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时间:2022-05-06 04:11:52

第1篇

一、为什么妊娠期容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本来就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据资料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在孕妇中的发生率占3%~5%,妊娠糖尿病大多为2型糖尿病。

1、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以前有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史;

(3)肥胖者,妊娠前体质指数>27千克/平方米;

(4)过去分娩过的婴儿体重>4.0千克;

(5)既往发生过无法解释的胎死宫内;

(6)曾经分娩过先天性畸形婴儿;

(7)有羊水过多史。

2、妊娠期的孕妇将会出现许多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1)孕妇体内某些分泌激素超常分泌,如雌激素、孕酮、胎盘分泌催乳素及皮质醇等,它们都是胰岛素的拮抗激素,直接降低血浆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因而导致血糖升高;

(2)胎盘中的胰岛素降解酶会加速胰岛素的降解,削减了胰岛素的数量而致血糖升高;

(3)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妊娠后期,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增加5-10倍,影响了胰岛素分泌,是以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是妊娠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孕妇比较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所以,在妊娠期第24到28周,均应做糖尿病筛查。

二、糖尿病患者能否妊娠

应当说妊娠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随着月份的增加,胎儿的逐渐长大,孕妇的血糖波动也大且不易控制;子宫组织供血不良,而致胎盘缺氧,孕妇易发生妊娠高危症;孕妇有高胰岛素血症,能促进胎儿生长,最后分娩出巨大婴儿,容易发生难产、产期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妊娠期的孕妇不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高血压、酮症酸中毒、妊娠毒血症、羊水过多,也容易导致流产、小产等。据资料表明,有25%~85%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各种类型的母婴综合征。

糖尿病妊娠对胎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孕妇血糖高以致胚胎在器官形成期不能正常分化,特别是在受孕的7~9周内,如血糖控制不良,先天畸形发生率将明显增高。据资料统计,婴儿畸形率高达10%~25%,如果胎儿瘦小,畸形几率更高;在产前如果发生过酮症酸中毒,婴儿即使出生,长大后也可能成为低能儿;新生儿如果发生低血糖,即使存活,今后的大脑也将受到严重损害;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大约有25%,原因是母体的高血糖对胎儿的胰腺B细胞的持久刺激所致。

可以想象,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从优生优育和母婴的生命安危考虑,1型糖尿病患者能否妊娠,当属慎重抉择的问题。尽管从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病孕妇的死亡病例已经少见,但胎儿的死亡率、致畸率比一般孕妇仍高出三倍。

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当毫不犹豫地放弃妊娠的念头。对于轻型的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一定想要个孩子,那你必须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应对这个现实。,如何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直至平安分娩,关键是血糖一定要长期稳定在达标范围,这样也才能保证受精卵顺利着床、生长和发育,当然要做到这一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应用胰岛素泵。妊娠期要定期门诊。可通过彩超检查,随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也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以便医生掌握血糖控制情况。临产期要提前住院,尽早接受临床监护,以利母婴平安度过分娩期。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停用一切口服降糖药,尤其是能致畸的磺脲类降糖药。唯一的选择是用胰岛素治疗,当然应用胰岛素泵更佳。胰岛素的理想选择是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它们的特点是疗效显著而无动物胰岛素的诸多反应。

孕妇在治疗中既要考虑血糖控制达标,又要防止低血糖发生,尤其是妊娠中后期,因低血糖对胎儿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妊娠期的血糖控制目标,原则上越接近正常越好,合并高血压者同时给予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饮食治疗同样重要。总之要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能量需要,要给予足够的蛋白质、钙、磷以及维生素类。通常热量摄入按孕妇每千克体重30~35千卡计算。以少吃多餐为好,并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性。

适量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当然不宜作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快步走,既安全又有利血糖和体重的控制。

第2篇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已有糖尿病而妊娠,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为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生率因种族和地区的不同差异较大,近年来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大多数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孕妇糖尿病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应引起重视。

糖尿病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①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怀孕以后,母体糖代谢的主要变化是葡萄糖需要量增加,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由于胎盘合成的多种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以及母体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有拮抗胰岛素的功能,使孕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②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糖尿病可造成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感染、羊水过多的几率也增加。另外还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及低镁血症发生率也会增加。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诊断包括两种情况。孕前糖尿病已经确诊、或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增或下降)的孕妇,于孕晚期较易确诊。但GDM的孕妇,常无明显症状,有时空腹血糖可能正常,容易漏诊和延误治疗。GDM的诊断首先是注意病史。凡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大于或等于90千克,胎儿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4千克,不明原因流产、死胎、巨大胎儿或畸形儿分娩史,本次妊娠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者,均应警惕糖尿病。其次是糖尿病筛查。由于GDM患者通常没有症状,而糖尿病对母儿危害又较大,因此所有孕24~28周的孕妇均应做糖筛查试验。随意口服葡萄糖50克,1小时后测静脉血糖值,如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每升时,为异常,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GDM的诊断。GDM的诊断标准为:①两次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毫摩尔/每升;②任何一次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每升,而且再测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毫摩尔/每升;③孕24~28周50克糖筛查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每升,进一步做OGTT,其中任何2项超过正常值,均可确诊。

