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09-24 07:37:04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篇

13,小猴子下山

执教者:下蓬中心刘静霓班级:101班时间:20__年4月1日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来的好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量词词组及"又×又×"词组的积累掌握.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头饰道具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猴子图片):这是一只调皮的猴子.有一天,它偷偷地跑下山来了.

2,质疑:听到这里,你想知道些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课件演示,范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多形式检查自读情况

提问:小猴子下山后都到过哪些地方(根据回答展示画面,板书)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小猴子下山后,最先来到哪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它看见什么了又怎么做(课件展示画面,引导读好"又大又多")

C:通过动作了解"掰","扛"的字义

D:指导朗读

E:加动作表演读第一自然段

半扶半放学习第二自然段

A:小猴子扛着玉米,又来到了哪里读第二自然段

B:它看见了什么就怎么做看桃树图,读好"又大又红"

C:做"扔","摘"的动作,知道它们都跟手有关系,都用提手旁

D: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A:出示提示: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B: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C:比比谁读得好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A:表演读

B:讨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会想些什么

回去以后,猴子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

回顾课文,表演课文

1,看板书复述故事

2,戴上头饰,表演《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去掉拼音,多形式读

(三)指导识字,写字

1,描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书写

4,练习书写

展示作业,说说哪些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好

(四)词句训练

1,找出课文中带有"又×又×"的词组读一读

2,词语搭配练习

第2篇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词句段运用”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写一写。“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进行总结。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学生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

1.学习“交流平台”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想象画面,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了解语段构段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进行仿写。

3.教学“日积月累”可结合词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

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仿照语段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3.读背诗词,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通过观看图画,感知语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

1.感知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语段构段方式,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难点

1.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感悟哪些语句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课文,其中有3篇课文描写了乡村生活,作者对于乡村生活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2.交流读两组词语时,所想象到的不同画面。

3.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1.学习选择一幅图画进行仿写。

2.学习“日积月累”。

发现构段方式,能够看图进行仿写。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文中语段,学生自读。

2.标识语段中的“绘成、构成”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语段的构段方式。

(“绘成、构成”前面的内容是对景物的分写,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

3.观察图画,学生任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4.小组内交流读语段。

5.全班交流朗读的语段,教师相机点评。

二、日积月累

1.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之后,反其意而用之所写。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而写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是鼓励中国人民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合作探究,感知词意。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虽然美丽但她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第3篇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锻炼(duàn dàn)

食粮(sí shí)

热闹(rè yè)

鞭炮(qào pào)

朝霞(cháo zhāo)

蜻蜓(qīnɡ pīnɡ)

玉器(yǜ yù)

捉迷藏(cánɡ zànɡ)

二、读拼音,写字词。

1.鱼儿在chí(

)塘里huān(

)快地游来游去。

2.lǐ(

)阳和爸爸经常一起dǎ(

)wǎnɡ(

)球锻炼shēn

tǐ(

)。

3.在这鸟yǔ(

)花xiānɡ(

)的季节,我们全家去mí(

)人的张家界游玩。

三、词语对对碰。

例:

春暖

朝霞

四、好朋友,手牵手。

五、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每组至少写出3个)

1.

2.

3.

4.

六、选一选,填一填。

1.夏令营结束了,我(

)站台上和大家说(

)见。

2.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

1.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芝麻开花——

小葱拌豆腐——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蝌蚪在池塘里

(2)下课了,同学们

八、课内阅读。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经常(

)

喧闹(

)

2.文中

是体育活动。

3.说说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九、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兔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长得非常可爱。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在灿烂的阳光下,真像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它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只要一有动静,就不停地摆动着。最好看的,还数它那对红光闪闪的大眼睛,真像镶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我很喜欢小白兔,每天给它吃新鲜的青草。

1.选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

都很可爱。

3.文中把小白兔的毛比作

,把小白兔的大眼睛比作

十、写话。

题目:我喜欢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段文字。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画去:dàn sí yè qào cháo pīnɡ yǜ

zànɡ

二、1.池 欢 2.李 打 网 身体 3.语 香 迷

三、古 近 秋凉 夕阳

四、五、1.吃 叫 吹 2.提 拍 捉

3.跑 跳 踢 4.伙 伴 体

六、1.在 再 2.青 清

七、1.节节高 一清二白

2.示例:(1)游来游去 (2)在操场上拍皮球

八、1.天天 热闹 2.跳绳 踢毽 丢沙包 3.天天锻炼身体好。

九、1.3 2.毛 耳朵 大眼睛

3.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 镶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第4篇

1、新教材的知识点带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譬如,“abitof”这个短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59课上才正式学习,而编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72课的Workbook上提前导入了,体现的“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超前引入规则。类似的,还有“sad”一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84课就出现了,而该词却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7课,才正式学习。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3页第三段引入“Workmustcomefirst”(工作第一)这个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95页第6题,再次呈现“Workcomesfirst”这一短语,进行复习巩固,体现其反复呈现的思想。

