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时间:2022-05-14 14:16:29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第1篇

____老师,于____88年____师范毕业后,一直扎根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现已从教26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于____2年秋季被____市教育局任命为____市河桥小学校长。由于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____老师一直坚守一线工作,集教师、班主任、校长三个岗位于一身。在工作中____老师能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____老师多次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____6年评为市优秀校长,____8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____2年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自工作以来,____老师一直以积极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寻求突破与提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____老师把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悉心教学经验,并且坚持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同时虚心地向经验更丰富的老教师以及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新教师学习。____老师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形势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的不同,因材施教,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并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练习中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6年中,____老师所带学科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曾经连续带过五个毕业班,语文成绩在全县统考中都是第一名。特别是____2年,____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全市统考第二名,全班二十四名学生,有十二名学生在龙江中学尖子班招生考试中被录取。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凝聚力之所在,是协调各科教师、团结全班同学的纽带和桥梁。从教26年的____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且不断探索做好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在班级管理中,____老师一直坚持一下几点:一是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培养。二是寓教于乐,渗透道德教育。经常组织以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班会、队会,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吸引并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注意在实践中养成学生道德观念。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实践活动,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是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她总结出了两点有益的经验: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向学生奉献爱心;小学时期正是学生的人格养成时期,教导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要耐心引导,允许学生问题发生反复。后进生内心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缺点错误易于反复,良好习惯难以养成,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并不是朝夕之功,只要有一分成功的可能,教师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在____的带领下,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防止了学生辍学,保持了学校生源的稳定。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关怀备至,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了温暖,也学会了团结同学,敬爱老师。与此同时,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全校学生都能亲切的尊称她为“校长老师”。前两年因为她患“骶管内肿瘤”,曾先后在上海华山医院和北京三院做过两次大手术,长期的忍受身体疼痛仍坚守岗位。她说,是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灿如朝阳的脸庞驱走了我心里的阴霾,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所以每次手术回到家中,我又会尽快投入工作中。只有这样我才会忘记我的病痛。

荷桥小学地处湘赣交界的睦村乡河桥村,现有教师11人,学生165人,6个教学班,教学生活环境相对比较艰苦。一直以来,该校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申请调离的多,愿意留教的少,学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____任校长后针对以上现象采取了一下几点相应措施:一是抓教师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思想上帮助提高,在生活上无私关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温馨大家庭,迅速稳定了教师队伍,把教师的精力转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二是抓学校的制度建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____校长与其他教师一起制订完善了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办事有理有据有节,把学校引领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抓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针对小学地处山区,学生教师面临的自然生活条件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加之师生见险不险,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的特点,请上级有关部门专家授课,用身边的事例教化,对师生进行珍惜生命教育,并制订了安全突发事件预案,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灭事故于萌芽。至今没有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四是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虽然任校长至今已有12个年头,但一直没有脱课,并主动担任了班主任,坚持在一线工作。带头搞教研,带头讲示范课、公开课,认认真真完成教学每一个环节,推动了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学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五是抓好了学生营养餐工程的落实。该校学生来自四个自然村,有些学生的家住在离校很远的山区,并且留守儿童多。我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解决学生的用餐问题。为了保证给学生增加营养,____老师带领学校餐饮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做出满意的饭菜来满足学生的要求,还在学校内的空地上开辟了菜园子,充分利用山区资源,自己种绿色健康的疏菜给学生吃。因为营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曾多次受到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好评,也受到学生及家长的赞扬。六是以校为家。扎根在河桥小学26年,已经把学校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分子去经营,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现在的河桥小学,环境优美,教师队伍稳定,生源充足,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____3-____7该校连续五年在____市的教育工作督导评中被评为“先进单位”。____老师如是说:今后的人生中,愿能用我的拳拳爱心,能不断引领孩子们前行;愿能用我的人格光辉,永远照着孩子们上路。

第2篇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课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写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教材所呈现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的名人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在了解考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育学生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培养环保意识。

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本课题的教学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1)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途径分组分别搜集本县名胜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等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记载、视频等。这些资料是学生通过考察、查阅、访问等途径取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2)教师搜集整理的有关家乡名胜名人和一些民间风俗的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等。如,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网络视频宣传片《云上人家》等。

课堂上,利用以上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激感共鸣

教师播放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一幅幅优美的家乡风景画面和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在闽粤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武平。这里天空蔚蓝蔚蓝,这里山水碧绿碧绿,这里空气甜丝丝,这里景色真美丽。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为你奉献毕生的力;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我的家乡叫武平!”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播放完毕,教师饱含深情将学生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是的,我们的家乡不但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涌现了许多的名人;不但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村庄,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交流――分享搜集成果

让学生将课前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点评各小组代表汇报时要适时结合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内容相机进行相关的德育点的落实:“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景色美;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悠久和人们的和睦相处;“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要让学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全国有名的神奇小山村而感到自豪;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要教育学生做助人为乐的人;“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则要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力求真情体验

1.“我是家乡小导游”模拟活动

(1)让学生明白当好“小导游”的要求:①需要了解家乡的景区景点,说出一些吸引客人游览的迷人之处;②学会做个小导游,当游客来到景区时,导游要说景区欢迎词;当游客来到景点时,导游要说景点介绍词;③还可以介绍与景点有关的传说及当地的风俗等。(2)教师模拟表演。手拿导游旗、喊话器,佩戴导游证,模仿导游进行解说:“各位游客:武平梁野山,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享有‘闽西人的香格里拉’美名,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梁野山有3米以上的瀑布50多处,其中以云礤村附近的瀑布群风景独好。被誉为‘云中村寨’的云礤村就位于梁野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中,四面环山,北靠梁野山主峰古母顶,壁立千仞,山势险峻,其余三面则山体平缓。村中土地平坦、开阔。云礤村,这片大自然馈赠的宝地,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规划成为以度假休闲为特色,以绿色生态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探密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观!”(3)各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好导游词在小组里试说。(4)各组代表在全班模拟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名人和家乡的习俗。

