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模考试总结

一模考试总结

时间:2022-08-17 19:32:04

一模考试总结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1

在《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原有的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要求。考试并非仅仅只是讲求一个结果,也并非仅仅只意味着一门课程学习的结束,考试模式应按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因此,从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应用为主、准职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转变固有的、僵硬陈旧的考试模式,联系课程教学实际,通过改革、创新考试模式,推进课程教学过程整体管理与控制。

一、努力打破传统思维桎梏,积极更新考试模式理念

通常理论课程传统考试模式一律闭卷、笔试,把知识的拥有量及对知识的简单掌握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此衡量学生水平。忽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论课程更是如此,几乎形成了惯性思维。这种考试模式迫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猜题,以尽量缩小复习范围,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上,始终忙于被动应付,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教师在期末通常也不得不围绕这样的考试模式,为学生圈定复习的范围,分数成为唯一的结果,这实际上已背离教育的理念,客观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带着这些思考,认真审视《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的原有考试模式,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密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考试模式设计贴近教学目标

《酒店服务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应用课程,这是一门与酒店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的改革方向在于紧紧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突破传统理论教学框架,摒弃理论概念的堆积,积极围绕行业实践需要,以体验教学模式为主,辅以讲授法、案例法及项目推动法的综合应用方式,切实推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是典型的对立统一体,《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在积极贴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贴近行业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以全新思维进行考试模式设计。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形式由原有的闭卷考试调整为课程技能测试形式。命题设计思路明确,整个考试模式设计,命题考量的就是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具体考试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主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分别设计3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期末考试时由学生自主抽取其中1套应试,教师以一对一面试形式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测试并计分。每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组成板块。第一板块是仪容仪表板块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对客服务角度,考核学生职业形象是否得体,包括从着装平整规范、仪容大方、语言亲和、不佩戴饰物等方面测评,并逐项考评计分,该部分分值10分(总分值100分)。第二板块是基础知识测试板块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做到要点明确,内容完整,理解清楚。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4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每组学生抽取其中一组完成测试。对专业知识点的解答,要求要点明确、理解清楚、内容完整即可得分,要点有遗漏则逐项扣除相应分值。第三板块是专业技能测试部分,包括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情景模拟)测试、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两个环节。主要从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两方面测试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应变能力。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5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的每组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组,逐个一对一完成技能测试。每遗漏或错误一项即扣除相应分值。期末课程技能测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比例为50%。

三、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注重考试模式改革的整体性

课程教学质量应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根本。长期以来,课程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状况比较严重,如何强化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例,促使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调整符合课程实际的构成比例,努力把过程性评价与期终评价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把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各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切实保障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中,注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核心强调课程教学质量,不仅注重期末考试形式的创新,还要从考试模式的整体性出发,最大化发挥考试的效用。鉴于此,在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过程中,已将该课程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由30%调整为50%,该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技能测试50%组成。平时成绩在关注学生考勤、作业的同时,还要重点考查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包括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对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的提升,核心在于高度重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知识的自主学习及积累过程,而不是仅凭期末突击来完成,这样设置能与本课程教学特点紧密结合,在设计上更为合理,同时也是对期末技能考试的有效补充,提升了该课程考试模式的整体性效果。

四、结语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效率 测评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现已日渐流行,在北美乃至世界广为传播和采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微课堂”教学,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多见。本研究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院校进行,测评研究的对象为2013级非英语专业且必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的在校学生,参与测评总人数为 1000人。测评时间为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总计测评试卷1000份。本测评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由指定班级参与,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所研究教学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靠数据作为测评依据。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优势和劣势,尝试性寻找适合以理科专业为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模式。

二、测评方法及对象

本次测评的对象为2013级新生,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中抽取多个专业50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男生320人,女生180人。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测评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试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主观上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反映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效果。

三、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包含四部分问题,共分发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1000份。其中,对问卷第一题的回答,有800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体的80%;178名学生表示听说过,占总体的17.8%;仅有12名学生表示很了解,只占总数的1.2%。

对问卷调查第二题的回答,有750名学生认为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75%;有217名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21.7%;仅有33名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占总体的3.3%。

对问卷调查第三题的回答,有859名学生表示知识量有所增加,占总体的85.9%;有141名学生表示知识量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增加,占总体的14.1%;没有学生表示知识量有减少的现象。

对问卷第四题的回答,有760名学生表示非常想尝试新教学模式,占总体的76%;有213名学生表示愿意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占总体的21.3%;有27名学生表示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仅占2.7%。

以上问卷题目的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普遍不够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普遍愿意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量的收获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增加,且没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2.期末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因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试卷测试在本研究中包含两次期末测试,分别在2014-2015上学年期末和2014-2015下学年期末,以便对学生成绩进行对照,得出最终结论。测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所授知识覆盖率为100%,其中客观题占75%,主观题占25%,难易比例适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014-2015上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中途休学1人、出现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4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8人,占总体的7.8 %;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19人,占总体的 11.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336人,占总体的33.8%;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90人,占总体的39.3%; 成绩在60分以下的72人,占总体的7.2%。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2014-2015下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5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9人,占总体的 7.9%;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29人,占总体的12.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402人,占总体的 40.5%;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50人,占总体的35.2 %; 成绩在60分以下的35人,占总体的 3.5 %。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如图所示,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期末测评中,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均下降,尤其是良好人数增加较多。这说明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有提高,但仍存在不及格现象,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以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地学学英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多,几乎涵盖学校各专业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齐。同时,因不是专业学科,大多数学生不能给予本学科足够重视。且两所院校均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氛围均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经过实验教学,他们对其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认为有助于英语学习并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在期末测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总体成绩有所改进,但个别学生依然无法提高自身成绩。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存在缺陷,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还有需要弥补的弱点。

参考文献:

[1]吴贵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与教学体系建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曹裕虎.网络环境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之我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243-244.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Net;Ajax;水晶报表;三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07-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iyun Education" Online Testing System

LI Chun

(Guangzhou Baiyun Industrial&Commerci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51041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iyun Education" Online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net, Ajax, crystal report technologies and three-tier architectur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goo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Sets a topic to exam.

