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9 23:04:10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参加了本期2020年“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党课培训,我更进一步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近距离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尤其是开班仪式上,张校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学院也有自己的长征!目标已定,需要的是苦干、实干、创新地干!身处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扛着责任,担着使命,绝不能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的陈述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检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觉悟”和“行动”。

张校长以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贡献为主题,从张桂梅的启示——“觉悟”、“行动”、“共产党人亦是拯救者”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培训中结合学校现状及十四五规划等方面,深刻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多次发人深省的提问,直接每一位同志的内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审视了自己,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我能否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干好本职工作,确保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不出差错,用“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对照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明确自己的初心就是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着,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铸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二、关注《民法典》热点问题,进一步学关于民法典编撰的重要指示精神。

刘律师为我们解读了民法典热点问题。第一,民法典编纂历程及历史意义。首先,刘双俊律师向我们介绍了民法典编撰的曲折历程,民法典最终确定将在202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编撰民法典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第二,民法典的体例。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以及侵权责任,刘双俊律师简要叙述了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三、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当中去。

王副书记在第三讲中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出了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更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方面的素养。作为一名学工人员,除了做好服务学生,更要在服务中育人,结合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帮助困难学生的同时,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实现资助育人的根本目标,

四、乘着十四五规划的东风,努力实现自我提升和突破。

牛书记围绕着“学校的历史方位;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并强调“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付出行动把本领转化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素质,”十四五是学校即将大发展的好时机,过去几年,学校历经坎坷,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不仅仅是享受学校发展带来的红利,更要发扬学校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以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参与到学校十四五建设当中去。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如果培训的落地,让企业外请的职业讲师做的话,效果一定好,那是他的课程呀,但这样的成本太高了,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要是培训公司来做的话,她们在当地,比较适合,但专业度有限,很多培训公司的销售,都是小姑娘。要是企业的培训经理做的话,到是名正言顺,但他们手上没有一些工具,也做不到位。

所以对我们这些,以讲课为生的职业讲师来说,如果能给培训公司或培训经理一些工具,让他们低成本地,落实上课内容,不是很好吗?培训公司在销售,这个讲师课程时,可以告诉培训经理,我们在课程结束后,有N个工具,协助你把课程落地,督促学员用学到的内容,解决学员的问题。这样的课程销售人员,是不是培训经理更喜欢呢?

这里所谓的落地,我理解就是让学员练习上课内容,引发学员今后的行动,小组合作解决企业的问题,带来企业的绩效。这就是我倡导的“项目式培训”呀。今年我把培训讲义,进行了全面升级,特别关注课后的培训落地。所谓“项目”不单是课程内容,和课前调研,更关键的是给培训公司和企业的培训经理,一些课程落地的工具,强化课后学习,解决企业的问题,具体项目,有下面九个章节。

第一章问题:每个学员在课程开始前,培训经理就把课程大纲,发给每一个学员,让学员知道课程的核心内容。并把讲师的网站、微博、书等详细资料,发给每一个学员,让每个学员都带着问题来听课。在培训现场,每个学员在自己的学员手册上,分别写下,和课程相关的三个问题。

第二章分组:在课程开始前,学员就已经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不同性别,不同经验等等,分好了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7个人,最好6个人。讲师让学员互相认识一下,在讲义上填写组员通讯录,并列出全体组员,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第三章练习:每个课程都有相关的练习题,大概5页左右,大部分都是问答题,要学员根据行业的、企业的、岗位的情况,结合课程内容来练习。就像我们上学时,老师讲完课后,还给学生留了作业,这个练习题起得,就是这个效果。有的企业,在外地统一住宿培训,课程开始前的下午或晚上,可以让学员做这些练习。也可以在课程中的,中午或晚上,让学员做。更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比如从5点到6点,学员在教室,用一个小时来做练习,晚上分组讨论练习题,算是强化课程内容,不能让学员闲着呀。

这个练习册是“项目式培训”中,最大的亮点,里面的练习题,都是经过讲师精心设计的练习,一定会让学员学有所获。在2011年,我在给北京的合众思壮公司上课时,学员在第三天用了一个小时做练习,下午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分享,效果很好。

第四章课程:这一章就是实际的课程了,讲师授课或引导,学员参与,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具体是讲授式授课,还是引导式授课,要视课程内容而定。在课程中讲师不搞竞赛,不搞“强制互动”、不讲黄色笑话、不涉及政治、不搞游戏,不自吹自擂,不搞那些让学员不舒服的东西。学员只有被尊重了,才会把心思放在课程内容上,马斯洛需求层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授课手法,请看我的书《不懂心理学就别当讲师》、《培训这样最有效》,当当、京东、卓越等有售。

第五章总结:每个学员,自己写自己的,写出本次培训的个人总结,列出12条,不需要长篇大论,只罗列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就好了。然后组长带领大家,交流培训心得,互相点评,算是以小组为单位,学员互相帮助。很多培训经理,在课程后让学员,写的行动计划或培训总结,也是这个意思。

第六章分享: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上后,一周之内,上交一个相关案例,讲师给出了固定的格式。这个案例要和讲师的课程内容有关,最好是学员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别人经历过的,不是瞎编的。培训经理把这个案例,录入公司的知识库,算是完成了本次项目的知识沉淀。这个案例,以后公司其他讲师,可以用来授课。培训经理还可以结合企业的情况,组织内部的案例分享会。在会上培训经理,要再次强调,讲师在课程中,强调过的那些知识点。2011年4月开始,我做了华为终端的渠道顾问,引入我的渠道管理课程,全球各地的华为渠道经理,按照本文的“项目式培训”来做,期间每个人都写了1000字以上的渠道管理案例,并上台逐个分享。其中有个来自泰国的华为人,是个华裔,用英文写,并上台分享,学员收获很大。

第七章课题:讲师在上课时,讲到了一些工具和方法。学员6人学习小组,一起上过课,互相之间也算熟悉。培训经理就可以让学员,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关心的课题,用上课讲到的工具,来分析这个问题,想出办法,列出行动计划,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中间,可以用到“行动学习”的方法。这个课题,最好是在第二章里面,每个组员都关心的课题,也算是有头有尾。

第八章可视:为了强化学员记忆,巩固培训课程效果。培训经理可以让学员,把前面第五章的12条心得体会,或后面案例的经验,或前面小组共同关心课题的感受,全部写在一张海报上。并督促学员,把这张海报贴在学员办公桌对面的墙上,让他在工作中,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强化课程的内容。如果课程内容和很多人相关,就可以张贴在公司显眼的位置上。比如我的管理课程《管理者的三维领导力》中,有个“服从宣言”,深圳有个企业,就张贴在会议室的墙上,洗手间的墙上,走廊上面,方便所有员工随时看到。总之要把培训结果,可视化,让学员随时看到。

第九章读书:讲师在讲义后面附加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文章,方便学员在课程中或课后阅读。讲师也推荐学员看一些,和课程主题相关的书籍,让学员写读书笔记。这个办法很多培训经理都在采用,我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为期六天的初中英语学科骨干培训已经结束,经过国际大都市——上海顶级大师、上海师大的多位教授、博导、名师、名院长的熏陶、教育、影响下,在与金老师的每次交流中,我对教师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听课技巧、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新的认识。具体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有心才有新

  有心是指上课要专心,教改要恒心,教研要细心,教学要耐心。有新是指在原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长进。

  在上海师大附属龙华中学,我用心听了一堂英语课。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地做了笔记,该堂课重在落实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感觉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平常课和公开课”。“平常课与公开课好像家常饭与酒店饭一样,尽管酒店饭色、香、味俱全,但一个人的营养决非取决于酒店饭,而是家常饭”。我想,做为一名教师,课上得好与不好,其实决不是靠那一两节或几节“公开课”,应该从随堂课中看,随堂课上得好,才是真正的好。今后,做课改研究,打造新模式的课堂,应着眼于家常课,而不是精心打造“公开课”。作为教学工作者,专心上好每堂课是教师的本分、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善心研究,细心品味每堂课,耐心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不断地使自己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新的长进与突破。

