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博职称论文

文博职称论文

时间:2023-01-22 01:58:27

文博职称论文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博物馆;人才队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人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关键,博物馆学家海先生指出:新世纪里博物馆事业的命运取决于博物馆的人才状况。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来谋划和推进,是新时期发展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课题[1]。近年来,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手抓人事制度改革,一手抓人员素质培养。

一、人事制度改革背景

自有关部门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2],地方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号召,逐步推进各项制度改革。改革要求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对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保障的文物、博物等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人员总量规模,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在改革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抢抓机遇,顺利实现了人员管理制度的转变。

二、纪念馆概况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职责是维修、保护革命旧址,收集、整理和研究文物史料,陈列、布展以及教育宣传革命史。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数21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内设机构4个,分别是办公室、资料科、接待科和保卫科。

纪念馆现有在编人数20名,其中: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不统计)2人,35岁至50岁11人,35岁以下7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8人,大专以下学历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人,其它2人。表一至表三反映了人才队伍基本构成及比列,说明了该馆人才分配及构成从年龄、学历、职称情况等方面情况。

(表一)

年龄

人数 7 11 2

比例 35% 55% 10%

(表二)

学历 大专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人数 1 8 7 4

比例 5% 40% 35% 20%

(表三)

职称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副高职称 其他

人数 6 10 2 2

比例 30% 50% 10% 10%

三、纪念馆改革措施

经有关人事部门批准后,纪念馆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表四至表六,是纪念馆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套工作用表,反应了改革的步骤和内容。下文结合表格,并联系纪念馆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素质培养工作实际,阐述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表四是岗位设置结构和比例分配情况。表中可以看出,纪念馆设管理岗位3个(其中七级职员1个,名称是馆长、书记,八级职员2个,名称是副馆长),设专业技术岗位18个(其中高级岗位4个、中级岗位9个、初级岗位5个)。纪念馆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设置为文博专业,设16个岗位,辅系列为经济专业、美术专业,各设1个岗位。

表五是实际聘用到位人员结构分布情况。表中可以看出纪念馆主要配备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方面。在发展文博事业的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与决策者的队伍建设。要配备一个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应当注重理论学习,善于从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难题。馆长还须精通文博专业知识,善于管理,具有宏观思维方式,对单位的性质、任务有较强的认识,能制定和协调单位的发展,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规划和决策,确保文博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努力把文博事业做好、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建立业务研究团队。开展学术性研究,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研究核心,发展业务专门人才,文博专业研究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业务专门人才中根据工作的分工和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文物征集和保管人才、科学研究人才、陈列策展人才、宣讲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等,要结合文博单位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特点,开展各类业务人员的培养。

表六是人员聘用到具体岗位的实施情况。结合表五、表六可以看出,纪念馆设置管理岗位3个,实际聘用到岗2人,都聘用在管理八级岗位,岗位名称都是副馆长,2人均为取得文博中级职称。设置专技岗位18个,实际聘用到岗18人,其中,2人聘用在副高六级岗位,一为馆长、书记,取得文博副高职称,另一为副高级经济师;3人聘用在中级八级岗位,2人聘用在中级九级岗位,此5人均为已取得文博中级职称;3人聘用在初级十一级岗位,其中2人为已取得文博初级职称,1人为已取得美术师中级职称;4人聘用在初级十二级岗位,其中1人取得文博中级职称,2人已取得文博初级职称, 1人暂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职称;3人聘用在初级十三级岗位,其中2人已取得文博初级职称,1人暂未取得职称。

最后根据岗位设置的情况,制定各级别岗位说明书,从岗位职责任务、岗位工作标准、岗位聘用条件等方面对各级岗位做出要求,并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人员聘用,聘用认定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兑现相应等级的工资待遇,实现了人员管理制度的转变。

四、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从纪念馆改革情况来看,一是调整了人员规模和结构,形成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梯次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逐步实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评、聘分开,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鼓励了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进入关键岗位,为促进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抓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纪念馆也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相比于其他人才队伍,文博行业的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比较广,而积累文博知识经验相对难,人才的实践机会相对少[3],因此,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在管好人员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人员素质培养也十分关键。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如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培养,以老带新,给专家当助手,参加短期训练班,赴高校学习博物馆专业课程,开展在职学习,聘请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会,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组织到其它博物馆参观学习,国外进行学术考察,搜集学术信息开办馆刊,搭建学术专业平台[4],发挥博物馆离退休专家的特长,从事研究工作,等等。文博业离退休老专家是构成博物馆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由于他们曾在文博系统长期从事业务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现在少了繁杂事务的干扰,可以用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和参谋、咨询工作。总的来说,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不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更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建立科学管理、系统培养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当成常务工作、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好、发展好以人为本的文博事业。

(表四)

(表五)

(表六)

参考文献:

[1]张慧丽.《博物馆应组建适应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以东莞展览馆为例》.

[2]赵冬菊.《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2

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念了四年在职博士的朱奇盛(化名)仍然没有毕业。他现任某中央机关处长。10万字的毕业论文对他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了“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该方案中的“在职博士生比例在10%以下”和“减少兼职导师数量”两条规定引起广泛关注,而方案的其他内容,几乎被舆论忽略。

朱奇盛突然发现,自己“想读书”这个简单意愿的“正义性”,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就连我这个只管一小撮事儿的处长,想毕业都这么难了,高官(毕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朱奇盛说。

记者梳理发现,近10年来,已有十多所高校先后开始限制在职博士招录数量。而几乎所有鼓励培养在职博士的官方政策,也都止步于e二十世纪。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变成了遭人诟病的角色?而简单地将博士教育改革的板子打在“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的头上,真的就合适?

在职博士的“难产”

区分在职博士的关键因素,是人事档案与工资关系是否留在原单位。大多数在职博士的学习方式是非脱产的,即“边工作边学习”。从就业形式上看,在职博士属于“定向就业博士生”,即毕业后仍回到原单位工作。除此之外,在职博士与其他非定向博士无异。

半个身子探入大学校园,却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更像是不少在职博士的算盘。

1981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15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812个,博士生导师1155人。30年来,全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逐年扩张。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迄今共培养50多万名博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随着博士体量的增大,在职博士随之壮大,通常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及受官员、企业老板偏爱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据多位受访的高校博导表示,高校教师与公务员,是在职博士中最常见的两个群体。

“能够把必修课上完,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高校要求他们用一年时间上课,其余时间完成博士论文。“10万字以上的论文,今天写明天放下,很难写完。”据称,他一位师兄的论文一拖就是八年。

而能否严格把关,导师间因人而异。河北大学一名不愿具名的教授多年前也曾带过在职博士,是一个地方的科级干部。而带过这一个之后,他断然回绝了所有的官员读博请求,“不敢带了,免得麻烦”。

“官老爷难伺候。”他回忆称,当年为了照顾“官老爷”,学院将周三、四的课程特意调到了周末,自己还亲自操刀,改“官老爷”的论文,“把脸都熬得蜡黄蜡黄的”,才勉强通过了。“论文肯定是他自己写的,不是,因为水平实在是……”

在这位博导看来,“带官老爷”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虽然带着他,但他的学识、价值观方面也没有多大的提高,我带他干嘛?”

