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路专业论文

铁路专业论文

时间:2022-03-31 03:32:18

铁路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课程体系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传统的骨干专业,也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专业。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使之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

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动力。自2010年起,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根据铁路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形成了符合专业实际、切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铁路特色的“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通,强调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设计、精施工、善维护、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

一、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以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能力,并拓展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技能鉴定项目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新教学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系统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以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传统的高速铁路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是基于学科体系的,采用的是“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固定程序,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解构学科体系,就要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专业课和基础课平行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展开。为适应“基于高铁项目施工过程”实践课程体系三个阶段的技能训练要求,在理论课程体系设立了相应的三个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三个知识模块和三个技能训练模块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二)以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以能力训练为重点,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如把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整合为一门课《工程力学》,大大压缩了理论课时;同时,为增强学生对高速铁路测量的技能,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基础上增加了《高速铁路工程监测技术》一课,提高了操作技能的实用性。

(三)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凡是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都纳入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尽量不讲。按照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每一个课程模块,按照对应各阶段的能力要求,设计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通过讲、学、练结合,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如在材料、岩土性能测试基本技能项目中,有关材料、岩土的性能很多,与工作任务无关的性能尽量不讲,重点学习和训练它们的力学性能测试。

二、充分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以校园文化传承铁路铁路文化,培养学生适应铁路“半军事化”管理的职业特质,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将企业文化、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习,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素质,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三、建立“三维度”教师考评体系,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教师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三维度考评体系,促进教师扎根课堂、深入一线、放眼行业,打造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引领技术前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四、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形式多样化、校企联合一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高速铁路检测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工程软件训练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景,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高职铁工专业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从我们走访用人单位,整理收集的反馈意见来看,总体来讲,我院铁工专业毕业生素质较全面,能吃苦耐劳,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成为合格的工程人员。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到了实际工作中,短时间内很难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分析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传统学科型教育的局限性,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书本知识,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因此,高职铁工专业的课改必须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

从“军魂”,到“路魂”镌刻建设丰碑

从1948年第一支铁道部队在炮火纷飞的东北战场诞生,1950年9月在北京圆恩寺火神庙创建铁道兵学校,到现在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整整57年的办学历史。

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恶劣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一代伟人元帅在庆祝铁道兵成立三十周年时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对铁道兵给予崇高赞誉。1984年,铁道兵告别军旗,脱下军装,并入铁道部,改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发展壮大,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成为国家直属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并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也伴随着这支队伍,改革创新,发展壮大。

从1954到1983年,在先后修建的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等52条铁路干线中,战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技术人才有三分之二来自于铁道兵学校的“军校学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承建和修建了沈大、济青、太旧、宣大、成渝、京珠、京沪、京福、京深、京承、赣粤等上百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工程,累计18000公里;参加建设的机场26个,水利电力工程132项,地下铁路和轨道交通50项;房屋建筑面积3541万平方米。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活跃着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莘莘学子,被中国铁建工程局称为“新时代筑路先锋”。

34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16年的铁路行业办学,注解着“军魂”塑造的刚毅挺拔,传承着“路魂”堆砌的“中国铁军”作风,延续着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战斗精神和“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优良传统。3次迁址、6次更名、4次改制,2000年改制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院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得到长足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一路诠释着从铁道兵到铁路职工,从“军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削“军工”,增“土建”建设需求学科

1999年以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只有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财务会计、物资管理四个专业。应该说,这些专业适应了由“兵”到“工”的转换,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其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等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由行业经济到区域经济的服务面向转换,这些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消费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从2000年开始逐步增加了一些市场急需的专业,比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楼宇智能化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增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还增加了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施工会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

在整体专业设计上,学院按照专业口径扁平化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根据交通土建大类的专业优势,将每个工科专业都要讲授的测量课,单独划出并整合成“工程测量”专业,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量招生,重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学院形成了以测绘工程类为龙头、以交通土建类为主干、以机电信息类为两翼、以人文财经类为支撑的专业格局。

在每个大类下,学院对专业又进行细分,形成专业群。比如土建大类以建筑工程技术为龙头,建设工程测量技术、铁道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形成了土建专业群。又如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整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形成电子电工自动化专业群。还比如现代物流专业,整合物流管理、商业自动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形成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戒“赵括”,效“廉颇”打造善道师资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现代工科“教书先生”,只满足于“书斋论道”是不行的,必须“贴近一线”,到火热的施工现场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按照这种思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致力打造一支“三技复合、三级火箭”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三技复合”就是要求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技术基础上,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能够进行社会服务。走上讲台是教师,拿起课题做学问,来到工地又能“开山凿路”,集教师、科技工作者、现场技术服务于一身。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冲刺技术服务、科技研究的更高等级,“长江后浪推前浪,为师善道传后人”,形成了一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团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机电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计算机软件等研究所的优势,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形式,瞄准企业所急,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在打造既有学术理论造诣、又有工程技术专长的应用型师资专业队伍的同时,为施工一线服务,形成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三维一体、服务基层”的科技服务特色。在渝怀、青藏、京沪、洛三等铁路施工现场,在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高层建筑等施工项目技术服务中,运用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支架技术”、“大跨度隧道支护技术”、“连续梁桥快速施工技术”、“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空间预应力索桥建造技术”、“悬索桥架设与安装技术”、“预应力锚索桩板墙锚固技术”等,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科技服务中,教师下基层、跑工地,与施工技术人员服务在一线,吃住在工地,研究在现场,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回到学院后,整理施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赶写论文报告。在现有的300名专任教师中,领军人物有全国詹天佑人才奖2人,教育部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交通土木工程委员会成员1人,铁道部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自动化协会成员1人,河北省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人员3人,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河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院长胡振文教授,在教学上从教师到教授,在管理上从处长到院长、党委书记,学术上从“灾变理论”到“智能园区建设”,一直到“智能交通控制理论”,为智能化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土木系主任隋修志教授以工程教学擅长,以“大跨度”的桥梁支架、隧道支护为关键技术,成为铁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学院现有技术服务级教师136名,全部有在研课题,在科研全时率不到40%的情况下,经常牺牲节假日、星期天跑现场、做实验,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企业积极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至今,学院有50多人经常活跃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把先进的工艺、工法传播到施工现场,也把现场新鲜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教室,充实教材,丰富课堂。