  二、有劲才有进

  劲是指干劲、韧劲、勤劲。进是指进步、进展。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教师要干劲十足,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为我们讲授题为《英语教师的素养》的讲座时,那优美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诙谐的语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讲到想提高自己学生的素质,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高修养、高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平时教师除了要有十足的干劲外,还得有韧劲,干不累,不放弃,持之以恒,任劳任怨,才会激活教材,激发学生;课堂效果才可能有所进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此有激情、如此热爱教育事业、如此勤于学习、如此勇于钻研的一位老人,我将永远记得他。在听他讲座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穿插一些中文解释,很多时候对一些内容是一知半解。这时,我切实地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欠缺,倍感惭愧。

  三、有研才有言

  研是指研究,言是指发言、言语。教学离不开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改作、听课、命题、写论文等等,没有研究就没话好讲。例如,平时写教学叙事、教学论文等感到无从下手,听了潭卫国教授的《英语写作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后,感触颇深。写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原来是因为自己平时的积累不够,沉淀不深人。以后要细心观察、博览群书、多写随笔,为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规范的教学论文作好充分的准备。

  再如听课,自从踏上讲台开始,没有哪位教师没听过课吧!但有做过研究吗?若没有,在评课时你就没话好说,只能听人家说。因为说不出好在哪里?说不出不足在哪里?更说不出一、二、三来。仔细想想,我们听课的老师一般犯有一个通病是:听课时手忙脚乱,拼命把上课老师的板书记下,材料记下,学生的答案记下,但忽略了学生答题情况、答题生数量情况、老师追问情况、学生合作交流情况、独立思考情况、老师巡视流动情况等等。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是因为对“听课”没有精心探讨过,没有专心研究过,以致于评课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或不痛不痒的“批评”几句或假模痛痒的“奉承”几句。

  四、知识也有保质期

  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讲座时讲:若你教了5年,你就堕落了5年;若你教了15年,你就堕落了15年。这句话引起了我们在座很多老师的共鸣。这也就说明“知识也有保质期。”平时,我们总是忙于备课、上课、改作,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在日常的生活中又没有督促自己坚持学习,所以我们的专业水平可能一直在倒退。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六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另外,在参加工作二十年后,自己又当了一回学生,感到当好学生真的挺不容易,无论听课还是听讲座,要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详细地记录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脑要不停地运转。将心比心,相信自己的学生也是要如此高密度地思考、被提问、练习、测试,学习压力真的很重,况且他们还是个孩子。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获?如何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尽量少留机械作业,多点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将是刻不容缓的。尊重学生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心理,他们需要什么给予他们什么,做一个真正有心的教师,这是真正热爱学生的一个实际行动。我相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为人师的根本。希望能够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锦上添花。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延安市委、市政府为了提高延安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在他们的高度重视下,在延安市教育局的认真组织和精心安排下,首批全市选拔的237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歆语工程”延安教师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历时35天,老师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学习,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现将本期培训的各方面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前后分中学和小学两部分进行。来自19个县区(校)的178名初高中英语教师(其中初中64人,高中114人)从 7月26日到8月7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接受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全员大课堂和分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学员们先后听取了陈琳、刘兆义、褚金丽、袁昌寰、钟淑梅等19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共115场。授课涉及了任务型教学、英语语音知识、语音与演讲、论文写作,校本科研与案例、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学英语阅读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文化与教育等多个主题。

  8月8日到8月26日来自全市十三个县区(校)的59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北京大学圆明园校区接受了为期19天的全封闭式培训,即tip模式,主课程包括preparation manual, tip alpha,15 lesson plans, 50 ideas,100 ideas等。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延安市教育局与外研社培训部采取双向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是:延安市教育局派一位驻京长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参训教师的学习、纪律和生活管理,外研社培训部则主抓教学管理。通过本期培训与实践,这种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延安的“歆语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二、培训特色

  1、领导重视 7月26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举行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延安市冯市长在学习、生活、纪律、学业成果等方面对学员作了要求,同事对本次培训给予了很大希望。学术界权威陈琳教授从教育政策到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到教师培训、从外研社到韵语工程,在这些方面作了重要发言。市教育局郝局长、外研社的领导在开幕式也讲了话。开幕式后,延安市教育局杨处长、高科长和延安市教研中心张主任陪同冯市长亲自去教师宿舍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外研社商议,为宿舍购置风扇和降署药品。在培训的过程中,延安市教育局领导也多次过问培训进展情况和教师的学习生活状况,他们为延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

  2、安排精细 培训部在高温天气为教师购置了风扇、降暑药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培训过程的管理中,他们也很关心老师的衣食住行。外研社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心和照顾,还有张子衡、居润芳、张迪等13位优秀志愿者的无私帮助,才使本次培训能够进展顺利。

  3、形式灵活 本次培训地点集中。中学培训集中在北京外语学院的东院和西院进行培训,小学部则集中在北京大学圆明园校区接受封闭式培训。在课程设置、主题选择、授课方式等方面均灵活多变,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4、专家优秀 在北京学习的这段日子,我们有幸聆听到了著名教育家、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全国首套新课标“一条龙”英语教材总主编陈琳教授的讲座,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核心组成员刘兆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褚金莉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特聘培训专家任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大附中网校首席教师,著名高考研究专家范存智等教育专家的讲座,他们耐心的多角度的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一线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5、成效显著 本次培训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语言教学的新思维。所有课程都突出了教育理论与教学课例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这三个特点。我们的237位学员除了修完所设置的课程外,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业成果。培训结束时,对所有教师学业成果进行认真评比,并录制了92位优秀中小学英语老师演讲,这次培训中收集的演讲稿、体会、论文和学习总结共计711份。

  三、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培训实践,虽然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培训任务,但根据过程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几条改进建议,希望能引起延安市教育局和外研社培训部的高度重视,以便优化下期培训效果。

  1、建议实行小班授课 大班授课或讲座不利于语言教学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所以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实行小班授课的方式,建议以20人编班为宜。

  2、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在注重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同时,建议将培训课程按照“专业回炉”和“教学技能”两大块设计课程,在专家的选择方面最好考虑教师的实际所需。

  3、科学安排培训周期 短短十几天或二十天的培训,要真正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还是很困难的,培训时间分配到每个月,进行长期培训,这样就能把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

  4、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建议培训的时间避过每年的高温期(7月8月)和高寒期(1月2月),另外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适当将寒暑假还给平时忙碌的一线教师,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真正做到工作和生活两头兼顾。

  在这次培训中参训教师励学上进,聆听教诲,科学教学理念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延安市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又将上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这次培训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及外研社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圆满的成功,感谢他们!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教法,踏实工作,为推进延安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8月5日至8月7日三天的时间,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Xx一小齐聚一堂,共同享用暑期培训的精神大餐,本次培训和以往的每一次培训一样:收获多多,感想多多……

  8月5日,首先由县教研室李老师作了“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的报告,并详尽的讲解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网络大集体备课在我县是首次推行,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许多的教师和我一样从操作到运用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困惑。此次报告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聆听中豁然开朗。李老师分别从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含义、与以往集备的联系与区别、大集体备课的意义、内容与范围、形式与要求、基本程序、树立的三种意识、几种误区等八个方面,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她多年的经验对网络大集体备课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的领悟到了大集体备课的魅力所在:大集体备课是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们县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我们县同一学科的教师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通过个性备课、教学反思,来超越、优化原有的备课,以此,不断推进我们小学英语的进步发展。

  8月6日,由Xx一小的朱老师为我们作了“抓好集备务实教研,立足实际养好习惯”的经验介绍,他首先分析了当前集体备课的状况及弊端所在,又分析了我县集体备课的作用,以及怎样开展大集体备课和大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等几个方面风趣幽默地结合他们学校自己的备课经验,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手把手的传授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宝贵经验。为暑期的培训送上了一份清凉,一份收获。

