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excel教学

excel教学

时间:2022-11-24 00:08:11

excel教学

excel教学范文1

1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必要性

1.1符合高职院校未来的就业方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为广大中小企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性人才。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应用能力,适应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较为简单,业务规模也较小,资金实力也有限。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很多企业并没有购买财务软件。而利用EXCEL可以替代专业的财务软件,同样也可以制作凭证,生成账簿。另外EXCEL在中小企业工资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2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而且相对较难。学生难以记住会计准则中繁杂枯燥的记账规则,而这些知识点往往又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如果通过EXCEL教学,引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课本上基本上都是对于单个资产进行计算,学生需要记住其计算过程。如果通过引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可以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折旧很多相关知识。比如EXCEL的记录单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固定资产卡片;利用IF、DBB、SYD等函数计提折旧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折旧计算过程,并且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利用数据透视图功能可以轻松对固定资产折旧按照部门进行汇总,进而可以编制当月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2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现状

2.1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用于EXCEL教学的内容非常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知识内容都可以用于EXCEL教学中来。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EXCEL的教学都是采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机房进行实训,如何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用于这有限的时间的教学也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难题。另外EXCEL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其操作过程却较为复杂,涉及到大量的操作命令及函数。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也成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EXCEL教学中非常突出问题。内容太少太浅,并不能满足将来学生工作中的需要;内容难度太大,冗长的公式和繁杂的函数又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2.2开展EXCEL教学的教师匮乏对于广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不乏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对于EXCEL的操作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的简单操作。对于EXCEL教学而言,教师备课情况是影响EXCEL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教学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要熟悉并会灵活应用EXCEL的各类操作命令及函数,还要能将其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授。很多老师在进行目前的EXCEL教学过程中,感觉备课难度较大,同时难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从而导致EXCEL的教学效果不佳。2.3学生进行EXCEL应用平台的缺失虽然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会频繁使用到EXCEL软件,但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却缺乏对EXCEL进行应用操作的平台。学生经过EXCEL的学习后,体验到EXCEL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方面强大的功能。但是离开课堂后,课后又缺乏相应地练习,从而导致学生很快又把所学知识遗忘。在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也有少量教材中也加入EXCEL操作的内容。比如有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中也会附加一些利用EXCEL进行操作的内容。但是这些只是在极少的教材中才有,即使有也很少有老师去进行讲授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对于EXCEL的教学如果仅仅通过单独开设一门EXCEL的课程,还不能真正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

3改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最常用的基本操作为主,对于一些复杂的功能及函数可以不讲或者仅由老师演示一下即可。对于广大高职学生而言,虽然在以前也初步接触到EXCEL,但基本掌握的只是数据的录入和保存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涉及到的基本模块进行讲授,比如从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以这些功能模块中涉及的数据筛选、数据有效性、数据透视图、分类汇总、合并计算及统计图表等常用功能的应用,以及SUM、AVERAGE、MAX、MIN、IF、SUMIF、LOOKUP、VLOOKUP等常用函数的应用。这些内容在学生未来会计工作过程中使用频繁,应该重点讲授。对于EXCEL的一些高级应用,比如EXCELVBA就可以不讲授。3.2加强对EXCEL教学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鼓励EXCEL教学一线的老师结合自身情况到企业进行调研,提升EXCEL教学老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深入了解,可以认识到EXCEL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的应用情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技能所需,以知识的实用性作为教学的重点,提炼出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点。3.3将EXCEL教学融入到在多个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EXCEL操作技能比赛对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对于这些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安排适当分量的EXCEL操作课时。比如讲授成本会计时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类汇总、合并计算、数据透视图等功能的操作,讲授财务管理时也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另外也可以开展EXCEL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目前广大高职院校也广泛开展各类技能比赛,比如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比如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主要是以用友或者金蝶为平台,以提升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水平。通过开展EXCEL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EXCEL操作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素质。

4小结

熟练掌握EXCEL,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进行各类财务决策。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对于EXCEL教学的课程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这就需要院校和企业开展广泛地合作,共同努力,对EXCEL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广大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