这种把关不严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好转。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以其所在院系为例,目前所采取的导师组制度,一个导师已无法决定博士的命运,也因为把关正在变严,在职博士顺利毕业变得更加困难。

招生政策 从松到紧

产出低,把关难,是高校在职博士教育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最为社会所诟病的,是“官员读博士”。

许多官员的高学历以在职方式获得,已成不争的事实。多名拥有在职博士学位的高官落马,更是引发了一次次的舆论地震。

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党校干部班学员出身,却于2006年拿到苏州大学在职博士学位证。2008年被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在北京工作的同时,两年内在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

而回顾中国博士教育的30多年历史,在职博士一度还是被提倡的、适应发展需要的“先进制度”。

“在职博士”这一概念由教育部于1982年首次正式提出。此后,对于“在职博士”,“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基调维持了10年。

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再次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各研究生院录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的比例应高于去年”。

直至1992年12月8日,在原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已被提上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方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家层面上的在职博士招录政策,始终停留在它曾经辉煌的顶点,激昂的鼓励政策再也没有出现。

而就在此时,在职博士开始受到公众质疑,各高校开始逐步收紧在职博士的招生规模。

最早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的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2003年,时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表示:“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副市长或者企业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要顶住压力,不招收在职博士生。”

此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控制在职博士比例,甚至彻底关闭了在职博士的入口。

记者梳理39所985高校2015年的博士生招生章程发现,其中5所高校明确规定“不招收”或“原则上不招收”不能全脱产学习的在职博士;13所控制了在职博士比例;3所虽未明确比例,但规定了如“每位导师最多招收一名”的限制条件;其余18所既无明确比例,也无限制规定。

负责多年研究生工作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义彬教授表示,近年来该校招收的在职博士,尤其是官员博士数量已在大幅下降,基本上一个专业仅招收两至三人,或者不招。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出不够。”石义彬称,由于在职人员,尤其是官员、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基本都“读不下去”,“十个里面有五六个都不出来”。

看守“看门人”

据多名受访者介绍,兼职博导的问题也仍然出在把关上,尤其是“官员任博导”难以免于责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一些部委与部属高校联合办学,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阶段,到高校兼职的官员也逐渐增多,并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表示,此次改革中取消兼职博导资格的,包括一些正部级和副部级官员,兼职博导已从150人左右减至100人左右。

兼职博导并不仅指“官员博导”,一位博士生导师受聘在多所高校招收博士生,在国内和国际都比较常见,也属于“兼职博导”的一种。

我国的博士生学术训练多半采取单一导师制,很大程度上,导师对博士生的学术命运有着“生杀大权”,是博士学位的“看门人”,因此也流传着“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的说法。

鉴于导师地位之重,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王福重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兼职人士哪来的精力带学生”?

王福重曾目睹一位部长身份的兼职博导来学校“视察”,“大家就陪着,毕恭毕敬的,其实他指导的学生从来没见过”。论文答辩时,一旁的老师介绍称,“部长,这就是您指导的博士,您跟他合个影吧”,才算是认识了。

但不能排除这是“两情相悦”的双向选择结果。“现在的学生,特别是报博士的,功利性明显。”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展江表示,不少学生看中导师背后的资源。

就连“博士生导师”这一教授级别本身,也受到多名教授的质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博士生导师的遴选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随着导师队伍的增大,至1999年,遴选权全部下放至大学。在中国,博导是一个凌驾于教授之上的,更高一级的头衔。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3

10月12日-13日,带着北师大研究生院的厚爱,我作为北师大教育博士研究生代表,很荣幸地参加了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由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为期2天的首届全国教育博士论坛。

论坛集聚了来自全国15所培养教育博士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大家认真聆听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也刚同志和其他领导老师的专题报告后,论坛就交给了教育博士们。在读博士们畅谈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谈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构想、设计等,老师给我们做了深刻点评。整个论坛精彩纷呈,大家在精神家园里畅游,收获颇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杭州市源清中学的阙仁镇老师。他是一位高中历史教师,也是浙江大学的2010级在读教育博士生,他与我们交流的是"聚焦目标的努力--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点滴体会"。他说到读博的困惑和纠结,不少人问他中学教育需要博士吗?拿到博士学位后能增加工资吗?能提升职称吗?能提职吗?似乎都不能,那干嘛花十来万,费劲辛苦读博呢。然而,他又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读博,在工作上找到了感觉,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结合导师学术的专长,他做了"高中历史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为此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论文。他最后略显无奈地说,尽管学校对他的读博非常支持,读书期间没有安排他带高三,没有担任班主任,但是,他的现实困惑是:当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后是不是再到学校接着当班主任、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课程,应对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那么自己所学的这一切有何意思呢?

对于他的想法和观点,我深有感触,毕竟我们都是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自己的教育工作也近三十个年头,还担任了一所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取得不少教育教学业绩。人到中年,可在大树下乘凉啦。在2011年,我考上北师大的教育博士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外在的压力,许多人都不明白那么大年纪还去讨这份罪受,自己也时常被课程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折磨着。在内心深处,我明白读博意味着什么,别指望你读博,像邻居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一样的光荣和值得骄傲。在中学,职称、工资或者升职什么的,和博士学位关系都不大。今年我市新晋升的几位中学正高教师,也没见多少学术成果,更不用说专著。

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读博意义真不大,那么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读博。对阙仁镇老师做点评的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说得非常好,读完博士后并非一定要到高校或研究机构做理论研究,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利用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把原来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事物各有利弊,正如硬币都有正面和反面一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读博同样意义非凡。

首先,很好地缓解职业倦怠感。人到中年,伴随着工作的专业化和熟练化,也逐渐产生了职业的倦怠,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逐渐消退,以往的教学目标或人生目标都变得熟视,大家开始关注健康、养生等问题,甚至思考退休后的生活,开始对年轻教师高谈自己过去的辉煌。读博让我又有了新的人生规划和新工作的目标,新的追求,又有了工作的新动力。重新站在另一个高度和平台思考教育,追求教育的本质,重新焕发对教育的热情。

其次,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时下,我们对教师要求最多的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很多,而通过学历的提升是一条最有效的路径。通过攻读教育博士,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问题,培养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

最后,增进业内的交流和了解。读博期间能很好利用大学的平台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广交天下良师益友,共同探讨教育,激发对教育的热爱。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占优策略;纳什均衡;混合战略;高职课程;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0-02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设置独立高职院校达1215所,在校生964.8万人,招生人数313万人,与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仅就数量而言高职教育已能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然而在质量上却未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高职学生过多地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专升本等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在校课程的学习。这一点在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高职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上课时钻研专升本教材,课余时间突击专升本习题,而仅仅将在校课程学习当作获取毕业证的途径,致使学生对专科层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同时造成其专升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本文拟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寻求在校课程与专升本课程在学习时间上的最佳分配方案。

二、理论综述

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高职学生在校课程与专升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分配,首先应明确相关理论。

(一)占优策略

每一个博弈中的企业通常都不止拥有一个竞争策略,其所有策略的集合构成了该企业的策略集。在企业各自的策略集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即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惟一的,则称其为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与之相对的其他策略为劣势策略。

(二)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中最常见的均衡之一。用语言表述为:假定有n个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战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个人最优战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人的战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战略一起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战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从实质上说这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三)混合战略

如果一个战略规定参与人在给定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的行动,称该战略为混合战略(Mixed Strategy)。具体定义为:在n位参与人博弈的战略表述G={S1,…,Sn,u1,…,un}中,假定参与人i有K个纯战略:Si={Sil,…,SiK},那么,概率分别为δi=(δi1,…,δik)称为i的一个混合战略,这里δik=δ(Sik)是i选择Sik的概率,对于所有的k=1,…,K,0≤δik≤1,有K1δik=1。

三、高职学生在校课程与专升本课程学习时间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分析

对于高职学生在校课程与专升本课程学习时间上的博弈,在不同的假定下会有不同的结果。下面的各个模型均为建立在局中人理性的假设条件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1.建立高职学生学习时间博弈矩阵一

高职学生在校课程与专升本课程学习时间的博弈结果与两种策略存在的收益现值差异息息相关。假定有A、B两个高职学生(可以将这两个学生作为全部高职学生分成的两个部分),他们都面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在校课程学习(以下简称“在校课程”)还是专升本课程的学习(以下简称“专升本”)两个策略的选择。现在有三种选择:

方案一:博弈双方都仅专注于在校课程,则高职学生普遍学历层次提高较慢,这势必对他们未来的求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假定收益现值为1.5个单位。

方案二:博弈双方都将全部时间用于专升本课程的学习。这将直接导致专科阶段基础知识不牢,而且如果专升本人数众多且水平相当,必然会加剧竞争,专升本考试通过率将大幅降低。即使最终通过考试,毕业后求职的压力仍会很大。考虑到上述因素,博弈双方只能获得2.0个单位的收益现值(之所以比都专注于在校课程时的收益现值略有上升,是考虑到学历层次的提高使得求职时略优于以高职学历直接求职等现实因素)。

