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09 01:00:45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工程系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能为油城建设服务为宗旨,实践性很强,主要有计算机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实用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20多个专业,都安排相当比重的实验和实习任务。考虑到办学条件和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校内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不现实的。因此,为完成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实习基地是指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承担学生各类实验实习教学及其他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任务的、经学校正式批准建立的校内实验实习教学机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范围包括校内综合性的实习训练中心及经济管理类、法学类、应用文科类综合素质训练中心等,比如:演播室、语音实验室、微机室、财会实验室、实习宾馆(服务楼)、模拟法庭、模拟病房等。工程系各类的实验室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是指承担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各类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经学校确认与之建立协议关系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外企、事业单位。与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建立合作协议的实习实验基地先后有大庆油田设计院、哈尔滨电机厂、大连石化总公司、大庆石油学校、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有线电视台、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院、中国耀华玻璃集团、燕山大学、大庆啤酒厂、惠尔康乳业公司、大庆食品工业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塑料厂、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大庆市建筑第一公司、大庆市电泵公司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此外,还要组织社会调查,使教学活动范围更加广阔。

二、实践教学计划实施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实践课教学计划的编制、落实和硬件条件的准备,统一由校领导组织教务处和3个教学系共同编制和落实。学校不断提高和改进实验条件,做到实验课和理论课同步进行,二者密切结合。3个教学系中,工程系的实验实习任务最多,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等都有9~11门课程,共计52~59个实验和实习任务。限于办学条件,这些实践教学任务校内完成率仅占50%,其余都是在校外合作单位完成。而经济、文史两个教学系的实验实习课程相对较少,一门至两三门不等。除了毕业实习之外,几乎都可以在校内完成。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在组织实验实习教学过程中,实施程序是非常完备的。在实验之前,教师首先布置任务并讲解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室准备工作。在实验中,3~5名学生一组,小组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人人动手,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实验中记录的各种数据和实验结果,及时书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过程认真观察记录,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方案是由教务处和教学系结合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提出的,每学期初由教师布置、动员,提出具体要求,或介绍一些热点问题供学生参考。选择一些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经过协商作为合作实习实验基地,如前所述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生通过现场参观、听取厂矿介绍、实地观摩、到车间跟班劳动等形式,学习生产流程、组织管理、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研发等方面的经验,主动请教技术人员,理论联系实际,一同深入探讨相关的问题。大庆市内调研实习一般是安排在平时进行,让学生深入基层以社会某一部门或某一社会问题为调查对象,使得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出省的调研实习由于路途遥远,历时往往需要一两周,所以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比如工民建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旅游宾馆专业等需要到秦皇岛、大连、北京等合作单位完成实习任务。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是对学生综合利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核和检验,对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大力指导、帮助下,把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中运用知识的体会,在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阶段有更深入的总结和应用,从更广泛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解决调查中的实际问题。有时调研结果直接为生产经营企业使用,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三、有效完成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重视、资金充足和我国经济社会成人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1979年大庆市成立伊始,正赶上我国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百业待兴,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方兴未艾。此时成立的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是市政府管辖下的唯一一所高等教育院校,一开始就受到大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每年都得到政府的财政和师资支持。1996年正处于我国成人教育的一个快速发展期,为加强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的硬件资源建设,大庆市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4幢楼房,即科技楼、综合服务楼、学生食堂和宿舍,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投资384万元创建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和微机实验室;为壮大教职工队伍,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加强师资建设,从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共接收56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实践第一线,作为生力军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在大庆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支持下,1999年,市财政又安排资金,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进,优化办学条件。对办公楼、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招待所等处做了屋顶防水,维修了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礼堂,对体育馆的照明电路进行了改造,重新修建了学校大门。打深水井,对校园环境进行了规化、绿化,使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学校已建成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9座公用建筑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在全省地市级电大中占首位,在全国电大系统中也居于前列。

(二)发挥教师一职多能作用

根据实验实习教学需要,各专业都必须安排实验实习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由于大庆市是一个起步很晚的工业城市,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很不完备。采油、化工、建筑等行业以及油田服务产业需求旺盛,作为市级电大,为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的设置相对较为灵活,两三年内就可能变化很大,再加上经费所限,不可能配备那么多实验实习教师,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发扬铁人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一职多能的作用,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几乎每名教师都身兼二职或多职。相应的课程实验任务也由经过培训的兼职教师承担,包括准备实验和指导工作。由于大庆地广人稀,厂矿企业、学生和学校的教学点都很分散,接送教师和学生实施教学工作的后勤保障任务就很繁重,但是教职工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严寒酷暑,早出晚归,通力合作,确保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共享

为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围绕大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除了在校内搞好实验室建设以基本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实验外,在校外还积极与高校、厂矿、科研院所保持良好联系,先后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按照“远近、点面、(校)内外三结合,协商共建、合作优先,相对稳定”的原则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鼓励多专业联合,建立满足教学需要、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例如,1997年,大庆广播电视大学与大庆职工医学院(现为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培养高护专业两个班,学生共计60人,由大庆广播电视大学负责招生、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施一部分教学工作,对方负责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任务的实施,2000年这些学生顺利毕业,为医药卫生领域输送了合格人才。

四、结束语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一、主要工作

1、庆典现场方案的前期调研与策划

8月6日校庆各工作组会议后,我们就与有关人员到庆典现场查看位置,进入紧锣密鼓的前期调研与策划工作。在短短的几天内,我们就通过网络、专家及相关人士等途径,研究了众多针对校庆特点的现场策划流行方案,结合学校党委对校庆活动的总体定位和我校庆典现场具体情况,采纳了大量各方面建议,提出了初步的庆典现场方案。8月11日主管院长召集现场组全体成员开会,就现场组的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确定庆典现场方案

8月24日主管院长主持庆典现场组庆典现场方案评审论证会,现场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对数易其稿的现场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会后连夜约请有关礼仪公司就方案细节再次进行详细沟通、细化、完善。8月26日学校召开校庆筹备工作组进展情况汇报会,会议初步认可了现场组的主席台规划、氛围营造、区域划分等方案。根据会议精神以及总协调人的六个谈话要点,对方案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3、选定建设单位

