身是胆,永不改变热血衷肠,勇往直前地铁肩担道义。陈希亮多次上疏皇上请求退休,任他如何言辞恳切,皇上就是不允,诏命他做凤翔知府。

这年,凤翔闹饥荒,一方面是百姓菜色羸容,流民遍地;一方面是官仓陈粮堆积如山,主管者担心陈粮久放会腐败变质,却不敢冒风险开仓救济灾民。陈希亮到任后,立即命令:即刻打开官仓,将12万石粮食全部借贷给百姓,责任由我一人独自承担。这年秋天,粮食获得大丰收,老百姓渡过了饥荒,用新粮还陈谷;官仓储粮实现了以新易旧,避免了霉变风险。百姓官府两受益,“陈青天”的呼声此起彼伏。

读《宋史・陈希亮列传》,我们不禁为陈希亮的“三铁精神”所深深感动。

赵州桥教案范文8

关键词:新时期;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深挖教材,创新学手段,结合时代特色,运用时代语言,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鲜、亲切、有味、直观、生动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枯燥”的文字符号成为学生朝夕相处的“朋友”,让学生与“朋友”无话不谈,近距离接触。下面结合教学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以下研究。供参考。

一、和谐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至少受到6位家长、亲人的呵护,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不再顾忌任何事情、敢想敢说还好动,时常冒出各自不为人知的“孩子气”,争强好胜、追求新鲜事物是他们的特性。为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把课堂打造成和谐高效课堂,以便满足学生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我们知道现行的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为此老师应从教材和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让他们释放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好求知欲。

二、挖掘教材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在教学中笔者挖掘教材情感,让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在学生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笔者曾经试着让学生在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到来之际给妈妈写信,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情,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14日笔者又问起给母亲写信的体会,他们都说感觉“超级棒”,因为写信受到妈妈的表扬和奖励。这样他们学习语文的劲头就更足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二是笔者利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用心去想去思,以此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抓住教材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体会到“望、挂、背、靠、焦急、挤、扶、踮”等词语反映出当时各行业的民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焦急的感情。让学生把对的无限热爱之情,化作了学习的动力源泉和兴趣。

三、体验成功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和自己的同学分享。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好教材知识的同时,拓展学习、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并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同时课堂内外时时注意发现学生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跟上鼓励和表扬,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逐步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创设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根据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能够让学生感兴趣、激发思维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高效的学习情境,进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课文的知识。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去彻底了解、想去读、想去学习的念头。为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赵州桥教案范文9

关键词:生活化;赵州桥;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2

一、设计初衷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采取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知识离我们很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一见到实际问题就畏惧,根本不去读题;二是学生对实际问题不熟悉。为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具有非常实际的用处;二是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见到类似的实际问题就不会感到陌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概念及弧、弦等概念的基础上的一节课。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的轴对称性;二是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开始以赵州桥的问题引课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圆的轴对称性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性进一步研究圆中相等的弦、弧,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此定理再去解决赵州桥的问题。

二、目标预设

1. 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2. 理解并运用垂径定理进行有关计算。3.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三、教学过程展示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观察网络或者教材上赵州桥图片并思考问题,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2. 新课流程

(1)圆的对称性

互动探究: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

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如右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

问题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学生对折、探究)

问题2:你能发现图中相等的线段和弧吗?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讨论与归纳:①在上图中连接OA、OB,垂直于弦AB的直径CD所在的直线既是等腰三角形OAB的对称轴,又是O的对称轴。②把圆沿着直径CD折叠,CD两侧的两个半圆重合,点A与点B重合,AE与BE重合,AC与AD分别与BC与BD重合。因此AE=BE,AC=BC,AD=BD,即直径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AB及弧ACB。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优弧、劣弧)。

问题3:一条直线若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又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平分弦、平分优弧、平分劣弧。

问题4:已知直径AB,弦CD,且CE=DE,那么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己画图,小组讨论)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问题5: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为什么不是直径强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如果这条弦是直径,平分但不一定垂直。

(3)解决赵州桥的问题

如右图用AB表示主拱桥,设AB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经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OC,D为垂足,OC与AB交于C,根据前面的结论,D是AB的中点,C是AB的中点,CD就是拱高,AB=37.4m,CD=7.2m,AD=■AB=■×37.4=18.7m,OD=OC-CD=R-7.2

在RtOAD中,由勾股定理得OA2=AD2+OD2

即:R2=18.722+(R-7.2)2 解得:R≈27.9(m)

因此赵州桥主桥拱半径约为27.9m。

3. 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练习:判断:(1)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是它的对称轴。(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4. 迁移应用,深化提高

你能利用上面的结论,帮助小明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右图残缺圆盘的圆心吗?

