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句简短走心文案

一句简短走心文案

时间:2022-05-25 11:37:30

一句简短走心文案

第1篇

【考点聚焦】

一、音形考查。

例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____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________。

参考答案:竞qiàn huī 郁

二、病句修改。

例2.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________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

简 析 病句的病因大多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另有一些属于修辞、逻辑、语言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修改病句,首先要查明病句的病因,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语段中的第②句用词不当;第③处语序不当。

参考答案:(1)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把“蕴含”改为“产生”;(2)第③句是病句,修改:把“中国符号文化”改为“中国文化符号”。

三、语序排列。

例3.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②①⑤④

简 析 语句排列要使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这种题型能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句的顺序排列一定会有某种依据,同学们在解题时应对题目中所提供的语句进行综合观察,找出隐藏其中的规律和依据。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5个句子,可以确定在介绍奖牌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即从正面到背面再到挂钩,确定了这个依据,排列起来就容易了。

参考答案:D

四、拟新闻标题。

例4.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能概括其核心内容的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运动场,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简 析 新闻标题的关键要素是“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因此所拟标题应该含有刘翔(谁)获男子110米跨栏奥运金牌(干什么)两个信息点。虽然事件极有意义,“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但这不是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如果对体育术语比较熟悉,可以进一步精简语言,浓缩成符合要求的标题。

参考答案:刘翔获男子110米栏金牌。

五、标语拟写。

例5.2008年北京奥组委决定圣火传递途经龙岩。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更为了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请你自拟一条“迎接奥运圣火”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要有“奥运”或“圣火”或“奥运圣火”字样,16字以内。)

简 析 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具体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这条标语的拟写,还应注意圣火传递的主旨和题目中对标语拟写的要求。

参考答案:①手拉手,心连心,迎奥运。②点燃圣火,放飞梦想。③让奥运圣火燃遍闽西红土地。

六、提合理化建议。

例6. 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青岛举行,为展示青岛的美好形象,请你就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要求:科学合理,简明得体。

建议:

简 析 本题对建议有内容和语言两方面的要求,答案写好后要据此检验是否“达标”。

参考答案:在公民素质方面,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设施等。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到人人学好外语,建设奥运宣传栏,宣传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等。在环境保护方面,减少废气排放,加强污水净化,保护海洋资源,积极植树造林,营造和谐环境等。

七、开场白设计。

例7.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为落实《通知》要求,某中学初三(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请做好以下工作。根据下面要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1)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2)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帜、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

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

“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简 析 该题给考生提供了特定情境,要求考生作为主持人来设计开场白,同时要和奥运相联系。考生要认真阅读提示和要求,联系自己掌握的奥运知识,舍短取长,从而组织好语言作答。语言力求清新优美,热情洋溢,富有鼓动性。

参考答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在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八、火炬传递解说

例8.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____________。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完形填空 解题方法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世界大形势的驱使下,英语作为一门主课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中必考的一门主科。英语的试题形式多样,完形填空是其中之一。

在初中英语试题中,完形填空占的分值比例不到15%,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历年考试的结果都证明,完形填空是一个顽固的堡垒,不是轻易可以拿下的,想要攻克,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和灵活的解题技巧。下面简述几种有关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

二、完形填空攻略

1.平时学习中夯实基础

英语学习,注重的是积累,学生要把工夫下在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基石。中学生要明确一点:学习无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地前行。英语学习更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永祚说:“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学生要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至少记忆8到10个单词,坚持一个星期就会养成习惯,日积月累,无形中词汇量就会得到扩充,丰富的词汇是解完形填空的后盾,只有词汇丰富了,做起完形填空才会有的放矢。在英语课上,注意收集短语,牢记短语的动副词搭配和典型句型。利用课余时间,自制英语卡片,丰富记忆形式。对于一些特殊难记的句型和短语,可以写在便签纸上,并贴在显眼的位置,便于随看随记。

2.做题时解题技巧

做英语完形填空时,要明确基础是基石,解题技巧是灵魂。没有基础的支撑,建造完形填空的大厦就是一句空话;解题技巧是框架,缺少了解题技巧,完形填空的大厦就是一座海市蜃楼,看着简单,做起来倍感吃力。

2.1完形填空的题型特点

中考英语大纲标准指出,中考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情况。即学生须通过通读短文,基本掌握其大意,综合运用平时所学所积累的词汇、短语、语法等,达到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准确选出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的正确答案的目的。

短文篇幅大约在230字左右,出题老师会有规划地空出十个空格,让学生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要求补全后的短文前后衔接紧密、意思通顺。完形填空考查的是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学生要具有词语辨析能力、理性思维、良好的推理判断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的词语固定搭配的积累等综合能力。在题目设置上,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约占分值的17%,英语运用能力约占80%。显然,重点是英语的运用能力。

近年来,完形填空的命题呈现题材、体裁多元化的趋势。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小传、趣味故事、社会热点话题、科普知识、生活小故事等,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2解题技巧研究

考场是不见硝烟的战场,考试是一场笔杆子和试题的较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初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方向和出题规律之后,若再搭配上灵活的解题技巧,则学生在“战场”上必将锦上添花,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下面探讨几种相关的解题技巧。

2.2.1结合文章首尾句,展开合理联想。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完形填空试题的首句具有“不踩空”的特点,而且一般首句很可能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读者在掌握首句的基础上展开阅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线。尾句在多数情况下,是作者情感的抒发,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总结。因此,读者要特别注意对首尾句的理解,它们往往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提示,对于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读者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展开联想,为理解全篇文章搭桥铺路。

2.2.2把握中心,粗选答案。

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是拿下完形填空的关键所在。一旦把握住了中心,文章的精髓就抓住了,读者心里就会有大体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段落的首尾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所在。读者在准确把握文章首尾句大意的基础上,涉略全文,了解文章的类型,对文章进行初步归类。遇到生词,要学会跳读,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在此基础上,先粗选答案,不要急于求成,一步登天,急于选出一个答案。否则,很容易造成答案的误选、错选。读者要有全局意识,完形填空不是单项选择,答案的选择要考虑语境的影响。

2.2.3综合全文,精选答案。

做完形填空时,经常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读者在两个答案之间来回摇摆不定,觉得两个都像正确答案,而自己又明确知道答案只有一个。这就需要联系全文,精选答案。