2“光荣册”制造活动

出示“光荣册”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看到的、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四、升华――德育水到渠成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了解了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那么,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今天,我们是家乡的小主人,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尽自己的力量介绍家乡、宣传家乡;明天,我们是家乡的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乡的美,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

作者:张烨瑜 单位:饶平县浮滨启新中学

1.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毋庸置疑,城市中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条件比农村中学优越得多,但农村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古老神奇的风土人情和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是现代城市所匮乏的,大自然犹如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例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农村学生有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便于理解课文。如农村野花到处开放,山上树木繁茂,山泉长流不息等自然景象,正是课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直观写照,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材料。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例如教学《观潮》一文时,海边学校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海,去领略海潮的魅力。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就清晰易懂了。实践活动能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是生活的写照。

2.要因地制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饶平地处粤东沿海,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工农业生产发展,素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之美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令人神往!名胜文物繁富,民风淳朴,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文化源远流长。这些自然资源都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生动材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和节日习俗。例如,除夕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春节醒狮拜年;元宵节闹花灯、放烟花;清明节扫墓挂纸;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冬至节吃汤圆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写作。透过这些民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2)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饶平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集寺庙、摩崖石刻于一体的石壁山风景区;有风光迷人的柘林金狮湾海水浴场;有“北湖”———汤溪水库;有新丰温泉浴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饶道韵楼,等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指导学生写游记。

(3)组织学生了解革命事迹和文化名人。如:黄冈丁未革命、饶平山区游击战争、张竞生博士,等等。我校的所在地是张竞生博士的故乡,我校是张竞生博士创办的。我们组织学生采访、收集、整理张竞生博士的生平事迹,布置学生写作题为《时代的先知———张竞生博士》的文章,收到良好的效果。

(4)布置学生搜集整理饶平民间传说故事。如:《黄冈姑嫂桥的传说》、《张琏称帝》、《柴房会》、《百花公主》等;还指导学生搜集整民谚及俗语,如:“平安当大赚”、“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等等。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

(5)组织学生撰写介绍农村特产的文章。饶平农村的特产十分丰富,如:高堂菜脯、单丛茶等。我校地处“中国岭头白叶单丛茶生产基地”。学生熟悉茶叶生产和制作过程,茶区的学生一提起“单丛茶”就娓娓道来,让人仿佛闻到茶香。写作起来,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6)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教师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节的农事,并亲身体验,写出反映农村生活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促进思维,提高技能。如,举办故事会,可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办演讲会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感情;举办专题辩论会,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现象,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一些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写字比赛,能使学生养成快速规范的书写习惯;小记者采访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留意现实社会生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学习空间,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这样,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堂,二者相得益彰。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质量也就会相应提高了。

总之,生活处处需要语文,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并使其丰富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4篇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一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美。唐克周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唐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唐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矢志不渝 双鬓始不忠

唐克周,19XX年出生在红河县龙普村委会龙美新寨自然村。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闭塞偏僻、愚昧、贫穷、落后。19xx年他中师毕业后,为彻底改变他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他心中的阳光,他根基家乡,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十几个学生的孩子王。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唐老师曾风趣的说:我的职业生涯,真是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二十八年来,他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住校门口的村民说,28年来、唐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他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其实,二十多年来,唐老师有很多外调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他的这一特殊的岗位。直至今日,他还单兵奋战在龙美新寨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他的那片热土,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

艰苦创业 二十八年风雨路

龙美新寨教学点,地处龙美新寨自然村,距离龙美小学3公里山路,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小学生入学十分不便,84年,当时的村公所决定在该村创办一所小学。

19xx年,唐老师开始上班。这所学校只有一片场地,两间破草屋,一个拥有11名学生的复式班,桌凳都是石头垒起来的,无厕所。唐老师与村民一起人拉肩扛,建造起了石木草的一共三间教室,垒起了厕所,学校就算建起来了。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唐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善办学条件,他到村里、乡里求哥哥拜姐姐,不知跑过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感动了上级。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建成了一间伙房,一间办公室,一间教室,有木质课桌凳,简易教具、器材、篮球场,木球架的简陋学校。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单兵作战的工作是很难想象的,谁能没有私事,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上,唐老师尤为痛苦,令人感叹。20xx年,其父病重,在红河县城住院两个多月,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去照顾尽孝,其间的每周日下午,他每次都是在姊妹们抱怨声中,在父亲留恋的眼神中,匆匆含泪返校,回到自己深爱的学生身边。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唐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为让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亲情母爱,他耐心说服妻子,抛去家务和农活,来到学校,无偿地为学生做些事情,嘘寒问暖,献上温馨的母爱。

在二十八年风雨路上,唐老师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着心中的一束阳光。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育新人

