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7-12 21:15:29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8-02

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学生间的水平差异相对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相对增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传统课程教育所采用的三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大纲、教材、考核方式统一,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跟不上。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值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既有数学课程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数值分析课程内在知识结构及理论系统性,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应该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值分析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基础知识和数值算法,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和算法。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就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所谓的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即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及考虑各层次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和能发挥其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近年来分层次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被国内不少学者了解和重视。其中,有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的[1],也有从微观方面针对某些学科和课程进行研究的[2-5]。然而,针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在结合作者近两三年来的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对该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一些积极探索。

一、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

数值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密切结合、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其理论。总的来说,这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知识面跨度大。数值分析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跨度大。内容包括数值逼近、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等,知识面涉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众多课程的重要知识理论。学生必须在掌握好这几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值分析。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数值分析课程与其他数学基础课程强调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不同,数值分析课程更注重利用这些理论,构造适合计算机运行的数值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

3.特别强调上机实践。数值分析主要研究那些在理论上有解但手工求解计算量很大,必须借助计算机求解的数学问题或者实际工程问题抽象出来的不需要精确解的数学模型。它的许多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本身并不是数学学科的产物,而是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计算”为目标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上机实践。

二、具体实施数值分析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生主体层次化的划分。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主体的层次化为基础。学生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实际状况来制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学生自选和学院筛选,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和递进班。但应强调的是,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经过一个月或者半学期时间的观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或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同时也能避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

2.教学大纲的层次化模式。分清学生主体的层次后,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满足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层次授课的教学大纲。基础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算法能力的培养,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各类数值算法的工程背景及具体应用,如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的工程应用,函数插值及函数逼近等算法在经济学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等。基础班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和各种数值算法的运用能力。递进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数值算法的收敛性及稳定性等,如解线性方程组迭代法的收敛性证明和误差估计、各种插值算法的误差估计理论、数值积分中的外推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各章节理论的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自学或大作业的方式,实践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课教学的层次化模式。数值分析实验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可以将实验分成三个层次: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即对各类数值算法的验证性实验和基本的算法应用性实验,侧重于对数值分析基本知识、基本算法的训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各种数值计算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研究性实验,即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推广,以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模型而设立的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外作业分层次。数值分析课程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是兼顾学困生和优等生,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对基础班的课后作业,只要求完成划定的基础练习题,针对各章的重要数值算法,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递进班学生,不仅要完成基本训练题,还要完成专门制定的有代表性、变形的习题和各章的重点思考题。同时在数值分析课程网页上一些课程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也可以尝试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可以布置关于教材的比较报告。老师选定几本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要求学生根据选定教材中的某一章,通过阅读进行分析对比,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培养数学基础稍差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兴趣,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递进班的学生,可以让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课后作业。精选一些重要数值算法,由教师提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上机实验得出数据,进而写出小论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关注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时更应该注意关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答疑,或者利用双休日安排专门课时为这些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数值分析学习中的障碍,促进他们取得数值分析学习的进步,进一步减少不及格率。

2.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应该注意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标准。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对学习付出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考核成绩所对应的总评成绩应该有所差异。对此可以制定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卷,对于基础班学生的考核,应该重点考查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递进班学生则要考查其对各种数值算法的综合理解能力及其分析应用能力。通过分层次考核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合理的综合评估。

3.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学习国内高校其他学科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经验,并开展一系列针对分层次教学的教研活动。担任各层次教学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层次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数值分析作为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6,7]。然而,针对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建议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当然,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在实施试点班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主体层次标准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教学管理体制,以真正达到分层次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包立平,高文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5(3):57-60.

[3]陈萍.概率与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2004.

[4]张培红,王晓华.流体力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38-240.

[5]邢培旭.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初探[J].轻工科技,2012,(11):171-172.

[6]万中,韩旭里.《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的新认识及改革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5-66.

