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

时间:2022-09-10 04:57:10

贸易融资

第1篇

亚洲开发银行近期报告显示全球贸易下降50%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所经历的最大跌幅。

报告中指出全球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融资不足。世界银行可用资本减少导致信贷紧缩,贸易公司融资困难、可用资金锐减。此外,问题还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制不健全、银行间不断扩大的交易对手偿债能力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定(Basel II )中对信贷的限制。

而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贸易紧缩程度不断上升,超过50%的贸易公司得不到资金支持,这比预期的情况更为严重。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贸易公司融资难的问题呢?

首先,企业本身应该建立和组织高效的机构吸引投资,包括资本投资、债务资本,甚至是声誉资本。 这些投资对提高企业的信任度、 增强风险意识、扩大可用资本都有重要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客户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业务能力;企业以往的综合表现;受价格和盈利影响的销售方式;最佳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风险管理的准备;整合所有市场机会的风险对冲策略。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策略实现:最高的产品利润;最佳的现有和潜在客户;最低的资本成本;最有效和快捷的信用额度更新循环;最强的竞争优势。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选择和培养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时关注客户的信用度。现有客户要求他们没有不良的清偿债务记录。潜在客户要求他们具备可行的市场战略。关注客户的信用度有利于降低额外费用的流失,因为短期客户不断回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供需双方信任度降低;企业扩大信贷资金机会减少;有效的投资组合模型发展受到限制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延迟了销售和营销机构从告知、介绍和提供企业产品和服务到市场的进程。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定(Basel ),银行资本投资受到其自身状况和目标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可供使用的资本往往投向那些代表最小风险 、最大利润和发展空间的客户。

有一句谚语:“银行不借钱给真正需要钱的企业。”银行在企业间扮演的角色往往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实际上,这反映了银行向企业提供信贷和债务资本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企业的业绩和信用度。

也正是因为银行以企业的业绩和信用度作为提供贷款的衡量标准,那么融资难、贷款难成为了困扰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需要融资的企业们不仅需要创造好的业绩以吸引银行,另外也要注重提升信用等级,为公司的发展目标制定明确的财务计划,同时为可能授信的银行阐明所在行业的市场风险以及公司为此所作的风险控制措施。

从中小企业的特点来看,他们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获得较小的利润。因此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必然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银行业的谨慎原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使一些中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从银行的风险角度考虑,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融资能力,必须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提高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度,让银行愿意借钱给中小企业。

第2篇

1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1.1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不仅涉及到融资,更是涉及到国际性贸易,这样增强了贸易双方的流动性,进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国际贸易融资活动还使国际贸易双方加强了相互交往,极大地减少了贸易双方进行贸易的交易成本。1.2有利于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因为国际贸易融资总体来说门槛较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借助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平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国际性,有利于扩大资金供应主体,融资形式也会多元化,这样不仅加强了融资活动的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

2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同性质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资金分配不均可以融资的银行有两大类,一是商业银行,一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资金较为雄厚,但是做的多是流动性强、金额小的短期贸易融资;而政策性银行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银行性质不同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均衡。2.2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融资担保一般都存在担保难的问题据相关市场资料显示,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2.3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中当今国际贸易都走向了高度化、复杂化的发展之路,国际贸易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适宜的融资方式,但是具体应用还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方式,占到了贸易融资总量的70%左右。从融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财务管理较为完善、信用等级较高,因此它们受到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的全方位青睐。2.4审批程序繁多,操作流程不畅国际贸易融资虽然可以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流,但是现实情况是,,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所需程序复杂、办理耗时较长,办事效率过低。很多银行没有采取合宜的方式来应对国际贸易融资,仅仅将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为一般的融资,缺乏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因而给企业申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5欠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贸易融资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安全问题。但是企业没有注意到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传统的风险应对方法,不能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一些外贸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与一般融资活动的区别,因此国际贸易融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2.6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很容易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纠纷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因此它至少涉及到两个国家,甚至是多个国家,因此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还是采取的传统方式,与国际上现行的做法不相符合,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也经常会有贸易法律纠纷。

3解决对策

3.1进一步加大国际融资的信贷力度在发展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融资方式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新的新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信贷利率,减轻企业成本压力。此外,各类银行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贸企业国际融资的业务培训。 3.2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贷款审批制度,大力创新企业自身授信管理新模式。3.3加强各方合作,使得融资走向多样化加强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同时发挥政府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政企银通力合作,有效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3.4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所以要帮助企业解决这一困难必须要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资金,专项用于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担保。3.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秩序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政策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我国现有法律,找到其中的不足,努力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有效促进外贸发展。

作者:李鑫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

1引言

所谓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在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的过程中资金的流动和融通情况,既然涉及资金,就一定会涉及银行,银行具有贷款、贸易中介、不同种类货币之间兑换等作用,所以说银行在国际贸易的融资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融资是交易的必经过程,它可以促进贸易更好地进行,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获得交易资金,从而达到交易目的。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是各国之间进行交易活动,进出口的税费和保险费、运费等问题相对较为复杂,资金融通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即使现如今国际贸易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此类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使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我们要在原有的外贸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加强融资方面的管理,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1]。

2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意义

2.1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能够帮助外贸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融资主要通过不同货币之间资金的流通得以实现,帮助各国经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外交和商业间的关系。资金是贸易商业的基础,而融资业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资金的集资和流通,只有能够及时进行和完成融资,才能够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完成。国际贸易的融资一般是通过银行进行的,并且它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汇票、本票、支票和托收等[2]。当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通过银行融资的形式,采取较为合适的手段进行资金的借贷款等,以帮助贸易工作更好地进行。所以说,国际贸易融资有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能够解决资金方面出现的问题,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

2.2促进银行的发展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离不开强大的货币机构———银行,所以银行和国际贸易融资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银行推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也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企业为筹集资金等业务进行贷款时,会支付给银行相应的利润,促进银行的发展,同时大量的资金流动可以加强货币之间的流通,对我国货币价值的提升也起到很大的帮助。并且进出口贸易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无论是购货方还是供货方都会在贸易进行的时候购买保险,银行业起到了保险中介人的作用,为防止意外的发生带来了保障,这笔业务也会给银行带来一笔巨大的利润。现如今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快,融资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会给银行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

2.3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出口产生的利润总值占据了我国经济来源的一大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业务。国际贸易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大量的资金流通可以防止并缓解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利于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国际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正因为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流通和运行,同时国家贸易融资又是资金流通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3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策略

3.1完善国际贸易融资制度体系

国际贸易的运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所以我们要对国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体系制度,促进外贸商业的良好发展。无论在什么业务中,一切的工作原则都要以诚信为基础,只有做到诚信经商,才能保证贸易的良好发展[3]。所以在国际贸易的融资制度中要加大违章者的违约处罚力度,消除不良信用现象的出现,为国际贸易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经商氛围。在制度体系中一定要做到分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在交易的过程中有模糊不清的责任出现,导致双方发生争执,从而使贸易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对合作双方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5]。所以在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决策中,一定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基础,打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保障商业如期进行。

