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互联网论文

工业互联网论文

时间:2023-02-18 21:59:06

工业互联网论文

第1篇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定义也已发生了变化,虚拟产品越来越多,工业设计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大多数的虚拟产品领域。众所周知,Iphone、Ipad、Imac等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绝不是仅仅建立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而是依靠苹果公司成功的操作系统设计。Ios操作系统简介界面、人性化的架构才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这些设计也已经是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虚拟系统的设计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领衔的企业中,工业设计师也确实做着这样的工作。由于人机交互深入到大部分的工业产品中,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核心正发生着变化。其主要任务从单纯的产品造型过渡到参与产品操作系统、界面的综合设计中。

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必须更加具有人文情怀,更加重视用户体验,重视与消费者的换位思考。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从原来仅仅满足功能即可上升到不仅要有全方位的功能,更要有愉悦的使用体验。市场经济使产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用体验成为判断产品好坏的价值核心。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拥有更高的人文关怀,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师,一般要求应该具备艺术修养、审美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设计出大多数人认为“美”的产品。当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但是,用户人群的使用体验从未像互联网时代这样受到重视,也从未成为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市场经济使产品实现某项功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好的用户体验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对工业设计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物质基础。拥有强大生产体系的现代社会,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产品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现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终端,可以十分便捷地接受和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并使这些信息迅速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出去。没有好的使用体验的产品就会被迅速淘汰。鉴于此,设计师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迅速获取目标人群的需要,并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以便设计出成功的产品。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做出既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意识的作品。当今工业设计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然而,越是国际化、信息化,人们越重视和反思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拥有灿烂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再超前的技术也无法替代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传统文化是一切中国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之根,因为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产生于西方,至今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引领工业设计的潮流,如果我们去拼“国际化”“现代主义”,只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重视和学习传统,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才是中国工业设计在世界取得一席之地的根本。我们所拥有的灿烂文化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只有从自身的文化中不断发掘,才能不在模仿他人中迷失。最好的设计不是模仿他人,而是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坚持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而强大起来。

第三,在传统工业设计师了解和热爱艺术的基础上,要求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对艺术的潮流、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快捷。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滞后,产品开发的效率也较为低下。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人们对艺术潮流、社会热点、流行趋势等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就需要对这些信息更加敏感,设计的过程也必须更加高效。很多社会热点,其流行过程是非常短的,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就会错过良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热点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数更多,参与的阶层更为广泛,更具有“草根性”。这些热点往往能够实现“爆发性”的传播,迅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抓住了这些热点,并且应用到设计中,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的眼球。把握好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借力”,也是设计师获得设计灵感的捷径。但是这种效果必须以设计师敏锐的把握能力和高效的设计过程为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取得实效。

第四,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能够把握多种多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使个性化的设计大量涌现。互联网时代使多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汇。这既是设计师的机遇,也是挑战。个性化的选择给了设计师更多的机会,使其有了更多的设计灵感来源;同时,由于对个性化的追求,青年一代看待产品的目光更加挑剔。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要迅速了解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适应个性化的需要,使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紧跟乃至引领消费的潮流。总之,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里,信息的传播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的流通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样的变革,传统的以产品造型设计为工作核心的工业设计师,其服务内容和素质要求也更加综合化。

作者:侯可新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社交网络;互联网档案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主要教育类型之一,其目的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了规范职业教育,同时提高职业学校(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应用条例。在这些文件中,不但要求思政工作者采用一些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同时需要利用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合理的监督和辅导。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是近些年兴起的高新技术,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技术不但对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人生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从事思想教育的政工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影响[1]。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职业学院中开展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有助于政工教师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够达到较高要求。

二、互联网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负责思政工作的主要是学校政工人员,而思政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对思政工作的影响,主要从新应用技术的出现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两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思政工作的特点。

1、互联网新应用技术出现对思政工作的影响

高职学院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和互联网中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正好切合,使得在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使用互联网出现的新应用。从早期的网络聊天室、网络论坛和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到近期的社交网络平台(如人人网、微博)或社交聊天工具(微信等),大学生们都会在最早时间内积极的参与到这些应用中[2]。同时网络教育、网络购物、网络求职和网络营销也成为大学生生活学生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些互联网应用时对这些所涉及的技术和理论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学习中。

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对先进技术的感知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差,对所修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缺失及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特点,互联网新应用的出现往往会成为他们消耗精力和时间的途径,大大影响了对专业课程的时间投入;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言论,也会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和参与互联网成为高职学院思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近期发生在校园中的极端事件和中,部分当事人都会在微博、个人空间和论坛等互联网信息平台中事先消极或极端言论或态度。如果能够在学生极端思想形成前期就能发现预兆,尽早进行思想教育和干预,就会很大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互联网新应用对思政工作方式的影响

传统思政工作方式比较简单,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集体教育,或者利用谈心方式进行个体教育。这些传统方式大多数是单项的信息传递,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不利于接收学生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方式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师生在共同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这些活动。

学生对这些传统的工作方式也有抵触情绪,采用消极对待教师的工作,往往不愿意将真实思想反馈给教师,但是会利用互联网方式向自己社交圈子或社会公众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多数班级都会利用腾讯的聊天工具QQ建立自己的班级群,利用微信建立班级群,或者利用微博建立粉丝团等等互联网组织;还有一些爱好相同的学生会在利用百度贴吧建立兴趣群等社交团体。

尽管互联网应用广泛用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但很少有政工老师参与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种。首先是高职学院的许多政工教师缺乏相应的互联网知识,无法掌握相应的软件;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学生在互联网社交中比较排斥政工老师,不愿意与老师进行真实的交流。

