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职称论文

小学语文职称论文

时间:2022-05-18 00:17:44

小学语文职称论文

第1篇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学校将根据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的时间安排组织校级评审会。

特此通知

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的职称评审。

二、评审工作要求

(一)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条件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时间,均计算到2008年年底止。

(二)教学条件

教学工作量、讲稿的核定由各院(部)审核并由教务处或东湖校区管委会核准盖章。

(三)科研条件

申报人须按任现职年限统计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

(四)破格条件

1、破格申报是指任职年限不够规定要求或学历年限不够规定要求。

2、各系列正常申报高一级职务对任职年限、学历年限要求见《关于我院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省职改办文件一律不予“双破”申报。

4、中级职称原则上不予破格申报。

5、所有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前向学校人事处提出申请并经省职改办审核后方可参加学校评审。

(五)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必须合格。

(六)计算机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凡晋升高、中级的人员均应参加规定级别的计算机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湖北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职称评审的能力要求,应按申报职称的级别层次逐级报考相应的级别,不得提前越级报考。

(七)水平能力测试条件

应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相应级别的水平能力测试并合格,具有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20*年至20*年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取得的合格证有效期顺延一年。2008年水平能力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转评、转报职称的问题

1、转评职称原则上应在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方可申报;

2、转报职称,即在转报时同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原则上不能转报。有特殊情况确需转报的,必须具备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任职年限的要求,且须具备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力测试等条件。转报须提交个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校职改领导小组同意,报省职改办、教育厅职改办审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详见“2008年职称材料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时间安排

1月17日前,申报人员呈交个人申请到本人所在单位,单位汇总后填写“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并报校职改办逾期不交个人申请视为放弃申报;

2月25日前,各学科组组织评审并向校职改办上报结果、评审材料,并交纳评审费。

2月26日?3月10日,校职改办整理、审核材料;组织申报高级职称人员材料展览;

第2篇

关键词: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改进策略,成人学习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作为国际的交际手段的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论文,成人学习。为此,我国各企事业单位都强调了外语的重要性。在我国,除了全国人事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考试外,还有各行各业的职称外语考试。中石油职称英语是中石油系统内部组织的一种职称英语考试。本文将从培训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来对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进行阐述。

一、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

(一)成人学员学习职称英语存在的问题

1.学员个体的差异造成英语学习基础的薄弱

首先是年龄结构分布的差异。石油职称培训对年龄没有作严格的限制,因此学员的年龄分布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我们在2009年对56名学员的问卷调查, 30岁以下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约18%;31—40岁的有32人,占57%;41—50岁的有11人,约占20%;50岁以上的有3人,占5%。可以说31—40岁的这部分人是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学历结构分布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按第一学历)来看:具有中专学历的占9%,具有大专的占36%,具有本科的占55%。这就反映出他们受教育程度的悬殊性和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特别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学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小或者甚至没有使用到英语,原有的英语基础因毕业工作多年而淡忘了。最后是职称构成分布的差异。参加职称培训的学员中,已获得初级而报考中级的有25人;已获得中级,想晋升高级的有31人。由此看来,学员个体的差异造就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起点的不同。

2.成人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

第一,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差。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成人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中石油职称考试中心

所指定教材上的词汇和其他知识点,很难记住,出现了机械性的记忆减退。第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固定性。成人随着工作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已成定型了。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在这个时期(平常很少使用英语,而现在要报考职称考试),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第三,学习压力大,畏难情绪严重。成人学员由于成家立业,既有工作又有家庭,扮演了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尤其是业余上课,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感觉压力大。与此同时,毕业多年,对英语的生疏,面对学习方面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畏难情绪。

(二)培训教师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培训学员的教学形式分散、时间周期短

职称培训实行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原则的办学形式,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学形式采取的是业余时间的教学。以我校为例,我们安排每周一、三、五晚和周六全天。这样的安排既要考虑学员的工作时间,又要考虑绝大多数学员的培训时间,但还是不能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来上课,因为有的要上夜班和周末班。学员如遇到缺课,就很难理解文章。

2.培训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目前职称英语培训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一句一句地指出每篇课文中的疑难单词和短语,并解释出它们的意思,如遇到学员难懂的语法现象,详细地讲解,并举出例子,阐明其用法,分析文中的句子结构,然后把整句翻译出来,学员被动地接受译文。这样做,虽迎合了学员的要求,但缺乏语篇分析,加之,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学员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手段上,课堂上仍然使用的是粉笔、教科书、备课本和黑板,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普及推广使用。课后,学员只靠教科书、笔记和字典,学习方法也单一。而且,各油田职称教学单位独自为阵,缺乏相互沟通和联系。这些都不利于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培训教师的教学压力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成人学员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英语知识的参差不齐,语言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均衡,对培训教学的讲解和进度要求不同。这些学员被安排在同班上课,培训老师难以考虑到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只能采取折衷的方法。其次,摘要求老师划重点和押题。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所有这一切无形之中都给培训老师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改进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

积极地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来进行教学,如幻灯,PowerPoint,CAT教学软件,建立网上学习讨论区,如BBS,把课文讲解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配有文字、声音、图片、动漫。允许学员下载课件,有助于解决缺课学员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使单调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增强学员的记忆力。网络教学可解决部分学员工作繁忙与学习、培训之间的矛盾,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加具有灵活性,满足不同背景的学员的学习需求,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 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1.课文教学与背景知识相结合

我们知道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率,可以说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理解文章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介绍背景知识除了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外,还有助于学员开阔视野,扩大对国外文化的了解,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语篇分析教学。在课文教学前,培训教师要了解与教材的文章有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在作课文的讲解前,给学员提问,或使用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网络等来介绍背景知识,渐渐地过渡到正式的课文教学。比如,2007年版的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英语选读》第一课,文章关于的是胡主席在俄罗斯的彼得格勒的讲话,标题是: President Hu Urges Efforts to EnsureGlobal Energy Security.(胡锦涛主席敦促国际社会协同努力保障全球能源安全)。讲这一课时,先向学员提问:(1). 圣彼得堡在世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2).文中提到的G8是指的哪些国家?(3).全球能源指哪些?随后,可请学员来作答,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科技论文,成人学习。

2.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语篇分析,就是要以语篇为起点来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结合职称英语的课文,我们按照语篇—-段落—-词语的模式来进行语篇分析。首先,在学员读完文章的标题后,让他们预测出语篇的主要讲什么内容(即文章的大意)和文体特点,是记叙、议论、说明、还是新闻、或评论。然后让学员通读全文,发现文章的语篇布局的结构框架,文章的主位---述位组织发展的形式。紧接着老师分析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连接、替代等。最后,通过语篇语景,分析重点词、难词和短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句子中是否有语法隐喻等。语篇分析是按照语义从上到下,由宏观结构分析到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学员把握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3.指导并讲解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在职称英语的培训过程中,给学员讲解一些阅读方法,是非常有助于他们正确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语篇含义、要点,写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可从三方面来进行指导:(1)运用速读,寻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了解文章关键词,及一个意群,这非常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如:/The book stolen yesterday /was given back to thestudent, Wei Fang, /by the teacher, Miss Wang.