[7]闵杰,李义宝,高校《数值分析》课程组合式教学方法探索研究[J].高教论坛,2010,6(6):72-74.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层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0-0075-03

我院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有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省份,也有来自条件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例如),而英语教学和学生听力口语的基础密切相关。如果把这些学生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就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现象。我院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决定扭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与传统的“快慢班”不同,其特点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课程教学分层,“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行政班级不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对新学期英语班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大家知道,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时采取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孔子不谋而合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

二、我院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内容

1 加何科学合理的把学生分开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原则可采取统一考核的方法,实际水平和考试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编班在学生入学时进行,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统一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学校规定分数线,把基础好的,基础一般的学生分为A班(过级班)、B班(普通班)两个层次。分层次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A班少数,而B班大多数。还可以根据学期成绩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 合理的分层次只是我院“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的安排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级别的学生都能适应该级别的教学内容和水平。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我院在对不同的层次学生选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主要有《新编实用英语》、《新编互动英语》。这样,就能达到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在选用教材,规定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向所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的话,会使程度稍差的学生丧失信心,给教学造成困扰。

3 我院还针对教材的不同配备不同的教师。实施分层次教学并不意味着给学生分层次,也不意味着要把骨干和高职称的教师用在少数学生身上。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提高各个级别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无论是分配到A班还是B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我院在教师配备上做到了周密的安排。在每个层次都配有骨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再根据A、B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A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他们就采取多一些泛读,多一些语篇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基础薄弱的B级学生,应加强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补足,将高中的一些语法知识融入大学的教材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 我院的教务管理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学英语分级打乱了系、班级的体制,不可避免的给教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分级教学的成果,所以我院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上,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在教学设施的分配上,在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考试组织上,规章制度的配套等等,我院教务处都在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充分的挖掘潜力,使得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分层次英语教学的关键是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具体,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相一致。我院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级别分为发展目标和基本目标。

A层次

①教学目标

A层次适用发展目标,除完成现行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外,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继续拓宽和加深。注重发展学科特长,为培养英语学科尖子和高层次人才打好基础。基本上都能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②教材与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新编交互英语第一册》

第二阶段:《新编交互英语第二册》、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A级

③教学要求

听:听力词汇达到3000字,能基本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和谈论口常生活的内容,理解正确率达到90%。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

说:能用英语进行课堂交际性活动,回答老师问题、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科技等情况。语言表达较流畅、清楚、准确。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写: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能填写简单个人履历表等。行文及常用语等基本正确无误。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

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

译: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

B层次

①教学目标

B层次使用基本目标。按照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基本上都能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②教材及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

第二阶段:《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B级

③教学要求

听:听力词汇达到2000字。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理解正确率70%。能基本听懂对方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说:能就课文内容熟练地进行回答,并作简单讨论。能较熟练地运用教学内容,围绕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要求比较连贯、清楚地表达主要意思。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写: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能填写简单个人履历表等。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格错误。

译: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在这一严谨的教学目标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讲授分层和课后练习作业分层才有根可循,即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两个层次的教学程度做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做到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同时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

四、分层次英语教学的实践效果

我院通过一年的分层次英语教学实践之后发现,比起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动态的分层次教学更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1 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加。

2 A层次学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由于他们自信心提高,所以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大阅读量。积累了雄厚的运用英语的实力。

3 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他们将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所以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开发后进生的潜能。

4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5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词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51-01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形成的一套合作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与分层间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因材施教与差异化教学的本质。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基于了解学生个性,知悉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个性特质及学习能力等因素,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组织教学。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于每个学习小组间的学习,重点实行小组合作教学。从教育学理论来说,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形成的一套合作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与分层间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与差异化教学的本质。实践分层教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注重分层教学的步骤推进。需要把学生分层,把教学目标分层,把学生作业分层,以及分层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分层教学需要结合科学与客观来组织开展,要对不同起点与条件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其次,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各层次学生通过分层得以汇聚到一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相同条件,相同个性,相同状态的学生得以共同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第三,分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以不同的要求进行成功心态的培育。分层并不是一种固化的状态,对于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来说,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分层和调整,以此来激励和培养出进取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词汇中的运用探讨

(1)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法最大的意义在于把一刀切的教学目标分化成不同的目标层次,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词汇教学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以高职学生为例,很多学生都是考试失败后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欲望与信心并不强。所以,在分层教学的情境下,教师要重点进行学习目标的科学设定。立足于学生的客观条件,考虑学生英语水平,以学生高考成绩或者上一学期的成绩为参考,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性格中的闪光点,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个人目标等隐性相同点进行分组。每一个组之间的划分要强调综合水平的平衡。强调每个组之间要有不同的因素,但所有的组之间水平要大致相当。分组时一般按4人~6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每个组的基本配合都较科学,这样就能激发出学习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积极性。