作者:刘啸尘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excel教学范文2

【关键词】Excel教学 多重综合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76-01

Excel软件教学常用的方式是直述式教学,虽然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但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不好,特别是计算机基础和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学起来较吃力,教学效果很不好。如作为直述式教学法对于Excel的函数功能就直接进行介绍函数用途、语法及参数的定义,顺序讲解,枯燥无味,不宜使学生产生兴趣,反而让他们觉得函数是非常复杂烦琐的,自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处理好学生自我学习与老师教学指导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以运用多重的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主观上调动学生对Excel学习探索的兴趣。

一 Excel教学特点

在Excel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大多是入门级的学生,而Excel是技能型课程,要求学生能以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和出发点,所以从单纯地知道每项功能在什么菜单下直至熟练运用,正确地实现功能得到统计数据不仅是掌握了功能命令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掌握每个功能命令的组合和命令中参数设置等细节。因此,在Excel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向学生讲授功能的使用。

针对这样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的,本文总结出错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在Excel软件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二 多重教学法在Excel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Excel所有的知识点分为基础知识入门基本操作、工作表的制作与美化、公式和函数的运算、数据管理分析、图表分析及数据透视和Excel开发工具的使用等多个章节,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特点,不能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时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个章节根据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分为多个案例。下面以公式和函数的运算章节为例具体说明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根据函数公式的功能作用将本章节函数组成多个包含多种函数的例表,用于案例教学进行函数的功能讲解,使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独自制作完成相同的例表,理解相关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学生掌握函数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后,由教师提供样表模板和需实现的功能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制作完成“大学生基本信息表”“大学生成绩统计表”“在校期间成绩查询证明”等任务,在下发任务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例表任务的基本思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提示,本表制作中需要使用什么函数来实现什么样的具体功能等,如学生通过任务“大学生基本信息表”要完成实现从身份证号和学号中提取出该学生的生日、年级、判断并填写性别等功能,其中,该表涉及的函数有逻辑函数IF,文本函数LEFT、MID,数学函数MOD等;“大学生成绩统计表”要完成每名学生的平均分、总分、排名并标注有无补考的科目,其中,涉及的函数有数学函数SUM,AVERAGE;逻辑函数IF,AND;统计函数RANK等。“在校期间成绩查询证明”需要完成通过输入学号或姓名即可查询出该名学生所在的班级、年级、所学的专业等基本信息和在校期间各科成绩等,其中,该表涉及函数有查找与引用函数VLOOKUP,INDEX,INDIRECT,MATCH,统计函数COUNTIF。另外,在公式的运算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针对这个知识点按原来的直述式讲法学生根本不能掌握,于是我们把这个知识点直接调整到函数的使用中来提出。讲解该重点时可以采用错误教学法,故意在演示VLOOKUP函数中不明确提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完成任务复制填充VLOOKUO函数时暴露出错,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通过对比相邻函数中参数细节上的不同逐步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再对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演示其区别,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对参数设置细节的重视。其中,一些掌握程度好的学生通过自学新的函数会提出使用新函数实现所要完成的功能,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实现一些新功能。通过以上例表可以将函数中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函数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这样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也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的作用结果

多重综合教学方法在Excel 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功能命令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合理地把不同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同的重点,并混合多重教学方法作用在同一章节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部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自学新知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excel教学范文3

关键词:统计图表学教学 Excel 应用

一、Excel是使统计图表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图表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图表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图表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图表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二、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图表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图表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图表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图表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图表软件来更受欢迎。

三、Excel的统计图表功能及其在统计图表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 Excel的基本统计图表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2.Excel在统计图表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略。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略,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图表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图表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图表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图表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图表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四、在统计图表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图表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图表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

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图表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图表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图表教育,2007,(7).

