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4 11:47:14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1

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那么,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明确目标。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提问的目标,讲究提问的艺术。每一次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标明确的提问,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首先要把握这篇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总说和分说,课堂提问应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置。而课文后面的“理解-分析”中正好有解决这一问题的终南捷径,弄清了这个问题,文章的结构特征和段落划分也一目了然,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明白以说明事物特点为内容的说明文普遍的结构特征——总说和分说。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秩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深入浅、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

设计梯度。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和父母发生了意见分歧,通常怎么解决?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这一环节,我通常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问题。在初读阶段,我采取总提式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事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故事情节?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打基础的,所以采用总提式提问。在精读阶段,我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不对?为什么?作者的思想倾向于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总结阶段,我采用归结式提问:学习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有怎么的现实意义?学生总结了文章中的经验,起到了现实的作用,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精神。考虑学生的实际,采用阶梯式提问,由整体到部分,由易到难,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教学任务得到很好地完成。

变化形式。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时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要的一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互问可在局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要框定问题的范围,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去互问互答,切忌偏离教学内容讲题外话。出现“卡壳”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抓住重点。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和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顺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莫泊桑谴责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速读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

激发兴趣。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像:“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举兴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怀才不遇的隐士”“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在山里的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学生的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友好交往 日本 赣南 改革开放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赣南与日本的交流亦古已有之,日本山梨县就曾出土过赣州七里镇窑生产的用刻划纹点釉装饰的黑罐,日本冲绳也多次出土赣县出产的磁香炉。1919年(民国8年),日本东京地质学会来人调查赣南章、贡二水,是为赣南地质调查之始(1946年《赣县新志稿》)。抗日战争期间,赣南人民为战胜日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仍处在不正常状态中,在两国人民和两国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中日关系逐步由民间交往上升为在经贸领域的半官方关系,日本与赣南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72年9月29日两国政府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经过双方政府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中日两国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10月23日出席了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了新的水平。其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赣南地区的外事活动日趋活跃,日本与赣南地区在文化、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往也日益扩大,对赣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赣南与日本的文化交往

文化活动是日本与赣南交往的先声。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各界人士来赣南参观访问络绎不绝,为日本与赣南的科技交往与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8年4月,日共(马列)总书记安斋库治夫妇参观宁都、瑞金;1978年8月20―22日,日本釜井卓三夫妇到瑞金采访;1979年2月2―4日,日本军事评论家稻垣修到瑞金采访;1982年9月,日本“协力会”访华团16人(1945年侵犯赣南的旧军人)来赣州作“忏悔旅行”,参观赣州黄金机场、吉安地区遂川机场,沿途对当地气温、水流、标高、建筑物等军事性质的情况作了精确记录。此后,同类人员组成的两个旅行团分别于1983年9月(8人)、1987年9月(7人)来赣州、赣县梅林镇、五云乡参观。

1987年9月3―5日,日本爱知学院教授铃木哲雄等2人,到大余梅关、丫山灵古寺,赣州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等名胜参观考察。并特地到赣县田村宝华寺进行佛教史考察。

198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丸山松幸、近藤邦康到瑞金考察革命遗址。同月,本著名摄影家野町和嘉,赴宁都县自费旅行采访。期间,采访了该县小布龚架次、荒坡苏区革命陈列馆、大沽斋当年红军反“围剿”集结地、宁都起义纪念馆、博物馆、宁都水口塔、翠微峰等地。野町是受日本讲读社聘请,为该社《今日日本》出版“长征”专集而来中国采访的。

1990年2月19日,“日中友好老人回访中国”一行25人抵达赣州访问。

1992年4月,由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率领的“王阳明遗迹中日联合考察团”一行15人(其中日方9人,中方6人)来到大余青龙乡赤江村章江畔,考察王阳明病逝舟中遗址,同时举行祭祀活动。冈田武彦还捐资修建王阳明落星亭。同时,“王阳明遗迹中日联合考察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王阳明活动遗址通天岩、赣州市第六中学(原阳明书院)、八境台和郁孤台。冈田武彦系国际著名学者,日本当代儒学家,担任着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著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东京,明德出版社,1971),及《阳明学的世界》(东京,明德出版社,1971)等学术著作。

1994年5月,由冈田武彦等日本友人捐资于青龙乡赤江村章江畔兴建的“王阳明落星亭”竣工,以柳桥由雄为团长的日本友好参观团一行19人专程前来大余参加“王阳明落星亭”落成的揭幕仪式。“王阳明落星亭”位于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附近的章江西岸(古为青龙铺),原为王阳明去世处,离大余县城二十六华里,离323国道约500米。建在临河的一处阶梯平台上,由亭阁、黄竹林组成,平台基石呈长方形,亭为四角亭,高约四米,琉璃瓦盖顶,四角飞檐翘角,宝葫芦顶,地面由多边形大理石镶拼而成,四周有水泥条凳供人们憩息。亭中立一座大理石碑,碑高2.14米,宽1.4米,朝西碑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落款是“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体”,1994年五月竣工。落星亭自建成以后,每年都有许多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后学前来凭吊。

1994年9月14日,日本临济宗派国泰寺日中友好佛迹参拜访华团一行21人,又专程到赣县田村镇宝华寺参拜;同年11月,日本星火产业集团“学习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访华团”石川士郎等4人访问瑞金。该产业集团为教育青年保持艰苦创业精神,计划用13年时间,每年派团来华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

1996年9月7~9日,应瑞金市政府和赣州市政府的邀请,以汤原町助役进佐秀男为团长日本冈山县汤原町友好访问团一行9人先后对瑞金市、赣州市进行友好访问,并与瑞金市签署了发展双方交流与合作的会谈备忘录。

1997年11月6~8日,日本国冈山县汤原町友好访问团对赣州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

1998年11月1~4日,日本国冈山县汤原町长池田辉类为团长的友好访问团一行4人在我区瑞金、赣州等县(市)进行友好访问活动。

进入新世纪,赣南与日本的文化交往十分频繁,每年都有重要文化交流活动。

2001年7月9日,赣州市在上海召开稀土应用招商洽谈会,来自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稀土应用开发企业、科研机构约40多名代表参加了洽谈会。

2002年3月4日至5日,日本大分县庆内町町长首藤奉文一行应邀访问崇义,参观了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崇义县签订了友好交往协议书。

2003年8月6日至13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校教授渡边欣雄博士、成城大学民俗学研究员蔡文高博士、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生河合洋尚一行3人到赣州市进行客家民俗文化考察。等3人对我市客家文化进行了考察。渡边欣雄一行先后参观了市区景点,在赣南师院与赣州市部分客家学者进行了座谈,考察了龙南关西围屋和兴国三寮风水村。

2004年9月14日至18日,日本千叶县农业病理学家小野木静夫先后到章贡区水东镇马祖岩蔬菜基地、沙石镇草莓基地实地考察,并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交流指导,举办技术交流座谈会5场,赠送“新理想525”、“舞凤525”、等7个白菜新品种。

2005年7月中旬,日本友人、南京大学日本外教早川正恭来赣考察赣南客家教育,并考察南迁纪念鼎、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浮桥等客家文化。

赣南师院外教日本籍老师矢守惠之辅近日获江西省2007年“庐山奖”,矢守先生2005年年底来到赣南师范学院工作至今,爱岗敬业,辛勤育人,乐于奉献,教学有方,成效显著而获得2007年“庐山奖”。

2007年11月2日,著名材料化学专家、日本名古屋大学今东洋子教授莅临赣南师范学院,并作了题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有序阵列的构筑》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今东洋子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思维、优良的学术品格和执着的学术求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的今 东洋子教授愉快地接受了该校兼职教授的聘书 这将对进一步密切该校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推进该校的科研和学科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赣南与日本的科技交往

在日本与赣南文化交往频繁的同时,科技交往不断发展。从1979年开始,科技交往活动多达12次,洽谈了多个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合作成果。

1979年6月21―23日,国际地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立舰长雄率领日本地质学家考察组3人访问西华山坞矿;1979年10月,日本贸促会经济技术交流访华团川村一郎一行3人到赣州钴冶炼厂和赣州坞钼材料厂考察洽谈技术合作项目。

80年代,科技合作活动十分频繁。

1983年12月5日,日本林业实验场关西分场远藤泰造博士到兴国考察水土保持;1986年5月,日本京都大学森林生态研究室教授、农学博士堤利夫一一行3人,到兴国城岗水保站和龙口小流域试验区、全南县兆坑林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1986年3月、10月和1987年2月,日本福冈贸易株式会社横地冈和方木制蜡会社正义2人,三次到兴国考察野漆树,交流漆树嫁接技术;1986年5月13日,日本京都大学埃利武夫、铃木雅一、岩平五郎三位林学博士,由中国科学院李昌华教授陪同来全南先兆坑林场考察人工营造杉树林速生技术;1986年6月13日,日本东光商事株式会社课长伊东稔夫到崇义考察。

1987年9月27―10月3日,11月9―12日,日本京都大学、冈山大学、岛根大学、岩手大学以堤利夫为首的日本森林生态及水土保持合作研究考察团一行7人,到兴国考察水土保持,开展有关合作研究的具体活动。日本学者再现水土保持试验站设立了6个试验区进行水土保持林对恢复土壤生产力的观察和研究,参观了塘背河小流域试验管理站。其间,10月4日至11月8日,日本学者到全南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考察,作了样方资料整理、气象观测场自记仪器调试、小型量水堰断面测量、草图设计、生物量求算、气象水文观测资料整理和存入电算机等大量野外和室内工作。