Key words: .Net; Ajax; crystal report; three-tier architecture

在学校里,每到期中期末,老师们都忙于出题考试改卷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也耗费大量的纸张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在线考试系统代替传统人工的考试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考试方式,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动态地管理试题库,只要题库中的试题内容足够多,就可以按照要求自动生成结构相同,题目不同的试卷;另一方面,考试时间灵活, 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任意时间登录服务器就可以参加考试;另外计算机化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使用系统自动阅卷评分,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给予考生最大的公平感。

1 构建在线考试系统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1.1 系统随机出卷

在线考试系统的每份试卷都应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试卷结构、难易度比例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生成,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同一机房考试的学生作弊,同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客观性。解决系统随机出卷的方法是使用SQL Server中的newid()函数,此函数可以动态创建uniqueidentifier 数据类型的值,即随机数据,如果要从数据表中随机抽取出n条随机记录数据,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实现

select top n * from table_name order by newid()

在系统实现中将试卷预设的题目数赋值给n,就可以为每份试卷随机抽取相同结构的题目。

1.2 系统异常中断恢复

考试系统异常中断一般是指考生考试到中途,客户机因为各种原因死机,只能让考生重新登录再考的情况。如果考试系统不能即时将考生每一步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但出了故障就会将该考生所有的考试记录丢掉,考生重新登录只能为他再生成一份全新的试卷让他重新重头再考,这种情况不能保证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所以在线考试系统必须解决计算机出现故障中断考试而不会丢失考试数据的问题,这样考生重新登录后才能接着前面的考试记录继续往下考。只有具有这种功能的在线考试系统客户才愿意投入使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选用的是Ajax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当用户进入考试界面系统生成试卷时,就将试卷中的所有内容保存到后台数据库的“考试题目结果表”,当用户进行答题操作时,再通过Ajax程序即时将用户的答题结果更新到“考试题目结果表”中,这样如果考试中途出现异常中断,用户重新登录,就可以从“考试题目结果表”中提取考生已考了一半的考试记录,重新生成和中断前一样的界面的考试界面让考生继续完成剩余的考试

1.3 系统自动评卷

人工改卷、计算分数、记录分数是一项耗时很大的工作,在线考试系统应能够对考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自动评卷、统计分数,才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本系统全部使用客观题进行考试,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都有标准答案,并且每道题的分数都是事先设定的,要判断单个题目结果的对错得分,只要将用户选择提交的答案和系统中保存的标准答案相比较,如果正确则该题得到预设的分数,如果错则该题为0分。当考生考完点击“交卷”按钮,通过计算总分程序统一计算该份试卷的总得分,将相关结果保存到“考试结果总分表”中。

1.4 考试结果查询下载

考试得到的结果应该能够很方便的按要求查询得到,并能够将数据在线导出,进行其他相关处理。

本系统考试结果教师可以按班级进行查询显示。为了保障能快速查询到有效的结果,所有的查询条件应使用下拉列表选择,并可以导出为EXCEL数据表格进行下一步处理。对于考生个人可以在提交试卷之后马上点击相关链接进入个人分数显示界面,在该界面能根据考生的考号从数据库中将其成绩表提取并显示出来。

1.5 考试结果汇总统计分析

考试结果如果使用图表来查看统计分析,能快速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分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对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使用的水晶报表技术,能够快速进行报表开发,能够导出成为复杂的交互性图表,可以与其它控件一起在WEB程序中使用,能够动态地将报表导出成为pdf,doc,xls,html,rtf等多种格式文档。

2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2.1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各模块功能

图1为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

1) 在线考试模块

该模块提供在线考试功能。操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考生登录后按如上流程图进行操作,首先选择试室,点击“开始考试”,系统判断考生是初次参加该试室的考试还是因为异常中断需要“恢复考试”,如果是初次参加该试室的考试,则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试卷结构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新的试卷提供给考生进行考试,如果是“恢复考试”则系统会读取该考生已保存在“考试题目结果表”中的数据,生成和中断前一样的试卷让考生继续完成全部的考试。

考生完成所有考试内容点击“交卷”按钮或考试时间到,系统会执行计算总分程序,将该考生本次考试总成绩计算出来,并显示“查看成绩”的链接,考生可以单击此链接查看本人的考试成绩。

2) 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模块由教师操作,即教师登录才可以在线进行题库的维护,按科目、试卷名、试卷大题名称、试卷小题内容(包括题目内容、答案、难度系数等),依次录入编辑题库数据;设置每个试室的试卷结构(包括试卷的大题组成、每道大题下有多少小题,每个小题的分数是多少,考试时间等),这个试卷结构是自动生成试卷的依据。

3) 考试结果管理模块

考试结果管理模块为教师提供按班级查询学生考试成绩功能和在线汇总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在线通过柱形图、饼图等图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班级考试科目汇总分析”、“科目考试题型汇总分析”、“学生个人成绩分析”等,这样教师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本次考试各种类型的考试分布情况。

4)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是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在线管理用户信息功能。本系统不允许匿名登录,考生使用学号、密码实名登录,教师使用教工号、密码登录,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帐号、密码登录。系统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登录才能进入,在线添加、编辑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类型、登录账号、密码等。

2.2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实现方法

“白云教育”在线考试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使用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后台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主要开发语言是、C#、Ajax、JavaScript、XML、XSLT语言。

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系统分层模型结构图见图3所示。使用分层模型有利于团队合作开发与各层逻辑的复用。

本系统的在线考试模块中应用Ajax页面无刷新技术创建互动式考试界面,考生每点一个控件、按钮,就向服务器发出一个异步请求,当请求返回时,就可以使用JavaScript和DOM来相应地更新,而不是刷新整个页面,一方面大大减少了WEB服务器处理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与速度,另一方面解决了假如考试中途系统或计算机出现故障中断考试而不会丢失考试数据的问题。

在成绩汇总分析中,使用下拉列表来选择系、专业、班级、学生名作为数据的筛选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数据放到dataset中,作为水晶报表的数据源,创建相应的图表。

3 结束语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vfp 计算机考试 评估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27-01

1 业务概述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作为企业提出“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一项工作内容,整个工作包括了培训的实施,考核的组织与实施,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企业通过与考试中心合作,采用“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系统”进行考核,企业自行开发报名照相系统,考试前与考试系统实现数据同步,考试后考试结果反馈,进行结果汇总与统计分析。

