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26 15:40:22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

一、顶层设计专项行动计划

到2015年,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物联网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

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结合实际需求,统筹国标、行标规划,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三、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面向两化融合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资及农技服务模式创新,并区域扩展;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规模,适时开展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管理水平。

(三)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和标准化应用。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需求,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并深化拓展试点应用领域,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选择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企业物流作业水平;选择若干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地区,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动污染源监控和生态环境监测应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四川、山东等地实施国家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排放危险废物、放射源废物的企业和医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开展进境废物原料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进境废物原料监管水平;在吉林、江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实施国家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3—4个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林业资源和生态旅游安全监管和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和服务水平。

(五)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需求,突出煤矿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实现对矿井透水、瓦斯、粉尘等事故灾害的预防预警和自动处置,探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标准、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矿山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特种设备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信息追溯、动态监管、实时追踪与应急救援,并由电梯、气瓶两类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其他特种设备;在全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推广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应用,建立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平台,深化行业生产经营信息自动采集和视频监控,提供应急联动服务,提升企业和全行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个大中城市和2—3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展4—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七)推动能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应用。面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加快实施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拓展应用领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实施10个智能电网试点,提高我国电力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加快实施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继续向其他油田拓展,实现油气生产、炼化、储运、销售全业务链集中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供应成本,增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物联网应用,提高建筑内水、电、气、热等资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八)推动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面向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库安全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需求,组织实施国家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区域专业化水库设施安全维护,推广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和信息处理业务体系,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提高用水安全。

(九)推动公共安全防范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公共安全需求,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选择部分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实施国家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重要活动及场所保卫、机动车整体管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核心区立体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等重点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火灾隐患的排查预警;选择重点企业和危化品集中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危化品存储和道路运输监管应用示范;开展灾害性气象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应用示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中西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应用示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推动医院管理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面向医院智慧化管理、社区远程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选择10个左右信息化基础好的三级医院,重点开展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的医院管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选择部分养老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集中养老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养老机构对周边社会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逐步向其他养老机构推广;在4—5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社区中心及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应医疗和健康服务。

(十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二)推动智能家居应用。面向公众对家居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需求,在大中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三)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按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明确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智能旅游等十三个应用示范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优先在无锡示范区部署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十四)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五、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

协调推进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防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为引领,结合地方基础和优势,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因素,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

六、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推广成熟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

七、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八、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提高对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比例。国家973 计划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国家863 计划重点加强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强面向农业、制造业、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

九、法律法规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梳理分析物联网相关立法,研究修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条款。研究制定物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办法,组织开展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资源共享立法研究。提出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建议,为物联网发展提供路权和资源保障。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

第2篇

关键词: 电业局 专业管理 全面物资计划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

全面物资计划管理理念是实现物资管理从边缘专业到公司核心业务的转变,是将物资全面计划管理目标与国网公司管理体系和省公司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使管理措施真正发挥效益;以科学思想指导制度建设,以制度闭环促使工作闭环,从而规范系统地建设和运行。用信息化再造业务流程,推行标准化,强调相互融合;始终坚持服务理念,以和谐执行提高效率。以人机互动纠错提效促进各部门执行的协调、协同合作。

2.管理主要目标

物资全面计划管理的目标是进一步健全物资计划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的协同,促进需求部门与物资部门的工作协同,提高物资计划的前瞻性、报送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和物资计划执行的准确性。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不断深化物资全面计划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建立快捷高效、保障有力的物资全面计划供应体系;加快构建协同共管、闭环联动的质量管理机制,提高电网装备质量;全面推行物资标准化,实现电网设备通用互换,为“五大”业务和公司运营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服务和推动公司“两个转变”。

(一)全面物资计划工作流程

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

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范围涵盖局生产、基建、营销、农电、信息、调度等项目部门所需物资和非物资,物资管理部门对需求单位申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开展审核。

2.批次采购计划的申报和初审

为提高物资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举办了物资计划管理培训班。包括物资管理专业知识、ERP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国网公司ERP系统仓储管理编码规范、仓储信息化切换方案等ERP库存数据切换涉及的各项工作,为确保我局计划上报的准确率、完成率,提升物资计划管理同业对标指标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物资计划关口前移,在项目可研及设计初级阶段物流分中心就派出专责参加会议,从而掌握全工程所需物资计划,同时限制非标物料的选用。

在计划提报阶段,及时跟踪工程进度,掌握物资计划提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对工程项目物资漏报及早报现象进行监督。

建立与项目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施主动服务,加强计划合规性审核,确保采购物资所属项目工程有安排、开工有核准、审查有批复,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项目前期物资需求环节和物资招标采购环节的问题。坚持执行物资需求计划“一上一下”预审制度,确保物资计划申报及时、准确、合规。

3.合同履约管理

进一步加强全面计划供货过程统筹管理,对每个批次计划所签合同交货期,制定三级预警制度,自合同交货期30天内启动预警机制,交货期在30天~16天内触及一级预警,向履约专责预警通知单,15天~8天内触及二级预警,对履约专责工程联系单,小于等于7天触及三级预警,履约专责建立预警跟踪记录,对于未入库的采用重点物资交货计划专项监控节点工作确认单。

强化物资供应过程管理,供农电系统业务人员在催交催运时,必须使用催交函,强化痕迹管理。建立正常的物资合同履约日常工作机制,使物资履约工作常态化,按月计划、周协调、日调度工作机制时时关注批次计划物资合同交货期。

对因工期不能按时接货的项目单位,采用《部门工作联系单》形式沟通协调分清责任,并通过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因厂家原因不能按时交货的,根据合同条款要求处罚。

5.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保证物资全面计划管理月度例会、周例会、合同履约及产品质量监督沟通例会定期召开,执行“谁的项目谁负责,谁的设备谁管控”的质量监督要求,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完善物资质量监督体系,深化落实业务单位质量监督责任和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责任。深入开展供应商绩效评价工作,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

6.推进仓储标准化管理

综合考虑“五大”业务的组织模式,物资全面计划供应特点、现有仓库布局等因素,分中心正在进行仓储规划编制工作。并开展仓库“账卡物”一致性的现场检查。建立先利库、后采购的长效机制,加快库存物资周转。

7.应急物资储备

结合地方自然灾害特点,物流分中心通过《部门工作联系单》与局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汇报仓库现存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征求防汛物资需求情况;从提高储备效率和降低成本出发,物流服务分中心确定了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与供应商签订了《通辽电业局应急物资储备框架协议》,建立了畅通的协作渠道。

(二)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对2012版物资同业对标指标召开宣贯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并对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评估与改进

(一)评估结论

推行物资全面计划管理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突破和创新。通过物资需求计划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对接,深化需求部门和物资部门双向互动的计划共管模式,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施采购、签约、履约等各环节与计划的比对,加强计划执行管控。通过物资管理月度例会、周工作例会、合同履约及产品质量监督沟通例会的定期召开,重点工程项目物资计划及时有效供应,物资管理同业对标指标管控成效显著。

第3篇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与资源整合的优化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指明了利用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发展方向。5月15日,商务部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明确了以电子商务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创新,核心理念是包容、开放、共享与共赢,而高效物流配送运作的目标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然而,由于根深蒂固摒弃传统的竞争思维,导致我国企业将互联网作为竞争的工具,阻碍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快速实施。如何实现互联网+与物流配送的融合创新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为例,探究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重点工程,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政府部门通过加快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可操作性参考依据,而且为我国产业基地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效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提供可行路径。