1989年11月1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邀请的国际专家,在中国地质专家的陪同下来到大余西华山钨矿、漂塘钨矿参观、考察,国际专家来自日本和俄罗斯等国。

1992年12月24日,日本岛根大学教授片桐存夫和中科院专家一行6人对本区林业生态进行了考察。1993年1月7日,日本专家片桐存夫、铃木雅一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情况进行了考察。

2007年11月初,由中国钨业协会和赣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钨业百年庆典”在世界钨都赣州隆重举行,来自日本的钨业专家、企业家参加了庆典活动。

三、赣南对日本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与利用

日本与赣南文化、科技活动的交往,进一步发展成为多方面的经济交往。从80年代初开始,赣南引进日本技术、设备和资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宁都罐头厂。引进日本桔汁浓缩生产线。1982年11月17日―22日,日本柑橘保鲜加工访华团、日本新生贸易(株)专务董事石附文夫和内山博夫等2人,应邀到本区赣州市、信丰、安远、寻乌、瑞金参观考察,签署引进柑橘加工生产线的设计研修备忘录。1984年5月石附文夫等2人到宁都罐头厂洽谈,商定引进事宜。同年8月,宁都县县长赖裕璜、宁都罐头厂厂长李子荣等4人赴日考察,验收引进设备。项目总投资540万元,其中引进技术设备79.2万美元。同年10月17至11月下旬,日本、美国、瑞典9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厂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随后正式投产。1985年1月,该厂派出曾庆禄等8人赴日技术培训。目前该项目未充分发挥效益。

(二)大余民族羽绒厂。引进日本羽绒服装生产线及国内配套设施。1983年11月,日本荣林(株)社长小林荣治到大余、赣州洽商。1986年1月,大余羽绒厂负责人林祥群赴日考察。该项目用汇9.5万美元。1986年11月引进生产线投产,效益良好,年增产值1300万元,利税170万元,创汇30万元。

(三)赣州钨钼材料厂。引进日本钨公司钨丝生产线和钨治炼设备。1979年10月11―15日,该厂接待日本贸促会经济技术交流访华团川村一郎一行3人,就钨钼冶炼、补偿贸易问题进行了考察探讨。1980年7月10日至8月1日,日本钨公司专务董事金光丰一行5人来厂进行了三周的技术交流和考察。该厂按照热情友好、多做工作、搞好保密的要求,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在接待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对外宣传上,做了许多工作:(1)以精通业务、有外事经验的厂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组成洽谈班子,制定主谈人,确定各项介绍内容和宣传口径,确定了接待的指导思想是“宣传我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加强中日通航友好合作的愿望”。(2)精心研究双方的实际需要,围绕主要课题制定接待方案,在日程表中安排大量技术操作表演和座谈交流活动。(3)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礼宾和保密教育,全面整顿了内部,要求外宾来访期间,生产和质量要有一个新秩序和新水平。全厂职工积极响应,特别是拉丝的生产7月份产量达到700万米,打破了该厂历史的最高纪录,钨丝合格率达到91.1%,创造了历年最优异的成绩。(4)在接待外宾期间建立碰头会制度。每天晚上开一次碰头会,汇报当天情况,制定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并把当天的情况整理出简报,上报到各领导机关,以便上级掌握情况,指导接待工作。通过上述活动,外宾对该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虚心学习、竭诚合作的精神很受感动。他们在访问期间就与该厂达成三点协议:日本钨公司与赣州钨钼材料厂以“姐妹厂”相交,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进行友好往来,交流合作;日钨公司帮助钨钼材料厂进行技术改造,目标年产钨丝3―5亿米;邀请钨钼材料厂回访日钨公司。然后该厂厂长刘扬训、副厂长陈早阳等人应邀进行回访,考察。1982年11月30―12月12日,日钨材料部部长大庭范人、管理部长柴田国太郎等9人又来厂考察商谈,于同年12年25日在南昌正式签署《钨丝生产部分设备和专有技术指导合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进入合同实施阶段。日方多次派人来厂进行技术指导,中方派人赴日验收设备,实习培训。引进的钨丝生产线及钨冶炼设备于1984年7月12日投产,当日举行了隆重的投产典礼,江西省副省长梁凯轩和以绳田政桥为首的日本钨株式会社代表团及以三原浩为首的稻烟产业株式会社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剪彩盛典,外宾大庭范人、金光丰等5人,赣州行署专员张振刚,地区外办胡光洲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投产后,年新增生产能力钨丝一亿米、钨酸528吨,年增产值211.5万元,利税389.1万元,创汇382万元。产品质量大大提高。酸洗钨条、绞合钨丝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另有4种产品分别获部优、省优称号。

在引进日本钨公司技术设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该厂紧接着进行第二期技术改造,从英国、瑞士引进了先进的细丝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1988年投产,使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又大幅度提高。1988年创汇480万美元,产值3416万元,利税540万元,人均产值达4.4万元。几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同行业之首,1988年升为国家二级企业。目前该厂又在与美国CMIC公司洽谈合资创办硬质合金厂,着手进行第三期技术改造。

(四)赣南无线电厂。1985年达成引进日本格庐电子公司汽车收放机生产线协议。该公司经理永田二夫等人曾于1985、1986、1987年多次来厂洽谈和进行技术指导。引进生产线于1986年6月投产,效益良好。引进生产线原定目标为每年增产汽车收放机3万台,现已实增5万台。所产SF826汽车收放机获部优称号,另有两个产品获省优称号。

1988年,该厂再与日本三进公司签订合同,引进调谐器生产设备,现处于试产阶段。

(五)引进单项关键设备。赣州冶金研究所引进日本X线萤光光谱仪,赣州精选厂引进日本粒度分布仪、真密度计和美国FSSS仪,赣州木材厂引进日本山本制作所胶合板热压机,地区人民医院引进SSP―800型B超声实时显像仪、血色分析仪、胎儿监护器各一套。这些单位均有外国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来调试、维修仪器,有的来过多次。

(六)日本柑橘保险加工访华团到赣州、信丰、安远、寻乌、瑞金考察洽谈。

(七)1992年9月9日,日本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粮食增产援助项目在北京开标,确定给瑞金提供540万元人民币的物质援助。

(八)1992年9月9日,日本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粮食增产援助项目在北京开标,确定给瑞金提供540万元人民币的物质援助。

(九)2001年4月24日,日本驻华使馆、香港绿化中国基金会捐赠8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8.56万元)帮助建设赣港绿化工程龙南基地,首期捐赠资金30万元人民币到位。

透过赣南与日本文化、科技和经济交往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交往是对外交往的前提,科技交往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而经济交往则是对外交往最为重要的目的。赣南与日本广泛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赣南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赣州地区外事办公室编,《赣州外事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2.江西省赣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赣州市志》,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99。

3.甘云龙主编,《名人与名城赣州》,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4.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赣州年鉴》(2002),中国乡镇年鉴出版社,2002。

5.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赣州年鉴》(2003)、(2004),方志出版社,2003。

6.黄诗结主编,《崇义年鉴》(1986――1990),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7.章贡区人民政府主办,《章贡年鉴》(2001――2005),2005。

8.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赣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赣州市档案局编,《赣州地区大事记1949~1999》,赣新出内准字第0002880号,2001。

9.江西省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赣县年鉴》(1986―1990),199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3

广州市美术中学是一所美术特色普通高中,学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素质,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美术人才,向美术类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后备生。

我校把挖掘历届校友在业界所取得的成就作为切入口,开展“寻找校友足迹”的主体性德育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后,就由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的创造、设计,除了校友职业规划、校友成功背后的秘诀等必问主题外,其他均由学生采访小组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采访活动”,以此为载体探索对美术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

通过采访互动,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仿效的对象,有操作的可能。到目前为止,学生们已经成功采访了校友63位,他们当中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选中获优秀奖的84届校友苏镇焕;广州美格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85届校友黄惟雄;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J组总设计师、J2中国设计创办人,85届校友冯始华;“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新丝路模特大赛”服装设计者,“嘉和旗袍”设计公司总经理,89届校友余国琨;广州市18岁成人宣誓日的“标志标徽”的设计者,90届校友何远辉;开创广州市公安运用计算机模拟画像破案先河的92届校友,广州南沙区公安分局队长吴云山;南方广告界的新星,96届校友王一伊……

学校开展“寻找校友足迹”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一是学生认识到校友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师兄师姐们”较早地自觉或不自觉地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或职业定位;二是认识到校友们在中学时代就明确自己将从事的美术设计行业发展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储备和美术素养,能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设立个人学习目标,不但努力学习课内文化专业知识,还广泛学习与今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准备“本领”;三是通过活动,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到极致,部分同学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认识到成功是可以复制的,逐渐靠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部分学生也开始审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逐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加紧学习,有目的地加强培养多方面素质。

