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式总结

初三化学式总结

时间:2022-08-03 14:17:02

初三化学式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形式多样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最后组成部分。做好课堂小结,能够有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总是会直接跳过课堂小结,恨不得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传授新知,甚至下课铃声响起还在继续讲授新知,这种忽视初中生真实接受知识的方式会让很多初中生感到十分疲惫,也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反感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应该留出时间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知识内容与容量、学生的变化等,让初中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系统的、有条理的。下面笔者从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两个层面,讨论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做法。

一、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交流方式。大部分教师都在数学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且时常倾听学生的想法与交流,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局限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课堂小结依然是以教师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的,这就让很多初中生认为课堂小结与他们无关。但实际上,课堂小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评价对象,整个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小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结之中,这能让初中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继续学习。

在“全等三角形”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了课堂小结,他们需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在全体学生的说明与补充下,学生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质进行了全面总结。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有的学生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全等形,只是我们总说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从来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来想过这问题。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学生说:“全等三角形就是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图形,他们能够完全重合。”学生的总结结束之后,我先提出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利用投影仪,让学生观看了三组图形,一组是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学生对这三组图形的判断正误,便可以直接反央出他们对本课新知的掌握程度。然后,我再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总结,着重表扬了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参与度较小的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使用正确的教学语言,即含有一定激励性。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就是用语言总结出本课的知识,但实际上,课堂小结的形式是十分多样的,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都是有效的。而如果教师一味地单一地总结课堂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感,即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时候,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所以他们会完全忽视课堂小结。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此,教师应该要设计多样的、有趣的课堂小结活动,使得数学课给学生意犹未尽之感。在“等腰三角形”一课的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与测量工具,亲自动手制作了等腰三角形,通过他们的几何制作结果来判断他们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在“平方根”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计算比赛,即为学生提供一组方程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速度最快的学生可以积一分,学生在这个比赛的竞争氛围下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学习状态。总体来说,我会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状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课堂小结是有趣的、有效的。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注意让初中生真正参与进来,保证学生对课堂小结有着高度的积极性,这是优化课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使初中生能够对课堂小结活动保持期待与愉悦感,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每时每刻都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09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第3篇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09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复习;教学;研究;初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63-02

复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初三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但是初三数学复习内容量大、面广、知识点多,复习往往时间紧、要求高,加之班级学生往往参差不齐,如何提高班级数学复习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三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并付诸实施多项初三数学复习经验,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总复习教学要以课标、本地中考试卷编制标准编写的《考试说明》及标高为总复习教学的依据,加强双基、立足课本,强调复习内容的全面性,立足全体学生,力争提高各层次学生对初三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增强其数学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原则和目标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原则是简捷、快速、高效,复习过程中习题不求多、不求难,求实,习题太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习题太难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因此,要找一些既能涵盖知识点又能全面训练学生技能的习题,做到夯实基础,精解重点,分解难点,克服难点过多、起点过高等教学误区,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效率地完成初三数学复习,全面实现学生对初三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初三数学总复习效果的提高。

三、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准备工作

1.研究教学大纲,学习并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纲要,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授课中,教师必须熟悉和把握数学教学大纲的重难点,认真研究大纲的知识点内容,寻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为总复习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还应强调新课程标准,重视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对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增加的条款提高认识,并在复习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

2.研究中考试题,制定复习计划。区域中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总复习的目标性,研究多年来中考试题的出题规律,紧抓中考试题改革方向,根据初三总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复习计划,并将复习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不让学生过于盲目复习,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复习的计划性,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过度放松,为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保证。

四、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四阶段模式

1.以双基为主开展第一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训练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掌握知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识记理解公式、定理,才能运用公式、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其次,复习要全面系统化,这是四阶段复习模式的基础阶段,务必做到夯实基础。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之前以及指导复习的过程中,应精研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领会知识点,掌握重点,把握难点,精选各种各样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综合性、针对性不同的例题,并由浅入深地将例题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复习指导,要善于归类,分块整理备课,做到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第一阶段复习的时间往往也占较大的比重。