具体方法有:联系上下文语境选择,根据语法时态的分析确定,结合文章题材类型定夺,结合固定短语搭配和习惯用法两者共同确定,联系生活常识及文化背景筛选,运用逻辑推理法选择,利用平行结构巧选,有时排除法是解题的不二选择。

最后,在完成选择之后,读者要再次通读全文,查漏补缺。全方位、多角度地复查验收,将所选答案带入文章中通读,看语句是否连贯,短语是否搭配得当,语法时态是否符合语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求做到零失误。

3.及时总结

“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每次练习和考试后,读者要及时地进行经验总结,善于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读者可以专设一个错题本,将错题记录下来,分两类记录:完全不会的和粗心做错的。对于完全不会的,及时请教老师解决,将知识点标注出来;对于粗心做错的,读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适当的惩罚,给予自己警戒,以防错误再次出现。

三、结语

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堡垒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学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下工夫,夯实基础,注重英语单词的记忆、语法的学习、短语的背诵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基础是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考试时有的放矢地答题,考试时才能够更巧妙地运用解题技巧高效地答题。学生还要注意试后及时摘录自己出错的题目,找出知识点,查漏补缺,加以完善,为下一次应试做准备。

更好、更有效的解题方法尚需要挖掘,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孙敬云.浅谈初中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2012.

[2]陈淑香.初中英语完型填空答题技巧,2010.

第3篇

1.重点句子,精读指导。

师:刚才是同桌之间的交流,现在是全班交流的时间。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告诉大家。(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出示相应句子)

A.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师:这句好像和王勃一点关系都没有,怎能说明他有才气呢?

生:别人不敢,而王勃却敢,而且还写得那么好,是他的才气让他那么有勇气。

师:(点拨)你的发现真不简单,这是同他人比着夸。你们能读出当时的样子吗?

师:比一比,觉得王勃真是不同于一般人,只有才气非凡的人才敢当众表现。

B.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他有才气?

生:从“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看出他有才气。

师:(点拨)这段文字在直接夸我们的少年王勃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吗?

(答案略)

师:是呀,才气就在三个成语中流淌。这三个成语是对王勃的最高赞赏,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三个成语吧。(生读)

师:虽然他没有桌子高,虽然还是一脸的孩子气,却在众人面前笔走如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王勃的自信和潇洒。(生有感情地朗读)

C.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找这一句的同学很多,说说你的见解。

生:有胆量不一定有才气,写得快不一定写得好,都督的评价充分证明了王勃的才气。

师:(点拨)这是借着别人的口夸我们的少年王勃呢。

师:“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谁来学学拍案叫绝的样子来读读都督的话?(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师:其他在座的各位又会怎么夸呢?

生:一个小小的毛孩子,真的不简单,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生: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比不上一个孩子,真是惭愧呀。

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师:当时一定是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赞叹声一大片。文章中没有写的,你们却能想到,把短短的文章读长了,那是读书的一种本领。

D.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师: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经怎么样了?可以用你知道的词语表达一下。

生:远近闻名、声名远扬、名声在外……

师:读作者的文章,想自己的感受,这才是会读书。(点拨)这是从侧面夸奖我们的少年王勃呢。

E.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师:什么叫“千古传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只有大家都说好,那才是真好。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有才气的人才能做到。

师:(点拨)王勃的当场文章却能千古传诵,这是用他的成绩夸。王勃是我们少年儿童的骄傲,让我们骄傲地读一读他那永久的辉煌成绩。(学生朗读)

2.学以致用,指导说话。

师:读了这么多夸王勃的句子,说说有哪几种夸奖方法?

生:与他人比着夸,写表现直接夸,借着别人的口夸,用成绩夸。

师:我们也来学一学,夸夸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打个头,来个总起句,你们来接力。听好了!申奥是我们班的跑步高手,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接下来你们怎么夸?

生:他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师:这是直接夸,而且用了比喻。

生:才跑了十几秒,就把其他选手甩在了后面。

师:这是比着夸。

生:周围的同学都忍不住啧啧赞叹:“申奥真是好样的。”

师:这是借着别人的口夸。

生:只一会儿工夫,申奥就获得了第一名。

师:这是用他的成绩夸。

师:(小结)咱们也会夸奖了,还夸得申奥心里美美的。读进去欣赏一番,跳出来学习一招,读书就要这样才能学有所得。老师请同学们把文中夸奖王勃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多角度夸奖人的力量。(师出示组合后的句子,学生练读)

3.欣赏诗句,感悟意境。

师:(过渡)申奥跑步棒,王勃的诗写得绝,令都督拍案叫绝的是哪一句呢?

生(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短短两个自然段,却包含了那一刻太多的美景,你能把那种美丽找出来吗?

生:灿烂的云霞很美。

生:云霞缓缓地飘动很美。

生:野鸭慢慢地飞很美。

生:天空很美,秋水很美。

生:水天一色很美,野鸭披着云霞很美。

师:这样的美,美在广阔;这样的美,美在宁静;广阔的水天无言,灿烂的落霞无声,水天之间只有一只野鸭轻轻地飞,能读出那份美丽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朗读也是一种美,声音同样可以展现美好的画面。只有感染自己的声音才能感染别人。

师: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课文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背一背,把美丽留在心中。(生跟随音乐、动画练习背诵文字)

二、片段点评

1.精选探究话题,有一条学“写”的主线。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只是抓住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悬念,也就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金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很独到,抓住文章在表达方面的特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从文中表现王勃有才气的句子中学习多角度夸别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同时,在练习背诵精彩片段中学习景物描写。这就把认识人物和景物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学习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2.正确处理“读”“写”,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

首先,注重归纳“写”法,引导读中学“写”。抓住重点句子交流的时机,及时点拨夸赞方法,还通过及时的小结让学生懂得课文是从哪些角度夸奖王勃有才气,使学生了解、掌握了“写”的基本技巧。

第4篇

设题类型

一、鉴赏重要词句精妙型

所谓“重要词句”是指对文章主旨、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和句子,这些词句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现代文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一)鉴赏重要词语型

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使用得比较准确生动且富有含义的词语,它的含义除了准确生动之外,还往往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鉴赏重要词语的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揣摩重要词语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附加意义和构建文章的作用。

【例1】文章的标题新颖醒目,给人一种沉重感,“白得无比的黑”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相关语段]我喜欢看镶在走廊橱窗上这些无名作者的国画,它是我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生活的映照。有一幅《一只豹在奔跑》的画,画面上一只豹在奔跑,飞沙走石,惊天动地。一个橱窗一个橱窗看过去,看到最后一幅《瓦房部落》。