2、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课文对话旨在构建生生交际的形式,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1课,Part1要求学生看图介绍各个单位的方位,Part2是一则针对询问方向内容的简单对话,课文仅仅提供了介绍方位和询问方向的组织模式,并没有具体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这样设置,不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交互式的学习,而且可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有的放矢的开展异步教学。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Mid-autumn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Thanksgiving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the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4、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旧教材第一册(下)介绍了一种玩具frisby,新教材换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乐),porridge(粥,稀饭),dumpling(水饺),tofu(豆腐)等新词。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册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10单元,则通过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aSwedishRockBand)“YESTERDAY”,介绍了音乐、旅行等内容,这适合现在崇尚现代音乐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单元,利用有关动物园的话题,操练有关提建议的话题,像“Don’tfeedtheanimals”(请勿投喂动物)、Let’smakeithalfpastnine(让我们定在九点半)等。第12单元,谈论世界和中国各大城市的气温状况。第二册(下)第28单元,把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剧目搬上了教材,实在是别出心裁。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memory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weheardSamaranchsaid“Beijing”,wejumpedupandshouted“Wehave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youuseplasticbags,youmustn’tthrowthem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atthe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2Askand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句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中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句子改为“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91页,第79课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飞盘”拼成了frisbee,而笔者历来教授学生的书写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morning,Susannotagree,inmeetingall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教师费番口舌。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至5??6个,而且对话长度都有所增加;练习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6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量由原来的3??4个增至7??8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我就分成两课来上。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两极分化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现在分词looking,到底是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时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beento(去过……),而过去完成时要到初三才学习。

4、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教学则需用上二至三节的课时。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5课几乎就是简单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地简易操练,几分钟就完成了的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类似的还有这册书的第45课,此课就是接触简单的天气变化内容的预报,很短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也把学习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然而学习本书的第46课,把温度变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练熟悉,一节课就显得讲解不足、仓促有余,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堪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Ireturnthehistorybooktoyouafewdays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Igivethehistorybookbacktoyouafewdays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real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picturesor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muststopherfromwatching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badforher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aboutthetopicofthepassageforbuildingupinterest/make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answersin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answerswithstudentsofdifferent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communicative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wasteoftime),就不如把句型“So+谓语+主语”与“So+主语+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

第5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 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知识要点

b《社戏》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体裁是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行文,详写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戏后的余波。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的品德,展示了自由自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b《端午日》节选自《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本文以时间为序,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略写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三种习俗,龙舟竞渡写得最详,赶鸭竞赛次详。表现茶峒人淳朴的民风和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b《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堂,现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b《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指庭中桂花,也有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反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为“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b《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b《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自《艾青全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此诗写于艾青晚年,因亲人朋友多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诗人写此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猜你感兴趣:

1.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2.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3.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4.2017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第6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演变,教学目标

一、文言文教材变化的影响因素:

1. 根本原因:文言文教材的编制受政治环境、时代思想文化潮流影响。

2. 直接原因:伴随着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文言文教学亦如此。随着文言文教学的教材随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言文教材的演变:

从清末明初开始梳理的原因:

因晚清政局动荡,文言文地位发生动摇,文言文教学目标因而改变,进而影响文言文教材的编撰。

演变历程:

(一) 白话文运动时期

【清末民国初期,即(1919)之前】

背景介绍之教学要求/目标(从政府颁布的政策中得出):

1、1903清政府颁布《学务纲要》――对于国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以能多引经史为贵,不以雕琢藻丽为工。”

2、1912年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的要求则是:“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

由此可见,该时期的教学目的即“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或“能自由发表思想,……兼以启发智德。”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出,此时强调的是文言文工具性的作用。

背景介绍之学制:

1、壬卯学制(1904年,注:1905年废科举)

该学制的课程设置中,学堂语文分三科:“修身”科、“读经讲经”科、“中国文学”科。

其中,“中国文学”相对外国文学而言,它实际上包括文章、文学在内,不纯是文学课的内容,也不是后来语文课的内容,而是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的。显然,文言文教学此时仍然基延续着传统国学得内涵,即包括经学、诸子学、文学等内容,唯独把史学另列为历史一科。

“中国文学”中,较有影响的教材: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

2、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

1912年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立“国文”一科。国文学科仍是是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是“中国文学”的继承。但是,其工具性发生了转变。从要求中“能自由发表思想”“兼以启发智德”可看出,文言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已不是封建道德教育的工具,而成为培养人们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语文技能(尤其是写作技能)的载体。

这时,所使用的教材:除继续使用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外,还有中华书局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和商务印书馆徐国英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评注》。

文言文教材:

1、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特点(一)选文全部是文言文,数量达七百余篇之多,篇幅一般不长,平均每篇约八百字左右。(二)编排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根据文体,以类相从。清为第一集,金、元、明为第二集,五代、宋为第三集,自晋到唐为第四集,周、秦、汉、魏为第五集。

2、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这套教材也完全是文言,文体以散文为主;选文按文章体制分类编排,每类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列。

3、中华书局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和商务印书馆徐国英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评注》“略选经史子书的文章外,多数是古文。”

小结:

从癸卯学制到癸丑学制,“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由多元或二元变成了一元”,即文言文教学由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历史教学任务”“道德教育任务”等多元任务的载体变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这不仅体现了文言文教学仍强调文言文的工具,还与上面说到的“工具性转变”相辅相成。这就导致文言文教材也发生转型。

(二) 时期

【(1919.5.4)后的20世纪20年代】

背景介绍:

这期间,总体呈现出语体文(即白话文)和新文学兴起,“国语教育与新闻学运动相互配合,形成汹涌澎湃的语文教育改革。” 这个时期,语体文进入了国文教材,但是比重小于文言文,约占百分之四十。

“五四”运动之后,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所规定的高中国文科涉及到文言的“教学要求”的四分之三:“培养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增加使用古书的能力”以及“继续练习用文言作文”。可见彼时文言文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所占之统治地位。

教材:

总体来说,有的把语体文、文言文分编成两套教材,有的合编为一套教材; 编排体系同前一时期有所不同,按记叙、抒情、议论、说明分类,低年级多选记叙文,高年级多选议论文; 文学作品在课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还有学术论著,以灌输国学知识。

1、顾颇刚、叶绍钧等合编的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六册(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沈星一编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古文读本》三册,《初级国语读本》三册(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

3、穆济波编的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古文读本》三册,《高级国语读本》三册(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高中国文分文言文与语体文教学,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并增加了学术论著以灌输国学知识。

小结:

由于语体文进入教材,虽然仍未撼动文言文在教材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读经废止后,学生文言素质的下降和国文教师的难觅。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第二表现在选文的多元化。

(三) 民国期间

政策背景:

1928-1949是统治时期,则此时的文言文教材的编撰从横向上来看,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

1940年颁布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养成了解一般文言文之能力”,并在“教材大纲”中规定了初中三年白话文与文言文教学所占比例依次为七比三、六比四及五与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②

在解放区,中学语文教学亦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据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审室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可看出,没有从文体的角度对文言文之地位予以说明。从实际选文情况来看,比例过低。

教材:

国统区出版的语文课本很多,其中较为通行的有两种:

1、傅东华编的复兴初中教科书《国文》六册(1933至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宋文翰的《新编初中国文》六册、《新编高中国文》六册(1935至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这两套课本都是根据1933年政府教育部课程标准教材大纲的规定编辑的。

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选文篇幅和线索来看,初中国文选文篇幅较短。年级愈低,语体文愈多,年级愈高文言文愈多,篇幅也愈长。高中国文,第一学年以体制为纲,选文以能代表或说明各种体制为标准;第二学年以文学源流为纲,选文注意各个时期的文学派别及流变;第三学年以学术思想为纲,各授以代表作品。第二,两套课本编排顺序不同:宋本按由古到今的顺序;傅本按由近及远的逆序。第三,两套课本都注意灌输给学生以文学和国学知识,文言比例很大。③

3、夏丐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原定六册,实出了四册)。此教材中,白话文与文言文之比例约为4:6,这一比例从今天看来已具有先进水平,但文言依然占有很大比例。

解放区

1、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主编的《中等国文》

2、晋察冀边区出版的《中级国文》

这两部教材体例基本相似,文言文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且在第四、五册教材中才稍有触及,而且难度浅易。教材的单元安排也以白话文为重心,文言文的体例意识并不明显。④

小结

民国期间,即使文言文教材分别在国统区和解放区有所不同,且无论在哪一个党派领导下的教学中,语体文势头都越来越猛烈,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但是文言文选文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表现为对其自身发展的稳固态势。

(四) 建国(1949年)后

1、前17年受政治影响:文言文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现象几乎被遗忘了,它是现代文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没有真正的独立性。

在1956年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中才提到了“古典文学作品”,而且多是诗歌,少数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因政治原因保留。

2、1963年政治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日盛,整个大纲中充满了浓重的说教特色。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教学要求”中没有对初中文言文学习提出任何要求,对高中生学习则要求“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在初中第一、二册教材中出现了《爱莲说》《为学》《学弈》《论语六则》《卖油翁》等共计20篇浅易文言。

3、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目的与要求'`中没有涉及文言文教学的相关要求,但在各年级训练要求中有所涉及。

如:初一阶段“开始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和简单的文言句式”。

4、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指出中学生须“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明确“要求”的提出在文言文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20世纪90年代后

特点:1)目标明确,且逐步提高。2)继承传统,加速语文学科的民族化进程。⑤

小结:

建国后,文言文教学及其教材的编撰起初严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后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目标的不断明晰,文言文的教学才逐步受到重视,但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其数目和内容变化基本不显著。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表现在它一直处于从(与语体文比例)失衡(选文内容)混乱不断向平衡稳定发展的活动状态。

三、总结

文言文教材演变经历了白话文运动时期、时期、民国期间以及建国后四个发展阶段。纵观其沿革的历史,其延续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言文工具的坚持和转变;第二,文言文教材选文的多元化;第三,文言文选文发展的稳固态势;第四,文言文教材一直处于从失衡混乱不断向平衡稳定发展的活动状态。我们不禁感叹:文言文教材在强大的政治影响下仍能够延续至今,其生命力及发展力何等之大。

参考文献

[1]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莫艺萍.文言文教学“三转变”――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浅见[J].中国教师,2010年,第125期.

[3]李杏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注解

①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②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8.

③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9

第7篇

北京申奥成功后,管庄学区所辖的各个学校都组织了不少场面性的奥运教育活动,但学区所做的相关调查表明,这些活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问题一是前期的奥运教育多局限在对奥运知识的宣传上,对奥运文化、奥运精神的传播与理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奥运教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二是在前期的奥运教育中,德育“知情意行”的完整链条被打破,表现为重“知”,而轻“情”、“意”、“行”,特别是“行”。漠视“行”,学生的主体性即难以体现,而不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奥运对学生而言就是“外在的”,他们已获得的奥运知识也就很难内化。三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大多是组织几次场面性的活动,与学校常规性的德育、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缺乏整合,与学校原有的优势缺乏整合。四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多,可以持续的、跟进性的活动亦不多;平时学校参与奥运教育的人员有限,大多数师生都未“动起来”,因此,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管庄学区决定将研究奥运教育实践问题的重点放在解决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上。从2005年下半学期开始,他们集中力量研发、创编本学区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团队先后对原有方案作了四次大的修改和调整。从思路上讲,逐步实现了从重知识到重行为、重参与的转变,从单纯的奥运宣传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日常德育相互渗透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载体形式上,即从作业本的形式到日记本的形式再到导行手册的形式。具体来讲,他们将创编的载体的功能定位为“导行”(对学生来说则是“践行”);将学生使用的时间定为一年(2007年8月8日―2008年8月8日);将形式定为活页手抄报或剪贴报(方便使用和张贴宣传);将名称定为《奥运践行365――我的实践活动手册》(以下简称《奥运践行365》)。