选定建设单位是庆典现场工作的重要环节。庆典现场组采取公开、公平、竞争性谈判的方法,分步骤、有重点的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月28日现场组全体成员开会,全体成员签字确认了建设单位、协议书、服务清单等文件。对于初步选定的郑州jk礼仪公司,在签订正式协议前,我们又进行实力、信誉、价格等方面更加深入的考察。10月11日第81届全国糖酒交易会在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主会场就是jk公司策划布置的,现场组部分成员全程近距离观摩了开幕式的各个环节。通过观摩,取得了经验,充满了信心,也确认了我们谈判的初步成功。比如,从性价比的角度看,等量的服务内容,我们的庆典现场方案比糖酒交易会现场方案最少节省了n万元。在做好相关准备的前提下,于10月10日与jk公司正式签订了服务协议,把现场方案通过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

4、细化完善庆典现场的各项工作内容

直到庆祝大会当天,庆典现场方案一直处在调整之中,前后大小变动和调整有近20次。在主席台规划、区域划分、氛围营造方面的每一次调整都做到精细、合理、节俭、高效。学生方阵的人数确定、方阵数量确定方案都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召开多次方阵负责人会议,提出具体要求。10月12日召开了各院(系、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就教工代表、学生方阵、替补学生的组织等工作做出安排。10月15日中午举行了14个学生方阵的现场演练,并做了校庆动员。15日下午召集jk公司项目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对现场方案的实施做了详尽安排。10月19日召开了现场80名志愿者和空乘礼仪人员的培训动员会,主管院长出席,并提出希望和要求。10月20日组织320名学生到主席台站位演练,之后对主席台的有关部位进行了再次加固和调整。对参加大会的教职工人数分配、座位划分、现场组织、车辆落实等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教工代表足量到场,有序入座。

5、 加强与相关工作组的沟通与协调

庆典现场组的工作与多个工作组密切相关。我们高度重视与文艺演出组、宣传组、资料组、接待组等加强协作、主动配合,做好舞台设施配置、现场周围宣传氛围的规划、学校及院系报到处的规划、贵宾休息厅的布置等工作。特别是主席台由2层改为1层以满足晚会使用方面和基础教学楼1楼大厅临时决定改作贵宾休息厅的布置方面,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另外,为中都饭店、鹰城鑫地酒店布置的6个背景墙也及时按要求布置到位。

6、雨天预案的准备

虽然庆典当天阳光明媚,但校庆前为了保证整个活动隆重、喜庆、安全、有序地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雨天预案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有关规定,参照郑州天气预报信息,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完善可行的雨天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信息,联系厂家和经销商准备充足的雨伞、一次性雨衣等雨具,并保证在需要的时候,1-2个小时内送达庆典现场指定位置。还制定了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情况下的六项具体操作办法。

7、庆典倒计时工作及当天的现场指挥、快速应变

不可否认,庆典现场是整个校庆活动是否成功的一次集中体现,绝大部分校庆活动的参与者是通过现场表现来判断校庆活动成败的。所以,我们对于倒计时1-3天的现场工作高度重视。参照学校倒计时工作安排,制定了更加细化的庆典现场组的倒计时工作方案,内容具体、责任到人。21日6:00到庆祝大会结束是现场指挥系统高度紧张的几个小时,也是检验现场指挥能力和效果的关键所在。如,虽然初步确定的主席台桌签于凌晨2:40已经摆放到位,但直到庆祝大会开始前,根据领导指示又调换桌签、坐席达10次之多,最后一次是在会前2分钟内完成的。另外,在志愿者、礼仪人员调配方面,在礼炮、彩烟、彩花、军乐队、背景音乐等的衔接方面,我们甚至要求必须准确到1秒以内。庆祝大会结束后的几分钟内,我们就收到了多条祝贺校庆成功的短信,这是最令我们庆典现场组全体同志感动和欣慰的。

另外,庆典现场组的各位同志除了完成本职的日常工作外,还积极参与了礼品组、资料组、文艺演出组、校园环境治理组等相关工作组的大量工作。

二、几点体会

1、学校党委对庆典现场工作的总体定位和正确领导是做好庆典现场工作的重要前提。

2、科学组织、分步实施、内容细化、责任落实是做好庆典现场工作的关键。我们先后制定了庆典现场组的工作进度表和倒计时工作安排表,细分各自工作内容和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质量要求。我们认为庆典现场组团队是一个勤奋工作、精诚合作、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团队,我们也从这次校庆工作中得到了极大锻炼。

3、协调有力、主动配合是做好庆典现场工作的保证。我们认为,校庆活动的巨大成功是各方面协同作战的结果,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不是等待配合、等待协调,而是主动配合、主动协调,主动提出建设性的思路供相关工作组选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齐心协力做好校庆工作,为建校60周年交一张圆满的答卷。

4、顾全大局、敢于负责、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做好庆典现场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庆典现场工作是校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顾全大局,决不能为了方便自己,方便本组,各自为战,以致误了全局。庆典现场组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敢于负责,敢于冒风险,要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决不推诿扯皮,这些精神对于圆满完成党委交给我们的现场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城乡统筹;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对库区及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三峡库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在重庆“一圈两翼” 的规划中,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被确定为三峡库区,库区在承受重大的淹没损失和完成百万移民搬迁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完成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以实现重庆统筹城乡的整体发展。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进步,人才的簇集和科技的发展根基在于教育。重庆市将库区职教基地建立在万州,这一基地的建立已成为库区职业教育的推动力量,并已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不仅仅给本地带来上亿的消费资金,同时带动了库区餐饮、交通运输、文教用品、印刷、电子电信、建筑、商贸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各地新思想观念的汇聚,更凸显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库区百姓观念的更新和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影响深远。职业教育对库区的产业效应已日趋明显,在支撑库区产业发展、服务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为库区及周边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培养了更高层次的兼具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

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库区未来发展及人才需求方向变化

三峡库区以柑橘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三峡风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国家确定的库区未来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7年库区人才需求情况已开始发生一定变化。2007年7月27日上午,万州区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双选会在区人才市场隆重举行。此次提供的岗位主要有文秘、计算机、财务、平面设计、经理助理、市场推广等数十类工种岗位,此次双选会用人单位对营销、文秘、教师、技工等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2007年6月21日《重庆晚报》上公布重庆成试验区需求技术人才:按规划,重庆要发展软件和动漫产业,有关人士预计,未来五年,需要软件外包人才大约4万人左右。其次,重庆大力发展汽车和摩托车产业,今后几年汽车、摩托车研究、设计、制造、维修以及相关的专业营销人才和制造业相关的技工技师缺乏,如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等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需求量将增大。此外,据我市相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后,我市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增长55%,需求总量达到216万人,短缺41万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长46.8%,总量达到31.28万人,短缺4万人;人才短缺率分别为19.1%和14.1%。