(2)分层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根据词汇教学的要求,划分出容易、一般、较难、难和非常难五个级别的记忆目标。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记忆数量与质量要求。先让学生进行自学,把本节课要记住的单词进行预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按每组最终能记下的单词情况分配好相应的任务等级。最终的小组排名按每个小组的实际记忆情况为依据,以此来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部分资料进行学习,如解决陌生单词,熟悉单词与词组的搭配,猜测课文意思,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等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记忆,去怀疑,去疑问,去查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印象。

(3)分层讨论学习。在讨论和学习环节,教师要找出具有普遍性的单词或者词组进行辨析,并引用当前的社会热点及话题,设计和研究教学讨论活动。要注意,教学讨论活动要有难度,但又要具有开放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分组讨论时,要适时进行启发和总结。引导各小组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为了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教师在讨论学习之前,把常用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总结,将其整体展示在大屏幕上,并把发音进行标注。如此一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学生词汇学习的难度,并能避免和解决单词误用错用的现象。

(4)分层评价与鼓励。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知识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自然也不同。对于C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表示肯定和鼓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是鼓励与引导相结合,指明其学习方法上的进步,明确其正确的学习方向。对于A层次的学生在肯定其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避免其出现思想波动。不论是评价哪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用丰富的评价语言、良好的评价情绪、客观的评价观点,提高高职学生对词汇教学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让学生在肯定中成长,在词汇讨论与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以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乐于学习的心态与学习习惯,提升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苹.分层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2(03).

第4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化学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38-01

在多数职业中学,化学教学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反映,化学课程并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和生活产生太大的积极意义,总体上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热情。为此,职业中学化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课改后,固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持续应用,应根据需求来改变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经过长久的讨论和研究,认为对职业中学化学课改后的教学,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在此,本文主要讨论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日常教学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从目前的教学水平来看,因材施教的原则,似乎没有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对学生实施拓展性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且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自身发展并没有太多的益处。为此,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应首先从理论方面着手:第一,职业中学与一般的中学不同,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除了专业课程,其他的课程安排完全是为了配合专业学习。化学课改后,其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通过运用分层次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果。第二,职业中学当中,部分学生即便非常努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各项知识。为此,应对职业中学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方面帮助解决各方面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提高学习能力,减少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

二、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方案

方案一

对于职业中学来讲,化学课改后,其学习内容与学生专业的配套程度较高,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可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告别传统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自我提升。分层次教学法,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完成其各个阶段的有效学习。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以及化学课改后的各项标准,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可从教学班内部分层出发。首先,在班级内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知识教导和管理。其次,持续实施分层次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观察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变化,适当为学生“晋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第三,通过长时间的分层教学,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由此可见,该方案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职业中学化学教学。

方案二

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并不仅仅局限于上面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到,方案一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成绩提升。但是,由于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安排紧密,学生很难持续获得成绩提升。为此,我们对职业中学化学课改后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以人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为例,可以在分层次教学中,实施按年级分层,实行走班制。把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层,上课时把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上课。这种方案,教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相同,易于备课、讲课,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轻。但是由于C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差,走班时易发生旷课现象,对于C层学生管理较为困难,所以,日后应加强对C层学生的管理措施。由此可见,方案二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课时有限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体上的实施难度较低,仅需要在C层学生的管理上进一步努力即可,其他方面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本文对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展开讨论,从目前的教学水平来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数学生比较认可分层次教学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对职业中学的教育比较重视,化学是必修课,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方法掌握,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作用。日后,应进一步开展分层次教学,从多方面获得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庞建辉.“做中学”理论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3).

第5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级别,教师以此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分层教学策略中都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理论对其教学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一、分组策略

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存在着客观差异,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非常感兴趣,对于单词、基础语法、简单句型等内容掌握得较为牢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英语枯燥无用,所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语法混乱,难以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面对截然不同的学情,利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以英语成绩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由高到低分成A、B、C三个层次,并根据这三个层次开展后续教学。

二、备课策略

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转变魍辰萄е型骋环桨浮⑼骋荒勘甑谋缚文J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内容。初中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细致分析教材中的题目类型与难度,将其有选择地安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保证题目的完成度;另一方面还应该摸清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制订有差异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课文讲解过程中,A层次的学生需要熟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复述;B层次的学生需要熟读课文,并完整回答课后问题;而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理解文章内容即可。