由于该系统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所以通过考试会得到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合格证书。作为企业素质提升工程的一项内容,如果通过对应的模块将获得企业内部颁发的证书,这个证书分为4个级别,分别对应将来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如表1:

一级:共考2科,两个必考模块;

二级:共考3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一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1选);

三级:共考4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两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2选);

四级:共考5科,两个必考模块和三个自选模块组成(2必+3选);

2 考试流程设计与优化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安排。由二级单位上报考试信息,信息包含考试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参加考试模块代码。数据汇总后导入到照相报名系统。考生照相并确认考试信息。分配考场后打印准考证下发到各单位考生手中。报名信息与考试系统数据合并,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结果生成。统计分析结果反馈到各单位。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3 程序及界面设计

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便于操作、界面友好的程序,照相过程与考试结束后统计分析方便快捷,效率大大的提高,而且避免了人工统计的出错,提高工作质量。

3.1 照相程序及界面设计

直接用射像头进行照相,照片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照相过程中同时核对了考生信息,照完像后,经过整理,生成符合“考试系统”需求的数据,照相程序界面如下图2所示。

3.2 考试结果统计分析

考试结束后,要给各个二级单位提供考试分析结果,包括人数,缺考人数,通过率,缺考率,模块合格率;所以通过用照相系统中的数据和考试成绩中的数据进行连接,连接字段为身份证号,生成统计数据库,对这些数据统计分析生成结果。程序如图3。

3.3 考试等级的计算

根据考试结果,计算出每个考生应该获得企业对应的等级证书。程序代码如下。

SELECT 考生信息表 &&以信息表表中的每个人为查询依据,逐条遍历成绩表

GO top

DO WHILE NOT EOF()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102' INTO ARRAY result &&判断是否有xp模块

IF result(1,1)>=1

tgmks =1 &&通过模块赋值为1, 1表示通过xp模块

result(1,1)=0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205' INTO ARRAY result&&是否有word模块

IF result(1,1)>=1

tgmks =tgmks+1 &&通过word模块赋值为累加1,2表示通过 xp模块+word模块

ENDIF

ENDIF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评测系统;VB;VBA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617-02

Rating-one-examin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LUO Zheng-mao,FENG Wan-jun,LIAN Dan,SHAO Yun-nan,ZHENG Cong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Oriental,Wenzhou 32501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ssue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Rating-on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article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d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to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Final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Summary.

Key words: computer grade test,simulation; evaluation system;VB;VBA

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浙江省的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浙江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办公室还推出了《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应用的多个领域。其中最基础的等级考试就是一级,从一级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出该级别主要考查学生的OFFICE2000,WINDOWS2000等应用的能力。该一级系统是C/S结构,不利于在单机上安装,而且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办公室没有推出方便学生学习和考前训练的模拟系统,另外教师在任教这门课程时也不方便把该套系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当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模拟系统来解决上述的矛盾。

2 计算机一级考试模拟系统的结构

该模拟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模拟《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2000》平台,故该系统的结构就大体上要与之相同,该软件的框架内容如图1所示。

2.1 文字录入模块设计

文字录入模块可自已开发,也可结合第三方的软件,如《打字高手》,该模块的实现目标是绑定考试题库中的文字录入部分试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测试。

2.2 基础理论模块设计

基础理论知识模块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训练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分类,信息技术等。同样为了要模拟一级考试软件的内容,需要开发三个方面的子模块,首先是单选测试模块,第二是多选测试模块,第三是判断测试模块。大的子模块方面主要有两个,一是练习模块,二是测试模块。其中练习模块中,为了能体现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系统要能即时提供正确的答案及解题指导。

2.3 Windows,IE/OE操作模块设计

Windows,IE/OE操作模块设计也各自分为练习和测试两个大的子模块,内部可按照题目来设计不同的小子模块。例如为了能对修改桌面的背景,屏保设定,墙纸设定等考点进行评判,要设计一个注册表判断子模块,该子模块要针对模拟试题中的题目要求来编写程序。同样IE/OE测试模块中也要针对相应的试题要求进行编写评判式程序,如IE有收藏操作评判,邮件的主题,接收人等考点评判程序编写等。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该模块的开发用到IE和OE的链接库文件来编写对应的评判程序。在练习模块设计中同样要体现出学生自学的特点,要能即时给出得分及错误说明,最好还能给出解答指导。

2.4 Office操作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的子模块有EXCEL2000操作测评,POWERPOINT2000操作测评,ACCESS2000操作测评,FRONTPAGE2000操作测评。每个子模块都要单独详细的设计,要能细化到对每个知识点的评判上,还要有统分和错误提示等功能。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机的结合现有的考试题,做到针对性强。在练习这一大子模块中,系统要能给出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 开发的软件环境及相关技术方案

3.1 开发的软件环境

由于考试系统环境是WINDOWS2000,故我们在开发这套模块测试系统时,最好也能在WINDOWS2000环境下,另外操作系统中还要安装OFFICE2000等套件。在语言程序选择上看,由于本系统不大,功能也并不是很强,可选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的语言,选择该语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简单,和OFFICE2000结合的紧密,方便OFFICE操作题的开发。总体来说,鉴于本软件的特点,开发的软件环境可最好为WINDOWS2000+OFFICE2000+VB6.0+ACCESS。

3.2 实现的技术方案

实现本套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方案之一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式编程”,这个技术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测试模块的开发。首先收集好相关的选择和判断试题,并做好正确答案,外加解答指导,把这些信息存放到数据库中。编程中利用ADO技术从数据库中读题,再把用户的选项和正确答案比较即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是VBA技术,该技术主要用在OFFICE操作测试模块中。MICROSOFT把VBA融入到OFFICE套件中,方便使用者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而在开发OFFICE操作测试模块正好可利用这点。总的步骤是首先在VB中引用EXCEL,POWERPOINT等链接库,这些库中详细说明了各OFFICE文档对象,接下来利用这些库中的文档对象进行评判式编程。要提出一点是OUTLOOK操作测试也可用上述的技术来编程。除了上述的的两个关键技术外,开发本系统还要用到注册表读写,文件处理系统等技术。

4 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开发一套《计算机一级考模拟测试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技术外,还要在开发前收集及制作相关试题,为接下来的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系统开发完成后,还要做好测试,笔者认为测试最好放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样能发现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笔者于2007初已开发了一套《计算机一级考模拟测试系统》,现已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到目前为止,已有近5000在校学生应用了这个系统,广大师生对该系统评价也较好。

参考文献:

[1] 北京博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编程高手office VBA[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83-191.