  8月7日,Xx三小的龙老师为我们讲解并现场演示了“PPT的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许多教师想用却苦于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于简单。龙老师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程,文字动画的添加效果,图片的进入、强调、退出及动作设置,如何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动画等几个方面详尽地为我们做了解说并现场操作演示。从龙老师的娓娓解说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善于从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积蓄能量的有心人,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后,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图片的剪切、录音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平时,我们没有条件给学生训练听力,单元检测都是老师读听力材料,听力训练的效果不是很好,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我才想到平时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录音软件,自己制作录音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1 重管理,重建课改新制度

1.1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保障制度。为使课改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成立了不同层次的实验组织机构,制订了《课程改革方案》。为了把《方案》落到实处,中心校建立和完善了《新课程学习制度》、《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教育教学评估方案》等。此外,中心校还要求各校依据制度,冉修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执行。

1.2 在奖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都筹措了一定的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为满足课改实验需要,中心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如设立了课改先进奖,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把通识培训作为新一轮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是否参加通识培训及考核成绩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等。

1.3 加强调研,及时指导。中心校依照各项制度,狠抓新课程实施中的调研与指导。中心校人员经常到分包学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各校新课改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导,使新课改在我乡得以顺利有序的实施。

2 重过程,春风化雨勤耕耘

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不懈比开头更难。为使新课改在我乡尽快进入健康有序的快车道,我们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即:具体指导、课堂调研、总结交流。

2.1 具体指导。我们以一中、乡小实验年级为切入点,狠抓具体指导。在中心校校长的领导下,发挥中心校每个成员的优势,分包到一中、乡小实验年级各学科之中。一抓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课改实施能力的调查了解,全面考核、物色新课改骨干教师。经过多次理论培训、上课指导、课后交流与研讨,李瑞静、陈玉燕、范增玉等老师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以此引领其他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抓集体备课。由骨干教师提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定时随机抽查、了解与研讨,以便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指导。三抓资源的共享。鉴于学校和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学习资料,为了帮助教师系统地理解新课程,借鉴新课例,中心校多渠道搜集资料、案例,通过新课改专题报告、下发新课改案例、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广大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明晰的认识,达到了借鉴与吸收的目的。

2.2 课堂调研。我们对新课程的指导与建议应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为确保教学过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我们深入学校、教师,吸收课堂“活水”加以提炼,形成指导性建议。对此,中心校成员经常深入到课改实验的每一个班级,听课调研,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实情,随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难题。

2.3 总结交流。教师是新课程实实在在的推进者,没有一线教师对问题的发现、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新课改就不可能整体有序的推进。因此每学期,我们对实验年级的教师至少召开两次课改实施情况交流会,让教师讲困惑、谈体会、谈经验,人人发表看法,个个参与交流。我们分层次举行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改论坛,论新课改与课堂教学、新课改与教学管理,谈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交流、总结,相互借鉴与吸收,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3 常培训,提升实力壮群体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败。基于此,我们坚持“乡校结合,研训一体”和“边实验,边探索,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训活动。

3.1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①进行宏观通识培训。秋期,中心校召开了新课改实验动员会、新课改专题学习会,利用课改学习日,以校为单位组织了通识培训。中心校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并对教师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了理论考试。③微观针对性培训。小学以乡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分别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具体解决各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准确把握等。③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备、讲、说、评、论”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课堂教学。中心校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新课程论坛,举行了实验教材示范研讨课、优质课竞赛及说课比赛活动。

3.2 注意改进培训形式、方法和内容。不论是中心校集中培训,还是校本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相结合,培训方法上采取中心校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研讨与个人探究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让教师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集中交流。

3.3 注重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人培训一人受益的弊端,对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目标,规定任务,完成任务方可报销培训费、车票和伙食补助。即让他们回来后搞好乡级、校级培训,登台汇报新理念,示范讲课传授新经验,使外出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乡、校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案例分析、有

实施课改的新思路。同时,中心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学习的考核和检查力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要我改”为“我要改”、“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4 重探索,建构教研新体系

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实践过程。这对当前颇为流行的灌输式教研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因此,我们着眼于“三变”,逐步建立民主和谐的主体参与式教研体系。

4.1 变表演为探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索,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不知始于何时,这种探索却成了一种一厢情愿的表演,教研课演变成了表演课。教师只有听和看的权利,少有参与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我们从新理念出发,还教研以本来的面目。我乡举办的研讨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交流,达到以研讨课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4.2 变指导为服务。我们的职责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常常把个人的思想观点强加给教师,不经意中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善于有效利用《课堂评价标准》,常常对照《课堂评价标准》严格要求教师,逐条评价课堂教学。殊不知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们没有“特级”的潇洒,更没有“专家”的脱俗,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评价形形色

色的课堂教学。要使新课程真正在现实中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抛弃求全责备、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也许这一堂课只有一个闪光点、只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但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思想的、只要有创新的东西,就应得到肯定和赞赏,使教师感到欣慰、得到满足,以保护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强化服务意识。我们的目的是服务课改、服务教师,引领教师逐步成长,逐步走向新课程。

4.3 变观众为主角。课程变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角色也应随着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的主角之一。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都要求教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内容、组织参与式讨论,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在理念创新上鼓励百家争鸣,让每位教师都有述说自己感受的机会。

5 重验收,总结反思促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尽善尽美,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领导、教师、学生所改变的点滴就是良好的成绩。为了了解课改实施情况,我们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检查、验收、评估、总结活动。首先,对校本培训、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然后,以“三优”、“四课”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实验年级教师说课、讲课比赛活动.又进行了新课改优质案例、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心校选取实验优质课在全乡观摩,予以推广,将部分优质教案和优秀论文打印下发各校相互借鉴。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深化,中心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阶段性检查和验收,重点查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程开况,查教师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优秀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在全乡推广。今年4月,我们在乡小召开了课改实验现场会,会上校长介绍了本校在新课改培训、教研及评价方面的尝试:教导主任介绍了在落实教学常规中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做法:会上对乡小教案、作业、听课记录、教师学习笔记进行了展览。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学校在实施新课改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反思和交流,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制订措施积极整改。5月,课改评估小组深入学校对各校课改实施情况又进行了详细而认真的检查和评估,评出了一批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送教下乡”项目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教到校”为宗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快速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项目包含五个子项目,即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每个子项目各负责100名相应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衡东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下,“送教下乡”项目于2016年9月中旬开启,至2016年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三个月圆满结束。

一、六阶段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训前调研、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每个阶段皆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步步相接,环环相扣。

1. 训前调研

训前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后期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送教下乡的针对性。根据送教下乡五个子项目,全县划分为五个相应学科片区:杨林片区为初中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第二中学;新塘片区为初中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吴集片区为小学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吴集完小;杨桥片区为小学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城关片区为学前教育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育星小学附属幼儿园。从2016年9月13日开始,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分批多次到各个片区内的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个别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出各学科教师亟须解决的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确定各学科组送教下乡的主题。初中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初中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小学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学前教育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和教师的意愿确定下阶段参培教师名单,每个学科组100名教师。

2. 通识培训

2016年9月30日,五个学科组的500名参培教师共赴衡东县五家山会议中心聆听专家讲座,就此拉开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个阶段“通识培训”。“通识培训”以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师德素养为目的,通过领导讲话、专家师德讲座、专家学习引领等系列环节,帮助乡村教师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作了《爱的使者――教师的定位》的讲座,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扎根山区农村学校27年,省吃俭用坚持照顾10多个孤苦孩子的艰辛感人的历程。盘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教育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让老师们受到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来自长沙市青园中信学校的刘菲菲校长的《教师如何提升学习力》讲座,则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让教师明白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和方式方法,给教师以崭新的理念与体验。