互联网交流方式克服了传统思政工作方式的单向信息传递和时空限制的缺陷,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学生实际思想动态的掌握程度以及更好的展开工作,因此政工工作者应该将这些新沟通方法作为思政工作的必要方式。

三、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善思政工作

思政工作者不光需要适应互联网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且需要从思维方式上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思维在思政工作中的体现是以学生的思想需求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工具,充分发挥政工工作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思想言行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为了有效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教育,政工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熟悉使用互联网社交工具

使用互联网工具有利于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的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论行为。当前许多互联网社交工具具有即时性,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干预,不但增加了开展思政工作的形式,同时也可以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也会减少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障碍。

2.建立学生互联网档案

由于互联网现在还没有全面实现实名制,许多学生可以使用匿名在论坛或聊天室发表言论,要全面准确的了解学生动态,必须建立学生的互联网档案。利用校园网管理技术[3]和网络行为识别技术[4]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并通过的数据库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学生真实身份和网络中的所有身份的映射关系,并且建立学生网络行为档案。

3.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言论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表示,但这些数据与传统的文章或汇报不同,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只要合理的使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才能有效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5]。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特定对象的行为、言论和情绪进行统计和预测,提高政工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增加对极端思想或行为的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增勇.网络的挑战与思政工作的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5 (3).

[2]刘慧瀛,程相喜.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

[3]代晓红.高校校园网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3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网约工;劳动关系;工伤保险;职业伤害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迅猛发展,大量“网约工”应运而生,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人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群体不断壮大,平台经济行业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佳选择之一。而较之于传统行业劳动者,互联网平台就业者则面临着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2020年12月,饿了么骑手韩某伟送餐途中猝死,最初仅获平台2000元补偿。在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后,2021年1月8日,饿了么对外做出回应:本周内60万抚恤金将交给家属。这一案件是整个互联网平台的缩影,外卖骑手为了增加订单量,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会罔顾交通规则,疲于奔命,这也是外卖人员频繁发生职业伤害的主要原因。外卖员猝死的案例背后,折射出互联网平台用工本身的潜在风险,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准入门槛较低,且平台没有相应的职业培训义务,这导致了互联网平台用工职业风险居高不下的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而互联网平台与就业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存在争议,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莫衷一是。因此当“网约工”遭受职业伤害时,当下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互联网平台就业者予以精准保护,而如何认定网约工与平台间的法律关系,如何应对职业伤害风险都是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难以纳入劳动关系范畴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构成要件是劳动法理论与制度的逻辑前提,鉴于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关于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关系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对于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的认定,应当通过对比互联网平台用工与传统用工的异同点来合理界定其法律地位。理论界对互联网平台用工的法律关系认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传统劳动关系概念和判定标准的包容性极强,通过合理解释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仍在传统劳动关系的适用范围之内。持反对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新型用工劳动关系与现有的劳动法律关系存在本质区别,新型用工模式下用人单位包含平台企业和实际雇佣方两个主体,互联网平台用工的法律关系中劳动者、互联网平台和雇佣方三方关系的实质已然分化了用人单位的功能。而民事合同关系中劳务关系也不存在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的适用空间,其认为传统劳动法体系与现有的民法体系,都无法规制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关系。实务界对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的界定,由于尚无针对性的立法规制,因此法院仍以劳社部发[2005]12号文件《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第一条为判断标准,以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理论来界定互联网平台用工的法律性质,将从属性作为劳动关系认定的核心标准。在此种分工模式中,由用人单位承担用工风险责任,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可惜的是,该文件法律位阶较低,尚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进而导致了实务案例判决结果的大相径庭。在2016年张勇诉北京亿心宜行汽车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中,法院认为:“原告以兼职身份担任代驾司机,工作时间灵活,其是否提供、何时提供代驾服务均由其本人决定,原、被告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与之相反的是,在2016年广州怀宇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与林某劳动争议上诉案中,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怀某公司、林某签订的《司机劳动合同》中的合同名称、依据的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等内容,可以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除双方签订的《司机劳动合同》以外,怀某公司、林某之间的情形亦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确认劳动关系的规定。”二审法院认为:“原审判决,合法合理,且理由阐述充分。”因此,对于互联网平台用工能否纳入现行劳动关系范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存在较大争议,但是这一理论障碍并不是解决互联网平台就业者职业伤害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不可因噎废食,进而我们尚需直面网约工平台用工的职业伤害问题。

(二)互联网平台用工职业伤害难以用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

在现实中,互联网平台与劳动者之间雇佣关系不明确,一方面平台出于利益考量为了减轻责任,会声称其与网约工之间是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网约工工作形式多样,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而在劳动关系之下一名员工只能缴纳一份社保,因此网约工为了能够身兼数职赚取更多报酬,往往也不愿意承认其与平台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能否纳入现有的劳动关系范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存在较大争议,因而从现有制度中很难将其以工伤保险制度加以保障。而平台的就业环境决定了平台就业者风险的高发性,其一旦遭受职业伤害,对互联网从业者及其家庭来说,将会陷入维权无门的境地,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因此,解决互联网从业者的职业伤害问题刻不容缓。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一)工伤保险与社会保障

国家是由无数的个体联合而成的,而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生老病死,个体的健康是国家健康的必要前提,当个体不健康时,国家作为主体需要为不健康的个体提供必要保障,这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社会的发展与风险是相互依存的。具体而言,风险的承担会划分到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体之上。这种风险的降临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个体间的利益失衡,而利益失衡则会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而化解社会风险则需要做到利益均衡,对应的举措就是要建立公平分配机制,而落实到劳动法领域中,社会保险就是这样一种公平分配的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重要组成的工伤保险就是专门保障职业伤害风险的一项制度。现代职业伤害风险制度秉持保险机制与社会保护理念,工伤保险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基于雇主责任能力的局限性而进行工伤赔偿,其作为社会保险的一员,根本要求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工作安全与健康,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险应与劳动关系