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现状

截至2016年1月,国家火炬计划批准了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412家,其中河北省13家,分别为沙河现代功能与艺术玻璃特色产业基地、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唐山焊接产业基地、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承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邯郸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大城保温建材特色产业基地、廊坊信息产业基地、宁晋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衡水工程橡胶特色产业基地、张家口新能源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与唐山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可见,河北省初步形成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为专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暂无精确到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相关统计数据,调研工作中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资料获取比较困难。笔者对省内外国家级、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情况进行了电话访谈与实地调研,发现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与其他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低下

与广州、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特色产业基地相比,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仅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衡水工程橡胶特色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大城保温建材特色产业基地建有网站,其功能局限于宣传与信息交流。调研结果显示,存在特色产业基地内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水平低、基地内企业入网数量少、基础设施不配套、市场体系不规范与网络安全不成熟等问题,尚缺标准规范和法律支撑电子交易,处于一种局部、离散和自发性状态,在技术水平、应用规模、配套环境等方面差距明显。

(二)物流配送发展水平滞后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河北省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测算,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长值占GDP的比重在5%-7%的区间内波动,物流相关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在17%-20%之间波动,物流业发展实力并未高于全省总体水平,与其他省市特色产业基地相比较而言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配套性与兼容性,运输设施区域布局不合理,物流网点分布过于分散,尚未建成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实现跨企业资源整合与业务过程协同。

(三)组织规划各自为政

目前,政府部门、产业基地与入驻企业尚未对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之间相互推动发展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具有足够的认识,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重视程度不高,缺少总体规划和企业间协调,特别是物流各环节相互割裂分离,不具备系统性,难以实现全局优化。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从而导致物流配送系统落后,限制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等优势的发挥。入驻企业对现代物流的作用认知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仓储、货运等基础层面,仅仅关注于商业经营,却忽视了物流配送的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用。

(四)复合型人才缺乏

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的储备和培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向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一大瓶颈。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刚刚到来,真正实现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成功案例缺乏,难以快速复制成功样本。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重点工程

(一)特色产业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根据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基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需求,规划建立基地物流配送中心(非库存),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的管理手段、现代化硬件设备、网络化的先进技术及软件系统,比如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配送的柔性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与产业基地的良好对接和合作使其运作效率更高。

(二)特色产业基地电子物流系统建设

物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规划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电子物流系统。改革现行物流体系的组织结构,建立涵盖整个特色产业基地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平台,通过物流组织、交易、服务、规范的管理方式、有序的电子化程序,从而保证产业基地的物流配送实现整合现有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物流配送网络,保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相互支持,提供物流信息发布、一体化服务交易、服务流程优化与全程跟踪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提升物流配送速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规范物流配送作业以及流程自动化与管理法制化,进而提升产业基地运营效率。

(三)特色产业基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实现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基础,发挥重点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支柱特色产业基地与传统特色产业基地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企业为点、以产业基地为线、以物流腹地为面,整体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过程的应用。同时,以产业基地为单位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企业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共存的管理机制。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建议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应立足抓规划、抓协调、抓试点三个环节,突出围绕扶持鼓励政策、规范管理政策实施推进,加快发展。

第一,编制《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规划与政策》,将该项工作提升到产业基地经济发展战略高度。2015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准备工作的启动时期,各省先后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建议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纳入十三五专项规划,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提升到省级产业基地经济发展战略高度。组织政府相关部分编制《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规划与政策》,构建统一、高效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体制,特别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组织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为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积极推动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联席会议制与工作责任制,统一领导、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重要任务,建议采取联席会议制与工作责任制,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与政策。把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成效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第4篇

为充分发挥襄阳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一)根据我市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物流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

(二)认真落实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集中布局,实现我市物流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的扶持

(三)以下物流项目列为扶持的重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配送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及其它大型物流运作平台;保税仓库、出口监管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项目、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工程项目、冷链物流项目,以及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等创新业态的物流项目。

(四)以下物流企业列为扶持的重点:跨区域性网络化运营的物流企业;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传统运输、仓储、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型连锁经营、快递等物流企业。

(五)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的认定、评审制度。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重点物流项目、重点物流企业认定标准,组织初步认定、筛选后提交项目评审会评审确定,并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扶持政策,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保证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按照规划执行。

三、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六)提高对重点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的审批效率,经项目评审会评审确定的重点物流项目和企业参照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免收;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中介服务性机构收费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减半收取的政策执行。

(七)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一站式”通关服务能力,推进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联运,建立进出口货物的快速通关体系。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库的缓税和提前退税的作用,提高物流通关效率,促进保税物流发展。

四、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行业管理

(八)建立和规范物流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共享制度,设立物流企业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物流企业登记注册信息、资质认证管理等信息的共享。

(九)加强物流市场行业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鼓励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整合现有资源,采用兼并重组、融资租赁、合作经营的方式做大做强。对分散在市场集聚区和货运场站周边的货运信息服务部、个体货运企业,按照“增量入园、存量调整”原则进行撤并和疏导。

(十)规范物流行业管理。明确市交通物流发展局为全市物流业的行业管理机构,履行物流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物流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物流人才的培训和引进等职责,指导、协调和服务我市物流业发展。

(十一)推进物流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建设,集合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的监管信息以及物流协会、服务客户等多方面反馈信息,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企业诚信建设,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反馈机制和企业诚信数据库,提高物流行业诚信水平,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十二)完善物流统计体系。加大现代物流业统计工作投入,形成与国家一致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物流统计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我市物流统计直报制度。加强物流行业统计工作,逐步实现全行业统计,及时提供相关数据,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物流行业协会统计统一协调、互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业统计调查体系。

(十三)支持物流企业品牌建设,鼓励参与创建国家等级企业,被评为国家3A、4A、5A级的物流企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保障建设用地

(十四)保障物流园区用地需求。明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用地,把物流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设施专项建设规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对急需建设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

(十五)实行优惠的物流用地政策,对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内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

(十六)建立襄阳市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可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大型物流项目的引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产业规划、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发展研究、国际合作、企业奖励等,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十七)物流园区内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类物流项目用地经批准后可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列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物流基地、园区、配送中心的用水、用电、用气给予优先保障。

(十八)根据国家现有的物流税收政策,符合下列条件经税务机关批准后,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1、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国家确定的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2、从事物流服务的港口码头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3、对企业从事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相关条件和技术标准及国家投资管理相关规定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其投资经营的所得,自该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经向税务征收管理机关申请批准后,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九)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融资。鼓励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项目,并积极参与重点物流企业重组、并购等。

(二十)鼓励探索物流金融业务新模式。加快推动适合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抵押或质押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和依法发行企业债券。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十一)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仓储物流、货运站场、小型配载等物流企业退城、退路并进入物流园区发展,对进入物流园区投资建设新的物流设施项目,其建设规模与原有规模相同的,经批准,有关建设规费地方留成部分可全额免收,超出规模部分可减半征收。支持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

(二十二)规划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加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农资物流、农副产品物流、日用消费品物流、邮政物流、煤炭物流、矿产物流等行业发展,培育现代化商业物流配送企业,构建区域分布和功能搭配合理、符合产业发展、与现代商贸流通相适应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二十三)鼓励加工业、制造业等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重点推动加工业、制造业开展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社会化、物流企业服务一体化、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的试点。

(二十四)推动物流业发展优化升级。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推动汽车物流、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煤炭物流、建材物流的发展,开展传统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经营业态创新、产业链条延伸、集聚集约发展等改造升级。