3. 示范教学

2016年10月17-18日,“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暨由湖南省教育厅王建华副厅长、教师工作处王俊良副处长、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贾腊生主任、黄佑生科长率领的湖南省国培办“国培”管理者高研班现场会在衡东举行,为期两天。示范教学由两堂送培课、两堂展示课和一堂专家讲座与互动三个环节组成。送培课是县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是由基地校选送的公开课;专家讲座则聘请本土或附近地区的资深专家对送培课、展示课做精彩点评,并作相应学科的主题讲座。不管是送培课、展示课,还是专家讲座,都紧紧围绕第一阶段训前调研确定的送培主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科组相应的100名参培教师集中到送培点基地校参加这三个环节的培训。五个学科组共计10堂送培课、10堂展示课和5堂专家主题讲座。送培课有县教研室向康老师的《鹬蚌相争》、教师进修学校刘吉香老师的《信客》、文冲小学陈宜老师的《掷一掷》等;展示课有衡东县第二中学罗亚红老师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衡东县吴集完小曾玲玲老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康淼老师的《找规律》等;专家主题讲座有长沙师范学院马学刚副教授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长沙师范学院催红英老师的《家校合力,助幼儿健康成长》、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邹清宴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送培课、展示课的精彩示范,与示范课教师的热烈互动,参培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尤其是资深专家的主题讲座,更是为参培教师现实中迷茫和困惑的解决另辟蹊径,拨云见日。湖南省国培办高研班领导们认真参与了全过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后续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4. 研课磨课

2016年12月5日,“送教下乡”活动进行到第四阶段“研课磨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三位送培教师到基地校示范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一个微案例。微型课、微故事和微案例跟上一阶段的示范课、展示课与主题讲座一样紧紧围绕每个学科送教主题。每个学科组的参培教师在相应基地校集体观看这三堂微型课、三个微故事和三个微案例。之后,全体参培教师按照示范课的要求精心准备好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和一个微案例,并将参培教师分为三大组,每组推选出2名教师在下一阶段集中研修时上好一堂微型课,展示一个微故事与一个微案例,也就是第五阶段的成果展示。为了成果展示的闪亮登场,为了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最终效果,2016年12月8日,五个学科组共54名教师集中在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课程打磨,认真准备课件。衡东县进修学校肖志泉副校长组织大家开会,就研磨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分组进行课程研磨,精心准备。

5. 成果展示

2016年12月10~11日,五个学科组共30名被推选出来的教师通过集体精心的准备后分别在五个相应的基地学校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就展开了本次送教下乡的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加成果展示的参培教师的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送教下乡的高效实用。经过专家评审,肖林凤、阳平辉、欧阳晓林等老师获一等奖;肖微、陈华、吴国华等老师获二等奖。在大家的收获与欣喜中落下了“送教下乡”的帷幕,但培训并未结束。

6. 总结提升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培训的后续作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特意设置了第六阶段――总结与提升。要求参培教师从第二阶段“通识培训”到第五阶段“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写出阶段性小结与心得。最后到第六阶段则需就整个参培活动写出《参加国培计划(2016)衡东县“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和《个人发展计划》。此外,五个学科组分别建立相应学科送培QQ群,群员包括本次送教下乡中聘请的资深专家、衡东县学科带头人、本地名师、示范课和展示课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目的是增强培训的后续影响力,让专家名师跟踪服务参培教师。这样,参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专家名师交流,适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和后续影响力。

二、三特色

1. 管理方面

(1)领导重视,统筹得力。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衡东县教育局陈宏建局长担纲任组长,衡东县教育局副书记丁麦秋、师训股长刘启贤、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颜亚华校长、罗利辉书记等任副组长,五个子项目即五个学科送培点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个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以及师训专干任成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令畅通,配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确保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畅顺的管理体系是培训实施的关键。

(2)精心组织,职责严明。在实施过程中,衡东县进修学校就五个子项目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团队精心策划,事无巨细,培训环节周全到位,每一环节有分管领导负责,每一件事有专人落实,确保本次送培计划高质顺利完成。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培训成功的核心。

(3)科学安排,严格考勤。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教师工作量大,为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集中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从而保证参培教师的培训时间。五个学科组的基地校派专人负责考勤,对学员进行上、下午签到,中途查勤,以保证参培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培训。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考勤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4)后勤保障,关爱教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培训,基地学校精心安排可口的饭菜、茶水和必要的车辆;及时发放专家和示范课教师的授课津贴等等。关心老师们的饮食,提示老师们安全出行,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后勤的关爱是培训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

2. 送培方面

(1)专家现身说法,深入人心“接地气”。不管是外地请来的资深专家,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培训中更能从参培教师的角度出发,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提高了培训的可信度,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学习专家名师经验的同时,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以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内容新颖独特,切合主题促成长。无论是外地聘请的专家,还是本地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亦或展示课的教师都始终围绕教师成长主线,针对送培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准备课件,用新颖的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实施精准培训;力求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发展和成长。

(3)方式研培结合,勇于创新求实效。送教下乡采用了研培结合的新模式,即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参培教师围绕主题上展示课-展示n教师说课与专家团评课-本土专家名师上示范课与专家团评课-资深专家专题讲座-反馈交流这一形式,创设聚焦课堂,增强互动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参培方面

(1)领导教师齐上阵,巧取时间争培训。全县五个子项目,共计500名参培人员,他们当中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都妥善安排好工作事项,积极争取时间完成培训任务。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的到培率100%。

(2)目的明确求成长,按时签到出勤高。与以往培训混学分拿证不同,此次参培教师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职业专长,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所以参培教师积极主动,每次集中培训,出勤率均在95%以上。

(3)国培舞台夺成效,争奇斗艳显真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认真听讲,扎实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潜心写心得体会,精心准备课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的收获。尤其在成果展示阶段,30名参培教师纷纷闪亮登场,百花争鸣,尽现才华。国培的成效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三、两反思

1. 不足

(1)缺乏主动性。培训仍然以送培为主,参培者处于被“参培”状态,没有突出参培者的主动地位。参培教师与示范课、展示课教师以及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磨课时间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与专家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学员没能充分掌握和领会指导老师的意见,来不及将培训所得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成果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跨科参培,浪费资源。“送教下乡”活动国培系统报名时出现差错,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参加本学科培训,而要参加别的学科培训,这样专业不对口,浪费培训资源。

2. 建议

(1)创新培训模式,使参培者变“要我培”为“我要陪”。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切合教师的切身利益,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机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师参培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学科信息和参培数量统计等,避免教师乱培错培现象。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在安排教师参培时缺乏科学根据,导致有些老师参加培训过多,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老师却几乎没参加培训,致使受训机会不均等,浪费培训资源。

(3)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价机制。“上课时很激动,下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缺乏后续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培训后续跟踪渠道,结合可操作的跟踪评价方式,避免教师只为学分和证书而培训,真正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近年来,各地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都非常重视,经费投入充足,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没有针对骨干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无法解决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以“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为工具,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有效地解决了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一、“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建构

培训包括培训设计和培训实施两个层面。设计层面需要解决培训理念、定位、侧重点、基本结构与形式等问题;实施层面需要解决理念落实、学员积极性调动、组织管理、反馈与调整、成果提炼与行为转化等问题。可见,专业的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和紧密配合[1],因此,有必要基于培训要素建构系统培训模型。

1.培训设计和实施的核心要素

培训设计主要包括“需求”“主题”和“课程”三个核心要素。根据经典的需求调研OTP模型,应考虑“组织”(学校或区域)、“任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教师个人)三个方面的需求[2]。因此,需求调研不仅是学员报告的需求汇总,更应当包含对这些汇总的解读,以及培训者根据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发展规划作出的专业判断。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筛选、整合出核心的需求,为培训的方向确定提供有效依据。“主题”是培训的灵魂与核心,呈现了培训的定位、视角和关注点。“主题”的大小直接影响培训能否聚焦,“主题”中蕴含的视角决定培训是否能带给学员新的启示。“课程”是培训的实体,“课程”不仅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也包括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课程的内容逻辑结构和组织形式构成了“课程”要素的两个下位角度。

培训实施主要包含“任务”“师资”和“学员角色”三个核心要素,这三个核心要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顺序逻辑,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培训课程的实施。其中,“任务”要素在教师培训中的意义与作用已经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师资”历来被认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员角色”要素则是凸显学员主体性的高质量培训所应当考虑的,符合培训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