GDM的处理原则为: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根据这个原则,首先是控制饮食,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保证胎儿营养,合理用餐,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需加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剂量,预防并治疗酮症酸中毒。整个孕期必须对母子进行严密监护,注意孕妇血糖、眼底及肾功能的变化,防治并发症。定期胎心监护,及时了解并判断胎儿的安危情况。原则上在加强母儿监护、控制血糖的同时,尽量在孕38周后分娩。出现下列情况,要提前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分娩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新生儿出生后需注意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第3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健康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以孕妇孕产期糖调节受损为主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 围生期发病率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在亚洲妇女发病率为8%左右[1]。孕产期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 会导致多种围生期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为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防治管理模式, 本研究拟对妊娠期糖尿病人群实施糖尿病门诊动态健康管理, 探索基于糖尿病门诊动态健康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人群中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 对本院产科门诊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40例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70例, 孕妇为单胎妊娠, 孕前均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肝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按照自愿原则纳入,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① 2次或者2次以上的空腹血糖≥5.8 mmol/L;② 血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中空腹血糖>5.1 mmol/L;1 h血糖>10.0 mmol/L, 2 h血糖>8.5 mmol/L, 3项中任意一项达到或者超过标准, GDM诊断成立;血糖控制满意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 确诊后即给予饮食治疗, 控制标准为餐后2 h血糖在4.4~6.7 mmol/L, 空腹血糖在3.3~6.6 mmol/L, 且空腹尿检无酮体认为控制理想, 否则依据病情加用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1. 2 护理方法 糖尿病门诊有5名护士参与本研究, 分别自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膳食信息、身体活动采集表等, 由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填写问卷。护师与管理对象沟通, 分析问卷信息, 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教育重点为三餐饮食管理以及日程活动干预。主管护师根据反馈结果, 调整下一周膳食方案和活动方案。三餐饮食管理分3步。

1. 2. 1 对其宣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原则。宣教内容和形式包括:主管医师、护士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展板、幻灯等图文形式指导患者了解掌握有关膳食治疗的知识。

1. 2. 2 介绍糖尿病膳食治疗原则, 根据管理对象的膳食摄入情况, 结合身体活动指导方案, 制定出个体平衡膳食处方, 并教会录《一周膳食记录》。依据患者目前饮食习惯以及食用量, 计算全日能量供给量, 达到理想合理膳食。期间鼓励患者在全日食物供能总量不变的原则下按照食物交换份法灵活确定每日食物种类。

1. 2. 3 运动管理 日常活动管理:按照其个人的生活习惯、活动条件和健康状况, 自行选择活动方式、活动时间, 根据1周累计消耗总能量定出1周活动方案。如每日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 每周运动不少于4 d。

1. 2. 4 动态反馈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患者自主饮食行为进行膳食行为问卷调查, 表格化记录每日的全部食物摄入情况, 计算总热量及各食物成分比, 按照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结合患者的日程饮食种类、制定具体的食谱及分餐比例, 达到控制热量, 营养平衡目的。

1. 2. 5 经过充分调整饮食, 血糖仍未达标者, 则在本院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行胰岛素治疗, 加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则不纳入本研究中。

1. 3 观察指标

1. 3. 1 比较研究前GDM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

1. 3. 2 比较研究后妊娠并发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分娩时体重、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新生儿肺炎患病率、妊娠期高血压患病率)。

1. 3. 3 比较研究后围生儿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死胎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管理前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餐后2 h血糖[(6.6±1.3) mmol/L比(8.5±0.7)mmol/L;t=2.784, P=0.003]、糖化血红蛋白[(5.6±0.3) %比(6.3±0.4)%, t=2.159, P=0.003]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GDM妊娠结局比较 孕产妇围生期结局:研究组比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8.3%比15.4%, χ2=1.236, P=0.003)、胎膜早破(9.7%比25.9%, χ2=1.316, P=0.002)、羊水过多(10.7%比35.4%, χ2=3.927, P=0.001)、分娩体重[(68.7±8.8)kg比(76.5±9.1)kg;t=1.704, P=0.003]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结局:胎儿宫内窘迫(3.2%比5.9%, χ2=0.816, P=0.042)、新生儿肺炎(6.7%比25.2%, χ2=1.379, P=0.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7%比29.4%, χ2=1.786,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现或者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综合征, 包括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国内发病率在3%左右, 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大量研究表明[2], GDM增加孕产妇围生期及患儿疾病增加概率。有研究表明[3], 孕产期出现血糖增高患者在10年内发生糖尿病几率上升70%。加强产妇孕期血糖管理有助于减少围生期产妇及母儿患病几率, 减少远期患病风险。

有研究表明[4, 5], 孕妇遗传的易感性、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导致的孕期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健康观念和孕期保健知识的相对落后、孕期错误的饮食观念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系统连贯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有研究表明[6], 动态健康管理在给予患者有计划的培训及生活指导后, 能引导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患病风险。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管理标准不一, 尚处于探索阶段[7, 8]。以糖尿病护理门诊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否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形成有效的管理, 目前尚缺乏研究[9, 10]。

课题研究发现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管理后研究组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 h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血糖控制良好。孕产妇围生期相关疾病发病率及围生儿疾病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强调了对于孕产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利用糖尿病护理门诊采取持续不断的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异常, 达到有效防控疾病, 提高围生期母儿安全目的。

基于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健康管理可以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开展健康评估、制定健康改善计划、实现有效健康干预, 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合理治疗, 改善和促进身体健康, 动态追踪效果评价, 以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目标, 是行之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病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春芳.两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4):2206-2208.

