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反邪教论文

反邪教论文

时间:2023-01-28 03:51:18

反邪教论文

第1篇

 

防范和处理邪教是一场深入持久的政治斗争,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与邪教组织展开斗争。警示教育作为反邪教斗争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对于彻底铲除邪教滋生蔓延的土壤,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南阳市财政局从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组织网络、舆论导向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社会防范机制、培训机制和活动载体的创新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反邪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机关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一、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完善组织网络, 打牢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基础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是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的首要条件。各级党政领导是否支持与重视反邪教警示教育,能否真正起到组织核心作用,对于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因而,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对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认识,明确警示教育活动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把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警示教育工作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要建立和完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组织网络是重要保障,是团结、动员群众和凝聚反邪教斗争力量的重要载体。为此,南阳市财政局逐级建立完善了警示教育组织网络,层层分解任务,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配齐配强专(兼)职人员,保证警示教育活动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我们建立了反邪教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业务骨干等加入到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队伍中来。同时,注意提高职工群众参与度,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扩大警示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和覆盖面,筑牢一线防范网络。

     二、建立完善舆论导向机制,为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从本质上看,“法轮功”等邪教与科学的世界观,是泾渭分明,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如果不彻底揭穿,任其继续欺世盗名,妖言惑众,兴风作浪,必然后患无穷。同时邪教的歪理邪说往往要求信徒要同以前的信仰“一刀两断”,这就更加印证了,我们党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争夺基础群众、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政治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对邪教组织危害的认识,揭露邪教组织在科学的外衣下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实质。财政局在反邪教警示教育中注意发挥单位内部局域网、文化宣传阵地等主流媒体作用,坚持阵地常在、内容常新、突出主题、宣传集中的原则,营造反邪教声势,倡导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我们结合财政实际开展了“财政法规”、“会计法法知识讲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等活动,运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揭批活动,积极培育健康、合法、规范的基层文体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构筑和谐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三、建立完善信息网络,为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要建立和完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就必须加强信息收集、分析、排查、处理的能力,为做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日常工作、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必须从机构、人员、网络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信息反馈速度、质量和分析、处理能力。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特点,对地区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和重点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做到提前收集、提前分析、提前预警、超前部署,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多层面、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并确保信息的质量。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发现邪教人员的破坏活动苗头、一些带有信仰、有一定规模的社团组织的信息,及时上报,防止类似“法轮功”这样的邪教坐大成势。财政局在发挥已有的党员队伍、帮教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等信息员作用的同时,积极动员已转化的原“法轮功”人员、离退休干部群众等加入信息员队伍,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真正发挥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创新载体,搭建警示教育平台,为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注入活力

     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只靠一个部门去抓、去干,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只有借助各种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才能把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财政局围绕发展转型这一中心,按照反邪教的工作要求,以让广大职工“听到、看到、读到”作为工作目标,每年都提出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强化警示教育,以科学破除迷信,以文明改变愚昧,以理性战胜邪恶。一是充分借助局域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利用科普橱窗、科普栏、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增强群众反邪教意识;组织专家作反邪教知识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二是警示教育活动与创建“文明科室”、 “文明个人”“文明家庭”、“平安财政”、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局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中心等阵地,张贴图片、悬挂标语,定期向居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警示教育居民远离邪教,广泛宣传揭露邪教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危害,使广大居民认清什么是邪教、宗教与邪教如何区别、邪教是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对痴迷者进行精神控制的、如何防范与抵制邪教侵蚀。三是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体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棋、牌、球类比赛、健身运动等丰富多彩的职工运动会,使职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接受科学、远离邪教,挤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自下而上的活动空间。四是与科室工作结合,按照“四个纳入”要求,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突出自身特点,把反邪教警示教育融入到本部门业务工作中,保持工作经常性和长期性,深化警示教育实效性。五是与财政干部培训结合。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财政干部培训长期教学规划,走进课堂,面对面教育,使反邪教内容既连贯又有区别性,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逐步实现党校开展警示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教育实效。六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反邪教”活动,让孩子带动和促进家庭共同防范邪教,使每一个家庭都能警惕和远离邪教。七是抓好离退休职工的警示教育工作。单位职工退休后,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思想上易放松,易受蛊惑。因此,要紧紧抓住退前谈话、新老职工座谈、节日茶话会等机会,强化灌输教育;大力开展送温暖、“六必访”等活动,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了解其思想情况,强化针对性教育,激发他们发挥余热,为财政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八是加强调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富有创见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为党组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推进警示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伦依据。

     五、建设积极向上的财政理论教育,为反邪教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

     财政局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沉淀了丰富的财政文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近年来,对这些理念进行系统归纳和提炼,结合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成果,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习型单位文化。比如,“学习、超越、领先”的财政争先创优精神,这种良好的风气和氛围对邪教的传播产生了强大的抵制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工作激情,提升了职工的学习力、执行力、超越力,增强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了奋发争先、不甘落后的昂扬人气,为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开展营造了有利的文化氛围。

毛泽东同志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警示教育是落实综合治理邪教的思想基础。反邪教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警示教育,建立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才能赢得反邪教斗争的最终胜利。

 

 

                           2017年6月9日

南阳市财政局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

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防范和处理邪教是一场深入持久的政治斗争,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与邪教组织展开斗争。警示教育作为反邪教斗争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对于彻底铲除邪教滋生蔓延的土壤,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南阳市财政局从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组织网络、舆论导向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社会防范机制、培训机制和活动载体的创新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反邪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机关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一、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完善组织网络, 打牢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基础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是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的首要条件。各级党政领导是否支持与重视反邪教警示教育,能否真正起到组织核心作用,对于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因而,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对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认识,明确警示教育活动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把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警示教育工作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要建立和完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组织网络是重要保障,是团结、动员群众和凝聚反邪教斗争力量的重要载体。为此,南阳市财政局逐级建立完善了警示教育组织网络,层层分解任务,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配齐配强专(兼)职人员,保证警示教育活动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我们建立了反邪教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业务骨干等加入到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队伍中来。同时,注意提高职工群众参与度,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扩大警示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和覆盖面,筑牢一线防范网络。

     二、建立完善舆论导向机制,为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从本质上看,“法轮功”等邪教与科学的世界观,是泾渭分明,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如果不彻底揭穿,任其继续欺世盗名,妖言惑众,兴风作浪,必然后患无穷。同时邪教的歪理邪说往往要求信徒要同以前的信仰“一刀两断”,这就更加印证了,我们党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争夺基础群众、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政治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对邪教组织危害的认识,揭露邪教组织在科学的外衣下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实质。财政局在反邪教警示教育中注意发挥单位内部局域网、文化宣传阵地等主流媒体作用,坚持阵地常在、内容常新、突出主题、宣传集中的原则,营造反邪教声势,倡导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我们结合财政实际开展了“财政法规”、“会计法法知识讲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等活动,运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揭批活动,积极培育健康、合法、规范的基层文体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构筑和谐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三、建立完善信息网络,为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要建立和完善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就必须加强信息收集、分析、排查、处理的能力,为做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日常工作、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必须从机构、人员、网络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信息反馈速度、质量和分析、处理能力。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特点,对地区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和重点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做到提前收集、提前分析、提前预警、超前部署,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多层面、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并确保信息的质量。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发现邪教人员的破坏活动苗头、一些带有信仰、有一定规模的社团组织的信息,及时上报,防止类似“法轮功”这样的邪教坐大成势。财政局在发挥已有的党员队伍、帮教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等信息员作用的同时,积极动员已转化的原“法轮功”人员、离退休干部群众等加入信息员队伍,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真正发挥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创新载体,搭建警示教育平台,为反邪教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注入活力

     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只靠一个部门去抓、去干,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只有借助各种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才能把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财政局围绕发展转型这一中心,按照反邪教的工作要求,以让广大职工“听到、看到、读到”作为工作目标,每年都提出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强化警示教育,以科学破除迷信,以文明改变愚昧,以理性战胜邪恶。一是充分借助局域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利用科普橱窗、科普栏、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增强群众反邪教意识;组织专家作反邪教知识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二是警示教育活动与创建“文明科室”、 “文明个人”“文明家庭”、“平安财政”、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局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中心等阵地,张贴图片、悬挂标语,定期向居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警示教育居民远离邪教,广泛宣传揭露邪教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危害,使广大居民认清什么是邪教、宗教与邪教如何区别、邪教是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对痴迷者进行精神控制的、如何防范与抵制邪教侵蚀。三是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体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棋、牌、球类比赛、健身运动等丰富多彩的职工运动会,使职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接受科学、远离邪教,挤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自下而上的活动空间。四是与科室工作结合,按照“四个纳入”要求,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突出自身特点,把反邪教警示教育融入到本部门业务工作中,保持工作经常性和长期性,深化警示教育实效性。五是与财政干部培训结合。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财政干部培训长期教学规划,走进课堂,面对面教育,使反邪教内容既连贯又有区别性,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逐步实现党校开展警示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教育实效。六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反邪教”活动,让孩子带动和促进家庭共同防范邪教,使每一个家庭都能警惕和远离邪教。七是抓好离退休职工的警示教育工作。单位职工退休后,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思想上易放松,易受蛊惑。因此,要紧紧抓住退前谈话、新老职工座谈、节日茶话会等机会,强化灌输教育;大力开展送温暖、“六必访”等活动,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了解其思想情况,强化针对性教育,激发他们发挥余热,为财政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八是加强调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富有创见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为党组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推进警示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伦依据。

     五、建设积极向上的财政理论教育,为反邪教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

第2篇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高校的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不仅肩负着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更是担当着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停歇,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既复杂又艰巨。而高校又恰好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阵地,各方势力都想方设法去占领这一重要阵地的制高点,从而影响和左右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因此,近年来,高校已成为邪教势力渗透的重点区域。

一、新时期邪教活动的新动向

曾经猖獗一时的邪教组织,在我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猖狂,可以说我们的反邪教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形形色色的邪教组织并没有消亡,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

1.活动基地由境内转向境外

由于我国政府在法律上明确了邪教的定性,并对邪教的打击和防范始终保持高压状态,使绝大多数人们认清了邪教的本质和危害,众多痴迷者也迷途知返。邪教组织在国内的公开活动已经没有可能,而且也失去了群众性的根基。为逃避打击,邪教组织纷纷把活动基地由境内转向境外,使反邪教工作的难度大幅增加。

2.渗透区域由农村转向城市

在邪教传播初期,传播的区域多数是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偏远农村,以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和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可近年来,邪教已把渗透的区域由农村转向城市,传播对象由先前的农民转向城市居民。

3.传播重点由中老年转向青少年

邪教组织传播区域在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传播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和下岗工人,而是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放在高校的在校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身上,从而使高校成为邪教传播渗透的重点区域。

