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冬天的诗歌

冬天的诗歌

时间:2022-07-06 20:17:52

冬天的诗歌

冬天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冬》 冬天意识 严酷 个人命运 时代 承担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半期活跃在国统区的一个用现代主义手法,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阵地,来表达现实感受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辛迪、杜运燮、郑敏、唐湜、袁可嘉等九位。他们因于1981年出版了诗歌合集《九叶集》而得名。他们的作品都渗透着“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表现现代人的意识和体验,揭示存在于现象背后的复杂与深刻。[1]穆旦就是这个诗歌群体中,最重要的一员。他曾在40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穆旦被迫停止了创作。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里,穆旦创作了二十余首诗歌,这些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弥留之际,对人生的回顾与总结。《冬》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坎坷不幸的个人命运,更体现出诗人于黑暗之中的坚持与探索。

穆旦的《冬》创作于1976年12月,特殊的年代里,历经磨难的诗人,无论是身心还是灵魂都已经相当的疲惫,但他却依然从容镇定,在充满了强烈的“冬天意识”的整首诗里,诗人以生命之歌驱赶寒冷,凭借坚韧毅力承担那个时代的困境和痛苦。从整个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沉重而苦涩的情感,更有一份焦灼而热切的渴望。

“冬”作为诗的主体意象,不仅是描写自然环境冬季的严寒,更是通过冬的寒烈,渲染冬的严酷,表现环境的恶劣,是特殊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的代言。

诗的第一章:“我爱在淡淡的阳光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2]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冷色、晦暗的词汇,即便是“太阳”也是“短命的”,呈现了一个处于黑暗的历史隧道中的生命的颜色。在萧瑟寒冷的冬季,酒可以使身体温暖,抵御季节的寒冷,却无法抵御人生的严酷。“严酷的冬天”是诗人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被劳动管制二十年,经历了批判、检讨、蹲牛棚等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此时的境遇已经处于严酷的冬天,表现出时代与社会所给予他的沉痛和苦涩。虽然人生已是冬天,但是诗人仍能从严酷的冬天里看到“跳动的生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用热烈的感情温暖人生的冬天。

在第二章里,诗人以自然之冬,象征社会之冬,写出外在社会环境的恶劣,“寒冷,寒冷,尽量束缚了手脚,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春天是这样深深隐藏,哪儿都无消息,都怕峥露头角……”。[3]花和绿色本是大地应存的本色,但是寒冷的扼杀,使得一切都由蓬勃、盎然的生机转为死寂。暗指特殊的社会环境会使人不敢向前,禁锢人的思想,使人的热血变冷。

第三章诗人用裸的语言写出了对“冬天”的愤怒与厌憎,“天气是如此的肃杀,因为冬天是感情的刽子手,因为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因为冬天封住了你的门口,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4]诗人的情感或是说想发泄的念头一触即发,爆发式的情感,情绪化的意象,写尽了当时特定社会环境的冷漠与残忍,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扼杀揉碎。

《冬》的最后一章的书写,像转换的电影镜头一样,首先呈现在镜头里的是马房隔壁的小土屋,镜头定格在被冷风吹动得沙沙作响的窗纸上,几秒过后,镜头突转为带着雪走进来的几只泥脚。接着就是几个镜头片段的拼接组合:“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头把烟丝倒在纸里卷成烟……”[5],背景则是一壶滚沸的水,其蒸腾的白色水雾和烟气共同缭绕着的小屋。在陋室里,被“改造”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吃着,哼着小曲,谈着些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这里影射着现实的“严酷”:他们已经不敢把内心真实的东西表现出来,特殊的环境,也只能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

在不幸的个人命运和时代重压下,诗人穆旦并没有被严酷的现实所击倒。尽管他慨叹“多么快,人生已经到严酷的冬天”,可是他仍然看到了希望:“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体现出对人生信仰的坚守,坚强的生命之河并没有由于严冬的降临而停滞,反而不断地流淌。从与好友的会心闲谈中得到了精神支撑与鼓励,诗人相信太阳终会冲破“多日的阴霾”,“从枯树枝漏下淡淡的阳光”。诗人还通过读小说,来排遣内心的痛楚“你一本书躺在床上,在另一个幻象世界里周游,它使你感叹,或使你向往”。

诗歌的结尾处这样写着:“北风在电线上朝他们呼唤,原野的道路还一望无际,几条暖和的身子走出屋,又迎面扑进寒冷的空气”,[6]虽然北风还在呼啸,严酷的冬天还没有过去,但是面对寒冷的荒原,真正的勇士敢于迈出勇敢的脚步向前。

诗人穆旦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曾经把初稿的一、二两章,抄寄给好友杜运燮,让其品读,后来杜运燮在回信中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冬》的第一章各节最后一行均为“人生本来是严酷的冬天”的复沓,未免太悲观。在征求好友的意见后,诗人穆旦把每一叠句都做了修改,并给好友杜运燮回信说:“这样改动,你看是不是少了‘悲’调?”其实当他在试探性地征求杜运燮意见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他原意是要写冬之乐趣,因为他觉得乐趣画在严酷的背景上,表明越是冬天越能看到生命可珍之美。[7]原诗稿客观地描述“本来”,这是现实,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去顺从、适应,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本来”之中渗透着无奈与无助。修改过后的作品传达着这样的一个讯息:冬天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是一个历程,一切严酷都会过去,“人生本应是严酷的冬天,人生没有不请自来的春天”,包含着希望、寄托与希翼,可能让诗人的原意更明显些。