《奥运践行365》手册在设计时考虑到以下几个结合:结合奥运进程,结合各年级段的德育纲要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课程和评价的实施。它为学生一年的奥运活动提供了一个活动蓝本。

《奥运践行365》对应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有一个版本(活动内容基本相同,但在难度设计上有所区分)。每本手册中对应5个福娃设计了5个单元,除封面、封底外,每册共有12个活页,另有一张用于评价的“奥运践行争先图”。学校每个月发给学生一张活页,到奥运会结束时,学生可拥有一本自己参与编辑创作的记录书(纪念册)。

各年级段的活动形式不同。低年级以描描、贴贴、画画、动动、说说为主;中年级以贴贴、画画、动动、说说、做做、写写为主,除课堂和班级活动外,学生还可参加一些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自我选择活动内容与方式,如以奥运小使者的身份参与奥运宣传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与奥运相关的问题等。

以《奥运践行365》为载体,管庄学区的奥运教育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他们的实践凸显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对奥运知识―文化―精神的体悟,体现出奥运教育的完整性

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管庄学区不仅关注学生对奥运知识的了解与宣传,而且特别重视学生对奥运文化和奥运精神的感知、体悟与实践。

在手册中,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贯彻始终,相应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我国举办奥运会依托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底蕴,也是最令我们骄傲的东西。因此有专家认为,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它的核心。而人文奥运的内涵之一就是要了解、弘扬、传播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所以他们在手册的第一单元即设计了让学生了解变化中的和谐的北京、和谐的朝阳,以及了解、认识、展示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高碑店中心小学将本校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高跷运动与现代奥运教育相结合,成立了高碑店少儿高跷队,学生以奥运精神刻苦训练,进步很快。小高跷队曾代表北京到澳大利亚悉尼进行文化展示。现在,高跷队的队员从以前的20多人发展到50多人。该校二年级的一个班结合践行手册上“我做北京小导游”的内容搞了一次班队活动,具体内容是让孩子们推荐高碑店最有特点的景观。有的学生推荐励志堂,有的推荐民俗接待户,有的推荐通惠河……学生们把这些景点的图片贴在手册上,完成小报的制作后,一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社区展览,受到居民的好评。八里桥小学在指导学生使用践行手册时,与地区办事处合作,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八里桥遗址的教育功能,宣传八里桥文化,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人文奥运即以人为本的奥运,它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人、尊重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一基本理念常常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管庄学区倡导在践行手册的使用中以人文的方式实践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怀和鼓励。半壁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7年暑假,学校结合践行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有一个外地借读生家庭条件不好,家中没有电脑,也没有报纸,但他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一次,爸爸加油时,加油站给了一张奥运宣传册,这个孩子就把这个宣传册上24个奥运场馆的名称、图片收集起来,又请另一个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这24个场馆的文字介绍。两个小伙伴共同完成了3页手抄报。教师对这个家境不好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特别把他们制作的手抄报拍摄下来,展示、留存。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我们勇于挑战自我、持之以恒地做事。所以,学区除了引导学生在奥运英雄的身上体会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外,还鼓励他们以此激励自己在持续一年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完成践行手册中的所有内容,争取编一本完整的书。老师们告诉学生,要获得12个火炬(“奥运践行争先图”中共有12个火炬)有难度,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践行奥运精神、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2、以“知情意行”的统一为

基础,凸显“践行”的意义,体现出奥运教育这一特殊的德育活动的整体性

管庄学区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追求“知情意行”的统一。比如:在手册中,涉及“知”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大多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亲自去查找、搜集资料或亲自去参观才能获得这些“知”。又如:一些学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形式,激发学生对奥运的热情。如八里桥小学的师生共同创编了一首奥运歌曲――“奥运因我而精彩”(学生作词,教师谱曲),拍了MTV,并创编了拍手操――“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行”,它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落脚点。《奥运践行365》的“导行”功能非常强大,学生要完成每一个单元的活动都必须“动起来”,甚至“走出去”,到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做宣传、搞展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管庄学区始终将学生定位为奥运小使者,让他们通过“行”充分参与到奥运活动中,获得类似奥运志愿者的感受和收获。这样,他们的“知”即会得到内化,“情”会更加真切,“意”会更为深刻,“知情意行”的统一会体现得更为完美。

3、以奥运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的高度统一性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

奥运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间特点的特殊的德育活动,它在目的、目标、途径等多方面都与学校常规的德育活动具有高度的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认识为基础,管庄学区在设计和实施践行手册时,着力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文明礼仪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二者共有的内容。学校可以借鉴、利用常规德育的成果开展奥运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施奥运教育赋予常规德育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在实践中,学区所属的不少学校都在升旗仪式等常规德育活动中渗透奥运教育的内容。如定福庄一小每周一上午在升旗仪式上由小主持人教全校学生学一句奥运英语,周一下午,在红领巾广播站的“英语沙龙”板块中,安排中英文对照的有关奥运的英语小故事、英语奥运小百科等内容。他们还在升旗演讲中加入学生的作品(观后感、读后感等),请学生结合践行手册的实施,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此外,升旗手还可以在升旗仪式上展示自己在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定福庄二小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安排“一班一馆”,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介绍奥运场馆。

