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历证明

学历证明

时间:2023-01-25 23:30:12

学历证明

学历证明范文1

编号:

姓名  ,性别  ,  年  月  日出生,身份证号码:,系   省市/县人,于

年  月至 年  月在本校就读(普通高中/职高 /成高/   )    (专业)毕业。

现因遗失毕业证书,本人要求证明其学历。经核实,特发此件,以资证明。

学校(盖章):

现任校长(签章):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广州、中山等市《学历证明书》应按相应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式样出具;没有统一规定的地市,可参照此式样。

2.《学历证明书》必须由现任校长签章,并加盖学校公章。

3.学校校名发生变更的,必须到毕业学校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加注意见并盖章。

工 作 证 明

兹有我单位 (同志)在 部门,从事 工作,专业年限为 年, 现申请参加 级职业资格考试,特此证明。

备注:此证明仅作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凭据,不作其他用途。本单位对此证明真实性负责。

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

学历证明范文2

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情况下都会开展补办学历证明这项业务工作,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学历证明的补办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由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毕业生出具毕业证明书。毕业证明书是应毕业证书持有者遗失毕业证书后要求开具的、对其原证书所标明的学历状况进行认可的书面证明。毕业证明书作为学历的证明,可与毕业证书等同使用。经过笔者调研,各高等教育机构补办学历证明的工作流程虽略有区别,但核心要素必须涉及学籍档案的利用。下面我们就以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详细论述学历证明的补办流程:1、本人申请申请人首先提出补办学历证明的书面申请,其中必须写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个人基本信息,和入学时间、毕业时间、院系、专业名称等具体学籍信息,以及申请原因。2、单位证明如果是在职的申请人,还需提交工作单位知道其本人来办理学历证明书的知情证明(可在个人申请中签署意见加盖公章)。非在职者需在申请中注明目前无工作单位,并承诺“以上所述属实,如有不实之词本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3、学籍档案证明申请人持教务处开具的清单到档案部门查询补办学历证明需要的档案凭证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申请人当年入学时上级招生部门形成的招生录取底册、申请人的学籍卡、成绩单以及毕业时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签领册(验印登记册)。这一环节是补办学历证明最核心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只有依据这些原始档案凭证,才会为申请人出具毕业证明书,否则一切皆为空谈。4、教务部门核实申请人持招生录取底册等学籍档案凭证材料到教务处接受材料审核。申请人所出具的学籍档案凭证材料必须加盖档案部门的馆藏出库章以及档案证明专用章方为有效,否则属于不实情况,教务处可以拒绝接收。5、省教育厅补办教务处工作人员持申请人的学历证明补办申请书、单位证明、加盖印章的学籍档案复印件等材料,到省教育厅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学历证明书补办手续。6、证书发放学历证明书一经补办妥当,教务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申请人前来领取,毕业证明书补办事宜告以结束。

高校学籍档案利用工作流程解析

就以上毕业证明补办工作流程来看,学籍档案利用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不可谓不到位。但是受到整个社会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并且学校工作流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安全隐患,使得学历造假者有机可乘。一是归档材料形成前端易造成信息安全隐患。与学历有关的材料在形成和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个人利用的问题,归档以后在提供利用时就会让档案工作人员犯难。突出表现是学籍档案中的学历(学位)证书领取花名册。为了学生领取学历(学位)证书操作过程的方便快捷,学校相关部门均是将当年所有毕业生的学历(学位)签领信息合订装册。归入档案馆后,丢失补办证明和进行学历认证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在提供利用时,由于相关部门仅需要个人学历(学位)信息,而学籍档案中一页上面会有很多同学的学历(学位)信息,在复印时无法将个人信息分离出来,只能将整页档案都复印,这样便有可能造成学生学历(学位)信息的泄露。虽然在查档利用时需要出示来人身份证,且在查询完毕后必须登记利用者的姓名、单位以及身份证号等信息,但是对于哪些别有用心、恶意伪造学历证明者往往容易钻空子。二是学校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易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假如有同学丢失学历(学位)证书需要学校为其出具证明,根据学校工作流程,他(她)首先需要到教务处,提出补办证明申请,由该部门列出需要提供给他们的学籍卡、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签领册等相关档案凭据材料,要求他们在档案馆查询得到这些材料的复印件,并加盖案卷档号章及陕西师范大学档案证明专用章,然后再持这些档案材料去教务处,由教务处整理之后拿到省教育厅去办理。由于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上的个人信息无法分离,利用者查到的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上还有很多其他人的信息,而教务处和档案馆存在着地理位置上的一定距离,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利用者别有用心窃取他人信息然后再去伪造相关证书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而且据此信息伪造的学历(学位)证书比较难辨真伪。

防范学历(学位)造假的路径选择

对于由以上原因产生的学历信息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范:1、采取前端控制措施,从材料形成源头实现信息分离。无论是归档材料形成前端,还是学校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归根结底在于一页签领册或招生录取底册上涵盖了过多的他人信息,从而为别有用心之人制造了可乘之机。那么,如果我们的教务管理部门在形成学籍材料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剥离连接在一起的整体信息,以个人为单位建立学历信息库,像学籍卡那样查询利用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样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学历证明补办过程中他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讲貌似完美,但是可操作性不强。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每年毕业学生数量非常之大,毕业证书领取量非常之多,如果按学生人名单独建库,一则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太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二则补办学历证明者为少数,造成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工作流程角度堵塞管理漏洞。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档案部门联合开发相关软件,利用网络来完成学历证明材料的传递。此种路径的前提是学籍卡、成绩单、招生录取底册等相关学籍档案必须实现数字化。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务管理部门提出补办学历证明的个人申请,教务管理部门通过核查授理之后,所有相关的学历证明材料可由档案馆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给教务管理部门,再由教务管理部门持打印材料前去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这样不仅简化了补办流程,更为重要的是省却了利用者持有学历档案材料的环节,从而达到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3、加强毕业教育管理,提高毕业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在学生毕业时将此项内容列入毕业教育体系之中。一方面,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求学经历,妥善保管好毕业证和学位证,不要随意放置和利用。另一方面,教育学生不要轻易陷入学历造假漩涡之中。应该按照有关程序查实自己确凿的信息资料,通过合法途径得到学历证明书。

作者:问宪莉

学历证明范文3

学历认证的用途有:

1、建立个人档案。个人档案中有学历一项,通过学历认证的佐证,可以进一步确立个人学历档案的真实性。各种招考或招聘的学历证明。比如公务员或事业编考试或国有单位的招聘,都需要通过学历认证的查询和审核。升学考试。比如专升本或考研究生等升学、入学,也需要通过学历认证,以确认考生的最高学历。

2、出国留学。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与我们建立了互认学历关系,国外教育学校或机构通过学历认证系统,可以方便的确认中国学生的学历。相同,通过学历认证系统,中国也可以方便的确认国外学生的真实学历。