《冬》是诗人穆旦的最后一首诗歌,也可以说是生命的绝唱。它既是对生命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的渴望,也是对坚韧精神的颂扬,是坚韧、顽强、勇敢的生命的赞歌。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知识分子在沉默中也不会放弃对思想的求索。在作品中,满含着诗人对深深隐藏的新春的期待。

诗人穆旦于1977年2月26日病逝,在1981年11月,诗人所受到的所有不公正评判终于得到了,尽管这春天对于穆旦来说已经来得太迟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但他却以一首《冬》预言着中国大地上严酷冬天的结束。谢冕曾经作文《一颗星亮在天边》来表达对诗人穆旦的缅怀,结尾处这样写到:“一颗星亮在天边,冲出浓云它闪着寒光。它照耀过,但浓云最终还是埋葬了它。在偏见的时代,天才总是不幸的。”[8]而今,诗人穆旦的诗歌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得到文坛与社会的肯定。其诗歌作品《冬》中所流露的“冬天意识”在现今社会中依然有其珍贵的价值,让人们在喧嚣中寻求着满足,在脆弱中学会坚强行走,“人生本应是严酷的冬天,人生没有不请自来的春天”。

注释: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4][5][6]李方:《穆旦诗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7]陈伯良:《穆旦传》,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冬天的诗歌范文2

冬天的手是什么?是冰封河面下深埋的那一个个春天的精灵,还是北风呼啸吹来的悲壮与凄凉?是大雪纷飞送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还是动物入穴做一个漫长的美梦?

或许,冬天的手是麦苗盖着被褥,等待时机破土而出,是农民们放下农具,期待着来年再获丰收,抑或是孩子们争分夺秒博览群书,还是大考冲刺,来迎接一个快乐的假期?

牵着冬天的手,让我们在灿烂的年华里沐浴诗的光辉,你一定会发现冬天一阵阵缓缓的款步、一段段动人的童话、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这句诗绝妙地表现了冬天万籁俱寂的别样情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黄昏时分,诗人刘长卿于芙蓉山脚下巧遇农家主人,适逢天降大雪,故有感而发。严寒之夜,大雪纷纷,岑参心生感慨,挥笔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瞧,凄凉而壮丽,浪漫又豪放,冬天是多么富有诗意!

牵着冬天的手,让我们在迷人的雪夜静悄悄孕育着美丽的梦,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新年来临那美妙的一瞬,用灵异的笔触去描绘寒冬独特的风情。“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欢笑又歌唱……”圣诞雪夜,皮彭特倾注精力,把《铃儿响叮当》这一名曲作为献给世人的圣诞礼物,歌中没有上帝,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风雪弥漫的冬夜、穿越寒风的雪橇上清脆的铃声,有一路的欢笑歌唱,有不畏风雪的年轻朋友的美丽邂逅,更有童话世界般的美好与纯真。“如果春天已经到来,冬天还会远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把冬天喻为春天的使者,寓意深刻,令人浮想联翩……

牵着冬天的手,你就牵住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牵着冬天的手,你便可以做一粒种子,在芬芳的泥土中悄然孕育,等待着生根、抽芽、吐叶、开花,待来年送人一个灿烂的春天!