3.2加强国际贸易中的保险安全意识

有交易的发生就一定有风险的存在,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确保万无一失的,国际贸易也是一样,所以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一定要购买保险来加强应对意外发生的保障。国际贸易一般以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为主,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受到突发状况、恶劣天气或自然危害的影响,当意外发生时,其所带来的财产损失会对企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使其产生融资方面的困难,并且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购买保险可以为意外发生带来的损失起到分担作用,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为意外承担责任,起到保险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意外的发生,并且要做到未雨绸缪,为突发状况制定应对方案。

3.3贸易产品的多样化

虽然现在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趋势良好,但是贸易产品比较单一,外贸市场相对较小,在融资方面的范围不够宽阔。所以我们要增强贸易产品的多样化,扩大交易的种类和市场,将一些具有国家文化特色的商品推送到国际市场上,并将外来文化的商品在内地销售,同时这也有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宣传和发展,促进生活差异方面的交流。贸易产品的多样化会带来更大的贸易市场,能够在营业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为国际贸易的融资带来便利[4]。

3.4加强培养融资业务人才

好的外贸企业不只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更需要一个优良的工作团队和职业技能。国际贸易的进出口业务相对烦琐和重要,要保证避免工作中出现纰漏,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加强工作人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培养,能够使其在资金发生空缺或周转不开的条件下,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向银行进行各种业务的沟通和保证,帮助融资尽快完成,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培养融资人才能够避免业务上走弯路,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之处,及时解决,让业务变得简洁有序,进而方便工作的进行。所以优秀的融资人才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深化其国家贸易融资方面的经济知识,打造商业人才,为企业和国家带来利益[6]。国际贸易撑起了国家的经济体系,而融资业务为资金的流转提供了交易平台。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推动国际贸易的进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还是很可观的,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仍然要在良好的国际贸易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国际贸易的融资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完善融资业务的施行是当代外贸方面的首要任务,所以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强盛,我们需要国际贸易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和创新,促进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迈出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曹宇.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向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38.

【2】王慧.试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J].现代商业,2016(28):100-101.

【3】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穆建敏,聂丽平.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与合规性监管[J].河北金融,2016(08):48-51.

【4】徐芳,王同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0):207-208.

【5】吴海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6(12):6-7.

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一、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动规律,并结合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满足贸易商资金需求的各种服务的总和。目前,商业银行从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类型包括:减免保证金进口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信托收据、进口代收垫款,出口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融资、进出口保函等。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的加深和贸易融资业务的扩大,融资风险也逐渐显露。文章在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证业务及其他融资业务时,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或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会出现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不够等操作失当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损失,形成操作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贷款审查不严,二是缺乏信贷监控系统。三是缺乏贷款自身保障机制。

(二)金融诈骗风险

出口方及时收汇的前提是在出运货物后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票据提示或提供符合要求的单据,而犯罪分子却常常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利用假票据、假银行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金融诈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假信用证欺诈;(2)利用假票据欺诈;(3)利用软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内部管理失控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整个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并协调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及各分行之间的协同配合。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各项业务比较明细的统计资料,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客户和市场了解程度不深,风险预警不及时,风险控制能力差。其次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进出口业务比例严重失衡,融资业务缺乏风险补偿保障。某些行开证和收汇保障不足;同时,部分开证保证金收取比例过低,甚至对一般素质客户免收保证金开证,有的行打包放款额度占信用证金额比例不断提高,个别的甚至高达100,并且缺乏有效担保,仅凭一纸信用证就放款,加剧了融资业务的风险。第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考核有失偏颇,基层银行面临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年末考核压力过大,而对国际贸易融资资产质量监控不严。

(四)进出口企业资信风险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不佳,普遍多头开户、结算、贷款和融资押汇,其资信状况不甚理想。但是,迫于资金需求,常常铤而走险,利用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后或挪作他用,或将出口单证提交其他外汇指定银行议付,致使贷款资金体外循环,银行贸易融资虽然在名义上保留有追索权,但实际上与银行信贷部门实行依法收息一样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三、防范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采取减少或降低融资风险程度的对策,在积极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不断提高识别融资风险能力和防范风险的管理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贸易融资业务顺利进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载体。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部门和重要岗位职责,真正做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约束。

第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管理的现实情况,要想构建上述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打破“行中行”的管理体制,实现本外币业务的共同发展,应从横向、纵向两个层次进行。其次完善统一授权授信制度是建立科学管理体制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统一对客户授信。寻找设立符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标准的客户群体,并且要建立各级授信审批审查委员会,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服务中心,最后要建立高度集中的信用证业务经营模式。

(二)审查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

首先要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应深入调查借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落实信用证项下贸易的真实性,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其次,要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信,主要应审查:一是客户在银行的授信及业务记录和信用标准。二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及发展前景。三是审查客户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管理水平,道德品质及业务素质;审查主要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首先,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其次,加强贷时审查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控制度。

(四)提高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其次要抓好岗位培训,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三是开办新的贸易结算融资业务品种前,应本着稳健经营、管理在先的原则。四是强化风险意识,对高风险的国际结算项下融资持谨慎态度,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

第5篇

推出“五大政策”扶持外经贸企业

根据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为支持外经贸企业发展将实施“五大政策”:1.新增10亿消除现行退税不平等。省财政一次性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消除现行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优势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区别待遇。2.困难外经贸企业可缓缴社保。阶段性适度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费率,允许符合条件且经过困难企业认定的外经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对出口纺织品服装不再实施标识查验和收取标识查验费。3.落实用好400亿美元贸易融资和长期贷款。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进出口信贷业务,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投放。4.推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研究推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引入有条件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短期险商业化经营。5.A类出口企业先办退税后核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对纳税信誉好、财务管理健全、没有涉及违法行为记录、国税部门评定为A类的出口企业,实行先凭电子信息办理退税后核销。

江苏

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 400亿

今年以来,江苏省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 414.14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38.44%。1至2月份,中小企业贷款继续稳定增长。除了直接的信贷支持外,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保函、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获得的信用总量继续扩大。企业征信系统数据显示,2月末,全省中小企业非贷款融资余额8 942.1亿元,比年初增加3 026.58亿元。截至2009年2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8%。

桂林

开通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

――最快可在5个工作日内获得贷款

桂林市专为中小企业开辟的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正式启动。凡单户授信总额在500万元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 000万元以下,或授信总额在500万元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 000万元以下,都可进入“绿色通道”。“绿色通道”除提供各类贷款业务外,还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贴现、货款承诺、信用证、票据承兑等授信和融资服务。进入“绿色通道”的客户最快可在5个工作日内获得贷款。目前包含建行、交行、桂林市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试点银行,已有17个网点加入“绿色通道”。

青岛

8条金融措施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市外经贸局向全市银行机构和外贸企业了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8条金融措施。从积极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创新产品适应多元化融资需求、加快出口收结汇、改进外汇管理为企业正常贸易活动提供便利、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和创造条件支持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走出去”等八个方面努力为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考虑到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条件和融资需求各有差异,本次活动采取了“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原则,青岛市共组织18家银行机构为116户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签订了融资协议。企业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42.7亿元。其中,贷款15.3亿元,进出口押汇7.8亿元,信用证开证14.6亿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与2家企业签订了赔款转让协议,开展短期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

