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眼科临床论文

眼科临床论文

时间:2022-09-08 05:16:06

眼科临床论文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1

1方法

在枕时,可在其下放置温水袋以最大限度发挥药枕的功效。③止血枕:药方为硃砂10g,侧柏叶、磁石各200g,荷花250g,具有清热活血与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外伤出血、血灌瞳神与白睛溢血以及内外障病中各种出血症,如结膜下出血、玻璃体积血等,甚至是对中风昏迷的患者,该药枕同样具有一定的功效[5]。④散瘀枕:药方为没药、乳香各100g,当归、川芎200g,玫瑰花250g,具有理气解郁与活血化瘀的功效,且多用于临床表现为眼痛剧烈、云雾移睛或者是全身有瘀血情况的患者,效果比较明显[6]。⑤明目枕:药方为磁石、玫瑰花与百合花、侧柏叶各100g,200g,具有延年润容与清热安神以及开郁散滞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老年的双目干涩与头晕目眩等眼疾症状者[7]。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分为了非常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而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较满意度。本次研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临床眼疾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非常满意的有61例,较满意36例,仅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高达97%。

3讨论

中药药枕治疗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曾在其《千金要方》中记载到:“治头项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真之[7]。”而明朝乃至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也曾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到:“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且同时期的刘灏也在其《广群芳谱》一书中记载到:“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黑豆[8]。”由此可见,中药药枕治疗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在防病治病与保健养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药药枕在临床眼疾护理中的应用也具有高效、经济且安全的优势,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从本质上说,中药药枕治疗法,就是在遵照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人体内外环境间的协调统一,并充分利用中药药物的挥发性特点与其形成的药理环境对使用者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使用者的经气,疏通其经络、调整其气血,促进其阴阳平衡,最终发挥出防病治病与保健益寿的效果[9]。一般来说,中药药枕功效的充分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完成的:(1)呼吸道吸收,即中药药枕中的相关挥发物质通过使用者的呼吸道得到一定的吸收。由于人体鼻腔黏膜下层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且经过鼻腔与鼻黏膜反射作用下可刺激人体相关部位,从而使得中药药物可通过血液与组织逐渐渗透到人体内循环中,最终发挥出其生理与治疗的效果;(2)皮肤直接吸收,即中药药物通过渗透的方式直接被使用者皮肤吸收。一般来说,中药药枕的枕芯与枕套包覆层均是由棉、纱制成的,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而药枕所接触的部位为人体后脑勺以下到大椎穴的位置,故枕芯里面的中药药物就可直接刺激到人体该部位的皮肤,在人入睡之后,其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状态,而这时药枕内的部分药物就能在头温作用下慢慢地溢出并被皮肤吸收,进而加入到人体内循环中[10];(3)作用于人体的穴位与经络,以使药枕发挥出更大功效。后脑勺和颈椎属于督脉必经的地方,且督脉和任脉两者相表里,经气相通,互相影响。而中药药枕则通过刺激渗透作用直接进入到人体的经络中,并循行其经脉,使之气血有序运行,大大改善了人体的脏腑功能;同时,发挥出了其归经功效,从而使得药物能够直接到达靶组织,最终使得人体的内部生理功能逐渐趋于正常。此外,大椎穴、风池穴与百劳穴以及天柱等穴位也是药枕直接接触的穴位,有利于药物分子的直接吸收,并发挥出放大穴位、生物全息与泛控性整合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眼疾患者均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了其不同的中药药枕护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在药枕使用中,护理人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散瘀枕由于辛香燥烈,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可能会损害到胎气,故不可用于孕妇;需注意枕套的清洁与卫生,定期更换清洗,并在夏日的时候放于干燥处以免受到虫蚀或潮湿;使用前,护理人员需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合理选用药枕。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的眼科患者,需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其不同的中药药枕护理,以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从整体上提升其治疗效果。

作者:汤咏梅 秦玲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2

1基础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因此,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的顶端人才之重任。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以医学职业生涯为目标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教育经历,只有顺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建立具体、规范而严格的教育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视野宽阔且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才,才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李元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3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2、2013学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8、2009级眼耳鼻喉方向在校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3.12±1.36)岁、(23.12±1.07)岁,均为高考统招生。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由同一组教师进行临床实践课带教。两组学生在年龄、基础文化知识及课时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按照眼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均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及临床操作训练;将典型病例图库引入实验组实践教学中,从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及学生反馈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1.授课方式。(1)应用典型病例图库实验实践教学组:①典型病例图库的建设我课题组成员利用近两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典型的病例图片资料,初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实用的眼科典型病例图片资料库,基本能够满足临床实践教学。②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实践教学:在医学生教育的最后环节-实习阶段应用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教学,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实纲要求,本着“典型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择取适合的典型病例;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典型病例图片适时恰当地展示在课堂上,既是对见习课堂教学病种的示例,又是对临床患者配合资源短缺的有力补充。学生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教学过程,适时地作以指导,学生围绕着典型病例图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问题交汇贯通,得出相关结论。(2)应用传统教学法对照实践教学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2.评价体系:从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及学生反馈情况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1)通过临床技能操作环节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从临床技能基本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两个方面设计实践操作考核的内容,总分设为100分,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以及临床的分析诊断思维能力。如常规的眼科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操作,全面系统的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2)通过座谈的形式总结学生反馈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掌握研究对象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专业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以及眼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到的实践技能操作均以表示,统计分析由SPSS13.0完成,假设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