4.传播方式由传统方法转向利用现代技术

邪教组织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向境内展开渗透,或发电子邮件,或打录音电话,或发手机短信,或发微信等,企图突破我国政府对邪教防范和打击的防线,向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渗透。笔者曾看见别人微信转发的所谓的“内参消息”,细看居然发现消息来自《大纪元报》,转发者也许真不知《大纪元报》的底细,出于好奇,转发一下,以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却不知无意中在帮“法轮功”做宣传。在许多高校教职工的办公室和个人电脑上,或多或少都收到过“法轮功”发来的电子邮件,办公电话也会接到过“法轮功”的录音电话。

由于利用这些现代通信手段可隐去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和姓名,因此增加了防范和打击邪教工作的难度。

二、高校校园反邪工作的难点

新时期邪教活动呈现的新动向,突显了高校校园反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自身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在高校校园开展有效的反邪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1.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高校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尚未完全成型,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能力较差。由于对现代传媒手段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把网络当成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容易让受到不良信心的诱惑而误入歧途。

2.部分学生理想与信念的缺失

由于传统教育对信仰教育弱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从而产生的信仰危机使大学生无法分辨思想的精华与糟粕,造成精神上的缺失,转而向邪教组织寻求“精神家园”。此外,当今高校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中的主体,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原有的心理优越感,在挫折面前难免产生高期望值下的负重心理和渴望释重心理。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所形成的精神上的空虚,往往成为邪教组织利用宗教在大学生中进行非法活动,骗取人们信任的心理基础。

3.高校内部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

当今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活跃,学术活动形形色色,思想传播途径多样化。一些有着特定政治目的的境外人士觉得有机可乘,纷纷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或以“访学”和“文化交流”名义开设“学术性”和“知识性”的讲座、科研项目、资助教学以及利用“英语小组”等社团形式,为其渗透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实为举“文化”之旗,行非法渗透之实,增大了排查难度。对部分不了解状况的师生,其意识则容易受其影响,从而误入歧途。也有部分学者打着学术研究“无禁忌”的旗号,混淆视听,增添了校园反邪教工作的难度。

4.人群的高度聚集和快速流动性

高校是青年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每个校园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同时,又是人员流动性很强的地方。新学年开始,成百上千的学生从全省或全国各地聚集到校园,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导致新入学的学生本来就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在新的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三年或四年,也为宗教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近年来,由于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高校中信教群体呈增长趋势。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信教群体,再加上青年学生对宗教和邪教的辨识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各类非法传教组织以此为突破口,批着形形色色的宗教外衣加强对高校的渗透。高校这种独有的人群集散特性无疑增添了校园反邪工作监管难度,从而决定了高校校园反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现代信息技术普及与广泛应用

高校师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要大大强于其他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大众化,网络已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和网络密切相关,一些网络水军、教会组织等,往往以博客空间、社区论坛、门户网站、社交网络、QQ、微信等为载体通过评论资讯、解除心理疾病、生活情感指南、慈善捐助等方式进行非法宗教传播渗透,多数为非实名注册,隐秘性很强,被及时发现并有效抵制的概率大幅度下降。

6.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牢固的理想信念,是防范和抵制邪教侵蚀的重要前提。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普遍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缺乏喜闻乐见的有效教育载体,方法手段不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使得邪教在校园的渗透有机可乘。

三、高校校园反邪工作的主要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当今高校校园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阵地。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凝心聚力打好高校校园反邪攻坚战,守好主阵地。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教育载体,针对大学生自信、自强的个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觉抵制和防范邪教渗透的能力。

同时,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服务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校网上传播,紧跟时展步伐,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健康清新的学习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社团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陶冶情操。同时,要结合传统节庆日、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以及其他涉外学术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言论以及各种打着“文化交流”幌子、披着宗教外衣的非法传教行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3.以思政理论课为依托,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在高校开展反邪教工作的重点是防范,防范的主要手段就是要开展持久的、有效的反邪教教育。通过思政课主渠道持续地、不间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涵,弄清宗教与邪教的关系,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认清邪教的基本特点和危害,以及邪教在新时期的新动向,只有这样方能有效抵制邪教迷惑,拒绝邪教侵蚀。

4.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构筑反邪教心理防线

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控,但是由于他们辨识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劣的界限,进而出现了理想信仰迷失、行为习惯失范、道德观念淡薄等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过强的或过弱的自我意识都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构筑起防范邪教渗透的心理防线,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5.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3篇

今年以来,在XX局信访维稳处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全年圆满地完成了国家公共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公司辖区治安情况平稳、政治态势稳定。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XX局XX年平安建设宣传月实施方案

根据局信访维稳处X月X日下发文件《XX局XX年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我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市综治办统一部署,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一)

任务明确,强化职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了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方案,成立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XX同志担任,宣传月活动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XX兼任主任,成员由各部室、各分公司领导担任。我公司实际紧紧围绕确保为建党九十五周年安全稳定及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人人参与·

维护稳定人人有责”创建活动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宣传。

(二)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同时紧紧围绕“平安建设人人参与·

维护稳定人人有责”总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了法律服务所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促进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为促进单位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把大量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创建工作做出相应贡献。

(三)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开展平安建设征文活动,共征集征文4篇。

(2)采用文图并茂的黑板报形式宣传综治知识,普及防火逃生知识,制作平安建设宣传板报一副。

(3)在公司院内悬挂2幅平安建设宣传标语,起到警示宣传的作用。

(4)公司网站针对平安建设进行了报道,为促进我公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5)开展“我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谏一言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将征集通知下发至各分公司,共有4人参与,征集到金点子5条。①在公交站牌、公共汽车车体、公交车内移动电视等面向民众的载体,宣传综合治理的网站、微信平台,宣传公众举报骚扰电话号码的微信平台、短信平台。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平安城市。②深入社区宣传电信诈骗手段,提高老龄人员防骗能力,让他们成为防骗的宣传员,推广员。③电视台插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公益广告,提高大家甄别网络诈骗能力。④针对各大银行窗口人员进行培训培,针对老年人等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在汇款时提高警惕,加强问询。⑤不要随意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网站信息,不要相信陌生号码发送的中奖通知,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这些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掀起了平安建设宣传活动高潮,氛围甚浓,形成了强有力的正面舆论力量。

二、全力开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根据局信访维稳处X月X日下发文件《XX局XX年反邪教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我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班子会议专门传达局《XX局XX年反邪教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配合抓,有专人办事,确保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紧紧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主题,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1)在总公司范围内开展反邪教征文活动,共征集征文4篇;

(2)采用活动展板形式宣传反邪教知识;(3)院内悬挂反邪教宣传标语,起到警示宣传的作用。制作条幅1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知书明礼、共建和谐”。挂在公司显要位置;(4)发放反邪教知识问卷到每位职工手中,共下发XX份,收回XX份;(5)组织领导干部及职工观看反邪教视频,共有XX人参加了揭批“全神教”和2012世界末日

科学?荒谬?视频的观看;组织领导干部及职工于9月14日观看反邪教视频,共有XX人参加了

-

《警惕身边的邪教》、《正道》视频的观看。(6)发放由市反邪教协会印发的“远离邪教

守护美好家园-

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宣传单共计80份。

通过观看反邪教警示教育片,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了解了当前反邪教工作形势,进一步认清“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反动本质及社会危害,也激发了干部职工参与反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和热情。掀起了反邪教宣传活动高潮,形成了正确舆论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远离邪教,自觉增强抵御非法组织的能力,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发现有人散布邪教组织言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反邪教知识,成为一名义务反邪教宣传员,使广大职工反邪教的观念入耳、入脑、入心。

(三)

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措施。警示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目前我公司还没有出现有邪教组织和邪教参与者,但在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少数职工反邪教意识不强,认为反邪教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认真清缴宣传品等,要求全体职工学科学、用科学、信科学,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知书明礼、共建和谐”。

三、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观看了XX广播电视台晚间剧场(或网络在线观看)播出的十二集反邪教涉案警示教育电视连续剧《忏悔之门》。

通过观看这部警示连续剧,使我们广大职工家属进一步认清了邪教危害,从而在思想上建起一道反邪教的防火墙,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世界观来避免邪教组织对自己的侵害。形成全公司、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邪、反邪”的良好氛围,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传,使邪教组织无立足之地。

四、开展集中清除清缴反宣品专项行动。

我公司于10月24日—10月28日期间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法轮功”反宣品大清缴行动,以此进一步肃清邪教思想危害,维护社会的平安稳定。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为扎实有效开展好此次集中清除清缴行动,公司于24日召开了工作会议,会上,总经理传达了局《关于开展集中清除清缴反宣品专项行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随后,总经理全面部署了此次行动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职责,要求对重点地区等易出现反宣品的地方、角落实行“地毯式”排查,清除收缴,做到不留死角,特别强调了将反宣品工作作为年底考核各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明确各自责任,确保此次集中行动全面、彻底、见实效。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安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形式,教育广大职工充分认识集中清理、清查“法轮功”反宣品集中行动的重大意义以及反邪教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

(二)严格落实“法轮功”反宣品清除清缴工作责任制。

各分公司派专人每天早、晚各一次对所辖区域进行清理清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尤其是针对圃地抽调专门人员组成清除反宣品巡逻队,每天负责圃地周围清除反宣品,同时将清理的过程变成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号召附近居民参与到此次行动当中。

(三)清理清缴反宣品要建立机制。

由于反宣品时常出现“反复”现象,因此该项工作要立足经常。公司进一步规范了工作制度,将公司、圃地周围作为清理工作的重点地区,规定每周3为集中清理日,其它日子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清理。并重新规定责任书内容,明确了凡是在检查中发现反宣品的,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在上级检查暗访中出现反宣品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以此加大清缴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截止到10月31日,我公司在此次集中清除清缴反宣品专项行动中暂未发现反宣品。

五、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矛盾排查调处报告制度。每月召开综治信访工作例会,特别是针对公司稳定情况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布置,并及时向维稳处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坚持每月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对公司矛盾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介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并按规定进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零报告报送工作。XX年,公司接待处理上访事件X起,上访人员XX人。全年共收到民意网来件X件,民心网来件X件,市管干部联系群众意见单X件,回复率达到100%。

六、保证经费。

根据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际需要,我单位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创安工作经费,确保开展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创建工作宣传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硬件的建设,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集中一个时段,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对于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确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反邪防渗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50-02

一、依法治理的紧迫性

当前和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被称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三大瘟疫,已威胁到党的执政。披着“不以颠覆现政权为目标”和“爱国爱教”的欺骗外衣,不仅容易蛊惑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毒害人们的思想;也容易煽动社会中没有固定生活来源或固定住所的、靠打家劫舍和行骗偷窃为生、无所事事的流民扰乱社会治安;而且还会危害国家安全,如利用一些不受约束、被政府视为“传播邪恶”、“犯罪”和从事“破坏活动”的可疑分子、“危险人物”等企图人民政府的领导。尤其教势欲极其膨胀,以最初寻求社会团体协助,与政府协调共生为幌子,随着教众不明真相的尾随人数增多,随着发展为敌视政权、甚至谋求取而代之的政治意图,企图政府。