笔者认为解决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是否应当相互依存的关键在于厘清社会风险之概念,风险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与社会发展跬步不离。而社会风险则是一种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的导火索,在一些情况下,现代社会风险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于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而防范社会风险需要平衡个体利益。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社会风险,而风险的承担最终会落实到具体的个体之中。不论是处于劳动关系之下还是非劳动关系之下,在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时,都应该由工伤保险所保护。因为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设立目的就在于分散社会风险,而职业伤害业已成为现代劳动特质下的必然风险,这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形成的理性选择,受益者既是个体也是社会,因而对于风险后果也应当由社会承担。因此,职业伤害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已成为不言自明之理,而不应与传统的劳动关系认定相挂钩。

三、网约工职业伤害应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范畴的依据

(一)国外的立法经验

法国的劳动法对于劳动者分类采取二分法,将其分为雇员与独立劳动者,其劳动法旨在规制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若认定互联网从业者与平台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即互联网平台从业者被认定为雇员,则雇员被纳入工伤保险的范畴自不待言,反之则由互联网平台从业者自行承担风险。此种分类方式下对于互联网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尤显不足。相比于法国严守雇员与独立劳动者的二分法,早在互联网经济平台崭露头角之前,数个欧盟成员国就已引入三分法,在雇员与独立劳动者之间设立了“类雇员”这一处于中间地带的劳动者种类。三分法框架之下,类雇员的职业伤害也由工伤保险予以救济。

(二)我国实践状况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

一、现代互联网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作为江铜集团的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把握舆论的主旋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具有快速传播性、开放性等特点,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紧跟时代步伐,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大了对员工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难度

互联网上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其中虽然有一些积极正面的思想意识,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思想造成积极的影响,但是,网络信息不可能完全过滤和控制,在众多的网络信息当中就不乏不健康的、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员工的思想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加大了企业对员工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难度。

(二)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受到了挑战

在互联网络的影响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员工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员工慢慢地成为了企业活动的主体,加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思想工作方法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例如,集体开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够难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了。单向传播、灌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仅不能够产生积极地影响,反而还会引起部分员工的思想排斥,不利于培养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三)开放的网络使企业员工思想波动加剧

网络信息具有高度开放性的特征,每时每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互联网络,企业员工长期受到这种混乱信息的影响,其思想难免会受到影响。部分员工甚至出现了心情极度不安、浮躁、思想稳定性差等思想状况,对企业员工整体的思想态度和观念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作用,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互联时代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互联网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网络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全面化和综合化。同时,网络还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让更多的企业员工都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让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吸引力

运用互联网技术,企业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让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网络的感染力来吸引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三)网络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交互参与优势

互联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征,不同于传统单向性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传播方式,它能够让更多的员工发表更人的意见和看法,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企业领导也能够与员工通过网络沟通平台进行便捷的讨论互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增强网络意识,注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质

网络信息量巨大,对员工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作为一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作用,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员工进行思想引导,防止网络负面信息对员工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网络对企业员工思想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培养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质,对于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企业要鼓励员工通过网络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网络来掌握新的技能。同时,为了提高员工对不健康、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来创新工作方法,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二)全力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网站

企业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网站来宣传思想政治知识,组织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企业员工都能够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日常工作当中去。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站上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拉近与员工的距离。把企业新的思想理论通过网站页面展示出来,及时让员工了解并接受。

(三)通过网络方式,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互联网络平台丰富多彩,通过互联网络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互动性,创新思想政治的工作形式,例如利用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互动交流工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员工的喜好,选择适合企业的互动交流方式。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形式,会让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出色。

(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也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信息的报送机制和引导反应机制,把握舆论主旋律,及时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网络上有损企业形象的负面信息。通过网络引导的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让更多员工接受健康积极地思想意识。现阶段,许多企业内部员工都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内部的良性发展,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限制不良舆论的传播,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正在高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思想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素晓.网络时代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J].党史博采(理论),2011(10).

[2]于铁民.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2(11).

[3]万君民.信息网络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3).

[4]赵新华.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企业导报, 2010(3).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网络论坛“群组”讨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涵盖了企业环境、公司价值观、企业英雄人物、企业文化网络等内容。在其构成的各个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构筑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而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员工利用互联网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一、员工利用互联网对企业环境的改变

企业环境是企业经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任何企业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不仅会很好地适应其存在的环境,往往还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而不断去影响与改变环境。而互联网就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网站,一方面宣传自己的经营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宣传自己的经营理念。在网站建成后,企业员工往往是第一时间访问到本公司的网站,所以网站的最早的反馈信息一定是来自企业内部。企业员工在访问本公司网站的过程中,会提出一些细节上的修改意见,比如产品展示的详尽信息、网站页面的色彩搭配等等。这些反馈意见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企业网站技术相关部门。经过采用,企业网站界面将会更加友善,从而给企业外部的访问者提供更深刻的印象。