(二十五)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套,完善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积极支持中铁集装箱集团在我市建立专办站,实现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结算系统,统一各运输方式的票据,逐步完善多式联运专项税费政策,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

(二十六)支持襄阳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物流信息枢纽。

(二十七)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建设以互联网、传感网、物流网三网融合为目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让物流企业加入襄阳物流信息平台和湖北物联网。

(二十八)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开发应用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的交互与共享。

(二十九)支持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

九、扩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

(三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加大物流业专项招商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家5A级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部。

(三十一)鼓励市内优势物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支持市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自营进出口权和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

(三十二)充分发挥铁路口岸、公路口岸的作用,积极申报开通航空口岸和水运口岸,逐步整合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口岸服务功能,建设襄阳陆港一类口岸,打造方便快捷的立体涉外物流通道。

十、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三十三)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鼓励物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物流专业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推动建立物流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机制,强化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三十四)重视高端和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将引进物流人才纳入我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对引进的人才按我市引进人才政策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十一、加强组织保障

(三十五)成立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交通物流发展局。建立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5篇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计生协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目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相吻合。计划生育协会是协助党和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团体。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计划生育协会发动会员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在计划生育中起带头积极作用。向群众宣传科学理论、计生政策,传播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协调社会力量为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的优质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困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难。发挥计生协会在村民(居)自治的建设作用。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职能,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队伍自身的建设,适应新的形势。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协会的服务对象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各级协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育龄群众。计生协会基层网络有乡、村(居)会长、理事、小组长、会员,通过这样网络联系广大的育龄群众,联系千家万户。计生协会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与育龄群众朝夕相融,接触最近、联系更广、感情更深、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方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计生协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管理”活动。自我教育——通过协会组织学习计生政策和科学知识,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交给群众,通过节假日、世界人口日、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母亲节等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营造新的生育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沟通,润物无声,在会员和育龄群众中间谈心交流。通过开展有声有色文艺宣传,使育龄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接受新的婚育观念自我管理——按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各种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村规民约。实行国家计生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政策,对计划生育情况进行公开、张榜公布并实施监督管理,时时反馈计生信息落实计划生育任务,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自我服务——组织广大会员发展经济,帮助群众的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园“三结合”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实施帮扶工程,幸福工程,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上的优质服务。

因此,充分认识计生协会与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工程;3D打印;战略规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76

物联网当前最新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带动作用,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将使得未来社会的生产生活及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使得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大幅提高,从而增强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物联网在世界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研究和应用同步规划,深入诸多领域,产生了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应用。

1国际物联网现状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正从过去以应用为主的碎片化、孤立化向“重点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迈进,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爆发,必将渗透并影响到各行各业的技术革命。

首先,以美欧为主的西方国家,全面推进物联网基础发展。2014年美国将以物联网技术为根基的网络物理系统(CPS)列为重点项目,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计划。2015年欧盟投入5000万欧元建设“四横七纵”体系架构,以支持未来物联网建设。其次,以日韩为首的亚洲国家,着重推动物联网应用。比如,韩国重点布局物联网核心技术,日本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新加坡着重特定领域产品的标准。最后,国际巨头重点发展核心技术。国际上知名的芯片巨头、设备制造商、IT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均基于自身优势,积极推行物联网生态布局。比如Intel应用于穿戴及物联网设备的微型系统级芯片、IBM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生态构建、谷歌的联网底层操作系统和微软的物联网版操作系统。

2我国物联网现状

我国物联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应用为驱动、需求为中心,通过集成互联网、三网融合、智能感知、传感等,形成了技术标准制定、行业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等方面的雄厚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必将在移动支付、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都将大显身手。

2014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当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应用基础,并且在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经济发展在物联网的引领下必将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首先,行业发展和产业应用领域初具规模,比如比较成熟的无线射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就有许多单位在进行研制、生产和应用无线射频产品,其中M2M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其次,作为物联网发展核心的技术标准制定和研制在通信协议、芯片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际上也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最后,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取得良好的开局。特别是在智能交通、医疗保险、智能家居家装、环境保护等领域已获取向其他行业推广的经验,未来发展布局应是在这些领域应用经验基础上,加以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诚然,当前我国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行业产业领域应用、设备制造工艺、拓展应用领域等还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规模化应用少的问题,例如智能产品核心技术和智能高端产品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国际上缺少龙头企业等。

3我国物联网引领国际的战略规划

我国的物联网要想引领国际,站在国际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必须从引领未来变革的领域、引领未来变革的前沿关键技术、配置超前且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和财力支持,以及完善的配套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做到在国际物联网行业引领,独占鳌头。

31物联网引领未来发展变革的领域

第一,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领域。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的领域必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I域,而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所以两者的融合是引领未来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移动智能终端传感器、控制器等。

第二,技术标准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在M2M 和车联网市场上,应用需求强劲,技术标准相对其他行业更加成熟,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引领行业应用的重要市场。可见,市场需求是催生技术进步和应用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必然反向推动市场的需求增加。比如,当前移动互联网主流技术是4G移动宽带技术,而处于试验中的5G宽带技术,一旦投入应用,必将对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形成强大助力。

第三,持续增加和推广物联网的应用力度和支持力度。国家必须大力推广在工农牧业、能源、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航空、航海等多行业领域内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保持并逐步加大市场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物联网稳步、持续、快速发展。只有发力推广实际应用的力度和各方的支持力度,才能使得物联网发展引领国际,因为物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性应用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必将引领未来市场实际应用领域的突破点,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2物联网引领未来变革的前沿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其可将互联网及其上的任意资源网格化互联互通,包括设备、资源及通信等,并很容易地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中,因此物联网兼容能力的强大,其关键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只有技术领先,才能催化行业应用的突破。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有以下三项。

第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即将传感器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第二,RFID标签。具有唯一编码且能自动识别的非接触式智能标签,是一种综合技术。

第三,嵌入式系统技术。将计算机硬件制造工艺、传感器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融合为一体的复杂技术,是物联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3物联网引领未来变革的基础保障

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必将使得未来任何行业在物联网基础上相互联通,通达一切。要想达成这一雄伟目标,必须有坚实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作为支撑,而物联网的支撑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工程和3D打印等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第一,云计算是灵动社会的机制。云计算是根据计算任务量,随机调用计算网格资源池内的资源,获取相应需求的计算力、存储空间等,完成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其技术实质是计算、存储、服务器、应用等IT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包括虚拟机技术、数据存储与管理、分布式编程与计算、虚拟资源管理与调度、云计算业务接口和云算安全技术等六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应用包括医药医疗、制造、金融、能源、电子政务和教育科研等领域,随着技术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第二,大数据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其基本特征是数据规模大、种类多元化、流转速度快、可变性强、真实性、价值高且密度低等;其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大企业可利用其对大量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精准营销,小企业可以利用其做服务转型,传统企业可利用其解决在面临当前互联网巨大压力下如何成功转型等。

第三,智慧工程是灵动社会的基础。智慧工程是通过虚拟现实环境对物联网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结果分析,对事件过程提供趋势预测和专家预案,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过程。智慧工程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三维可视化智能管理,通过全面汇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多种类型数据,通过对不同阶段虚拟和现实属性的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对比、统计,从而提供符合不同工程角色数据需求的虚拟体验交互式工程管理信息,最终实现构建远程、智能、可视化的“智慧工程”。

第四,3D打印是灵动社会最基础的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其工作原理和普通打印机类似,只是打印材料不同,3D打印材料是金属、陶瓷、塑料、砂等,通过电脑控制将这些材料层层叠加,最终将计算机设计蓝图变成实物。目前3D打印技术已在诸多行业得到应用,比如3D打印海军舰艇、航天科技、医学领域、房屋建筑、汽车、电子和服装服饰等产品。

