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高学习计划

职高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19 12:23:59

职高学习计划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1

——参加“部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学习总结

2019年06月02日至06月11日,我有幸从西南内陆省份贵州来到东部滨海城市上海,参加贵州省教育厅举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19年“部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职校卓越校长及管理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为期十天的学习培训课程安排针对性强,涵盖全面,日程安排科学合理,理论学习与参观实践交替进行,理实结合、张驰有度。授课老师均是行业精英,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参观学习的学校(单位)都是上海市职业教育的典型代表,各俱特色。

十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授课老师深厚的学术涵养、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讲授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有高屋建瓴宏观引导,又有切合实际的操作指导让我有了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同处一国之内,然内地省份与沿海城市职业教育现状差距特别是职教观念差距让我汗然,同时也让我这个职教新兵更加坚定了做好职业教育的信心与决心,激发了本人献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课程内容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石伟平

石伟平博士,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二)《面向新时代办好职业院校的三大建设》——邬宪伟

邬宪伟,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

(三)参观考察上海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四)班级主题活动(不忘初心)——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五)《新时期职业学校党建工作开展形式》——汪海萍

汪海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党委书记。在其任党委书记期间,创华师大28家科研院所合并无一人上访,基本囊括所有类型党建荣誉,单位学科建设不断提升。

(六)《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杨黎明

杨黎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职教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学分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七)名校观摩: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校长陈金国——《从“学做”到“习做”,践行行为德育》

(八)名校观摩:上海商贸旅游学校

校长李小华——《走精品特色发展之路》

(九)《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深化》——徐国庆

徐国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委员会副主任。

(十)《教师职业发展与权益保护规范问题》——徐仁华

徐仁华:上海西郊老徐工作室主任,上海市劳动关系协调员特聘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十一)《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心学生心理成长》——陈默

陈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专家级心理咨询师、副教授;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世健联等职业认证机构的心理课程授课讲师。为IBM、杜邦等大型跨国企业提供EAP服务。任《中国少儿报》《少年科技报》《新闻晚报》等报刊的心理专栏作者。长期担任《大众医学》《现代家庭》等杂志心理咨询文章专栏作者。

二、学习感悟

(一)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撰写的参与者,石伟平教授对“职教二十条”产生的背景、撰写的思考,甚至对一些关键词语的句斟字酌、遣词造句都做了深刻的阐释。石教授从前言、总体要求和目标、改革具体指标逐项进行了解读,他举例生动实际,分析透彻,字字珠玑,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职业教育经历让所有的学员享受了一场职业精神和能力提升的盛宴。

石教授强调,职业教育并非传统认为的层次教育,而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同样的地位,那么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制度标准的建立、打造职教培训评价组织、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等重要改革方面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不要用普通教学的方法来办职业教育。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并吃透政策,在解读中,石教授列举了德国、台湾、欧洲国家的一些成功做法,博古论今、中西融通,让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更深一步。

(二)在邬宪伟副会长所作的《面向新时代办好院校三大建设》讲座中,就如何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从三个模块展开。一是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专业设置原则、内容选择的重点、如何教会学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二是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要有氛围,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有能力。注重团队建设的抓手,做到目标引领、规划到人、措施到位,并要求出台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三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邬校长用身边的实例就怎样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进行了阐述。

(三)在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该校教务处谢主任详细介绍了其国际商务部(跨境电商)品牌专业建设——基于实战的“学做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从“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建设上按企业模式设立跨境电商精英训练营、成立上海中高电商专业联盟,在模式创新上从分阶段递进到全职场渗透。展示其专业从应时应势建设和办精办特的过程。

(四)在瞻仰党的一大会议会址时,全体学员特别是党员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历史,特别是当时国家所处的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正在这样一群胸怀大志、舍生忘死、勇于担当的热血青年,置个人安然于不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引入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中国这块狼烟遍地、烽火连天的土地,并不惜用自身的鲜血浇灌它,使之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前途茫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最终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走向新生。参观一大会议会址,既是一次对党的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次“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刻教育,是一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教育。

(五)通过学习汪海萍教授的《新时期职业学校党建工作开展形式》讲座,汪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细腻高超的语言艺术、勇于承担的责任担当,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一个党务工作者顾全大局、勤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工作情怀。

(六)通过杨黎明教授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讲座,我认识到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深刻影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物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孩子们对数字化设备的应用甚至依赖,都是我们躲不开、避不掉的,只有建设好、引导好、应用好才是顺应时代的选择。

(七)在参观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听取校长陈金国所作的《从“学做”到“习做”,践行行为德育》讲座后,对上海群益职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汽车博物馆印象深刻,特别是如何从“小”处着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底蕴积蓄,办精办特学校感触良多,也对学校的宣传片印象深刻。

(八)在参观上海商贸旅游学校,听取校长李小华的《走精品特色发展之路》讲座后,对学校采取的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的“无为而治”的人情化管理模式,大家在、大为称道,这种在以制度为大前提的“松散”式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职工的幸福感,更有利于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九)在听取徐国庆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深化》讲座后,对如何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十)听取徐仁华《教师职业发展与权益保护规范问题》讲座后,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安全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徐仁华以其丰富的、深厚的对于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理解,用大量的安全向大家讲述了工伤事件的认定与处置,为学校管理都提出了很多安全管理上的建议和措施。