学校以此为契机,及时利用宣传橱窗、专题墙报等向全校师生展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反馈信息,加强互动,加大对该活动宣传的力度。同时,倡导全体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各年级也在教导处统一部署下围绕“美术生职业生涯”主题,举办班会、级会等,汇编《采访校友录》,电子手抄报等,并进行展示交流,为突出活动的有效性,还通过家长学校举办“美术类学生职业生涯”系列讲座,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选择美术设计类方向发展人才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明白子女在校学习、生活和成长特点,以及今后大学的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让他们共同配合我们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此外,学校还邀请校友回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如邀请荣获金龙奖“故事漫画银奖”和“年度动漫榜中榜内地年度最佳漫画新人”奖的2000届校友关颖(CHRY)开展“把漫画当作生命”的讲座;邀请《炭烧老广》的作者、2002届校友火精灵(真名:胡庆麟)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兴趣与创作灵感”,启发同学们处理好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并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习一种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同时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自己未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寻找校友足迹”活动,不仅促使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加强社会责任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思考。学生开始对自身发展、学习目标等方面逐步有了规划意识。同时,该活动也缩小了理论说教和客观现实的落差。现实生活中,同样的内容,由于出于不同的教育者,效果往往大不相同。学校开展“寻找校友足迹”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立采访题目,校友们以“过来人”身份,向师弟师妹介绍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经验和感悟,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和关注,产生兴趣,并使学生更加信服,并能及早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启迪学生自己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顺利进入美术类高等院校学习,实现人生理想的目的。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97-01

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值得我们老师深思与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成长、兴趣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素质教育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来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作业的设计思路,将读、写、画、说、演、唱等相融合,真正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消”,进步生“吃得了”。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作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题量大、一刀切、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抄写多、机械重复多。缺乏思维训练和学生动手创新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家长也反感。这样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回归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的家庭作业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既符合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尤其是作文,要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悟同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做人,这也是教育的延伸。

2、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现代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学生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主题。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山中访友》一课,我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有的学生摘抄了文中的精彩片段,有的学生背诵了自己喜欢的段落,也有的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并配上几句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学生将《山中访友》制成了一张张卡片。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去学习。

3、课后作业设计内容要体现多样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拓展类、操作性、实践性作业较喜欢,对阅读类作业也偏爱,但对课后练习题、作文等抄写的作业喜欢不高。故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我将读、写、画、说、演、唱等相融合,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1)读一读。每学一个单元,我就给孩子们推荐几本课外书,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写一写。例如轻叩诗歌单元,就引导学生仿写或练习写诗,这样就调动孩子们动手写的欲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3)画一画。作者探访了山中的“好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画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再给的画配上几句优美的语言。

(4)查一查。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前,在预习课文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锻炼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鲁迅的伟大人格。

4、课后作业设计内容要体现分层性

传统的作业采用一刀切,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性的完成。例如我在设计第4课《索溪谷的野》这一课的家庭作业上有所不同,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之一:

作业一: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摘抄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作业二:熟读课本,感受本课语言的优美,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好词语分别写一段话。

作业三: 展开自己奇异的想象,画出草虫部落的成员,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作业四: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回顾作者是如何观察写观察日记。

作业五:在安全的前提下和家人到县内有名的大山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

前两个作业是对字、词认读记忆作为重点内容,作业三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业四在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作业五在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拓展训练体力、毅力。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也体现出了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5

出国留学离我们很遥远吗?上了国内的大学,就意味着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吗?以前,我的印象和观念都告诉我答案是肯定的,既然选择了国内的大学,就不要再异想天开出国留学了。而且,昂贵的费用、对国外大学缺乏了解,以及影视作品中远渡重洋的艰辛,如此等等,都让我深以为“出国留学”四个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是,后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例子,亲戚朋友、同学们的经历和体会,都逐渐地消解、改变着我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2008年至2009年的一段时间,我曾在山东大学报社工作,虽然其时我已经知道,山东大学有很多国际交流合作的项目,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青春结伴走天下一一国内外交流访学活动启动仪式”,每学期都有几百名学生到海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年或一期的交流访学经历,但刚开始因为其中缺少熟悉的朋友和同学,而没有切身的感触,也从来不去想这些事。直到有一天,有两位我熟悉的朋友同时告诉我他们即将出国交流访学的消息,一位去韩国的高丽大学交流学习1年,这是韩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另一位去日本的一所知名大学交流学习1年。这让我感到出国留学居然触手可及。这两位同学在交流访学期间,都在网络博客上不断发来海外留学的见闻和体会,有的还在山东大学报上发表,不仅让我,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了利用大学期间出国交流访学的项目到海外留学的途径,颇有些“不是留洋,胜似留洋”的感觉。

也就是在那一段时间,我所熟悉的山东大学各个学科的学生,也大多是山东大学报优秀的作者和读者同学,不断地传来他们到海外交流访学乃至实习工作的消息和体会文章,让我大开眼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学生。

一位是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欧洲传递期间,感动中国的山东女孩周岫。周岫原本是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的一位学生,2007年经过激烈的竞争,取得了中国大学生赴英实习的资格,来到英国伦敦带薪实习,开始了她在雷曼兄弟公司实习的经历,并在后来不久的金融危机中亲眼目睹了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历程。我们都知道,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过程中,有一些人蹦了出来,企图扰乱奥运圣火传递。在伦敦的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现场,周岫和她的同伴们一起一直举着北京奥运的旗帜在追着火炬护跑,当她看到来自祖国的相机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先是激动得欢呼起来,然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又强忍住,努力微笑着面对镜头……这感人的一幕被新华社记者用镜头记录并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周岫因而被称为“感动中国的女孩”。这些宝贵的经历,也不只是出国留学就能获得的。

另一位是庞博,山东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巧合的是,北京奥运圣火在土耳其传递时,庞博正好乘着“海上跨文化学院”的游轮同时到达,见证了当时的盛况。而“海上跨文化学院”也正是她在大学期间争取到的一个一边乘船遨游世界,一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大学生交流学习项目。这一项目在一艘根据一条精心设计的航线进行全球航行、且船上设施按照大学校园进行配置的专门客轮上开展。在这个全球航行的“移动校园”里,来自全球的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共同形成一个真正的跨国学习社区,帮助学生获取足以改变一生的体验和终生受用的跨文化友谊。在几个月“周游列国”的游学经历之后,一个人的见闻学识和文化修养水平的发展变化,是可想而知的。庞博在自己的日志中也难以概括真正的收获和体会,最后只是写道: “两个月的海上漂泊,1个月的港口间跳跃,1个月的自由旅行;4个半月,16个国家,30个城市,一片大海。”多么令人神往的求学经历!

所以,想出国留学,不一定非要在高考时做出必须的选择,即使上了国内的大学,也同样还有很多出国留学或类似留学的机会。同样重要的是,也许到了那时候,会比高考时做选择更加清楚自己想去哪里,想学什么东西,留学对个人来说也许会更有效、更有益。

此外,国内的大学近年来也有许多培养人才的重大工程和创新之举,其中“珠峰计划”和“卓越计划”不可不提。在基础学科领域,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19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入选。该计划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第一批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61所高校。这些工程在每个学校都有创造性的实施举措,比如山东大学实施“珠峰计划”,开办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泰山学堂”,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些工程的实施,也必将推动国内高校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魏海政:《中国教育报》记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6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旅游业逐步进入了健康持续的发展时期。其中,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规模有不断扩大之势,旅游市场广阔且日益繁荣。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4年底,中国农村人口61866万人,占总人口的45.23%。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即出游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产生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中国潜力巨大的农民旅游市场而言,研究农民旅游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对农民旅游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对中国农民旅游的特征和现状的分析;二是农民旅游消费问题;三是运用数学模型,根据农民的出游指标,预测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而将农民按其收入来源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有的是关于城乡交错带的农民旅游行为研究。近年来,桃果梨的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果农家庭年收入水平也相应地水涨船高。鉴于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对外出旅游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桃果之乡”农民旅游需求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山西省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一些依据。

二、果农外出旅游需求特点分析

(一)案例地简介及研究方法

案例地简介:运城市是山西省桃果的集中分布地,调查选取在运城市临猗县和平陆县,主要涉及临猗县三管镇师家庄村,西姚村和平陆县西张村和西南村。临猗县两个村落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桃果梨,外出务工人少,经济发展水平高,且距运城市区约1.5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平陆县选取的2个村交通相对不便,果农收入水平较低。选取两县果农的旅游需求特征进行调查,可以代表“桃果之乡”果农外出旅游需求水平,也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直接走访了现地农户,通过发放问卷和直接访谈,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访者的人口特征信息,家庭年收入水平,旅游目的,景点偏好类型,闲暇时间,消费水平以及限制农民外出旅游的因素等方面。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软件采用的是Spss19.0以及Excel。本研究在调查期间共发问卷300份,采取现场回收的方式以保证回收率,共回收280份,其中无效问卷33份,有效问卷247份,问卷回收率达93.33%,问卷有效率达88.21%。

(二)结果分析

1、被访者的人口基本特征

在果农被访者中,女性比例略低,占41.29%;男性145人,占58.70%。年龄以中青年为主,41~50岁的受访者最多,占37.25%;桃果梨是家庭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家庭年收入水平集中在2~4万,4~6万为中等收入,6万以上属于高收入水平,中高收入者共占39.27%。果农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春节前后,大约为一个月,占比34.82%。(见表1)

