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

时间:2022-03-16 12:01:29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校内实践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研究并创造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要求的各种人工环境,是一门工程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自2000年新建“建环专业”起,我校就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宗旨来完善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

1 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环专业涵盖面广,具有设备多、散、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通过以往的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情况分析,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认识实习在大三第一学期初进行,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模糊,很难分清实习中应参观的重点。(2)生产实习取决于施工班组的安装任务,学生跟在师傅后边被动地学习,只能掌握该施工班组的基本操作技能,导致实习单一化。(3)企业从安全和生产角度出发,把学生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

2 校内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措施

2.1 实习电教片的运用

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不熟悉影响了实习效果。为此,建环教研室教师深入现场,采集了大量影像文件,按供热、通风、空调、供燃气等专业方向分类,每个方向又按源、输配、终端细分,制作了认识实习电教片。在学生进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之前,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播放电教片,并进行细致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运用电视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去现场参观之前对所要参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高了认识实习效果①。

2.2 校内实习地点的建设

由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间固定,为了满足学生随时实践和因需实践的要求,我校于2005年6月建成了建筑面积90m2的暖通空调实习基地。该基地拥有一台新风机组、四台风机盘管、两台轴流风机、两台实验用电冰箱、四台实验用空调,五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其中一台作了加工处理,可以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和供油系统)、多组散热器和多种操作工具,学生可以随时进基地参观这些实际设备,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更清楚地了解实际专业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该基地同时为学生准备了管道连接、散热器拆装、电冰箱维修开放实验和空调维修开放实验,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巩固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我校将学校的空调机房、供热锅炉房(燃煤和燃气)、太阳能供热站等资源作为校内实践点,学生在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阶段,能够有针对性地参观,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的完善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多门课程知识或一门课程中多个章节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环专业开设了“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三门独立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及分析②。

“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依托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学生可从 “春(秋)季模拟夏季实验” 、“春(秋)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春(秋)季实验”、“ 冬季模拟夏季实验” 、“冬季模拟春(秋)季” 中自由选择实验题目,制定实验目标及设计实验过程。通过该实验,学生掌握了空调系统测试、建筑室内综合参数测定等技能。

对于“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际供暖房间的建筑图,分组设计该房间的供暖系统,绘制施工图,采购相应设备及材料,并自行安装和调试所设计的系统,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工程预算和决算。通过该实验,学生对供暖系统的设计、备料、施工、调试和测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设计、动手和分析能力,并对各种供暖形式的施工难度、成本及供暖效果有了直观认识。

“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以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为控制对象,学生动手组态、调试、运行控制系统,实现特定运行工况的控制。通过该实验,学生初步掌握了空调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调试。

实践表明,以上实验的开设效果明显,学生反响热烈,积极性也非常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4 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系统模型的有机结合

由于跟班实习制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安排的特殊性,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系统整体流程的认识不足,对管道和设备的连接及附属设备的设置位置不清楚。我校将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打通,集中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四人一组,从图库中随机选择建筑图纸,分别进行建筑水暖电课程设计(综合给排水、采暖和建筑电气设计)和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包括中央空调末端及制冷机房的设计),每组建筑图相同,但设计地点不同,这能有效降低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避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实现设计方案的多样性。根据设计进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生产实习,加强学生对管路走向及设备合理布置的认识,深刻理解合理设计对施工的重要性,并将实习中所总结得到的要点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方案中。最后,每组学生可自主选择该组最好的设计成果作为原型,按一定比例尺缩小后制作模型。模型制作参考市场上教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式,采用亚克力板材及一些金属辅料,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空调系统或水暖电系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更清楚直观地认识到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我校进行的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在设计过程中广泛查阅资料和参考优秀设计图纸,对系统原理有了深刻认识,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3 小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高科技、大工程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建环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

本文所述的华北电力大学在建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将总结和吸取各方面有益经验,继续完善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注释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岗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驱动;项目载体

一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我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为期1.5周,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致使供热工程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课程设计时间利用效率低,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由于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该学期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十多门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需要准备其他课程的结业考试复习,同时根据大学教务处的安排,该时间段还要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其答辩的任务,加之大四学生在本学期面临毕业找工作、考研等任务[1]。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学生往往顾此失彼,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以至于课程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理论与实践课程独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培养不足

《供热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从教学方法来看,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法,课堂疲软,效果不佳。在整个教学工程中,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按早已确定好的教学大纲讲解概念、例题,学生则埋头记笔记,很少去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这类教学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供热工程是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是为了满足当地社会需要而开设的,该课程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使学生对供热工程理论、技术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感觉比较吃力,知识点消化困难,基础知识不牢固。同时理论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针对建筑物进行供暖系统设计,需要综合利用《供热工程》中相关章节的理论及其技术知识,根据设计任务给定的建筑图纸、室外管线及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供暖系统设计[2]。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基础理论及其技术知识扎实,思路清晰,考验其设计思维、构建建筑物供暖系统的综合能力。由于供热工程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基本上没有安排工程实践设计案例进行基础理论及其技术巩固和提升,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快速建立建筑物供暖系统设计的概念。一旦进入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没有教师指导,就会思路不清,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单一

学生需要提交的设计成果有:建筑物供暖系统设计说明及其计算书,含计算草图。CAD绘制的建筑物各楼层供暖平面图、供暖系统图及其大样图,供暖系统设计说明、设计图例、材料表及其设备明细表等[3]。由于课程设计期间学生面临繁重的任务,提交的成果质量普遍较低,抄袭的现象严重。考核方式包括设计平时表现、出勤、成果三项。其中平时表现及出勤占30%,成果占70%。由于采用CAD绘图,加之通常只有2个设计任务,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设计成果项成绩教师最终只能根据平时的印象以及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判,考核方式单一,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抄袭之风,没有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反思与改革实践探索

传统的供热工程教学模式、方法及其教学组织形式,导致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质量不高,没有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供热工程》课程组进行了反思,针对以上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探索,力求更好地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保证课程设计时间