[2] 刘绪娟, 彭艳.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1, 32(18):2392-2394.

[3] 解梅琳, 刘爱红.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2):152-153.

[4] 莫小庆, 王子莲.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与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 32(6):791-794.

[5] 樊小琴, 徐丹芬, 卢朝霞.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8):1223-1225.

[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7] 张普洪, 焦淑芳, 周滢, 等.北京市2005年18岁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6):625-630.

[8] 邵冰心, 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1): 1852-1853.

[9] 吴克明, 朱兰, 王剑波, 等. 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社区健康管理研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2, 6(6):421-422.

第4篇

【摘要】阐述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机制、对母儿的影响、孕期及产后的血糖控制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护理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 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生率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1]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巨大儿等发病率,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平安度过妊娠期,保障母婴健康是目前及未来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对GDM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发病原因

有关GDM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类似之处,是由多种因素作用引起的,胰岛索抵抗(1R)和胰岛B细胞分泌降低是GDM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许多研究显示GDM的发生和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以及基因缺陷等有关。此外,遗传易感性、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吸烟史、不良孕产史和孕妇体重、年龄等危险因索也参与了GDM的发病.

2 对母儿的影响

妊娠期的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及新生儿均有复杂的影响。

2.1 对孕妇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白细胞多种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流产、早产、死胎发生率高,多见于血糖未及时控制的患者。

2.2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2%,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21%,早产发生率为10%~25%,胎儿畸形率为6%~8 %,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新生儿畸变率比血糖水平正常孕妇的新生儿畸变率高3~4倍。还易出现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症、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 诊断

孕前已有糖尿病或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的孕妇,孕期诊断较易确诊,但GDM孕妇常元明显症状,空腹血糖有时可能正常,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

3.1 GDM筛查及诊断 :空腹口服葡萄糖50g,lh后测血糖≥7.8mmol/L为阳性。阳性者需做糖耐量试验(OGTT)。OGTT目前国外采用75mg或100mg的OGTT,我国多采用75mg,测空腹及服糖后1、2、3h的4次血浆葡萄糖血糖值,正常值分别为有两次达到或超过5.6mmol/L、10.3mmol/L、8.6mmol/L,6.7 mmol/L,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超过正常值,或任何时候血糖≥11.1 mmol/L,可诊断GDM[2]。

4 孕期护理

使GDM患者在孕期维持血糖正常范围,减少母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对孕期血糖水平的监护以及对母儿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其具体措施与方法如下:

4.1 心理护理:很多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妊娠相关知识,一旦确诊就会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紧张、恐惧,担心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等,因此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多与其交流沟通,宣教相关知识,通过减轻患者的压力,使其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从而得到最合理的诊治,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4.2 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无论胰岛素依赖型或胰岛素非依赖型,均需坚持饮食控制疗法。[3]患者的理想饮食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①饮食原则: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少量多餐、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4];②食物热卡分配:①碳水化合物40%一50%,蛋白质20%,脂肪30%一40%[5]。早餐摄入10%热卡,午餐晚餐各30%,点心为30%。按孕前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如孕妇为低体重,总热量为每日167kJ/kg体重,如孕妇为正常体重,总热量为每日 1 26kJ/kg体重。孕期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1.5kg为主,孕前标准体重的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kg,孕前肥胖的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8kg[6]。整个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2.5 kg为宜,但也要因人而异[7]。GDM患者如饮食控制得当,可无需药物治疗。

4.3 运动治疗:适当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健康,还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8]。无论孕前还是孕期的运动均可降低孕妇GDM的发病风险。

4.4 药物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遵医嘱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GDM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物因有致畸及胎死宫内的危险不用于GDM孕妇[9]。一般饮食调整1-2周后,在孕妇不感到饥饿的情况下,测定孕妇24小时血糖及相应尿酮体,如果夜间血糖≥6.7 mmol/L,餐前血糖≥5.8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6.7 mmol/L,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胰岛素的类型、剂量、注射时间、注射部位等。一般正常体型者胰岛索用量:妊娠早期为0.3~0.5U/(kg•d),妊娠中晚期为0.5~0.7U/(kg•d),胰岛索治疗方案多以每日2次法,可将每日总量的2/3于早餐前,1/3于晚餐前,均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10],注射后按时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的前面或外侧面,手臂外1/4处和臀部。用药期间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颤抖、有饥饿感、以至昏迷等,须急测尿糖、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饮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并立即通知医生。总之.我们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用量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值加以调整,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力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使GDM患者安全度过妊娠期。

