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01 08:02:22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

XX年,我中心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具体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协助定点帮扶的xx县xx镇梓南村完成扶贫解困规划,以科技示范、信息服务等手段,实施惠民行动,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中心主任李兴建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

二、措施有力,资金落实。

年初,中心扶贫领导小组到达定点帮扶的xx镇梓南村,确定了20户帮扶对象,并与之签订《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措施。我中心决定在“科技项目、科技示范、科技培训”三个方面为帮扶提供帮扶措施。直接到村上门服务5次,期间帮助该村搞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协助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结合芦溪镇伍柏村的实际困难,向每户贫困户捐赠钱物达400元,共计8000元,切实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对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现金资助,资助金额达XX元,帮助其解决学费及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三、开展科技服务,提供致富信息 。

我中心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惠民职业培训学校,针对贫困户缺知识、少技能、外出务工难的的实际情况为其免费进行了电工、焊工、缝纫、计算机、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帮扶的贫困户逐渐摆脱贫困。

四、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中心还对定点帮扶梓南村农户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村民提高了法律意识,帮扶对象全年无一例违法现象发生。期间,我中心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2

一、结对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XX局派出XX驻村第一书记X人,驻村工作队员X名,驻村包村小队长X名,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X人,保城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员X人,帮扶责任人X人。XX局帮扶XX镇XX村贫困户X户,XX镇XX村X户,XX镇XX村X户,XX镇XX村X户,XX镇XX村X户。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局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一是党组书记、局长亲自任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并严格按时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起草帮扶计划、明确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力求见效。二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分析帮扶措施及进展情况,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在资金和项目上都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三是将联系村工作纳入联系干部的年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工作不扎实、不落实,任务不完成的联系干部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压实帮扶职责,提升帮扶实效

(一)落实帮扶职责,倾力助推收官战

认真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就业排查、信息数据质量排查、大病救助等工作,2020年走访贫困户XX人次,帮扶就学XX人,住院XX人次,大病补偿X人次,商业补充险X人次,医疗救助XX人次,医疗兜底XX人次,组织帮扶责任人帮助XX村贫困户公益岗就业XX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XX户,认真开展扶贫慰问活动,为帮扶XX户贫困户发放慰问品共计XXX元,提高贫困户满意度。

(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助推扶贫工作成效

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支持XX村各类防疫物资XXX万元,疫情期间组织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并相应采取帮扶措施,为XXX户贫困户申请疫情农业物资补贴XXX万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贫困户自我防范意识,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不发生因疫情致贫返贫。

(三)帮助产业转型,积极消除疫情影响

一是多方协调,组织工作队、镇政府和合作社召开XX村XX个豪猪合作社产业转型研讨会,发放补偿金12万元,根据社员意见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帮助确定2个豪猪合作社转型为黄XXX项目,为合作社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二是引导贫困户扩种黄秋葵,XX村贫困户预计种植黄秋葵600亩,户均增收10000余元。三是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和“消费扶贫月”活动,及时在微信群XX蛋鸡合作社采购鸡蛋消息,搭建销售渠道,帮助解决XX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截止12月25日,共组织干部购买扶贫物资XXX万元。

(四)加大就业转移力度,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开展就业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海南点心制作技能培训、西式面点师技能培训、挖掘机操作工等319人次,不断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疫情期间贫困家庭外出就业情况摸底排查,完成79户贫困家庭就业情况摸底排查工作,发动贫困户329人外出务工,落实务工奖励补贴申请工作,为63人申请疫情期间生活和交通补贴1.98万元,为223人发放外出务工奖励30.93万元。

(五)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推进村风文明新风貌

一是争取县级部门资源,为XX村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和旅游厕所项目,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二是加大资金帮扶,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5万元用于推进XX村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投入10万元帮助建设什坡示篮球场,投入3.5万元发放1169包水泥给42户贫困户开展硬化庭院,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帮扶XX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全力开展“助力收官战 确保三连胜”大冲刺行动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3

《通知》指出,2012年,国家部署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达到310个,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全国63个县、547个乡镇、2856个贫困村结对,首次实现定点扶贫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

近年来,定点扶贫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机构改革和央企重组,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由310个减少到300个;还有22个单位尚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一些单位帮扶任务畸轻畸重,不利于下一步开展工作考核;一些单位提出要求调整定点扶贫县。今年6月18日,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通知》强调,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定点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各牵头组织部门,按照“同一类单位定点扶贫任务相对均衡、分类考核”的总体原则,对定点扶贫结对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新增22个单位参加定点扶贫;部分单位参加地方组织的扶贫工作,调出帮扶单位序列。调整后,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共320个,帮扶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继续推进与贫困县、乡镇、村的定点帮扶工作。

《通知》明确了新的定点扶贫结对关系,并就进一步作好定点扶贫工作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应至少到定点扶贫县开展一次扶贫调研,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定点扶贫工作与党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发动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多方筹措帮扶资源,为定点扶贫县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选派干部挂职扶贫。把培养锻炼干部与定点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选派优秀干部赴定点扶贫县挂职,可担任县委或县政府副职,分管或协助分管扶贫工作,不占领导班子职数,定期轮换,轮换时间一般为1-3年。要按照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15〕24号文件规定,每个单位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要把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落实相关待遇政策,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拓宽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扶贫方式,抓好中央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发挥自身特点和部门优势,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采取培训、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增强当地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帮扶时限与责任要求。帮扶时间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期限一致。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县,各单位要继续帮扶,结对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帮扶期间撤销的单位,由其上级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合并或重组的,由合并或重组后的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

五、健全牵头联系机制。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总政治部分别牵头联系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高校、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和武警部队的定点扶贫工作。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定点扶贫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牵头组织部门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考核,统计汇总有关情况,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4

今天,我们召开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和定点帮扶工作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推动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年以来,省直各定点帮扶单位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构建和谐、促进民族团结、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狠抓落实,通过帮思想、帮管理、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帮技术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手段和内容,使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省直各帮扶单位共派出蹲点挂职干部977名,落实帮扶资金3018.65万元(含物资折价),帮助引进项目274个,引进资金1.55亿元,在全省39个县、110个乡镇、220多个贫困村中,实施了物资捐赠、小学援建、校舍修缮、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建设、暖棚建设和种养业扶持、实用技术培训、贫困生资助等项目。共修缮校舍38所,资助贫困生2023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81期,培训农牧民3.38万人(次),帮助劳务输出5900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贫困村人均收入从年的795元,提高到年的1055元,有46.7万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省直各帮扶单位把定点帮扶与宣讲中央、省委1号文件活动相结合,抽调人员认真宣讲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年以来,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共抽调宣讲干部5530名,在宣讲1号文件活动中为贫困农牧民办实事7000多件。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定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把定点帮扶视作兼职工作,有的甚至认为是单位的负担;有的单位把定点帮扶简单地理解为捐款捐物,只是过年过节慰问一下。二是制度不落实。有的帮扶单位调查研究不够,帮扶方案的确定缺乏针对性;有的帮扶单位考虑自身困难多,工作落实不力。三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同帮扶单位衔接沟通不够,只把希望寄托在资金的投入上,组织发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主动性不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进入新世纪后的七年,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最大、贫困农牧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扶贫开发解决了110.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全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牧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扶贫开发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任务极其艰巨。

我省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贫困是我省最大的省情,与贫困做斗争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全省尚有86.6万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农牧民总数的24.8%,全省常年返贫率在13%,比例仍然过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合力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为消除贫困做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党政机关定点帮扶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对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政机关单位参与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执政为民,不仅要落实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也要落实到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首先要关心贫困群众的疾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方面大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年,为集中力量在上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本世纪初,又组织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定点扶贫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开展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帮扶单位定点联系到县,扶贫到村到户,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积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机关单位定点帮扶的县、乡、村,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地区。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参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影响和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机关单位多数承担着指导或带动全行业发展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行业发展的重任。贫困地区也是机关单位了解掌握情况、分析研究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的试验地,加强与贫困地区的联系,有利于机关单位直接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工作开展。社会扶贫能否取得重大突破,能否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关键要看各级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党政机关单位的表率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政机关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引领、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历史重任。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关系,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层次的和谐。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贫困产生的心理失衡,会导致少数群众与社会的不和谐;贫困心理引发的社会行为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会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定点帮扶是社会力量关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开发,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手段。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机关单位干部定点挂职扶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基本国情、省情,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可以近距离体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从群众中吸取思想营养,锻炼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关干部只有到基层去实践,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发挥其能力水平。尤其是年轻干部,在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定点挂职扶贫不仅为我省党政机关干部施展才智、锻炼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加强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救济式”、“输血式”、“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围绕“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结合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引进、人才支持、技术导入、信息提供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尽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党政机关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项工作任务,应当纳入业务范围,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从实现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持经常的沟通渠道,主动了解定点帮扶地区的情况,积极献计献策,帮助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

(三)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健全机制,使定点帮扶工作与单位荣誉和个人进步联系起来,以此来促进工作落实。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扶贫办,已决定将省直帮扶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成效纳入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的推荐评选条件;对基层挂职扶贫满一年,经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双方认定后,可以算作基层工作经历,挂职期间的表现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对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挂职干部可以优先提拔。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对推动定点帮扶工作来讲很有必要。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省直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进行检查,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表现差的单位进行通报。省扶贫办每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帮扶单位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效。

(四)落实定点帮扶制度。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证,只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定点帮扶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是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帮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抽出一定时间到定点乡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掌握情况,帮助帮扶村查找贫困根源,理清发展思路,研究脱贫对策,并依据帮扶县扶贫开发规划,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和帮扶计划。二是落实挂职扶贫制度。把定点帮扶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关心、爱护和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教育挂职干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严格自律,扎实工作,认真履行挂职扶贫干部的各项职责。三是落实帮扶资金整合使用制度。帮扶资金使用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和载体,整合各方面资金,在帮扶村实施综合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帮扶单位要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论证审批、公示公告、招投标、竣工验收、绩效考核和后续管理等制度。