云南

建“信贷孵化园”助外经贸企业融资

近日,云南省商务厅与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协议,将携手建设为外经贸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信贷孵化园”。外经贸企业“信贷孵化园”就是把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但暂不能达到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纳入“孵化园”,通过银行与外经贸投融资担保公司对其在管理、财务、信用等方面共同辅导和培育,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云南省商务厅力争每年安排不低于2 000万元,用于增加外经贸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中行云南省分行将本着“抓大扶小、扶新扶优”的原则,对不能提供足额抵押物的入园企业降低担保受理的门槛,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融资利率优惠。目前云南外经贸企业有3 000余家,其中300家到400家符合入园条件,今年“孵化园”将先发展50家企业。

四川

企业融资需求在线登记

四川省商务厅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省银监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银贸协作为保增长促消费提供金融支持的意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成都分行等金融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商务厅公众网上开通了四川对外经贸和流通企业融资需求在线登记系统,并组织召开了金融新产品推介会和银贸融资对接会。强化“点对点”的服务。协调和组织省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深入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助解决融资问题。

山西

459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获贷75亿

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超过九成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贷款金额高达75.5亿元。

据人行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利用资源能力强、成长潜能大、未来发展预期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459家。全省包括太原、大同、忻州等10城市近期累计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107次,出台优惠政策、办法、意见等75项,组织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95次,达成贷款合作协议1 150亿元,为这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金融环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行各支行更是积极牵头召开银企洽谈会、企业项目推介会,实现银行、企业和政府信息对接,极力拓宽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此外,全省金融系统还积极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目前,已成立26个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44.2亿元。

福建

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较,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从操作上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可总结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银行围绕贸易本身进行程序设置和寻求还款保证,提供信贷时,着重关注的是融资链流程是否符合“封闭性、自偿性和可控性”三原则。银行对资金流向和物流信息进行监控,跟踪融资的使用和进出口结算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资的风险。同时银行对于授信企业的考量不再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强调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从而使一些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或的银行的支持。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统一起来控制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供应链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以及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活动,全球供应链融资理念已经形成。而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

(一)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下游的债务企业在整个运行中起着反担保作用。即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2)存货融资。当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业务流程期间时,可以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企业办理融资。银行重点考察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以及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和整合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作为授信决策的依据。(3)预付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银行为下游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才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这种业务适用于供应商承诺回购条件下的采购融资。

(二)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开展状况

与欧美企业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供应链融资平台带来的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体现在“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中,利用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创新推出了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方案、供应商支持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业务方案,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需求精心设计而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专业的银行支持服务,力争实现银企双赢。

中国银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达”通过利用“核心企业”授信资源向作为供应商的中小企业服务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其加速资金周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强化上游链条的力度,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

在外贸政策导向转变为要“积极扩大进口”的新形势下,2007年7月,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再创新品,推出名为“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该行基于进口贸易过程中的“在途货物”以及到港“仓储货物”设定质押,给予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授信。与传统“货押”业务不同的是,该业务既可以现货质押融资,还可以“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义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纷纷思考并推进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供应链融资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1)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机会,有效带动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和低成本结算性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向先进的交易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相适应。(2)可以调整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分散客户集中度的风险。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得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3)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风险资产管理的要求,风险资产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且该业务有自偿性的特点,所以开展此业务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风险资产规模扩张过快、信贷结构不尽合理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现状,改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产品线再造

国际贸易融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竞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类新产品虽不断推出,但整体缺乏特色,引进的复制品较多,同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当前国内多家银行都推出了供应链解决的整体方案,但在实践中仍然只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进行融资,因此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及风险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大力研发给予存货即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尤其要积极关注汇款结算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商品、单证的流动,涉及到客户、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行为风险等,因此供应链上的参与各方应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此提出的建议是:(1)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平台,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跟踪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的动态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灵活的市场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馈机制。物流企业和银行应及时收集商品的价格信息,监控产品的销售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并规避产品市场风险。(3)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控机制。要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加强自律,严禁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失控行为发生;其次要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4)积极呼吁立法部门在这方面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同时尽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5)加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前、中、后台的专业化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在职培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完善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三)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由于供应链融资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应急系统,通过信息平台、流程制定、人员配备等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不慌不乱,按照相应的措施快速处理。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预警系统必须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应急系统处理紧急、突发的事件,避免整体业务或组织带来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2]吴瑕.融资有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43-245.

[3]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68-69.

第7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国贸关联性优化措施

引言

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在金融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当中,贸易融资带来的收入占银行总收入额的比例达到40%左右。随着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愈加频繁,贸易保障也变得更加完善且高效,同时国际贸易融资也不断推陈出新。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融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开始出现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传统信用证业务逐渐减少,赊账等结算方式逐渐增加。二是融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保理业务、货压融资、出口信贷等各种类型的产品。三是融资期限的有机结合,虽然期限少于半年的短期融资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中长期的融资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四是进口贸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经济规模逐渐扩大,政府贸易政策也由重点发展对外出口改为扩大进口。五是贸易融资逐渐走上综合化、一体化的道路。长久以来,国际贸易商经历了易货贸易到货币贸易,交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也产生了信用、法律、汇率等方面的风险问题。为了给予资金切实的安全保障,提升使用效率,国际结算被融入到国际性商业银行当中,作为一项基础业务而存在。其主要是指交易双方在商品交易、提供服务、国际借贷等过程中产生的国际外汇收支业务。

(二)金融对国贸融资的影响

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国际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金融的发展将为国贸聚集大量的资本,实现更加良好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影�国贸自由度。任何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之前,都要与自身的经济结构以及贸易优势相结合,并考虑到本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他国展开的贸易合作程度、在交易中所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等。(2)金融发展影响国贸模式。国贸模式是在企业经济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形成的,即便是交易双方具备共同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但由于受到资金成本差异的影响,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贸易收益。由于金融的发展能够对国贸模式产生影响,因此国家需要提升金融发展速度,才能够促使企业贸易变得更加活跃,实现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金融影响国际交易与出口量。对于金融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来说,国贸伙伴关系的建立几率与出口量的多少之间存在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初始金融发展较低的国家来说。另外,贸易自由化也将导致金融控制成本提升,最终产生金融改革。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与实际产出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产出将会引起金融波动,促进或者阻碍金融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影响产出数值,进而会对金融发展构成影响。

(三)国贸融资的风险类型

国贸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对外出口。事实上,出口贸易通常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放款风险、进出口押汇风险、提货担保风险、单据质量风险等。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贸关联性

通过金融学者开展的调查研究以及对相关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够得出国贸融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同时,国贸融资也是金融中介发展中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贸易融资对国贸的影响

国贸融资能够为国贸发展集聚大量资金,有效降低风险的发展几率,属于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企业之间交易的达成,能够将国际贸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融资发展可以通过将储蓄转为投资的方式来实现,在银行机构中聚集了一部分社会中的闲散资金,银行将其通过国贸融资的方式提供给外贸企业,这样做不但为国贸框架的有效调整提供便利,而且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对于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来说,在成本投入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需要一部分外资来保障资金的供应,以此才能够提升企业的技能水平。