2、果农旅游信息渠道分析

(1)果农旅游信息渠道总体结构。亲朋好友,网络,和电视广告是果农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旅行社高于报纸杂志成为第四大渠道。在众多信息渠道中,亲朋好友渠道比例最大,体现了在农村熟人社会中,果农更愿意接受熟人提供的信息。选择网络作为了解旅游信息渠道的受访者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该年龄段的果农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先进,网络使用熟练,具有新型农民的特质。12.5%的受访者通过旅行社了解信息,说明旅行社在旅游信息传播中作用微弱。见图1

(2)旅游信息渠道对出游线路安排的影响。在问题“如果您有机会外出旅游,您会选择谁来设计您的出游线路”中,自己设计安排位于第一位,亲朋好友,旅行社次之。由于果农目前的出游半径小,多为周边县市,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了解全面,与亲朋好友结伴,自行设计出游线路及食宿安排即可。同时,出游线路设计方的选择也受旅游信息来源的影响,亲朋好友,电视网络是果农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应地,受访者也倾向于自己或亲朋好友设计安排出游线路。见图2

(3)旅行社在旅游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受访者的出游信息来自旅行社占比11%,选择旅行社作为出游线路设计方占比15%。在这两项中旅行社的占比均低。在问题“您觉得有必要在村镇设置旅行社营业网点吗?”5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可见果农还是期望旅行社能在村镇设置营业网点,方便出游,旅行社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3、旅游频次分析

(1)旅游频次及期望。从图3中可以看出,52%的受访者最近一年的出游频次为0,42%的为1~2次,6%的为2次以上。在被问及最近是否有出游打算时,26.32%有打算,73.68%没有打算。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观念并没有被果农普遍接受,勤俭节约,认为旅游是奢侈品的观念根深蒂固。从积极方面看,仍有48%的受访者在一年内有外出旅游经历,6%的受访者出游频次为两次以上,说明少部分果农观念先进,外出旅游正逐渐成为其调节身心的选择。有出游打算的受访者集中在20~30岁,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和资本积累,预测该年龄段的果农会成长为外出旅游的主力军。

(2)外出旅游限制因素。影响果农出游的首要因素为经济因素,47%的人认为自身收入较少而旅游费用偏高;其次为空闲时间少,一方面农田杂活和家务较繁重,另一方面多为2~3代人组成的家庭,老人和小孩都需要时间来照顾,导致可供出游的空闲时间不够;再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需要照看的婴幼儿使得家人出行不便。最后,旅行社缺乏合适的旅游产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占比9%。

旅游消费能力分析

(1)此处的消费能力是预计的,表示一次出游愿意支付的全额费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也可以认为是一次旅游消费的承担能力,它与实际消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果农一次出游愿意接受的花费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43.72%)。500元左右的花费占比24.29%,1000~2000元的占比20.65%,2000元以上的占比11.34%。

(2)家庭收入水平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果农,能接受的一次出游花费为500元左右;年收入在2~4万和4~6万的家庭,一次出游能接受的花费集中在500~1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6~10万的受访者,能接受的花费为1000~2000元;只有当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受访者,才能接受2000元以上的单次出游花费。(见图4)

5、旅游动机与旅游景点偏好类型分析。

在旅游动机问题调查中,55.06%的人选择放松身心,体验新的生活方式;24.70%的人选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24.29%的人选择了解农产品市场。可以看出,果农主要将旅游看成是一种暂时摆脱农活,放松的休闲生活方式。仅有24.29%将旅游作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机会,这与农民的学习意识弱,眼界不够宽阔有关。

本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景点划分为自然风景,现代都市,风味美食,宗教旅游,红色旅游等五大类。海南的沙滩,大海,桂林山水等有名的自然风景类型广受农民朋友的喜爱,达54.66%;位居第二的是现代都市类型,30.77%的果农向往发达的现代设施和都市生活;随后是风味美食,红色旅游等景点类型,排在最后的是宗教旅游,占比4%。

6、临猗县与平陆县果农需求特征的对比分析。

考虑到临猗县和平陆县的经济水平有差距,所以选取了桃果梨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以及出游消费能力这三组数据进行对比,见图6。桃果梨年收入0~5万区间,平陆县高于临猗县;5~10万,10万以上区间,临猗县明显高于平陆县。在年收入方面,平陆县受访者集中在2~4万区间,6~10万和10万以上的极少;而临猗县在2~4万,4~6万,6~10万,10万以上区间的人数分布较均匀,在23%左右。在单次出游消费能力数据统计中,平陆县受访者集中在500~1000元(49.7%)区间,而临猗县受访者集中在500~1000元(32.5%)和1000元~2000元(30%)区间,2000元以上花费占比16.25%。因此临猗县的果农单次出游消费整体水平高。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果农家庭收入约70%来源于桃果梨收入,桃果梨年收入在5万以上的占比23.49%;家庭年收入在6万以上的占比17.81%。这一收入段的果农已经具备外出旅游的经济实力,闲暇时间集中在冬季,一个月左右。旅行社可以在冬季针对果农特点,量体裁衣,设计出可供果农选择的外出旅游方案。

2、旅游信息渠道来源多样,出游多为自己计划安排。亲朋好友和电视网络是果农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旅行社在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方面作用微弱。超过一半的受访果农期望在村镇设置旅行社营业网点,使出游愿望能高质量实现。

3、48%的果农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26.32%的果农近期有外出旅游的打算,旅游需求旺盛。虽然果农普遍认为自己收入不高,旅游消费又太贵,但仍有着较高的出游意愿和较为豁达的旅游消费态度。有外出旅游打算的集中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中,旅行社可以针对这一年龄段的果农加强营销宣传,推出合适的旅游产品。

4、果农外出旅游单次消费能力集中在为500~1000元(43.72%),旅游动机主要为放松心情,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对自然风景和现代都市的旅游景点类型尤为偏爱。

5、临猗县桃果梨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和单次出游消费能力整体水平高,可将临猗县作为目标市场,重点开发果农外出旅游市场。

(二)建议

1、家庭年收入水平在6万以上的果农,理论上具有足够的出游实力,但问卷调查中,限制这部分果农出游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经济条件和时间限制。究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还是“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问题。果农在观念中认为,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应该攒下来防老,修葺房屋,或为儿女教育等,外出旅游是奢侈品,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一致。转变观念是果农外出旅游破冰的关键。可以组织富有的果农外出旅游,形成一种先导和示范效应,将外出旅游作为一种身份和生活品质提升的象征,潜移默化地影响果农的观念。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采用重点开发路径,选取比较富裕的区域(如临猗县)重点开发,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根据数据分析,20~30岁年龄段的果农外出旅游愿望强烈,会使用网络了解旅游信息,闲暇时间集中在冬季,可以接受的单次旅游产品总消费为500~1000元。因此旅行社可以针对这一目标群体,重点营销,在村镇定期开展新婚夫妇蜜月游,针对孩子的奖励旅游,国内经典游等宣传活动。

(三)调研局限性分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7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实校党委提出的“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开拓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在联合办学、合作科研、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生海外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学习和借鉴国外学生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具体洽谈中外合作办学事宜等。

二、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代表团先后访问、参观了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南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高校,拜访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会见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留学、海外就业服务机构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团在博士山学院访问,该校行政总裁吉尔·拜德女士、达雷尔·凯恩和澳科集团董事长郑长厚先生等接待了我们。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学院对我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介绍了博士山学院的基本情况。

博士山学院(box hill institute of tafe)创建于1924年,位于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是一所由澳大利亚政府建立的学校,目前是澳洲最大的tafe学校之一。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有各类学生35810,留学生1360人。各类常规专业有527个,短期专业有327个,bhi是全澳有权颁发学士学位的tafe院校。

该校有学士课程,也有普通课程。课程形式包括:短期课程,远距离课程,网上课程,培训职业培训课程,职业证书任证等。各种课程不仅适合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学,也适合在职人士进修。学校采用小班教育,教职工均受过专业培训,富有经验并热心施教,能提供专业而友善的教学支持。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设施保证了所有课程的顺利进行。

博士山学院以其高质量和国际水平的教育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以满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学院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就是“global education”(全球教育)。由于其在国际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xx年墨尔本市予以颁奖表彰。

拜德介绍完情况之后,周书记简单介绍了我们访问的主要目的和意愿。他说,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把博士山学院作为我校在澳大利亚主要的合作对象,此次来访就是具体洽谈和启动双方联合办学事宜。博士山学院的办学理念先进务实,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实训体系及模式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办学实际的需要,双方进行联合办学,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双方达成和尽快实施联合办学协议。同时,提出建立联系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陈曜---jill baird)的建议。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赞赏。

下午,博士山学院汽车及生物专业的负责人凯恩和皮特分别介绍了各自专业情况;拜德介绍了相关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情况,就双方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运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师派遣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达成一致,周书记代表我校与博士山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之后,凯恩、郑董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汽车、机械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实习实训车间等场所。

3月8日,代表团到莫纳什大学考察,参观了莫纳什大学校园,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团参观了詹姆斯库克大学。

