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准利率论文

基准利率论文

时间:2022-06-26 01:14:35

基准利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定存浮息债; 利差;资本利得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定价成为市场交易的核心问题。国内的浮动利率债券基础利率的非市场化给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市场的交易。尽管国内不少学者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定价方法还不够完善。。而我国浮息债市场的绝对主力是定存浮息债,定存浮息债的定价是浮息债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定存浮息债的定价机理。

二、 我国浮息债市场现状及文献回顾

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 Rate Bonds)浮息债就是票息浮动的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是各国债券市场上的重要债券品种之一,是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之一。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浮息债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品种较少。我国债券市场上,常用的基准利率主要有一年期定存(Depo)利率、3M shibor和7天回购(Repo)利率。

表1浮息债常用基准利率比较

我国浮息债自1999年开始发行。由于一年期定存利率能匹配商业银行负债的利率风险,并能缩短资产久期,受到银行类机构的偏爱,截至2012年6月18日,我国以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基准的浮息债存量高达2.1万亿,占全部浮息债市场份额的87% 。因此,本文以一年定存浮息债为主要的研究标的。。

国外关于浮息债的定价研究表明[1],对于基准利率市场化、票面调整频繁的浮息债(如国外基于Libor的浮息债)来说,因为其支付的利息是随着市场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在利率调整日,债券的价格会回归至票面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浮动利率债券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期限等于付息间隔的短期债券,可以用相应的即期利率贴现来定价。

国内研究浮动利率债券定价的文献并不多,目前主流的研究集中于现金流分解法和期限结构法。

陈力峰(2002)运用与国外浮动利率债券定价相似的原理,将浮动利率债券的未来现金流分解成基于基础利率的现金流及和基于利差的现金流两部分,分别定价。如果基准利率的变化与市场利率的变化基本一致,那么基准利率这部分现金流可以看成是一个短期利率债券来定价。而利差部分的现金流,可以看成是持续期给定的年金,用相应贴现率贴现。将这两部分的价值加起来就是当天的浮动利率债券的价格[2]。万正晓(2003)采用现金流分解法对国开行发行的具体浮动利率债券定价过程进行了分析[3]。

胡志强、萧毅海(2004)[4]和闵晓平、田澎(2005)[5]是运用期限结构法研究债券定价的典型代表,其定价原理就是利用即期利率期限结构推导出远期利率期限结构,以远期利率作为对未来基础利率的预测,从而确定未来的现金流,再用即期利率进行折现得出浮动利率债券的价格。这种方法在实际上难以操作,主要是它隐含的假设前提是远期利率对未来基础利率的预测是无偏的,

还有不少文献从期限结构的思路出发,尝试改进利率期限结构的推导。如朱世武、陈健恒(2005)运用动态均衡单因素Vasicek与CIR模型推导出即期利率期限结构,进而得出均衡利率模型下蕴含的远期利率[6]。如周荣喜、王晓光(2011)构建多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7],冯建芬等(2011)利用首中时模型对债券价格进行蒙特卡罗模拟[8]。这些文献在方法上比之前的期限结构研究有所改进,可是,期限结构法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没能很好地解决,估值结果与现实交易价格仍有较大差距。

综合来看,期限结构法的假设前提是即期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全部预期,远期利率是对未来基础利率的无偏估计。而事实上由于市场有效性及交易数据的缺失,这些假设往往是不成立的。陈力峰(2002)方法的假设前提简单合理的,避免了期限结构法偏离实际的假设,从现实操作性的层面看,相较于其他算法,该算法优势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尚缺乏运用该方法对浮息债定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的深入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三、 浮息债定价理论分析

本文选择遵循现金流分解法的理论思想,推导影响我国浮息债定价的核心变量——报价利差的主要因素。

浮动利率债券每次的利息支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基准利率R;二是在债券发行时确定的发行利差d(注意:这个利差此处被认为是固定的,但目前在中国债券市场这个利差的波动还比较大)。在浮动利率债券的兑付日,还有一个一次性的现金流,即债券面值,一般为100元。我们将浮动利率债券所有期限的现金流分解成两个部分:现金流C1,由每个利息重置日设置的r和债券面值100元组成;现金流C2,由不变的发行利差d构成。这样分解之后,浮动利率债券就被分解为一只没有发行利差的浮动利率债券和一个固定的现金流。

(一) 无利差浮动利率债券C1的现值推导

从最后一个付息周期末的现金流开始向前推导。最后一个付息周期的期末现金流为100+100Rn,其中Rn为最后一个付息周期的定息日确定的基准利率。那么在最后一个付息周期的定息日,由于贴现率就是Rn,因此该无利差浮息债的现值就是

P1=100*(1+Rn)/(1+Rn)=100

同理向前推,可以发现无利差浮动利率债券在最后一个付息周期定息日的全价都是100元,而在付息周期的期末全价都是100+100Rt (t=1,2,…,n)元。在付息周期中,其全价为:

P1=100*(1+Rt)/(1+Rt)W/T (1)

其中,Rt(t=1,2,…,n)表示每个浮息周期的基准利率,w表示离最近付息日的时间,T为每个付息周期的时间长度。

(二) 现金流C2的现值推导

第二部分现金流是固定不变的票面利差,为100d,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现金流当作一个固定利率债券来计算,假设市场上相同久期的可比固定利率债券收益率为y,则票面利差的现值为:

P2= ∑100d/(1+y)i+W/T 其中i=0,…,n—1。 (2)

(三) 浮息债的定价公式及结论

因此,将两部分现金流C1和C2相加,就得到浮动利率债券的现值:

P=100*(1+Rt)/(1+Rt)W/T+∑100d/(1+y)t—1+W/T (3)

其中:Rt(t=1,2,…,n)表示每个浮息周期的基准利率,w表示离最近付息日的时间,T为每个付息周期的时间长度。

由上述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两个结论:

结论一:浮息债的现值由基准利率Rt、发行利差d、可比固息债收益率y决定。

结论二:浮息债的利率久期近似为(T—W)/T;利差久期近似为∑100/(1+y)t—1+W/T

其中t=1,2,…,n。也就是,浮息债的利率久期短,利差久期长。

四、 浮息债定价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主要标的是一年定存浮息债,由于定存属于管制利率,变动缺乏弹性,定存浮息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更多由利差要素来反映。并且,由于浮息债的交易并不活跃,浮息债的估值常常是mark to model的,而机构投资者是按照中债估值模型来估价,因此中债的估值方法影响浮息债的定价,其中报价利差是中债估值模型的核心变量。我们从中债的估值公式来分析浮息债的定价,发现市场上的浮息债交易价格表现出和理论模型一致的规律,但也明显受到投资者预期的影响。

(一) 从中债的浮息债定价公式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中债的浮息债定价公式:

P = C0/(1+y浮)t0 + ∑C1/(1+y浮)t + 100/(1+y浮)n (4)

其中t=1…n,C0已经确定,C1=当前基准利率Rt0+发行利差d 。

在这个定价方法里,影响浮息债价格的变量是Rt0、发行利差d和y浮。由前文现金流分解法得到的结论一,我们看到浮息债价格的影响因素应该是Rt0、发行利差d和可比固息债收益率y固。那么y固必然是影响y浮的重要因素,且y固上涨时,浮息债价格下跌,那么y浮应当和y固同向变动。又由于预期基准利率Re上涨时,浮息债价格也要上涨,那么y浮应当和Re反向变动。简单起见,我们认为:

y浮 = f (y固—Re,§) (5)

其中,Re为对未来基准利率预期,§为扰动因素。

进一步,我们将y浮 进行分解:

y浮=当前基准Rt0+报价利差D (6)

事实上,发行利差d近似等于发行时的报价利差D,因此d=D(0)。

至此,我们的唯一未知变量是报价利差D。那么,报价利差D如何确定呢?将(5)、(6)代入,我们得到:

报价利差D= f (y固—Re,§)–Rt0 (7)

= f (y固—Rt0—Re,§)–Rt0

于是,我们得到第三个结论:

结论三:“y固—Rt0—Re” 是影响报价利差D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浮息债价格的主要因素。

(二) 从报价利差D的实证数据分析

由于“y固—Rt0—Re”是影响报价利差D的主要因素,那么“y固—Rt0—2Re”是影响D的主要因素。

在利率变化较小时,P浮%= —D*利差久期

P固%= —y固*固债久期

假设利差久期≈同期限固债久期,那么我们可以得到浮息债资本利得的一些规律,得到如下三个结论:

结论四:DP固% ;即Rt0+2Re >0 时,浮息债的净价表现比固息债好,有相对收益。也就是说,在加息周期浮息债的净价表现比固息债好,而在减息周期比固息债差。

结论五:D 0,即Rt0+2Re > y固时,浮息债有正的净价变现。

结论六:2Re 是预期基准利率的二阶倒数,因此只有在拐点时对D影响很大;即在加息预期扭转时影响很大。 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定存债的可比固息债是相同剩余期限的固息债(长债)还是相同付息周期的固息债(短债)?我们认为,定存债的可比固息债应该是长债。这主要是由投资者结构决定的,见下表:

表3shibor债和定存债的投资者结构

主要配置投资者 配置原因 替代品种/可比固债

Shibor债 货币市场基金 规避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风险,并且久期短。 1年期央票,AAA短融等高等级短债

定存债 商业银行 匹配商业银行负债的利率风险,并且可缩短资产久期。 同期限的固债

另外,由于定存债的基准利率并非市场化的利率,定存债通常被视为一种介于真正的浮息债和固息债之间的品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定存债的可比固息债也应当是长债[8]。

下面我们从加息周期的数据来验证我们的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定存债的报价利差在完整的加息周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四个阶段,这里的驱动因素是“定存 y固”—“加息预期扭转”—“估值修复”。这和我们上文的结论完全一致。

图2 2007年加息周期中的五年期一年定存债利差走势图

来源:wind.