(二)贸易融资对国贸产生的效果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企业发展规模在国贸融资几率方面也各不相同,总体来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概率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其不具备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在资金实力上看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单笔项目的成交量较低,不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利润。因此,金融机构通常不愿意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风险系数提升,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也变得更加谨慎,要求也更加严格,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这样做无疑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环境。面对银行机构的这种“排斥效应”,国家和政府应积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中小企业,为其做担保,以缓解上述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技术性行业,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缺少的促进作用,对其进行帮助和扶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国贸融资与国贸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出口需求通常会受到市场汇率、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研究国贸与国贸融资二者关系时,也应考虑到上述因素。国贸融资主要可以划分为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出口中信保水平三个部分,对三者在协调性、稳定性、因果性方面进行逐验证,才能够揭示出国贸与三者间的平衡定性关系,即对外贸易与上述三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均衡性,换言之,国贸融资将对国贸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国贸融资为国贸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有利于银行业国贸融资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国贸规模的不断扩张。此外,在对国贸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二者之间关系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对外贸易形式、国际整体经济大局等等,从总体上来看,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平稳、正向关系。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贸的优化措施

我国之所以在国贸融资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国际融资相关法规不健全、银行经营水平较低、企业信用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在国贸融资领域存在的漏洞,期望能够从国贸与国贸融资关联性方面得以实现,主要的优化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国家法律法规,改进信用保险体制

事实证明,我国在国贸与国贸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融资的权利、责任划分等。对此,国家和政府应予以重视,对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评估,并将国际立法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最终制定出能够与国际相接轨的、符合时展潮流的、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国贸与国贸融资提供完善健全的法律保障。此外,针对信用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以促进融资发展,减轻信贷机构中存在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二)发展政策性信用贷款

由于国家政策性信用贷款具有国家财政后盾的作用,应加强对它的防控,提升政策性信用贷款的预警水平,以促进银行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另外,我国银行业可以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和创新融资体系,转变以往传统的贸易发展模式,加强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提升对成本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为我国国贸融资和国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金融保障。

(三)吸引外资企业加入国际竞争

由于我国忽视了对出口信誉保险体系的建设,许多外资企业不了解此项业务的益处。对此,我国应向外资企业明确这问题,吸引其加入到国际竞争当中,扩展国际发展空间,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应根据市场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将出口贸易风险意识融入到内容控制当中,使交易风险得到有效地降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助力经济驶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第8篇

一、引言

案例一:出口信保融资的惨痛教训

2011年秋,广东某从事体育用品的出口商经营周转出现困难,其在银行办理的21.4万美元赊销90天项下出口信保融资无法归还。银行根据相关协议协助企业向信保公司索赔,但信保公司以其调查的两家日本进口商未向出口商发出订单的反馈结果为由,认定出口商欺诈拒绝赔偿,银行出具的合同、发票、报关单、保单、承保通知书等均未被信保公司认定为有效证据,经办行除此外没有手段核实或反证进口商违约,后期出口商也拒不配合,企业停产倒闭,贸易背景资料沦为一堆废纸,银行信贷资产形成不良。

银行中后台部门在上述案例的事后检查中,提出了贸易背景不真实这一重要结论。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2011年末某音响设备企业7000万元出口商票融资不良贷款、2013年某家具企业1000万元订单融资不良贷款的事后检查中。但这些风险的背后果真是贸易背景不真实吗?在笔者看来,银行对贸易单据的表面核查和出口商资信的调查已经做到了极致,之所以还出现贸易背景核实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进口商的调查缺乏手段。在经济下行形势下,进出口商资金链均偏紧,赊销项下的债务清偿约定极其脆弱,仅依靠信保公司的诚信机制去要求进口商承认其拖欠货款纯属徒劳。因此,赊销贸易方式下引入进口商、出口商、卖方银行,甚至是买方银行共同参与的、廉价的、具有统一规则的贸易结算方式非常有必要,TSU BPO结算方式适时出现了。

二、TSU BPO融资介绍

那么,什么是TSU BPO呢?2003年由SWIFT组织的12家银行发起组成TSAG(Trade Services Advisory Group),专门就如何为赊销项下交易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更好的为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服务进行研究。TSAG基于SWIFT系统,又研发了SWIFTNet TSU系统。TSU全称为Trade Services Utility,是基于SWIFT系统平台上新开发的功能,通过SWIFT系统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一)TSU系统

TSU系统可以说是专门为赊销这种结算方式推出的。赊销节约了交易成本,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风险、不确定性。TSU能够为交易各有关方面(包括进出口双方、买卖方银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交互平台,下一步还可能包括保险,运输,商检等。TSU的产生确实非常好地顺应了目前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

1.TSU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进出口信息的核对与共享。TSU的主要思路是将国际贸易的买卖方及各自相关的银行将包括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等的贸易全程信息全部输入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⑴。TSU进行内容的匹配、校验、分析,最终达到买卖双方银行能透过TSU共享经过认证的信息控制风险的目的。TSU通过对订单、运输单据和发票等单据进行匹配化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向贸易双方银行提供情况报告,不仅有利于进出口双方银行掌握进出口各环节的信息,也为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了便利。TSU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全部采用标准化的处理程序和标准化的电文格式,为交易各方提供一个从合同签约开始的信息核对,一直延续到货物装船、报关到最终收汇。

3.TSU的主要特点。TSU有别于信用证、银行担保和保理,它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赊销业务的透明度,有助于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在风险、成本和运营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TSU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效快速,可同时对多笔贸易批量处理;

(2)基于SWIFT平台,非常安全,便于控制风险;

(3)运用电子化手段节约了审单制单的人力物力,价格非常低廉。

(二)BPO简介

2013年7月1日,BPO(Bank Payment Obligation,“银行付款责任”)正式推出,是指在赊销方式下,买方银行及卖方银行通过TSU平台对单据信息进行电子化自动匹配,匹配成功后,买方银行向卖方银行做出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BPO是继汇款、托收、信用证之后的第四种结算方式。兼有银行付款保证、业务单据化、贸易融资化的特点,为赊销交易提供银行付款保证并省去繁琐流程及单据审核,较传统支付工具更具发展前景。URBPO则是ICC(国际商会)制定的与之相配的新的统一规则,参与BPO体系的银行、进出口商均须遵守。

(三)TSU BPO融资的运作模式

银行为客户提供TSU BPO融资,可根据不同贸易环节分别配套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订单时需约定以BPO结算方式支付,贸易纠纷处理遵循URBPO规则。

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分别向加入TSU平台的银行提交取自货物订单中的关键数据,买方银行和卖方银行就来自客户基础合同的关键数据通过TMA (Trade Matching Application)进行订单信息匹配,并达成交易框架。卖方银行如与买方银行TSU订单信息匹配成功,可为出口商办理订单融资。

出口商发货后,向卖方银行提交发票和运输等重要单据的关键数据,TSU系统中的SWIFT云应用TMA,将这些单据数据与之前的订单数据进行匹配,一旦数据匹配成功,买方银行就承担BPO银行付款责任,卖方银行即可为出口商办理免担保的出口商票融资、出口信保融资,甚至福费廷融资等。