据了解,2005年,万州全区企业在岗技工人数仅占企业在岗职工总数的18.5%;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企业技工总数的7.7%。在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中,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只有1793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140人,占职工总数的0.6%,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三、库区职业教育新型培养模式

过去几年,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库区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还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库区特色、根据“源于企业,服务企业”的宗旨,走适合于库区发展要求的多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第一,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教育培训。这是专门为企业的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岗位素质综合培训的一种培训模式,由专家进行调研、把诊,针对“病因”和目标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全员工定期上课,课程结束后按职业等级标准考核,并重新定级定岗,适合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因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流的人才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基础。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求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结构要不断优化,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培训可以将地点安排在企业里,将老师派到企业去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和设施进行现场授课;如果企业与学校较近,也可以确定在学校进行培训。库区的企业,从整体看,就缺乏这种市场竞争力,所以应该有大量企业比较需要采取这种培训方式,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

第二,结合发展库区优势特色工业,与企业进行定单式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是专门为企业培养特定的技术人员而提供的一种培训模式。因对企业特殊的人才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让在校学生与企业、学校三方签署就业协议,学员完成标准课程和企业特殊课程后,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被企业录用,适合于是因扩大再生产急需符合本企业标准的技术人员的企业。根据政府规划要建设好万州盐气化工园区、长寿天然气石油和精细化工基地、涪陵化肥基地,抓好绿色食品、特色农副产品、纺织服装等加工工业的发展建设。而目前这类企业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十分紧缺,这就为库区职业教育提供了培训项目和学生就业的市场前景,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化验室检验人员、技术员、食品卫生鉴别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并与这些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联系,保持广泛的良好的行业关系,确保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也为库区企业培养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广泛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实行差异化管理的企业进行定制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种差异化管理培训模式,其明显标志是:在素质模型、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确定企业各岗位的素质胜任力标准,然后对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差异性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各类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再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计划性的培训模块。这种培训是根据客户明确的技术培训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针对性强,见效快,适合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而目前企业新员工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毕业前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以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我在参观中国高职教育的旗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得知:他们坚持以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深圳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一些特殊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设置专业。在校内外均建有实训实习基地,基地集实践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技能鉴定、师资培养以及研发、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于一体。学校与遍布在深圳各行各业的200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基地不但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阵地,还成为学院人才培养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比如旅游业将成为库区支柱产业,政府力求构建长江三峡国际生态旅游试验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而进行“灰领”骨干的职业教育培养。专门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而提供CAD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案例为主,挑选在校学生中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培训对象,对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强化训练。这有利于企业从新产品、新技术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做培养“灰领”骨干,从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广东揭阳学院与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公司培养了更多“灰领”专业人才。对于库区有优势的建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学校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分享。对于学校而言,定单教育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高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在就读前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读时也可到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业目标明确。大力培养灰领型职业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库区企业产品开发和科研转化能力,促进库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推动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进行农业技术人员的定单培养。在重庆市政府制定的《统筹城乡重庆两步走总体工作方案》中提出“精心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专业,目的在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将会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增加移民就业,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将重点发展优质柑橘、草食牲畜、优质粮油、榨菜、中药材、蚕桑、笋竹、甘薯、无公害水产等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推动规模化种养殖生产和经营,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以上种种可见,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一线技术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为产业技术人员将是这些产业的首选方式。库区各所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不同,所以可以根据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做到既有生源,又为库区培养人才,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贡献。大量库区移民经职业技术培训后,既能进行就地就业,又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是重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WwW.133229.Com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校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的根本需要。长期以来。重庆大学立足实际。扎根重庆,坚持“以贡献促共建,以互利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营造出了共建双赢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专门人才支持

截至2006年底。70多年来,重庆大学共为国家输送了18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40余人。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同时进入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肩负着为重庆市和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历史责任与特殊使命。近3年学校为重庆市培养、输送本科毕业生1万余人,研究生2500余人,成人教育毕业生、网络教育毕业生1.2万余人,制造、建筑、软件等行业工程硕士1700余人,高水平经济、管理类人才3000余人,为重庆实施科教兴渝、富民兴渝、人才强市战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庆大学积极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和改造,搭建起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配套的学科体系。学校保持设立的采矿、冶金、动力、电力、材料、通信、机械、信息、光电等西部唯一与工业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支撑了西南工业建设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半壁河山,为西南重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国防军工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拥有建筑、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管理、给排水等西部唯一与城市建设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为城市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支撑了我国山地城镇化建设和西南地区市政建设。

重庆大学现有重庆市厅局级以上干部校友300余人,70余人在重庆市有关区(县)任科技副区(县)长。重庆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地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

重庆大学坚持把地方的需要作为行动的依据,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文理工交叉的优势,在重庆市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后,立即组织专家围绕四大重点产业,针对科技平台、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战略性课题开展系统研究,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并与市政府共建了一批基地;针对重庆市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学校主动承担了开县、秀山、奉节三个贫困地区对口扶贫任务。组织专家团队从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为政府形成正确决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土建专业的独特优势,依靠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批精品工程学校根据重庆市特有的山地地貌开发的实际需求,划拨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科研团队在山区地基基础与地质灾害防治、地下结构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隧道工程灾害控制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山区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主动整合建筑、规划、市政等学科优势,无偿承担了40多项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并派专家驻镇指导;围绕“推进三峡库区环境与经济建设”,组织专家组就库区水质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边坡退耕还林、污染治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专题报告。供市领导决策,并组织专家组、博士团深入库区与区县政府对接,推进成果转化;重庆大学还长期支持学校30多名专家学者作为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高级顾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智囊”作用;以重庆大学专家牵头制定了重庆市中长期、“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地方战略决策提供了人才与智力支撑。这一系列跟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重庆大学强调学科建设、科研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重庆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和促进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突破性重大应用型科研成果,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决地方重大需求方面