二十多年来,唐克周老师植根乡土,与龙美新寨小学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龙美新寨小学现已成为一个教学点,同往年一样,仅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十来名。唐克周老师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一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作息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有条不紊。学校各种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翻开学生作业,可看出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唐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唐老师在龙美新寨村几乎被神化。他是龙美新寨村的第一个中师毕业生,他是龙美新寨小学的创办人和坚守者。龙美新寨村,一个不足四百人口的自然村落,二十多年来考取了二十多名中专(中师)生,这与唐老师和他创办的学校的启蒙和基础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还义务承担起龙美新寨村民的科技文化的义务宣传工作,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龙美新寨村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公称唐克周为可敬老师。这不是客套和逢迎,而是发至内心的挚诚的爱戴和崇敬。

唐克周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他用二十八年的时光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他用二十八年的汗水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他用二十八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乡村师魂的光辉形象。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二

xx市xx镇xx村镇,离xx镇区约20公里,是xx镇有名的贫困村。xx小学,到xx镇要步行40分钟,由于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差,学校长期只 有6名公办老师和一些代课老师、援教老师任教。就是在这样一所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xx奉献了自己26年的青春,生活清贫却内心充实。

回顾xx的从教历程,似乎并无壮举,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默默耕耘。

作 为母亲,xx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作为子女,有父母、公婆要赡养;在家庭和学生之间,她选择了学生。由于教学繁忙,师资缺乏,她带的课在全校一直最多,并 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由于学校离家不足300米,每逢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xx一家就到学校居住,承担着守校的重任,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待人热忱、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是学校老师对xx的评价,xx所带的六年级数学一直名列xx镇的前茅,xx镇区许多学校都来挖她,xx说:毕竟我是个农村人,还是要关心农村里面的教育,在这个学校的时间很长了,要是我调走了,那别人谁愿意来教呢。

xx 村经济困难,村民大多都外出打工了,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年春节乘家长回家过年的时机,xx就抽出时间,到每位学生家中进行 家访,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还会找机会奖给学生一些学习用品。xx说:班主任经常开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经常多关心一下,平时有些生活费,学校里面 照顾他一下,有的时候他没有本子,没有学习用具的,我平时基本上都资助他,我们学校反正老师都蛮好的,能帮的尽量帮一下。

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xx总是抽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比如说有的家长年纪比较大的,我们放学以后,比如说练习册啊,高年级的作业,他们回家以后没有人监督,我们一般放学以后留个大概二十分钟,帮助指导一下,做完再回家。

xx 始终认为,爱是培育桃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挚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xx说:我想当一个老师,最先要拥有的是爱心,要关心学生,爱护 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别人把老师这个职业这么看重,我们就要对的住自己的良心,教书本身就是个良心账,尽自己的能力多多关心学生吧。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三

我叫XXX,男,19XX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20XX年,我刚刚从毕节学院的校门中走出,来到了织金县官寨乡银杏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参加工作5年已来,两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所教的数学成绩优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才不落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在政治上,我积极认真地参加政治学习,积极收听收看时事新闻,时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在业务上,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刻苦钻研,提高能力。俗话说学高为师,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不但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业务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会有创新,有发展。为此在我坚持参加每一轮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应付,实实在在的学习;我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参加计算机初级、中级考试全部合格,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做到学习中成长,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勤于总结,更好的把握教育规律,并做到学以致用,力争使自己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奉献教育。

三、在教学方面、刚走上讲台,我便担任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并担任了班主任,刚开始经验不足,而且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教学起来很吃力,但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关心热爱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从思想工作入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谈心教育,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为了使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从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和科目发展的平衡性出发,给每个学生制定了成长目标和方案;确立优势,明确劣势,取长补短,让学生可持续的不断发展,每个学生有成长目标,有成长纪录,有发展档案,真正落实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思想,最终我所担任的毕业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用心去爱学生,把爱奉献给全班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热爱学生工作,恪尽职守,满腔热血精心育人。比如,用爱心对待各种各类学生。对于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更多的是投入,我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对于优等生,我是是严格要求。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要求他们心胸要宽广,警钟常鸣,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乘胜前进。对中等生是博爱广撒。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都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种学生,我以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内在因素,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我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奉献给全班学生。

第5篇

[关键词]乡土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43-02[ZW(N]

[作者简介]贾聪(1977―),女,江苏海安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雅周镇张垛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幼儿园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都极其短缺,为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就导致幼儿园教育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幼儿园教育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以乡土文化资源为教学素材,并将之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乡土教育资源的含义及作用

乡土教育资源即学校所在区域的自然景物、文化古迹、民间艺术等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与环境的对话搭建桥梁。陶行知也说过:“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天然教材宝库,运用天然资源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学习感受。”这就为乡土教育资源的利用指明了方向。乡土资源形式多样,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地理资源(山川、河流、田野、树木、花鸟)、民风习俗与传统文化(赛龙舟、刺绣、风筝)、人文历史资源(名胜古迹、历史遗址)和社会发展资源四大类。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乡镇,在幼儿园教育设施设备欠缺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以改善幼儿园教育条件,让幼儿在充分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自然的魅力。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乡土资源来教学,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乡镇幼儿园、乡村幼儿园来说,乡土资源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乡土资源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不但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还能丰富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第二,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教学条件为背景,幼儿园可以开发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资源开发尤其是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能运用到乡土资源的实践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开展教学,通过学习,幼儿不但会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乡村田野中,有色彩斑斓的蝴蝶,也有茂密的庄稼,在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来到田野,让幼儿自己动手搜集材料,运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和思考。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学摆脱教材短缺的束缚,还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作用,促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感。