(四)TSU BPO融资风险控制有效性验证

如将TSU BPO融资嵌入本文开篇的出口信保融资风险案例中,将出现以下情形:在贸易过程中引入一家买方银行(进口商支付费用远低于信用证和保函),该银行将进口商订单数据录入TSU平台,银行也将出口商提供的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录入TSU,如TMA数据匹配成功,则表明具有真实贸易存在,如经多次修正仍匹配不成功,则表明进出口双方不存在真实的贸易背景,风险即可防范与未然,出口信保公司如加入TSU平台,则可更好地履行进口商资信、进口国风险保险人的职责,有别于目前事后再核实进口商贸易背景的做法。TSU BPO模式同样适用于前面提及的订单融资、出口商票融资风险防范,进口商承担的费用又远低于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产品,非常值得深入推广。

三、TSU BPO融资的特点

案例二:TSU BPO成功运作实例

近期,中国银行与东京三菱银行合作完成了一单TSU BPO业务交易,为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对日本著名零售企业SEVEN-ELEVEN的出口赊销交易⑵。SEVEN-ELEVEN公司每天进口的商品上千种,并有不同的规格,不适合用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而且该公司由于上年销售收入下降,明确提出要节约国际结算费用支出。三菱银行向其推荐了TSU BPO的贸易结算模式,将其庞杂的商品信息进行文件夹式管理并导入TSU平台,进行数据化处理后与卖方银行提供的信息在TSU平台进行匹配。只要信息匹配成功,三菱银行便承担BPO银行付款责任,上海的贸易公司更是凭借该付款承诺获得中行的免担保融资,提前落实订单、缓解其资金压力,最终贸易结算在TSU BPO模式下顺利完成。

在上述案例中,整个贸易流程实际上是围绕SEVEN-ELEVEN公司展开的,由于该公司信用卓著,处于行业龙头地位,SEVEN-ELEVEN公司实际上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而上海的贸易公司则是众多上游供应商中的一员。三菱银行承担了SEVEN-ELEVEN公司的信用风险,并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其采购订单数据拆解转换为TSU标准订单数据流,供各个境外银行在TSU平台上匹配,TSU服务收费远低于保函、信用证等业务,SEVEN-ELEVEN公司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三菱银行获得了企业的国际结算,上海贸易融资获得了免担保融资,中行则获得了相应的贷款收益。

基于上述案例,TSU BPO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无纸化高效运作

TSU平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程的电子化和标准化,还将实现从业务申请到业务修改及业务确认的全程网络操作,可以减少人工耗时和单据运输成本,实现高效快捷。客户在前端提供相应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而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将客户的订单数据与TSU平台的标准化数据规则匹配,做好数据的拆解转换、文件夹管理,将标准化订单数据提供到TSU平台上供卖方银行匹配,在完善前期转换机制的基础上,上述流程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同时节约了供应链核心企业、银行的人力成本,相关国际结算费用也有所下降。

(二)强大的融资功能

TSU早期的推行并不顺利,它只是一个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匹配的引擎,缺乏法律上的依据。直到2013年BPO体系的推出,只要订单信息与单据信息匹配成功,银行就负有不可撤销的付款条件,而且还要受URBPO规则的约束,TSU项下的出货前融资、出货后融资、提货担保、贴现福费廷等如雨后春笋般被开发出来,以此满足贸易双方的融资需求。相关融资对企业的金融负债,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企业存货和物流管理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可靠的风险保障

TSU为参与的各方用户提供了:1.经过双方银行验证的贸易核心数据;2.自动化的比对结果;3.交易过程中贸易双方作出的商业决策分析报告⑶。基于以上相关信息的验证情况,银行可决定其融资范围,在TSU上经过参与方验证的信息使银行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信心增强。TSU提高了银行在赊销业务中的参与度,银行根据公司客户提供的贸易相关信息。同时银行对记账式交易过程中信息的可见度也大大增强,也能帮助银行有效控制本身对该类交易项下的授信风险。

四、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的TSU BPO融资设想

基于银行赊销项下贸易融资风险压力较大的现状,适时引入新兴的TSU BPO融资模式是一个明知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今天,银行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企业网银客户端,从客户订单生成到传输到银行的内核系统的过程中,需高度依托银行的企业网银系统。在进出口双方签署基于TSU BPO结算方式的贸易合同后,银行可通过企业网银与客户订单系统的接口获得贸易订单数据,无论是单笔还是批量的订单数据、单据数据,在企业电子制单完成后,交由企业的网银管理员把关,通过互联网发送至银行核心系统,在核心系统中根据TSU规则进行进一步的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处理,再发送至TSU平台与对方银行数据进行匹配。对于内部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不必再逐笔录入数据,通过将企业内部的订单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连接到银行的企业网银,在网上银行平台上直接提交数据。

(二)开发与TSU BPO融资相匹配的业务审批机制

由于TSU BPO融资高度电子化和标准化,银行有必要重新设置该类业务的调查、审核和审批机制。在TSU BPO模式下,银行甚至可以简化免担保出口贸易融资的单据审核机制,由于基本不存在纸质单据,银行只需对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转化为标准化TSU数据过程中的无差错数据转化负责,依托于TSU平台的数据匹配功能和BPO银行付款责任,银行对出口商发放的实际上是低信用风险出口贸易融资。

第9篇

一、娄底市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省内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煤炭等资源性行业,进出口货物主要为铁矿石、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外贸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贸易融资需求旺盛。2012年以来,一方面随着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广,贸易融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国内货币信贷政策趋紧,企业贸易融资需求也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辖内贸易融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呈现一些新特点、新变化:

1.贸易融资总量快速增长,融资比率大幅上升

2011年以来,娄底市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增多,目前,共有海外代付、进口押汇、进口项下境外银行融资、出口项下境外银行融资4大类13种贸易融资产品(见表1),贸易融资总量快速增长,2011-2015年,全市贸易融资发生额从6亿美元增加至12.08亿美元,增长了1倍多;对外贸易的融资倾向不断提高,剔除单笔贸易组合融资因素后,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率从6.8%提升至61.8%。

2.贸易融资表外化特征明显

2012年以前,娄底市外汇指定银行表外贸易融资产品主要为海外代付。2013年来辖内银行推出了7种“境内担保+境外融资”模式的新型表外融资产品,如委托付款、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等,2015年全年办理表外贸易融资7.8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0.7%,表外融资占到贸易融资总量的40.8%,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

3.贸易融资存在本币化、长期化倾向

2013年以前,娄底市贸易融资的币种主要是美元,融资期限大多为3个月。2013年以来,辖内银行推出了订单融资、直融通等5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融资期限为6个月-1年,全年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折美元2.6亿,占同期贸易融资总额的21.4%,平均融资期限达295天;受此拉动,2015年辖内贸易融资平均期限140天,比2012年延长了近50天。