5. 总结

(1)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最不好的问题是什么?(2)本节课你的收获。(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6. 作业:练习1-2题

四、设计感悟

1. 在情景设置中体现生活化。创设情境,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引起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本节课知识,从而自然引入新课,并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会,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在新讲导入中,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如教学八年级《变量与函数》时,由许多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对就量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出函数概念。引入的问题如人体的体温随着时音质变化在每个县体的时刻温度不是完全相同的。出租车车费业是随着行驶路程的远近而不同等等。虽然函数的定议较为抽象,但在教学中配以大量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还中可以接受的。又如在《抽对称》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可以用实物投影仪体显示。图片可以是枫叶、蝴蝶、剪纸、故宫建筑图片等,另个还有学生自己收集的银行商标、汽车商标、一些工艺品、剪纸等。通过列举尽可能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所以,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生活化

《数学课程》中强调在特意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归纳出圆是轴对称的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总结出垂径定理及推论,加深了学生对结论的记忆与掌握。

3. 数学方法数学手段贴近生活化

从数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它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并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数学内容,并编抓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本节课根据所学的知识,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画出图形进行解答,这样很好地做到了前后呼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尝试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的步骤,加以规范,使学生凌乱的思维得到梳理。通过五个问题对新知识的教学,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思考状态,使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4. 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我们知道,化归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前苏联著名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有一句名言: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化归过程。仔细体会我们平时的每一个数学问题的求解,都是遵循这一原则而展开的,其实质就是经化归后所得出的问题,应当是已经解决的,或者是较为熟知的、较为容易的、较为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答自然也不例外。通常我们可以将其思路表示如下:

这样,可以把解答生活化问题思路破译分解为四个步骤:阅读理解、建立模型、模型求解、回归实际。

阅读理解: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收集、分析、处理数据,联想相关的数学知识,为解决数学问题做好准备。

建立模型:针对题意,联想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抽象、概括,归纳把实际问题化归为纯粹的数学问题,即数学模型。

模型求解:运用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完成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解答。

回归实际:由于数学模型的解答并不一定完全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所以要针对应用问题的实际,对模型的解答进行分析、反思,得出实际问题的正确解答。

参考文献:

[1] 王 静.初中几何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4).

[2] 汤 会,侯海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08(5).

赵州桥教案范文10

2011年4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文化发展部在中央党校档案馆举行 “于志学艺术展”开幕式和《赵丁红画集》首发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中央党校原教育长郝时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朴逸、哈尔滨市副市长王小溪、魏伟等领导和200多位嘉宾出席首发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朴逸、中央党校原教育长郝时晋先后致辞。

赵丁红是广东省的青年女画家,现任广州鼎宏堂美术馆馆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她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优雅,画出了众多的花鸟系列、山水系列作品,在对色彩、工笔、画法技巧的追求上都日臻完美。

《赵丁红画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共收入花鸟、山水、书法及人物肖像等书画作品101幅,都是作者各个时期的精心之作,每一幅作品除了画面上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外,还蕴含着许多美的神韵。不论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能体现出作者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的领悟,也能感受到创作者的心灵构思与创作遐想。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共中央党校原教育长郝时晋在为《赵丁红画集》所写序言中指出: “文化元素不仅体现在作者对画法技巧的追求与日臻完美上,它亦或更多地体现在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上。赵丁红是岭南画坛挚情于山水并有所成就的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她的山水写生创作系列,多聚焦于太行山的绵延山脉、黄河渡口的烟雨蒙蒙、陕西窑洞的原汁原味、岭南农家小院的秋收喜悦……看她的画,仿佛可以触摸到这些地方大自然的阳光悦动以及百姓生活的丝丝缕缕。近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大行山区和粤西山区,力图在天工与人力之间、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道境由心生、笔达诗意的桥梁,的确为当今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看赵丁红的花鸟系列作品,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优雅自然流露,一花一草、一鸟一虫,都饱蘸了自然界的色彩、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无论是牡丹、梅花、荷叶、翠柏,还是自家院子里收获的南瓜、萝卜,在整幅作品的表现和构图上都体现了画家工笔的流畅、意境的朦胧、取舍的匠心。她是‘要把中国文化的元素画进作品里面去’”。