(十一)在听取陈默的《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心学生心理成长》讲座中,陈默教授对“青春期基本心理特征”、“都市孩子基本心理特点”、“职校学生的不良人格特点”和“职校生心理障碍原因”等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剖析,指出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养,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教授我们怎样针对“思想”面不是针对“行为”做好教师、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个人认为,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感受最深、受益最多的一堂课。

三、工作打算

(一)学以致用。通过这次培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案例操作方面,我都受益良多。“学”而“习”之,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我将将学到知识努力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工作效果,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二)加强学习。一次学习,可以终身受用,但不会终身够用,我将继续加强学习,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和行为,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

(三)共同进步。外出学习培训,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更不可能人人都能参加所有的学习培训。我将会通过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范围,加强与同志间的交流与学习,将老师讲授的一些好的,有用的知识与同志们分享,达到共同提高,促进工作的目的。

最后,我要感谢为我提供这次学习培训机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精心组织和周到服务,特别是班主任屠坚敏老师和章德懿老师的辛勤付出;要感谢我的家人;更要感谢我学校的领导和我亲爱的同事们,在学校工作如此繁忙之时,大家分担了我全部的工作,让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培训而没有一个电话、一条信息的打扰。

再次感谢!感恩有你,有你们!!!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 生涯规划课程;高中生;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4-0004-05

一、引言

高考新形式的改革(2014年9月),越发注重学生对自我兴趣特长的了解以及长远的发展;然而现阶段的普通高中生的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在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学习动机是当代高中生的需要。事实上,目前关于生涯规划的理论探究已十分成熟,然而相关的实践探索却仍只有少数,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课程开发更少,很多生涯课程的编写也仅是基于经验和空想[1]。因此,本研究以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进行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并探讨高中生生涯规课程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以我国学者詹发尚[2]提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为基础,进行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詹发尚在2006年,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并结合前人的理论,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包括职业探索、自我认识、目标计划、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和反馈修正六大方面。笔者以高中生作为施测对象,对该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2/df为4.50,RMR为0.05,RMSEA为0.08,各拟合指标良好,说明该职业生涯规划量表和理论同样适用于高中生[3]。因此,本研究以此六方面的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将课程设计分为除《绪论》外的六大模块,具体安排详见表1。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漳州五中高二年级随机选择两个平行班,其中一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为实验组(共5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共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进行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如人际交往、考试焦虑、情绪调节等,并避开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动机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工具

1.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此量表包括:职业探索、自我认识、目标计划、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和反馈修正六个维度[2],共30道题。通过对高中生施测,得到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1~0.87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

2.学习动机量表

采用学者黄希庭和郑涌[4]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该量表由求知进取、物质追求、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取向和小群体取向6个分量表组成,共26题。通过对高中生施测,得到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0~0.87之间,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

(三)研究程序

以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作为自变量,实验组进行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对照组进行非相关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以学习动机作为因变量。在实验处理(职业生涯课程教育或非相关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一次生涯规划水平和学习动机的的调查。课程干预为期一个学期,历时20周,每周一课时,扣除期中和期末复习阶段等,共17课时。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安排

见表1。

三、结果分析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描述统计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规划量表的前后测得分,见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动机量表的前后测得分,见表3。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协方差分析

以组别为自变量,后测结果为因变量,前测结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程对普通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总分、职业探索、自我提升、反馈修正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对自我认识、目标计划、人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另外,协变量在生涯规划的总分、职业探索、自我认识、目标计划、自我提升、反馈修正上均有显著性,说明利用协方差将与自变量无关的效应分离出来,是有必要的。

从表5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的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个人成就三个方面的学习动机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学习动机总分和物质追求、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方面的学习动机影响不显著。另外,协变量在学习动机总分和物质追求上具有显著性,说明利用协方差将与自变量无关的效应分离出来,是有必要的。

四、讨论

(一)生涯规划课程对生涯规划的影响

本次的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詹发尚的理论研究,从职业探索、自我认识、目标计划、人际关系、自我提升、反馈修正六大模块进行生涯课程设计,但从前后测的分析结果来看,此次生涯课程的实施,只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职业探索、自我提升、反馈修正三个方面以及生涯规划总分产生了显著影响。说明此次生涯规划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水平,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对自我认识、目标计划、人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这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的设计、课时安排,以及总体的干预时间不够长等因素有关。

(二)实验组的学习动机相较于干预前有显著提高

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水平;而生涯规划水平的提高,对普通高中生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个人成就三个方面的学习动机,产生了显著影响,验证了笔者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的,生涯规划水平对学习动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的结论。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将自身的生涯发展与学习行为结合起来,在职业兴趣的牵引下对学习更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相对没有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到专业知识本身,内部动机得到提升,求知进取的动机更为显著;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融入社会,而不再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当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意识到这一点,社会取向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提升;生涯规划课程中,如“生涯幻游”等环节,引导学生对未来大胆憧憬,并为职业理想而努力,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个人成就方面的学习动机明显提高。这一结果,与刘玉霞[5]对医学生的研究结果相近,其研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及其中的职业探索、人际关系、自我提升、目标计划四个分维度,均与学习动机的整体水平及追求成功的学习动机呈正相关。