图3 2010年加息周期中的五年期一年定存债利差走势图

来源:wind.

从减息周期的数据来看,我们看到定存债的报价利差下降速度远远比不上可比固息债,但是由于定存 的降幅小于y固,因此在减息周期利差仍然是下降的。

图4 2008年加息周期中的五年期一年定存债利差走势图

来源:wind.

(三) 定存和y固相对变化的原因分析

从上文我们看到,定存和y固相对变化是影响D的最大因素。

图5 2007年加息周期中的定存和五年期y固的相对涨幅图

图6 2010年加息周期中的定存和五年期y固的相对涨幅图

来源:wind.

从图5、图6可以看到,加息初期y固涨幅大于定存加息幅度;到加息的中后段y固涨幅小于定存加息幅度。这是因为y固受交易资金驱动,会受到预期的影响。只要有加息的预期,y固就会反映,到加息一段时间后上涨的幅度反而不大了。

而从整个加息周期来说,由于定存债的可比固息债是中长期期限的,因此存在利率曲线结构的因素,y固的总涨幅要大于加息的总幅度。

图7 2008年减息周期中的定存和五年期y固的相对跌幅图

来源:wind.

在减息周期,y固提前反映减息的预期, 减息初期y固跌幅小于减息幅度;到减息的中后段y固跌幅小于减息幅度。

五、 结论

定存浮息债的定价一直是债券投资中的研究难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定存浮息债的定价机理。本文从现金流分解法的理论思想出发,从浮息债定价的理论模型推导出浮息债定价的核心因素是报价利差,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报价利差的决定因素:一是定存利率和市场收益率的相对涨幅;二是加息预期的扭转。并且分别从加息周期和减息周期的报价利差的历史数据上获得了实证支持。我们研究表明,只有在加息的中段和加息结束之后,定存浮息债才有资本利得;同时,在减息的尾声,定存浮息债也有不错的资本利得。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是定存浮息债的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整的不同步性,市场利率调整更快幅度更大。这对定存浮息债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Fank J.Fabozzi, Modigliani Franco. Capital Market[M]. Bergen: Prenti—Hall,1992.

[2]陈力峰.现金流分解法—一种新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方法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44—46,50.

[3]万正晓.浮动利率债券的定价机制[J]. 统计与决策,2003,(6):9—10.

[4]胡志强,萧毅海.债券定价与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关系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80—86.

[5]闵晓平,田澎.利率产品定价与利率期限结构关系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157—161.

[6] 朱世武,陈健恒利用均衡利率模型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J]. 世界经济,2005(2):48—59.

[7]周荣喜,王晓光.基于多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国债定价[J]. 中国管理科学,2011(4):26—30.

第2篇

关键词: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县域经济

JEL分类号:P22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4-0107-05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先农村、后城市”的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较大差异,利率定价行为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共39个样本县(市)作为研究对象,以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有关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述评

在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与方式上,理论界存在两种看似矛盾又紧密联系的理论。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存在人为的利率管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造成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不仅减少了国家储蓄,降低了实际经济增速和金融发展的规模,且由于技术选择不利于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造成低效的资本密集型投资重复进行。基于此,金融深化论学派提出“金融自由化”为特征的政策主张,主要措施包括放松对利率的人为干预、抑制通货膨胀、将银行转化为社会组织、鼓励民间金融以及促进金融业的竞争等,通过实际利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种是Hellmann(1994),Hellmann(1996),Hell-mann(2000)在对东亚的经济研究后提出的“金融约束论”。该理论宣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应该采取“金融约束”政策,通过控制存款和贷款利率、限制金融市场准入、管制竞争等,将实际利率维持在正的、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水平上。这样。银行由于资金成本较低,放贷意愿较强;企业也由于贷款利率不是很高,有动力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而推动一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

根本上讲,“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深化论”并不存在本质对立,金融约束强调不能急于否定政府的干预,认为政府进行选择性干预有助于金融深化。政府干预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应该随着金融深化的加深而减弱。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在金融抑制下,政府将名义利率控制在低于通货膨胀的水平,从民间攫取租金;而在金融约束下,政府将名义利率维持在适度水平以确保实际利率为正,并低于均衡利率,从而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

(二)实证研究综述

就实证的结果而言,Maxwell Fry(1989),Alan H.Gelb(1989)支持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假设,认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实际利率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储蓄和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而另有学者则认同金融约束论的推断,指出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的提升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关系甚至为负。

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早期研究侧重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沈坤荣等(2000)、庞晓波等(2008)都指出实际利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其中沈坤荣等(2000)的研究指出,麦金农关于实际利率提升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理论假设,是以短缺经济为背景的。由于20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商品市场已由短缺经济变为结构性过剩,造成这一时期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减弱。值得一提的是,张效岩等(2010)首次采用农村经济数据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效的,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贷款、投资和储蓄的增长,由此带动了生产、消费乃至居民收入的增长,从测定的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果来看,利率市场化首先引起的是投资的显著增长,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仍然存在。金融约束过于强化,不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现阶段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理论更适合其实情。

对于中国的研究,大多采用全国性的数据。未考虑我国利率市场化“先农村,后城市”的特点,也未对区域性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基于这些考虑,本文从县域角度出发,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共39个样本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94-2009年间利率市场化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江苏县域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概况

为全面了解县域金融发展概况,我们在江苏省共选取了39个样本代表性强、数据资料相对完整的县(市)作为考察对象,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有11、13和15个样本县域(见表1),研究区间为1994-2009年。

(一)不同地区县域贷款利率执行情况

受利率统计资料可得性的限制,本文选取苏南、苏中、苏北县域统计资料相对完整的9个县,考察县域贷款执行利率变化情况。由于没有关于县域贷款执行利率的直接统计数据,我们用当年县域所有金融机构利息收入除以年初贷款余额与年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得到县域贷款执行利率的近似估计,基准利率选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县域贷款执行利率走势与基准利率走势基本一致(见图1),经历了1994-2003年的总体趋降和2004-2008年的持续回升,2009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有所下降。可见,虽然2004年10月后我国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管理,但基准利率对贷款执行利率仍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分地区看,苏南县域的贷款执行利率总体高于苏中、苏北。2004年之前,苏中、苏北县域贷款执行利率比较接近,但2004年后苏北县域贷款执行利率明显高于苏中县域,与苏南县域执行利率基本持平。不仅如此,2004年后不同地区县域贷款执行利率与基准利率差值的波动也明显加大,该差值在苏南、苏中、苏北县域的标准方差分别由1994-2003年的0.95、0.78和1.23个百分点,升至2004-2009年的1.74、1.59和1.98个百分点,表明2004年贷款利率上限管制放开后,各地区贷款利率定价的波动都有所加大,市场力量对贷款最终执行利率的影响明显增强。

第3篇

关键词:贷款利率;决定机制;影响因素;利率市场化

贷款利率,就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所耗费成本的补偿,也可以将贷款利率视为贷款的定价。在能够满足商业银行的赢利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的基础上,对每一笔信贷资金利率水平的确定过程也是反映各家商业银行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利率决定机制理论

利率决定的相关理论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二是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三是现代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是指遵循古典学派利率理论的基本思路发展而来的利率决定理论。其中,古典学派主要指亚当斯密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之间的所有早期经济学家,他们都坚持实物资本的供求决定利率的基本观点。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在接受这些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实物资本本身的供求关系又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指马克思、凯恩斯、希克斯、汉森以及弗里德曼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利率决定理论,甚至对古典理论决定进行了批评或发展。这些理论都是现代利率决定理论的基石,没有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就没有现在指导商业银行贷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与现代商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其中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理论又包括基于市场结构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基于风险定价的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等。

二、对贷款利率决定机制的影响因素

对于贷款利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不仅要考虑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供求关系、供给各方的博弈情况,还要从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开放条件下影响国内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这主要包括汇率、国际利率水平等因素。

我国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种稳定的内在联系表明我国贷款利率水平不仅与当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大小有关,而且与前三个月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关。

在供需方面,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作为信贷资金需求者的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上升时,作为信贷资金供给者的商业银行完全可以提高放贷利率水平;作为信贷资金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增加对信贷资金的供给不产生影响,对信贷市场利率决定也不产生影响作用;随着商业银行的可变成本的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放贷所要求的最低利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我国贷款利率决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币存贷款差进一步扩大,利率的杠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二)金融市场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基准利率曲线。基准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利率。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基准利率具有市场参与程度高,可控性好,稳定性好,风险较小等特征。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国债收益率比较接近基准利率的要求,但也存在债券品种结构不健全,短期债券比重较低、长期债券价格偏低等问题。

(三)金融机构缺少利率风险避险工具。随着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利率对经济变数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利率将随着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而波动,如何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缺口”,将利率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需要更多的工具来管理利率风险。

(四)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后,部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存在“一浮到顶”的现象。贷款利率浮动偏高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增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是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直至完全放开。二是严格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加强商业银行负债膨胀的自我约束,同时赋予商业银行负债类产品的定价权,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使商业银行能根据资产型业务情况,主动管理或主动收缩负债型业务。