二、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

乡土环境中的许多事物如花、鸟、树、木、鱼、虫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活材料。而教师则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不同的玩法,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个性化教育中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设特色、趣味课题活动,如春天里,教师可以带着从田野里摘来的树叶、花朵,开展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课题活动,让幼儿探讨以下问题:为什么到了春天树叶就会变成绿色,为什么花朵会有香味,为什么蝴蝶可以飞舞。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出课堂,带领幼儿去观察并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孩子的世界,需要他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他们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本着安全、适宜、全面的原则,确保探索性主题活动有序进行,又要做好幼儿指导和服务,确保幼儿通过学习能有所提高。如某教师以稻草为主题开展幼儿教学时,不但让幼儿讨论稻草的作用,还指导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稻草搓、编、捆、扎等比赛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欢乐。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与乡土环境对话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常常会步入以下误区:过分强调美观,导致环境装饰性摆设缺乏童真、童趣;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为了节约开支,教学环境一成不变,环境创设的教育性难以实现。将乡土资源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用乡土资源装饰、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可有效填补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方面的缺陷。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在自然区域摆放螃蟹壳、花朵、粮食种子等用来装饰环境,为幼儿观察自然提供良好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土人文山水特色进行幼儿园大环境布置,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同样,教师还可以在地方民俗节日等特定时间,打造与节日内涵相符的主体活动,进行幼儿园环境设置,如在端午节用艾菖蒲、艾叶、香囊、艾虎、长命缕等装饰教室、走廊,让幼儿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教师还可以提供空间,选用乡土资源开展适当的种菜、摘棉、动物养殖等实践模拟训练。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幼儿的思想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带领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

大自然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天然大课堂。教师善于将乡土资源引进课堂可以为幼儿认识自然提供便利,而将课堂设在户外,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与想象的发展。鉴于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兴趣、教学需要与生活经验,带领幼儿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生动的环境中发展思维、放松身心。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中观看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植物的色彩和形状。在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幼儿用玉米、稻草、麦秸秆、竹子、泥巴等进行编制、设计,在运用这些熟悉的自然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还可以尽情探究。同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芦苇秆、树叶、废弃的锅盖、玻璃瓶等制作简单的乐器,也可以让幼儿在自然中聆听山泉、风声、鸟鸣等美妙声音。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田野中开展跳田埂、赶小猪、踢毽子、打雪仗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引导幼儿在学习中感受、想象和创新。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社区资源;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Abstract】The article is from the student observation life, participate life and feeling life this several aspect discuss to pursue studies way of doing of living the backlog material and realiz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e an activity;Community resources;Participate a life;Experience life;Backlog material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愉悦性、自主性、开放性、地方性等多种特点。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点鲜明、妙趣横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是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实践活动课上,我尽可能将学生带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如教学《索桥的故事》这篇课文,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以后,我布置学生也写一写家乡的桥。为了帮助学生搜集素材,我带领学生到浪北村下冲队参观了“仙石桥”,通过观察,学生形象直观了解了桥的形状和结构特点,然后又进一步向村民了解,获悉了桥的来历和桥名的由来。回来后,我让学生仿照《索桥的故事》一文进行写作,40分钟后,一座造型美观、充满神奇色彩的“仙石桥”在学生的本子上展现出来了。平时,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如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照,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带给病人快乐的白衣天使,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景象,比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这样学生养成了留心生活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积累素材,乐于写作。参与生活,动手操作,是积累作文材料的又一途径

活动课上,我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深化作文的主题。如:进行《生命》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布置让学生观察小草的生长过程,体会小草生命的顽强;然后以“最顽强的生命”为题进行了习作; “清明时节”,让学生通过扫墓表达对先辈的怀念,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以“让生命更有价值”为题进行作文;教师节,让学生动手制作贺卡,为辛勤教育他们的老师送上真诚的祝福。教学《母亲河》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村子进行调查,调查绣江河被污染的情况,指导学生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这样,融观察表达、知识学习、手工制作、调查实践、德育渗透于一体,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大地丰富了,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文章内容充实,并且表达了学生真实的感情。转贴于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第7篇

摘 要:素材积累是农村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使学生思想充实,作文得心应手。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初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在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农村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周而复始、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可以感动别人、感动自己的事迹太少,或是在纷繁杂乱的零碎材料中找寻不到能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主题,结果学生作文时或是拿到作文题咬笔头写不出文字,或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加无病,即使有写的东西也往往是空泛缺少可读性,缺乏灵性不能打动人。甚至出现一个班的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如出一辙的“撞文”现象。这固然有农村中学图书资源匮乏、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而农村学生写作源泉匮乏,缺乏写作的素材亦是重要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农村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充实课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作文只有充盈着生活气息才能感动人,初中作文教学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和真切体验。农村中学生也许没见过繁华都市,但广阔的农村天地中熟悉的农村生活则是农村语文作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只是需要农村教师帮助学生去发掘其中的精彩和感动的人和事。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真实之美,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山水田石、日月星辰等,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感受大自然万物消长之规律,这样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内心的赞叹之声。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的风土人情。广大农村中一些地方都有着源远流长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比如,邵阳就有寿宴或婚丧时演出一场花鼓戏的习俗。戏曲粗犷爽朗,有时还串有插诨打科,令人捧腹,地方色彩浓郁,学生平时在看中多思考也能从中发现一些生活的真谛。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感受劳动之美。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亲手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劳动的酸甜苦辣,这样也能写出反映真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二、丰富生活,感动生活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单纯,活动空间有限,有的学校课业也相当繁重,学生成天埋头在“题海”中。这样单调的生活使农村学生视野更加狭窄,难以写出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文章。农村教师应该抓住国家这几年对农村教育关注和重视的好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充实头脑,积累作文写作素材。(1)组织学生多阅读、勤练写。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不够丰富,语言苍白干瘪,老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物的共享和课外读书比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注意积累好词好句,领悟写作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对于一些经典的名篇,还应该要求多仿写、改写、练写。如,读朱自清的《春》时,就可借鉴和模仿文中的写景角度、修辞运用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来描写自己家乡的春夏秋冬。(2)丰富班文化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出黑板报,集体收看有益的影视节目以及开展学雷锋活动、植树活动、创卫活动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与老师、同学、家长沟通感情,发展情商。(3)开展书法赛、朗读赛、演讲赛、辩论赛及各类文体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还能活跃农村学生思维,体验情感。当学生有了丰富的活动素材和真切的感触,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真挚感人。