[2] 徐国平.VBA中文版程序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40-255.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成绩分析;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35.03

1引言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自身能力的殿堂,然而在各大学高校中,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补考重修的现象极其普遍。试卷中课堂上多次讲过的理论知识,答案正确率却很低。通过对大学生试卷答题成绩的分析,研究试卷得分的相互关系并追溯其根本的原因,可以充分了解到大学教与学的现状。对这种现状进行反思,找到能够改进的方法,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提供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概述

2.1基本情况

我们主要针对A学校的两个专业中的四个班的宏观经济学成绩进行分析。其中b、c班学生的专业是金融学,共有81人(简称金融班),d、e班是国际贸易专业,共有77人(简称国贸班)。不同专业的四个班人数相仿,都属于经济类专业,并且由同一个老师教授,具有可比的基础。据了解,金融班与国贸班的上课情况有一定的区别,与国贸班相比,金融班大部分学生都按时上课,上课与老师互动较多,回答问题积极且作业完成较好。这些表现都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宏观经济学总评成绩根据试卷总分的70%与平时成绩的30%总和进行计算,最终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挂科的基础。

2.2主要研究内容

学习成绩是考核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法,而学习结果受到客观因素即课堂环境,教师传授知识程度,也受内在因素个人学习态度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实地考察了两个班的课堂情况,结合授课老师的评价,对两个班级的课堂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接着通过对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与课堂整体教学情形、知识接受情况、学生学习态度、挂科率、男女生差异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教学中的几点现状和相关的结论并分享几点启示。

3实证分析

3.1研究假设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组合的差异,在课堂上不同的班级与老师的互动性往往不同。而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最终将会体现在不同班级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上。因此假定:H1:课堂互动性强的班级总体成绩较好。另外,由于个人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较为重要,比如到课率、上课思考问题的程度、课后思考、课后预习复习情况等。而课后的情况收集困难,并且可信度不易测量,在本研究中,我们把相比更为客观的到课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为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的平时成绩,即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标准;把试卷卷面总分作为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具体表现;而把试卷中几乎每节课都讲到过且进行详细总结的论述题的得分作为一个具体的知识板块考核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并假设论述题知识模块掌握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学生超过60%,则认为大学生知识接受程度高;总评成绩综合考虑了总分与平时成绩,且小于60分判定为挂科,因此把总评成绩作为是否挂科的标准。综上所述,我们假定:H2:大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很高。H3:学生的卷面总分与平时成绩正相关。H4: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不会挂科。由于男女学生的教学环境相同,并且考试试卷是同一的,我们假设:H5: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

3.2样本的选取

我们选择A大学的金融班79份,国贸班71份试卷共150份宏观经济学试卷成绩作为有效样本,其中剔除了补考和重考的8份试卷。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此证明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3.3统计结果及分析

3.3.1两个班级的试卷总分差异分析

据表1,金融班的平均成绩大于国贸班的平均成绩,说明金融班的成绩总体水平高于国贸班;而标准差小于国贸班的标准差,说明金融班总分的离散程度相比国贸班比较小,学生成绩总体比较均衡。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互动对班级的总体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课堂互动好的班级会有更好的考试成绩结果。证明原假设成立。

3.3.2论述题的总体得分分析

首先对论述题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的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论述题得分均值小于6(总分为10分),说明学生在这道题的成绩普遍偏低,偏度为负数,说明论述题的正态分布图往左偏,总体来看,得分低的学生数大于得分高的学生数。

由于论述题在试卷上的赋分值为10分,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里占分比10%。考虑到可能的问题难易程度,我们不采用单纯的6分制为及格分的形式,而把论述题得分占学生试卷得分的比例作为得分情况(表3)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论述题在试卷中赋分的比例,我们认为若某个学生的论述题得分大于或等于6分,且占试卷总分比例(设为a)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他的论述题这个知识模块掌握的好,而低于6分,且比例低于10%,则说明他这个知识模块掌握的不好。根据统计:

很容易看出,论述题知识模块掌握的不好的学生所占比重明显比掌握程度好的学生高。掌握程度不好的学生比例超过40%,说明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没有达到高水平。否定原假设。

3.3.3学生总分与平时成绩的关系分析

根据A班授课老师的打分标准,首先对平时成绩的情况进行频度的统计(表4):

可以看到平时成绩大于等于85分的比例达到76.7%,说明平时成绩高分比较多,我们认为,平时成绩大于或等于85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好,平时成绩属于正常的区间,而小于85分的同学学习态度差,平时成绩偏低。经过P-P图和Q-Q图的检验,发现两类学生平时成绩和总分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分别对这两类学生平时成绩和总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度检验:

(1)学习态度差的平时成绩与总分相关性检验。

结果发现,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存在着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Sig=0

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回归系数表:

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也是正相关的,Sig=0.014

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分进行线性拟合,发现线性和曲线拟合度都比较差。说明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非很明显。

然而,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总分进行频率分析:

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3.9%,说明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上成绩都比较好,只有小部分可能因为理解不透彻,缺乏有效的复习等其他原因,考试成绩低于60分。

总体来看,不论是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学生的总分都与平时成绩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总分之间还存在着一元线性关系。这也证明第二个假设成立。

3.3.4平时成绩与挂科的关系分析

由于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总评成绩往往参考平时成绩,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计算最后的总评分。因此平时成绩毫无疑问对总评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学生的最后可能挂科的情况,仍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别分析。

根据表11和表12的对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总评成绩中有17.1%小于60分,说明学习态度差有将近1/5的学生可能会挂科,而学习态度好,平时成绩比较高的学生,尽管其中有13.9%的学生总分小于60分,但根据总评成绩的比例平分,最终却没有人挂科。虽然这只是这4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挂科的结论,证明原假设。

由表14知,男生赋值为1,女生赋值为2,方差的Levene的F检验Sig.值为0.015

4 结论与启示

4.1结论

(1)课堂互动对学生成绩存在影响。分析表明,课堂互动好的班级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好。