4、实现奥运教育与课程的整合,增加奥运教育的科研含量

管庄学区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以综合实践课为节点,整合其他课程,加强学科渗透;同时,增强其研究性,使奥运教育更加科学、深入。他们组成了以综合实践课学区组长为首、以各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为主体的近20人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规划办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任务。该项研究将践行手册作为校本教材、教具和学具,探索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途径。他们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反复磨课,从践行手册中选择一些专题进行分解,做出若干个小主题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奥运。

除综合活动课外,各学科教师也积极参与践行手册实施的指导工作。如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方面进行指导,劳动课教师在制作方面进行指导,科学课教师在科学知识方面(如奥运场馆的结构与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体育教师在学生健身方面给予指导,美术、音乐教师在成果汇报形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各科教师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奥运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定福庄四小准备在奥运会召开前夕举办英语词汇、英文歌曲大赛。现在,学校每隔一周都要组织小型的比赛。与此配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奥运场馆、餐馆菜名的英语单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5、奥运教育与学校原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

比如:定福庄二小是科技示范校,他们结合践行手册中有关绿色环保的内容,在2007年暑假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设计一个节水方案。不少学生都搞了节水的小发明、小制作,学校在开学时进行了评选、表彰。又如:定福庄一小是英语特色校,他们依托邻近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丰富的外语人才资源,请该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次指导学生编排有关奥运的英语小节目、英语演讲,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小导游等。

6、全员参与。实现“小手拉大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全员参与”既包括该学区600余名在职教师、8300多名学生全部全过程参与之意,也包括家长、社区志愿者总动员,与师生一起参与奥运教育活动之意。比如:有些学校在奥运教育中主动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如在开学典礼时请社区代表、家长参加,让社区评选社区优秀少年和支持孩子参与社区奥运活动的优秀校长。还有,在践行手册实施过程中,学区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小报张贴在社区的指定位置或自己家的楼门口,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走出去宣传奥运、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也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在践行手册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环节(如参观奥运场馆等)是需要家长提供支持的,低年级学生要完成手册更需要家长的帮助,这些都在无形中实现了“小手拉大手”,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以及校内外的结合。

7、解决评价的持续跟进问题。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正强化

第8篇

考试作为一种衡量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有着极其深远的背景、发展渊源和功能,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考试成为了一项最为重要的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类考试,如学校安排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国家的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然而,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并且通过率也较低,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考试改革 无纸化考试 题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13

1 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背景

传统的大学英语测试是一种只能体现学生语法、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模式,而听说译这三项重要技能,在考试中无足轻重。这种考试只能测试学生的某几项英语技能,而不能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还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不能运用外语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2012年9月,教务处首次提出需要对传统型大学英语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之后,在教务处督导,考务中心和外国语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12月完成了大学英语题库的建设工作,在2013年2月实行了第一次无纸化考试,2013年7月进行了第一次口语上机测试。

2 考试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

2.1 题库的建设

2.1.1 试题库的大纲

试题库初期,教务处与外国语学院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确立了一个纲领性问价,总揽全局,指导题库的建设。对于每一类、每一级的题库都有一个指导思想的大纲。

2.1.2 试题库的数量

建设A、B、C、D、E五类,1、2、3、4册,共20套英语测试的题库。

2.1.3 试题库的内容

试题库是学校用来在期中和期末检测学生所修英语课程学业成绩的,这就决定了试题库的内容应该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试题库需要紧密的围绕着学生使用的教材来制定。试题库包含了学生所学教材的内容,如词汇、语法、句型、写作等。

选题一般兼顾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内容。但是需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确定课内和课外试题的比例,如A类(水平最高)1册的试题,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40:60,以此类推,到4册时,比例调整为20: 80;B类学生1册的比例为50:50,到4册为40:60;C类学生1册的比例为80:20,到4册为70:30;D类(艺术类)学生1册的比例为80:20,到4册为70:30; E类(零起点)学生1册的比例为100: 0,到4册为85:15。试题比例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高的,英语水平好的,加大了课外试题的比例,使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外,有拓展的空间;反之,则需调高课内题目的比例,为本为源,使学生集中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精。

2.1.4 试题库的入库

试题由专职人员逐一审查,保证题目在正确度、难度等方面没有异议,课内外比例合适的情况下,导入计算机试题库。

2.1.5 试题库的测试

试题入库后,从各类各级学生中,挑选几人作为受试者,对试题及其计算机系统进行测试。对于不合理的题目坚决予以删除,对于出现的问题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则需要及时修正。

2.1.6 试题库的组卷

考试过程中,计算机随机组卷,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考试作弊的现象。

2.1.7 试题库的反馈

题库的管理有专人负责,为了防止漏题事件的发生。由于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更新,试题库系统也应该做出相应必要的变化,以适应教学与考试的需求。

2.2 考试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

自2012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考试方案和内容。2012年9月份教务处考务中心和外国语学院召开多次会议商讨考试改革的具体方案;10月给老师下达新的考试方案,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制定考试大纲和分纲,在反复多次商讨之后,最终敲定了考试大纲等若干指导性内容;11月正式给教师下达任务,开始组建试题库。经过研究,确定了以下的考核环节。