企业内部同样也需要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一个融洽的内部经营环境离不开员工的密切协作。新的网络通讯软件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大大的加强了普通员工的协作。和传统的收发电子邮件相比,即时通讯软件(IM)能更好的协助员工工作。这些软件附加的网络硬盘、语音视频通讯等功能更好的发挥了网络沟通高效与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企业内部网络论坛、网络社区(BBS)的建立,为大众员工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这些虚拟的论坛是展示企业个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网络工具。它的内容丰富多彩,论坛文章往往是以非正式、非官方的个性化表达为主。在论坛里无论是经营管理、客户投诉反馈、还是员工的心情展露、自我推荐都可以以匿名或真实姓名的方式发表。某个文章主题若是反映了很有普遍性的问题,则会引起更多的员工的参与进来(“跟贴讨论”)。热点话题总是居于网络论坛的显要位置(“置顶”),更容易让公司决策者门浏览到。这样,普通员工的意见,将没有障碍的传递到公司高层。形成一种企业大众员工与企业经营目标的良性互动,潜移默化中将扩大个体行为的遵守企业文化、规则、目标的自觉性,扩大企业作为整体对企业普通员工的思维粘性。

二、员工利用互联网对企业价值观的再塑

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莫过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网络时代的企业员工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更好的改造与再塑公司的价值观。对于生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其发展需要员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互联网的出现则与这种要求不谋而合。互联网最本质的两个特点开放性与共享性,这在目前流行的通讯软件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网络通讯软件大都嵌入了“群组”的功能,所谓“群组”功能是指很多软件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在线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群组”中,员工可以畅所欲言。同样,同时负责公司某一个项目的团队成员可以利用网络通讯软件构筑自己的“群组”既可以讨论项目的相关问题。或对公司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流,这样做有助于和谐的公司价值观念形成。

“群组”沟通功能的实现,强化了员工对于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归属感与认同感正是形成团队观念所必不可少的要件。当然,这种沟通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公司的网络技术部门会有相关的网络监管人员,员工的言论会留有相关纪录。这种网络的监管,并不是要限制员工的言论自由,而是有助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表达。

三、互联网对企业优秀员工模范作用的强化

企业模范人物往往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同样也是企业文化的象征。企业通过对其优秀员工事迹的宣传更能激励普通员工。新的网络技术,提别是WEB2.0技术的应用,从方方面面强化了这种模范人物的作用。企业的优秀员工,可以通过开通BLOG,撰写网络日志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业绩与心得体会。公司则对其网络日志加以宣传。这样,普通员工通过访问优秀员工的网络日志,加深对其所代表的企业文化的了解。并且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向这些模范人物请教问题,提出自己对企业价值观念的理解。达到很好的互动。

网络日志的访问是没有国界的限制。在跨国公司内部,分属于不同国家的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不同所属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优秀员工的网络日志,彼此利用英语等国际化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对母公司价值观念的理解。这种跨越国界的交流有助于消除原有的文化隔膜,形成公司全球化的价值理念。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企业的文化网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正式与非正正式的信息沟通系统。而这种自发形成,未经设计的非正式沟通系统,往往更能起到塑造企业精神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柏林:公司文化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M].2004年第一版

[2]张丽张宁宁: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化定位[J].北方经济,2006年第7期

第6篇

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导致新领域的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使人类看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孤立生态系统对生物的影响。无论是达尔文还是华莱士都是跟随远航的船队才发现了生物的进化现象。

大工业革命使人类无论在力量的使用还是观察能力都获得的极大的提高。为此后100年开始的物理学大突破,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突破包括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众多科学家创建的量子力学大厦,这些突破都与”力“和”观测“有关。

互联网革命对于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工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增强人类的力量和视野不同,互联网极大的增强了人类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而智慧和知识恰恰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我们观察近20年来互联网出现的新应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观的发现互联网与大脑结构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这些现象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的远程操控,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中国水利部门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 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在城市中安装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等。

这些新互联网现象分别具备了运动神经系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视觉神经系统的萌芽,基于以上互联网新现象,2008年9月我们发表论文“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提出了互联网与脑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互联网进化的观点:

“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也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思科一样的路由系统。。。”

2010年8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拉里·斯旺森和理查德·汤普森在《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用互联网路由机制解释老鼠大脑的信号如何绕过破坏区域到达目标区域。

2012年11月16日,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Dmitri Krioukov在2012年11月的《Scientific Report》发表论文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并结合多种其他计算,提出许多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脑神经网络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题为《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一词,这一报告虽然没有对物联网做出明确的定义,但从功能角度,ITU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从技术角度,ITU认为“物联网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等“。

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2007年10月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后,云计算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云计算的诞生有其历史根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新兴的应用的数据存储量越来越大,互联网业务增长也越来越快。因此互联网企业的软硬件维护成本不断增加,成为很多企业的沉重负担。与此同时,互联网超大型企业如Google,IBM,亚马逊的软硬件资源有大量空余,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从企业各自为战的软硬件建设向集中式的云计算转换也就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

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架构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为互联网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互联网虚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Nature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Big Data专刊。Science在2011年2月推出专刊《Dealing with Data》,主要围绕着科学研究中大数据问题展开讨论,说明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52]。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大数据开始与人工智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结合,这其中就包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世界级公司,如百度,谷歌,微软等。2011年谷歌开始将“深度学习”运用在自己的大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互联网大脑的智慧和意识产生奠定了基础。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提出“工业4.0”战略,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013年6月,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伊梅尔特在其演讲中称,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升级那些关键的工业领域。如今在全世界有数百万种机器设备,从简单的电动摩托到高尖端的MRI(核磁共振成像)机器。有数万种复杂机械的集群,从发电的电厂到运输的飞机。

从这幅图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的萌芽,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云计算中的软件系统控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家庭的家用设备,办公室的办公设备,通过智能化,3D打印,无线传感等技术使的机械设备成为互联网大脑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这些智能制造和智能设备也源源不断向互联网大脑反馈大数据数,供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决策使用。