3、人才交流或调动。国内有很多城市实行优秀人才交流或调动,其准入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学历层次问题,通过学历认证系统,可以方便的为准入城市提供真实的学历证明。

4、其它需要真实学历的证明。比如落户口、征兵、重要职业岗位,比如医生、律师、船长、机长、职称评定等,都需要相关的真实学历认证和审核。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历证明范文4

2018上海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导语:

【上海成考报名条件】报考条件与报考对象(部分省份略有不同)(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二)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三)报考高起本或报考高起专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含应届、历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文化程度(含应届、历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3.初中毕业后通过3年自学或其他途径学习,达到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化程度。同等学力指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的学习,从而达到某种文化程度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四)报考专升本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必须是能在次年春季入学注册前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或以上证书。考生提供的证书必须是可以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查询认证的。对未能在上述网站查询认证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须提供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 只获得本科结业证书而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3. 持部队院校文凭报考专升本的,须提供由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自1995年起统一制作颁发的高等专科毕业以上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本人身份证。(五)现役军人报考需提供所在部队团政治部以上出具的证明、身份证(士兵证或军官证),退伍军人报考须提供退伍证或转业证。(六)持国外文凭、港澳台文凭报考专升本的,应取得国家学历认证部门出具的专科毕业或以上学历的认证报告。(七)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1.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3.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且要求报考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毕业后所获得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将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的依据,请考生慎重填报志愿。(八)考生应当在本人户籍所在地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就近参加考试。非上海户籍但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的考生提供指定的证明材料也可以在当地就近报考。(九)在中国定居并符合上述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就近到所在地市考试院(招生办)报名。

【报考必备材料】1、身份证明。身份证及相应复印件,如果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并应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2、学历证明。本人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文凭。3、工作单位证明。成人高校的某些专业对招生对象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省对报考脱产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注:各省情况不同,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当地主管部门信息为准!报名网站:

学历证明范文5

2018海南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导语:

【海南成考报名条件】报考条件与报考对象(部分省份略有不同)(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二)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三)报考高起本或报考高起专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含应届、历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文化程度(含应届、历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3.初中毕业后通过3年自学或其他途径学习,达到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化程度。同等学力指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的学习,从而达到某种文化程度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四)报考专升本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必须是能在次年春季入学注册前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或以上证书。考生提供的证书必须是可以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查询认证的。对未能在上述网站查询认证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须提供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 只获得本科结业证书而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3. 持部队院校文凭报考专升本的,须提供由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自1995年起统一制作颁发的高等专科毕业以上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本人身份证。(五)现役军人报考需提供所在部队团政治部以上出具的证明、身份证(士兵证或军官证),退伍军人报考须提供退伍证或转业证。(六)持国外文凭、港澳台文凭报考专升本的,应取得国家学历认证部门出具的专科毕业或以上学历的认证报告。(七)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1.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3.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且要求报考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毕业后所获得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将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的依据,请考生慎重填报志愿。(八)考生应当在本人户籍所在地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就近参加考试。非海南户籍但在海南工作、学习、生活的考生提供指定的证明材料也可以在当地就近报考。(九)在中国定居并符合上述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就近到所在地市考试院(招生办)报名。

【报考必备材料】1、身份证明。身份证及相应复印件,如果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并应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2、学历证明。本人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文凭。3、工作单位证明。成人高校的某些专业对招生对象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省对报考脱产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注:各省情况不同,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当地主管部门信息为准!报名网站:

学历证明范文6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资料加工的一条最重要原则便是“孤证不立”,意为单独的经验不可归纳。面对浩如烟海散乱无章的史学资料,要做到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听尽各家之言而不断章取义,端正立场和态度,慧眼独具权衡好“孤证不立”与“孤证可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孤证不立;孤证可立;科学研究方法

一、前言

历史学者陶短房曾经说过,要坚持“孤证不立”,不要迷信任何口碑,除非它得到其他的旁证。因为太多的历史是人造的,太多的个人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每个人都想从中捞一票,在盛大的假面舞会上,有多少可靠的信息被遮蔽?历史是统治阶级的历史,历朝历代掌权者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篡改、美化或是抹黑历史,最后通过挟持历史实现自己的完美转型。

“历史是塑造现实的,现实活在历史的掌心中”,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德华・席尔斯在《论传统》中。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历史真的可以人为选择吗?史实究竟需要多少史料佐证才可信呢?如果历史史实并不如看到的那样美好,甚至是残忍的、血淋淋的,简直要颠覆你的世界观,你还愿意相信吗?由此我提出“孤证不立”这一话题,试图理清“孤证不立”与“孤证可立”之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希望能够给他人的研究提供一点微弱的帮助。

二、什么是孤证不立

“孤证不立”即如果只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 “孤证不立”的使用范围较广,如法院审判、考古学、考据学,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为证明某个结论,会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或寻找证据证明。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上,资料加工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便是“孤证不立”,即单独的经验不可归纳,对待史料不可尽听一家之言、一面之词,尽可能多的寻找相关资料,当然最好是进入研究对象扎根的田野,寻找多重历史证人,从而全方位的触摸历史。

中国史学传统中有“孤证不引”的规范,这里的“引”是指引用史料典籍中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在教育史研究上同样适用。所谓“孤证不立,偏难概全”,“孤证立论”是犯了史家之大忌讳,这一观点特别是为清代考据学派所强调。清代学者戴震在《与姚孝廉姬传书》中批评以前的治学方法是“依于传闻,以拟其是;择于众说,以裁其优;出于空言,以定其论;据于孤证,以信其通”,以戴震为代表的考据学派秉承慎重求证的治学态度,极力反对那种空泛而粗放的论证方法。梁启超曾总结乾嘉学风,“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仅凭借仅存的证据不能作为确定的事实,但是在孤证没有已知的反证或者孤证本身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的时候,要暂时存之;等有佐证事实的新的证据出土或被发现后,才可以逐渐的相信它;如果有更强力的反证出现的话,就可以彻底放弃了。

三、探究“孤证可立”

“孤证可立”,指史料作者没有明显造假回笔,所记载下来的事件没有其它反证驳斥,其记载的史料便可以相信采用。关于人类历史的考究,有太多“孤证可立”的例子存在,只要涉及到史料、史实,无一不加进了作者的个人感彩,后人凭借仅存的一点资料就认定历史或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不胜枚举。在史料匮乏的条件下,对史书叙事真伪的判别,极可能陷入到孤证难立的境地。

那么“孤证可立”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这一原则在以严谨著称的科研人看来站得住脚吗?“孤证可立”的标准又是什么?据悉《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意为“上古之书”。这部书的写作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既然年代、作者不确定,那么这部浩繁的史书可以作为参考吗?史料记载本就是一个可人为的过程,历朝历代的通史断代史,无论是纪传体还是编年体,多多少少都是在统治阶级高压监控下记录的,带有统治阶级的意志,人为色彩比较浓厚。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文字狱损毁了大量的史料典籍,史籍经历战乱有些幸运的保留了下来,有些不幸的则被毁坏了,有些没能及时出土,如果发现的史料仅以“孤证不立”的简单理由就弃之如敝履,那么科学研究要如何进行的下去?