三、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

贫困地区需要资金、需要技术、需要理念、需要人才,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党政机关单位参与扶贫开发,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

一是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上下功夫。我们有的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帮扶单位要与当地政府联合起来一起扶志,也就是扶贫先扶志。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富裕要靠勤奋来创造,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新型农民去建设。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帮扶单位要多宣传勤劳致富的典型,多宣传科技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牧民的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拓宽致富门路,坚定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的信心。

二是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在帮扶上下功夫。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异地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布局,是源于实践、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经验总结,是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定点帮扶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在提高扶贫效益上取得突破。各定点帮扶县政府和扶贫部门一定要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围绕年度扶贫重点开展帮扶工作,将帮扶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基层扶贫部门要主动与帮扶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积极汇报工作,衔接项目,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是在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要定点联系到村,扶持到户,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要围绕整村推进重点工作,突出六个方面的建设,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根据帮扶村实际,在考虑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群众技能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按照因地、因村、因户制宜的原则,帮助贫困群众合理确定到户项目。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培训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致富信息服务和技能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提高素质技能,加快帮扶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要引导贫困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搞好配套服务,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牧民收入。要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立足不同生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农牧民。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5

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在全面摸清本区贫困状况和准确认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予以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项目扶贫到户,促其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二)大力宣传、搞好培训。“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要有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员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同时,要对参与这项工作的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实镇村两级力量。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6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两个加快”的重要时刻,在我省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经请示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贫开发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获奖单位和先进集体,听取了经验交流发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领会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打牢扶贫工作思想基础

去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办主任,有关省(市)协作办主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纪委、中组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有关部门代表,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套开,会议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分议程,聆听了回良玉副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讲话。会议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总结了2009年扶贫工作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了2010年全国扶贫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了典型经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是:

(一)回良玉副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强调:“明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最后一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加快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研究制定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二)关于2009年全国扶贫工作成效。会议认为,2009年,全国扶贫系统在国家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基础上,重点从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支持力度、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并建立了中央、省(区、市)和部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对金融危机的动态报告制度。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09年完成1.8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在全国460多个县的8000多个村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前三季度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贫困人口预计增加1亿,而我国减贫形势保持了平稳。会议主体报告中三次肯定了我省扶贫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一是“四川、宁夏等省区主动扩大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二是“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100个试点村重建任务完成过半,70%的贫困村重建规划启动实施”;三是“四川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进展顺利。完成搬迁安置1877户,2.64万名适龄儿童寄宿制学习生活得到巩固,基本控制了新发病例。”

(三)关于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会议指出,新阶段扶贫工作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是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的任务比较宽泛,现在行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进村入户。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即是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返贫压力增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扩大;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特殊类型地区和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积重难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但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农民生计问题还没有稳定解决。为此,新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扶贫开发作为长期的历史性任务,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把握好六项基本原则,即是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优先地带;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证。

(四)关于今年扶贫工作主要任务。会议强调,2010年扶贫开发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国家和各省(区、市)都要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新十年纲要的编制要进一步明确扶贫重点区域,除国家明确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外,2010年要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省进行、统一核定”原则,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全力抓好专项扶贫重点措施。要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继续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妥推进移民扶贫,加大对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推进社会扶贫和国际交流合作。五是特别要加大扶贫宣传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力度。同时,还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务求工作实效,加强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强化业务基础、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这次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范小建主任的主体报告和总结讲话中,讲话原文已编入会议学习资料予以印发。请大家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吃透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这次会议的精神上来,把目标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全面回顾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扶贫工作基本经验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扶贫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工作大局,强化宗旨,明确使命,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扶贫开发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投入中央、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0.68亿元,社会扶贫帮扶资金投入达66.4亿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93.54万,为年度计划的116.93%。原省扶贫办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

(一)找准着力点,“五大扶贫工程”实现新突破

一是新村扶贫工程深入推进。把新村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样板工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扶贫工程专项资金及其它涉农资金向新村倾斜,全年实施扶贫新村932个,确保了进入规划盘子的扶贫新村当年启动、当年实施、当年见效。各地新村扶贫工程也呈现亮点。达州、资阳、阿坝、泸州等市坚持“提高建设起点、加快工程进度”两手抓,成效明显。一些地方对前几年开展的扶贫新村进行“补课”,扶贫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大竹县对11个特困村实施三年脱贫计划,县财政免除村内债务,再对每村每年投入40万元,用以推动发展,已见成效。该县华山村现已步入当地先进村行列。

二是劳务扶贫工程力度加大。针对农民工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弱的现状,加强工作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培训、就地就业力度,有效促进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完成劳务扶贫培训6.82万人,为年度计划的113.67%。各地加强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程,劳务扶贫取得良好成效。达州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8月底就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三是产业扶贫工程富有成效。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工程,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项目,强力推动项目实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和投资少见效快的家庭副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目前,全省共投入1亿元用于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22.63万户、为年度计划的226.30%,有力带动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地区脱贫增收致富。省上重点指导和支持的乐山竹产业、凉山马铃薯等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南充、遂宁、内江、资阳等地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仪陇县、雁江区等地产业扶贫使群众增收比重大为提高。

四是村道扶贫工程扎实推进。以贫困村村道建设为抓手,加强资金整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切实推进村道扶贫工程建设,解决了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消除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全年建设村道1010.20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68.37%。

五是沼气扶贫工程进度加快。各地努力克服因新建成本增高、补助标准偏低群众建沼气池积极性不高等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全年新修沼气池6.09万口,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拓展覆盖面,“六大扶贫试点”取得新成果

一是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受到上级肯定。争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总量达6.34亿元,创试点以来历史新高。及时召开联系会和协调会,编制审批下达年度计划,及早下达资金,制发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了工作报告、统计监测、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积极组织督促检查、调研指导,确保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去年5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赴阿坝州调研,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1月又在《四川省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结》上批示:“不到两年时间,能够做到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长,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很不容易。”

二是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形成规模优势。召开全省连片扶贫试点现场会议,深入总结了推广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经验,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扩大通江县、广安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成果,把连片扶贫开发从2个扩大到盐源县、高县等18个县19个片区,形成了规模优势。同时,做好了“攀枝花二滩库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准备工作。

三是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试点有序实施。研究制定了《汶川地震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狠抓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试点和灾区灾后扶贫工作,探索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规划、一个好机制”的成功经验。5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广元市召开的“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暨培训会议”,对我省经验予以推广。目前,全省重灾区2516个受灾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农户住房重建基本完成,村内基础设施、农户产业发展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实施。

四是贫困村扶贫互助社试点深入开展。全省807个贫困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资金总额1.44亿元,12.20万农户入社,其中贫困户3.60万户。我办联合省委农办深入旺苍、安岳等县调研,撰写的《四川省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的新探索》一文“做法与经验”部分被中农办《农村要情》(第28期)摘发,奇葆书记作出了“这种扶贫方式很好,请继续总结、完善和推广”的肯定性批示。

五是巴中革命老区试点初见成效。为加大老区的扶贫力度,省政府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巴中市作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试点,下发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提出和确定了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工作举措。到年底,试点中的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两个片区已投入各类项目资金9771.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50%。

六是广安水淹区试点完成任务。按照“聚合资源、整体联动、连片开发、梯次推进”的扶贫思路,继续大力推进水淹区扶贫开发工作,并顺利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三)扩大参与度,“四大社会扶贫”跃上新台阶

一是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进一步深化。全年22家中央国家机关、182家省级机关、7800家市县机关赴定点县、定点单位开展扶贫帮扶的干部达1780人,投入和引进各类资金近40亿元,项目15305个,下派干部9451人,定点帮扶贫困村7350个,培训人数达60万人。

二是东西对口帮扶进一步开展。浙江省7市47县区和33个省级对口扶贫协作单位到位援助资金3620万元,企业协作投资11.4亿多元、吸收就业2817人、实现税收1934万元,劳务培训4479人次、输出农民工9275人次。阿坝州和杭州市结为对口扶贫协作对子。

三是社会各界扶贫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等扶贫社团,主动发挥优势,组织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扶贫济困活动。全年共为贫困地区募集资金5000多万元、引进资金3亿多元。5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扶贫新村800多个,各级扶贫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发展产业基地,投入资金达14.4亿元,带动246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人均增收513元。

四是外资扶贫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第四期扶贫项目继续有序实施。截至2009年9月,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占中期调整后目标的81.95%。项目覆盖我省平昌、马边、屏山、叙永、越西和美姑6个项目县86个乡(镇)519个村,中期调整目标实现了全覆盖,累计覆盖农户88.31万户次,工作成效受到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检查团的肯定。中泰华威国际投资公司捐赠500万美元,在南充实施农村贫困社区综合扶贫试点示范项目,现已到位资金500万元人民币。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CDD)、旺苍Tcc5等项目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取得较好成效。

(四)提高保障力,“三大工作举措”打造新形象

一是党政重视,组织领导到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心系贫困群众,多次深入巴中、古叙等革命老区,凉山、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以及广元等地震灾区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解决难点、重点、热点问题。省上先后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广安水淹区、巴中革命老区专题会议,以及全省连片扶贫开发现场会等,对扶贫工作作出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组织领导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健全制度,自身管理到位。不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成效,狠抓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年初确立的“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优化组合力量、提高能力水平”的效能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关于精减文件提高质量的通知》、《机关行政效能办文办事程序》等规范性文件,机关办事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效组织开展扶贫干部培训工作,全年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500余人,扶贫干部思想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健全机关财务内部预算制度,强化了机关财务管理。各级扶贫部门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自身建设得到较大提高。