(2)大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现状并不理想。课堂多次讲述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高。

(3)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平时成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高度显著,且存在一元线性关系;而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平时成绩的影响,但线性关系不明显。

(4)学习态度差的同学挂科机率较大,而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不会挂科。

(5)大学男女生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成绩稍优于男生。

4.2相关启示

(1)改进教学模式。课堂上应形成教学互动的形式。传统教学多数是课堂上“讲解―接受”、“示范―模仿”的模式,这种模式从中学以来在大学还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而这种模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互动很难调动起来。而大学是一个鼓励学生创新式思维的地方,教学的功能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加适应社会的能力,重点应该突出学生而非教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消除以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应付考试为满足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关注促进学生逐步提高主体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即学生经过分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课堂内及课堂外的小组学习目标。这样在考察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小组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整体参与度。

(2)改革成绩考核结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评分标准中,最终试卷考试的成绩占有绝大部分比重,平时成绩也主要集中在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上,很难考察到课后学习的情况,因此很多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直到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现象比较严重。改革现有的成绩考核模式也显得比较迫切,比如增加课堂内考核,小组任务考核、期末知识答辩考核等平时考核的比例和范围,把成绩的最终控制改革成为过程控制,根本上改变“一考定成绩”的模式;期末试卷考试更加注重知识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开卷与闭卷的形式等。

(3)大学生应该注重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学生自中学以来长期在教师督促下学习,形成了对待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习惯,而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老师督促较少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普遍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对待课程的学习。因此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是现在大学生必须重视的问题。根据对学习态度与挂科之间关系的分析,也为学习态度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如: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是自身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并以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转变中学的学习模式。大学生个人应认识到大学学习对自身完善的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并持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心态才能不虚度青春。

参考文献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7

**2014年公务员考试于1月16日进行,因出现泄题事件,定于4月25重考,为联考再增加了一个省,**公务员重考笔试呈现如下特征:

(一)总题量减少,各模块顺序调整

下表是2014年4月25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结构与2014年1月16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结构的比对。

2014年1月16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结构2014年4月25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结构

题型(以试卷顺序排序)题量题型(以试卷顺序排序)题量

总题量140总题量120

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20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

片段阅读15数学运算10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言语选词填空10

数学运算10片段阅读20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0判断推理图形推理5

定义判断10定义判断10

类比推理10类比推理10

逻辑判断10逻辑判断10

资料分析

表格型5资料分析混合型5

文字型10表格型10

图表型5文字型5

常识单选题30常识单选题20

仔细观察上表不难发现从中不难发现:

首先,总题量减少20道题。此次考试与1月份的考试相比,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但是题量却减少了20道题。2014年国家已有两次公务员联考,并且联考行测试题的总题量也为120道。也就说明,省考总题量日趋保持稳定,难度低于国家公务员考试。

其次,题型不变,但模块顺序调整。2014年1月份**行测五个模块的顺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而此次**试卷的顺序却是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而各联考省份的模块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提醒各位考生:在考试之前应多做真题,确定自己相对擅长的模块,寻找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从而在考试的时候能合理分配时间,保证会的题都能拿分。

(二)考察内容丰富,对知识与素质的要求大幅提升

今年**重考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其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覆盖多学科。各类题目涉及背景知识较多,比如常识涉及历史、地理、科技、语文、法律等内容,其中法律的考察比重相对较高。这一变化,与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相吻合,也体现了国家对公务员队伍选拔的重视。

(三)某些真题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完全一致

在分析此次真题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考题完全借鉴之前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如下道类比推理试题即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87题的原题。

考古:文物:博物馆

A.教育:人才:企业B.贸易:商品:工厂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考试

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也一定要适应"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最终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方式要多样化的高等数学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考察。结合笔者多年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以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为主。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与老师有单独面谈的机会,对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考试,能够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能激励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面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较小的题目,或者找某章的某一节的其中几个概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情况等等。

3、重视期中考试

有一点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就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弱化结果,因为他们自学能力不高,一个学期下来,即使考前压力好大,他们可能考试的时候还是考不出好成绩。通过期中考试老师能够及时从中发现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学习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因为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而不好的学习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但是此时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涉及到比较多的班级,不可能统一组织,只能随堂考试。又因高等数学大多数是大班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这就导致考试过程中,有些同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等着抄袭他人的成果,这也就使考试纪律难维持,考试的作用打了不少折扣。这就要求期中考试做适当改革,可以采用抽查、抽考的形式等等。总之期中考试肯定要考,但是考试次数尽可能的少。

二归纳论文和建模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专业学习一定要掌握高强的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每章写总结性论文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每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了。其次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过应用于实际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结合各章节内容都要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编写部分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际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机组合六个人一组,在七到十五天内,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论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三、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要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期末考试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试卷的命题不但要起到评价甄别的作用,而且要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所有在期末考试内容上要下一番苦功。

1、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面的试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要尽可能考到《高等数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考试试卷一定要有基本概念,因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这类题目有小量的运算题,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只要对概念的理解透彻就容易回答。

2、重计算技巧和方法

计算题总是在数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代替认得计算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考试中的计算题不应以不常用的解答技巧来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以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为主。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

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际,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应用题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试题只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计算量也较小。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但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实际,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9

目前,国内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针对考试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比较少,不利于我们全面学习德国经验。因此,在开展“高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及调试》考试新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考试新模式和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德国职业教育考试的组织实施及法律制度

(一)关于考试的法律制度

2005年新版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考试做了严格明确的规定,主要有第三十七条结业考试,第三十八条考试内容,第三十九条考试委员会,第四十条组成、任命,第四十一条主席、决议权、表决,第四十二条决议文本、结业考试评价,第四十三条结业考试许可,第四十四条时间分开的结业考试许可,第四十五条特殊情况的许可,第四十六条许可决定,第四十七条考试条例,第四十八条中期考试,第四十九条附加资格,第五十条考试证书等;从第七十一条到七十五条规定了考试的主管机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考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规范了考试的组织和实施,体现了职业教育考试的权威、规范、严格。