(三)强化学员的翻译能力方面的培训

中石油职称英语与全国人事部的职称英语相比,在试题中多了一道翻译题,占全卷的20%。这20分,能反映出学员的英语基础和翻译能力,也就决定了得分的高低。为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我们可以按照翻译的三步曲来进行:首先是理解,理解是基础,是正确翻译表达的前提。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培训学员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句子和篇章。其次是表达,要注意正确地选择汉语的词汇、感情色彩、所指含义等,根据原文(英语)的内容,特点,忠实地再现出来。比如:Many people think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politicians of our times.(很多人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野心的政治家之一。)在此,ambitious翻译成“有野心的”,能符合原文所表达的褒贬色彩。最后是校核,看译文是否恰当地反映出原文的意思,作者的立场等。如有错误,应当改正。需要说明的是中石油职称英语试卷中的翻译部分来源于所指定的教材,但试卷上的英文,有几处改动,更要注意理解和翻译。

(四)提倡分类编班培训教学

几十名学员在同一班上课,培训教师很难把握住每个学员的需求。要满足每个人的学习要求,就需要根据学员的英语基础,进度快慢要求,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类编班,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满足他们个体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减轻培训教师教学的心理压力。

(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各大油田的职称英语培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当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更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把培训课老师组织起来,共同编写讲稿,制作精品的教学课件,扩大教学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相互给跨油田的学员进行辅导和答疑,也允许学员之间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实行跨油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学员之间的感情共鸣,有助于减少培训教师和学员的心里压力,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从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方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中所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面对问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思考并探讨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进策略,建立起一套更适合于成人石油职称英语教学体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让学员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又能在职称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宇宏.谈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8(5):140—141.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3〕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7--29;60—63;139—141.

〔4〕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研究和继续学院组编.新世纪成人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86—195;247—248;277—279.

〔5〕魏星等.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现代化于需求调查分析【J】.继续教育2008(6):25—26.

〔6〕张朝宜.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C】. 余谓深等主编《语言的功能》.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468—475

〔7〕曾灃生.试论成人函授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考试中心组编.通用英语选读【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分为两部分。一是教研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从学生学习方面、自身教学方面、专业发展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及学生就业导向方面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实践教学当中不断他求证和探索,从而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将这些成果表达出来形成论文或课题,进而推广得到广泛运用。二是科研能力,是指除了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之外,教师在自己研究领域能够不断地接触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动向,结合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形成论文和课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宽深理论基础和较高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应该定位在高职英语教学理论、教学规律、高职英语类具有行业背景的教材开发,以及“双师型”素质的研究,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研究能力。

1.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情况的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英语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兴起得较晚,办学经验有限,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转型或合并成高等职业院校,所以高职院校原有教师多数是从中专高级讲师、讲师转型而来,之前的中专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压力较小,教学任务较重,学术带头人较少,有的几乎是零,所以转型过来的师资的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另一部分年轻教师多数是刚从学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从校门进入校门,毫无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在求学之时做过科研,但与目前从事的另一类型的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且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课时量大,此外还有大量的行政任务。

1.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情况分析

通过上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拥有高级或副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还是刚毕业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都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多数身兼数职。笔者通过对我院英语教师的教科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和教科研不成比例。多数英语教师忙于英语教学、行政工作,很少能够潜心研究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将研究出的方法和思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第二,英语教师教科研氛围较差。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多数任教公共英语基础课,而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加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很多专业课都有自己的课题、项目、精品课程、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室等有利条件。公共英语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师很难出教科研成果,公共课英语教师对教科研兴趣就相对下降,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教科研指导和对外学术交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很难提高。第三,教研和科研成果比例失调。对我院英语教师每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8%的论文为教研论文,它们大多是关于高职英语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内容大致相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产学研结合的重复研究;只有2%的论文是关于翻译、修辞、英美文化方面的科研论文。第四,公共英语教师校外实践进方面修和教学业务进修较薄弱。高职院校强调每年暑假教师应该下企业进行实践进修,专业课教师可以进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吸取企业一线先进的实践经验,并将实践问题带入课堂形成产学研的有利结合,但是公共英语课教师多数是进外贸公司、翻译公司和星级酒店进行英语培训等,动手机会较少,同时还面临着暑期与教学业务和专业理论上进修的冲突,所以在这两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进修。

1.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的反思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只重视教而忽略研,只顾重复而忽略创新,只想简单教学而忽视终身学习。所以想提高英语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必须用教科研为教学服务,从英语教师自身、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和政策引导上下功夫。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的对策分析

2.1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科研思想的引导及自身观念的转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道路上来。”所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从而更加有意义地投入教学一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勇于尝试和关注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研究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不断采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具有行业背景的新型教材,研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分层次教学方法;掌握现代英语教育教学和研究手段;不断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如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等,从而在提高教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在横度和广度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水平。

2.2高职院校英语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每周的教科研活动多数流于形式,变成教学管理方面的专题会议。高职院校应将公共英语教师根据所教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若干备课小组或教科研小组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切实进行教研;让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有益链条,将老教师的学术经验和青年教师的新的时代气息密切结合打造精品教学团队;定期在教科研活动时聘请外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企业一线的外贸员、译员等到校进行交流,形成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为学校英语教师的教科研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和最前沿的动态知识;建立外语教学教研阅览室,丰富外语类理论研究刊物,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专业领域研究水平。

2.3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奖励制度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教科研奖励机制。除了与评定职称、期末奖金挂钩及对在国内CN或核心期刊上有固定的奖励外,高职院校应当有相关部门按专业组成教科研课题论文等项目评定小组对每年做的课题、论著、精品课程及发表的论文进行评比。对胜出的优秀课题、论著、精品课程及优秀论文应该另有奖励,从而在提高高职院校教科研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

3.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要意识到教科研为英语教学服务的功能,主动参与科研,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把自己打造成新型的既能教又能研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高霄.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教学与管理[J].2006,4.