(二)完善贷款利率浮动风险管理的机制。一是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应建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应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和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强化和完善内控制度,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三)加快货币市场发展,促进市场化利率的形成。选择和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步骤,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准收益率曲线,增加、完善债券品种,通过货币市场的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促进市场化利率机制的形成,使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能够客观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为整个利率改革的推进形成一个可靠的基准性利率。

总之,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探讨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机制对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提升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利率决定机制还未完善,更需要对此进行研究,以更快、更好的进行利率决定机制的改革建设,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建军, 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机制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08

[2] 人民银行信贷处, 当前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利率风险及建议, 西南金融;2003(4)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比较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商业银行模式,但是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贷款定价就是其中之一。

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竞争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银行收益、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客户忠程度都有重要意义。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对贷款定价的控制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一、贷款定价的含义

所谓“贷款定价”,即合理的贷款价格的确定。是指通过全面核算贷款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收益、商业银行为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所需承担的成本、贷款应该得到的目标收益等因素,对每一笔贷款确定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满足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及流动性要求的综合价格的过程。

贷款价格的确定要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确保贷款安全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国际上,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是由利息和费用两部分构成的。但现阶段金融论文,我国银行贷款只能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时,“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收取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的价格就表现为贷款的利息。

二、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比较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银行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应结合贷款定价的模式来考虑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存在三种传统的贷款定价模式: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这三种模式是随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继产生的。

1、成本加成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成本导向型”定价模式,贷款的价格必须包括: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贷款的资金成本率+贷款费用率+风险补偿费率+目标利润率

①资金成本:银行获得这笔贷款资金所付出的利息费用和筹资费用。

②贷款费用:由贷款产生的非利息支出费用。如信贷人员工资、设备成本和折旧等。

③风险补偿费:又称“贷款的风险溢价”,即对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做出的必要补偿。

④目标利润:银行从每笔贷款中获得的最低收益论文网。

成本加成定价法简明、直观的表明了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要求银行内部有精确的成本核算系统,要求能够精确的归集和分配成本,但银行往往由于产品的多样化,很难进行成本分配。另外,成本加成模型属于“内向型”模式,是以自身情况作为出发点,很容易脱离市场,失去贷款价格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成本加成模式适用于单笔贷款定价,而银行与客户往往存在着多笔业务,所以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2、基准利率加点模式

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也称为“价格领导模型”,是国际银行广泛采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是建立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上的一种定价法。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不同水平的利差,使得银行能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客户、不同的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风险加点

或贷款利率=优惠利率×(1+系数)

这种定价法重点考虑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属于“外向型”的定价模式。与成本加成模式比,更加贴近市场金融论文,是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因此确定的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定价法还考虑到了贷款品种、贷款规模对贷款价格的影响,比如在实际操作中贷款额度小的零售业务,贷款利率就高;贷款额度大的批发业务,贷款利率则相对较低。但是,该模型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定价模式来确定贷款的价格,并且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资金成本。

到了20世纪70年代,基准利率作为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挑战,贷款定价模型优化为:

贷款利率=同业银行拆借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3、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是一种“客户导向型”模式,它并不是从某项贷款本身出发来确定其价格,而是将贷款定价纳入客户与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中考虑。即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与收益,以及银行利润目标。计算公式为:

(贷款额×利率×期限+其他服务收入)×(1-营业税及附加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

银行的这种定价模式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考虑的是银行与客户的整体业务往来,所以更有利于确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贷款价格。但是,此种定价方法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与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分客户核算”,加大了银行的工作量,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总成本。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激烈日益突显,各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从以前的“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必须考虑到每笔贷款的成本是否回收,贷款的风险费用是否得到补偿,并获得预期收益。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不同期限、不同主体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论文,商业银行在此基准利率基础上,对贷款价格进行浮动,浮动区间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由于要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进一步放开,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借款人的风险、效益状况、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等因素,在利率浮动区间内自主定价,在不同的操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基准利率加点法、贷款成本定价法、市场参照法和客户关系定价法。

1、基准利率加点法

这种方法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加上或乘以浮动比率作为贷款价格的方法。这种方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价格领导模式相类似,是我国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贷款定价方法。具体步骤方法为:①组成利率浮动参考指标。该指标是由一笔贷款的各项风险指标和其他相应指标构成。②参考指标分档次。商业银行将第一步做出的利率浮动参考指标分成若干档次,根据以往企业历次贷款利率水平,将参考指标的档次分别对应相应的利率浮动系数,并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③计算利率浮动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利率浮动比率=∑(风险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其他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

则贷款价格=基准利率+利率浮动比率

其中公式中的风险指标包括:资本金比率、还款期限、贷款担保方式、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等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指标;其他指标包括存贷率、单笔贷款数额等。

这种定价模式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出发点,结合各种风险指标来定价,属于“市场导向型”定价方法。但是,由于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银行不可能全面加以计算,所以银行就无法通过贷款定价全面管理贷款的风险。

2、贷款成本定价法

商业银行采用贷款成本定价法,目的在于使确定的贷款价格能够弥补银行提供贷款服务的成本,并且使银行能过获得贷款相应目标利润,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贷款成本定价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准备金+分摊的营业费用+目标利润

①资金成本:银行获得这笔贷款资金所付出的利息费用和筹资费用。

②风险准备金:对贷款提取的一定数额的呆账损失准备金。银行的贷款存在风险,存在着形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为防范风险,降低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将从贷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风险准备金。

③营业费用:由贷款产生的非利息支出费用。如信贷人员工资、设备成本和折旧等。

④目标利润:商业银行对贷款的预期收益。因为银行作为经营信用资产的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金融论文,所以在计算贷款价格时也应考虑。

贷款成本定价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成本价成模式相类似,是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对贷款进行定价的,属于“成本导向型”定价模式论文网。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方法优点在于能够保证贷款的盈利性,获得贷款收益。但是,由于其出发点是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内向型特点,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3、市场参照法

市场参照法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价格时,参考的因素来源于市场。此时,银行参考的因素是同类竞争者对同类贷款产品提供的价格、贷款产品的特性、服务水平等。通过这些因素,来确定自身的贷款价格。

运用这种方法制定出的贷款价格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预测成本有困难或竞争者不确定时,通常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市场参照法忽略了银行自身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出现市场份额增大,而银行利润减少的现象。

4、关系定价法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客户与银行的业务往来、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客户对银行的潜在价值等。商业银行采用的关系定价法,就是根据这些关系的程度对贷款进行定价。

关系定价法适用于银行的长期客户及大型客户,也是银行吸引关系密切客户的有效方法,可以使长期客户的忠诚度提高。但是,这种定价是优惠定价,价格通常比一般价格水平低,所以会对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影响。

(三)中西方贷款定价模式的比较

相同点:①在我国与西方定价模式中,都存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方法能够简明、直观的反应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这种定价模式属于“成本导向型”,是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对贷款进行定价的,很容易脱离市场,失去贷款价格的市场竞争力。②“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也是中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定价方法金融论文,属于“外向型”定价模式,与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相比,更加贴近市场,因此确定出的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贷款风险因素有很多种,银行不能全面加以计算,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单独使用来确定贷款的价格。

不同点:①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重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西方商业银行会采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式”为贷款定价,通过考虑银行与客户的整体业务往来确定出的贷款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②与西方定价模式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还会考虑到“市场参照法”,这种方法是在商业银行预测成本有困难或竞争者不确定时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忽略商业银行本身的成本和利润,造成市场份额增大但利润减少的现象。

从上述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比较可以看出,每一种定价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但又都存在着缺点。可见,没有一种定价方法是万能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应该对现有定价模式的改进,以适应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47-03

1 引 言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IRS)又称利率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自1982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第一笔利率互换交易发生以来,利率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目前,利率互换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具有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以及资产配置等功能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利率互换在我国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交易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成交金额(名义本金额)已经达到了17256.89亿元,而在利率互换业务开展之初的2007年,全年的成交金额仅为2168.40亿元。市场参与主体,也由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参与,发展到目前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局面。今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率互换的交易还会日趋活跃。而利率互换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并在金融市场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定价问题。

2 利率互换定价的经典模型

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前进行转换。目前我国应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互换。利率互换的定价,即确定利率互换中的固定利率,使得互换的浮动利息现值之总和等于固定利息现值总和。下面将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利率互换定价的一般思路。

假设A、B两家银行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进行一项利率互换交易。交易协议的名义本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年,付息频率为每半年付息一次。A银行支付浮动利息,参考利率为6个月SHIBOR,B银行支付固定利息,支付的固定利率水平为ic。利率互换的定价就是要求出ic值,使得浮动利率的现金流与固定利率的现金流相匹配,即二者现值之和相等。

2.1 确定固定利率部分的现金流现值

对于一笔期限被分割为N个时间段的利率互换合约:t=0,1,2,…,N;令PVC表示固定利率部分的现值;ic和c表示互换协议期间的固定利率与本金;dt表示时点t的贴现因子;m表示一年付息次数。则该笔利率互换协议的固定利率部分现值的一般表达式为:

PVC=Nt=1icm•c•dt(1)

在本例中,N=6,m=2,c=10亿元人民币。已知金融市场上各期限零息国债的收益率如表1所示。用它作为相应期限的即期利率,来计算贴现因子,对未来各交易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