三是强化调研,舆论宣传到位。2009年为全省扶贫系统调研活动年。各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省扶贫办完成了《新阶段四川农村扶贫开发对策研究(2011—2020年)》、《四川农村参与式扶贫研究》、《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政策研究》、《对地震灾后扶贫的调查和具体意见建议》等调研课题。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机,大力宣传扶贫成果,在“辉煌60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五场聚焦扶贫开发新闻会上,了《农村扶贫开发成就辉煌》,反响良好。达州、南充、宜宾、成都等地的扶贫宣传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2009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鼎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战线广大干部奋发图强、拼搏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扶贫移民局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扶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受表彰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科学安排2010年扶贫开发任务,布好十年扶贫开篇新局

2010年是我省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确保《纲要》、《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又要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任务繁重而艰巨,使命重大而光荣。新的一年,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形势,科学谋划,着力重点,突破难点,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我省扶贫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理清工作思路。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创新扶贫机制,瞄准贫困人口,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提高和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收致富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整村推进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整村推进的“万村扶贫”任务。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贫困农民就业。推进产业化扶贫,探索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提升产业扶贫水平。搞好移民扶贫,加快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和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重建扶贫开发步伐。

(二)明确工作目标。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是:圆满完成《纲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扶持80万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启动新村扶贫931个,开展劳务扶贫培训6万人,实施产业扶贫覆盖贫困农户20万户。继续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连片扶贫开发、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中央公益金等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力抓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水库淹没区扶贫开发。认真开展检查分析、深入调查评估《纲要》、《规划》执行情况,科学总结和分析工作成效;研究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

(三)突出工作重点。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是:圆满完成2000—2010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既定任务,高质量完成2011—2020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年扶贫开发都要围绕这项中心任务,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方法、措施,具体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1、以扶贫纲要为龙头,科学谋划扶贫工作发展蓝图。要按照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十年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家扶贫工作的战略与政策体系,按照四川发展战略要求,紧密结合我省贫困地区实际,加强研究,制定我省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方法措施,充分体现新阶段扶贫移民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切实谋划好我省扶贫工作的发展蓝图,为新十年扶贫开发指明方向。各市(州)和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也要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并积极为省上提供相关资料和意见建议。要研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适当调整的具体措施办法,结合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建立完善扶贫对象进出机制。省上要研究制定集中连片贫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综合治理规划,各地要研究制定1—2个对本区域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综合治理、连片开发规划。

2、以扶贫工程为平台,精心打造扶贫开发品牌。坚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两位一体,统筹推进,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推动,深入推进新村、产业、劳务等专项扶贫工程,力争出亮点、上水平。要把新村扶贫作为完成《纲要》、《规划》任务的标志性工作,认真抓实抓好。落实参与式原则和扶贫“首扶制度”,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市、县,可适度对已实施但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扶贫村进行再扶持。今年新村扶贫和劳务扶贫“预计划”已经下达,要严格落实思想早发动、任务早明确、措施早制定、责任早落实、资金早到位“五早”举措,争取当年启动、当年投入、当年实施、当年见效。要严格坚持资源整合原则,产业、劳务扶贫项目要与扶贫新村结合,尽可能将项目集中安排在当年启动实施的扶贫新村。找准比较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培育村级特色产业。连片扶贫开发产业要重点覆盖贫困村,特别是地震灾区的贫困村,集中力量、集中投入,打造一批增收明显的产业亮点。劳务扶贫要重点加强对地震受灾劳动力、扶贫新村贫困劳动力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高转移就业率。探索劳务扶贫培训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特别“两后生”培训有机结合的办法,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3、以扶贫试点为契机,大力推广脱贫致富成功模式。一要深入推进地震受灾贫困村恢复重建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加大39个极重和重灾县2516个贫困村扶持力度,推动86个一般受灾县5810个贫困村恢复重建。制定实施灾区扶贫开发和就业促进工作方案,引导灾区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解决好灾区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切实抓好灾区特困户后续帮扶工作。争取把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二要巩固提升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结合“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易地育人、结构调整、易地搬迁等项目。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各项资金尤其是省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启动中期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三要纵深开展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有序推进2009年新扩试点片区工作,认真做好2010年新扩试点片区的考察、比选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四要深入开展贫困村扶贫互助社试点。加大2009年新扩试点检查指导力度,继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扩大试点,市、县要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不断巩固和提高试点成效。五要扎实抓好巴中革命老区试点。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着力开展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南江县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相关工作。六要启动大凉山扶贫攻坚试点。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争取国家支持,做好多民族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七要认真做好中央福利基金试点、溜索改造试点、攀枝花水淹区扶贫等工作。

4、以社会扶贫为抓手,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营造社会扶贫氛围,充实扶贫力量,壮大扶贫队伍,实现社会联动。一要抓好中央国家机关在川定点扶贫的协调服务。各受扶县要努力做好23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川扶贫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更大更多的支持。二要抓好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协调服务。广元、南充两市及受扶12县要加强与浙江省协调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组织落实好帮扶项目,建立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平台。三要抓好省内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定点扶贫工作会作专门部署,各地要按照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四要积极抓好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广泛发动龙头企业、军队院校和社会团体参与扶贫开发,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渠道,落实好“村企共建”、军队院校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等扶贫社团的作用,筹措更多社会扶持资金,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五要认真抓好外资扶贫工作,加强国际扶贫合作交流。

5、以宣传调研为手段,努力扩大扶贫工作社会影响。一要深入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将调研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重点结合《纲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新纲要新规划制定,主要针对扶贫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扶贫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撰写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调研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工作出谋划策,达到创新研究、总结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目的。二要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扶贫宣传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牢牢把握扶贫开发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报刊、杂志等传统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和策划,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我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工作举措、成绩经验、先进典型、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情况,正确引导舆论,扩大扶贫开发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激发和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为我省更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要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志书编撰工作。圆满完成《四川省志·扶贫开发志》、《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扶贫办资料长篇》、全国《汶川特大地震扶贫系统抗震救灾志》等的编纂目标任务,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效修志立言。

四、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工作再上台阶

我曾在南充、仪陇、雅安等地工作过,这些地方都是贫困地区,也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过扶贫工作。我的最大感受是:二十多年来,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做好扶贫工作,领导是关键,队伍是根本,管理是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工作、常规重点,又要研究新问题、新热点,攻克新难点。随着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工作对象,今后扶贫工作涉及范围将更广、矛盾将更多、综合性将更强,工作难度也都将比以往更大。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形成合力,狠抓落实,打好《纲要》的收官之战。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落实目标任务,明确领导责任。加强扶贫机构,关心和支持扶贫部门的工作,确保机构、编制的稳定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强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逗硬奖惩。各级扶贫部门要履职尽责,科学谋划,创新运作方式、组织协调方式,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一方扶贫开发工作方方面面的责任,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应切实担当起相关职责,共同推进我省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规范运作。要创新手段,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转有序、安全高效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建设准入关、进度关、质量关,做到从上到下,公正透明,阳光操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收到成效。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公开公正规范运作,把好扶贫资金的管理关、使用关和监督关,用好用活扶贫资金,着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系数,有效促进扶贫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要以省局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扶贫移民队伍,以新的风气、新的气象实现新的作为,塑造新的形象。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政治敏感性,坚定理想信念和工作信心。认真学习当前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领会好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组织实施扶贫开发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二要改进作风,提升修养。大力发扬“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优良作风,超常规推进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大局,做到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大局中谋划工作,在大局中体现作为;要培养心系苍生的情怀,发扬吃苦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付出真心真情,为工作付出真才真知,为事业付出真诚真爱,以满腔热情和赤诚,为扶贫工作挥洒汗水、奉献智慧;要提高服务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苦干实干,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发展突出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上不去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千方百计帮贫困群众所需,想方设法解贫困群众所难,做到工作踏实、扎实、求实、务实;要强化纪律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警钟长鸣,做到思想不麻痹,自律不松懈,培育扶贫干部良好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树立扶贫移民系统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决战的精神、决战的姿态,以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扶贫开发任务,为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全省“两个加快”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春将至,我代表省局向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愿,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到2005年新时期定点扶贫第一阶段结束,2006年转入第二阶段。经过几年发展,扶贫开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定点扶贫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将赋予新内涵。今天,我们召开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就是贯彻国务院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精神,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和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精神,传达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 总结 2005年定点扶贫工作和第一阶段我市定点扶贫积累的宝贵经验,表彰2005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06年工作,继续动员市直机关单位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投身到新阶段的定点帮扶工作中,为完成扶贫开发的预期目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定点扶贫取得了新成绩

2005年在自治区扶贫办的指导下,在市委、政府的 领导 下,市直58个部门和区属驻吴26个单位进一步动员起来,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派出88名干部组成28个扶贫工作组,肩负完成村级扶贫规划和帮助群众抗旱救灾的双重使命,奔赴***图等28个重点贫困村展开帮扶。一年来,市直各单位、各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总体要求,以贫困村发展为主题,以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为目标,情系山区,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争取帮扶项目,想方设法落实帮扶资金,共筹措资金834.63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 计划 外项目资金 650.5万元,帮助贫困村做了大量地实事好事,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和稳定,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旱救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今年,山区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旱作区夏粮绝产、人畜饮水紧张,贫困村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冲击,群众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旱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根据市委、政府主要 领导 的指示精神,各扶贫工作组放弃“五一”长假,以大局为重,义无反顾投身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之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共筹资金81.3万元,购买种子5516公斤,购拉水工具,使6369户贫困户受益;购买面粉40850公斤,大米19825公斤,捐赠衣服9939件,慰问了4370户贫困户,救助特困户235户,使贫困村平稳地渡过了灾荒。

(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帮助村上培育当地有条件,农民有技能,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也是当前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立草为业、种草养畜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各工作组共筹资40万元,新建圈棚62个,购草籽40850公斤,化肥32吨,购羊200只,支持贫困村草畜业发展。市纪检委、建行**市分行、残联工作组筹措25万元,为**县**镇芨芨沟村修建标准化羊棚 10间,饲草和饲料棚各一间,购改良山羊100只,促进了该村生产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致富基础。各工作组因地制宜,根据群众呼声和各单位自身的能力,找准结合点,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共筹资307万元,修乡村道路90.6公里,打深水井11眼,打水窖21眼,建集水场382个,方便了群众行路,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市交通局、运管局、人寿保险**市分公司工作组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贴资金123.45万元,为**县田老庄乡吴家湾村修通20.6公里的道路,使四个行政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被当地群众称作致富路、希望路。