34物联网引领国际的制度保障

我国要建立引领国际的物联网,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积极引导、超前谋划、加大战略布局、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必须制定物联网引领国际战略规划的配套措施、制度;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坚持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形成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和优势互补的顶层设计方案;必须坚持以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为目的的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的方法;必须加大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广,合理引导,加强应用示范的先导作用;必须坚持以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逐步扩大物联网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

中国的物联网发展要达到引领国际的目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战略规划的制度保障。

第一,国家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层级的协调和统筹机制。完善和协调的统筹协同工作机制,有利于物联网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制定,有利于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物联网在中国研发和应用的不断壮大,达到引领国际行业的目的。

第二,国家级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需营造确保政策法规良好运行的健康环境。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态势,必须做好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推广工作,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第三,国家级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物联网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任何科技成果成功的背后,无不体现了科研经费支撑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物联网领域引领国际,必须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积极发挥国家财政资本预算的强大作用,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自行或投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从而推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快速发展,研究或制造出一大批引领国际的先进技术或应用产品。

第四,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国内和国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国家及各级政府组织应充分建立并利用各种层级的交流活动,为国内物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创造和国外同行交流和合作的条件,加强国与国之间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物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加强中国物联网市场的拓展和布局,尽快扶持起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型企业。

第五,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创造人才队伍培育环境,重视人才队伍引进和发展的稳定的环境和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积极的人才培育和引进制度,必须制定和落实好培育和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政策,比如,与人才培育和引进相关的子女入学、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等配套公共服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良好、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只有良好、稳定的服务配套制度,才能培育人才,稳定人才发展环境,才能为人才创造出良好、健康、和谐的事业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在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制度下,为国家物联网发展培养各类有用人才,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

4结论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应用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其正在引领世界走向全新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将借助物联网完成,这必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技术上的最大变革,必将改变人民对目前诸多行业已存在的认知观,彻底颠覆并形成人们智能化时代的时间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人们美好愿景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逐步得以实现。

我国物联网引领国际必须重视的领域和必须实施的各项方案。当然,尽管物联网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但不可否认,目前物联网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物联网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制定、产业应用和推广、多领域协作、行业盈利模式和应用成本及物联网安全性等均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正中云物大智时代的中国跨越战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2]苗圩实施中国制造2025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3)

[3]林念修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对《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解读[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3)

第7篇

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为当前虚热的物联网产业兜头泼下一盆冷水。他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加快推进物联网研发与应用,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意义重大,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物联网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

所谓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拓展,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向人与物、物与物沟通扩展延伸,它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压力拓宽了道路。因此,物联网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根据国外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新兴的物联网产业将会发展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成为比互联网大30倍的全球支柱产业,并将带来无数的就业机会。急需摆脱经济衰退和就业困境的美国甚至将物联网确定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虽然给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从目前全球的状况来看,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仍有众多问题需解决,其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理论上的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仍有待时日。因此,发展物联网必须小心谨慎,切忌贪功冒进。

物联网发展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要实现物物互联,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其次是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距离在100-1000米之间,超过这个距离,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将不能满足数据的传输。而且,传感器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传感器的工作也将受到影响。另外,网络安全的问题也需要各方提前加以关注。由于是无线传输,信号在传送过程中容易被窃取,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相比上述阻碍,最令业界感到困扰的还是物联网的标准问题。目前,国际上并无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协作。欧盟在2008年做的研究表明,单电子标签(RFID)一类应用,全球就有30个组织制定了250多个标准。除此之外,物联网产业复杂庞大,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具体到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必须务实,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

首先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地方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指导、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协调物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及示范项目的建设推广,共同解决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标准、关键共性技术、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问题,形成各地区、各环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格局。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加强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其次要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典型应用示范。通过深入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国家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为此,有必要加强各部委间的协调性,抓紧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线,着力抓好典型应用示范,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物联网区域试点应用,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此外,我们还需要完善物联网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鼓励银行和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支持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的相关立法进程,强化政策间的协调性和衔接度,为物联网深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四,重视信息安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毫无疑问,信息安全在物联网的推广运用中至关重要,技术专家必须予以超前谋划,要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政策与技术标准、身份识别机制和认证授权机制、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等,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环节的安全可靠。同时,加强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

第8篇

挑选自己喜欢的镜框形状、镜架颜色,用软件在电脑上设计出一个眼镜架,然后连接到3D打印机上,运行程序稍等片刻,就能看到自己心仪的眼镜架被打印出来了。这样酷炫的生产模式,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理念的初级体现—用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智能机器连接起来。

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发展领域,也将是“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估算,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提升竞争力的契机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在日前举行的“2015北京软件名人论坛”上,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数码大方总裁雷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它是一个供需协作平台,能够实现消费、销售、设计、生产、协作、管理及服务的协同,优化资源、成本、质量和周期,满足个性化定制消费需求。

“互联网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物联网是要解决更大维度的人和物、物和人、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而工业互联网正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圩如此解释说。

无论应用智能互联技术还是全自动生产线,工业互联网确实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比如,西安西开电气公司通过搭建企业级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实现了协同制造与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海尔集团建立智能制造交互平台生态圈,实现了全球一流资源与用户零距离交互。据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成本可下降20%左右,可节能减排10%左右。

“消费互联网解决的是存量产品的销售问题,工业互联网则是催生全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雷毅认为,过去15年是消费互联网时代,未来15年将是工业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设计师和生产者。

融合创新是王道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工业深入融合。浪潮集团承建的海关总署“金关二期”大数据云平台数据中心,日前部署完毕,将满足加工处理海关内外部海量数据及海关情报等系统的需要,为建设“智慧海关”提供基础支撑。这是浪潮集团与海关总署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双方的合作包括底层基础架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及创新应用3个层面。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指出,我国正站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风口”和最佳时期,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良好的基础。从工业看,工业门类已经形成全球最为完整的体系,不断创造奇迹;从信息产业看,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工业,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应用规模。据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软件和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

但是,关键还在于工业和互联网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这是一个新的跨界领域,需要重视推动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融合创新。

苗圩指出,要从两个方面实现融合发展,一是智能制造,二是把互联网新技术引到工业企业和工业行业中去。中国有一批互联网企业已成为国际上的领跑者,要把这些企业发动起来,和工业企业密切融合,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全盘谋划整体架构

“工信部正在论证工业互联网整体架构,要从数据中心怎么建、云服务怎么用、大数据怎么分析等方面入手去考虑。还需研究如何保证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趋利避害,全盘谋划。”苗圩表示。

工业互联网不仅带来新的机遇,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我国信息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推动重大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要以更加有效务实的解决方案推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发展。

第9篇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对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逐渐提上高校人才培养的日程。本文结合产业需求的实际,论述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工程实践、就业引导等,全方位阐述了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物联网;IT产业;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58-0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而开设与逐步发展的新专业,从其专业覆盖的范围来看,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目前机、电、控制、通信等专业的融合,其专业特点即是对现有的专业技术和领域的整合,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与行业应用密切联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立足社会需求的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规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产业急需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在这一培养目标引导下,学生应能够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史,掌握物联网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物联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多专业知识的融合渗透,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国外最新文献、新技术应用的获取技能,培养学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从多领域、宽口径提高培养质量。

