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工年度工作计划

美工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28 10:56:41

美工年度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至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剪纸,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并进一步提高绘画技法,继续接受基本技能和色彩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认真制定学校美术工作、教学计划、美术活动等计划。

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案。

准备、积累资料编写美术案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组织学生多出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事,迎接区校园艺术节书画大赛。

认真组织、辅导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

加强对美术优秀生的辅导。

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儿童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2019学年度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工作重点,通过美术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程标准改革为中心,着力抓好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实验和推广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组内教师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本学期继续将课程改革作为美术学科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深入领会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研方式唤起美术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搞好美术阵地建设,全面提高我校美术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艺术教育和当今的艺术文化教育。

2、通过各种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即能引起学生广泛兴趣的,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3、要与学校密切合作与班级教师紧密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创作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凸现美术教育的特殊审美教育功能。

4、从理论上把握好美术课教学的专业教学特点,特别是要注意:文化教育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问题,在教学改革中既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但又不要丧失美术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凸现的重要问题。

5、同时要把握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法,既要关注个别学困生,加强辅导,又要在不断提高发展学生的艺术方法提高上狠下功夫,以点带面。

6、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组织辅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艺术节、科技节等节日为契合点,构建学生课外活动小组龙头,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活动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情感,以及正确对待失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学生作业、作品参加的各种竞赛活动,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美术学术的价值观取向和培养学生积极间上的进取精神。

三、主要措施

1、紧紧抓住美术课堂教学,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实践探究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教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学习、努力研讨、认真实践、突出教学效果。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积极配合班主任、各位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形成正常良好的教学秩序。

3、认真备课,上课,进行认真的反思,随时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星期进行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方案,保证美术课的质量。

4、结合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美术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教育,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5、努力探索和完善美术课学习,进行探索学习实践,进行校内艺术资源的开发,积极配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注意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经验进行美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实现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和效果。

6、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大力开展以班为基础的美术创作活动,活跃我校艺术教育的气氛,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的儿童绘画比赛活动,为培养学校的艺术人才,为上一级学校输选艺术人才而努力工作。

7、教研组内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在学习提高的同时,要注意自己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加强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使自己在美术教学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大量的进步,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和要求。

8、认真开展学生日常成绩的检查与评价,积极引导,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收集与整理,作好期中期末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考核,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美术成绩评价体系,认真做好对学生的成长评价工作,把握好评价中的鼓励与激励作用。

9、每位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并能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总结与提炼,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认真撰写论文、教学随笔等经验文章,为学科教研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

10、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认真的总结,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学校的培训,撰写课题报告。

11、结合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库应有的效应,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拓宽教育渠道。

12、搞好组内的互帮互学,团结合作,使我们组内教师业务不断发展,努力学习,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虚心学习,向前发展。

13、积极争取参加校内外的学习与培训,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课研究活动。

14、注意加强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的建设使用,特别是注意对教研组组内信息和教师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上传,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资源共享。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各学段每周增设一节书法课,中低年级主要以硬笔为主,高年级以软笔为主。

2、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兴趣小组。

3、举办全校的关于“国庆”、科技节的绘画比赛,从中选拔各年段各班级中绘画较好的同学参与美化校园的绘画制作,同时把同学们较好的作品表框放在班级中促进同学之间的美术绘画交流。

4、利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自行设计、创作美术作品。

5、认真落实美术课,及时批改美术作业。

6、学期末,认真做好美术工作考评和总结。

2019学年度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为榜样,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深化儿童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加强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切实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开发开展工作。 研修目标及具体措施

1.倡导"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加强理论学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3.加强作业的自评、互评和面批,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加强科任教师的沟通,共同进步、提高。

4.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5.组织好学生开展画创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自培、学习、听课评课,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做好上传美术教育信息工作:内容包括美术教研信息、美术教案、美术作品、教学后记、开发教材、论文等。

研修方向及计划

1.针对儿童画的创作风格、创作手段、表现语言和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研究粗选读书研究书本:《中国绘画通史》、《中外美术史》、《中国书法全集》、《儿童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等。

3.针对自己的学科去学习。

(1)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要不断提升,所以我为自己制定了专业方面的学习,例用日常休息及周末的时间去练习专业。

(2)每学期完成五张美术作品每月阅读一套优秀的书籍。每周练习一张书法作品。

(3)听课、学习、交流,同时学习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和同科任教师进行备课的交流、讨论、总结,将总结的要点融入到自己的备课记录中。

(4)向团队中其他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在其他学科中找出适合自己学科的内容,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以上是我为自己制定的本学期的研修计划,在这些计划的前提下,我还会为自己加定计划,使自己在本学期中学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

2019学年度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第2篇

上次我们介绍了美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政府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障计划。虽然它在过去70年中一直是美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石,但保障水平却很低,美国中产阶级退休后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只有25%左右,根本不足支撑起富足的晚年生活。因此,如今在真正支撑美国养老体系的是它的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制度。

DC计划取代DB计划

美国名目繁多的养老金计划基本上可以被分成两类:限定支取型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以下简称DB计划)和限定缴费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Plan以下简称DC计划)两种。

在DB计划中,员工将来退休的待遇是根据一个约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划保证雇员退休后固定(保证购买力)的退休金领取水平。在过去,几乎每家公司都和工会或者雇员本人通过集体谈判签署这类合同,相当于雇主单方面为雇员提供的“企业年金”,缴费金额可以包含对优秀雇员的鼓励,也包含企业工龄的长短因素。然而雇主无需为参加计划的每个员工建立个人账户。同时雇主对退休基金的投资安排进行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员工无需承担投资风险。

DB计划的最大特点是终身性,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但是现代经济的开放性使得工作转换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人希望在不同企业间转换工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退休福利带走。共同账户的给付金计划,完全无法满足这种需要。DC计划便应运而生。

在DC计划中,雇主不保证员工退休后的领取标准,同时雇员需要缴费,雇主一般会按照雇员缴费的一定比例配套缴费(一般是各占50%),为参加计划的每一个员工建立个人账户,雇员和雇主缴费都进入个人账户,员工离职后,个人账户可以跟着转入新公司。不过雇员需要负责对个人账户中资金进行投资,并承担投资风险。

根据美国雇员福利研究所的《退休金投资报告》,到2007年底,DB计划总资产为6.6万亿美元,DC计划总资产为8.4万亿美元,似乎DC计划逐渐取代DB计划已是大势所趋。

401K计划“挑大梁”

作为当前美国主流的企业养老金制度,DC计划还可以分成很多具体的形式,主要有:

现金购买计划、股票红利计划、利润分享计划以及延税年金计划或401K计划。 在众多的DC计划中,401K计划无疑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企业养老金计划。

“401K”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的规定。这种计划规定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企业按一定比例(不超过员工数额)往该账户存入相应资金。然后,企业向员工提供3到4种风险程度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其401K账户的资金将被用于该项投资,但风险自担,员工退休时可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

401K计划领取条件是:年满59.5岁;死亡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发生大于年收入7.5%的医疗费用;55岁以后离职、下岗、被解雇或提前退休。一旦提前取款,将被征收惩罚性税款,但允许借款和困难取款。雇员在年满70.5岁时,必须开始从个人账户中取款,否则将对应取款额征税50%,这一规定目的在于刺激退休者的当期消费,避免社会落人消费不足的陷阱。

由于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该计划到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如今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美国诸多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

2万亿养老金瞬间蒸发

然而说到401K计划,就不能不提如今肆虐全球的次贷危机。事实上,次贷危机所冲击的并不只是美国的金融业,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人赖以生存的企业养老金体系。

美国加州61岁的威廉・史密斯即将退休,这才关心起已缴纳了25年的401K计划,然而当他最近打电话给他的退休基金管理人,却意外得知,他的账户中原有的45万美元已经缩水至20万美元,一举将他原本打算到阳光明媚的佛罗里达州安度晚年的梦想击得粉碎。

美国相关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员工对自己企业养老金增值期望普遍较高,因此许多人都选择了投资风格较激进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截至去年年底,在所有的401K计划中,有高达56%的资金(约4.7万亿美元)投资在美国股市中。然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1月,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已超过40%,以此计算,约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401K计划养老金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灰飞烟灭。

目前,全美超过80%的家庭参加了401K计划。而这对于许多像史密斯这样即将退休的“婴儿潮”一代美国人来说,犹如一记晴空霹雳。

对于这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蒙受重大损失的“准退休族”,如果他们还希望能获得预期的退休生活水准,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延迟退休,从而缴纳更多养老金,或者推迟领取养老金时间,并希望时间可以逐渐冲淡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朝一日损失的养老金可以重新回来。然而美国经济何时才能复苏,这实在是一个谁都无法确定的问题。

事实上,已经有美国学者指出,从1980年起实行的401K计划在当时看来似乎是顺应了企业发展潮流,但现在看来或许是失败的,因为它把企业应该承担的投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个人。虽然美国人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受过良好的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不是每个人都能对他们的401K退休金进行很好的管理,而一旦投资出现大额亏损,这将是他们退休生活“无法承受之重”。

据其分析,现在加入40IK计划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正在支付高额的大学贷款、信用卡业务,并将多余的现金投入房产市场,美国房产泡沫破裂更是让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债务;而另外一方面,由于最初加入401K计划的“婴儿潮”一代人已经进入领取期,大多数人都会在退休时取消401K账户。因此401K计划走下坡路已经成为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40IK成了金融危机中充当了炮灰的角色。

第3篇

1、美国员工持股计划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从实践过程来看,股份制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美国员工持股计划诞生的主要背景。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股份制在美国企业界已十分普遍,本世纪初获得大发展。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格局出现重要变革,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大型化新兴产业,而且不少企业开始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在此期间,出于加快筹资、拓展市场、改善管理和减少风险等方面的需要,股份制在美国企业界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早期,美国企业推行股份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加资金的来源,以后股份制的功能逐渐扩大为加强管理和减少风险。60年代后,在美国的许多股份制企业中,鼓励员工持股已非常普遍,但其主要目的并非获得资金,而是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将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连在一起,使员工以股东的心态关心企业。由于员工持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功能,美国政府于70代初以立法形式肯定员工持股的合法性,并对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非凡的优惠。

从理论起源上,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源于路易斯。凯尔索(LouisKelso)扩大资本所有权的思想。ESOP是美国员工所有制众多实现形式中的一种。它的概念起源于50年代,由律师和投资银行家凯尔索提出的。他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使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假如资本只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产权集中,则经济发展的好处将主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到资本主义的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凯尔索等人希望能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ESOP是他们为实现这一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方案。但在当时,几乎没有公司接受和实践凯尔索的思想,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是禁止借款购股的。

美国联邦和州议会的相关立法为员工持股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1973年,当时任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的参议员拉塞尔。朗了解并接受了凯尔索的思想,认为应该从税法上制定答应和鼓励员工利益的法律。在制定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过程中,朗等人促使这部联邦法律成为实施员工持股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国会也修订了许多法律来规范和鼓励员工持股计划,最主要的包括1984年和1986年的《税制改革法》,1996年的《小企业就业保护法》和1997年的《赋税人信任法》。而美国各州中有一半以上的州制定了促进员工持股计划的法律。

从实践过程来看,员工持股计划迎合了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员工持股计划得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使一般员工通过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生产性资本,成为有产阶级,分享资本主义制度的好处,这得到美国左派人士的赞赏和支持。另一方面,在美国现存的税制条件下,将企业所有者和资本家的股权转让给本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能从中得到比不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更多的好处,因此,也得到倾向于企业所有者和雇主的人士的赞成。正是这种利益机制上的功能,成为推进员工持股在美国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美国全国职工持股中心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到1998年,美国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及其他实现员工持股的企业有14000多家,有3000多万职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资产总值超过4000多亿美元(NCEO,附表一)。

2、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类型

按照美国员工持股协会(TheESOPAssociation)的定义,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是一种使员工主要投资于雇主的员工受益计划,或者说,它是一种使员工成为本企业的股票拥有者的员工受益机制。要建立一个员工持股计划,首先要建立起一个信托基金(atrust),由信托基金会拥有企业或股东以股票或现金提供给职工的资产,并用这些现金购买企业的股票。管理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的受托管理人可以是银行或信托公司,或是和企业利益不相关的个人、公司管理者或一般员工。

总体上说,员工持股计划有非杠杆型(NonleveragedESOP)和杠杆型(leveragedESOP)两种类型。非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公司每年向该计划贡献一定数额的公司股票或用于购买股票的现金。这个数额一般为参和者工资总额的15%,当这种类型的计划和现金购买退休金计划相结合时,贡献的数额比例可达到工资总额的25%。这种类型计划的要点是摘要:(1)由公司每年向该计划提供股票或用于购买股票的现金,职工不需做任何支出。(2)由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持有员工的股票,并定期向员工通报股票数额及其价值。(3)当员工退休或因故离开公司时,将根据一定年限的要求相应取得股票或现金。

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利用信贷杠杆来实现的。这种做法涉及职工持股计划基金会、公司、公司股东和贷款银行四个方面,首先,成立一个职工持股计划信托基金,然后,由公司担保,由该基金出面,以实行职工持股计划为名向银行贷款购买公司股东手中的部分股票,购入的股票由信托基金把握,并利用因此分得的公司利润及由公司其它福利计划(如职工养老金计划等)中转来的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本金。随着贷款的归还,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股票逐步转入职工帐户,贷款全部还清后,股票即全部归职工所有。这种类型计划的要点是摘要:(1)银行贷款给公司,再由公司借款给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或者由公司做担保,由银行直接贷款给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2)信托基金会用借款从公司或现有的股票持有者手中购买股票;(3)公司每年向信托基金会提供一定的免税的贡献份额;(4)信托基金会每年从公司取得的利润和其他资金,归还公司或银行的贷款;(5)当员工退休或离开公司时,按照一定条件取得股票或现金。

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和残酷,优胜态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铁律。目前,美国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更多地和员工福利计划相结合,成为众多福利计划中的一种。和其他福利计划不同的是,这一计划不保证向员工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或福利计划,而是将职工的收益同其对所在公司的股票投资相联系,这样,将员工的收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和员工个的努力等因素联系起来。

从以上两种典型的员工持股计划类型可看出,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特征还包括摘要:第一,这种职工股不同于一般的上市股票。首先,许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甚至不是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通常也无法用属于自己的这类股票进行股票交易,具有相当浓厚的“内部职工股”的味道。其次,这种股票一般是由企业以某种形式“赠予”给职工的,而不是由职工直接掏钱购买的。第二,这种职工股量化到每一职工个人,但又不直接交和职工个人,而是由专门的信托机构代为集中管理。第三,职工在接受这种职工股时,并不是随着计划的确立而当然得到全部股份,而是随着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时间期间内(如5~7年)逐步得到这些股份的(如3年后得到20%,以后每年增加20%,7年后得到全部股份)。第四,这类职工股股东拥有收益和投票权,可以依所拥有的股份数额获得得股利收益,参和公司重大新问题的投票,但在股票转让权上则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只有在职工因故离职或退休时,才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股份按照当时的公平市场价转让给本公司其他职工,或由公司收回,自己取得现金收益。第五,职工持股计划和职工的养老和保险计划相关联,职工在退休时得以兑现的股票收益构成职工养老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上述两种典型的员工持股类型外,美国还有许多实现员工持股的方式,如广泛的认股权计划(BroadStockOptionPlans)、股票购买计划(StockPurchasePlans)、股票奖励计划(StockBonusPlans)等。这些方式和员工持股计划相配合,在目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向。

3、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功能

员工持股在分享公司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是伴随有一定风险的,这使得鼓励员工持股成为美国政府革使策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一种策略性手段,而许多企业也巧妙和有效地利用持股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能在美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正在于它为公司、员工、股东、政府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第一,由于企业职工得到了部分公司股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股东权益的构成,增加了职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凡是职工持股计划将职工的未来收益和养老计划和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不得不更加重视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政府为鼓励实行职工持股计划而提供的种种税收优惠可以使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大减轻其融资成本,使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公司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追求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许多企业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可以帮助企业抵制敌意兼并。通过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将公司股份分散于企业职工之中,利用公司职工担心企业被兼并后可能裁员的心理和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抵制敌意兼并。在美国,因实行职工持持股计划而挫败了其它企业的敌意兼并企图的案例是很多的。