三、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在实践中落实分层教学理论,应该从三个层面做到分层。首先,提问分层。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以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相对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学习“bring”一词时,教师可以要求C层次的学生说出该单词的基本含义;要求B层次的学生讲出其基本用法以及与“take”的区别;要求A层次的学生进行造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回答的机会,既满足了层次较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增强了层次较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练习分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为学生做好课堂练习的准备,然后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练习内容,对于C层次的学生,练习内容要以单词、句型为主,打好英语基础;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常用语法,并在此基础上挑战有难度的题目;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做好知识拓展。最后,辅导分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针对学生的练习内容制订有层次的指导方案是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但是除了教学指导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即有些学生在最初接触分层教学时,会有一种被打上标签的感觉,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障碍。如A层次的学生会因此飘飘然,而B、C层次的学生会因此而失落沮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教育优等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分层的意义,还应该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其在分层的激励下,形成学习动力,进而学好英语。

四、课后分层策略

课后分层主要包括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评价。根据分层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的过程中不应该再像传统教学一样,全班安排一样的作业题目,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有差异性的作业。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而言,应该把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个题型作为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课后拓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B层次的学生而言,要以课文中的基本语法、句型为主,通过选择、填空等题目让学生加强基础语法训练;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以单词为主,即立足课文及单词表中的基础词汇,为学生安排难度较低的作业。从作业评价来看,在以往统一安排作业的情况下,一个班级内学生作业分数的差距非常大,这不仅说明了作业无法实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还会打击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评价,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综合分数,对于保证作业练习,巩固知识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成为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理论是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完美地融入分层教学理论可以改变传统的大班授课的弊端,进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周健.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第6篇

一、教育研究方法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早在1979年,我国著名的教学论研究专家李秉德先生就在《教育研究》的创刊号上撰文指出:“教育研究必须讲求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后的许多学者也开始致力于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这一时期,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研究中。从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丰富性来看,主要是广泛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手段和方法来推进教育研究,不仅用来为教育研究储存研究信息,开展情报资料检索,迅速处理冗繁的研究资料,而且还可进行模拟实验。目前的教育研究已大量采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准确记录收集的资料,并且可以反复看、听,所得资料客观,分析资料准确。还有一些现代化仪器的运用,使教育研究更加实践化。

2.教育实验研究在20余年中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教育实验热潮,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教育实验,教育科学的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提出了“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的口号。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教育实验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层次高低不一、范围大小不同、分布面广、参与人员多、影响大等特点,为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在全国性的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有关教育实验研究类文章近1200篇。研究者分析了教育实验研究在最近二十多年间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总结和介绍阶段(1978~1987)、理论研究阶段(1987~1990)以及反思改进阶段(1990年至今)。

在这二十多年中,研究者对教育实验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教育实验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可以说,教育实验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大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并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掌握和运用。教育实验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的主要工具,它的发展方向仍是目前我国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二、教育研究方法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原因在于学科的不断分化和综合,使教育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因此必然会不断地增加新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研究方法融合其他学科的方法。随着各学科间的融合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把从各个学科领域中得到的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有助于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力求创造出适合教育研究特质、符合教育研究自身逻辑的方法体系。在此期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理论和方法被相继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并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实践,成为人们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正是这些横断学科在教育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使教育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领域内和不同的层次上出现了追求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和最优化的倾向。

不仅如此,教育研究还从教育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学科中广泛吸收新的研究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政治学、教育人类学等。这些学科在我国的出现,不但充实和发展了教育科学的内容、理论与概念,增强了教育科学的应用性,而且丰富了教育研究的方法。如经济学的计量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与教育中相应的研究方法的融合,形成了一些更为完善、适应性更强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上的融合,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促进了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而且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具有在总体上推进教育研究方法化的作用。

2.不同研究方法间出现对话和结合。虽然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导致新的方法层出不穷,但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仍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仍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二者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哲学思想的取向、研究对象的选择、具体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上,都自成一体,各有长短,但是二者的长短是互补的,并不互相排斥。现在人们在认真总结、分析了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发展历史及利弊后,逐渐认识到只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可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在定性分析中,需要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精确,以便从量的关系中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作出更为科学的说明;在定量分析中,定性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方向,因而,教育研究必定要追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