在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分块设置思路,依据学生四年学习时间内的自身特点,按照通识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脉络进行课程规划。通识类课程以宽、广、新、全为设置依据,在课时内使学生对物联网的整体产业获得较为全面的了解。公共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目标,引入日后工作必需的数学、物理、英语、工程类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类课程应着眼于专、精、深,以点带面,在课程规划上,应密切联系物联网的专业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深入掌握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实践类课程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类课程设置应面对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总体规划实施能力。

在课程规划上,应注意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新、全、专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既要反映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多学科综合特点,又要突出物联网专业的深入、综合的特点,将传统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鼓励自编教材,以弥补已有课程的宽泛、繁杂、陈旧等不足,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易理解等要求,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加强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

二、需求导向的理论课堂教学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物联网工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市场应用和行业背景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取舍、与时俱进,才能使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做到所学即所需、所需即所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需求导向的理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密切联系产业需求的实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并通过具体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就某一知识点深入掌握其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以做到与市场同步,与需求对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因此,在教师队伍配备上,要突出对业务知识的深入把握,适当增加在一线工作的业务精、目光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将需求与教学直接对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是知识点众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学生难以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的效果难以凸显。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将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可以直接对接的章节知识列为着重讲解的部分,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较短的课时内使学生获得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技能,同时对其他知识点进行梳理,以需求为主线,将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串接,使学生始终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始终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实际密切联系和结合,并能够通过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需求导向的实践技能培训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密切结合需求的实际,着力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上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与需求结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依托,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联网技术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专业涵盖宽广,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可以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增加课程设计学时,在课程设计中引入需求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在编程能力培养上,通过程序设计,引入工程需求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编程训练,掌握面向对象进行开发的思想。在掌握网络指令和协议设置上,通过路由交换课程设计,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熟悉路由协议。在传感器应用设计中,结合具体的行业需求目标,引入各种物理传感器的应用设计,掌握常用传感器应用设计、信息处理、显示和传送等。

结合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对目前嵌入式设计的市场需求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深入学习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要求、软件硬件设计、综合测试等多环节应用。结合网络技术,深入学习以物联网实际需求为主的网络架构知识,重点掌握Zigl)ee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组网规范,通过实际操作搭建有效的无线物联网络。在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需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分析、设计、编程任务。

四、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产业需求的实际,开展立体化教学。既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又强化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社会、企业多方面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出物联网产业的可用之才。

[

参考文献]

[1]于翔,基于物联网的大学信息化教学辅助实验平台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3(5)

[2]孙冠男,高校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探索[J]软件导刊,2013f 9)

[3]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第10篇

在宜昌举行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支持的2011年前沿高端学术交流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内河枢纽通航组织学术交流会在宜昌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承办、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协办,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船闸行业的专家、学者到会作主题学术交流,来自船闸专业委员会16个会员单位的领导和代表近100人参会。

会上,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建平,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新一代交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海峰,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齐欢,中交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研究员倪鹏,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处副处长、高工王忠民分别围绕物联网相关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在枢纽通航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交流。

通过举办此次技术交流会,研讨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和交通组织技术在枢纽通航中的应用前景,探讨优化过闸船舶的交通组织的手段,对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内河枢纽通航组织中的应用,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重要而深远。

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京举行

2011年是世界人工智能诞生55周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30周年,为向社会展示几十年来世界以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近日,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指导。同时也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等十余家兄弟学会的支持。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原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原信息产业部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赵沁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主持开幕式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等致开幕词。原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作了开幕式致辞。随后各位嘉宾进行了首届智能博览会开幕式的剪彩仪式。

本届博览会共分展览区和体验区两大板块,其中包括云计算与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通信、智能科技成果5大类展览区,以及智能体育、智能汽车、无人飞机、智慧医疗、人机博弈、仿人机器人奥运比赛6大类体验区。展览与体验共吸引了3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国内高校参展。本次展览历时3天,吸引了20000余名专业客商和普通市民前来观摩体验,让大家享受到“智能体验、智慧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合作交流会举行

9月27日,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孙孟新主持会议。

冯长根首先对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一行表示欢迎。冯长根表示,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合作对双方推动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沈爱民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科协宗旨、组织机构及主要工作等内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协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的主要活动。

在谈到双方建立进一步合作时,沈爱民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围绕学术性社团的组织建设和管理运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时机成熟时可建立互访机制;中国科协也将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代表参加中国科协年会,邀请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专家做大会报告,并将进一步研究与美方联合举办中国科协论坛、专项研讨会的可行性;中国科协将支持所属相关全国学会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合作主办专题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表示,非常同意沈爱民先生提出的双方加强交流的建议,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非常愿意与中国科协加强合作,更好地为国外会员服务。Gordon Day主要介绍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历史和发展目标,着重介绍了协会在全球范围内会员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学术交流、出版、标准制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深圳高交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

筹备会召开

10月10日,第十三届深圳高交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筹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冯长辉主持。

杨学山对组织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和“2011中国物联网发展论坛”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认真领会苗圩部长对高交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馆的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展会筹备工作。二是紧扣主题,突出参展内容。围绕“技术创新凝聚全球智慧,应用示范共享物联时代”这一主题,集中展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展示国家重大专项创新技术和应用成果。三是广泛发动,确保参展质量。各地要广泛发动辖区内物联网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挑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先进的企业参展。四是扎实推进,全力完成各项筹备工作。专题馆承办单位要站在部里的高度,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使该届高交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馆成为物联网产业的盛会,高新技术展示的平台。

部科技司在总结发言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关单位要按照部领导有关指示精神,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安排,明确任务分工,注重参展质量,保证时间进度,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展览和论坛。部运行局、电子贸促会、中国电子报社有关同志介绍了专题馆、论坛和会的有关情况。

滨海第二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展望论坛

暨2011未来计算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9月26日,为期两天的滨海第二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展望论坛暨2011未来计算国际研讨会(IFFC2011)在天津大学1895建筑创意大厦报告厅举办。该论坛由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天津市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吸引了国内外计算机届高水平专家和学者、国际知名企业CEO,国家级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0余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与计算机学院师生200余人共同探讨和研究计算机前沿技术,谋划未来计算机发展蓝图。

会议分别就多媒体检索、云计算、下一代网络和信息安全及软件可靠性四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

原天津市副市长、天津滨海新区高级顾问叶迪生,天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天津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鑫传,天津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路平,天津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白景美,天津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纲等出席开幕式。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在开幕式上致辞。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党建武主持开幕式。

刘建平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大学计算机学科是1958年继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全国首批建立的计算机学科之一。“计算机前沿技术”是计算机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总和体现。本次大会特邀专家涵盖了活跃在计算机前沿技术诸领域中的顶尖专家和学者,给了广大师生一个能够零距离接触计算机最前沿、最尖端科技的机遇,对于我校乃至整个天津地区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研讨中,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既有学术交流又有针锋相对的辩论,专家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推动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与会学生代表表示,第一次与科技前沿、与国际顶尖专家如此接近,此次论坛知识容量之大,讨论问题之新,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研究终生受益。

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

在福建召开

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hina Cable Net Summit 2011,CCNS 2011)近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主题是“三网融合与广电战略转型”。

大会开幕式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兼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强主持,分会主任沙冰、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福建省广电局副局长张作兴先后讲话。来自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委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各级广电系统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华社以及相关研发、生产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共160余人参加大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郭炎生、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毅分别以“关于我国广播影视战略转型的几点意见”、“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广电云体系研究”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在“应用与实践”专题论坛上,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武汉市广电局、湖北鄂州市广电局的代表先后发表了“北京‘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武汉广电在三网融合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三网融合与基层广电战略转型的探索与思考”的演讲。