四、“孤证不立”与“孤证可立”

面对浩如烟海散乱无章的史学资料,我们要尽可能的确保资料的正确性,端正立场和态度,听尽各家之言,切不可断章取义,慧眼独具权衡好“孤证不立”与“孤证可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孤证不立”似乎早已成为一条约定俗成的准则了。无论是资料的鉴别还是加工。历史学家陶短房在《这个天国不太冷》中说到:“可以说,任何一种主张、评价,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历史方法,都能找到一手资料。就像李秀成的口供,同样的7万字,罗尔纲看到诈降,郦纯看到变节,范文澜看到革命家本色,而戚本禹看到投降派面目。洪仁\的《资政新篇》,有人看到脱离农民崇洋,有人看到资产阶级与时俱进,有人看到可贵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而有人却看到权术地位的纸醉金迷。”

“孤证可立”不是要我们简单地相信手中的资料,而是要从隐藏的真相中,从纷乱错杂的现象中,秉承客观严谨的态度,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深层考证、客观评价,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这是一个脱掉有色眼镜的过程,既不盲目轻信孤证,也不全盘否定,以“孤证不立”的原则力求做到“孤证可立”。

五、拨云见日

可以说,对历史事实的接近,就是一个不断比较、考证的过程,史料太少才使得我们不得不抓住这唯一的救命稻草,直至把它吸干榨尽才罢休。想要看到世俗视野之外的风景,触摸到真正的史料,就必须遵循形式逻辑基本法则,切勿仅凭一家之言就妄下断言,盖棺定论。

附魅的历史错综复杂,敢于正视历史、还原历史,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睿智的头脑、理性的思考、清醒的判断、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坚定不移的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审时度势、立场严明地分析什么孤证可立,什么孤证不可立,拨开重重迷雾见太阳。也许真正的历史很残酷,但这确实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加工资料就是要找到事实的本原,深入追思孤证,给事实一个可靠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李经营、张洲;“孤证不能定案”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载《光明网》;2012年07月25日

学历证明范文7

【关键词】 史料;高中;历史;作用;研究

史料,是指历史书中直接记载的资料。由于高中的历史课本是提炼了历史史料中的知识、翻译了历史史料中的知识、重构了历史史料中的知识,所以高中的历史课本比较易懂。然而高中历史课本的篇幅非常有限,学生如果仅仅只吸收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将很难学好历史知识。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学习历史知识。

一、让学生学会用史料验证知识

高中的历史课本因为篇幅有限,它所记载的历史知识比较抽象。这种抽象性体现在高中历史课本会提出一个历史概念,然后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些概念。然而历史知识具有高度的宏观性,仅仅只有几个例子根本无法说明这种抽象的概念。如果学生仅仅只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而不了解抽象概念所包含的意思,学生就很难理解历史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课本中记载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史料验证历史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高中历史课本会用高度抽象的概念说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然而这种演进与强化的过程在细节处是如何实施的?高中课本无法完整的收录这些史料。于是学生只能大致的理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是在逐渐的演进入强化中,却得不到足够的历史实例证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隋书》二六《百官志上》的史料,它有一段说“陈承梁,皆循其制官”,中书通事舍人为八品。这段史料中说明当时南朝皇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就让位高者无权,位低者掌权。这种权位设置的方法,能使君主能更灵活的应用自己的权力。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用史料来验证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学生就能理解这些历史概念背后真正的意思。学生理解了历史概念的意思以后,在应用历史知识的时候才不会弄错历史概念。

二、让学生学会用史料补全知识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然而因为限于篇幅的原因,历史课本无法详细的记载历史资料。如果学生学习这些不够全面的历史知识,有时会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史料,学生就会更清晰的了解历史课本中说的历史事件。

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这节课的知识时,它会谈到因为宋朝的程朱理学要求儒生以存天理、灭人伦的思想生活。然而这种思想是极端的违背人性的,如果整个社会全盘接受这种思想,社会会变得极其压抑。这时,有部分明朝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这种思想,且提出自己的思考。如果学生只从课本上的知识了解明末清初新思朝的兴起,将依然不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明朝的儒学家李贽曾给自己的朋友耿定向写过一封书信,信中谈到:“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学生读了这一段史料,就能理解到当时社会主流的风气是知识分子开口闭口说大道理,这些大道理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都隐含着知识分子背后的私心,学生了解到这样的社会现状,就会理解到那时有识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提出新思朝。

三、让学生学会用史料辩证知识

高中的历史课本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有时也不能全面的、辩证的看待历史知识。如果学生把历史课本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全部接受,而不辩证思考,那么学生就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历史观点、也学不到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挖掘历史知识,得到历史真相。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节课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王昌龄的古诗中有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国的历史学家刚开始的时候,认为龙城飞将应是李广,因为李广的绰号是“飞将军”。然后近年来经过历史学家不断的考证,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失误,王昌龄描述的飞将军很可能是名将卫青。因为史记中记载卫青首战便是直捣匈奴祭天之地龙城,首虏700人,这是汉朝首胜匈奴人。卫青死后,汉武帝为表他征匈奴的功绩,将它的墓修得形状如阴山一般,体积为94412立方米。《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中记载:“起冢象卢山”,这卢山指的就是今天的阴山山脉。而《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中提到:“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从各种史料中考证,可以了解到卫青一生与龙城、阴山有极深的渊缘,而李广终身未至龙城,也没有去过阴山。由史料可见,过去我们的历史学家有可能由于轻率下了历史定论而犯下历史错误。学生如果了解到需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知识,他们就能够以后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时,不会把高中历史课本当作权威,而会用史料考证历史课本中的定论。学生如果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学生的历史水平就会提高。

高中历史课本限于篇幅,不能把历史知识面面俱到。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历史,可以让学生阅读原始的历史资料,从这些历史资料中深化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料,历史教师将能让学生学会用史料验证知识、补全知识、辩证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君. 浅析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分类及作用[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8)

[2]朱文琪. 史料教学的实践与价值――以《开辟新航路》为例[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3]王丽莉.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问题刍议[D].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学历证明范文8

是一种学历身份证明。验证报告可应用于求职招聘、派遣接收、升学(考研、升本)、出国留学、干部任免、职称评定、信用评估等。无属论是报告权属人(学生),还是报告核查方,涉及向第三方提供学历等证明材料的,都可以通过网站在线查询获取。

《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鉴别及查验方法:1、 经教育部学信网认证为真实有效的学历证书,学信网学历认证中心均统一出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予以证明。

该“认证报告”为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的防伪书面报告,使用梅花水印的A4型纸,纸面的淡蓝色底纹印有“高等教育”、“GDJY”字样,出具时加盖“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印章。