5 分娩期护理

5.1 终止妊娠的指征 GDM孕妇应于36周住院监护,尽量维持妊娠至胎儿成熟孕38周后分娩。有危及母儿安全的合并症的患者应提前终止妊娠。

5.2 分娩方式 由于GDM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RDS等,使阴道分娩的危险性增高。但若血糖控制好,无产科并发症,胎儿发育正常,且宫颈成熟较好,应尽量阴道分娩。待产过程中避免产程延长,应在12h内结束分娩,产程>16h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产程中血糖不低于5.6 mmol/L,以免发生新生儿低血糖。也可按每4克糖加1单位胰岛素比例予补液。有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它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6 产褥期护理

娩后由于胎盘排出,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索等抗胰岛索激素的迅速下降,故应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产后24h内胰岛索用量应减至原用量的一半,48h时减少至原用量的13,并严密观察血糖的变化。及时使用促宫缩药物,保持会清洁,定期消毒外阴,合理应用抗生素,对GDM产褥期的恢复极其重要。产褥期要注意的护理,防止发生乳腺炎并积极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及指导, 重症糖尿病的产妇不宜哺乳,可进行退奶处理。

7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无论出生时状况如何,均应视为高位新生儿,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和吸氧,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1]。护理要点包括,接产前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吸氧并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4~28℃,防止体温过低增加新生儿耗氧量。生后24h内每4h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观察新生儿面色、吸吮能力和肌张力,防止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8 出院指导

妊娠糖尿病的产妇以后发生显性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所有妊娠期糖尿病者产后6~8周应进行OGTT检查,正常者应该每年检查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11]。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2] 高秀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期管理[J].河北医药.2007,29(2):159.

[3] 罗红敏.饮食控制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44~45.

[4] 鲁丕芳.83例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84~85.

[5] 黄玉连.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和护理[J].当代护士.2010,8:67~68.

[6] 高雪松.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0,20(7):102.

[7] 张洪芹,吕耀凤,蔺香云,等.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2):117~119.

[8] 赵桂,黄五星,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2(8):401.

[9] 徐广屏,董莎,妊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 866~868.

[10] 徐虹,朱银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 1037~1038.

第5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早期发现GDM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体会,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诊治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经50g葡萄糖筛查试验,阳性者再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的90例GDM患者占同期接诊的孕产妇总数的2.05%(90/4392),其中,初产妇49例,占54.44%,经产妇41例,占45.56%,年龄23~47岁,平均32.5岁;均无孕前糖尿病病史。

1.2方法

90例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进行饮食控制,饮食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母亲和胎儿必需营养,维持患者正常血糖水平,预防酮症,保持正常的体重增加,根据孕妇标准体重、孕周、血糖情况计算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合理规划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比例,定期检查血糖。对于实施饮食控制2周以上,血糖仍高于正常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胰岛素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睛况调整用量,力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1.3血糖控制理想的标准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血糖控制在3.3~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4.4~6.7mmol/L;夜间血糖4.4~6.7mmol/L.

2.结果

90例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积极控制血糖治疗,3例巨大儿,4例先兆早产,无畸胎、胎儿、新生儿死亡;其中,2例患者因血糖控制不满意,出现严重并发症,而终止妊娠,剖宫产39例,顺产49例;新生儿均健康。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饮食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GDM)一般出现在妊娠中、晚期, 孕妇抗胰岛素物质增加, 导致妊娠女性胰岛素抵抗能力上升, 敏感性降低。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因素有多种, 孕期是否得到充分营养物质对妊娠结局存在重要影响[1]。本文选1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分析饮食控制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按照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90例, 孕妇均经妊娠期糖尿病诊断, 确保其符合标准。孕妇年龄(30.8±4.1)岁, BMI值(22.5±1.6)kg/m2, 收缩压(110.5±4.6)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68.9±4.8)mm Hg。并选取同时期90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组, 三组孕妇在年龄、BMI、血压等基础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组孕妇予以饮食控制方法, 经营养科专业人员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控制方案, 孕期总热量摄取值为7531~9205 kJ/d, 碳水化合物45%~50%, 蛋白质20%~25%, 脂肪20%~30%, 过于肥胖者, 碳水化合物构成比需低于40%, 少量多餐, 每天保持5~6餐。饮食控制过程中适量运动, 每餐后0.5~1.0 h可持续20~30 min适量运动[2]。饮食控制并合理运动调节5 d后对孕妇血糖进行检查, 若尿酮体呈现阳性, 则需重新调整饮食控制方案。对照组孕妇未予以饮食控制, 孕妇可按照自身情况自主饮食。分析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羊水过多者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孕妇均与正常组相比较, 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 出现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并发症几率明显降低、新生儿住院率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对比, 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住院几率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妇妊娠、胎儿及新生儿均存在大量不利影响, 极易引发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不良症状, 分娩出的新生儿则极易出现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等。妊娠期糖尿病在治疗时往往选取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控制血糖, 而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者能够经单纯饮食控制后平衡血糖值[3]。