第4篇

关键词: 称谓语 英汉社交称谓方式 对比分析

一、前言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而得体的称谓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传达各种语言信息。英汉语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社交称谓,但不同的称谓方式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

二、英汉社交称谓方式对比分析

1.社交通称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称呼关系比较疏远的人或陌生人之间。语气正式,表达的关系不密切。在英语中最常见的称谓方式是“称谓+姓”(Mr./Mrs./Miss/Ms.+surname)。汉语中的称谓方式是“姓+称谓”,排列次序与英语恰好相反,这种截然相反的排列顺序是英汉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称谓上的体现。汉语这一称谓方式不仅常用于称呼关系比较疏远的人或陌生人,而且还可用于称呼所敬重的人。因而涵盖的范围比英语广泛,它既可以是专门称谓词(同志、师傅、老师、先生、小姐),也可以是职务、职称称谓词(主席、厂长、经理、教授)和一些职业称谓词(医生、会计、律师、护士)。常见的称谓有“王先生”、“李医生”、“胡书记”等。

2.职务/职业称谓

英语中能作称谓语的职务并不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President”可用来称呼“总统”,也可用于对“大学校长”、“银行行长”等职务的称呼。在汉语里,几乎各种职务都可以用于称谓,而且职务属于尊敬性称谓成分,代表了荣誉和尊严,因此在语用上,下级对上级要以职务相称。而且汉语对职务的称呼十分具体到位,如“校长”、“院长”、“厂长”等,这是由于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家靠严格的等级制度来保证皇权统治,导致了汉语中名目繁多、具体清楚的职务称谓语。

在职业称谓方面,英语中可用于称谓语的职业很少,例如doctor(医生),nurse(护士),waiter/waiteress(饭店服务员),driver(出租车司机)等。在不知姓名的情况下职务和职业称谓也可单独使用。英语中很多不能用作称谓语的职业在汉语中却可以用,例如老师、律师、会计等。几乎绝大多数职业在汉语中都可用作称谓。值得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的“王老师”不能直译为“Teacher”或“Teacher Wang”,因为“老师”这一职业在汉语中可用来作称谓,表示尊敬。在英语中却仅仅是职业而已,不可用作呼语。

3.职称/学位称谓

英汉两种语言在职称/学位称谓方面十分相似。这种称谓方式通常只把高级职称和学位如Professor(教授),Doctor(博士)等用作称谓,来表达对被称呼者的敬重。而相对较低的职称如讲师、助教或较低学位如硕士、学士等都不被用作称谓。如果一位美国人既有博士学位(Doctor),也有行政职务,他会更强调他的学位而非职务,可见学术地位在英语文化中的重视。而在中国似乎刚刚相反,可见在中国文化中行政权利比学术水平更受人重视。

4.直呼其名

英语中同辈人、熟人或朋友之间以称first name最为普遍,亲属间也多以first name相称。双方为地位关系不平等时,也常被对方要求以first name相称。在美国,“人们必须用名称呼同事,即使不喜欢他们也得如此”。可以说,英语国家这种以名相称的风气只能表示社会上人们不拘形式、期望关系密切的愿望。实际上相互关系不一定就亲密或平等。在汉语中直呼其名的范围一般仅限于亲朋好友之间,且限于长辈、上级对小辈、下级之间或平辈、平级之间,反映了人们“同龄平辈宜相近”的普通心理倾向。对于长辈甚至是不熟悉的长辈、上级如果直呼其名,一定会惹得对方不快。

昵称或爱称也是一种以名相称的称呼方式。英语中广泛使用爱称,如Dear,Darling等,显示出英美人性格中率真、热情、大方的一面。汉语中的爱称有“亲爱的”、“宝贝”、“心肝儿”或单称名字中的一个字、在单字后后儿化韵,如“玲”、“雪儿”等。汉语中的爱称使用范围很窄,多限于长辈对晚辈的昵称,或恋人之间的相互称呼,但在公开场合这种爱称通常很少出现,这说明汉民族内敛、深沉的性格,不愿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

5.“老/小+姓”称谓

汉语中可以在姓的前面根据对方的年龄加上“老”或“小”来称呼对方,如“老王”、“小李”等。“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即使被称呼方并非上了年纪,这也被视为对对方的尊敬。“小+姓”在汉语中是上级或长者对下级或年轻人的一种称谓,该称谓显得亲切、随和。英语中没有“老+姓”这种形式的称谓,汉语的这一敬称在英语社会却行不通。因为英美人忌“老”(old),尤其是妇女。“old”暗含“不中用了”、“不再年轻了”,这在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美国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

6.姓+拟亲属称谓或单呼拟亲属称谓

拟亲属称谓是依照年龄用泛化的亲属称谓称呼一切非亲属的社会关系。此称谓方式既可采用“姓+拟亲属称谓”,也可单呼拟亲属称谓。这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称谓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亲属称谓引入社交,用于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如“张大爷”、“刘叔叔”、“阿姨”、“大姐”、“大哥”等。这种称谓可以使交际双方感到亲近,从而缩小双方的距离,收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它的发展史是个人奋斗开拓的历史,人们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不论长幼辈份人人平等。granny(奶奶),uncle(叔叔)等亲属称谓一般仅限于亲属之间使用,没有孩子称陌生的老人为“爷爷”“奶奶”的现象。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与英语简单粗疏的称谓方式相比,汉语的称谓方式显得更为丰富、具体而精确,几乎每一种称谓都在各司其职,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语体和感彩也较浓。英语中的称谓不仅简单,而且显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且语体和感彩平和一些。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1.从群体意识来看,中国人有很浓厚的宗族观念,人们希望“归属”、“依附”、“群聚”,高度重视族类而忽视个体,习惯于将大量亲属称谓引入社交场合。英语文化影响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个性自由”,家庭成员不存在依附关系,这就使得他们的亲属观念比较淡薄。

2.就价值观念而言,英美人崇尚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社交称谓体现为注意个人特征,不以年龄、性别和资历作为等级标准。汉语社交称谓以“长幼有别,亲疏有序”为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凝聚力。

三、结语

“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愈大,社会称谓系统区别愈大”。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宗法制度和价值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称谓方式上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实际上也体现了以血缘纽带维系的、以群体为取向的、重关系的中国社会文化和与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个人主义为取向的、重平等或平行关系的英美文化之间的明显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2).