学习动机总分和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提升不显著,可能与生涯规划课程受到时间和课程内容设计的限制,生涯规划水平的提升不够显著有关系,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调整课程内容、延长生涯规划课程的干预时间入手,改善这一不足。

在物质追求、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方面的学习动机影响不显著,也可能是因为生涯规划课程的正向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单纯只为金钱,让学生对单纯追求物质或者害怕回避失败这样的学习动机的关注减弱,而将学习动机引导向如成就动机、社会取向等方面。

(三)生涯规划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与学习动机存在正向相关。这一结论,也与前人的研究保持一致:例如,刘玉霞[5]在对医学生的研究中发现,生涯规划水平越高,成就动机越高。何庆刚在对高中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具有职业规划意识的学生对物理学科表现出更浓的学习兴趣,学习物理的态度更加积极,物理成绩也相对更高[6]。付正波和陈眺寰[7]在对高中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中生的职业成熟水平越高,学习动机也越高;职业世界知识分量表得分越高的学生,学习兴趣也高。

而且,通过生涯规划水平(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陈晶[8]、王贺和邸维鹏[9]也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将个人的职业理想形象具体化,细化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使得学生时代的学习更有自主性、目的性和积极性。

干预结果表明,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起到了一定效果。张麒,李泓涛和姚海华[10]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团辅课程,提高了职校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学习调节能力。陈绮玲[11]对普通高中生进行生涯辅导后,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动机中的知识技能、社会生活和责任感水平。虽然干预课程的形式各不相同,有讲座、团体辅导,也有心理健康课程,但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探究

1.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动机

普通高中(非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通常缺乏成功的体验,因此学业效能感不高,缺乏学习动机。生涯规划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在职业模拟和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帮助他们在社交等方面找到自信,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悦与努力的动因。

2.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

在生涯课程中进行职业自我的探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理想、兴趣、能力、社会资源,从不同的方面和视角了解自己、评估自己,更加全面、客观,让中学生觉得新奇而有意义,从而引发更多关于自我的思考,例如学业自我,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打破先前因学习的挫败感可能产生的习得性无助,从而恢复信心和学习动力。

3.生涯课程将学习目标与职业兴趣结合起来

我国学者沈烈敏[12]认为,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智力因素,现有的教学内容平淡,没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也是很大的一方面原因。在学习中贯穿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责任感。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找到理想和志向,培养学习兴趣;从兴趣入手,深入钻研,让学生在某个领域成为小行家,也可以增进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生涯规划课程是对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根据成就动机目标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表现为求知进取等内在动机,在其他领域的动机,也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因素。例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由表现目标引导至社会目标定向。在研究结果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取向的学习动机,就是很好的验证。通过课程干预,学生更多地开始考虑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职业,帮助学生找到生涯发展的目标;从而考虑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社会取向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性的培养。

五、结论

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水平,主要表现在生涯规划总分、职业探索、自我提升、反馈修正四个方面;而生涯规划水的提高,对高中生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个人成就三个方面的学习动机,产生了显著影响。学生越早进行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理想,明晰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就像在航海中有了灯塔的指引不至于迷失方向,从而也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意义和动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黄瑞滢. 中学阶段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综述[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0(297):9-11.

[2]詹发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3]黄瑞滢,多样化办学模式下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36):10-17.

[4]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刘玉霞. 医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6]何庆刚.高中生职业规划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初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7]付正波,陈眺寰.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3(44):180-181.

[8]陈晶.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2):53-55.

[9]王贺,邸维鹏.浅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4(10):79.

[10]张麒,李泓涛,姚海华.生涯辅导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干预研究――以上海某中职校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5(8):129.

[11]陈绮玲.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的――班会课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2]沈烈敏. 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生涯规划 计算机 体验式

大学阶段是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大抉择,如,课业、职业、婚姻家庭等。在我国大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由父母或老师帮助甚至替代其作决定,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缺乏自主决策意识,更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而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职业不仅仅是保证人们衣食无忧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进行职业选择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管理的能力。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职业目标越清晰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类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自我分析与实际不符。很多学生期望到“三大”(大城市、大企业、 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立足实际和对自身估计不足,造成与实际脱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盲目参加过多实践,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选择考证来 增加“筹码”,还有的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协会, 以期望参加更多的协会来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但这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而缺乏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应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实习锻炼。

(三)坚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职业规划缺乏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没有重点,缺乏最相关事情的取舍抉择,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盲目等待不知所措。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

二、计算机类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界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唤醒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体验的过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此外,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对生涯问题的探讨、沟通协调的过程,达到意义的分享,r值的澄清,能力的建构。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不强调学习者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习者的生涯规划意识的激发,自我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增强。以下用列表的方式对体验式教学和讲授式生涯教学进行分析区别。