2、 学信网学历认证中心对出具的认证报告进行电子注册,并提供网上查询。用人单位和个人可凭报告编号和证书编号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认证报告的真伪。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不到的学历认证报告一律于非法的虚假报告。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历证明范文9

关键词: 中考历史试题命制证据意识

中考即初中生学业考试,是兼顾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性质的全市统一性考试。它既要让学生毕业,又要为高一级学校做好选拔。历史教师要更好地从新课改的理念入手,结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现今中考历史学科的命题方向,认真钻研中考历史学科模拟试卷的命题工作。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的命制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一个专业课题。

一、试题的命制为何要体现“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这一理念

综观常州市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导向,着重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下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概括、归纳和整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基于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在2013年常州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要求中提到“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这一理念。虽然在以往的考查要求中没有重点提及,但始终贯彻其中,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及历史素养。

以下是一道体现该理念的中考模拟试题:

(2012年山东滨州一模第17题)材料:在民族屈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筹边上未还,相互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请回答: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本题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角度作为切入点,运用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材料中“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史实有关;“筹边上未还,相互子弟满天山”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史实有关;“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甲午战争这一史实有关。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学生能认识到在遭受到列强侵略的同时,在民族屈辱的面前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开展了反抗与斗争。在明确了历史学习主题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在新的情景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问题的能力,设问:“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不难发现,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落后就要挨打,中国遭受的巨大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或许此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近代中国遭受略强侵略的原因,而命题老师考虑到用史实加以说明足以体现“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18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掠夺原料,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同时中国的政治腐败、经济的落后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更加落后世界进步潮流。历史结论的提出应该首先是基于客观的历史史实和历史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一曰“纸上之材料”,二曰“地下之材料”。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对史料的依赖是历史学的显著特点。如司马迁作《史记》,从20岁开始漫游生活,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整理、考核、排比史料;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强调“孤证不足以成说,非荟萃而比观不可”和“尽可能运用典型史料”两大原则,此所谓“论从史出,史由证来”。[1]

二、命制试题如何体现“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

历史意识基本的思维之一就是重证据的意识,这是学习历史必须建立的常识。“从入门学习就要树立学生重证据的意识,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的基本素质”[2]。2013年常州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要求中明确提出“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这一理念,而中考历史对教学是具有导向功能的,指导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命制一道体现“学生的证据意识”的历史试题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道2013年常州市七年级历史试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后人对澶渊之盟的评价有肯定派,也有批评派。下列相关史实中能够佐证肯定派观点的是:

A.宋朝每年给辽绢20忘匹,银10万两

B.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均力敌的产物

C.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

D.辽一直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

本题参考答案是:C,旨在考查学生的“质疑精神及证据意识”。以澶渊之盟的评价作为切入点,角度新颖。澶渊之盟反映了北宋与辽的和战关系,以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质疑精神”,学会用初步的批判性思维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如果该题单纯地设问为“下列相关的评价体现了肯定派一方认识的是”就缺少了历史的客观性及史料的说服力。命题者巧妙地把考查学生的“质疑精神及证据意识”相结合,设问为“下列相关史实中能够佐证肯定派观点的是”,要求学生既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地评价,又准确分析出以上四个选项的史实中符合肯定派的一项。本题的立意已经很明晰了,告诉学生在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内部的和战关系中,有战友和,而和是主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极大地体现了历史证据意识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素养。

三、如何命制“考查学生证据意识”的试题

在目前我国各类考试中,最难出的卷子就是中考试卷。与高考卷相比,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无论怎么出,难度有多大,总有解释的理由。与会考相比,会考是水平考试,考查学生的达标状况。所以,无论试题如何容易,也是说得过去的。唯独目前的中考是两考合一,既要让学生毕业,又要为高一级学校做好选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整合在一起的考试。所以,这样的试题最难把握。[3]命制试题有它的基本要求、原则,必须符合科学性、思想性、思维性及综合性,如何命制“考查学生证据意识”的试题呢?我以此为角度,命制了如下试题:

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邓小平这一观念的正确性。

本题的参考答案是: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本题以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为专题,注重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结论的形成又必须与史实相结合,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终体现出“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学生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历史结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同样可以借鉴有效的经济发展手段。这就认同了邓小平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学生在认同这一观点后能巧妙地结合所学知识,把“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相结合”这些知识点相联系,答案就很清晰了。

我认为命制“考查学生证据意识”的试题有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立意”是其灵魂;其次要选取恰当的角度,并与中考的考点相结合;再次要精挑细选、精打细算新材料、新情境;最后要巧妙设问,抓住材料中作者所反映的历史结论,建议设问为“请用相关史实加以佐证”、“你认为作者的观点对吗?为什么?请用相关历史事件加以说明”,等等。当然,历史基本素养一定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的同时,也可能会涉及学生的概括能力、质疑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中考导向一定是多功能的。

要将新课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任务之一就是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证据,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4]因此,只有把“证据意识”渗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自我专业素养,这样命制出来的试题才值得推敲。

参考文献:

[1]张勇谦.“虚拟情境”教学须有史学的证据意识.历史教学,2013(05).

[2]任世江.关于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探讨.历史教学,2008(9).

学历证明范文10

[关键词]西方历史哲学 历史界限 马克思 资本批判 变革

〔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5-0025-06

任何历史哲学都具有自身的历史界限,但并非所有的历史哲学都能自觉到这一点,而且,某些历史哲学为了强调历史的一般性而有意或无意地遮蔽了自身的历史界限,以致成为了“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传统西方历史哲学就是如此。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虽然意识到了历史的主体性以及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但由于不了解历史与历史认识的实践本质而并未能真正明确其历史界限。只有马克思历史哲学真正实现了哲学史上明确历史界限的历史哲学变革,即通过把历史哲学还给“历史”本身,真正开辟出了一条使哲学与历史融为一体,把哲学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的全新历史哲学道路。

一、传统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的“超历史”论证

严格学科意义的历史哲学兴起于18世纪的西欧,并且是以“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这种理论形态问世的。所谓“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就是从某种抽象范畴出发对人类历史进行先验、抽象的描绘、设计、理解和说明,即遵循历史之外的尺度来编纂和理解历史的哲学理论。这就是所谓的传统西方历史哲学。

严格学科意义的历史哲学之所以兴起于18世纪的西欧,主要在于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既向人们提出了从整体上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客观要求,又向人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历史的经验材料与宏大视野。而传统西方历史哲学之所以沿着“超历史”的思维路向发展,除了古希腊哲学的“超历史”思维传统的影响之外,主要在于人们未能洞察资本逻辑的历史暂时性而局限于狭隘的资产阶级视野对历史作了“超历史”的论证。因此,传统西方历史哲学实质上提供了一种维护资本逻辑的历史观。