[2]黎昌抱.英汉社交称谓的国俗差异[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

第5篇

【关键词】社交称谓;指示信息;社会;文化

0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交往中,人们总要以某种语言形式去称呼对方,这种称呼用语就是称谓语。曲彦斌对社交称谓语定义如下:社交称谓语是反映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称谓语是人际关系中人们身份、地位及角色的称呼信息,要受特定的社交语境限制。称谓语形式与社会地位、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联系紧密。社交称谓语是社会成员之间职业、职务和身份的语言符号,反映了非亲属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交称谓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礼仪。它的运用得当直接决定社交行为的效果。

1 英语社交称谓语的几种主要形式

和中国相比,英语国家的社交称谓要简单一些,但却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的各种称谓方式适应了不同的社交要求。

1.1 通称

和汉语一样,英语里边也有很多可通用于各种人士、各种职务和职业甚至各种年龄的称谓语。它们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Sir (先生、阁下) 、Madam (女士、夫人、太太、小姐) 是一组对应的男女敬称语。人们通常用来称呼关系疏远的人。语气正式,表达的关系不密切。比如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服务员对男性顾客,等等。Sir 和 Madam 一般不与姓氏连用。可单独使用。英语中的Lady一词也是一个用于女性的尊称语。它的单复数可以单独使用。比如,“ Good morning ,Ladies!”(女士们,早上好。) “Please have a seat, Lady.”(小姐,请坐)。

Mr.( 先生 ) 和 Mrs. 是英语中的另一组敬称语。Mr.一词是Mister 一词的缩略形式。用于男子的姓名或职务之前,是通用词。Mrs.是Mistress的缩写,常用已婚女性的丈夫的姓名或姓之前。这两个称呼用语语气正式,表达不亲密的关系。

Miss(小姐 )用于未婚女性的姓或姓名之前。但有趣的是,美国人现在喜欢用Miss来称呼自己不了解的女性,包括年龄大的妇女,这反映了女性希望青春永驻而社会又投其所好的心理。

近年来,英语中又出现了Ms.这一称谓。实际上,它是由Mrs.和Miss.合成而来的。用于称呼女性,根本不涉及婚姻状况。这反映了英美女性希望保守婚姻隐私不受侵犯的愿望,是妇女要求平等和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这一称谓用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

1.2 职务称谓

用职务或职称来称呼他人既职务称谓。这种方法可用于称呼所敬重的人。一般方法是职称再加上姓名。但这种可被用于称呼的职务在英语里很少,常用的有Dr.(医生、博士)和Professor.(教授)等。英语中还有一种专用称谓,其使用场合极其正式,范围也比较狭窄。如对君主国家制中的国王、皇帝称Your Majesty(陛下);对王室成员称Your Highness( 殿下);对高级官员称Your Excellency (阁下);对法官称 Your Honor(法官大人)。

1.3 职业称谓

英美人在公共场合对不知姓名的服务人员可以单独称呼其职业,如Waiter (男服务员)、Conductor(汽车售票员)、Steward \ Stewardess ( 飞机或船上的男女服务员)等等。这是不同的社会分工得到人们一致认同的反映,使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体统。

1.4 姓名称谓

同辈、同事、熟人或朋友等之间一般互相直呼其名。在英语国家,姓名称谓在整个称谓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往往采用呢称,也就是把名字缩短,如,把William称着Willy,把Robert称着Bob.把John称着Jonny,等等。另外,如果是特别熟悉的人,也可直呼其名,既使是年轻人对年长的。英语国家的这种习惯反映了人们不拘形式,期待关系密切的愿望。当然,其相互关系不一定就密切或平等。

2 英语社交称谓语使用的一些限制因素

英语社交称谓语的使用有很多限制.既然是使用于社交场合中,那么首先英语社交称谓语的使用应该根据社交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必须使用得体的称谓语.其次社会地位是影响称谓语使用的重要因素.在上级对下级、顾客对服务员、老师对学生、军官对士兵等关系中,称谓语的使用往往是不平等的。比如,一些美国白人会对黑人直呼其名,但是期待黑人称呼自己“Sir”(先生),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英语国家,职业也会影响人们的社交称谓。对于一些地位低下收入不高的职业,比如对于一位Garbageman(清洁工),人们往往会委婉地称呼他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也会用Utensil maintenance man(餐具维护者)来称呼Dishwasher(洗盘子的),而不是直呼其职业。此外,地区、阶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英美社交称谓语使用的因素。至于个别人的称谓,只有把他们当作群体的代表是才有研究的意义。

3 英语社交称谓语的基本特征

英语社交称谓方式虽多,但是却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就其价值观念来看,英语社交称谓体现了尊重个人特征,追求平等,不以资历、年龄、性别等为标准。其使用起来既方便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英美国家人们提倡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追求达到“Every man was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因而在社交称谓语的使用上人们不愿被习俗所束缚,讲求平等,不拘形式。

就其社会属性而言,英语的社交称谓不像汉语一样受宗亲等级影响,人们不希望“依附、归群”。所以没有将亲属称谓纳入社交场合。一位英美女性一定会对中国小孩称其为Auntie(阿姨),Granny(奶奶)而感到不可理解。

就其变化发展趋势而言,英语社交称谓语现正趋向简单化、国际化。究其原因,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的结果。

4 结语

社交称谓语一旦形成,总的来说会比较稳定,变化不会太大。英语社交称谓体系体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习惯。对于某个特定的人应如何称呼,我们要考虑到他的职业、职务、年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爱好等等因素。得体的称谓语是成功的社交行为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姜望琪.Pragmat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6篇

先是黄河牌校车在湖南多地陷入“质量门”,紧接着黑龙江也报告了该品牌校车的多起事故,车主甚至感慨“快车毁人亡了”。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后,确认该品牌校车存在缺陷,“质量门”最终坍塌成了黑洞,生产企业豪沃公司将召回全部12种车型的黄河牌校车,共计561辆。