2.以综合运用为目标开展第二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以复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第二阶段复习往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第一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理解为,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因此,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化备考训练,笔者认为,第二阶段复习应该是强化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考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体现,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解题能力的培养基本途径就是习题训练,教师除了注重复习形式多样,题型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同时,教师还要做到精选习题,明确要点,不仅知识点理论能够系统化,而且习题的训练过程也要强化理论,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相互促进,真正实现题目训练的目的。复习过程中资料不宜过多,资料过多必然导致大量知识点的多次重复,甚至是同一习题的多次重复,这种方式无益于学生的强化训练,真正的综合训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题目提高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资料选择要全面、习题要典型、避免过多重复的复习资料,注重选择体现大纲中新增加的知识点的考查,核心考查问题一如既往地保证质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与此同时,第二阶段复习要讲求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总结,勤于归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总结和归纳可以明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从中查漏补缺,从学生的弱势方向提高是大幅度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开展第三阶段复习。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复习的总结阶段,学之道在悟,只有真正领悟了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本阶段务必引导学生领悟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进行题组训练,通过转换题型进行变式训练,不仅呈现复习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向学生展示解题方式的一致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避免思维定势、眼高手低等不良行为,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稳和准,确保中考正常发挥,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4.回归课本开展第四阶段的复习。回归课本的第四阶段复习是绝大部分中学教师容易忽视的阶段,其实这个阶段很重要,这个阶段是实现训练的真正目的所在,回归课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意义性。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所有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实现知识的综合和延伸,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将领悟到的知识和道理回归到课本理论知识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强大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也将学生的数学素养上升到一个理论层次,同时,在中考之前回归课本有助于学生温习双基内容,确保中考过程中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不易出错,确保中考成绩的基本分数,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初三数学总复习要围绕教学指导思想,紧抓数学教学原则和目标,教师要精研教学大纲,落实新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试题变化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要求和掌握程度,让教师和学生都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强化双基为主的第一阶段、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第二阶段、提高应试能力的第三阶段以及回归课本的第四阶段的复习训练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完善初三数学理论体系,增强数学解题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5篇

变化一:2015年两考合一

从2015年开始,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从2016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既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

变化二:新增生物地理科目

生物、地理学科正式列入学业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初二结业时考试。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参加下一届学生的生物、地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变化三:历史思想品德改开卷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采取同场合卷开卷考试的方式。

变化四:体育考试每学年一次

体育考试改为每学年考一次(即随年级结业),总分60分,考试在项目上将提供更多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总分为60分,年级结业。60分预计将平均分配到各个年级,每个年级20分。每个年级考试都由沈阳市招考部门统一组织,与初三升学考试组织方式相同。从前没有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技术项目的测试,改革后这些项目可能出现,考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等都是测体能的最基本项目,所以项目变动不会太大。

变化五:外语听力口语入总分

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考试形式为人机对话。

第6篇

[内容]

从1990年9月始,我在初中搞语文教改实验,使用江苏特级教师洪宗礼主编的教材,目前已进入第二轮第三年。五年多的教学成绩是显著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在第一轮实验结束后参加中考,实验班与对比班比较,差异非常明显。五年多来,实验班学生在全国、省、市、县、校各级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奖达63人次,有27人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在竞赛中获奖作文达92篇,其中有25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文达36篇。

自教改始,我就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个性与发展的规律出发,设计出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的主体参与型的可以控制的比较稳定的课型模式,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求得最优或比较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课型结构的构建

课堂教学有诸多因素,是一种多方位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要想优化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对象去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这种流程的构建应遵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感知、思考、理解——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我在教学中,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绕“引读”作了动态构建。

1.预习课。洪氏教材的讲读课文前都设计了预习题,我利用这些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在预习课的模式中,要求学生首先阅读预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逐题检查效果。有的预习题是交代背景的,可借此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的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思路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路,划分段落;有的预习题为字词练习,学生在阅读中可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语境来理解。通过第三步逐题检查效果,学生力求解决大部分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第四步小组讨论中解决。这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

2.教读课。教读课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模式。教读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教读课文的“教”,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读”相关的文章,从而实现“自能读书”的要求。教读课力求体现三个要素,即旧知识现实化、新知识点训练的操作性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实际应用性。

在教读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因为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读课文,根据读中提示,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辨疑,给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激疑启思;对于重点问题,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落实目标,方法是以点拨为主;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概括出来;复读课文在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训练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检查效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为矫正和调控提供信息。教读课体现出可控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