第四,将可能沉淀在企业内部,难以充分发挥效益的资金重新推回市场。有些企业的盈利状况较好,资金较为充裕,但内部投资的效率不高。通过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由职工持股计划基金会向银行贷款购入部分公司股份,一方面,公司股东通过出售其手中的公司股票给职工持股基金会而得到现金收益,他们可以用这些资金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将大量的利润用于归还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而借入的贷款本息,不能继续将大量利润留在公司内部,而贷款银行得到这些本息收入后,将根据市场状况寻找适当的投资机会。在企业内部投资效益不高的情况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的资金的使用效果。

此外,实行员工持股,也被越来越多的公司用作资产剥离和重组的一种手段,也有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不因依靠少数人的投资而轻易导致企业的破产,这一点对于经营风险较大的高科技企业尤为重要。

对于员工业来说,持有本企业股票,可以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资本增值;可以在工资之外获得更多收入,减少纳税;可以保障就业机会;可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参和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持股,获得股东的地位。

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实行员工持股可以收回自己的投资,非凡是独资公司的投资者,在自己年老退休时,既可以保留公司不被竞争者收购,又可以收回大部分投资;可以通过红利分享公司利润;可以减轻税负(雇主向员工出售股份或股票,可以减免增值税)。

在国家方面,实行雇员持股可以扩大公众对资本的占有,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劳资矛盾;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对降低失业率也有一定功能(实行持股计划的公司,雇主和员工一般都达成不裁员的协议)。

4、税收和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

为鼓励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及有关各方提供税收优惠。首先,向职工持股计划提供贷款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因发放职工持股计划贷款而获得的利息收益的50%可免收联邦所得税(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对1996年以后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不再享受这条政策);其次,职工持股计划基金会分得的用于归还贷款的股份收入可以减免税收;再次,参加职工持股计划的职工,在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得到的股份收益时,可享受税收优惠;最后,非公开公司的股东把股份卖给职工持股计划,并使职工持股计划拥有30%以上的股份,且将其因出售这部分股份而获得的收益用于国内再投资,政府缓征其在出售股份时的资产收益税。

在税收政策的激励下,员工持股计划以各种形式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附录2)。从美国全国员工持股中心提供的资料来看(“员工持股最大的100家公司”),在行业分布上,从一般的服务业到制造业,从零售业到航空业,从工程建筑到高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覆盖了美国几乎所有的产业。在企业规模上,不仅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万人以上,甚至十万人以上的大型员工持股企业也在不断增多。这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传统观念是一个很大的修订。

对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实践效果的评价,在美国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来说,大多数的探究结果认为,企业生产率在实行员工持股后提高了,有许多有力的证据表明实行员工持股在改进企业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据美国全国员工持股中心的探究结果,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企业生产率上比不实行的公司平均高8-11%.

Rutgers大学的JosephBlasi和DonaldKruse以及Baltimore大学的MichaelConte在一份上市公司的探究报告中发现了职工持股和股票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加权的职工持股指数反映了在NYSE,AMEXH和NASDAQ交易所上市且有超过10%的股票被员工持有的355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价格。1991年,和标准普尔指数下降26.3%和道琼斯指数下降20%相比,该指数上升了35.9%.1992年,和前两种指数上升不高于4.5%相比,该指数上升了22.9%.

5、美国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和新问题

实行员工持股,受诸多因素影响,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在内因方面,公司的经营情况、盈利和否、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计划的执行;在外因方面,行业间的竞争、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的变化和政治原因、贷币波动等,公司都受到影响。许多公司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此外,政府在税收上为鼓励员工持股的推行,每年都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根据美国税收联合委员会的估计,在1999年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为促进员工持股在税收上将损失8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0年度,税收损失额将高达46亿美元(GeraldMayer,1999)。另据估计,1977年至1983年间,由于ESOP而损失的联邦收入约为130亿美元,平均每年高达19亿美元(GAO,1986)。因此,这些因素在不同方面阻碍和制约了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

职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首先,职工持股计划并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全部新问题。对那些产品无销路或销路不畅的企业,非凡是属于夕阳工业部门的企业,若不能在产品和经营方向上做出新的,符合市场要求的选择,仅靠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带来的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工人对企业的关心程度的好处只能延缓公司的存续时间,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破产的命运。

另外,职工持股计划将工人的退休养老计划和公司股票价值相联系,使工人的资本投向过于集中。职工加入职工持股计划后,不但将他们的人力资本,而且将他们的相当一部分金融资本都投入了同一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散。对于实力雄厚,经营方向较为分散的大企业来说,这一新问题还不算严重,但对经营方向较为单一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新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为解决这一新问题,美国1986年的税法改革对职工持股计划的参和者做出了一项新的规定,即在职工接近退休年龄时,答应将其账户中的资产投资于其它行业。对于1986年12月31日之后从职工持股计划中得到的股票,职工持股计划必须为那些年龄接近55岁且参和职工持股计划10年的职工,提供至少三个选择方案,使其股份的25%投资于其它行业,或将相当于这部分股票的现金直接付给职工。

二、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产生发展的理论背景

1、美国员工所有制的历史渊源

虽然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创造和有规模的发展只是在本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但美国雇员所有制的历史却可以追朔到18世纪末。当时美国员工所有制之父,AlbertGallatin主张民主不应该仅限在政治领域,而且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1916年,SearsRoebuck公司就曾决定用公司的股票来资助雇员的退休金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曾掀起一次雇员所有制的运动,被称之为“新资本主义”,公司鼓励雇员用自己的积蓄或奖金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一方面为公司提供新的资本来源,另一方面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到1930年,美国当时约有2.5%的员工购买了1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相当于美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在80年代初期所拥有的股票额。

美国现有的和员工持股计划或雇员所有制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在介绍员工持股计划的各种材料中,都以路易斯。凯尔索(LouisO.Kelso)的经济哲学思想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践过程为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理论、历史背景,视他为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创始人。

2、凯尔索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路易斯。凯尔索是美国旧金山市一位律师和投资银行家,他创建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被称之为“双因索经济论”。“双因索经济论”在他的不同的著述中,又被称做资本主义理论、资本理论、双因索理论、第二收入计划、混合资本主义等。双因索经济论最早产生于凯尔索在青年时代对美国大萧条、大危机时期的洞察和分析。在深入思索的基础上,凯尔索于二战结束时完成了一部分名为“充分就业的谬论”的手稿。但在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1945年的充分就业法案将要正式通过和颁布,这部手稿就被无声无息地束之高阁。

直到1958年,在闻名的哲学家MortimerAdler的劝说下,凯尔索和阿德勒一起将手稿的精华部分重新整理并出版,即《资本主义宣言》。在这本书中,他们呼吁那些认为已通过混合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成功解决了经济收入新问题的美国人,重新考虑和反思劳动资本的收入新问题。按照他的理论,生产要素只有两种摘要:资本和劳动。当社会变得越发工业化时,资本要素对生产的贡献要大于劳动。而现存资本主义主流企业制度的主要新问题是,尽管所有的工人拥有他们的劳动,但拥有资本,并能够取得资本收入的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工人在总体上仅能从劳动中获得收入。资本主义制度虽然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率奇迹,但它却不能创造出经济公平,它导致富人更富,国家财富趋于过度集中。因为凯尔索发现,在美国,当时50%以上的公司证券被1%的人口所拥有,90%的公司资产由10%的人口所有。他因此提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不应当答应超过一个临界点摘要:使那些无机会获得资本收入的劳动者不能取得基本的生存收入。为保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以便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既分享从劳动中获得的收入,同时也分享从资本中获得的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两者应该结合在一起。

1961年,凯尔索和阿德勒再次合作,出版了《新资本主义》一书。该书主要观点摘要:(1)劳动(人的因素)和资本(非人因素)都是财富的创造者;(2)劳动密集型生产自人类文明的初始便开始走向衰退,而资本密集型生产则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开始递增;(3)技术创新促使生产资料由劳动型生产部门向资本集密型生产部门集中;(4)工业社会中政治和经济自由化使家庭成员不仅可以消费商品,还可以生产商品;(5)随着劳动密集型生产衰退和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壮大,所有家庭必将越来越多利用他们的资本参和生产,而逐渐减少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简单地讲,“失业在高科技经济中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可预见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任务并非不惜代价将失业象瘟疫一样制止,它的目标应定位在确保一般的技术性失业落在有承担能力以及自愿失业的人头上。”

1967年,凯尔索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他认为利用该计划,能在不剥夺不侵犯原财产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减少管理和劳动的冲突,抑制工资的膨胀性要求,解放新的资本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1974年,凯尔索和当时任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的参议员拉塞尔。朗取得联系,并在接触中不断向朗讲述了双因索经济论的思想,这引起了朗的极大喜好。朗当时正在领导制定一部有关退休员工收入的法律,凯尔索提出的雇员持股计划的一些内容被相应反映在这部法律的一些条款中,并且在税收、融资上都相应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在朗和其他一些支持雇员所有制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这部法律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即1974年的《退休员工收入保障法》。这是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一部法律,它使得员工持股计划取得合法地位,并成为后来指导和规范员工持股计划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3、《民主和经济力量——通过双因素经济开展员工持股计划革命》的主要内容

《民主和经济力量》一书是凯尔索和其夫人在1986年完成的又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出版后,分别在1991年、1993年和1996年进行了修订。在该书中,凯尔索正式运用了“双因素经济论”这个术语。“它暗示着劳动价值理论已不再适应现实,尽管它在古典经济学中相当明确,同时又暗含于现代经济学之中;资本工具必须和劳动工具同等视为一种投入要素,因此经济学就被从单一系统转变为双因素系统。”

结合本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经济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凯尔索认为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以及社会主义高度计划经济被证实失败后,西方经济体系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它不仅没有铲除贫困,而且现在贫困正向中产阶级蔓延,美国联邦赤字也日益增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依靠从事正常工作挣取薪水来供养全家。家庭收入的短缺造成经济中购买力不足。政府也意识到利用税收作为财富再分配的手段来扼制贫困,这种做法现已走入末途,不但财政赤字大,而且也妨害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很显然,现代经济使得人们不能自发地获得现代经济运行规律所要求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挣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财富或过好日子。

凯尔索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分析之后提出,所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采用员工持股计划这种融资工具来加快经济发展,将政府拥有的财产社会化和民主化,主要靠民间力量自身而不是政府的再分配来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以为每个人仅靠工作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以为贫困可以通过就业而根治,它们没有熟悉到在发达国家经济里,人们有权力要求过富裕的日子,资本是全工业社会中维持生活水平的核心工具。

4、分享经济和员工持股计划

在美国,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在70年代之后得到较快发展,在理论方面,除了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论之外,实际上分享经济的理论及有关思想也对促使人们熟悉和接受员工持股计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管理科学上,强调参和和民主管理的思想和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使众多公司接受并尝试员工持股实践。其中,马丁。魏茨曼于1984年出版的《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魏茨曼在《分享经济》中以寻求解决滞胀的途径为线索,表达了和凯尔索相似的思想。

魏茨曼首先将雇员的报酬制度分为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两种模式。和此相应,资本主义经济就分为工资经济和分享经济。工资制度指的是“厂商对雇员的报酬是和某种同厂商经营甚至同厂商所做或能做的一切无关的外在的核算单位(例如货币或生活费用指数)相联系”;分享制度则是“工人的工资和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的指数(譬如厂商的收入或利润)相联系”。

在魏茨曼看来,现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停滞膨胀正产生于工资制度这种非凡的劳动报酬模式”。当务之急是“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来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并直接在个别厂商层次上矫正根本的结构缺陷”,因为当今的主要经济新问题,从本质上看不是宏观的新问题,而恰恰是微观的行为、制度和政策新问题。“所需要的工资改革的性质并不十分复杂,基本做法是把工资制度改变为分享制度”,怎样才能现行的工资制度转向分享制度呢?魏茨曼着重指出,首先要利用舆论工具,使分享制度给社会带来的良好宏观经济效果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应当制定一个全国性计划,从社会意识、教育和信息等多方面入手,以便把社会责任感注入劳资的集体协议过程中,使工会、公司和普通公民都了解采用分享制的目的和采用工资制的危害。建立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并配备专家解释两种报酬制度的优劣,造成赞扬分享制对工资制的社会气氛。其次运用宏观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实行分享制度。他建议将劳动收入分成两个部分摘要: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对这两个部分在税收上区别对待,对分享收入予以减税。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分享制度实施机构,由它来制定分享制度的标准。

同凯尔索的观点相类似,魏茨曼非凡提到这种改革不是强制性的。分享制度不是政府强加给企业的,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创造的。没有人命令厂商或工会如何确定分享比率,也没有人强制每一个厂商实行分享制度。政府所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对分享收入予以减税。

三、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和操作

1、建立员工持股计划的步骤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操作和实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且由于实施的类型不同,在运作程序上也有许多区别。但一般来说,建立一个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9个月的时间,非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花费的时间会相对少一些。在建立的步骤上,一般包括摘要:

第一步,确定公司的所有者是否预备转让股权,以及公司是否预备发行新股。这一步实际涉及到企业选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其中包括从预备退休的封闭公司的企业主手中购买股份(这是最常见的运用方式),运用员工持股计划把至少30%的公司股份卖给本企业员工可使原企业主获得很大的免税优惠。此外,员工持股计划还被用于大公司或公共企业的资产剥离或资产重组,筹措新的资本,拯救濒于倒闭的企业,防止被他人恶意并购,以及创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将员工和公司结为利益共同体等。

第二步,目标确定后,进行可行性分析。这种可行性分析可由外部顾问,也可由企业自己进行,通过分析来决定企业是否适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几个因素摘要:一是改制的成本。二是员工工资总额是否足够大。三是公司能否负担向计划转移的收益。许多员工持股计划是被用于购买现有的股份,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支出。公司需要权衡能否有可支配盈利来支付向计划的捐献。四是管理者是否认同使员工也成为公司老板的思路。创造一种和员工持股计划相适应的,管理层和员工层能合谐相处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成功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是必备的条件。五是对于新建立的公司来说,建立员工持股计划是不现实的。对于许多新成立的公司来说,建立员工持股计划的好处不足于弥补其成本,因为新的企业还没有开始盈利,也享受不到多少减税的优惠。

第三步是进行价值评估。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价值通过资本市场得到确定。而对于封闭性的非上市公司,在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前,要由有资格的、独立的评枯机构对公司的价值和将出售给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进行一次初步的评估。随后,当转让完成时,还要进行一次最后的价值确定。

第四步是进行方案设计和起草。这个过程一般是由拥有员工持股计划专家的法律公司进行的,他们将负责设计和起草和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文件,并把这些文件提交给内部收入服务局(IRS)。

第五步,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资助。非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公司的捐赠,杠杆型的计划来自于贷款,或是由现有的受益计划(如利润分享计划)转换而来。在一些非凡情况下,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于员工在工资或其他利益方面的让利,这种方式主要被用于拯救濒于危机的公司。

第六步是选择信托机构负责管理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包括其他资产)应在受托人的名下持有,受托人对计划拥有的资产负信托责任。

2、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非杠杆型员工投资计划(Non-LeveragedEsops)的实施。从原理上说,非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同其他大多数税收优惠的明确贡献的计划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每年以股票或现金的方式向员工持股计划贡献限于工资总额15%的贡献金。

在以股票形式作为贡献金的方式中,通过公司每年向员工持股计划贡献新的股票,员工所有权经过不断积累得以建立,而公司其他股东所有权被稀释和分散化。以现金形式作为贡献金的方式中,公司每年向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一定量的享受资产收益税的现金,员工持股计划用这笔现金从现有的股东手中购买公司的股票,经过多次积累建立起员工的所有权。在有些情况下,也可用这些现金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

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LeveragedEsops)。这种类型的员工持股计划同其他员工福利计划是有明显区别的。一个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从公司,或预备出让股权的股东手中,或者由公司或预备出让股权的股东担保向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贷款,来购买现有的或公司新发行的股票。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有吸引力,在于它在经济收益上有以下几点好处摘要:一是公司贡献给员工持股计划用于归还利息和本金的贡献金在一定限度内是享受减税的(通常为参加计划的员工工资总额的15%);二是为鼓励有关机构向员工持股计划贷款而给予的税收刺激,使员工持股计划能以低于公司贷款的利率取得借款;三是贡献给员工持股计划用于还债的现金红利可以享受减税。因此,由于税收上的保护使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创造了一定的价值。

杠杆型计划可以购买现有的股票,也可以购买新发行的股票。在前一种方式下,原有的公司股东可获得现金流量。在后一种方式下,员工持股计划从第三方借钱购买公司新股,可作为公司理财的一种工具,获得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本收入。

3、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重要新问题

(1)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获得借款

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获得贷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所谓的镜子贷款,二是有担保的贷款。在通常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给员工持股计划之类的计划借款,但倾向于直接以公司为基本的还款单位。这种典型的交易方式是贷款直接借钱给公司,而公司依次把这笔钱以同样的方式和条件借给员工持股计划,就象镜子反射光线一样,因此,被称之为镜子贷款结构(图3-1)。在机制上,公司每年向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享受减税的贡献金或现金分红,然后由计划以归还镜子贷款的名义还回公司,再由公司直接向银行等贷方还款。公司和员工持股计划之间的转税过程只是名义上的,但员工持股计划由此实际得到股票。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结构或者一些非凡行业的管制新问题,公司不能作为直接的借款者,因此,一种变通的方式是,员工持股计划直接从银行等贷方获得资金,而由公司和(或)出让股权的股东作为还款的担保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每年向该计划提供享受减税的贡献金或现金分红,由该计划直接向贷方还款。

(2)公司对员工持股计划贡献金的限制条件

美国国会对员工持股计划是提供税收优惠的,但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通常情况下,在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公司支付给计划用于归还贷款本金的贡献金中,相当于参加计划员工工资总额25%左右的数额是可以享受减税的。此外,由计划获得的股票而分得的公司红利不包含在25%这个比例之内,这些红利也可以用来还贷。假如员工在全部获得其所有的股权之前离开公司,他被收回的股份可以分给其他任何人,这部分股份不包含在限制的比例之例。假如计划没有借款,即在非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公司的年度贡献限制是参和计划的员工工资总额的15%.假如这种计划是现金购买退休金计划的一部分,即意味着公司每年给该计划一个固定的贡献额度,那么这种贡献的比例可被从15%提高到员工工资总额的25%.