冬天的诗歌范文3

伴随着你的歌声

我也能察觉到

被你掀起的欲望

爬满了整个晦暗的房间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不要前行

歌手的安魂曲

让我快忘记了冰与雪的冬天

因为,在你的歌声里

春天和鲜花的门,已被敲开

子夜十分的高原,开始

染上妩媚的色彩

路灯照亮了冷落的街区

几个喝酒的醉汉

借着酒劲和月光,蹑手蹑脚

寻找着歌声的源头

准备在同一个时辰里

偷瞄歌手最温柔的一段

而我,将合眼睡在你的歌声里

开始吟诵关于的诗歌

晨语

当浅蓝的微光透出天体

寒风已敲开了寂静的清晨

寒冷却充满生机

穿过九月的满山俄色红

这里的海拔无关高度

僵冻的热血在欲望中升腾

我轻放脚步

生怕冰霜

带走我的红叶和果实

一只喜鹊或者

几只乌鸦斜斜地

掠过这个早晨

冬就这么深了

而跌倒在九月里的泥泞

还没有从秋天跟来

太阳从东方的东边

冲破寒夜的黑暗

露出耀眼的光芒

季节衍生了希望

给了我写诗的冲动

拨动心灵的那根独弦

风韵了枯瘦的诗韵

最后一片欲坠的枯叶

成为了遥寄希望的诗签

冬天的苹果树

冬天的高原

风带着苹果树杆的苦涩

空气被侵染的干燥乏味

苹果树上娇艳的果实

早已褪去了它妩媚的外套

的和空气,雪花接吻

一声鸟鸣打乱了这场浪漫

把吻收敛在季节的拐角处

树下,一个带着酒窝的少年

垫着脚丫

摘下那颗被遗忘却孤傲

干瘪的苹果

上面,刻满了悲伤的年轮

少年却为了执着的追求

用透明的眼睛

点缀着这颗被遗忘的苹果

我相信了冬天的阳光

每天打苹果园走过

双耳总会想起熟悉的歌声

一棵棵苹果树

站在雪地里,安安静静

守护着脚下的泥土

在竖起来的枝干上

等待春天的到来

无人阅读的书

忘记了今天是几月几日

此刻,我正走出了世界的荒漠

在长满了尘埃的书架上

找到了曾在子宫里见到的那本杂文

因为,我记得那悲凉的诗句

让我在母腹中,开始

滋生了阅读的欲望

我喜悦秋风中树叶上的脉络

我喜悦冬雪,花朵和粮食

给予我的灵感和快乐

这样的日子,智者并不沉默

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

窒息了

尽管幽深的夜晚

月光还那么灿烂

当你老了

从尘封的书架上

取下那本泛黄的杂文

让黑夜降临的钟声吟诵

那本无人阅读的书

冬天的诗歌范文4

比兴是《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对于比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根据这一解释,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诗人写诗时浮想联翩,触景生情,在诗的开头先用别的事物起兴,以引出下面所说的正文。比兴能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因此是历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古诗十九首》很好地吸收继承了这一方法,并且将比兴运用得恰当、自然,如风行水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十九首诗的兴通常和比融合,形成兴而比的特征,共同承担对于诗的作用。诗中或感时而兴比,如“琳琳岁暮云,蝼蛄夕鸣悲”,“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上诗都以“冬”入诗,表现的不仅是季节的冬,而且是情感的冬,冬天的萧索,寒冷也像秋那样使人感到寂寞,凄凉;或感物而兴比,如“青青陌上柏,磊磊涧中石”“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都是很好的例子。第一首诗人以柏、石起兴,是把它们作为长存者的象征,反喻人不如物,以致有下文“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第二首,孤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有了坚实的靠山,可以很好的成长。而“兔丝” “女萝”则均为依附植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意思是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这两句以孤竹附泰山起头,反衬了女子新婚与丈夫分别后的孤独与无助。

单纯的比喻在《古诗十九首》中较为普遍,从形式上看,有以词为比,或明喻“若飚尘”“如玉”“如朝露”,或暗喻“策高足”;有的以全篇为比,即以神话传说入诗的《迢迢牵牛星》,诗人在想象中以织女表现了人间思妇的情怀;但比较突出的还是以句为喻,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思为双飞雁,衔泥巢君屋”。这些比喻使诗人内心的深厚感情具体化,便于读者把握和体会。

我们知道,比兴是《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诗经》中大量运用了比兴,但《诗经》中用来起兴的景物与下文很少有意义上的联系,兴句仅仅作为发端。朱熹曾说“《诗》之兴全无巴鼻”,而十九首则不同,它不仅兼有暗比,象征的作用。如《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诗一开始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河畔草青青,园中柳郁郁,显然是一种春光洋溢的景象,而春天又是欢娱的季节,这对空阁寂寞的来说自然会触景生情的。这里春的茂盛更反衬了的寂寞和孤独,可见这里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是紧密相关,完全融合的。再如《明月皎夜光》一诗前八句以“秋夜之景”起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这与下文诗人悲凉忧郁的情感混为有机的整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十九首的用兴就是这样的传神自然,与下文的连接更是过接无痕,天衣无缝。

同其他艺术手法、技巧一样,比兴两法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中比、兴要用得多,用得好,需要对生活有广泛而深刻的体验,比如古代民歌中的比兴两法就运用得非常新颖巧妙,丰富多彩,这是因为民歌作者是劳动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有从生活本身激发出来的真挚情感。而许多文人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好,但古诗十九首的诗人就不同了,由于特定的社会原因,他们也处于社会下层,对民间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熟悉的,同时与下层人民的接触也比较多,学习了民间许多优秀的东西,所以在写作时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信手拈来,作为比兴。惟其如此,他们诗作中的比和兴才运用得浑然天成,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冬天的诗歌范文5

青草,黄花,在黑夜里飞起的纸片

冬天的最后一滴雪……

我写下它们,表情平静,心中却无限感伤――

那一年,我写下“青草”

邻家的少女远嫁到了广东

我写下“黄花”

秋风送来楼上老妇人咳嗽的声音

而有人看到我笔下的纸片,就哭了

或许他想起了失散已久的亲人

或许他的命运比纸片更惯于漂泊

在这座小小的城市

我这个新闻单位卑微的小职员

干着最普通的工作

却见过太过注定要被忽略的事

比如今天,一个长得很像我父亲的老人

冲进我的办公室

起初他茫然四顾,然后开始哭泣

后来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

他穿得太少了,同事赶紧去调高空调的温度

在那一瞬,我的眼睛被热风击中

冬天最后的那一滴雪

就从眼角流淌出来

――刘春《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知道诗人刘春的名字,还要从今年元月无意中读到作家王家新针对诗人刘春的著作《一个人的诗歌史》的评论中说起。依稀记得原话:“刘春不是以一个评判者或纯学术研究者的姿态,而首先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个人的接受和阅历出发,切入了中国当代诗歌近二十多年历程的――这就使人感到亲切。他为我们提供的,首先是一份个人的亲历和心灵的见证。”刚开始阅读,我就喜欢上这个观点,从而也记住了刘春这个名字。因为对于文学评论,我也是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从内心感受出发,反感引经据典用别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观点的做法。