互联网+是2015年在中国迅速升温的新互联网概念,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互联网概念,2012年11月14日,于扬在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互联网+》为题的演讲,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之后互联网+的兴起得到了腾讯的大力推动,和李克强总理的认同。

第7篇

【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企业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走”进互联网,利用好互联网,也为创新企业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论坛;互联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笔者所在公司从2008年起在公司主页上开设了企业论坛,近年来论坛人气极高,在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许多反映工资分配、班组建设、物业管理等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帖子,不仅引起网友共鸣(目前最热的帖子,点击人数为50461),还在公司高层的过问下基本得到了妥善解决。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党支部书记而言,这是一个新课题,就算对电脑运用不熟悉的“老”书记,也不敢“怠慢”,因为论坛上反映的问题,所涉及到的部门,部门的党支部书记必须负责引导、落实,至少得有个“交代”。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这种“闻其声不闻其人”的状况,相对于我们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一、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

(1)容易偏离传统的价值取向。笔者所在公司的论坛,刚开始也是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些别有用心的帖子,因为标新立异获得了追捧,但其实是蛊惑人心,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的利益制造舆论支持,不明真相的人受其影响,互为传播,悖离了公司的价值取向,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2)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地位受挑战。就笔者所在公司而言,公司开设了摄影群、文学社群等,群团组织许多工作的开展与交流,就是通过“群”来推动的。习惯了传统的读报纸、念文件、听报告、座谈会等“我讲你听”的灌输教育方式,互联网以上沟通方式,更容易让人感到地位、身份的平等,尤其是年轻员工,与传统的交流形式渐行渐远。(3)直接危害性更大。上过网的人都清楚,只要打开一些网页,网上处处飘荡着黄、赌、毒的信息,甚至还有专门的网站充斥其中,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二、应对措施

(1)“走出来”。所谓的“走出来”,是要引导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在利用好互联网的同时,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走出网络的“虚拟”,融进现实社会。具体而言,是要寻找各种平台,让青年员工走出“宿舍”(工余时间都在宿舍上网),并由自发到自觉,形成多层次去除“网瘾”的渠道。消除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好办法是用另一种好的行为习惯来代替它。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考虑如何满足员工们健康的兴趣爱好,用以填充不上网而空出来的闲暇。(2)“走进去”。“走进去”,即要“走”进网络,利用好网络。一是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有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手机短信不会发、QQ不会用,这种与潮流相悖、排斥新知识的心态是要不得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及能力,才能应付互联网中复杂多变的形势,为解决好员工、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笔者所在公司的论坛,因为反映的相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因此有些员工不免捕风捉影,甚至搞恶作剧,反映一些貌似冠冕堂皇的问题,让相关部门去核查,牵扯大量资源不说,还徒劳无功。有些讨论性的帖子,宣扬“个人中心主义”、“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做人哲学,这与企业宣扬的“无私奉献”精神大相径庭。所以,要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必须加强互联网的舆论导向和思想引导,对网上消极落后的东西,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大力进行“解毒”、“消毒”工作。三是发挥互联网的服务功能。笔者公司论坛,解决了许多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此举就是发挥互联网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我国也有许多“政府上网工程”,然而,不少网站建设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成了摆设。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必须要强化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及指导、共享能力,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化服务体系。互联网的服务功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服务功能利用得好,能极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四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已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等等。从笔者所在党支部的情况看,以前上党课,都是照本宣科地念文件,再精彩的内容,都打了折扣,后来制作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PPT课件,甚至链接网络上的相关视频等,党员们就看得津津有味,至少在感性认识上获得了很大提高。“走进去”的渠道还有很多,网络利用得好,就将发挥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我们唯有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创造出更为新颖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 专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65

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人们可获得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名词的解释、中英文翻译、技术文献和录像资料等,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专业课往往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易导致学员理解较难、花费时间与产出不成比例和学员兴趣缺乏等问题[1]。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相关资源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如何利用互联网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就值得我们教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这里仅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

1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辩证关系

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质量。首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只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是辅的,而非必须的,而纯粹的专业教学,则是必须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简单的讲,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但不利用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就不能通过其它方法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因此,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时,应当抓住主次,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中心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而并非为了利用互联网资源而利用互联网。其次,要明确只有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才能达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增加学员学习的兴趣,而生涩的应用互联网资源反而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使学员缺乏学习的乐趣。

总之,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辅助专业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的方法分析

2.1 可用于专业教学的网络资源分析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搜索专业名词的解释、专业名称的中英文翻译、专业技术文献和专业录像资料等。专业名词的解释通过诸如百度、谷歌和搜狗等搜索引擎即可获取;专业名称的中英文翻译则可通过金山词霸在线、谷歌翻译等获取;专业文献则可通过诸如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一些论坛等下载;专业录像则可通过百度视频、迅雷视频、PPLive和相关论坛等下载;此外,一些仿真虚拟实验程序[2-4]和源程序代码也可在各种论坛或相关专业网站的免费下载区进行下载。