2.“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的基本结构

总结以上培训设计和实施的六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搭建出培训的基本结构,描述培训的基本过程。即以需求为起点,培训者基于需求,根据自己对学科和学科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对需求进行专业判断,确定培训主题。将主题展开形成线索,依据线索设计培训课程,课程的每个单元间呈现严谨的逻辑关系。将课程的目标进行拆解,生成具体的培训任务,任务驱动教师主体参与培训。针对课程内容,依据领域专长和培训技能,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实施培训课程。在高水平师资的引领下,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凸显参训教师在培训实施中的主体角色。

将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要素化、结构化,即形成了培训模型。概括模型的特点,培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参训教师的需求,核心理念是以参训教师为主体。因此,我们将此培训模型命名为“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

二、“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施

(一)培训需求分析

我们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运用大样本整群抽样调查和深入现场的教学课堂观察等方法,调研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发展现状,并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骨干教师在培训内容上的需求是“以关注和研究学生为核心,加大课程知识和学科本质的比例,提升研究与反思能力”;在培训形式上的需求是“培训应基于真实教学场景或案例,以问题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培训主体上的需求是“骨干教师应成为培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

(二)基于需求分析,确定培训主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骨干教师培训要精选切合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精选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培训需求的聚焦[3]。主题化、系列化是需求聚焦和有序回应的重要策略。基于对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我们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确定为: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研究能力提升。

“关注学生发展”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视角。在此视角下,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两个维度开展培训,回应和引领骨干教师多元化的需求。“基于学生发展”有个三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讨论“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使教师增强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第二个方面要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共识和策略”,回答“怎么发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增强教师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提升其教学能力;第三个方面要“从学生视角发掘和收集证据”,回答“发展得如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提升教师有效促进学生多维发展的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基于培训主题,分学科、分学段设计专题培训课程

在总的培训主题之下,各学科基于本学科、本学段骨干教师的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各学科设计了专题培训课程,课程设计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主题为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众多视角,各学科培训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在核心视角下传递基本方法。骨干教师培训体现出以下思路:建构具有核心价值的新视角,讨论新视角下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联系原有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行为转变。

2.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

骨干教师并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但通常缺少反思的明确角度。骨干教师在专业理论与知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应当通过培训进行适当的补充,但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意在反思和改进实践。因此,创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是培训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培训课程设计中,每一项研修内容均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学员每两人一组,报告自己在日常教学的“真情境”中观察到的学生常见错误,大家共同讨论这些“小问题”,在培训专家的引导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提炼出“高观点”,解决真情境中的“小问题”。这样的培训课程能够使骨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真正与专家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学实践互动、与教育理论互动,能够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扩展。

3.凸显课程的逻辑结构

课程既要体现内容内在的逻辑,也要体现学员学习过程的心理逻辑。中学数学学科培训的重点是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渗透,其课程逻辑非常清晰。即:首先,建构学科思想方法与教学的整体联系;其次,打开学科思想方法(从学科全局角度和前沿研究角度)构建学员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再结合课例讨论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将思想方法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4.采用翻转课堂的组织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便捷,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培训组织形式的变革,更加开放的培训组织方式为骨干教师实践问题的呈现与解决提供了便利。如生物与化学两个学科的培训课程设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组织形式。

(四)培训实施

培训课程设计完成后,借助“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协调培训实施的三个核心要素间的一致性,提升培训课程的落实水平和教师的行为转化。表1是中学英语和生物、化学学科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表1 中学英语、生物、化学培训课程实施核心要素

1.任务与成果

“任务”是课程目标的拆解,是课程线索的具体化。在每一次培训活动中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学员的学习,为学员提供实践落实的机会,有助于培训理念的落实和教师的行为转化。因此,“任务”是培训效果的载体。

每一次培训任务的完成都会促进最终培训成果的形成,培训成果包括过程性成果和结果性成果。过程性成果即每一个培训任务,如每一次培训活动的反思、培训日志、作业等;结果性成果是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的。

2.师资

“师资”是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保障培训实施质量的关键要素。“师资”要素关注的是课程的落实情况。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选择了对中小学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深入了解、能够分享实践案例的理论专家,对实践中的问题有系统思考和梳理、拥有相关研究和理论支撑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以及能够有效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的教研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师资”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团队。“师资”既要发挥教学功能,直接授课,又要发挥指导功能,使骨干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得到有效的辅导和指导,使其培训任务的完成更加顺利。

3.学员角色

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骨干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建设者和互动参与者,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把骨干教师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对其实践知识进行挖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训者充分尊重骨干教师的既有经验,努力激发骨干教师的参与热情,积极与骨干教师进行互动,基于骨干教师的观点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创设氛围,使骨干教师基于培训者的讲解和引导积极进行思考和反馈。

4.培训效果

培训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指向培训目标的达成。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教学,建立更合理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提供支持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建议,促使骨干教师将理念转化成行为。“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研究视角审视教学问题,按照规范的研究程序,深入系统地思考,梳理概括原有经验,促进教学研究的自发与自觉。“基于学生发展”是培训的核心视角,无论是“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还是“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都使得骨干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在理解不同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本学科的教学。培训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6.1%的骨干教师对培训满意或比较满意。

三、反思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工作离不开深入的培训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我们始终贯彻的宗旨。在多年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变革期待高效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们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在此过程中,建构出“培训要素模型”,并应用模型指导和调整培训工作。凸显学员主体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不是调整一两个要素、增加一两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角度地调查“真需求”、有计划地设置培训主题、合理设置课程,协调各要素的内在一致性,从而保证“真需求”能够传递到培训课程中,使培训活动能够有效地展开。同时,在实施层面,通过任务和成果驱动,让教师在培训中动起来,选择能够胜任这种互动式课程的师资,为骨干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最后将“学员角色”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学员主体”的培训理念充分落实与外显。

未来,教师培训的重心将更加强调教师主体,强调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骨干教师是经验丰富、积极性和能动性较高的群体,骨干教师的培训更应该先行一步,理顺各个培训要素的关系,配置好资源和平台,充分释放骨干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自由度和更高效的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古立新. “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 继续教育,2011(11).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校长职责而设计的课程系统。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教材、课程模式、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文就此提出一个初步设想。

一、融合多种价值取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观念

课程观作为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是课程体系定位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离不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课程的基点,而对这三者关系的不同处理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这三种课程价值观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设计。

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主要是以国家、民族、社区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围绕社会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应帮助学习者了解社会现实,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并找到改善社会的途径。WwW.133229.coM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与我国曾经长期将教育定位于上层建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密切相关,认为校长是为了使学校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校长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等相关知识。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并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和逻辑来组织课程。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等学问传递给学习者。这种应用最普遍的课程理论,按照学科门类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影响最大,他们多为教育学科和管理学科专家,主张通过系统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教学,帮助校长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的经验,强调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消费者导向”的课程思想,主张校长培训课程应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校长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课程设计要打破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把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菜单式”培训课程模式就是按需施训的体现。

三种课程观念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根据一种或两种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来源,以形成课程组织内部较高的一致性。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课程价值取向越来越体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趋势。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设计时要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吸收各种不同课程观念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具体的环境、目标、对象等,统筹兼顾并加以整合。

二、确定多层次的校长培训课程目标

课程是教育和培训活动的核心与关键,校长培训课程目标是校长培训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校长培训本身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得校长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培训的目的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分为:以保证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任职资格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培训等。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任职资格培训,实现从“教

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取得校长任职资格,成为一名合格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建立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形成校长的基本素质。

校长提高培训是“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培训实现从“合格校长到成熟校长”的转化,成为一名优秀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规划与促进学校发展及校长职业生涯。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是“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培训实现从“区域性骨干校长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创建学校品牌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专题培训是指各种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教育形势动态,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及成果,国家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有关的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普及型、拓展性培训。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校长的培训需求,引导校长朝着专业成熟持续发展,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模块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内容

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校长培训中的若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按基本理论层、法规政策层、操作技能层等三个层面和核心课程类、必修课程类、选修课程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不同的整合,构成一个个模块课程,由校长在培训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重新组合。