对公司提供的贡献金的限制还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个计划参和者来说,其从公司所获得的贡献不能超过个人年度工资总额的25%,或超过3万美元。这实际上为年收入为12万美元以上的员工规定了一个上限。

(3)如何用分红偿还贷款

美国1986年的税法答应公司给计划用于偿还员工持股计划贷款的合理的股票红利享受减税优惠。这些支付不被计入上述25%享受减税优惠的公司贡献金。尽管从来对合理的红利没有明确定义,但大多数的咨询专家认为这个分享价值的比例应和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支付的利润水平一致。许多公司也给本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优惠股以获得较高的分红。但无论使用哪种股票,这些红利必须分配给员工账户。公司通常以股票的形式将这些红利从悬置账户分配到员工个人账户。

公司也可以直接向员工支付红利,通常公司依据已分配的股份进行分红(无论是杠杆型的,还是非杠杆型的)。这些分红对公司来说,同样是享受减税的。

(4)员工如何获得股票

员工持股计划要求,年龄超过21岁,年工作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员工都必须被纳入计划。员工获得股票实际上是被分为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信贷取得的股份(通常集中在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在贷款还清之前,员工并未真正拥有其权利;在此期间,这部分股票实际是处于悬置状态的。随着计划偿还贷款的情况,悬置帐户的股份获得相应份额的实际权利,直到贷款全部还清,员工持股悬置帐户才能拥有100%具有完全股权的股票。第二步是从悬置帐户到员工个人帐户的分配。依据有关法律,员工获得股权有两个时间限制,一是员工工作和5年以上后即取得100%的股权;二是渐进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从员工参加计划之后的第3年开始,每年按个人应得股份兑额的20%划到个人帐户,使股票实际归个人所有。之后每年相应划转20%,到第7年员工就得到100%的股票份额。

(5)员工股份的兑付

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员工个人对股票的兑付有多种选择。当员工年龄到55岁,参加计划的时间超过10年以上时,他可以将个人帐户中25%的股票提取转移出来用于其他投资,或直接兑现。当员工60岁时,他可以将个人帐户中50%的股份拿出来用于其他投资或兑现。这种规定对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来说,增加了收益的平安性。但这种规定只适用于1986年12月31日以后建立的员工持股计划。

当员工退休、死亡或丧失工作能力时,公司应不迟于员工退出计划的第2个计划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年度不同于公历年度),将员工拥有完全股权的股份直接交给个人或兑现。对于未到退休年龄而离开公司的员工,对员工个人的兑付应不迟于员工离开后的第6个员工持股计划年度。这种兑付的方式可采取在5年内分期等额的方式,也可以一次兑付。在前一种方式下,公司通常每度从信托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股票,股票的价值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将根据上一年度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一次性兑付的方式中,公司将依据股票当前价值一次性购买,但是只要能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合理的利息,公司可以分5年时间完成这个买卖。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由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的。从部体上说,员工持股在退休后兑付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年。

员工退休后,也可以将其拥有的股票继续留在信托基金,但最长不能超过70.5岁。此时,员工拥有的股票由于未兑现,而不用缴纳资产所得税。此外,员工在退休时也可能选择将其所拥的有的股份转存到其他养老福利计划,以享受推迟分配收入缴税所带来的税收好处。假如员工在59.5岁以前得到计划所带来的分配收入,则不仅要缴纳普通的个人资产收益税,还要被额外加征10%的税收。一般地,员工都是在59.5岁之后,将可能从员工持股计划得到的兑付收入分为5年提取,以此来减少一次性兑付较多收益而缴纳的较高税收。

(6)员工持股的投票规则投票权新问题是员工持股计划中最有争议和最难理解的新问题。

一般地,它取于股票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通常对于公开上市公司的股票,参加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可以依据其所拥有的已被分配到个人帐户的股份数额行使所有股东的权利。在私人经营的公司中,持股员工一般在涉及某些重大新问题上,如公司资产的出让,公司清算等方面有投票权。在其他情况下,尤其是股票还未被分配到员工帐户之前,有关股东的投票权由员工持股计划的受托人依据《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的规定行使。受托人可以独立做决定,更多的情况是,管理者或员工持股计划行政管理委员会来指导受托人,或者受托人直接接受持股员工的意见。总起来说,几乎在所有的员工持股公司中,公司治理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新问题。员工可以仅仅在公司治理中最主要的新问题上扮演角色,也可以不限于这些权利。

(7)公司对员工股票的“回购”

一般地,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员工拥有的股票在退休后可以直接在股票市场上,以市场定价转让变现获得收入。而对封闭持股的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为员工提供一种“兑付权”(putoption),退出计划的员工通常有权将他的股票以公平的市场价值退回给公司或员工持股计划。因此,相对来说员工持股公司(封闭公司)每年需要由一个外部的、独立的评估机构来对公司的资产和股票的价值进行评估。封闭性的私人公司也就必须承担退出员工的股票回购义务。

回购义务不应成为员工持股公司的种负担,正确的管理协调计划能够能轻易实现这些义务,这里有许多策略,包括运用以公司提供给计划的现金贡献金来偿付回顾义务,或者用公司历年积累的现金,购买保险或最终出售公司等。而且,回购义务偿付的数额可综合许多变量来考虑,包括股票的公平市场价值,实际取得股票权利的日程表,近期内能预期到的退出员工的数量和对员工支付的形式及时间等。

(8)员工持股计划的终止

一个员工持股计划因为许多不同的原因而终止,如公司员工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是企业主预备将公司出售给外部人等情况。当计划被终止时,一种情况是,所有的计划参和者都将拥有完全的股权。受托人将对信托基金进行清算,并分配财产。需强调的是,在封闭性的公司中,这种被分配的股票将被赋予“兑付权”。

在其他情况下,公司可以简单地“冻结”(freeze)计划,不再对计划投入新的贡献金,但继续保留信托基金会和按原有计划应支付的收益,直至所有的员工最终都退出。当计划被冻结时,所有的员工也都相应获得完全的股权。

最后一种情况是,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被转为其他形式的合法计划,如利润分享计划等。

四、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立法和外部环境

1、美国联邦立法的简要历史

在联邦层次上,美国有关员工持股计划的立法是从1974年的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开始的。根据员工持股协会和有关立法部门的介绍,美国员工持股立法的简要过程和主要内容如下摘要:

(1)1973年的地区铁路重组法。这部法首次具体提到ESOP.该法要求对使用ESOP方式重组东北货运铁路系统进行可行性探究。尽管可行性探究的结果并不有利于ESOP的实施,但最后的重组仍有15%的铁路股份一度以ESOP的方式持有。

(2)1974年的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该法为ESOP首次奠定了具体的成文法框架并把ESOP计划定义为一种“合格的职工福利计划”。这表明投资ESOP计划中的资金是可以减税的。该法一方面从整体上规范了退休金计划的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给予了ESOP计划一些其他福利计划所不能享受的非凡待遇。ESOP计划有权借钱,并且主要投资于职员所在公司的证券,而其他的大多数福利计划购买职工所在公司的股份不能超过10%.

(3)1974年的贸易法。该法授予商业部为遭受外贸负面影响的地区提供援助的职权。受援公司如使用ESOP计划则可得到更多优惠,但实际上从没得到有效实施。

(4)1975年的减税法。该法下创建的减税法持股方案规定,公司用于ESOP计划的资金超过其合法投资的1%时可在减免10%投资税的基础上再减免1%的税收。另外,减税法持股方案中还有诸如即时兑现和分配等非凡规定。

(5)1976年的税制改革法。该法进一步减免投资于ESOP的税收。只要公司用于ESOP的投资相当于其总合法投资的1.5%就可以将减免额度在10%的基础上再增加1.5%.该法还表明,国会认为一些和ESOP相关的规章制度对ESOP计划是不公正的。这使得有关规章制度得以修改。

(6)1978年的收益法。该法要求杠杆型的ESOP在股票没有公开上市的情况下为职员提供兑现选择权。另外,上市公司对分配的股票要给予完全的投票权,未上市的内部持股公司在重大新问题上对分配的股票给予投票权。

(7)1979年的美国铁路协会法令。该法令为德拉维尔和哈得逊铁路公司提供二百万美元的追加贷款,条件是该公司要建立ESOP计划。

(8)1979年的技术性更正法。该法对减税法持股方案的规定进行了技术性更正。

(9)1980年的小公司职工持股法。该项立法授权小公司管理局为ESOP提供贷款担保并放松了小公司管理局对ESOP的贷款要求。

(10)1980年的贷款担保法。要求Chrysler成立ESOP并在1984年之前将价值1.625亿美元的公司股票捐助给ESOP,同时政府为此提供贷款担保。

(11)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收法。该法用工资式ESOP取代了减税式ESOP.工资式ESOP给予赞助公司的好处是相当于工资总额0.5%的税收减免。工资式ESOP的规章制度和减税式ESOP类似。该法还将向举债经营的ESOP进行投资的限额从占公司工资发放额的15%提高到25%用于支付本金和利息。该法还答应职工持股比例大的公司在职工离开公司时拿走相当于股票市值的现金,而不是股票。

(12)贸易调整援助法。该法重新确认了对受到外贸不利影响的公司进行援助,并且规定凡将25%以上的受援资金通过ESOP接收的公司可得到优惠待遇。

(13)1984年的赤字削减法。该法为ESOP提供了新的巨大动力,包括摘要:①商业借贷者如为ESOP提供贷款,其利息盈利的50%不需交税。②独立公司业主将公司股份卖给ESOP后,假如ESOP持有该公司的股份达到30%以上,并且该公司将股份销售所得在交易后的12个月内投资于其他美国公司的股票,那么该公司可延迟就本次股票销售所得交税。③减少对ESOP参和者所分现金红利的税收。

(14)1986年的外援法。该法成立了总统办公室非凡小组,专门探究ESOP作为经济发展手段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用途。非凡小组为总统提交了一份ESOP在这方面实际应用的报告。

(15)1986年的税制改革法。除了修改所有已批准的职工退休金计划中的规章制度外,该法还对ESOP的规章制度作了较大的变动,包括摘要:①对贡献金分配于职工帐下不到一年的公司提供的贷款,其利息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②税收减免扩大到用于偿还EOSP贷款的红利;③雇主在1992年1月1日以前向ESOP出售股票的收益的50%的免税;④对59.5岁以前从ESOP退出的员工,其所得收益加征10%的税;⑤对雇主在退休金计划期满后收回的额外征收10%的资产税,直到90天内将其分配另外一个ESOP员工。此条款适用于1989年1月1日之前收回的资产。税制改革法还提倡从1986年12月31日起使用工资式ESOP信贷支付补偿,利用新的ESOP分配规定要求ESOP在员工退出5年之内完成兑现;修改买卖特权规定,要求不超5年完成向职工兑现;规定建立独立的对封闭持股进行价值评估的机构,澄清了那些必须经过封闭持股公司的上市股票;设定新的分配要求,让已到退休年龄的职工获得其帐户的25-50%资产。

(16)1987年预算调整法。本法纠正了1986年私营企业股票销售税改法通过的财产税法规。这类公司的股票由继续人持有,是在出售后正式分配给ESOP参和者,其出售财产收益税最多不超出750,000美元。这些限制适用于1987年2月27日以后的所有出售,被广泛作为仅根据原立法宗旨执行条款。(17)1987税法和福利保护法。本法基本上没有针对现有有关利润和贡献金计划的法律做技术性修改。

(18)1988年技术和综合税法。这部分法规在现有ESOP法中技术性变动很小。

(19)1989预算调整法。此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摘要:规红股利减税只限于通过杠杆EOSP贷款获得的股票;废除始于1989年12月31日的有关ESOP在计划年度初要双倍捐赠的规定;规定向ESOP员工出售股票时,出售者必须是已经持有该股至少3年;取消对1989年7月12日后继续的财产制定的财产税规定。

(20)波兰/匈牙利援助法(1989年外援法)。外援法是1989年11月27日由美国总统签字通过的,它建立了波美企业基金,其中有一条规定,基金可以用在波兰国家创建ESOP上。

(21)96年小企业就业保护法。授予由SUBCHAPTERS公司资助的ESOP基金不受ESOP专门税收条款控制的特许权;取消了1996年8月20日以后对ESOP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减免。

(22)1997年减税法。本法阐明了1996年小企业就业保护法的具体内容摘要:①答应ESOP分配现金以维持SUBS状况;②对在已废除的交易法下不减税的SUBS/ESOP减轻税务;③减少ESOP在SUBS应付所得税的收入中的份额。此外,此法答应在一定条件下,ESOP可以将贡献金余额转化成股份,从而达到减税的目的。

2、员工持股计划的外部环境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国家,实行员工持股的外部环境比较充分。为了支持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除联邦和各州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之外,将员工持股计划合法化,营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社会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各类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持股顾问公司等,都就员工持股设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专业人员,积极投入员工持股计划的咨询和设计,并为持股公司评估资产、财务处置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从政府部门来说,有好几个机构负责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和转让,其主要功能是(1)明确员工持股计划在税收上的资格和地位;(2)依据《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明确员工福利计划的法律责任;(3)处理和受管制的产业相关的新问题。具体说,和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机构有摘要:

(1)内部收入服务局(InternalRevenueService)主要负责审查员工持股计划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资格和条件,此外,也负责审查和实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的有关条款。

(2)劳动部(Departmentoflabor)负责实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中,有关报告、信息披露、受托等条款。

(3)证券交易委员会(theSecurities%26amp;Exchangecommission)主要对受管制的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以及基金法和国家证券涉及员工持股的方面,依法进行管理。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34 -04

2016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的一年,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形势仍然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涛声依旧”。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强位弱势”的困境,发展中小企业年金,尤其是发展集合年金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是企业和员工在缴纳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之余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据企业自身经济负担能力,自愿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人社部2016年5月30日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约有7.5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同比增长3.0%。参加职工人数为2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9526亿元。从覆盖人群角度评估,年金账户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账户数仅占全国企业的0.5%,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更少,若以职工人数 300 人为分界线界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人群不足大型企业的 12.5%。与美国有大约50%的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相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步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下面笔者将通过比较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根据表1数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绝大部分为单一计划,集合计划占比极小,2015年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77%,2016年一季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80%,占比的上升仅仅是因为计划总数的增加,而集合计划建立的绝对数没有增加,由此看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的建立情况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针对投资收益率对比分析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