2.2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常用方法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方法较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本着“为教学中心服务”的原则。这里仅对比较常用且有效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种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方法为直接引用法。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所获取的网络资源要直接与所授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如讲授航天技术概论这门专业课,在讲解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直接引用网络上下载的飞机利用空气动力起飞的视频和flas等。又如,当专业教材上某些知识内容解释不甚明了,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或者学员非常感兴趣,则可以通过直接引用与之对应的网络资源。采用直接引用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获取的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较多时,不易直接照搬或罗列,应当根据与所授知识情况进行整合或取舍,以达到提高引用效率的目的。二是引用应当有恰当的过渡,不应生搬硬套,以防教学效果下降。三是引用应适度,过多的网络资源引用反而会冲淡主题,特别是引用过多会导致学员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第二种方法为类推修正法。这种方法针对的对象是无法从网络上获取直接可用的资源,必须采用类比或类推等方式加工后才可用于专业教学。如从网络获取的事例与所授专业课需要列举的事例相近,但仅仅是相近,而无法直接引用,需要根据专业课的对应知识进行适应性加工。采用类推修正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获取的资源必须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才有可能采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适应性修正,使其适合专业教学。二是获取的资源必须合乎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类推修正后,保证能够合乎逻辑,用于教学时才能显得恰当。

3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是开展专业教学的目标,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否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就需要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一方面,可以肯定恰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a说明要搞好专业教学,不应局限在现有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应当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以更好的适应时展。教学质量评估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与往届学员的考试成绩和作业情况等进行对比检验,以量化的角度说明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程度。

4 结语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只是一种手段,恰当的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资源,将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应当利用好这一资源,但不是依赖这一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小刚.网络化虚拟教学实验研究[J].时代教育,2012,(7):109-110.

[2]邓于.高校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1):90-93.

[3]宋清阁.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科技教育,2012,(2):193.

[4]王建平,马卫国.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8(30):116-117.

作者简介:周小刚,博士,讲师,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25

熊陶,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25

第9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移动互联网;教学改革

我校自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始终秉承以培养电商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方针,并结合“创新创业”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培养体系。网络营销课程作为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网络营销的本质,就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的价值传递过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过去基于PC端网络营销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二、传统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PC互联网模块而轻移动互联网模块,缺乏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习,造成知识老化过时,学非所用。2、偏重网店技能轻商业模式,大量课时用于学习P图、客服、软文等技能性知识方面,容易忽视如何评价技术进步、把握商业规律、观察行业趋势、感知用户需求、选择产品、改进服务以及实现盈利等基本问题。3、偏重理论知识而轻案例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联系实际,同时也容易造成厌学和抵触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缺乏实践训练环节。课堂多数时间由老师讲解为主,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和探索,造成无法第一时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有效闭环。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偏向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教学内容的改革1)增加移动互联网模块内容比例。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4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呈现出大量成功的应用创新案例,传统网络营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被延伸和拓展。与PC端相比,移动端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更能体现技术为现代人服务的终极目标。2)增加商业模式创新方向的商业前沿理论知识。商业模式作为当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逻辑基础,虽然在实践中已得到商界广泛运用,但其理论模型尚在不断发展完善中3)增加实践和讨论环节。在不断完善理论课程的同时,可将目前16学时的实践课增加至32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身边的网络营销实例,从实践环节中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模型和应用方法。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网络营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堂应紧密联系当前商业发展热点,让学生多参与各大开放性平台,尝试让自己的创意接入互联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体教学方法改革如下:1)指导学生在开放性电商平台建立个人网店,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办自己网店,让学生熟悉从商品的选择、定位、目标市场分析等前期策划到网店资格申请,再到后期网店装修、美工等开业全部过程。2)指导学生在开放性社交平台建立个人公众号或以兴趣爱好分组建立自己想要的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3)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分析一个自己常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结合对当前热门应用的回顾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知到伴随网络时代带来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变化。4)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众筹平台发起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是公益类,也可是商业类,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熟悉众筹平台的管理模式、平台对项目发起方的资质要求,以及过程中项目审核、项目管理、项目跟踪等环节,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互联网金融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也可以见证从一个创意变为现实项目的全部过程。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里,互联网必将作为一门基本技能被所有个人和组织掌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掌握和运用好网络营销这个利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和企业的未来。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在充分理解经典营销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更加走近实战、注重实效,只能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如果单从创业的标准来看,“创客总理”李克强堪称一名合格的创业者。

以“互联网+”国家战略为例。从项目的提出到落地执行,总理仅仅用了两个月零两天:3月5日上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7日上午,总理便亲身访问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数小时之后,中国政府网就公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即电商“国八条”),从八个方面推进电商发展。此外,总理甚至还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关注并推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落地举行,可谓日理万机。

是的,“互联网+”风口已经来临。作为一个新生概念,“互联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无数解读与争论。本文认为,“互联网+”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整套理论体系与发展阶段,涵盖“O2O”、“+互联网”、“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加减乘除”、“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概念。

“互联网+”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

作为国家战略,其实“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项宏观课题;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广阔想象、发展空间的理论体系。

关于“互联网+”理论体系,我曾经《从互联网“+”到“加减乘除”四则预算》和《“互联网+”火了:突破要从O2O开始》等文中有初步阐述。但正如上述标题所言,互联网“+”并不是加减乘除的“加”,互联网“+”代表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互联网“加”则为将互联网的工具和时代红利作用于传统行业的一种物理机械式的反应。

当然,“互联网+”亦衍生发展出“+互联网”、“互联网化”、“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概念。首先,“+互联网”即逆向“互联网+”。互联网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并非任何人和机构的特有专利。如果及时转型,传统企业亦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弯道超车,逆袭互联网公司。这与逆向O2O由线下逆袭线上的原理是一致的;其次,“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网化。事实上,与农业化和工业化类似,互联网化即“像水和电一样深深融入社会每个角落,让每个行业和组织都以更高的效率运行”(马化腾语)。但由于“互联网+”更加形象生动,因而被选为国家战略,迅速得到普及。再次,“互联网+”包含两个阶段:“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前者为人们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后者即移动互联时代的“互联网+”。