对于不受世俗的喧嚣所左右,仍在默默为诗歌做贡献的诗人刘春,就足以让人尊敬。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随即在百度上搜索,找到了诗人刘春老师的博客,加了好友以后,我们有过偶尔的交流。

除开《一个人的诗歌史》,我还特别赞赏诗人刘春的另一部诗学随笔――《朦胧诗以后》,读来感觉受益匪浅,丝毫没有其他的文学评论给人的那种上纲上线、枯燥无味的感觉,反复品读,对我写诗歌评论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

真正决定要为刘春老师写一点文字,是源于杨克老师邮寄的那本《中国诗歌年鉴十年精选》中收录了刘春老师的两首诗歌,而我最喜欢的那首就是――《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这也算是我真正接触刘春老师的诗歌。当我品读的时候,随即就被感动,所以就萌生了要写一点浅显的认知文字的念头。在当下这个人情冷漠的世俗社会中,能遇到让心灵感动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而我有幸遇到了,为何不写一点文字留作纪念呢?

这首拥有二十三行的诗歌――《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通过诗人笔下的“卑微的事物”,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待平常人、平常事,以及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及现象的痛惜和悲悯的情怀。诗人的人格和精神在作品的基调中透现出来,轻易就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笔下的“卑微的事物”是:“青草”“黄花”“在黑夜里起飞的纸片”和“冬天的最后一滴雪”。这几个意象是我们身边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却在诗人的笔下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而让诗人写下后,虽“表情平静,心中却无限感伤”。这样也就引发了读者的疑问,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去思索作者因何而感伤?

当读者明白这几个主要的意象,也就不难读懂诗人所要表述的诗歌内涵了。“青草”,在我的阅读感知中象征蓬勃的生命力、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黄花”则是隐喻一种悲凉过时的、人老珠黄的女人,或是冷清孤寂的一种心境;对于“纸片”,我想是暗示命比纸薄的人生际遇,和无可奈何而随波逐流的“流浪者”;“冬天的最后那一滴雪”在诗歌中则是代表着“我这个新闻单位卑微的小职员”眼中清澈的泪滴和纯洁高尚的灵魂不沾染一丝世俗的尘埃,不受恶劣的环境所左右,依然没有泯灭做人的良知而嗟叹牵引的生命价值的沉思与追求。

反复品读这首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诗人关切“卑微的事物”而流露的悲悯情怀感动――在现代人所漠视的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而无动于衷的时候,却有一个诗人在为其流泪。诗人为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远嫁到了广东”而痛惜,为悲凉孤寂的“老妇人咳嗽的声音”而心痛,为“命比纸片更惯于漂泊”的“一个长得很像我父亲的老人”而流淌下“冬天里的最后的那一滴雪”。

冬天的诗歌范文6

自然的美,美于山,美于水,美于日月星辰光辉灿烂。而这一切都融合在吉普赛女巫的水晶球中,被那醉人的四季之光包围着……

第一章春之诗

我印象中的春天,是诗意盎然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论是安谧静美德,还是热烈奔放的,瞧,春之诗在各个金黄的花蕊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听,春之诗在这蒙蒙的细雨中,它流淌着,流到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片空白。春之诗在山泉中,在溪流里,在浮云上,在嫩草间,春之诗无处不在,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第二章夏之歌

夏不同于春,它是歌唱着的。夏天是一名顶尖的作曲家,把春天的诗谱上曲调。他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和唱团领唱,带领这一切事物在唱。风在唱,雨在唱,雷在唱,知了在唱,烈日在唱,海浪在唱。他们唱着夏之歌,最美的歌。

第三章秋之曲

如果说夏天是歌,那么,秋天就是曲了。细细的秋风串起各种各样的音符??云的音符,叶的音符,露珠、黑夜、残月的音符。自然的琴师用细雨做成的竖琴演奏着这样祥和的秋的乐章。

第四章冬之舞

冬天是一位美貌绝伦的舞女。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雪若其发,风若其歌,她带动着片片秋日残余的落叶,奔跑,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那样的轻盈,每一个动作都那样的凄美缠绵,带到最后一阵冬风吹过,她便停下舞步,化为一捧清水,在春的溪流中缓缓的进入梦乡。

后记美在自然

我想知道你是怎样来阅读自然的,我在用我的心来描绘自然,你也在用心阅读自然吗?只要用心,美,无所不在,因为美在自然……

冬天的诗歌范文7

“冬”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绺可挂的丝头,丝的两端有小圈,意为丝的末端打了结疙瘩,表示丝已用完,到了尽头,即“终”字(见下图)。

以此表示结束、完成的意思。这个字的产生,说明我国已进入农业社会且已有了蚕桑缫丝业了。后来“冬”字引申指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为了跟原先表示完成、结束的意义有区别,于是分化为两个字:一个添加“”旁,这就是现代汉字表示结束义的“终”字;另一个是添加“冫”,即冰的部首,成“冬”字(见下图)。