这幅画非常大,占了三分之一的橱窗。但我却看不出什么,那上面稀疏的淡墨痕迹,毫无规则地散布着,实际上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画。看了很久,看不出什么意味,我就离开了。走到街对面的走廊上,无意中,转过头来,奇迹出现了:就是那幅《瓦房部落》,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庞大的瓦房群,黑压压的一大片,坐落在山水间。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一定是个身处异乡或漂泊海外的游子。作者利用了视觉上远近差异完成的这幅画,表明他心目中的故乡,多少年了,都坐落在依稀的记忆中。记忆中,故乡的瓦房黑得无比清晰。倘若某一天让他突然靠近故乡,故乡的印象就成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

(节选自刘亮程《白得无比的黑》)

[解题思路]标题表面上是第二段中所指的国画《瓦房部落》的结构技巧以及国画给人的视觉效果,然而阅读第三段的文字,我们就会发现作者的用意是指中国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这部分中的信息提供了确定答案的一个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由一幅国画所引发了对“黑”与“白”的相关问题的思索,即中国的农业还很不发达,中国的农民还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也是题目所蕴含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含义。

[参考答案]文章以此为题有两层含义,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国画《瓦房部落》的结构技巧和视觉效果;实际上则是指中国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中国的农业还很不发达,中国的农民还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二)鉴赏重要句子型

我们不仅要懂得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意含蓄深刻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果有艺术手法,还要确认手法,分析效果。鉴赏重要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就是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义”强调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强调表达的灵活性。

【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相关语段]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节选自李汉荣《目光》)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运用好比喻句,一定要在明确本体的基础上,根据本体和某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确定好喻体。文中的本体是“目光”,而喻体是水和雪、星和月、闪电。对比喻表达作用的分析不能只笼统地答出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必须结合句意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圣人的目光是高质量的,如水和雪般清澈纯洁;如星和月般明亮,指引方向;又如穿过长夜又消融于长夜的闪电,照亮世间的黑暗,惊醒蒙昧的人们,然后又谦卑地消逝,还世人一片自由宁静的天空。

二、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

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指语言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前应细读所指定的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具体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思路:1.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所用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2.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所要表现的内容;3.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例3】阅读下面的文章,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相关语段]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节选自学群《敦煌》)

[解题思路]语段语言优美、形象,鉴赏时应先明确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再从原文举一两个例子加以具体分析,并说明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解答这类题必须记住常见的修辞格概念及其效果,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等,还要结合原文中的作者情感来作答。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三、多角度鉴赏语言型

多角度鉴赏题是综合性题型。试题要求从几个角度切入并进行赏析,每个角度都必须符合试题提出的文本的某一个语言特色。题型有两种:一种是先揭示阅读文本具有的某个语言特点,再指定某个语段以及确定赏析的区域,最后提出几个赏析的角度;一种是确定赏析语段,规定赏析切入点,最后总结文本的语言特点。后一种题型赏析时有一定的难度。

【例4】请以文章第二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典雅”的特点。

[相关语段]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吧,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节选自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解题思路]“典雅”是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题目要求考生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分析“语言典雅”这一特点。具体来说,本文第二段在语言运用上表现为文言词语、对举的词语;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相间;在修辞上表现为排比和引用。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赏析。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者: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复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者: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备考策略

解答语言鉴赏类的题目时,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题思路外,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需用到的知识。

一、熟悉作家及其散文风格

熟悉现当代一些散文名家,熟悉他们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或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或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但是,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淳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以及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了解这些,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大有裨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固然与一个作家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但也是由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内容决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春》等散文的语言是华美绚丽、富有诗情画意的,《背影》《给亡妇》等则显得简约质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执政府大屠杀记》却表现出激动、悲愤的色彩。

二、熟悉常用的答题用语

首先,了解《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还有在课文中涉及的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第5篇

关键词: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 词语 句子 理解 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39-04

“理解词语的含义、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与“理解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类题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理解句子的含义与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几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往往容易混淆。下面,对此一一分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往往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不能生搬硬套词语在词典中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就是要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2012年威海卷第15题“文章开头说‘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请解释‘爆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就可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其答案是“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或者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天动地)。”

(二)赏析词语

词语赏析,就是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其表述大致有三种类型:

1.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妙处)。比如,2010年广安卷第15题“仔细揣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加点词语‘吱’在文中的作用”,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揣摩出加点词语“吱”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2.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呼和浩特卷第15题“简析‘饭桌,院子里,浓荫下,摆正了。一桌锦绣!’中加点词‘锦绣’的表达效果”,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本句内容,加点词“锦绣”就可以理解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饭时饭菜的丰盛,同时也表现了一家人吃饭时喜悦的心情。”

另外,除了通过修辞手法来赏析外,还可以通过描写方法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2010嘉兴卷第8题“结合上下文,品味句子‘梁子猛地一咬牙,飞快从袖简里抽出一柄匕首来,从小绵羊的颈部扎了进去,手腕一翻,利刃直捣颈骨,然后顺势向下一划拉……’中的加点词‘咬’‘抽’‘扎’‘翻’,指出其表达效果”,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品味出四个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为:“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梁子杀羊时动作之快,下手之狠。”

3.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有的词语突出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例如2010年黄冈卷第28题“认真阅读‘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骇人’里所蕴涵的情感”,经认真阅读,揣摩出“骇人”在句子里蕴涵的情感为“作者对母鹰近乎残忍的教育感到极其震撼。”

(三)词语的含义与赏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词语的含义就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说这个词语意思是什么。词语的赏析就是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回答“美在哪里”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回答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好在什么地方,美在哪里等。

但是,也有少数特殊情况例外,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手法、描法,那么,该词语含义的理解就与词语的赏析大体相一致了。例如,2010年重庆卷第14题“理解‘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中‘面黄肌瘦’的含义”,因为用“面黄肌瘦”来形容一本小册子,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面黄肌瘦”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这个解释就与词语的赏析基本相同了。因此,词语的含义与词语赏析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了,它们像两个有时相离、有时相交的圆,既有独立的内涵,也有重合的地方。如此分析,在解答这类题型的时候,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修辞、描写,那么词义的含义就回答为“是什么”,词语的赏析就回答为“美在哪里”;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描法,那么词语的含义与赏析的题就可以回答成基本一致的内容,省去赏析中分析词语表达的感情即可。如上例中的“一桌锦绣”一词,理解含义时,只要省去“表现了一家人吃饭时的喜悦心情”即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与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中考阅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或者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甚至比词语的理解与赏析出现的频率更高、难度更大,常常是阅读中用来压轴的题目。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往往就是解释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原则是“句不离段”,也就是说理解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段中来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是句子理解题型中较简单的一种。例如,2011年舟山卷第9题“下面的句子‘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他干什么?’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话的意思为“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有的句子具有双关义,或者说有的句子既有表层的意思,也有深层的含义,理解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例如,2011年铜仁卷第20题“选文第(16)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的含义应从深层考虑,具体为“即使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这种句子也被称为哲理句。