在西方思想史上,被誉为“历史哲学之父”的维柯,从反对笛卡尔学派的历史怀疑主义出发,首先创立了严格学科意义的历史哲学。维柯肯定了历史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类获取历史知识的可能性,但这却是以发现“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图案”[1] (P9) 为理论旨趣的。因此,在维柯眼里,各民族的历史不过是“天神意旨”所安排的“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的螺旋式复演(归)过程。

18世纪法国启蒙学派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来说明和理解人类历史,创立了历史哲学的理性主义体系。无论是首次提出“历史哲学”概念的伏尔泰,还是杜尔哥、孔多塞、孟德斯鸠以及爱尔维修等人,他们都把人类历史抽象为了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毫无关系的理性进步过程,即把抽象的理性当作理解和编纂历史的唯一尺度。正如恩格斯所言:“在这里,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罢了”。[2] (P229)

康德则在充分肯定启蒙运动的基础上,把理性改造成历史理性,建构了一种“普遍历史观念”。康德用“allegemeine Geschichte”一词来表述“普遍历史”(universal history),即作为整体的人类历史,[3] (P18) 就是为了给人类解释历史提供一种“超历史”的“指导原则”。

在康德看来,历史发展以“自然的合目的性”为先验基础。历史进步不过是“自然的计划”的实现。人类的自然秉赋――“人类社会中的对抗性”[3] (P6) 是历史进步的根据。这种“对抗性”,亦即理性的内在矛盾。大自然通过赋予人类以理性,即通过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3] (P8) 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和全体人类的共存共处,从而保证自身计划的实现。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状态”,即从“各民族的联盟”进入“世界公民状态”,就是所谓普遍历史的形成。“把普遍的世界历史按照一场以人类物种的完美的公民结合状态为其宗旨的大自然计划来加以处理的这一哲学尝试,必须看作是可能的,并且甚至还是这一大自然的目标所需要的。”[3] (P18) 这就是康德所谓的历史的“范导性”原理。

黑格尔在康德的“普遍历史观念”基础上,通过把历史归结为哲学的历史,即理性的自我外化、自我否定、自我复归的过程,完成了对人类历史的思辨表达。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理性不仅支配世界历史,而且也认识世界历史;理性不仅是历史本身,而且是历史的自我意识。他断言:“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唯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4] (P8)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是绝对理性自我异化以及扬弃这种异化的具体现实。他把世界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绝对理性的线性逻辑链条。“世界历史民族”或者“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作为绝对理性发展“阶程”的世界历史的起点。换言之,“世界历史民族”和“民族精神”是“精神”具体展示自身意识和意志的“现实”。所以,世界历史行程表现为“精神”从东方到西方的世界漫游。民族精神的更替是普遍的“精神”在历史上提高并完成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自我理解的“总体性”过程。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及其开创的“世界历史”不过是“无人身的理性”的逻辑发展的结果。这样,黑格尔也就将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理解历史的“超历史”思维路向推向了顶峰。

不难发现,把历史看作某种实体根据某种终极目的或遵从某种普遍计划在时间中展开的过程,并通过对人类生活“过去”的一般回溯与逻辑追认来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合理性及其永恒性,是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的全部秘密。把“历史”抽象为与“现实的历史”无关的“过去”,并从纯粹客体角度来看待“过去”,遮蔽历史呈现自身以及历史认识得以展开的历史前提,从而实现对历史的思辨构造与说明,是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一旦人们注意到历史是“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在时间中的展开,传统西方历史哲学就必然走向破产。

二、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范式

随着历史的经验材料的增加以及历史学的专业化发展,人们对黑格尔推向顶峰的传统西方历史哲学越来越反感,因而通过拒斥传统形而上学开辟出了新的历史哲学道路。这就是西方历史哲学的现代转向。西方历史哲学的现代转向主要包括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两种基本方向。而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则又大致可区分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基本范式。

(一)实证主义范式

实证主义历史哲学范式的基本观点和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创始人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中。

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也就是孔德所谓的“社会物理学”,即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并通过经验归纳和数学演绎方法来探寻社会历史规律的实证科学。

孔德指出:“人类生活的现象虽然比任何其他现实更加可变,但同样服从不变的规律。”[5] (P40)“这条规律就是,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历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6] (P25) 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把实证主义精神看成了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在孔德看来,人类精神发展的进程与文明史的进程是一致的。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包括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和工业时期三个阶段。精神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动力,而实证主义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真正基础。这样一来,孔德就把历史进步与精神发展等同起来,用精神逻辑的先后次序来取代了历史的先后次序。[7] (P176) 这就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同时,孔德还借用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把社会描述成一个有一定结构秩序的有机统一体,建立了“社会静力学”。在孔德看来,社会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社会内部各因素相互依赖的纽带证明了社会整体的优先地位。因此,研究社会必须研究作为社会整体的各组成要素的密切联系和变化,并发现其永恒的社会结构秩序。由于社会结构秩序是由社会总体伦理精神决定和控制的,因而只要以实证科学为基础来建构社会总体伦理精神,摧毁思想上的无政府主义,就能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样,孔德又把实证主义作为了理解和编纂历史的方法论基础。

应该指出,孔德实证主义历史哲学对历史的经验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可实证性的强调,对于克服历史研究的思辨性以及使历史研究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发挥了积极意义。然而问题在于,实证主义历史哲学并不了解历史的实践本质,它把实证科学精神抽象为历史本身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把历史了解为“实证精神史”,将实证主义方法夸大为唯一可靠的历史研究方法,将实证主义抽象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不仅没有摆脱对历史的“超历史”理解,而且也未能真正明确自身的历史界限。

(二)人文主义范式

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拒斥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的失败,促使一批西方哲学家另辟蹊径,从人的生命意志、价值追求、文化环境等角度来理解历史问题。这就是人文主义历史哲学范式的兴起,而尼采、狄尔泰、文德尔班与李凯尔特等人则是其理论先驱。

在尼采看来,历史学的形而上学化以及实证化和数学化,使人们失去了历史意识,从而类似于动物停留在“最狭隘的视界中”。[8] (P2) 尼采主张建立一种反映“生成的文化、强有力的生命之流”的历史观。他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对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实证主义的批判改造。第一,通过论述“上帝已死”与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人的生命活动,阐明人类历史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通过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以及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用“主观的任性”打破了历史观念的形而上学性;第三,通过把人类历史描述为不断生成的文化和人类强有力的“生命之流”,把历史进程看作非机械的“变化”与有目的的“同一”。[9] 这就是人文主义历史哲学范式的萌芽。