3月12日,代表团到南昆士兰大学访问,副校长福勒、副校长兼机械工程系主任布伦、国际部主任劳恩以及院系有关人员接待了我们。双方介绍了各自办学情况以及机械、土木、建筑工程等专业情况,探讨了学生培养、专升本、本读研等相关事宜,就学分互认、学生到南大拿同等学位、以2+2、3+2等合作交流形式达成了基本意向。

3月14、15日,代表团先后参观了悉尼大学,悉尼奥运村,悉尼歌剧院,拜见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白刚参赞。白参赞向我们介绍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学、就业的有关情况,周书记介绍了代表团出访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白参赞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技能教育很发达,我们的办学思路和做法算是“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适应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需求实际,完全赞同和热情支持中澳合作办学活动。

3月17日,上午代表团拜见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发展局亚洲部主任冯跃进教授。下午,在冯主任陪同下到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进行访问,国际部主任beth、机械工程学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双方就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尽早启动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两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汽车、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车间。

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还拜访了当地教育服务机构和组织,并就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进行了富成效的会谈,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计划框架,近期还会细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深刻认识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学习与借鉴。

(一) 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质很好。所到之处,无论路旁偶遇还是街上问路,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社会十分重视教育。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不允许学生待在家里,既不读书又不工作。对教育的投入是全社会性的,除政府下拨充足的财政经费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健身房等。企业也会向有关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如我们参观学校的汽车系实验室里有许多新的发动机、各种部件都是由各汽车制造厂自愿捐助的,供学生实习实训、拆卸复装使用,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况。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为本”,深感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体系上,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术学院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进tafe学习没有年龄限制,而学习的费用只是普通大学的十分之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十分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方面,澳洲校园没有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美化绿化得非常好。在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悠闲自在地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里、实验室里上课、做实验。学校各种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里、实验室里、活动中心里很多东西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学生有自己经营管理的学生中心,设施更加齐全,活动便利。

(四)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发达,体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训),上职业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往往还是在职带薪上学。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博士山学院也属于这类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学校教育经费十分充裕。但从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建设大多以“高效、实用、够用、物尽其用”为原则,学校建设布局合理,朴素大方,自然和谐,舒适便利。学校的体育设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书籍都是对学生学习有用的,而且全国各学校及各级政府图书馆资源共享。学校师资配置合理,专职教师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但都要进行严格考核、选拔、培训和聘用过程,保证胜任本职工作,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十分精练,但素质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到澳新考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别的蓝,空气也非常清新,到处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澳、新的大学校园,一般都是没有围墙,没有气派的门楼。校园的建筑与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协调,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了大学社会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当地有关高校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访问行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一)此次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成功访问启动了与澳洲高校实质的合作,扩大了国际合作空间,是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与博士山学院在汽车、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签订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协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合作交流意向,这不仅拓展了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领域,也充实和丰富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实现校党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国别、新的专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为培养本地区支柱产业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三)访问期间,代表团抢抓时机积极宣传襄樊学院的办学特色、校园风貌和人文环境,宣传襄樊市的攸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强了外国朋友对襄樊学院、襄樊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学院,代表团副团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曜用ppt形式介绍了襄樊学院和襄樊市,得到该校领导的热烈赞赏。

(四)在访问过程中,会见了澳洲教育服务机构,了解了学生出国留学、海外就业的最新形势和运作模式,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源,为开辟海外就业市场打下了基础。

(五)通过十几天的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英联邦制教育模式及特点,深深体会到澳、新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统、 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是我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的宝贵参考资源。

五、建议

1、认真研究澳洲大学,特别是被访院校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并进行科学改造,积极引进。

2、分析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办学定位,注重做到教学型要有针对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应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尽量减少空、大、虚的比例。必修课要向专业基础方向倾斜,共公课、选修课要向职业技能方向倾斜,紧跟科学发展、工业进步、技术革新,适时吸收、引进新东西,让学生能学到更实际、更实用、好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3、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搞好人才培养定位,走出一条理论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适应全球化形势需要,在国内外都能就业的实用人才。

4、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系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系院办学能动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灵活、机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5、理工科类专业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实行模拟现场、“情景教学”、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教学模式。

6、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积极引导教师溶入社会、紧跟时代、深入实际,与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充实和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验。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专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改进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各系院员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必要的生活设备。

7、保障实验室、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时间,自主自愿自在地进行各种实验、实践、实训和设计创造活动。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8

特色活篇:

在社会实践队伍中2010级通信工程班有两支大的实践团队。其中,“调研山东”——关注城市“空巢”儿童社会实践团队由2010级通信一班的7名同学组成,队员张文信对实践内容作了具体的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家长忙于工作,一大批未成年儿童被留在家里,导致城市“空巢”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加。团队对“空巢儿童”现象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社会普查、网站建设,今年暑期与济微中学小学部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带领家长和小朋友们到山东省博物馆进行了参观,感受山东师范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丰厚学术底蕴,学习计算机基础使用知识。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实践队为“空巢”儿童举办《给爸爸他*的一封信》书信大赛,孩子将想对父母说的话通过书信表达出来。涂鸦大赛中,孩子分别以《心中的家》、《海底世界》等为主题,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心中的蓝图。实践团队建立心灵沟通驿站,将会继续帮助解决“空巢”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关注“空巢”儿童的动态及其心理变化。此外,实践队队员登记了每个孩子的具体信息,后期会施行回访机制,定期到“空巢”儿童家庭反馈孩子的成长变化。长期为“空巢儿童”提供交流的心灵港湾,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对于“空巢”儿童的关注。

另一支Supernova队在为期7天的实践中走进大棚体验菜农的百般滋味、走向市场探访市场的扑朔迷离,来到中小学尽其所能、走在村间调查攀谈,来到菜农家感受农家乐、深入城市探访高楼下的小菜园。走进济阳、国土资源局做好科技支农活动和惠农工作。拜访大棚党员示范户,关注中小学生科技知识普及,体验农家乐。

由2011级各班级同学组成的“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围绕政策宣讲、国情考察、教育帮扶、科技支农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本着“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基层发展双向受益”的原则,用自己的热情点亮了服务之灯。实践队拜访了残疾人管爽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扶梨农、宣讲国家的“三农”政策,深入莱阳科技市场进行电脑销售、行情的国情考察,去长城电脑培训学校进行教育帮扶,去莱阳市总工会进行科技帮扶,与莱阳师范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交流。

公益爱心篇:

今年暑假,由山东省教育基金会马踏飞燕专项教育基金与当代大学生义工网联合举办,各地高校承办的“清凉一夏,爱行天下”——把爱带回家大型义卖活动又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其中,2010级软件一班、2010级通信三班等班级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宣传活动的进行,通过义卖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了自己的爱心,增强了自信心,为之后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学院一些同学以个人为单位,积极参加公益事业。2010级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的一位同学做了一项关于山东某地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在调查中,他多次奔波于医院、福利社、政府部门等,详细了解了当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级及教育状况。在此过程中,他对残疾朋友们长生了浓厚的感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真心的对待身边的残疾人。大家听后都深受感染,每个人都表示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绝不歧视他们。2010级通信工程的一位同学在暑假参加了日照海洋国际音乐节的志愿者服务,用自己的知识和对家乡的熟识为国际友人提供热心帮助,虽然辛苦,却很充实。

学术创新篇:

我院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特色专业实践的同时,重点关注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一系列促进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项目。

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是面向山东高校计算机与信息专业在校大学生举办的年度性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两个大赛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实践经验的舞台。

为了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增光添彩,学院精心组织安排,合理调配,鼓励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参赛同学共同进取,勇面挑战。在大赛前的知识储备阶段,学生党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也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大赛进行阶段,学生党员带头攻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迷信权威,不畏惧挑战,带领同学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体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较高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在学生党员的带动下,经过大赛的磨砺,全参赛同学学到到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我专业水平,培养了研究探索意识,初步具备了学术创新能力。

增进社会能力篇:

暑假期间,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进入社会的各个岗位,体验社会生活。2011级计信班的周玉婧同学登上讲台,感情饱满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潍坊一家合资企业40天打工生活的经历。她讲到,开始的时候充满兴奋,但是在每天大体力的劳动之后还是会很累,很辛苦,甚至还会想家,期间甚至哭过鼻子。虽然委屈但是自己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打工之后她用自己的工钱为父母买了礼物,回报了他们多年的养鱼之恩。2011级级软一班的赵明亮同学假期去了上海,旅游的同时进行一次上海市旅游文化的调查,此次旅行,让他个人的能力特别是与人交往的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刘宏旺同学暑假里参加了齐鲁软件设计大赛,校本部艰苦的自然和住宿条件锻炼了她吃苦耐劳的匠人品质;张中华同学假期里的洗车打工经历真正锻炼了她坚强的品格和意志力;魏萌萌和谢华同学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办辅导班,教授的过程中也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崔迪和韩国栋两个男生假期的打工经历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大家畅所欲言,用心沟通,不少同学实践独特的实践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9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二、提问次数要适度

1.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提问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

课堂提问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1. 提问要有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段深入,做到有“梯度”。如在教学《变色龙》时笔者是这样设置问题的:(1)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怎样?(2)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3)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4)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

2.提问要有连续性

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如教《谈骨气》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连续性问题:⑴什么是骨气?怎样才算真有骨气?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⑵作者运用了那些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这些论据有什么共同点?⑶在今天,怎样做才算真有骨气?请举事例说明。通过这些连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提问要选准角度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如在讲《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接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象:“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学生的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学生们急于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于是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读了起来……。