3.通过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关键词语的分析来理解句子。例如,2011年义乌卷第9题“结合上下文,品味‘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的含义。”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可以通过对一些重点词语的分析来实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具体理解为:“‘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4.有的句子不仅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才能理解透彻。例如,请说说你对都德《最后一课》中句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仅要结合上下文,还要结合文章主旨才能透彻理解,答案为“这句话用联想的手法表现了小弗朗士对德国侵略者的讽刺、嘲笑与轻蔑。”

(二)对句子进行赏析

句子赏析,就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者分析句子妙在哪里、好在哪里,或者对句子进行品析、鉴赏等。句子赏析,常见的途径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从表达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另外,还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赏析。下面逐一介绍。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有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它们用得非常好,赏析句子,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分析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2012年成都卷第10题“请对文中画线句‘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聚的眼光隔空交会’进行简要品析”,结合上下文,抓住一些关键词如“交会”“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等就可以进行品析,具体品析为“‘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这种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鉴赏方法,常见的修辞鉴赏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有的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赏析时先说出该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分析它使用了该修辞手法后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6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14)段画线句子‘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效果?具体分析为:“这个句子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山泉不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句子赏析常常从描写、抒情、议论的角度进行赏析。描写,从对象看,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与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例如,2012年嘉兴卷第9题“文中画线句‘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为:“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又感到惊讶与无奈。”又如,2007年来宾卷第21题“本文语言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当,富于哲理。请对第⑥段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简要品析。”第⑥段分析为“本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从山村走进城市后的生活感悟,论述了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或“本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用五个‘家园如……’构成一组排比句,抒发了‘我’对家园的感激和牵挂之情。”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悬念、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赏析时,先说说被赏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分析使用该表现手法后所达到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7题“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在前边??风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经分析得出:“它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再如,2007年广东卷第16题“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分析。”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找出铺垫的句子并作分析,得出:“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或“‘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5.从句式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句式有长句,有短句;有设问句,有反问句,有排比句……赏析中,常常出现的是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赏析时,先说说被分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再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例如,2011年宿迁卷第20题“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的表达特色。”经过分析:“该句用短句,突出时间的紧迫性,突出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表现了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照应文题。”再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语句,体会其特色。”经过分析,该句赏析为:“句式整齐,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又如,2007年广州白云卷第19题“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经过分析,该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为:“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形成强烈的语势,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风范。”

6.从语言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语言,有的通俗,有的含蓄,有的朴实自然,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文白相间……赏析时,应抓住它突出的特点,分析它表达的效果。例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语句‘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体会其特色。”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该句分析为:“本句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再如,2010年广安卷第17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句‘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经分析,其赏析为:“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第6篇

【关键词】命题新走向;学生现状分析;解题策略;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要做好完形填空题,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词汇外,还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只有理解了短文,学生才能确定答案。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完形填空阶梯性练习,低起点、缓坡度,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提高学生收集重要线索和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完形填空解题能力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循序渐进的阶段训练,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完形填空的命题新走向:

1)文章短而挖空密度大,测试难度增加。

2)文章体裁改变了单一的叙述文体。

3)语法选择较少,而被情景选择取代。

4)对民族文化和语言背景知识的考查加大。

2、学生完型技能现状分析: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要想让学生取得较高的英语成绩,必须不遗余力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完形能力。因为在山东卷中,英语阅读完型占很大的比重,共60分,占总分的40%。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在我教的基础较好的一个班级中,90%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他们能基本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答题正确率在95%左右,但在另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学生的阅读完型能力不容乐观,他们望文生义,一知半解,在解题时不能正确找到题目的真正答案。在做完型填空题时,不少同学由于词汇掌握不牢、忽视文章整体内容等原因而造成解题失误,进而影响自己的得分。我总结了同学们做完型时常见的解题失误,了解这些失误有助于同学们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1).词汇掌握不牢:对一些单词的词义、词性或用法掌握得不够详细,导致在选择选项时无从下手。

例题:……Some of us may___why there are two“英国”in English,England and Britain?……

A. want B. wonder C. know D. wish

[解析]:此句意为“我们有人可能纳闷,在英语里为何有两个‘英国',England和Britain?”,B选项wonder意为“纳闷”,故答案选B。有的同学因为不知道wonder的这个意思,而无法选对。由此看来,对词义、词性以及词的用法了解不详都会影响做题效果。

2).忽视文章整体内容

不注意从上下文内容获取有用信息,而是只根据某一句或某个词语搭配来判断选项。完型填空中的正确答案,有时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若不瞻前顾后,很难选择。

例题:After you have learned to think of several words in English,then move on to the next step―thinking in___.(2007年河北)

A. sentences B. passages C.1essons D. classes

[解析]:需注意上下文逻辑推理以及名词的含义。第一步是考虑单词,接下来应该是考虑句子。故选A。

3).忽视习惯搭配与固定句式

例题:……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they usually____much tim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A. use B. need C. take D. spend

[解析]:四个选项从语法角度看似乎都正确。但从习惯搭配来看,spend … (in) doing sth.表示“花时间做某事”,是固定句式,因此,正确答案为D。从此题可以看出,熟记习惯搭配与固定句式在做完型填空题时非常重要,它不但能提高准确率,也会提高做题速度,所以这一点忽视不得。

4).不注意语法分析

主要表现为不分析句子结构,只凭感觉选择答案。

例题:……Finally Peter decided to go to the USA and,as his father had told him,____to be a doctor.……

A. studies B. studying C. study D. studied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白处与前面的动词go为并列动词不定式,均作谓语decided的宾语,故选C。此题若忽略分析句子结构,很容易误选D。此题的难点在于句中有一个插入性质的as引导的从句,将两个不定式分隔开了。从而造成辨认第二个动词不定式的困难。