在“技术与管理”专题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监管中心、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院互联网所、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公司、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湘湖网”的代表先后作了“三网融合下的视听新媒体监管体系研究”、“云计算在集成播控平台中的应用”、“基于SaaS云的全媒体融合应用商城”、“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电视服务——歌华飞视”、“打造特色产品寻求市场突围”的专题报告。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等数家科技企业介绍了广电行业“IT云”建设、3G新闻直播、智能电源管控平台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宽带海事卫星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等。

CCNS首届研讨会于1993年在北京成功创办,在珠海成长壮大。经过19年的历程,CCNS已发展成为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界创办最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行业盛会。

2011第二届复杂科学管理

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召开

10月14~15日,第二届复杂科学管理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杨勇平、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贵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项目主任冉伦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牛东晓主持。

本次会议是复杂科学管理首届国际研讨会的延续和扩展,与会专家围绕复杂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方法、复杂经济系统、复杂金融系统、复杂管理系统、复杂社会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智能电网理论及应用八个议题,集中讨论了复杂科学管理和智能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徐寿波院士、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Elmaghraby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道国教授、武汉大学徐绪松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英国University of GlamorganAndrew Ware、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Dash Wu教授、澳大利亚Vicatoria University的Peng Shi教授、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的Vincent CS Lee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的李春杰教授、大连海事大学的陈燕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的牛东晓教授、香港大学的黎建强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以及6名优秀论文获奖者分享了他们的学术成果。

本次会议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武汉大学复杂科学管理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MBA中心、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共同承办,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的大力支持。第三届复杂科学管理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9~10月份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全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10月8日,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全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专委会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毅主持,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林润华参加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专委会委员、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黎江出席了工作会;很多专家专程从外地来京参加此次工作会议。

林润华秘书长首先带大家回顾并总结了5月18日至20日的第三届云计算大会的情况,对大会的成功举办和带来的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大家对将于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云计算大会的选址和主题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随后,林秘书长介绍了专委会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李德毅院士认为此次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各位专委会成员都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希望会后各工作组组长行动起来,开始组织本年度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做好后续的工作计划,让专委会更加有活力、有影响力。

第十七届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

在京召开

由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协办的“第十七届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于9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移动信息化 构建绿色和谐世界”,来自中央、国家部委,国资委直属大型企业负责信息化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通信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朱宏任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通信学会冷荣泉副理事长致开幕词,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茂洪主持了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李勇副主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季仲华主任委员出席了会议。

朱宏任总工程师在讲话中表示我国信息通信及应用已进入移动化、互联网化、宽带化、社会化新阶段,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信息化的融合将带来崭新的空间和机遇,他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被重视起来,并通过管理、技术等综合手段,全面保障移动信息化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朱总工程师还指出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核心网络等关键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抢占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制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戴晓慧副巡视员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就物联网与智慧城市、3G行业应用推进、终端创新成果、信息化解决方案、4G无线通信新技术等内容为与会者作了十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刘岩副主任委员和中国通信学会赵梅庄副秘书长分别主持了会议。

“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举办多年来,以丰富的内容,良好的组织深受参会单位的关注和好评,是中国通信学会科普品牌活动,也是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向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宣传推广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务,促进新技术新业务开发应用,服务和支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同洲电子携多款新品亮相北京通信展

9月26日,国内最大的通信展——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国内三网融合行业的领先者,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三网融合领域的研发优势以及广电及移动、内容应用等资源优势,推出手机、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等多款产品,塑造甩信、多屏互动等特色业务,引领三网融合智能新生活,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士驻足参观、体验。

同洲电子在本届通信展上多款支持三网融合的手机及现代有线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成为同洲展台的一大亮点,吸引参展人员的关注。现代有线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是同洲电子于今年9月19日在深圳的最新产品,内置高清双向机顶盒,让用户能够完整体验各种高清视频及智能互动功能,应用丰富;内置Cable Modem,是全球首款内置了网络接入模块的电视,能直接接入有线高速互联网,畅享高速网络世界;内置Wi-Fi、蓝牙模块,实现家庭无线全覆盖,成为家庭网络娱乐中心,性能卓越、功能强大,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士的询问。

除了展出了手机、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外,同洲电子精心展出的甩信、多屏互动等独创领先的三网融合业务应用,也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同洲电子专注于为广电提供全业务互联互通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历经多年,成功构建了跨越广电网、通讯网及互联网的3C产业体系,产品涵盖关键前端系统、网络、核心软件、中间件、运营支持系统、内容服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机顶盒、IPTV机顶盒、卫星通讯、移动视讯、数字电视一体机、安防电子等产业,在同行业打造了最完善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爱特梅尔和Redpine Signals合作为AVR和ARM-based微控制器提供超低功率802.11n Wi-Fi功能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据《物业管理条例》(修订版)、《**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市文明小区创建规定》和《**市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和物业服务模式为目标,以加快解决居民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进一步理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整合条与条、条与块的管理资源,落实管理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化解矛盾的协调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提高依法行政管理的水平;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主体行为,探索并完善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运作模式,改进物业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社会和市民对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的满意度,促进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工作上台阶。

二、总体目标

1、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区、街(镇)两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在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职责;供水、供电维修养护管理体制得到理顺,水、电部门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各街(镇)明确和落实住宅小区综合管理部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换届改选及日常运作纳入街(镇)管理范畴;以街(镇)为主的综合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基本建立。

2、违法搭建、群租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住宅小区新的违法搭建得到有效制止,老住宅小区新的违法搭建得到有效遏制;“群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治理长效机制。

3、业主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物业管理活动的能力得到增强,业主自我管理模式逐步优化,街(镇)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得到增强。

4、网格化管理向住宅小区延伸,房屋应急维修网络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房屋应急维修网络的服务功能,由单一应急维修向综合管理服务拓展,与市物业服务呼叫平台“962121”有效对接;健全全天候、全覆盖的物业服务三级维修网络,切实做到24小时受理居民报修。

5、新一轮旧住房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三年内,完成旧小区综合整治300万平方米;全面启动25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争取竣工13万平方米,海滨新村、泗塘一村等成套改造和七牧场等零星旧里改造全面推进,努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6、住宅物业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力争每年培育1—2个部级示范小区(大厦),2—3个市优小区,20个以上区“满意物业”小区;住宅物业管理社会公众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巩固保持物业行风建设成果。

三、重点任务与责任单位

(一)调整建立区和街(镇)两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1、调整建立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原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区级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此项工作由区府办牵头,区房地局、区地区办配合,**年一季度完成。

2、调整建立街(镇)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原街(镇)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街(镇)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街(镇)级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此项工作由各街(镇)牵头,区地区办、区房地局和相关单位配合,**年上半年完成。

(二)落实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职责

1、加快网格化管理向住宅小区延伸。一是明确、落实城管执法、工商、公安、规划、环卫、绿化、物价、市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在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职责,制定行政监管流程。二是建立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发现及时、操作有序、管理到位、处置有力、监督严密”的长效管理机制。此项工作由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牵头,各相关单位和街(镇)配合,**年上半年建立运作机制并组织实施。