(二)有目标的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大学生涯规划的成败,将决定自己今后大学学习的方向并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我就业竞争力。

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还会常举办一些计算机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特别是一 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计算机方面最新的知识讲座,大家通过这些交流,及早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做好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内化” 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是该课程老师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来半分,张建国.基于体验式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4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 李银雁,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派潭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增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4L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搞好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缺乏主动性,应付式上课和写作业。但高中三年就如一场长跑,需要起跑的动力,维持下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某一行为,主要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的厌恶或学习效果不佳。可是,用什么来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就笔者多年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经历所见,单凭“我要上大学”这个学习目标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不能持久,容易消逝。那么,能否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清楚认识自己;了解发展的环境;定位自己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行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给某中学高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时表示: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未来的职业方向,使学生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因此,在调查分析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后,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研究其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乡镇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其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25名,三所学校共计学生150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由成功动机、考试焦虑、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四个方面构成,用1、2、3、4、5个等级分来表示学习动机的强弱,每个等级的含义为:1为非常弱;2为相当弱;3为一般;4为相当强;5为非常强。此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该测验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3~0.89,重测信度为0.79~0.86。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参考法:通过查阅图书、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上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打开研究思路。

2.单组实验法: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进行单组跟踪实验。

3.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前,选定实验组学生填写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本次调查结果按派潭中学为A组,仙村中学为B组,中新中学为C组记录;之后聘请专家和家长代表开专题讲座和印发资料对这三所学校的实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辅以协助。让学生写生涯规划书,批阅后指导其作适当调整或修改。三个月后,第二次发放《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让实验组学生填写,本次调查结果利用SPSS15.0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量表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回收有效问卷后,对各组测验所得出的数据进行T检验。从实验结果上看(表1),A’组、B’组、C’组分别与A组、B组、C组的测量结果相比均有提高,说明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激发和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高中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许多高中生对自己缺乏了解,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清楚社会上存在的职业种类及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的规划与打算。不少学生在高中文理分科和高考填报志愿等方面都只能听从家长的意见。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学生全面客观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等,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理想、确立目标,能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有计划地为自己设计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高中生心系目标,维持学习动机。高中生做一件事往往是一开始热血沸腾,很有冲劲。据笔者观察,如给学生开一节励志的主题班会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好像一下子充满奋斗的激情,誓从今日起“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但真正去做时,却是“三分钟热度”,很多因素都能让他们泄气、放弃。如外部因素的干扰:学习的枯燥比不上网络电子游戏的有趣;内部因素干扰: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又怎样,找不到终极目标,没意义;如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碰到困难和挫折……这些因素都很容易使学生动摇,没几日又“打回原形”。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立、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就能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解决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

3. 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随着高中学校的扩招,高中门槛的降低,有不少意愿并不是读高中(或意愿不明确)的学生上了高中,这部分学生到校后很容易产生搞好学习成绩对自己作用不大的错误想法,认为学好成绩只是给老师、家长“长脸”,是老师、家长“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己最初的理想职业目标。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职业目标去指导高中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自主推动力。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会自觉地确定与其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运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完善自我。

(二)建议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开展系统课程,贯穿于高中阶段的全过程。据有关研究,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而梁淑琴、马海林等人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教育;高中生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高中生从来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缺乏规划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动机不强也得不到适当的辅导。因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的开设最好能从起始年级抓起,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自主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此后,应在高二年级的文理分科前和高三填报志愿前分别开设相应的辅导课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适当的修订, 根据年级的特点开设能激发和维持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辅导课程,也就是在设计生涯课程时,应区分不同年级的特点,设置不同侧重点的生涯辅导课程。使生涯规划一直能起到引领学生向前奔跑的作用,激发与维持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当前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学校增添的新课程,涉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重新调配。其中,需要重新配置的教学资源是师资、时间和经费。目前师资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担任兼职教师,分年级讲座,班主任加以协助;二是对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能力。但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也需要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所以两种途径都涉及经费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另外,在课程的开设方面,则需要学校领导的合理组织和调配,做到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又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活动。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持续紧张,自1998年高考扩招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8年的559万增加至2012年的680万人,5年增加了近120万。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情况尤为严峻。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就业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能结合规划对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很难将所学理论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盲目就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大学生就业,在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于提升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计算机专业谈谈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问题。

1、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对大一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觉得大一离就业还早,中间变数太大,意识上不重视职业规划。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书进行统计发现,学生选定的目标职业集中,缺乏社会经验和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1.2 学生的价值取向偏颇,不利于正确定位

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多选定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搞IT的都是吃青春饭”趁年轻多挣点,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特征等因素挣到钱再考虑。学生在择业时更重视对购房的难易、个人发展、福利收入等具体条件的评定,价值追求现实,择业存在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1.3 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

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新生入学后便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利用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专业进行指导。发展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行业,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更细致更专业化的指导,而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教学内容。

1.4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多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开展活动基本靠经验和个人悟性,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缺乏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需要指导老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下计算机行业就业的特点。