2.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抓住突破口,有意设置问题的“障碍”。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障碍”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10

关键词: 越南“九二”学校 广西桂林 办学历史

近年来,广西与越南的教育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目前,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在内的广西多数本科院校、部分高等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都与越南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互派学生到对方留学、开办合作办学项目、合办孔子学院等形式,开展两国间的合作办学。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在广西南宁和桂林办学的育才学校。育才学校是中越友谊的象征。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越南抗美战争期间,我国继续援助越南办学,办学地址主要在广西桂林,学校的总称为“九二”学校。“九二”学校在桂林开办期间,中越两国同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与育才学校一样,“九二”学校也成为中越友谊的象征。

据统计,“九二”学校学生返回越南后,积极投身抗战,为解放南方、保卫北方作出了贡献,不少人成为越南人民军中的骨干,成为建设新越南的一支生力军。我们通过走访越南国内“九二”学校的老校友,和健在的中国方面的教职员工,对“九二”学校在桂林的办学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九二”学校建立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越南南方的干涉与侵略不断升级,并出动飞机疯狂轰炸越南北方一些城市。越南人民的抗战面临紧急关头。

1966年12月,根据中越两国政府同年11月23日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中国给予越南成套设备和技术援助的协定书”和同年12月18日中越两国教育代表团在北京签订的“关于越南民主共和国几所学校迁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问题的会谈纪要”的决定,中国政府帮助越南在桂林市郊开办阮文追学校、越南南方普通学校、越南南方民族学校、越南南方儿童学校4所。因越南国庆为9月2日,故学校总称为“九二”学校。

1967年1月,4所越南学校的师生到达桂林。阮文追学校暂借穿山桂林一中校舍办学。南方3所学校暂借甲山桂林中学校舍(也是50年代桂林育才学校旧址)办学。越南将这3所学校称为“南方教育区”。中国则将包括阮文追学校在内的越南4所学校统称为“九二”学校。同年,中国政府拨款为越南学校新建校舍。在尧山建阮文追学校(今航天管理干部学校),在三里店建南方教育区学校(今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1967年8月,阮文追学校校舍建成,全校师生1700人迁入新校址,学生学习军事科学。至1968年9月结业,学校迁回河内。1968年8月9日,越南南方普通学校(阮文贝中小学)、越南南方民族学校(中、小学)、越南南方儿童学校(武氏六学校)迁入三里店吊罗山新校址上课,越南定名为越南南方教育区。1972年9月,将儿童学校200人合并到南方普通学校和民族小学,教育区所属学校调整为南方中学(阮文贝初中)、南方小学(阮文贝小学)、民族小学(内设几个初中班)三所。1973年又合并为南方中学和民族学校2所。学生共1210人,干部职工175人,合共1385人。南方教育区的学生,主要的是烈士和高干的子女,大部分是孤儿。南方教育区学校直到1975年8月越南南北统一后才迁回越南。先后在“九二”学校学习的越南青少年总计约有5千人。

根据《关于越南民主共和国将4所学校由中国桂林迁回越南的会谈纪要》记载:“先后来桂师生5186人,1968年回越共1997人,逐年毕业先后回到越南师生2179人,因病因故死亡14人,1975年8月最后回越南的师生996人。”越南4所学校全部迁回越南后,根据1969年5月19日中越协议,该校的地产、房产所有权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学校教学与管理情况

与育才学校一样,“九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由越南负责,中国负责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桂林市人民政府设有“九二”学校联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九二办公室),负责协调越南学校的事务,解决相关问题。学校全部办学经费由当时中国对越南的无偿援助款项中列支。

桂林“九二”学校新建校舍建筑总面积57273平方米,投资4526536元。其中于尧山建阮文追学校1所(现为航天工业管理学校),建筑面积为19459平方米,校舍45栋,投资2340601元。其余3校于吊罗山新建校舍,建筑面积为37814平方米,建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礼堂等校舍共79栋,投资1685935元。学校的开办费和经常费,在中国政府给越南政府的无偿援助款项内支付,借用校舍的修缮费和临时用房搭建费用,由中方负责。1968年前,学校经费由中方对外经委直接拨到“九二”学校联络委员会办公室,1969年起改为拨交越南驻中国大使馆转发,由越方自行管理使用。

桂林“九二”学校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均由越方调配。南方教育区设总校,下设教育科、组织科、行政科、医务所和劳动党、团、工会、妇联、少年儿童队等组织。总校设有正、副校长;各分校设有党支部,正、副校长。根据1969年5月19日中越协议,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均由越方负责,中方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在中越双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据1971年的统计,小学毕业考试及格率为100%,初中毕业考试及格率为95%,全校有“五好学生”120人,“胡伯伯的好学生”525人。学校先后获越南教育部奖状7人。

三、“九二”学校校友对母校的回忆

(一)阮文追少年军校

阮文追少年军校来自越南北方太原省。阮文追少年军校于1965年10月成立,直属国防部总政治局。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南方,美军由特殊战争转到局部战争;在北方,1964年8月5日,美军发动北部湾事件,将战争引向北方。该校先后共招了八届学生,有时从5年级至10年级学生人数达到1200人。生源除了北方,还有从南方解放区转过来的学生,少数从敌占区出来。随着战火不断蔓延,学校迁到中国桂林驻扎近20个月,之后又迁回越南,分散为三个分校。

1966年11月,原桂林一中校长林翰明接到通知,说有越南学生来。当时他是公安局副局长,上级决定让他调回一中,以一中校长名义参与接待工作,并配合保卫工作。1966年12月,由1500名师生组成的先遣部队到达桂林。先遣部队有裴政委、阮氏兴,还有总务、后勤、厨房工友、炊事员等。1967年1月2日,又有一大批越南学生通过火车到达桂林。

这些来自越南的学生和一中师生打成一片。开始不能正常教学,师生就玩在一起。中国学生有学俄语、英语的,越南来的老师也有教汉语和俄语的,他们可以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中国师生还有来自壮族的,越南的炊事员和后勤部的很多战士也是说壮语的。越南的龙族就是中国的壮族,都讲壮语。如一中的张成道老师就是壮族的,他和越南的龙族学生沟通起来就非常容易。还有些中国学生是广东人,广东语调和越南话比较接近,去声比较多,所以他们学习越南语比较快。

1967年春节以后,红卫兵搞全国性的大串联,人来来往往,造成流行性脑膜炎蔓延。当时桂林一中是个开放型的校园,北京、上海、河南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校园。他们知道一中有越南人民军的军校,就直接去找越南老师和同学,把语录和像章送给他们。红卫兵的热情使越南学生较多地与外界接触,结果部分学生感染流脑。当时桂林市外事处负责中越事宜。桂林市外办特意提供了华沙牌小轿车,发现高烧的学生就送到桂林市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已经成立了抢救治疗小组,冯邦卫市长亲自在人民医院指挥抢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为此派一个医疗小组驻桂林一中内(旧图书馆二楼)。经过及时地抢救和治疗,中方和越南师生终于一起成功地抗击了流脑。

1967年5月1日,阮文追少年军校的学生和一中学生举行了几场足球、篮球、排球友谊赛和联欢活动。他们还互相学习革命歌曲,如《消灭法西斯》《东方红》《打靶归来》《怀念战友》《歌唱祖国》《南泥湾》《语录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到现在校友聚会时,他们还常常满怀激情地唱这几首歌。

当时的中国学生中有一位跟越南师生的关系非常好,他叫高金奎是广东人,学习越南语比较快,对越南语也很感兴趣,所以他跟阮文追军校的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甚至打破了外事纪律,纯粹以一种民间的方式进行沟通,无拘无束。他和阮文追军校的最高领导沟通时,几乎破除了一切规矩,他去,是不需要报告、不需要提前约定的。他当时就住在一中校内。后来他还利用自己跟阮文追军校的这种关系,帮外办对他们宣传思想。他用越文在自己的住处写了一块牌子:“红卫兵对外联络站”。就这样,外办通过他把大量语录送到越南师生的手中。

中越师生通过友谊比赛和联欢的方式交换像章、语录、著作(越文版),特别是《论持久战》(越文版)很受越方的欢迎。因为阮文追学校属于越南人民军,全称是“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直属阮文追军队文化学校”,他们的父母在越南、老挝、泰国作战,他们想学习的军事思想,尤其是《论持久战》。

1967年中国国庆之前,阮文追军校提出与中国同志联欢,桂林市歌舞团以桂林一中的名义参加了联欢。越南阮文追军校的校歌作曲者阮洪宪教歌舞团黄婉秋唱越南歌《越南―中国》,练习了一个多星期,表演时博得满堂喝彩。

当时,越方的裴政委曾在一中图书馆楼上办公,后来因为这个木质结构走上去震动、声音很大,后来阮文追军校的政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就搬到一中图书馆对面的螺丝山下。那里原来是一中的体育研究所,是一个平房。越南学生们清楚地记得,办公室后面的岩洞有一个凹下去的好像井一样的东西。他们最近回来时频频到那边去瞻仰。此处现在无任何标志,连房子也拆了,墙也拆了。但这是他们学校的最高领导曾经办公的地方,所以他们印象很深,每次回来都要来此处凭吊。