2.2.1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20%,出勤5分+作文5分+课堂提问5分+课堂表现5分,其中作文是在批改网上进行。

2.2.2 期中成绩

占总成绩的30%,口语10分+机试20分。口语题目共有12个,并且在学期初就已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在考试时,随机抽取一题进行测试。而机试检测的是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情况。

2.2.3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的50%,作文10分+听力5分+机试35分。作文题目有5个,但是同时还需继续复习前面的题目,依次累加到第四册的时候,题目就变为20个。听力都是《听说教程》中学习过的内容。机试则包括整个学期学习过的内容。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正式实施改革后的考试方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平时成绩的记录,这就要求教师客观公平有所依据地记录成绩,力争做到有案可稽。批改网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一个网络软件,它可以帮助教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并且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的工作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口语和写作试题都渗透进去,同时加大听、读、译各项技能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为期中和期末的各项测试充分准备。

在11周周末的时候同时进行了口语测试和期中机试。本次考试在计算机中心,分24个场次依次举行,考试时间为50分钟,期中口语考试5分钟,期中机试45分钟。学生运用耳机和耳麦,把口语测试的答案录致在计算机,并且保存在系统中,考试结束后,由老师逐个听阅、评分。而机试则包括了前半学期的学习内容。试卷从题库中抽取,由计算机随机组卷。

在15周周末进行写作测试。把要测试的题目打印在试卷上,给学生随机发放,30分钟后,收写作试卷。

在19周的时候进行期末机试。本次考试在计算机中心,分24个场次依次举行,考试时间为1小时10分钟。首先是听力考试,学生带上耳机,与其他考试一样,每个学生听力考试的内容也是由计算机从题库中抽题,随机组卷。随后,就是机试部分,这次检测的则是本学期学习的全部内容。

3 考试改革的成效

实践表明,通过考试改革而促进英语教学这一措施是切实可行的。通过2个学期的考试改革方案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学生的考试过关率提高了,成绩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把考试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习积极性很好,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并且能够认真地配合老师,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争取拿下平时成绩中的5分课堂表现和5分课堂提问。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人拖沓敷衍。而且出勤率也提高,无故旷课的情况减少了。由于增设了口语考试和写作考试,很多学生一改平时玩期末突击的恶习,脚踏实地的学习,每天都会花时间学习英语并且开始注重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开始互相激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由于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平时的刻苦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并且考试的成绩得到大幅提高。

其次,本次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考试,为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除了写作考试,其余的各项测试都是在计算机上晚上的。而写作考试还是运用传统的笔试是因为学生英语打字速度较慢,恐怕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这样,每年可以节约纸张的使用,节能、环保。并且在考试过程中,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为以后其他课程考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此外,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课内外的试题比例有所不同,而且随着学习英语的不断深入,课内外试题比例也有所调整。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试题的重点也不是课堂上的内容,而是课外的,可以充分展示他们英语能力的内容。而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同学,测试的侧重点就是书本内的知识,学生在考试之前认真复习书本上的内容,有的放矢,他们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4 结束语

第9篇

一、看图写话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学生看完图,不懂得写什么,也不会写

低年级学生没有掌握看图的技巧,在看图时没有目的,东看看,西看看,抓不住重点。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看图写话《小兔运南瓜》时,笔者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写,然后教课文。一些学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也有的学生只是照抄图画中的话。上课前,我检查发现,多数学生反映,图看完了,但不懂写什么,也不会写。

2.话语随意写,表达不清

一年级的写话训练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以进行连句成段的句子训练为主。很多学生连一句话都难以写清楚,写出来的话不通顺。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的插图,我给学生布置看图写话的周末作业。等下周上课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看清楚图画里面的内容,可是让他们写,他们大多数是话语随便写,东写一句,西写一句,图意表达不清。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的插图为例,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对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学生只写干巴巴的一两句话,这个要求太低了。这些教师在分析图画的内容时,没有从学生的年龄出发,对他们要求偏高,教学方法不当;在批改作业时批评多奖励少,指责多引导少。正是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看图写话的信心。学生觉得看图写话难,没有兴趣,看到题目就害怕,进而影响到以后的写作。

二、看图写话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经过多年的看图写话教学的探索,笔者选取了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进行看图写话。

1.挖掘教材资源,活用教材中的插图

插图是教材文本内容的浓缩。课本插图较直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本插图是其学习兴趣的来源。插图概括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语言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新课标下的低年级语文课本,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有的有多幅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比阅读更有意思。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中的插图(一):一群小鸟在说话;插图(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这两幅图与课文的内容相符,对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材料。笔者引导学生从两幅图中发现不同,如一群小鸟(燕子、麻雀、黄莺)面对春景(田野、山峰、丘陵、小草、花朵)在争论什么,然后让他们同桌之间练习说话,接着请他们动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合理利用课文的插图,锻炼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2.仔细观察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话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他们观察图画是无目的的,无顺序的。为此,对学生的观察,教师要多努力,让他们掌握看图的方法与技巧。通过仔细看图,教师要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正确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有了这种顺序思维,学生才不会随意地写。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找春天》中的插图(二),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抓住以下几点:地点(一个乡村的河边草地)、时间(一个春天的上午)、图画内容(近处有五个小朋友、一些柳条、绿色的草地、鲜艳的花朵、流淌的河流;远处是山峰、一些房子、小鸟、风筝)。根据这些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如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人到物(从主要物体到次要物体)、从近到远的顺序。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学生的写话才会有序,不会东写一句,西写一句。