――针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水环境问题,“三峡水库淹没区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专项技术研究”项目首次准确地查清了三峡库区淹没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及理化、毒理特性。揭示了固体废弃物对长江水体的污染特性,提出了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固废等复杂固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创新了大型水库库底固废清理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大型水库在固废污染物溶出规律方面的研究空白,首次在特大型水库实现了复杂固废清理与综合治理的技术集成,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联合颁布的《三峡水库库底固体废弃物清理技术规范》(HJ/T85-2002)所采用。成功地用于了库区二期蓄水区的固废综合治理。并正在用于三期、四期淹没区固废清理,创直接经济效益约1.7亿元,为保证三峡工程二期蓄水的顺利实施、保障水质安全、避免库岸二次污染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堪称桥都,汇集有各种类型的桥梁,桥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以中国工程院黄尚廉院士为带头人的课题组。以激光、光纤技术为主,在结构健康监测方面,发明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变形,位移、应力,应变传感器。攻克了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工程应用系统集成等关键性难题。成功应用于重庆大佛寺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等10余处重大工程,并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桥梁结构远程集群监测系统。获5项专利。9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或验收。“智能机械结构及其系统基础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服务支柱产业及产业化方面

――从有助于解决国家传统资源紧缺、能源与环境问题及满足重庆市产业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在铝、镁合金材料的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突破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了政府引导、学校支撑、企业应用、产业辐射的市级联合研究体,建成了较完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平台,为重庆市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的新材料应用与产品换代起到强大支撑作用:镁合金产品在汽车、摩托车、军工、手持工具等方面的应用技

术已处于国内前列。成为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镁合金产业化示范基地。2004年“高质量包装用铝箔毛料与铝箔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以重庆大学为建设依托单位而组建的重庆市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场专家评审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集中答辩。

――学校注意发挥知识创新的源头作用。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先后从英国、美国、法国引进4名植物学、昆虫学、植病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并通过整合企业研究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基因工程方向较高水平研究团队。在杀虫真菌生物农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掌握了制造高效杀蝗真菌生物农药的核心技术群,成功研发了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系列装备,获得新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田间试验许可证各2个,申报发明专利12项、授权3项;归燕牌“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我国10多个省市近20万亩试验、示范,对主要蝗虫防效超过90%。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年产3000吨杀虫真菌生物农药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可满足我国5000万亩蝗灾防治需要。每年可为农民减少灾害损失25亿元以上。

在支撑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

――针对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发展战略和超特高压输电工程中面临的大容量、远距离、高海拔、覆冰雪等复杂环境中外绝缘选择技术难题。学校“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对高海拔、污秽、覆冰、酸雨(雾)等各种复杂环境中外绝缘交直流放电机理及放电特性、绝缘选择原则及事故防御等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已在漫一昆、天-贵、二-自、自-渝、三峡-万州-长寿等500kV交流和葛-上、贵-广等500kV和云广±800kV直流线路设计、青藏电气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外绝缘设计中得到应用,为国家“西电东送”、超特高压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外绝缘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解决了青藏电气电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高海拔外绝缘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2003年“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的多参量、多功能综合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以该实验室为基础组建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并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现场考察及综合答辩。

――针对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多山地城市的国情和山地地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民族历史文化的富集性与交通的曲折性和灾害的多发性等特点。黄光宇教授团队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创立了“山地城市学”的学说及其学科框架,总结提炼出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山地学和生态学嫁接形成了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理论与关键技术,为指导我国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育与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实践指导。课题组先后在19个省区的200多个规划设计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对丰富和发展城市规划科学理论、推动城市规划的技术进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综合研究成果“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2005年成为我国建筑学学科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成果。工程设计项目“重庆磁器口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设计”2002年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奖银质奖。

在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方面

重庆大学坚持走政产学研合作之路,积极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校、地、企的互动互赢、双利双收获。重庆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校董事会主席,分别由历任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担任。学校始终做到“政府有需要,学校有行动”;联合西南铝业集团、长安集团等董事单位。共同创办了重庆市镁合金工程中心等一批市级联合研究体,使学校产学研合作有了后劲;帮助和支持重庆地区16家大型企业和银行单位进入校董会支持学校发展,促进学校“走出去奉献自己,带回来更多支持”;学校积极带头置身于大学城建设,协助政府打造重庆市西部地区教育高地。

学校紧密围绕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和阶段目标,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和大力支持。

“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市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配套支持学校学科建设8200万元。承诺对重庆大学“985工程”一、二期建设投入5.4亿元;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享受市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十五”期间学校获得重庆市各类科研项目近1000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目前已建有38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7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市委、市政府已将重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纳入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明确给予重点支持,为重庆大学的未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环境。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围绕主题、抓住灵魂、把握精髓,在结合实际、指导工作上下功夫;二是结合岗位职责,学习领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三是讲求奉献,爱岗敬业。直接参与了学校今年的两大重点工作,能吃苦耐劳,踏实工作;四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识大体顾大局,原创:善于换位思考,端正工作作风;五是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严于律己,办事公道,清正廉洁。

二、履行职责方面

一校庆工作

月日前,作为校庆办副主任和校庆庆典活动指挥部成员,主要参与做了以下工作:修订、完善校庆活动方案和《校庆主要工作一览表》;制定并组织实施校庆庆典活动方案;在各有关新闻媒体第二号校庆公告;编印校友通讯录和校史稿;筹备举办校史展览和合并办学周年成就展览;征集各级领导和知名人士题词;联络争取校庆捐赠;筹备成立校董事会和校友会;筹备举行校庆庆祝大会;编印校庆工作简报。除协调面上工作外,还参与了秘书组和会务与接待组的具体工作。校庆工作面广量大、头绪繁多、情况复杂,但我能躬逢其盛、亲历庆典活动组织安排的全过程、为校庆活动的圆满成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深感荣幸,终身难忘。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月日,奉调至试点工作办公室任副主任,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主要协助主任和其他同志一道完成了以下工作:组织召开全校动员大会;调研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举办培训班,学习宣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梳理、修改、制定干部工作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开发研制干部民主测评系统并实际运用;制作试点工作总结汇报课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省委组织部领导评价为“扬大是全省个试点单位中工作最积极、取得成果最多的单位”。

三组织部的工作

月日调组织部工作后,主要分管组织工作,协助部长做好干部工作。在部长的领导下,与组织部其他同志一道做了以下工作:及时做好学院、机构调整后的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举办组织员培训班,规范组织发展、党费管理、出国境政审等工作;对有关学院和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研式考察;组织届优秀毕业生选调工作;组织开展处级干部学历、学位的清理;原创:做好有关干部的考察工作。组织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深感自己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向周围同志学习、向“老组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四党总支的工作

月份兼任机关党群总支书记后,能尽快接手工作,调整充实所属支部委员会和总支委员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机关党委的各项要求,强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指导帮助分工会和团支部独立自主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作。

三、存在不足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7

重庆市技装中心自成立以来,结合工作职能职责要求及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置了综合部、信息技术部、资源建设部、条件装备部、教研培训部、远程教育部、电教制作部、大学城信息中心。目前,技装中心已拥有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82名,为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及装备建设工作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此我刊专访了技装中心书记兼副主任余跃同志。

问:余书记,重庆作为中国西南部发展的龙头城市,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重庆尚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赋予重庆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点,您能结合重庆的发展,给我们介绍一下重庆普教系统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么?