(四)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务工者学习知识,增强技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工作组把劳务输出工作当成扶贫的重要措施来抓,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多种渠道联系用工门路,对每个务工人员进行引导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解决务工者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使今年的劳务输出呈现出良好地发展势头。今年28个包扶村全年共组织劳务输出8976人,创收2500万元,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800余元。市检察院、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帮助**县田老庄乡杨新庄村的30名农民到**石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分公司务工,因其良好的表现,被公司领导称赞为能打硬仗的“回民支队”。

(五)改善教学设施,促进村办学校发展。各帮扶工作组站在提高未来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的高度,站在增强扶贫开发后劲的高度,关注贫困村教育事业发展,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共筹资17.6万元,捐赠电脑13台,桌椅229套,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871套,**供电局工作组为**县**乡马元山村筹措资金12万元,修建校舍5间,围墙160米,购买桌凳100多套,使该村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六)搞好村级组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各工作组积极配合乡镇党委,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为宗旨,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坚持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使基层组织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共筹措资金30.5万元,新建村部2个,修缮村部12间,修定完善制度28套,赠送书籍3900册,文件柜21个,沙发19套。市财政局、人事局、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工作组投资6万元,帮助**县预旺镇张家树村新建一个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党员、团员、村民开展组织生活和科技文化活动有了一个崭新的场所。

2005年,我市定点扶贫工作掀起了两次热潮,即是春节期间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第二季度的抗旱救灾行动,带动全市定点扶贫取得了长足发展,筹措资金总量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宁**日报以《困难时期 共渡难关》为题进行了报道;**日报以《我市干部帮助山区群众斗旱魔》和《撒一片深情 扶一方贫困 促农村稳定》为题,两次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电视台进行了高密度的跟踪报道。我市定点扶贫取得的成效,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简报两次刊发,并被自治区先教办全文转发。

二、我市几年定点扶贫工作的特点

自2002年开始,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视扶贫为己任,把定点扶贫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动真情、真扶贫。四年共计筹集资金1399.648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011.3万元,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在四年的定点扶贫中,我们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几个特点。

(一)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年来,**市委、政府始终把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作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摆上了议事日程。市委会、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市委下发了《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的通知》,明确了2002至2005年的定点扶贫的目标任务,确定了帮扶单位。每年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组织部长、扶贫办主任、市直部门负责人、扶贫工作队员参加的定点扶贫工作会议, 总结 经验,部署工作,奖励先进。四年共表彰先进集体36个,先进个人55人,确保了 我市定点帮扶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 计划 地进行。

(二)市级领导亲自参与。从2002年开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确定了扶贫联系点。四年来,市领导每年都几次深入扶贫联系点调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亲自出面协调争取资金,主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市领导所在部门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为我市定点扶贫工作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三)所有市直机关单位全部参战。为了调动一切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市委、政府决定动员组织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定点帮扶工作,无论是党群部门和事业单位,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有的单位只有2-3个人),一律参加定点扶贫。四年来,市直和区属驻吴所有84个单位根据行业性质和职能特点组成28个工作组,每个单位抽调1人,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组长由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四年来共抽调干部367名,其中处级干部112名,科级及一般干部255名。市委还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分管领导,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使我市定点帮扶工作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

(四)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市委、政府把定点扶贫工作纳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对84个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采取深入实地、检验项目、检查效果、听取乡村领导和群众意见,现场评议打分、得分当场公布,乡村干部和扶贫队长签字的办法,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和真实可靠,极大地调动了市直部门的帮扶热情,筹措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帮扶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在四年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一是我市贫困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农民生产生活年年受到冲击,抗旱救灾牵扯了各帮扶单位的很大力量,很多物资投入到了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中,影响了投入生产的物资数量。二是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三是由于市财力匮乏,各单位经费紧张,定点帮扶的投入力度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四是长年定点扶贫,连续作战,个别单位有畏难厌战情绪。在第二阶段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克服不足,振奋精神,使我市定点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认真做好2006年定点扶贫工作

社会各届参与扶贫开发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一个长期地历史任务,将贯穿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一以贯之地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

(一)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上来。根据《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已完成了第一阶段(2001—2005)411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任务。鉴于扶贫形势、帮扶对象、帮扶单位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决定对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做适当调整。将定点帮扶工作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缩短周期,加快节奏,集中力量,提高效益。

一是对帮扶时间的调整。将2006—2010年五年的定点帮扶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2006年(整村推进2005—2006年),第二阶段2007—2008年,第三阶段2009—2010年。每阶段结束后,自治区、市、县分别进行总结表彰。二是对帮扶村的调整。原定的1026个重点村经过5年扶贫后,剩余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这713个贫困村即为2006—2010年全区定点帮扶对象。结合整村推进时间分三批完成。其中:第一批完成203个村,其中我市39个村,**26个、**8个、**5个。第二批完成248个村,其中我市44个村,**33个、**11个。第三批完成262个村,其中我市47个村,**34个、**13个村。三是对帮扶工作组的调整。原分配在各县的帮扶单位原则不变。我市继续帮扶28个村,其中**10个,**15个,**3个。现已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06年继续留在该村帮扶,不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06年全部调入各县“整村推进”村帮扶,如2006年“整村推进”村已全部安排完,剩余单位安排到下批“整村推进”村。依次类推,帮扶单位一年调整一次。四是对考核方法的调整。坚持一年一考核制度,采取分级考核办法,中央及自治区的帮扶单位由自治区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市及川区帮扶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市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县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扶贫工作组成员个人工作由各派出单位组织考核。

第一阶段定点扶贫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实践证明,这种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一起参战的帮扶方式符合我市实际,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做好事。市委、政府决定,在新阶段定点扶贫中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市以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由于机构改革,现市直部门有69个,区属驻吴单位29个,把这98个部门以原来编组为基础进行微调,把新增设的单位充实进来,继续分成28个组,分别帮扶盐、同、红的28个重点村。

(二)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美好勾画和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摆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突出的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县(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81.7%,人口 65.4万人,占全市51.7% ,行政村369个,占全市64.5%。山区农村比重大,经济落后,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更长,付出更多,努力更大。第二,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清除贫困,使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进而过上宽裕生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扶贫开发始终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的,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三,扶贫开发一直坚持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第四,我们已经进行的“整村推进”式扶贫,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发展贫困村的生产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因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识到参与扶贫开发就是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三、整村推进,全面建设,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近几年,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大大提高了扶贫效益。自治区在新时期第二阶段扶贫开发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全区选定了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集中两年时间,平均每村政策性投入100万元。所有定点扶贫部门全部调入整村推进的村,各单位各工作组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五大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抓好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五个村村通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力争实现户均有4眼配套设施完善的水窖,自然村村村通乡村道路,90%的农户用上电,广播电视、通讯信号覆盖面达到90%,人均有3亩基本农田,使贫困村人畜饮水,交通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改善。二是扶贫产业建设。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大力开发培育扶贫产业。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劳务产业、中药材产业,滩鸡产业等几大产业是**、**、**三县(区)发展势头较好、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要努力培育壮大这些产业,力争实现每户每年出栏5个羊单位的畜禽,人均2亩人工种草,1亩洋芋、1亩经济作物,每户至少稳定地输出转移1个劳动力,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目标进而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社会事业建设。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力争使每个村都有合格的卫生室和卫生员,使贫困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教育部门不折不扣的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让每个贫困户都享受到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使贫困村适令儿童入学率低,巩固率低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人口与计划部门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向计划生育倾斜,让他们率先富裕起来,影响和带动全村计划生育迈上新台阶;与各部门配合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劳务市场对务工人员技能需要,通过各种形势,运用各种手段,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和务工本领,推动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应用,增强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村级组织建设。要健全村级各类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贫困村的发展稳定服务,尤其是要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经济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五是民主法制和乡风村貌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水平,完善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把农户动员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参与全村经济社会建设,民主管理村务。引导教育干部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崇尚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社会风尚。结合村级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整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筑牢基础。

四、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多办实事

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意义和深源影响。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五大建设任务,号召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向上争取项目;力行节约,勤俭办事挤资金。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集中人力物力,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使我市定点扶贫成效一年比一年明显,在贫困地区树立起市直机关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反贫困 扶贫资金 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学术界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从注重基本生存向注重生存质量转变,从注重收入向注重能力和机会转变,从注重静态变化向注重发展转变。在实践层面,扶贫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项目带动、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来源越来越广范,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的投入。但从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本文拟通过对多渠道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总结在新阶段扶贫开发(2001-2010年)中扶贫资金使用的经验和问题,试图为反贫困工作找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研究对象的处理

由于扶贫情况千差万别,扶贫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各不相同,因此要从整个贫困地区的层面建立一个模型和选取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研究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来反映一些扶贫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阶段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全县有重点扶持乡(镇)11个,其中一类重点扶持乡(镇)1个,二类重点扶持乡镇7个,三类重点扶持乡镇3个,有重点扶持村143个。从扶贫资金来源来看,它的扶贫资金既有省内的财政扶贫资金,也有省外山东青岛的对口帮扶资金,又有贵州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在2001-2010年的扶贫开发新阶段,关岭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10278.07万元,建设了1025个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文化、人畜饮水、渠道建设、农村干部及农业技术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一些项目因科技含量高,自筹资金配套缺口大,实施单位资金不足,导致实施质量不高以及一些扶贫项目运行不规范,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最终导致扶贫资金效益不佳,因而本文选取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模型设定及指标数据处理