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讲, 其所应用的因素应该在确保孕妇及胎儿获得足够营养的同时, 不会导致餐后高血糖症状发生, 同时避免饥饿性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现象出现。合理饮食健康教育, 能够确保孕妇及其家属对于GDM有足够认知, 且根据饮食控制方案进行合理饮食, 自觉应用,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调整适宜饮食结构, 有效控制血糖值。孕期内孕妇体重增加应该控制到10~12 kg范围内。每日总热量分配主要为:早餐10%、午餐30%、晚餐30%、加餐30%, 并将加餐分配到9:00~10:00、15:00~16:00和睡前1 h, 每个加餐段均为10%。通常在饮食中, 应减少脂肪食物, 包括肥肉、内脏、奶油等。加大不饱和脂肪食物应用, 包括橄榄油、花生油等。饮食控制方案中谷类一般应用粗粮、大麦、番薯等, 豆类则选取大豆、冻豆腐等。而水果则有大量选择。有研究提出,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 并无较大禁忌, 关键是如何吃[4]。在确保孕妇达到充足热量时, 经合理饮食控制, 按照孕妇实际情况选取适宜饮食方案, 可将其中食品进行等量互换, 在饮食时需注意:同类食品能够进行互换;不同食品在营养素结构保持相似性时, 能够进行互换。

参考文献

[1] 付建红, 郭尚云, 吕冉冉.妊娠期糖尿病及时干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2):3588-3590.

[2] 张雪梅.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5):5501-5503.

[3] 李淑丽.营养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干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4):23-24.

第7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围产期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积极有效的围产期管理可以减少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保障母婴健康[1-6]。本文将孕产妇分为两组分别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年龄23~35岁,平均(27.5±2.4)岁,治疗组30例患者中,年龄22~37岁,平均(28.4±2.6)岁,餐后血糖值高者达15.8 mmol/L,血压值高者达高压188 mm Hg,低压120 mm Hg,所有孕产妇均同意管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围产期管理方法,(1)心理干预,由于担心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胎儿有影响,孕产妇一般都很忧虑、紧张,护理人员要耐心向孕产妇讲解这种疾病的影响,消除孕产妇的顾虑,建立孕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2)定期产前检查,严密监测胎儿的情况,孕产妇要按时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每两周一次,孕晚期每周一次,遵医嘱记录胎动情况,注意观察全身水肿情况及小便量,必要时遵医嘱记录出入量。(3)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可选瘦肉、鱼、蛋、奶,合理搭配膳食纤维、绿叶蔬菜、豆类、谷物及低糖水果,水肿严重的患者,限制水钠摄入,并做好出入量记录,情况较好的孕产妇每天可以适量运动,如散步等活动量小的运动,运动强度以孕产妇能耐受为限,时间控制在半小时。(4)必要时合理使用药物,如果孕产妇情况不乐观,必要时可以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在餐前30 min注射,注射前嘱家属备好食物,注射后及时进餐,避免低血糖反应,血压过高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地西泮等。(5)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产妇的病情变化,分娩时由于疼痛产妇的血糖变化很大,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阴道分娩者进入产程后均建立了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每4小时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水平1次,保持血糖不低于5.6 mmol/L,以免发生孕妇和新生儿低血糖。(6)产后积极预防感染,产后24~72 h是发生子痫和心衰的危险阶段,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尿酮体值,及时评估孕妇有无低血糖及DKA的中毒症状,观察会阴切口或手术切口的局部反应,延长伤口拆线时间,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d,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孕产妇出院时要做好健康指导,所有妊娠期糖尿病者产后6~8周应进行OGTT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与非孕期相同,OGTT异常者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妇女,正常者应该每年检查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理妊娠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比较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时,应该将其列为高危孕产妇[7-10]。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随时给予救治,保障母婴安全,由于饮食控制、药物的应用,加上反复进行血糖监测,孕妇担心胎儿宫内安危,并对该两种疾病本身的恐惧,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影响睡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11-14]。因此在围产期管理中要侧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注意说话的语气,与孕产妇耐心交流,态度和蔼亲切,消除距离感,使孕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服药时要遵循医嘱,克服焦躁情绪,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15-18]。同时,也要寻求家属的支持,孕产妇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家属的支持与鼓励,而且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及时给予患者帮助,随时发现患者的各种不适,帮助按摩患者的足部促进血液循环和向专业医疗机构求助,如指导患者饮食控制、运动辅助、定期产前检查等方面都需要家庭的直接参与[19-21]。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早产、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羊水过少等病理妊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胎儿窘迫、死胎、巨大儿、畸形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管田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07-308.

[2]黄建香.并糖尿病同伴高血压剖宫产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220-221.

[3]沈文洁,杨梦庚.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7(5):264-266.

[4]金少娟,马振侠.银川市婚前医学检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8(11):256-257.

[5]陈春来,曾升梅.妊娠合并糖尿病13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6(2):209-210.

[6]盛梅.妊娠期糖尿病22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28(2):152-153.

[7]赵志丹.102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医学版),2010,8(1):59-60.

[8]徐虹,朱银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1037-1038.

[9]杨慧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8(3):129.

[10]杨慧霞.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提高临床管理水平[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3(6):401-403.

[11]王蔚军,崔咏怡,王达平,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19(9):45-47.