扶“儒生”,驭“战车”培养实用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发展,社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院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睿智的眼光审时度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不动摇,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松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致力建设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力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研中心、新技艺促进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由于定位准确,教学措施得力,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现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已成为中国铁建、河北路桥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的生力军,河北测绘大队、石家庄市政公司等大中型施工企业以及交通、房地产、电机、电器等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大多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在前不久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为“能征善战”,这是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办学历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肯定。近几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各条战线输送了6000多名毕业生,其中90奔赴铁路施工第一线。他们把知识才华和艰苦创业的作风带到了工地,成为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骨干,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有的被评为国家、省、部劳动模范,“共和国青年建设功臣”。

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军魂”“路魂”的传统教育,得益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火热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大学生感情发生变化,并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铁路 专用通信实训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9-02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设备在不断更新。而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铁路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逐渐凸显。为了应对铁路的大发展及铁路设备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全国原有的铁路院校积极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提前谋划,及早准备,以抢占先机。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为广西铁路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类专业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为铁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全国30余家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等地方铁路公司合作展开人才订单培养。

铁路通信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除了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的调整与改革,相应的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等也必须与之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并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品牌与特色。但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自1998年调整培养人才方案方向后,就没有铁路设备的引进,为了适应铁路通信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很有必要加强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基地建设,为柳州和广西乃至全国培养铁路专用通信用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就业需要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等特色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是西南区域唯一一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多就业于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大多为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系统。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建设一套铁路通信实训系统十分必要。通过铁路通信实训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铁路通信的原理、业务流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有利于自己就业。

(二)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且发展迅猛的学科,实践环节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教学实验、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热点。

(三)优化现有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投入较多资金建设了固网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包括光传输实验平台、程控交换实验平台、三网融合实验平台及GSM无线、3G无线实验室等,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原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设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以改善铁路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环境,整合现有实验设备资源,优化组合和充分共享,实施实验室时间上的真正开放和实验内容(项目)的真正开放,全面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整体建设目标

按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应把铁道通信实验室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该实训室应满足开放性实验室要求,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善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通信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构建通信技术综合实践平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建设内容

第一,根据铁路信息化规划和新业务要求,按照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原则,对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设备进行优化综合,建立一个综合数据通信网;第二,完善接入网系统;第三,建立一个与铁路系统相同的供行车调度员与其所管辖的指挥区段内各车站值班员之间进行业务联系的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专用调度通信系统;第四,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铁路无线列调系统;第五,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GSM-R移动通信网;第六,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会议视频系统;第七,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第八,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第九;配备完善的实验实训仪表,供教学使用;第十,配备完善的指导资料及实验教材,供教学使用。

三、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思路与措施

(一)建设基本思路

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通信段合作,企业在建设的技术上提出要求、提供部分设备,以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基础,建设成具有企业参与、最具行业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兼顾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的铁路专用通信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满足学院教学的同时为铁路通信、地铁通信部门、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员工以及社会下岗职工在就业提供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利用先进的铁路专用通信设备、设施为南宁铁路局在广西境内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的通信系统集成、调试、故障分析提供试验手段;为列控关键技术应用提供试验验证环境。以综合数据通信网作为基本平台作为网关,引入铁路专用通信设备,建成具有综合数据通信网、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调度通信系统、无线列调系统、GSM-R移动通信网、会议视频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教学实验实训系统。

(二)建设措施

第一,整个实训平台规划建设周期2013年1月~2014年8月,学院投入设备采购资金500万。到2014年秋季入学完成铁路专用通信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为广西地区培养中、高级铁路专用通信技能人才,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第二,为保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包括教务处、设备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在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予以保证。

四、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预期效果

(一)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当今广泛应用的专业技术、前沿技术接轨,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工程实践,从而成为通、专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目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通信等部分专业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是更多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

3.深入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校企合作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通过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技术,活跃学习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刺激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业率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掌握好企业所需的各种本领,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1.目前铁路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缺口。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自己可凭借着良好的技术条件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

2.高校的投资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实验中心的运作能够步入良性循环;因为实验室是基于开放平台的,提供硬件、软件的接口,学院还可基于此实训平台开展一些软件、应用、实验、开发、认证、培训等的增值服务。

3.使实验室成为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演示平台、实训基地,向当地社会提供技术交流、课题研究支撑,成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及德增.现代通信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功民.通信线路[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3]李旭.铁路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4]黄欣萍.列车无线调度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5]蓝茜英.铁路专用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6]王.数字调度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第4篇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在结合目前企业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所谓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是指在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这一块,教学的内容要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的标准与行业的标准相结合,课程的考核也要与技能的实践方式相结合,总体来说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实际的培养中要注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换,主要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最终成为精通设计、精通施工、会维护、会管理的全面的综合技术型人才。目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工作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紧紧跟随铁路的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考核体系,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行业影响力的教师团队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实训试验基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熟悉铁路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适应铁道技术专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课程结构实施安排

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现的根本是依靠课程教学,其中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目前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这一核心也是保证质量的标准,第一步就是对高铁专业的岗位群进行全面的调研,并针对高铁专业比较重要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教育的领域范围,分析出相对应的应知领域,从这些方面分析出教育的大体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在学习领域实施安排,体现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特色。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设置,我们分为三个方面: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其中能够突出专业学习针对性的是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2.1公共学习领域