3.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图画要反映主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图画中讲了什么内容。给学生分析图画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图画中大的事物、近的事物要重点写,并且要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找春天》的例子中,小朋友是重要的写作对象,学生可以适当发挥想象,比如他们玩得怎么样、他们的发现等。

4.多说多写、多背多记才是提高写话能力的法宝

第10篇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将以开发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系统功能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档案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

我作为一个计算机应用的本科生,希望可以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希望能用我三年的所学编制出一个实用的程序来帮助中小学进行更有效的学籍管理。归纳起来,功能大约有以下几点:1.学生信息的录入。不同地域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择地点、不择时间地自主上传自己的基本档案(不合要求的档案可以由管理员及时清除)。

2.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的档案信息发在网上可以让全班、全校的人来查询。使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期,年级,班级,姓名,学号等)的查询,查看自己需要的学生信息。

3.学生信息的修改。通过网络在任何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均可随时对转入、转出的学生进行添加和删除,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

好处为:

1.可以存储历届的学生档案,安全、高效;

2.只需一到二名档案录入员即可操作系统,节省大量人力;

3.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

三.ASP的简单认识

ASP的全称是:ActiveServerPages,是在服务器端脚本编译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ASP可以与HTML页、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组合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ASP应用程序很容易开发和修改。所以笔者推荐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繁忙的情况,使用ASP来制作适应教学的交互性强的动态网页是非常适合的。

以下罗列了ActiveServerPages所独具的一些特点:

1.使用VBScript,JScript等简单易用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的编写。

2.无须编译,容易编写,调试方便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或在FRONTPAGE等流行软件中都可进行编辑设计。

4.与浏览器无关(BrowserIndependence)。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网页的内容。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pt、Jscript)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用户端的浏览器不要求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ASP能与任何ActiveXscripting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如:REXX、Perl、Tc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COM(ComponentObjectModel)物件。

6.ActiveServerPages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直接剽窃,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7.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控制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8.ActiveXServer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Basic、Java、VisualC++、COBOL等编程语言来编写你所需要的ActiveXServerComponent。

由此可见,将ASP技术用于教育任务繁重的教师建设网站是最适合的。

由于笔者本文主题是讲解用ASP技术实现网上作文的自动化管理的过,其目的在于由一件具体事例的完成过程来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教师懂得怎样在学校网站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所以对于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作过多铺垫,下仅列出本文所需基础知识:

1.懂得基本的HTML语言。

2.懂得基本的VBScript或JScript语言。

3.有数据库操作基础,最少会一种数据库(如最简单的MicrosoftAccess)

四.网上学生学籍管理实现的目标

主要是对学生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五个子模块:

(1)录入学生信息

(2)查询学生信息

(3)修改/删除学生信息

其中,学生信息查询不需登录即可使用,其他模块则需要先登录后才能使用。

五.网上学籍自动化管理实现的几个ASP文件简介

从本节开始我们逐渐深入地探讨如何用ASP技术实现以上目标。实现网上学籍的自动化管理和BBS、在线论坛等的建立机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在数据库的建立或管理方法方面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笔者以范例的方式来分析利用ASP技术来实现的方法。整个自动化管理机制大致可由如下几个ASP文件和一个数据库文件来组成,它们的大至功能如下。

(1)index.asp进入本栏目后的第一显示页,显示本软件总体功能,提供多种对学生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用户的注册。

(2)login.asp用于用户的注册。

(3)InfoInput.asp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写入数据库。

(4)InfoQuery.asp可查询学生的基本档案信息。

(5)InfoModifyDel.asp用于数据的修改、删除。

六.数据库的搭建

使用Access2000实现关系型数据库

学生基本档案:

存储了学生的档案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族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其中学号为该表的主关键字。

学生入学状况:

存储了学生的入学状况包括:学号,年级,班级,入学时间。它的学号必须在学生基本档案中存在。

用户密码登记:

存储了系统用户和普通用户的信息,包括:姓名,口令,登记日期

学生考试计划登记表:

存储了每次考试的基本信息,包括:考试编号,科目,年级,班级,考试日期,考试类别等。

学生考试成绩:

存储了学生各科考试的成绩,包括:学号,考试编号,考试类别,科目,成绩。

在以上表中,学生基本档案和学生入学状况以及学生考试成绩中的学号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基本档案中该学号存在,那么在学生入学状况和学生考试成绩中才能存在该学号。

而学生考试计划登记表和学生考试成绩中的考试编号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用户做了考试计划以后,才能对学生进行考试,才能输入成绩入库。不过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没有完全实现。

下面是各表之间的关系图:

七.ASP文件实现自动化管理过程的细节

ASP技术以其简单易操作,且功能较强大完全能够完成以上所要求的各操作目标。下面分操作及ASP文件的组成来讲解实现具体细节,其中着重介绍用〈VBsript〉语句的操作。

(1)index.asp

学籍管理系统的首页,主要用于用户的注册和判断用户是否已注册,并提供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的入口。其中判断用户注册是否正确的代码为:

functionCheckForm()

{

if(document.Login.UserName.value=="")

{

alert("请输入用户名!");

document.Login.UserName.focus();

returnfalse;

}

if(document.Login.PassWord.value=="")

{

alert("请输入密码!");

document.Login.PassWord.focus();

returnfalse;

}

}

functionClearForm()

{document.Login.UserName.value="";

document.Login.PassWord.value="";