3、完形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1)通读全文。

跳跃空格阅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关键句子、词语(如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等),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当然个别十分有把握的空格可一步到位填上去,个别看不懂之处,不能停留死抠,做个记号,稍后再做分析处理。

2)细读答题。

有了对文章大意及脉络的把握即可答题。答题时要注意上下文联系,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再通过备选答案中的各个选项的意义,挑出本句意思所需要的,又能表现文章核心意思的选项。答题时,既要凭自己的语感及所掌握的知识选择答案,也可利用排除法、上下搜寻推断法等,切不可漏看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

如果遇到难的、不确定的答案,可暂时不填。先坐后面的题,用以选出的答案信息去促成这个难题的解决。

另外做题时,要注意词与词、句与句、主句与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联,不可忽视and,but,or,so及this,that,he,she这些小词的衔接功能。

3)复读核查。

填完所有空格后,再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从语意、句法、词法、惯用法、固定搭配和逻辑关系等方面逐句验证所选答案,修改不合理的答案。全文读起来首尾贯通,自然流畅,即合理(文理),又合法(语法),那么,大多数答案即为正确。

4、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考策略:

1)要积累并熟练掌握词汇语法等扎实的基本技能,对于重要的语法项目,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等,要加以总结概括。

2)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加强阅读,提高速度,培养语感,在实践中感悟词语的辨析,搭配,学会对文章进行逻辑判断及推理,既要看懂表层意思,更要理解深层次的含义。

3)要由简到难,由短到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材料要精选,解题要限时,体裁要多样,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便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耐心,帮助学生克服急躁、畏难心理。

第7篇

她说我很懒惰,这不是真的。

【问】句中的which是怎么用的?能否用it或者this代替?

【答】不能用it或者this代替,which在上面句子中是一个关系代词,用来引导定语从句,指代“she said I was lazy”。

【中考链接】

①Sorry, we don’t have the coat ________ you need.(河北省)

A. what B. who

C. whomD. which

【简析】 此题考查which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 which在定语从句中作need的宾语,指代coat。答案为D项。

②―Barbara, where do you work?

―I work for a company _______ sells cars.(河南省)

A. whichB. where

C. whatD. who

【简析】此题考查which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which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答案为A项。

2.【课本原文】I didn’t think it was a good idea.

我认为那不是一个好主意。

【问】该句反意疑问句的附加问句形式是怎样的?

【答】该句反意疑问句的附加问句形式是was it,而不是did I。在含有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I或we,谓语动词是think, believe, guess, suppose,imagine等时,句子会发生否定前移现象,即对从句的否定要提到主句中来否定。此时句子反意疑问句的附加问句的助动词和主语都应根据从句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到否定前移。例如:

I think he’ll be back in two days, won’t he?

我想他将在两天后回来,是吗?

【中考链接】

I don’t think he can finish it on time.(改为反意疑问句)

I don’t think he can finish it on time, ________?(甘肃兰州)

【简析】“I don’t think+肯定句”译成“我认为……不……”,这是个否定前移的句子,形式上否定主句,内容上否定从句。因此,根据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的原则,答案为:can he。

3.【课本原文】Cares for wild animals in danger.

关心野生濒危动物。

【问】句中in danger和dangerous有什么区别?

【答】 in danger指某人(物)处于危险状态下,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表语;而dangerous指某人(物/事)是“危险的”,即可能给他人(物)造成或带来危险。例如:

His life is in danger.

他生命垂危。

The traffic here is dangerous for children.

这儿的交通对孩子们来说很危险。

【中考链接】

There are many wild animals __________(处于危险中), such as pandas and tigers.(福建省)

【简析】根据语境可知,有很多像熊猫和老虎一样处于危险之中的野生动物。答案为:in danger。

4.【问】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有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对于不同的句式具体该怎样变化?

【答】A. 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经常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变化:①人称的变化②时态的变化③指示代词的变化④时间状语的变化⑤地点状语的变化。

第一人称需转换为第二或第三人称。

时态的转换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

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

指示代词this, these需相应转换为that, those。

时间状语的变化

agobefore,yesterdaythe day before,todaythat day,tomorrowthe next day/the following day

表地点的here应改为there。

B. (1)如果直接引语是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用that引导,同时从句中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和地点状语都要做相应的变化。例如:

My sister said,“I like your bike very much.”

My sister said to me that she liked my bike very much.

(2)如果直接引语是一般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用连词if或whether来引导,同时要将疑问句语序改为陈述句语序,句尾用句号,从句中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和地点状语都要做相应的变化;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say时,要将其改为ask。没有间接宾语的,根据需要可以增添一个间接宾语。如果直接引语是特殊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仍用原来的那个特殊疑问词来引导。例如:

Jack said, “Have you seen the film Slumdog Millionaire?”

Jack asked me if I had seen the film Slumdog Millionaire.

Mom asked me,“How did you go to school yesterday?”

Mom asked me how I had gone to school the day before.

【中考链接】

―What did your teacher say just now?

―He asked me ________ this morning.(湖南长沙)

A. how did Tom come to school

B. when Tom got to school

C. why was Tom late for school

【简析】间接引语和宾语从句一样要用陈述句语序。答案为B项。

(3)如果直接引语是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将祈使句的动词原形变为带to的不定式,并在不定式的前面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上tell, ask, order等动词,其句型为:“tell / ask/ order sb. to do sth.”。如果祈使句是否定式,则在不定式的前面加上not。例如:

The teacher said to me, “Don’t be late for school.”

The teacher told me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

【中考链接】

My brother told me ________ you anything.(上海市)

A. not to bringB. to not bring

C. didn’t bring D. won’t bring

【简析】这个题目可以把它理解成祈使句变成的间接引语,因此答案选A项。

5.【课本原文】Fortunately,Yang Lei’s mother agreed with her daughter’s decision.

幸运的是,杨蕾的母亲同意她女儿的决定。

【问】agree with与agree to, agree on有什么区别?

【答】agree with,agree to和agree on这三个动词短语尽管都是由agree构成的,但它们是有一定区别的。

agree with意为“与……意见一致”,后面一般接人,也可以接意见、看法、观点、决定等。但不含协力合作之意,不用于被动语态。例如:

I quite agree with you.

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I don’t agree with your idea.

我不赞同你的想法。

agree to意为“同意”,后面往往接计划、安排、建议、意见、决定之类的名词或动词原形,含愿意协助合作之意。例如:

They agree to our study plan at once.