[2]戴发山.统计图表学课程教与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6,(8).

excel教学范文4

【关键字】中计算机教学 EXCEL教学 分层教学

学生的潜质和个性也有差异,例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好;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由于成功的刺激来源不一样,反馈于学习动机,不仅学生之间学习动机强弱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其学习动机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正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不断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尝试成功的过程。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由于上述差异的存在,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很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认为,中专生虽然是被“中考”淘汰出来的“失败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是失败了。中专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学,更侧重于技能性。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因人施教,就存在着通过中专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才的可能。

实行分层施教,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较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就有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这也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改善学习效果。从本专业教育来考虑,进行分层练习就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以“Excel算式与函数”一课为例。我设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能理解Excel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算式法和函数法;②会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IF这些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③能根据实际情况,熟练选用算式法或函数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

目标①与②是针对A和B组学生制订的,目标③则是针对C组学生制订的。

2、分层分组

如何分组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分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说,在进行分层教育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前期的调查结果,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认知等进行细心观察,并且要了解其各方面的差异,要尽量将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组里面。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能对excel进行基本操作或者略有欠缺的学生;B组是能对excel进行熟练操作,但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分层设置操作任务

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也是分层教学的关键,EXCEL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跟进、老师从旁引导的形式开展的。因此,要制订和分发适合各组的学习任务,这也就决定了分层教学的成败。

在“Excel算式与函数”一课中,我设置了如下任务:①“学生信息表”;②“学生成绩表”;③“学生体检情况”;④“填字游戏”。这些任务由易到难,要求A组学生完成前两个,B组学生完成前三个,C组学生全部完成。同时,也鼓励A组学生和B组学生尽最大努力争取多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学生慢慢在我的“够一够就可以吃到桃子”的想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进取心也会慢慢增强,相信班级的”小高手”渐渐地会越来越多。

4.分层指导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等着学生来问自己,要穿插在各组之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EXCEL课程内容的操作性很强,很多操作都离不开老师的演示和指导,否则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针对A组,采用精讲精练的方法,如果是基础太差的学生,则让C组的个别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助老师去手把手教。

针对B组,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在其中只是起着监控和引导的作用。

针对C组,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置一个个问题,让他们在充分操作体验中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对于A组出现的问题,B组和C组解答,对于B组出现的问题,C组解答。C组出现的问题,老师解答。

学生的学习既是感知、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情意过程,情感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不断上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尤其对B层和C层学生,教师更要“偏心”,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交流等形式,倾注更多的爱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期待,使他们增强学好功课的信心。同时,教师多提供各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组织互助小组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充分发挥出来,并及时表扬激励,以强化其个性品质的良性发展。

存在问题及完善方法。练习分层后仍是大班教学,学生中学习能力的差异仍然存在。计算机专业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某些不需要特殊实验手段的课程,学生由于兴趣所在而超前学习、超纲学习,即在低层班中出现部分学生的学生能力可以达到本门课程对高层班学生的要求。如何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呢?我认为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除了根据教科书的需要设置外,还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把这门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增强篇”。其实,把课程内容分模式教学的思路在分层教学之前就已经提出,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上提出来的,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而且初见成效。在分层教学前,研究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保持能力、迁移能力等方面。在实施分层教学后,促使我们把课程内容分模块教学的思路扩展到了教学管理上。这样,如果仍靠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来实现课程内容分模块教学显然是不规范的,而且社会上也缺少合适的教材,所以我设想搞一套”本校教材”,目前正在研究中。

另外,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这种模式流于形式,更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因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excel教学范文5

关键词:Excel;教学方法;应用技巧

一、Excel软件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为160课时,其中Excel软件的应用部分为20课时。教师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在20课时使学生达到熟练应用水平。目前学校的Excel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Excel基础知识、Excel的基本操作、编辑Excel作表、Excel数据处理。Excel基础知识包括:启动Excel、退出Excel、Excel的界面、Excel中常用术语,这些知识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编辑Excel工作表内容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遗忘。Excel数据处理包含公式与函数、排序、筛选、合并计算、分类汇总,其中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上机操作时无法正确运用函数,如COUNTIF函数、VLOOKUP函数、DATEDIF函数等。