第一,公共学习领域包括的课程范围是比较广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第二,专项素质学习领域主要是针对宏观的方面进行的学习,它所包含的课程有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毕业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2专业学习领域

第一,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工程力学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识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工程土质与土工试验。第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英语、工务模块、高速铁路工务维护、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工务安全应急管理、工务管理、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第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第四,专业实训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施工实训、铁道概论、土工实训、概预算实训、毕业设计、高速铁路工务实训、新技术新工艺讲座。

2.3素质拓展领域

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技能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创新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脚踏实地的人。

3师资建设要求

第5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46-0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为了更加清楚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铁路运输企业对生产与服务一线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研基本方法

1.调研目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业对应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调研内容: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各铁路局、地铁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运输企业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

3.调研方式:问卷、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4.调研范围:武汉铁路局(以下简称武铁)及所属各运输站段、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城铁)、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铁投)、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宁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南昌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铁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5.调研对象:铁路运输企业的一线工人、关键岗位高级职员、车间主任、站段长以及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

6.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调研法中设计铁路运输企业问卷。以下是铁路运输企业发放详细情况一览表。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对所需人才素质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43份,回收率81.0%。召开了由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湖北城际铁路参加的铁路企业访谈会,参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其企业所需的毕业生应能够吃苦耐劳,且能很快上岗。也就是说学生需具有某项岗位技能。对于问卷未提交的企业,也及时进行了电话访谈,了解铁路运输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根据问卷的回答,结合电话访谈和座谈,我们对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基本情况。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一般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统计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中初级工占总人数的4.60%;中级工占总人数的25.71%;高级工占总人数的34.02%;技师占总人数的1.90%;高级技师约占总人数的0.05%;其他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33.72%。由此明显说明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2.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35岁及以下工人占工人总数的41.0%。通过对武汉局武汉北站和汉西车站的访谈了解到:在过去的5~10年间,车站新进生产一线职工中,以中职毕业生为主;在过去的3年,则以高职生为主。而以往一线工人中受过正规高职教育的人很少,说明运输企业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

3.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量分析。随着2004年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0万公里,但2008年,国务院又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于铁路运输一线来说,人员缺口特别大,铁路运输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4.铁路运输企业岗位需求分析。从近几年各铁路局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后的岗位安排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从事客运相关的岗位工作,仍有一部份毕业生分到车务段,从事与行车相关的岗位工作,从事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岗位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与工程系2012年武汉铁路局订单班顶岗实习安排为例,具体安排如表2如示。

从表2分析,学生顶岗实习从事客运相关工作的占73.7%,在车务段从事行车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占26.7。说明铁路运输企业急需与客运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如乘务员、站务员、售票员、检票员等。

5.过去3年招聘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认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急需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又敬业爱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素质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首先是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身体条件,最后才是文化基础知识。高职教育中必须突显专业技能训练和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7.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去企业后马上能够上岗,故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平时教学中,应紧密联系职业资格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在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铁路运输企业所需人才须具有以下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这些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操作技能,敬业爱业,又具有创新能力。通过此次调研,明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素质,形成“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铁路,2009,(09).

[2]程小依.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09,(06).

[3]周华.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产品,2011,(10).

[4]邓又华.对铁路运输人才需求预测的探析[J].统计与预测,2003,(06).

第6篇

摘要:高职英语基础课要结合所服务专业方向和行业背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既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突出应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 特色 实践 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高职英语基础课教学如果继续采用字词句法讲解加做题操练的传统方法,难免事倍功半、出现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教师必须设立一些关乎学生利益的近期目标,将英语学习与其专业学习、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体验职场环境、了解.工作技能要求的机会,也给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方便,通过与哈尔滨铁路局等铁路企业,特别是铁路客运部门的多年合作,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基础上,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铁路企业对后备员工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改编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展实习实践服务活动,探索突冉高职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之路。

一、基于工作环境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必修课,理论加实践课型,由一学年的英语公共基础课外加一个学期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组合而成。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上,复合课程体现了英语基础知识与铁路行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宏观感受铁路运输专业领域,再通过铁路运输英语的应用巩固拓展英语知识基础。从过程和结果上,教学过程包含知识、拓展、技能、应用各个方面的具体项目,目标教学及评价体现在学生能力评估上面,联系铁路客运、货运-丁作实际,设计多数学生力所能及的现场应用分解目标,突出教学、实训内容的吸引力和行业话题性,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应试惰性,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并建立学习探究兴趣和创造性运用职业英语的信心。

二、根据学生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在努力落实《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分解教学具体目标,提出“人人开口,天天英语”的倡议,以高速铁路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行业前景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做好语言、素质各方面的准备。高职英语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为1:l,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任务、分组互动,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分组模拟铁路工作情境安排学习和实践任务,使学生掌握必需、实用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岗位应用,侧重铁路通识教育,增强就业适应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客运、货运、行车三个职业方向,其中用到英语最多的是客运方向,包括客运业务、列车作业两类工作任务,有客运员、列车员、值班员等起始岗位,根据其两大主要类别的岗位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教师编制详细的《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分解表》,在通用英语教学之中有机融人客运‘、列车岗位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期集中进行铁路运营岗位英语技能训练。日常教学目标落实在各学习团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掘到由字词到旬段和篇章的、循序渐进的铁路专业英语应用上。