狄尔泰则通过探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奠定了人文主义历史哲学范式的雏形。按照狄尔泰的观点,历史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是对人们的“内心生活”的揭示,个人的生命体验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基于此,狄尔泰把历史认识视为一种循环解释:历史事实的意义通过研究者的解释得到揭示,研究者的解释则以对研究者精神状态的解释为前提。在狄尔泰看来,历史科学是对历史思维的分析,而历史思维则包括自传、传记和历史编纂学三种形式,历史研究就是就这三种形式作为相互补充的手段来使用的。这样,历史思维的最高形式就是历史编纂学。狄尔泰所谓的历史编纂学,就是对“客观精神”和各种“精神的客观化”的研究。所谓客观精神就是指客观化的精神,诸如建筑物、工具、书籍、艺术品等等所构成的总和,它们构成理解人类历史的前提。至此,狄尔泰就把历史完全变成了一部精神史,为后来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及科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观点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则以“价值”为核心改造了人文主义历史哲学。文德尔班极力强调历史研究方法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并认为维持历史科学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关键,就在于把个人的心灵“直观”当作历史思维的主要形式。李凯尔特则把历史学作为哲学赖以发展的依据,并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结晶于历史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的价值。在李凯尔特看来,价值是划分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标准,没有价值就没有历史科学。因此,价值评价的普遍有效性是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的前提,文化价值的客观性、普遍有效性是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的基础。这样,弗莱堡学派就通过否定历史过程的客观性,把历史认识的相对性推到极端,进而将历史与历史认识抽象地等同了起来。

显然,人文主义历史哲学范式通过模糊历史与历史认识的差别,并致力于对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与相对性的论证,将历史哲学的理论主题从历史本体论转到了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方法论。如果说实证主义范式还带有较强的历史本体论色彩,那么,人文主义范式则把研究重心真正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正如沃尔什所说,现代西方历史哲学通过赋予“历史”一词以两种含义:即(a)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与(b)人们对它的叙述和说明,把历史哲学区分为了思辨的与分析的或批判的两种类型,并从前者过渡到了后者。[10] (P7) 威廉・德雷指出,与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反,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致力于弄清历史学家自身研究的性质,其目的在于‘划定’历史研究在知识地图上所应占有的地盘”。[11] (P1、2) 而科林伍德则借布莱德雷的观点指出,“历史知识决不是单纯消极地接受证词,而是对证词的一种批判的解释;这种批判就蕴含着一种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历史学家带到他的解释工作中来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这个标准就是历史学家自身。它很正确地主张,接受证词就意味着使见证人的思想成为历史学家本人的思想。”[12] (P203-204)雷蒙・阿隆认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所以,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动能力的人找到探索过去的现实利益而产生出来的。”[13] (P95) 也就是说,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理论任务在于通过分析或批判史学家先行植入的价值观念以及表达方式来把握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应该说,这种转向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历史认识的历史界限。然而问题在于,这种转向把史学家的价值观念及其表达方式抽象为历史认识的历史界限时,忽略了史学家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历史”对史学家的价值观念及其表达方式的决定作用,从而并没有真正明确自身的历史界限。

三、马克思历史哲学:明确自身历史界限的历史哲学变革

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不同,马克思历史哲学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来探索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和趋势,实现了明确自身历史界限的历史哲学变革。

诚然,马克思历史哲学也是在批判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的过程中创立的,但它的理论任务既不是发现和证明历史发展的普遍计划,也不是探讨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而是科学地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因此,马克思历史哲学对人类历史发展总体规律与趋势的探索与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批判构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马克思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们的物质生产以及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使历史与历史认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它的现实的生产活动――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14] (P81) 也就是说,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和说明。因此,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在时间中的展开;而对历史的科学研究则不过是对这一过程的不带任何神秘和思辨色彩的实际描述。但是,科学描述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作为“过去”发展结果的最现代、最复杂的社会形式,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通过对以往社会形式的改造与为未来社会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以浓缩的形式现实地将人类生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呈现到人们面前,而且现实地制约着人们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理解。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以“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为基石,将其理论视域锁定于“资本批判”,即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创立了一种明确自身历史界限的历史哲学形态。这一点分别通过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方法论体现了出来。

(一)从历史本体论角度看,马克思历史哲学把对以现代工业实践格局为基础的自然史与人类史的互动关系的探讨,作为了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无疑包括“过去”,但并不等于抽象的“过去”,即档案馆里的历史记载,而主要是当下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以现实的实践格局为基础的“现实的历史”,即现代社会。把历史抽象为“过去”,无异于把“现实的历史”以及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个人”从中抽象掉,从而把历史变成一个空洞的概念。其实,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人类生活的“过去―现在―未来”经由物质生产方式的传承与变革而被统一纳入了人们当下的生活世界,即“现实的历史”之中。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断言人类历史一开始就表现为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彼此制约与互动的过程。“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15](P80) 而这两重关系则表明人们一开始就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15] (P81) 也就是说,历史与自然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媒介的矛盾统一体,并随着各个时代工业实践或快或慢地发展而不断改变,以致在现代工业实践中得到了集中展现。因此,以现代工业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彼此互动过程,构成为历史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马克思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人们生活的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并且“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15] (P80) 这样,马克思历史哲学也就把现代社会明确为了自身历史本体论的历史界限。

(二)从历史认识论角度看,马克思把剖析现代物质生产方式作为了深入历史深处认识历史的逻辑前提。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认识历史,同样历史也制约人对历史的认识。因此,人对历史的认识并不游离于“现实的历史”之外,相反,它是以对人生活于其中的一定物质生产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和界限的。简言之,人们的历史研究受到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历史的制约。“不仅我的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14](P83-84) 这就是说,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实质上是对它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媒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历史性”把握。因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15] (P92-93) 所以,对经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媒介的历史(包括自然与社会以及人们的观念),既不能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也不能从抽象的观念去理解,而必须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一定物质生产方式出发去理解。换言之,现代物质生产方式既是历史呈现自身的现实基础,也是深入历史深处认识历史的逻辑入口。这样,马克思历史哲学也就把现代社会规定为了自身历史认识论的历史界限。

(三)从历史方法论角度看,马克思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作为了他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前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但是,“辩证法的叙述方式,只有在它认识到它的界限的时候,它方才是正确的”。[16] (P240) 而“辩证法的叙述方式”之所以需要明确其“界限”,就在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不仅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而且始终从人类实践的时代格局出发来批判观念、范畴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从而把观念、范畴看作历史的产物。即,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实质上是一种明确了自身历史界限的“历史性”方法。正因如此,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在研究经济范畴的发展时,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时刻把握住: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这里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都是既定的”。[17] (P24)