3.自读课。这种课型主要用于对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学习上。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有两种,一种侧重“扶读”,扶读是由教读到自读的“桥梁”,教师要给方法,指路子;一种完全由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自读,重在“反三”。

通过“读、做、改、比、评”等环节的指导,因文授法,强化读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4.总结课。结课为单元总结,注意体现出四性:巩固性、深化性、多样性、效益性。

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和总结课的关系。预习课中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是为教读课作准备的。教读课重在教以规律,授以方法,举一反三。自读课是引导学生自奋其力,主动探索;通过自读,形成阅读技能的迁移。总结课则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概括、综合、创造的能力。四种课型虽各有其结构特点,但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的动态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可以操作的、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二、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在四课型“引读法”教学中,我还注意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采用了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参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是以研究整体为出发点的“综合式”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展开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初中三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基础知识也不断加深和丰富,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从总体上来说,初一以讲授为主,多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电化教学手段。初二以点拨式为主,多组织问题讨论。初三以激疑式为主,多比较综合。这样在内容讲解上由详到略,在教学方法上由扶到放,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诱导性的“引读法”教学过程。

在教法的选择上,我是有着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考虑的。我把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初一为第一阶段,这时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的认知发展明显滞后于情感发展,但认知发展又逐渐取代情感发展。我把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称为“情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多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在教师“讲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把被动情感转变为主动情感,并促进认知发展对情感发展的取代。初二为第二阶段,我把学生在初二阶段的学习称为“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把知、情因素融汇于系统的、逻辑的教育内容之中。我采用“点拨式”的教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情感活动促进认知能力要素在更高层次(抽象思维)上融为一体。初三为第三阶段,这时学生已15岁左右,学生智力潜能便能彻底、完

全地变成个体的现实精神财富,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进取精神,“意识到知识对未来生活的意义,希望掌握所选择的职业,对家长、学校和祖国有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意识到成年人的要求,等等。”[1]教学的重点已从逻辑思维培养转为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我把这一阶段称为“能力提高阶段”。采用“激疑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用工具的能力。 三、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这样几点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坚持: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初中数学;思维拓展;变式题目;拓展教学

一、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特点

初中各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特点是不同的,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的概念定义、思维判断、和经验推理等方面。而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的经验性质从初一到初三逐渐减弱。首先从发展速度来看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是从按概念、抽象、推理这个基本顺序来发展的。

抽象逻辑思维的经验是指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具有联系性、支柱性、把握性和转化性的特点。支柱性指的是初中生对概念的思考分类首先必须对有关的概念内容和类型具有可想象能力。联系性指的是初中生对相关的概念事物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具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把握性指的是初中生对于概念的相关支撑事物具有认识的充分把握能力。转化性指的是初中生将正确认识事物的推理过程中将推理能力运用到现实生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初中数学课本改变题目条件,探索新的结论

例1、北师大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80页习题8.2第2题:在ABC中,∠ABC=50°,∠BAC=70°,BD平分∠ABC,AP平分∠BAC,BD与AE相交于点E,求∠APC的度数。

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抽象思维能力,可将题目条件改为:

(一)其他条件不变,将具体条件改为,将∠ABC+∠BAC=120°,求∠BAC

(二)其他条件不变,将∠ABC+∠BAC=120°改为∠C=80°,求∠BEC

(三)其他条件不变,求∠PAC与∠PCD的关系。

通过以上方法的变换,题目的条件得到变化,结论也必将发生变化。根据三角形三角和度数为,以及角平分线的基本原理,通过题目具体已知条件理论,等的相关变化,题目的结论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思维得到变通、拓展,学生的发散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类似的反复练习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初中数学课本变换数学题目类型,探究类似结论

拓式1、四边行与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构成的模型

四边形ABCD中,P是∠BAC与∠ABC的角平分线AP与CP的交点,求∠ABD与∠APD是什么关系。

拓式2、梯形与两条对角线构成的模型

梯形ABCD中,AE是∠BAC的角平分线,B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BE与∠ADE是什么关系。

通过不同的数学理论引出数学课本题型的变换,以此种变换方式应用到数学课本命题中,使得数学题型变得丰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四、初中数学课本总结数学习题类型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6章总复习题第15题,如图1为测得电塔高度BD,在A处用高1.5米的测角仪器测AC的仰角为55°,再向塔方向前进130米,又测得塔顶端B的仰角为40°,求电视塔的高度BD。

这道数学题知道有5种解法,本质是计算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线段长度,可以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抽象如图,两直角三角形有公共边,抓住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可以算出限度BD的长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初中数学和中考数学中有很广泛的运用。

通过数学题目解题思路的归纳有利于初中学生抽象归纳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初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法的归纳总结。

五、关于灵活变换条件

一部分结论与条件互换,通过题目一部分条件与结论的互换,提高题目命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1、在梯形ABCD中,AB平行于CD,CP垂直于AB,E是AD的中点,求证AB+CD=BD.