[12]艾宏伟,毛卫勤.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术后消化道功能的观察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1,23(6):476.

[13]吴梅华,陈瑞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厩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85-89.

[14]苏惠,钟宇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9):703-704.

[15]颜风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56-2757.

[16]焦瑞霞,盖薇丽,李秀荣.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17-118.

[17]赵桂,黄五星.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401-402.

[18]元新华,李喜芳.娃娠期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98-99.

[19]付萍,李燕晖,王芬.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02-203.

[20]刘蒙蒙,关淑梅,张敏迭.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122.

第8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治疗; 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023-0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在新标准下确诊的GDM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旨在为新标准下确诊的GDM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借鉴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GDM孕产妇759例,年龄21~36岁,所有孕产妇均于24~28周时行0GTT检查确诊,并排除在怀孕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4周前OGTT检查异常病例。根据患者是否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定期检查及规律降糖治疗分为治疗组(336例)和对照组(423例)。两组孕产妇的年龄、经产妇比例、体重指数、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两组患者产前治疗情况:治疗组经确诊GDM后,在营养科建立健康档案,由医师根据其体重指数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个体化食谱进行正规饮食,并给予运动治疗,1周后每日监测4次血糖(空腹、三餐后2 h血糖),并于每1~2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若空腹血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GDM治疗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胎、死产、产伤等严重妊娠期合并症。治疗组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GDM治疗对孕产妇结局的影响

治疗组的孕期体重增长、产程异常、胎膜早破、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主要包括:(1)GDM可引起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管腔变窄等广泛的血管病变,导致血压升高,使孕妇罹患妊娠期高血压几率大大增加;(2)GDM患者存在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血液、尿液中糖含量上升,引起泌尿系逆行性感染;(3)同时,孕妇的血糖依赖浓度梯度源源不断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生长,使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使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4)在高血糖刺激下,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糖元往往未及时补充,加之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多种情况,可诱发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多种并发症;(5)高胰岛素血症还可阻止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2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胎儿肺成熟延缓,导致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风险增加。因此,研究在新标准下确诊的GDM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2]。

本研究结果显示,GDM治疗组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笔者认为,在新标准下,GDM筛查标准较前降低,GDM患病人群数目相应增加[3]。笔者所在医院简化以往旧标准下繁琐的血糖监测方法(即需行空腹,三餐后2 h或1 h,凌晨血糖并需配备末梢血糖仪及血糖测试试纸),对于血糖控制较为平稳的GDM患者,给予每周检测血糖一次,并于每1~2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并根据孕妇孕期饮食运动情况、体重增长情况、胎儿生长情况等综合评价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4]。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新标准采用更为简洁的血糖监测并给予GDM正规有效治疗明显延缓了孕妇及胎儿体重迅速增长,降低了胎膜早破、早产、产程延长及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宗花.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34-3235.

[2]张利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5):562-566.

[3]芦雅苹,王加,陆琳琳,等.IADPSG诊断标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41-1043.

第9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观察; 妊娠结局; 血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12-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1]。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危害较大,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诊治,有学者认为,对该症产妇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可对个体化诊治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43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观察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选取43例为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6.8±3.2)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另选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健康产妇43例为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3±3.4)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1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产妇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空腹血糖测定,如血糖值均>8 mmol/L,可确定为糖尿病。同时在孕24~28周进行糖筛,将200 ml溶有50 g葡萄糖粉的水在5 min内服完,在1 h后对血糖进行检测,如≥7.8 mmol/L,则糖筛查为阳性,需对空腹血糖进行检查,如空腹血糖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值正常,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1.2.2 血糖管理方法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值及孕期进展对剂量进行调整,尽量对血糖进行控制,同时进行科学的饮食控制,在保证妊娠期间营养及热量,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情况下,需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以及饥饿性酮症,孕早期给予同孕期相同热卡,在孕中期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蛋白质占20%~30%,糖类占40%~50%,脂肪占30%~40%,将产后1 h血糖控制为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产前对两组产妇空腹血糖及产后2 h血糖进行检测,同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前血糖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对照组均显著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分娩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

妊娠期糖尿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有报道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在世界范围的发生率为1%~14%,我国为1%~5%,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2]。另有报道指出,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人群,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国内有学者研究中显示,糖尿病低危妇女的该症发生率为0.74%,而高危妇女发病率达7.4%[4]。

3.2 发病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同肥胖、年龄、不良生育史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等具有密切关联。有学者认为,孕妇年龄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该症发生几率为正常年龄段产妇的2~4倍[5]。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肥胖人群增多,而较多研究发现,孕妇机体糖耐量的降低主要因肥胖引起,因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国内有报道还表明,存在不良生育史或者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往往较正常孕妇高[6]。

3.3 临床表现及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孕妇多饮、多尿、多食,同时外阴及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其主要特征为血糖上升,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及产后2 h血糖值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

3.4 诊治方法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较大危害,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诊治。研究发现,对妊娠期糖尿病开展早期筛查与诊断,可对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提供有效指导,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11]。国外学者认为,在孕24~28周时进行糖筛查试验较为关键,并根据糖筛结果,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及葡萄糖耐量试验[12]。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血糖控制为目的,主要方法为药物使用及饮食管理。由于常规的降糖药物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因此临床中主要治疗药物为胰岛素。在使用胰岛素时,需注意根据孕期进展及孕产妇具体血糖值对剂量进行调整。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需实施科学的饮食管理,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还发现,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改善也具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可引发多种分娩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诊治,提高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岸芸,钟龙,吴爱华,等.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后的妊娠结局[J].广东医学,2013,34(14):2206-2208.