二、Excel教学基本方法

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对Excel软件的熟练度,应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1.合理设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学习据笔者调查了解,笔者学校90%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在初中教育阶段虽然学习接触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没要求达到应用水平,仅仅是简单了解,更谈不上数据处理。所以在进行Excel教学前,应先向学介绍Excel软件功能及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如用Excel软件统计学生成绩、Excel软件辅助设计课程表。通过这些例子向学生简单地Excel软件的作用和意义,以便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excel基础知识,教学中多留点时间给学生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了excel基础知识,再进行一下教学阶段,整个教学进度不能急于求成,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致,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2.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作为Excel教学出发点及目标,并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力下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在Excel教学中,教师适当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Excel的基本操作、编辑Excel作表就最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这两部分内容多,但也容易理解,学生自学也能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做个人简历的任务。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不断学习,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时,也就完全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3.实施案例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Excel操作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及启发性的案例教学法,以便让学生在理解操作过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由此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讲授Excel数据处理中的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的应用时,可选用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作为案例,向学展示如何使用SUM函数来求每个学生的成绩总分,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分,使用Max函数求最高分,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学生通过此案例的学习,对函数的应用理解就不再抽象,也就能容易掌握函数的应用,自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4.运用分层教学法,优化整体教学效果笔者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男生在Excel教学中的理解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女生强,为避免出现学习效果两极分化及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则可运用分层教学法,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以Excel数据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知识点为例,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强的男生要求掌握使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法来求总分和平均分,而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女生要求掌握使用函数求总分和平均分。教学目标设定上女生掌握用常用函数,而男生的教学目标定位更高,要求不仅掌握常用函数的应用,而且要求掌握VLOOKUP函数、COUNTIF函数、DATEDIF函数的使用。5.多做练习,提高实际操作水平Excel知识比较零散、不集中,学生难于把所有知识融合在一起,连成一条线。为提高学生excel软件的应用水平,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时间,一堂课只能讲授三分之一时间,剩下的三分之二时间留给学生做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进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另外学生练习做题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后也进行温习巩固定,否则很快就忘记所学过的知识。

三、Excel应用技巧

教材内容是基础知识,学生要掌握Excel软件的应用,还得学习教材外的知识。以下是几种Excel软件的应用技巧,是课本外的知识,工作中进行数据处理有很大帮助,值得让学生去掌握。1.数据格式的设置Excel中单元数据格式的设置是非常关键。如果单元的数据格式设置不正确,有时则无法进行计算、统计,例如工资表中的数据若设置为文本型,使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时结果会出错,所以在单元中录入数据之前,必须考虑清楚需要什么类型的数据。例如,在工作中,单元中的数据需要进行计算时,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数值型。如果单元格存放身份证号码,则格式必须设为文本型。单元格的数据涉及日期,格设为日期型。2.对数据查找、排序前删除空格符在工作表中查找数据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数据存在,但用查找命令无法查到,当表中的数据少时用眼查看都找到,但表中的数据上百上千时,误认为查找的数据不存在。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数据进行排序,但得到排序结果不符合要求。造成这两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数据中有空格符。Excel软件把空格作为一种字符处理,所以对数据进行查找或排序时,必须删除表中的所有空格符。方法:选中数据区或,选择替换命令,在替换选项卡中“查找内容”栏内输入一个空格符,“替换”栏内不输入任何字符,最后单击“替换”命令按钮后,表中所有空格符自然消失。3.使用“”连接两个单元格的内容数据处理中,有时需要把两个单元格的内容放在一起,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只会留下最左上角内容,重新录入数据费时费力。把两个单元格的内容合并放在一起,使用“”字符。如图1所示,将A1和B1单元格的内容合并在C1单元中,方法:在C1单元格输入“A1B1”后按回车,4.应用COUNTIF()函数进行数据重如表2是一个学生信息表,整个表的数据录入是由多人完成,数据汇总后,难免会出重复记录。如何查找重复记录,然后进一步删除,是数据处理中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在excel中进行数据查重,如果我们用眼来查看重复记录,不准确,而且效率极低。若我们使用COUNTIF函数进行数据查重,则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不会出错。以表2学生信表中姓名查重为例。操作方法:在图3的D2单元中输入“=COUNTIF($2:$10,A2)”,按回车后,COUNTIF函数在D2单元格自动统计出“王平”这个名字在A$2:$10中出现2次,通过下拉快速复制函数计算出所有名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如表3所示,如果数字为2,则对应的姓名重复,若数字为1,则姓名不重复。5.应用多条件函数COUNTIFS进行成绩分析统计学校学生每次考完试,教务处要求任课教师对所承担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教从成绩分析表中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存在不足,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6.VLOOKUP函数的应用在笔者学校教学管理中,学生考完试后,教务员要把各科考试成绩进行合并,如图6所示,有机械基础成绩、电工基础成绩、学生成绩表三个表,教学管理员将机械基础成绩和电工基础成绩合并在学生成绩表中,由于三个表中的学生姓名顺序不一致,记录多时,使用常规方法非常麻烦,使用VLOOKUP函数,就能轻易解决问题,VLOOKUP函数是个查找函数,