总之,的滋生蔓延不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与法律相抵触,更对我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产生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反的斗争是一场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它突出地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群众基础和思想阵地的较量,因此,依法治理刻不容缓。

二、加强高校反邪防渗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主力军的阵地,也是巩固党的建设的基地,目前,高校在校青年大学生成为当前组织渗透的重点对象,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反邪防渗至关重要。其重要性是由组织活动的新特点和新动向、新的发展对象以及高校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一)组织活动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近年来,在世界泛滥的国际背景下,组织活动呈现出与国外相勾结、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向高校渗透等新特点和新动向。由于1999年以后我国政府持续有力地开展了对组织的防范和打击活动,教主纷纷出逃,活动基地也随之迁往境外。在境外,组织不便以传统方式进行公开活动,不得不改变策略向境内进行思想渗透,于是更加隐蔽的一些代高科技手段(如电子邮件、打录音电话、发手机短信、发电话传真、邮寄宣传光盘等)开始成为分子青睐的武器。而掌握着现代通信工具,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群体,便理所当然成为境外组织最看好的发展对象。同时,青年大学生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且掌握着先进、高端的技术知识,一旦被分子所利用,其破坏性也将较之普通群体更大。

(二)组织的新的发展对象

1.高校在校青年大学生成为当前组织渗透的重点对象。青年是追求理想信念最迫切的时期,又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当前大学生信仰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明显不足,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当前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致使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也在相当多的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更容易让一些以信仰的形式钻空子。信仰是信念的最高级的表现形式,它具有远比一般认识要高的稳定性和执着性,一旦形成就很改变。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信念,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从个人来说,谁都坚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然而错误的信念或信仰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力量,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就连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都不例外。牛顿在科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他的后半生,却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当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牛顿的教训非常深刻。可以说,操控了一个人的信念就等同于操控了一个人的灵魂。而大学生的正确信仰普遍缺失,部分大学生在本有的精神追求上没有依靠感产生信仰迷茫,或对物质过度崇拜导致偏向错误信仰,再或是遇到挫折时,因渴求信仰的迫切而出现盲目信仰等,都使大学生心里有所渴求,却又不知道该信仰什么,这就让一些信仰形式乘虚而入。

2.高校教师成为当前组织处心积虑想要蒙蔽的对象。为寻求政治靠山,组织还积极拉拢知识分子、德高望重的教授、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高校中的党政人员灌输说教,对其进行广泛渗透和严厉的控制、恐吓等,使其一旦加入组织,就很难摆脱,也大大增加了反的难度,为高校的正常运作和安定埋下了隐患,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的效果。

(三)高校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1.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它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而且也影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旗帜能否代代相传的大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2.高校是理论前沿阵地,不仅在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理论研究方面拥有丰厚的人文资源,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还在开展问题和反教育的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揭露本质和危害。

3.高校可借助研发的高端科技,针对类突发事件,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预警机制,与在科技领域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高校还可普及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总之,高校对于传播科学、文明、真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能,其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反的艰巨使命,积极探索反的有效途径。

三、大力开展高校反宣传警示教育工作

大学校园必须拒绝,这不但是创建“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也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正视高校反斗争的复杂性和反任务的艰巨性,将其作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一)从抓好党内教育入手,做好高校反邪宣传工作

开展党内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让“崇尚科学、抵制,珍爱生命、远离”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共识,这也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党内教育要针对党员对新形势下发展的新特点、活动的新动向了解不多,对各类新兴(如“全能神”、“呼喊派”、“”等)的知晓率还不够高,以及反思想认识有所下降的现实情况,将反警示教育纳入“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制作反专题教育片,着力加强斗争形势和特点规律的通报,以增强党员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和做好防范处理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其次,在“校园拒绝”的活动中,不只是要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加入反警示教育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党建带动团建、班建,努力扩大警示教育的覆盖面。由基层党组织牵头,专门针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精心设计法制宣传的内容,采取反法制知识竞赛、开展集中宣传、印发宣传读本、举办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反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防范处理工作中的作用。再次,应注意把反工作内容纳入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工程中。

(二)建立高校防范的预警机制,把反教育与危机管理相结合

为了认清的本质与危害,进一步增强全员师生反邪防渗意识和自觉抵御侵蚀能力,首先,各系部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召开“反”主题班会活动,并在会后检查其各班策划书、班会简报和总结、心得体会等。其次,安全处与团委可共同组织开展以“崇尚科学反对”为主题的反法制知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如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反邪防渗宣传条幅;制作反邪防渗法制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开展校园广播宣传周;在每栋学生宿舍张贴《反邪防渗宣传知识》;编写《反邪宣传专题学习资料》印发各院系、各班级分别组织学习;组织召开由各系团总支书记参加的反邪防渗工作会议,发放《反邪防渗法制知识竞赛通知》、《参赛师生签名表》,布置反邪防渗主题班会活动,安排各班级开展网上答题竞赛及整个活动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第三,校园警示教育还要注意一些经常利用学生放假时期从事各种反宣渗透活动的这一特点,在学生放寒、暑假时重点组织开展相应的警示教育活动,坚决遏制向学校和青年学生的渗透。

(三)将反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安排,坚持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第5篇

邪教组织是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危害社会非法组织。其本质是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并以积极的态度、超凡脱俗的精神为社会服务,如道教的“爱国相同、济世渡人。”而邪教否定现实社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学习。

反邪教发言稿1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县反邪教协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百忙中光临大会的市委防范办、市反邪教协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投身于反邪教工作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市委防范办副主任张##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对今后我县深入开展反邪教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与会同志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反邪教协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自1999年7月22日国家依法取缔“x”邪教组织以来,全县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同“x”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斗争。绝大多数原“x”练习者和一些中毒较深的痴迷者,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挽救下摆脱了x及其“x”邪教组织的精神桎梏;一批参与、组织、策划破坏捣乱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社会氛围正在我县逐步形成,我们同“x”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我们与“x”等邪教组织斗争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方面,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纵容和庇护下,x及其“x”邪教组织更加变本加厉地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他们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遥控国内的“x”顽固分子与我对抗,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x”顽固分子在我县的捣乱破坏活动也时有发生,散发反动宣传品,拨打骚扰电话等违法犯罪活动还比较猖獗,严重影响着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其他邪教组织也趁机兴风作浪,大肆进行传播、串连等非法活动,给我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推进反邪教工作的开展,只靠一两个职能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社会氛围,才能彻底铲除这一社会“毒瘤”。因此,我县反邪教协会的成立,既是当前同邪教组织斗争的迫切需要,更是今后长期斗争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对县反邪教协会的工作将给予全力支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县反邪教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反邪教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按照市委防范办和市委反邪教协会的有关精神和具体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县委防范办作为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协会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确保协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在反邪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县反邪教协会是由我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有志于反邪教活动的人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群众性的反邪教斗争有了一个正式组织,民间反邪教工作有了一面旗帜,必将把我县的反邪教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协会已经成立,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开展工作。希望县反邪教协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高举科学的大旗,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和各自的业务工作特点,按照已确定的工作重点,团结、联络各位会员和有志于反邪教的社会各界,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在全县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反邪教工作局面,共同筑起抵御和防范邪教的铜墙铁壁。不断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深入乡镇村(街道)、居委会,深入千家万户,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紧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教育转化至今仍痴迷于“x”及其它邪教的人员,继续做好已转化“x”人员的后续帮教工作,巩固转化成果。积极研究和探讨各类邪教组织的活动特点与规律,加强与外市、县,外省及全国同类民间组织的联系与交流,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批判“x”及其它邪教组织的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从根本上铲除邪教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土壤。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在市委防范办、市反邪教协会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县委防范办精心筹划,我县反邪教协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了筹建任务,为今后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新成立的反邪教协会面临的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很多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畅通工作渠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协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广泛调查研究,掌握邪教动态,进行归纳梳理,积极提出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提供决策依据;要积极指导和大力推进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的建设,各乡镇、有关企事单位要加快推进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的建设进度,各乡镇要在春节前完成反邪教分会的筹建,吸纳更多的效力于反邪教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全县形成强大的反邪教工作网络,推动全县反邪教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同志们,今后的工作任务将非常繁重,希望反邪教协会的同志们勇于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地开展工作。团结动员全社会反邪教人士,在全县形成强大的反邪教阵势,营造浓厚的反邪教氛围,铲除“x”等邪教组织的滋生土壤,维护全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反邪教发言稿2我叫刘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永远灿烂》。

什么是邪教?也许我们还太小,还不真正明白它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邪教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破坏我们幸福生活的坏东西。它就像我们童话故事中看到的魔鬼,常常让很多人上当受骗,但它还不会心满意足,因为它还要图财害命。妈妈还告诉我:有一位12岁的小姐姐,因为听信邪教的谎言,在天-安-门广场自己烧着了自己,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世界多么美好!春天,鲜花盛开,我们可以去踏青;夏天,山明水秀,我们可以去冲浪;秋天,果实累累,我们可以去品尝;冬天,白雪茫茫,我们可以去溜冰。啊!这个世界最有生机的就是生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拿它来开玩笑?

我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感受这美丽的地球。我还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亲切的教诲,照亮了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有这么多爱我们、关心我们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听他们的话,相信科学,崇尚科学,就不会怕什么邪教?也不会怕什么魔鬼来伤害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吸取生活中的教训,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看时光流逝,我祈祷明天,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都能够慢慢实现!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听爸爸、妈妈、老师的话,用科学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小脑袋,反对邪教,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让生命之花永远灿烂!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有人问说:教会有女基-督吗?若有男基-督,为什么没有女基-督,甚至不许有女基-督,这不是跟现代男女平等的主张相背又违背了女权运动吗?请问怎样解释这矛盾?兹简答如下:

一.从世上名人说起

中国历史上有个岳飞,若有人说她是现代的女岳飞,她尽管这么说,却跟男女平等风马牛不相及,纵使你是女中豪杰,也不过是一个要利用岳飞的名望而自称为女岳飞而已!岳飞仍只有一个!照样,尽管今日有人自称女基-督,基-督仍只有一个!