年金计划投资组合的类型分为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本文讨论两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根据表2显示,2015年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92%,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79%,二者收益率仅相差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30%,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06%,虽然都为负的收益率,但不难看出,仅就加权平均收益率这一指标来说,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要强于单一计划。这表明,建立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是那些不满足单一计划建立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不错选择,有利于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稳健发展。然而由上文可知,我国集合计划的建立数量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总数的5%,因此中小企业并不能从集合年金计划中实际收益,更不用说促进自身发展了。

综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得到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障碍。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年金计划发展状况却并不理想。对比在已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中占比高达90%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命周期短、年金基金资金积累慢、内部表决制度的缺乏、年金计划建立成本高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时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

作为一种较好的福利计划,企业年金既可以提高员工福利又能为中小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难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尤其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方面来说,企业年金相当于将当期应支付的货币工资转化为延期的养老金,一定时期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经济负担能力、集体协商机制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从养老体系的完善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年金,那么仅仅由大型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既不足以构成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集合年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越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主要是由法人受托机构发起设立的,事先指定政府监管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建立基金运作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能为多个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基金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首先,集合计划降低了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标准,在简化了企业参与年金的步骤的同时解决了繁琐的建立程序。标准化的集合年金计划使得中小企业的加入程序变得十分便捷,委托人只需购买年金产品,省去了管理人招标、合同谈判、资源配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缩短了年金构建的时间,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缺乏年金专业管理人才提供了解决办法。其次,集合年金计划以整体规模摊薄和降低了整个计划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提高了资产运作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规模经济效益。站在初始基金投资方角度来看,单一年金计划的审计、开户等费用是由单个企业独立承担的,然而集合年金计划是由参与计划的各个企业共同承担的,众企业的共同参与摊薄了投资中的各项成本,节约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集合计划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促使计划的受托方、管理方降低相关费用率,从而可降低企业成本开支,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集合年金计划还大大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多样化选择。在投资组合的选择上,单一年金计划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但严格的法律规章限制了投资方案的发挥空间;而集合年金计划恰恰可以解决此问题,由于集合计划庞大的资金规模,能够灵活地拆分并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建立多种投资管理账户,增加客户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

从年金运作来看:第一,集合年金计划中各个企业的年金账户都具有其独立性,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各个企业在托管人处设有相互独立的受托资产托管账户、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为其建立相互之间独立运作的账户体系进行清算、核算和估值,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也由企业的账户管理人为其单独建立。因此,集合年金计划的运作既不受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也不受参与成员变动的影响。第二,集合企业年金基金更加透明化的运作。首先,监管部门对建立集合年金计划的企业都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其次,由于集合计划属于公开发行的产品,因此监管部门往往要求其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披露计划的运作情况和投资业绩,确保计划运作的合法性和公开性。

由于国外的集合年金计划发展较早且成效显著,因此笔者将对国外成熟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经验予以梳理,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发展之路。

三、国外集合年金的发展经验

集合年金中又以行业年金和区域集合年金最为出名。行业年金是由处于相关联行业中的单个或多个中小企业共同发起的企业年金,仅对相关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开放,由参与企业联合委托托管机构负责年金基金的筹资、投资、运作等管理工作。区域集合年金是指在中小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联合相关中小企业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相较于行业年金,区域集合年金受地域限制、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笔者认为行业年金更适用于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的多雇主年金计划和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是行业年金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是由众多中小企业联合发起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由于其雇员的强流动性、众多雇主缴费、信托基金集中管理资金、共同协商养老金和联合受托人等特点成为美国众多中小企业为雇员提供退休金的最佳选择。与单个雇主年金相比,多雇主年金不仅使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降低了计划的经营费用,同时还使参与此计划的雇员共享了计划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总结美国发展多雇主计划如此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美国对中小企业年金发展有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使得小企业在建立年金计划时有可靠详尽的参照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的效率。其次,美国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美国为促使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的15%内的部分可以作为成本在税前扣除,由此达到企业税收优惠的目的,这也是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年金计划的目的之一。最后,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占整个市场就业职工人数的绝大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老年职工生产效率的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就得使这部分老龄化职工退出生产,此时,年金计划可为这部分员工提供很好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在职员工的工资提供了稳定性的保障。

澳大利亚的行业年金计划是澳大利亚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其特点如下:首先,计划具有强制性的高缴费率和较高的社会覆盖率。企业年金的强制性是其高覆盖率强有力的保障,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的覆盖率超过了90%,基本上达到了“全面覆盖”。其次,以政府强大的财政为支撑的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计划采用ETE税收优惠模式,即缴费阶段减税、投资收益纳税、支付阶段免税。再次,严密的养老管理体系。澳大利亚实行以“受托人实体”为运作中心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和控制基金,使得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下各自履行其职能,从而形成严密规范的运作体系。第四,澳大利亚企业年金实行的是商业化管理,在过去的23年期间,澳大利亚培养了一批专门为养老金提供管理服务的公司,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管理费用的下降,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小企业年金的壮大。

从美国、澳大利亚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发展与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意愿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而行业年金更适用于员工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强的行业,如餐饮业、建筑业、零售业等。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经管模式相似。其中的员工在年龄结构、业务技能、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对行业发展的认知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发展行业年金面对的是大量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便于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四、推动我国集合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可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集合年金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根据我国国情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集合年金的构建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大部分为国企,占行业参保企业的93%,占地方参保企业的55%。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年金覆盖率?美国、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借鉴。丰富的企业资源给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企业也愿意为职工提供除了社会保险福利之外的养老保障,因此401K计划得以实现。然而完全依赖企业自愿加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来看,其采用强制性措施使得年金覆盖率高达90%,但是如果我国也走强制性的道路,则会进一步给发展本就不够稳定的中小企业增加经济负担,显然这也是行不通的。

综上,我国必须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采取半强制性、半诱导性的制度架构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那些达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标准的企业,应借鉴行业集合年金计划,政府可放宽对此类中小企业的要求,只需要他们按一定比例缴费,即可加入集合年金计划。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协调好已经建立年金的国有企业和参加计划的中小企业的关系,确保中小企业的利益不被侵犯,以此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自发地参与进来。而对于那些已经达到建立企业年金标准却不建立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迫使他们建立年金计划,一方面为吸引他们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奖励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颁布相关法规处罚此类违反规章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制此类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2013年年底,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正式确立了我国年金税收政策的EET模式(即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履行纳税义务),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版401K”已经出现。而在美国401K计划中,国税局要求雇主在雇员401k账户中最多投入收入的6%,双方如果按照1:1配比缴费,合计就有12%的部分可以享受税优政策,与我国的税收优惠力度相比,对个人参加年金的激励力度更大。根据2013年年底的通知,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上一年度工资4%的部分暂不履行纳税义务,其中缴费工资基数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个人账户缴费的部分将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缴费不超过工资总额5%的税前扣限额没有放开。这与美国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1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成本列支相比,我国的优惠幅度还极为有限。现有的优惠政策是否能对促进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产生决定作用,还是未知数。因此,政府当局有必要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制定更为诱人的税惠政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年金缴费环节,政府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的免税比例,使之与国有企业区分开,避免统一免税比例而加剧企业收入的两极分化。第二,在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政府可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税率,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职工免税的工资基数,这样既能增加个人收入,也能缩小与大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留住人才有积极意义。第三,在领取年金的环节,适当减少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征税额度,用足够大的税收优惠引导中小企业员工自发地加入到年金队伍中来。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增强其独立性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不仅需要国家的倡导和企业雇主的联合,同样也需要企业职工自身的联合。工会的建立使得职工这个弱势群体联合在一起,向企业管理层直接有效地表达观点,由此,工会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美国企业强大的工会力量与其如今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规模密不可分。工会的建立既能促进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又能代表员工和企业进行谈判确定年金待遇。因此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会形同虚设的大部分小型企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对年金计划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会的带动下,职工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使其有为自己退休后寻求更多保障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往往由管理层甚至老板一个人决定,而不是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老板往往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发展迟缓,功能不够强大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已组建工会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不完备,使得已组建的工会实际上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附庸,很少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许多中小企业,工会已完全丧失了为工人维权而斗争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娱乐和福利机构。

为了提高工会在企业年金制度中的维权作用,在创建和谐劳工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会在企业年金计划实施中的职责,提高工会的独立性,使工会真正成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监管。

参考文献:

[1]常宇靖.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启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2):128.

[2] 张鹏伟.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战略构想[J].商业时代,2011,(17):62-64.

[3]张红,蔡宇安.论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年金计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4):49-53.

[4]张明莉.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69-71.

[5]冯堂平.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探究[J].北方经济,2007,(18):40-41.

作者简介:

刘晶,女,江苏常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学生;

张英明,男,江苏洪泽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理财;

第5篇

【关键词】 挣值管理;挣值分析法;应用探索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进度、成本是分别以不同的方法管理的。对进度管理而言,常用的是网络图、里程碑图、甘特图、关键路径法等技术;对成本管理而言,应用的是成本会计分析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因素分析法。而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 ,EVM)综合考虑工作范围、成本、进度指标,通过对项目当前的完成量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从而测量项目绩效;通过对项目当前完成量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推算出完成项目的总成本。无论是项目自身的控制和评价、还是项目组合管理中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评价,能为管理者提供项目决策支持。

一、挣值管理起源与发展

挣值(Earned Value)的概念起源于19 纪与20世纪之交的工业时代。由美国制造工厂的工程师们提出,他们以“计划标准”为基准进行绩效测量,然后根据“实际费用”来测量“挣得标准”,这是挣值管理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以挣值为核心理念,于1967年12月正式了“成本/进度控制系统标准” (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即C/SCSC),把挣值概念融入35项标准中,并要求任何想要承接主要系统相关项目的私营企业必须遵循这些标准。

1995年,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在原来35项“成本/进度控制系统标准(C/SCSC)”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32项标准的“挣值管理系统” (Earned Value Management System,EVMS)。1996年12月美国国防部批准了这套新的标准,并列入1997年新版的DOD 5000.2R中,1997年受到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电子工业协会(ANSI/EIA)的认可,于1998年正式在ANSI/EIA-748-1998指南上。

二、挣值管理概述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其出版的第4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A Guide to The PMBOK)中给挣值管理所做的定义是:将范围、进度和资源综合起来,进而客观测量项目绩效和进展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确定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即挣值),并将其与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相比较,来测定绩效。

挣值分析就是在传统的偏差分析基础上,引进一个中间变量“挣值”来分析项目进度和成本。通过测量和计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以及计划工作的预算成本得到进度和费用偏差,而达到判断项目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

项目要进行挣值管理,首先应运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范围进行全面定义,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并进行预算,形成项目绩效测量基准,其次选择适当的挣值测量方法测量挣值,定期(可以是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识别差异和进行绩效测量,发出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完成。

1、基本测量指标

(1)计划价值(PV)。是为某活动或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的预定工作进度而分配且经批准的预算,也称“计划工作预算成本”。

“计划价值”体现了两个内容-工作进度计划及其相应的预算。项目的总计划价值又被称为完工预算(BAC)。

(2)挣值(EV)。是项目活动或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的已完成工作的价值,用分配给该工作的预算数表示。也称“已完工作预算成本”。

“挣值”体现了两个内容-已完成的工作及其对应的预算。

测量挣值的方法有加权里程碑法、固定任务公式法、完成百分比估算法等。

(3)实际成本(AC)。是为完成活动或工作分解结构组成部分的工作,而实际发生的总成本。

2、偏差指标

(1)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

CV是挣值与实际成本之差

计算公式为:CV= EV-AC

CV>0时,表示实际成本费用低于预算值,即成本节约;

CV

CV=0,表示实际成本按计划执行。

(2)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

SV是挣值与计划价值之差

计算公式为:SV=EV-PV

SV >0时,表示进度提前

SV

SV=0,表示进度按计划执行。

挣值方法通过对计划价值、挣值、实际成本数据的比较,计算出以货币为单位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用可比性的数据表达绩效测量结果和绩效偏差。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会受到项目规模的影响,因此不能进行项目间的绩效比较。

成本超支是不可收回的,是没有办法可弥补的,原因是项目后期计划通常比前期更模糊,出现成本超支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成本偏差指标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进度偏差与项目在关键路径上所处的位置无关,有时项目进度延误落后于工作计划,但通过后期加大投入,完成项目的总时间很可能并不会延长,这取决于落后的工作是不是位于关键路径上。

3、绩效指数

(1)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ed Index,CPI)

CPI是指挣值与实际成本之比

第6篇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功能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而其中颇具特色的401K计划,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所占的地位日趋重要。在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不断加剧的今天,研究美国的401K计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年金;401K计划

2012年12月7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财政缺口、个人空账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从基本养老制度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显然不够,必须通过完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扩充第三支柱去解决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不足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偏低的问题。

401K年金计划是从“现金或延迟安排(简称CODA)”这种早期的企业年金计划发展而来的。401K计划按美国联邦《税收法》中第401条第(K)项计划建立起来的一种职业养老金计划。与一般养老金计划不同的是,此项计划规定雇员的缴费及其收益可以延迟纳税,而且该部分税前缴费除非发生某些特殊情况外不可提前取款,否则将被要求补税和缴纳罚款。

1 401K计划特点

1.1 享有税收优惠

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基金享受税收优惠。一方面,企为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作为公司运营成本的一部分,不必纳税收;另一方面,雇员在养老保险金的缴纳阶段以及养老金基的投资增值阶段不必缴税,而只在领取养老金阶段缴税,起到了递延的效果。401 K账户实际上起到了延迟纳税的优惠政策的作用。

1.2 雇主通常提供搭配缴款

为了鼓励雇员积极参与401K计划,企业雇主通常为雇主提供相当于雇员缴费一定比例的匹配缴费。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401K计划,企业雇主通常了员工提供相当于员工自身缴款25%-100%的搭配缴款,作为对员工的一项福利措施,增加企业薪酬方案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1.3 401K计划的退休资产由雇员自行决定投资方式并由专业人员管理

在401K计划资产的投资运用方面,401K计划的资产既可由设立该计划的企业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投资,也可采取个人自主投资账户的方式,由员工自主决定其个人账户中资金的投资方向。

2 401K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2.1 管理模式

对企业年金经营管理可以实行单一雇主年金计划管理模式,也可以实行多雇主年金计划管理模式。单一雇主年金计划下,由雇主设立年金管理公司,年金的资产必须与雇主的资产分离而委托给某一托管人管理,托管人再按照与雇主的约定对年金计划进行精算、账户建立、资金筹集管理,并按照雇主意图进行退休金的分配。多雇主年金管理模式通常是由雇主或雇主协会和工会双方各派代表组建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基金托管委员会,由其负责年金计划的管理。

2.2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

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委托给专业机构或由雇员个人进行投资。将年金基金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可以利用专业机构投资技术经验优势,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并分散了投资风险。雇员对年金个人账户进行投资,体现了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力。

3 401K计划的积极作用

3.1相对于传统的确定给付计划,由于受利率调整和投资收益等影响而不断变化,给公司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美国雇主将401 K计划作为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

3.2 401K计划中企业的配套缴费有助于吸引并保留人才,鼓励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增强了职工与 企业患难与共的主人翁意识。

3.3相对于传统的收益确定型计划而言,401K计划可以准确地告诉雇主他需要定期投入多少资金量,这对公司长期和短期的财务安排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401K计划为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同时对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可携带性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合理优化市场人力资源配置。

4 401K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4.1税收激励。税收激励是我国企业年,激励机制中的重点。我国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管理得较为严格。目前对于企业年金基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和员工领取企业年金是否纳税,尚未有明确的税收政策。应加大对企业年金政策的支持力度。根据国情尽早建立有效的税收优惠制度,使企业、个人、政府三方都能从中获益,全面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4.2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401K计划并不仅仅是为他们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提到这一功能,他们最先想到的是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计划”。401K计划更像是一条通畅的投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它直接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相连接,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然而,在我国这意味着让一个刚刚开始发育的养老金制度进入和运行于一个同样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甚至成功与和失控可能并存的、还不稳定的资本市场,则其风险可想而知。

4.3我们现在也还没有更多的适合于养老金基金的投资工具。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只允许养老金基金对国库券或银行存款进行投资,直到最近才稍有放宽,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高风险的实际状况来看,进行这样的限制无疑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家忠.从安然破产案看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J].广西金融研究2003(2):22-23.