四、小结

熟练使用Excel软件是一门专业技能,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应用,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帮助。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向传授学生自己的Excel软件应用经验和应用技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崔赛英.Excel函数学习方法与技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

[2]缪桂根,高羽佳,辜丽川等.Excel仿真的“啤酒游戏”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excel教学范文6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教学;Exce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64-0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实验和工程计算紧密结合的课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测定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拟合,而反应器设计中,反应器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涉及到迭代计算、微分、积分、数值统计等过程,更是难以通过手算进行求解的。

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图表及数值处理功能,用户无须编程便可进行多项式拟合、非线性单变量求解、多变量规划求解等复杂计算,在众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现以根据实验数据求解反应速率方程、数值积分和非等温反应器反应器温度、转化率求解为例,介绍其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数据求解反应速率方程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反应式aA+bB=pP+sS的幂指数型反应速率方程可以写成

二、计算数值积分

在计算管式反应器体积,某一转化率对应的反应时间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积分。当积分公式比较复杂时,无法直接得到解析解,需要用数值方法进行积分。

在excel中,可以用图4所示的工具表进行计算[5]。表中定义的公式有

delta=(Sheet1!$B$7-Sheet1!$B$5)/500/10^n

F_X=EVALUATE(Sheet1!$B$3&"+0*x")*delta

Integral_Fx=SUM(F_X)

n=Sheet1!$B$10

X=Sheet1!$B$5+((ROW(Sheet1!$1:$500)-1)*10^n+TRANSPOSE(ROW(OFFSET(Sheet1!$A$1,0,0,10^n,1))))*delta"

其中delta生成x的分割间距,X生成每个分割点的x值数组,n为精度控制值,F_X为计算每个分割小条的面积,生成一个内存数组,Integral_Fx为将每个小条的面积总和,即f(x)函数的数值积分。

通过输入被积分函数,积分上下限,选择计算精度,就可以得到积分的结果。其中选择高精度结果为6.10861,该结果与解析6.109相差不大,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三、计算非等温反应器的反应温度、转化率

在非等温反应器中,反应速率除了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外,还要受到温度的影响。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速率加快,而反应加快会放出更多的热量,促使反应温度进一步升高。因此,对非等温反应器的计算,要同时联立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程进行求解。可以用Excel软件的单变量求根功能来计算。

四、结论

采用Excel软件,能够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完成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数据分析、图形展示、数据处理工作。该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香兰,曹俊雅,张军,解强.Excel及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在化工专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化工高等教育,2012,(3):98-102.

excel教学范文7

【关键词】Excel 公式与函数 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66-02

一 前言

Excel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的日常办公,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软件之一。虽然Excel相对于数据库软件来说是一款简单易学、便于处理操作数据的办公软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的学生对于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实例讲解后,学生能够照着做,但是当改变题型或者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还是会一筹莫展。