1.两组实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比较:见表1。

2.实验组研究对象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掌握实验组研究对象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专业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以及眼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一致认为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见习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床边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现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观意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而热烈,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自制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及应用于眼科临床实践教学,充分地缓解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接触、患者配合良好的临床病例缺乏的现状,学生与病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却如同看到真实典型的临床病例,极大的提高了实习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医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学方法,因而生动、易理解、便于记忆[1]。眼科学作为一门形象性很强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涉及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病例种类多,与其他系统病种关联大,加之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的加强,对于临床见习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大。应用临床积攒的病例图片,形成了系统规范的眼科典型病例图库,将其应用于见习教学中。根据预定教学内容,围绕典型病例图片,对病种进行更直观的教学,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典型病例图库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权益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故造成了在临床教学中配合程度满意的典型病例相对欠缺。同时临床见习教学环节在医学生教育中愈发重要。我们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眼科见习教学中。通过在病例图库中选择图片向学生展示临床难以提供或不能完整提供的典型病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这个难题。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使用自己制作的典型病例图库资料,再结合以病例讨论的手段,首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给予患者一般资料,小组讨论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习带教教师再对学生的分析诊治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应用典型病例图片的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存在客观的病例讨论对象,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出发,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

典型病例图库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在医学生教育的最后环节-实习阶段应用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教学,临床教学效果满意。眼科病种很丰富,很多疾病又与其它系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联。每一种疾病又因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疾病进展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临床见习、实习教学最终目的是通过将基础理论知识的精炼的概括、纵、横向的编织梳理,达到恰当地实践应用的过程。由于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建设时间长,选取的图片经过严格的筛选、讨论和整理后而形成。因此,见习教学前,学生复习基础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对疾病有了理性的认识。教学中呈现以直观地、典型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分析梳理形成共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眼科病例有更深刻的领悟[2]。

典型病例图库应用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实习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床边教学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言。它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观意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而热烈。典型病例图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眼科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源。在实习课堂中应用大量图片资料,不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得理论知识在实习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自制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及在眼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充分地缓解了教学中学生可接触的、患者配合度满意的临床实际病例匮乏的现状,学生与病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却如同看到真实典型的临床病例,极大的提高了实习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光弟,马骥超,夏吉勇,等.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1:35-36.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27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07-02

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底出血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血压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此类疾病不断增多。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的突变、人的体质类型、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疾病,具有个体化的治疗优势,并且已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不能达到的。鉴于临床中对此类疾病中医病名、证型的不统一,给临床疗效的观察带来不便。因此,应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为广大的中医眼科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疗标准和科研的平台。

1 血证溯源

血证一词见于《血证论》,《血证论》为清・唐宗海(1851~1908)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从阴阳水火气血对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气血的相互关系。血证不外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两大类,即―类是血液溢于体外,如吐血、咳血、鼻衄、唾血等,一类为各种瘀血、蓄血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内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现状

祖国医学对各种眼底出血疾病,因视力下降的急慢、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的不同的眼底疾病,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出血量多,波及视衣的中心部位黄斑;“视瞻昏渺”指眼外观端好,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云雾移睛”指眼外观端好,眼前黑影飘动,溢于脉外之血进入神膏。2003年1月第1版《中医眼科学》将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类似西医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的眼病,称为“络损暴盲”,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称为“消渴目病”;而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出血等引起的眼疾,称为“云雾移睛”等。

3 中医病名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眼科学》中,“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对眼底出血疾病又分称为“络损暴盲”,“消渴目病”,“云雾移睛”等,以上此病名将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的“视瞻昏渺”之眼底出血疾病遗漏掉。而“暴盲”这一中医病名,概括了视力急剧下降的各种眼病,包含了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盘血管炎、视神经炎、视网膜脱离”等眼病;“视瞻昏渺”则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各种黄斑区病变、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如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湿性)、Stargardt病等;“云雾移睛”又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导致中医病名一个中包含多个西医疾病,而同为眼底出血疾病,又可称为多个中医病名。由于眼底出血疾病在中医眼科诊疗工作中缺少规范统一的病名,导致在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均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论述,而没有从中医规范的病证方面论述的。而对于中医临床和各种中医药科研、论文,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用准确而规范的中医病名,不应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

4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探讨

血证是出血性疾患的统称。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各种眼底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应归属于血证-眼底血证。

血证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则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等,则见吐血、咳血、鼻衄、便血、尿血等,这些身体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古人可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因此,古人对这些能看到的出血证有较全面的认识。眼球为一封闭的球体,眼底出血不能外流,不能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需通过特殊的检查仪器才能观察到,古人由于受历史条件及解剖知识的局限,检查方法的落后,对眼底出血证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古人仅能从患者的症状表现来给予病名诊断,如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诊断为“暴盲”,视力下降缓慢的内障眼病,诊断为“视瞻昏渺”,而眼前黑影飘动的内障眼病,则诊断为“云雾移睛”。这些眼病有的为各种眼底出血疾病,有的为其它视功能障碍的眼底疾病,这导致了一个中医病名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多个疾病。病名诊断是中医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内容,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替代论述,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势,也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病证结合特色。而且,中、西医病名只应相互对照,不能并用,更不能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在此我们提出“眼底血证”这一新的中医眼科病名。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的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中医眼科的临床观察和科研研究。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和辨证,并多以症为病,病证结合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基本方法。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法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病名诊断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把握疾病的全局和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临床施治,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5 眼底出血证的中医病名探讨意义

5.1 通过对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规范其病名,掌握眼底出血疾病的病变规律,给予系统、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突出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势,体现中医临床诊疗特色,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5

【摘要】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眼科的教学改革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开展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眼科教学中实践教与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 教学方法;眼科学;教学质量

Abstract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s the fundament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w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creasing students handson opportunities, applying multimedia teaching so as to discuss how to practice teaching and studying in ophthalmology clinic probation.Thereby,we can upgrade teaching quality and train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ophthalmology profession .