二、从圣灵看只有一位基-督

根据圣经真理,所有真心信耶稣的,不分男、女、老、幼、主、仆(上司、下属)、种族、国籍,都靠同一救恩得救,都在基-督里成为一了。(加2:28-29)在灵界里没有男女嫁娶的事,不存在女权问题。此外,基-督只有一位,不但没有女基-督,也不可能另有一位男基-督。单凭她自称为"女基-督"这句话,已足够证明是异端了。圣经明说:"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太24:23-24)

三、只有基-督是受膏者

基-督原是受膏者的意思,却不是说所有受膏的人都是基-督。旧约时代,神嘱咐摩西用特别配方制成圣所专用的膏油。凡圣所与至圣所的物件都要抹上膏油,表示已分别为圣,专为神用,而在圣所或至圣所侍候的祭司或大祭司,都必须先受圣膏油膏抹,表示已分别为圣,已为神所选用,此外,君王、先知也都要受膏,才可以作王或作先知;但这些人若受膏为祭司,却不能作君王;受膏作君王的不能作祭司;所以他们虽是受膏被分别为圣的人,却不能称为"受膏者"(即基-督),只有基-督可称为"受膏者",因只有他不但是救主,也是先知,不单是祭司,也是君王;是神所差来的救主,又是牧者,因而只有他配称为基-督(受膏者)。所以,如上文所说,只要有人自称为女基-督或男基-督,这自称已是够证明她是假冒的基-督。因只有基-督同时是神所设立差遣的救主、牧人、先知、祭司、君王,此名再无别人了

反邪教发言稿3邪教,古今中外处处可见。什么是邪教?顾名思义,邪教就是利用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以宗教的形式宣传违背社会真理的价值观,通过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以获取非法暴利,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在邪教趋于活跃的今天,科学依然屹立于邪教的面前。什么是科学?不言而喻,科学就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它是人们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科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日新月异。科学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生活也不断出现新的需求。然而精神生活的匮乏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信仰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一部分人出现了信仰危机,希望寻求精神寄托,给了邪教滋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世界性宗教热的出现,邪教再度趋于活跃。邪教的猖狂活动,不仅在宗教界引起混乱,而且酿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在我国,最为引人注目的邪教组织当属x功。

在城市、农村,特别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群众由于家庭贫困、身体病弱、文化素质较低、迷信思想严重很容易受到蛊惑,误入邪教。在邪教的误导下,发生了很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惨绝人寰的悲剧。而邝广兰就是其中之一。基于对x功的痴迷,她讳疾忌医,拒医拒药,在x功的歧途中越走越远。1998年5月12日晚,邝广兰在x功的精神控制下失去理智,在家中用剪刀间断舌头一厘米多。终于在醒悟后去医院接受了治疗。然而,x功对其个人的危害并没有因为这次伤害而结束。2000年4月的一天,她一口气吞下三瓶x,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挽回了宝贵的生命。但是痴迷于x功的她于2008年底离家出走,当其丈夫找到她时,发现她倒在一座空置单位中喝农药x了。那个曾经几次被家人挽救过的生命就这样在x功的摧残控制下一步步失去理智、失去自我,最终悄然而逝。

这种被邪教蛊惑而x身亡的事件层出不穷,也泯灭了不计其数的生命。

面对邪教给社会给数以千万计的家庭造成的危害,我们要用科学的力量去抵制邪教的侵害。这是一场正义与x,科学与邪教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科学以其岿然不动的姿态用其正义的力量遏制邪教的蔓延,终将战胜邪教。我相信,只要我们忠于科学、崇尚科学,我们就一定能够使那些迷失于邪教歧途的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用科学的光芒照亮那片被邪教阴霾所遮蔽的生命之空。在人生的航线上让我们以科学为指向标,让在邪教中迷惘的生命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向着美好的未来起航。

反邪教发言稿4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明媚阳光下,无忧无虑的坐在教室里吸取着老师挥洒的雨露,享受着科技进步的成果,我们多么幸福呀!然而,科学进步的巨大绊脚石——邪教,也在社会上的某个角落生根发芽,蒙骗着某些人的双眼,侵蚀着某些人的灵魂,毒害着某些人的身躯。

邪教组织是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危害社会非法组织。其本质是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并以积极的态度、超凡脱俗的精神为社会服务,如道教的“爱国相同、济世渡人。”而邪教否定现实社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

如果一个人科学知识浅薄,一心只想着神佛的恩赐,贪图利益,轻信别人的话,那么他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前几年,邪教魔头x发起的《x》,不知蒙骗了多少人,不知毁了多少家庭的和睦,我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某地有一位离休干部闫某,他原本有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然而,自从“发轮功”的魔爪伸进这个家庭后,和美的生活即一去不复返,当初,闫某抱着强身健体的愿望,于1996年10月练起了“x”。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和两个女儿也都迷恋上了“x”。此后,无论春夏秋冬,早上五点准时起床练功,晚上还要看书“学法”,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心顾及。为了“上层次”早日“成佛成仙”老两口和两个女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修炼。最终因参与闹事,扰乱治安,被有关部门依法劳教。

闫某作为一位老干部,经历了几十年的的风风雨雨,对社会的善恶丑美,应该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然而,由于其忽视了对科学知识的再学习,忽视了作为一位老干部应有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迷失了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铁证如山,触目惊心。它近一半表明“x”是害人功,它驱使修炼者走火入魔,一步一步走向邪路、绝路,使许多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家破人亡。

我们坚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邪教会越来越失去立足之地,所以,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我们应该倡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用己有的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满荣昌盛,把我们的祖国装点得更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心连心,坚决抵制邪教进入校园。

第6篇

关键词:《好人布朗》 心理学角度 创作主题

美国作家霍桑所塑造的主人公内心常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其作品深刻揭示了人们心中的罪恶与伪善,所描述的主题往往是“人人内心都充满了邪恶,个个都是伪君子”。他的短篇小说《好人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在评论这部作品时,威尔福雷德-格林(Wilfred Guerin)认为:“霍桑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神秘恐怖,难以确定的思想内涵。”文学评论家D.M.麦克凯森(D.M.Mckeithan)也评论道:“霍桑的《好人布朗》全篇充斥着邪恶(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的邪恶),清教徒的伪善。”霍桑本人也质疑人性的本善,就连男主人公布朗的新娘费丝(Faith)也未摆脱清教徒的虚伪。她所佩戴的粉色丝巾本来是纯洁与热情的象征,但最终也化作了欺骗的符号。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布朗的森林之行,以及他发现费丝参加女巫集会后为什么发疯?2.布朗本人真的像其名字体现的那么善良么?他的内心就真的纯洁而没有魔鬼般的邪恶么?通过探讨这两个问题。本文将揭示该作品如何反映霍桑的创作主题。

首先,我们要问:“那天布朗为什么非要离开村子到森林去过夜呢?”对此似乎没人能解释清楚,存在各式各样的猜测与解读。或许像其他哥特小说那样,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鬼使神差般地把布朗吸引到恐怖的森林,也许他和魔鬼事先有约。从心理学角度看,布朗去森林过夜也许是因为他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欲望的趋使。按照荣格(Jung)的个体心理理论(Individuation),布朗并不是他自认为的“善良的基督徒,娶了天使的善良小伙”,他只不过是一名“未成熟的小男孩儿”。他抛下新婚妻子去森林过夜也许是少年的冲动,怀着好奇心理去偷窥世间的秘密。

其次,如何解读布朗的森林之行?他的森林之行是梦幻还是真实?这也使得作品捉摸不定,晦涩难懂,从而反映了霍桑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布朗森林之行可作两种解读。一是,布朗森林之行反映了作品的哥特式风格:神秘恐怖,难以确定,但充满象征。它体现了布朗内心充满了矛盾,或者说,它反映了善良人布朗的心魔,他内心也充满了阴影。

二是,布朗森林之行也可用弗洛伊德理论解读。按照弗氏心理学理论,人的人格心理可划分三个模式: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即隐藏于自己内心潜意识里的、不受任何压抑、束缚的本真(trae self);自我即现实世界所表现的“我”;超我即升华了的自我。联系到作品中的布朗,由于他或多或少反映了作者霍桑的影子,也生活在一个自相矛盾的精神世界里,内心也充满了阴影。他对周边(包括他的新婚妻子)充满了怀疑。如前所述,布朗(包括霍桑)认为:“人人内心都充满了邪恶。个个都是伪君子,人人都是魔鬼。”从此层面看,他的森林之行实际反映了他内心疯狂的本我,反映了好人布朗(Good-man Brown)内心并不纯洁,也有一颗魔鬼般的心灵。

对此,许多评论家作了相似的论述。例如,保罗・赫利(Paul Hurley)评述道:“贯穿全文的罪恶感也和主人公布朗分不开,因为这罪恶也有布朗一份,罪恶就在他的心中。”对于布朗的森林之行,迈克尔・垂特(Michael Tritt)认为森林反映了布朗的“内心罪恶(a world of Brown’s sin-fulness and his own evil)”。关于布朗在森林中所遇的黑衣老者及其他人,汤玛斯・沃什(ThomasWalsh)的解读是:“黑衣人(The Black Man)反映了布朗内心‘黑暗的一面’。”弗莱德里克・克鲁斯(Frederick Crews)认为:“森林中布朗所遇之人反映了布朗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是魔鬼。”

关于布朗发疯的原因,垂特认为:“布朗一直试图逃脱罪、邪恶的诱惑,因此他把罪恶感不断地加在周围人身上,以示自身的清白。然而,等他发现周围人个个都有罪,自己又无法摆脱这个‘罪恶的环境’,于是他就绝望了。”按照垂特的这种解读,布朗一旦进入了森林,就不可避免、身不由己地遇到了象征魔鬼撤旦的黑衣老者,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步一步向森林深处走去。布朗走得太远了,陷得太深了,他不可避免地堕落了,坠人了罪恶的黑暗中。他只有发疯,用发疯来与罪恶的人们、罪恶的世界隔绝。

赫利对布朗发疯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按照赫利的观点,布朗之所以发疯,是因为他失去了他内心的“忠诚(departed from/lost his Faith)”,即布朗错误地把周围环境看成了罪恶的环境,人人都有罪。他不能摆脱这种内心的阴影,最后只有一疯了之。

另外,布朗的森林之行和后来的发疯是作家霍桑本人内心矛盾的具体反映。从家族来看,作为塞勒姆(Salem)小镇法官的后代,作家本人深受源于加尔文教(Calvinism)的清教教义的影响。加尔文教强调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按照加尔文教教义,作为芸芸众生,人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原罪,因为始祖亚当堕落而犯下了“不可救赎的原罪”。基于此,霍桑认为生活在世上的人们无人能避免原罪,谁也无法逃脱伪善。换言之,有了这个大前提,世人谁也无法保持“善良”,谁也无法成就“忠诚”,因为“邪恶是人类的本性”(Kazin,110)。霍桑的这一处世理念体现在作品中就是他让布朗所尊敬的人都亮相于女巫大会,尤其是他的新婚妻子费丝。这样,布朗“失去了”忠诚,彻底绝望,最后终于疯了。