改变供热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及其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讨优化组合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及其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将课程设计所需理论和技术知识链接到相应章节中去,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同时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图纸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明确设计任务,提前收集课程设计所需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边讲边设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工程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理论教学完成后,课程设计大部分内容基本完成,到学期末时学生面对繁重的任务,就不会顾此失彼,课程设计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二)改革供热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

针对学生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不强问题,对供热工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思路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课程教学始终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设计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尽可能按一体化进行。采用边讲边设计的教学模式。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讨优化组合供热工程课程内容及其实践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联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以课程设计的工程实践设计项目为主线,贯穿各个章节,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工程实践项目的设计,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建筑物供暖系统整个设计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内容、方法,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职业岗位技能,积累了工作经验。这样做既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其职业素养。

(三)改革课程设计要求及其考核方式

针对设计任务少导致的抄袭现象严重问题,课程组采用尽可能多给出工程实践任务,对同一建筑物,采用修改建设地点也就是修改气象条件或者修改室外管网条件等方式,对供暖系统形式的选择要求只要是现在规范允许采用的合理的系统形式均尽可能采用[4]。针对采用CAD绘制导致抄袭现象严重问题,修改课程设计成果要求,除供暖系统平面图采用CAD绘制外,供暖系统图必须采用手绘图制,设计说明及其计算书除计算表格及其计算草图外,要求采用手写,以此杜绝抄袭现象。针对考核方式单一问题,供热工程课程组对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传统方式与现代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考核方式公平公正。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考核是相对其目标而言的,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外聘专家介入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为了保证教改质量,在课程设计实施前制定了考核主体应该体现多元化、阶段性评价和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内容应该多维度的考核原则。多元化评价由学生自评及指导教师评价组成。阶段性评价和与终结性评价由项目设计准备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设计成果及设计成果展示答辩四个评价维度组成。多维度的考核在不同设计阶段分别有若干个反应该阶段主要任务的评价指标[5]。在整个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个阶段每完成一项任务学生、指导教师针对该阶段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四个阶段各占总成绩的10%、20%、45%及25%,每个阶段学生、指导教师评分各占30%、70%。

第3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地源热泵、浅层地质构造、热响应试验

Abstract:栀最栀 suitability investigation on栀愀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an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echnology , find out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the resources,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eothermal heat extraction of suitability and other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land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design,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ormulate relevant management policy provides the basis, to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careful, effectively improve after the l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purpose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and.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hallow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rmal response test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课题立项背景

土地整理的工作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把碎块的土地整合、加大水利电力设施的配套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低产田变为高产田的初级目的上,没有把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相结合。据查,目前还没有土地整理与浅层地热资源相结合的相关报导。

因此,天津市开垦征地事务中心、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热管理处和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组成研究小组,提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进行地温热能资源调查和地源热泵技术利用适宜性研究,旨在为土地整理过程中进行都市型农业规划、预设地源热泵系统预留地块时提供技术参数和建设依据,避免土地整理完成后再进行地温能开发所造成的土壤结构破坏。

2、课题工作地点

本课题研究区位于位于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齐心庄村西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内。工作区地理座标为:东径117°22′33″~117°21′53″,北纬39°20′40″~39°21′30″,土地整理面积约1.7平方公里(图1)。齐心庄区域上属于天津平原东北部,区内地势低平,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北高南低,一般地面高程在 2.5m~3.5m之间。地貌上为冲积平原前缘与滨海冲积平原交错带,地势平坦,表层土的组成物质主要为砂质粘土-粘土。

3、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

3.1课题计划及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于2009年3月向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教处提交申请,于4月29日批准并开始实施。合同规定完成时间为2010年6月。

具体进度如下:

1、2009年4-6月,收集资料、编写设计、施工方案;

2、2009年7-9月,野外地质调查、咨询;

3、2009年10-12月,工程地质钻探、采样、岩性野外和室内试验;

4、2010年1-3月,地源热泵热交换试验站施工、测试、观测等。

5、2010年4-6月,室内资料整理研究,编写报告,验收、提交。

3.3工作内容之二:钻孔内原位热响应试验

埋地换热器钻孔有效深度为120m, 钻孔直径约为250mm, De32型双U埋地换热器(HDPE),采用了中粗砂砂浆作为回填材料。经测定,回填材料密度为2600kg/m3,导热系数为2.45±0.1W/(mK),平均比热为850J/(kgK)。测试工作在钻井回填完成数周之后进行,此时土壤温度已经基本恢复至未受扰动前的自然初始状态(图6)。

钻孔布置:试验孔5m观测孔(取样、测温孔)5m试验孔。

在本次钻孔实验中,进行了取热和排热工况各两种不同流量下的运行测试,具体数据详见图8。在图8中,显示出了不同取热和排热工况下,进出口流体温度以及地下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明显看出,在所测试的四种工况中,换热量随温差的变化而明显上下波动,在运行初期两小时内波动较大,随后波动量逐渐稳定。

根据上述埋地换热器稳态运行数据统计,可以绘制出地下换热量q 随埋地换热器管内流体平均温度的tf变化关系,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此关此关系呈线性变化规律(R^2>0.9),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次实验结果比较可靠。一般而言,曲线斜率越大,土壤的热传导性能越好,地下换热量越大。具体而言,钻孔地下换热量满足以下实验方程:

通过以上方程,即可以掌握埋地换热器在不同运行温度下的地下换热量,从而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依据。根据曲线变化斜率K=5.9498,通过TRT 2.0软件还可以计算获得土壤导热系数:

W/(m℃)

3.4工作内容之三:原位测试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钻孔的地下换热测试情况及相关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项目所在地增温层地温分布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增温层的地温梯度约为5.35℃/百米,属于地温异常范围。试验后经过3个月观测,地温无明显变化(见表7)。

2)、在冬季测试时,埋地换热器管群附近的土壤初始平均温度为15.69℃。

3)、钻孔的地下换热量随流体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满足以下实验方程:

4)、钻孔附近土壤的导热系数分别为W/(m℃),土壤具有较好的热存储能力,适宜于建设冷、热负荷相差不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4、地源热泵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分析

4.1浅层地热能资源量估算

本次试验孔为120m,由表6可知,每孔冬季平均换热量=38.38(W/m)×120m÷1000=4.61 kW,每孔夏季平均换热量=63.97(W/m)×120m÷1000=7.68 kW。