[2]冯万丽,王睿.金融危机下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完善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0(9):33-34.

[3]陈星.美国企业年金发展动态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34-35..

[4]沈芳,蔡清,周帆.企业年金发展呼唤激励机制——美国401K计划的启示[J].中国劳动保障2007(10):55-56.

[5]殷俊.美国401(k)计划的历史演进与政策变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3-25.

[6]沈林灵.美国人如何养老系列401K:老板给我存下养老钱[J].大众理财顾问2006(7):56-57.

第7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提供养老金的能力日趋有限,企业年金计划的社会责任日益突出。企业年金一旦进入养老保障体系即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基于正规企业劳动关系而建立,是员工的法律权益;

二是由雇主单方的、自愿的计划逐渐进入集体谈判的内容并具有准强制性;当政府介入以后,在有些国家出现了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日益具有公益性,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影响;

三是由企业单方缴费逐渐转向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增加了民主管理的成本,如理事会;

四是管理模式多样化,可以建立共同账户或为受益人建立个人账户:可以建立缴费确定(DC)计划、或待遇确定(DB)计划、混合计划;可以委托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

五是待遇支付原则和方式多样化,包括一次性支付或年金方式,提前支付或财产转移等;

六是基金投资运营商业化、市场化,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养老基金管理的私营化:“组合投资”和“审慎人”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性和回报率;

七是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产管理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即受益人在就业期间的养老金储蓄阶段和受益人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养老金消费阶段。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附加价值逐渐体现出来:(1)工薪者的主要储蓄和投资渠道,在他们达到退休年龄时可领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金额;(2)减轻政府提供养老金的负担;(3)国民储蓄的主要部分;(4)可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最大资金流。因此,企业年金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介入企业年金领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如今,在OECD国家中已经产生出一些发达的养老金市场。企业年金的历史沿革

企业年金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账户管理主体模式都不同,且不断进步和完善(这一观点在《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营》中第一次被引用):早期发展阶段,即企业自我管理时期(19世纪);成熟发展阶段,即市场运营与政府介入管理时期(20世纪);综合发展阶段,即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时期 (2l世纪)。

(一)自我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的账户管理主体是资助计划的雇主,管理模式主要是银行储蓄账户(DB型名义账户)。

早期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不规范的承诺,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基于企业责任从支付员工伤残抚恤金开始;

二是雇主自愿提供的津贴,没有被上升为员工权利,计划的建立和管理随意性很强;

三是计划资产基本来自企业当期收入,与企业资产融为一体,企业承担筹资义务和风险责任,没有法定的缴费要求;

四是其账户由企业自行经办,账户管理方式主要是在银行开设的储蓄账户。

由此可见,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接近一般银行储蓄,属于待遇确定(DB)计划,并具有名义账户的特征。

(二)委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在工业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之计划类型、账户管理模式逐渐多样化和规范化。

1.企业年金计划多样化

1993年,美国所有民用行业工人约有57%受雇于举办了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整个OECD国家有1/3员工参加了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计划。基于企业动机、员工需求、法律要求、税收激励、市场促进等多种来自经济社会的因素,企业年金计划迅速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1993年,美国私人信托基金总金融资产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1.13万亿来自单个企业的DB计划,1.06万亿美元来自单个企业的DC计划,3100亿美元是多企业计划。近年来。单个企业的DC计划资产发展有显著增长。保险经营的养老金产品有10余种,如团体延期支付账户、储蓄账户、担保投资账户(GIC)、混合型账户GIC、稳值统筹基金账户、个人年金账户等。

2.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主体多元化

(1)保险合同

1921年,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The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签发了第一份年金合同,从此,保险公司进入企业年金领域。1924年,大都会寿险公司发出第二份合同,该合同是与一个已经建立“现收现付”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签订的。同年,美国公平寿险协会宣布,要为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产品,从而成为第二个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保险产品从此开始适应企业年金计划的需要而发展,并逐渐进入保险合同主导阶段,取代普通银行储蓄账户。

保险合同提供利息担保,其稳健性和强大的精算能力使其在DB计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和保障性的寿险相结合,使得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更具吸引力。从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推出,参加计划的员工不仅可以获得保证的收益,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盈余,并直接参与超额投资收益的分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持续走强,DC计划开始盛行,各类金融机构也日趋活跃,保险公司传统的稳健风格逐渐受到冷落。为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保险公司推出了投资连接型保险。虽然这种与开放式基金相类似的保险产品受到了企业年金市场的欢迎,但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垄断地位也不复存在了。

目前,国外的保险公司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并占据了约40%(美国)的市场份额:DB计划的提供商;单纯的年金提供商;通过购并,形成综合性金融集团,为企业年金提供综合服务。

(2)信托管理

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企业年金计划资产因保险公司破产而遭受损失,信托业以其保持企业年金计划资产独立的账户管理优势逐渐取代保险合同的市场。

信托即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委托,包括依法委托和法外委托。信托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企业年金信托还是比较年轻的事物,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选择,如英国的全权托管、美国的公司信托、日本的银行信托等。目前,在加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市场上出现信托主导的发展趋势,托管主体可以是公司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可以是个人。

企业年金信托管理账户包括“分包”和“总包”两种。总包账户管理承担从权益账户管理到投资全部受托职责,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一些大的年金管理机构能托管企业年金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其最大优点在于低成本;而分包则能够突出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3.企业年金账户管理规范化

从美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1974年)到英国(养老金法)(1993年),都对企业年金计划的账户管理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会计师协会(AICPA)等开始强调计划参与者对于计划财务状况拥有知情权。从国外的经验看,企业年金计划的法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养老金法)、(税收法)、 (信托法)、(合同法)和企业年金运作层面的法律法规,包括投资规定、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

监管的规范化。规范企业年金计划和账户管理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监管机制,包括行政监管、业务检查和舆论监督。行政监管机构可以是政府或能够代表缴费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社会机构。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准人和退出机制对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实行审慎监管或数量监管。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各国也建立了企业年金专门的监管机构。美国劳工部员工福利局(PWBA)、英国的OPRA、澳大利亚的APRA以及香港的强积金管理局等都是专业监管企业年金的部门。监管原则包括“审慎人准则”(prudent man rule)和数量(规定投资比例和数量)监管。

4.委托机制

委托机制是企业年金计划和账户管理规范化的核心法律制度。

(1)委托与受托

委托人。委托人应当是计划资产的所有人和持有人。

业务委托和第一受托责任。第一受托人是权益账户的管理人,可以是发起计划的企业(或企业年金理事会)、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或者是由上述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建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第一受托责任主要是安全记录和保管养老保险缴费、投资收益和待遇支付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准确记录参加个人信息、及时对个人和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披露、安全保管记录的信息、向有关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等。受托人可以依法或合同合理收取管理费用。

财务账户委托和第二受托责任。第二受托人是财务的保管人,即合格的商业银行。第二受托责任包括准确记录和保管与参加个人信息相关的财务记录,根据合法指令处理账户的财务问题,并对其安全运营实施监督和提供保证。第二受托责任通常由受托人决定。账户保管人可以依法或依据合同合理收取管理费用。

投资委托和第三受托责任。第三受托人是养老金账户资产的投资经理人,包括投资咨询、投资决策和投资经理。第三受托责任包括提供投资咨询、制定投资决策和选择投资经理,这三项委托可以合并也可以分离。第三受托责任可以来自养老金账户所有人的独立委托,也可以是第一受托人的再委托。

受托人可以依法或根据合同收取管理费用或在投资收益上分成。

(2)受托人的责任和职业准则

受托人必须为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不能谋取私利,不能使受托职责和个人利益冲突。上述三类受托人的共同责任如下:将受托财产与自己的财产分开,有效控制受托财产;依照法律和合同授权有效管理受托事务和财产,确保养老金资产的安全或价值;妥善保管账目,以备受益人和监督部门检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合理收取费用或提取利润;对违反法律和合同约定给受托人带来的损失承担责任。

(三)综合发展的企业年金计划

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社会基本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这三大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社会基本保障具有政策支持、高度管控的特点,而个人储蓄养老则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同时兼具这两大支柱的特点。随着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企业年金正在逐步向两端延伸。从目前的实践可以预见到,企业年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企业年金与社会基本保障体系整合发展;账户管理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并具有可携带性,使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养老整合发展;账户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得到加强,突出强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以确保受益人的利益。

例如,早在1930年,香港许多大型机构已经自发地设立了公积金计划,但一直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去监管。2000年12月1日启动了强积金计划,同时强调其商业化运作。在美国,企业年金和社会保障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额外”处理法,即提供超过规定水平(合并水平)的缴费或待遇,这种方法主要用于DC计划;另一个是“补偿”法,即计划中员工的总待遇减掉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障待遇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只用于DB计划。由于超额的缴费水平能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美国的法律对超额部分有具体的限度。在DC计划中,超额部分的缴费率不能超过原有水平,而且,两个缴费率之间的差额最大不能超过 5.7%或者老年人待遇的社会保障税。如果计划的合并水平在当前的社会保障税工资基数的20%—100%范围内,那么这个百分比差距会进一步被缩小。如果基数在20%—80%之间,差距就缩小为4.7%;如果差距在80%—100%之间,差距就缩小到5.4%.对于DB额外计划,合并水平的期望收益率不能超过在原有水平的两倍。另外,两个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也不能超过一个“允许的范围”——每年不能超过0.75%,最高年限为35年,或者不超过最大差距的26.25%.合并水平可以是在年初的社会保障税工资基数上的任何一个数额。然而,如果合并水平超过了社会保障覆盖的补偿水平——即超过了35年社会保障税征税工资基础的平均数,则允许的差距范围就会缩小。提前退休也会引起允许的差距范围缩小。目前,一站式账户管理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更加适合各类养老金计划的需要。

2002年4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2年退休金保障法案》(Pension Security Act,H.R.3762),允许员工更自由地对自己的退休金进行分散投资:禁止企业强制员工购买公司股;允许员工得到退休金投资方面的专业投资咨询,费用由企业承担;要求员工更加了解他们的退休金计划及他们拥有的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地位上升和规模壮大

在OECD国家,为了降低公共年金支柱的财政压力,一些国家的政府改变了过去对企业年金不干预的策略,而是对企业年金的权益、可转移性及基金筹集规定了最低标准,企业年金制度缓慢地转向强制性制度。如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由一般税收筹资的收入和财产调查型的公共年金制度。1991年进行了改革,又增加了第二个年金支柱,即以雇主为基础的强制性积累制退休制度。1986年企业年金制度仅覆盖澳大利亚工人的40%,而1991年政府将该制度的属性从自愿性地位变成强制性的。瑞典也在1985年实施的一项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所有雇主均有义务为其雇员提供年金津贴。丹麦和瑞士近年来也确立了企业年金的强制性地位。这一趋势可能会在其他OECD国家蔓延。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迅速增加,在英国、美国和瑞士占GDP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

(二)政府承担相对担保责任

第8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政府提供养老金的能力日趋有限,企业年金计划的责任日益突出。企业年金一旦进入养老保障体系即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基于正规企业劳动关系而建立,是员工的权益;

二是由雇主单方的、自愿的计划逐渐进入集体谈判的并具有准强制性;当政府介入以后,在有些国家出现了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日益具有公益性,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

三是由企业单方缴费逐渐转向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增加了民主管理的成本,如理事会;

四是管理模式多样化,可以建立共同账户或为受益人建立个人账户:可以建立缴费确定(DC)计划、或待遇确定(DB)计划、混合计划;可以委托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

五是待遇支付原则和方式多样化,包括一次性支付或年金方式,提前支付或财产转移等;

六是基金投资运营商业化、市场化,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养老基金管理的私营化:“组合投资”和“审慎人”的与实践提供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性和回报率;

七是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产管理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即受益人在就业期间的养老金储蓄阶段和受益人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养老金消费阶段。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附加价值逐渐体现出来:(1)工薪者的主要储蓄和投资渠道,在他们达到退休年龄时可领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金额;(2)减轻政府提供养老金的负担;(3)国民储蓄的主要部分;(4)可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最大资金流。因此,企业年金在市场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介入企业年金领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如今,在OECD国家中已经产生出一些发达的养老金市场。企业年金的历史沿革

企业年金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账户管理主体模式都不同,且不断进步和完善(这一观点在《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营》中第一次被引用):早期发展阶段,即企业自我管理时期(19世纪);成熟发展阶段,即市场运营与政府介入管理时期(20世纪);综合发展阶段,即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时期 (2l世纪)。

(一)自我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的账户管理主体是资助计划的雇主,管理模式主要是银行储蓄账户(DB型名义账户)。

早期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不规范的承诺,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基于企业责任从支付员工伤残抚恤金开始;

二是雇主自愿提供的津贴,没有被上升为员工权利,计划的建立和管理随意性很强;

三是计划资产基本来自企业当期收入,与企业资产融为一体,企业承担筹资义务和风险责任,没有法定的缴费要求;

四是其账户由企业自行经办,账户管理方式主要是在银行开设的储蓄账户。

由此可见,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接近一般银行储蓄,属于待遇确定(DB)计划,并具有名义账户的特征。

(二)委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在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之计划类型、账户管理模式逐渐多样化和规范化。

1.企业年金计划多样化

1993年,美国所有民用行业工人约有57%受雇于举办了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整个OECD国家有1/3员工参加了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计划。基于企业动机、员工需求、法律要求、税收激励、市场促进等多种来自经济社会的因素,企业年金计划迅速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1993年,美国私人信托基金总资产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1.13万亿来自单个企业的DB计划,1.06万亿美元来自单个企业的DC计划,3100亿美元是多企业计划。近年来。单个企业的DC计划资产发展有显著增长。保险经营的养老金产品有10余种,如团体延期支付账户、储蓄账户、担保投资账户(GIC)、混合型账户GIC、稳值统筹基金账户、个人年金账户等。

2.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主体多元化

(1)保险合同

1921年,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签发了第一份年金合同,从此,保险公司进入企业年金领域。1924年,大都会寿险公司发出第二份合同,该合同是与一个已经建立“现收现付”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签订的。同年,美国公平寿险协会宣布,要为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产品,从而成为第二个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保险产品从此开始适应企业年金计划的需要而发展,并逐渐进入保险合同主导阶段,取代普通银行储蓄账户。

保险合同提供利息担保,其稳健性和强大的精算能力使其在DB计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和保障性的寿险相结合,使得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更具吸引力。从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推出,参加计划的员工不仅可以获得保证的收益,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盈余,并直接参与超额投资收益的分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持续走强,DC计划开始盛行,各类金融机构也日趋活跃,保险公司传统的稳健风格逐渐受到冷落。为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保险公司推出了投资连接型保险。虽然这种与开放式基金相类似的保险产品受到了企业年金市场的欢迎,但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垄断地位也不复存在了。

,国外的保险公司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并占据了约40%(美国)的市场份额:DB计划的提供商;单纯的年金提供商;通过购并,形成综合性金融集团,为企业年金提供综合服务。

(2)信托管理

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企业年金计划资产因保险公司破产而遭受损失,信托业以其保持企业年金计划资产独立的账户管理优势逐渐取代保险合同的市场。

信托即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委托,包括依法委托和法外委托。信托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企业年金信托还是比较年轻的事物,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选择,如英国的全权托管、美国的公司信托、日本的银行信托等。目前,在加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市场上出现信托主导的发展趋势,托管主体可以是公司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可以是个人。

年金信托管理账户包括“分包”和“总包”两种。总包账户管理承担从权益账户管理到投资全部受托职责,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一些大的年金管理机构能托管企业年金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其最大优点在于低成本;而分包则能够突出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3.企业年金账户管理规范化