KEYWORDS: teaching method;ophthalmology;teaching quality

0引言

眼科临床见习是眼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将从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感性认识,在现代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眼科临床见习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临床获得感性知识,并对其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由于眼科临床见习专业性较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眼科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将自己带教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带教条件进行了思考,希望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由于一些媒体的负面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地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从医的意识淡化,意志不坚定,对学医没有兴趣,对眼科临床见习自然也一样没有兴趣。故在教学中要针对目前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疏导,鼓励学生能够立志从医,从思想上消除学生的顾虑;广泛使用投影仪、多媒体视听技术等,避免了单纯的口头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门技术”的满足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手欲望。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及早安排见习。结合眼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教研室根据大纲,制订了合理的教学进度。学生在正式进入病房实习前先进行理论课学习,同时完成临床见习,然后进行理论考试。我教研室每周安排1次理论大课学习,第2wk开始安排临床见习,每次的临床见习内容与理论授课基本同步,可以及时使学生将从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感性认识,既可复习巩固理论课内容,又能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加深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如第1次理论课内容为眼的解剖和生理,第1次见习课的内容为猪眼解剖,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回忆、复习理论课内容,让学生采用分组管理办法,分批循环授课,减少了每次见习课的学生人数,让带教老师有机会及时解答每个学生在见习时遇到的问题。

3开展互动式教学

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眼科常用的检查仪器及诊疗操作多,而且比较复杂,若仅凭课堂讲授,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需重新学习掌握。因此,在见习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印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向学生详细讲解眼科常用的检查仪器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利用术前准备的机会介绍泪道冲洗的操作方法和要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互相进行检查、操作,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集中讲解,从而使学生对眼科的检查操作产生自己的初步体会。这种互动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知识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2]。

4结合临床病例教学

结合临床病例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见习中,初期尽量寻找典型的、单一病种的病例,复习理论课内容,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等,建立一种直观印象;对某一种疾病产生深刻印象后可以将不典型病例或者同时并发两种疾病的患者给学生自己询问、分析病史,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因果分析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若遇到较复杂的病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积极发言,在课堂讨论中与带教老师一起,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另外,对学生在见习中所反映出的临床思维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强调学生在中的主体地位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见习教学的质量[3]。

5应用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

应用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扩展教育外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5]、网络课程[6]、远程教育[7]等,使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眼科教学的多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教学相长的共赢的效果。如2a前开始使用的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可以在操作者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同时,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同步显示出操作者目镜中的图像,方便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可以照相或摄像存盘,能够将病情变化以图像的形式储存,使学生对病情的发展变化有直观的印象。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下载课件及图片,方便查漏补缺;开设模拟测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都是以往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6介绍眼科新进展

介绍眼科新进展,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眼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同样在不断更新。教科书因篇幅限制和出版周期长等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本学科新的知识和观点,因此适当介绍一些本科教育前沿的发展动态,对于帮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信息,了解疾病诊治的新进展意义极大,并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开展院内专题讲座、更新网页内容,并及时将相关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反映在授课内容上,向学生介绍眼科专业一些前沿的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从用人单位返回的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即可反映出来。

眼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眼科的第一步,对某些医学生来说,这也可能是唯一的1次。大部分医学生将来不会成为眼科医生,容易引起他们对眼科教学的轻视;分析内、外科疾病时容易忽视、遗漏眼科疾病的一些表现,则可能误诊、漏诊,如可以引起头痛、呕吐的青光眼;动手机会少,使得工作后仍需加强培养,这些仍是眼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瑞虎.带好眼科见习生的经验.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20(4):374 375

2陈嘉莹,杨棉华,郑小薇,等.强化教学意识和管理提高眼科学见习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105106

3高伟,秦宪斌,刁其先,等.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的探讨.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43(6):556558

4张晋晖.浅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3(6):5456

5董薇.多媒体技术在眼科教学中应用.中国新医学论坛 2007;7(8):7576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临床医学;CAI课件;开发应用

1CAI课件在眼科教学中的优势

由于眼部的结构细微复杂、眼科疾病的病变部位局限且不易观察,特别是涉及眼底视网膜和视光学的内容更是抽象复杂。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大量的解剖图片、病例照片和诊治视频演示给学生,使他们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十分利于他们对眼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AI课件,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便捷的演示教学内容,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方便学生的课后复习查询,并可随时更新、重复利用。

2眼科学CAI课件的设计构想与目标

以往的眼科学教学中,学时少、内容繁多,教师们通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多是以口头讲解为主,辅以挂图或模型示教的方式,因而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低,理解难等弊端,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欠佳,不能满足教学和临床的需要。

进行眼科学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则可以充分克服和弥补上述的诸多不足。一方面,借助其精美、直观、形象、易懂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指导,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记忆;还可以通过直接观看各种临床诊疗视频,掌握眼科常规操作方法的精髓,迅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

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化、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临床的更新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克服教材使用周期过长,某些内容滞后的矛盾,及时、客观地反映国内外现代化眼科诊疗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前沿动态,以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高职医学院校的教学要求,并为开展精品课、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等奠定基础。

3眼科学CAI课件的内容选排

本课件的制作是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现行规划教材为脚本,按照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参考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学学时的要求确定了9个章节,分别是:眼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眼睑与泪器疾病、结膜病、角膜病、葡萄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与视网膜疾病、眼的屈光与屈光不正。