三、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第一学年的通用英语教学以国家规划统编教材为主完成,循序渐进开展听、说、读、写、译的巩同学习,在每个单元配合铁路专业相关情境的应用实训,通过《铁路英语综合实训》的教学任务书、评价表把主教材通用话题与铁路应用项目两部分内容自然结合起来。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工作过程应用为主,使用《实用铁路交通英语》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通过铁路运输情境的专项对话和技术资料解读讨论实现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衔接。采用校内(模拟站、车)实训和校外(春运)实习集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用英语“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iJIl练,每个单元都采用理论讲练和项目实训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任务,逐渐增大互动和实践教学比例,师生共同寻找教材话题与未来铁路专业岗位工作的结合点,使社会生活情境与岗位工作情境自然衔接、相互融合。比如学习主教材“greeting and Introduction"的内容可对应进行列车员客运员的涉外礼仪服务训练,从“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可以延伸到风雪雷电天气对铁路行车和旅客乘降的影响,学生就能够想学和学会用英语解释临时停车或列车晚点的原因等情况,并非常关注各种自然现象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及其英语表述。

四、参照教学反馈变换方法手段

针对不同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接受和参与的情况,教师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种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听、说教学部分,我们主要采用交际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启发引导同学开展学习,注意及时鼓励和纠错,对学习有困难不爱开口的同学,反复播放录音录像带动模仿,或借助团队竞争加强调动,确保活动覆盖面和因材施教;读写译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其他各种适应性的教法――如视听法、翻译法等,全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学习、竞赛,激励合作互动。

五、根据教学效果改进考核评价

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所任课专业的工作过程和英语应用,具备“双师"素质,教学中体现构思一设计一实施运作的全过程,只讲授理论知识的高职教师属于起步,让学生理解和能用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岗位应用、总结分析、调整后达到“变通善用”才是成功的教学。对学生,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考核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考核方案中笔答占总成绩的50%,学习实践过程考核占50%,用来督促出勤、作业、活动参与和课内外实践,包含30分的“角色扮演会话”考核,必须在小组合作、铁路客运服务岗位情境中完成,紧扣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应用性,突出知行合一、学做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铁路岗位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学习竞赛,获得考核加分与能力锻炼。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英语基础课不再是学生头疼和惧怕的课程,而成为通往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窗口,英语课堂气氛活跃,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各项等级考试和学习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在多次选派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支援南方铁路局春这、暑运服务工作中,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和一致好评,树立了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三能型”;教师;措施

作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应与铁路发展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从建设、运营以及到管理,都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管理理念,这就更要求教师应大量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满足高速铁路对干部职工的培训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还不太成熟,现场仍有大量的课题、项目亟待解决,这也需要广大铁路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开发中来。对此,基地应积极实施各项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现场,深入探究从“双师型”向“三能型”跨越的教师培养策略。

一、培训基地教师队伍现状

(一)教学培训理念不适应现代培训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培训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师大多来自于铁路专业院校,接受师范类课程培训较少,不少教师在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上。表现为授课方法单一,培训内容不能根据学员的不同及时做适当调整,培训内容的展现死板,课堂上教师缺乏足够的激情和热情、气氛沉闷等,教师的教学培训理念不能满足现代培训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地专职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从精力、体力等方面已明显感到不足,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现场调研的热情有所减退,在培训工作中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些惰性。基地亟需在专职教师队伍中补充新鲜血液,增加年轻教师的数量,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激发教师接受再教育、再培训、再调研的学习热情,激发教师“比”、“赶”、“超”工作热情。

(三)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由于教师长期与现场实践脱节,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严重滞后于现场一线,尤其是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这种师资水平滞后于生产现场的现象更为突出。虽然基地一直大力支持教师下现场,但由于教师现场调研的次数较少,时间短,下现场只是蜻蜓点水,所以也只能学到点皮毛。因此,还应增加教师现场调研的次数,延长调研时间。

(四)科研水平不高

基地一直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也不断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论文、课题、教案、课件评比等活动,对教师的教研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专业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水平,如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研发专业课题、项目等,如果感觉自身能力有限,还可以与现场合作共同开发,这样不仅为现场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很好地实现了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的目的,而目前基地教师在科研方面还显得薄弱。

二、“三能型”教师的内涵

“三能”是指教学培训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铁路服务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保障,铁路服务能力是关键;具有“三能”的教师,即为“三能型”教师。

(一)教学培训能力

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是教师在培训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员、培训时间、培训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培训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

(2)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画、运用多种培训手段演示等的能力。

(3)教学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如课堂管理能力、组织学员现场演练管理能力、组织学员现场观摩管理能力等。

(4)教学培训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5)教学培训应变能力。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6)总结反思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培训有一个总结反思,正确评价的能力。

(7)教学培训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员、对教学培训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创新能力。如创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模式等能力。

(二)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是培训基地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的主体,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即专业技术应用和技能水平应达到铁路职业资格高级工以上标准;熟悉标准化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具有新规章的解读能力和非正常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输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对设备或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并具有一定的铁路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

(三)铁路服务能力

铁路服务能力就是指教师积极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现场编写实用的文字教材,制作标准化作业的音像教材,开发能为现场作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作业效率的软件,与现场站段或厂家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为现场技术比武、技能集训、技能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另外,在培训过程中立足现场,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动为铁路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铁路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等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三能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是合格培训教师的重要条件,是基地吸引生源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地应当立足现场,将教师的现场调研与培训教学同步进行,同等重视,促进“双师型”教师向“三能型”教师的跨越。

(一)走进现场,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走出去,有计划安排教师到铁路现场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经验,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根本保证。基地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教师到现场站段、设备厂家、施工现场等地进行调研或跟班学习;并积极与路局相关处室、现场站段、技能鉴定站等单位联系,安排教师参与现场的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实践活动,观摩现场的技能演练、设备操作、维修施工、厂家技能培训等,实现教师自身理论与现场实践的动态结合,确保教师的技能与现场同步。

2.多途径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根据路局干部培训计划,基地积极与路局干培办及业务处室联系沟通,掌握各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信息,积极选派对口教师参加大专院校、设备厂家及路局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培训内容包括:

(1)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2)有关职工培训的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或讲座。

(3)职业技能训练法的课程和实践。

(4)有关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及其训练的课程和内容。

(5)有关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的课程和内容。

(6)有关开阔视野、激发灵感、提高品位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内容。

通过学习,让教师不断跟踪铁路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培训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及最新的培训理念,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3.充分发挥专业协作组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师现场调研提供更多机会。由于专业协作组的组长来自路局专业处室、副组长来自现场站段,这不仅为教师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渠道,而且也为教师现场调研带来了最大程度的便捷。对于现场的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技能集训、维修施工等各种实践活动,路局和站段共同牵头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会及时地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培训教学能力

基地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对培训教学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基地每年开展一次“教学骨干”评选活动,评选优秀教师为基地教学骨干。通过此项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营造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了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

2.基地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规定每名教师提供一门不少于4个课时课程参评,经基地评审委员会对参赛教师的教案、课件、说课进行初评,然后再聘请路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评委,确定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并对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这项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自信,而且提升了基地的声誉。

3.基地每年在全体专兼职教师队中开展教案、课件评比以及教学、教研成果征集活动,使教师在各项活动的历练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三)面向现场,提升教师为铁路服务的能力

1.编写培训教材,制作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

由于现有的培训教材与现场的培训需求不匹配,尤其是现场大量缺少高速铁路方面的教材,因此,基地鼓励教师积极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或讲义,制作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等。一方面,基地积极与路局或站段联系,有教材编写需求的,为教师创造机会参与,并为教师购买参考资料、提供电脑、优盘等;另一方面,基地教研室及时路局征集的课题、项目研发信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如教师制作的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等课题项目,不仅为现场的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依据,也为现场解决了工学矛盾,使现场职工的学习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2.积极参与现场各种技能活动

基地积极与路局专业处室、现场站段、技能鉴定站联系,安排对口专业教师参加现场的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技能集训、技能鉴定等活动,一方面为现场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时间深入现场,搜集现场第一手资料,积累现场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根据现场作业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规范,让学员学有成效。

3.与站段合作开发项目

由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还不太成熟,现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基地可与站段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在拓展现场服务领域的同时,使教师处于专业实用技术的前沿,促进专业课教师在学与用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创新适应铁路发展的培养机制

1.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地的课时津贴、职称等分配应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三能型”教师倾斜,形成激励机制。

第8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64-02

一、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教学方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是订单培养的一种模式,学生来自校内同年级、不同的专业,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等模块的课程学习在原来专业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由学校与相关铁路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并集中半年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铁道运营职业素质、掌握必需的铁道运输专业知识及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技能。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线路及站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规章、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并进行铁路运营技能考证培训,主要进行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客运员(二选一)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培训,包括理论和实作培训两部分。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客运员的职业技能,参加铁路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并争取获得《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铁路客运员》职业资格证书。

二、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

通常在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知结构是通过教学铁道运营职业信息的“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循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铁道运营职业信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铁道运营职业能力的目的。其中“同化”就是将新经验、新的铁道运营职业信息整合到学生已有经验、信息的结构中,使之一体化;“顺应”就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作变化、调整、重建,并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反思,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符合铁道运营职业相关岗位(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使学生获得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制定以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目标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包括铁道运营职业专业能力、铁道运营职业方法能力和铁道运营职业社会能力。铁道运营职业专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铁道运输专业知识及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以获得合理的铁道运营职业知能结构;铁道运营职业方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关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能力,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铁道运营职业社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关岗位活动所需要的铁道运营职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在铁道运营半订单班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制定并实施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全方位进行教学过程控制与评估,实现对学生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重视互动交往的过程性教学设计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课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静态陈述显性的理论知识,是在分析铁道运营工作任务与过程之后,按照铁道运营工作过程环节构建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讲授进度,以此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整合铁道运营工作实践技能与铁道运营理论知识。铁路行车组织根据铁路行车工作岗位(群)有关工种工作过程环节分解成不同的知识模块,按行动顺序将列车编组顺序表的填记方法、调车作业的基本方法、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列车编组计划、编制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运行图等内容列为课程内容,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技能与陈述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的整合。铁路行车规章将课程讲授设计成一种过程,在铁路行车调度仿真实训室演练铁路调车工作、行车闭塞、接发列车工作、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行车安全处理等铁路行车调度工作过程,在动态的行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行车规章的学习及调度技能的掌握。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按照铁路货物、旅客运输组织的一般工作过程环节来构建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讲授顺序,在模拟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模拟工作的体验与行动中获得铁路货物、旅客运输组织的工作技能。

(三)依照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创设学习情境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情景教学为主,依据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与素养要求,开发与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过程相适应的学习与训练情景,在校内实训场、演练中心和校外企业生产场所共同完成。铁路行车组织利用教学项目、教学案例创设符合铁道行车工作的学习情景,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完成铁道行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行车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训练。铁路行车规章更多地采用仿真演练方法,在校内铁道行车演练中心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在实作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铁道行车调度技能。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在校内仿真专用教室,较多地采用了仿真模拟操作训练学生掌握铁道货物、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技能。

(四)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方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方法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两种交往与互动建构的类型为主:一是学生与学习环境(铁道运输企业、校内铁道运输实训演练中心、专用教室)的互动环境;二是学生个体与自身环境的互动如学生个体与实训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通过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操作实践行动来学习”,强调的是“行动即学习”、“边演练操作边训练边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负责准备演练资料,提供必需的学习资讯、安排校内外学习环境、提前检测学习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督促检查学习任务的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学习环境的安全并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任务难题、评估学习效果等,教与学的过程是互动的,遵循着“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序列,让学生在独立获得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相关信息,制订行动计划、评价计划等“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动手操作演练”实践中,掌握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习得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经验和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知识体系。