从美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1974年)到英国(养老金法)(1993年),都对企业年金计划的账户管理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师协会(AICPA)等开始强调计划参与者对于计划财务状况拥有知情权。从国外的经验看,企业年金计划的体系主要包括(养老金法)、(税收法)、 (信托法)、(合同法)和企业年金运作层面的法律法规,包括投资规定、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

监管的规范化。规范企业年金计划和账户管理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监管机制,包括行政监管、业务检查和舆论监督。行政监管机构可以是政府或能够代表缴费人和受益人利益的机构。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准人和退出机制对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实行审慎监管或数量监管。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各国也建立了企业年金专门的监管机构。美国劳工部员工福利局(PWBA)、英国的OPRA、澳大利亚的APRA以及香港的强积金管理局等都是专业监管企业年金的部门。监管原则包括“审慎人准则”(prudent man rule)和数量(规定投资比例和数量)监管。

4.委托机制

委托机制是企业年金计划和账户管理规范化的核心法律制度。

(1)委托与受托

委托人。委托人应当是计划资产的所有人和持有人。

业务委托和第一受托责任。第一受托人是权益账户的管理人,可以是发起计划的企业(或企业年金理事会)、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或者是由上述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建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第一受托责任主要是安全记录和保管养老保险缴费、投资收益和待遇支付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准确记录参加个人信息、及时对个人和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披露、安全保管记录的信息、向有关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等。受托人可以依法或合同合理收取管理费用。

财务账户委托和第二受托责任。第二受托人是财务的保管人,即合格的商业银行。第二受托责任包括准确记录和保管与参加个人信息相关的财务记录,根据合法指令处理账户的财务,并对其安全运营实施监督和提供保证。第二受托责任通常由受托人决定。账户保管人可以依法或依据合同合理收取管理费用。

投资委托和第三受托责任。第三受托人是养老金账户资产的投资经理人,包括投资咨询、投资决策和投资经理。第三受托责任包括提供投资咨询、制定投资决策和选择投资经理,这三项委托可以合并也可以分离。第三受托责任可以来自养老金账户所有人的独立委托,也可以是第一受托人的再委托。

受托人可以依法或根据合同收取管理费用或在投资收益上分成。

(2)受托人的责任和职业准则

受托人必须为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不能谋取私利,不能使受托职责和个人利益冲突。上述三类受托人的共同责任如下:将受托财产与自己的财产分开,有效控制受托财产;依照法律和合同授权有效管理受托事务和财产,确保养老金资产的安全或价值;妥善保管账目,以备受益人和监督部门检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合理收取费用或提取利润;对违反法律和合同约定给受托人带来的损失承担责任。

(三)综合的企业年金计划

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社会基本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这三大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社会基本保障具有政策支持、高度管控的特点,而个人储蓄养老则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同时兼具这两大支柱的特点。随着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企业年金正在逐步向两端延伸。从的实践可以预见到,企业年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企业年金与社会基本保障体系整合发展;账户管理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并具有可携带性,使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养老整合发展;账户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得到加强,突出强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以确保受益人的利益。

例如,早在1930年,香港许多大型机构已经自发地设立了公积金计划,但一直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去监管。2000年12月1日启动了强积金计划,同时强调其商业化运作。在美国,企业年金和社会保障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额外”处理法,即提供超过规定水平(合并水平)的缴费或待遇,这种主要用于DC计划;另一个是“补偿”法,即计划中员工的总待遇减掉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障待遇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只用于DB计划。由于超额的缴费水平能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美国的法律对超额部分有具体的限度。在DC计划中,超额部分的缴费率不能超过原有水平,而且,两个缴费率之间的差额最大不能超过 5.7%或者老年人待遇的社会保障税。如果计划的合并水平在当前的社会保障税工资基数的20%—100%范围内,那么这个百分比差距会进一步被缩小。如果基数在20%—80%之间,差距就缩小为4.7%;如果差距在80%—100%之间,差距就缩小到5.4%.对于DB额外计划,合并水平的期望收益率不能超过在原有水平的两倍。另外,两个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也不能超过一个“允许的范围”——每年不能超过0.75%,最高年限为35年,或者不超过最大差距的26.25%.合并水平可以是在年初的社会保障税工资基数上的任何一个数额。然而,如果合并水平超过了社会保障覆盖的补偿水平——即超过了35年社会保障税征税工资基础的平均数,则允许的差距范围就会缩小。提前退休也会引起允许的差距范围缩小。目前,一站式账户管理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更加适合各类养老金计划的需要。

2002年4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2年退休金保障法案》(Pension Security Act,H.R.3762),允许员工更自由地对自己的退休金进行分散投资:禁止企业强制员工购买公司股;允许员工得到退休金投资方面的专业投资咨询,费用由企业承担;要求员工更加了解他们的退休金计划及他们拥有的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地位上升和规模壮大

在OECD国家,为了降低公共年金支柱的财政压力,一些国家的政府改变了过去对企业年金不干预的策略,而是对企业年金的权益、可转移性及基金筹集规定了最低标准,企业年金制度缓慢地转向强制性制度。如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由一般税收筹资的收入和财产调查型的公共年金制度。1991年进行了改革,又增加了第二个年金支柱,即以雇主为基础的强制性积累制退休制度。1986年企业年金制度仅覆盖澳大利亚工人的40%,而1991年政府将该制度的属性从自愿性地位变成强制性的。瑞典也在1985年实施的一项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所有雇主均有义务为其雇员提供年金津贴。丹麦和瑞士近年来也确立了企业年金的强制性地位。这一趋势可能会在其他OECD国家蔓延。企业年金计划的资产迅速增加,在英国、美国和瑞士占GDP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

(二)政府承担相对担保责任

第9篇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意义;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45

1 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及发展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缩写为ESOP)又称之为员工持股制度,是员工所有权的一种实现形式,是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工会管理运作,由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员工持股制度是在美国律师路易斯・凯尔索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双因素经济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较大,引起了劳动人民的不满。路易斯认为社会财富是由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的,那么劳动也应该享有分配财富的权力,只有坚持让资本与劳动这两种要素共同分配财富才能解决社会的贫困差距。所以,路易斯・凯尔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之后,“人力资本产权”、“分享经济理论”、“经济民主论”等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产生与发展。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大范围的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此,员工持股计划世界各地兴起。

2 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

员工持股计划发起后不仅在德国与英国等发达国家流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争相引进这种持股制度。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受到如此程度的热捧,是因为他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本文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所具有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主人翁”意识

由于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的特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不作为”和“过度消费”的工作行为,这种现象在我国企业中尤为突出。此时,解决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员工持股计划是其最佳途径。企业员工一旦持有了企业的股份,就会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并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这样的一项激励制度不仅能提升员工积极性,还为公司减少了成本。

2.2 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人才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而人才又是企业之间争夺的焦点,企业要想留住人才,给予股权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员工作为持股计划的参与者,享有一项额外的权利,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并拥有本公司的股票,这是员工相对于企业外部投资者额外享受的权利。

员工作为公司的股东与员工,自己的工作效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进而影响自己的投资收益,所以他们不会轻易选择跳槽。总之,这种额外的权利的作用不仅仅只是激励员工,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并热爱工作,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2.3 降低企业被恶意收购的风险

企业员工持有雇主企业股票,与外界投资者相比,员工持股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由于员工普遍害怕失业,所以他们都不愿意雇主企业被别人收购。所以如果企业大部分股票都在员工的手中,不仅能够激励员工,还能更好的保证企业股票的稳定性,以降低企业被恶意收购的风险。

2.4 提高公司绩效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着手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与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公司绩效的目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Mehran教授,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他对采用员工持股计划的382家公司在采用前两年和后4年这一阶段的公司财务绩效进行了追踪调查,他的调查研究表明:(1)这4年里这382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比没有采用员工持股计划的同行每年高出2.7%;(2)采用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4年后股东受益累计比其他同行高出6.9%。Mehran教授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给企业绩效带来的正面效应。我国也有学者也对此作过一定的研究,研究结果同样是肯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正面效应。这说明,员工持股计划的确可以提高公司绩效。

3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

我国的员工持股计划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浙江台州、温州等地,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企业内部融资,当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令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道路曲折艰难,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骤然暂停了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的确,员工持股计划我国的发展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我国员工股和普通股之间存在价差,再加上政策没有对员工股的流通性加以严格的限制,导致员工往往在禁售期一过就在二级市场变现,如果不能在二级市场变现的股票,就设法在黑市进行交易,以寻求短期利益。使员工股“外部化”、黑市交易的现象随处可见,极大地偏离了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

从内部实质来看,员工所持的股份仅仅只是公司股权结构中有别于其他股份形式的普通股,即公司员工股。我国大部分企业实施的并不是严格的员工持股计划,一些上市公司在发起成立时,由员工直接持有人发股,还有一些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同时授予员工股票认股权,员工通过行权取得公司股份。相比于美国公司发起员工持股计划,这些持股形式不够规范合理,发挥的作用也与美国企业相差甚远。

4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倘若想更好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就必须对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本文将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分为四类问题。

4.1 相关法律不够严格

在1998年证监会明确限制员工股的流通到2014年这十几年间,我国一直没有发行明确规定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程序与地位的法律。在这期间,有部分企业仍想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但却因为缺少相关法律的支持和规范,最终并不能发挥员工持股计划发挥的真正作用。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能够得到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法律的支持。由此可见相关法律的重要性。

2014年,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则、资金来源与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就其资金来源的规定还不够明确与严格,证监会规定,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员工的合法薪酬,也可以是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这表明证监会从实质上并没有对企业发起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这种不明确的规范并不足以对企业的进行规范与监督。

4.2 实施具有强制性

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分为两个方面。从企业角度来看,部分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出资购买或用工资购买企业股份,只有认购持股才可以上岗。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从员工方面来看,员工将公司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看作是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考验,不买或者少买的员工在企业的前途堪忧。这两种变相的强制性导致员工持股计划不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会吓走优秀的员工。

4.3 员工的认识有偏差

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的心理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持股制度当作一次获利的机会,这类员工将在禁售期一过就将股票抛售,为此来获得短期收益收回成本;另一种是员工认为自己购买了公司的股份就等于拥有了“铁饭碗”,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工作效率,反正干好干坏一样年终分红。正是由于员工对员工持股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让员工持股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4.4 持股的比例不恰当

虽然我国企业热衷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定义一个最佳的员工持股比例,如果员工持股比例较少,员工对整个企业的影响甚微,导致持股员工对企业发展漠不关心;员工持股比例过大,一方面提高了持股员工企业的关心度,另一方面因为股票的过于分散又会降低企业决策效率。

同时员工持股比例差距也会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如果员工持股比例过于平均,会打击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企业重新陷入“大锅饭”的境地。

5 总结

自从引进员工持股制度后,我国企业对其的热情度持续高涨,但实施效果却不佳。这种局面不仅仅只是政府以及法律部门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实施主体本身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识不够深刻以及态度不端正。总之,企业在发起员工持股计划前应正确认识其含义与作用,只有当企业在认真分析了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现状,并找出原因及总结解决措施后,才能使员工持股计划发挥真正的作用,使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Godfrey J E. Does employee ownership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J]. CPA Journal, 2000,(1):13.

[2]尤小雁.论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9,(26):79-80.

第10篇

1.我公司企业年金的概况

简单的说企业年金就是在企业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为员工提供的一份养老保障的制度,是对养老金的一种补充。就我们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员工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05年公司成立以来,我公司先后获得了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科技创新成果奖,这与新老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且我们公司主要负责建立与运营曹妃甸专业煤炭码头,还要负责国家的西煤东运以及北煤南运等工作,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完善员工的福利政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员工的养老问题,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近年来我公司已经逐步引入了企业年金制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笔者通过对企业年金投资的原则和管理模式来详细阐述我公司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模式

就目前我国保险保障体系来看,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政府直接管理、养老基金会管理以及基金公司管理,具体的来说,第一种就是说政府通过拟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统一管理企业年基金投资的各种问题,各个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政府拟定的规章制度;第二种是指相关的基金会来处理基金的行政事务,而其他的事务由相关的投资机构进行管理,这种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是国外普遍使用的;而第三种管理方式相比上两种来说比较自由,相关的被保险的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年金。

二、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自从我国1991开始实行企业年金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从2000年到2007年末,我国已经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纳职工人数已经达到929万,而且据相关的部门和专家推测,到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所以说前景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年金的管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通过对当今市场的分析研究发现,现在我国好多企业的企业年金投入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影响了企业其他相关活动的开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老员工的养老基金,主要就是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自我投资的限制制度,这就会导致企业对企业年金的过分投入,企业的资金没有合理的预算和分配,会影响企业年金的安全性;没有相关的风险补偿机制,也没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机制,这都是导致企业年金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2.缺乏相关的监管机制

就目前形势来看,好多的企业年基金不仅在制度上没有相关的监管条例,而且没有完善的监管部门,这就导致在对企业年基金进行投资管理时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就导致了一些贪污不败等不正之风,不仅没有落实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在没有使老员工获得应有的养老福利的基础上还使企业的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投资管理机构参差不齐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进行企业年年金投资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投资管理部门来完成,而现如今我国的投资管理部门的水平和规模参差不齐,而且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又不是特别高,就导致了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而且质量不是很高的问题。

三、我国与国外的企业年金管理经验的对比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没有特别的成熟和规范,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国外的企业年金管理经验比较成熟,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美国401K企业年金计划,并且与中国的企业年金计划进行了对比。美国的401(k)计划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企业年金管理计划和方法,它又叫做工资减持计划,它主要通过改革DC型企业年金制度,促进DC和DB混合发展,并且成立新的监管部门来促进企业年金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01K企业年金计划允许企业的雇员在税前根据薪金的一定比例缴款并建立养老金计划,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款,在这个条款下的各项增值都可以延迟纳税,而且没有特殊的情况下,59岁前不能随意的提取,否则就会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罚款,这项计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员工养老福利的充分实现,减收现象和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此项计划被美国的众多公司所采用,也是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计划。而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是在借鉴美国的401K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美国的401K计划相比,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单位与职工共同进行缴费,所以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的状况,但是二者的税收优惠不同,相关的制度环境也不同,就目前我国和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的平均企业年金收入占退休金比重40%以上,平均公共养老金收入只占退休金的20%,而中国企业年金收入只占退休金收入的6%左右,公共养老金收入却高达60%;美国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占在职职工的比例超过50%,而中国这一比例只有12%,就这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文献,所以我国公司一定要在严格遵守这些法规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公司发展的法规文献,还要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使企业的年金管路有据可依,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11篇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市委六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后,我乡进一步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现将我乡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乡党委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组织。负责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下发了富源乡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实施方案。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2017年美丽乡村工作规划、20xx年打造美丽乡村工作计划、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实行村民门前三包、1个村落实12个保洁员,制定了保洁员管理细则,签订了保洁员责任状,实施了乡政府领导及站、办、所长任工作队长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群众议事会代表、财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保洁员全天侯保洁的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重点村带后进村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

富强村是全乡唯一户户通硬质路面的村,今年确定为重点村。该村底子沉、粪堆、农机具、柴草垛、枝条、木头占道、占边沟、占树台现象特别严重。为尽快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地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全村掀起了六清、四化活动。出动206人、28台车辆清垃圾52车、清理柴草垛56个、清理占道农机具等杂物58处,清修残壁路障400米,清边沟树台7600米、清洁庭院46户。绿化树栽植24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栽植花草三千株,修剪绿篱1200米,割草坪2.6万延长米。采取村和村民投资各半,统一制作铁栅栏6000延长米,此项工程预计投资27万元;下一步在中心屯公路两侧安装水泥管式明排水2200延长米,预计投资17万元。此项工程争取与市包扶单位对接,尽快实施。总之,富强村干部起早贪黑、真抓实干,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落实了全民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20xx年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投资将达50万元。爱林村是全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后进村,在乡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乡主要领导给予该村支书点名批评,通过对他的思想帮助,促进了该村工作步伐,目前爱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5万元。修剪绿篱1800米,割草坪、清理边沟9000米、清理柴草垛26个、清理粪堆等杂物16处,栽植杨树、柳树1500棵,修屯路长4.45公里,出动人力114人,车辆160台,拉运砂石料5500立方米,清理占道农机具9台,修建休闲广场一处,剩余占边沟、树台的柴草垛、玉米胡子,村委会已和农户签约,2016年4月30日前全部清空挪走。