答:重庆是一个有着特殊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的城市。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重庆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农村的建设及“五个重庆”建设的开展,为我市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自2008年9月技装中心成立以来,部门及人员得到了优化,经过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9年,市教委赋予市技装中心“六大职能”与“六大任务”,明确了技装中心的教育信息系统化建设与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教育信息技术教研、科研和培训,指导、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工作,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后期建设发展等工作职能。突出了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加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把重庆建设成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试验区的目标等六大工作重点。结合重庆市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市技装中心迅速确立了“中心一盘棋,服务为宗旨,工作求效益,创新求发展,构建和谐中心”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2255”目标,即“两区、两库、五大平台、五大体系”。通过资源库、教育数据库建设,借助网络、资源、数据、管理、服务五大平台,利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应用服务、运行保障、人才支撑五大体系,将重庆建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在具体工作中,以“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教研一流、贡献一流”为要求,全面开展具体工作。

目前,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施设备,开通了100M互为备份的互联网出口,初步建成了具有教育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市级机房。全市33个区县已建成教育城域网,占全市总数的61%。全市有2848所普通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或校园局域网,覆盖率达到32%;全市生机比达到18:1,958所中小学,15444个班实现了“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5%;建成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630间,多媒体教室4830间。2009年通过市县两级财政补助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万台。

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上,通过建设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网、重庆市教育资源网、重庆教师研修网、重庆职业教育网、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和重庆教育网络电视台,基本奠定了教育系统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育数据平台上,建设了全市远程教育基础数据库、中小学设施设备基础数据库、校园信息化数据库、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教育管理、决策、公共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教育管理平台已构筑了OA办公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远程教育应用监测与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及时化。

近年来,我市教育装备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9年12月,我市累计建设实验室与音、体、美、卫等多功能室33312间;建设藏书室6235间,电子阅览室1069间,藏书5552万册,生均为小学7.5册、初中10.3册、高中12.5册;中小学各科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分别达到90%和94%。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市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意义非常重大。农远工程的建成,克服了重庆地区的地理条件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教育的互动。截至2009年底,国家和地方共计投入建设资金3.04亿,建设了教学光盘播放点482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6137个,计算机教室1551间,直接使全市350余万师生受益。呈现出“一机三用”“资源互动”“光盘普及”“资源整合”“服务三农”等创新应用模式和研究机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中央电教馆领导的肯定。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视察我市农远工程后,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问:随着“五个重庆”的深入建设,技装中心将怎样借助这一契机,推进普教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

答: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我市开展了“五个校园”建设工作。要将我市校园建设成“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及“人文校园”。技装中心围绕“数字校园”建设,开展了系列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组织制定的《重庆“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技装中心分别制定了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和技术实现方案,加强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技术业务指导。2010年,我市提出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是主城9区的市级重点中学和30%的中小学,其他区县1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最近,市教委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用6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问:重庆部分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譬如秀山、巫溪、城口等区县,针对这些偏远山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装中心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方案?

答:偏远山区经济落后是暂时现象。但是,教育落后会使山区永远落后!为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及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技装中心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出台了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推进区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持续建设。重庆自直辖以来,经费严重制约着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技装中心经过多方努力,2009年我市以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区县、市教委直属中小学要根据学校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性,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置、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这样以来,教育经费来源明确,得到支持重大。目前,已经有20多个区县按照文件精神,从“义保经费”中按一定比例预留经费,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据预算,每年将统筹近2亿资金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尤其是农村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中,保障了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拓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培训。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核心。应用引领发展!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和“重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试验区(校)”等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5所、市级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88所、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15个、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市级实验学校100所、区县级实验学校400所。加强了全市尤其是区县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应用。

为充分发挥好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的运用效益,技装中心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国家西部教师远程培训、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网络工程师双认证培训、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训、远程教育项目培训等500多次,培训教师50万余次,校长2万人次,支教20多个区县。保证区县、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实现城市、区县、乡镇教育同水平、共发展。

三是“三借、三联”,服务教学。技装中心按照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思路。在整合农远工程卫星教学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市与区县地方教育资源、地方教材教学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到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借力、借智、借牌,联合高校、联合区县、联合有关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服务教学。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通过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发了390G,143万张光盘,内容广泛涉及西南师范大学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数学远程教学光盘、主题资源和小学信息技术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至2009年底,各种整合资源已经达到5000G。以满足市、区县、农村的教师教学需要。

总体而言,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的基础上、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情况下,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重庆市农村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广泛提升,城乡教育差距再进一步缩小。

问: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深入开展,技装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吗?

答:活动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借助活动,技装中心会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的掌握程度及使用水平,也利于技装中心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通过一系列类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提升自我能力。今年我们除了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自制幼儿优秀教玩具评选、校园电视节目评选等活动外,还将由市教委发文组织全市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和教育技术征文活动。一系列活动进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市有近1000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在国家、省(市)级电教、信息技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全国一等奖348个,二等奖611个,三等奖790个,获省(市)级一等奖3037个、二等奖5607个、三等奖6179个。

问:请您介绍一下技装中心2010年的工作重点。

答:2010年,技装中心将继续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中心,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技装中心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创新“数字校园”建设模式、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模式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模式,做好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工作,搭建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建设工作,大学城网络平台建设工作,重庆“校安工程”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工作,学籍管理系统工作,做好重庆职业教育信息平台搭建工作,重庆教育宣传工作,区县技装自身建设指导工作以及做好市技装中心自身建设工作。概括起来,也就是坚持一个“宗旨”,突出“两个重点”,创新“三个模式”,做好“十项工作”。