2.2 确定浮动利率部分的现金流现值

对于浮动利率部分现金流来说,今后各期的利率是一组未知数,因此难以确定这一部分的未来现金流。但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未来利率等于隐含的远期利率。因此,可以根据已有的即期利率数据,计算出远期利率来代替未来的浮动利率部分的参考利率,从而确定浮动利率部分的现金流,并应用贴现因子对现金流进行折现,最后定出这一部分的现值。

令PVf表示浮动利率部分的现值,ift表示自时点t-1至时点t的远期利率,ct表示第t期浮动利率部分的现金流,dt的定义同上,那么一笔N期利率互换的浮动利率部分现值可表示如下:

由以上计算可得,浮动利率部分的现值为PVf=1.0096。

令固定利率部分与浮动利率部分现值相等,即PVC=PVf,即可计算出要求的固定利率,即完成利率互换的定价。在本例中,得出的固定利率计算结果为3.56%。

这是目前国内互换定价较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国内利率互换交易的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所以定价一般使用无风险定价模型。随着参与主体的不断扩展,风险因素特别是信用风险因素开始成为互换定价研究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在无风险定价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单方违约或双向违约的风险因素,对互换进行定价,即在无风险定价的基础上,加上交易对手的风险溢价作为最终报价。还有利用在国外市场已相对成熟的互换价差(swap spread)理论,使用在无风险定价上加上价差点的方法来对中国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进行定价。

3 利率互换定价的准确性问题

上面所说的定价模型与方法,无论是无风险定价,还是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定价方法,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而言,在决定利率互换定价的因素中,都有一些变量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从而导致互换定价出现问题,阻碍了利率互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1 缺少市场公认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本文定价所用的基准收益率为零息国债收益率,并将其作为相应的贴现率来对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但是,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善、流动性不足以及由此造成的交易不连续、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个期限品种债券收益率的确定,因此如何确定关键时点债券的收益率成为难点,以此为基础绘制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误差自然也就更大。目前银行间市场有数家机构各自计算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本文介绍的模型中采用的是在国内相对有影响力的“中国货币网”的收益率曲线,但仍是不尽准确。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没有一条市场公认的收益率曲线,因而使得利率互换定价的准确性受到了较大的挑战。

3.2 未确立合理的互换交易浮动参考利率

合理的浮动参考利率是准确的利率互换定价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成熟利率互换市场上,各国在互换交易中确定浮动利率时常用的参考利率是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例如,短期国库券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商业票据利率、银行承兑票据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银行优惠利率等。这些参考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利率,所以国外成熟市场上对利率互换定价的方法比较直观简单,因为其浮动利率部分参考利率为市场化利率,互换中浮动利率部分的现值就等于名义本金,因此,只需找到令固定利率部分的现值也为名义本金的固定利率即可。

目前,我国具有基准性的利率主要有7天回购利率、人民银行制定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年期与3年期贷款利率,以及2007年年初正式启用的SHIBOR。其中7天回购利率指数水平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但是,由于长期浮动利率债券和长期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都不与7天回购利率挂钩,而且期限较短,与互换期限很难匹配,每7天确定一次浮动利率,也导致清算工作过于烦琐。若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或贷款利率作为利率互换的参考利率,尽管其与长期浮动利率债券和长期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挂钩,但此类利率仍不是市场利率,以它作为利率互换的基准利率也不能使金融机构有效规避利率风险。2007年年初正式启用的SHIBOR,推出时间尚短,被市场认识与普遍接受尚需时日。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在目前的利率互换定价体系中使用各类浮动参考利率都存在各种问题,给定价增加了难度,影响互换定价的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对于浮动参考利率采用了运用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根据各期限的即期利率计算出远期利率的方法,使用计算出的远期利率作为浮动参考利率。这又涉及远期利率的计算误差问题,而且预期理论的假设条件的限制以及这一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都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

3.3 信用风险溢价的估算方法不成熟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在进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时,要提前考虑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首先交易主体要在综合评估交易对手的资产质量、信用状况包括违约风险后设立衍生产品授信额度,如无授信额度则需要交易对手提供足够的保证金来覆盖其风险敞口。违约概率一般根据交易对手同等信用评级的历史违约率以及对手本身情况进行确定。在无风险定价基础上加上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溢价后作为最终报价。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信用风险定价既缺少历史违约概率的统计,也没有可供参照的相关市场价格,信用风险溢价的定价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面临无风险收益率基准和风险溢价基准双重缺失的困难,目前国内对利率互换交易定价的准确性仍值得商榷。

3.4 通过模型计算的互换定价往往与实际的互换交易价格不符

由于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目前的交易并不算活跃,市场参与主体也不够广泛,而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的规定,市场投资者中,经相关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监督管理机构授予的权限与其存贷款客户及其他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利率互换交易或为其存贷款客户提供利率互换交易服务;其他市场投资者只能与其具有存贷款业务关系且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互换交易。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利率互换的价格还是主要取决于互换双方的供求关系。我国利率互换市场中固定利率的需求大都集中在国家开发银行,而众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大多需要换入浮动利率,使得浮动利率的机构不得不在固定利率上付出更多的溢价。因此,通过利率互换定价模型所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而实际的交易价格并不一定是合理的。

3.5 缺少校正定价偏差的有效机制

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很快通过套利机制校正价格偏差。但是,我国的利率互换市场存在诸多管制,套利机制很多时候由于管制原因和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发挥作用,致使互换市场上价格偏离的现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4 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利率互换定价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这一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利率互换在规避利率风险以及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作用。

4.1 完善国债的期限结构,形成反映市场状况的收益率曲线

收益率曲线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着对利率互换估值的准确性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程度大小。要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就要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形成公开合理的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的市场参考利率。应丰富国债交易市场主体,允许更多的交易主体参与市场竞价,根据多方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市场普遍接受的收益率曲线;另外,可以加强做市商制度,让有实力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积极地参与报价,并增加双边报价的券种和报价期限,为收益率曲线关键点提供合理依据。

4.2 加快培育货币市场,形成具有指标意义的货币市场利率指数

各种货币市场工具所使用的市场化利率,是确定利率互换交易浮动参考利率的重要指标。而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指标的局限性,影响了浮动参考利率的适用性,因此,加快培育货币市场,形成有足够流动性和深度的货币市场,形成有指标意义的货币市场利率指数,满足浮动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贷款等资本市场工具的需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率互换浮动参考利率的问题。

具体而言,需要继续稳步推进SHIBOR利率体系的建设,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限额和期限管理,以促进资金供给和需求主体多元化,把SHIBOR利率培育成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要进一步提高SHIBOR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推动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以及企业债利率与SHIBOR利率进行挂钩。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作为一种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为利率市场化做好了准备;而反过来,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也与利率市场化进程息息相关。在SHIBOR利率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用,以及基于SHIBOR利率体系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足够成熟之后,应推动存贷款利率与SHIBOR利率进行挂钩。

4.3 加大信用风险防范力度,提高信用风险评估水平,完善市场评级制度

应积极引入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评级制度,大力发展合格的评级机构,使得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清晰。这样在利率互换时,双方可以根据对方信用等级确定不同的风险利差,在长期的利率互换期内,双方也可以根据评级单位对对手不断变化的信用水平的评估来时时控制信用风险,进而对利率互换交易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4.4 加快利率互换市场培育,增加参加主体

应该允许更多领域的金融机构参加进来,让更多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利率互换交易,这将有利于创造和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合理的均衡价格。

参考文献:

[1]徐成贤,薛宏刚.金融工程―计算技术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贾小青,曹媛媛.关于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2006(3).

[3]朱世武,邢艳丹.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6).

[4]张明,王延清.利率互换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第6篇

关键词: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15-05

一、中国利率体系现状

早在1993年,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正式启动,按照“先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和大额、后短期和小额”的改革推动顺序在实践中摸索前进。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已逐步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上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国债、企业债以及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几乎所有利率。利率管制主要集中在银行本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2012年6月8日人民银行首次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1倍,标志着利率市场定价取得重要突破。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有完善的价格调控手段,并体现在基准利率体系的完善和利率传导机制的畅通上,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研究就是需找出当前我国利率体系中重要利率品种之间的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虽然从利率的品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利率都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或正处在市场化进程中,但是由于管制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并存,以及各种利率的形成机制及其所对应的融资活动各异,导致市场化利率在形成机制和经济效果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因此,发掘我国主要利率品种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二、利率体系中主要利率的关系分析

(一)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基本同步

(二)货币市场中短期利率已经成为主导利率

(三)央行票据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力正在加强

(四)银行借贷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五)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对长期国债利率的影响力基本稳定

实体经济主要受长期利率的影响,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对长期利率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货币市场利率对长期国债利率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对3月期回购利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进行时变系数分析(见图6),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货币市场利率对国债利率的影响因子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0.25—0.35之间。和康韦(Paul Conway,2010)的研究结论相比,2008年前我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长期国债利率的影响逐步加强,而2008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

(六)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浮动区间受政策利率的影响

从利率作用机制看,再贷款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理论上应构成货币市场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如果市场利率低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便会将头寸资金存入中央银行账户,而不是在货币市场拆出。同样,若市场利率低于再贷款利率时,部分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获得贷款,并将多余资金投入货币市场进行套利。但是由于中国对于再贷款有诸多限制,大部分金融机构并不能短期内大量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因此在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如大型IPO发行时),货币市场利率可能会超过短期再贷款基准利率,这就造就了一个套利机会。此时,中央银行会根据再贷款浮息制度,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进行加点。