第11篇

一、 指导阅读,体悟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一般在课后练习的第一题中都有安排,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朗读,其次是默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有利于增强语感。例如在教授苏教版12册的第十八课《广玉兰》一文时,作者用大量辞藻来表现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与旺盛的生命力。当读到“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学生们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看到了那给人美的震撼的广玉兰花朵。 经过试读,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真实地受到了美的熏陶。

学好语文,需在听说读写方面多下功夫,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找课外读物看。在学习了苏教版第十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最后做课文总结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水浒传》中几个有名的故事,让他们课后去读这部名著,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几天以后,班级里几乎人手一本《水浒传》。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 精读课文,理解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词语及句子。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借助工具书的同时,要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达到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黄山奇松》一文中有“饱经风霜”一词,这个词语重在理解“饱”字的含义。通过查阅工具书,得知“饱”在这里是“充分”的意思,但仅从工具书得到的答案还不足以理解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人可以称为“饱经风霜”的人,学生很快找到答案,都认为经过岁月洗礼的老人才能配得上这个词语。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必须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即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词语的解释。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对这段话中的“竣工”一词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通过琢磨、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完工”。

三、 指导学法,激发趣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精读课文时还应当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带领学生精读了孙悟空的“第一打”,从“第一打”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顺利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做出学法总结,告知学生带着这个学法自主合作学习下面的“第二打”和“第三打”。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他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二打”和“三打”的重难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 质疑问难,鼓励多元

创造性思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开始。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扫路老人到底累不累,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必统一,意对即可。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立刻就自己的意见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两种答案:一种认为老人不累,另一种认为他累。认为累的原因是老人70多岁的年纪还要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身体肯定吃不消。另外一部分学生则从老人和作者的对话中找到答案,老人很享受工作中的情趣,所以他们认为老人不累。对于这两种答案,学生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我告诉他们这两种看法都对,我们不必拘泥于以往的问题模式,只要是你认为对的,且言之有理、说得通的就行。对此学生们开始很讶异,后来则欣然接受。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就不能思维定工,对待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12篇

本文从分析Cartoon time部分入手,逐步从巧用课件,导入Cartoon time;巧设问题,理解Cartoon time;小组活动,演绎Cartoon time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英语学习,让他们英语学习的道路更加平坦,也让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

课件 问题 小组活动

小学《英语》新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由七至八个板块组成,其中的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Checkout time等五个板块是固定的,另外的几个板块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需要而设置的。其中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是重中之重,Cartoon time是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个部分最受孩子们喜欢,因为这个部分不仅仅是阅读材料,还是可供学生表演的鲜活剧本,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运用Cartoon time部分中趣味元素激活课堂呢?

一、巧用课件,导入Cartoon time

小学生喜欢鲜艳刺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精彩课件。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动画都会让他们眼前一亮,让他们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能让他们展开联想,想象到更多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案例:在教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Cartoon time部分时,笔者尝试着用课件把文中插图囊括进去,用插图来激发学生们想象,让他们推测故事情节。当图片抓住孩子们的神经时,再用音乐来唤醒他们的激情,让他们在声与画面的刺激下展开想象,试着用英文叙述故事情节。若孩子们的叙述缺乏条理性,我们可以给一些问题提示,让他们在问题的引领下说得更有条理。教师也可以设计几个判断题,让学生们先根据图片来猜测。如:Sam and Bobby are playing football. Sam is not good at table tennis. Sam cannot get the ball out of the hole with his hand. Sam has a clever idea. All the balls are Sam’s. 通过这些判断题,既可以挑起孩子们学习Cartoon time的欲望,又能检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开拓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有着莫大的好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用多媒体课件来教授Cartoon time,让原本已经很精彩的Cartoon time,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巧设问题,理解Cartoon time

问题是激发孩子们思考的源泉,也是知识得到拓展的最佳渠道。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出自主学习的最佳路径。也让问题引领孩子们向Cartoon time更深处迈进,提升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

案例:在教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2 Good habits Cartoon time时,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致,我先播放Cartoon time动画,让他们在动画的世界里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当他们正在开心地畅想动画内容时,我用大屏幕打出了几个问题:What is Tina doing? What is the living room like? Is Tina’s bedroom clean and tidy? What do they see in Bobby’s bedroom? Where’s Bobby? What should he do?孩子们看着问题想着动画剧情,他们稍微思考了下,就举起了小手。我发现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有些地方不太完整,就指导他们看书继续思考。他们在反复琢磨中,很快就能领悟到回答问题的技巧。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比单纯的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因为他们在自我思考中寻找到解决的方案,他们不仅会更加开心,也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再次遇到问题时,可以不再害怕。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小组活动,演绎Cartoon time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可见,兴趣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学习中与同学合作也是学生们进入社会所必须的生活技能。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教Cartoon time部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演绎Cartoon time,他们不仅能在合作中养成良好的性格,还能在合作演绎中升华英语知识,学会用英语做事情。

案例:在教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 fun Cartoon time部分时,在学生们相当熟悉这个故事情节之后,我让他们以第三人称为视角叙述时装表演的经过。复述故事可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进行。如:I was in the park this afternoon. It was sunny. We had a fashion show in the park. I wore a paper T-shirt and paper shorts. Sam wore a lot of bottles. The show was wonderful at first. Then it rained. We were all wet. 当孩子们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梗概之后,再让他们分角色演绎,他们的演出会更加出彩的。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Cartoon time部分的趣味性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融合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英语故事学习中。如此投入的学习,会让他们的英语素养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毫无障碍,向更深处迈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