各种不同方法间的对话和结合克服了教育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高了教育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有效程度,增强了教育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三、教育研究方法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系统化的主要表现为对方法论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探索以及研究方法的层次化。

1.从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来研究实践问题走向建立自身学科的方法论。改革开放之初,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科学方法论意识在反思中慢慢地苏醒,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此也开始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向科学方法论的嬗变,表现为,教育理论界在1979年后广泛开展的“教育本质”“教育的起源”“教育的逻辑起点”等教育理论问题大讨论,以及恢复和重建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对教育科研的方法论开始的新的探索和研究。在1983年的教育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与会者都认为,既要注意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验法等,也要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和突变论,以及数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手段(电子计算机)等对教育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辩证分析研究,把数量化的理论、模糊数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研究上。

在1985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讨论会上,教育理论界也就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进入1991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学界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人文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也随之好转,逐渐认识到单用一种科学方法论指导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是不够的,是很难揭示教育现象的独特性和本质的,很难把教育的历史性、社会性和价值性勾画出来。教育研究应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论,不能简单地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取代或否定教育研究中的人文方法论。进入21世纪,这个倡导多元、尊重个性的时代也为教育研究方法论向独立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社会背景,为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研究独立方法论的关注也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在这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我国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更是锦上添花,掀起了探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高潮。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对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层次性的探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一段时期内,人们不仅大量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因果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个案法、矩阵法、优选法以及数学法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力图通过对教育现象中诸多不确定的性质状态作出教育描述,而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明显地呈现出层次化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看,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其中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论原理的总和,是许多学科或所有学科都普遍适用的方法,包括科学理论的发现方法、检验方法和发展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科学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一般而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高层次指导低层次,低层次的又将高层次的具体化,不同层次的研究需要不同层次的方法。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层次系统。

以前,人们谈及教育研究方法大多指具体方法这一层次,这是很不够的。在教育科学的发展急需研究方法有较大突破的今天,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建立多层次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必要性,认为要取得教育研究的突破,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以加深和拓宽教育研究的方法是必须的。

通过对这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考察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呈现出的几个特点:第一,传统的研究方法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是定性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研究包括解释或综述性的研究方法。第二,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通过吸收、整合、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当代教育研究中,吸收其他科学成就,整合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成为寻求教育理论新突破的人们所关注的又一个热点。教育研究正在逐步打破研究方法单一化的趋势,正呈现出百花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1]叶澜,施良方.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张胜勇.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三、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从教学理念出发,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能用普通话准确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2.研究的内容。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转开放性的试题已步入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训练要分层;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四、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阔步地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没有经验,案例、办法可遵循,如何评价实施的效果,这也是实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而且课题经费无法得到落实。

第8篇

关键词: 中专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实施策略

近年来由于采用没有分数要求的招生方式,中专学校的生源日趋复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那么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十分困难,而且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行分层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愿望自主选班学习成为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英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本着“人人民展,人人成才”的目标,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概念

中专英语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中专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的差别,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学校采用不同难度的测试方法,以期达成最佳的教授和习得效果。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处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1]

2.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2.1Krashen的输入理论[2]

Krashenr的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根据Krashenr的输入理论,语言习得者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理解所输入的语言内容,即理解性输入,并且该语言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结构要略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假如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I,则输入的内容为“i+1”水平,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大部分内容,但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所有部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输入内容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如i+2水平),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大脑就不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解码,更不能存储。导致其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造成输入的无效。可见,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匹配,难易要相近,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理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和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3]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3.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学习对象分层

学校以新生入学英语摸底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学生非智力情况、可发展性等背景材料为参考因素,把新生分成A、B、C三层:A层是英语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各方面属于中等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第二学期初根据第一学期末成绩等综合因素,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可升一层次或降一层次,保证学生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学习。

3.2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使各类学生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使A、B、C三个级别的学生都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状态。目标分层可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选择发展性目标,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式为主,同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还应增加部分课外内容。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应选择提高性目标,但要向发展性目标靠拢。C层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应选择基础性目标,让他们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激发兴趣。

3.3教材、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不同的教材是实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实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重要保证。在教材分层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程度好的班级和学生选择较高要求的、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中等程度的学生应选用适合自身水平的教材。基础很差的学生选用基础知识型教材。