他们立刻同意了我们的学习计划。

He agreed to help us.

他同意帮助我们。

agree on意为“(双方)就……达成一致意见”,主语往往是复数。例如:

They all agree on the matter.

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一致。

【中考链接】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one hour’s exercise every day.

―I agree _______ you. (吉林省)

A. atB. toC. onD. with

【简析】agree to意为“同意”,后面往往接计划、安排、建议、意见等;agree on意为“(双方)就……达成一致意见”;agree with意为“与……意见一致”,后面一般接人。答案为D项。

6.【课本原文】Many professional athletes get injured.

许多职业运动员受伤了。

【问】get injured是什么用法,与be injured一样吗?

【答】get injured属于“get+done”结构,也就是属于系表结构,侧重于动作;而be injured属于“be+done”结构,也是属于系表结构,只不过侧重于状态。英语中这种“get+done”结构很多,如get excited(激动);get killed(丧命);get married(结婚);get drunk(喝醉了);get hurt(受伤);get run over(被轧过;碾过);get paid(发工资);get dressed(穿衣服);get broken(坏了);get bored(感到厌烦)等。例如:

Cleaning women in the big city usually get paid by the hour.

大城市里的清洁女工通常按小时领取薪水。

【中考链接】

Be careful when you cross this very busy street . If not , you may ______ knocked down by a car.(河北省)

A. haveB. get

C. becomeD. turn

【简析】此题考查“get+done”结构用法。句意为“当你穿过这条繁忙街道的时候要小心。不然,你可能会被汽车撞倒的”。答案为B项。

7.【课本原文】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boring subject?

你认为最令人厌烦的学科是什么?

【问】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 “do you think”用作插入语,即与句子成分没有语法上的关系,只是作为一种附加的解释。此句我们还可以说成:What is the most boring subject , do you think?

【中考链接】

There are so many good things here, _________?(重庆市)

A.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B. do you think which one the best is

C. do you think which one shall choose

D. which do you think will choose

【简析】此题考查加入插入语后疑问句的语序问题。这种疑问句的结构为:特殊疑问词+do you think/say/believe/suppose等+句子的剩余成分。答案为A项。

8.【课本原文】How long have you been skating?

你滑冰多长时间了?

【问】用how long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谓语动词的使用是否受条件限制?

【答】受条件限制。一般说来用how long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应该是延续性动词,不能是短暂性动词。例如: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ll?

你生病有多长时间了?

这里be ill不能改为fall ill。但是,在用how long提问的否定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则可以是短暂性动词。例如:

How long haven’t you come to Beijing ?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来北京了?

【中考链接】

―Do you know______the Bo’ao Forum(论坛) for Asia this year lasted?

―Three days, from April 11th to 13th.(江苏连云港)

A. how oftenB. how about

C. how long D. how soon

【简析】last是延续性动词,再根据句意,选C项。

9.【课本原文】I’v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for two years.

我在中国任教已有两年了。

【问】这个句子用的是什么时态?其用法是怎样的?

【答】这个句子用的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其结构是“助动词have/has+been+doing”。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这一动作可能刚刚开始,侧重点是仍在继续,并可能延续到将来。例如:

The boy has been watching TV since six o’clock.

这男孩从六点起就一直在看电视。

【中考链接】

I have been collecting old coins ______ ten years ago.(福建厦门)

A. forB. aboutC. since

【简析】本题考查了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时间状语的运用,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表示从某一时间点起的一段时间,指时间的延续,答案为C项。

10.【课本原文】I’m certain I will be here for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

我确信我会来这儿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

【问】certain一词有哪些用法?

【答】certain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点:

(1)和of或about连用,后接名词或动名词,意思是“确信”,只能用人作主语。例如:

Are you certain of /about that?

你对那事确信无疑吗?

(2)后接不定式,意思是“一定会……”,可以用人作主语,也可以用事物作主语。例如:

The project is certain to be a success.

这计划一定会成功。

He is certain to win the match.

他一定会赢得这场比赛。

(3)后接从句,意思是“确定……,确信……”, 只能用人作主语。在该用法中certain可以与sure换用。例如:

I’m certain/sure (that) he saw me.

我确信他看见了我。

I’m not certain/sure who the boy is.

我不能确定那个男孩是谁。

(4)后面接“连接词(特殊疑问词,连词whether)+不定式”结构,意思是“确定……”,只能用人作主语。例如:

They were not certain whether to go or not.

他们不能确定去还是不去。

I am not certain what to do.

我不确定做些什么。

(5)表示某人做某事肯定无疑时,要用“It is certain that...”句型。值得注意的是,该句型中不能用sure。另外,“It is certain for sb. to do sth.”这样的用法也是错的。

【中考链接】

It’s ______ that Class 3 will beat Class 4.(河北衡水)

A. sureB. surely

C. certain D. certainly

【简析】“It is certain that...”是常用句型,表示“(某人做某事)是肯定无疑的”。答案选C项。

11.【课本原文】Since I came to China, I’ve been learning a lot about my family history.

自从我来到中国,我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我家族的历史。

【问】如若since从句中的came to改为lived,since从句的意思一样吗?

【答】不一样。如若句中的came to改为lived,那么since从句的意思就变成了“从我离开中国以来”。如果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态且用的是短暂性动词,那么只需按字面翻译即可;如果用的是延续性动词,则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束,主句动作或状态的计时起点应该是从句的动作或状态结束之时。英译汉时,要按从句中动词的相反的意思来翻译。例如:

It has been a year since I smoked.

我戒烟已经一年了。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I lived there.

自打我从那里搬走后,我们一直没见过面。

试比较:

It has been three days since I fell ill.

我生病三天了。

It has been three days since I was ill.