在马克思看来,对过去与未来的理解,都依赖于“对现代的正确理解”。[18] (P458) 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作为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社会生产形式,是现实的“过去”与“未来”,从而提供了理解整个历史的“钥匙”。透过那些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既能够透视过去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而且也能预测未来社会形式的发展趋势。尽管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离不开对以往社会形式的回溯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资本主义社会,但“要揭示资产阶级经济的规律,无须描述生产关系的真实历史”。[18] (P458) 因为,“资本的洪水期前的条件”,属于“资本的形成史”,决不属于“资本的现代史”,即“受资本统治的生产方式的实际体系”;[18] (P456) 作为“结果”的资本以自身为前提,不仅把“这个制度以前存在的过去”[18](P458) 作为界限和限制加以摧毁,而且还开创了以自身为轴心的“世界历史”。但是,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自身性质的界限,所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永恒的自然形式”与“永恒观念的化身”,[16] (P240) 相反,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包含着向新的社会形式过渡的革命因素。换言之,“世界历史”并不是黑格尔那种丧失了时间性的、封闭的精神化的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7] (P28) 资本在历史上划了一个时代,但并没有终结“历史”,相反,它必然促使“世界历史”超越其“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过渡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通过正确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来透视整个历史的方法,也就构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即“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19] (P24) 这样,马克思历史哲学也就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规定为了自身历史方法论的历史界限。

不难发现,马克思历史哲学通过把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理论视域锁定于“资本批判”,实质上也就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明确确立为了自身的历史界限。这样一来,马克思历史哲学不仅澄清了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同构性,而且真正开辟出了一条使哲学与历史融为一体,把哲学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的全新历史哲学道路。这既是马克思历史哲学超越于传统西方历史哲学的关键之点,也是它优越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地方。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20] (P383)

[参考文献]

[1]维柯. 新科学(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康德.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黑格尔. 历史哲学[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5]刘放桐等. 现代西方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洪谦主编.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论著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参见哈多克. 历史思想导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8]A・施密特. 历史与结构[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9]参见彭卫.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J]. 学习与探索,1995,(2).

[10]参见沃尔什. 历史哲学――导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参见威廉・德雷. 历史哲学[M]. 北京:三联书店,1988.

[12]科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田汝康,金重远选编. 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4]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五分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学历证明范文11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课堂;王安石变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54-04

新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实证”素养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我们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分解为: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史料实证”素养与其它核心素养一样,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逐步习得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史料为素材,通过对史料的分类、甄别分析史料价值,阅读、提炼史料信息并对史料信息正确解读,同时对历史结论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论证,以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下面就以探究课《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为例进行说明。

一、分辨史料,判别研究价值

史料的类型很多,有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等。按照史料的性质,我们通常把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要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就要分辨历史资料的性质,因为不同性质的史料其研究价值是不一样的。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是实证素养的基本要求。

材料1:(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无如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 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垢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安石行文甚高, 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捐狭少容。

――《宋史・孙固传》

材料1是一手的文献史料,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主要反映了司马光对王安石个人品格的抨击,他认为王安石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但这则史料并不能直接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当事人,但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他的评价肯定带有个人主观倾向。我们在解读史料时要看评价者的立场、看问题的态度和利益关系,这是解读史料必须注意的问题[1]。同时,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为了判断司马光的评价,还必须有充分的可信史料进行佐证。

材料2: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2是著名历史学家的学术观点,属于学术研究的成果。虽然不是原始史料,但是经过历史学家对原始史料进行考证、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钱穆把王安石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下,就变法的策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新政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忽略了改革的关键即人本思想;改革急功近利;改革成效尚未形成却又挑起边境事端;对内加紧聚敛财富,不利于国家的百年长计,因而失败具有其必然性。

二、解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

历史学习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文中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探究,建立起对历史的自主认识。运用史料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读多视角的史料,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的真相,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入手,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形成自主的评判与见解。后代许多政治家、史论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作过多N探索,形成诸多结论。

材料 3: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在材料3中,朱熹采用辩证的方法来评价王安石及变法。从材料中的“文章节行高”“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可见朱熹在文章中肯定了王安石的文学水平、个人品德和报效国家的品德。但从“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中可见,朱熹认为王安石用人不当、性格固执等缺点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也验证了司马光的分析。

也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之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并不是个人因素,也不是因为保守势力强大,它们虽有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那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除个人因素和保守派的反对外,还有哪些呢?

材料4 :从熙宁二年(1069 )七月六路均输法开始 , 到熙宁六年( 1073 )六月的短短四年间 , 共颁布了大小十一项新的立法,其中像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等等,在宋王统治区全面推开。

――姚治勋《排斥异己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材料5: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 ,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 ,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

材料6: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地主阶级内部的竞争趋势和腐化趋势都十分突出。……虽然统治危机为变法提供了客观需要,地主阶级的竞争势力也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是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就表明北宋地主阶级已丧失自救的能力和资格,王安石变法悲剧的历史根源便在于此。

――袁诚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

以上材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了不同的阐述。材料4说明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不能循序渐进, 稳步推行,而是急于求成。材料5从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个角度说明由于宋神宗借王安石的变法聚敛财富,使得变法“富民”的指导思想发生改变,这才是变法失败的终极原因。材料6从北宋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说明,王安石面临的是庞大而又腐败的官僚政治制度,而这种制度又深深植根于封建经济中,尽管王安石富有改革的魄力,但个人的努力绝对不能改造其劣病。

对于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呢?这里与认识者占有史料的不同和对史料有不同的认识密切相关。不同的人,由于他的立场不同或观察历史问题的角度不同,搜集的史料也可能会有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历史解释。[2]所以,我们通过对不同材料、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会有新的、多元的、全面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史料的解读,训练了学生借助史料认识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强化了学生把史料作为证据认识问题的史证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也开阔了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视野。

三、运用史料,论证历史观点

历史学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认定,而对历史知识的认定应是基于实证的,只有经过实证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建构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依据相关知识,通过搜集、解读可信度高的史料,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进行实证,以培育学生的史论结合的实证意识,练就重证据、讲客观即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所以通过史料论证历史观点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又一重要体现。

1.结合史料论证课文中的观点

历史教材内容表述比较凝练,叙述的是主要的历史事实或观点,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论证教材中的观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史证意识。如中学历史教材认为王安石的青苗法等变法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请以下面的史料作为证据进行说明。

材料7: 今出钱货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导抑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宋史・司马光传》

从材料7可以看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以富人担保的手段强制百姓借贷,使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对观点进行论证需注意证据的充分性,如同前面所述,仅凭司马光一人的说法,不足以证明课文中的观点。在论证时,我们还要选择不同的史料对观点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的认识,通过史料互证的手段说明课文中的观点,使论证更有逻辑性。

材料8: (青苗法实施过程)中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 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8中赵翼认为变法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违背了变法的初衷,一些官吏利用青苗随意增加利息盘剥百姓,导致百姓负担的加重。这样通过史料互证的手段说明课文中的观点,使论证更有逻辑性。

2.结合史料证伪现有的观点

我们不仅要用史料证实教材中的观点,还应该善于用史料去质疑教材中的观点。历史教材中的观点主要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认识。但是,“历史问题的多样性和历史研究的发展性决定了大多数历史问题是动态开放的、不断变化的。”[3]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会有新的认识。如中学课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甚至有人认为司马光等人反对变法,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保守派、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受到史学界的质疑。

材料9:变法派和反对派的对立不是中小地主和大地主间的阶层对立,而是北宋统治危机来临时, 地主阶级关于统治方针和方法分歧的政治派别对立。变法派尤其是王安石认为危机根源于传统政策的弊病,主张破因循守旧、改变祖宗成法,选任革新人才,制定推行新法。反对派则坚持传统成制,反对大幅度调整政策和起用新人。

――袁诚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

由材料9可见,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分歧在于统治方针和方法的差异,即改革什么和如何进行改革,不能简单地说司马光反对改革。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改革派和守旧派的矛盾,更不能说明守旧派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教材中现有的观点或结论,大胆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并运用史料进行佐证,让学生通过吸收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纠正教材的陈旧认识,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讲历史问题要有根据,历史思维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重证据,有证据才能下结论,这就是实证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史料研习的学习方式,把史料作为实证材料,通过史料解读来验证、评判历史结论,不仅有利于学生重构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训练了学生充分处理和利用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徐金超.以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为依托的“史证教育”初探[J].历史教学,2009(10):29-33.