3.4教学方法层次化

在教材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采取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A班学生做到少讲多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B班学生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C班的学生采取做游戏、唱英文歌曲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5评价层次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测试,只要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有进步,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学生。评价方法多样化。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听写二十个单词和会读音标,以及会唱一首简单的英语歌曲;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英语短文;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有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3.6作业布置分层

Nunan曾说,学习者就有众有选择的机会[5]。Dande认为教师应先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强项和弱项,然后给他们不同的选择题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对A层次的学生布置大量的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要求B层面的学生熟悉掌握教材内容,完成中等程度的作业;对C层面的学生立足于培养兴趣,完成基础性作业。

4.结语

分层教学是依据层次性理论和输入理论而提出的一个符合中专英语教学实际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分层教学有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陪读生”消失,使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雪峰.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1).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郭元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0(3):38-42

第9篇

一、问题分析

以前,在我国音乐学专业创立时间不长、学生人数很少的时候,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主要培养从事音乐学研究和音乐学专业教学的高精尖人才。但如今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音乐院校及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性质已由过去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向既包含精英教育也包含针对较多数人的大众教育方向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已并不完全是将来从事音乐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人才,而是除此之外还包括大、中、小学内非音乐学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音乐编辑和记者、音乐行政管理等多种类型;另一方面,目前就读音乐及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少人实际上不适合从事音乐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或者学生自己就没有这种意愿,而从作为人才需求市场的社会来看,其实也没有提供这么多的此类工作岗位。

虽然如今面对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跟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精英教育的观念在一些音乐学专业教育从业者中仍然习惯性地有着或多或少的延续。当今的音乐学专业教育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和平衡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保六望九和学术论文的质量层次

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我们还是使用较高的学术标准,一心培养高精尖人才,教学将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学生很难达到要求,学习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教师也会很累,教学进行得很不顺利。但是如果过于降低教学标准,将会损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可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适当的分寸。

本文认为,“保六望九”的理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保六望九”中,六即百分制的60分,表示及格;九即百分制的90分或更高的分数,表示优秀;保六望九即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确保及格,争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就音乐学专业能力和成果的主要体现,也是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的主要考核形式――学术论文而言,其质量和水平的表现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创新,具体说来包含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学术材料、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①;形式上的要求包括表述的严谨、清晰、规范、简洁和行文风格等方面,其中严谨、清晰、规范属于基本要求,简洁和行文风格属于扩展要求。

根据上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诸项构成要素,可将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划分为从低到高、从形式到内容的四个层次,即形式―学术材料―研究方法―学术理论。前两个层次属于低端层次,后两个层次属于高端层次。如下表所示:

以上层次的高低划分是就总体而言,在形式部分的扩展要求中也包含有较高的层次,如行文风格中的文笔优美、格调高雅等,这些也是不易做到、能够体现水平的。

虽然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文体主要是学术论文,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论文以外的其他音乐文体(如综述、教材、音乐评论、音乐新闻报道、音乐散文)及其特点告诉学生,还应该把论文质量及水平的不同层次告诉学生,使他们拥有开阔的音乐学视野和清晰的学术层次感。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别采取两类有所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确保及格

对于专业素质不太高或学习愿望不强的学生,采取的教学要求可以较低。在其论文(包括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缺乏创新都没有关系,只要达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低端层次,即符合论文形式的严谨、清晰、规范等基本要求和学术材料有所创新即可。对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学术材料创新所要求的程度、数量、质量并不相同。但无论哪种阶段的学生,这种论文质量低端层次的要求都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达到即可通过,达不到就是不合格。不过只要认真对待,达到这种标准即使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不管对于哪类学生,都较多地强调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而过于忽略论文的形式。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具有很大难度,并不是教师多讲和学生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的。而且学生论文带有习作性质,很多学生连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都未必能做到,更遑论创新!因此导致以往教学中出现了令人迷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大谈论文必须有创新,特别是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尤其针对博士研究生),但大量获得通过的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却实在缺乏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真正创新(国外或其他学科时兴理论和方法的套用倒很常见)。