方案模拟有一块已经平整好的场地,具体形状及尺寸布置见下图,场地周边为道路或水渠等其他辅助设施。整个场地长205米,宽47.5米,建有大棚8个,单个大棚占地面积约1000m2(长度为100m,宽度为10m),相邻两个大棚间距为5米和2.5米,总占地面积9737.5平方米,其中大棚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土地利用率为82%;设计地埋管换热孔网度5m×5m,单孔影响面积为25m2,可布置换热孔420个。

温室供暖负荷天津地区采取100w/m2热指标,则每个温室需100kw热负荷。根据计算每个温室的热负荷,钻取22个120m深地源热泵换热井即可满足要求,而实际平均可钻孔约52孔。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每个温室大棚的地热资源量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有较大的富余量,每棚多出142KW或142 W/平方米,这些地热资源可以集中起来用于其他方面。

4.2、经济效益论证

温室大棚采暖方式采取风机盘管供暖方式,如种植作物土壤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也可结合地下埋管温床供暖。风机盘管除供暖外还可增加温室内空气流动利于植物生长。在控制最适宜温度为18~25℃时,一个采暖冬季的用电运行费需1.5万元左右,而相对于夏季,需要投资用电运行费是冬季的60%。

根据村民的介绍,齐心庄目前已建成的单墙斜面式简易塑料大棚的造价为11~12万元/每栋。预计年产值6万元/每栋,两季生产菌类作物,生产成本与利润大约是4:6开,3-4年可回收投入成本。

菌类作物是低温性作物,主要是每年3-5月份和9-11月份生产。如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保证四季生产,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预计年产量是该类大棚的2.5-3倍,即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利润9万元左右,减去冬、夏两季运行的总电费2.5万元,相对来说,利润翻番,回收投入成本周期减少一倍以上。

依据前面的数据分析,温室供暖负荷天津地区采取100w/m2热指标,每个温室需100kw热负荷,需钻取22个120m深地源热泵换热井,整套施工、设备及建设安装费用需30万元左右。显然,增加地源热技术对于单墙斜面式简易塑料大棚来说,一次性投资比较高,加上大棚的保湿性差,运行电费也会相对偏高,对于种植低品质的作物时,投资回报周期会较长,在当前农村经济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这种较大的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如果单纯由农民投资,其不太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采用四面保温墙的温室,大棚造价约20万元左右,加上地源热泵加温床系统,总体造价约50万元,可一年四季有收获,对于中高档的农业作物来说,年产值不低于15万元,运行电费成本会大大降低,回收成本周期可相对缩短。地源热泵系统的室外设施的寿命为30-50年,热泵机组系统的寿命为25年,室内末端系统也能持续10年以上。

此外,如果将规划整理好后的一整块或几块土地进行全面统一设计,建立起集中式大型地源热泵集热站,在保证大棚供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剩余的地热资源,向附近的民宅或厂矿企业等部门供冷、供热,同时收取部分费用,用来弥补大棚生产的运行费用,可实现在高度挖掘使用地热资源的同时,减低农民的负担。

5、地源热泵系统在农村住宅等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分析

根据目前天津地区的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情况,结合土地整理规划,初步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推广办法。

第一,根据土地整理规划的具体范围,确定优先建立大型地源热泵换热站的方案,在满足农业系统使用地热资源的前提下,将余热向农户提供冬季采暖、夏季供冷。对于新农村建设中集中搬入楼房的集中采暖用户,可优先考虑集中式地源热泵制冷制热站系统,同时也可考虑集中提供地源水,分户采用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的形式。地源部分系统的投资可控制在90元/平方米,热泵机组部分系统的投资可控制在80元/平方米,末端系统应优先考虑地板采暖系统,这样末端系统的投资可控制在40~70元/平方米,整体投资可控制在210~240元/ 平方米之内。而对于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单体农家小院的用户,应优先考虑地源热泵系统,系统的总投资可控制在300元/平方米之内。

第二,针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农村用户,应因地制宜,户内末端可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对于以采暖为主的建筑,可考虑采用地板采暖的方式,初投资小,采暖效果好。对于冷暖均有需求的用户,末端应根据建筑及装修的要求,既可采用传统中央空调中的风机盘管,也可采用家用空调中壁挂机和柜机的形式,既可明装,也可暗装,完全根据用户的需求。

第三,从使用上,由于家用空调的普及,因此可以参照家用空调的模式,既可采用遥控器来控制热泵机组及末端的启停和温度控制,也可以采用三速开关的形式来进行控制。目的在于使得操作更加简单、易懂。

第四,呼吁政府对于采用地源热泵的农村用户给予一定扶持政策。无论是温室大棚系统,还是农村冬季取暖,地源热泵系统使用的时段大部分在夜间,因此,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出台给予农村用户以和城市用电采暖用户一样的峰谷电价政策,并给予一定量的一次性投资补贴。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农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积极性。

6、结论

该课题于2010年8月通过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教处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开始推广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节能的重点已从工业逐渐转向建筑和交通。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占建筑节能的主要部分。因此,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果和产品质量,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不断增加,建筑能耗已经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7%以上,有些地区已接近40%,且其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总消耗量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8%,其中2/3为暖通空调系统消耗。随着城市化进熬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暖通空调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也将进一步增大,这势必造成能源供应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根据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惊人的,但如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使现有空调系统节能20%-50%,完全可靠。因此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考虑节能,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针对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的现状,提倡可持续发展、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刻不容缓。基于当前国家能源短缺现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在施工前期积极建议建设单位采用环保、节能、绿色新能源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目前,在我国新能源使用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 2002年4月4日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部2002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第2002026项为“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空调应用技术”。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国家进一步推广新能源使用技术的良好体现。同年,国家财政部和建设部联合文件,调查统计全国各地建筑节能项目,大力鼓励在建筑领域使用地下水、海水,岩石土壤等天然能源的空调项目,并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海水源热泵与地源热泵是国家大力推广的重大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之一。地源、海水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即,从地下水、海水、河水、湖水、土壤等低品位热源中提取热量,转换成高品位清洁能源,向外提供供暖热源或空调冷源的地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通常能效比可达1:3.5~1:4.5,即输入1kWh的电能,可输出3~4kWh的热能,其中另外3kWh的热量来自免费的天然能源,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形式的供热方式。采用此热泵技术,不燃烧任何燃料,是一种极为清洁的能量转换方式,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大幅度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同时也大量取代燃煤锅炉,解决环保的压力,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政策。