然而,简单的召回不该是校车“质量门”的最终结局,反而应该是追问和反思的开始。事实上,国家近年来对校车安全高度重视。2012年5月1日实施的《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过去的老国标,对安全标准的要求堪称面面俱到,非常细致和严苛。而且,为严格控制专用校车生产质量,国家对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统计显示,目前国内200余家客车生产企业中,达到校车生产准入门槛的仅占两成左右。这一系列的政策,不可谓不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身“带病”的黄河牌校车,正是在这一系列严密政策的监管下制造出来的。生产企业豪沃公司作为一家国企,报批和生产的各项程序完备,问题校车的型号也名列国家公告的车辆生产批次之中。然而,该公司辜负了公众信任和期待,自从获得校车生产准入后,就一直在生产“缺陷”校车。严苛的标准、高企的门槛,都没能拦住企业的粗制滥造。良法在现实中被淡化、漠视,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它威严不再?求得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是必然要求,因为这是让良法效力回归的前置条件。

召回之前,车主和地方多个相关部门,已经与生产企业交涉了一年有余,投诉、调查、监管,维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即便是法律诉讼进入法庭审理程序,也因为跨越地域被生产企业指为无管辖权。在当地向国家质检总局多次行文请示后,才有了此后的调查和召回。艰难的维权,凸显出校车售后监管的无力。面向全国市场出售的车辆却不接受地方监管机构的调查,显然这是违背市场原理的“霸王条款”,会纵容“带病”校车的持续生产和流通。

纵容“带病”校车进入市场,不仅会威胁师生人身安全、加重家长忧虑,更会伤害政府的信誉,破坏良法的效力,而且影响深远难以消解。故而,清查“带病”校车,理清生产脉络,依法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 集月音M文)

乡村教师评聘职称“不要论文”不等于论文无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提升待遇、保障编制、拓展人才补充渠道、支持培训等方面明确了对于乡村教师的支持措施,旨在破解全国330万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长期问题。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 (6月10日《南方日报》)

从以上新闻可以看出,今后,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是国家为支持乡村教育拿出的一系列切实行动之一,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会欢迎的。然而,单就写论文来看,笔者认为,乡村教师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写论文“无用”了,而要全面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本意,做一位既会教书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好教师。

以前,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写论文也做了一些比较高的刚性要求,不少乡村教师写论文的目的有点“跑偏”,就是为了评聘职称(职务);有的教师自己写不出论文来,就想办法请人或者干脆花钱买论文,这样的一个误区确实不该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层面上出台规定不作论文刚性要求,这种“纠偏”是必要的。不过,笔者认为,这并不等于写论文“无用”。

乡村教师写论文,对于其自身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一位喜欢写且经常写论文的乡村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学习思考的好教师。乡村教师写论文,有利于其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时下,不少名师都是既会教书又会写论文的人,真正做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而缺少了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成绩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会后劲不足,不能为其提供可持续性长期发展的动力。

笔者曾在乡村学校工作多年,记得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当地根本还没有实行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工作。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我教学之余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小小心得体会写成一些小论文投寄报刊,其中不少文章有我所教学生的一些原型。一些学生现在来看望我,时不时说起我当时写教学论文的事,说这件事对他们学习的正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一直以来以此为动力,多年来受益匪浅。

乡村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好书育好人,评聘职称(职务)只是其自身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不要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与评聘职称(职务)简单地画上等号,看评聘职称(职务)对论文要求的“脸色”行事。乡村教师要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制度“善意”,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态度,在整体提高乡村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均衡教育目标中尽己所能来回报社会,不做“教书匠”,而要做一位有教育大视野的能写能研能教的全能型潜能教师。

第7篇

甘肃庆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大夫孙向玉,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到2012年才评上中级职称。说到这个漫长的过程,他的感觉是“很疲惫,很无奈”。

孙向玉是中专毕业。按照当地规定,达到年限后才可以开始报考,中专文凭是15年,大专文凭是7年,本科文凭是5年。孙向玉最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其他要求,比如要求英语、计算机及格,要有,还要求连续5年的继续教育学分,每年要求达到30个学分。“为什么不按工作业绩评呢?”孙向玉说。除了这些“硬指标”,还有“软指标”,就是得找关系托人。“说到这个,我感到更窝火。但是工资福利都和职称挂钩,不评不行啊!”孙向玉感叹。

职称对个人的用处有哪些?调查发现,首先是“提高待遇”(52.0%),其次是“职位提升”(24.2%),第三是“业务认可”(11.7%)。8.3%的人表示“用处不大”。

中学教师孙喆2004年本科毕业,直到2013年才拿到中教初级职称。“本来本科毕业后5年就可以评了,但得等指标。每年指标都不够,很多人符合条件了还是评不上。”孙喆说,县城学校100多人,每年只给两三个名额。要提前评上,就得找关系、送礼。

调查中,有42.7%的人为评职称焦虑过,35.5%的人表示“一般”或“不好说”,明确表示不焦虑的仅占21.6%。

受访者感到焦虑的主要因素有:专业论文的发表(46.1%)、职业外语考试(38.9%)、对评审人员的打点(29.5%)、相关作品提交(26.5%)、相关材料组织(21.0%)等。

46.4%的受访者认为

职称不能有效反映能力水平

职称能否有效反映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调查中,46.4%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只有20.8%的人表示肯定,还有32.8%的人表示不好说。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曾公开表示不参评教授。在他看来,现行评审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第一,纯粹的量化标准,以发表文章或课题数量为标准,缺乏一些实质性的评价。“比如说,只用核心期刊和课题级别判断学术能力是否优秀,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却不被重视。”第二,外行评审内行。第三,评审机制的“论资排辈”,一些有工作业绩的年轻人需要一直等待。第四,会滋生学术腐败,为了评审托关系、送礼等。

调查中,有36.4%的人表示,评审缺乏监督,会催生腐败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主委孙贵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职称评审有一个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体制内外”不一视同仁。民营企业、非公经济没有纳入进来,很多海外留学生回国到民营企业工作,职称一直解决不了。

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有哪些弊端?调查中,55.9%的人认为是“评审体制僵化,各种职业一刀切”,54.5%的人表示是“评审标准不科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53.9%的人指出“论文成为硬杠杠,变相鼓励造假”,45.2%的人指出是“外语、计算机要求脱离实际”。

61.8%的人建议取消“一刀切”