(五)注重反思性教学环节设计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反思性教学环节设计,主要体现在以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知识、积累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操作经验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教学。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规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铁道行车、调度工作项目、仿真情景教学、铁道运营现场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铁道运营行车岗位(群)的相关信息;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则更多地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铁道运营货运、客运岗位(群)的相关信息与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现实环境之间信息进行比较、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从而实现“以体验和理解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提高解决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学习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知识与铁道运营现场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相关岗位的距离。

(六)注重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整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整合设计,由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过程转变为一体化教学过程“阐释―理解―实践―反思―建构―应用―改进”,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铁路行车规章由师生双方共同在校内铁道运输实训演练中心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工作教学任务,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由师生双方共同在校内铁道货物、旅客运输专用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铁道运营货运、客运岗位(群)工作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铁路行车组织在教、学、做过程中完成列车编组顺序表的填记方法、调车作业的基本方法、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列车编组计划、编制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运行图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对利于学生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素养的同步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实训兴趣和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工作岗位增强了能力。

(七)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施教过程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施教过程。实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发展理解力、判断力、独创精神。在铁路行车规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和演练操作实践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景、按照预设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演练操作实践要求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学习任务,根据课堂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演练操作情况掌控课堂教学实践的进度与速度,引导课堂学习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学习和演练任务、展开学习任务分析与讨论、制定铁道行车调度组织方案并组织演练操作行动。在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课堂学习小组中,学生是课堂学习实践的主角,主动参与完成课堂学习和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与群体组合。最有效的互动方式是这种合作型交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学生还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与管理,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理解、学会尊重。

(八)强调整体多维评价的课程评价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考核强调整体多维评价的课程评价。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专业课程评价包括每门课程的校内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还包括由铁路局组织的《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铁路客运员》职业技能鉴定,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与素养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周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9)

第9篇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循岗施教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合作下研究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就业定位。全部面对轨道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定位。

(二)相关职位。铁道运营专业包括铁道货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对于毕业生进行调查,进行调研,得出结论是承担的主要职位为客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货运值班员等,工作在铁路一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知识、素质如下所述:

1.知识结构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基础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

(2)按照学习层次高低掌握必备的高数、实用文写作、相关英语阅读、常用计算机实作等必备的基础知识;

(3)要学会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机车车辆的结构及原理、铁路线路站场、工作中接触到的信号设备等;

(4)完全掌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运输组织等。

2.技能结构

(1)应能遵照工作规程完成以下任务:拥有相关能力实现车站组织、接发列车及列车调度、货运组织、行车管理、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运输安全管理、客运服务、客运应急等作业;

(2)拥有相关能力熟练运用按照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下的作业工具,并能够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车站组织的工具,合理选择完成列调货运组织、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的相关工具及其安全管理、客运应急等作业的工具;

(3)能够随机应变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不同的应急事件;

(4)学会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并依据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

(5)学会评价检查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

(1)应当具备诚实守信、具备责任、敬业及遵法的观念;

(2)应当具备优良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3)应当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及理念;

(4)应当具备实践、创造、就业、创业等能力;

(5)应当具备优良的身体及心理素质;

(6)应当具备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的意识;

(7)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8)应当具备严谨的职业作风及灵敏的反应能力。

二、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标准

经过高校升级和合并,我国铁路本科院校数量增加,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以前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此课程里,保留了货运组织、行车组织等铁道运输管理的课程,它们以设计人员为宗旨。

目前的铁路高职院校很多是于1999年后由中专改建的,所以还存在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实作技能与铁道运输一线的高技能与高素质人才。

经具体铁路运输部门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与相关企业专家座谈,与业内专业素养较深的老师讨论,得出结论: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毕业分配时,至少具备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及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与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及客运值班员技能鉴定专业证书。

三、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状况

目前的铁路高职技术院校很多是1999年以后由铁路中专改建的,它沿袭了之前的中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但是中职一些专业采用本科的体系,可以被认为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归纳与压缩,主要讲授知识,缺少职业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理念和工作流程融入到实际教学,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整体需求。近些年以来各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倡导与铁路局、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出适合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标与体系,期望铁路院校能够很快统一标准。

四、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按照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等岗位任职的要求,参考中国相关职业岗位的资格要求,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等铁路企业协作。按照铁道高职专业所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就业为导向,服务铁路及其运输企业为宗旨。

本专业的构成是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三个工种,各个工种内部岗位由低到高递进排列,不同能力对应相应职位,层次关系为循序渐进。按照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包含的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铁路行车的工作种类,与相应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渐进关系,采取“因岗施教”,产学合作育人模式,建构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素质系统,构成渐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头至尾关联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关系,采用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岗位业务技能可以层层递进、渐进发展。

五、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设计

1.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遵照职业资格标准,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根据铁路货运组织、行车组织、客运组织方面的职业技能的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教学标准,加强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

2.用岗位任务作为目标用于研发“多证书的支持课程”。经过广泛研究国家中级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专业具体工作,联系铁路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及客运组织的专业岗位工作目标,研发出既要展现铁路运输特殊工种行业发展特点,又要适合学历教学需求的“多证书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升技能水平。这样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取得高职毕业证书,而且能够取得铁路运输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