二 公式与函数

在Excel中经常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混合运算,也可能对数据进行某些功能求解,例如知道学生的出生日期,怎样计算出学生的年龄?又如知道学生的身份证号码,怎样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在Excel中对于这样的数据进行简单运算,既可以使用公式也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公式和函数可以相互通用,或者两者可以混合使用。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要么只能使用公式,要么只能使用函数,处理数据会比较简单。

1.公式

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公式有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例如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工人的计件工作量:单价(3.50元)乘以件数(每个工人的实际完成的件数)。可以使用单元格相对引用来计算:=3.50*F3,然后通过拖动柄来填充其他工人的实际工作量。

2.函数

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Excel函数包括500多个函数,将这些函数分类为财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信息函数,而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也就30多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不是将所有的函数都教授给学生,就连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也只能是大致讲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编辑实际案例让学生来完成实际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再根据实际生活,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相应的函数来完成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 学情分析

Excel公式与函数的授课对象为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的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相比高中毕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较差、自律性不高、自学能力与效果不佳。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应当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其中让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是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目标,为今后升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进行高职学习,所以中专阶段的学习可能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的学生厌学情绪倾向较大,具有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品质的学生比重较小,对知识性内容讲解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陈述、解说,学生听讲、记笔记、上机练习。最好采用教师一边进行大屏幕操作,一边让学生练习,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时,再简单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四 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之初,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某些数据处理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函数的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尝试两遍,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综合练习操作时,需要使用函数的地方不明显,或者学生知道这个地方需要使用函数,但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个函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启发、引导式,先对所要练习的实例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让学生自行对相应的函数进行运算,最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再进行小组互助教学或教师统一讲解。

例如计算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道题一般是在讲过常用函数,如COUNT函数、IF函数等之后的练习题,有的学生直接用眼睛数一数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直接填在表中。题目中只有10名学生,用眼睛是可以数出来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怎么数?还有的学生一看计算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函数。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用统计函数,找了一大圈儿后,有的学生又会想:“是不是这道题用公式做呀?”而当教师说到这道题也可以改成:“统计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统计函数,进而找到COUNT、IF函数完成运算。

五 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的学生学习Excel一般会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并通过课堂讲解后,安排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巩固。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及侧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难易适中,不要为了迎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而选取过难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能保证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案例对教师安排的自主练习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后,安排自主练习时,也要围绕当堂课的内容,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各自运算、比对结果、总结分析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自主练习。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综合性质的阶段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结束语

Excel公式与函数用于运算与处理数据时相比数据库软件来说更容易学习,且也是容易上手的工具软件,且Excel办公软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也较广。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五年制高职中专阶段的学生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excel教学范文8

[关键词]专业硕士 数理统计 教学案例 EXCEL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53-02

一、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尽快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自2009年起扩大了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是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

二、数理统计在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的特点

数理统计作为高校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计算工具,学会整理统计已成为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数理统计学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经济管理、可靠性工程、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人口学等若干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数理统计课程教学重在内容的介绍、理论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枯燥、难学、无用的感觉,最后是厌学的状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数学课变得好玩、好学、有用。

三、EXCEL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承载信息的数据动辄成千上万,因此,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有丰富的数理统计知识,如果没有计算能力,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统计计算都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完成。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现有的统计软件中,EXCEL软件被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和非统计工作者使用,由于其具有的普遍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众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首选。[4,5]它提供了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Excel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直方图、回归、抽样、假设检验等,能较快完成表的制作、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使用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便会使用相应的函数,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结果。在设计数理统计学教学内容时,依据Excel的各种数据分析功能可方便地将相应的Excel软件具体操作步骤设计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四、EXCEL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一个决策问题。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统计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理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图散点图对数据产生基本认识,使学生掌握对数据特征的初步判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和控制,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下面我们以具体例子来演示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如何使用EXCEL。

某大型牙膏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产品市场、有效地管理生产数量,公司董事会要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调查,找出公司生产的牙膏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在不同广告费用下的销售量。为此,销售部门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0个销售周期(每个销售周期为4周)公司生产的牙膏的销售量和广告投入费用,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用EXCEL作散点图