2、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以信息化发展为目标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手机使用的大众化,网络安全人员、3G开发人才及手机开发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目前计算机类就业市场主要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3部分市场需求构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等。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占了重要的地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

高校每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总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有700多所,若按照一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平均招300人来计算,一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超过20万。但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够,以至于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单位难招到合适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高失业风险型“红牌”专业。

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大都摒弃了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习惯,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技能成为目前企业应聘中占比最大的条件。在企业招聘时,有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比高学历缺技能的人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与IT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企业在招聘时除关心技能素质以外,对其他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

3、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步骤

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自我设计未来,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理论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时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根据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2 自我评估

进行自我评估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获得可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前提。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明确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借助学校引进的职业或心理测评系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力。

3.3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分析。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开展专业介绍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本专业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相关介绍,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等。学生在入学初就要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直观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高年级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深入地认识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真实、合理、科学地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3.4 制订职业规划及提升自我能力

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并缩小差距。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4年的规划一般是:大学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择业的基石;大二要积极主动寻求资源与机会,实践和加强自我能力;大三成为准求职者,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铺设走出校门的路;大四作为一名求职者,要保证已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拓展信息渠道,培养自我营销和互动技巧抓住机会去实践。

3.5 根据现实调整目标,评估制定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实施的进程中,新的计算机职业会不断涌现,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正确评估职业规划可以检查规划得是否恰当,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经常进行评估,发现自己的规划与实现目标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修正,调整职业规划的具体策略。

4、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

职业规划教育是实践性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教务部门要参与管理、组织实施,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配合宣传,对应的部门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例,总结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如下。

4.1 注重培养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生活当中,做到敞开心扉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社会,明确计算机专业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形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活态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别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近几年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宣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4.2 设立职业规划辅导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学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人员应由本校教师、企业人员、校友等组成;有解决职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问题的能力,各学院相应专业老师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兼职名额,要对职业指导工作做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为学生提供学业上和就业上的多种咨询服务。

计算机学院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要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塑造、潜能开发、职业分析、决策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学生做职业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能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同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4.3 完善课程体系及资料整理。做好跟踪指导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规划教学的全程化。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计算机专业各年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和辅导任务。

计算机学院要统一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资料信息库,合理分配各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好追踪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做到用知识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要知识渊博,熟知社会,了解学生,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发言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要经历超高压力的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受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性格和心理都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会出现自卑、自傲等情绪,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采取个别、分类指导的方式,锻炼和增强学生心理弹性和忍耐承受力,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去面对生活。

4.6 鼓励学生为实现规划内容切实采取行动

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和实践者,激发学生对所选职业的兴趣,对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参加与所选职业有关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同学交流求职心得,学习制作简历、求职信,学习社交礼仪,掌握搜集工作信息渠道,积极向校友、学长了解往年求职情况。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认知现状 策略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职校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个人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具专业性,在择业时就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又是他们的劣势。他们通常掌握并熟练一项技术,这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能很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但他们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明显不同的是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及统筹能力等方面欠缺,这必然导致他们的择业范围缩小。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促进职校生分析自我,认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第二,明确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每个职校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第三,确保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第四,有利于职校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

(一)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高职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出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二)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没有认真自我分析。

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将来从事的职业稳定,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水平,有较高的收入,三者要兼顾,却忽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而对职业持续发展基础关注不够。许多学生认为,要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机遇和家庭背景,过于关注内外的作用。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三、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社会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知己、知彼、决策。知己是指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特长和专业知识等。这是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力倡导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之风,尤其是加强对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技能的培训学习;加强人财物的调配,引入职业测评体系;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整合就业安置办公室,班主任、德育老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突出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体地位。加强校本培训教材的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和技能教材,内容包含专业种类,开设何种专业课,要学习掌握何种技能,职业信息收集及职业环境分析,职业测评,就业创业的技巧与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等。教材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操作性技能的编写,把班主任工作和指导技能有机结合,便于操作实施。统一计划安排,统一领导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使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序、长期、高效地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宣传成功创业范例,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就业到创业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能在事业上成功是一个人终身的最高追求,创立自己一生的事业是一个人崇高的理想、目标和最有价值的荣誉。教师要多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创业成功者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应收集有关创业的典型范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渴求。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表扬、嘉奖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请他们交流创业的感想和经验,以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以此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

在了解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并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大学期间,每年都有不同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适应阶段(大学一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做好规划,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探索阶段(大学二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通过对职业心理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拼搏阶段(大学三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评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在冲刺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有:对前3年进行总结,决定自己考研、出国或是就业。

有了职业生涯目标,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落实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方案主要是在校期间的短期目标:一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开始分阶段、分重点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新生中开展,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过详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增强成才立业的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要让每位职校学生详细规划自己三年学习期间每一年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

也许有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已定,还有什么职业规划可言?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业不等于专业,而是专业的复合、综合、融合。更何况专业是否热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和专业两者之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以超越专业本身,成功地找到工作。

(三)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

为了保证制定出的规划切实可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立足于自身优势,依据个人特点,比如计划学哪些课外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和开发哪些潜能等,都要因人而异。

(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程度等除了受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如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教师的言行举止、敬业精神、责任感等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优良环境,给学生成长提供可以自由翱翔的蓝天和富有营养的土壤。所以,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实习实训、就业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做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立平.加强中职校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建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6).