[2]蔡权.在与史料的对话中实现对历史的多元理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6):41-44.

[3]蒋蓉.帮助学生树立证据意识[J].现代教学,2007(5):30-31.

学历证明范文12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进沪落户标准分72分通知7大要点

一、引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是加强人才强市,培养和集聚各类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市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要从保持和增强上海人才优势出发,认真做好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居住证和户籍吸引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强化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的主渠道作用。优先满足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落户需求。

二、为了保障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应按照《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附件1)和《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附件2)的要求,及时为本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进沪就业的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

三、严格规范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须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及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申报。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四、相关主管委办局、在沪央企、市属单位、部分区县等申请材料受理经办的机构(以下简称受理经办机构),要认真审核下属(辖)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5月10日前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

五、相关主管委办局、总部在沪央企、区县、市级及以上开发园区要结合20xx年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20xx年5月20日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以正式公文报送),并填写《20xx年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推荐重点用人单位情况登记表》(附件4)。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20xx年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实际需求予以研究认定。对于20xx、20xx、20xx年重点用人单位退工率较高的,20xx年将不再认定为重点用人单位。

六、各高校要认真做好20xx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相关政策和具体手续办理方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毕业生到本市重点用人单位、重点领域就业,并认真为其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鉴证工作。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毕业生的有关材料,确保毕业生材料的真实性。市学生事务中心审核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取消毕业生落户申请资格,并向市教委报告。市教委将向有关学校通报情况并督促学校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申请人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视情节轻重,暂停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并将失信信息记入诚信记录。对已骗取的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予以注销。对构成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各受理点要根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切实做好受理及相关服务工作。

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一)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

(二)《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第二联用于办理《居住证》积分对应材料。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三)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其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居住证》。

(二)申办材料

申请办理《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当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3.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

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期限为6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三、申请居住证积分

(一)已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二)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承诺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

5.承诺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提供《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可作为应届毕业生积分指标的对应材料。

四、其他

不符合本办法申领条件的,可至本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以其他条件申请《上海市居住证》。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一、申办条件

用人单位是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直接落户的申办主体。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受理截止日前一年(20xx年5月31日前)注册登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信誉良好的各类直接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由其主管政府部门、所在区县政府或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公文形式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凡用人单位20xx年办理直接落户后毕业生已全部与其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对该用人单位20xx年提出的落户申请不予受理。

(二)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与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录用协议);

2.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3.应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以下情况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1.中介机构派遣人员;

2.培养方式为委托、定向或在职培养的毕业生;

在职培养毕业生指在校期间有用人单位为其在上海市缴纳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本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除外)。

二、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本市户籍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并签字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申请材料清单);申请表须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上填报后下载打印(申请材料清单将根据网上填报内容自动生成,须一并打印提交)。

(二)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表》(含学习成绩评定和学校推荐意见;表中所涉及学习成绩等级以相应绩点进行评定,学科(专业)代码与学科(专业)名称必须按照教育部相关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设专业须填写上级学科名称和代码;表格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

(三)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四)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协议书如含有毕业生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将解除就业协议内容的,不予受理)。

(五)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按学期分列)。

(六)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

1.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毕业生毕业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所学专业属体育学类(一级学科)和艺术学门类的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2.计算机等级考试应由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文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门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提供一级及以上证书,理工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专业学生须提供二级及以上证书。毕业研究生及艺术学门类、体育学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七)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其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所获奖项证书的复印件(验原件),包括以下:

1.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受理截止日前尚未领到有关证书的,须提供发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并在20xx年6月30日前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2.国际性、全国性竞赛(含: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以上奖项含地方赛区,不含专项竞赛)获奖证书。

(八)用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非法人企业须另提供以下材料(已连续3年获准受理落户申请的,只需提交下述第4项材料):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20xx年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原件(当年有效);

3.上年度在职员工在沪社保缴纳通知书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4.上年度在沪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税单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九)毕业生在本人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得发明专利证书,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专利登记簿副本不受理),并须提供经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带教导师签名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公示证明样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落户申请人应为该专利首次申请时的发明人,不包含该专利首次申请后变更的发明人。

(十)在本市出资创办企业(不含股份转让、后期补注入资金的创业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受理截止日前提出落户申请,并须提交以下材料:(其中1、2、5项须在提交落户申请材料时提交,3、4、6项可在20xx年12月20日前补交)。

1.公司非零注册验资证明,公司注册成立时间应于20xx年5月31日前;

2.由毕业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创业情况报告》及20xx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申报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下载);

3.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为员工(包括毕业生本人)缴纳社保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如毕业生本人因户籍原因无法缴纳社保的,须提供其本人未在沪缴纳社保的证明;

4.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单复印件(验原件)及经营往来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5.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情况的相关材料:

如属自购房,须提交自购房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如属租房,须提交租赁房屋产权证和租房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6.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缴纳的公用事业费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包括水电、通信、物业账单等。

(十一)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因 支边支内户口由上海市迁出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因支边支内户籍迁出上海的证明;

⑵父母双方或一方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毕业生已婚且配偶户口为上海市常住户口的,须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之一:

⑴毕业生为博士毕业生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⑶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⑷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⑸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⑹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⑺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或有关说明。

三、申报流程

(一)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1.各受理经办机构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附件3)。

2.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相应受理经办机构。

3.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须备齐单位和毕业生的相关书面材料,由人事工作专员带好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至相应受理经办机构进行现场申报。

4.各受理经办机构确认相关网上填报信息和纸质材料一致,审核通过后,在网上提交相关申请信息并预约时间,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递交纸质材料。

(二)其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如用人单位无相对应受理经办机构,可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上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按照预约时间携相关纸质材料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现场申报。

四、受理期限

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申请的集中受理时间为即日起至20xx年5月31日。

五、审核依据

依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在就业创业服务网另行公布),对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予以评定。

【20xx年进沪落户标准分为72分】

六、受理单位、联系方式及结果查询

详见就业创业服务网,咨询电话:6482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