方案三:博弈双方的其中一方专攻专升本课程,而另一方专攻在校课程,则前者由于专升本考试成功率增大使毕业后求职的压力也减轻,可获得3.0个单位收益现值;而后者也会因为对方的选择使得获得相对理想一点的工作岗位的机率上升,相应地也减轻了工作压力,可获得1.8个单位的收益现值。

图1表示的即是A、B双方在每一策略下的博弈矩阵。从这一博弈矩阵得到的结论是:在收益现值的影响下,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博弈的结果只能是(专升本,专升本),即大家最终都会选择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专升本的学习上。可见这一结果极不理想。因为这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对本届毕业生就业率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下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巨大压力。

2.建立高职学生学习时间博弈矩阵二

如果修改假定条件1,选择(专升本,专升本)的收益现值比选择(在校课程,在校课程)的收益现值(1.5,1.5)还要低,只有(1.4,1.4)。这一假定的根据是学费逐年递增,考试制度逐步改革,专升本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也会不断提高。由于未能较好掌握在校课程,相应地增加了专升本学习时间。如果博弈一方选择专注于专升本课程而另一方选择专注于在校课程,由于竞争压力降低,则专注于专升本课程一方会获得较高的收益,假定现值为1.6个单位,而仅专注于在校课程的一方可能会因为毕业院校知名度不高而获得相对低一点的收益,假定现值为1.2个单位,具体如图2所示:

分析该博弈的均衡可以发现:博弈双方A与B都有占优策略即专升本,最终使得(专升本,专升本)成为上策均衡。尽管从图2可知,(在校课程,在校课程)策略的收益现值高于(专升本,专升本),但由于博弈的A、B双方都将注意力放在1.4与1.2的比较上,单方面改变策略,导致(在校课程,在校课程)策略不能构成纳什均衡。博弈矩阵二清楚地显示了若博弈双方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优策略,最终将陷入“囚徒困境”。

(二)博弈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各模型的博弈结果均不理想:

首先,博弈矩阵一的结果是不理想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专升本的收益现值过高。要避免这种情形,只需降低专升本学习在毕业后所显见的实际收益水平。国家和用人单位可以制定政策,缩小本、专科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差距,从而使两者收益现值大体相当。则图1的博弈模型相应地可改为图3:

图3的博弈模型结果以(专升本,在校课程)和(在校课程,专升本)为纳什均衡。通过计算发现,混合战略均衡为博弈双方以(1/6,5/6)的概率选择(专升本,在校课程),基本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不同水平毕业生的收益差距可以通过“后发效应”体现。

其次,博弈矩阵二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要走出困境,可以增加“奖励矩阵”来改变博弈双方的收益结构。如图4所示的奖励矩阵,将每个选择专注于在校课程学习的高职学生的收益现值统一增加了0.5个单位:

这样,博弈矩阵就改变成如图5的形式:

通过增加奖励矩阵,博弈均衡变成了(在校课程,在校课程),但使求职压力加大,降低了高职学生提高学历层次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使得(在校课程,在校课程)的收益现值和(专升本,专升本)的收益现值相当,而选择(专升本,在校课程)策略或(在校课程,专升本)策略的收益现值比都在校课程学习或仅专注于专升本学习时要高,从而促使高职学生走出囚徒困境,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在校课程的学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升本课程学习。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较理想的博弈均衡是高职学生将主要时间用于在校课程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升本课程学习。然而,受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少数用人单位过分强调“人才高消费”思想的制约,加上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有效就业指导机制的正确引导,许多高职学生在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盲目追求本科学历,在专升本课程的学习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鉴于此,要实现上文的博弈均衡,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社会应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应当重视毕业生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使广大毕业生认识到即便是从高职院校毕业,也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等教育机构应给予高职毕业生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高学历是美好未来的惟一解”的误区;同时,高职学生也应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合理安排在校课程学习与专升本学习的时间以更好地践行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使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唐华.曲楠楠.基于博弈原理的审计业务关系分析[J].财会研究,2010(5).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管理

现当代中国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经历了一条“临时抽调――三员一体――专职化队伍”的发展轨迹。[1]这一轨迹既是适应游客文化需求、更好服务大众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讲解工作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讲解管理工作科学化、人性化的应有之义。讲解员的队伍建设要朝着“利于群众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群众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2]的方向发展,“人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因素”,在讲解员队伍管理上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把“以人为本”的里面渗透在讲解员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术培养上,拓宽讲解学术交流与成果的渠道,解决制约讲解员学术发展瓶颈的问题;人员流动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梯队建设及考评机制等方面也应逐步完善。

1 转变管理理念

目前业界有关讲解员队伍管理的理论文章,大多集中在呼吁讲解员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我约束等方面。诚然,行业的道德建设与自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个行业从业者的呼声大多数集中在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上,这种现象在整体水平发展较高的行业里面是较为罕见的。一个行业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由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工作经验的交流以及对自身的关注等多方面组成的交响乐而不应该缺乏某些音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政部门对讲解业务的“干预过多、管理过死、限制过严”[3]。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讲解业务的活力而且不利于培养从业人员的主人公意识,影响队伍的长久发展与稳定。转变管理理念的关键是真正领会落实“以人文本”的理念,不仅以可以决定自己外在形象与社会声誉的“人”为本,也要以自己“员工”为本[4],讲解行业要把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上级主管部门重视与支持,转移到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社会的支持下,依靠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共同发展讲解事业,关心从业者的工作生活情况,让讲解员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发展空间与其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相匹配。这一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落实三中全会相关决定的内在要求。

2 加大学术培养力度

讲解员的基本功是良好的学术修养,提高讲解从业者学术素养,首先要明确讲解工作专业性、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既要发挥以海老师为代表老一辈讲解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又要鼓励文博研究等领域的学术专家积极参与到讲解工作中来,完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单位与个人两个方面加以落实;同时,需要扩大学术交流平台。在文博行业的职称划分上,文博研究与宣传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类别,但目前讲解员职称评定的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大多是文博研究的论文而鲜有直接研究宣教工作本身的学术论文,其深层次原因是学术交流平台不足。从博物馆学理论上讲,“文博研究、宣传教育,是博物馆实现自身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专业性学术刊物,特别是核心期刊若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宣传教育类型的论文与文博研究成果以合理的比例安排版面、加强宣传,将对提高讲解人员的学术起到不可取代的促进作用。

3 健全微观人才流动机制

博物馆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机构,法定的准入机制确保了新进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大多数人员都满足了从事讲解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讲解队伍的整体形象对于年轻人来讲有一定的吸引力,要在综合素质考评及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为讲解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注意培养业务多面手,专中选优,注意避免因培养周期、队伍稳定等缘故凝固讲解队伍人员流动;同时,要健全流出机制,资深讲解人员转变研究方向的岗位限制应放松,建立专职人员与聘任制讲解员相结合的讲解队伍、文博专家兼职从事讲解工作相结合。按照工作客观需要形成“系统、激励、协调、择优、新任,易进易出、量才使用”[6]的动态人员管理方式。从短期看,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使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讲解员暂时离开讲解队伍,但从长远看,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个讲解行业的吸引力,可以鼓励从业者的积极性,有利于讲解队伍的长期发展、进步。

4 加强梯队建设

讲解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工作设置,应考虑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证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完善梯队建设。

“老-中-青”梯队建设。讲解员队伍应建设年龄结构合理的讲解员队伍。青年讲解员是生力军,中年讲解员是业务骨干,随着社会的重视以及文博行业对讲解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讲解队伍将从目前的完成接待任务向培养出精品讲解员的趋势发展;从现有的满足重要接待、满足讲解大赛的临时型培养,向本单位讲解典范形象树立转换;从赛前培养到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培养;从外在形象的突击培养,向文化知识深造、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从完善服务技能,向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转换。要顺应时展需要,加强基本讲解队伍的建设。年龄比较大的讲解员对于讲解工作的前瞻性论述,为目前的讲解工作指明了道路。建设“老-中-青”相结合的讲解梯队是一项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人员的待遇限制。这一梯队的建设必须要解决好宣教领域职业深造、渠道拓宽,同时职称评定、人员交流、保证研究时间等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专家―全职―业余”梯队建设。讲解员队伍的合理结构应该是专家、专职、志愿者三员一体。实现讲解员“专家-专职-志愿者”梯队建设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有过许多成功的实践,既有利于专业人员发挥最大作用,又有利于博物馆讲解质量的提高。在进行这一梯队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汲取国外、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

5 完善量化考核

目前的量化考核主要以讲解场次、数量、观众满意度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优点是便于操作,缺点同样明显: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利益,轻发展潜力。今后的考核应该采用多种多样方式进行。讲解工作是讲解宣教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讲解员欲达到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必定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努力钻研,同时也要努力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因此考核应综合考虑数量、学习能力、观众满意度等方面综合因素,做到工作实践与行业发展前景相集合。

6 结语

人是事业发展最基本的因素。一个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切身利益的关注与保护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尊重人、关心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拓宽人员发展空间,才能充分调动从业者积极性,促进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敏.博物馆实用讲解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14.