(二)其他三所“九二”学校

当美帝国主义对越南北方发动的破坏战争进行到极其恶劣的时候,桂林市再次慷慨地迎接有1000多名学生的南方民族学校和阮文贝学校,以及有600名儿童(越南南方同胞的幼年子女)的武氏六学校。这些学校刚开始都被安排在原越南少年儿童学校的旧址。越南将这3所学校称为“南方教育区”。越方的伊额做总校长。

“九二学校”是援越抗美项目。对外事务总由“九二学校联络委员会办公室”来解决。“九二办公室”由五个人组成,马勇是联络委员会秘书、英语翻译,后当政协副主席。“九二办公室”的任务是对外参观、访问、旅游等联络,开支方面由中方出资。4所学校撤回后,“九二学校联络委员会办公室”解散。

担任警卫工作的是桂林坦克团,油、盐、柴、米、服装都由中方从援助经费中提供,教学设备也由中方负责。但中方完全不管教学,教师由越方派出。双方沟通的翻译由中方提供,其中之一是现在在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任教的卢美念老师。

当时该校有中方提供的理发师共3人。每天最多60个学生去理发,理成各种发型的都有。教员带来学生就走开了。学生刚去的时候虱子很多,理发师们给他们清理并剃成光头,来理发三次就解决了虱子问题。

在伙食方面,采购员是越方人员,他们提供菜单。炊事员由中方提供。这三所学校各有一个食堂,一共三个食堂。饭菜主要以中国口味为主,也根据越南学生的口味进行不断地改进。学生们回忆起来都说,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糯米和叉烧拌饭。

中方还从花木公司、园林局调来两个人种花,美化校园环境。

卫生所的医生由越方负责,桂林第一人民医院拨出一层病房(第三层,现在为呼吸科)给越方使用,并为他们配了一个专门的中方翻译。

此外,抗美战争年代,桂林还把拥有1000多张病床的南溪山医院留给越南使用。该医院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充足的药品,医生、护士经验丰富,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为来自南方战场受伤和生病的指战员和越南各地的中、高级干部治疗。

四、“九二”学校与中越友谊

中国为“九二”学校提供了无私的援助之手,“九二”学校的师生也时刻帮助着当地的中国老师和学生。

据中方的邵景福老师回忆,“”期间,交通不便。1967年6月1日,邵老师爱人产期到了,邵老师带爱人去第二人民医院。从叠彩到穿山,差不多五公里路程,只能步行。邵老师向越南医务室求救,越方马上派人抬他的爱人去医务室。阮文追学校医务室的越方医生,抢救了三个小时,使得母子平安。

桂林一中的学生盛叶峰、盛城璧两姐妹也一直与阮文追少年军校的师生保持着联系。据姐姐盛叶峰回忆,1966年和1967年之交,18岁的她得了风湿关节炎,越南同志见她行动不便,主动用面包车送她去医院,又接她回家。此后,如果姐姐不去医院,他们就主动来问候。两姐妹的家就住在一中,越方师生路过时总去姐妹家问候。逢年过节还送茶叶、糖给她们。他们喊姐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他们搞活动时,如跳舞,都会请姐妹俩去看。

1968年,阮文追学校搬到尧山。在他们回国之前,盛叶峰骑着自行车去送他们,并送毛巾、香皂给他们作为纪念。如今,阮文追学校的师生回中国来还会看望她们。

“九二”学校是中越友谊的继续,对于“九二”学校的越南校友来说,在广西桂林这片凝聚着中越人民友谊的热土上,依然有着他们熟悉的校园、可敬的老师和知心的朋友。昔日从这些学校走出去的青少年,几十年来,山水隔不断他们对校园的思念,时间抹不去中越师生间的情谊。一个个校友代表团重返桂林探访故地,一批批校友频回桂林拜访恩师,师生共同续写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篇章。

参考文献:

[1]范庭仲主编.在战火中诞生[M].越南河内:青年出版社,200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11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举措,辅导员家访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家校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构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必要性着手,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四三式”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推动辅导员家访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群众路线;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5)04-0103-0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群众路线提出的根本要求。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武器,为辅导员家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指导。山东农业大学辅导员家访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家访形式,密切巩固家校联系,坚持以生为本、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灵活多样四个基本原则,突出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三项基本内容,逐步探索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四三式” 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为拓展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有机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现了由点对点到点对线和点对面的转变,信息占有的海量性、传播的飞速性等增强了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而以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自律性差等为特点的90后大学生群体,更是对传统金字塔型灌输式、说教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2011年北京大学朱令铊中毒事件、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新形势下,构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有利于创新教育理念,增添人文内涵,提升家访实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特色化内涵式发展转变。

(二)是增强践行群众路线自觉性和坚定性的内在要求

在全国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高校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自觉的行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辅导员主动深入基层开展家访,走出办公室、走进家长、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掌握家长对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等意见建议,了解最真实、最实际的需求,切实将群众路线转化为关爱学生和沟通家长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认真梳理和总结家访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思考,将行之有效、学生认可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对不适应新形势下家访要求的机制,及时废止;对存在制度空白和漏洞的,抓紧制订新的制度,切实用制度规范行为、沟通家长、关爱学生,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

(三)是切实承担起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高校来说,学生是最大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实不实,是否做到了不虚、不空、不偏,内涵发展得力不得力,是否走在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正确道路上,学生最有发言权。通过辅导员家访,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回应学生期待,广泛听取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掌握社会对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四三式” 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四个构建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构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首要原则[4]。开展辅导员家访要以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原则,在家访前期准备、过程开展、后期总结以及各项制度建设中,心里时时装着学生、事事为学生着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家访各项工作,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度建设和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时刻牢记学生利益无小事,始终把保障民生、促进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服务学生的宗旨意识,主动服务、贴心服务、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果;从学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学分制改革、创新创业、考研就业等方面着手,贯彻落实好上级政策,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项问题,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实,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5]。

(二)重点突出原则

重点突出原则是指辅导员家访要根据学生工作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精心筛选家访对象,突出重点学生群体和学生问题,力求做到“剖析典型、把握规律、以点带面”。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招生规模日益庞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但是高校的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后勤设施却不能立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诉求,学生心理危机、荒废学业、打架斗殴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家访要重点选择经济困难型、心理问题型以及家庭突发重大事故型等学生群体,重点突出大学生存在的抑郁、网瘾、自卑、学习困难等问题,从而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建立家访信息资料数据库,逐步健全完善家访动态跟踪和日常监测机制,并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情况时时更新数据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统筹兼顾原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校处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系统中,高校的改革发展无不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高校等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家访也需要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加强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社会关系系统的沟通与交流,统筹兼顾,汇聚一切正能量,共同浇筑学生成才梦。构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走进家庭,认真细致地掌握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家访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家访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另一方面,要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主动走进基层第一线、走进用人单位,充分掌握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争取校友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在吸纳学生就业、捐资助学等,不断扩大家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灵活多样原则

目前,高校多数是面向全国招生,生源地分散、学生众多,但家访人员有限,实地面访可能性不大,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坚持灵活多样的原则,创新家访模式[6]。高校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形式,搭建载体,丰富内容,灵活多样地开展家访工作,激发内生活力、形成持久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源头活水。坚持多样性、多手段、多渠道,以家访的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吸引家访对象,增强家访工作的生命力。对于省内部分市县(区) 的家访对象,可以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形式进行,这是传统的家访形式,也是了解家访对象最全面、最直接的一种形式;对家访对象聚居地比较集中的地方,采取座谈会或茶话会等形式,集中家访,提高家访效率,进一步提升高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于在假期不能正常开展的家访,可以充分利用辅导员出差、回家探亲或外出旅游的机会,深入家访对象,开展深度交流。同时,建立“虚拟化”的家校互动平台,进一步密切辅导员与家长、用人单位、校友的联系,及时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四三式” 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三项主要内容

为巩固和扩大家访成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在坚持四个原则的基础上从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等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探索构建了“四三式” 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确保了家访活动持之以恒,不断发展。

(一)制度化———构建辅导员家访保障机制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辅导员家访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以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举措,学校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抓实,紧紧围绕家访中学生和家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迫切需要,不断强化建章立制,初步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辅导员家访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联系人制度,班子成员共确定11个联系点和33名联系人,联系点从学校基层教学单位、学生组织和服务部门中选取,联系人从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中选取;建立领导干部兼任学生班主任制度,全体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教育指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这些制度为辅导员开展家访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提高了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出台了寒暑假期间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辅导员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 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意见建议。同时将家访纳入辅导员个人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先优评选等,不断完善辅导员评价和考核办法,激发辅导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专业化———提升辅导员家访工作水平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90后大学生群体,这个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同时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强度大、面临的形势变化快、需要迎接的挑战多。因此,学校按照“高进、明责、动管、精培、优用”的原则,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把辅导员作为两课、职业生涯设计、形势政策、就业指导等课程的骨干教师加以培养,鼓励和支持一批热心、志向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7]。