“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

3月18日,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湖南召开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提出“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增幅明显放缓,手机网民规模占比进一步上升。专家指出,这是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明确信号,随着互联网的创新与发展,互联网与经济活动的结合正在逐步深化,通过O2O等新型商业模式将实现对传统商业发展的整合和改革。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O2O则是“互联网+”的具体体现和突破口。“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O2O则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互联网+”和O2O本质上均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区别仅仅在于空间维度:虽然线上不等于互联网行业,线下不等于传统行业,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两者存在诸多共性。进一步说,“移动互联网+”则相当于移动互联时代的O2O,这与目前大热的移动O2O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移动互联网+X”的无限可能

事实上,目前盛行的“互联网+”国家战略更多的是指“移动互联网+”阶段。借助于微信和阿里云、大数据,中国两个最大的互联网体系——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移动互联网+”争夺战。

第11篇

由于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科技信息所面向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互联网科技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科学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而在当今,民众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与灵活,信息意识已大大增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及职位层次的高低,都已经对信息的摄入与吸收有了迫切的需求,因为这也是在当今形势下生存的一个必要手段。也因为这一转变,科技信息需要的主体由原来的专业化转向了普及化与大众化。可以说,在当今地球村的大环境下,由于科技信息网络的存在与普及,众多信息得以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与不同肤色的人群中传递、分享,互联网上的科技信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知识存储与物质财富。

借助于互联网这个高速公路,用户可非常便捷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跨地区、跨国界,实现真正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用户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与依赖也逐步加大。可以说,没有哪个公司或者企业能够完全脱离互联网这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得以在今天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与历史背景的用户与人群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汇总、释放与使用都可以实现超越时间、空间的束缚,广大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与命中率得以极大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互联网科技信息搜索方法

互联网科技信息传播及时、迅速,更新也很快,因而得到了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信赖。一般说来,目前最常见的利用互联网科技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几个。

(1)一般搜索与使用。就时间有效性而言,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更新较为及时,相应一些站点的网址也常有变化,在对互联网信息开发与应用时,需要对日常搜索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与复核,将搜索互联网信息融入到平时的工作计划之中,并要做到分门别类地进行相应专业与学科的科技信息的开发与应用,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就范围而言,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商业利益的推动,不断有新的服务器与网址加入到互联网之中,但迄今没有哪种搜索工具能全部覆盖所有的网站。如果仅仅采用一种搜索工具对某一方面的科研信息进行检索,几乎是不可能保证查到全部的相关网站。因此,需要注意更多地进行网页的浏览与筛选,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检索工具对某一特定主题多次查询,方能提高命中率,达到真正全覆盖。

(2)专门搜索及其应用。由于学科门类的特定性与需要的明确性,在开发互联网信息资源时应有的放矢。例如,在进行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时应考虑学科与专业的特点、科研课题与研究方向的偏向,进行专项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单位,如有服务器或者大型乃至巨型电子计算机的部门与单位,可以由专人负责将所搜集的各专业信息备份到硬盘等存储器上,并且通过相关的专业信息平台如网盘、网络数据库及微博等存储在互联网上,这将从很大程度上拓宽搜索范围与途径。相关的用户与人员能便捷地从专业网页搜索到所渴望得到的信息,同时,结合定题检索、回溯检索等信息服务及项目的咨询与查找,可以使相关人员更进一步获得相应的二次检索信息源。

(3)利用搜索引擎开发互联网信息。WWW是环球信息网(WorldWideWeb)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万维网有一个特别的搜索工具,具备了多种布尔逻辑检索的能力,能够识别和(and)或(or)及*、+与-等,检索时还能区别字条串(需要用双引号将其括起来或者用连接符号“-”连接);碰到不是十分明确的选项还可进行模糊搜索,如截词搜索,即用*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字符,或者可以采用斜杆号“/”或者等于号“=”进行字段的限制。而当需要对某一主机或者超连接、域名等进行某一限制时,还可以限制检索。其他的便利方法还有位置检索,如利用near运算等。总之,万维网这一个特别的检索工具确实非常方便与灵活,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特性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4]。只有充分正确地运用上述检索工具,才能明确与准确定位到所检信息源的目标与范围,并进一步提高相应搜索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提升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互联网科技信息的利用

由于互联网科技信息的服务对象集中在学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对这些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科技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加工与整理、存储。

(1)数据库资源。作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数据库资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信息提供者与用户之间最直接的钮带与桥梁。许多信息服务与咨询公司(如中国万方、维普网)为特定用户如学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了极为详细的联机数据库服务,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提供了许多论文及科研信息,包括全文型、目录型等的检索系统,使得用户非常方便地搜索到所需信息。而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一些政府机构(如美国的地质调查局)、高等院校(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等也无偿提供数据库,将许多有用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供广大用户选择与使用。就数据库的类型而言,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几类:参考类型数据库,如美国工程索引网络版EIVillage;科技类型数据库,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电子期刊和会议录;科技会议文献数据库,如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专利文献数据库,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如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文献数据库,如中国国家标准库;政府文献数据库,如中国技术监督法规库;工具类型数据库,如辞典数据库、年鉴数据库、手册及名录数据库等;综合数据库,如OCLC的First-search。

(2)专业的电子期刊与报纸[5]。互联网上的电子期刊与报纸信息非常丰富,一些专业网站设置了相应的浏览窗口,可以在其网站上直接阅读,也有一些是可以通过E-mail方式定期订阅与获得其目录及内容,有的甚至可以直接下载到本地来阅读与编辑。对于下载到本地的信息是最方便日后利用的,这个途径是最好的也是最需要利用好搜索工具进行查找与发现的。目前常用的网站有百度文库;一些专业的网站及论坛,如岩土在线(Yantubbs)等。但由于互联网包罗万象,收集电子期刊与报刊时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即针对本单位的专门学科合理筛选与收集,而不是来者不拒;同时还应根据是否全文收录、或是文摘收录或者目次收录建立信息数据库,提高收集的质量与利用信息资源的质量。