在梯形ABCD中,AB平行于CD,E是AD的中点,求证CP垂直于AB.

在梯形ABCD中,AB 平行于CD,CP垂直于AB,求证,E是AD的中点。

2、 线段AB 交于点P,点O是∠BAC和∠D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P与∠B关系,求证:[∠P=■(∠B+∠C)]

线段AD、BC交于点O,连接AB并延长至E,连接AB并延长至P,AF、CE,分别是∠ACE与∠ADE的平分线,且交于一点P,用∠A、∠D的代数式表示∠E

这些条件灵活变换的例子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说明作用,灵活变换的好处是可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命题,不言而喻,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变式设计要有一定的把握性,教学必须做到变式既要变得有艺术性,又要有科学性。表现在变式数量不要无限化,如果把一个数学习题的变式做到无限扩大,基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这种行为是没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因为变式的有限性,变式的内容要为学生服务,变式的内容应该尽量合理,因为这有这样才能使得变式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六、结束语

初中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把培养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而更好地学会初中数学课本习题的变式与运用,是实现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熟悉运用初中数学课本习题命题变式规律,可以很好地进行初中数学课本习题命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专题教学模式概述

专题教学模式,就是以某一个理论知识、考试题型或社会热点为中心而开展的专项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为跨教材章节,以学生为本,是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归类、贯穿并融合,更加详细、系统地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便于形成良好的整体历史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专题教学模式利用概述、分析、归纳、讨论及比较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重组,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回顾,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其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专题的主线,进行专题要点的提炼和历史知识的深化;专题教学可实现历史与社会热点的密切练习,加强历史与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热点等的关注。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专题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从内容、方式上呈现专题教学

(1)专题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比如,专题以人为中心,如武则天等;以事件为主题,如南京大屠杀等;以一个地区为专题,如等;以一系列事件为主题,如历史上成功的变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专题教学的独特视角。

(2)灵活呈现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专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是可以很灵活的,比如,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典型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事件,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列举历史上的第一个和第一次,也可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影视播放与欣赏,如《三国演义》等。将历史知识灵活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的专题意识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看书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课本编排的先后顺序了解基础史实,在单元标题的引领下进行内容的阅读,关注其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对整体框架实现把握,同时也要注意单元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与比较等。

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近代列强发动的几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为题名,将近代中国各个阶级人们的反抗斗争以及学习西方、探索救国富强之路的历程为核心,深入了解每一场战争及运动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对各个事件进行具体的比较。这样,学生会更容易对这个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把握。

(2)善于总结并归纳历史问题。初中历史中专题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保障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与考试说明的结合点等,对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出清晰的历史知识线索和逻辑条理。例如,以工业革命为专题,则应用列表归纳的方式将时间、事件原因、标志、重要发明、能源、技术领先国家、意义、影响及结论等实现清楚总结。

初中历史教师也可有效利用一些小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改变孤立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方式,增强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总结:古代史中,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国历史上历代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古代医圣、诗圣、画圣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与治世,台湾、、新疆自古就是中古领土的证明等;近代史中,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与三位伟人,中日、中美关系变化,等等。

(3)引导学生对专题问题进行探析。专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整体、系统地了解某方面的历史知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感受与认知,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析。例如,在对我国古代一些重要迁都事件进行归纳的同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统治者迁都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相同?”对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教师可提出问题:“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走的弯路,你作何感想?对美苏、美日等大国关系的变化史实中,你认为这些国家关系变化的基准是什么?”等等。这样开放式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问题思考与探索的精神,提高其历史思考能力,将学生的历史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一、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多元化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学生乏味枯燥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方法灵活多变,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初中“化学用语”规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素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生活出发延伸到具体化学物质元素及符号,寻找一些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化学元素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课。