可见“冬”和“终”古代同义同源,在商周甲骨文卜辞里都将“冬”作“终”字用。后来丝两端的疙瘩已从轮廓化的两圈实化为两个圆点。在有的钟鼎文(如金文)里已完全线条化了,把两个圆点连成一体而变为“一”,成了古文“终”字的最终形体。当字义引申指一年中终结的季节(亦指缫丝的季节)时,这个字的外部,幻变像“天如穹庐,笼盖四野”的天幕,而“天幕”之下有一横,仿佛将太阳关闭在里面。这很有意思,因为时序一到十月以后,太阳便较少露面,光照短,天上灰蒙蒙的,像已把“日”封闭,寒凝大地,这就已到了冬季,一年将尽了。于是,想象力丰富的祖先,便攫取了这种自然景观,用会意法来创造了这个“冬”字,继而又在下面添加形符“”。“”是冰的古字,如冰凌的样子。这样原来上部表示终结意义的字,讹变为“夂”,反成了“冬”字的声符。

“冬”字从“”,故本义是寒冷,又跟“夂”(终)有意义上的关联,所以这个字后来渐渐失去跟缫丝的联系,单一指称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名,表示寒冷的冬天。冬天虽然酷冷,但给人以希望,因此,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过在中国,上古只分春和秋两季。随着中原天气的变化,出现分明的四季,但那是后来的事。夏商周后,人们开始把阴历10月至12月称为“冬”。从此在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四季各有赞美之词: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雪是冬天的象征,即使是寒冷的冬天,洁白的雪也总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冬尽年开,迎来美丽的春天,我国唐宋时期许多诗人为冬天的思念留下了许多充满向往的优美诗句,给人思亲的情愫和面对寒松、瑞雪生发的无限相思,例如: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陆游《秋日郊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人啊,本来是生态环境的感情物,一年四季在人们的内心世界,总有一种爱的激荡:春花烂漫,春情萌发,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篇《关雎》最为动人的情爱吟唱。夏日消融,桃花盛放,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以《桃夭》隐喻男女之间情深意长,男有室,女有家。秋高气爽,秋水望穿,最相思是爱人的倩影,可望而不可即。《蒹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意刻画无限惆怅。冬雪霏霏,冬阳和煦,是爱的憧憬和梦想:“北风其凉,雨雪其。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这是《诗经・邶风》中《北风》给相爱者的启示。冬天是寒冷的,但是热恋的情侣心中永远是温暖的。

冬天到了,不见夏日的满山滴翠,不见秋季的遍地红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压翠竹,虽弯不失节;飞雪迎红梅,人间春意在。松、竹、梅被中国人誉为“岁寒三友”,它们的这种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乐观通达的精神成为鼓舞人们奋发振作的动力。在寒冻的冬日里,岁寒三友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终于迎来了繁荣和谐的春天。

【中西文化漫谈】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一个名句:When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用疑问句来启示人们对未来的渴望。我们突然想起这句诗,并非因为冬天真的要到来了,也不是有了一丝冬天的感觉,而是觉得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联结着自己心境,感受人生的因果轮回、阴阳转换的自然规律。春天羞涩地带走鲜花,夏天狂热地漫卷风暴,秋天把树叶全都吹落,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冬天呢,使我想起美国歌手Tori Amos(多莉艾莫丝)的《Winter》:

Snow can wait,

雪花可以等一等,

I forgot my mittens.

我忘了戴手套。

Wipe my nose,

擦擦鼻子,

Get my new boots on.

穿上新棉靴。

I get a little warm in my heart,when I think of winter.

一想到冬天,心里就会感到一阵温暖。

I put my hands in my father's glove,

我戴上父亲的手套。

I run off,

我跑开了,

Where the drifts get deeper.

雪越积越厚。

Sleeping Beauty trips me with a frown.

睡美人皱皱眉,把我绊倒了。

I hear a voice:

我听见有个声音说,

“You must learn to stand up.

“你必须学会站起来,

For yourself.

为你自己。

'Cause I can't always be around.”

因为我不能总在你身边。”

He says when you're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他说,你何时才能下定决心?

When you're gonna love you as much as I do?

你何时能像我爱你那样爱你自己?

When you're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你何时才能下定决心?

'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

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

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

冬天还没有到来,

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

我告诉你我想让你永远在我身边,

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

你说,世事无常,亲爱的。

Boys get discovered,

男孩子们又开始活跃起来,

As winter melts,

冬雪化去,

Flowers competing for the sun.

鲜花苦争春。

Years go by,

年复一年,

And I'm here still waiting,

我还在等待,

Withering where some snowman was...