4眼科学CAI课件的制作要点

4.1文字脚本的编写

文字内容的编制是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5版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眼科学》第6版和21世纪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根据专业、层次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划分知识点,采用概括、分类、对比、归纳等手法编写文字脚本。同时,还可加入适宜的项目符号、动画效果和超级链界等方式突显重要部分。如抽象的病理变化过程,则可采用箭头式流程图和交替出现的动画效果说明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各种眼病之间的鉴别诊断则充分利用图、表等形式作对比概括。另外,还要考虑到利用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字脚本与板书内容和讲解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避免由机械地“照本宣科”转为“照屏宣科”。

4.2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参考资料,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扫描仪采集图像、软件截取视频录像,利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再使用相应的电脑软件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剪辑、配音等加工处理,并根据需要添加效果和链接等等。课件中加入图片演示、三维动画、视频录像还能使学生们通过模拟诊病强化学习内容,掌握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近距离接触临床操作,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4.3制作课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件的使用对学生刺激最强烈的是画面的视觉效果和音效方面的听觉冲击。色彩对比和谐的画面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达到提醒和区分的作用。但运用要适度,既不花哨也不枯燥,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合理设计文字、图形的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反差、色彩亮暗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赏心悦目,产生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兴奋度,但应防止喧宾夺主,甚至引起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页面交换之间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效果,使整个切换过程平缓、舒适,不致出现仓促的感觉。另外,音效的插入不宜过多或使用尖锐连续的声音,如需要应尽量选择明快悦耳的类型,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任何技巧的运用都应有转移、停顿、诱导、结束的意向,以达到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5讨论

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信息量大、节省板书的时间、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可重复利用等[2],但仍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教学模型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各种教学资源和眼科临床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眼科属临床医学学科,具有临床医学的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即眼睛的解剖结构复杂、精细,眼科疾病种类繁多,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眼科临床教学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的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临床技能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7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n TCM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

GENG Ying, DUAN An, YANG Dingfang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clinical medical work needs graduates to have better clinical medicine thinking to adapt to the actual work nee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 recent thinking on culture teaching summarized, aimed at find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direc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CM clinical practic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

中医学起源于石器时代沿用至今,是经过上千年实践检验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医疗保健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临床运用、推广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学生进入临床后成长的速度和发展程度与个人临床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等专业临床课程是中医学生由步入临床工作的桥梁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中研究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和实训体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育优秀的医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现就近年来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教学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1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病人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②包括中医诊断思维、中医辨证思维、中医治疗思维三个方面。③中医临床思维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注重“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重视防治结合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侧重病、证、症的整体把握和遣方用药基本规则在病案个体中的具体应用。

2 专业临床课程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理论研究

文洪认为可以通过哲学原理来加强学生认识、理解、相信中医理论,有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④汪悦认为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否稳固、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课程先后顺序对临床思维的形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应从认清中医思维本质、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同时需注重学校和教师的职能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⑤刘洪波认为高职高专在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实践技能中应注意“分清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注重临床辨证思维的灵活运用与变通;注重思维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在临床辨证思维中如何抓主症;注重对学生中医四诊能力的训练;强调‘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强调‘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思想;指导学生临床组方”7个问题,同时应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妥善加以应用;⑥彭奕华认为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小组授课、病案讨论和教学查房、床旁教学等活动;⑦金桂兰认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应牢牢把握中医诊疗特点,通过加强经典知识培训,采用案例分析和PBL教学法开展教学等方法,配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中医思维、中医手段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完成中医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⑧董海艳认为中医临床教学中,除外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使用,各论教学中还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通过选择虚拟病人或虚拟医生身份,来陈述病情、寻求诊治方案,利用虚拟场景代替实际案例,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⑨罗氏认为在专业临床课教育中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PBL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效果;⑩陈氏等通过对100名中医学生开展新型的临床带教方法,强调“病”“证”结合加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发现此法能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临床思维模式,本法对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在年度总结、专家督导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教学法体系; 张氏等认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贯穿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全过程,其中,病例讨论是提高临床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学查房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开展专题讲座能扩展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刘氏认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应强调“理、法、方、药”的培养和实践,其中关键环节在于“方”,即方证合拍,方随法出,因方遣药的能力。

3 专业临床课程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教学实践研究

目前有很多教育者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研究,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已在多门学科开展,主要涉及中医眼科、 中医内科、 中医儿科、 针灸学 等临床学科。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取得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多数研究强调“教学-培训-考核”整个过程,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成果。张氏在眼科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突出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的示范作用,自编教材适应临床实际工作,推行PBL教学;易氏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病案讨论式教学,同时通过改革教学大纲、强调儿科特色,建立以病机为核心阐释病证、认识疾病的讲授思路,引导学生熟悉儿科常用辨证方法和辨证思路;刘氏改革中医内科临床实训教学,将实训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第一站、第二站内容相结合,开展四诊技能、病案书写能力等方面培训并进行考核;郭氏等倡导通过“学生面对面接触病人、采集病史、辨证分析,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拟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进行随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王茂泓等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开设中医临床思维讲座,使用临床思维分析病案,开展教学查房,发现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综合实施教学后,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有较好的辨证能力且能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辨证模式,认为在病案分析中应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及诊断和诊断依据,要注意分辨阴证还是阳证、把握病机的演变和目前的关键,拟定治疗方案; 赵吉平等通过加强病历书写训练培养医学生掌握不同疾病四诊要点、关键症状、体征、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者强调考核体系的使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眼科教研室设想将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运用于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统一考核内容和流程,综合评估临床接诊、体格检查、人文医学、临床判断、医疗指导、组织实施和效果、综合能力。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在理论、实践教学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甚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这一学科,其他学科临床思维培养的研究开展较少。现阶段专业临床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研究多为单学科独立开展,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研究较少;研究人员少而分散;缺乏较多大课题的支持;在实践研究中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此,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对照组研究,比较不同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中的不同效用;(2)多学者多学科合作,观察同一教学法在不同学科、区域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3)加强教师素质培训;(4)积极开展不同学科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性研究。

注释

①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是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4:412-414.