[2]全国博物馆群教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博物馆,1991(03).

[3]杜平安,梁永朋.博物馆学论丛[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9:10.

[4]博文.讲解工作中的“真善美”[N].中国文物报,2010,10,13.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记者;微博;角色定位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在公众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博成为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三大信息源,微博的低门槛性为公众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舆论平台,其中加“V”实名认证记者作为特殊的微博成员,受其特殊职业身份的限定,必须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兼顾民间舆论传播中的正确导向,做到慎言,自律,以实现公众利益为首要任务,确保新闻真实性,同时在微博使用过程中,进行多角色的扮演,合理利用微博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功效。

一、记者微博现状分析

1、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记者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传统媒体记者主要就职于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讯社、杂志社等。网络媒体出现之后,一部分记者就职于网络媒体或专业的网站。政府部门、社团也有一部分从事单位的宣传工作。还有一部分非职业媒体人,一般称为“自由撰稿”或“自由记者”,通过媒体委托或者稿费为生。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电视记者、广播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网络记者。

微博记者属于网络记者的范畴,是以实名制注册,公开记者身份,供职媒体或就业领域,并通过微博运营商的实名身份认证,成为加“V”用户,本文研究的微博记者是基于新浪微博加V的认证记者。

2、记者使用微博现状

2009年8月新浪网创建“新浪微博”内陆版,将微博带入广大网民的视野中,据2013年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达3亿。庞大的用户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微博在大众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据《2012年度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新浪认证的媒体微博,其中包括17221个媒体官方微博和92945个媒体从业者微博。微博已经作为一个庞大而鲜活的信息资源库得到广大主流媒体记者的青睐,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九成记者在用微博,三成记者表示每天都用,他们表示微博已经成为他们获取有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记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主流媒体记者作为微博平台上一股特殊的力量,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职业特性促成微博活跃用户。追求信息的时效性,对热点话题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对信息的高度渴求并以传播有效信息为职业的记者群体与微博平台的技术传播优势不谋而合,微博便捷的传播方式,信息的海量存在,传播速度快,热点话题讨论观点多元化等特征很快使得新闻工作者在微博平台上扮演着活跃且突出的角色。微博是一种便捷的网络社交工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一种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记者在微博这一信息传播模式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社会赋予其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时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记者使用微博,使他们成为专业媒体与平民媒体的纽带。

(2)表达自我,塑造职业声望。微博的信息把关远远低于传统媒体,这一弊端却为媒体记者表达个性化声音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传统媒体对信息进行严格把关,程式化和流水线式的新闻采编方式,各种规则制度的限定使得供职于主流媒体的记者很少有机会展示个性、表达自我。新闻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供职媒体的限制,记者的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职业身份中的把关机制,观点更具个人特色,反映记者个人的心声,使得新闻记者个人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记者微博的实名注册方式,有利于记者声望形象的塑造,比起大家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公众很少有人关注新闻记者的情况,记者大部分只能居于幕后,而微博的出现,为记者从幕后走向台前提供了可能性,记者可以通过发表个人观点,通过十万计或百万计粉丝们的转发和跟帖评论形成巨大的舆论场,发表自己的见解,塑造并提升自身的职业声望,实现记者自我表现的欲望。

(3)媒体记者身份优势推动微博的高度关注。相比于普通微博用户,记者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主流媒体记者具有职业新闻敏感性,对话题的选择上不仅有时效性,话题选择对具有社会争议性的话题比较敏感,极易引起社会成员的争议,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形成庞大的舆论阵地,影响受众。其次,主流媒体记者借助工作优势,占有普通微博用户无法捕捉的丰富且详细的消息源,并且对话题的挖掘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内容更加详细深入。再次,记者微博是记者身份的延伸,身份优势,名人效应,使记者微博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追捧,主流媒体微博记者在受众寄予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影响下更容易获得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受众而言,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记者微博的主要功能

记者微博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赢得普通微博很难达到的信任度,这并不仅仅是受众对知名记者个人魅力的推崇或个人崇拜,更多是对媒体公信力的移情作用导致,并且受众试图从特殊的新闻记者职业身份上挖掘更多信息。记者微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即时性传播,有利于突发性事件报告

即时性传播是微博平台的一大优势,自身终端渠道的多样性和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为突发性事件报道提供了有效途径,使突发性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传播,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2010年6月3号,广州发生一起歹徒持枪与警方对峙的恶性事件,10小时后歹徒被击毙。广州《新快报》的记者王吕斌通过与前方记者的联动,成功的将此次事件在自己的微博中直播。这是中国记者首次利用微博进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直播。[1]

2、微博公共空间便于发现新闻线索

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新成员,具有网络媒体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个人自由表达得以实现,在微博上形成“多元观点的集结地”,“观点的自由市场”。微博为自由言论提供平台有助于形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平台视角的“民间舆论”与客观真相更加贴近。记者在这个“舆论场”或“民间舆论”中更容易听到群众的呼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微博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通讯软件、网站与手机平台的功能融合。也就是说职业记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工具及时的在微博空间获取即时信息,随时能够实现与粉丝的有效沟通,获取平民最新动态,聆听公众的需求,取得热点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微博技术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呈现形式,为记者全方位的发现新闻线索提供便利条件。

3、议程设置功能引导舆论导向

微博平台的海量信息,受众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做出正确的甄别和选择,这就需要记者微博对有可能产生舆论影响的话题进行平衡引导。把公众的注意力和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记者微博的高关注度及媒体赋予记者的公信力对公众的舆论可以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记者在使用微博时,做到自律,慎言,承担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在微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具有一定学识并对事件能够形成独到且深刻、服众的观点,一般会引起其他网民的转载和关注,就会形成微博舆论的核心点,对网络热点话题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观点对其他网民会形成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部分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见领袖,记者微博就是其他微博用户起到的意见领袖,通过对信息的议程设置,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三、记者微博存在的问题

1、记者微博代表身份的选择

本文所说的记者均是新浪微博加V认证记者。这些记者微博均以真实身份注册,公开就职媒体或就业领域。这就决定了记者微博不再是普通大众微博。其言论在媒体公信力的影响下得到广大公众的信赖,其公开可辨认的职业记者身份,公众很难将记者自由人与职业人之间划清界限,因此,这一特定的职业身份,决定了他必须肩负社会公共属性,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公开的职业记者身份决定了记者微博与自由人的差异性,更多扮演的是公众角色。

2、表达方式的限定

2012年6月19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曹林华发微博调侃称,“2男1女上天,要是下来检查怀了孕怎么办?这是不是国家培训太空人的计划之一?”言语中充满了对女宇航员的羞辱。不少网友看到微博后表示愤怒,其中一位网友说,“作为媒体人,记者没有了底线,坏到了极点。”在随后的采访中,曹林华表示,自己在微博中是以公民的身份发出的调侃言论。不过微博的当晚,曹林华还是删除了这条侮辱航天员的微博,并且这一事件导致了他的离职。[2]

记者的微博出现此类信息对公众舆论环境形成极差的影响。受众不会将记者个人和供职媒体明确的划清界限,公开身份记者微博言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观点,对媒体也形成不良影响。

3、公众利益与媒介利益的博弈

2012年4月9日,加“V”认证的“中央主持人”,粉丝量达到190万的赵普发出一条微博,称转发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他称,这才是315晚会的重头戏,可惜没播。这条微博在网上疯狂转发11万次,被视为“问题胶囊”风波的源头,导致相关产品的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事后赵普在电视屏幕和微博上消失,并受到中央台的内部处理,暂停了他的主持工作。[3]