(3)专题讨论与评估。互联网科技信息搜集后,应注意结合本单位实际做相应的介绍与推广,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讨论这一平台达到与他人交流,提升自我的目的。

(4)专门的网站与网页。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搜集中,应当针对本单位情况收集相应专业网站与网页,将相应专业以单位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比如对于情报学科方面的单位,应该搜集情报学、信息学、电脑学、数学及历史等方面的网站,结合本单位所需筛选信息与网页,还可以特别收集相关情报研究机构如上海图文情报研究所、高等院校、情报国际会议等的网站,以此从更广的范围与角度构筑与建设专业科技信息平台,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信息为用户服务。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互联网;策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尝试着向网络管理的方向发展。通过网络财务会计管理,拉近了企业间的距离,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一、“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概述

1.“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内涵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用户不断增加。2015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使得互联网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将财务会计的管理目标制定为网络财务会计管理。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会计管理在如下几方面有着较大的变化。首先,在财务会计主体方面,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具有明确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为企业业主或者其他部门。但是网络财务会计管理的会计主体不具备明确性,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变与调整。其次,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网络财务会计核算内容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电子货币与交易的单据等内容。“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会计能够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具备融合性与网络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同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具备其独有的特点。第一,虚拟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日常业务中可以利用网络及系统平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运用计算机形成虚拟性的会计信息与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处理的工作形式,节约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虚拟的财务会计信息虽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与效率,但与此同时对于财务会计信息也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警惕,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第二,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流。这样的情况,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进入系统平台,查阅相关数据信息与资料,有效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第三,电算化。网络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最重要特点为电算化。电算化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与运算,通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让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处理,有效地降低数据处理的失误率,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

二、“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传统财务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面临着全面的洗礼。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互联网+”为传统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平台。

1.“互联网+”有利于会计职能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当前信息化的水平,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出现自动化的程序处理方式。现阶段财务会计中经常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会计核算软件。这些核算软件的使用,大大缩短了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处理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与准确度。财务人员有了更多地时间去进行其他如:财务报表的分析等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互联网+”使得会计的职能发生一定的转变,不再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而是向财务分析、信息决策等方面发展。与此同时,也使得传统的“事后算账清账”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的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将财务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2.“互联网+”有利于完善财会人才的培养体系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对于相关财务人员的知识培养与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更加注重对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的培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并完善了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能够适应时代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技能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网络开放程度加大,企业更加注重平台化管理,这些互联网技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能够促进企业的高效率运作与管理。与此同时,也要求企业必须要重视财会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

3.“互联网+”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传统财务会计的改革,同时也对传统财务会计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使用范围的扩大,使得互联网技术融入到经济发展中。企业在经营方式,财务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着较为重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化。一方面节省了企I财务会计在信息收集、处理等方面的时间,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纸质数据篡改、伪造财务信息的现象,从而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了其质量。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实效性,便于企业制定与之相协调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水平。

三、“互联网+”下财务会计现存问题

“互联网+”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在传统财务会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财务会计理论达不到互联网发展的要求

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改革有着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增加了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当前与互联网的发展有着较大差距,达不到其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市场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假设的内涵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与政策,同时需要加强建设财务会计信息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地更新财务会计理论,加强其创新程度,促进互联网与财务会计理论有效融合。

2.“互联网+”背景之下财务会计安全受到威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互联网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早到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入侵,使得一些保密的财务会计信息遭到泄漏、篡改、破坏等,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客观或者人为因素,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泄露。再次,一些财务人员缺乏对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视,一些人员甚至没有将财务会计数据资料保存或者备份。一旦出现关机或者死机的现象,财务数据就会整体消失。

3.“互联网+”背景下缺少高素质会计方面人才

不论是哪种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核心便为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财务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财会人才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平台操作、数据处理等与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在发展中,出现着缺少高素质会计方面人才的现象,很多财务人员只懂得基本的电脑操作,使得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互联网+”下财务会计应对之策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需要认识到企业在网络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针对性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1.加快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更新速度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财务会计管理改革,首先要加快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更新速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与政策。“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的虚拟企业。针对这些虚拟企业,要更新传统的会计理论,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理论。要在我国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配套的网络会计理论,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与服务性。此外,要提高对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的重视程度,确保其质量与安全性,严防假冒伪劣财务软件的出现。

2.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完善规范的企业内控制度。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网络信息风险。因此,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将系统的运转岗位与监督管理岗位分开,建立企业内部之间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内部人员之间互相牵制,避免出现内部员工泄漏企业信息数据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使用一定的安全软件或者措施,如:建立企业防火墙、重要信息加密等,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3.企业进行相关人才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要重视对相关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首先,企业要针对财务人员制定培训体系与计划,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培训,并加强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根据“互联网+”的人才需求,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提升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发展的需求。

五、结论

企业的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整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会计的改革要紧随经济发展的背景。当前,“互联网+”的兴起是会计改革需紧抓的一个机遇,“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深度剖析每个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以此不断{整会计改革。最终加快传统财务会计和网络信息的融合,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皮彭云.互联网+推动着会计的变革与发展[J].财会学习,2016,(15):107+109.

[2]汪海燕.“互联网+”下财务会计发展的策略和建议[J].财会学习,2016,(10):88+90.

[3]陈福萍.论“互联网+”下会计的改革和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