其次,通风管道材质选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新型超级风管(复合玻纤板风管) 是近年最新的风管管材,以容重64kg/m3、厚度25mm的离心玻纤板为基材,内复玻璃丝布,喷胶处理,外复防潮铝箔粘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工业行业标准》JC/T591―1995复合玻纤板风管标准。该产品具有消声、保温、防火、防潮、漏风量小、经济适用等优点,材质轻,搬运吊装容易,现场修改方便、易施工,组装便捷,需密封的连接点少.节省安装空间,热效高,操作安静,工作寿命长,性能价格比最优,综合造价低,但要防止被水长期浸泡及施工中人为破坏。相比之下,超级风管(复合玻纤板风管)比传统风管具有更多的优点。①消声性能:超级风管的管壁是一种多孔性吸声材料,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有数据表明,中频在1000―2000HZ,管径500x320mm情况下,其消声量可达到18―21dB/m,是一个很好的管式消声器,可以消除来自空调设备的一次噪声及阀体、管件等处产生的二次噪声,随着管道的延长,效果更为明显,故可省去专用消声器。而镀锌铁皮风管和无机玻璃钢风管均无消声性能,须加消声器。②保温性能:超级风管的管壁为离心玻璃纤维板,导热系数小(平均温度24度时是0.029W/m.K,70度时是0.04W/m/K),特别是外表复合铝箔布具有很高的热反射能力,且其强度和韧性均大大超过铝箔纸,不易破损。因其风管壁即为保温层,管道采用榫接、T形内框架对接和铁皮插接(或外法兰连接),使整个风管各部位保温均匀,无冷桥现象产生,具有良好的保温绝热性能。而镀锌铁皮风管和无机玻璃钢风管均无保温性能,须另加保温层和保温防护层。③漏风量:规范规定风管漏风量应根据管道长短及其气密程度,按系统风量的百分率计算。超级风管通过开槽、合榫、胶粘制作连接,结合缝再用铝箔胶带密封,不加固风管漏风量基本为0,加固风管漏风率不大于1%,系统漏风率不大于2%,当管内静压为500Pa时,风管单位面积漏风量小于1.8m3/h.m2。④破损修补:a、如果是管道外表面很轻微的破损,可以用专用的密封胶带来进行修补即可。如果是管道内表面有轻微破损,则可用舒伯专用修补胶进行修补。如果管道外表面的铝箔层发生破损,而玻纤保温层未发生损坏,则可选用一片合格的铝箔片进行管道铝箔表面的修补。b、如果管道壁的破损已达到玻纤保温层时,则可将破损的地方切割下来,开出雌雄搭接口,另选一块完好的板材,根据切割下来的玻板尺寸切割好,留下雌雄搭接口,在四周接口上涂上修补胶及粘胶剂,根据工艺规范进行密封。⑤效益分析:镀锌铁皮风管:制作安装费为152-163元/m2(含各种连接件,加固件、吊装件、保温防护层),增设消声器或回风静压箱将增加费用约20―40元/m2(按管道长50m估计),如风管内风速较高,为满足较高静音要求消除产生的二次噪声而需设置消声风口时,还将增加较高的费用。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安装费,按无机玻璃钢10元/kg计为215―242元/m2,按8元/kg计为184―211元/m2(含各种连接件,加固件、吊装件),增设消声器等消声部件增加的费用与铁皮风管基本相同。超级风管:制作安装费为135―155元/m2(板材厚度为25mm,自带消声、保温及防护层,含各种连接件,加固件、吊装件)。超级风管性能价格比最优,综合造价低。它将随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以其独特的性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尤其在空间紧张、噪声控制较严格的场合,其优势更加突出。

最后,实际空调运行中负荷则随着多种因素而变化,最小时甚至还不到设计负荷的10%,存在能源浪费很大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运行管理。

1、主机的节能运行

在空调系统中,主机能耗占总能耗60%以上,因此主机的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①启停最佳控制:对大楼不同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寻找最佳启停控制方式,将既能满足人们对空调环境的要求,又能符合节能的要求。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办公室环境因素,制定多套节能运行方案。②根据空调实际负荷调节主机台数或选择主机功率。

2、水泵的节能运行

由于水泵在设备选型时大都留有余量,因此泵的出水侧阀门都不会全开,有的仅能开到1/2,这就造成了阀门的节流损失,同时由于阀门限制水量,使主机的制冷效果不理想,往往造成单机供冷不够,双机或多机时却在部分负荷下工作,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变频调速技术能使阀门全开,其节流效果良好。采用变频变流量系统,使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增减而增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3、减少水侧污垢、腐蚀及青苔阴阳相

水侧的水垢、腐蚀及青苔对制冷系统影响极大,这也是空调系统能耗高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水垢、腐蚀及青苔对水系统的影响,除设备生产厂家应采取措施外,还需加水处理装置。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应用到空调节能中来,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在 此基础上要对暖通空调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暖通空调才能给千家万户带来便利,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作用,同时,我们暖通专业工作者,都有义务在暖通空调的节能领域里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接第226页)

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尊重各国文化传统与习俗,方便商务活动能顺利展开。(陈准民,王立非,2009)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中,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这是学生顺利完成商务沟通和交流语言上的保障。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中,学生要学习的不是零散的章节,而是系统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中的训练会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外文化和习俗,提高跨文化背景中用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灵活创新的思维模式,用中西方两种文化创新地解决问题。

四、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

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的课程中,除了学生商务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外,还需要培养一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书本上是很难得到锻炼的。于是在课程体系上增加实践性的课程是不可缺的。在像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增加结合语言、商务知识以及业务流程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谈判流程,也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各组间进行贸易,签订贸易合同,将贸易术语、国际支付与结算,运输和保险等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用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校企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大四阶段,带动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前期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工作中,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的实用复合型人才,在就业中凸显优势。