在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中,很多都是选取一个音乐品种进行整体性研究。这类论文除绪论、结语之外的主体框架结构和章节顺序通常是:文化背景(包括自然背景、人文背景)―历史发展―社会运用(包括组织体制、仪式程序)―音乐形态―文化内涵。由于这种结构框架应用的普遍性,有人对采用此框架的论文在学术理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上的模式化和缺乏创新提出批评。但这种整体性研究模式有其优点,它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探讨,而且其中包含了音乐形态、文化内涵、历史发展诸方面内容,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训练和掌握音乐学研究的各方面基本技能,在没有更好的研究思路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为基本和可取的研究模式。对这种模式缺乏创新的批评在论文评价体系中属于高端要求,而不是基本要求。

与内容创新被过分强调相伴而行的是对论文形式的过度轻视。不少论文形式粗疏,表述不严谨、不清晰,不说明内容出处而导致抄袭剽窃嫌疑,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太多等问题大量泛滥。然而人们似乎觉得这些问题属于细枝末节,无关大局。当事者自己毫不在意,别人连提出都觉得是小题大作、不好意思。然而实际上,这样的论文往往是不仅高端要求没有达到,而且连低端要求也没有达到,真实的质量和水平可想而知!

如果对具体、实在、小规模的成就不重视而奢谈远大的抱负,最后往往是大事小事都干不成。上述论文写作中的现象正是这种做法在音乐学领域的反映。以往这种对论文形式基本要求的过渡松懈造成了论文质量的明显下滑。我们在论文评价中应加强这方面因素的比重。即使是有错别字、句子不通顺等最为初级和细小的问题,如果数量超过一定限度,论文就不应该通过。

只要教师和学生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态度,适当降低高端层次的要求,把时间和精力较多用于关注低端层次,则不但能减低教学难度,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严谨、精致、规范的论文;而且这种注重基础和细节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踏实、有序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素质、塑造品德,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大学教育、公众素质教育目的,其意义不可低估。

四、争取优秀

对于专业素质较高和学习愿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较高的教学要求。在保证达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低端层次,即形式和学术材料的相应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鼓励、引导其迈向高端层次,对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进行较多的思考和钻研。

但在艺术学科的音乐学领域,要在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需要大量扎实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积累,需要长期的专业实践,或许还需要天分和运气。在学术研究的高端层次取得成就,对专业教师和学者来说也并非易事,对学生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关于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应采取清醒而豁达的态度。我们除了告知学生学术研究的阶梯和高峰并精心培育之外,更多的只能是希望和等待。学生能够进入学术研究的高端层次进行探索,已经很令人欣慰了。

总之,采用保六望九的理念,可以使我们具有较为全面和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音乐学师生的教和学减少一些沉闷呆板,增添几分轻松活泼。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既便于适时地培养出高端人才,又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大量的普通人才的教学水平,从而使音乐学教学达到良好的状态。

第10篇

关键词:C语言 操练 分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95-01

我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发现现代中职生,他们的缺点是: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动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差;他们的优点是:思维速度好。但是我们教学上没有认识到这点,对教学内容一刀切,教学方法一视同仁,使综合教学素质上不去,很多学生提高不了实际成绩。

计算机专业的这门课,由于地域不同,学生的接触面不同,有的区域机房设施很全,有的还很落后,学生操练得很少,所以学生的起点就不一样,如学生生源来源地不一样,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甘肃、青海、四川地区的偏多,学生的素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一样,需要分层去对待,因材施教。

1 中职生C语言教材层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层次教法就是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不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充分利用当下我们的中职统编教材大纲为基础,老师根据自己实际教学取得的经验和收获,重新编写一套适合当代中职生各个层次的教材,把差生和优生都考虑到,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点。这是中职学校新形势下实施因材施教,解决当前计算机语言教学难题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2 中职C语言教材层次教法的层次分类

我们在教学中贯穿的层次教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使学生的C语言成绩在不同程度根据自己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上有所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素质和教材的各个章节入手变化,如上机,作业布置,内容,知识面等等来分类操练,具体如下。

2.1 学生分层

任课老师一接到任课班级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根据学生的中考入学成绩、平时学习状态、方法、特长等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然后再结合学生自愿报名情况,将学生分成差、好二个层次,分别记为A、B类。这样做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又心平气和地接受老师的客观评价,无凝为激起学生学习C语言兴趣和动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层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论教学和实作教学。教师要改变过去讲解一个知识单元时,对同一班级的全体学生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的做法,转变为既有面向全体同学必须掌握的双基知识,又有兼顾好、差生的点拨提高和知识铺垫。在层次不同学生的起点下,使他们能力所能及掌握好中、高层的知识,并能形成操作技能。要求教师上课时先按教学大纲把最基础的知识向学生讲明白,成绩差的学生完成新编教材中的A类例题、习题,并上机调试程序形成技能,成绩好的学生完成A、B类的例题、习题,并上机调试验证程序,过一段时间讲解时先详细讲清A类题,然后提高点拨B类题。