4.企业融资动机趋于多元化

娄底辖内外贸企业主要为华菱涟钢、冷钢、闪星锑业等大中型企业,2011年以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信贷环境相对宽松,企业贷款满足率较高,贸易融资更多是企业主动通过负债外币化套利的一种手段。如娄底市,2009-2011年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增长了38.8%,是同期贸易融资增幅的2倍多,企业贷款需求得到较好满足。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趋缓,整体信贷环境趋紧,部分企业将贸易融资当做国内贷款的替代渠道之一,融资动机趋于多元化。2012-2015年,娄底贸易融资增长了101.3%。尤其是“两高一剩”企业,银行贷款面临逐步压缩、退出,企业资金压力增大,为弥补流动资金缺口、节约财务成本,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贸易融资套利空间缩窄的不利形势下,仍加大了表外贸易融资尤其是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力度。

二、主要问题

1.加剧短期跨境资金波动,影响跨境收支均衡管理

贸易融资主要从两方面影响短期跨境资金流动:一是提前或推后贸易收付款、结售汇时点,造成结售汇差额、贸易收支差额与进出口差额三者偏离。如进口押汇,推后了境内进口商购汇时点,造成结售汇差额与跨境收支差额偏差;又如进口海外代付,推后了境内进口商购付汇时点,引起结售汇及收支差额与进出口差额的偏离。二是扩大短期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如出口订单融资,是境外银行为企业出口应收账款提供的非买断式融资,境内企业出口收汇后,到期再归还境外银行,1笔出口形成3笔跨境收支,扩大了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当处于流入窗口期时,企业往往通过贸易融资等杠杆推进“负债外币化、境外化”,导致短期跨境资金净流入或结售汇顺差,当流入窗口条件消失后,企业又会实施剧烈的去杠杆化操作,造成短期跨境资金集中流出或结售汇逆差,贸易融资的这种内在波动性,导致短期跨境资金“大进大出”,加大了跨境收支均衡管理难度。

2.现行政策管理框架难以有效管控贸易融资

(1)管理政策欠完善,银行规避监管容易

目前,贸易融资管理主要涉及外汇局、人民银行及银监部门,其中,外汇局对银行贸易融资的管理主要涉及短债指标、担保指标、结售汇综合头寸与外汇贷存比挂钩等政策;人民银行规定本币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担保指标;银监部门要求将同业代付纳入表内核算,但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资本监管要求较低,其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的20%。贸易融资管理政策“本外币有别、表内外有别”,银行很容易规避。

(2)宏观调控机制缺位,难以管控过度融资行为

目前,我国贸易融资按币种分开管理,外汇局负责外币贸易融资管控,人民银行负责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管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管制放松,跨境贸易融资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目前尚未建立宏观层面的调控机制。一是外币贸易融资宏观管理工具缺失。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前,外汇局主要通过企业贸易信贷比例限制这个“总阀门”管控长期(90天以上)贸易融资规模,2012年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局对外贸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占绝大多数的A类企业取消了贸易信贷比例限制,仅对B、C类企业贸易信贷及转口贸易有所限制,而且分类管理对下调企业监管等级的条件要求较严、流程时间较长、操作成本较高,一般仅能对无法合理解释其贸易信贷(融资)业务的企业实行降级,整个程序约需1个月,难以对企业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过度贸易融资行为进行调控。二是部门管理目标不一、管理政策欠协调。外汇局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促进跨境收支均衡,人民银行更侧重于“防通胀”,随着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银行为调控货币供应量而运用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等政策工具时,可能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改变贸易融资窗口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主体贸易融资行为,冲击外汇主管部门贸易融资管理。

(3)商业银行柜台监管职责履行欠到位

贸易便利化改革后,贸易融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交由银行柜台执行,但由于银行管理理念转变滞后、相关技术手段缺乏,柜台审核职责履行欠到位,是导致贸易融资过度扩张的重要原因。一是理念转变滞后,银行不愿“管”。交易背景真实性是保证贸易融资自偿性和低风险的关键因素,由于长期以来银行“以信贷风险为纲”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对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更多基于信用风险角度,忽视了对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重形式、轻实质,甚至部分银行在信贷规模紧张时,主动向企业推介用表外贸易融资代替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二是技术手段缺乏,银行很难“管”。如出口订单及转口贸易融资,是以贸易合同为质押进行融资,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业务信息及质押登记查询平台,银行很难防范企业同一合同多头融资、与关联公司虚签合同套取融资、利用一般贸易构造转口贸易重复融资等行为。

3.外贸企业过度贸易融资面临较大汇率风险

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总体呈现升值走势。在长期升值环境下,企业形成了稳定升值预期,汇率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在长期的负债外币化过程中,累积了较大的汇率风险敞口。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接近均衡水平,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面临较大汇率风险。以娄底市为例,辖内一企业外币负债规模达9亿美元,2015年企业预计因汇兑损失达1.2亿人民币。

三、对策建议

1.完善贸易融资微观管理框架,增强监管有效性

一是完善现行贸易融资管理政策。加强外汇局、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间贸易融资监管协调,增强政策在本外币之间、表内外之间的协同性。二是督促银行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督促银行加快管理理念转变,尽快形成以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为核心的贸易融资管理理念,实现由形式审核向实质审核转变;管理部门要搭建统一的贸易融资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企业进出口业务、贸易收支、贸易融资等数据查询和贸易单据质押情况查询服务,为银行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管控贸易融资授信风险提供信息支持。

2.探索贸易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机制,防范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一是健全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建立“1+1”(外汇局+人民银行)的贸易融资调控机制,不断增强外汇局、人民银行在管理目标、政策制定、业务改革等方面的统筹性,降低宏观政策溢出效应。二是完善贸易融资宏观管理工具。加强论证评估并适时推出托宾税,作为调控贸易融资的“刹车片”;进一步完善外贸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细化分类层级,增强管理灵活性,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并适当简化程序,便利批量操作。三是探索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构建以宏观容忍度为指引、市场化调控为主体、行政管理为补充的贸易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根据贸易融资占结售汇、跨境收支、进出口比重等要素设定贸易融资宏观风险容忍度指标,并制定贸易融资应急管理预案,将贸易信贷比例控制、分类管理作为应急管理手段予以保留。当贸易融资整体风险处在宏观风险容忍度内时,主要通过综合运用窗口指导、利率、汇率、信贷规模、托宾税等市场化工具进行调控,通过利益引导、预期引导改变企业贸易融资行为;当贸易融资风险超出宏观容忍度时,迅速启动应急管理预案,通过比例控制、分类管理等行政手段加强贸易融资风险管控。

第10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1.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沿海城市到近年来的内地城市,出口企业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意识的缺乏使企业发展壮大受阻;另一方面,融资机构对融资风险缺乏有效预测和控制,直接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大量的贸易融资只是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不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通,是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贸易融资是银行以出口商或进口商信用为基础,为其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可由融资银行直接提供融资,也可以由银行提供担保,使客户获得融资。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也持续增长,从而对贸易融资需求也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在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模式上,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信用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打包贷款、进口开证、出口商票融资、进出口信保融资等。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中,为国际贸易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起到了剂的作用。早在中世纪,国际贸易融资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贸易融资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各国政府也纷纷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调节外贸政策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引导商业性融资机构的发展,从而发挥贸易融资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金融资机构必须发展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从而带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和改革。国际贸易融资也逐渐从票据贴现、打包贷款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逐步创新出共应链融资、应收账款保理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