三、领略生活,思考生活

为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和交流好的文章,组织农村学生摘抄优美的句段,还可以开展经典诗词和精美散文的诵读比赛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写作文就容易更快进入角色。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启发农村学生勤思考,多联想,则可以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写作质量。联想是想象的前奏,它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联想能使作文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认识深刻。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原野上散步,看见一株牛蒡花,这种花在俄罗斯土地上随处可见而平淡无奇。托尔斯泰看见那株牛蒡花被车轮碾过,枝叶折断,沾满污泥,但有一棵枝芽仍然倔强地挺立着,充满了不屈的生机,他联想到俄罗斯人民坚韧的性格,联想到传说中的高加索英雄哈译・穆拉特那历经艰辛、不屈不挠的事迹,便写下了一部中篇《哈译・穆拉特》。托尔斯泰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写作文时仅凭一两则单薄的材料和一点粗浅的感受是不行的,更要有丰富的材料和深刻的认识。只有勤于思考而且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才能抓住一瞬间的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县罗城中学)

第8篇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在党的即将召开之际,组织好我市2017年教师节庆祝活动,全面展示党的十以来在教育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和教师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教师队伍呈现的新形象新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我市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规划开局之年,教育系统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之年,按照“务本求实抓教学 创新机制提质量”的总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庆祝2017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x教师办〔2017〕x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今年教师节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突出教师节主题

第33个教师节主题为:迎接党的,做好学生引路人。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党的十以来我省涌现的优秀教师典型进行积极挖掘和宣传,组织开展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陕西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宣讲、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事迹宣传、表彰优秀教师和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

教师节前,我市将召开xx市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我市第二届xx市名教师名校长、xx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予以命名表彰,奖励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学校,并组织慰问部分乡村教师代表,送去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关怀和温暖。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和学校要依据教师节主题,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庆祝2017年教师节工作“美”“实”“广”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好各项庆祝活动。

二、精心组织各项庆祝活动

(一)扎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教师节前后,要通过各种方式看望慰问教师,重点走访慰问乡村一线教师、贫困教师、各类支教教师、家庭受灾教师、离退休教师、生活困难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把党和政府关怀送到慰问对象家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的尊师氛围。要深入一线教师中广泛调研,了解教师的所急所想所需,倾听教师的意见建议,在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促进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等方面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二)认真组织先进典型宣传。教育部将扎实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推选新中国教育名家大师和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开展当代教师风采微视频展播、“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活动。省教育厅将依托相关媒体开展“2017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和“陕西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宣讲等活动。市教育局将对我市2017年涌现出的3名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4名陕西省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6名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1名陕西省劳动模范、8名xx市名教师、4名xx市名校长(园长)、5名xx市劳动模范进行专题宣传。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也要抓住教师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结合自身实际,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集中挖掘宣传有时代性、激励性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生动展现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引领作用,积极促成广大教师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好局面。教师节当天,中央电视台还将播出教育部“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校要组织师生积极收看。

(三)大力促进惠师政策落实。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要深入落实“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落实惠师政策,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为好老师不断涌现打造良好的环境。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和《陕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办法》,着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落实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逐批做好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工作,多渠道倾听教师意见,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教师的获得感,为广大教师乐教爱教、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做好服务保障。

三、坚持务实节俭要求

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突出“美”,强调“实”,做到“广”,以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原则隆重、简朴地开展教师节各项庆祝活动。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区县党委、政府汇报省市教师节重大活动安排,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精心筹划、组织好本区域教师节庆祝活动。要积极将教师节的重大意义、有关活动安排及时在本地本校广泛宣传,特别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为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而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变化、新面貌,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要通过多种方式动员群众参与,让群众深入了解教育、教师,增进联系,增强共鸣。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尊师重教活动,确保广大教师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各区县教科体局、局属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省市表彰会安排,协调、选派好教师代表,按时、按要求参加省市表彰会。同时,要切实结合本区县本单位实际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对庆祝活动中存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工作亮点要认真梳理,形成材料报市教育局人事科。

联 系 人:杜xx

联系方式:xx

第9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农村学生;走进生活

目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总体写作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缩短城乡学生写作水平差距,是困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

笔者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了造成农村学生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阅历浅,视野窄,生活积累少;二是农村学生课外读物缺乏,阅读习惯差,阅读量低;三是农村学生无意关注或不善观察,无法捕捉素材;四是农村学生认识上有偏差,把作文视为一种负担,对写作缺乏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既没有丰富的阅历,又没有足够的精神养料来充实,要求他们写出真正像样的作文来,确实是勉为其难。