等待着那个雪人……

冬天的诗歌范文8

1、一场冬雨,一份思念。

2、伸出手,接一把冬雨的心情,却将自己湿润。

3、一场清寒的冬雨,似一卷柔美而伤感的音符。冬雨尚可听,绵绵似有声。只期心到处,淋湿一帘情。

4、风吹雨帘,像少女拨动着琴弦,弹奏着深沉的旋律。那旋律是风和雨的和弦,是冬愁,是思绪,是思念秋天别离的人。

5、冬雨的唇,冰凉而略带一丝清甜,吻向人间。

6、今夜,让我们聆听一场冬雨。

7、蒙蒙冬雨中,没有几许寒意,却雾气弥漫,不由人想到李清照的那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一夜冬雨别样寒,晨起枫叶色愈鲜。盼得天晴信步游,万水千山踏遍。

9、冬天的雨没有了春日里的娇贵,也没有了夏日里的张狂,更没有了秋日里的浪漫,只是悄无声息地飘渺着,梦幻般迷蒙,似飘逸的诗,缠绵的曲。

10、一场雨在腊月里下成一首抽象的诗歌,在这诗歌里飘起一场雪的光芒。

(来源:文章屋网 )

冬天的诗歌范文9

冬天这首诗的语言是雪粒组成的

洁白的雪粒是一个个闪亮的词

表达了岁月最深邃的哲理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的诗行是由北风吹成的

呼呼的北风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传递了季节最深刻的意义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的意境是梅花绽开的

红红的梅花吐露出清雅的芳香

冬天的已经于是变的令人惊奇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悄悄地吹来一缕寒风

就把姑娘的沙金吹成片片云彩

就把姑娘的小脸吹成了朵朵桃红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悄悄地传来一阵鸽哨

就把女孩的梦想吹成了串串银铃

就把女孩了思索吹成了阵阵涛声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写冬天这首诗需要擦亮眼睛

擦亮眼睛才能把诗句选准

擦亮眼睛才能把韵律理清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读冬天这首诗需要开动脑筋

开动脑筋才能把含义读懂

开动脑筋内心才会受到震动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不会迷茫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不会忧伤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会用心来歌唱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容

它跳跃着春天的讯息

包含着夏天的热情

埋藏着秋天的意蕴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有着独特的力量

它抚慰着每一棵迎风挺立的树

激励着每一个路上匆匆行走的人

温暖着每一棵满怀着希望的心

冬天这首诗需要少年细细品读

冬天的诗歌范文10

说起乡村,那可是我的故乡啦,乡村,他就是一 个生机无限的自然王国!

春天,原野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曲,融化的雪水丁冬丁冬地为鸟儿们伴音,小溪唱着悦耳的乐曲。多动听啊!小朋友们来采花玩游戏,农民伯伯播种稻田,那景象、恩,实在是太漂亮了。

夏天,树木长得绿油油的,茂密的树枝,重重叠叠的枝压遮住了炎热的太阳,剩下的只是些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荷花开放了,一朵朵真美啊!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

秋天,树叶飞舞着,想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偏偏起舞。稻田里,一片金灿灿的景象。农民伯伯们充满着幸福微笑背着沉甸甸的稻子满载而归了。蚂蚱在悠闲自得的,可有趣了!

冬天,好冷啊,但是也好美啊,我还为冬天编了一首诗呢,

冬 飘 雪

雪 是 冬 天 的 象 征,

冬 天 是 雪 的 徽 章。

舞 出 快 乐, 舞 出 美 丽 。

冬 雪 飞 飞, 冬 雪 飘 飘 。

冬 雪 飘 进, 小 朋 友 们 的 梦 乡 。

诗歌

作者:邓丽娟

哈,这就是我编的诗歌,怎样?其实冬天也很美的哦!

冬天的诗歌范文11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本文将围绕《古诗十九首》在抒情艺术上是如何通过自然朴素而情感饱满的诗歌语言、现实与人生相结合的抒情手法和塑造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形象来表情、达意着手,体味《古诗十九首》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特色;语言艺术;抒情手法;抒情形象一、自然朴素而情感饱满的诗歌语言

具有“五言之冠冕”①和“一字千金”②美誉的《古诗十九首》绝非浪得虚名。但是这种美誉并不是说《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处处炼字斟酌,辞藻华丽,妙不可及,相反《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而是一种“真”。《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的“真”首先表现为自然,它有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那种自然朴素的基本民歌精神。但是“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语言”③,自然朴素的语言往往不具高度的概括性,当然也不容易做到精粹,更不容易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那种情感上的饱满。但是集民歌和文人语言两种血统的《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既做到了自然、淳朴而精粹,又做到了情感饱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为何《古诗十九首》“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胡应麟《诗薮》)④,是因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是文人,但是他们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民间底层,饱经人间沧桑,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熟识人民的生活和语言,自然而然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对民间文学自然也情有独钟,逐渐形成一种自然生动的语言风格。比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孟冬寒气至》)”又如“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无论是写“游子”还是写“思妇”,这些语言就像一把亮锃锃的利剑直插人的心灵深处,让人毫无防备,因为这些语言是多么的自然而有力。诗人透过现实生活的面纱,用看似直白的语言自然生动地将栩栩如生的诗歌意境抒发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内心产生共鸣。这样的语言情真意切做到了真正的“言之有物”,“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十九首》自然朴素的语言不是偏偏一律的“直”而是富于变化的。正可谓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曲直成章”。但是这种曲直之间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露骨之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浑然天成,正如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文心雕龙》)⑤。