最后,从写作技巧看,霍桑让布朗在森林中首先碰到了一个坐在树下休息的黑衣老者。按照霍桑的宗教观,森林可比作伊甸园,此处的老者便是藏于树后的魔鬼撒旦(Satan),所倚之树便是伊甸园里的知识树(the KnowledgeTree)。作者虽然只字未提“苹果”和“亚当”,但正是从知识树下,布朗才一步一步“看清”真相。然而,有时候人们最好不要知道真相,“牧师的黑面纱”(the Minister’s BlackVeil,作者的另一短篇)最好不要揭开,否则,如同本作品中的布朗,发现从空中“轻轻飘落的”是他妻子费丝所带的粉丝巾(此情节喻指费丝现身于女巫大会),就绝望地大喊:“我希望已去。”进而变得绝望、疯狂。

第7篇

[关键词]:清热泻火法,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体实易感儿。

1中医对实证复感儿的认识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在一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以6个月~6岁的小儿多见[1]。中医认为本病内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卫外不固;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内外相合,卫表失和,肺气失宣而发病。然小儿乃“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又脾胃常不足,饮食不知节制,易积滞。故病性常虚实夹杂,然以虚为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有虚证,尚可见到实证,和体质的关系日见密切。李燕宁教授根据小儿自身体质的不同,分为体实易感儿和体虚易感儿两类。近年来,体实易感儿得到医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证治类型也逐渐完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型:肺胃积热证、胃肠积热证、湿热郁阻证、肝脾失调证、郁火内伏证、气虚血瘀证,并多相兼食积内热的表现。

2.中医对清热泻火法的认识

中医认为气血蕴结郁而化热,阴阳失衡,阳盛则热,阴虚亦可生热。气血阴阳乃五脏六腑之根本,小儿或外感六淫,或内伤食滞,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皆可失衡或郁结,又小儿乃纯阳之体,易从阳化热或生风动火,故清热泻火法总得来说,包括:清脏腑热及清退郁热。具体涵盖:清心泻火法,如黄连解毒汤;清热利湿泻火法,如甘露消毒丹;清热涤痰泻火法,如黄连温胆汤;清胃泻火法,如玉女煎 ;清热通腑泻火法,如枳实导滞丸;清虚热、泻肾火法,如知柏地黄丸。

3 清热泻火法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证治应用

3.1 肺胃积热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感冒,时发咳嗽,咽红不退,时有咽痛,口臭,易手足汗出,睡眠欠安,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此类患儿平素可见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肿大、咽红咽痛、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邢向晖教授认为肺胃实热证患儿多因感邪后治疗不当,或疗程不足,致余邪滞留不去;或因衣被过暖、营养过度、摄水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病灶隐伏,脏腑机能失调,气机怫郁,蕴积化热,上攻肺之门户咽喉,内蕴脾胃,郁热日久,外蒸腠理,易致卫表失固,一旦感邪,一触即发。治疗时以清肺热、泻胃火、养阴利咽为主,可选用银翘散及利咽汤加减;若兼扁桃体或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山豆根散结消肿;有痰者加浙贝母、瓜蒌清热化痰;肺热重者加鱼腥草、桑白皮清泻肺热;咳喘加炙麻黄宣肺平喘。

3.2 胃肠积热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感冒,咳嗽、咽红,口臭、厌食或食欲亢进、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苔厚、脉滑数。邢向晖教授认为此类患儿平时即有口臭、便秘等积热表现,平素喜食鱼虾海鲜、辛辣炙煿之品,久致热结胃肠,纳运困阻,每遇邪即感。治疗时以清热通腑泻火为主,方选凉膈散或枳实导滞丸加减,酌加清透之品,如连翘、薄荷、石膏等以疏散胃肠郁火。

3.3 湿热郁阻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易感,平素易头晕头困,倦怠乏力,口苦口涩,时胸闷,忧虑多思, 偶伴见肢体沉重,面色少华晦暗,大便干稀不调, 舌暗、苔厚腻或黄,脉沉涩。针对此型姜鹏九[2] 等提出,应急则治标, 从标本分期辨证立法入手分2步论治,若为新感之邪,既有湿郁卫分之表证, 又有湿遏气机之里证, 当先以芳香辛散、轻宣淡渗之法, 宣化表里之湿邪, 以三仁汤加减,以宣上畅中渗下, 使湿利热清,标证消除。若表证既除,当视本证之属性,分别投以运脾益气补肺固表、补肾壮骨填阴温阳、清热导滞双解表里而缓图其本,以平为期。邢向晖教授认为,脾胃素为阳虚,运化失职,湿从内生,或遇外湿,日久蕴热,湿遏热伏,中焦不畅,据此认为湿热证体质感邪后既有湿、热表现,又有气郁之征,可据湿重、热重,湿热并重之不同选用甘露消毒丹或王氏连朴饮加减。取芳香宣透之法,使腠理疏达,气机畅通,湿热无稽留之弊。

3.4肝脾失调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易感,形体消瘦或虚胖, 面白少华,山根泛青,毛发枯、直立,食少,易躁易怒,易汗,易食后即泻,大便干稀不调, 舌质淡红, 苔薄微腻, 脉细有力。陈凤媚等[3]认为此证型多因现代儿童活动量少,所欲不能,心理压力增大,气郁难疏,特殊环境易出现精神紧张或情绪失控的表现,以肝木偏亢为主,肝旺侮金乘土, 致肺卫不固, 脾失健运, 运化失职, 气血生化乏源, 卫外不固, 反复易感。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虚的生理病理特点。着眼于此,梁文旺[4]提出了“肝枢纽”法,以调肝理脾、益肺固表为主要治法。方选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四逆散三方化裁。其中根据虚实偏重的不同,或以泻肝为主,或以补脾理肺为主。单以补药为主,则枢机不利,邪气不透,郁结难散,仍易反复外感。

3.5 郁火内伏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患儿易进食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身体壮实,性情急躁,易口舌生疮,心烦易怒,手足心热或胸腹灼热或夜间及午后低热起伏,手足及头部易汗出,触冒外邪,则易突现发热、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数。周朋[5]认为此证涉及胃中郁火及食积郁火两方面,与心、胃两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上主张清热泻火、消食通腑,并疏通壅滞,方选黄连内疏汤加减或以黄连解毒汤为主酌加大黄、枳实、神曲、炒莱菔子等清透邪热、泻下积滞之品。

3.6 阴津不足、相火旺盛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患儿喜进食温热类食品,不喜饮水,形体消瘦,面赤,性情急躁,易口舌生疮,唇红齿燥,肌肤失润,咽部暗红,反复不退,手足心热、胸腹灼热,午后潮热,心烦易怒,或伴腰酸不适,手足瘛瘲,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脱,脉细数。邢向晖教授认为此证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以胃津不足、肾阴虚损、相火亢盛为主,治疗上以清补气津、滋阴泻火为主,方选知柏地黄丸或沙参麦冬汤加减,方药以滋阴清热药为主,少佐清泻胃火及相火之品,如知母、黄柏、黄连等。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证虽然以虚证为主,但临床上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并不少见,故无论在急性感染期、临床迁延期还是恢复缓解期,都当重视实证的辨治。本篇偏于论述实热证型的证治,根据气血阴阳之所伤,选用不同的清热泻火法,在辩证论治中,扶正的同时,可随证加减清热泻火之品,使祛邪与补益相合,共奏鼓舞正气、驱邪外出之力。

参考文献:

[1]韩新民主编.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1版:86.

[2]姜鹏九,姜奕奇,姜奕扬.三仁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3):1213-1214.

[3]陈凤媚,辜学敏,邓雪梅.肝脾同治法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5,23(4):760-761.

第8篇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具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临床经过和预后不尽相同的一组疾病,占泌尿系统疾患的21.63%。本病病情逐渐发展,大部分患者最终进入肾功能衰竭期,是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首位病因(达64.1%)。因发病率高、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慢性肾小球肾炎已对患者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优势[1]。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肾虚”、“血瘀”、“湿热”、“风湿”关系密切,尤其对于其风湿症候的研究已渐成为热点。现将近几年慢性肾小球肾炎从风、湿、风湿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从风论治

《素问·风论》谓“风者善行而数变”,指出风之出入隐现,浮幻无常,其致病症状错综复杂,故以风冠“六淫”之首,视为百病之长。一方面因其开泄作用损伤肌表,为其他病邪侵入打开大门,引起风寒、风热、风湿等病;另一方面由于其善行数变可导致许多疾病且见证多端。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因风邪导致肾病的论述:(1)风水病—《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腑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2)肾风病—《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歧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2];《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3]。现代不少医家也试从风论治角度试图阐述肾病的病因病机,如叶传蕙[4]认为肾风的发病尤以内外合风、邪风鼓荡、风邪入络以及肝风内动为病机核心;王暴魁[5]认为风邪贯穿及慢性肾病的始末;王昕[6]认为风邪不仅是慢性肾炎起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而且是慢性肾炎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慢性肾炎复发加重的主要因素;李靖[7]则认为肾病的病因是由于肾元亏虚,又有风邪携带他邪侵袭,常表现为风寒挟湿或风热挟湿的特点。

慢性肾炎中风邪的辩证可观察到以下特征:(1)面肿即风:“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外感风邪引发水肿时总是面部浮肿在先,即使外感症状不明显,若有面肿,即应在治疗时不忘祛风,可以提高疗效;(2)外感肺经症状:肺主皮毛,风性开泄,卫表不固,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肃,即显鼻塞、咽痛、咳嗽、流涕等肺经症状;(3)尿泡沫多:肾炎蛋白尿的病人常见到泡沫尿,一部分病人的病情随蛋白尿轻重而变化,因为风性开泄,精微外泄时兼风邪为患者,尿中泡沫就多,故泡沫尿应视为有风邪开泄鼓动尿液的一个指征;(4)伴风湿症状:慢性肾炎患者伴有腰膝酸痛等症状时,中医辨证常结合痹证认识,其病机由“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所以治疗时祛风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原则;(5)肝风之状:慢性肾炎若发生高血压时,症状可见眩晕、目赤、头痛等,中医认为系肝风所致,但不应忽视内风扰肾;(6)发于冬春:《素问·金匮真言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东风生于春,病在肝”,虽然冬春之说有些绝对,但事实上往往冬春之际肾炎发病率高,症状加重多,冬季寒风凛冽,肾阳被遏,春季肝木偏旺,风邪易袭,故病发于冬春是受风感病的一个特征[8]。