在引课中要尽量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化学元素,如氧气、过氧化氢、氯化钾等实物,以小组比赛制的形式通过不同化学符号分别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式简单明了的特点,也真正突出了本案例研究的策略之一:化学元素与“化学用语”名、实结合,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二)新课。

通过活动一,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化学式的概念进行独立界定。具体活动是: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是否任何物质都存在化学式?是否同一种物质化学式也一定相同?化学式是否可以随意书写?”通过三个连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化学式书写与使用的具体规范及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可以将这两个活动结合构建另外一个教学框架――如何通过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配平化学方程式;活动三: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面认识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学用语。活动四:最后让学生写出不同化学元素组合的化学方程式及规范其读音。此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适当追加课堂练习对教学成果加以巩固。

三、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启示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如同一个人的名字,在众多化学元素中起着区分每一项化学物质的作用,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复杂,体系庞大,但是容易从具体教学内容抽离出简单的化学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小组实验、比赛及制作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避免学生因为过多的化学元素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在为每个学生分配任务时,也需要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分配合理任务,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分配也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模式不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任务的明确性,不再“满堂灌”知识点,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剖析问题。

(三)建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沪教版教学规划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体系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小测、提问、周考、期中、期末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成果的重要时刻,老师评价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立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参与,提高自信。老师在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步给予肯定。初中生思想和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老师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初中化学又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针对初中化学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通过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针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化学用语的规范和掌握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要把化学成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要加强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对比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的进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2],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下,不仅对教科书有了新的兴趣,而且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

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师生情发生了变化,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会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准备课件,生活之余也会观察身边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为课堂增添色彩。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率、减压的学习环境,多元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深远,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需要调节化学实验任务。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更需要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难度分散,前后照应

首先,从教学安排上要分散记忆难度,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贯穿化学教学始终。其次,要注意前后呼应。例如,元素符号教学,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全部集中到元素一节中,加大本节难度,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会从本节开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觉化学太枯燥,不想学。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知识顺序,把元素符号的教学,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就开始渗透。在介绍目前发现了一百一十多种元素,就告诉学生每种元素都有名称和符号,把初中接触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分成三组,分段记忆。第一、二组按顺序记忆,每天记五种,这样既分散了难度,又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活动性顺序埋下伏笔。

二、明确涵义,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涵义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式教学中,可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提出根据物质名称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纯净物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表示物质组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进而引出化学式概念。理解化合价概念,并熟练掌握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例如在教化合价时就给学生编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碳酸根、硫酸根,只有正一价是铵根。并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合物化学式。记住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教学中要及时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可让学生对比总结,找出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降低难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训练,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读法及含义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达到熟练,就必须强化训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会写、会读、会用的程度。

首先,通过训练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弄清含义。学生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Mn不能写成MN,CO不能写成Co。化学用语中要弄清数字含义,如Mg2+不能写成Mg+2,Ca(OH)2不能写成CaOH2,还要注意区分化合价,如FeCl2应读氯化亚铁,个别学生不注意铁元素的化合价错读成氯化铁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教师不要总是口头强调注意配平、表明反应条件、箭头等。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前板演,让其余学生找错,并分析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印象深,更易掌握哦!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加强检查,注重知识落实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些小听写,数量不要太多,三五个不等。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再听写,再反馈,直到全部过关。教师反馈时要及时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也要关注学困生,教学中多辅导多鼓励,教授方法,课堂多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

第11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57-01

一、多元化教学的作用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学生课堂积极性、有效提高班级数学平均分、摆脱数学单调乏味的称号三个方面。

1、增加学生课堂积极性

与其他科目相比,在数学课上,学生们总是显得死气沉沉,只有固定的几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而其他学生则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既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参与课堂上的活动,在数学课上显得无所事事,影响了老师的授课情绪,又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听课效率,这一切都源于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老化,教师讲出例题和解题方式,学生套用解题方法来完成作业,这一切都太过乏味,这就让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丧失了兴趣。如果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方式单一的数学上,那么无疑会提高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有效提高班级数学平均分

之所以是平均分而不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成绩,是因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只针对想学数学,却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反感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是有心渡河,无门用舟。他们既想让数学成绩有效的提高上来,又苦于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方式和窍门。这时,使用多元化教学,不断的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多种教学方式中,总有一种教学方式适用于这些学生,而这些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又找到了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数学的学习途径,数学成绩自然突飞猛进,有效的提高了班级的数学平均分。