调查显示,61.7%的受访者赞成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

受访者给出的建议有:“取消‘一刀切’,根据各行业特点设定评审标准”(61.8%),“取消非科研工作者的论文要求”(47.3%),“避免行政干预,建立以专业协会为基础的职称评定体系”(46.1%),“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不再作为申报评审的必要条件”(45.8%),“建立评审监督机制,保障评审过程公开透明”(41.8%)。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学职称制度已经推出,今后小学老师可以评正高职称,而且将大大淡化论文要求。工程师、会计、医卫等领域的职称制度改革也将逐步分类推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职称制度需要的不是分类改革,而是取消。从根本上取消行政色彩浓郁的“职称”,将其变为“职务”——个人被聘担任什么职务,就享有这一职务对应的待遇,如果不再聘任,就不再享有职务待遇。

第8篇

一、稿件内容

本刊特稿:国内外职教领域重大活动的深度报道、国家及各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析、专家访谈等。

理论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职教发展宏观问题研究、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其他重要选题研究综述等。

高职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高职的选题研究等。

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中职的选题研究等。

师资培养: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职教教师成长问题研究、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研究、其他有关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选题研究等。

职教管理: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经营等)、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其他有关管理问题的探讨研究等。

职业咨询:职业分析与职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其他相关热点焦点问题的专家透视等。

基础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专业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问题探讨:职业教育与培训及相关领域微观问题研究、问题争鸣与讨论及个人主张。

经验交流:具体经验做法介绍与体会交流。

实验实训: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训练方法研究与探讨。

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

海外职业教育: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政策法规、措施方法、特点特色、发展趋势、相关案例等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职业教育史料:中外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二、稿件要求

内容字数: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署名: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论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加评论,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字数在100字左右。

关键词:论文应有3~6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应简练、准确。

章节体例:文内章节层次标题应简练、明确。一级标题不编号,黑体居中,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二级标题分别以汉语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题末不加标点符号,正文空两字格接排;四级标题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标题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层次较少,标题可跳级使用。

专用符号: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名词、术语、数字、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并符合国家标准;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要分清大小写;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必须明显准确。

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次序顺次编号。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置在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个图或表时,图题或表题只标注“图”或“表”而不标序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正文内顺次编号,并将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顺次编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作者须注明民族。

基金项目:属于基金项目或立项课题的来稿,请注明项目或课题全称和编号,名称和编号必须真实准确。

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省略或发电子邮件至;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称谓,语境,权势同聚关系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国外的一门将语言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80年代传人国内。它将语言这一社会的交际工具更紧密地与社会联系起来,集中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千变万化的语言用法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主要从称谓语说起:称谓语指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用来指称说话对象的词语。人际间的相互称呼语(也叫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经常发生的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音符号,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综合体现,暗含着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普遍的观点是将称谓语二分,即亲属称渭和社会称谓(或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的概念比较固定,我们通常根据普通成人的交往关系和使用习惯及语义特征将人际称谓分为四类,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及指代称谓。各语言的称谓体系,从一个侧面体现着该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语言学称代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同称谓形式的社会意义语境,并揭示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是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代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体差异乃至个人风格的”(杨永林,2004:75)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一下语言称谓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并试图通过这种讨论,提示语言形式同社会意义之间的联系,从理论层面上说明抽象的语言形式是如何通过社会因素与语境条件的透析,实现词语社会语义生成和再现过程的。

二.英语称谓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称谓系统是整个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为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导人作用;同时也为确定交际对象的角色、身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条件。和语言使用的特点一样,称谓的使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论文网。

“语境因素既社交双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它是由一系列同言语表达与理解密切相关的主客观因素构成的系统。”“语境”这一概念的外延极其广泛,但总的看来,语境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前者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后者则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交际者的年龄、身份、职业、性格、经历、心情等和客观语境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交际双方会转换称谓,即使是同一称呼在不同的语境中所预设的语用目的也不尽相同。

特殊情况下:

“Mydear Mr.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rs.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Mr.Bennet no answer “Do you not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impatiently.“Youwant to tell me.and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Thit Was invitation enough.“Why.my dear,you must know? ”

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妇可谓是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夫妻。一日,贝内特夫人向丈夫询问他是否知道Netherfield Park开放一事,由此想让他去拜访新来的、富有的邻居。贝内特夫人有求于丈夫,所以称呼格外亲切,相敬如宾。而贝内特先生佯装不知,态度冷淡,故作姿态。对话中要么闭口不答,要么以第二人称代词“you”直呼其妻。由此我们可看到特殊的

一般语境下:

(1)Excuse me(在街上或者商店里)。在英国人们同陌生人讲话时不使用gentleman语境,lady,sir,madam,Mr,Mrs,Miss,ms等称呼。

(2)Mr.,Mrs.,Miss(ortitle)+a surname这种非常正式的称呼只用于认识的人或某个职业人士,在英语中正式场合都用其称呼对方,不论上下、长幼、亲疏关系;在非正式场合甚至直呼其名。但其不用于朋友。如:Thank you,Mr.Smith.

军衔可单独使用,而无需加上姓氏。如:Good evening,Captalr1.

(3)对中小学教师:a,对男教师:Mr.+surname/or Sir;b,对女教师:Miss.+surname/or Miss(在英国无论女教师婚否,都这样称呼。这种传统可追溯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只有未婚女子才能当老师。

对大学教师可用Professor+surname/or Professor;(Dr. +surname:Mr.+ surname

Miss +surname)

总的说来,称谓语的使用有两种模式,即对称性模式(reciprocalpattern)和不对称性模式(nonreciprocalpattern)。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Brown和Ford曾经收集了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场合交谈的大量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说话双方都采取对称性模式,即双方都使用名字(first name)或者都使用称谓加姓氏(title +last name)来称呼对方。通常朋友之间、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使用名字,而对刚刚认识的人或关系比较疏远的人使用称谓加姓氏论文网。不对称性模式是指谈话中一方用名字称呼另一方,而另一方却用称谓加姓氏来称呼自己。采取何种称谓取决于两个因素:权力(社会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社会距离的远近)。谈话中社会地位或级别较低者对上级所使用的称呼是不对称的,体现了对上级的尊敬。同样的称呼如果用于地位相近的人,则体现彼此之间关系比较疏远语境,并且显得非常正式。

从称谓的各种变体中选择适合即时语境的称谓形式,以满足交际的需要。在这一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相互实施着对语境的操纵和语境要素的选择。语境要素的选择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角色身份的更替,受话人须对发话人选择称谓的形式进行合理的、符合语境的推断。