问:请您和读者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8

高薪诚聘、底薪1800元+高提成+奖金+年终奖……每场人才招聘会上,这样的字眼总会出现在不少企业的海报上。重庆人才大市场的“人才市场供求分析”简报也显示,营销人才已连续12年列入我市“十大热门职位”,收入排在第一,但每年企业都在喊难求真正的营销人才。

为何营销人才如此难求?近两周,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压力大、不稳定让不少人对营销望而却步,而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造成了供需结构性失衡。

11月17日,周六,华新街重庆人才大市场,一场普通的综合行业招聘会。黄秉六在现场坐了3个小时,收到4份简历,全是今年或明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没有营销经验。

两个月没招到合适的人

黄秉六是重庆市光赫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其招聘海报上只有一个职位:“诚聘营销人才”。

他说,公司缺4~6名营销人员,待遇是底薪1800元+提成。已招了两个月,一直没招到合适的人。“原来公司招聘专员说营销人才难招,还有点不相信。”黄秉六坦言,这次收到4份简历,面试后,能留下几个人还是未知数。

“销售人员流动性太大。”重庆一家医疗设备销售公司的招聘主管张先生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好不容易招来3个营销专业的大学生,但他们三个月没做成一单业务,全部走了。公司原来要求30岁以下,后来40岁的也要,同时将底薪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3个月后,才勉强招到人。

月薪2万也难觅营销人才

在观音桥智成人才市场,一些用人单位打出“高薪诚聘”、“保底底薪1800元+高提成+奖金+年终奖”等字样,招揽营销人才。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招聘海报很诱人:外展置业顾问,月薪2万,30名,任职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

“只要优秀,我们宁愿多花钱。”这家企业的招聘主管王先生说,但现在很难招真正的营销人才。“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不是扩大业务规模,而是招揽营销人才。”在聚焦人才市场,重庆某科技公司人事经理王露说,现在各行业都面临巨大的销售竞争压力,营销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能干的人,高薪也难求。

招聘会营销岗位约占1/3

“每场招聘会几乎都这样。”重庆人才大市场负责人刘强说,11月17日,该市场一场综合行业招聘会,143家企业进场,提供岗位2500多个,其中营销类职位达780多个,占总招聘岗位的1/3左右。

聚焦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耿娟介绍,上周四的一场招聘会有216家企业进场,提供岗位2776个,其中营销类职位达935个,需求量位居榜首。

刘强说,从人才市场供求分析来看,营销类职位需求量最大,薪资也排在第一位。比如部分高级营销经理年薪达10万元,甚至更高;营销主管每月底薪达3000元~4000元,基层营销人员底薪也从500~1000元涨到1500~2000元,加上提成,业绩好收入也不错。

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说,他从2001年起就从事人才招聘,12年来,每年营销人才都难招,这几年因市场竞争更激烈,营销人才招聘更难了。

原因

压力大不稳定营销科班生转行

为何连续12年,企业都在喊招不到合适的营销人才?

“我曾在一家商贸公司做了4个月销售,一单业务也没做成。”去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李佳(化名)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人脉,做销售不容易。”

她说,那段时间,每天扫楼很辛苦。但业绩不好待遇就低,很不稳定,压力很大。她的同学毕业后就转行做文员,月薪2000多元,很稳定。经同学劝说,再听了家人的意见,她也转行做了办公室行政文员。

而在重庆人才大市场的招聘会上,刚刚辞职的田军告诉记者,他学的中文,去年毕业时因没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便去一家公司做销售,公司承诺的薪水很高,可业绩不佳,只能拿到微薄的底薪,除去交通费,所剩无几,工作压力非常大。

刘强介绍,虽然我市高校每年有3000多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还有部分文科类毕业生也从事营销,但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由于没经验,企业不录用,他们被迫选择转行。而一个企业少则要几人,多则需要上百人,如一个招聘网站就需要100多名营销人员。我市有几十万户企业,需求非常庞大,因此大部分企业表示招不到合适的人。

刘强说,营销类职位工作压力大、待遇浮动大,应聘者往往带着“退而求其次”的心态应聘,应聘者本来就不多,能坚持下来的更少,空岗总数有增无减。他认为,大学生不愿从事营销工作,是因为缺少吃苦创业的勇气。

企业不愿培养高校没结合市场

“我花1000元招你进来,你要能带来1万元的回报。”重庆某电器销售商副总经理杨先生说,营销人才要沟通能力强、懂策划,有行业背景或人脉资源者可优先。

重庆度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久亮说,现在的毕业生没经验,必须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培养,但培养的人才很快流失了。因此,企业更喜欢有经验的营销类人才。

“总的来说,企业不愿培养营销人才,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说,现在很多企业即使培训也仅限于怎么做业务,没有从整体规划上考虑。比如企业在如何管理、评价营销人才,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还较模糊。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肯定不行。

重庆人才大市场人力资源招聘主管万晓冬说,高校毕业生没经验,而企业缺少培养人才的计划和耐性,这种供需双方的矛盾,导致人才配置度不高。

重庆三峡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冉建宇则表示,长期以来高校在营销人才培养方面远远滞后于企业的需求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二传手”把教材中的知识“传”给学生,没有将背后所蕴含的营销管理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培养方式必须变革,不然就会与市场需求脱节。

建议

校企结合企业变课堂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转行,而很多企业却大叫缺营销人才,问题该如何解决?

经过近五年对企业的追踪调查研究,重庆三峡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冉建宇认为,高校培养营销人才应与企业需求接轨,培养具有较强沟通、市场调查、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他建议,要从实训(践)平台、教师队伍、营销行业协会三个方面构建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把校内实训(验)室和校外实训(习)基地有机融合起来,把企业变成课堂的延伸,并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成为指导教师,深度融入教学中;二是要由校内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管理部门教师、企业导师等组成教师队伍;三是建设强有力、多样化的营销行业协会,有效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质。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同时,曾华建议,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营销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提成标准,提成门槛不要定得太高。其次,注重营销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比如通过评选模范、金点子奖励等不同方式,打造熟练型、学习型、协作型、实战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营销队伍。第三,将企业营销职能需求按岗位职能合理细分,让企业从极力招聘复合型人才转变到积极塑造企业复合型团队、自己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上来。(来源:新华网 记者:童江华)