[2]赵颖莉等.职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2010,(02).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体制也随之改变。此种形势下,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难度也很大,使得医学院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医学生必须尽早树立“职业生涯”的概念,明确、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清楚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就业和职业生涯问题,以便顺利就业。

1.医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医学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工作,因而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较高。从目前医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专业性强,学习任务重,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是医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学习特征作用下,要求医学生具有坚毅、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而不断努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生应正确、客观地认识医务工作者这一神圣职业,辅导教师要明确这一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此设计辅导计划、安排辅导课程、确定辅导目标,在此指导下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进而使其尽快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2.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特征

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学习既有其基本特征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为了提高医学生就业率,应结合其学习特征构建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依托于医学生学习特征建立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应与医学生学习特点相符合,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必须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符合医学生学习特点,否则将会脱离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习教育脱节,反而消弱了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针对医学教育的专业特性,开展符合医学生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的生涯辅导工作,有目的性的帮助医学生端正职业理想,塑造职业特质,提升职业技能,为实现个人生涯规划提供助力。第二,全程性的特点。部分高校开展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般只针对毕业生,并不是一个全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过程。其实,学生进入大学即选择了所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为了实现这一职业理想,应在一接触时就安排好自身的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实现职业目标。所以说,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从始至终地贯彻于医学生的整个职业学习过程,有着全程化特征,是一个终身、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为此,医学院应结合此种特征增设职业辅导课程,不应只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此项工作;第三,应与社会、医学需求相适应。走出校门的医学生要想尽快被社会大众、各种医疗机构所接受,其所接受的职业辅导应满足社会、医疗机构的要求,脱离了实际需求会降低教育效果。

3.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内容

3.1设置适合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征的课程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门关乎于学生未来就业的专业学科,为此,应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对医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在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下,辅导课程设置上有了具体要求。第一,职业课程教材应是医学生需要的。目前,医学院校所采用的职业课程教材大多是针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指导书籍,不符合全程化辅导模式的需求。为此,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运行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课程教材辅以支持;第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导课程。如果将教材比作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就是全程化职业辅导顺利进行的动力,因而,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开始前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部分医学高校虽然开设该课程,但大多针对毕业班学生,且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课程大多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并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所需所想,因而效果欠佳。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纳入学生的教学方案,成为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科目,采用学分制管理,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3.2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当前,各大高校生涯指导教师大多为兼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是很高,难以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深度要求。为了使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高效、稳定运行,需要有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辅导医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医学院可以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提高职业教育效果。

3.3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基地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配置专业化指导教师,还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多样化的实践基地,用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验证指导教育的效果,利于提出调整计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4.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升入医学院校前,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深入,大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为了将这一兴趣真正发展成为未来职业,医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结构正规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在整个学习期间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准备。

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适应医学专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帮助医学院校提升就业工作的主动性,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

5.结论

与高中时期相比,大学时期接触的知识有着明显区别,医学专业这项特点尤其突出。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基础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各种临床操作,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才可能具有一个合格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为了帮助医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应对其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使其组织设计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学习规划,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吕军战,高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4).

[2]符崖.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的中医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医教育,2011,(01).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8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

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曰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

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

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习总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曰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目前,各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其目的在于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工学结合和教产结合,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现高职学生规范、精准的职业风采。从近年来大赛的规程看,大赛设置的项目越来越贴近于工作实践,参赛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激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允许获得省级以上职业竞赛奖项的学生申请不进行毕业设计。因为参加比赛的都是在学生中选拔出的佼佼者,并且其在参赛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赛项目进行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操作技能的强化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优秀学生的代表。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9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划;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62-03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家有关中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状况,深入了解、总结教学改革成果,我院教改工作小组于2010年3月30日至5月15日先后深入武汉市的兄弟院校、医院、社区等部门以及我院各教研室、各专业教学班进行了教学改革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对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部分学生的访谈,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对学生、教师、医院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调研的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一)调研目的

第一,了解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教改背景,了解兄弟院校教学计划改革、执行情况,结合我院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重组课程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市场化。

第二,了解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训课程教学的比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上岗、就业应对能力。

第三,通过调研,提出修改教学计划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促进学院特色教学。

第四,通过调研,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可行性教学计划。

(二)我国中等卫生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趋势调查

资料收集 查阅武汉大学图书馆、江汉大学图书馆、我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收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卫校各专业先后使用过的7版全国性教学计划(卫生部颁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分别是1978年版教学计划(1978—1981年执行)、1982年版教学计划(1982—1993年执行)、1994年版教学计划(1994—2000年执行)、1997年版教学计划(1997年以后执行,四年制,执行学校较少)、2001年版教学计划(2001—2007年执行)、2004年版教学指导方案(2004年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007年以后执行)。