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可考虑设置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促进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发展型课程,开阔校长视野、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五类学科领域课程。每一类学科领域课程下面又包括多门具体课程。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置,这就能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服务,每一模块具体又由理论性、实务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内容组成,以形成综合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帮助解决问题。理论性内容着眼于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获取。实务性内容是为了达成提升校长管理能力的课程。研究性内容是基于基础教育深刻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宏观、微观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设定的内容。特色性内容是根据校长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进行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四、选择多样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方式就是课程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具体实施,即教学方式。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课程的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以及向综合式、菜单式、自由选择式方向发展。

在工商企业界,现代培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经理人培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校长培训学习和借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大胆引进工商企业培训的一些课程形式,努力使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跟上现代培训课程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有系统讲授、专题讲授、小组研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自学读书、案例分析、总结反思、问题探究、经验共享、代岗见习实习等。所有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有利于某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式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提高的愿望,但现实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张,难以脱产到培训机构接受现场课堂教学。加之集中现场课堂教学会耗费校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使教学成本非常高。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大量的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来实施网络教学,为中小学校长提供在线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管理校长的学习,举办主题式“网上论坛”,为校长提供学习资料、案例、学习参考书目等,校长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或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论文和作业,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这就为中小学校长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实施专业化的校长培训课程管理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作为培训者如何科学、民主地组织实施课程,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课程的态度。所以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应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管理者负责培训的课程计划、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方案等,从而保证培训课程质量的提高。

不断探索科学的校长培训课程制度,是保证校长培训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培训机构应开出更多的开出模块,建立起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系列,并将选修课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参加培训的校长,供他们自由、自主选择,以充分满足校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参加培训的校长自身也是重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师资、设备等支持,由自己组织论坛、沙龙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他们自主建构课程。

六、探索有效的校长培训课程评估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评估的基本出发点是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评判,用来确定校长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掌握了培训内容,在什么程度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判断课程在促进校长发展方面所蕴涵的价值。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一、课程定位体现准确性

一般来说,培训项目负责人通过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培训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之后,授课师资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思路和结构,确定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课程在项目中的定位、作用和内容的针对性与项目负责人项目开发水平有直接关系。能否准确诊断企业问题,有效掌握信息和整合问题清单,确定诊断结果及制定解决问题的“处方”,考验的是培训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经常看到的培训策划就是先点人,再点课,找个知名的培训师随便讲讲,或投其所好讲他最擅长的内容,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培训也就风风光光结束了,最后的培训效果无人问津。由于部分“知名”培训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心理缺乏深层次了解,导致课程题目很吸引人,但内容不符合实际。“课上十分激动,课下一动不动”,当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的时候,殊不知“知名”的反面就是“致命”。

我们知道,传统培训分为三大类: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知识培训主要解决“知”的问题;技能培训主要解决“会”的问题;态度培训主要解决“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仅要对技术知识和技能补缺,更应注重通过培训使基层管理者这一中坚力量的行为、价值观和潜能思维等发生较为持久的变化。通过潜在能力的开发,使他们提升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他们要求培训课程定位又即针对性强,有实效即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培训师开始关注课程定位,大批的针对现代企业基层管理者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的课程脱颖而出。

思维培训主要解决“创”的问题;观念培训主要解决“适”的问题;心理培训主要解决“悟”的问题。同传统培训的知识、态度、技能培训相比,符合社会发展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为现代企业培训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得原有传统的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这些课程的实施必将成为新时期基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通过“感悟”、“适应”和“创新”,将更加有利于解决基层管理者“做”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体现系统性

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就象一个艺术家,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以不同形式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形式和内容完美的表现和艺术的结合,把观众带到提前设计好的情境中,流连忘返。课程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兴趣、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心理进行开发,把握住培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的一面,这也恰恰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精髓所在。

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中,科尔伯认为:从感知信息来看,具体感知者与抽象感知者相比,更喜欢通过做、活动和感觉来感知信息。基层管理者人群的学习特点更符合具体感知者的表现。因此,培训师应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风格,要用视觉的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要用听觉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要用触觉的形式感知心灵的触动,通过全角度立体激发每个学员的潜意识,使学员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完善。《班组长角色认知》是天津石化培训中心2006年自主开发的基层管理者的的培训课程,该培训课程的结构采用了“五线谱”的设计思路,即五条线,分别为时间线、内容线、方法线、情绪线、工具线。

根据培训课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课时数,这是时间线。在不同阶段里,讲述不同内容,这是内容线。不同阶段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是方法线。不同阶段讲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给学员带来情绪反应是不同的,这是情绪线。最后,资源线也很重要。培训师要清楚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工具不同,要不断变换,比如室内变室外,幻灯改道具等,才能调动学员的参与。通过梳理结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环境,使用什么道具、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培训师在培训实施前做到烂熟于心,才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灵活驾驭和胸有成竹。

三、课程实施体现合一性

一门好课的标准除了满足优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外,培训师资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效性,因此会出现同一门课程不同人讲授效果不同的现象。真正做到“人课合一”,这就需要培训师资授课现场掌控的灵活性。“人课合一”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师资与课程形成自然和谐的关系。培训师在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寻找、摸索、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挖掘自己潜在的能量,打造符合个性特点的课程,从人在课中,课在人中到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再到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的境界,人与课之间形成和谐自然的关系,更能发挥个人的优势。而培训师也只有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才能在授课时“随心所欲不逾矩”。“人课合一”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培训师的优势,展现培训师的特质和风格,同时培训实施的过程也是培训课程与培训师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对于培训受众人群无疑是一种文化盛宴,更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生命力为中心,我校将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着力彰显“案例培训”特色,努力构建“五结合”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创建起学习型教师组织。

二、具体做法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3.“横联”——继续与兄弟学校(西二片教研联合体)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公务员网络培训;移动学习;IOS; APP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108-03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生活节奏快,快速学习成为优秀人才必须的素质,移动学习恰好能够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思想道德、业务能力素质,考虑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模式,学员基本上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我省公务员人数众多,经费、时间和地域等多因素的影响,好多基层公务员面授的机会很少,所以,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将移动学习、微课引入公务员队伍的培训中,开发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手机端APP,从而更好地满足公务员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

1 系统架构以及功能

1.1 系统架构

公务员网络培训系统架构如下图1所示,在服务器端,提供服务和服务接口,以http协议提供数据请求,并使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传输,保证app应用提供数据请求服务。在数据库端,为了解决数据量增长过快、数据读写频繁问题,使用SQL Server作为关系性数据库,redis作为内存数据库对查询数据进行缓存,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性能。对于流媒体视频服务器,在对比Adobe的FMS和Wowza media Systems的Wowza后,考虑到同时支持IOS的hls和Android的rtsp协议,我们采用wowza midia engine Server这款流媒体视频服务器软件。

1.2 系统功能

公务员网络培训手机APP主要是实现了用户的分级管理机制,以省公务员局为一级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全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以市(州)政府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与省直机关人事(干部)部门为二级管理中心,负责本地区、本部分(或系统)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以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三级管理中心,负责本级及以下机关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围绕三级管理中心,划分出业务模块,包括平台学员管理模块、新闻模块、课程模块、专题班模块、脱产培训班模块、调研管理模块、心得交流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1)学员管理:对学员的权限进行分级管理,用户登陆app后,为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

2)新闻管理:主要实现培训动态和培训通知的管理,当有最新新闻的时候,会及时推送给学员,提醒学员查看。

3)课程管理:根据课程目录树呈现课程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课程类型、课程时间进行课程筛选,作为选课的参考;也可以按照课程关键字进行课程检索,作为选课的参考。课程管理还包括学员学习过程管理,包括选课、取消选课、课程学习、学习监控等。

4)专题班管理:每个专题班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一系列的课程的组合。

专题班管理包括专题班的报名、取消报名、专题班学习、学习进监控等。

5)脱产培训班:实现线下的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培训班报名、取报名、二维码签到等。管理员在web服务器端建立培训班,生成每个班级的二维码,学员到场培训的时候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签到,实现面授培训的信息化管理。

6)调研管理:学员根据年度要求撰写调研报告,经过各级管理部门审核评选,获得推优的调研报告将被收录到调研报告集,并获得培训加分。

7)心得交流:学员进行学习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学员在学校过程中可以实时发表心得体会,也可以查看其他学员公开交流的学习心得。