我的病好了三天了。

It is five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

他参军五年了。

第8篇

“简简单单教语文。”简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凸显精华,领悟真谛

研究伊始,我们首先从学习资料入手,组织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搜集了大量有关组块教学的文字资料与课堂教学音像资料,做到人手一份。

语文组块教学的教学思想:即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多次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语文组块教学有了这样的认识:(1)在内容上要凸显“开放性”,教案的设计要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要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2)在结构上要凸显“灵活性”,突破以往的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3)在功效上凸显“增值性”,要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

二、潜心备课,锐意创新

真知需要实践来检验。理念培训结束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备课活动。备课伊始,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汇集教师的智慧,在学习组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进一步领悟、创新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的集体备课方式是人人思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形成个案―课堂落实―课后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在教案设计中打破教材的局限,围绕语文核心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唱好“三部曲”。

一是“减”。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

二是“联”。我们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我们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

三、巧妙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立足之本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践与研讨,汇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以“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导入,激趣激情――有效感悟,组块学习――有效拓展。

1.有效导入――激趣激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我们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以疑激趣,以境激情,以有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

2.有效感悟――组块学习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核心之处。我们在这一环节凸显了组块教学的魅力。

词语板块、品读板块、练笔板块等组合运用,充分体现了组块教学这一模式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中我们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会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语文学习应该注重积累和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单纯的理解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整合。习的基本做法是:

读中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第9篇

关键词:气象科技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展开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1414.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3] Sperber,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econ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0.

第10篇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文意。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作为一项基本能力点,各地中考试题十分重视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标点符号的考查不外乎三种形式:一种是客观选择题(要求判断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一种是与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三是主观填空题。其中客观选择题是近年来命题的主流形式。对标点符号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来看,重点应放在攻克标点符号运用时的易错点上。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例1.(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顿号用来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参考答案】B(十七八之间不用标点符号,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二、填空题

例2.(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灯光,不管是那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 甚至像我这样一个异乡人 指路 ” 这句话蕴含了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指路的灯光。

【试题解析】这类试题要求在语段的空缺处填上正确的标点。做这类题首先应正确感知句意,弄清句间关系;其二,要认真捕捉有关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出题规律;其三,根据以上理解可试着填写,然后通读并确认答案。本题重在考查逗、感叹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①、②处宜用破折号,引出补充说明的话;③应该填写逗号,引用了部分话语。④处填写感叹号,表示对赞叹之情。

【参考答案】―― ―― , !

三、选择填充题。

例3.(2016 年甘肃省兰州市)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根据语境,在 (甲) ,(乙) ,两处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 同,看见一个婆婆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蹬着他那辆三轮车进大院去。(画线语的大院,里面几间败小屋句是对“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曲,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画线语句是从说一我,“知道老王不要钱”转换到说“老王来了,我就不用捎钱了”。)

A.(甲) 破 折 号 (乙) 破 折 号 B. (甲) 分 号 (乙) 句 号

C.(甲) 破 折 号 (乙 ) 句 号 D. (甲) 分号 (乙) 破 折 号

【试题解析】【甲】处句意完结,下一句和上一句无环境、动作的明显衔接,且并未有明显的解释说明或者引出之意,所以用分号不用引号。【乙】处句意完整且完结,下一句和上一句无句意衔接,且并未有明显的解释说明或者引出之意,所以用句号不用引号。

【参考答案】B。

四、综合考查题。

例4.(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留点时间来“浪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 ,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②跳出漂亮的弧线。尽管姿势很酷, 进球却总与我无缘。(乙)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

留点时间来“浪费”。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1)第①处标点有误,应改为:

(2)第②处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3)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

(4)第④句位置不当,应放在 (甲、乙)处。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了语病问题,又考查了标点符号问题,综合性比较强,体现了部分地区的命题特点。解答此类试题,要依照试题要求理清句间关系,按判断语病的标准找出并改正语病,在弄清句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出标点符号使用的错点。

【参考答案】⑴句号(。)⑵划 ⑶“因为打篮球,所以我身心愉悦。”或“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⑷乙。

【知识总结】

1.顿号、逗号、分号:三者都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注意正确区分句内点号的用法,停顿大小关系为:分号>逗号>顿号。

2.句号、问号、感叹号:三者都用于句末,分别表示陈述、疑问、感叹语气。对于问句,要区分选择问与连续问:选择问中,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句末才用问号;连续问中各句均用问号。如,连续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选择问:是你去,还是我去?注意有的句子虽然也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但全句是陈述语气,而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为什么。

3.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表提示下文,或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表总结上文。冒号一般要有较大的停顿,并且管到句终,而不是只管一个短语或句子的一部分。如,他只说了句“你们快走吧”就昏了过去。句中“你们快走”前就不用冒号。

4.引号:表实际引用;表特定称谓;表着重指出或有特定含x;表讽刺反语。

5.括号:表括号内的文字是对前文的注释或补充说明。

6.破折号:表对前文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表语音的中断或延长。

7.连接号:表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表人或事物的内在联系。

8.省略号:表文中省略;表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表说话断续。

9.着重号:用来标出要读者注意的关键词。

10.间隔号:表文字间的间隔;表外国人的名字和姓氏的音界。

11.书名号:表书籍、文章、报刊、歌曲、剧作等名称。

【真题演练】

1.(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钱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2.(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D.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4.(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5.(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7.(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8.(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半年来,梅葆玖、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9.(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 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第11篇

" 论文关键词:竞争 广告 语言 文学 修辞

论文摘要:本文从广告文案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广告文案写作中修辞格的运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文学元素在广告文案创作中的合理运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灵活多变的文学元素给广告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论证了文学元素在广告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被称为广告之父的英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这句话说出了语言的运用在广告文案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广告文案的语言运用有自己的原则。真实是广告文案语言运用的第一个原则,真实性是广告语言的生命。但这并不是说在文案创作的过程中不能有艺术的成分,而是说在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商品特色的时候,应该符合真善美统一的美学要求。广告文案创作中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简洁。广告因为受篇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对商品进行宣传,所以广告较多采用短句,以最精炼的语言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某印刷公司的广告语这样写道:“除钞票外,承印一切”。简洁清晰又不乏幽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广告写作中成语、俗语、对联的运用。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其特点是语言简短但是内涵丰富,所以把成语运用到广告文案的创作中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某摩托车广告:踏上轻骑,马到成功。俗语是指人们习惯用的通俗语句,俗语体的广告富有哲理性和幽默感,这样的广告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例如:有一则社会公德公益广告是这样写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对联起源于五代,最初是春联,后来慢慢扩大了使用范围,古代商店门口的“楹联”就是最早的对联体广告。对联体广告以其形式美、音韵美和凝练美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某理发店这样给自己做广告: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不自觉地记住了这家理发店。广告修辞,与一般文学艺术作品的修辞相比,其共同特点是两者都必须遵循人们约定俗成的修辞规律和修辞原则,不同之处是广告修辞要明显地受到广告特性的制约。