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经验看来,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上还相对滞后,但是它有得天独厚的作文教学资源,如: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还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拥有的这些作文教学资源,发挥农村学校在此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找到写好作文的活水之源,寻找适合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路子。

根据笔者多年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要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应缘木求鱼,脱离农村学生现实生活,而应引领学生深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写身边的人和事,突出乡土特色,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一、引领学生走进农村大社会

1.写真事,抒真情―写熟悉的事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要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即“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紧紧围绕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农村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写传统的节日庆典、婚嫁迎娶等活动,或写喜事丧事、丑事恶事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劳动体验中发掘写作素材,写劳动中的酸、甜、苦、辣等各种情感体验……。虽然如此,但有些学生真要写起作文来还是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太多的限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产生各种顾忌,不能自由表达,放开手脚来写。比如: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记叙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写议的观点一定要正确。这些生硬死板的要求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枷锁,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免牵强附会,讲假话、大话、空话,自己不想说的话要硬着头皮说,自己想说的话却又不能说,搜肠刮肚,难有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消退,写作水平自然不易提高。

“真情实感”是文章最能打动人的因素,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便没有了灵性,假如学生不能在写作时讲真话实话、记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难免矫揉造作、乔装粉饰、无病,这样的文章不但难以打动人,反而让人读了之后产生反感、厌恶乃至恶心的想法。有鉴于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心。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应该解除学生写作的枷锁和束缚,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过细。笔者认为,在平时的作文练习时,应尽量避免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应分解作文要求,逐一实现,如:开始时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便可随心所欲,只要内容真实、健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在达到一个训练目标后再增加下一个要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总之,写熟悉的事物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是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可行之道。

农村学校有自身的特点,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立足于农村,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实际情况,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农村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自然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走出来。各地农村发展水平虽有不同,有自身特色,有的相对落后,却仍然保持着朴素自然风貌,有的已经逐步向城镇化发展,少数甚至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不管农村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总能发现农村有别于城市特点,其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是城市难以企及的闪光点。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独特的人、事、物,学会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

2.勤观察,细体验――写农村的景和事

广大农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别有一番天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写作的摇篮,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田野稻麦……无一不是他们熟知的事物;摸鱼捉虾、插秧割稻、摘果捕鸟、上山下河……为他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孩子们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带来深切感受和独特体验,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是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更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独特资源优势。

如何开发利用好农村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资源,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可以根据所在农村学校的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在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有:一是多写农事与农业科技进步,凸显农村特色;二是多写农村乐事、新事、美事,反映农村社会发展进步,传递新农村变化信息;三是多写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表现当地农民的民族特色和生活风貌。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作文实践经验,告诉学生:农村生活中时时有题材,处处有美景,只要用心去发现,亲身去体验,就会有所收获,写好作文其实并不难,写作文也并非想象的那样费劲,借以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3.走出校外,体验生活,学生畅谈,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习,社会即课堂”,校外活动是极广阔的天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走出学校,与学生一道亲近大自然,深入乡村社会,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把乡村社会生活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参观当地农业基地、果园、农场,采访当地农业能手等,能够增加学生的切身体会,有效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农村主题畅谈会,一般两周一次。教师先确定主题,如:“看农家新貌”“问村史家史”“寻农家之乐”“我看家乡新变化”……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利用作文课堂开展畅谈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发言,把各自搜集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大家,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课外采集富有乡土气息的材料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了解家乡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轻松的课余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学会了写作,减轻写作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小世界

丰富学生生活是为学生写作开源,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先在自身的头脑中形成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和在特定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换言之,学生如果不在写作前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将难以完成写作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以达到开拓学生写作空间的目的。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开展有益写作的实践活动,如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组织读书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开展征稿活动;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大赛、作文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组织成立校园文学社,每月编辑印发文学小刊物,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写作才华的平台。这些措施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个人爱好,对作文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就目前条件而言,我们还不能做到为每次写作组织专门课外活动,大量的积累还是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了解生活和自然,体验丰富的情感。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如:摘录名言警句、优美语句;搜集各种资料,做成卡片;剪报成集、写日记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经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会必要的写作技巧。丰富的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写作文时有更多的话可说,更能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对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出现是很有好处的。

第10篇

一、以“游戏性”的方式

体验乡土文化《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如录像、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儿童的美术活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教师应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玩者”的心智,发散“玩者”的思维。“大地的工作”第四回,题记写到:“我们无意否定某些经验的价值,只是想真正做一回‘儿童’。我们用感官触摸,用心灵体悟,用游戏验证我们的生活。”杜梁老师每次都直接把活动要求布置下来(其实更像是游戏比赛),例如在第八节草人剧场,籍由泉州木偶戏的由来,以稻草人为偶。制作环节开始时,杜梁老师边手拿着一把稻草,边像孩童般肆无忌惮地往地上甩打着,“孩子们,这样做呢,是为了甩到稻草里一些残枝,便以呆会的草人制作。”说话的间隙,杜梁老师又挥动着手里的稻草,熟练地扎起了稻草人,紧接着舞动稻草人跟孩子玩了起来。这一切,逗得孩子相当开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也跟着甩起了稻草,那个场面,那个的壮观。在东山村梯田,在灌满水的田里,孩子们凭借着灯光,跟随着音乐,拿着制作好的稻草人舞动起来,玩得不亦乐乎。心情在飞,欢笑也在飞。