② 王永炎,张华敏,王燕平.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和行为范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3:1-2.

③ 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1-2.

④ 文洪,侯云铎.论哲学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指导作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68-69.

⑤ 汪悦,金桂兰,朱震.浅析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要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73-74.

⑥ 刘洪波,肖跃红,朱永强.中医高职高专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研究[J].光明中医,2013.4:843-844.

⑦ 彭奕华,许红雁.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12:104-105,114.

⑧ 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教育论坛,2011.8:123-124.

⑨ 董海艳.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代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6:60-61.

⑩ 罗维民,詹江红.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5:83-84.

陈咸川.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初步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5-16.

张弛,段小英,舒环.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1-2.

刘朝圣.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0.8:139-140.

张殷建.强化临床思维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眼科教学质量[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5:387-389.

刘红英,李兆福,叶乾玥,等.《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5:7-8.

易红.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4:375-376.

赵吉平,陈晟,王燕平.基于病历书写训练的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1:50-52.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8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磨镶术(LASIK)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BUT、荧光素染色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LASIK术;干眼症;普拉洛芬滴眼液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089-02

[作者简介]孙洁(1974,1-),女,河南郑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准分子激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常用的近视矫正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对角膜近视和散光进行纠正。但是调查显示,LASIK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干眼症等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人工泪液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效果有限。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眼表炎症是引起泪膜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抗炎治疗[2-3]。普拉洛芬是一种三环结构丙酸类化合物,可通过对前列腺素进行抑制从而发挥抗炎效果,本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于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计45例,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5~39岁,平均年龄为(25.7±3.6)岁;对照组共计45例,25例男性,20 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7~38岁,平均年龄为(26.2±4.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干涩感等不适症状,其泪膜破裂时间在5s以内,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在5 mm/5 min以下,且均已排除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前1周内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4次/d,每次1滴。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药品规格为1g/L,4次/d,每次1滴。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体征和自觉症状 ①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疲劳、酸胀感、眼红、畏光、眼痛症状等眼部不适症状,采用无、偶尔、经常、持续四个标准表示其程度,分别将其记为0、1、2、3分。

1.3.2 角膜荧光素染色 采用荧光素试纸条同患者下睑结膜囊相接触,使荧光素在眼球表面均匀分布,并使用裂隙灯钴蓝光线对角膜进行观察:①0分:角膜上皮未着色;②1分:角膜着色区域<1/3角膜面积;③2分:染色区域<1/2角膜面积;④3分:着色区域>1/2角膜面积。

1.3.3 其他 ①泪膜破裂时间(BUT):进行3次重复时间,取平均值;②Schiimer I 试验。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经治疗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40%;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轻微,症状积分下降程度≤40%[4]。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表现对比结果

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临床指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BUT及荧光素染色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干眼症又被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泪液动力学和质、量出现异常,引起眼表组织病变和泪膜不稳定,同时引起一系列眼部不适症状[5]。临床调查表明,引起干眼症的原因很多,包括泪腺疾病、激素变化、自身免疫疾病、激光手术等,本次研究中,90例患者均为LASIK手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临床研究指出,在发生干眼症时,高渗性泪膜会刺激机体产生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合成,引发蛋白磷酸化反应,刺激患者的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生成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和致炎细胞因子,此外患者泪液中金属蛋白、炎性介质等也会增多。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干眼症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患者眼部生理环境遭到破坏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干眼症状,通过对炎性介质进行清除并改善泪膜渗透性张力能够有效促进干眼症的恢复[6]。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其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仅为82.22%,同相关资料中的结论基本一致[7]。

普拉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通过对前列腺素合成过程进行抑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眼表炎症进行抑制,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8]。同时,普拉洛芬能够有效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影响二十碳四烯酸衍生物合成,从而有效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且通过普拉洛芬滴眼液方式给药,在滴眼30 min后,大部分眼组织中均有药物分布,其中以角膜、结膜浓度最高。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普拉洛芬联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普拉洛芬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干眼症状,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彩凤,陈慧瑾,靳瑛,等.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 32(7): 641-646.

[2] 李东辉,龙琴,卞爱玲,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 30(5): 445-449.

[3] 孙松,谈旭华,任天丽,等.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检测及相关研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2): 186-190.

[4] 卢珊珊.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J]. 求医问药:2012,10(10下半月刊):642.

[5] 赵江月,陆博,孙琦,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临床评价[J].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 492-494.

[6] 王伟鹏.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 2231-2232.