[2]田明,吴连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CRP、IL-6、TNF-α的水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18-1321.

[3]刘绪娟,彭艳.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

[4]李琦,马彦彦.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3009-3011.

[5]张海平,李微.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13-514,516.

[6]刘学敏,杜鹃.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孕前体重及增加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33-834.

[7]张瀛,丁小彬.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57,1159.

[8]万小红,邹红,黄河清,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相关性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59-60.

[9]罗静,常青,王廷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55-758.

[10]毕显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9):1572-1574.

[11]董娟,王曼丽,王韦,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48-2249.

第10篇

【摘要】  目的:通过对5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58例GEM产妇中48例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10例于生产时发现(即产前未治疗)。将58例GDM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者40例, 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8例及未经治疗者10例,收集并比较分析2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产前确诊并治疗的患病产妇中,40例(83.3%)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产妇妊高征、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未治疗者的发生率(P<0.05)。结论:孕期血糖控制可降低GDM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并发症;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约占GDM的80%~90%。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1]。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理,将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巨大儿、胎儿畸形等,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孕期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甚至威胁母婴生命。此外,孕妇远期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将增加[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膳食营养结构的改变,GDM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因此,提高对GDM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诊治的GDM 58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8例GDM产妇,均为孕前无糖尿病症状者,年龄24岁~37岁,平均年龄28.8岁。按孕妇血糖控制理想与否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为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者40例, 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8例及未经本院产前检查生产时才发现,即未经孕期治疗的GDM患者10例,共18例。

1.2  GDM诊断标准[3]  被检孕妇在妊娠期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mol/L;空腹血糖正常而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均接受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反复尿糖阳性、肥胖、巨大儿分娩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及死胎死产史。服糖后1 h血糖≥7.8 mmol/L为异常, 若服糖后1 h血糖≥11.1 mmol/L同时伴一次空腹确定≥5.8 mmol/L,诊断为GDM;对糖筛查异常,而空腹血糖正常者,则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采用NDGG(美国国立糖尿病资料小组)标准,即OGTT 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标准。OGTT标准为:空腹服75 g葡萄糖后0 h、1 h、2 h、3 h的血糖分别为5.8 mmol/L、10.6 mmol/L、9.2 mmol/L、8.1 mmol/L。

1.3  治疗方法  GDM孕妇确诊后均给予单纯饮食控制加适量运动,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加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保持在5.6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6.7 mmol/L以下为正常标准[3]。饮食控制:热量一般在7 530 kJ/d~10 040 kJ/d,热量分配为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占25%,脂肪占20%,主食少量多餐。加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治疗未达理想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5.6 mmol/L,或餐后2 h血糖>6.7 mmol/L时加用胰岛素,定期检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率的组间差异作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DM孕产妇并发症比较  48例产前诊断的GDM孕妇中29例(60.4%)仅接受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其余孕妇接受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其中40例(83.3%)孕妇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此40例孕产妇(A组)与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未治疗的18例GDM孕产妇(B组)并发症见表1。

表1  两组GDM孕产妇并发症比较(略)

由表1可见,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产妇的妊高征、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0%、7.5%和32.5%,均显著低于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未治疗的GDM孕产妇的妊高征、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后者分别为33.3%、33.3%和61.1%(P<0.05)。A组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的发生率虽低于B组,但经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GDM围产儿并发症比较  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组围产儿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2.5%、7.5%和0,均显著低于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未治疗的GDM组围产儿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后者分别为22.2%、27.8%和16.7%(P<0.05)。A组围产儿巨大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虽低于B组,但经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2。

第11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 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 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对母亲和胎儿危害极大, 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一系列母婴合并症, 如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收治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年龄25~38岁, 平均年龄30岁, 文化程度:小学 9人, 中学7人, 大专以上22人,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 肥胖33 例, 有不良分娩史3例, 其中第一胎25例, 第二胎13例。

1. 2 方法及诊断标准

1. 2. 1 妊娠24~28周首先检查空腹血糖(FPG), FPG≥5.1 mmol/L, 可以直接诊断为GDM , 不必在做75 g OGTT而4.4 mmol/L≤FPG

1. 2. 2 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应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进行75 g OGTT。方法:患者需要在空腹8 h后检测空腹血糖, 然后将75 g纯葡萄糖溶于300~400 ml水中, 5 min内喝完, 自开始口服葡萄糖水开始计时, 分别于1、2 h静脉抽血, 检测血浆葡萄糖浓度[1]。

1. 2. 3 OGTT的诊断标准:空腹及服糖后1、2 h的血糖值分别为5.1、10.0、8.5 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2]。