8)成绩管理:学员可以实时查看公务员培训的年度要求,查看各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情况。

9)系统管理:包括学员账号信息查看、账号密码修改、设置自动登录、账号注销等。

2 定制的在线学习过程性监控

通过分析时下流行的各培训机构的App,对目前主流的在线学习软件做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在线学习的特点,制定一套在线学习的过程监控流程,如图3所示:

在学习的过程性监控主要包括学习进度监控和学习交互监控。学习进度监控主要是实时监控学员的年度完成任务情况,及时更新学习进度状态,实时统计学员所选的专题、课程、课件学习进度完成情况,及时更新进度数据;学习交互监控包括在线研讨、学习心得、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监控。通过在线学习的过程性监控,实现以下功能:

1)防挂机:APP中的课程学习界面在学员学习时间达到20分钟的时候,弹出一个窗口,检测学员是否在线,如果超时,学员未作出反馈,说明学员在挂机没有进行学习,软件会自动退回到首页,要求学员重新进行登录校验。

2)防拖拽:每次学习结束,都会保存当前课件的最远学习位置,学员可以在起点和最远位置之间对视频进行拖拽,无法拖拽越过未播放的视频。

3)课件续看:学员再次打开课件的时候,会自动从课件上次播放位置开始播放,实现续看。

4)外界中断处理:来自外界的移动终端的中断,比如说打入电话,按了手机的HOME键等,视频会停止播放,停止计时。

5)随时题目测试: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随机弹出课程相关的测试题目,学员进行作答,如果学员没有及时作答,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知识点,提示学员进行重复学习。

6)课程进度个性化展示:通过进度条提示用户课件、课程、专题班的完成进度,直观方便。

3 建立多元化的公务员培训评价机制

APP通过多种方式从课程类型、学习时长、学习过程中的测试答题、调查问卷、心得体会、多层面排行等方面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1)课程多样化: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和微课,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必选课。

2)在线时长评价:实时记录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作为学员成绩评定的指标。

3)过程性测试题:学习过程中会弹出相应的测试题,学员答对试题会有相应的加分。

4)撰写调查问卷被推优:学员提交的千字以上的调查问卷经过层层筛选,被省级推优的给予相应的加分。

5)发表心得体会:学员可以通过手机端提交简短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员提交的心得体会如果被推荐的话,系统给予相应的加分。

6)排行:按照个人、单位、县区进行多角度统计,在课程通过率、在线时长等方面进行多层面排行。

4 未来展望

通过将移动学习、微课程引入到公务员培训中,使得基本公务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选择性的短时间自主性学习,开拓公务员网络教育培训新模式,有利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未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将把更多的功能移植到手机端,让公务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好的学习,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公务员网络培训中,挖掘公务员培训的倾向、学习特点包括学习时间段、频率等,对广大公务员进行针对性、定制培训,推送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 吴小建,黄健荣.公务员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3).

[2] 陶明华,王斌.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3).

[3] 刘铭,朱舸,王佳. iPhone程序开发基础教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江波,覃燕梅.基于微信的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3(6).

[5] 崔维,李晖,刘佳佳,等. 基于IOS的企业APP客户端的开发与实现[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

[6] 宿营.浅析iOS应用开发[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

[7] 张华,于萍,孟宪颖,等.基于iOS平台的一站到底AP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

问题来了。当企业走过培训的虚荣心之后,很快就步入了培训价值评估的泥潭。培训,从对外的一块炫耀招牌,变成了内部的费用负担了。员工拿它当福利,笑纳的同时,却很难衡量是否做出了对等的奉献。培训,在成就培训公司的同时,企业客户的收益却很难计算的让人心服口服。叶敦明有点担心:而今虚火正旺的培训市场,会不会像当年6000点时的股市,崩盘的危机触手可及呢?

培训业务中,营销课程占了不小的比例。没有一个企业敢说自己营销没问题。生产管理、行政管理、财务,也很重要,但即使出了问题也是家丑。而若营销出了问题,就会满城风雨、草木皆兵的,一个问题的连带效应极大。这也许是企业舍得花钱鼓捣营销培训的内在原因吧。

目前来看,营销类培训课程,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种。第一类,销售管理类课程。这些课程围绕着区域销售、销售管理、促销技巧、招商等基础销售管理课题。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杂志在前几年,都有过不少类似的营销培训课程,它们大多易学、易用。作为入门级课程,特别是对于营销新人而言,可谓立竿见影。方法、技巧,是核心,而营销基础理论只是一个铺垫。培训教师,有一些出身销售一线,实战经验加上理论修炼,课程的生动性、实效性、凝练性,都很不错。叶敦明认为:销售管理类培训课程,其根本价值是让会走的人学会跑。

第二类,是更为具体的岗位能力培训。聚成就有大量的营销岗位培训课程。从泛泛而谈的销售,细化到岗位,也是培训绩效给逼的。什么人学什么课程,学完之后还能明确考核,客户企业的培训主管,就不会担心老板“拷问”培训费用是怎么花的了。岗位能力培训,牵涉到能力模型、培训体系、考核标准等系列工作,用岗位对应课程,以岗位级别、阶段作为课程制定和考核的依据,培训管理更为细化了。岗位类培训课程,是让不会走的学会走。

第三类,则是营销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此类课程日益得到重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销售人员、销售主管培训过一轮之后,就不愁没有会干活的人了。企业高管的关注点,落到了营销主管的身上。他们可是企业战略规划、年度营销计划的主要担当者,必须让他们学会一点运筹帷幄的本事。自己不会内部培养,干脆就交给培训公司。短期的,有各类营销总裁班,长期的,则是量身定制的系列课程和实战辅导。叶敦明认为:营销类培训课程,是让会跑的人学会开车。

营销类培训课程,基本上还是就事论事、打完收工的项目性服务。培训公司内部,也是拼凑一些讲师和课程,进行整体推广,然后坐享其成。企业在购买一批培训服务后,很难继续采购,因为课程大同小异,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节奏。

当前的营销培训,大多练得的是硬功夫,企业希望花钱买到真东西,快学快用的快餐,是大家追求的方向。学会了三招两式之后,就能立即投入到实战中。可当对手企业的员工,也熟悉如此的招式,市场竞争反倒陷入到刻板的同质化竞争。这种短平快的学习越多,竞争的消耗性就越大,企业不得利,社会受损失,难道这就是培训业创造的价值吗?

硬功,讲究的是外练一口气。而内功则是从企业整体营销素养和实战能力上着手。把行业、企业、岗位、绩效考核融合到一起,单凭现有的营销专业培训公司或者大而全培训公司,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演讲型、娱乐明星型讲师,也会逐步让位于咨询式培训师。

像江苏宜兴这家大企业,就正在构思按岗位分布的培训体系。这还只是第一步,因为企业营销队伍的整体能力的有序提升还没有触及到。优质客户有需求,就会有高人在琢磨如何去满足。叶敦明了解到,联纵智达的何总,工业品营销研究院的丁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实战营销学院的大设想。何总心中的营销大学,是基于特定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对口企业的咨询服务,讲求的是专家化。丁老师心中的营销学院,则是想锁定工业品代表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分包企业大学的营销类培训课程,讲求的是专门化。

实战营销学院,究竟是啥模样?目前还处在见仁见智的初级阶段。叶敦明对培训行业略有所知,窃以为实战营销学院具备这么七个特色:行业研究是方向,岗位培训是基础,专项研究是突破,实战教学是风格,持续辅导是特色,人才猎头是增值,教学相长赢未来。

与实战营销学院相比,知名大学的继续教育,主要还处在管理知识、手段的普及阶段。平台类培训公司,像超市,无所不包,名气远高于内质。而一些知名营销专家的小型培训公司,也还处在点状发展的瓶颈期。一大帮人围着几个老师转,多是推销和内勤人员,专题研究和课程研发能力缺乏,而老师们则忙于赚现钱,自身的发展和团队的塑造,无暇顾及。