结果分析 (1)2007年版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变化。2007年5月,卫生部颁发的新一轮《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培养目标叙述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上一版“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设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实业型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2007年版教学计划中首次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说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院部分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课程设置的变化。2007年5月16日正式颁布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计划中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变化不大,但课时数变化很大,压缩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时量,基本体现了“适度、够用”的原则。医学基础课课程设置变化不大,课时量得到精简和压缩;增加了心理、社科人文方面的课程及学时数,但学时数有争议,建议改为讲座。专业课学时数没有减少,增加了技术实训课程学时数,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我院调整中职教学计划调查资料来源及分析

资料来源 2010年4月1日至5月15日,教改小组成员对学生、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参加调查的学生为随机抽取的7个班学生,包括2007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8个班;2008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5个班。此次调查发放给学生自制调查问卷458份,收回442份,有效回收率96.5%。发放给教师调查问卷104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6.2%。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的、课程安排、选修课设置等。参加座谈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5%,教师占总数的60%。调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对调查涉及的内容认真进行了回答,座谈会上发言热烈。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院中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就业为主,高达77.5%;选择专业动机大多受家人的影响,占65%;认为需加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认为专业技术操作课时够用的仅占18%;愿意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占49.52%;通过专业实习,认为需加强专业技能实训的学生占54.8%;认为公共课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占52.4%;自习课上希望参加培训(执业资格、普通话、医学英语等)的占54.8%,愿意参加对口升高职的培训者占67.3%。资料分析表明,中职生还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基础差,没有自信。因此,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中职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识,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知识为主向学做人为主转变,教学计划应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中职生机械记忆力强,综合归纳理解能力差;不喜欢课堂学习,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计划要减少理论课,重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操作和训练,有些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回顾和复习。中职生毕业后意愿不同,有的愿意升高职,有的想直接就业,有的希望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活动应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四)我院部分执行2007版教学计划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没有执行学分制。(2)没有执行模块教学。(3)没有开设选修课。(4)周学时过多(30-31h),总学时过多,选修课设置三个拓展模块没有特色。(5)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虽有升高职意愿,但所开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升学要求;部分学生以就业为主,但没有开设相应的应试技巧等职业培训课程。(6)学生操作技能欠缺:专业课学时数够用,但学生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操作技能不达标;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操作技能不占优势。(7)大部分学生喜欢选修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课程,但没有开设。(8)专业方向过于单一。

改进建议 (1)建议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制度。(2)建议实行模块教学,开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3)建议开设选修课,并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对口升高职拓展模块、就业指导模块。(4)建议减少总学时,周学时由28学时减到24~25学时。(5)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及课时比例。建议公共课中减少必修课学时数:①建议英语课学时数按全指委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建议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开设涉外英语课程,体现涉外护理方向的特点。②建议将数、理、化等放在选修课对口升高职模块中。③建议德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减少必修课中德育课的学时数。④建议减少必修体育课学时,针对学生特点改革、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以组织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加体育选修课。建议医学基础课在课程门数及教学要求上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建议专业课增加实训课比例(技能训练课占专业课的1/2以上),严把实训质量关,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助产专业在第二学期增加2周的医院见习(其中有2~3天见习前的强化培训,见习内容为基础护理;药剂专业在第二、第三学期各安排2周见习,见习内容为制剂配制、配药、制剂加工等。)建议将部分与执业考试不相关的课程放在选修课的专业方向模块中。建议改革专业课考核方式(笔试、操作结合,各占50%)。建议毕业考试改为操作技能考试和实习小结相结合,实习前技能考核占50%,实习结束后交实习小结占50%。建议与执业考试相关联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基护等课程的笔试题型与执业考试一致。建议强化《健康评估》中病例书写内容的学时数,并将第三学期健康评估改为考试课。建议将外科护理安排在第四学期作为考试课以代替老年护理。建议开展操作技能比赛。建议根据实习单位要求,实习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训。(6)建议修改课程授课计划及教学大纲,与执业考试、中专升高职保持一致,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7)建议开设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班。(8)建议增设专科护理方向。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3个模块的比例

(一)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

新教学计划课程总体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助产、护理、药剂、口腔专业学制均为3年,其中,理论教学2年,毕业实习1年。理论教学中还包括2~4周的课间实习。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见表1。

在新教学计划中,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的课程有:精神护理、涉外护理英语、中医护理、人际沟通、数理应用基础。优化整合的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要分别为内外妇儿科、五官皮肤科。社区护理中含预防及卫生保健内容。母婴保健分别含在妇产和儿科护理中。目的在于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时数由多变少的课程有: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解剖、药理、生化、遗传与优生。课时由少变多的课程有: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模块类别与比例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必修课划分为3个模块,开设的课程比例如下:公共基础模块共386学时,占26%;专业基础模块共334学时,占23%;专业模块共740学时,占51%。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18%。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内涵,形成特色。我院具有中职规模大、口碑好、办学早、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合理课程设置等优势。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执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两个证书。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准确定位,打造优势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真正把中职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满足学生就业上。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开设“三年两证套读电大专科班”的衔接课程,使有意深造的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学专课程,毕业时同时拿到国家承认的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蔡雅谷.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