2、协调落实专业部门对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责任。住宅小区内水、电分户计量表前的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责任,分别由供水、供电服务单位承担;表后的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责任,由房屋所有人承担。供水方面由区水务局牵头,供电方面由区经委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年上半年分别成立专项工作组,制订方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3、集中整治市民反映强烈的违法搭建、“群租”等问题。建立建设、城管执法、规划、房地、工商、公安、消防、卫生、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协同配合、依法处置的工作机制。有计划地整治市民反映强烈的违法搭建、“群租”等问题。违法搭建整治工作由区城管大队和各街(镇)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群租”整治工作由区综治办、区房地局和各街(镇)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4、发挥街(镇)在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努力构建文明、和谐小区。一是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街(镇)要明确和落实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管理部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街(镇)综合协调优势,有效整合政府资源,建立以块为主的综合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此项工作由各街(镇)牵头,区房地局、区地区办和相关单位配合。二是将解决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文明小区考核的重要指标。此项工作由区文明办牵头,各街(镇)和相关单位配合,**年上半年制订方案,下半年实施。

5、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一是以创建平安小区为抓手,社区民警以巡防、巡查等方式,加强住宅小区内公共治安、保安人员和外来人口等的管理,组织物业保安培训工作,落实保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二是加强对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的日常检查,保障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三是建立社保队员与物业保安人员的联动机制。四是加大治安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业主自我防范意识。此项工作由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牵头,各街(镇)和相关单位配合,**年上半年制订方案,下半年实施。

(三)规范业主自我管理行为

1、落实街(镇)社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职责。一是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政治和组织领导。二是在街(镇)和房地部门的指导下,由居委会组织业主做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换届改选等,并对其日常运作予以指导和监督。三是把好业主委员会成员人选关,要按照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类型多元的原则,引导业主选举产生知法守法、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和一定组织能力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四是将街(镇)对业主委员会指导监督职责的履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此项工作由区民政局、区地区办、区房地局、各街(镇)共同组织推进,相关单位配合。

2、建立健全业主自我管理运作程序。完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小组议事决策规则、管理规约,建立业主委员会成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引导业主委员会按条例规定、议事规则办事,引导业主自觉遵守“管理规约”,不断规范业主自我管理行为,逐步健全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业主小组的作用,切实履行其所属物业区域内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等职责。此项工作由各街(镇)和区房地局组织推进。

3、引导业主通过多种方式化解自我管理中的矛盾。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协商调解业主与业主、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矛盾纠纷;协商调解不成的,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此项工作由区司法局牵头,区民政局和各街(镇)共同组织实施。

(四)改进物业行业管理方式

1、强化物业管理行业自律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推进物业管理行风建设为重点,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的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二是加强物业管理服务技能培训,每个物业服务企业培训物业管理师1至2名,小区经理全面持证上岗,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协调处理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各类纠纷。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组织推进。

2、建立物业管理服务考核评估体系。一是强化考核奖惩制度,与物业服务企业签定目标责任书,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行风建设、创建满意物业等进行考核,奖优罚劣,有效落实物业管理各项工作。二是依靠街(镇)、居委会和行风监督员,每半年进行一次物业管理满意度测评,每季度进行一次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考评。将信用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与住宅小区经理考核、物业管理评先评优、物业管理招投标等有效挂钩。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组织推进。

3、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一是强化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物业从业人员资格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招投标信息平台,通过物业管理招投标,推进物业管理市场有序竞争。三是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采用加盟连锁、资产重组等各种方式,形成1至2家信誉好、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品牌物业服务企业;归并、淘汰一批服务差、技能低、投诉多的不诚信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提高全行业的物业服务水平。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组织推进。

4、培育与物业服务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一是加强物业服务的分类管理,进一步推广“菜单式”物业服务模式。二是探索无人管理小区业主自我服务和直接委托专业企业服务相结合的物业服务模式。三是开展“规范管理小区”创建活动,并逐步推广。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五)加大房屋行政管理力度

1、加强房地部门的基层建设。一是实行各镇土地所垂直管理,形成以街(镇)建制一一对应的房地产办事处(管理所)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大房屋行政管理的力量。二是明确房地产办事处(管理所)职责和人员配置要求,夯实基础,强化基层的房屋行政管理工作。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和各街(镇)配合。

2、规范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一是积极推进维修资金监管“专业化”、维修资金公布“菜单化”、维修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共收益管理“阳光化”的“四化”管理模式。二是按照规范维修资金管理的要求,执行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监管、再次筹集等具体操作方式。三是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风险管理,确保房屋及其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负责推进。

3、完善物业管理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和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二是完善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的应急托管机制,解决居民最基本的物业服务需求。三是拓展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的功能,在资金投入、业务指导、设备设施添置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更好地满足居民安全使用房屋的需求。四是研究探索售后公房物业管理费入不敷出的解决方案。五是按市房地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推行物业服务合同网上签约备案和物业服务收费票据联网打印为抓手,依托**市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应急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财政、物价、信息委等单位配合。

4、继续做好“急、难、愁”项目的综合整治和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为改善本区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一是继续加大对“急、难、愁”项目综合整治和旧住房综合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力争三年内完成综合整治300万平方米。二是继续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和直管旧里的改造,争取三年内完成13万平方米。三是开展全区旧住房改造(整治)总量的调查摸底工作,提出整体改造的方案。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区旧改指挥部、发改委、财政、城投、宝房集团等单位配合。

5、加强公房和售后公房管理。一是按照公房管理的要求,规范公房租金使用,确保租金总额的60%用于房屋修缮,加大公房修缮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将修缮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公房修缮管理,开展直管公房全项目维修,建立专项维修计划上报备案制度和竣工验收、项目审计制度。三是按照售后公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逐步推行售后公房“菜单式”分等收费管理模式,解决“同一小区、同等服务、不同收费”问题。四是逐步理顺售后公房物业管理机制,促进售后公房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五是逐步整合商品房、售后公房和公房管理的信息资源,基本建立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的机制,实现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动态管理。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宝房集团共同组织推进,涉及物业服务收费内容的物价、法制办等配合。

四、实施步骤

依据“分类指导,差别管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年为筹划准备阶段。起草《**区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制订工作计划,并做好相关配套办法和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12篇

中华文化主题宣传活动策划书【一】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在全国高校开展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的

通过围绕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提升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活动内容

结合实际,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条主线,突出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结合“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通过以下形式广泛开展相关活动:

课堂讲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爱国主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编辑出版通俗读物,形成可推广、有特色的教学科研成果。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宣讲,以座谈会、论坛讲座、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社会实践。结合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宣传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宣传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培育和发展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校园文化建设。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充分利用校内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育人载体,深入挖掘校内的故居旧址、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景观景点和校史、院史、学科史、人物史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表达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有关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整合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结合实际,制订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选择符合本单位特点特色的活动方式,依托有效载体,创新活动手段,积极推动活动展开,形成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内涵、具有价值导向的品牌活动。在选送活动品牌时,请填写《“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征集表》,每项成果形成2000字左右文字材料和成果相关图片3—5张。文字材料要文风朴实、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条理清晰、特色鲜明,照片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以上材料请于7月8日前,将电子版发至党委宣传部肖亮亮便笺,纸质版送至宣传部办公室。

中华文化主题宣传活动策划书【二】

活动意义:

1、举办“中华文化周”主题系列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中华优秀文化深深植入人心。

2、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继承中华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素质文化水平。

3、在活动中,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在继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华文化不断完善和发展。

活动主题:

弘扬中华文化,共享华夏文明

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1.“中华文化周”活动,是使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播和延续的一个途径,它为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2.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透过活动,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和强大的历程,使院师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在形式各异的活动中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本次活动举办的目的,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4.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师生们感受到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又能够拉近各个社团之间的距离,密切社团之间的联系,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协作,增进社团与社团,社团与个人的感情。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埋下伏笔。