2 从湿论治

肾为水脏,主五液。肾水自身有调治功能,即《素问·逆调论篇》“肾者水脏,主津液”;《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水虽制于脾,实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证治准绳》“诸水溢之病,未有不因肾虚得之”。以上论述,形象地描述了肾主水的生理功能及肾失制水而导致的体内水邪潴留为患的病机特点。慢性肾病表现为水肿、疲乏、腹胀、便溏,病情时轻时重,缠绵反复,仔细分析其发病发展的各个环节,湿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肾为阴中之少阴,位居下焦,亦是湿邪易犯之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说明湿邪也是肾病的重要病因。湿邪为患,脏腑机能失调,肺脾肾三脏为之所困,湿浊内生,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杜雨茂认为慢性肾病其本为肾虚,其标为水湿、湿热、热毒、瘀血,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9]。郭耳耳耳涛[10]认为从慢性肾炎病机的角度看,水湿作为外感邪气时只是一种诱发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而水湿作为病理产物,则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所致,是慢性肾炎的根本原因,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三脏为主。黄文政[11]也提出湿自始至终贯穿于慢性肾炎发展过程中,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湿邪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其辨治自然离不开湿。一是湿从三焦论治。湿在上焦者,常为初感湿邪,蕴于肌肤,阻遏卫表,肺失宣肃,治疗多选用越婢加术汤、三仁汤等,邪在上,主要选用清轻宣散之剂,从上而解,则疗效较速,但在慢性肾病的进展过程中有时因复感外邪,也表现为湿郁上焦的征象,也应从此法而治;湿阻中焦,脾胃为之所困,枢机不利,升降失和,当健运脾气,疏利气机,助湿而化,或者用辛开苦降,醒脾燥湿之法,方选参苓白术散、黄连温胆汤等加减;湿邪阻于下焦,或由于肾阳衰惫,或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肾阳衰微者当振奋真阳,祛除阴寒湿邪凝滞,振奋真阳则用真武汤等;湿热下注者当清热利湿,淡渗利湿,分清泌浊,清利湿热则多用八正散、萆薢分清饮等。二是湿从脏腑论治。体内水湿之邪的产生,总归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脏腑论治湿邪,主要从肺脾肾着手,肺为水之上源,《素问》早指出:“开鬼门,洁净府”宣肺而利湿,水邪从上而解,是所谓的“提壶揭盖”法。《素问》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湿困,失其健运,而成水肿,历代医家治湿从脾论者最多,也可健脾与燥湿同治,方选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五皮饮或实脾饮等。然而肾对水液代谢有主宰和调节作用,水肿之发病,“其本在肾”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治当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治疗[12]。章念伟提出了治湿三法[13]:一是疏利三焦湿之为病,弥漫三焦为多,祛湿之法必先调畅气机,疏利三焦使各自的功能得以发挥,疏利三焦,常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二是苦温燥湿水湿运行不畅,湿郁则热生,湿热裹结,缠绵难愈,治疗当先化其湿,湿郁开则热易外透;三是健脾祛风胜湿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停滞而为湿,在健脾基础上祛风,健脾可取其胜湿升清阳之功,以利脾之运化,脾运健则湿邪除而精微固[14]。

3 从风湿论治

肾病的发病与风、湿均有关联,无论是风邪致病还是湿邪致病,最后均会涉及到风湿合邪致病。所以兼具“风邪”和“湿邪”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因“风性开泄”,干扰肾的封藏职能,使机体的血浆白蛋白等精微物质从尿中大量流失,又因其“善行数变”,可产生多种不稳定因素,使困乏、眩晕、水肿等临床症状加重,同时因与湿邪相合为病,所以又有“水湿肿满”及“湿性凝滞,缠绵难愈”等特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明确了肾病与风湿合邪的关系:“风湿”、“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不少现代学者也在进行肾病风湿症候的研究。陈洪宁等[15]认为风湿是指风湿内扰;李秋芬等[16]认为风湿内扰贯穿了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是重要的发病病机;刘行健等[17]认为风湿内扰是IgA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病机;王永钧[18]认为风湿内扰是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中心证候,同时提出应以祛风胜湿为辩证的中心,常用组方为加减防己黄芪汤,以《金匮》防己黄芪汤加减组成(汉防己、黄芪、白术、茯苓、苡仁、雷公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有益气、养血、活血、祛风、胜湿功效,常用加减药物有鬼箭羽、豨签草、穿山龙、火把花根、徐长卿、青风藤等,亦可应用雷公藤、火把花根、青风藤的提取物[19],但需熟悉此类药对肝酶、性腺、以及血液系统的影响,因此需每2周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血常规等,以策安全。姜燕[20]认为以雷公藤为主药,根据辩证合理配伍组成的复方,不但在治疗上有很好的协同,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其副作用,提高机体对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耐受性,进一步发挥治疗作用。

4 展望

慢性肾炎从风论治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祛风药物治疗肾病,亦有重要的作用机制。一是驱邪宣肺:肾病初期,辛散祛风药物,能畅达肺气,宣畅气机,振奋三焦气化功能而驱邪外出。二是助脾化湿:芳香祛风药物,可调畅气机,助脾运化水湿。即“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三是调气活血:肾病属慢性疾患,水液代谢失常。“久病入络”,“水能病血”,因此瘀血在肾病中亦为常见。祛风药物性味多辛温,辛能散发,温能宣通,可“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温通经络而活血。四是激发正气:肾病之变多本虚标实之证。辛散祛风药物有升、散、行、举等多种特性,举者可激发正气,益气升阳、振奋鼓动之功能,能通肺、醒脾、畅肝,鼓舞肾间动气,激越其蒸发作用[21]。

慢性肾炎与湿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其发病与湿密切相关,其进展和湿亦步亦趋,它们之间的关系,湿既是发病之因,又是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如何研究二者之间本质的关系,正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

慢性肾病的风湿证候,虽然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初步记载,历代医家在证治上也有不少探索,但因多种因素,至今仍未被充分重视,雷公藤等祛风除湿等药物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疗效,提醒关于风湿内扰证的研究将给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有待于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使风湿致肾病的理论更趋完善,从而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以及探讨有效方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坚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利,任继学,铁海涛.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风的经验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2 陈振相,宋贵美,编.中医十大经典全录.黄帝内经素问.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7,10,11,13,15,24,64,84,95,97.

3 陈振相,宋贵美,编.中医十大经典全录.金匮要略方论.北京:学宛出版社,1995.383,413,432.

4 郭立中,刘玉宁,杜婧.叶传蕙从风论治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中国医药学报,2001,16(3):48.

5 王暴魁,傅文录.风与肾病论.中国医药学报,2004,19(4):206~210.

6 王昕.慢性肾炎从风论治探讨.实用中医杂志,2007,23(3):193.

7 李靖,高菁,吕仁和.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31~734.

8 孙伟,孙淑艳,曾安平,等.肾病从风论治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5):275~278.

9 张金玺,王俊苗.杜雨茂教授治疗肾病经验述略.国医论坛,1999,14(2):20~21.

10 郭聂涛.试论湿瘀虚在慢性肾炎辨治中的意义.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20~1021.

11 李国霞.黄文政教授治疗系膜增生肾炎经验介绍.新中医,2005,37(5):12~13.

12 任艳芸,赵艳龙,马巧亚,等.慢性肾脏病从湿论治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45~46.

13 皮鹰,宋环平,彭小宝.章念伟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江苏中医药,2009,41(1):21~22.

14 张琪.肾炎蛋白尿的治疗(续).中医杂志,1991,(6):4.

15 陈洪宇,张敏鸥.论IgA肾病的虚、瘀及风湿证候.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8~9.

16 李秋芬,朱彩凤,孙洁.风湿内扰与肾病综合征关系的初步探讨.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4):47~48.

17 刘行健,王耀先.IgA肾病风湿内扰证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18 王永钧.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风湿证候.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12):683~685.

19 陈洪宇.王永钧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11(8):624.

20 姜燕.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研究概况.成都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2年5月.

第9篇

从中医整体观入手,提出了银屑病的证治思路:素体血热是银屑病病机之本,毒邪伏结致其病情缠绵;辨证分型是关键,同时应结合局部辨证。针对银屑病病情反复发作及该病易致患者身心困扰的特点,提倡内外合治,形神同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关键词】 银屑病/中医病机;银屑病/中药疗法;银屑病/预防与控制;整体观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银屑病诊断不难,但由于其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且病情顽固,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银屑病,中医学文献记载有“白疕”、“松皮癣”、“干癣”、“顽癣”等病名,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是值得推广的绿色疗法。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中,整体观亦始终贯穿其中。

1整体观的内涵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点。整体观源于《周易》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1960年“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特色写进教科书[1]。中医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在表述中医整体观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2)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类在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从整体观认识银屑病的证治规律

2.1素体血热是病机之本,毒邪伏结致其病情缠绵银屑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致病因素与六淫外侵、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发病的根本在于素体血热。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在血热基础上,加之外感风、湿、热之邪,情志内伤,饮食失节等诸多因素激发,导致血热蕴积于肌肤而发病。血热是病机核心,是发病的基础。血热夹湿毒,泛滥肌肤而发病;血热内蕴,日久化毒,热毒入营,损伤营血,而致血燥;热毒内蕴,血受煎熬而致血瘀,或营血不足,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瘀,血瘀内停,瘀久可化热,加剧热毒内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瘀热互结,故银屑病多以血热证为主,或兼湿毒、血瘀。

笔者认为引发银屑病的毒邪不是一般的邪气,而是各种内外邪气蓄积体内,酝酿所形成的对机体具有强烈损伤作用的致病因素。毒乃邪之渐,疾病初期,邪气轻微,因禀赋不足,素体血热,毒邪侵入人体,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毒邪久蕴,外发肌肤而发病。患病初期,症状多轻微不易察觉,邪气得以潜藏体内。日久邪气蕴积化为毒,毒寓于邪而猛于邪,深伏痼结,难以剔除,遏伏体内,新血无以充养,瘀毒难以宣泄,以致内外之邪留滞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致病情缠绵难愈。

2.2辨证分型是关键,同时应结合局部辨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银屑病虽病发于表,表现为局部的红斑、鳞屑,却与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是整体失调后表现为皮肤的良性增生[2]。对于银屑病的诊治,笔者认为应重视整体辨证结合局部辨证。整体辨证着重辨证分型,多从气血津液辨证,且主要从血辨证,血热、血燥、血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3]。局部辨证时需查看局部皮损,根据皮损的变化判断疾病的分期,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若病情发展迅速,皮损呈点滴状,颜色鲜红,出现层层白色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多为进行期,辨证为血热内蕴;若病程较久,皮损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较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等,多为静止期,辨证为血虚风燥;若病情反复不愈,皮损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辨证为气血瘀滞证;若皮损红斑糜烂,痂屑黏厚,或散在小脓疱,瘙痒剧烈,辨证为湿毒蕴阻证。