2.风险预防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发展和银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国际贸易跨国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在贸易融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做到“风险可控”,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它可以使银行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金融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国际贸易融资中,才能保证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只有风险可控才能使业务顺利开展,这是风险预防的核心思想。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完善和发展,增强企业或银行的风险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最大优势就是低风险、高回报、资金占用少等,而这些优点也是其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关注的主要原因。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对企业和银行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银行和企业在如何发展这项业务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假如风险将至,银行和企业就会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中银行和企业拓展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中国融资机构的首要任务的。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首先源于对国际贸易业务缺乏经验和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融资机构一般过多的关注企业本身的财务能力,忽略了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对进出易过程业务知之甚少。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客户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了融资条件,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由于融资对象都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导致风险相对集中,虽然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一旦发生利率、政策风险或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3.2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出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占的防范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将银行的相关部门和总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的信用业务起步晚,国人的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认可的中资评级公司仅有5家,即便取得了评级报告,其可信性也大打折扣。在这方面,世界其它国家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如澳洲的Veda、南非的Experian、美国的PayNet第三方征信机构,可直接了解客户在银行的评级和信用得分,评估其潜在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的外汇业务处理模式比较单一,信息共享度差,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相互制约机制,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的目的。在实际业务中,此类问题屡见不鲜,贷后管理不够深入,信贷人员只注重公司的财务实力和担保情况,对交易双方的贸易进程不太了解,在信贷资金拨付之后,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按时归还以及以什么形式返回都没能很好的掌握。

3.3 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较国内贸易融资,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国的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人才缺乏早已是众所周知。员工的知识结构单一,相关从业人员往往只熟悉与一些国际结算、信贷管理相关的知识,缺乏财务和金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其无法从财务资料和企业经营信息言面来掌握和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

4.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的灵活性和适应广泛性,是促进外向型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企业大多是从国内销售转向出口导向型企业,缺乏外贸经验,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所以在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时,还要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贸易背景的审核。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外贸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企业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会随之降低,除了要严格审查融资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结合贸易业务背景来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意识还在于要有转移风险的意识,利用对客户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捆绑,跳出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控制风险。

4.2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和厂商系的融资公司先后都在借签国外的经验,开发信用评级模型,KPMG、德勤等都走在前列。

除此之外,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前期调查,找出融资主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和稳定的海外市场,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等。要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企业的客户信誉。其次,要关注企业选择的贸易结算方式,因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在对应的国际结算方式下(汇款、托收、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而具有不同性质的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资的风险。最后,还要加强贷后的管理,根据不同的贸易融资业务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等特点,采取灵活的评级制度。

4.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增加对贸易相关信用保险的支持

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已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融资,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其次,除了银行自有平台融资以外,还可积极开展第三方担保融资等。再次,由单一产品开发转变为提品组合或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根据企业需求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包服务方案,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需求、获得最佳效益。

为降低融资风险,融资主体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均有出口信贷机构,如英国的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加拿大出口开发公司(EDC),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FGG)等,而中国对应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4.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具备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能够清晰辨别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分析和识别能力,以便明确辨别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和银行双赢。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提高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形势迫切需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增强对国际贸易的市场洞察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分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它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贸易融资存在其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商业风险。风险无法杜绝,但是可以尽量避免,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风险才小,只要规范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带来新希望。

参考文献

[1]焦利,《信用证融资风险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6

[2]周玮,徐铁人,《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外汇风险防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融资也顺应环境需求发生了改变。具体来看,近年来中国贸易融资的发展呈现以下五个趋势:

一、融资方式融资产品丰富化

过去是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如信用证,为主导。随着中国贸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融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了,从而发展出了非传统贸易融资。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工具,包括保理业务等。使得现在的贸易融资逐渐由低风险领域向高风险领域触角,从标准单一产品融资向组合产品融资发展

二、中长期贸易融资兴起

传统的贸易融资一般都是短期型的,在发展上受限于时间、金额的约束,限制了需求面。而中长期贸易融资的期限更长,信贷条件更加优惠,而且还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担保,从而实现还款的双层保险,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近年来,中长期融资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有远期信用证、中长期出口信贷、跟投资项目挂钩的银行保函等。

三、贸易融资服务整体化、综合化

随着贸易、金融的发展,贸易融资沿生产、贸易环节不断深入。现在,客户对于贸易融资的要求更高,希望银行能提供覆盖供应、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资金融通服务。使贸易融资完全贯通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国际贸易融资已从单个业务环节向多个业务环节延伸,为企业提供全面、整体的贸易金融服务。

四、国际贸易融资带动国内贸易融资发展

由于国际贸易的历史悠久,在贸易融资发展运行的经验上、结算方式的创新性上、法律制度的完善上、操作规范上都优于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借鉴学习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为国内贸易融资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指导。

五、贸易融资门槛降低

在我国,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上。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小企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过低、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以及我国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等原因,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度大、额度受限等问题。常常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帮助。而近年来,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结构性贸易产品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门槛。

虽然中国贸易融资发展势态良好,但由于业务起步较晚,贸易融资的业务量与市场的潜力还不匹配。中国的贸易融资总额占进出口的比重远远不足,显然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贸易融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1、国内相关制度不匹配

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结算的基础上,涉及到大量的票据处理问题,包括背书、承兑、追索权等。同时贸易融资本身还涉及到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问题,而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比较落后,尚不完善。这就阻碍了银行贷后管理的工作,给银行增加了风险。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也无法提供法律帮助。

2、业务系统流程繁琐落后

由于我国贸易融资业务起步晚,还处在发展期。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业务流程繁琐导致贸易融资的及时性不能体现。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目前的贸易融资企业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仍建立在以财务报表为主的静态分析上,一方面无法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贸易信息共享,导致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无法实现银行和物流公司的信息传递,银行缺乏监控管理、动态分析,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3、缺乏专业化

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并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的部门,无法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和业务管理工作。大多数银行都是将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混合操作并附属于公司信贷业务的产品线条,缺乏统一高效的专业管理,难以满足企业对于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的需求。而贸易融资作为一项比较综合性的业务,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缺乏专业化分工致使贸易融资缺乏相对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影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在此,可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前,即市场上越希望获得贸易融资的企业,往往是资信一般,规模较小,流动资金有限的企业,相应的风险也比较高。风险不同的企业如果在贸易融资市场中不能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比如银行采取平均利率提供贸易融资,这会使得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整个贸易融资市场风险加大,银行只能进一步提高利率,进而也进一步驱逐质量相对较高的融资者。存在逆向选择时,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会增加,高质量的贸易融资市场不可能存在,甚至整个市场会被瓦解。如何有效地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成为银行始终面临的任务。

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之后,银行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是给予企业短期融资,帮助企业生产资金周转,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约定将贸易融资所得资金用于再生产,而是投向于风险更高的投资活动,会造成银行的收益未变而风险增加。

建立相关的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部门、培养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操作,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帮助银行在进行贸易融资前切实了解各个企业的风险,从而使用专业的定价模型根据企业不同的资信水平制定不同的费率,有效避免逆向选择的产生;在贸易融资后,银行专职部门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实时监控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监督融资人积极履约,防范道德风险。在融资企业违约后,专业的部门人员可以专项处理,追究违约方责任,帮助银行及早地弥补损失。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严格地规范了融资人在贸易融资前需真实地披露反应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贸易的真实信息,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风险水平;在贸易融资后约束企业的行为;在融资企业违约后,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银行的利益。

综上所述,结合中国贸易融资的现状、发展环境以及局限性,可以提出下列几个改进方向:首先是建立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建立专业化部门,培养专业业务人员。然后是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最后建立相关技术操作平台。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巴塞尔协议的颁布以来,贸易融资的环境越加复杂。考虑到中国的贸易融资业务起步较晚,三方行动应该尽快落实。首先是国家应该尽快完善法律基础,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贸易融资资金流向,促进出口,改善产业结构。以银行为主的贸易融资机构应该把握机遇,根据经济环境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进出口企业应该认清国际形势,积极了解贸易融资产品并对企业贸易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周转。(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洁.中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浅谈[J].中国外资,2012(16):25-25.