(二)关于考试的组织、实施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是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的,由行业协会主管并成立相应的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的相关工作。考试委员会至少要有3名成员,由雇主、雇主代表、职业学校教师三方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根据具体的职业《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设计具体的考试任务、计划考试流程、组织实施考试评定,并对参加考试者是否通过结业考试做出决定。

(三)关于考试内容

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相关职业的《培训条例》是决定对应职业考试内容的基础,职业教育考试以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的考核目标。

(四)关于结业考试

德国传统的职业考试模式是中期考试加结业考试,但中期考试不计分,关键的是结业考试。在德国,对国家认可的职业教育必须进行结业考试,未通过者可补考两次,具体补考规则由各行业协会制定的《考试条例》负责解释。德国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对学生意义重大,通过结业考试的学生才能获得由行业协会签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才能获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五)关于《考试条例》制定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主管机构必须颁布由主管当局批准的《考试条例》。考试条例要对考试许可(考试资格)、考试安排(包括场地、人员等)、评价标准、考试证书颁布、违反考试条例的后果及补考做出规定。《考试条例的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主管委员会颁布。

(六)关于考试资格的许可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第四十三条到第四十六条,在结业考试的许可、时间分开结业考试的许可、特殊情况的许可、许可决定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考试模式

(一)“操作功能导向”的考试模式

在德国职业教育考试中采用比较久、比较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一种“操作能力导向”的考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把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两个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学生在3~3.5年的培训学习中,要经历两次关键考试,即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

中期考试一般安排在培训学习的第18个月进行,考试形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中期考试是参加结业考试的条件,但中期考试仅作为摸底考试,不计成绩,只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育效果。以工业机械工为例,实践考试规定考生须在7小时内完成一个包括手动切削、机械切削、板管冷成型及用螺旋和销联接的工件。理论考试采用笔试的方法,规定时间为180分钟,试题包括工艺制图、公差、金属及辅助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切削和非切削加工制造方法、联接方法,以及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力和速度、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等内容。

结业考试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考试,一般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也包括理论考试(占50%)和实践操作考试(占50%)两个部分,但要求比中期考试要高得多。例如,飞机设备机械工中期考试的要求是对零部件有所了解、学会识图、对机械加工设备了解并分析功能、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安全生产和劳动环境保护等知识有所掌握,而结业考试的要求则是会安装驱动系统组件、能组装制造飞机设备、能对系统进行维护等。具体的结业考试要求,仍以工业机械工为例。实践操作考试的要求是,考生须在7个小时内分别完成两个考试工件和两个工作实验,考试工件须考虑下面四方面内容:一是用手动和机械切削及成型的方法加工零件;二是用可拆和不可拆结合法联接互换性零件;三是进行气动或液动回路的联接、检验和运行;四是编制数控机器程序。工作实验须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检验和调整部件、机器、系统或生产设备的功能及其运行状况;其次,检验数控机器或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程度改变;再次,对部件、机器、系统或生产设备故障的确定、界定和排除;最后,对机器、系统或生产设备的调整和重新组装。理论考试共分工艺、工作计划、工程数学及经济和社会学4个科目。各科考试内容是:工艺(120分钟):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及能源的合理利用,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材料检验、分割、成型和联接技术,机器零件,机器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检验技术,质量保证,生产种类、设备、生产控制,数控机器软、硬件及生产设备;工作计划(120分钟):工艺制图,工程手册、图表,生产和工作计划、标准,管道布置图、流程图,数据处理基础,技术数据处理;工程数学(60分钟):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转矩,速度,旋转频率,加速度,功,功率,效北,抗拉,抗压,抗剪强度,热膨胀,液体、气体的压力,电量;经济和社会学(60分钟):有关职业、劳动者和经济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知识。

(二)“职业能力导向”考试新模式

从1987年开始,德国的职业教育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培养思想,即要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在2005年版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于是,与此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导向”的考试新模式在部分行业中出现并运用,并且这种新的考试模式也在《联邦职业教育法》中得到体现,并建议使用。

“职业能力导向”的考试新模式,将考核重心从重视结果移至重视过程,关注工作计划、工作流程、与他人的协调沟通等,从以前的分科考试形式转变为按能力要求划分的5个考试部分,分别是整体任务、变量任务、系统设计、功能和系统分析、经济与社会。新的考试模式取消了原来的中期考试,将结业考试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占总分的40%,第二部分占总分的60%。

结业考试的第一部分安排在培训的第18个月进行,完成考试部分,整体任务成绩占比40%。第一部分的考核特点是围绕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展开考试,考试时间最多10个小时,考试有三种形式:实践操作、书面形式的计划和编制文件、情境谈话,考试任务是在子系统、装配件、组件及设备上实施的。以工作技术电子技术工为例,考生应展示如下能力:一是评价技术资料,确定技术参数,计划和决定工作进程,利用材料和工具;二是对设备部件(包括电气工作器具在内)进行装配、拆卸、布线、连接和配置,并要遵守安全规定、事故预防规定和环境保护规定;三是评价电气设备和工作器具的安全性,检验电气保护措施;四是分析电气系统和检验功能,寻找和排除故障,调节和测量工作值;五是完成产品启动、交付并及时编制工作实施文件,制作技术资料,包括检验记录在内。

结业考试的第二部分安排在培训结束时进行,成绩占60%,完成其余4项考试:变量任务(占第二部分成绩的50%)、系统设计(占第二部分成绩的20%)、功能和系统分析(占第二部分成绩的20%)、经济与社会(占第二部分成绩的10%)。系统设计、功能和系统分析、经济与社会三个部分采取笔试,变量任务采取实践操作的形式。在变量任务的考试部分,有两种可选择的考试题目:一种是由考生对应的培训企业出的考试题目,称之为企业任务;另一种是由相应的考试委员会确定的全国统一的考试题目,称之为典型实践任务,由考生的培训企业决定考生是完成“企业任务”还是“典型实践任务”。其中,“典型实践任务”的考试时间最多18小时,其中7小时实施任务,11小时准备任务,包括20分钟左右的专业谈话。在系统设计、功能和系统分析这两个考试部分,分别对考生提出一个工作任务,但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问答,而是要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以工作技术电子技术工为例,在系统设计的考试部分,考试要求是在一个工作技术设备中根据预先给出的要求草拟变更;功能和系统分析考试部分的要求是分析电气设备;经济社会考试部分涉及职业相关的工作情境,特别强调职业与社会、经济的普遍联系,要求考生完成50个客观选择题。