二、重在体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更要超越课堂,让学生亲历学习。“大地的工作”第四回,没有冗长的说明,活动后没有评价,有的是动手、动脑、请求支援、合作等实际行动。例如第六节“花灯筑梦”,从编草绳———糊灯笼———领灯芯———挂灯笼,每个环节杜梁老师都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请求伙伴或家长的帮助。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更让孩子们喜欢的是第七节“拔灯探古”,“拔灯”这个元宵节英都特有的民俗活动,虽然大家早有耳闻,但有参与这种活动的机会很少,夜幕降临,他们将自制的花灯点上,绵延的“灯路”引来了不少围观的村民。孩子提着灯小心翼翼的走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仿佛回到过元宵节的时候,真正体验了一回有特色的英都“拔拔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化,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增加了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三、巧用乡土资源,探究艺术表现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术教学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有效手段。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大地的工作”第四回,带领孩子们在东山村梯田里,以家庭为单位,利用田地里的泥土堆砌和塑造风狮爷的形象,追溯“风狮爷”的文化渊源,体会通过劳动创造所带来的艺术的愉悦。在学校操场孩子们用稻草制作“木偶”,心灵凭借如梦似幻的“草人剧场”获得解放和求渎。在大岭村梯田用宣纸包在田间的石头,以大地为载体,寻找原点,发掘事物的可能性,从劳动中获得美和快乐,实现“大地艺术”。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给孩子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给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情感升华,渗透人文关怀

在活动最后三个环节里分别“植根万福”,让孩子在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四周种下了美丽的刺桐树苗,回馈对大地的感恩。“奇异恩典”让孩子在《爱是奇迹》的反复吟唱中,以泥土为礼互相馈赠,传播闽南文化的同时,更唤醒孩子珍爱地球的大爱精神;通过“吉祥如意”让孩子感受大地的精神是奉献,不是夺取。“刺桐花开”是温暖的提示,人人都是这大爱的传人。培养孩子爱自然,爱大地,爱这块生我养我的热土!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杜梁老师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回归的、发现美的启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寻找到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体验,这样才能让每一次艺术教学都能真正抵达孩子的心灵。

作者:蔡聪灵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第11篇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引导居民热爱乡土、热爱社区、热爱家乡,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树立居民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社区风尚。

2.充分展现家乡的风采,提高居民对本土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程度,增强居民爱护乡土文化资源的意识,促进区域内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力度。

3.深层挖掘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加快社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步伐,建设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

4.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可供社区居民培训,又能为广大居民接受的乡土教材,并基于此开展居民教育培训,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居民的创业能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开展区域内乡土教育资源的调查研究。

2.开发乡土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培训项目教材的研究。具体包括依托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开发茶文化教材;贴近街道中心工作,开发乡村旅游服务教材;研发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3.开展诸如以《红楼梦》艺术赏析为主的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的研究,探索将当地文化现象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有效渠道。

研究的过程与举措

1.社校联动,聚焦乡土挖资源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加强与辖区内各中小学校、社区居民学校的联动,在各校中聘请“乡土教育资源开发”联络员,每月定期集中交流汇总。

我们从了解社区内教育资源现状出发,利用绘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社区资源分布图,标明各种社区教育资源的具置,使研究者能清楚掌握这些资源。

为了准确了解陆人民的抗日历史,我们还走访抗日见证人,询问知情者与当地农民;到区档案馆、街道党史馆查阅资料和地方志,搜集整理了比较全面的素材。

2.走进社区,开展活动炼资源

带领学员实地调查,了解“娘娘坟”的由来和花塘一带关于“红楼遗迹”的传说;以家乡名人为榜样,追寻家乡名人成功之路,探讨人生价值。

走访调查社区今昔经济变化,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品家乡美食、尝家乡名茶、听地方名曲,体会古老民族的传统风情。

牵手相关部门建立了以“神山头古文化遗址”、“陆郎后阳烈士墓”、“江宁滨江敬老院”为核心的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和黄龙岘、朱门人家、南山湖等新型农村旅游基地。

3.立足本土,定位课程编资源

我们将搜集来的大量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风景古迹类、民俗风情类、特产美食类、名人成长类、抗日史实类、经济发展类等类别。我们对各种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对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研究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力求使编写的教材符合历史事实。

根据居民学校教学实际,我们提炼出了“抗日文化、茶竹文化、红楼梦文化、农家乐文化”四大重点乡土主题,编撰了青少年教育读本《乡韵》(茶韵、竹韵、气韵)、《红楼梦与花塘文刊集锦》、《朱门农家》、《茶经》等系列读本。

4.点面结合,开展教学传资源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采用“选点实验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的实验方式,从街道22所居民学校中挑选了15所办学基础较好、志愿者教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作为“试点校”参与乡土教材教学实验工作。

我们除对参加实验活动的志愿者进行了三次集中培训外,还从2013年1月开始,与街道老年协会联合举办基层学习型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培训辅导活动、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并组织经验交流。

5.跟踪管理,保课程有效实施

建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课程实施考评机制,既保证检测过程、考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又促使参与课程的学员有活力、有动力、长见识。

邀请课程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时充实课程内容,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本校的教育特色。

多次召开座谈会、交流会,了解实验工作进展情况,为实验研究工作积累了翔实的数据。

研究的成果与效益

1.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锻造了科研型服务型教师队伍

经过课题研究,教师激起了教科研的热情,一批教科研骨干脱颖而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与研究的教师有多篇研究性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

2.教育在乡土资源上生根发芽,居民在乡土教育中茁壮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学员通过课题的引领,加深了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陶冶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操。通过开发社区乡土资源,丰富了学习内涵,达到了传承乡土、熏陶情感、提升能力、塑造形象、发展经济的目的。