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3月期债券回购利率的分析可以发现(见图7),我国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之差呈逐步扩大的态势,意味着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空间进一步加大。债券回购利率在2011年之前基本在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之间波动,而2011年初至2012年中旬大幅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这与中央银行从2010年10月起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造成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有关。在2011年下半年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又开始回调到政策利率的区间中去。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的利率双轨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利率体系中货币市场利率、央票利率、贷款利率等相关性不断增强。在今后一段时期中,要在总体上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其一,整体配套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本文滚动相关系数测定和时变相关系数测定中,部分相关系数短期变化较大,这正是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利率体系内各利率的相关性。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不单要考虑基准利率的形成、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形成等,还要考虑市场主体的定价和议价能力、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热钱” 的流动等因素,以及其他改革措施协调配合推进。

其二,货币市场中长期交易需要进一步培养。近年来,无论是银行间同业拆借还是回购市场,交易量持续攀升。但是目前交易还主要集中在短端(特别是一个月以下),这导致短端的利率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的情况,而中长端(三个月至一年)的利率由于交易量不足,尚不能充分体现市场资金的情况。本文的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隔夜拆借利率和三月期以上拆借利率的相关系数迅速下降到0.8以下。

其三,通过发展金融市场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水平,提高调控效率。过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会降低货币市场的资金效率,减弱中央银行调控的影响力。我国应该拓展金融市场,进一步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水平,引导商业银行减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例,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去,提高资金的效率。通过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还可以扩大市场利率潜在的浮动范围,使货币市场利率更能真实地反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情况。目前货币市场利率远远高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正是进一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有利时机。

其四,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可以参考货币市场利率进行浮动。商业银行具有逐利性,目前我国的准备金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利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较那些不适用法定准备金的金融中介机构承担的成本要高,竞争力减弱。国外就曾发生因为不支付准备金利息,从而引起商业银行为减少“准备金税”而采取种种手段逃避准备金的缴纳,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调控的案例。因此,对法定准备金参考市场利率波动支付利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改善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为存贷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Paul Conway, Richard Herd and Thomas Chalaus.2010.Reform China’s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 to meet domestic objectives.ECO/WKP 78.

[2]程展兴.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关系研究及其对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探讨[D].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3]李扬,殷剑锋.中国的利率体系:现状及改革[J].中国金融,2005,(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设计

绩效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它丰富和充实了政府责任监督体系。在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的标准,这就是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在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时间上远远早于我国,而且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审计体制等也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他们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也显然比我国成熟。就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指标共同构成。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以硬性指标为基础毕业论文怎么写,针对不同被审计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1]。

英国国家审计署对政府绩效确定了三项标准:钱是否花的少,尽可能少地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钱是否花得好,通过比较所投入资源与所产生效益进行评定;钱是否花的明智,通过比较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英国政府绩效审计部门以这三项标准为依据,运用各部门各行业己有的评价指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2]英国在评价方法上也有许多形式,如专家意见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具体评价指标的对比、定性分析、运用统计进行定量分析等[3]。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以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为专题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见,夏军峰简要介绍了国外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指出由于绩效审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审计人员不得不为每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建立评价标准,标准可以来自于基本的计划文书、预算文件、项目报告、国际机构的标准、政府的方针政策、专业机构的公告、过去的执行情况等。审计人员还应对绩效评价标准的适当性做出判断,许多具体的审计标准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建立中国学术期刊网。其他大多数研究者把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讨论的问题之一[4]。

张丽华指出我国目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公共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被审计单位资源占用、资源利用、管理活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在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毕业论文怎么写,还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优先实践”原则作为衡量标准[5]。

张天正提出绩效审计应着力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管理控制体系、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结果。其中工作效率可以用公共资源的数量与需求量、设备和职工允许空闲的时间、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等定量指标来衡量,其他几个方面则多为定性评价[6]。

邢俊芳、吕文基撰写的《经济效益审计》一书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以经费自给率、经费节约率、单位工作量费用率、本年人均经费、本年人均经费、比上年经费节约率等作为考核行政机关效益的指标,显然上述指标主要是从经济性方面对绩效进行考量,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考核不够[7]。

竹德操等编著的《经济效益审计》又进一步提出了本年实事完成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所属地区社会总产值增长率、所属地区引进外资增长率等效率指标,这些指标的贡献在于对行政机关的效益考核指标在考虑经济指标的同时考虑到了社会效益;其次,该书指出长远的经济效益、地区的合理经济结构难以从一时的指标中反映出来[8]。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

建立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功能,在于保证政府绩效审计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9]因此,审计人员在制定或选择评价标准时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评价标准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应当与被审对象的核心效用紧密相关。审计评价标准要能够对具体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且保证绩效审计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或采取正确的行动。随着审计的深入,审计目标会层层细化。审计人员应针对各个具体目标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项审计项目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具体审计目标,形成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二)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毕业论文怎么写,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审计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现实的方法、管理能力、组织结构,且考虑发展潜力,主要对可控制和可调整的因素进行评价。

(三)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主观意志左右,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评价人可以使用该审计评价标准得出相同的结论。审计评价标准应当涵盖特定条件下绩效的所有重要事项和方面。即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预算和实际业绩相结合,能够全面、辩证地考虑分析问题[10]。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原则之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还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由于政府各部门的目标、性质、职能各不相同毕业论文怎么写,故如果要建立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很难,所以,灵活性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根据不同的单位选用不同的标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另外,还要遵循一致性原则,标准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但是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是没有价值的。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三大类组成。

职能指标。它用来衡量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所表现出的绩效水平,具有直接性和主体性,如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基本问题。

影响指标中国学术期刊网。它用来测量政府管理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效的影响和贡献,具有间接性和根本性。这一指标直接考察政府是否有所作为。

潜力指标。它反映的是政府内部的管理水平,体现政府管理廉洁、公正、高效的政治要求,实际上就是在测量政府在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果。

笔者认为毕业论文怎么写,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应该划分为政府总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两个层次。政府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政府行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也是政府部门开展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应努力达到的目标。项目评价标准是对一个项目是否实现其目标进行的评价,其重点是对活动产出价值的衡量。

(一)总体评价标准的设计

1.公共资源耗费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强制分配权,政府远景规划及年度财政预决算需要将财政收入分配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领域。公共资源耗费类指标主要考察政府行为成本,包括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具体指标有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和社会综合发展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重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其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巩固发展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补充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资金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往往是公共资源耗费的主要形式。

行政经费支出:公共资源耗费通常也必须考虑政府行政效率,衡量指标有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员资金占用率等指标。当今政府治理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大市场、小政府”。因此,行政经费所占比重过高的政府机构过多的消耗了社会公共资源。

社会综合发展支出:除了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外,政府还必须关注社会的综合发展。因此,政府在科教文卫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其他公益事业投入以及在司法和国防建设上的投入,均能反映政府在公共资源的投向。

2.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毕业论文怎么写,也可以说是政府活动的产出。因此,在保障合理预算的公共支出后,对政府活动的产出绩效考察,即政府业绩考察应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政府业绩包括政府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政府管理效益、政府管理社会效果等。可以通过设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来建立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1)经济效益指标

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突出,由于经济是其他社会资源耗费的基础,经济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就无法顺利开展,也不利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发展始终是政府尤为关注的“政绩”。在衡量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宏观经济发展中国学术期刊网。包括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社会总投资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上述指标反映了地区或部门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是考核政府经济绩效的重要指标。②居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主要包括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指标。③政府调控能力。包括产业结构、招商引资能力、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市场监管能力和法规完善程度等指标。

(2)社会效益指标

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还体现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上。作为一个现代型政府,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人口和社会方面的指数必须纳入到政府绩效审计中。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毕业论文怎么写,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有用效果,也就是说,是其付出的代价与其社会受益程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具体指标有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质量水平。

社会发展状况: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公用设施保有量等指标,上述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综合效益。

人口质量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主要是反映了人口发展状况和质量。

3.政府行政潜能审计指标

政府行政潜能指标主要是反映政府的施政效率和服务潜能,从而反映政府提供行政服务质量和能力。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战略规划能力、政府应付突发事件能力、领导者基本素质、政府服务环境与条件、机关工作作风等。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机关服务单位信息化程度、公务员处理事务速度、政府行政透明度、年行政复议次数、公众支持率以及服务满意度、廉政建设程度等。

(二)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一般类指标和项目个体评价指标。

1.一般类指标

一般类指标是对不同项目绩效评价摘要是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项目从立项直到最终完成是否做到了经济有效地运用资源。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如何。项目的最终效益质量如何,包括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评价个体指标

项目审计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价应主要从项目的效果来评价。对项目的前期建设主要评价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立项程序的合法性、建设项目的机会成本的评价中国学术期刊网。项目的效果性评价应当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

(1)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①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指标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适用于各种投资规模。、通常情况下,当计算出的投资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时,认为该项目方案是可行的。

②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③净现值

式中:n----项目的期限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i----资本成本

该指标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当NPV>0时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该方案除了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故该方案可行;当NPV=O时,说明该方案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或有待改进;当NPV<O时,说明该方案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该方案不可行。

④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在项目计算期内,项目始终处于“偿付”未被回收投资的状况,内部收益率指标正是项目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获利能力,能反映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方案的经济性越好。

⑤净现值率

其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是一个考察项目单位投资赢利能力的指标。应用NPVR评价方案时,应使NPVR≧o,方案才能接受。

⑥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反映资产的运用效果。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

⑦资本保值增值率

该指标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的高低。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毕业论文怎么写,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

⑧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

该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⑨借债偿还期

借债偿还期是指根据国家财税法规及工程项目的具体财务条件,以可作为偿还贷款的项目收益(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收益等)来偿还项目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项目借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2)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据此,我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①资金节约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

②工期计划完成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中国学术期刊网。

③公共设施增长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性功能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教育经费增长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等具体指标组成。

④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

⑤适龄群体就业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⑥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

四、结束语

无论是总体评价标准,还是项目评价标准,它们的确定都需要我们在开展每一项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不断的摸索。影响政府绩效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有表象的因素也有潜在的因素,有可预见因素也有不可预见的因素等等。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一种政府绩效审计的衡量尺度。审计过程中,应结合掌握的大量的活的情况进行对比测算。在此毕业论文怎么写,仅是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很不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本身是个系统,各种标准应联系的看。同时,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客体涉及面很广,既有政府部门财政预算支出,又有重点项目、专项工程支出,还有各类基金支出、国有企业投资支出等等方面。所以,绩效审计指标的确立就必须分类别,按审计客体的不同分别设立,没有适合各类政府绩效审计的一个指标体系。总之,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我国才有可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及其各部门和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为即将在我国大规模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齐国生.美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审计,2001(1)58一59.