[2] 梅新育.2010中国贸易融资报告[J].中国市场,2012,3:011.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融资业务的流程较为繁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按照平常信贷业务的流程处理方式处理贸易融资,任意一笔业务都需要从支行开始到分行进行层层上报,而且还要通过国际业务部的合规审查、信贷管理部的风险审查以及公司业务部的初审等等审查。贸易融资由于耗时比较长,环节比较多,已经不能对贸易融资业务周期短、频率高的特征所适应。

2.整合服务方案的创新程度比较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贸易融资主要集中在征用证项下的融资产品,对汇款结算的相关配套融资比较少,造成不能满足大量的贸易融资需求。保理融资的业务以及出口发票融资的业务的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创新整合服务的方案,供应链融资集中在单一的环节中,整合化的服务方案中的可操作性不强。

3.专业化经营进程较为缓慢

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还未成立专门进行贸易融资的部门,就无法使贸易融资的业务管理以及营销推动更加具有专业性。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定位是公司的信贷业务的附属产品线条。政策、审查、营销管理在不同的部门,导致缺乏统一的专业管理,很难形成整体竞争力,对于贸易融资的有效性以及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无法满足。

4.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力度不强

现如今,我国的商业银行把营销工作主要放在传统信贷业务上,没有制定对于贸易融资的战略性规划,造成贸易融资的业务不受到重视,还有可能会被边缘化。因为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力度不强,客户不了解贸易融资的特点以及功能,就使已经符合了贸易融资条件的客户还在应用传统流动贷款,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二、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措施

1.使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较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要想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就要使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供应链得以加强。第一,要使中小企业产业供应链得以完善,这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中银行注重某个单独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并不相同,而是更加关注与重视交易的对象,看其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产业链稳定与否,假如供应链的体系较为完整以及整体的管理水平很高,银行就会安排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因此这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对日后中国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影响。第二,要使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得以完善,在由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中,系统进行优化资金的成本以及可得性就是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通过各种融资手段、成本的管理以及成本的分析,实现利用、打包、整合以及归集供应链中信息交流的过程就是系统的优化,其中心就是核算成本以及固定供应链的融资,而且还要得出供应链的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并且解决方案,这是由核心企业的自身、金融机构以及有效连接金融机构与贸易双方的技术平台的提供商进行组合而成的。银行在供应链的金融中,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在供应链条上的全部企业,在传统的信贷中,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是一个对一个的信贷关系,在供应链的金融中就变为了一个对多个的信贷关系。第三,银行的开发不仅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还可以对中小企业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弥补,这对于使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供应链得以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结构性的贸易融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风险转嫁,对于新市场的开发十分有帮助。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大,在经营中缺乏承担风险能力,而结构性的贸易融资是具有综合性特点,通过资本市场以及风险分散技术的运用,根据国际贸易具有特殊性的要求,创造性的进行组合以及设计国际贸易融资条件以及方式的统称。不管融资者使用哪种融资方式,他们的目的都相同,就是在尽可能在降低融资风险前提下,使进出口商用来融资的成本降到最低。结构性的贸易资金包括风险释缓的结构以及资金结构。

2.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的信用评估的体系

因为信用证代表真实贸易背景以及银行信用,综合的风险度比较小。因此,银行推广的都是以征用证项下为基础的贸易融资。当前我国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信用证的押汇业务以及进出口开立的信用证等贸易融资,但是发票融资、出口保理、福费延业务等业务的的发展尚未成熟。正常的资金贷款是根据企业的现金流、盈利能力、负债率、净资产、担保以及规模等指标,还款主要来源是企业的综合现金流以及企业的利润。国家贸易融资还要求银行对贸易的信用、规模以及融资背景的真实性多多关注,强调控制第一还款来源风险。评定其信用的等级可以通过履行信用的记录以及贸易商的资源以及业务能力来评定。但是我国国内的某些商业银行仍然应用授信额度的管理方式对履行情况较好、进出口的结算额十分稳定以及经营稳定的客户进行管理,应用单笔审批方式对于那些不适合应用授信额度管理方式或者临时超额度的授信的客户进行管理。但是这些授信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依据贸易融资的业务特点随时更新。所以,要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的信用评估的体系,使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审核机制得以完善,从而提升以及完善贸易融资业务中信用审批的流程。

3.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第一,在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对资金流加以控制,为了避免贸易商通过关联性的交易方式挪用资金,使得融资款项用在必要的地方得以保证,只有通过融资银行才能寄交所有重要的单据。列出有长期合作的上游以及下游的企业名单,只有与他们发生过交易才可以融资,而且还要在融资前投保关于出口信用的保险,将融资的比例合理的控制在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比例范围内,而且要把保险的受益权转给银行。第二,在国际贸易的融资过程中银行要对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控制物流的传统方式就是根据控制单据来实现。然而,因为国际上的单据可能会存在欺诈性,如果只是通过单据不能识别出所有的风险。基于此,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管,因为物流公司会比较及时详细的了解关于贸易商的相关物流信息,就可以帮助到商业银行,使其获取企业内部中准确的信息更为及时,还可以直接掌控物流。所以,在控制物流的时候,银行可以与物流公司合作,避免出现关于物流的风险。第三,在国际融资过程中银行还应该注意对冲汇率的风险。某些企业会通过国际贸易的融资转嫁汇率的风险给银行,如果银行没有建立对冲机制,那么银行就需要承担汇率的风险。

三、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对于全世界经济快速的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标志就是外贸的增长率,只有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融资才会得以发展。伴随着不断深入的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全球贸易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要求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形式不断创新,探索出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的发展途径,由于实行了有效的得以完善国家贸易融资的措施。所以,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空间很广阔,而且生命力也很长久,这些科学合理的措施不仅使国际的经济形式得到好转,规范了国际金融的市场,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源给国际贸易融资。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顺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特点,创新具体产品以及经营理念等,但是扩大发展规模会带来经营风险。所以,我国商业要提升抗风险的能力,而且要完善法律体系,对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使我国商业银行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打开融资贸易的市场,推动我国外贸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宪民.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创新[J].求索,2010(1):37-38,68.

[2]曾海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67.

[3].徐进亮;李俊;丁涛.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新模式――结构性贸易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0) :47-50.

[4].王保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2(15):66-67.

[5].孟莹.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对策及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3(2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