2.3七情内伤易致病,宜形神同治通过临床诊治,笔者观察到本病的一些发病特点:其一,发病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冬重夏轻;其二,病程较长,病情缠绵,反复难愈;其三,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四,患者性格多争强好胜,发病前精神紧张或经历过紧张的生活事件。有研究[4]已证实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疾病范畴,各种体征表现是该患者整体心身状态的局部体现。因此,情志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发病前患者大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工作紧张、过度疲劳、精神抑郁、环境变迁、考试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及家庭不幸等。中医虽无“心身疾病”的名称,但一直将七情内伤作为银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银屑病患者多为素体血热的青壮年,复因心绪烦扰,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由于银屑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肝气郁结等密切相关,若长期反复发作,使患者更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变化。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血行瘀阻而成血瘀,致皮损肥厚;或郁久化火,耗伤阴血,阴虚血燥,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皮损干裂、鳞屑等;肝郁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郁久化毒,毒热壅于肌肤而见红斑等。鉴于情志内伤易致病,笔者认为银屑病的治疗应重视形神同治。《太平御览方术部》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银屑病的治疗多用舒肝解郁、调节情志的药物来调整气机[5],同时将药物与中医心理疗法相结合,可用移情易情法、引导法、调息法等调养精神。

3从整体观探讨银屑病的防治原则

如何预防银屑病的复发是当今的一个国际难题。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治疗银屑病,其作用是多部位、多靶点和多环节的,这对于发病机理复杂且致病因素较多的银屑病尤有意义。从中医整体观理论出发,笔者提倡银屑病的防治应通过内外合治、形神同治与防治结合来进行整体调节。作为医者,应加强对银屑病患者的认知教育、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病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患者的中医养生教育,指导患者培养适合自己的养心健体方法,一方面需内养正气,调养体内精、气、神,保持正气的旺盛;另一方面,外防邪气,避免外来致病邪气侵害。通过“内养外防”的整体调摄,促进身体健康。银屑病患者患病后要合理用药,同时调饮食,畅情志,顺应自然,注意劳逸适度和体格锻炼等,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有望疾病的逐渐好转乃至痊愈。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247.

[2]杨雪琴.银屑病的整体治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3):246.

[3]张丽丽,周飞红.中医药辨证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2):129.

第10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的心理学干预问题。方法 运用“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量表”(IP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0名中老年邪教痴迷者的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将60例邪教痴迷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3个月后观察其帮教效果。结果 经IPC量表问卷调查,邪教痴迷者I量表显著低于常模,P量表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控制源多属外控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表明,中老年痴迷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亦明显低于常模。3个月帮教后心理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中老年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效果明显。

【关键词】 中老年;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心理干预

目前我国反邪教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为建立和谐社会,有必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地调查分析不同人群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的不同心理学状态,才能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邪教的防范对策。根据调查,45岁以上中老年痴迷者占邪教痴迷者的80%以上,占法轮功痴迷者的大部分,因此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群体。本文对中老年邪教痴迷者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关心、教育、转化中老年邪教痴迷者,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邪教痴迷者60例,年龄45~65岁,平均(47.6 ±8.3) 岁,其中男26例,女34 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6例,高中文化11例,高中以上文化3例。

1.2 方法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1〕对60名痴迷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内控性(I)、有势力他人(P)、机遇(C)3个分量表,每个表分为8个项目,I测量表测量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P测量表测量被试者是否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C测量表测量一个人对自己的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生活经历和事件结果的相信程度。将测量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问卷对痴迷者进行问卷调查,该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感受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总的社会支持4 个维度,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

1.3 分组及干预方法

60例邪教痴迷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心理干预组针对痴迷者入会动机、认知缺陷,应用“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帮教的办法。3个月后分析其帮教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数据结果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访谈,60例受试者中70%加入邪教的心理动机主要为治病强身的心理需求,迷信通过修炼能治病强身;25%的心理动机是寻求归属的心理需要;下岗、离休、退休、退养等使他们远离了原有的环境,产生孤独、寂寞和空虚的负面情绪,致使邪教有可乘之机。邪教痴迷者与常模IPC测试结果比较见表1,社会支持评分测试比较见表2。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完全转化27例(90%),对照组完全转化18例(6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总分比较见表3。表1 邪教痴迷者与常模IPC测试比较(略)表2 邪教痴迷者与常模社会支持评分测试比较(略)表3 心理干预前后社会支持总分比较(略)

3 讨论

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都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心理控制源是Rotter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3〕,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内心状态。从心理控制源量表(IPC)问卷结果来看,痴迷者与国内常模IPC分值比较,其I分显著低于常模,其P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他们较多相信行为的结果由外部控制 ,而较少地相信成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缺乏自我把握和控制能力。

上世纪70年代初,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本文采用了国内肖水源制定的SSRS〔2〕,经问卷调查,痴迷者分值明显低于常模。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被试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就越少,心理障碍就越少〔5〕。

中老年痴迷者的评分低说明他们体会的社会支持感低于正常人群,不善于利用社会帮助。在加入邪教的动机上,经调查访谈,主要来源于治病强身的心理需求,及认同和归属的心理需求两个方面。

帮助和转化邪教痴迷者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邪教痴迷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事实证明心理问题不等于“认识问题”,心理干预更不等同于思想工作。应当用心理学原理针对痴迷者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对他们进行影响,纠正痴迷者的认知偏差。重点干预点在于矫正痴迷者对人、对事的错误扭曲的认知,通过认知访谈、医学心理讲座等来促进痴迷者的行为转变。

认知治疗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痴迷者的不良认知的科学,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帮助者和痴迷者应处于平等关系,认真倾听,与痴迷者共同找出错误的认知,在充分了解痴迷者入会动机、心理缺陷的基础上,发挥他们本身潜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提供学习和训练办法去纠正它们,一旦痴迷者有进步,要用激励效应促进他们转化。通过心理干预,增加痴迷者的自信能力和内控能力,去除中老年痴迷者回归社会的心理障碍,摆脱邪教的控制。增加痴迷者对社会支持的体验,正确引导他们接受社会支持,珍惜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对痴迷者心理干预应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于那些因抱着治病强身的愿望加入邪教的痴迷者,通过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的介入,为他们讲解医学知识,让他们学习一些心理暗示和催眠的科学知识,为他们解决治疗的问题;对那些因认同归属问题误入邪教者,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运用环境优势系统改善他们的困境,从单位、组织、家庭及社区等社会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与关怀,改善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请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医师等参加这一工作,增强痴迷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

通过对痴迷者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表明其完全转化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巩固率高。实践证明,在心理干预组中,痴迷者的抵触情绪少,家属支持率高,使该项工作更加人性化。目前此项工作开展不久,还在摸索阶段,以后将进一步探索规律,克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丁希林,马弘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24.

2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病医学,1994;4(2):989.

3 郑全全.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4;9(2):1458.

第11篇

【关键词】 风湿病;痛证;病因病机;中医治法

风湿病(中医也称“痹证”“痹病”)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常伴有疼痛症状。如何有效的缓解疼痛是治疗风湿病的一项难题。西医对于风湿病引起的疼痛较早的系统性认识源自苏德科,他认为这种疼痛属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一种,部分原因是由血管舒张、肿胀和水肿形成慢性的长期局部炎症引起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的局部反应[1]。中医药缓解疼痛是其特色优势所在,本文从风湿痹痛的中医治法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风湿痹痛的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最早论述了风湿痹痛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载:“诸肢节疼痛,肢形羸……”。其中的“羸”就是指关节、肢体变形,即中医所说的痹证,由于关节不能自由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废疾。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后,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其中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即为关节的疼痛。焦树德[2]教授认为风寒湿三气与人体内阴阳相合而表现为不同的痹病,如体内阳热旺,则邪气从阳化热而表现为热痹,如体内阴寒偏胜,则邪气从阴化寒而表现为寒痹、湿痹。

风湿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机的演变: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瘀血痰浊阻滞经络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关节晨僵伴阵发性的酸楚疼痛。娄多峰[3]教授根据虚、邪、瘀理论,指出风湿病的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病后产后、七情、六淫、外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痰浊瘀血,引起风湿病的病机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正不胜邪而出现脉络痹阻、气血不通,即中医所说“不通则痛”;二是病久正气伤,呈现不同的气血亏损最终关节不荣,引起关节的疼痛和肌肉组织的萎缩,朱良春[4]教授认为痹病的发病,不外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本虚之因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这也就是中医所说“不荣则痛”;三是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陈湘君[5]教授反复强调正气在痹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正气虚是内因,是痹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乘虚入侵而致病,倘正气亏虚,内犯脏腑,则脏腑痹证莫不由生。由此可见,痹证缠绵难愈,且关节的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表现,有效的缓解疼痛也是风湿痹证治验所在。本文从中医内治法的角度入手,针对风湿痹痛做了如下探讨。

2 风湿痹痛内治法辨证论治

孟庆云[6]认为痛证理论发展经历了以寒热病因及作用于经脉、五脏类分为标志的《内经》时代;从外感、内伤分证,确立痛证辨证论治体系的仲景时代;以李东垣、朱丹溪为代表深化痛证病机学说的金元时代;倡导温补治痛诸法的温补学派时代;以叶天士、王清任为代表的清代医家,提出“治有先后”“治分内外”及活血化瘀的重要治则治法。风湿痹痛从发汗、温阳、补益、清热、和解之痛等治法入手亦是历代医家治验所在。

2.1 发汗止痛法 正确的汗法是“微微似欲出汗”。即通过开泄朦理,使因感受外邪所致的疼痛症随汗而解的治法。张仲景在湿病篇多采用汗法以发散湿邪,表里之湿即除,疼痛便得以缓解。《金匮要略》一书中运用汗法治疗的病、证就达20种以上,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云:“盖风性急可骤驱,湿性滞当渐解,汗大出,则骤风去而湿不去,故不愈。若发之微,则出之缓,缓则风湿俱去矣”[7]。林昌松等[8]认为治痹之法,当以汗法为捷。尚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特点,从药物选择、方剂配伍、剂量大小等诸方面加以斟酌。采用微汗法使阳气冲斥于肌膜表里之间风湿之邪才能尽去,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金实教授用发汗以清利湿热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取得一定的疗效[9]。类风湿关节炎属湿邪偏盛,气血痹阻,若疼痛明显,晨僵大于 1 h,甚者不能起床穿衣,方用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常用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附子、黄芪、桂枝、防己、木瓜、薏苡仁等。乐军等[10]认为在益肾、活血、行气、通络之剂中参以辛凉或辛温解表法,具有开发腠理、和畅营卫、散寒除湿、疏风透邪的作用,在临床治疗颈腰背痛、关节热痛、陈伤久痛、闪挫外伤等伤科痛证时屡有佳效。

2.2 温里散寒止痛法 此法就是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以温里散寒通阳,从而消除由里寒引起的诸种疼痛症的治法。由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症见肤色紫暗、四肢冷痛、面青舌腻,法当温经散寒止痛,方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如寒湿侵袭,四肢拘急者为痛痹,宜温散止痛,常用乌头汤。董建华[11]教授认为,治痹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可主次不明。凡见疼痛较剧,遇寒更甚,舌黯不红者宜用辛温散寒法,药用乌头、麻黄配伍加减以温里散寒。周仲瑛[12]教授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症有一定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主要侵犯上肢。成无己注解云:“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注解伤寒论》)。娄多峰[13]教授善用仲景药对来治疗风湿痹痛,常用芍药配甘草、桂枝配芍药、桂枝配甘草、石膏配知母等药对,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眼结膜炎和虹膜炎病患屡获良效。