学校开展学生工作课题研究和创新案例评选,引导辅导员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生工作基本规律,每年立项课题40多项,投入研究经费10多万元,严格进行评审,凡验收合格的课题,可申请优秀学生工作研究成果奖,对于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结集出版发行,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和社会影响。围绕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岗前入职培训、在职定期培训、职业发展培训,坚持长期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统一,不断拓宽辅导员知识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艺术;举行辅导员技能大赛,开展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等七部分测试,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打下坚实基础[8]。同时,优化出路拓宽发展机制,积极选派优秀辅导员校内校外挂职锻炼,促进辅导员队伍多渠道、多层次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借鉴”相结合,在自我探索、自我研究、自我创新的基础上主动走出去;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划拨专门经费,支持辅导员到全国各地高校学习取经,不断吸收正能量,当好大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三)常态化———拓展辅导员家访工作内涵辅导员家访是细化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的工程。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为主题,以辅导员家访的常态化推动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化。

学校明确提出“大家访” 理念,不断提升家访内涵,并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建立家访学生后续动态跟踪机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拓宽家访范围,将用人单位、校友、重点中学等纳入家访对象,逐步构建“大家访” 长效机制;通过面对面家访、网络家访、电话家访、集中家访以及邀请家长、用人单位、校友等来校参观交流等形式开展家校互动,思想碰撞,为促进大学生成才凝聚共识。

学校坚持家访工作与辅导员其他工作相统一,全面做好网状结合工作,以此促进辅导员家访的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家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统一,学校在家访的同时,向学生家长介绍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危害,督促学生家长时刻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潜在心理问题学生,与家长合力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共同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在规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家访与资助相统一,通过家访全面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信息,及时为困难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让困难学生充分享受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家访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统一,通过家访及时向学生家长汇报学校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压力以及为促进就业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建议学生家长督促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就业、率先就业,使学生家长了解、理解并支持就业工作,共同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阶段性成效

“四三式”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构建为学校与学生、家庭、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推进了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紧密衔接,提高了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辅导员家访,以及给家长、优秀学子高中母校的一封信,家校之间增强了联系,形成了教育合力,学生的表现,学生家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问题,家校之间共同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到课率明显上升,由2010年的93%提升至2014年的99?2%;近三年学生课程不及格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2014年,毕业生考研率达32?6%,考取人数2178人,其中考取中国科学院、211高校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所1224人。

(二)推进了学生资助工作

辅导员家访摸清了学生情况,提高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有效资助,他们在辅导员家访的激励和感召下,励志学习、全面发展。2013—2014学年,有6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经济困难学生40人,占获奖人数的66%;有19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其中经济困难学生12人,占获奖人数的63%;有2000余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校级先优表彰,占获奖人数的75%;有近100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省级以上先优表彰,占获奖人数的69%,均明显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三)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

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就业创业教育,向家庭、企业等宣传介绍学校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方法措施,鼓励学生竞相创业、尽早就业。近年来,学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由2009年的1096人增加至2014年的3193人,参与创业实践学生人数不断提高;有大学生创业创新团队260余个,会员1万余人,依托学科专业的创业产品百余种。2014届毕业生中,8人志愿服务西部,48名毕业生参加组织部选调到村任职,52人申领《自主创业证》, 正式就业率达89?7%, 总体就业率达93?3%。

(四)提高了队伍建设水平

辅导员家访活动增强了辅导员对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入了解,拓展了辅导员工作空间,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水平。2014年,学校学工队伍立项省级课题10余项,校级党建研究及学生工作课题50余项,公开50余篇,40余人次获校级以上表彰、20余项获校级以上科研奖励。

五、结束语

学生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学生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辅导员通过家访这个平台,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学生,广泛听取社会和学生的意见,了解家庭和社会心声,在具体实践中站稳群众立场,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服务学生的本领。今后,学校将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四三式” 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切实以辅导员的“辛苦指数” 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使辅导员家访与教育实践活动一道成为师生群众满意、社会广泛支持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崔少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党建研究,2012(12):78-82.

[2]吴衍涛,李广松,许盈. “四五三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8):52-54.

[3]吕信伟,赵子俊.以“学有良教” 奠基“成功之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中国西部,2012(36):25-29.

[4]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11):36-37.

[5]吴衍涛,李广松,许盈.突出以生为本理念,深化“山农精神” 学习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8-30.

[6] 宋琼.高校辅导员家访创新模式研究和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2):94-95.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12

(1月19日——1月24日)

我们到达阿富汗的时候,首都喀布尔的气候像北京的初冬。郊外一片黄色。山腰里,黄土砌的房屋,很高很狭,窗户很少,也很小;外面围着一道很高的墙;乍看来,像是一座碉堡。城里的房屋宽阔些,多半是大石建筑的平房院子。每条街道都有清真寺,这里绝大多数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城市里的妇女都蒙着面纱,仅仅在两眼的前面留下一块长方形的缕空的小格子。女孩子到十二岁就得蒙上面纱了。在大街上,妇女一般并不过避男子,只是她们透过那些小格口,可以看见旁人,旁人看不见她们的容貌。

阿富汗是又一个和我国有悠久历史关系的邻国;张骞出使西域,上书汉武帝时提到“臣在大夏”,大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从那时起,阿富汗曾长时期是亚欧交通要道;佛教、伊斯兰教都是经过这条著名的“丝路”(当时中国商品在欧洲以丝最为畅销)传入我国的。直到中世纪,在阿富汗的文学记载里,还能找到对我国绘画、刺绣和美人的赞颂。

在喀布尔历史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一间专门陈列阿富汗人民在历史上用以抵抗侵略者的各种武器的陈列室。那里有英、阿战争时期的阿富汗旗帜,和抗敌用的枪支和马刀。阿富汗朋友说:“我们曾经丧失过一些;但是,尽管我们的武器不如他们,帝国主义者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他们的殖民她。现在我们独立了,我们的国旗是黑红绿。黑是帝国主义的黑暗;红代表争取独立的流血牺牲;绿象征着独立后的新生!帝国主义者一去不复返了!”阿富汗人民在这长期抵抗侵略、保卫国土的斗争中,锻炼成了一个性格强悍,民族自尊心极强,反帝国主义情绪很高的民族。

远在一九一九年阿曼努拉国王宣布阿富汗独立的时候,他就曾经写信给列宁,请求苏联援助阿富汗争取独立的斗争;并且对于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才能使阿富汗变成一个先进的国家的问题征求过列宁的意见。可惜,阿曼努拉国王在位不久,他的革新愿望没有能够实现。现在阿富汗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它正在努力进行建设工作。在外交上它坚持和平、中立和睦邻的政策,并且在我国成立后不久,就承认了我们。

我们和阿富汗人接触的时候,谈话时常是环绕着各种建设和改革的主题。阿富汗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知道解放前的中国是如何落后、愚昧,但是经过七、八年的光景,“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你们却变了样,简直像奇迹一样!是什么使你们能够有这样巨大 的成绩的呢!”一位高极官员说,他是“人民中国”“中国建设”的经常读者,他要参考中国的经验。他觉得中国的经验最可贵了,因为中阿两国旧的底了都很落后,有不少共同的地方。

我们在访问中,参观了阿富汗两处新建中的水利工程——西德投资的沙罗比水电站;和美国投资的赫尔曼河谷水利工程。听说赫尔曼水利工程在一九四六年,由美国贷款,交给一家美国公司承担修建,规定三年完工。到了一九五五年,工程才完成了一半;钱却用了不少。阿富汗政府挪动了其它部门的款用在它上面,造成财政上的困难。这时候再向美国贷款,美国政府便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兴修水利是阿富汗进行近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阿富汗是一个山多、水少的国家,像这一带的其他国家一样,大部分的土地,有水就是良田,无水就是沙漠,我们访问过的坎大哈,就是因为有了水,就呈现出一幅和喀布尔不同的画面,到处都有绿色;土地生产增加了。

在建设新国家方面,阿富汗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因为它是一个内陆的国家;没有一个出海的海口。加之它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同它的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制造的边界纠纷,又不很正常。但是阿富汗同它的北邻苏联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并且得到它的援助;而且,阿富汗又执行着和一切国家友好的和平中立政策,这些又是它有利的条件。只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争取各方面的援助,阿富汗在国家建设上,是能够取得新的成就的一这是我们在访问中的深刻印象。

(六)尼 泊 尔

(1月25日——28日)

我们从阿富汗经过印度德里到尼泊尔进行访问。

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山国。北部是丛山

峻岭,南部是平原。尼泊尔虽然是个山国,但却不缺水,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融化成水,顺山面下,形成许多河流,纵横在尼泊尔的土地上,使尼泊尔成为一个土地肥沃的国家。

我们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时侯,正是尼泊尔冷、雨、热三季中的冷季。但是我们一下飞机,就看到四周的挑花已经盛开,无数的人群前来欢迎我们。

从欢迎者的脸形和身材看去,可以判断,尼泊尔各族人民大部分是属于蒙古人种的,其中一部分和我们的人完全一样。原来尼泊尔虽是接近印度,但由于地势的隔绝,远在古代就侵入了印度北方的亚利安人,对这个国家却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宗教上也是如此。和印度相反,回教在尼泊尔始终没有占据过统治地位。人们在加德满都看不到一所回教寺院。目前尼泊尔人民的主要是佛教,也有些印度教。这两个教派在尼泊尔和平共处得很好,两个教派的信仰者,共同供奉一个神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