[7] 刘照耀,周伟雄.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1): 17-18.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眼科 PBL 见习教学

在临床各学科进见习的教学活动中,眼科学相对内、外、妇、儿等大科而言,其课时偏少而内容却繁多,眼科临床见习专业性强,各种疾病常需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前房角镜等检查,学习时掌握相对困难。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多的专科临床知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等医学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眼科见习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视听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等医学教学中,大大促进了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思想、理论的变革。眼科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的以书本、模型、挂图等进行的教学,是一种静态、平面的教学方法,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方法用于眼科教学,可将文本、影像、动画融为一体。同时,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比书本更加丰富的形式素材,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教师在课堂上省下了板书的时间,便可用于增加知识量的讲述,以及将重点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表格化,便于学生课后理解和掌握。例如,用传统的方式讲授眼部解剖学,学生感觉非常抽象,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眼球立体画面从后面观、侧面观,从内向外观及进行各种位置关系的对比观察等,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了解解剖关系,这样既便于教师讲清楚眼球各部位解剖学特点,又便于学生掌握。

利用影像和音响对视听觉系统产生刺激,增强直观感觉的视听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学会正常检查法是学好眼科的前提,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它包括:裂隙的检查、直接眼底镜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房角镜检查及前置镜检查等。这些检查都要将光源直射被检查者眼睛,容易引起畏光、流泪等症状,因此被检查者难以长时间坚持,通过电视教材将各种检查方法操作要领,以及眼部正常解剖形态反复演示,然后指导学生互相检查,熟悉检查方法及正常解剖形态,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掌握。

2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PBL教学法

眼科教学时间偏少而教学内容繁多,各病种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复杂而琐碎,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又生畏,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眼科临床知识?PBL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越性在于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动性,从而培养知识丰富、适应能力强的现代大学生。PBL教学法的应用是有前提的,就眼科见习而言,在学生系统掌握眼科解剖及生理、病理基础理论之后,临床疾病见习课的教学适合采用PBL教学法。例如对以“视物变形原因待查”为初步诊断的病例进行分析谈论,可以对眼底特别是黄斑部的解剖、生理、病理进行比较深入的总结和概括,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PBL教学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并发挥集体协作精神进行充分的预备性讨论,寻找答案和提出疑问,总结提纲准备课堂发言,通常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开展PBL见习教学,需要带见习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2.1 问题的提出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提问方式。通常需要带教老师的精心备课,将要讨论的病例及问题等相关资料预先分发给学生,由学生主动复习、搜集、归纳有关知识,发现、解答问题,课堂上学生才能踊跃发言。

2.2 课堂的安排

讨论中教师随时掌握动向,适时给予诱导和激发,使学生获得全面展示才华的机遇,使书面知识以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形式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尤其注意避免“跑题”和“被动听讲”等现象发生,尽量争取每位学生拥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也应争取及时、准确地回答教案内外的各种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指导讨论中应顾及的问题焦点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系统总结相关知识体系的构成与应用,引导课堂讨论日趋成熟并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具备广博的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

2.3 教程的控制

在实施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整体联系、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原则。教师应精心设计、适时把握教学的进程,使教学活动在充满生机的氛围中,有序、有效地顺利进行。首先从学生方面,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由初步认识到主动适应,最终能够自发组织。其次虽然眼科是一门专科课程,但在教学中,一定要顾及眼、耳、鼻、咽、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应考虑到其与内外妇儿各科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联系。最后需注意要做到重点突出。介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的制约,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成所涉及全部内容的教学任务。在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基础上,应突出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眼科重点内容的教学。

3 围绕见习课,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加强素质教育

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于,通过教育使医学生获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既具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修养,同时还具有高尚健全的道德水平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当代医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活动包括:

3.1 开展专题讨论会

专题讨论会是教学模式中师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在内容上注意新颖性,形式上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老师在教学结束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拟出纵横联系比较多的专题,如“青光眼药物治疗进展”等,教师根据专题内容指出可参考的工具书和文献,让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组织专题讨论会。讨论会由学生主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前沿知识,这样既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眼科的兴趣,也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互动式的活动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将教学工作导入良性循环。

3.2 知识竞赛和临床操作技能比赛

举行知识竞赛是一种活泼生动、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举行知识竞赛,促使同学们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帮他们摆脱学习困境。相当于一次总复习。在组织中要做到广泛、多样和实践。广泛是指参加的人员包括几乎全部的学生,知识点要涵盖教学绝大部分。多样是指要设置形式多样的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及表演判断题,把定义、概念、图片、操作结合到一起,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使学生们全面掌握眼科学的知识点。实践是指要改变只有问答的局面,增加操作和表演成分。

3.3 义诊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医德,组织学生上街义诊,如爱眼日的宣传,眼外伤预防的宣传。在帮助病友解决问题的同时,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广大学生及群众的欢迎。

3.4 安排教学查房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眼性斜颈;误诊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8-1141-02

Analysis of the ocular torticollis cases misdiagnosed as muscular torticollis

LIU Yan,WANG Wei-nong,YAN H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angdu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8,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the misdiagnosis b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ocular torticollis misdiagnosed as muscular torticollis.MethodsThe ocular torticollis cases misdiagnosed as the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other hospitals from 1994 to 200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reat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37 ocular torticollis cases misdiagnosed as the muscular torticollis. Of them,there were 24 cases of 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or paresis, accounting for 64.9%. 8 cases of congenital superior rectus palsy,21.6%. 3 cases of congenital inferior rectus palsy,8.1%. 2 cases of congenital inferior oblique palsy, 5.4 %. There were 21 cases by the surgery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ccounting for 56.8%. 16 cases by physical therapy or oth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43.2%.Conclusion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or paresis is the disease most commonly misdiagnosed as muscular torticollis, so clinicians should distinguish the ocular and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order to avoid making the misdiagnosis or delaying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ocular torticollis; misdiagnosis

斜颈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歪头为主要表现。先天性斜颈可分为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性斜颈。其中以肌性斜颈多见。在临床上,因眼肌麻痹而导致眼位不正进而出现的斜颈称眼性斜颈。因临床医生的疏忽,有时,会将眼性斜颈误诊为肌性斜颈。本文回顾了我科1994年~2006年间收治的被误诊误治为肌性斜颈的眼性斜颈病例,并作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1994年~2006年间以歪头为主诉,并在外院被诊断为肌性斜颈曾经过理疗或手术等治疗无效,来我科就诊的病人共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14岁,平均5.7岁。患者入院后检查全身情况好,眼科专科检查:视力0.5~1.0,眼底等未见异常。同视机检查:除6例年龄过小不能配合外,其余均有同视功能。分别统计患者入院后诊断,其中诊断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或不全24例,诊断为先天性上直肌8例,先天性下直肌3例、先天性下斜肌2例。见表1。