三、称谓语的社会意义探究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称谓语,如尊称、谦称、爱称和贬称等可以反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在此着重分析运用典型的社会语言学方法对称谓语所进行的研究。就以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为例来体现不同时代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关系的变化:

1. 古代中国称谓问题

古代中国社会中,诸如“寡人”“朕”之类的字眼只能用于帝王的自称,绝对不许他人僭用;“老爷”“大人”既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也是等级社会中权势的象征;“草民”“小人”是普通老百姓在以下对上语境中的常用自称形式。妇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所以在称代形式的使用上,礼节更多,等级更严:不但对官府要使用敬词,自称“小女子”或“民女”,称官吏为“老爷”“大人”,就是面对自己的丈夫,也须尊纲守常,恪守礼教,“抑己尊夫”,自称为“妾身”,尊夫为“郎君”。更有甚者,中国古代妇女就是连一个“卿”字,也不敢擅自乱用,其原因在于——妇称夫为“卿”语境,于礼不合;夫任妇称己为“卿”,即有“惑溺”之嫌。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代词对称形式所具有的这种“非互换性”(nonreciprocality)是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和属性的。

2.称谓的内涵

社会语言学称谓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同称谓形式的社会意义,揭示日常言语交际交际中人们是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谓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体差异,乃至个人风格的。从这里说开去,社会语言学语言称代系统的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语言指称意义上的指示词研究,另一个则是社会功能意义上的指示词研究。前者旨在说明自然语言系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一种工具,是如何确定,体现和表达行为者自身同外部客观世界诸事物的关系的——语言称代系统在这里起到逻辑语义上的“定位导航”作用。后者旨在解释在社会语境中,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交际性质的不同,话语场合的不同,传播手段的不同,个人背景的不同。

四.、“权势’’和“同聚关系”在社交称谓的构成中的体现

不同语言中称呼交际对方的手段各异,但大多数语言都普遍存在尊称和通称两种称代形式的对立根据(Fasold,1990:1)。“权势”和“同聚关系”这两个术语是由Brown和Gilman(1972:259)通过考察数种欧洲主要语言称代系统的研究中提出的,概括出代词的两种对立的语义关系语境,分别用V(thepolite form)和T(thefamiliar form)表示,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欧洲语言中,第二人称单数有两个称呼代词,它们起源于拉丁文的tu(T)和vos(V)。T—V 开始时具有“权势”语义,即用T 还是用V 取决于双方的地位、体力、年龄、财富、出身、性别、职业上的高低不同论文网。所谓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对后者就具有权势。Brown和Ford(1964:237)指出美国英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对立,即“名”(FirstName,简写为FN)与“头衔+姓”(Title+Last Name,简写为TLN)两种。汉语普通话第二人称也存在“你”和“您”两种形式。Brown和Gilman,Brown和F0rd的研究重点在于非对称性使用情况,认为“话语双方通过这种非对称性形式的选用,表明各自在等级社会中身份地位的异同,以及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角色的认定”(杨永林,2000:F20)。布朗和福德的研究表明,在美国社会中,其称谓系统存在着下列三种主义模式可供选择:

1) 彼此直呼其名(the mutual exchange of FN);

2) 彼此采用头衔加姓氏的方法(the mutual exchangeof TLN)

3) 非对称性选择方式(the nonreciprocalpattern)

布朗和福德的研究所揭示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可以简述如下:美国英语称谓系统中的语义关系选择和一般意义上的对称形式选择之间有着十分相似之处,都是受权势与同等关系制约的。因受文化的影响,支配非对称性的因素可以是年龄的大小,职位的高低,性别的不同等等。称谓系统中的主义关系选择呈现出一种权势,亦即一方拥有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卡罗尔·迈耶斯—斯考藤同北京大学祝畹瑾教授,针对汉语中“同志”这一词语的一些用法分析了那一段时期内语境,中国人是如何通过采用“同志”一词与姓氏,头衔等修饰语的搭配组合,表示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展示了不同称谓形式的选用与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而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称谓语的选用因此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称谓语是社会的镜像,它能折射出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景内涵,如权势差距、亲疏程度、民族心理、交际语境等。要想正确理解和选择称谓语我们不仅要了解该社会约定俗成的角色规范,把握称谓形式的得体性,更要把握住对话的使用语境及潜在的社会语用含义,把握称谓形式的关联性,只要这样才能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成因 应对策略 

 

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Maslach,1997)。事实上,职业倦怠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各行各业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危害都并非偶然。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伤害的一组群体。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起到制约作用,值得引起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困惑及职业倦怠成因 

 

笔者先后于国内两大外语院校从教大学英语八年整,常有这样的体会:非英语专业(俗称大外)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及热情相对较低,而教师较早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机率也较高。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压力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的迫切要求,教师不得不在应试教育与课堂创新二者中游走,企图找寻中间道路的同时却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付出与其成就感难成正比,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出于社会偏见,或是传统的错误看法,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圈子里似乎被看作是处于类似二等公民的位置。同样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自卑感,认为自己在长期的大外教学中,专业没有增进反而退化,在教学科研、业务发展及专业深入研究方面不如英语专业教师。于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进取,面对压力困惑感到力不从心,放弃努力的情况不在少数。以下,将从通过了解大学教师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困惑入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进而从教师个体的视角提出有关应对方法。 

成因一——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很难像专业英语那样实行小班教学,通常都在50人以上,多则是上百人的大课堂,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异常繁重,迫使教师处于非正常的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且身心互为影响,健康状况亦令人堪忧。长此以往,不少教师尚不到七年之痒的工作阶段,就已经在工作中提前出现衰退的迹象,职业倦怠状况由此产生。 

 成因二——应试压力与教学创新冲突的困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上教师的教学日程。然而,一方面要求素质教育,一方面却仍需强调考试的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虽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考试,掌握足够的应试技巧。尤其是当下的诸多考试仍将一些连英语是母语的人也常犯的细微的错误来体现考试难度,大外教学自然就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而教学创新、兴趣课堂则无从谈起。事实上,作为教师,深知这样的教学活动与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毫无关系,反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和测试目的,但也只能慨叹一己之力实在有限,但求不要误人子弟。于是,面对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坦言其内心迷惑而无助,甚至会感莫名的亏欠与自责。 

教改原本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如若过度强调教学创新,学生也一味期望课堂的趣味和新颖,教师则不得不否定自身既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以迎合多方的期待,把原本熟悉并行之有效的老方法都抛掉,竭尽全力使自身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风格。即便如此,跟前卫的教法相比,仍自觉落伍老套,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成因三——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上不去的困惑 