三、德国职业教育考试的新方法

在出现新的考试模式之后,产生了一些新的考试方法,如文件编制、专业谈话、客户咨询沟通、演讲等。

(一)文件编制

文件编制需要考生在实施操作任务的过程中,编写一份关于任务实施过程的文件,主要在变量任务考试部分中运用,编制的文件包括:任务分配、任务计划、实施记录、检测数据记录、交付记录等,通过文件编制向考官展示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例如,汽车机电工的考试要求考生在实施维修任务前确定维修计划、维修方法并填写检测数据,形成维修文件。

(二)专业谈话

专业谈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试,是针对考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根据其编制的工作文件所提出的与职业任务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考官可以问工作过程中为什么选择这个工具而没选择另一个工具,或者考官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故障,等等。通过专业谈话,可以更好地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的熟悉程度、专业技术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四、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其先进性主要在于考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有的考试内容来源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工作,考试内容十分接近职业实际工作情况,不仅重视技能操作的考核,而且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的综合考核,不仅重视完成职业任务的结果,而且重视完成职业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在考试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将结业考试在时间上分成两部分,形成一种伴随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的考试形式。在考试方法上也比较灵活,采取实践操作、笔试、专业谈话等多种方式结合。这套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主要启示如下。

(一)要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严格科学的外部认证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法律制度健全,在《联邦职业教育法》中对考试的组织实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考核的程序很严谨、很规范,考试由各行业协会负责,与培训企业、职业学校无直接关系,保证了考试的真实性、严格性、可信度,由于职业教育考试严格,使其考试成绩的含金量很高,成为学生就业的岗位通行证。

我国要建立一个企业、行业、学校都认可的,权威的、严格的职业教育考试外部认证模式,用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尺度测量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二)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教育考试观

职业教育考试要以职业能力考试为目标,要围绕职业任务展开。职业教育考试不同于普通教育考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检查、巩固、评价学习结果,而且要体现职业性,要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考试不仅要重视某一项操作技能考核,还要重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综合考核。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考核内容的设计。

(三)要采取灵活多样、有机结合的考试方法

考试要考察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真实情况,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采用更接近实际工作流程、工作情境的考核方法,如专业谈话、文件编制、实践操作等。

五、德国职业教育考试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10

现针对自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价和反馈的现实情况,依据科学、可操作和合理的原则,结合具体的工作需求,探讨试卷质量评估和反馈方式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以指导命题。

一、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多年来自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方面的难点。因为样本采集的难度、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以及需求不明显等原因,定量分析一般只是限于研究和探讨层次,没有更广泛地展开。适合于自学考试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多年来探讨的重点,自学考试的特殊性决定了选择理论方法的特殊性。选择哪种分析方法不仅要参照教育统计与测量专家的建议,更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工作需要。既要科学、合理,又必须具备可解释和可操作性。下面结合《高等数学(专)》的统计结果来探讨统计分析方法的差异:

1.难度

3.项目性能和测验信息量

定性分析缺乏项目性能和测验信息量分析,经典测量理论不能揭示测验所含有的各个项目的性能与质量,也不能揭示整个测验的性能和质量的关系,所以采用Logistic的单参数和双参数模型进行评价。

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论后差异比较大(定性分析表仅由阅卷组长填写),定量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分析项目也有不同的评价意见。项目反映理论的Logistic单参数模型是以难度为参数的模型,双参数模型是以难度、区分度为参数,单参数和双参数模型是独立于被试特质水平的,其测验总分都是充分的统计量,这是两者的优点。单参数模型更加突出(但当实测资料跟模型拟合良度不好时,优点突出不出来)。因为区分度不是自学考试测量的必要信息量,将区分度作为重要的信息量参数,不是十分适宜,相比较之下Logistic的单参数模型更具优势,更契合自学考试的性质特点。因此,可以采取项目反映理论的单参数模型作为自学考试试卷定量分析方法,其次参考经典理论的分析结果(经典理论的结果比较直观和形象),也可以从双参数模型中把握较为细微处的差别,从而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客观的定量分析结果。

二、定性分析

教育理论认为,定性分析就是从性质上进行探讨。对于试卷的定性分析,多是对试卷的总体评述和对试题性质等方面的评价。填写定性分析评估表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普遍的定性分析方法。因为定性评估表的填表人的主观因素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同一份试卷由不同的人评价,结论差异很大,所以定性分析必须是多方参评。主命题教师(或审题教师)、阅卷组长、助学老师以及考生四方面的意见集合的定性分析才能定为本试卷的定性结论,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定性分析都缺乏科学性。

比较适合的操作方式是:试卷命制结束,由主命题教师(或审题教师)预估试题和试卷的各项指标,填写定性评估表。考试结束后将同样的定性评估表随试卷发放给阅卷组长,阅卷组长在阅卷结束后将定性评估表填好上交。在此期间组织助学教师和考生对试卷进行评价。意见收集后由命题管理人员总结分析形成该课程的定性评估报告。

目前使用的定性分析表过于拘泥于某些指标的量化往往影响了教师对试卷客观公正的评价,诸如难易度指标的评定,参与评估的老师主观性因素非常大,即使结合阅卷情况,尺度也有失公允。与其收集参考意义不大的数据,倒不如放弃指标数据的主观评估,把重点转移到对试卷的非量化的因素的评价上,即用描述性语言对试卷的质量进行评价,增加可操作性。

三、反馈

教育统计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必须反馈到考试的实践中才能起到作用。在反馈前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单纯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缺乏解释的合理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相对科学的评估。从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测量和评价各有所长,应突出二者的特点,避免相同指标的重复,适当的交叉可以保留作为分析效度的参考,如定量分析是用数据来说话的,在定性分析中不必保留诸如难度的比例和数据,但可以有描述性的推断。而对能力层次、覆盖面等方面的评价在定量分析中又无法实现,所以一份成功的课程试卷分析报告必须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结论。同时也汇总一些其他信息,诸如全国其他省市的定性分析情况、考试时掌握的考场反馈情况、阅卷结束后获取的本市全部考生的及格率、各分数段统计等信息。