当公众利益与媒体企业利益出现博弈时,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取舍,新媒体时代赋予我们言论自由度的提升,同时也使新闻工作者在种种利益的选择中面临全面的挑战,尤其对记者在微博中利益的选择提出严峻的考验。

四、实现角色定位的对策

微博记者在公开的公众媒介记者这一身份限定下,微博已不是展现记者个人观念的媒体,被公众赋予的公信力和话语权决定了记者微博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和规范。

1、时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作为新闻媒介工作者,恪守新闻真实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微博信息“把关人”的缺失,信息泛滥,真伪难辨。新媒体记者在微博上的信息应该保持客观、真实性原则,严格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微博平台的海量信息,决定了记者不可能做到逐个信息的鉴别、证实,但可以对自己的微博信息进行自我管控、严格把关,净化微博平台,并且在公众舆论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坚持一切以公众利益为首要原则

媒体只有服务于公众利益,才有生存发展的可能,对于微博记者更应该慎重,在公众利益与媒体企业利益的博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微博作为平民媒体的代表,是群众表达呼声的平台,形成公众舆论的主阵地之一,应该对传播媒体特征有全面的认识,坚持公众利益高于一起的原则。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获得者伯格曼认为:“公众利益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新闻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其所揭露的问题,可以换来所有人的安康和幸福,媒体的责任就在于将那些危害公众利益的事件暴露出来。”因此,公众利益原则是新闻媒体、新闻记者的最高准则。

3、严于律己、注重专业形象的塑造

记者在微博中的高关注度决定了他的言行举止已置于公众的关注范围之内,其中微博记者的特定职业身份与微博平台传播个性化声音的特征产生明显的冲突,受众寄予的媒介公信力和话语权,要求记者自身必须言行谨慎,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不能出现普通微博用户的自由言行,在微博中已经作为公众人物的记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发表任何观点或信息时应严格把关,本着服务受众,服务社会的态度,向社会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社会舆论导向中形成正面影响。使他们在成为专业媒体与平民媒体纽带的过程中,成为“民间舆论”传播中的守门人;记者使用微博应区别于一般的微博用户,体现职业特色,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目标。

【参考文献】

[1][2] 刘海龙.新闻工作者微博使用的困难及其根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彭兰.记者微博:专业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碰撞[J].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1.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7

关键词:博物馆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措施

博物馆的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在社会新形势下,从管理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 “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管理,实现博物馆的有效竞争力。因此,“人才强馆、科技兴馆”的重大意义显得尤为突出,确保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一、博物馆人力资源现状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现状

以笔者所在馆为例,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业博物馆、中国伞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工美馆”)隶属于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下属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着工艺美术展品和刀、剪、剑、扇、伞文物的征集、保护、管理、学术研究、行业交流以及展览活动和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

建馆近4年来,工艺美术博物馆通过人员招聘、人才引进与培养使用,人才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加强,人才整体结构、水平得到了优化和提高,确保了博物馆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筹建、建设、征集、保护、管理到研究等各项工作。博物馆共计接待市民游客500多万人次,较好地打造了平民化、专业性、部级的博物馆群的良好环境,获得了多项市级及以上荣誉,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群的品牌力和影响力。

目前在职职工30名,硕士研究生(硕士)8名,占26.67%;本科生22名,占73.33%,高级职称1名,占0.33%;中级职称9名,占30%,初级职称11名,占36.67%。35岁以下职工25名,占83.33%,35-45岁4名,占13.33%;50岁以上1名,占0.33%。文博专业毕业人员占20%。

不难看出,当前工艺美术博物馆员工的特点是总体文化素质较高,人员较为年轻,但存在着文博专业人员较少、总体专业技术职称较低问题。近年来,作为博物馆的高层管理者,已经充分意识到具有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员工团队对提高博物馆服务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创造型和知识型的人才队伍能给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广泛动员员工开展后学历继续教育。现在不少馆内员工已经通过或正在进行在职学历教育,以此来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能力。

2.当前博物馆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

笔者所在的博物馆属文化系统外的行业博物馆,且从事博物馆管理岗位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工作中了解及在对业界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后,对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缺少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归口在文化管理部门或宣传部门,基本上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列入免费开放范畴,事业运转经费均由中央或地方财政予以保障,事业经费统一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集中支付。博物馆自身呈现出一种被管理状态,等、靠、要依赖政府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了一些博物馆难以推陈出新,在如何走向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上没有自己的思路和创新,以至于许多地方的博物馆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加之博物馆的管理思想与方法难以激发员工积极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长期以往,博物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很难开展工作,资源配置显混乱,闲散人员越来越多,出现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

(2)用人机制不灵活,奖惩机制不明

由于博物馆在经费上一直是财政预算分配控制,因此,博物馆在人员招聘和人员调动进出上都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造成了一种只进不出的管理现象,同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较低。长此以往,博物馆内的一些员工自然养尊处优,贪图安逸的工作环境,养成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的习惯,缺乏一种职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同时,博物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明显偏差,无论是待遇还是升迁上,博物馆首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员的利益,从而导致工作优异出色的与工作一般的、工作积极的与工作散漫的人员待遇一致,对于表现良好者没有特殊的奖励政策,对于表现差的人员也不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激情,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工作态度严重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3)博物馆之间缺乏沟通,学术氛围不足

博物馆的变革趋势,是越来越把观众和社区市民作为博物馆人的使命和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博物馆人把社会需求和观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大博物馆之间交流仍甚少,员工之间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相互的学习认识,闭门自守,缺乏积极创新与竞争意识。视野狭窄、氛围懒散、绩效较差是各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文化能够有效地过滤人们的知觉,是人们进行决策的基础,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组织行业的思想理念,决定工作执行的方向与办法。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能够起着加速博物馆组织发展的作用。

二、提升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博物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成长和决定着积极性的发挥。树立现代化的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首先就是将博物馆的管理模式由以“事”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上来。对于博物馆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面地从脑力、体力、认识、情感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进行挖掘,为博物馆发展战略提高可靠有效的人力保障。这就要求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进行认真的学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管理实践都要“取其精华”而用之。其次,要发展博物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样能够迅速地建立博物馆工作人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上下关怀、融洽和谐地平等相处,促进工作人员的健康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为博物馆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化软制度的力量,尊重吸纳优秀的人才,为博物馆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主动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做到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共享。

2.建立科学的人力体系与有效的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各大行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可以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物质财富,因此必须最大化地有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工作。对于博物馆的人力资源,首先要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明确好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严禁出现人力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尤其是管理层面上,要合理地配置上下级管理人数,才能快速地开展博物馆工作。根据格兰丘纳斯著名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可知管理者与下属的人际关系呈几何增加,具体如表1所示。

同时,在工作中要积极地引导员工的工作激情,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增强员工的工作压力,迫使员工能主动深入研究,提高讲解、接待、展览以及安全等各项业务管理水平,为博物馆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让内部人员能者居之,才能充分发挥其智慧和积极性为博物馆产出带来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还要随时关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分析纠正,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有效的绩效奖励分配制度来激发工作热忱,将考核、晋升、福利、奖惩有效地建立实施,充分地调用人力资源,诫勉或淘汰不合岗的人员,创造一个能够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博物馆创造价值。

3.创造融洽的工作氛围,宣传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充分依托杭州的老字号产品,利用运河边的工业遗存建筑来保存并改造成博物馆,具有运河特色、杭州特征的博物馆群落。我们应在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化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文化,并融合组织文化,将该文化广泛传播并深入到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之中。博物馆可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各种培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博物馆知识的认识,拓展视野,还可以整合员工的价值观,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吸引社会和业界的注意,让博物馆与生活更贴近。对于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还可以实行岗位交流,让员工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之处,增加对各岗位的认识,以此来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尊重与交流,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为博物馆创造更多的价值,让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更加接地气。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70-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新时期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课堂,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然而,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抬头率”低,逃课缺课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更加贴近学生,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微博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一种符合时展需要并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微博互动式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对信息化条件下把握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性。微博(MicroBlog)(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高达2.5亿,网民使用率达48.7%,已成为近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微博进行文化传播、参与文化建设,使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大学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90后”大学生,他们成长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实践这一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思想极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高职思政课已经成为时代的课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政课的教学。加之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没有多大帮助,从而导致思政课不被重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高职生将来多数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个庞大群体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难以成为社会共识,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互动式教学法在思政课堂上也经常被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下,它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很难让学生参与其中。本课题组经过实践研究,把微博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了微博互动式教学法。微博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把微博这一即时网络通信工具引入教学过程中,运用微博的、评论、回复等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网络文化为阵地的新形式教学辅助方法。