实战营销学院,在当下“小而全、大而全”办学国情下,应该借助现有的社会资源,方能走出自己的专业化道路。

第一,成为知名大学的培训中心的分包商。

像北大光华学院的EDP(高层管理培训),也开始从通用课程走向定制化课程了。不过,大学老师的实战能力和管理经验几乎是空白,要与实战营销学院合作,就能形成“知识面广、知识点新、实战性强”的新特色,成就大成之学。

第二,成为企业大学的营销专业分院。

企业大学,目前还只一个组织性事务部门。做一些内部培训需求调研、编制企业培训规划、寻找合适讲师、组织实施培训、培训后效果评估等,占据了企业大学管理者的绝大部分精力。如果能够把营销培训板块,交给实战营销学院,双方长期合作、定向研究,把岗位培训、企业战略、行业特色紧密结合到一起,营销培训就能成为企业的直接生产力。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职后培训;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54―03

教师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使教师充分理解新理念,准确把握各科课程标准,才能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牢固基础。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和新的行动方式,对教师职后培训在培训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职后培训无论在培训模式,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都未能适应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等方面,探究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优化。

一、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教师职后培训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但教师职后培训后驾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却难以提升,效果不明显。

1. 教师职后培训缺乏系统规划。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学校提高教师顺应新课程教学,促进教师综合施教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教师职后培训主要还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培训只对上级负责,培训计划由上级部门说了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新形势下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研究,加上相关的教师职后培训政策和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培训的有效性总体较差。另外,行政主导下的教师职后培训热衷于搞形象、面子工程,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师职后培训规划,使教师职后培训往往处于“断层”状态。

2. 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单一,手段滞后。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大多采取的教师培训模式仍然是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和导师指导等,这一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一般采用人海战术、满堂灌、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整齐划一,忽视了教师的个体特征和需求,无法吸引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特点一是专家本位。从专家出发,站在专家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很少考虑教师身处的条件和实际环境,是典型的专家本位模式。二是话语霸权。决定职后培训内容,很少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职后培训往往脱离实际,不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 教师职后培训目标定位不明,需求脱节。教师的职后培训应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目前的教师职后培训仍沿袭传统的教材梳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解读、中高考释疑等目标定位,注重的是教师所任学科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且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依据进修学校自身资源的能力水平,所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差距,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际、不能有效地促进职后教师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满足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这一定位往往以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方式进行,学校和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是一种肤浅的“眼前”培训。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职后培训应有针对性,给教师发言权。

4. 教师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相对隔离,衔接不通。负责职能教育的师范院校不能及时获取教师上岗后信息的反馈,没有形成专业教育的优势,大多数师范院校仍旧用“学科专业”来代替“教师专业”,能够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这三门传统课程,内容陈旧、狭窄和空洞,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实践性较少,学员根本就没有转化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技巧。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科学知识往往学过就忘,完全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节;而负责职后培训的教师进修学校又摆脱不了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致使培训内容重复或缺乏连续性,教学方式陈旧,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其作用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评定等个人利益的需要,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和改进自身专业素质的联系不密切,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

5. 教师职后培训设置不合理,渠道不畅。一方面,从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看,“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理论多,实践少,效果差”、“灌输多,注入多,启发少”仍占较大比例,缺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教学启发”的科学培训设置。另一方面,从培训渠道、主体看,除行政部门定期举办的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外,还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类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满足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急功近利的需求。这些培训活动很难带来教师未来发展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营养成分”。另外,基教、人事、教研、电教、继教、政教等部门都在进行教师职后培训,由于缺乏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整合,这些培训活动看似各有所指,但其实质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培训。还有很多培训内容即使与教师发展关系不大,但由于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

6. 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缺乏,运转受限。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有限,仅靠教研员或校本研修来高质量完成教师职后培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上,我们要打破目前部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的独立性、封闭性,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教师培训体系。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整合和总体规划,部门之间普遍存在重复培训现象。另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由于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培训体系,加上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始终难以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高度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要靠广大教师去实践、去探索。因此,要做好新课标下教师的职后培训,必须转变理念,不断调整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的要求。

(1)课程的综合性。新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适当增加了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社会实践性课程,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新课程通过这种综合化取向,加强了学科

的统整性,确立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教师能够在更加宽泛的视野上进行教学,并进行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课程的层次性。新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层次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有能力胜任不同内容的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拓展课程资源,从而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课程的开放性。新课程改革了原有的封闭的僵死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揭示当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增强课程内容与时展的联系。现代化科学技术内容的增加,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充实,人文科学知识的增加,艺术体育等审美课程的开设,使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紧贴时代的脉搏,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新技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4)课程的实用性。新课程改革了过去过于重视学科课程的学科体系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增加了社会实用性内容,比如,外语学科课程增加了听力课程;选修课程适当增加任意选修课程、微型课程、短期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的增设,地方性与校本课程的设置;等等。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为师生构建了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了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这对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课程的实践性。新课程适当地增加了综合社会实践课程,更加注重了技能性课程和实验、试验以及训练动手能力的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社区服务性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内容的设置,探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区域性专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对课程实践性特点的关注。

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优化的要求。

(1)案例研究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实践中某一教育教学事例为基点,采用讨论交流、专家评析等互动形式。一是由教研员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呈现给教师培训班学员,通过分组讨论,统一意见上台交流,经指导教师点评后,学员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为学员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二是通过讲述书写案例的格式,让各学员明确书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要求。三是要求学员根据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案例的主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案例的撰写。

(2)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一是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学员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包括研究课题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实施、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等。二是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学员从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的课题,要求课题的切入口不要太大,并有研究的价值。经过相互交流,学员制定好课题的开题报告。三是组织学员与指导教师定期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培训学员进行推广,以此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提高他们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远程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员与指导教师利用博客,将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观点,通过网上交流,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组织网上研讨活动,以开放、互动、共享、共进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研修博客网上申请教师研修博客群组,然后让所有学员加入。其次,要求学员将每次学习后的感想、体会以及专题研讨的内容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这种培训模式解决了教师参与教研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发大家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真正起到研讨、反思、互助的作用。

(4)专题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理论知识学习、专题讲座、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单元计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学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一是理论知识学习。邀请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学员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辅导。二是专题讲座。三是专题性研讨活动。教研员选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要求学员写好发言稿,集中研讨交流,专家点评,营造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四是课堂教学展示。这种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混日子的念头,不全身心投入是不可能完成培训任务的。

(5)导师指导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导师带徒的形式,采用“一带二”的方法,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确定指导教师。二是确定师徒对象。尽可能将与指导教师学校距离近的学员组成师徒结对对象,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三是签订师徒带教关系,明确相互的职责并制定带教方案。带教方案的内容包括带教的目标、时间、内容、形式与方法等,这些内容以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研修班结束之际进行考核验收。“一带二”师徒带教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过过场”的局面。通过传、帮、带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构筑“导师一教师一青年教师”的辐射形式。

(6)学术沙龙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主题,通过指导教师与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研讨,甚至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从而培养学员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首先,确立学术沙龙的主题,主题由指导教师或学员就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确定。其次,让学员就该主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或情报,并在学术研讨中各自发表意见。这种学术沙龙式的研讨,不要求统一答案,其目的在于实现多种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开阔学员的学术视野,发展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7)外出观摩交流培训模式。观摩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的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之一。通过外出观摩展示课或研讨课,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8)考核评价体系的强化。有效的评价是培训的保障体系。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位教师能主动地发现自我的不足,主动地自我学习,提高水平,弥补不足,所以,如何巧做文章,促进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是教师培训工作能否良性循环展开的关键。

总之,教师培训要体现出实用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要制定多样性、针对性强的职后培训模式,这样既可激励教师产生不断奋进的学习动力,又可使之长久维持,从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7.

[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5):20―21.

[3]陈琳,Simon Greenall,新标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8―29.

[4]Peter Jarvis,Global Trends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theResponse of Universitie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9,35(2),35―38.

[5]Mireia Montane.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TheOut-comes of an ATEE Seminar[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4,17(1/2),42―45.

[6]连仕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