二、现实与人生相结合的抒情手法

现实与人生的结合表现为现实与人生的碰撞和现实与人生的融合两个方面,现实与人生的碰撞最终走向的终点是融合,但碰撞和融合依然是现实与人生的两个方面且没有两者都不存在的中立状态。《古诗十九首》里现实与人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独自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追求功名的失落感,忧患人生无常的生命意识以及天各一方那种思念的苦楚和寂寞。

《古诗十九首》无论是表现现实与人生的碰撞还是现实与人生的融合,都显得天衣无缝,加到好处。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讲到“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⑥的抒情手法能让我们感觉到《古诗十九首》是如此的集中,说明诗人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高度的概括。现实与人生的相融合表现为借与之情感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来达到抒感的目的。试看《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人借“天天牵牛星”和“皎皎河汉女”双星恋爱的形象来抒发“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样一位思妇因“河汉”一水相间而“泣涕零如雨”的悲楚和“脉脉不得语”的压抑的人生。思妇的情感本身就是低落的,而面对现实的阻隔让情感低落的思妇更是受尽思念之苦。诗人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与现实的状态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该诗的凄美形象。正是因为将这样一个思妇放到这样的现实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悲寂和苦楚,不但抒发了该诗本身的相思之情也具有了真实生活意义的美感。这种结构的结合还包括《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等。

三、塑造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物形象

“浪漫主义偏爱表现主观文学、主观理想……,主观性是其本质特性……喜用夸张等手法。”⑦在《古诗十九首》中很多人物的塑造上就非常具有这样的文学特征,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浪漫主义因素。诗人在这些人物的创作上给予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特具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比如《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首先,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是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在本诗中,诗人已经将自己塑造在了诗里的人物形象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诗中人物在“孟冬”(即十月,进入冬天的第一个月)“寒气”刚到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北风”的“惨”,这无疑是作者在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这个凄凉寂寞思妇形象。然后在这个凄冷的漫漫长夜,思妇夜不梦寐便出来“夜观天象”,从“三五”十五月圆看到“四五”二十月缺,在天气阴霾的季节看到月缺月圆无疑也是诗人替思妇充满浪漫悲情的想象。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是接下来思妇“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的幻想。思妇在日日夜夜的思念、苦苦等待并不幻想所思之人能马上回来,而是在期许能有一位“客”从远方带来也在思念自己的郎君的“一书札”。这样的期望说明思妇是多么的思之深、思之苦。作为思妇曾经肯定也无数次的幻想过自己所思之人的归来,可就是在这样无数次希望破灭后,思妇只能幻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哪怕是知道“他”也在像“我”思念对方一样思念着自己那就足够了。当看到“书札”里“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时,思妇是幸福的,我们仿佛看到了思妇脸上久违的笑容。类似的还有《凛凛岁月暮》等。

《古诗十九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诗坛上,它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那一段光辉历史,更给我们带来了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享受。《古诗十九首》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研究我国诗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它的艺术光芒将永远闪耀它耀眼夺目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版。

[2]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马茂元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王夫之著、戴鸿森注《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注解:

①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6页。

②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③马茂元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④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页。

⑤刘勰著《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冬天的诗歌范文12

关键词:杨键 无常 超越

杨键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诗人,地位如同韩东、柏桦等。杨键的代表诗作有《一座被废弃的文庙》《母羊和母牛》《在报国寺度过1999年冬至》《冬日》《暮晚》《上坟》《古桥头》等。而这里,笔者选来作为走进杨键诗歌世界的是他的一首《无常》:

在黄昏时,

紧张的蝙蝠飞着,

一个,两个,七个……

越来越多,划着混乱的线条。

我念及花园,

念及河流的迂回

缓慢,平安的生活——

当江面上的落日愈益光亮,

仿佛深临了每一个流浪生死的心灵,

那么无限,我的透明那么无限,

就像普诺提诺斯说的:

谙尽地上流浪的她,又要回到父亲那里。

——《无常》[1]

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诗的题目“无常”。“无常”本是佛家用语,典出《楞严经》。在佛法中,有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即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涅盘为乐。可见,“无常”在佛家经义当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无常”具体来说,讲到世间,是成住坏空;讲到人生,是生老病死;讲到世间万事万物,是生住异灭。总之,无论是内在的有情世间,或是外在的器物世间,都是无常。当然,我们可能对佛经没有那么多的了解,但是“无常”这个词所蕴含的宗教意味,却是我们进入这首诗歌的重要线索。

我们来看诗的前四行:在黄昏时/紧张的蝙蝠飞着/一个,两个,七个……/越来越多,划着混乱的线条。

诗的背景是黄昏,即意味着将从白天进入到黑夜。黑暗的意象,更由蝙蝠所展现。蝙蝠为黑色,在夜晚活动。而被黑暗氛围所笼罩的,是成群蝙蝠紧张、混乱的飞行。

紧接着,诗的意象出现明显的转折:我念及花园,/念及河流的迂回/缓慢,平安的生活——

花园、河流,都是较为明亮的意象,与这些明亮的意象相连的则是缓慢、平安的生活。当我们注意到诗人所渴求的是缓慢、平安的生活时,那么诗中前四行蝙蝠紧张、混乱的飞行便有了意味。那是另一种生活,急速的、混乱的、不由自主的生活。或者说是生命,“划着混乱的线条”也暗含着一个人所行过的生命轨迹。因为混乱,所以无常。当我们再联系诗题“无常”时,前四行所给人的正是一种生命昏暗当中的无常感。