五、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突出商务和英语的有机结合,在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的方式,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才能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更为突出,专业特色更加明显,在商务环境中有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_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_试行[J].中国外语,2009;7

[2]赵琛.实用性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第5篇

关键词:暖通;控制系统;高层民用建筑

前言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暖通控制系统具有时滞和大惯性,当前的控制信号要等到很长时间才能在系统的输出中反映,而广义预测控制可以利用现在时刻的控制变量使未来时刻系统的输出快速准确的跟踪期望的输出。

一、高层民用建筑中暖通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问题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中暖通控制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要实现这些作用和效益,就必须实施优化,高层民用建筑中暖通控制系统的最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具有可以从系统的各种可能结构和参数中找到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优点。

1、改善暖通控制系统的设计。暖通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一是供暖系统应保证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暖通控制系统特别是中央暖通控制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暖通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暖通控制系统而言,通过围护结构造成的热损失在整个暖通控制系统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围护结构消耗的能耗所占暖通负荷的大小。因此,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在暖通控制系统节能中是十分必要的。

2、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对于暖通控制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的暖通负荷占有很大比例,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暖通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高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3、提高系统控制水平。采用舒适性评价指标即体感指标作为暖通控制系统的调控参数,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控制方法存在的弊病,而且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能。据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可使暖通控制系统在人体舒适的条件下节能 30%左右。

二、暖通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分析

1、控制策略的优化。目前,高层民用建筑中空气处理机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 PID 控制,选择合适的 PID 参数对暖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关键的。PID 系数高,暖通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陡,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短;相反 PID 系数低,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长。但并不是 PID 系数越高越好,否则易引起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失稳,表现为室内温度的振荡和水侧的电动调节阀周期性的来回运动无法在固定开度上运行。PID 能解决大部分场合的暖通控制,但对于影剧院等大热惯性暖通场合,靠高的 PID 系数来提高暖通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这时可以采用双级控制,即分别在暖通的送风道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室内的温度设定由主控制系统控制器完成,水阀的驱动由副控制系统根据风道温度传感器和主控制系统的指令完成,由于风道温度变化速度快于房间温度的变化,这一控制方式加速了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

2、控制权的优化。通常高层民用建筑的暖通控制系统遵从的是中央控制站集中管理的原则。有时也有其不便的一面。在某些场合将暖通、通风系统的参数的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可能更符合使用者的需要。控制系统本身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需要专门部件来实现。这类功能接近 VRV 控制面板的设定器给房间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性,必要时应积极采用。

3、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优化。主流高层民用建筑的暖通控制系统供货商都能提供大中小不同处理能力的控制系统,冷冻机房、热力站监控点是密集场合应优先采用大型控制器,以减少故障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对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通风机一般采用中型或小型的控制器即可。近年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进步很快,其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场合,在暖通通风的现场设备控制工程中不应将其排斥在外。

4、控制网络优化。在满足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尽可能简化、清晰,无论基于 RS485总线或基于 LonTalk 总线的控制网络都是如此。分支、分级多的网络管理复杂、可靠性低。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这种布线设计的随意性如果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仍然是有技术风险的,并可能增加系统的投资。小型高层民用建筑工程尽可能运用基于 Rs485 总线的控制网络,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大型工程可以考虑楼层网络分级。

三、加强可再生能源暖通系统的应用问题分析

随着高层民用建筑中暖通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暖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将大幅度上升,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日趋加剧。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低品位能源已经成了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1、太阳能的热利用。太阳能的热利用是目前高层民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其主要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形式。被动式太阳能房的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不需要任何辅助能源,通过高层民用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以自然热交换方式来利用太阳能。它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的主流。主动式太阳房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需要用电作为辅助能源。采暖降温系统由太阳集热器、风机、泵、散热器及储热器等组成。此外,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高层民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护结构中还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墙,利用太阳能采暖。

2、地源热泵的利用。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土壤的热资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源(如电能)将低温位能向高温位能转移,以实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中调系统。地源热泵利用地能一年四季温度稳定的特点,冬季把地能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即把高于环境温度的地能中的热能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地能作为暖通的冷源,即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释放到低于环境温度的地源中。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暖通控制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是21 世纪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高层民用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总论

节能降耗是我国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近年来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节能降耗的成绩也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在常规的物业管理中,能源包括电、水、燃气、热源等能源,在日常运行中,供冷和供暖是能耗最大的工作,也是拥有节能空间最大的领域,如何确保客户舒适度又能降低能源消耗,是所有物业管理专业人士持续探讨的课题,也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在建筑物的多项设备设施中,往往会有多个可以进行节能优化的项目。面对这些可以进行节能优化的项目,我们可以优先选择改造能耗大、改造周期短、施工难度小、改造后效果显著的项目予以实施,但是改造方案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确保设备设施使用安全。

对于北方的大多数写字楼来说,供暖所需能耗的费用通常要高于供冷能耗的费用很多,因为北方的冬季较为寒冷,为了做好防冻工作,冬季供暖时设备需要全天运转,能耗非常大,所以我们更需要在供暖工作上发掘节能潜力,研究供暖的节能方案。

二、供暖节能方案介绍

1、物业项目及设备设施情况介绍:

我们以北京某5A级写字楼为例来探讨供暖节能方案,此大厦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75米,全部为玻璃幕墙结构,3F-20F为写字楼,1F、2F为商业,B2、B3为大厦停车场。冬季采暖系统主要由三台采暖板换、三台采暖泵及相关管路和末端设备组成,由市政一次热水作为热源进行换热供暖;空调末端设备采用风机盘管和独立新风系统。为提高办公区空气质量,室内设有主动式呼吸幕墙风机系统进行排风。在空调自动化方面设有完善的楼宇自控系统,能对送入室内的新风进行温湿度的调节。

2、供暖节能方案:

(1)常规供暖节能方案:

大厦自2005年建成至2009年供暖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运行方案,即由运行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天气变化来调整供暖温度。主要是以大厦客户对温度舒适感“零投诉”为主的运行模式,能耗较大。自2010年供暖季开始,大厦开始节能供暖运行方式,供热板式换热器由两用一备改为了三台并用,在低温供暖时能够提高换热面积,要求供暖二次出水温度尽量与一次回水温度一致,提高板换的换热效率,从而减少流量供应,节约用热量,同时也减少了一台循环泵的使用,节约了电能。下表为2008年-2011年供暖季用热对比。

2008年度-2011年度每月耗热量对比图表

通过上述图表显示,在2010年和2011年的供暖季中,使用节能供暖运行方式后,两年比2008年和2009年供暖季减少4286.4吉焦,节约了9.3%,约合24万元。

分析:虽然在2010年度原有供暖方案上进行了优化调整,但从技术有段和精准控制上存在制约,节能降耗也进入瓶颈阶段。

(2)通过气候补偿装置进行节能供暖

2013年供暖季前,在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大厦热力站加装了采暖节能自控系统(气候补偿器),在计算机内安装供暖自控专用软件,可通过网络实时接收气象数据和供暖运行数据,同时也可查询各项机组数据、气象数据以及供暖数据分析图及趋势图。在供暖过程中,专业气象台为大厦实时提供当前天气情况及1小时后的气象预报,根据预测天气情况实时传输数据,经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后预知供暖温度,通过在每台板换上加装电动调节阀实现对二次供暖温度进行按需调控,此外,自控系统中的控制柜,能够显示设备运行模拟画面及实时运行参数,并可以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调节和设定,控制柜内安装有PLC控制器,主要用于接收传送数据以及对比分析,并对电动调节阀进行调节控制;除此之外,大厦还安装了20台室内温度实时采集器及3台室外温湿度采集器,通过专业软件实时采集、分析室内、外环境温度和湿度,给供暖控制系统提供参考数据。

供暖自控专业软件 控制柜

电动调节阀 室内温度采集器

通过提前预知天气变化情况,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后,自动调节供热阀门开启量,调整供暖温度,这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进行手动调节阀门开启量,更是根据科学的数据,由从前的运行人员凭经验操作转换为科学的自动控制,使节能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科学。由于根据天气预报提前调整供暖温度,从而达到更高的节能目的。

下图为2008年至2013年供暖季用热量对比图表(由于2013年供暖未结束,故使用3个月的数据进行对比)

2008年度-2013年度每月耗热量对比图

通过上述对近6年的供热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采用气候补偿器进行供暖后,热能耗明显低于从前,自2008年至2012年11月-1月供暖季中,5年日平均用热85.84吉焦,2013年度供暖季日平均用热58吉焦,比此前每天减少27.84吉焦,节约了32%,按照供暖季平均140天计算,2013年预计比此前节约3897.6吉焦,约合21万余元,相当于常规运行节能两年所节约的费用。

分析:经过严谨设计施工,在保证现有设备不进行大规模置换及大量资金投入下,在现有的设备管路上加装控制设备并采用控制管理软件,吸取公共信息资源(天气预报),投入较低又能达到精准控制,减少劳动强度和对值班操作人员的技术依赖,从而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第7篇

企业实践作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但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急需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提高认识,增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主动性

经过几年的企业实践[2],教师认识到不能只把它作为克服专业课教学[3],与生产实际脱节,实验、实训只是简单重复实训指导书倾向的权宜之计,要明确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和教师肩负的责任的高度,正确认识企业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才能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投入企业实践。抓住这个关键,才能激发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迫切感,增强提高专业素质的针对性,体现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有效性。

企业实践作为一项正在逐步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在落实中,除了个人积极性外,还需要有企业、学校等方面的支持与协调。既需要大型企业和示范性院校集中组织的企业实践培训,又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到企业深入实践。集中培训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大型企业采用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个人的深入实践有利于增强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各种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一种专业技能用于不同产品或不同行业的经验积累,以及一种专业技能的交叉运用。对于一名专业教师来说,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实际锻炼。

企业实践形式是多样的,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据个人条件因人、因地制宜。无论选用何种形式,都要把企业实践与创新教学和生产过程对接的有效形式结合;与改革实验、实训教学、实现生产性实训方法结合;与总结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经验结合。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践,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服务,在服务中提高专业素质,在合作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服务经济发展

企业实践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各级职业院校分别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任务。因此,这就对各级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4]提出更高要求。不能停留在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提高专业素质的层面上,而要根据当前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积极探索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形式、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围绕这个新要求展开。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实验、实训教学的专业教师,在初步尝试中,先后参加过对企业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和校企联合技术项目的研发等不同形式的企业实践。

2.1参与对企业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

这是目前企业实践特别是到中小企业实践比较适用的形式,实践内容体现了由过去到企业学习到为企业发展服务[5]的转变。依据企业需要和教师条件,深入企业,了解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需要升级改造的产品,直接找到企业实践的切入点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结合点。

笔者深入一家生产适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备的企业,设备原来采用单机安装,不联网控制,只分散于各处,不能统一管理,而且不同厂家的产品不能互相兼容。要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只能到分布于各处的现场查看和收集信息,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费时费力。了解了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对产品的升级要求,笔者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PLC技术,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PLC检测消防出水口压力、火灾报警联动控制柜的启动信号,自动启动消防泵工作,使系统进入消防状态。由于实现了网络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远程监控各消防单位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故障、巡检和停开机记录,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预防控制火灾的能力。

参与企业产品的升级改造过程,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实用新型产品的产生,其往往是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其开发过程需要研发设计、样机试制、调试改进等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工艺过程涉及掌握机械、电工、电子等不同方面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的互相配合。企业需要“综合型”人才,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职业人才,这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钥匙。

2.2参加校企联合项目的研发

这是较高层次的企业实践,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发挥职业院校教师作用的一种好形式,为教师直接为企业发展服务提供了平台。采用这种形式,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还要具备相应的研发、设计能力。根据企业需要,由学校和企业签订了联合技术开发合同,明确了研发项目、任务和双方的责任、分工后,笔者参加了《采暖系统网络智能控制装置》的研发工作。