再次,修辞的原则。俗话说:“一样的话几样说。”意思就是说话要斟酌词语,选择句式,讲究表达方式。广告文案创作中应该遵循这样几点特殊的修辞原则。①要有新意,出语惊人。文人在创作中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广告创作中更是如此,因为广告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必须在第一时间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才能诱发兴趣,从而进一步刺激购买欲望。正如美国广告大师约翰·科坦所言:对广告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创造性,而不是广告费用。②要了解商品,用语得体。一种商品的推出,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宣传:性能、用途、种类、适用范围,甚至不足之处。只有了解了商品,才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得体准确地进行表达。③恰当夸饰,但要不失真实。广告中的夸张一定要得体,否则不但破坏了广告的真实性,还会违反了广告法。比如,某化妆品的广告语: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虽然是明显的夸张,但是却非常迎合人的心理。再比如某针灸治疗仪的广告称:“对慢性鼻炎、心脏病、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四”,这就成了误导甚至是虚假广告,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常用修辞格的运用。广告文案创作中常常要用到修辞手法。例如:“牛奶香浓,丝般享受。”(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突出嗅觉,丝般享受——立足触觉。这里借“丝”喻“奶”,让人联想到丝绸的细腻滑润,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牛奶的香浓,从而对本商品产生兴趣。比拟也是广告文案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和农行(农业银行)握手,将农行人格化,生动;和顾客交朋友,拉近了农行与顾客的距离,形象。对仗的修辞手法:“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金猴皮鞋)商标含其中,对仗出效果。节奏和谐,便于记诵,容易产生广告效应。顶针的修辞手法:“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顶针连环,语气连贯,一气呵成,音律流畅,给广告受众以优美的节奏感。

商场如战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是冲锋陷阵的先头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告要想成为商场上的利器,就一定要讲究创作的艺术,文学元素的良好运用无疑是优秀广告创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2.陈瑛等.广告策划与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12篇

1.2008年奥运会奖牌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jìng)奖牌背面镶嵌( )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yù)。

――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

答案:竞qiàn huī郁

二、词语判断、时兴词语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亚军。

C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大家纷纷对美军的暴行予以谴责。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心灵。

B.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C.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生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人员,对我国一定数量的语言趋于濒危甚至消亡的境地犹心忡忡。

D.三国历史文化学者易中天“三国源头品三国”的最新学术演讲绘声绘色,赢得了襄樊听众的阵阵掌声。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区)

3.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

①物流( ) ②甩卖( ) ③瘦身( ) ④的士( )

――200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1.A2.C 3.①货运 ②减价 ③减肥 ④出租车

三、名句填空

1.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2.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3.9月,武汉市将迎来“2007年女足世界杯”的盛大赛事,为了表示对各国运动员的热情欢迎,又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来作为欢迎标语。

――2007年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题

4.2007年4月18日8时05分,我省历史上首趟“和谐号”动车组发车,时速达到200公里,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2007年江西省中考题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四、病句修改题

1.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2007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1.D(缺宾语,控诉了……的罪行)

五、一句话新闻、时事评论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006年3月31目,襄樊市从全国16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每5年评选一次,此次评选是第二届,全国共有13十城市入选。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匀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

“这一元钱太不易了。”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感动得泪流满面。(摘自2007年5月7日《重庆时报》,有改动)

⑴.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⑵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0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3.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

4.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你参加新浪网“一个字一个词?用汉语描述2006年的中国或世界”的主题活动,你将选用哪一个字词或短语来描述2006年的中国或世界的热点问题呢?请说说你选用的依据。

【例】2006年的中国:房――房价持续上涨,老百姓高度关注房价,各级政府设法平抑房价。

2006年的_____: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1.襄樊市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或;襄樊市被评(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⑴大学生当力夫(或“棒棒”)体验挣钱的艰辛。(意合即可)⑵扣新闻内容言之成理、表达通顺即可;3.示例一: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示例二:捷克小学首开汉语课程4.示例:国内:和(和谐)――创建和谐社会是2006年的主旋律。医疗――药价高,看病难,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关注。 (其它如“炒”“教育”“收费”“博客”“农民工”等均可)国际:核――朝鲜、伊朗等国家的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石油――因能源紧张,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它如“萨达姆”“全球变暖”等均可)

六、短文修改题

1.①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②笔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限制。③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齐备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④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⑤为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格局中,政府将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⑴第④句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②句有一处用词不当,找出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⑤句存在语法上的毛病,请在下面原句上修改。

为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格局中,政府将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2007年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题

答案:1.⑴“频”改为“濒” ⑵“限制”改为“遏制”(或 “控制”“扼制”)

⑶在“自然保护区”之后加上“的建设”(或“的保护”);也可删去“生态功能区”后的“的保护”,而在

“自然保护区”之后加上“的保护”(或“的建设”“的保护和建设”)

七、正反辩论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看过2006年世界杯吗?在2006年世界杯上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在解说到最后阶段时出现了“疯吼”现象。在比赛进行到伤停补时阶段时,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而对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兴奋过度,黄健翔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的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同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赛的节选部分。假如你是反方成员,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演说比赛的过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将比赛带入高潮。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略。

八、对联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上是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

(1)请选择其中的“一荣”,举出典型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荣于服务人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其中的“一耻”,举出典型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坚持耻在危害祖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略。

九、材料探究与活动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2007年5月19日嘉兴电话号码升至八位(在原七位号码前加8),与嘉兴同时升位的还有绍兴、金华、台州。此前,杭宁温三地电话号码于2001年5月18日升至八位。

材料2:部分城市电话号码升至八位的时间

城市名称 升位时间 城市名称 升位时间

上海 1995.11.25 深圳 2002.6.29

北京 1996.5.8 大连 2004.3.21

广州 1996.6.8 无锡 2005.12.10

⑴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嘉兴已经发生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方便远在深圳工作的表叔,嘉兴的小华打电话告诉表叔电话升位的消息。在电话里,小华该怎样说?请把这些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浙江省嘉兴中考语文试题

2.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⑴[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

卷首语

冲破藩篱,________;解读经典,诠释人性。________,直面诘问;

勤恳真诚,回馈热情。

⑵[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⑶[座谈会]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任选一句(在序号前打“√”),谈谈心得体会。不超过30个字。

(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

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2007年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中考语文试题

3.由江西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井冈山激情演绎。

⑴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每条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班上将举办“唱红歌”动员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省本次赛歌活动的看法。

【相关链接】: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打造江西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和谐美好江西,江西卫视等单位于2006年下半年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为“”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及种类健康进步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