为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作为解释变量。在回归分析前,笔者先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财政扶贫资金与生产总值是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青岛对口帮扶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建立如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的显著性效果进行分析。

模型一:各项投入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t=C+β1X1+β2X2+β3X3+μt

其中,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X1表示财政扶贫资金,X2表示青岛对口帮扶资金,X3表示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

利用EViews3.1得到的参数模型估计结果为:

Y=780.9285+0.807516X1+4.373207X2-6.489603X3

拟合优度R2=0.968393,修正可决系数R2=0.95258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对整个模型进行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的临界值Fα(k-1,n-k)=F0.05(3,6)=4.76,另由估计值F=61.27616>F0.05(3,6)=4.76,则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显著;对模型进行t检验,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得临界值tα/2(n-k)=t0.025(6)=2.447,而由估计结果得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8.779630、2.649698、-1.588600,则可知β1、β2的t统计量绝对值大于t0.025(6)=2.447,而β3的t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从而可知,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而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对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模型二:各项投入资金与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t=C+β1X1+β2X2+β3X3+μt

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X1表示财政扶贫资金,X2表示青岛对口帮扶资金,X3表示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

利用EViews3.1得到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7570.714+78.60985X1+424.2793X2-303.5008X3

从估计结果可知,R2=0.913794;对整个模型进行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的临界值为Fα(k-1,n-k)=F0.05(3,6)=4.76,由估计值可知,F=21.20022>F0.05(3,6)=4.76,则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显著;对模型进行t检验,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得临界值tα/2(n-k)=t0.025(6)=2.447,而由表3可知,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5.252529、1.579844、-0.456586,则β1的t统计量绝对值大于t0.025(6)=2.447,而β2、β3的t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从而可知,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财政扶贫资金对被解释变量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而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分别对被解释变量生产总值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一)对扶贫资金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由模型一的回归分析可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的投入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青岛对口帮扶资金的投入,它增加1个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会增加4.37个单位,而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由模型二可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有利关岭县生产总值的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会有78.61个单位的生产总值增加,而另两项指标对国民生产总值不显著。从这个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应该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的分配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从两个模型中都可以得出,财政扶贫资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而且是增加造血功能的原动力,然而从各种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在安排地方财政扶贫资金力度不足,有些甚至连基本的项目管理费都不能足额安排,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要加强各种对口帮扶资金的管理力度,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及企业都有对口帮扶的任务,也带去了一定资金,但实际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各贫困地区对这部分资金管理不完善,对口帮扶部门也缺乏对贫困地区的分类指导和区别对待,缺少持续性。因此,应该严格执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类投入”的原则,确保把资金用在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合理分配扶贫资金,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率。

(二)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质量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项目扶贫力度

项目扶贫是上级部门和其他对口帮扶部门的一种重要手段,贫困地区希望对口帮扶单位能够带来大项目、好项目,寄希望项目带动和推动,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产业升级。从对关岭县的了解中可知,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基金主要用于项目扶贫。然而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知,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基金对GDP及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其资金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课题组对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扶贫项目审批下来后,资金却是用于其他用途,而并没用于申报项目。因此,在进行项目扶贫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质量的检查和监督。首先,在项目申报时,各帮扶单位要根据帮扶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立项,可以在农业产业化和智力扶贫方面多立一些小项目,围绕农业产业抓龙头和大户,重点建设几个种植和养殖项目,围绕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重点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靠科技致富,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奠定基础;其次,在项目实施时,要根据项目设计的内容、规模、地点、资金总额进行督促检查,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及时竣工验收,各受援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下达的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规模、投资概算实施,不随意调整和改变项目,否则容易造成扶贫资金使用低效问题;最后,应该对项目及时进行总结,好的项目应该进行宣传和推广,像关岭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二元能繁母猪等产业化项目,板贵乡花椒、火龙果、坡贡白水生姜、八德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已培训农民工143929人的“雨露计划”等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信息扶贫力度,增强自身致富能力

为解决模型不显著问题,课题组对关岭县的项目账目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项目缺乏专人管理,信息不畅通,部分支出内容无正式票据(如群众劳务费部分)等原因,影响报账进度,人为出现资金缺口,最终影响扶贫效率。因此,要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信息扶贫力度,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广大贫困地区来说,信息闭塞,人口素质比较低,文化水平、经营能力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信息扶持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贫困区反贫困的理论,为了能够使贫困人口立足于当地,首先需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养一批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能力,替他们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能力;其次利用先进地区的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在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有助于解决贫困区温饱问题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等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四)增强扶贫单位间的分工协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关岭县扶贫资金效率不高的结论,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扶贫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参与和分工协作。但分工协作又会出现项目资金多头管理、资金时滞效应、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或协调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使得扶贫成本增加,扶贫资金效率低下。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首先,应建立先规划、再计划、各部门信息相互沟通的工作机制,应在以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将扶贫规划纳入其中,注重整体规划和专题规划的科学结合,为反贫困进程中资源整合提供政策法规和科学实践的前提条件和有效平台;其次,反贫困的前提是科学的扶贫规划。注重扶贫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高扶贫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各种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搭建基本平台。

参考文献: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8

制定《区国家税务局挂钩扶贫工作方案》,本方案适用于2010年度及今后的挂钩扶贫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全面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战略,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健全责任制度,完善扶持措施,整合资源,全力以赴,加大对挂钩扶贫点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切实为扶贫点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扶贫开发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梁勇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郑茂春同志为挂钩扶贫联络员。今后若因人员变动,其工作由下一任职人员相应负责。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扶贫点开展调查研究,对需要扶贫人员进行排查。目前,经过排查,有十七名贫困人员被列入扶贫对象。

(二)春节前夕到扶贫点进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三)帮助扶贫点开发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能够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生产经营性项目。

(四)发挥单位的各种优势,帮助扶贫点协调解决基础项目建设。

(五)整合本单位资源帮助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从思想上端正对贫困群众的认识,认真开展各类扶贫项目,为挂钩扶贫点脱贫致富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在对扶贫点调查研究在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列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股室,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9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如此重视,足以表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扶贫和移民部门,肩负着具体贯彻落实和协调推进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职责,在倍受鼓舞的同时,更应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因此,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率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上来,迅速掀起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和深入贯彻、狠抓落实的高潮。下面,我就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怎么想、怎么办、怎么干,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在怎么想方面,就是要全面理解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精神实质

首先,要全面理解把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要求全党全社会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会议主要精神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一是扶贫成就方面。胡总书记用“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温总理用“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的表述,高度评价了我国扶贫开发成就。会议总结了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我国成为全球最早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发展中国家等辉煌成就,充分肯定了扶贫开发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扶贫经验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坚持依靠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等“七个坚持”的经验,明确指出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三是形势分析方面。立足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同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既具有更加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四是重大意义方面。深刻阐述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四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五是总体要求方面。强调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六是目标任务方面。明确了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大趋势,努力实现“五个大突破”,即: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

七是工作方针方面。强调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同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

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

八是重点工作方面。部署要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着力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扶贫开发国际交流合作。

九是扶贫标准方面。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通过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把1.28亿低收入人口纳入了扶贫范围,要求按照“划定一条线、锁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战场、确定一种衔接关系”的崭新思路,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好地瞄准扶贫对象。

十是组织领导方面。明确要求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第二,要全面理解把握苏荣书记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12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副厅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大会迅速传达学习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常委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出席了会议。会上,苏荣书记动员全省上下抓紧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部署,集中各方面力量,坚决打好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全面把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充分认识我国开辟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领会我国扶贫开发“七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全面把握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重点工作、扶贫标准、政策保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责任等重大问题上,坚决抓好中央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要认真研究抓好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要求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本世纪前十年我省扶贫开发的实践经验及成就,研究制定《江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并要求省直各单位要紧密联系本部门本行业工作,认真研究和制定支持扶贫攻坚的政策及措施,共同构筑推进扶贫开发大扶贫工作新格局。

三是要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强调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要以加快发展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要落实公共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政策,要实行省、市、县三级领导定点扶贫,要相对集中人财物和技术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要大力推进社会扶贫,要高度重视老区、苏区建设发展,要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要严格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对所辖行政区域的扶贫开发负总责,逐级建立对有关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和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要配好配强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健全完善干部深入基层常态化制度,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改进作风,经常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排忧解难,密切与贫困群众血肉联系,解决扶贫开发实际问题。

第三,要全面理解把握省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12月9日省委召开第二次常委会议,根据中央的精神,全面总结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分析了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将中央划定我省罗霄山特困片区17个县和我省划定特困片区8个县共25个县,作为全省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明确了把实施国定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与实施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并研究明确了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三大举措。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支持扶贫攻坚资金到位。决定省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支持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县,连续安排十年,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地方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投入力度的要求。

二是加大领导力度,实行领导定点扶贫。决定省委常委、省政府领导及其他省级领导到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每人定点扶贫一个县,指导帮助特困片区县制定实施好扶贫攻坚规划、中央苏区县制定实施好发展振兴规划,每县安排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省直部门协助搞好定点扶贫。省级领导各方面工作联系点与定点扶贫县统一起来。同时,安排国有控股企业、实力较强企业到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定点扶贫一个县。各设区市领导要定点扶贫贫困乡,县(市、区)领导要定点扶贫贫困村,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扶贫开发的工作局面。

三是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决定明年全省实施民生工程的任务安排,重点抓好扶贫开发和安居工程两件大事。通过突出抓好扶贫开发这件大事,力争2-3年内使我省国定、省定特困片区25个县的扶贫开发有较大起色,下大力解决我省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实现2020年全省扶贫开发目标。

第四,要全面理解把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今天上午隆重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这次会议,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却关系我省如期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必将载入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速绿色崛起,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史册,必将成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也必将开启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新的伟大征程。会议的主要精神可概况为九个方面:

一是显著成就方面。充分肯定了本世纪前十年我省扶贫开发形成强大合力、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困地区群众贫困问题逐步解决、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等显著成就。