[2]管亚梅.英国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借鉴与思考[J].陕西审计,2005(3)36.

[3]张健梅.英国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5(9)56一57.

[4]夏军峰.国外绩效审计标准的借鉴[J].中国内部审计,2002.5

[5]张丽华.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6(8)53-54

[6]张天正.引入绩效审计完善财政监督[J].财政监察,2003(1)38-39

[7]邢俊芳,吕文基,《经济效益审计》,人民出版社,1995年.

[8]竹德操,吴云飞,达式华,《经济效益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年.

[9]邓小红,王俊.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J].决策与信息,2006(1)52一53.

第8篇

[关键词]基准利率调整;汇率;外汇储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28-02

一、引言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央行采取的双松货币政策,导致2009年货币的高投放和信贷的快速增长,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负转正,12月通胀率进一步攀升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则首度由负转正;到2010年通货膨胀现象更为显著,众多专家学者预计2011年初CPI指数上涨幅度将会达到5%。虽然人民银行仍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面对国内的物价上涨,稳定经济金融运行,2010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同年12月26日,央行再次对一年期基准利率进行调整,上调2.5个百分点。这一调整是否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其是否会缩小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从而减缓物价上升速度,甚至降低物价水平。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汇率与外汇储备角度对我国基准利率调控物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央行一般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供应量,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公开卖出债券等。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国家缩小货币供应的措施之一。在封闭经济体中,基准利率的上调意味着投资收益的增加,即投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居民更愿意将货币存入银行,企业将更为慎重地进行金融决策;同时,债券价格将会下降,投资者资产缩水,将会减少支出,这就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基础货币减少,最终缩小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将不仅取决于该国国内社会经济体制与政策传导机制,同时还受到外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即克鲁格曼所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

国内外对汇率与外汇储备对通胀的影响已有一定的研究。Heller(1976)基于全球视角,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认为国际储备可以通过货币供给间接对物价水平产生滞后的影响。Lin and Wang(2005)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前提下研究了东亚五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指出如果汇率效应大于货币冲击效应,外汇储备的增加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国内学者的研究总体上延续了上述研究思路。张鹏、柳欣(2009)参考Lin and Wang(2005)的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正向冲击。陈碧琼、何燕(2009)在综合考虑物价、货币供给、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利率、汇率等的基础上,构建了物价波动国际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且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在长期和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长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冲击。

三、定性及数据分析

(一)基准利率调整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利率的上调将会引起国外资本流入,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外汇储备增长。我国现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这就使央行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央行又以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基金,外汇储备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另外,虽然我国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将会在外汇市场抛本币、买美元,这就反过来使市场上人民币供应量增加,再加上我国货币不能用于国际流通,这些增加的货币只能在我国内部进行消化,这就会降低利率调整政策的效果。

自1996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了长达7年的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由10%左右逐步降到1.98%,直到2004年10月29日,央行才开始采取升息策略,基准利率一度升至4.14%。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刺激国内经济,央行再次开始降息,直到2010年底,在不到70天的时间内两次调整基准利率。而自1993年起,除个别月份外我国外汇储备均呈现上涨趋势,从201亿美元上涨到近16500亿美元,平均每年上涨2.36%。在基准利率下调的时期,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年增长率为1.75%左右,而在基准利率上调的时段,年增长率为2.7%,特别是在基准利率调整后,外汇储备变动最为明显,例如2007年央行6次上调利率使当年外汇储备增长率为3.05%。

(二)基准利率调整对汇率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其他国家利率不变,一国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将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入,若该国实行的是市场利率,则其利率将会回归未调整之前的水平,降低货币政策效果,而如若该国实行的是固定利率和浮动汇率制,这将导致外国资本的不断涌入,使本币供不应求,推高本币汇率和本国资产价格,最终引起通货膨胀。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固定利率政策,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同时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以基准利率的上调将会使人民币面对不小的升值压力。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几乎近5年的上涨趋势,从2005年7月21日8.2765的中间价一路上升到2010年12月31日6.6229的中间价,并且当日的钞买价和汇买价更是降到了6.6000以下。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保持增长的阶段:一是2005年7月我国汇改到2008年7月前后,而这段时期也是我国基准利率持续保持增长的时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25%升至4.14%。其中2007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是上调了6次,这也使2007年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一年。二是2010年底,也就是最近央行两次调高基础利率。

(三)汇率与外汇储备对物价的影响

汇率和外汇储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外汇储备随着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引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即基础货币的增加,基础货币的增加又会通过货币乘数导致货币供应量成倍地增加。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便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另一方面,汇率的变动一是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带动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二是会引起进口原材料、初级产品以及中间产品等价格的变动,从而带动国内生产成本的变动,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三是通过间接传导机制影响物价水平,如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收入机制、替代机制、预期机制和债务机制等。其中,汇率又会通过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即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卖出本币造成外汇储备增加,引起基础货币增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央行对基准利率调整的政策效果会由于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影响而降低。为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第一,可以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为防止货币供应量随外汇储备的增长而增长,可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回收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或发行央行票据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从而降低货币乘数。第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这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在境外流通并成为他国的储备货币。我国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人民币流出境外,可以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并且,还可以减少央行外汇储备增长压力,转移外汇风险。第三,逐步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在这一结售汇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断买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造成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假象,引起国际游资的不断进入,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很大的牵制。

[参考文献]

[1]高瞻.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2]陈景新,魏园.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0(1).

[3]王永茂,宋金奇.基于VAR模型的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兼论汇率价格传递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9(1).

[4]闫力,刘克宫,张次兰.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9(12).

第9篇

论文关键词 经济法 基本原则 社会整体利益 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释义

“原则”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rinciPium,译为“起源、基础、准则,”按汉语的词义是指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所下定义:所谓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本真理或准则,一种构成其他规则的基础或根源的总括性原理或准则”。

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原则是体现发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它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周作翔教授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一定范围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是具有综合性、本源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准则;周旺生教授认为,法律原则,就是体现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原则,是法的原则体系的上位阶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一切经济法规中,体现经济法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始终起指导、规范、引导作用的总括性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诸多经济法原则中更具根本性的经济法原则,它最为充分地展现着经济法主要价值并最为集中地承载着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它是经济法规则制定和实施的基准,是经济法体系内具有最强普适性的原则,是经济立法的基础,是执行经济法律法规,进行经济管理、处理经济关系的依据,对经济立法、司法和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是连接经济法宗旨与经济法具体规范的桥梁和纽带,所有的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行为都以它为基础展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有很大作用,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二、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现状和确立标准

(一)我国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观点我国经济法学已有20余年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经济法的研究也欣欣向荣,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但是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却是各成一家,没有定论。而一个学科基本原则的确立对于促进本学科的繁荣发展有重大作用,比如,民法确立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原则,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行政法确立了“实体性和程序性方面的”原则,而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却没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确实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我国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王保树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1)经济上的公平与公正原则;(2)违法行为法定原则;(3)经济管理权限和程序法定原则。”

第二,潘静成和刘文华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衡协调原则;(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3)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

第三,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原则为:“注重社会总体利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

第四,李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2)国家适度干预原则;(3)社会本位原则;(4)经济民主原则;(5)经济公平原则;(6)经济效益原则;(7)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五,张守文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调制法定原则;(2)调制适度原则;(3)调制绩效原则。”

第六,程宝山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社会本位原则;(2)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二)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体现了经济法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笔者认为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如下标准:

1.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经济法基本原则能够统领整个经济法,是经济法基本精神、基本价值的高度抽象,是价值观念和法律规则的汇合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总是带有滞后性,因此可以弥补经济法律法规的不足,解决经济法法规法发展滞后的问题。

2.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体现了经济法质的特定。不同社会关系的特质决定了调整该社会关系的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特有的。经济法基本原则必须是经法所特有的,像“违法行为法定原则”、“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可以认为是所有法律部门都应具备的原则,不应认为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还有一些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着更多是我们处理社会问题的立场、原则,也不应认为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法是社会法,它是在社会化条件下,国家基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而对经济进行干预、协调、参与等进行规范和保障的法。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根本准则,以维护、实现、发展好是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出经济法社会本位法的本质特征。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有高度抽象性、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体现出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以上三点是判断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有力标准。