3、摆脱数学单调乏味的称号

不能否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趣味和探索之外,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们有时面对更多的则是知识的艰涩、单调、乏味,当学生们感觉数学知识单调乏味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也就代表学生们开始逐渐对初中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直至厌学、弃学。这也是一个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感觉头疼的一个课题,但自从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之后,就根本了这一状况,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教学中,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趣味教学,增加学生课堂积极性

既然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那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以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时,我们可以引进自行车各部分的形状、大树的粗细长短、圈养牛羊时篱笆靠墙或不靠墙之间的篱笆长度关系、电视机屏幕大小是如何测量的等等许许多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这样一来,数学给学生们带来的压迫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们也能以正常的心态来面对关于数学的“流言蜚语”了。

2、有效教学,提高班级数学平均分

在实行多元化模式教学时,教师不光要考虑到学生在上课时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备,保证学生在对数学有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只有成绩上去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才会真正提高起来。例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完全可以将正负数的运算与整数的运算结合起来一起教学,正数加负数等于减去该负数的相反数,这样一转换,正负数的运算与整数的运算在本质上实在没有什么区别。而将这两节内容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程度,真是一举两得。

3、多元教学,摆脱数学单调乏味的称号

在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中,实现三种互动。首先,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以小组的模式去探讨知识正解,那么这个时候就更为注重学生们自学能力的锻炼,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就是要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第二,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想方设法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在初中数学中的小组合作能力,要努力构建老师与学生的参与平等对话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格局,尤其在互问互答、启发问答、竞相抢答等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过程中,达到教学合一、师生一体的最佳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实现后,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启发,让学生通过小组课研的方式,去求证老师布置的课题。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节课时,关于三线合一性质的得出,师一定要让学生们通过折纸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师生互动学习中达到了最佳学习效果。第三,要实现多媒体互动,在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和学习中,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是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加入音乐、颜色、图像等媒体因素,让学生们通过电声光等现代科技的融入,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增添有利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可通过3D和三维图像的高科技手段来显现学习内容创造最好的技术支持,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们在多元化教学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总结

可以预见,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需要一堂堂课的教学经验总结,不断的追求探索、不断的总结研发,才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从而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再上新台阶,创造精彩的多元化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 要 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还能蚪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自我汲取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个要点问题,以期能够为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通常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指的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顺序进行颠倒安排,并通过这种安排来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教学实施流程,翻转课堂中“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的教学实施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还能够通过师生角色的转变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一种自我汲取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就针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三个主要的环节,即:课前的前置性学习、课中的互学以及课中和课后的练学。以下就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是,课前的前置性学习。在课前的前置性学习阶段,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学生课前自学的任务,并选择或者是自行制作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料;二是,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并在观看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的基础上,通过自行查阅资料等来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如,了解所要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某个技术动作的技术要点,感受某项技术动作的动作结构、速度以及力量等要素,同时记录自己在课前学习环节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其次是,课中的互学。在课中互学阶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交流的形式,提出交流的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学生个人回答、个人提问的交流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先合作然后再派代表进行汇报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内部沟通交流之后小组再进行集体展示的形式等等,在实际应用时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和合理安排;二是,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所设计和制定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不但可以沟通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注意总结提出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并与同学或者教师之间就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三是,任课教师在学生沟通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观察,听取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同时还要注意再次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最后是,课中和课后的练学。在课中和课后练学阶段,同样也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前置性学习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案;二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任课教师提出的指导意见,边学边练,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三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后巩固练习。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首先,要注意明确课前前置性学习的定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课前前置性学习的设计是影响其应用质量和应用成效的关键。在这一阶段,任课教师要明确课前前置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能力,因此,在面向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时,应该以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尤其是体育自学的兴趣为主,而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解决所有的问题,学会所有的内容,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性。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组织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概括来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通常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所涉及体育运动项目和技术动作等的安全性较高,以免学生在课前自学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事故。

最后,注意避免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异化。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而言,是教学理念、教学结构以及教学实施方法的变革,而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缝缝补补。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时,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科学认识翻转课堂的实施价值、实施目的、实施条件和实施方法等问题,真正做到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切忌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和表层的热闹,而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目的,使得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出现异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