赵丁红简介

赵菊红,女,常用名丁红,河南籍人。广州鼎宏堂美术馆馆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

1998年至1999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2003年至2004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班,先后师从林丰俗、王大鹏、周彦生、方楚雄、苏百钧诸教授,2006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张彦教授。

赵丁红潜心研究中国画20多年,曾游艺于美国、俄罗斯、日本、柬埔寨、新疆、云南、贵州、陕西、海南等国家和地区。作品发表于《美术界》、《中国当代名家》、《亚太经济时报》、《羊城晚报》、《当代企业家》、《今日文摘》等报刊杂志和书籍文献。作品自1993年起参展于: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海峡两岸书画名家提名展二等奖、2003年首届全国“双拥”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2007年参加《叶浅予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名家提名展、2009年作品《绿荫》入选广东省美展、2010年1月在广州鼎宏堂美术馆举办《金蕊春辉》个人画展、2010年5月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爱达荷州举办艺术交流展、先后赴美国、日本、俄罗斯、柬埔寨、尼泊尔进行学术采风交流。作品被多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家购藏。

赵州桥教案范文11

一、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前提是教师先提出要求研究或解决问题,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以激起学生探索的要求。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可先设计三个问题供学生研究:一是根据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在“中国石拱桥”前加修饰语,了解中国石拱桥最突出的特点;二是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不理解的语句段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课文为什么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找答案、假设答案,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内在的兴趣,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论据获得正确的结论,论证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学生探究上述第一个问题时,肯定会出现多种假设性的答案,如用“古老的”、“世界著名的”、“形式优美的”、“结构坚固的”等修饰语加在“中国石拱桥”前,来概括其特点。由于发现法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出一种或几种假设,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广开思路,尽自己的能力提高假设答案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假设答案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假设答案的误差,拓宽学生思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可以提供某些资料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和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对比事物,认真思考,促进学生发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资料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发现法更好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1.利用现有视频辅助教学,既方便给学生提供资料,又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如本人在教学小说单元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背景影响人物性格”的内容?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九年级下册课文《蒲柳人家》认识一丈青大娘这个人物,并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与其生长环境有关。其次通过人物的共通性,从“泼辣”这一点入手,回顾九年级上册所学过的《故乡》一课中杨二嫂这个人物,对比两者的不同类型,学生很快发现:一种是农村妇女那种淳朴型泼辣,一种是小市民那种市侩型泼辣,而学生都知道杨二嫂的性格是与其生长环境有关的,所以回顾这一人物时略讲。再次重点介绍《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辣妹子,通过凤姐的出场、言行举止等进行了解。在这一环节,我精心选取了《红楼梦》里面几个视频片段,并通过影视剪辑,两者结合起来,希望学生通过文本初步了解后再通过视频加深印象,结合凤姐的情况,让学生发现并知道凤姐的性格形成也与其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最后总结三位辣妹子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背景都对其性格形成有影响,得出本课主题“背景影响性格”。接着进行堂上练笔,从反馈结果看,效果较佳。

2.利用录音朗读辅助教学,也是实施发现法教学的好方法

现行语文教材有不少篇目可以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语感,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一文,让学生反复听课文录音朗读,可使学生体会到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闻一多先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揭露什么、痛斥什么、号召什么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运用多媒体电教平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课件设计,可以使发现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如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应明确其训练重点是“疏通文义、列出提纲、熟读成诵、领会‘人和’思想”。为此,利用PPT制作:

(1)学习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理解攻守战例的胜负原因;

(3)领会“治国需要人和”的重要思想;

(4)列出结构提纲,指导背诵全文。

由于PPT只需要鼠标和简单的文字输入,其为学生提供发现信息的资料,提示极为方便,也使发现的程序循序渐进,上起课来效率极高,效果很好。

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实施发现法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我们要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组织讨论、争辩,明确答案,实现发现法教学的最高阶段――解决问题

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猜测或假设的过程。为明确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找论据,肯定或否定某一个假设,论证答案的正确性。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在讲到说明文的语言时,我设计了两道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争辩,寻求正确答案。(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可不可以把“比较”一词删去?(2)“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中,可不可以把“几乎”一词删去?在学生争论后,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弄清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并要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进行作答。

运用发现法进行语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使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过程经常伴有猜想、惊讶、困惑、期待,促使他们紧张思考,寻找理由来证明观点。因此,发现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发现法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帮助。但是由于受现行语文教材的影响,再加上自己知识水平、组织能力的限制,我只能将发现法穿插、选择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我想,只有将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使用,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赵德肃,布鲁纳.“发现学习”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赵州桥教案范文12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期待创新,所以,为学生规划清晰的阅读路向成为刻不容缓的教学期待。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教学前瞻意识和战略胸襟,为学生规划出清晰的阅读操作路向,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情调查、接轨积累、分层教学、拓宽训练……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方案,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启示