面对这种无常感,诗中的“我”所念及的是花园,河流的迂回,缓慢、平安的生活。注意,“念及”也就意味着已失却,至少此刻不拥有。在这里,笔者所能想到的是“失乐园”。做这样的联想,并非没有依据。诗中最后一句说“谙尽地上流浪的她,又要回到父亲那里”,“地上”相对于“父亲那里”,那么这父亲,我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天国之父”,圣经中的上帝。当我们再读《圣经》中《伊甸园》一节时,那便是“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人在伊甸园幸福、平安生活。

乐园既已无法寻回,人要摆脱无常的命运,那么便只能依靠于自身的超越。江面上的落日愈益光亮,/仿佛深临了每一个流浪生死的心灵,/那么无限,我的透明那么无限。

在杨键的诗中“落日”也是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在《一棵树》《这里》《悲伤》《生死恋》中均有出现[2]。《悲伤》中“落日的圆满”,可说是点明了“落日”意象在杨键诗中的含义,那就是圆满。黄昏落日的圆满也就是圆寂,也就是涅槃,也就是超越。

江面上的落日愈益光亮。而这种超越是来自于诗中“我”的彻悟,无限的透明所包含着的正是诗中“我”心灵所能达到的澄澈。看透一切行无常,看透生死。最后,就像普诺提诺萨斯说的:/谙尽地上流浪的她,又要回到父亲那里。“我”所历经的也不过是完成地上的流浪,看透一切,回到父亲那里,回到生命的乐园。

这种看透一切,寻求自我超越的感情在《这里》一诗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到:

这里是郊外,/这里是破碎山河唯一的完整,/这里只有两件事物,/塔,落日,/我永远在透明中,/没有目标可以抵达,/没有一首歌儿应当唱完。//我几千里的心中,/没有一点波澜/一点破碎,/几十只鸟震撼的空间啊,我哭了,/我的心里是世界永久的寂静,/透彻,一眼见底,/化为蜿蜒的群山,静水流深的长河。

这首诗中“塔”和“落日”的并置,让我们更能想到“落日”所具有的宗教意含。“塔”本身就是佛教的一个实体象征。

以上是笔者对这首诗歌的细读。在笔者看来,贴近诗歌文本的解读是富有魅力的,也是所有阐释的前提。最后,笔者想谈的是,为什么会选择这首诗歌作为走进杨键诗歌世界的入口。首先让笔者注意的便是诗题“无常”。其实,杨键的很多诗都在讲“无常”。《冬日》《四行诗》《给二哥》《夫妇老苦经》《在浮世》等都是。我们可以来看一些:

《冬日》:

一只小野鸭在冬日的湖面上,/孤单、稚嫩地叫着/我也坐在冰冷的石凳上,/孤单、稚嫩地望着湖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就是两只绵羊,/正走在去屠宰的路上,/我会哭泣,你也会哭泣/在这浮世上

《四行诗》:

只有一点儿光的萤火虫,/盼着老鸟回巢的小鸟……/像我一样短暂, 一样悲苦,/迷失在世上,循环不已。

《夫妇老苦经》:

她老了,/也挂下来,/像一口袋面粉,/他们家乡的河水奔流,/两岸的人民/换了一茬又一茬,/像夏天的萤火虫,/一闪一灭的,/而河水映照月亮的能力/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我再为无常而悲痛,/我就是一个十分愚昧的人。

《给二哥》:

我好像牛脚印里的枯草,/虔诚地倒伏在那里。/透过它萎黄的色泽,/清清亮亮地看见,/我那早逝的二哥,/在幼年的门槛上,/吐了一口鲜血,/又赶紧坐在血上边,/免得被我们快要下班的母亲看见。

《在浮世》:

野鸭子在半空/沙哑,单调地叫着/“啊,啊”/多么像我们,/虽然面部安详地走着和坐着,/但心里总有一种/隐约的凶兆,/朦胧的恐怖……

《冬日》中被屠宰的绵羊(在《圣经》中,上帝称自己是牧羊人,人是他所牧的羊)命运无法自主;《四行诗》中生命短暂的萤火虫,无常命运的轮回;《夫妇老苦经》中自然的恒常和生命衰老、短暂的无常让人悲痛,但“我”又想超越这种无常悲痛;《给二哥》中二哥的早逝,牛脚印里的枯草都意味着一种生命的无常;最后的《在浮世》更是突显无常给人带来的朦胧的恐怖感。

总之,在杨键的诗集中,我们不难找出更多关于“无常”的变奏写作。一方面,是表达无常,另一方面,便是表达对无常的超越。这构成了杨键诗歌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无常》一诗有着浓郁的宗教感,这也恰是杨键诗歌的一个整体氛围。但这宗教感既有佛教的,又有基督教的。因而,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代诗人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他们所接受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新的世界观和新的表达方式。

注释:

[1]杨键:《古桥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2]本文所引杨键诗作,来自他的两本诗集:《古桥头》与《暮晚》。

参考文献:

[1]杨键.古桥头[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