《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9

【关键词】 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川外南方翻译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7所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数篇,了解当前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研究现状,为本论文的设计提供参考。(2)问卷调查法。分别对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发放问卷,问卷的效、信度通过检验符合要求,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有效率均达到了调查统计的标准。(3)专家访谈法。对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学校体育工作者及领导进行访谈,取得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信息。(4)数理统计法。调查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教材使用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得出: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体育理论教材基本采用全国或省市统编教材,而各个学校的实践教材使用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有4所学校使用统编教材,有2所学校使用自编教材,还有1所学校根本不使用体育教材。固然教材的多样化是体育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要鼓励一些独立学院能够使用自编教材授课,坚决不能不使用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重庆市独立学院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管理不严格,从而导致所使用体育教材的质量存在问题。

2、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1)体育课程开课形式。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体育必修课的开课方式有4种,第1种在大一第1学期开设体育基础课,第2学期以大二全部开设体育选项课,这种方式只有一所学校采用。第2种方式是大一、大二都开设体育选项课,这所学校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锻炼习惯。第3种方式有4所学校采用,这种方式是在大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进行体育选项课,这不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及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4种方式只有1所学院采用,上课方式是大一、大二都以基础课形式上课。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学校开展的规模较小,体育教学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加之学院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因此,大学生两年内学习固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这种方式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严重影响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2)体育课开课学时情况。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在执行《纲要》[1]的相关规定时,只有4所学院学校体育课时数大于等于144学时,有3所学校体育课课时少于144学时。体育理论课达不到要求,只有29%的学校理论课占总课时10%以上,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有2所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理论课。

3、体育课内容现状

根据调查发现重庆市7所独立院校中,有6所独立学院学校体育课开设体育基础课,开设的项目除了田径素质课外,还开设了三大球、三小球、游泳、健美操、体操等项目。重庆市有6所独立学院学校体育选项课的内容都开设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项目,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排球、足球、武术等项目。根据统计,最受学生欢迎的10个项目排名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体育舞蹈、网球、太极拳、跆拳道、足球、田径。室内项目比室外项目更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对选项课的满意度程度达到100%,这样便于他们自主地选择学习、锻炼。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课内容现状表明:竞技运动项目的内容比较多,而休闲娱乐、地区项目开设等教学内容比较少;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等发展角度来看,体现时代气息的运动项目开设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体育教师工作量以及师生比例统计状况

根据调查了解到,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中只有1所学校体育教师每周所承担的教学时数小于或等于12学时;有4所学校体育教师每周教学工作量超过19个学时,更有2 所学校的体育教师每周课时在12-19个学时。随着近几年重庆市独立院校学生扩招的形势,使得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整体数量偏少,体育教师的引进名额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体育教师工作量加大。根据调查统计,重庆市独立学院7所院校在校总学生人数为81256人,目前在校上体育课的学生人数约为35686人,学生与体育教师的比例约是326:1,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学生与体育教师比例应为120-150:1的要求。由此可见,重庆市 7 所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严重超出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

5、体育场地情况

经调查统计得出重庆市7所独立学院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分别是2.3万m2、21.6万m2左右,总体育场地面积为23.9万m2,在校生总人数 81256人。每个学生占有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分别是0.28m2和2.7m2左右,占有体育场地总面积为2.9m2。根据教育厅对普通高校评估的场地要求: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达到标准为9m2,基本满足教学为5m2,难以保证教学为3m2以下。[2]从调查发现,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场地的建设工作普遍滞后,从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反映出,与达到标准的人均9m2相比有很大差距。从而显示出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硬件建设的步伐已经和学生人数的快速发展,已经不相匹配。

三、重庆市独立学院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院应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研究,能够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乐意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2、应对合理采用体育教材引起高度重视,规范体育教学文件

根据独立学院所独有的特质决定了其在办学上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学院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编写符合自己学院办学特色的体育教材,加大力度建设体育精品课程,树立自己学院的特色与风格,要坚决摈弃对初期借鉴母体高校体育教学制定的规章制度中不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部分、应摒弃母体高校体育教学经验所使用的教材。结合重庆地区的乡土特色,要实现体育教材体系多元化,多开展一些乡土化的体育项目,来扩充体育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选择体育内容的自,拓宽大学生自由、自觉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

3、增加体育课程学时数,设置适合大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每学期保证上够144学时以上,确保大学生必须开设两年的体育必修课;保证体育必修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课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需求,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思想的形成;在体育理论课程开设方面,确保理论课程的学时必须占到总学时的1/4。在体育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应以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为原则,更多地考虑对学生的生活技能、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以及具有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项目。

4、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重庆市各独立学院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学生也不断增长,这就对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展提出要求,进而体育教师数量也应相应地加大,来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各级领导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体育人才,根据自身学院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师生比例,以期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另外,各所独立学院应出台一些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的生活条件与待遇,留住一些体育教师安心继续从教,并终身从教。鼓励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准,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全面考虑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引进急需要的人才,形成梯队建设,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5、大量投资、引进经费,扩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近些年,重庆市各所独立学院持续扩大招生,使运动场地及器材等配备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已经影响到体育课程的开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各所独立学院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吸取社会各界的力量,拓宽经济来源渠道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比如,通过对社会开放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来举办娱乐活动、休闲体育等收取一些费用。鼓励在职体育教师利用自己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创办一些体育项目培训班来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维护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材。学院可以利用本校运动队优异成绩和优秀运动员与一些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运动队或运动员来为企业树形象,从而获取经济收入,用以场地及器材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1] 靖桥,和振东.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6)103-105.

[2] 杜娟,梁建桃.山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0-111.