三、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17、18世纪以保障个人自然权利为本位的古典自然法哲学思潮向重视社会利益为特征的社会本位法哲学思潮的转变,社会本位法哲学思潮盛行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作为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该时期——即近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多元社会。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无限制追求和对他人、社会利益的漠视导致产生垄断,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形成了集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于一体的混合经济体制,这种特定的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既尊重市场调节,又体现国家干预。

“我们考虑任何一个法律部门,它在确定自己的调整对象的时候,都应当有一个基本出发点,或者说本位思想,正是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了一个法 律部门区别另一个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经济法正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社会整体利益所追求的是一个个社会的实体,是建立在个体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所谓社会整体利益,是一个社会之中全部合法利益的有机统一。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并通过对不同利益的对比特别倾向于对弱者的保护,以形式上的不平等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通过对当前发展的合理调节与限制,保存和创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使得个体利益能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个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强调人的理性,认为在个人理性的指导下,整个人类社会最终会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经济法的理念是站在社会本位的高度追求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平衡下调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中国经济法天然以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己任,其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为其使命。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根本原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其他基本法律原则是为社会整体利益原则服务的,同时社会社会整体利益原则也是消除其他各种原则之间冲突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保障社会主要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最本质体现、最基础内容。

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的确立,是由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决定的,明确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共利益,为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的实施起到根本的指导作用。

(二)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是指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强调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相互不能取代。笔者认为,“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不同于“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并重”表明同样重视,同等看待,缺一不可,其强调不分主次,彼此之间不能取代:“兼顾”指的是同时照顾(两方面以上),描述的是有所选择地对另一种、另一些事物或情况加以关注,其更多地体现的是主观意识。显而易见,“并重”比“兼顾”更能突出重要性。

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是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指导方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效率决定公平,效率的水平决定公平的程度,没有效率,充其量只是低水平的公平;另一方面,效率又来源于公平,没有公平就难以有效率,难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一定要把公平与效率统一并重地看。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把“蛋糕”尽可能地做大,并且把“蛋糕”公平合理的分配,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

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率,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国家加强经济立法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率,而且在实现经济效率的同时不会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是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提高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有助于政府和市场积极的发挥作用。公平更多的要政府主导,效率要市场主导,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折射,政府和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只有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协调并用时,才能使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市场能调节、能调节好的,应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在市场失灵的情形和领域下,则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旨在提高效率,政府重在促进公平,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市场和政府的定位更加科学,发挥的作用更加合理。

第10篇

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此外,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原来基准利率的1.1倍改为1.2倍。调整后,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变得更加灵活,但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没有改变,调整前后均为3.3%。这表明这次央行降息是非对称的,实际存款利率不降反升,这势必会压缩各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紧缩银根。那么既然商业银行已经让出部分利润,企业就会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利率政策的效果并非如此理想。

二、利率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文章将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这一宽松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并讨论其对拉动企业投资需求的作用效果。利率政策对企业投资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受投资的利率弹性影响,弹性越大则越敏感,对企业投资的需求拉动也越大。但考虑到利率政策旨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产出,所以有必要考察我国的投资乘数,若乘数较大,则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多。

(一)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

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才比较敏感,这时若央行降低基准利率,对企业投资需求的拉动才有较好的效果。2004―2007年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大幅上升,5年期贷款年利率从6%上升至8%,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利率的上升将会导致投资减少,但在2004―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贷款基准利率的上升并没有削减企业投资规模,企业投资反而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的投资利率系数并不大,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小,投资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从而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的政策对企业投资不会有太大影响。

(二)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其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也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有相似的增长趋势,但居民储蓄的增长则较为缓慢。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储蓄的增长较为缓慢时,可推测边际消费倾向有较大值。通过运用MATLAB软件对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我国现阶段消费曲线c=1100+0.81yd,边际消费倾向大致等于0.81,由此也可判断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在2004―2013年间处于较大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居民对未来宏观经济及自身的收入有较好的预期。边际进口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进口部分的比率。边际进口倾向越大,说明我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从而相对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所以投资乘数也就越小。近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略大于进口总额,但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额陡然下滑,但之后又有上升趋势,这表明世界经济正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利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对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2004―2013年间我国进口曲线m=19000+0.19y,边际进口倾向为0.19,可见其值并不高。由以上数据及宏观经济学理论,可得我国投资乘数为2.63,这表明若每增加一单位的投资量,将带来2.63单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由此可见投资的乘数效应较为可观。

三、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能否刺激企业投资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考察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乘数的大小,当二者均较大时,利率政策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根据文章的分析可得出我国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小,投资乘数比较大的结论。这表明我国企业在投资方面对利率不敏感,利率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但若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解决企业投资问题,凭借较大的投资乘数效应,则会促使我国国民产出有较大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根据基本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设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利率弹性较小,这是由企业所有制结构导致的,所以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应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效益优先等原则,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企业效益与个人业绩直接挂钩,让国有企业在贷款投资时把利率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使利率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产生较好的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货币政策

一、前言

国债收益率曲线是描述某一时点上一组上市交易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和它们所余期限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曲线。如果以国债收益率为纵轴,以到期期限为横轴,将每种国债的收益率与它的到期期限所组成的一个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就会形成一条国债收益率曲线。这种不同期限的收益率所组成的曲线亦称为利率的期限结构。

在西方国家,国债的基准利率作用,是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实践选择的结果。在我国,各种官定利率就是名义上的市场基准利率,央行通过调整官定利率去影响和调节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系统。然而官定利率并不完全等同于基准利率,原因在于管制的利率不能充分优化配置资金资源,而且管制利率下的各种利率关联度差,期限结构常常处于扭曲状态,使得基准利率的主导作用难以正常发挥。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即为无风险利率,交易所回购利率为短期的国债收益率,交易所国债为长期的国债收益率。本文用交易所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来进行估计拟合。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在解释利率期限结构方面,有三种理论假说:市场预期假说、流动性偏好假说及市场分割假说。市场预期假说是由希克斯和卢茨194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期限结构完全取决于对未来利率的市场预期。希克斯又提出期限结构的流动性偏好。该假说则认为长期债券由于具有较高的风险,对短期债券具有一定的溢价。市场分割理论最早是由卡尔伯特森提出来的,该理论假定,市场是由不愿承担风险的单个投资者和将生存看的至关重要的公司及金融机构组成,它们都为自己的投资组合寻求免疫力。如果他们的资产的持续期限与负债的有效期限相匹配的话,那么,他们的投资组合就取得了免疫。

我国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文献较少。杨大楷、杨勇(1997)选取1996.12.31、1997.02.21、1997.04.11三个交易日交易所国债的收盘数据给出了相应的到期收益率曲线。周荣喜、邱菀华(2005)通过引入转移概率参数,证明了短期利率满足的一般动态变化方程,建立了离散形式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从而拓展了bdt模型,给出了息票国债与基于息票国债的欧式期权定价公式,并且对bdt数例进行了校正,并针对息票国债,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价方法。

国内的这些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往往是只考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或者国债收益率,或者把他们分开来考查,很少有人结合现有的各个利率品种来综合考虑。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是完全分割的,当套利空间足够大的时候,总会有合法或者非法的资金从中套取超额利润,从而缩小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别。所以本文认为,不同的市场之间是有大量的联系的,应该结合起来考察,即使是在一个有大量市场分割现象存在的市场也不例外。

三、政策建议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只能影响短期利率,长期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货币政策是由对短期货币市场发生作用,进而影响长期市场而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的。因此,中央银行的行为如何影响到整个利率结构对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如上表所示,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比国债利率要高,说明我国所规定的利率比市场所确定的利率要高,应该依照市场的利率来确定基准利率才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所以我国应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但是我国在2008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采取了调高利率的经济政策,才使得利率大大高于市场所确定的利率。

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并不规则,国债收益率也尚不能成由于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国债市场不完善、不成熟的表现,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来解决。

参考文献:

[1]paul a.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经济学》(第1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12篇

关键词:Web评论;情感极性分类;非负矩阵分解;支持向量机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67-04

Sentiment Classifier Based on NMF for Web Comments

REN Jing,LIU Li-b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technique of Web review, the sentiment analysis is regarded as a classification process for review's emotional polarity.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NMF-SVM)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MF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which combine NMF(nonnegative matrix decomposition) and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 The algorithm using NMF for initial word-document vector matrix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effectively, and to extract the latent semantic, finally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o emotion classification that word-document vector model has reconstru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SVM algorithm.