5.活动在进行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活动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所以,综上所述,此次“中华文化周”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充足的可行性,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活动概要:

传统文化周是一个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活动,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它们不仅具有其它艺术类的许多共性,诸如抒发意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生慧增智等,而且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

本次活动是在华夏传统文化研习的提议下,联合我校茶艺协会、书法协会、大学生武术协会、精卫鸟文学社等多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协会组织共同举办。各协会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协会文化内涵,以追求全面展示传统文化为目的。

活动申明:

为了保证文化周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同时为了规范活动的具体开展,参与联办的协会需要积极配合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的整体安排,但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需要切实保证联办协会的利益,尊重各协会文化与其活动的具体开展。各协会在活动期间需要互信互助,尽最大层面体现协会间的合作交流。

参与联办的协会,必须由协会总负责人与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签署联办协议(协议书将单独列出)。

活动内容策划:

本活动内容,除了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的活动计划,参与联办的协会可自行策划,但不能与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的整体安排有实质性的冲突。

周一:

1、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在我校天桥布置文化展版与汉服服饰静态展示作为传统文化周的开幕。(与此同时,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还专门组织传统文化专场晚会签名活动、传统文化现状调查活动等,具体操作流程见项目策划书。)

2、精卫鸟文学社联合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国学分社在医学院报告厅举行讲座。

3、书法协会:现场书法比赛,围观同学可现场展示书法。(可以考虑组织一场简易的书法比赛)

周二:

1、红楼梦协会知识展。

2、花木协会在天桥东入口两侧举行花艺花木展示。

3、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发出公告,举办“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汉服形象代言人”选举活动。

周三:

1、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为总负责,联合其他协会在校园运动场举行视频展示。(视频可以是协会活动的纪念视频或与协会文化相关的宣传视频。)

2、中国围棋、中国象棋体验;棋艺挑战。(初赛)

3、文学社:灯谜对联悬赏,魅力中国结诗意剪纸画

周四:

1、茶艺协会举行茶艺表演。

2、武术协会进行武术表演。

3、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举办汉服文化专题讲座。

周五:

1、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汉服展、汉服体验。

2、书法协会书法展。

3、花艺花木协会展示。

4、茶艺协会现场表演。

周六:

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组织本次活动参与协会,举办汉服逛街活动。

活动时间:

XX年12月2日(星期一)-XX年12月6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

以天桥为活动主体,根据具体的活动需要选取场地。

活动参与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全体师生。

活动详细实施方案:

前期(筹备阶段):筹备阶段:

活动前期(筹备):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联系各大协会,交流本次活动,并签署联办协议。

活动资金筹备:

1、联办协会共同对活动经费进行评估,大概评估出活动所需大体经费,以方便做资金方面的筹备。

2、联办协会积极与学院团委处沟通,尽量争取足够的活动资金。

宣传准备:

1、海报宣传:印做大型海报以及宣传横幅对此次文化周活动进行宣传。海报宣传内容为各联办协会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附有活动进行流程。

2、广播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对此次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周进行相关宣传。

3、网络宣传:通过社联网站、社联微博、学院广播、学院h3c客户端以及星空;校园网等途径对此次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周进行相关宣传。

4、在各宿舍楼下公告板张贴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周信息。

5、摆摊宣传:布置签名墙。

活动物资准备:

各联办协会的策划部、组织部和财务部联合组成本次活动“物质采购委员会”,对活动物资进行统计,并将所筹集的物资进行统一规划分配。

人员安排准备:

联办协会的会长共同组成本次活动的“工作统筹委员会”,对于人事的具体安排,我们将做具体分配,以下只做参考。

①摆摊分两部分,从十一月中下旬开始。

②对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初步安排,实行分工制,十一月下旬。确定并上交人员安排表。

具体分工如下(以下部门皆为各协会部门)

外联部:

①负责为嘉宾的邀请工作。(主要针对讲座)

②现场礼仪队的安排和迎接来宾工作。(主要针对讲座)

③赞助及请帖的发放。

组织部:

①现场宣传品的张贴布置和美化工作。

②宣传品的制作。

③场地布置

④文字及其他(音乐制作、dv制作等)

⑤微博转发活动发布。

策划组织部:

①对此次策划书的修改策划。

②协调安排人员的工作,以及协调各个部门工作,做好应急准备。

③负责场地划分。

④现场秩序维护,协调工作。

⑤后台指导及安排处理临时情况。

秘书部:

①对工作人员的签到记录。

②活动项目筛选。

财务部:

①负责物资看管和分配工作。

②物资的借取和清点偿还工作。

③购买物资。

④整理统计成果展摆摊中奖品的看管清点和购买工作。

宣传部:

①负责撰写宣传稿、新闻稿,并在微博,网站等作出报道。

②负责摄影工作并在会议后对照片进行保存,以及相关文章的撰写,初步整理后交给办公室张贴。

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

根据需要协调辅助各联办协会工作(秘书部负责场地申请、组织部负责宣传品制作、外联部负责宣传品张贴维护、财务负责物资管理分配、宣传部负责新闻稿及照片拍摄、策划组织部负责策划书修改配合协会开展活动)。

中期(实施阶段):

1、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准备活动审批。

2、宣传喷绘的制作,公告张贴,摆摊宣传。

3、联系校园媒体,广播宣传。

4、物质采购

后期(善后阶段):

1、清点物质。

2、活动总结。

3、活动照片、视频资料的整理。

4、后期宣传。

活动当天的具体流程:

1、活动期间,当天对应的工作人员以部门为单位,集体到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办公室集合,接受当天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证。根据各自工作安排,按部就班,做好自己接到的任务。

2、全体工作人员将活动相关物资(包括;铁桌、胶凳、帐篷等)搬运到三饭门口,对物资进行分配,牵引好用电线路,划分安排好各个社团的位置。

3、各联办协会对各自活动摊位进行装饰布置,物资的摆放不能超出自己的摊位。现场宣传品在自己的布置须不超过摊位前一米,并不可影响到活动现场人行道,阻碍人员流动

4、各联办协会可在各自摊位前做协会展示,但不能超出各个协会摊位前一米以防止对活动现场人员流动的影响。

5、当天活动结束,各个协会可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有组织退场,结束摆摊活动。

各阶段工作人员须注意处理好活动现场的秩序以及人流量问题,做好人流量疏散的准备,及时疏散密集人群,保持活动现场的秩序通畅。同时,保障行人的安全。

如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切勿独自处理。

活动详细经费预算:

1、 宣传海报(喷绘):500元

2、 服装托运(后勤):200元

3、 特邀协会食宿:300元

4、 活动过程饮水等花费:200元

5、 资料打印:100元

6、 工作证印制:200元

7、 汉服形象代言场地布置,讲座场地装饰:500元

合计:两千元

活动紧急状况的替换方案:

1.活动当天下雨。

处理方式: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会先留意近期天气预报,若活动当天天气晴朗,活动照常举行,若存在下雨隐患,则更加雨势的大小,作出如期举行或者延期举行的决定。若活动当天突然下大雨,则组织人员协助社团包含贵重物资,并有序组织各个社团退场,活动延期举行。

2.人流量过多。

处理方式:针对这样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如果参加人数太多,而导致活动现场过于拥挤,应及时加派工作人员,对人流进行疏通和引导,防止人群阻塞,现场混乱,如果活动现场人流量过大,以至于无法疏散,社联工作人员会中断表演的节目,以疏导过拥挤的人群。

3.人流量过少。

处理方式:成立临时气氛小组,组织调节现场气氛。或联合各协会成员,增加人气。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