微博互动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实效。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转机。高职思政课微博互动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价值多元化社会背景,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及党和国家对他们思想政治道德的要求而提出的。现在的高职学生群体,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已经十分普及,随时随地上微博已成为每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这就为微博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微博互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微博互动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形式新颖等特点。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定位非常重要,体现在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精心设计,课堂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开展研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地解答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起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动参与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活跃的充满激情的课堂。

师生全程互动原则 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微博上,由于140字的限制将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因此,微博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全程平等互动的教学活动,可以因观点的不同展开讨论,通过思想交锋和碰撞明辨事理。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一问一答”,而是“一问都答”。必须强调的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微博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体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可以正面阐述,也可以提出质疑,但都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才会生动,才能让学生接受。

有错即改原则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微博上的内容可及时公布在互联网上。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难免会有一些偏激的想法,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发现这类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及时删除不良信息。

微博互动式教学环节的实施

笔者在网络上注册了“思政网络红色课堂微博”(以下简称“红色微博”),要求听课的学生每人申请一个微博,并关注“红色微博”的动态。在“红色微博”开设后,要加强网络文明教育,预防学生通过微博负面信息,倡导文明上微博。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如下三个互动环节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环节是微博互动式教学的引导阶段。这个阶段“红色微博”所的内容,一是课堂讲解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前预习;二是一些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学生根本不会理会“两会”内容,认为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当笔者在“红色微博上”“如果你是两会代表,你的提案是什么”的问题后,学生们立刻关注两会中的提案,并纷纷献言献计,有“打击城市黑车”、“控制房价物价”、“关爱残障儿童”等社会热点提案,也出现了“减少大学生吸烟”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提案,这些心声都表露在微博上,学生认为自己享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

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环节是微博互动式教学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运用无线网络平台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如在学习思想有关章节内容时,教师在重点讲解“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后,首先通过电脑在“红色微博”上“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对你的日常工作、生活有何启示”的题目;紧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手机的无线上网功能登陆微博进行评论。学生的议论会逐渐显示在“红色微博”的评论栏里,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相互看到评论。教师如从中发现学生存在偏激、错误的想法,便及时利用微博的回复功能与学生互动;最后是所有的学生写完评论后,教师选出较好的评论与其他学生共享。

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环节是微博互动式教学的补充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课后作业在“红色微博”上完成,再由教师在微博上一一批改,就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同时课后通过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微博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三个互动环节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些网络语言与学生沟通,这样既能拉近师生距离,也能活跃网络气氛,让师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互动。

总之,随着网络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代变化,善于运用微博等新网络媒体,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村.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2]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3]赵国龙,朱贤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互动”范畴[J].教育探索,2008(4).

[4]文艾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2).

[5]张铖.研讨室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2).

[6]汤宗礼.微博在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5).

[7]田和军.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9

新华社今晨电欧洲议会副议长、德国人西尔瓦娜·科赫-梅林11日因陷入论文剽窃丑闻辞职。

德国海德堡大学现阶段正调查科赫-梅林的博士论文是否包含剽窃内容,预计5月底或6月初公布结果。

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剽窃事件辞职,引发一些网民检查知名人士学术文章。网民上月爆料称科赫-梅林2000年所著博士论文含剽窃内容。

科赫-梅林11日立即辞去欧洲议会副议长职务。她没有澄清自己是否剽窃论文。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博弈;招聘;培训;员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06-03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职务说明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激励和薪酬以及员工发展等环节。其中招聘环节对于企业能否招到优秀的同时又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在招聘环节,企业总是希望能够招到高素质的员工,因为高素质的员工往往接受过良好的培训,他们不仅可以帮助节省企业一部分的培训费用,而且高素质的员工一般劳动生产率较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外,培训也是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获得优秀员工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为了让员工在未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对员工来说,培训也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工资、奖金等货币性的收入和尊重声誉等非货币性的收入。由此可见,培训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的,而且员工接受培训后可能会跳槽,这对企业来说是弊大于利。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又如何抑制住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跳槽呢?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系统的分析了企业如何才能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同时又能抑制住企业员工的流失,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政策。

一、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假设。(1)企业主和员工都是理性“经济人”,即参与人都会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信息对称性,即企业主和员工对各种决策以及有关决策组合的支付信息都是完全的,彼此公开的。(3)此博弈是一个动态博弈,它包括一系列的子博弈,是多个阶段博弈的组合过程。(4)企业和员工是这个博弈的双方,同时假定员工接受企业的培训越多,员工的素质就越高,就越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模型的建立。(1)假设企业从人才市场招聘员工,如果企业未能招到员工,则企业将因为人手的不足而未能完成生产计划而遭受的损失或者企业将对现有的员工超额完成任务进行补偿,在这里计为S。(2)假设企业招到员工以后,如果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则此时企业的收益为Q(C)-C;这里Q(C)表示为未经培训的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表示企业给为培训的员工支付的工资水平。(3)假设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且培训费用为T(T>0),则员工培训后可能会选择跳槽,如果员工不跳槽,则员工获得的收益将会是P,假设P是培训费用T的线性函数,即P=C+KT(其中0

具体的博弈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

二、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机制

1.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在招聘过程中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招聘中作假行为在所难免。求职者会通过隐瞒信息和作假行为来博得招聘单位的青睐,从而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招聘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企业人才选拔中的困境。

假设博弈的双方为求职者和企业,企业有两种策略:录用和不录用;求职者在未来的工作中的选择也有两种:称职和不称职;这样就存在一个博弈模型(见表1):

表1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录用,称职)和(不录用,不称职)这两种结果是成功的,而其他两种结果则表明招聘过程的失败。其中(不录用,称职)表示企业错误的拒绝了一个在未来能够胜任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此企业必须花费更多财力、物力去甄选更多的候选人,费用随之增加;(录用,不称职)表明企业错误地招聘了一名在将来不能胜任工作的求职者,这将增加额外的成本,包括为该员工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招聘新员工的甄选费用,并且丧失岗位盈利机会。错误的拒绝、错误地接受,都将给企业正常运转带来风险。

表1的博弈模型是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然而在现实的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为此,我们构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模型(见表2)。

表2

假设:(1)求职者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不欺骗和欺骗,企业也有两种:信任和不信任。(2)如果求职者选择不欺骗,而企业选择信任,则双方各得8个单位的好处;如果求职者选择欺骗,而企业信任,则企业为此失去16个单位的好处,求职者则获得16个单位的好处;如果求职者选择欺骗,而企业又不信任,则双方的好处为0;如果求职者选择不欺骗,而企业却不信任,则企业和求职者都失去4个单位的好处。

在表2中,(8,8)组合是效用最大化单位的组合,此时总效用为16 ,当求职者选择不对企业欺骗时,企业最佳的策略是选择信任,但是求职者会预期企业会采取信任策略,所以改变策略选择欺骗行为,因为这样求职者 16个单位的好处明显大于不欺骗时的8个好处;而企业一旦预测到求职者会采取欺骗行为,则相应的也会采取不信任策略,因为(8,8)不是均衡解,只有(0,0)才是唯一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因为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主和求职者双方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

2.解决问题的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招聘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道德风险总是存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道德风险。首先,为求职者建立诚信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诚信信息与失信记录查询,可以先以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逐步推广。其次,理想的招聘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科学决策,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人才识别技术,科学开展人才测评工作。采取差异化的薪酬待遇,增大试用期与转正期的工资差异进行风险防范。那些试图蒙混过关的求职者预期无法通过试用期会主动放弃采取欺诈行为。