从年份看,2000年以前的占22例,以后的占15例。37例患者中,曾在当地医院作过胸锁乳突肌手术的占21例,占56.8%,被诊为肌性斜颈作过理疗等保守治疗的16例,占43.2%。

1.2 结果:患者入院后针对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1],包括下斜肌部分切除或直肌后退术,3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头位消失,眼位基本恢复正位。

1.3 典型病例:某男,12岁,因自幼歪头视物入院。10岁时曾在外院行颈部手术,术后症状无改善。入院检查,颈部可见长约5cm之手术瘢痕(图1A)。双眼视力1.5,视物时头左偏约35°,下颌微抬(图1B),Bielschwosky试验(+)(图1C)。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右眼上斜肌麻痹,右眼代偿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各项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局麻下行右眼下斜肌部分切除+左眼下直肌后退术,术后检查眼位正,头位消失(图1D)。

2讨论

2.1 眼性斜颈的产生及后果:斜颈在临床上较多见,以歪头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常首先就诊于外科。而眼性斜颈的产生是由于先天性眼外肌麻痹,因而出现复视,患者为避免复视,采取某种代偿头位故而出现头向某一侧偏斜的斜颈。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医生的疏忽有时会将眼性斜颈误诊为肌性斜颈。此外。有些患儿由于长期歪头,影响了颈部肌肉与颈椎的发育,造成胸锁乳突肌的痉挛挛缩,可能造成临床的误诊。患者常经历理疗、按摩、药物甚至手术,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外,因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发育不良,部分患者可有某一肌肉的继发性挛缩或续发共同性改变,代偿头位不再起作用而进入失代偿期。失代偿后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变成两眼视力均正常的交替性斜视,日久可形成单眼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另外,由于治疗的延误,长期歪头,可带来颜面部发育的不对称,因重力作用,造成一侧面部丰满,另一侧面部瘦小;还可造成颈椎及脊柱的侧弯。而代偿头位由于习惯及颈椎和脊柱畸形的原因而不再消失[2]。此时,即使进行了眼肌的手术,眼位恢复正常,而代偿头位及颜面部与颈椎、脊柱的畸形却不能消失。所以,对此类病人宜早作诊断并作出正确的诊断,早作治疗,以减少永久性畸形的发生。

从我科收治的被误诊的病人情况看,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绝大多数,达到64.%,这也与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本身发病率较高有关,由于上斜肌走行距离较长,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病率高[3],误诊的几率也高。此外,先天性上、下直肌的病例也占不少,临床医生也应该引起注意。先天性下斜肌病人临床非常少见,在临床上更易误诊,无论眼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均应注意。

2.2 眼性斜颈与肌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临床上眼性斜颈的误诊率并不高,本院自1994年来共诊治各类垂直斜视病人600余例,经过外院误诊的仅占37例,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误诊明显减少,这说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医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基层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故误诊的例数较高,此外,尚有少数上下直肌误诊病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务必对眼性斜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临床上,眼性斜颈与肌性斜颈的鉴别诊断并不难,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

2.2.1 单眼遮盖实验:这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可遮盖一眼,只用另一只眼视物,遮盖半小时后如果原先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眼性斜颈。见图2。如果无变化,应做进一步诊断是否为先天性肌性斜颈。

2.2.2 被动转头实验:双手抱住患儿头部,使之向相反方向倾斜及旋转,转动的时候,无阻力者,可能为眼性斜颈,有阻力者,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2.2.3 胸锁乳突肌触诊:肌性斜颈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强直,挛缩,甚至呈条索状。眼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正常

2.2.4 眼科专科检查:通过眼科专科医生的检查,如同视机、Bielschowsky歪头试验、眼球运动等检查,肌性斜颈一般眼位正常,歪头试验阴性、眼球运动正常而眼性斜颈患者则有眼位的偏斜,歪头试验阳性和眼球运动的部分受限。

总之,遇到斜颈患儿,应注意区分是肌性斜颈还是眼性斜颈,若难以鉴别,应到眼科进行专科检查,找到斜颈的真正病因,才能使患儿得到早期正确地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堪兴. 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J]. 中华眼科杂志, 2002,38(8):507-509.

[2]杨景存.眼外肌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08.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11

眼科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科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但眼科学属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对初学者来讲,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造成医学生学习眼科容易迫于形式,恰似走马观花,疲于应付考试。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眼科教学质量,既把握住教学重点,又将知识性溶于趣味性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眼科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值得眼科教学工作者思考。笔者经过几年眼科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完善眼科教学的管理体系

1.1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眼科教学效率 近年来医学生就业市场日趋严峻,学校必须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临床课程是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现阶段临床课程的教学多由临床医生承担,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给临床教学带来尴尬,使临床教学中难以寻找到愿意配合示教的典型病人,学生往往因未能获取临床一手资料而兴趣大减。为保证眼科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求教师克服困难,恪守职责,另一方面通过从制度上给予教师充分的备课时间、改善教学人员的待遇、减免示教病人的部分费用等措施,以方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适应学科发展,制订新的眼科教学大纲 近年来,眼科学的发展相当迅猛,新技术、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使众多的眼盲患者重见光明,玻璃体手术的革新让原本治愈无望的眼球重燃复明的希望,准分子激光在角膜领域的运用使屈光不正的患者脱掉了恼人的眼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眼科教学须适应学科发展,修订旧的教学大纲,摒弃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吸纳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学有所获。