二是工作经验方面。系统总结了我省“五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即: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整体部署;坚持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加快增收步伐、改善发展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凝聚扶贫

开发整体合力,落实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的共同责任;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这五条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有力促进了我省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是形势分析方面。深刻指出了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还偏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还面临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增收渠道不宽、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特殊贫困问题凸显等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四是重大意义方面。深刻阐述了深入推进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是我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富民兴赣,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科学发展、加速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

五是总体要求方面。明确强调要紧紧围绕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龙头工程,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继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整体部署,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夯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调统一,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贫困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六是目标任务方面。明确提出要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遏制收入差距大趋势;促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大趋势。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大突破,打好改变特困片区面貌、加快发展、增收致富、改善条件、提高能力等攻坚战,并抓住中央重点支持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历史契机,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

七是扶贫标准方面。明确了执行国家大幅度提高到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将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11.1%的386万贫困人口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要求对扶贫对象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扶贫到户机制,逐户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明显增加,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进而确保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致富。

八是重大举措方面。规定了明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集中支持25个重点扶贫县,每个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连续安排十年。

九是组织领导方面。明确了要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要切实加强扶贫开发的工作指导,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定点扶贫;要构筑打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落实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共同责任;要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制定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扶贫对象脱贫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要着力夯实扶贫开发的组织基础,为实现扶贫开发目标提供组织保证;要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强劲声势,营造全社会大力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第五,要全面理解把握《江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行动纲领。我省《纲要》共有45个省直部门参与了制订,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呈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已原则通过,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征求各地意见完善后,即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我省《纲要》是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行动纲领,突出了连片特困地区主战场,突出了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突出了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突出了形成整体合力,突出了落实责任制。主要内容分七大部分、共三十四条。第一部分,概述了扶贫开发的显著成就、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明确了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第三部分,确定了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的目标,分别从促进增收、改善条件、提高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三大方面,明确了13项目标任务。第四部分,明确了扶贫标准和扶贫开发对象范围,要求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突出连片特困地区主战场、继续支持重点县、坚持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实施扶贫开发。第五部分,强化了推进扶贫开发的措施,确定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分别提出了共23条具体工作措施。第六部分,规定了扶贫开发政策保障,围绕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扶贫和低保两手抓、发挥“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综合效益,明确了11个方面的支持政策。第七部分,明确了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责任制、领导干部定点扶贫、改进作风、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管理以及培训宣传、统计监测、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要求。

二、在怎么办方面,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形势任务,增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绘就了全国、全省到2020年扶贫开发的战略蓝图,确定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要靠我们扶贫和移民部门去组织实施、去协调推进,制定的扶贫攻坚政策,要通过我们扶贫和移民部门的工作去贯彻执行、去具体落实。因此,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乘势而上,迅速掀起扶贫开发新高潮。具体来讲,要率先做到“四个到位”:

第一,思想认识要率先到位。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在学好文件、吃透精神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在开动脑筋、积极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务求学习实效。通过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系列精神,搅动思想,理清思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从而进一步增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认识扶贫开发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理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深刻把握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明确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和奋进方向,从而增强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联系实际学深学透。重点是要立足我省经济欠发达地位尚未完全改变、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艰巨的实际开展学习、思考问题,从而更加自觉地适应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顺应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充分认识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关系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不仅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速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思想认识的全面到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新的战略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为到2020年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付诸我们不懈的努力,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第二,形势把握要率先到位。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要准确把握形势,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针对性、才可切中要害。从全省来看,面临的形势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省扶贫开发具有更加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本世纪前十年,我省扶贫开发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与全国同步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主要体现在:扶贫开发形成强大合力。我省在自身财力还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由2001年的2.4个多亿,增加到2010年的7.5个多亿,相当于2001年的3倍多,十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近50亿元,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投入超过160亿元,各级共有2000多个部门和单位深入贫困农村定点扶贫。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1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339元提高到2010年的3109元,是2001年的2.32倍;按2008年1196元扶贫标准同比统计,全省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346.4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82%降至2.1%。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集中扶持了4269个贫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逐村实施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生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大批受到扶持贫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特困地区群众贫困问题逐步解决。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底,我省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等特困地区深入开展移民扶贫搬迁,共搬迁安置37万多贫困群众,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移民扶贫成为深受群众和社会赞誉的民心工程。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0多万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0多万人次,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在“三农”政策倾斜支持、各行各业大力扶持下,贫困地区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形势任务发展的新要求,我省贫困地区仍然面临许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有:一是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无论是新世纪初国家确定的21个扶贫重点县、还是今年国家划定的罗霄山特困片区17个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都处于滞后状态。全省还有3400个贫困村需重点扶持。按照国家大幅度提高到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还有386万,贫困发生率达11.1%。二是增收渠道不宽,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我省传统农业比重大并是产粮大省,总体而言产业结构较单一,致使农民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低、竞争实力不强、比较效益不高,群众增收门路比较狭窄。我省不仅相对毗邻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发展差距,省内发展也很不平衡。县域经济总量首强县是最弱县的18倍,地方财政收入首强县是最弱县的10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弱县均为贫困地区。三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特殊贫困问题凸显。因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侵袭和市场风波冲击,致使农村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包括21个重点县和17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在内的41个西部政策延伸县,还有67万人处于生存条件特困地区。同时,农村还有10万人处于地质灾害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致贫和返贫隐患较大。

以上形势分析,充分表明我省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艰巨。对此,我们还可用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来映证。仅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三大经济指标情况看,我省贫困地区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三个翻番”的要求,相比其他地区而言,面临着更大、更多的困难和压力:

1、国定、省定特困片区25个县市情况。2010年总人口有1434.9万人,占全省的32.2%。(1)生产总值:只有1319.2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13.98%,人均水平只有9193.88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43%;(2)财政收入:只有130.14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10.62%,人均水平只有906.96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2.98%;(3)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08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6个百分点。

2、国定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情况。2010年总人口有1177.4万人,占全省的26.2%。(1)生产总值:只有1101.23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11.7%,人均水平只有9353.07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4.6%;(2)财政收入:只有109.39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8.9%,人均水平只有929.08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4.1%;(3)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10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3个百分点。

3、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情况。2010年总人口有1963万人,占全省的44.04%。(1)生产总值:只有2160.79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22.9%,人均水平只有11007.59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2%;(2)财政收入:只有232.54亿元,只占全省总量的18.97%,人均水平只有1184.62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08%;(3)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9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

从以上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可以看出,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集中力量重点支持25个县扶贫攻坚和继续突出21个重点县、支持41个西部政策延伸县的部署,完全符合我省实际。对我省现有386万贫困人口的分布,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测算,包括21个重点县在内的25个特困片区县分布的贫困人口占到了68.4%,41个西部政策延伸县占到

了77.3%,也充分映证了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布局是完全正确的。各地也要对本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利科学作出决策,采取有效举措,确保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第三,工作思路要率先到位。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战略目标来谋划,必须紧密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龙头工程来实施,必须始终作为“三农”工作重点任务来部署,必须坚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整体部署来推进。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在具体工作思路上,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划定一条线,科学把握新的扶贫标准。国家大幅度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把更多的低收入人口纳入了扶贫范围,全国有1.28亿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是加大扶贫力度的重大举措。国家新的扶贫标准与我省实际基本相符。因此,我省《纲要》明确了执行国家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主要考虑是:(1)省统计调查部门按新的扶贫标准测算,我省2010年底有贫困人口386万人,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11.1%,占全国1.28亿贫困人口的3.02%,规模基本符合我省实际。(2)2300元扶贫标准约是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40%,符合国家关于各省可按当地农民人均收入30-50%把握地方扶贫标准的要求。(3)中央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而我省仍属经济欠发达省份,扶贫标准以执行国家统一扶贫标准为宜。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是党和政府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深切关怀,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加快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政治意愿,从而科学把握好扶贫标准,以利对扶贫对象实施有效的扶持。

二是锁定一群人,提高扶贫对象瞄准的精确性。依据新的扶贫标准,各地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把扶贫对象与低保对象区别开来,集中力量瞄准收入低于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重点是要对贫困户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扶贫到户机制,逐户落实帮扶政策措施。国家已明确中央扶贫资金分配不与各地贫困人口规模挂钩,已给予各地原有扶持政策不改,安排各地扶贫资金原有基数不变,不因提高扶贫标准导致各地贫困人口规模变化而变,新增扶贫资金主要支持特困片区。今后我国也不再公布减贫规模,主要考核各地扶贫对象收入增长水平。因此,各地要把帮助扶贫对象稳定解决温饱、加快增收致富步伐作为首要任务。我省《纲要》在目标上,也是提出了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遏制收入差距大趋势;促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大趋势。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而未提出具体的减贫目标要求。对此,各地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三是圈定一批主战场,集中力量支持特困片区实施扶贫攻坚。划定特困片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是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决策和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创新。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我省罗霄山区的17个县,划入了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中央今后十年重点支持扶贫攻坚的地区。同时,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现有扶贫重点县中未划人国家特困片区8个县发展仍然落后的实际,决定将这8个县划为省定特困片区,统筹省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继续给予重点扶持。这样,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共圈定25个县。结合实施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加大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精神,还提出了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战略构想,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重点扶持我省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为我省实施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省这一战略构想与中央对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部署完全相符。因此,各地都要服从和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和大力支持全省扶贫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四是确定一种衔接关系,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结合。具体就是要推进三个衔接,即:一是程序衔接,就是要统一组织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扶贫对象由我们扶贫部门识别审批,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识别审批;二是政策衔接,就是要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全覆盖,确保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三是管理衔接,就是要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建档,互通信息,实时观察,及时调整,有进有出。