三、企业如何防范员工流失风险

1.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根据图1所示的博弈模型,只要Q(R2)-T-R2>Q(P)-P-T+R1,那么企业就不必担心员工会跳槽,因为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寻找替代者来避免员工跳槽后的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员工跳槽的转换成本来约束员工的跳槽行为,前面已经假设企业对跳槽的员工处于R1的罚金,即员工的跳槽转换成本,只要W-R1P,则员工会选择跳槽,此时企业虽然得到罚金R1,但是企业损失更大。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约束机制来有效地控制员工的跳槽,留住优秀人才,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2.采用激励机制。尽管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员工的跳槽行为,但是很难留住员工的心,员工难有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励机制是一种留住优秀员工的有效措施,用加薪、奖金福利等物质奖励和晋升、提供发展平台等精神激励比利用跳槽成本来留住员工更有效。假设员工的劳动合同马上到期,员工有跳槽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必须给员工加工资,假设员工加工资之后的收益为U;则U必须满足U>W-R1,当然此时企业Q(R2)-T-R2

P-T+R1,否则企业大可换人,寻找替代者。因此,企业给员工加工资避免其跳槽的条件是R2>U>W,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不会跳槽,企业才能收益最大。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企业要想得到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各大环节严格做好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人才管理流程,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工作。一方面,完善招聘流程,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规划,按照标准化、合理的招聘程序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发出信号机制如“有相关经验者优先录取和给予优厚的待遇”(这里有相关经验者意味有过培训的经验)来甄别求职者,从而为企业节省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还能招到优秀的人才。

此外,企业还必须对招聘到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改革用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克服在培训、考核、提拔和晋升等环节的不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在现在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对员工激励多,约束少,因此企业必须严格完善约束机制,对跳槽的员工的从业进行限定,增加其跳槽的转换成本,减少损失。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防止人才跳槽的预警系统,对关键的职位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该岗位员工跳槽会对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计划,对于优秀的年轻的对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做好企业人才梯队建设,避免企业有员工跳槽后,没有相应的合适人员接替。

参考文献:

[1]刘甜甜,靳双玉.企业的招聘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2]朱国成.跳槽:组织与员工的替代性博弈[J].人力资源,2008,(7).

[3]李欣雨.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4]陈筱贞,吴旭华.“高价跳槽”背后的博弈[J].人力资源开发,2007,(2).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合作博弈 职业教育税 校企合作法 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46-02

中国目前最亟需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什么最难办?是校企合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弱点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

一、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演变

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原理和历史的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道路。

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政府引入正轨,不断学习借鉴、试验研究了日韩的“产学合作”、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新学徒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在曲折中探索、发展。在1991年由《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产教结合的外延包括农村职校的实习基地、实习农场、校办产业,与城市职校的企事业联合办学、在企业建实习基地、各类校办企业,而学者们提出过发展职业教育要“校企合作”。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与合作”,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号召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里,校企合作仍当作教育工作模式解,是工学结合的同位补充。可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原因是何在?是谁在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的?靠学校主体单方面意愿见效吗?动力机制何在?而校企合作,这种势在必行的社会双主体的合作教育行为,没有从教育和法制理论高度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没有建立法律规范制度,没建立激励相容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涵义及关系,在理论和政策上规定是含混不清的,没有把校企合作作为制度放在工学结合的保障前提上,作为本源问题研究解决。直到2007年8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指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性,职教战线已有广泛的共识,探索了多种校企合作形式,但从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和规范的制度体制。以上引述代表了我国教育行政高层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认识轨迹,也显示了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的倾向性,但思想理论上未见权威的系统的整理。在2010年4月,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人民教育报》上刊文谈到,“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把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予以重视。推进校企合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运行机制问题,而且涉及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问题;不仅有赖于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积极性,更有赖于企业行业的积极性,一些重大政策问题还涉及到财政、税务和企业管理等综合部门。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各级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基本方法是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基本步骤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试点试验工作,大胆突破旧体制、旧政策、旧观念的制约和限制,由点到面,逐步全面推开。”综合起来,就是要切实创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二、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的理论基础

为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原理,得先从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探讨入手。

1.中国的制度、体制、机制和模式概念剖析。制度。制,本义是用刀修剪枝杈、砍断,现代含义是订立、约束。度,本义是量度长短的标准及器具,现代含义为量度、规定。中国《礼记》里制度的含义是,创立能体现出一种社会和谐的秩序规则,它所强调的是合作、诚信和经济增长。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现代汉语词典)。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人类用于解决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形式,是一套行为规则。人类社会产生各种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为克服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信息不对称。有效率的制度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分为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制度,无论是法律法规典章化的规定或是习惯意识观念的基本规定,都可称制度。

体制和机制。体,事物的主体、本体。体制,因为很难下定义,在名家的论著中尚未见统一的说法,在《现代汉语辞典》里被解释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但事实上,体制的涵义已大大突破辞典的解释范围,既涵盖了制度又包含机制的内容,比如市场经济体制就包含着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的机制、企业体制及宏观、微观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机制,是体制内在的各部分制度耦合互动的运行方式和机理。现在,为了突出机制的重要性,就一并提为“体制机制”。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广为使用的与“生产力”相对应的概念,职业教育体制必须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和让人照做的标准样式。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模式是工学结合,无论发达国家的多种名称和我们“产教结合”,其实质是工学交替和顶岗实训。

2.校企合作制度(体制)的博弈论解读。人类社会的人,都假定为理性人。决策主体人在他人行为选择制约条件下作出最优的行为选择策略,就是博弈论的博弈。根据博弈者选择的策略,博弈论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合作博弈,囚徒博弈、协调博弈都是非合作博弈,其结果是纳什均衡,可能无效率,也可能有效率;另一类是合作博弈,是在于人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间达成有一个具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授予了奥曼和谢林这两位对合作博弈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改变了世界注重非合作博弈理论而忽视合作博弈理论的状况。合作博弈强调的是效率、公正、公平,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社会普适性或被权威公共机构所采纳的规则即是制度。有效的校企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员工之间合作博弈的规则和结果。目前,就普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制度未建立起来,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只能是囚徒博弈,或协调博弈这类非合作博弈。

我们教育部门不能老看着校企难合作又手无良策。各级人大、政府有所作为,不能让校企本可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事业处在的囚徒博弈和协调失败状态,应能得到有效治理。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校企合作是社会两决策主体间的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正和博弈,应有合作剩余,即通常说的互利双赢。注重结果,意不在策略。可持续的合作博弈,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平地分配合作剩余;二是合作能有持续的高回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必须有公平地分配可持续高回报的合作剩余,包括拨款、业绩、具有合格的技术技能技艺及道德的职业人力资本、利润、减税、补贴、奖励、特许、捐助、创新、专利和荣(商)誉等。我们要通过立法建制、执法形成前述两方面的机制,真正实现“互利双赢”。当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使企业获得的社会、经济收益及潜在的收益难计量,导致收益本质因素难辨,这也是企业轻视和不接受校企合作的原因之一。这也相应说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更需要立法建制。

具有社会普遍性的合作博弈规则就是制度。制度的具体化称制度安排。相互依存的各方面的成体系的制度安排,便是体制。制度必须是有效率的,能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培养出新型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代之以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制机制(简称校企合作制度),才能为工业化高效率地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其成功的根本所在,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企业和学校在其中发挥着“双主体”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当属日本和德国。理论界普遍认为,这两个国家之所以职业教育能够长盛不衰,效果明显,主要应归功于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法律框架。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在谈到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时强调:“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起完备的法律法规的制度体系。

三、建立系列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相关联的法律制度体系,就是创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包括了校企合作为主的多类合作。校企合作是基本的合作,周延开来便是政府与学校的合作、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并企业与学生的合作、学校并企业同员工的合作等。应该就合作双方主体的资格、权利和责任义务,内外环境、运行方式、反馈调控、合作目标、激励相容,制定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形成强有力的制度。

1.首要是制定职业教育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由于职业教育的正外部性,把自然人力通过职业教育转变成职业人力资本投资后,不仅给职业人力资本拥有者私人带来显著的私人收益,使用后产生明显的社会收益。即是企业公司生产经营中享用职业教育这种准公共品而取得了主要的利润。而政府应该行使职能征收职业教育培训税,平衡教育财政收支,为社会、企业购入职业教育准公共品。作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耗用职业教育这种准公共品获得了社会收益,理应该向政府上交职业教育税用以发展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制定职业教育税法和职业教育财政预决算法规。