Key words: web comments; emotional polarity classification; nonnegative matrix decomposi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的意见沟通、情感交流的平台,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传统行业运作模式,而且在用户体验式思维有很大的冲击。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在互联网 (如博客和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自己的经验,直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支持和反对等。Web上用户的评论信息在不断增长,分布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成为了潜在用户计划消费前不可缺少的信息参考和指导。例如,在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上出现某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信息,直接影响潜在消费顾客的购买行为,也影响经营者、厂商了解用户真实需求、自身产品、服务方面的不足。面对海量的网络评论信息,仅靠纯手工统计、分析、挖掘,根本不切合实际,因此,利用计算机帮助用户快速完全地获取和整理这些相关的评价信息是当务之急。

中文文本情感分析也称意见挖掘,是对具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处理、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其价值体现在从大量文本信息中分析得到总结性的结论。目前对于Web评论的研究方面,Wei等人[1]分析产品评论征的提取和情感词提取的方法。曹斌[2]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提取包含情感特征词的旅游评论句子,判断这些句子的情感倾向性,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意见。肖芬[3]针对Web站点中的评论文本,通过产品属性词和评价词的提取,挖掘出用户对产品意见的极性。周城[4]利用文本分类技术和情感词典技术两种分析方法对中文Web评论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孙莹[5]利用Web文本数据爬取的酒店评论信息,进行文本的数据挖掘,构建情感分类模型,最终对口碑进行情感分类,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黄胜[6]从细粒度角度进行原始数据抽取、目标评价、词典构建、倾向词联合等四个方面挖掘出Web评论文本的主观性意见。彭浩等人[7]提出一种基于比较句的Web评论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对对用户情感倾向性做出有效判断。徐凯[8]针对产品特征提取方面细致研究,有效识别用户情感倾向,为用户消费、厂商、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上研究在Web评论文本的情感分类准确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对文本特征空间较大、数据稀疏、有效特征较少问题上仍存在不足。

因此,本文基于传统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方法,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降维,提取有效特征,即体现了语义特征,又对大规模的Web评论分类的效率和精度都有所提高,将情感词集与待分类文档的在语义上关联起来,通过NMF重新构造的“词-文档”语义距离作为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SVM方法在分类准确度上有所提高。

1 相关理论

1.1 特征向量空间

目前SVM的文本分类,是根据文本内容将它们分类到目标类型的集合中,再利用初始文档的“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作为分类器的输入,通过标识好的训练样本集进行模型构建,最后输入测试样本集数据,获取测试数据的分类结果。运用文本分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情感分类过程中,文本分类特征的选择直接影响分类结果的好坏。

文本情感分析研究中,特征词与文档的间关系一般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来表示,将数据向量化利于问题的后续处理。文本情感分类中最常见的特征向量空间模型是“词-文档”关系矩阵,关系矩阵中的特征值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分类器的性能。特征值一般情况下对应特征词在对应文档中出现的次数,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DF(文档频率)、信息增益(IG)和互信息(MI)等[9],将“词-文档”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向量空间。TF-IDF(词频-逆向文档频率)方法是最常见的词频统计方法之一,TF-IDF计算公式如下[9]:

利用词-文档逆向频率方法,将每篇文档表示成基于tf-idf权重向量,构建所有特征词的向量空间,初始化“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

1.2 NMF原理

NMF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基于语义的矩阵分解算法,它将一个大的非负矩阵分解为左右两个小非负矩阵,使得分解后的两个小矩阵相乘可还原得到大矩阵。由于分解前后的矩阵中元素都是非负值,因此原矩阵中的列向量可以解释为对左矩阵中所有列向量(称基向量)的加权和,而权重系数为右矩阵中对应列向量中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构造文档的“词-文档”关系矩阵,具有高维且稀疏的数据特性,而NMF算法不但可以降低矩阵维度,并且能够挖掘出潜在的语义相关信息,很好地表达信息间局部相关性,具有更加直观的语义解释。另外,基于简单迭代计算的NMF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左右非负矩阵存储空间小、语义解释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文本。

设为任意一个非负矩阵,NMF算法就是寻找两个非负矩阵和,使X可以近似分解成两个矩阵的乘积。即有:

2 基于NMF的情感倾向分类方法

基于NMF的情感倾向性分类方法的系统结构图如下,总体上可以分为训练过程和测试分类过程。

1)文本预处理:使用现有的分词系统,对参加训练的评论文本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去除停用词等预处理工作;

2)选取特征词集:通过对文档征情感的词筛选确定,特征词的选取对分类器分类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

3)向量空间表示:利用“词-文档”关系矩阵,将文本数据进行数据量化。一般使用TF-IDF(文档-逆向文档频率)方法,将各个文本集都转换成对应的空间向量,构建出“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

4)NMF特征变换:将初始“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进行特征转换,构造出“词-文档”的向量空间模型;

5)训练SVM分类器:根据已标注好的训练样本集对SVM进行训练,得到分类器模型参数,构造最佳的分类器。

2.1 情感特征词集的选取

本文的情感特征词集选取过程,依据中文分词系统,将评论文本中的词性进行标注,具有情感表象的词语一般都是句子中的名词、副词、形容词等,将这类词语作为情感特征词的候选词集,具体选择步骤如下:

1)将评论文本集分词后所有标注的形容词、副词和名词词语构成候选特征词集。

2)结合知网情感分析常用词语集词典,对候选特征词集进行筛选过滤,若候选特征词包含在情感分析词语集词典中,则保留,否则,剔除该候选特征词。

3)对过滤后的候选特征词集,对DF值(文档频率)设置一定的阈值,过滤小于阈值部分的情感词,筛选出具有很大信息量的特征情感词集。词DF值表示包含该词的文档总数。公式如下:

4)按照式(5)的计算方式,统计全部候选特征词的DF值,筛选DF值大于某一预先设定值的词,重新组建情感特征词集。

情感特征词集的选取过程中,既有效表示文档的情感倾向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稀疏问题。

2.2 基于NMF-SVM情感倾向性分类过程

由图1中描述的NMF-SVM算法结构,整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已知样本数据对SVM模型进行训练;第二部分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测试数据分类,具体算法如下:

算法模型中,输出参数为交叉验证参数、惩罚因子参数和核函数参数。

算法中k值表示潜在语义维度,步骤1中,利用分词工具和程序对中文文本进行分词进行预处理,步骤2中,情感特征词集利用2.1节中介绍的方法选取。步骤4中,通过TF-IDF(文档-逆频率)演算公式,计算出初始“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用步骤5中的矩阵X表示。步骤7中,利用NMF方法将特征向量空间向低维语义空间映射,得到重塑的“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步骤8是SVM分类器模型参数确定过程。

算法2 NMF-SVM模型分类算法

输入:分类测试文本集

输出:值

K为NMF过程中选取的潜在语义维度,Tab(d)为文本类别标识函数。步骤1中,利用分词工具和程序对中文文本进行分词进行预处理。步骤3通过TF-IDF(文档-逆频率)演算公式,计算情感特征词在每个测试文档中的TF-IDF值。步骤4中,构建情感特征词与测试分类文本的“词-文档”的向量空间模型。步骤6中,利用NMF方法将特征向量空间向低维语义空间映射,得到重塑的“词-文档”向量空间模型。步骤7是利用训练好的SVM模型分类器进行文本分类,得到测试文本集的情感分类结果。

3 实验及分析

3.1 实验环境及评价指标

在实验中,运用Java语言编程,使用中科院谭松波老师整理的1000篇关于酒店类的论坛评论作为实验语料,采用中科院的ICTC-LAS中文分词系统,SVM分类器采用台湾大学林智仁老师的lib-svm Java版本。不同研究领域的情感特征词集不同,文中的酒店评论情感特征词集按照3.1节的方法获取,其中C(ti)值选取为3。酒店类论坛评论的情感词集共选取了40个情感特征词如表1所示。

本实验采用准确率、召回率、F值最为衡量Web评论文本分类算法的性能指标。

准确率(),也称查准率,主要反映了情感分类器的准确度。它主要是指经过分类实验之后,被正确分类的文本数目与返回结果的文本数目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召回率(),也称查全率,主要反映情感分类器的分析完全性。它主要是指经过分类实验后,被正确分类的文本数目所占应该被判别为该类别的文本数目的比重,具体如公式所示:

由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准确率()和召回率()从两个角度反映出分类效果,为准确评价文本分类的效果,将两者综合考虑,即构建F值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3.2 实验结果分析

在对传统的SVM情感分类方法和NMF-SVM情感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中,将1000篇酒店评论文档(正负各为500篇)语料,随机分成3份,其中2份作为样本训练集,另外1份作为测试数据,重复试验3次,最终取3组平均值作为结果。

验证过程采用统一试验数据集,设SVM分类器的参数:c=1,g=1/k,其中k为情感特征词集,k=40。本文基于NMF-SVM算法模型所得到参数:c=0.1,g=0.0768,基于NMF-SVM算法的Web评论文本情感分类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本实验中潜在语义维K值取10。从实验结果表2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NMF-SVM方法的分类比传统SVM方法的准确率平均提高2.86%,最高准确率达到82.15%,最高召回率达到88.49%。通过同一数据集下的文本实验对比分析,应用NMF算法对文本特征矩阵进行降维,重新构造潜在语义空间模型后,其分类效果比传统的SVM方法更具优势,更有广泛应用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传统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理论,对Web中文评论情感特征矩阵存在的数据高维和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MF的Web评论情感分类算法。算法通过文本情感特征词集的筛选并与评论文本集间语义的关联,以“词-文档”关系矩阵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向量,这一过程中既解决机器学习中存在的数据稀疏问题,又有效地保留了特征词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Web评论情感分类的准确率较传统的SVM方法有一定的提高,但非负矩阵分解(NMF)过程中k值选取,即语义维度的确定对分类效果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后续将会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 Wei Wei, Liu Hongyan, He Jun, et al. Extractiong Feature and Opinion Words Effectively from Chinese Product Reviews[C].In: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2008).

[2] 曹斌.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 肖芬. 面向Web文本的产品意见挖掘算法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4] 周城. 面向中文Web评论的情感分析技术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5] 孙莹. 基于Web文本挖掘在企业口碑情感分类模型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 黄胜. Web评论文本的细粒度意见挖掘技术[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4.

[7] 彭浩,徐健,肖卓. 基于比较句的网络用户评论情感分析[J]. 现在图书情报技术,2015(12):48-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