1. 3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

1. 3. 1 妊娠期 ①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病情及血糖的控制水平, 向孕妇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增加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②控制饮食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能量, 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均衡营养, 少量多餐, 强调睡前加餐, 有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夜间低血糖, 合理控制孕妇、胎儿体重增长, 其中:碳水化合物50%~60%, 蛋白质15%~20%, 脂肪25%~30%, 每天规律地进正餐和加餐,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每天应该至少有3次中等量的正餐和2~4次加餐。③运动治疗 适当运动是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另一种措施,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血糖水平逐于正常, 所以运动疗法对于大多数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一般选择比较缓慢的有氧运动。④药物治疗 对饮食、运动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 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注射胰岛素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胰岛素注射应使用用量准确的胰岛素笔, 2~3次/d, 应选择臀部、大腿前外侧、手臂外1/4部位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轮替, 注射时缓慢充分[3]。⑤自我监测 血糖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及餐前30 min血糖3.3~5.3 mmol/L, 餐后2 h及夜间血糖4.4~6.7 mmol/L。⑥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使患者了解并学会自我保健, 定期产科及内科复查, GDM产后1周复查空腹血糖, 产后2个月复查OGTT, 正常每2年复查一次血糖。如果在妊娠期被诊断为糖尿病, 那么产后一定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尽量避免和延缓宝宝加入2型糖尿病。

1. 3. 2 分娩期应注意休息给予适当饮食, 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 加强胎儿监护。阴道分娩应在12 h内结束分娩, 临产后应用抗生素并注意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是应留脐血查血糖、胰岛素。所有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 注意保暖、吸氧、早开奶。在开奶同时, 出生后30 min开始定时滴服25%的葡萄糖, 防止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ARDS的发生。

2 小结

妊娠期糖尿病和普通糖尿病不同, 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GDM , 在治疗的同时, 监测孕妇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状况, 观察胎儿的胎心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预防措施, 才是保证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9-70.

[2] 颜丽青, 李耀军.产科学及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148-149.

第12篇

【关键词】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临床;分析

【中国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28-01

一、临床资料和筛查方法

(一)临床资料:选取了某医院2009年止010年的3000例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于一般孕妇来讲,其筛查时间是从孕妇孕周24周之后开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来讲,应该要及早进行筛查。

(二)筛查方法:让孕妇空服口服50克葡萄糖,从开始服用的时候就对孕妇进行禁食,在1小时之后,抽取其静脉血进行血糖值的测量,如果孕妇的血糖值大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那么就让其进一步口服75毫克的葡萄糖,进行耐量试验,分别于1小时、2小时以及3小时之后抽取静脉血,来进行血糖值的测量。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50克葡萄糖的筛查,血糖值大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的患者为糖筛阳性,并对其进一步实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以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所起草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中所提出的标准来进行。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8毫摩尔每升、1小时之后血糖大于等于10.6毫摩尔每升、2小时之后血糖大于等于9.2毫摩尔每升、3小时之后血糖大于等于8.1毫摩尔每升,如果孕妇其中有两项或者是两项以上都达到或者是超过了正常值,那么,就能够判定其为糖尿病;如果只有一项比正常值高,那么,就能够判定其为糖耐量异常;如果两次空腹血糖都大于等于5.7毫摩尔每升,那么,就能够判定其为糖尿病。

二、筛查结果

(一)50克糖耐量筛查结果:本文所选取的3000例孕妇经过GCT筛查之后,其中阳性者有690例,也就是阳性检出率为23%;经过OGTT筛查之后,出现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有264例,在这264例孕妇中,有141例患者只是糖耐量异常,即检出率为4.7%;另外的123例孕妇检出为糖尿病,即检出率为4.1%。

(二)孕妇年龄和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在本次的筛查中,孕妇的年龄分布在21至46岁之间,按照年龄把这些孕妇分成4个组,具体情况如下:

经比较,P

(三)体重指数和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于体重指数(BM I)的计算方法来讲,BM I=体重/身高,如果结果大于等于25.1就视其为肥胖,具体情况如下:

经比较,P

三、就结果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孕妇体内的各种激素,特别是对于胎盘所产生的胰岛素抵抗因素来讲,它会随着孕妇孕周的不断增加而使机体的胰岛素受体随之减少,并且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从而导致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糖尿病的产生。

从本组资料所显示的结果来看,造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主要是高龄以及肥胖,随着年龄的增大,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根据相关的报道可以知道,35岁以上的孕妇的糖筛查异常是25岁以下孕妇的2.45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是25岁以下孕妇的5.5倍;而本文的结果也显示,25岁以下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54%,但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8.91%,是25岁以下孕妇的11.38倍,从中可以足够显示出年龄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呈现出正相关。

另外,随着云杜的体重的增加,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数的检出率也会有明显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体重指数也是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一个高危因素。

虽然,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高的原因还不是很明了,但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孕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的亲和力不断下降,加之进入中年后孕妇比较容易发生肥胖,而肥胖本身是回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所以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关系。

总之,孕妇在妊娠期24周之后,对其实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孕妇的隐性糖尿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使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