[3]曹世民.高职高专二段式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10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是其对个人的大学生活时间主动地进行计划、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达到最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发展自我的效果。既包括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节约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也包括克服和消除浪费时间的内外因素。覃隶莲、钟健民、陈惠业等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措施》中提出要通过时间记录表、周时间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控制、调整时间管理能力,学会有效地使用时间。张秀娟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中则提出,时间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优化每天的活动,通过目标导向使学习者能够估计不同任务所需时间并计划完成任务,掌握时间管理。此外,李爱国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中提出,高职学生应当勤于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如有规律的学习时段和固定的学习区域、能够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等。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时间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分析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探求提高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教育策略,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

2.1时间浪费现象严重,欠缺时间观念。经过高考入校的大部分高职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基础教育环境之中,对于学习的意愿多数为被动学习。学校、家庭等方面将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密,绝大部分学生无需同时也缺乏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掌握。进入高校之后,学习环境和教育理念、模式具有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度强调自我管理,闲暇时光较为充裕。环境的改变及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很多刚进校门的高职学生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致无所适从。在自觉支配时间、自我掌控时间方面毫无经验和阅历,更不用说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直接导致其大量时间耗费在上网、睡觉、闲逛和社交等休闲娱乐方面。

2.2时间安排和计划性合理性不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接收相对较差,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同时,高职学生追求个性独立,在学习生活中欠缺时间安排的计划性,随意性大。此外,即使有学生制定好了行动的计划,也往往由于思想懒惰和意志力差,使其付之东流。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更多的是将精力集中于专业课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在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的积极性不足,忽视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

2.3自主学习动力差,时间利用效率低。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相对单纯,学习主要围绕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习就业展开,但是这仍然是重复应试教育时期按部就班地上课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高职学生对自我时间的管理和对自主学习的支配。被动做事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按接受学习任务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处理,表面上的忙碌和时间“紧”事实上是将自我陷入“盲茫忙”的状态,学习的过程混沌,学习效率低,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从事最重要的事情上,花费了时间却没有收获效果。

2.4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高职学生大都对时间管理概念理解比较模糊,对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掌握,即使有意愿通过有计划的时间管理对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难以合理地规划、掌控和使用时间,零散时间被大量浪费,甚至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干扰时陷入束手无策的状态。

3.提高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措施

3.1转变认识,树立时间管理观念。树立时间管理观念是高职学生从中学生活转变为大学生活的关键一步。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是高职学生获得良好知识储备获得的基本保障。高职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但因缺乏相应的意识和能力而导致不能合理使用和运筹时间。因此,学校应有目的地培养高职学生时间管理意识, 通过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明确目标,提高时间利用效率。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一个著名的“二八法则”,就是在人的所有事情中,80%都是不重要或相对来说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只占20%,但是为了达到最满意的结果,需要花费80%的时间去完成那20%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培养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时,应当着重强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根据其大学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规划,列出详尽的远期、中期、近期计划,预算所需进行的活动及时间,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再有条不紊地一一解决,使时间增效。反之若是把时间与精力投放在并不重要的事情上势必导致时间的低效与浪费。

3.3强化高职学生的意志品质。尽管时间管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将既定的时间管理安排确实地执行。因此,时间管理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也就是能够坚持把时间管理贯穿在学习过程中。时间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优化每天的活动, 高职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烦恼等,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地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因此。应注意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 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3.4培养高职学生时间方法和技巧。高职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行为习惯,又会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开设时间管理相关课程,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传授科学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要将时间管理相关内容分散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将时间管理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形成课内、课外的立体体系,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开发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成就学业和事业。

参考文献:

[1]陈昌盛,周屏.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李玉坤.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1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实施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3-01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总体情况并不太理想,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统一的教材,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通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功能理解过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探索与启动阶段,应该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与生涯做出方向性的选择和思考。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片面理解为顺利促进大学生就业,忽视了对大学生整个群体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真正、全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是与一些就业服务相等同,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功利教育。正是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尽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普通开展,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实现。

2.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应用生硬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校仍主要采取就业指导的形式,课程内容偏重于空洞的职业生涯的理论和概念,而不是根植于鲜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理论性太强,与现实严重脱节,并不能完全解决择业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缺乏素材的收集,没有具体的主题设计与探索,很容易出现课堂上“听了课很激动”,课后“做起来很被动”的情况。

3.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体系缺乏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应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混乱,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路径没有完全打开,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真正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

1.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课不是专业课,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改变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专业进行认同,激发学生产生自己认同的生涯目标,结合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生涯教育的目的,要在教育过程中兑现,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不完怎么办,帮助把行为边界画出。

2.巧妙运用生涯规划的步骤与理论

通过了解KST理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在大学里究竟要学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技能和品质则是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学习、课后的阅读和老师的课题中,这才是学生在大学里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临界反思、拟物想象等理论,帮助学生通过过滤器厘清自己关注什么、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价值倾向,改变习惯、态度,树立信念,找到自己生涯价值的内驱力。

通过PTID理论,帮助学生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了解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原因,明晰自己内心的方向,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与规划。

职高学习计划范文1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