命题管理人员根据分析的情况和掌握的信息形成书面的课程试卷分析报告,然后反馈到命题教师,组织命题教师认真研究、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和相关考试数据,重新评价试题的各种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题库(卷库)里试题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准确,以改进完善命题工作。

自考试卷评估与反馈模式基本构架如下: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11

关键词:食品分析;考试改革;考核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07-02

考试是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课程掌握情况的一种必要的考核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食品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食品专业的课程考核应该有独特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食品性”。

而随着国内外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大多数高校对教育模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讨和实践,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进行相应的尝试,尤其在考核模式上的探索。如杜丽臻对多门课程的考试改革的研究、薛素铎等对工程实践课程的探讨、王晓波等对食品营养卫生的考试模式的改革等。

一、食品分析考试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者都只是把考试作为学生评奖学金、是否能够获得学位以及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可以说,考试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为了取得毕业证而去考试,很难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许多教师都会错误地认为考试是一阶段教学过程的完成,批改完试卷以后,教学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食品分析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应用性课程。而教学过程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上课时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实验课程以验证性为主。尤其是实验课程开设过程中,大多数的实验准备工作,如试剂的配置与标定、实验仪器的校正、实验材料的预处理主要由实验老师来完成,学生仅仅是按照实验步骤的安排进行机械式的重复,最终得到一个实验结果。考核过程也按照传统模式,即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实验的考核也以实验理论的闭卷模式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存在大多数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弊端。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程度差,只注重卷面的考试成绩,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平时上课不注重纪律,学习氛围不好,等到下学期,本课程基本上又忘光了。造成的直接问题即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产生了不善于思考的惰性和轻易依赖老师的心理,缺乏自我思维,主动创新的发挥空间,适应性及能动性差。所以,怎样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和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及自主总结,让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二、食品分析考核改革和实践

针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食品分析课程大胆进行改革尝试,将期末卷面成绩大幅度下调;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平时测评,测评方式包括卷面和机考两种形式;平时成绩考核不单纯以考勤和课后作业为依据,同时要求同学自制一章或一节的幻灯片课件,并安排适当内容让同学上来进行“授课讲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一)对教学以及考试内容的调整

食品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对有些章节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一些过于陈旧的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适当删减;参考国内外现行的标准,对有些食品成分的检测分析方法进行讲授,对于资料中,行业内认可的检测分析方法,但没有出现在标准中,也适当的讲授,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对于传统方法的改进后较为方便和省时省力的方法。在考试内容上,要避免对课本内容的过多考核,而是加强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考核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二)考核模式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考试的时候都是采用闭卷的形式,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和发展。我们应该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形式,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形式。摒弃原有的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的评分模式。改进为学习完一部分章节(通常是两个章节为一部分)进行闭卷考核,考核模式也多种形式,可以是笔试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也可以是机考的模式。但由于客观原因,本次食品分析课程的平时测评是闭卷笔试。测评一次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共测评4次。平时成绩仍然占总成绩的30%,但考核模式适当改进,即考勤占5%、课堂参与占15%、课后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某一章节内容,结合某一食品进行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或小组的某一章的课件制作)占10%。最终的卷面考核占总成绩的30%。

整个考核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一学期的学习不存在考试突击就能及格的现象。同时根据学生的测评和课后学习的资料,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和提高。同时能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甄别和整理资料、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不断实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增加了由学生自己来“上台讲课”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学生将来毕业答辩打下良好基础,也为以后就业做准备,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能力。

三、考试改革的评价

考试的改革,可以说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重点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还要着重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了教育培养目标。经过一学期的授课和考核,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基本上完成了授课中有考核,考核后有评价,评价后有促进的良性循环。改变了原来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学生平时上课懒散、旷课、不认真的情况,在课堂上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平时测评(论文)、上台讲解等进行阶段性总结,通过反馈和讨论,让学生知道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教师也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内容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相互提高。但食品分析课程考试改革仅仅实行一次,还有一些不足,如在授课过程如何让学生笔记做得更少、更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小论文的撰写和上台讲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四、考试改革的思考

考试改革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掌握多少知识的考试,而且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对教师来讲,也是通过考试来了解自己的短板和改进的方向及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都有一定的挑战。在21世纪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以期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三者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从原有的素质教育仅仅从文化素质课教学任务的观点中进行较高的提高,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继而提高素质的教学模式。基于本次食品分析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方式可以极大地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及考核形成有机的融合,通过不断的反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本校的教学方式“上手快、后劲足”的基本要求。

以考试改革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尽管本课程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及考核模式改革的路途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认真坚持实施下去,必将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玉石,郭娟,侯方丽,钟南京,王颖,李银霞.“自主 互动 应用”式教学模式在食品专业中的运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08):79-80+83.

[2]杜丽臻.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考试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27-28.

[3]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80-81.

[4]王晓波,梁小红,刘东英,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08):733-736.

[5]李艳华.原子物理学课程考试改革探究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117-118.

[6]金敏力,聂磊,宋勤.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2,(1)70-71.

[7]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07):682-683.

[8]曾锦,李虎杰.现代人才观念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04):83-84.

一模考试总结范文12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审计抽样必须符合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统计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这两个特征,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

二、审计抽样与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关系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

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

(三)审计抽样

在选取了特定项目之后,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总体剩余部分的重大性,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抽样。对被选取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百分之百测试。对于剩余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则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认为剩余项目总体不重要,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测试,因而不对其实施任何审计程未否则,注册会计师通常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其原因是,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需要对总体取得结论性证据。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四、审计抽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2)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5)其他原因。(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当总体实际偏差率非常高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由于实施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样本中的错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而在样本中未发现偏差或仅发现少量偏差,并作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则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如,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不适当的分析程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当总体实际错报高于可容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的样本中只发现了很小的错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

五、审计抽样的主要步骤

(一)样本设计

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属性。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注册会计师所定义的总体应具备下列两个特征:(1)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2)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界定子总体,以使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二)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在确定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能否将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有所不同。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样本规模受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水平的影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

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偏差率。在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小。在细节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是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某账户的可容忍错报实际上就是该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它是该账户的错报与其他账户的错报汇总起来不会引起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的最大金额。对特定的账户而言,当抽样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即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误差。在控制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偏差率。在细节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

5.总体规模。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