2.3 布置作业分层

因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所授内容要求不同,因而老师布置作业时就得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给素质基础好的同学布置一些难度稍高一点的作业,让他们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基础差点的学生,作业难度要浅一点让他们都能找到自信,不会有错败感,这样做可以增强差生学好C语言的信心,减轻课余负担,又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好、更深、更广,领略学习C语言的快乐。

这是我们根据在教学中实际操练中,总结的部分分层创新点,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分层教学法,我们边教边完善,让学生在运用中体验到结果,分层教学法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去探讨,共同去提升整体教学的未来。

3 中职C语言教材层次教法的实施要求

中职C语言教材层次教法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分层来体现,它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分层的特点,教师备课及课堂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预习,实操,互动等各个环节的分层。具体要求如下。

3.1 任课教师明确层次教法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层次教法的教育学理论依据,教师要充分掌握A、B两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各层次学生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得到最好发展。

3.2 任课教师备课的要求

任课教师备课时以层次教法的理论依据为指导,在遵循中职C语言大纲的基础上大胆地改变传统教法,从层次实际出发,设计教案做到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以明引疑,通俗易懂,让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感觉,层层辅垫,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结合,做到既备教材又从学生实际点出发。

3.3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采用平行推进法和分类层次法交叉推进授课

(1)平行推进法。教师在课堂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时,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求必须全部掌握,采取同步前进的平行推进法。

(2)分层推进法。每学完一个章节知识,老师都应把新学的知识迁移到习题和上机中。通过多操练,让不同层次学生实现的目标不同,必须采取分层推进法,即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练习和实操,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3.4 层次教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教学中,树立“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应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学生为中心去开展各教学环节,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互动交流。

(2)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创新性,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尤其是针对A类学生时,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体会C语言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并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分层,而且更主要的是教学大纲的分层,特别是A类学生的教学。

总之,层次教法发挥了普遍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找到了一套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力的源头,适合大面积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是值得在中职学校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晓红.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73-174.

[2] 邢培旭.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初探[J].轻工科技,2012(11):171-172.

[3] 常晓娟,王秀珍.数据结构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20):50-52,56.

第11篇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当中“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如果在阅读课“整体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好。整体分层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地实施分层,针对学生中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层次差异,设计一系列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

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①课前活动;②新课引入;③快速阅读;④细嚼慢读;⑤复述;⑥讨论;⑦评价。

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牛津英语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质疑。因此,预习是课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得好,学生学习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

二、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生词的处理:阅读文章通常有一定数量的生词,处理这些生词,是新课引入碰到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创设情景,运用讨论的形式引入新课,在语境中学习新的词汇。

2、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入新课前,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为文章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把文章从远处拉到了学生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了解文章的渴求,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学生听教师介绍背景前,运用多媒体呈现几个分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听教师介绍,然后分层解答。这种引发型的质疑,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快速阅读作好准备。

三、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通过默读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捕捉有关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以前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师事先设计的“True or Flase”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浅层的问题就叫这一层面的学生回答,一般来说这一层面的学生能答对,从而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中上档层次的问题就由这一层面的学生回答,通过分层的提问,教师进行“浅层质疑”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程度,这种“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四、细嚼慢读,深层理解

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文章中心,然后在黑板上提供文章的“Key words”,再进行Wh-questions练习。Wh -questions 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质疑”,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这些问题是课文内容的基础,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进行系统地安排,引导学生不断地从简单问题向深层问题过渡。

五、复述课文,巩固运用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教师让中、高层次的学惯性生复述课文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Workbook中的文章缩写练习,在复述基础上做就显得简单,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六、组织讨论,综合提高

通过中、高层次学生对文章的复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更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讨论主题,通过这种探讨性的高层质疑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即时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至两个扩散思维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这环节是对前几个层次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及时评价,给于肯定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三、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从教学理念出发,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能用普通话准确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2.研究的内容。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转开放性的试题已步入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训练要分层;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四、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 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阔步地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