1.3 严格考核制度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证。学生方面:考试是衡量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纪律是约束学生的重要方法,根据学习成绩和纪律的好坏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教师方面:眼科教研室应根据各教学环节的不同情况和要求,设计各种不同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纪律、教案的规范化书写、集体备课、课堂内容的把握、课堂效果及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等,考核形式可采取不定期听课、同行评议、问卷调查等,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收入和年终考评挂钩。

2 培养高素质的眼科教师队伍

2.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1] 眼科教师应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邓小平理论基本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引导教师多做奉献,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看成是最大的任务。

2.2 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必须依靠长期、艰苦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这就要求临床学院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青年教师任课前须进行教师岗前培训,同时安排一定数量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开设示范性教学课,让青年教师领悟高水平的教学方法,并从中汲取营养。教研室应制定教师集体备课制、课前备写教案制、听课和试讲制、实施教师进修制,并经常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3 丰富眼科教师的知识结构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渗透日益增多,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渐渐退出舞台,教材的更新常常滞后于知识的发展,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眼科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追踪学科的发展方向,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此外,还应学习教育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文化艺术以及现代新兴学科,以丰富知识结构,才能在教学上立于不败之地。

3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眼科的积极性

3.1 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疾病的诊断须借助专科设备。裂隙灯和眼底镜是眼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两种检查手段。强化训练学生裂隙灯和眼底镜的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在短期内即能熟悉正常眼部结构的检查特点。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在面对眼科患者时,才不致于手足无措,不知所云。

3.2 注重培养学生眼科临床思维能力[2] 一名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尤其是眼科学时少,教学中不应面面俱到,灌输太多临床疾病的特点。教师宜抓住临床典型疾病分析,从病史采集开始,教学生如何做到既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又重点突出,接着教导学生如何对这些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并由此引出若干个与本诊断相关的鉴别诊断,由此及彼,由单一到多元化,使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临床思维技能。此外,宜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避免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总之,眼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有赖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眼科临床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眶尖综合征;病因;临床诊断

    眶尖综合征(Orbit apex syndrome),是由于病变影响到视神经孔及眶上裂,从而引起眶尖组织功能损伤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总称[1]。常见于炎性反应、肿瘤和出血,眼眶外伤也可引起[2]。矿难尖综合征会引起眼肌麻痹、眼球突出、眼部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3]。因此加强对眶尖综合征的研究,特别是该病成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5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其病因进行初步讨论,以期提高对眶尖综合征的认识,旨在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眶尖综合征95例105眼,男58例,女37例,双眼10例,年龄14~63,平均35岁,病程10 d~3年,平均5个月。患者视力:无光感~手动者65例69眼,指数~0.1者20例25眼,0.1~0.2者10例11眼。进一步对0.1以上视力患者做视野检查,发现向心性视野缩小7例,偏盲4例。其中完全型(病变波及第Ⅱ~Ⅵ颅神经和交感神经)42例47眼,非完全型(病变波及第Ⅱ及部分颅神经) 51例58眼。

1.2  方法:眶尖综合征病因的诊断以刘家琦主编的《实用眼科学》为依据[4]。通过对患者眼球、眼底、视野、视力、运动以及头颅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参照Gearacts等的分类原则,按不同病因发生频度依次分类,对本研究的的95例眶尖综合征患者进行病因分类[5]。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计算由Excel完成。

2 结果

    通过对95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95例眶尖综合征中有28例(29.47%)因占位性疾病引起,20例(21.05%)因外伤性疾病引起,19例(20%)因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引起,15例(15.79%)因感染性疾病引起,医源性疾病8例(8.42%),5例(5.27%)因血管性疾病引起。

3 讨论

    眶尖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复杂疾病。陈健等研究发现鼻窦病变很容易导致眼部症状,引发鼻源性眶尖综合征[6]。王海燕等认为车祸伤、坠落伤、打击伤等外源伤会引发外伤性眶尖综合征[7]。刘云研究报告表明免疫性炎性反应可能是引发眶尖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之一[8]。Keane通过回顾分析151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病例发现,外伤/医源性损伤、占位性病变所、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位引发眶尖综合征的主要因素[9]。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95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引发眶尖综合征最为常见的病因是占位性病变28例(29.47%),其次是外伤性疾病损伤20例(21.05%),第3位是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19例(20%),随后依次是感染性15例(15.79%)、医源性疾病8例(8.42%)、血管性疾病5例(5.27%),这与Keane等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出入。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可能与我们的病例样本较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病例收集的来源有关。尽管不同作者所报道眶尖综合征各种病因所占比例不同,但仍可以肯定临床上眶尖综合征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感染性疾病、占位性疾病、外伤,医源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认为眶尖综合征由多种因素引起,讨论致病因素的鉴别诊断有利于提高对眶尖综合征的诊断效率。

4 参考文献

[1] 赵质彬,符  征,牟忠林,等.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24):66.

[2] 史剑波,文卫平,许  庚,等.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探索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5(24):516.

[3] 刘思越,尹兆富.鼻窦囊肿的眼部症状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6):605.

[4]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7.

[5] Gearacts WJ.Ocular syndromes[M].Ghiladephia:Lea&Febiger,1976:234.

[6] 边俊杰,刘大川.眶尖综合征83例病因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7(1):219.

[7] 王海燕,邱  锷.外伤性眶尖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与护理[J].临床眼科杂志,2007,29(13):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