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备课量大,同时还必须兼顾家庭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因此也久久上不去,这也令许多教师叫苦不迭。尤其是评职称期间,不得不以牺牲睡眠及健康为代价,经常挑灯夜战,以期早日发表论文,评上相应的职称。为此不少教师选择去研究容易发表论文的其它领域,无法兼顾专业兴趣。写论文成了疲于应付,毫无成就感可言。为了评职称,大外教师们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那些完全没用武之地的第二外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经历了多年论资排辈等待的教学型教师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教学能力平平,亦或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尽管上课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相应,很快评上了高级职称,其岗位和工资都遥遥领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原本敬业爱岗的心理失衡。 

成因四——教师进修发展的困惑 

第11篇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12篇

一、古今汉语自称称谓语礼貌表达

(一)古代汉语中的礼貌自称称谓语

古代汉语中自称称谓除了使用第一人称“我”或“吾”外,为了表示礼貌,多用谦词或敬称,目的是抬高对方身份,避免突出“自我”或弱化“自我”。例如:愚,谦称自己不够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指代小国之君)、寡(指代少德之人)、不谷(指代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或没有才能。“家”是向对方称比自己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其他自谦词包括:老人表示自谦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已婚女子自称为妾;奴婢等;老和尚自称为老衲。

(二)现代汉语自称称谓语礼貌表达

以上提到的古代自称称谓语在现代汉语口语表达中已不常见,即使在书面表达中也少有使用。然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礼貌传统仍然在称谓语使用中得到体现。在现代汉语中,“我”字是自我称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但是人们往往习惯将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字说成复数的“我们”,这种自我称谓一方面体现了华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因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代汉语中人们弱化自我以示谦虚的礼貌方式。“我们”既可以作第一人称“我”的复数,也可以表示单数的意思。此外,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及安徽、江苏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作为单数第一人称使用最多的自称称谓语是“俺”,而“俺们”偶尔被用来表示单数形式的自称,同样被视为自谦用法。还有一些人将“咱”和“自己”作为第一人称称谓,如:咱爸咱妈,另外,东北人喜欢用“自己”或“我自己”这样的第一人称称谓,“自个儿”、“自己个儿”在东北方言中也很常见;上海人将我、我们称为“阿拉”,目前 “阿拉”已经成为整个上海人的代称。现代汉语自称称谓中直接以自己名字作为第一人称称谓的情况也很多,这种自我称谓在港台地区以及广播节目中较为流行,如:雷鸣,小米、美娜(以上皆为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自称);某些特定场合中类似“人家”、“本人”或“别人” 的自称称谓语也经常被使用。另外,现代汉语中用“小”字开头加姓、名或职衔以缩减“自我”的自称称谓方式,如:小李,小悦儿,小编(编辑的自称)等也较为流行。

二、古今汉语称谓语对称、他称礼貌表达

(一)古代汉语常用礼貌对称、他称称谓语

在中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陛下、万岁、圣驾、天子、圣上等。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对品格高尚、智慧卓越的人用“圣”来表尊敬,如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

(二)现代汉语常用礼貌对称、他称称谓语

现代汉语中对称常用代词“您”;他称用代词“他/她”;通用称谓语使用:“美女”、“老板”、”’先生、“女士”、“师傅”等。拟亲属称谓语,如:“爷爷”、“大娘”、“大爷”、“大姐”、“叔叔”、“姐们儿”、“哥们儿”等;头衔称谓语,如:“习主席”、“刘处长”“李团长”等;职称称谓语,如:“张导”、“杨教授”。学位称谓语,如:“李研究员”、“王博士”;职业称谓语,如:“张老师”、“林护士”、“蓝教练”等;另外,在现代汉语中用指称对象的家庭关系或其它特点表达称谓的形式也很常见,如按照排行有:“熊大”,“熊二”,按照特点有:“光头强”,还有“费大个儿”;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汉语中出现很多艺名称谓,如“小沈阳”,“凤凰传奇”,“旭日阳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们对外国人的称呼由古时候的“洋人”,转为“老外”、“外国人”,对外籍教师称“外教”,或是直呼姓名。

三、汉语礼貌原则及社会文化内涵

(一)礼貌是人们交际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为减少言语失误,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流双方应尽可能使用礼貌原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礼貌原则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是顾日国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按照顾教授对中国式礼貌的归纳,中国式礼貌准则包括五个方面:(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德言行准则;(5)求同准则。

汉语的称谓语形式繁多,主要从敬称和谦称两个角度加以体现。顾日国教授在中国式礼貌准则中专门提到了称呼准则,并指出其内涵“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另外,顾教授的中国式礼貌准则的第一点“贬己尊人准则”也和称谓语密切相关。所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即是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顾教授认为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

(二)古今称谓语涉及的礼貌现象体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1. 汉语文化重视家庭――血缘及辈分关系。汉语称谓语中多以表示血缘亲属关系的名词作为重要称呼手段。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分类细致,形式繁多;而对于非亲属关系的交际对象,中国人常采用拟亲属称谓语,如:“大哥”、“姐姐”、“阿姨”、“叔叔”、“爷爷”、“奶奶”等,这种称谓语一方面体现朋友或熟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另一方面暗含对听话人年龄、社会地位的尊重。

2. 尊敬老人观念的影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人尊老敬老的传统历史悠久,在称呼年长者时,人们多在姓氏后加上“老”字以示尊重,如“张老”、“杨老”等,或在称谓语前加“老”,如“老太太、“老伯伯” 等,汉语中也常见诸如“老爸”、“老妈”、“老闺女”、“老儿子”等称谓。

3. 贬己尊人准则对称谓语的影响。“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语称谓语中经常使用谦词或敬称来设法贬低个人,抬高对方身份、地位。如:“令尊”、“兄台”、“贤侄”、“阁下”等.

4. 等级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汉语从主席、书记到班长各种职衔都可以作为称谓语使用,称谓语一般也要求说明彼此间的关系,对于有一定职务、职称、学历的人,不论官职、职称、学位高低,人们都会以其职衔、职称、职业、学位称之,并且称“正”不称“副”。如:“李主任”、“王教授”、“赵博士”等。例如:汉语中可用“老师”、“医生”、“经理”等表示职业名称和头衔的词做称谓语,如“李老师”、“张医生”、“王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