第四,抓好落实要率先到位。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已经明确,达到目标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在推进落实下真功夫、下大功夫、下狠功夫,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组织实施。我省《纲要》明确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由我们扶贫和移民部门负责协调并组织实施,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认真履行管理责任,切实抓好扶贫开发组织实施,确保扶贫开发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得惠受益,确保贫困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同时,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瞄准386万扶贫对象,突出25个特困片区县,继续扶持21个重点县,抓紧3400个贫困村,统筹推进、全面落实移民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定点扶贫以及扶贫机制探索创新等专项扶贫任务。

二是要积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积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协助党政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比如近段时期,我们省办在全面分析形势、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情况材料,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引起了省领导高度重视,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和一系列重大举措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省级领导每人还要带上一个综合实力强的部门单位到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去定点扶贫一个县,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各地也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扶贫开发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也要落实提出本级党委、政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工作举措和领导定点扶贫贫困乡

村的工作意见,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扶贫开发的工作局面。

三是要协调落实“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央、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更加注重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比如,今年中央首先在特困片区安排中小学营养餐补助试点,中央财政今年专项安排了160多个亿,这是中央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的第一项举措,以后类似这样的行业扶贫重大政策将陆续出台。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的机遇,在认真落实专项扶贫任务的同时,积极协调行业部门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尽扶贫责任、热心扶贫济困,凝聚形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明年开始,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要建立健全与“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相适应的情况调度制度,在更广的领域监控掌握扶贫开发投入情况,省办相关业务处室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情况统计报送制度,实行每月或每季一报,各地要认真落实,建立责任制。

四是要抓紧制定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保障措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政策,最终要靠市、县去具体抓好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在本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抓紧建立落实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扶贫对象脱贫政策的保障机制。要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及时掌握扶贫开发规划实施、工作进展、政策执行、措施落实的情况。要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督和管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和效能,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通过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从而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扶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

五是要着力营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劲声势。各地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惠民政策,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的成就、经验和典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充分利用《老区建设》杂志搞好我省扶贫开发宣传问题。老建杂志是全国为数不多、有一定影响、以宣传扶贫为宗旨的专门刊物,是我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自己的宣传阵地,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窗口和喉舌。省办很多重要的工作信息和动态是通过老建杂志来传递,了解各地工作情况很多也是通过老建杂志刊载的内容来掌握;各地开展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经验、成效和典型,很多也是通过老建杂志来宣传。近年来,老建杂志通过积极努力,办刊水准不断提高,对宣传我省扶贫开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我们自己的刊物,首先我们自己要关心、爱护和支持办好刊物。绝大多数地方对发挥刊物宣传作用、支持刊物发展很重视,但也确有少数地方投稿不积极,重视不到位,特别是征订任务不落实,拖欠订阅款问题严重,给杂志社办刊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和压力。宣传是件大事,花点小钱是值得的,希望存在以上现象的地方及时纠正。当然,老建杂志要积极搞好宣传服务,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在营造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浓厚氛围方面充当主力军、做好排头兵。

三、在怎么干方面,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迅速打响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攻坚战

扶贫开发使命神圣而光荣,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时不我待,以崭新的工作起色,奋力开创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为谱写全省新阶段扶贫攻坚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遵照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部署,明年各地要迅速打响扶贫开发工作五大攻坚战:

一是打响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攻坚战。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主战场25个县已圈定,明年要全面启动扶贫攻坚。重点工作有:(1)编制完成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工程规划。这项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已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方案作出部署,我省罗霄特困片区规划明年中旬要完成并上报国家。编制规划要以县为基础,省办有关业务处室及相关市、县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同步做好国定、省定特困片区规划,积极主动配合发改委启动规划编制,确保明年中旬前完成规划。(2)启动实施一批扶贫攻坚项目。特困片区要根据规划,制订年度扶贫项目实施计划并建立扶贫攻坚项目库,以利争取国家及各方的支持。在当年扶贫资金和项目安排上,要集中扶持启动一批扶贫攻坚项目,确保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实现良好开端。(3)建立落实扶贫攻坚各项政策支持的协调机制。各地要抓紧提出协调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落实支持扶贫攻坚政策的工作机制,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大资源统筹、投入支持力度,在整合各方力量解决制约特困片区发展瓶颈问题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确保明年有明显起色。(4)服务领导干部开展定点扶贫。搞好省级领导定点扶贫的衔接与服务,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定点扶贫安排,促成各级领导干部齐抓共管扶贫攻坚的工作局面。

二是打响加快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攻坚战。各地要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重点任务的要求,以推进“三农”发展为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扶贫开发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明年工作的重点是:(1)加快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3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比重,进一步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大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互助资金”规模,落实贫困农户生产贷款扶贫贴息政策,进一步解决制约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困难。大力培育发展贫困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2)加大扶贫主导产业连片开发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扶贫产业连片开发政策资金支持,健全完善县级扶贫产业连片开发资金整合机制,集中扶持特色优势扶贫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3)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以120家扶贫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基地、带农户、搞加工、销产品、招用工,并在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和贴息政策支持上加大力度。(4)深入推进科技扶贫。继续深化科技扶贫综合示范试点,提高扶贫产业科技含量。深入开展科技扶贫系列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业科技。(5)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支持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强农惠农政策和各条渠道涉农资金倾斜支持产业化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政策,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打响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攻坚战。全省占农村户籍人口11.1%的386万贫困人口,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更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最难啃的硬骨头,各地要加大扶贫到户工作力度,加快贫

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年的工作重点是:(1)健全完善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以新的扶贫标准为依据,锁定386万贫困人口,探索建立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群众认可的扶贫对象识别方法,确保把最需扶持的贫困农户纳入扶贫范围,并做好建档立卡和监测工作。(2)落实扶贫对象帮扶政策措施。以有效扶持贫困户为原则,以确保扶贫绩效为导向,分类指导,因户施策,逐户落实帮扶政策措施。(3)探索创新扶贫到户工作机制。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项目资金规模,从实际出发实施多种扶持方式。扶贫资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确保扶贫对象优先受益,产业扶贫项目要建立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利益联接机制。(4)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加强与民政部门工作协调与沟通,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主要途径,坚持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企业帮带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基本手段,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打响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攻坚战。按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各地要在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上有新的举措。明年工作的重点是:(1)按新农村建设标准提高贫困村整村推进水平。将实施3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积极争取将贫困村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选点布局,落实全省新农村建设安排900个贫困村衔接统筹任务,在全省深入抓好1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示范点,全面完成兴国、鄱阳两县20个贫困村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任务。(2)深入开展移民扶贫搬迁。确保完成移民扶贫搬迁5万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根本改善贫困移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统筹各方力量支持移民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抓好50个集中安置示范点建设,落实移民后续发展扶持措施。(3)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充分发挥省直181个部门和110个省直属单位定点扶贫作用,认真抓好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并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定点扶贫,实现3400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多方发动力量帮助贫困村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深入开展企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拓展军队扶贫、非公有制组织扶贫、扶贫志愿者扶贫等新的途径,确保当年各类社会扶贫投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达到12亿元。(4)协调各级部门落实行业扶贫责任。落实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下发我省《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行业分工方案,为各地协调落实行业扶贫责任创造条件、提供依据。这项工作明年要有重大突破,重点是协调各级部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列人行业发展规划,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血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打响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新一轮扶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根本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要靠提高其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各地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能力建设,明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是:(1)加强贫困农户增收技能培训。健全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机制,认真抓好“雨露计划”培训方式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转移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确保完成培训3.5万人任务。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科学务农、转移就业、创业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素质,增强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切实加强贫困村社会建设。结合实施整村推进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合组织部门配齐建强贫困村基层领导班子,完善社会组织和管理,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为落实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证。(3)加快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多方协调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完善农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人口管理和计生服务、强化生态保护和治理、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升村镇建设规划水平,促进贫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对水库移民和三峡移民工作,今年国家也作出了重大部署。关于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明年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明年初我们还要召开全省会议、制订全年《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统筹把握、协调安排、同步推进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在此,也就明年移民工作的主要任务先作一些强调。

明年水库移民工作:重点要围绕贯彻落实国家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及我省14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方案》的新部署,统筹推进水库移民工作跃上新水平,重点要考虑的工作任务有:(1)全面掌握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动态情况,严格按政策核准当年后扶直补人口;(2)严格落实移民政策,确保及时将直补到人政策资金兑现到人,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安排移民村组后扶项目;(3)统筹库区基金、后扶结余资金、应急资金和其他库区资金,集中解决移民安置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移民产业,继续在51个移民超万人县推进移民产业发展项目试点,大统筹资金实施移民项目的试点乡镇;(4)深入推进移民示范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在移民安置区继续加大移民新村示范点建设力度;(5)全面加强移民安置,继续协调指导地方政府规范做好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工作,重点推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进程,落实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任务。出台我省移民安置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实现移民安置工作法制化。(6)积极稳妥抓好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项目扶持方式。

明年三峡移民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关于三峡外迁移民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做好迁赣安置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工作,重点要考虑的工作任务是(1)首要任务是要认真做好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和生产安置费补差资金使用工作,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解困资金项目的安排及组织实施工作;(2)落实三峡迁赣安置移民10068人的后扶政策,继续加大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帮扶力度;(3)巩固解决三峡自主迁赣移民771人安置遗留问题的工作成果;(4)深入实施三峡移民发展产业科研项目,不断探索帮助三峡移民增收的新途径;(5)根据国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做好争取国家对三峡工程关联影响鄱阳湖地区的政策支持工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水库移民工作、还是三峡移民工作,一项必须高度重视、不得松懈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做好移民和稳定工作。明年要召开党的十,稳定工作来不得丝毫懈怠。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对移民稳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围绕落实政策、维护权益,及时掌握稳定动态,认真受理移民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水库移民、三峡移民和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六中全会和省、市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结合我局实际,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复桥镇棕树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棕树村2019年整村“摘帽”脱贫。

三、2019年工作重点

(一)巩固基层建设。协助建设“五好”村党支部,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三自”、“四民主”,全面规范地推行村级财务、政务、事务的公开,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确保村和谐稳定,从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再次做好精准识别。3月底前会同镇村对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2%、漏贫率<3%、错评率<2%。及时完善贫困户帮扶明白卡和帮扶手册内容。