(1)优化乡土资源,传承乡土文化。

乡土资源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其教育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应该说,当前青少年甚至成人确实存在着对乡土资源的淡忘或者漠视的情况。无论是从实验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员的角度来看,挖掘、整理乡土资源的过程就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乡土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意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开掘就必须注重优化,优化的就要加以利用,利用就是热爱,就是传承。

(2)推动乡风文明,激活真挚情感。

推动新农村建设,社区教育中心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搜集整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促进乡风文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文明的节拍吻合。课题研究的过程对于社区居民进一步认识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宣传乡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3)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居民素质。

乡土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的行为就是在丰富德育形式,就是德育形式的极大创新。居民在学习、开掘、整理、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锻造了品格,培养了交际能力、礼仪素养和心理品质,培育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热爱意识、责任意识。

3.明确了开发基本原则,形成了校本教材体系

我们在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一定的理论经验。我们感觉到: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首先解决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在什么基础上开发,为什么开发,怎样开发。只要抓住这几个基本的关键问题,树立开发基础以校为本、开发目标以人为本、课程实施以生为本的理念,就能够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乡情、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4.激活了学校办学潜能,凸显了社区教育特色

开放性、体验性、主体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词,也是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重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让学员乐于实践;强调实践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性,让学员善于实践;尊重实践主体的自主性,让学员敢于实践。

(1)解决了居民学校“缺教材”的办学难题。

我们结合本地区传统与特色,自己动手编写乡土教材,开辟了一条解决居民学校“缺教材”难题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居民学校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制订了编写乡土教材的规范制度,为今后继续编写教材打下了基础。

(2)增强了居民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于本地区的乡土教材讲的是家乡历史、自己“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有些事件许多中老年人曾亲身经历过),传统特色文化艺术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内容,所以这些课程和教材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参加学习、坚持学习的兴趣。

(3)彰显了社区教育的特色与品位。

目前,我们开发编写的青少年教育读本《乡韵》正在街道各中小学中广泛使用;《茶经》读本正为广大茶叶种植户传经送宝;《朱门农家》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人发家致富的秘籍;而《红楼梦与花塘文刊集锦》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了“读红楼、探红楼、说红楼”的队伍中来。

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第12篇

关键词:临泽 红色文化 开发和利用

高邮东北隅的临泽古镇是革命老区,是革命的摇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高邮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高邮县委以及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均诞生于此。“三打临泽”在高邮地区数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战果最大。扬州建设专门学校(简称建专),是快速培训各行业建设干部人才的学校。当时,在临泽筹建公学、敌后办学、游击教学成为高邮人民的又一革命史。临泽镇现有近300名烈士。可谓是革命历史辉煌,红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临泽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具有本地的特色,是不可再生的的文化资源,也是我多元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教材或理想场所。因此,我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整理、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形态,具体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烈士陵园;包括英雄故事、革命歌曲以及孕育的革命精神;还包括至今依然健在的老红军、老战士等。面对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如何进行整理、开发和利用呢?

一.建立两支队伍,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镇宣传科牵头,成立由文化站、社区教育中心、社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红色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广泛宣传,成立红色文化教育志愿者团队,负责具体工作。

二.扩建纪念设施,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阵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志愿者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寻访革命遗址、遗迹时发现:1928年11月高邮第一个党支部在临泽正式成立。当时,她是高邮唯一的一个党支部,直属扬州特委领导。1942年7月,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临泽小葛庄建立,全县人民投身抗日斗争拉开帷幕。“三打临泽”在解放战争时期高邮斗争史上首屈一指,有力地配合支持了济南攻势和淮海战役,为全面解放高邮创造了条件。据此,领导小组向镇政府建议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利用三组浮雕形式将这三段历史进行集中展示,以示纪念。此外,临泽镇朱堆村在解放前后有20位烈士光荣献身,乡贤杨文华发起成立红枫志愿者协会,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临泽镇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三.走访革命前辈,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亲身感受。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走访李元才等本地抗战老兵,请他们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讲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争的英雄事迹,讲自己英勇杀敌的亲身经历,讲珍视和平、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立志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长大为祖国建设建功立业。

四.凭悼革命烈士,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体验。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真切感受临泽军民抗战斗争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切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近5年来,镇各机关团体、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利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在朱堆村红色教育基地集中举行祭扫活动29场次,受教人数已超1.2万人,使接受教育人员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补了精神之钙。

五.收集革命资料,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源整理。2010年春天,志愿者杨文华历时三年,行程2000多公里,奔波17个县市区乡镇,收集整理了两万多字的烈士事迹材料,汇编成《热土血火铸英雄》,成为乡土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镇党委宣传科牵头组织创作班子,通过查阅烈士档案和调查走访,编辑出版《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建专”曾在临泽两度办学,在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为军队、地方输送了急需的人才,为抗日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文华又挖掘出“建专”这段尘封7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临泽与“建专”》上万字的史料。

六.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利用。一是组织征文活动。以“缅怀先烈、自强不息”为题在小学中高年级及中学生中进行征文比赛,回忆临泽革命历史,传颂英雄故事,珍惜美好生活,坚定今天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信念。二是开展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以临泽革命历史故事为题材,搜集整理资料,排版设计手抄报,宣传革命英雄的壮举。三是举行歌咏会。组织学生学唱红色歌曲,并进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传承烈士精神,激发革命斗志。四是开展烈士事迹宣讲。组织志愿宣讲团,邀请志愿者走进校园和社区,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反复宣传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