富升村党支部是全乡后进支部,今年新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思想认识高,工作干劲足,成效明显,该村修剪绿篱1000米,清理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柴草垛50个。清理树台1000米、清理粪堆3处、栽植杨树1420棵,修垫屯路22条,6500延长米,投资近20万元,出动人力230人。车辆220台,拉运砂石料6000立方米。

宝泉村是全乡后进村,村里没有积蓄、村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村民义务出工出车修屯路,村主任自费买了一台挖掘机,给村民义务挖边沟6000米,平整树台1200米,村干部义务修剪绿篱、割草坪800米。全村出动1000人次,共清理柴草垛64个、清理粪堆90处、栽植柳树2000棵,出动人力360人、车辆350台、修垫屯路20条10公里,铺垫砂石料1.2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施工中。20xx年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工作投资近12万元。

富源乡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87.6万元,制作宣传条幅55幅,修建绿篱1.67万米,割草坪3次9.6万米,清理边沟5.09万米,平整树台3.68万米,清理农机具占边沟498台。绿化栽植柳树、杨树1.3万株、修屯路83条26公里,出动人工1856人、车辆1664台拉运砂石料3.3万立方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包扶单位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密山林业局无偿支持民政村包扶资金3万元,该村购置水泥涵管110节,修垫屯路4条1公里,修挖边沟、平整树台2公里,铺垫砂石料3000立方米,为民政村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深受村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乡党委将于8月12日起利用三天时间对全乡的重点工作进行拉练式检查考核,采取实名制打分,公开记分方式,公平公道地评价村干部。让位列前三名的村支书介绍经验和做法,位列最后一名的村支书说明白。真正地让工作后进的村干部脸红一红,鞭策他们积极进取增创先进。

总之,我乡在市委工作会议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与市委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高标准迈进。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推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和发展农村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计划创建示范村33个,实际创建示范村36个。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通过 六项行动计划建设,示范村寨初步实现了道路通畅,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人畜饮水安全,农灌保障有力;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用电安全可靠,智能绿色;宽带融合,普遍服务,邮件接收快捷;村寨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增收渠道拓宽,收入增加,预计20xx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根据省、州有关精神和县的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黔南州20x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考核方案》(黔府办发电〔20xx〕93号)汇报材料撰写提纲的要求,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建立情况

为做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印发了《瓮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瓮党办发〔20xx〕22号)和《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瓮委办字〔20xx〕69号)、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9家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由组织部行文,抽调6人集中办公。并印发了《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瓮府办函〔20xx〕70号),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归纳起来,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定期调度情况

今年,我县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具体工作意见(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综改办9号、10号等文件),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列入《瓮安县20xx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作为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工作推进中,开展了4次督查,将督查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反馈给乡镇和各单位,调动了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业务工作上,按时报送调度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印发简报13期。

三、规划编制情况

结合小康创建,我县制定了行政村建设计划,并印发了《瓮安县20xx~2020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瓮农美领字〔20xx〕1号),从20xx年起,每年启动实施一定数量的示范村建设,到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85.39%,2018年实现全覆盖,2019-2020年全面提升。根据黔小康寨〔20xx〕2号文件精神,编制了全县及13个乡镇的小康寨行动计划建设规划。

1、体系规划。村寨规划涉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88个行政村(社区)1190个自然村寨81636户33113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79.97%。按基础条件分为中心村寨130个,一般村寨1060个;按建设类型分为精品型村寨86个,提升型村寨218个,普及型村寨886个。分年度实施计划:20xx年实施32个村、20xx年实施15个村、2016年实施15个村、2017年实施13个村、2018年实施13个村的建设,2019~2020年全面提升。

2、建设规划。项目建设方面,20xx-2020年,建设小康寨项目5833个,总投资213281.81万元。其中:交通类项目815个,投资65459.50万元;水利类项目728个,投资18118.72万元;环境类项目2679个,投资52360.72万元;文体类项目204个,投资1351.95万元;服务类项目190个,投资4199.70万元;其他类项目1217个,投资71791.21万元。

3、其他规划。20xx年,我县各涉农部门编制了部门规划涉及交通、水利、农业园区等9个三年行动计划,并经县委办批复实施。2011-20xx年,县住建部门编制了66个村庄整治规划,经县人民政府瓮府函﹝2012﹞360号、瓮府函﹝2011﹞239号批复实施。今年,又编制了猴场镇草塘社区陈家湾、江界河镇樱桃村、银盏镇新场村大雁河、新场、玉山镇深溪等5个村庄整治规划。目前,共编制完成71个村庄整治规划。

四、培育和打造主导产业情况

今年,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投资12025.50万元,建设农业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2025.50万元,占计划的100.00%。

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我县紧紧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5个100工程契机,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展示馆主体已完工;休闲观光农业园、万亩观光桃园、十里猕猴桃长廊、十里荷塘、生猪产业改造提升、万亩辣椒产业带、农业科技孵化园建设等正在有序推进;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农产品展示馆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一纵三横主干道正在抓紧建设。经过积极努力,瓮安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进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中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瓮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平定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岚关休闲农业园区成为州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按照《瓮安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狠抓结构调整,以茶叶、辣椒、畜牧业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69元,同比增长16.59%,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02%的目标。

三是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其中:省级7家,州级31家,县级17家。今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2家,州级3家,县级10家。

四是农业品牌创建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完成农业品牌创建1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生猪6个、禽蛋1个、鱼1个);有机食品(茶叶)认证2个,获省级著名商标3个,获贵州名牌产品4个。正在申报省级著名商标1个,申办省级名牌产品2个。涉及蔬菜2万亩,茶叶1373亩,养殖生猪4575头,养殖水面25亩,产量50吨,禽蛋20万枚,肉鸡10万羽。

五、六小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建设。共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其中,六小工程计划投资56915.76万元,完成投资49288.44万元,占计划的86.60%。未能全面完成投资计划的原因是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明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1、小康路。计划投资2278.87万元,建设村及村级以上公路258.2公里。共完成投资20811.87万元,占计划的91.35%,部分项目因洪涝灾害滞后了进度,预计明年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小康水。计划投资6530万元,建设项目9个(类)。共投入资金653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

3、小康电。计划投资1397.24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配网工程16条,线路总回长21.85千米,400伏及以下线路配网工程36.82千米。共完成投资1397.24万元,占计划100%。

4、小康房。计划投资2489.14万元,建设小康房、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共完成投资2877.74万元,占计划的115.61%。其中,完成投资1196万元,建设小康房299户,占计划的的100.00%;完成投资1340.60万元,改造立面263510㎡次,分别占投资计划的140.82%和任务的190.18%;完成投资341.1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38户,占计划的100%。

5、小康讯。计划投资20240.24万元,建设通信机站、互联网宽带项目、村邮站以及4G一期、二期基站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14194.32万元,占计划的70.13%。因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20xx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6、小康寨。计划投资3477.27万元,建设149个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和硬化村内道路,共完成投资3477.27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其中,硬化村内道路160.71公里2868.79万元,完成100%,建设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149个608.48万元,完成计划的100%。

六、村庄立面改造情况

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由县财政专项资金和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涉及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340.6万元,改造立面376户。其中:营定街村21户,投资59.49万元;茅坡村57户,投资162.93万元;马场坪村43户,投资141.13万元,下司社区137户,投资419.22万元,草塘社区118户,投资557.83万元。小城镇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涉及434户,完成投资10800万元,其中,下司社区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草塘社区沿街立面改造236户1000万元。

七、融资、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各类资金情况

今年,我县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其中:

1、州级示范点猴场镇下司社区投融资情况。主要采取BT模式、涉农项目支持和县财政资金引导投入等三种投资模式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融资90819.16万元,完成90749.22万元,占计划的99.92%%。其中:小城镇建设采取BT模式融资67300万元,占州政府目标责任书20000万元计划的336.5%;涉农项目主要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以及水电路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3519.16万元(含县财政专项419.22万元),完成23449.22万元,占计划的99.70%。

2、县级示范点投融资情况。除下司社区外,全县其它35个示范村建设,计划投融资67455.31万元,完成66842.93万元,占计划的99.09%。

3、县财政资金安排情况。今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际完成1340.6万元),园区建设及茶、菜、果、猪四大产业发展安排3000万元基金,村级合作组织扶持安排200万元资金,全面完成了州政府每个点不低于100万元、土地出让金10%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任务。

八、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我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中,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该项活动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今年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乡村行公益文艺演出活动已拉开序幕,7支演出团队将于7月至10月分赴各乡、村进行100余场巡回演出。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按照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奖惩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了《瓮安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考核标准》,进行常规督查和定期检查,形成检查-通报-整改-复检-再通报的良性循环。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自觉提升文明素质。目前,全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71个。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在全县乡、村、乡镇学校等单位建立道德讲堂,用身边人午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组织专业司法人员走进乡镇、村居、学校等地,以设咨询点、办宣传栏、发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讲座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

九、示范村项目建设、典型及亮点打造情况

20xx年,我县计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3个。其中,黔南党办发〔20xx〕19号下达7个(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大金星村、珠藏镇桐梓坡村、银盏镇大寨坪村、江界河镇渡江社区),瓮农综改发(20xx)9号下达26个(瓮水办事处花桥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仙桥社区,银盏镇岩根河村、银盏村、太平社区、新场村,猴场镇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平定营镇平定营村,永和镇后坝村、观塘村、洗马塘村,玉山镇苟家庄村、玉山村,珠藏镇荣院村、柿湾村、新华村,中坪镇中坪村、新土村,天文镇乌江村,建中镇凤凰村、太文村,江界河镇桂花村、茶园村,岚关乡茶海村)。实际创建州、县示范村36个(名单见附表)。创建过程中,我县按照富、学、乐、美总体要求,注重内外兼修,做到四个结合,实现了四个目标。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腰包鼓。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主抓五大产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预计20xx年实现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11元目标。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智慧增。主要采取绿证培训、普通培训、咨询服务三大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据统计,完成绿证培训1500人次、普通培训30000人次、咨询服务10万人次。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我县推行县级带动、乡镇互动,村寨联动的三级联动模式,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我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各种资金,形成拳头,集中打造,各示范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示范亮点不断增多。主要有具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小城镇建设支撑的猴场镇下司社区,具有万亩茶园支撑的岚关乡茶海村,具有红色文化支撑、全省一事一议发源地之称的珠藏镇桐梓坡村,具有特色农业支撑的中坪镇新土村,具有城郊农家乐休闲旅游支撑的雍阳办事处云星村,新建设的天文镇乌江村上坝中心村寨示范点等,总之,新亮点正象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不再列举。以下仅对猴场镇下司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作简介。

猴场镇下司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下司社区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投入资金90819.16万元,建设项目11个。其中,古邑核心区建设1平方公里40000万元,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环西路建设2.3公里17000万元,通组道路建设16.8公里500万元,生态移民安置200亩1500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800亩8000万元,村寨道路硬化4.09公里69.94万元,村寨房屋改造137户419.22万元,新农村项目建设1个30万元。农业发展方面,围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狠抓菜、果、药、烟、猪等特色农业发展。种植西红柿300亩,辣椒1500亩,金银花500亩,大棚西瓜100亩,中药材1200亩。预计20xx年农业总产值2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通过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村寨道路通畅,安全便捷,人饮安全,农灌保障有力,通讯、电力全面普及,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村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目标。

雍阳办事处云星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云星村以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和城郊休闲、农家乐为主要产业。项目建设上,投入资金5509.79万元,建设项目12个。其中,道路建设5.5公里297.71万元,庭院硬化6440平方米22.22万元,安装路灯20盏7.49万元,排污沟建设1534米14.17万元,建小康房6户64.2万元,建敬老院1个5000万元,猕猴桃种植示范200亩84万元,草莓种植50亩20万元,火鸡养殖2000只15万元,休闲垂钓15亩15万元,农家乐15户75万元,观光农业300亩500万元。通过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通过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寨环境焕然一新。

两区建设工作情况。我县启动了坝子禁止建设区和农民集中建房区(简称两区)建设工作,对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规划设置禁止建设区,以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控制分散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打造农民集中建房区,拓展国土利用空间,保护耕地和乡村田园风光。银盏、猴场、玉山、江界河四个镇率先开展坝子禁止建设区的划定设置工作,已划定坝子禁止建设区5个,面积7940亩;规划集中建房区5个,面积300.3亩,可安置农户369户。目前,已启动玉山镇深溪村集中建房区的场平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30%。

十、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对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同时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了乡镇、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广泛发动群众,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2、突出主体,加大投入,有效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我县按照黔南府发﹝20xx﹞28号和黔南党办发﹝20xx﹞19号文件精神,明确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瓮党办发﹝20xx﹞22号),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00万元以上,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业产业培育方面,投入近200万元奖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各乡镇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水果五大助民增收主导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3、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四个结合,实现四个目的:一是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腰包鼓。二是与红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和两区建设相结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三是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四是与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智慧增。通过四个结合,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4、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建设水平。今年以来,我县为了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参加了州住建局、州新农村办等单位组织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先后组织县、乡(镇、办)、村(居、社区)干部职工到浙江安吉、重庆武隆、遵义余庆和本州的荔波、独山、贵定、龙里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并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教授到我县授课,使干部职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乡镇、办事处之间,组织干部群众互相参观学习借鉴,提高认识,增强技能,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5、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努力营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示栏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宣传单、会议动员和现场参观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掀起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热潮。据统计,全县召开大型推进会3次,小康寨建设专题会3次,新闻报导12期,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简报13期、宣传专栏66块。

6、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领导小组组织,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工作。二是落实项目计划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与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落实各年度建设计划。三是建立挂点帮扶制度。结合小康创建、党建扶贫等挂帮制度,由县领导挂帅,牵头部门牵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到乡镇,从政策、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四是工作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并列为三大重点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亮点观摩、检查等,对各乡镇、部门工作进行了打分排序,进行评比,严格兑现奖惩。

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度工作需要加强。由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加上部分人员岗位经常轮换,工作调度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成绩未能充分体现,没有认真挖掘提炼,宣传报道的素材比较缺乏。二是调度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六小工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横向联系还不够,各小单位存在重视对口上报,忽视资源横向共享的现象。

2、项目建设后续管护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脏乱差和乱搭乱建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效管理机制及村规民约还有待建立健全。

十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全县村寨体系规划,按照省、州、县的统筹安排部署,20xx年,我县将新启动建设示范村15个,加上平定营镇美丽乡村生态田园示范点涉及到的梭罗村,共建示范村16个。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工作。继续编制和完善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突出重点,有序实施。三是强化投入。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主要特点

1、启动了以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中心的生态走廊建设。一是进度比较快。大石公路13.5公里清杂扫障、路肩整理已

全部完成,空心房、旱厕、小型垃圾围已全部拆除,凉棚拆除63处。平房改造完成112户,已完成30%,楼房立面改造已全面启动。五斗渠完善工程、15处废沟,47处废塘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3处甲鱼池整治已完成2处,小湾道路硬化任务已完成,大鲸港停车场整治到位,永乐社区街道整治已启动,仙桃2座桥梁、荷田栈桥、高标准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竣工,出口洲生态沟建设已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大石公路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鲜果铺建设已全面启动。出口洲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已建成,复兴温控智能大棚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已开始进场施工。二是质量标准高。如出口洲生态沟建设,体现了生态、自然,岸绿水清。房屋改造体现了风格统一,三面一致。仙桃示范带建设体现了荷塘月色、生态宜游。三是形成了合力。两个示范带建设涉及县直部门和乡镇21个单位,全力参与、相互配合。县建设局、县公路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农开办、县畜水局等单位工作最为主动。

2、突出了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今年全县蔬菜面积扩大到13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以上。全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建农业产业园12个,经营业主新增投入1000万元以上。如安丰乡出口洲村今年新建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安丰乡复兴村新建蔬菜产业园,安康乡安兴村扩建了蔬菜产业园。二季度,全县100个创建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新建家庭农场7个,新增订单农业面积1万亩,流转土地1万亩。目前我县新建钢架蔬菜大棚3000个以上,名列全市前茅,稻鳅蛙立体种养近千亩,规模全省最大。