2.迅速制定全国通行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法律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我们从所有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来看,无不是通过极力发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为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创造出经济腾飞的奇迹。若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要先发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为现代化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力资源。这是我国的现代化职业人才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不可否定和阻挡的。我们认为,应迅速制定全国通行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以使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能适时步入法治的正轨。

3.制定相关配套法律。制定《培训师傅法》《现代学徒法》,规定师傅、学徒的资格、权利和义务要求。制定《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就业法》,在教育和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统筹下,规定学校、企业联合招生的操作的原则、程序、步骤,合作教育教学的要求、方法和相互保障,就业上岗安排的各方的权益保障等等内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条例》,法定校企合作基金的来源,划转使用管理、监督制约执法的要求。还要修改企业法,规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责任。这些法规制度都是建立中国职业教育新体制不可或缺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立项“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重庆三峡库区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与模式研究》(编号:S2007-1-63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袁兴文.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融”[N].人民日报,2010.5.14

2.王继平.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引擎[N].中国教育报,2010.4.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李宝元.人本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何亦名,张炳申.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

6.亓俊国,罗植,庞学光.协调博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的新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7.董保民,王运通,郭桂霞.合作博弈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8.张培刚.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廖楚晖.教育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文博职称论文范文12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的两件大事。前些日子,《解放日报》“博闻”版曾经报道,北京奥运会五个字,字字都是姓。无独有偶,上海世博会五个字,也同样字字都入姓。

上字,虽没有单字姓,但有复姓“上官”。据史料记载,上官源于华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氏而姓了上官。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上官”姓氏出了不少名人,如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诗人上官仪,陕州人,其诗词多应酬之作,飘逸艳丽,被后人称为“上官体”,他官至西台侍郎。其孙女上官婉儿也是一代才女,聪明高雅,秀外慧中,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书,深得武后喜爱。中宗李显即位,立婉儿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韦后夺权失败后,婉儿被杀,时年46岁,真是可惜可叹。此外,还有宋代的孝子上官怡,明代画家上官伯达,清代画家上官周,以及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等。历经迁徙,上官一族分布在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勇渭县西南。

海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卫国灵公姬元的大臣海春的后代。海春,原名春,本来是齐国人,居住在海岸,于是以海为姓,将海春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代世世相传,于是产生了海这个姓。海姓望族居住在薛郡,即今山东南部一带。海姓历史名人中,大家最熟悉的是海瑞。海瑞,字汝贤,或字应麟,号刚峰,回族,官拜明代右都御史。任淳安知县的时候,他抑制豪权,清丈土地,平均徭税,施行“一条鞭法”,颇有政绩。因为对权贵没有给予好处,被降为兴国判官。后来又因为政绩突出,擢升为户部主事。他给皇帝上书陈述当时社会和朝廷政治的弊端,他知道直言上书势必激怒世宗皇帝,于是上书之前就为自己买好了一口棺材,并与妻子诀别,等待朝廷问罪。果然,皇帝看到海瑞的上书,十分愤怒,把他投进监狱,定为死罪。不久以后,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海瑞得以出狱。海瑞卒于南京右都御史的职位上,著作有《备忘录》、《元佑党人碑考》。近代《海瑞罢官》、《海瑞骂皇帝》等文学戏剧作品中,多记述此事。此外,还有唐代学者海鹏,著有《草经》一卷。清朝工部主事海宁,累迁浙江巡抚,曾到温州捉歼海盗,途中生病而死。

世姓,据维基百科介绍,华人姓氏之一,起源自斯里兰卡,为锡兰科堤王朝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后裔。1411年(明朝永乐9年),郑和下西洋,回程途经锡兰罗依伽摩王国,国王维罗・阿罗吉湿婆罗(《明史》译作亚烈苦奈儿)欲予加害,郑和率兵弥平,并押解回明朝,隔年后释放。改立邪巴来那为王,即波罗伽罗摩巴忽六世,是为“科提王朝”。波罗伽罗摩巴忽六世亲自至明朝朝贡,后四次遣使。1459年(天顺3年),锡兰国王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出使明朝,锡兰称王子为巴来那。适值锡兰国王去世,巴来那遂留居中国泉州,明朝授其四夷馆通事之职,赐以世为姓氏,并娶阿拉伯裔女子蒲氏为妻。世姓主要在泉州传衍,传至世隆之时,因无男丁继承,乃为次女世益娟招许闯入赘,并约定后代以“许世”为姓。世姓第十五代孙世振治渡海定居台湾彰化花坛乡,传衍至今约有5户人家。1996年12月,当地学者刘志成于清源山世家坑发现锡兰王子家族墓区。1998年5月,世家坑祖坟遭受破坏,经当地泉州日报披露,世姓于泉州传承史实才为世人所知。目前在泉州、香港两地的许世后人只有十几人。据台湾1978年的户口调查,台湾姓世的共63人。另外,分布在东南亚的世氏族人也有几十人。据文史工作者刘志成解释,在世家定居中国前,百家姓中并无“世”姓,而因世代单传而招赘,泉州才出现“许世”、“杜世”等复姓。在海峡两岸热心人士的穿针引线下,台湾地区世氏族人1999年曾到泉州寻根问祖。

博姓的渊源,说法有十一种之多。这里仅举三种说法:一说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国人孙阳,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典籍《韵会》、《广韵》等记载:“古有博劳,善相马。”博劳,就是古代著名的相马师伯乐。在典籍《韩诗外传》中记载:“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清朝学者特别加注:“伯读曰博,以伯乐为博劳,云古有博劳,善相马也。” 伯乐,公元前680~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人(今山东成武)。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逐渐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在古代,“伯”、“博”二字可通假,因此在伯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伯氏、博氏。一说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之邑博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据典籍《韵会》记载:“春秋,齐之聊摄随为博州。” 齐国博州,即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博州原住民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博氏,史称博氏正宗。还有一说博姓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学官博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姓。博士,是战国时期东周王廷始设的官职称谓,由学者、贤人担任,掌管古今之学,秦朝时期沿袭。到西汉时期,博士为奉常(太常)的属官,负责古今史事、书籍典守。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特别设置了“五经博士”,专门以经学教授皇室子弟,与以前的博士职掌已经有所不同。东汉时期,朝廷以十四名国学博士分别掌管《五经》。这些博士的职责就是“掌教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仍属于太常管辖。晋朝时设置国子学,所属官员即为“国子博士”。南朝梁国设置“正言博士”,北朝齐国设置“太学博士”等,职责与东汉国学博士相似。隋朝、唐朝时期,朝廷设置国子监,在国子监各馆内设置博士,负责教授达官子弟(国子),后历朝历代均沿袭国子监之制。博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士氏,在秦朝以后皆省文简称为博氏。博姓名人有:著名的旅游教育家博文伟(公元1938~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杭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旅游资源研究会会长。参加过中科院组织的沙漠、草原、三峡工程等综合考察与规划论证工作,承担或主持了国家、部、省的课题十余个,各类规划及课题项目八十余个,共发表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四十余部、篇。博立仁(公元1955~今),蒙古族,笔名博涛;内蒙古固阳人,是著名现代作家。

会(音gui)姓,据说目前在全国约有人口8000多人。会姓的渊源说法有三:一说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陆终之子、帝乙之后求言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姓。陆终,相传为祝融氏、颛顼帝之裔。因为陆终、颛顼都是黄帝后裔,所以这一支会氏,都称是黄帝后裔。二说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之臣会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汉朝时期有武阳令会栩,明朝正德年间有雩都丞会同,都是会谴的后裔。三说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谷浑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古鲜卑族谷浑部,亦称谷会氏、浑氏、谷氏。在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政策后,多改为汉字单姓谷氏,也有改汉字单姓会氏。后该支会氏族人中出现分化,有入回回者,成为回族会氏。明朝初期,朱元璋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后,会氏后裔大体分布于鲁、冀、豫、津、皖等地。会氏郡望在新密县,早在八千多年前,会氏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亦在此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