[3]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文件.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0

20xx年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全面回顾了学校“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历程,成功举办了具有“北林品格,优秀品质,高尚品味”的绿色盛典,展示了学校成就,凸显了北林文化。

学校党委在学期初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我先行、奉献校庆我添彩”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北林党组办发[20xx]1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校庆筹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勇于创新、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根据《通知》精神,现将活动总结评选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题党日活动总结工作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认真对照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的目标任务,全面回顾组织各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主要做法,系统总结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特点、做法、成效、群众评价和经验启示,形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材料,于12月27日前将电子版提交至党委组织部,具体报告格式见附件1。

二、主题党日活动评选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挖掘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固化主题党日活动成果,学校决定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优秀项目进行评选。

(一)评选标准

1.主题鲜明,贴近实际。根据喜迎学校60华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要求,重点围绕“忆峥嵘岁月,聚八方才智,展学府底蕴,传绿色文明”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志愿服务、发展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心工作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2.形式新颖,效果显著。党日活动应富有创新性,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广开思路,注重资源整合和顶层设计。党日活动党员参与度高、示范性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3、 鼓励创新,体现特色。能够围绕校庆筹备这一重点工作,切实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及师生,发挥专业和特长,积极投身服务校庆、奉献校庆的各项工作之中。在活动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探索新的党日活动切入点,新的党日活动运行模式和参与方式,新的党日活动宣传教育载体和展示途径等。

(二)评选要求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可在全面总结本单位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推荐部分优秀活动项目参加校级评选,申报数量一般不超过3项。推荐单位须在12月27日前填写并提交《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申报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申报汇总表》及相关附件。

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是:

1、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总结材料(不少于2000字,电子版)

2、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申报表(附件2,纸质版1份及电子版)。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1

文/严洁图/周培源

12月24日,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与课堂内外杂志社走进重庆市长寿区但渡九年制学校,开展“青少年交通安全进校园主题教育・体验活动”。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指挥中心执法人员朱宣霖、课堂内外杂志社数字出版编辑部学科主编林雪涛、但渡学校副校长王小平与鲁能巴蜀中学学生代表、但渡学校六年级1班的学生一起参加了活动。

城乡孩子真情交流

潘星汀、王韬宇、袁唯是鲁能巴蜀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得知这是一次与农村同龄人结识与交流的机会,报名参加了活动,希望在活动中体验农村同龄人的交通生活与学习生活。他们走上讲台,首先向但渡学校的同学介绍了自己,表达了想和大家交朋友的愿望。潘星汀和袁唯为同学们演唱了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顿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六年级1班的班委为哥哥姐姐一一戴上红领巾。三位同学把写有自己签名的巴蜀中学纪念笔记本赠送给班上的同学。简单而温馨的交流之后,巴蜀学生和但渡学生坐在一起,开始聆听主题讲座。

主题讲座生动有趣

讲座以“我们的交通生活”为主题,由课堂内外主编、中国地理学会会员、重庆市优秀科普作家林雪涛主讲。他首先从同学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引导大家畅谈自己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话题转向人类社会的交通发展史。在林雪涛的讲述中,同学们看到原始社会的手提肩扛,看到封建社会的牲畜驮运,看到近代社会的机械运输,看到现代社会海、陆、空领域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一部简明的人类交通发展史,让科普讲座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讲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同学们表示自己深有体会――“爸爸妈妈带我去杭州玩,我坐过飞机”“去成都,我坐过动车”“我坐过轻轨和地铁”“高速公路通到了我们但渡,我们站在教学楼的阳台上就能看见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讲座过程中,同学们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安静思考,思考踊跃发言。主动争取发言的同学都获得了《创新作文》《智慧数学》《漫天下》等课堂内外系列期刊。

执法人员提醒安全

精彩的科普讲座结束后,重庆市交通执法总队指挥中心执法人员朱宣霖以经过同学们“家门口”的长涪高速公路为例,向大家讲述了上学放学期间应注意的安全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指示标志的识别和遵守,以及安全乘车等常识,尤其告诫大家切勿因贪图近路而横穿高速公路――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朱宣霖代表交通行政执法总队、课堂内外、腾讯大渝网向但渡学校学生赠送了纪念笔记本、小学生书刊和腾讯微博公仔毛绒玩具。

上学之路亲身体验

随后,三位巴蜀中学学生在但渡学校喻兴宇同学带领下一起外出体验,了解农村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一路上,他们上坡下砍,走田绳,越沟渠,穿涵洞……

校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2

一学年来,我们文娱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我们回顾过去,既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经验和教训,更是为下半年的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一、工作记录

(一)部门常规工作

1、文件归档整理。进一步对往年的文件进行系统的归档整理,一是方便日后工作需要时查阅,二是保存文娱部历史,让每一个新加入文娱部的人能够了解文娱部的发展过程和借鉴活动经验;

2、完善文娱部评分细则。临近学期末时,文娱部召开了各学院文娱部长会议,再次讨论红评细则及评比制度,听取各部长的红评建议,最后一次整理修改,确立最新的红评细则;

3、完善物资租借规章条例。通过总结多次租借物资的经验,听取团委老师的指导意见和各学院、社团的建议,本部门完善了物资租借的规章,以更好地管理租借音响、麦克风等物资;

4、加强与各学院文娱部的沟通交流。本部门通过建立文娱部公共邮箱,qq群和本部门的博客,来方便与各学院文娱部之间进行活动经验交流;

5、应邀参加各学院和社团举办的文娱活动。除了应邀观看各学院和社团举办的文娱活动,本部门还会在活动结束后与举办方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活动经验交流;

6、部门建设:

(1)培养新一届干事,提高干事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特别注重社交礼仪和待人态度方面的教导。同时,鼓励干事积极参加其他兄弟部门的活动,以此全面提高其工作能力;

(2)加强部门凝聚力建设。加强了部长与干事,干事与干事之间在

工作上的交流和学习生活上的谈心,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做好校学生会的值班工作和部门的卫生轮值工作,增强对工作

的认同感与责任心;

(4)每个星期二晚上开部门会议,了解学生会总工作的最新动态和

阶段性地对工作进行概括与总结;

(5)本部门副部长以上参加了校团委进行的团学干部培训班并顺利结业。

(二)部门活动

1、与实践部共同完成学生会迎新的义卖工作。前期的工作准备都是由实践部进行,本部门只参与了当天售卖义卖品的工作;

2、招新活动。本部门在十月一日前顺利完成了招新工作;

3、协助团委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国庆暨迎新生文艺晚会;

4、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我们部门还积极地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如体育部举办的“新生杯”篮球赛和学习部举办的校辩论赛的后勤工作。

二、主要经验和不足

(一)开学初,本部门要开展招新工作和同时进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国庆暨迎新生文艺晚会的筹备,以致两方面的工作出现不少错误。我们从中得到的经验是要善于借用其他兄弟部门的人力资源和做好对突发状况的应变措施,还要主动与团委老师进行及时沟通;

(二)招新的方式比较传统,继续沿用过去的形式,没有大的突破。。在以后的招新中必须针对本部门的特点作出相应的方案改革,以求最适合的人才加入;

(三)在“三下乡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中,由于本部门没有人去跟音乐播放的工作,导致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中,本部门的人没办法跟自己本分工作时,要懂得向其他部门寻求帮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