3、夯实了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止到8月底,全县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15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3200万元。共硬化道路58公里,新修机耕道108公里,疏洗沟渠102公里,电力改造完成812户,解决安全饮水18433人。

二、工作措施

1、编制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编制了建设规划,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标准比较高,有设计图、效果图。

2、整合项目资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投入7200万元,目前已实施项目26个,完成投入3500万元。

3、出台建设标准。按照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的要求,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安乡县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美丽庭院建设标准。

4、加强现场调度。县委、县政府坚持了每周一次调度制度,重大事项立即调度,特别是重点加强对示范带建设的调度和项目资源整合的调度。

三、下段安排

1、把高标准完成示范带建设任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首要任务抓落实。相关单位要按照《安乡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建设标准,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打造亮点。

第12篇

关键词:ESOP;企业年金;历史与现状

雇员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简称ESOP。所谓ESOP,美国ESOP协会(The ESOP Association)的定义是:“它是一种雇员福利计划,它使公司雇员成为该公司的股票所有者。但它具有与其他雇员福利计划不同的几个特征:第一,ESOP仅仅只是按法律要求主要投资于作为发起人——雇主的证券。第二, ESOP在所有合格雇员福利计划中是唯一可以获得贷款的养老金计划。因而,杠杆型ESOP可能被用作公司理财的一种技术。”

美国雇员股权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NCEO)下的定义则是:ESOP是一种合格的、缴费确定型雇福利计划。它主要投资于雇主公司股票。为了保护计划参加者的利益,ESOP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规则,才能算“合格”(如税收合格),ESOP 的发起人才能获得各种税收优惠。ESOPs是“缴费确定型计划”,雇主按年缴费,以便累积形成一种预先不确定的福利。

作为一种股权福利,ESOP与其他股票相关福利计划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差异性就在于:ESOP具有退休目的养老金(pension)功能,而其他股票相关福利计划则不具备,例如,雇员股票购买计划(Employee stock-purchase plans,ESPP)、股票红利计划(Stock bonus plans)、雇员股票期权计划(Employee stock options plans)等均为股票相关福利计划,但它们仅具有激励目的分红(bonus)功能,而无退休目的养老金功能。

现代意义上的ESOP计划是1956年开始出现的,但ESOP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叶。从实践上看,ESOP的建立和发展是美国股份制经济和证券市场逐渐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萌芽准备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880——1920年间,是美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同时也是美国第一、二产业快速转换时期。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开始急剧膨胀,尤其是铁路建筑的大规模开展给重工业部门以强大的刺激,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石油、化学和汽车制造等,在美国也先后较快地发展起来。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垄断组织和金融财团也开始出现,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渗透起来。到19世纪末,垄断资本在美国已全面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工业、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部门,美国共有400多个托拉斯,它们兼并了大量中小企业。20世纪初,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工业部门,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所控制的生产额一般达50—90%。当时,世界上尚无一个国家在生产和资本集中上达到如此高的程度。美国是典型的托拉斯国家,它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很快超过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史其实就是一部股份经济发展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股份制的全面推广,许多公司的所有者迅速发家致富,但是,对于普通的雇员来说,他们得到的工资和福利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他们没有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好处,相反,他们却在贫困的边缘徘徊,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工人罢工日益频繁,社会矛盾也开始激化,这些都使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到了20世纪20年代,企业的所有者开始意识到贫富差距悬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必然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一些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给予雇员股份,在一定限度内,允许雇员分享公司利润,以便通过类似的手段来改善劳资关系。当时,雇员股票购买计划(ESPP)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雇员福利形式,其主要特点就是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折价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例如85折),然后将这些股票再分配给雇员。

与此同时,最早形式的股票红利计划(Stock bonus plans)开始出现,这种股票红利计划在美国联邦《税收法》中被列入利润分享计划一类,但也有美国专家认为,股票红利计划本身就是ESOP的一种特殊类型。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股票红利计划包括“西尔斯计划(Sears Plan)”、“J.C彭妮计划(J. C. Penney Plan)”和“宝洁计划(Proctor and Gamble Plan)”,但是这些计划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SOP,它们更多的体现的是股票分红的特征。

应该说,在提高雇员福利方面,上述福利计划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了分享所有权和激励雇员的作用,但是,不幸的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美国华尔街股市全面大幅下挫,许多雇员投资在公司股票上资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于是,刚刚发展起来的股票购买计划和股票红利计划遭到了许多雇员的质疑。直到二战结束,这类计划始终未能激起雇员的兴趣,尽管如此,但它为后来ESOP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二、自发起步阶段(1956——1974年)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战后重建展开,美国再一次赢得先机,大量资本输往西欧和日本,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美国经济在资本扩张中进一步成长壮大。正是借助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50年代初期,美国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中期工业化,而且还引领美国证券市场步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牛市通道。1956年5月,美国股市首次跃过500点大关。随着股市的升温,在证券资产的大幅升值的财富效应作用下,许多公司纷纷制定了“股票奖励计划”,这些计划当时主要是针对公司的高管人员而建立的,它将股票作为激励公司管理层的特殊福利。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ESOP应运而生。

从逻辑上讲,ESOP产生的理论基础是Louis Kelso提出的资本劳动两要素理论。Louis Kelso是一名美国律师兼投资银行家,他提出了“两要素论”,并认为,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资本和财富只掌握在少数所有者手中,则经济发展的好处将主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到资本主义的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这样会导致贫富悬殊加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Kelso提出,应该建立起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和资本这两类不同要素的分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Kelso在他的理论中还提到,任何成功企业都应该能赢得雇员对企业的认同感,而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来提高雇员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已经不太适宜,特别是对工人的单纯监督和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提高雇员对公司的认同感,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雇员激励机制。1956年,Kelso首次提出ESOP的概念。他认为,这种计划既能使雇员分享企业的生产资本,也可以激励雇员为公司工作。与此同时,他开始以律师和投资银行家的身份将其理论付诸实践。

据考证,美国最早出现的ESOP案例,是由Peninsula报业公司当时的两个所有者发起设立的。由于担心他们的公司被更大的报业连锁公司收购,二人希望将公司的部分股权卖给自己公司的雇员,但银行拒绝向他们提供贷款,于是,这两个所有者向当时身为旧金山律师的Louis Kelso提出咨询,希望了解如何使他们的雇员获得参加ESOP所需要的贷款,Kelso对公司的情况做了研究之后,发现公司还有价值25万美元的利润分享计划的资产,他认为可以将利润分享计划的资产作为支付购买公司股票的定金,然后,雇员再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的要求,这样,银行就可以提供贷款,但是不会直接提供给雇员,而是提供给一个信托机构,由这个信托机构再从公司这两个所有者手中购买公司股票,通过这种方式,雇员就可以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以后每年雇员通过向计划进行税收抵扣缴费,再来偿还贷款,最初设计的贷款期限是20年。这就是最早的符合IRS要求的合格ESOP。

1961年,Kelso联合公司成立了“雇员持股计划开发中心”,并创办了一家投资银行,专门支持雇员持股计划发展。但是,由于当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ESOP做明确的规定,美国联邦税务局(IRS)也没有明确规定雇主如何借入资金为参与者购买股票,因此,在当时采纳Louis Kelso的意见建立ESOP的公司还很少。在这一时期,ESOP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作为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一种手段,很少涉及普通雇员,可以说,ESOP的覆盖范围当时是十分狭窄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ERISA颁布前,ESOP一直没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退休养老金计划。

据统计,在1956年~1968年之间,只有为数不多公司建立了ESOP。截止1968年,全美国只有24个公司建立了ESOP。1968~1971年间,由于Kelso著作《双要素经济》的发表,人们对于ESOP的兴趣越来越浓,到了1971~1974年间,美国每年都有大约50个公司建立ESOP。

三、法制规范阶段(1974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ESOP正式纳入法律范畴并不断规范和完善的时期,同时,也是ESOP快速成长并不断壮大的时期。尽管1973年颁布的《地区铁路重组法》首次具体地提到了ESOP,并允许ESOP作为公司筹集资本的一种工具而存在。但真正确立ESOP法律地位的,则是1974年颁布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SIA)。这部立法是美国私人退休金制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立法。它不仅对私人年金计划的各个方面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而且首次形成了ESOP的法律框架,将ESOP定义为一种“合格的雇员福利计划”。同时,也给予了ESOP计划一些其他福利计划所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比如,ESOP可以通过借贷来实现筹资,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雇员所在公司的股票。应该说,ERISA为ESOP身份的合法化及其后来的快速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随后,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ESOP。1974年的《贸易法》也为ESOP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975年的《税收减免法》进一步推动了ESOP的发展,这部立法中,除了将投资税抵免额(investment tax credit,ITC)从7% 增加到10%之外,还规定,如果向税收抵扣的ESOP或者税收减免法ESOP(TRASOP)缴费增加1%,那么税收抵免额就可以增加到11%。1976年颁布的《税制改革法》中规定,对于TRASOP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一法律规定,如果雇员缴费的金额增加1.5%,那么公司可以申报的ITC也可以同时可以增加到1.5%,在法律的803(B)条款中规定,ESOP和传统的退休计划是不一样的,它被看作是公司筹措资金的一种工具。1978年11月9日颁布的《税收法》,进一步延伸了TRASOP。1980年末,《杂项税收法》颁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根据参与者对股票提出的要求,允许在股票红利计划,特别是非杠杆ESOP中,进行现金分配。这说明了里根政府正在将ESOP作为一种资本构成方式,引入私人企业。一年之后,1981年《经济复兴法》颁布,该法进一步推动了ESOP的发展,法律规定,1982年开始实施新的薪资ESOP(Payroll ESOP),这是以薪资为基础的税收减免的全新的ESOP,它代替了传统的以资本相关的投资进行税收抵扣的TRASOP。1981年《经济复兴法》还规定,如果1981年之后,缴费主要用于偿付ESOP贷款,那么缴费的抵扣额度可以从薪水的15%增加到25%。

此后,国会开始对法律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84年的《赤字削减法》,该法对ESOP的鼓励政策达到了极点。在这部法中,增加了三项税收优惠对于ESOP的立法条款,这三项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商业借贷者如果为ESOP提供贷款,其利息的50%不需交税;二是减少对ESOP参与者所得的现金红利的税收;三是独立公司业主将公司股份卖给ESOP后,如果ESOP持有该公司的股份达到30%以上,并且该公司将股份销售所得在交易后的12个月内投资于其他美国公司的股票,那么该公司可延迟就本次股票销售所得交税。此外,1984年8月24日,里根总统颁布的《退休股权法案》,这部法案是所有执行的法案中,给予ESOP最多的税收优惠的条款。其中,最重要的条款是在IRS法案的1042条中包含的转帐(rollover)免税条款,条款规定,如果在销售期的12月内,再投资于合格的证券,那么纳税人可以延期支付买入ESOP中的某些证券的资本利得税。同时,对于利息的减免,分红的抵扣,以及遗产税等方面也作了规定,这极大地加强和鼓励了ESOP的发展。

相比之下,更能全面激励ESOP发展的是1986年里根总统签署的《税收改革法》。该立法除了修订所有已批准的雇员退休金计划中的规章制度外,还增加了关于ESOP的其他一些规定。例如,关于投资的多样化规定,该法要求,雇员如果年满55岁或者为雇主工作达到10年,那么ESOP就必须允许这些雇员进行多样化的投资,而且雇主必须为参与者提供3种以上的投资选择,同时,要用超过5年的时间使ESOP中50%的资产转移到除公司股票之外的投资工具上,这样,通过分散投资,来保证雇员退休后的收入;其税收减免范围也有所扩大,企业通过贷款建立的ESOP的利息中的50%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抵扣;对退出ESOP计划,该法也做出了规定,59岁半以前从ESOP退出的雇员,其所得收益加征10%的附加税。同时终止了PAYSOP,并创造出了其他新的福利计划。这部法律将ESOP的规定更加细化,使ESOP作为一种雇员的福利制度更加完善。1989年,《税收调整法》修改了出售证券给ESOP的税收延付条款,同时规定了卖出股票或者将股票转入ESOP可以免征遗产税。

1996年8月21日,克林顿总统签署并颁布了《小企业就业保护法》。这部法律主要是对S型公司 提供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条件,就ESOP而言,法案授予S型公司资助的ESOP基金不受ESOP专门税收条款控制的特许权;取消了1996年8月20日以后对ESOP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减免,这部法案进一步鼓励了中小企业将ESOP作为企业退休计划的一部分。1997年《纳税人减免法》进一步阐明了1996年小企业就业保护法的具体内容,此外,这部法律还规定,除非雇员需要重新分配他们的投资,否则他们投资在公司股票上的资金不能超过ESOP缴费的10%,在税收方面,公司购买纳入ESOP的股票的资本收益税从28%下降到20%,这极大地鼓励了ESOP的发展。

2001年的《经济增长及税收减免调整法案》中,对于S型公司的ESOP做了进一步规定,制定了反对S型公司滥用规则的条款,法律规定,如果公司的ESOP只关注某些雇员或者更多关注非合格雇员,公司就必须缴纳消费税(excise tax)。同时,还规定在小型计划中,如果雇主允许参与者可以在现金支付分红或者将分红继续投资雇主的股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这些投资雇主证券进行的分红就可以从参与者的ESOP帐户中扣除。这部法律促进了ESOP以及其他缴费确定型计划的发展。

2004年《美国就业机会创造法案》对于ESOP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法案中规定,在C型公司 中,无论雇主是否将他们公司的股票支付到参与者的帐户中,他们都可以ESOP的股票分红来偿还购买雇主证券所产生的ESOP贷款。在分红方面,该法案规定,ESOP每年必须以不少于公平的市场价值的分红金额,将红利分发给每个参与者。这些法案的颁布,一方面提供了税收上的优惠,鼓励了ESOP的发展;另一方面, ESOP从以往的单纯局限在激励雇员,转化为激励与“福利”相结合,特别是它作为一种私人退休金计划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这对于美国养老金的第二根支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ESOP在美国的现状与评价

从ESOP的发展轨迹看,我们发现至少有三股动力驱动着ESOP在美国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其一,私人退休金制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是ESOP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年金形式,它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美国私人退休金制度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其二,美国证券市场的发达与完善,极大地推动了股权分配机制的新发展。ESOP作为一种新的股权分配机制,它同时具备了退休目的和激励目的的双重功效,可以很好地适应了雇主和雇员希望双赢的格局。其三,ESOP在美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法制建设的规范与完善。我们看到美国ESOP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通过联邦立法的形式来予以支持和规范的。由此可见,ESOP市场的构建与发展并非只是某家企业或公司单方面的行为,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支持。

目前,美国约有超过1万个ESOP,覆盖着1100多万雇员(见下表)。从世界范围看,ESOP计划,不仅吸引着美国的公司所有者,而且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ESOP从美国扩展到整个美洲大陆,又从美洲大陆延伸到欧洲,英国、法国在使用ESOP计划解决养老问题,甚至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俄罗斯,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ESOP。英国于1987年正式引入ESOP,目前有超过2000个公司实行了全员持股计划,它们大多为大型上市公司,这些计划估计覆盖雇员超过300万人。

美国ESOP基本情况统计表

年份 ESOP计划个数 参加人数(万人)

1975 1,600 24.8

1980 4,000 310

1990 8,080 500

1993 9,225 750

1996 10,670 870

1999 11,400 850

2005(估计数) 11,500 1000

统计资料来源: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

应该说,ESOP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但发展较快,这也表明ESOP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例如,ESOP所特有的股权分配机制,一方面它使雇员变股东,“打工者”成“老板”,这有利于提高公司凝聚力,调动雇员积极性,进而重新整合劳资关系;另一方面,ESOP使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让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从而分散股权,使产权所有者多元化、大众化,这将有利于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按资分配”,扩大雇员参与资本收益分配的机会,有利于社会公平,削减贫富悬殊。

随着ESOP的发展,ESOP已经不单纯是激励雇员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成为保障雇员退休收入的计划。作为一种雇员福利,它具有合法而合规的“企业年金”地位,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节约企业养老金成本开支,同时也有利于受益者共享企业成长的利润。因此,在美国私人退休制度发展过程中,它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企业年金计划,美国许多企业运用ESOP来解决雇员激励和养老金成本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