第8篇

【关键词】暖通节能;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飞快发展,而在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凸显的情况下,减少建筑能耗势在必行,据统计建筑能耗已经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7 %以上。有些地区已接近40 %,且其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 %,上升到近年的27.48 %,其中2/3为暖通空调系统所消耗。在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正慢慢的得以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也将进一步增大,同时我国目前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巨大。因此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考虑节能,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管理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等原因,一些设计单位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使得设计施工完的系统不仅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达60%。

另外,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采用惯用方案或甲方指定的方案,由此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在实际工作中,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二)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

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凋没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三)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二、解决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精心设计暖通空调系统

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暖通空调系统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可以说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三)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调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四)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我们根据热湿环境的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显著下降,一般可达到12~14℃,而传统方式一般在18~20℃,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夏季也有类似的结果。

(五)推广应用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的空调系统

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低品位能源已经成了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地下恒温层土壤热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COP值,使得同等制热(或制冷)量下的系统能耗大幅度下降。另外,利用太阳能供热或制冷技术也在开发研究着。

(六)开展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工作,实现能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目前许多空调系统冷热回收利用研究也在蓬勃开展,如空调系统排风的全热回收器,夏季利用冷凝热的卫生热水供应等,都是对系统冷热的回收利用,显著提高了空调系统能源利用率。

(七)强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并提高系统控制水平

对暖通空调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具备必须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应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这样管理人员才有能力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设计要求的节能效果。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采暖系统选择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用地矛盾日益突出,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及条件所限,往往会出现高层与多层建筑共存的现象,很多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不得不采用原有的低层供热系统来供热。如何更好地进行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解决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中的采暖问题,这对于广大建设者和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采暖与一般多层建筑共用一个采暖系统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几种采暖方式的设计原理并通过实例,综合考虑整个采暖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对实际工程进行解析。

1.什么是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定义,在我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明确的描述,以下三种情况被包含在内:①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当其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就算作高层建筑:②建筑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除外);③从1984年开始,建设部门为简化统计口径,把十层作为高层建筑统计的起点。采暖系统的特点。高层建筑的采暖一般是使用锅炉房集中供暖的方式,并且根据各层所需的压力不同,全楼会在垂直方向上被划分成数个采暖区域。

2.高层建筑热负荷计算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物的热负荷计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普通的低层建筑不同,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物受到室外风压、热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比较大。高层建筑室外的风速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加大,高层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换热系数取决于外表面的对流放热量和辐射放热量。对一般的多层建筑来讲,建筑物上部和下部的风速差别不会太大,计算时可以不考虑,然而对于高层建筑物,由于高层部分的室外风速大,高层部分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会大幅度加大。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物四周无其他建筑遮挡,使得高层建筑物不断通过围护结构外表面向天空辐射热量。因此高层部分由于风压引起的换热系数加大及外表面辐射放热的增加是计算热负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作用于高层建筑高层迎风面上的风压随风速的增加相应地加大,进入建筑物的冷空气量势必也会加大,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耗费更大量的热能来将渗入的冷空气加热,从而加大了室外冷空气的渗透量,这就加大了高层部分的热负荷。冬季建筑物内热外冷,室外冷空气经建筑物下部进入建筑物,经过室内加热后通过上部排出,尤其在高层建筑内,当高度越来越高,这种热压作用下的空气流动会更加明显,就会使更多的室外冷空气从建筑物下部流入,这种作用增大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分的热负荷。

3.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选择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选择与一般多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静水压力较大,在进行采暖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室外热网供热参数,以及与室外热网相连接的多层建筑物内散热器的承压能力,来确定高层建筑物系统形式。

通常建筑物采暖采取的热源有以下几种:独立供热、区域供热、集中供热。第一种方式比较简单,建筑物热源来自独立的锅炉房,水泵间内设高、低压循环泵分高低压系统即可分别为高层建筑物、多层建筑供热。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到项目的局限性,高层建筑供热方案并非由其本身决定,尤其目前我国各大城

市为了加大环境保护而取缔了各企事业单位的独立锅炉房,而采用区域或城市供热管网。一般来说区域或城市供热外网为单一压力供热,系统的压力不可能满足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要求,新建高层建筑只能采用这一系统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

1)以城市供热热源为一次热源,在小区内建设换热站,换热站内设高低压两套供热系统,分别对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供暖,这一设计形式比较简单,系统运行也会比较稳定,但这一系统增加了换热站的投资,以及以后的运行管理人员及费用。

2)对于高层建筑采暖进行竖向分区,低层直接选用外网接入,对高层部分在单体高层建筑物内设采暖增压系统,把外网的热媒加压后进行供热,然后采用减压方式将高区采暖系统的回水减到合适的压力后再回到室外管网。这一系统的特点是初期投资较少,运行管理费用较低,但这一系统的选择应在室外管网、设备的参数,及设备的可靠性上多下功夫,否则容易出现高、低区垂直不调问题。

虽然高层建筑的供热方式很多,但各种方式在其具体的适用条件的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总体而言,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的设计中,选用加压泵系统有着非常好的适用性,这一方式在整个管网运行安全、初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上有着相对的优势,是一个首选的方案。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整个供热管网参数、系统的组成,并从技术、运行管理、经济等各个方面认真比较、计算,选用设备参数要准确,设备要可靠,从而找到最合适的供热方式,真正做到技术先进、运行安全、投资经济合理、设备节能可靠。

参考文献

[1]贾哲,姜波,程光旭,刘媛.建筑节能材料简述[1].建筑节能,2009(06).

[2]牛钐钐,李海英.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改造效果分析叫.建筑节能,2012(02).

[3]刘学来,李永安,李继志,张洪瑞.基于储水蓄能除霜的不间断供热理论及实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4]李亚梅,彭家惠,张建新,田少宁,赵伟.含泥量和细度模数对外保温系统抹面砂浆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8(02).