3.运用实际岗的具体业务难度来指导课程安排。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所要就业的岗位工作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难度逐渐加大,根据这种规律合理安排相应课程,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完整学习之后,学生将可以学会全部的岗位能力,为将来在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增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和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建立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于能力评价的评价体系,采取了多样的评价形式。学习领域的考核标准是基于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标准为评价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评价与企业的评价相结合。课程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项目必须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本学习领域的学分方可获得,否则重修不及格模块。考评形式有教师观察学生工作完成过程、学生口试、答辩、小组展示、个人展示、成果展示、自我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展示和小组协作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加强每个学习情景的过程考核,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5.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现教学的过程。实行各个学期、分散式的工学交互教学组织方式,把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突显出来。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三年六个学期,为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并且结合具体站段铁路运输运营生产的实际情况,专门增加在假期中学习的学期。将大学二年级的寒假拓展为一个工作学期,率领学生加入春运战役,这样就会使学生提前树立铁路站段运输生产的感性认识;把大学三年级的暑假拓展为工作学期,率领学生进入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锤炼学生在铁路实际运输生产中的应急处理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最后实现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

6.根据运输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在铁道交通运输生产中创立真实的工作情境;根据行车、货运、客运组织模式,采取角色融入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业务为过程, 将产学紧密结合。随着所布置安排的教学任务的一步步正确结束与完成,老师必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放手工作。在自我思考的同时提高实作水平,加强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加强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通过分析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取得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题编号】FJB110092-Z0139,国家子课题研发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子课题:紧密型产学合作模式和运行方式研究,课题号FJB110092-Z0139。

参考文献:

[1]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黄克孝.当前职教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倾向.职教论坛,2004

第10篇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铁路运输处,河南 永城 476600)

摘 要:铁路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它又称为入职教育,是将员工从社会人变为企业人的重要过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岗前培训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度与忠诚度。好的培训能够使员工迅速成为团队的一员,熟悉、适应铁路文化与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从而企业能够实现安全发展,长治久安。

关键词 :铁路;员工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D4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32-01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崔红超(1985-),男,河南长垣人,大专,技术员。研究方向:铁路运输。

目前永煤矿区铁运处共有员工500人,从2007年开始,新老人员交替,大量年轻职工招进,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刚毕业,一方面给企业输进新鲜的血液,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与人才培养的接续,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跟踪发现,岗前培训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重视岗前培训,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原因分析

1.前期人员流失率偏高

新进职工前2年的流失率较高,离职的员工大都是对本岗位没有信心、对企业的文化不认同,可以说岗前培训做的越好,员工的认知度越高,也就越愿意留下来,企业也就越能够留住人才,也会节省人员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2.岗位适应时间长短不一

岗前培训较好的学员不仅能充分了解岗位的性质与企业的文化氛围,也能够清楚自己岗位的定位与生涯设计,能够迅速融入到岗位中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不会因别的原因而分心。

3.减少对企业的抱怨

如果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够,思想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职工忽悠,对企业怨天尤人,干活时牢骚满腹,这样肯定干不好活。

二、岗前培训的措施

永煤铁运处经过长期摸索,对新入处的职工采用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方法。

1.第一级(处)安全教育由处安检科负责,培训内容为企业文化与战略定位、员工的福利与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运处安全生产奖罚规则》、《铁运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铁路事故案例、铁路安全常识等。

2.第二级(站段、科室)安全教育培训由站段、科室负责,培训内容:本单位的主要生产设备概况及其特点;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本单位特点,学习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防机具伤害等安全防护知识、抢救知识;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3.第三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由班组负责,培训内容: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本岗位(工种)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本岗位(工种)的生产规程、工作特点及安全注意事项。

4.岗位理论、实操培训由站段和科室负责,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铁路法、安规、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本岗位(工种)设备、用品、工具性能及其使用方法;(2)本岗位(工种)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标准化作业程序等应知必会内容,以及相关的《技规》、《行规》、《站细》、《维规》、段修标准等规章制度;(3)岗位通用安全知识(行车安全、维检修安全常识及本工种典型事故案例);(4)专业理论知识、自救互救、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知识;(5)岗位基本实操项目和简单应急处理。理论培训必须以课堂授课形式,培训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实操培训采取教练式或导师带徒的形式。

5.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理论培训必须经过考试。考试合格后,新员工必须与师傅签订导师带徒合同。车站值班员、调车员、列检员、线路工、桥梁工、内燃机车钳工、通信工、信号工、轨道车副司机签订3个月的师徒合同,道口工、列车员和其它辅助工种签订1个月的师徒合同。合同期间,新员工必须先在师傅带领下进行实习和操作练习,严禁新员工实习期间独立操作。实习时主要应了解本单位生产过程,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及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了解铁路主要设施、设备的作用及性能。理解、掌握本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技术水平应达到初级工应知应会的要求。

三、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2007年至2014年的岗前培训来看,以上措施的实施,大部分新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消除工作顾虑,迅速融入到工作岗位,有部分员工目前已走入技术管理、班组管理岗位,企业的人才培训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结论

岗前培训不可忽视,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员工行为的作用,永煤铁运处的三级教育可以在铁路培训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庆凯.单项培训活动评比实施方案,2014.

第11篇

关键词:货运改革;铁路物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20

0 前言

自物流在上世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铁路物流作为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人才培养是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货运改革背景下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自身看法,旨在为铁路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供借鉴。

1 货改背景下铁路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不单单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并未进行专业领域的具体划分。物流人才与物流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我国物流人才储备发展。站在物流人才的培养层面,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与成熟,多数物流优质人才引自国外,足以说明问题所在。

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已经逐渐得到重视,物流领域的专家呼吁在高校以及各类培训学校开办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于是,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是培训机构都已经加强了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兴起一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热潮。虽然在建设力度上明显提升,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师资力量短缺、培训体系缺乏先进等问题,依旧影响铁路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2 货改背景下铁路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2.1 做好铁路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总体规划

作为铁路企业而言,在总体规划当中应该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其中,协调物流运输人才需求以及物流人才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两者协调统一的基础之上,展现出良好的人才培养价值。具体做法如下:(1)铁路企业可以在高校拓展设置铁路物流管理专业,并对这一专业提供资助与扶持,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机制,既满足铁路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满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输送目标,实现双赢;(2)铁路企业可与行业协会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支持行业协会定期举办从业资格与职业培训,建立属于铁路物流行业的职工终生教育系统,跟随物流体系的变化与专业发展要求,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2.2 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职业教育