(三)协助抓好痕迹管理。指导并督促镇村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资料收集归档,重点是贫困户帮扶包所涉内容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原始基础资料的收集、更新、完善、归档以及帮扶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

(四)积极推进棕树村产业发展。进一步配合村两委做好土地落实、资金落实、种苗落实和贫困户入股手续完善,完成120亩西瓜和120亩田藕的种植和管理经营。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

(五)协助村两委抓好道路、水利设施、农网改造和异地搬

迁建设。重点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及时督促村两委做好项目实施资料收集。

(六)加强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监管。督促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政策,指导村“两委”开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

(七)积极开展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4月开展送生产资料和助耕活动、8月、春节开展助学活动、年前开展送温暖关爱慰问活动。

(八)扎实抓好就业产业扶贫工作。积极协调结队帮扶企业开发提供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工作岗位,配合人社部门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力争转移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110人。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划定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总统计师任副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局长负总责,每半年至少1次到棕树村调研指导,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总统计师负责主抓帮扶日常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调查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农业科科长XX下派复桥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棕树村第一书记,具体负责棕树村扶贫攻坚帮扶工作。全年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不少于5次,及时编报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等材料。

(二)注重帮扶实效,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棕树村实际,以稳定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找准脱贫致富突破点,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措施。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1

(一)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基本情况

全县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3555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38%(贫困标准为人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城镇低保人口为3294户,5528人,农村低保人口为12173户,13987人,占总人口的5.2%。“十二五”期间,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确定了1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分别为大洞乡彭坪村、泉口镇杨岭村、鲁溪镇双新村、东林乡毛田村、上汤乡九宫村、船滩镇河潭村、澧溪镇太平村、甫田乡太平山村、罗溪乡坪源村、石门楼镇镜源村、清江乡塘里村。同时,结合武宁县实际,新增加了县定贫困村2个,分别为船滩镇殿下村、东林乡山头村。

全县重点村有5015户、20691人,占全县总人口 5.5%, 其中贫困人口为509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4%,占全县重点村人口的24%。有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庄166个。国土面积达2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拥有耕地面积19603.5亩,其中水田14682.5亩、旱地4921亩。林地面积329031.3亩,水面面积2568亩,果园面积2149.5亩。2011年重点村人均纯收入2592元。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1、整村推进工程进展顺利。“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投入11个重点村的各类扶贫资金共计401.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5.34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6.21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28个。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投入资金220万元,新建改造了道路19条、23.7公里,修建桥梁5座、152米,每个重点村都完成了水泥路或柏油路的修建,有效改变了重点村过去交通堵塞、不便的局面;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投入资金16.5万元,解决了重点贫困村771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入37.9万元兴建水塘、堰坝4座(处),渠道4760米,新增基本农田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981亩,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了养鱼、养猪、养蜂和油茶、香菇、板栗、大棚蔬菜种植等开发性项目。两年来,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36.3万元,11个重点村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贫困农户的增收门路不断拓宽。

2、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成效明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分清轻重缓急、整体搬迁”的要求,武宁县坚定决心要实施好扶贫避灾移民万人大搬迁,把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群众搬迁出来。2011年,全县已有547户、2356人顺利实现了避灾转移,全部乔迁新居,所做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今年,按照省市下达避灾搬迁990户、4218人的目标任务,武宁县已全力落实帮扶措施并有序推进。目前,在13个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15个,全部建房一层以上;分散安置3251人中已购房1606人,已入住1226人。

3、科技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把科技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充分依托“雨露计划”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两年来,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3.7万元,依托省、市和县本级江西美术专修学院、职业中专的扶贫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和转移农民达720人,其中短期技能培训613人,学历培训107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工业园企业就业,月工资均在千元以上,高的可达3000余元。工作收入稳定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也就实现了,“雨露计划”的实施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造福一方”的效果。武宁县横路乡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乡,近几年成了富裕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乡能人余静赣带动了全乡6000多人在外地从事装饰业,在全国各地开办装饰公司300多家,使横路乡成了名符其实的装饰之乡。

4、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深化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加强与11个省、市扶贫单位的联系,主动搞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定点扶贫单位已投入资金、物资共计56.21万元。如市烟草局工作组今年已9次到包挂的罗溪乡坪源村开展工作,捐资9.8万元完成了通村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并与当地广大干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二是建立县级社会扶贫机制。以“三到三帮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驻村扶贫、干部到户帮扶工作机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了贫困村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推进企村结对扶贫活动。加强与县内企业的沟通联系,对11个贫困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如新光集团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积极为大洞乡彭坪等村捐资、助建、扶助贫困学生等,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断提升了社会扶贫工作实效。

二、几点工作体会

总结回顾武宁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支持、领导重视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武宁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省、市扶贫部门领导的倾心关爱,给予了扶贫开发工作很多项目、资金上的倾斜和帮助。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2、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国家、省、市召开扶贫会议之后,武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的扶贫开发工作精神。一是及时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全县干部大会进行了宣传动员和部署安排;二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四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三是财政预算中每年增加了扶贫资金200万元,用于贫困村之外的面上扶贫。四是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扶贫部门,认真做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并将工作成效列入年终考评。五是从2012年起,将扶贫工作列入对乡镇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多方结合,积极参与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武宁县按照“争取大项目,建设大基地,构建大产业”的思路,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把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村和贫困户。同时,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初步构建了“大扶贫”的新格局。

4、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整村推进战略中,武宁县通过整合财政、移民、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涉农资金,采取“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办法,集中捆绑使用有限的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抓什么”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盼望已久想办而不能办到的大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

5、建章立制,强化队伍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制度建设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证,落实了扶贫责任,规范了项目实施,严肃了工作纪律,从而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成效。同时,建立和健全扶贫干部的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加强扶贫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武宁县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和针对性扶贫开发涉及群体不大等问题,较大程度影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1、武宁县地处山区、库区,多年来由于受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制约,贫困状况依然严峻,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规模较大。

2、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还多。同时,根据省、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精神,新的扶贫标准即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为贫困人口,武宁县农村贫困人口现状普查尚有35553人,而“十二五”期间扶持的贫困人口仅5000余人。

3、就武宁县当前情况来看,一个1500人的中等规模的行政村,通过整村推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基本目标,起码需要300万。要想改善一个行政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每年10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影响了重点村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进度。

四、对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思考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各行业的支持和配合,全民参与。同时,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够,需要各部门资金、各种社会资金共同帮扶。依照武宁实际情况和目前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认为,要做好下一步工作,切实实施好“十二五”扶贫规划,要在以下“九个结合”取得突破。

1、库区移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结合。武宁县是一个移民大县,相对来说,资金量较大,所扶持项目较多,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武宁县是一个扶贫小县,全县财政扶贫资金每年仅100多万元,而贫困面又大,贫困人口又多,所以很难有效解决问题。要想同时抓好这两项工作,我们认为,要把这两项工作充分结合在一起,用移民资金补充扶贫资金不足,对贫困移民地区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对移民中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使两者充分结合共同推进这两项工作。

2、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有效结合。经统计,武宁县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3万多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人多面广,而每年全县财政扶贫资金仅100多万元,杯水车薪。所以,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社会资金的力量,各部门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民间救助向贫困地区倾斜,真正体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社会都来参与扶贫事业。

3、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效结合。传统产业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所以要想快速推进扶贫开发,必须引进和推广新型产业,发展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短、平、快的种、养、加工业项目和发展休闲养生产业、旅游产业,充分依托山水资源,做好山水文章。

4、自身努力与上级扶持有效结合。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自身力量和自力更生为主,在基层乡村两级直接安排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切不可有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一心指望外援。在此基础上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金资助,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

5、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科技等有效结合。在搞好村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只有这样,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后劲,农民的增收才能稳定,致富渠道才能更宽,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才能更巩固。

6、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有效结合。做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有主有次,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扶贫工作也不另外。首先要有侧重点,明确工作的主要对象,也就是生存在深山区和边远地区的特困群众。其次要讲究方法和措施,重点突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这三项内容。只有明确了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重点村扶贫和面上扶贫有效结合。“十二五”期间,武宁县确定了11个重点村和2个县定贫困村进行重点扶持,但是我们的工作又不能仅仅局限在这13个村上面,因为武宁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和库区大县,至今还有4万多人居住在深山区和库区回水线以下,3万多人的年收入低于贫困线,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各乡镇,贫困面相当广。所以我们在倾力抓好这11个重点村脱贫的同时,还要顾及全县面上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8、政府引导式扶贫和社会化扶贫有效结合。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是两支扶贫重要力量。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和部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家财力有限,而扶贫涉及的地域非常广,人口非常多,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巨大。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我们当前扶贫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发挥国有和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家、成功人士、境外爱国人士等捐款捐物积极性,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是现阶段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9、资金扶助与政策扶助有效结合。扶贫工作做的事情很多,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做支撑,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在争取筹集资金的同时,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要通过政策扶持来筹集财政之外的资金,促进工作开展。从某些方面来说,政策扶助更能推动、促进工作开展。如一个重点村国家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扶助资金,能做的事很有限。如国家制定一个倾斜性扶贫政策,交通、水利、新农村、社会救助等涉农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重点村和其他贫困地区,这样一个重点村所获得的项目资金远远超出1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所以,各级政府要依据扶贫开发纲要,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的同时,制定一些相关的扶助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筹集项目资金,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2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邮储银行扶贫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自成立以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创新探索在巴中、广元、达州等全省多地大胆试水,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今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在全省88个贫困地区个人信贷业务结余金额已达123.36亿,增速为6.75%,高于全省个人信贷平均增速0.44个百分点,在落实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已率先取得成效,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高度评价。

据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在省内有3111个网点,居省内银行业首位,与农村结合也最紧密,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

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15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8.26亿元,结余4.55亿元。

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