第10篇

目前建筑业企业要求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更多新的专业技术和更高的综合素质,这就对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供热工程》作为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其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必然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要求,力争培养出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1课程设计理念

11课程定位与性质

《供热工程》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术课。所学习的内容即为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供热工程的设计能力、供热管网运行管理能力、供热工程施工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要以《建筑概论》、《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职业岗位课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时,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供热工程》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该课程注重学生供热系统认知能力、供热系统识图能力、供热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运行管理等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设计理念有以下特点。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和“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以建筑采暖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 “供热技术”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手段,涉及“供热知识、供热理论、供热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训练项目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任务的相关性进行,不同的任务按照不同特点,组合对应的训练项目和理论学习,让学生融入工作情景,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供热工程设计的工作工序和工程特点,将本课程划分为九个知识模块,每个学习模块的学习内容、技能内容具体要求见下表。

23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采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采暖施工图设计为载体,将教学单元设计成单项任务,课程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PowerPoint课件演示。利用PowerPoint课件多侧面、多层次地演示教学内容。主要用于设备介绍、工作原理分析和知识点的总结等方面。例如采用PPT课件展示供热系统的形式效果很好。

(2)现场板书授课。现场板书主要用于临时详细表述某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PPT课件结合使用。例如公式的演绎,细部构造示意图等均使用现场板书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3)现场参观。现场参观的目的是提供实物系统的环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已建或在建的建筑供热系统的参观,为同学们牢靠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提供很好的平台。

(4)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独立的工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其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项目训练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人人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性;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项目中实践的过程,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其教学过程按照:

(1)发放任务单,提出引导性问题;

(2)教师讲解完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

(3)教师演示学生分组操作或讨论;

(4)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指出不足,学生整改。

24教学考核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建环专业 复合型人才 实践能力

为系统了解和分析用人企业对中原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2006年12月,笔者对2004年~2006年三年间的128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新就业毕业生整体上是满意的,认为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但82.6%的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暖通以外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建筑、给排水、热能、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其中多数施工单位希望学生能够在工程现场充当项目经理的职责,多数设计院则希望学生能够在专业对接中更好地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相应专业的设计、施工及安装要求。总之,大多数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素质。

因此,为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所亟需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对加强对建环专业学生的复合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为此,笔者通过完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来增加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通过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素质。

一、研究并修订建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基于对学生复合型知识培养的要求,在全国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培养规格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建筑、自动控制、电气、给排水、热能、燃气、工业空调、经济与管理、外语、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适当增加专业交叉型课程的学时数,以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面。如增加《纺织空调除尘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组织与经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等交叉型课程,并把原有15学时的选修课程改为30学时。

二、优化课程体系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高校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指导下,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进行研究,优化课程体系,如把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暖通空调》进行了授课调整,把《暖通空调》课程分为空气调节、供热工程两部分进行授课,并参阅推荐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这经多年实践证实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教师还对课程衔接部分多次探讨并确定在更适宜的课程中讲授。例如,《暖通空调》课程内的负荷计算等内容放在《建筑环境学》课程讲授,并以大作业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把《建筑环境学》的通风内容放在《通风工程》中讲授;把《建筑环境学》中的热传递、湿传递放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中重点讲授。

原有的教学计划中,特色不够明显,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力度不高。因此,本次教学改革项目强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并注重学生主要素质培养课程的建设,目前具有特色的课程共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

三、改革课程选修机制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任选课的多样性,把选修课程归纳为三个方向模块,每个方向都紧密结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包含有四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任意选修其中一个方向。这种课程选修机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复合型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向分别为空调节能方向、环境消防方向、燃气方向,每个方向均有4门选修课程。其中空调节能方向的课程包括:蓄能空调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环境消防方向的课程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技术、建筑消防工程;燃气方向的课程包括:燃气燃烧与应用、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燃气安全、燃气热力运行调节。

四、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从2006年至2010年,共投入350余万元用于加强实验室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资助的“恒温恒湿人工环境实验室”“楼宇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实验室主要涉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中的一些创新型、综合型实验。

五、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按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兼职,参与并融入社会,获取有益的社会经验。

为了提高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增强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已有的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在中原工学院南校区建立了锅炉房、换热站、冷冻站、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实习基地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可在校内实习基地参观,还可以实际操作,尤其是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季节的不同,对中原工学院南区供热或供冷状况进行系统检测和故障分析诊断,进而提出系统优化方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效果及结论

经过本项目的改革与实践,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及专业建设均取得明显的成效。2007年获批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批准建设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环专业教学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本校的建环专业再次顺利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复评估。同时,在2011年5月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我校建环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复合型特质,并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来单位后适应能力强。这表明本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很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可供国内同类专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施工;管理

1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

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还有几个特点表现在:①系统的设计、选型、运行管理的不合理将会降低能量使用效率。②维持室内空气环境所需的冷热能量品位较低且有季节性。这就使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利用天然能源来满足要求,如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浅层土壤蓄热等。③暖通空调系统涉及到的冷热量的处理通常以交换形式处理。这就可以采用冷热量回收的措施来减少系统的能耗,有效利用能量。

2当前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

2.1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管理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等原因,一些设计单位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使得设计施工完的系统不仅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达60%。另外,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采用惯用方案或甲方指定的方案,由此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在实际工作中,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2.2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

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凋没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2.3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3解决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1精心设计暖通空调系统

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暖通空调系统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可以说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2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3.3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调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3.4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我们根据热湿环境的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显著下降,一般可达到12~14℃,而传统方式一般在18~20℃,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夏季也有类似的结果。

3.5推广应用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的空调系统

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低品位能源已经成了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地下恒温层土壤热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COP值,使得同等制热(或制冷)量下的系统能耗大幅度下降。另外,利用太阳能供热或制冷技术也在开发研究着。

3.6开展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工作,实现能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目前许多空调系统冷热回收利用研究也在蓬勃开展,如空调系统排风的全热回收器,夏季利用冷凝热的卫生热水供应等,都是对系统冷热的回收利用,显著提高了空调系统能源利用率。

3.7强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并提高系统控制水平

对暖通空调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具备必须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应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这样管理人员才有能力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设计要求的节能效果。

4结语

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在空调设计中应注意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热设备的保温性能;空调系统方案要节约能源,充分回收能量,并尽可能利用天然能源,同时采取自控节能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包小东.置换通风中送风口的位置对地面速度场分布的影响[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2(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