2.3 补虚缓急止痛法 指通过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消除各种因虚而致痛的治法。张介宾《景岳全书》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邓铁涛[14]教授以补益脾气的治法治疗皮肌炎引起的肌肉酸痛常获良效,方选四君子汤健脾祛湿,化生气血。方中以太子参易党参,因邪热深伏伤阴,故选青蒿鳖甲汤养阴搜络透热,鳖甲直入阴分,取青蒿芳香性散易透邪,滋阴入络搜邪,牡丹皮、地骨皮、知母凉血滋阴,清退虚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透邪之功。张琪[15]教授在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时,除了注重补益肝肾之外,尤善用虫类药以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张教授认为重证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实寒热错综复杂,肾主骨而肝主筋,实则风寒湿邪外袭而生瘀生痰,故疼痛难忍,仅用一般草木祛风除湿之品效果不大,须用虫类药搜风透骨。已故京都名医谢海洲[16]教授认为痹证的治疗应遵从寒热错杂宜通,气血亏虚从补的原则。他认为,寒热痹当寒温并调,寓通于中,选方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且妇女产后气血多亏,易遭风寒湿邪侵袭,治疗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常用玉屏风散加养血药或八珍汤加祛风胜湿之品。连建伟[ 17]教授临床善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益肝肾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独活寄生汤加减可扩大用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肿瘤等现代疾病,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以增强温阳疗效;与四妙散合用以利下肢关节湿热,并酌情配伍情血肉之品如鹿角片、鹿角霜以壮督脉,兼慢性鼻炎者,可酌加杏仁、桔梗,取“上病下治”之意。

2.4 清利湿热止痛法 即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使邪热外泄,以消除里热而达止痛目的的治法。章真如[8]教授运用清利湿热治疗痛风方面屡获良效,在治疗上,他认为痛风病机为经络不通且湿热阻滞,主张拟清利湿热为大法,辅以二妙散、三妙散以及四妙勇安汤立方,常用基本药味为忍冬藤、牛膝、玄参、黄柏、当归、甘草、苍术、木瓜、秦艽等。温成平教授用清热解毒辅以滋阴治法治疗白塞综合征屡获良效。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甘草为君,黄芩、黄连清热利湿解毒。下焦湿热加黄柏,脾胃虚寒予以生姜、大枣,治疗白塞综合征之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温成平等[19]在用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对其生存质量的调查中,将147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醋酸泼尼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研究表明,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结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单用激素相比,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

2.5 和解表里止痛法 即通过应用和解表里的方药,以解除由半表半里证而引起疼痛的一种治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肝脾、调和胆胃。冯兴华[20]教授以加味逍遥散化裁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常获良效。他认为不能单治手足,亦不能独治腰背。治疗痹证的常用方法以舒肝解郁,调和气血为主。盖肝气一舒,气行血畅,气滞血瘀得解而诸症渐除。林长军等[21]诊断为急性胆囊炎30例病例,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在急性期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要好。陈瑞春[22]教授用小柴胡汤治疗胁痛日久有一定效果。胁痛日久复为饮食所伤,肝胆不和,气机不畅,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治以小柴胡汤疏肝调理脾胃之剂,再加郁金、川楝子、枳壳、玄胡索等药行气止痛;加炒鸡内金、海金砂利胆排石;虎杖泄热通便。全方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故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3 结 语

结合以上探讨,如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结合以往的用药经验,并且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病理学知识以缓解风湿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仍然是中医以后面临的问题。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以后的趋势所在,痹证引起疼痛症状的缓解也是风湿痹痛治验所在。

4 参考文献

[1] Sudeck P.Die sogenannte akute Knochenatrophie alsntzudn-

dengsvorgang[J].DerChirurg,1942,15(4):4958.

[2] 张仕玉.焦树德治疗风寒湿痹的经验[J].光明中医,2008,23(1):17-18.

[3] 曹玉举.娄多峰教授论风湿病病因病机[J].中医研究,2011,24(10):64-67.

[4] 高想,李靖.朱良春教授治痹药对撷萃[J].新中医,2011,43(2):142-143.

[5] 周时高.陈湘君治疗痹病的经验[J].江西中医药,1999,30(1):8.

[6] 孟庆云.中医痛证理论发展之历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 33(3) : 4-6.

[7]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36-37.

[8] 林昌松,田敏,赵威.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讨[A].第六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149-150.

[9] 周全,刘征堂.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牲关节炎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5,37(1):21-22.

[10] 乐军,黄海,唐云.解表法在伤科痛证的运用[J].光明中医,2002,17(3):14-16.

[11] 王长洪.董建华治痹十法[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5):60-61.

[12] 陈四清.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雷诺氏病[J].江苏中医药,2005,26(5):30-31.

[13] 冯喜如,秦克枫,娄玉钤.娄多峰教授应用仲景对药治疗风湿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1999,11(4):47-48.

[14 ] 邓中光.邓铁涛教授治疗皮肌炎验案1则[J].新中医,2002,34(12):15-16.

[15] 孙元莹,李寅,何玉仙.张琪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3,35(1):11-12.

[16] 廖欣.谢海洲诊治痹证的临床特色[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2):48.

[17] 吕国光.连建伟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证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687.

[18] 刘惠武.章真如治疗痛风经验[J].甘肃中医,2000,13(4):12-13.

[19] 温成平,范永升,李夏玉,等.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对SLE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599-1602.

[20] 杨同广.冯兴华教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经验[J]. 新中医,2001,33(3):10-11.

第12篇

IDF统计结果[1]显示2013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病率8.3%,而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 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是人类的一大隐形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增加多种癌症发生的风险,也逐渐引发医学界的关注。现代医学对其机制尚未明确。传统医学历来就有对“消渴病”的相关论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创立了消渴病“瘀热致消”学说[2]。本文试图从“瘀热”角度阐释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病机,为其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1.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现状

2009年12月,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癌症协会联合了一项公告,提出糖尿病和癌症之间存在着联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使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肾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但却会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一项对46 575 例非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呼吸道肿瘤及子宫内膜癌, HbA1c大于6%较 HbA1c 小于 6%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3]。目前认为糖尿病增加肿瘤风险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 高血糖的影响;(2)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3)免疫功能受损;(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的作用;(5) 微量元素的作用。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明确具体的机制。

2.“瘀热致消”理论

瘀热属中医学的病机概念,是指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特质的病理因素。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根据其60多年的临床总结,创立了消渴病“瘀热致消”学说[2]。周仲瑛教授认为,消渴虽以“热”为主,但究其本源,尚有“燥热”、“湿热”、“瘀热”之别[4]。消渴之初始,燥热在肺胃;湿热在脾胃;火热在肝肾。湿热、燥热和火热郁结日久, 煎熬津血,血液粘滞,运行不畅,瘀郁化热,久病入络,而致络热血瘀。“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消渴病中“瘀热”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瘀热贯穿在糖尿病全过程,周老提出“瘀热阻络”是糖尿病及其多种慢性并发症共同的病机特征。

3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肿瘤属传统医学“Y瘕”“积聚”的范畴。其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内伤、外感等多种因素相关。正气亏虚、脏腑虚弱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凝、湿着、血瘀等蕴结脏腑,内生肿结。故肿瘤属于慢性病,符合久痛入络、久病入络的发病机制。正气亏虚与邪气壅聚是肿瘤发生的两大要素,且“瘀滞”是其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上中医提倡应根据肿瘤患者不同时期的机体状态,辨证地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不同的治疗法则,达到“扶正抗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4 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病机探讨

4.1 正虚为本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以肾虚为本,燥热为标,久病可致阴伤气耗,阴损及阳,重症可以出现阴虚阳浮,进而发生阴竭阳亡的危象。消渴本以肾虚为本,久病正虚更甚。《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人有之”,“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等。机体发病与否,体内正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抵御病邪的能力增强,则人体不易发病,反之就易遭受病邪的侵犯,用中医理论解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实是正与邪相争的过程,正气不足,则易感受他邪,体内的邪气也可因正气的不足而发展。因此,消渴患者的正虚体质为癌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4.2 瘀滞为标

糖尿病起病缓慢, 病程日久,符合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观点,且糖尿病病机复杂多变,多种原因均可导致瘀血的产生。消渴以燥热为标,消渴之初始,燥热在肺胃;湿热在脾胃;火热在肝肾。湿热、燥热和火热郁结日久,煎熬津血,血液粘滞,运行不畅,瘀郁化热,久病入络,而致络热血瘀。现代医学发现糖尿病可引起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的并发症更是其佐证。古代文献中即有很多瘀滞与积病相关的论述。如《灵枢・百病始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灵枢・百病始生》载:“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博,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上述观点均表明积病与瘀滞病机密切相关。而现代中医肿瘤学亦认为癌邪具有易滞易瘀的特点,肿瘤的病机与气滞、血瘀、痰凝、毒结有关。“瘀滞”是消渴与肿瘤共同的病理因素,消渴病人在“瘀滞”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则更易变生癌瘤。

4.3 以“热”为病理基础的肿瘤微环境

消渴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燥热”。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根据其60多年的临床总结,提出消渴不只肾虚燥热,还有湿热、瘀热、瘀毒。周仲瑛教授认为,消渴虽以“热”为主,但究其本源,尚有“燥热”、“湿热”、“瘀热”之别[3]。现代研究普遍认为传统医学所讲的“热”与炎症反应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炎症学说”。2005年在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此学说得到了国内外内分泌学者的广泛认可,“炎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已成为全球内分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假说。李尧等[5]认为炎症微环境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另外有研究发现促炎症刺激了一种小RNA分子(miR-155)水平的升高,导致参与基因修复的蛋白水平下降,推动了炎症向癌症的转化[6]。

综上所述,消渴患者具有“正虚”的体质特点,则为感邪提供机会,而“瘀热”作为消渴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周仲瑛教授“瘀热论”思想,结合现代研究理论,推测了糖尿病并发肿瘤的病因、病机,也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阻止其进展提供依据。但此理论仍需进一步理论支持,以及深入的科学探索,以期为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Guariguata L.whiting DR. Hambleton I. ct al. Global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3 and projections for 2035.Diabetes Resclin Pract.2014.103:137-149.

[2] 周仲瑛.糖尿病杂谈[J].江西中医药2001,32(2)15-16.

[3] Travier N, Jeffreys M, Brewer 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n - cer risk: a New Zealand linkage study[J]. Ann Oncol, 2007,18(8):1414-1419.

[4] 周仲瑛.论瘀热[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2:27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