一、学情调查,甄别阅读取向

学生因为生活教育环境、学习悟性、阅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阅读认知基础自然不会在同一频道之中。教师要有学情调查意识,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评价,掌握第一手学情材料,这样才能为学生规划出不同的阅读操作计划。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取向,这是教师教学时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唯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材料,布设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才能成功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思维。教材文本内容大多具有极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学习,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价值取向进行调查时,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关注点展开考量,以便做出针对性布设。如教学《燕子》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学情调查:“小燕子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小鸟,如果让你来介绍小燕子,这里有歌曲、绘画、剪纸、习作等方式可以选择,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开始热议。教师再次给出提示:“结合课文阅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介绍小燕子,看谁能够将小燕子的特点展示出来。”学生听说要自由选择介绍方式,对小燕子进行直观展示,都显得特别高兴。课堂内讨论气氛热烈起来。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课堂展示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出个性特点,有唱的、有画的、有写的、有剪的,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点评,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现场对学生展开学情调查,成功调动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思维,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种方式展示小燕子,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冲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再好的文本内容也是摆设。

二、接轨积累,培养阅读语感

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有太多接轨点,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在文本解读、文本讨论、文本应用等阅读环节,发动学生展开生活化阅读学习。这势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形成崭新的阅读教学成长点。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领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品读、赏读学习,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认知境界,形成多种阅读技能。如《花钟》一课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不少接轨点。很多学生家里都养有鲜花,平时他们对这些鲜花也有一定的观察。教师不妨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融合性引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建立阅读认知。首先,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对“花钟”的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性学习,提出疑惑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整合,从而形成课堂研究话题。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认知,介绍鲜花向阳的特点。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阅读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阅读探索,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因为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已经形成强力支撑,这是生活阅读发动的基础,教师抓住学生生活学习认知展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接轨,形成了崭新的阅读认知体验。

三、分层教学,激活阅读个性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基础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要展开分层教学,给不同群体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调动。分层教学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观照意识,问题和要求布设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覆盖面。学生阅读感知呈现差异性,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教师对学生不能进行“大一统”的要求,而要鼓励学生释放个性。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赵州桥的相关传说,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文本。当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环节时,教师为学生投放了一组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回答:“赵州桥有什么特点?赵州桥的历史影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准备用哪一句话来介绍赵州桥?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建筑?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突出特点?”问题投放后,学生开始阅读思考,并自发展开集体讨论。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先提问学力较差的学生,然后提问学力中等的学生,最后提问学优生。因为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然能够圆满回答出问题。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组思考问题,然后分层展开检查,这样的设置本身就是分层教学。不同群体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问题来回答,从表面上看,教师并没有硬性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功运用了分层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思考历练。

四、拓宽训练,形塑阅读能力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丰富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给学生以不同的阅读感知体验,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在阅读训练形式创新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而切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应该成为主导因素。课堂辩论、课堂演绎、语言鉴赏、实地观察、信息搜集、生活阅读、读写训练等都属于阅读训练范畴,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和设计,势必能够成功激活学生的阅读训练思维,形成崭新的阅读促进动力。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灵动思维展开教学布设,以便形成更丰富的阅读成长动力。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理顺基本情节,然后为学生布设了一个读写任务:“这篇课文写‘我’变成树之后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学习启迪。如果让你展开仿写活动,以《我变成了》为题写一个故事,你打算如何构思和操作呢?”学生听说要展开仿写活动,都非常兴奋和紧张,参与热情很高。在讨论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给他们提出不少建议,学生逐渐理清了操作路线,习作顺利展开。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习作圆满完成,教师再发动他们展开自评、互评活动,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经过小组评价,一部分优秀习作呈现出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内诵读自己的习作,课堂学习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学生对想象类习作有特殊情结,教师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布设和发动,自然能够获得学生的积极回馈。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可以感觉到,教师教学设计是极为成功的,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思维情境之中,对其形成多重冲击和触动,这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体验深刻而广泛。当今的语文教学,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意识,教师要发挥引领、启迪、矫正作用,为学生规划明晰的操作路线,促使学生接轨生活认知展开阅读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规划阅读路向,需要教师有战略眼界,从学生的阅读基础出发,为学生传授更多的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