对于铁路物流的一线职工来说,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根本,也是工作重点所在。但随着工作角色的逐渐转变,职业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转型升级,为拓展物流职业教育形式提供保障。作为铁路企业,可以开办与拥有一定数量的物流职业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针对性的培养铁路物流专项人才。物流职业学校的建设,首要目标是为我国铁路物流输送人才,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优质人才,最终目的是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人才储备量的全面提升。

2.3 引入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模式

国外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目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认证体系有美国与欧洲两个部分,为充分适应中国物流业发展需求,对其中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面做出适当的修改,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环境差异,在培训与考试环节融入具备中国特色的物流典型案例,力求贴近中国国情。这样才能够完成对国际经验的转化与处理,适应我国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状况。不论是铁路企业还是高校都应该将学习与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专业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物流培训模式,完成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为货运改革提供支撑。

2.4 构建高质量物流专业团队

铁路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在上文的现状与现存问题中对师资团队的影响已经有所涉及。但毋庸置疑,只有高质量的物流专业师资团队,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从具体实践中来看,大量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师资队伍质量堪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优化:(1)加强师资队伍职业资格认证,高校应该积极的吸收高质量人才,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门槛,这样可以在根本上改善师资团队专业化问题;(2)依托信息化平台,铁路企业可以开放社会招聘,引进外部高层次物流人才,为企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铁路货运企业在货运改革的背景下应该消除传统制度的壁垒,开发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激发企业自身活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货运改革背景下铁路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快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培养价值与培养目标。笔者相信,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投入力度不断强化的前提下,铁路物流人才培养势必得到推动,发展也必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印丽雅.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中铁快运人事管理为例[J].物流技术,2014,(23):118-121.

第12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tak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leading"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ailway Line and Station Courses of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also should adjust actively, reform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ake the course be more close to the practice of railway field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jobs. So this article expounds several though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关键词: 高职教育;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建设;岗位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ailway line and sta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post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81-02

0 引言

在现代运输中,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最基本的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在完成上述任务时,铁路车站及枢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教育的特点

2002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我国设有铁路特色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原隶属于铁道部的中专、技校等升格而来,带有明显的铁路中职院校特点。而且由于从铁道部分离的时间较短,这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选用铁路本科院校教材或原中职教材,导致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符,高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多模仿本科学科体系,开发的教材内容大多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不能反应职业教育注重技能的要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有必要开发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2 《铁路线路与站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铁路线路与站场》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般专业课。该课程是在先进的运输工作组织的基础上,对车站各项设备的布置极其综合运用,提出合理的运营要求和设计方案。该课程是由运输组织学和一般工程设计理论结合发展起来的,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应用针对性,侧重于技能训练及设计的合理性与设备运用的动态性相关联等特点[1]。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铁路车站线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技术站的主要作业;围绕站内运转作业过程,分析各项运转设备的合理设置位置[2]。《车站线路与站场》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前导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确定车站线路设备、车站设备技术条件的技能和加深对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理解,为后续学习《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核心课程奠定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3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建设

3.1 教材内容建设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及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在保持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补充铁路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铁路线路与站场》大多是将本科教材内容删减、重组而编制的,可以说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铁路现场工作岗位能力培养教育较少,不能体现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特点。

目前,急需编写一本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线路与站场》教材。教材内容的选取应进行面向的高职学生群体的学情分析,再与铁路现场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调研,最终确定学习的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抓手,编写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材。

我系该课程还开设了《中间站平面设计》专项实训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生和铁路企业的无缝对接。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本课程突出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要求,递进式技能训练贯穿全程,探索并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充分锻炼了职业规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综合技能应用及综合应变能力。①课程课件的建设,在课件中对各项现场设备的介绍中,添加了在现场拍摄的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深受同学们的欢迎。②课程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图像、视频等媒体手段,收集整理铁路各种车站类型,如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配置的设备和技术作业情况、学科最新发展趋势等资料,铁路现场拍摄有关作业过程录像和现场设备图片,制作成图像、视频和动画等资源,以便教师在讲授时联系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以我系为例,采用的仿真现场教学法,通过建设的列车运行指挥实训中心整体展示铁路线路站场中涉及的车站的设备、技术作业过程等内容,结合一体化教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3.3 教师队伍建设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现场使用的设备、实际的作业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理论联系实际。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三个问题:

①铁路近几年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也非常快。以前现场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的老教师,几年不深入现场实际,也摸不清、认不得现场使用的设备及操作方法。②高职教育近十年来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导致教师严重不足。招聘入校的很多专业对口的本科生,也只是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对铁路现场实际不清楚,不能完成实践课的教学。③“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不足。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课比例较高。各高职院校想聘请铁路现场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教师想法是好多,但是铁路运输岗位的特殊性,使这种技术人员在外兼职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从退休的技术人员中聘请,但是退休人员对新设备等也不熟悉。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些解决办法,以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例如:专任教师每年深入企业顶岗锻炼;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室建设工作;跟踪铁路新技术的发展,收集现场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队伍实践操作能力。

3.4 实践教学建设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则正是帮助高职院校完成这一目的的直接方法。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则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能否培养出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达到“会用”的目的。

4 结语

《铁路站场及枢纽》作为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般专业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原有的“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达不到“能力为本”的技能型教育。为此,我们应该以高职教育的特点为原则、为抓手,积极进行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团队以及实践教学建设等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工作,勇于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模式等。

参考文献:

[1]王顺利,王淑伟,孙景冬.《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72.

[2]候立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