散点图的画法:将广告费用和销售量输入到OFFICE 2007版本的EXCEL数据框中,选中所有数据和数据名称,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仅带数据标记的散点图”,进行适当格式调整,即可生成散点图1:

(二)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EXCEL2007软件,通过加载宏,启用公式分析工具箱。在EXCEL2007中选中所有销售量数据,点击:“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在描述统计框的输入区域确定分析数据的范围,选中“汇总统计”复选按钮,然后确定,即可得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平均值:8.383,标准差:0.124,中位数:8.390,众数:8.750,标准差:0.681,方差:0.464等。

(三)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预测在不同广告投入下牙膏的销售量,可以对销售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选择广告投入为自变量,销售量为因变量。

在EXCEL中,将广告投入数据放入第一列,牙膏销售量放入第二列,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在“Y值输入区域”输入“$B$1:$B$30”,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A$1:$A$30”,选中“残差图”复选按钮,点“确定”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统计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估计,残差图等。结果如图2所示:

五、结论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在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把分析问题、建模和求解问题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对统计理论的学习,统计方法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研[2009]1号: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C].

[2] 张志红,潘紫微.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3] 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excel教学范文9

关键词:Excel;公式;函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7-1705-02

Study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Formulas and Functions in Excel

XIA Yun, ZHAO Che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of formulas and functions is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Excel teaching. Data computing in Excel is done by formulas and functions.If the formulas and functions can be well done,then the efficiency of daily work in Excel can be improved.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 about the teaching of formulas and functions in Excel teaching.

Key words: excel; formulas; functions; teaching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它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它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如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Excel中公式函数,Excel提供了涉及不同领域的函数以及公式功能,正确的使用函数和公式,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因此,在Excel教学过程中,公式和函数方面的教学成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Excel中的数值运算是由公式和函数完成的,在Excel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们弄清楚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使得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正确的选用。

1.1 公式的概念

Excel中的公式是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它是必须以“=”开始。例如,“=B3+C3-D4”就是一个公式。

公式中的运算对象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函数等。运算符表明完成的是何种计算,在Excel中包含如下四种类型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加)、-(减)、*(乘)、/(除)、%(百分号)、^(乘方)。

2)比较运算符:=(等于)、>(大于)、=(大于等于)、5”后,A1单元格显示的值为FALSE。

3)文本运算符:&是文本连接符,例如:A1单元格中的内容为“’111111”,在B1单元格中输入“=”密码:”&A1”后,B1单元格中的内容为“密码:111111”。

4)引用运算符:区域运算符“:”,它是对两引用之间(含该两引用本身)的所有单元格的引用;联合运算符“,”,它是将多个引用合并为一个引用;交叉运算符“ ”(空格),它是产生同属于两引用区域的引用。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如图1所示。

若优先级相同,则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

1.2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Excel提供的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现成的公式。它是由函数名和参数组成的,其语法形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其中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其它函数等。Excel中提供了两百多个函数,这些函数功能很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函数的输入可以直接输入(前提是该函数已经较为熟悉),也可以选择插入函数方法。

2 教学中案例的设计

在Excel教学中,一般需要在讲解中配合多些实例操作,使得讲解更为透彻和易于理解,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需要对这些案例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由于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而且会碰到多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无法面面俱到,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方法。

2.1 公式的应用

1) 公式输入“=”开头

Excel中公式应用比较多,在教学中强调输入公式时一定要输入“=”。在教学中,可以以如下的例子加以说明,要计算“3/10”的值,首先在A1单元格内输入“3/10”,结果得到的是如图2(a)的结果,是一个日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A2单元格内输入“=3/10”,这是因为题目要求是求值,所以应该输入公式,而且公式必须以“=”开头,该结果如图2(b)。

2) 公式中有单元格引用

在Excel中进行公式输入时,有的运算数可能不是常量,而是单元格的引用。在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实例如图3加以讲解。

图3中的实例可以看出如果要求TCL的销售量小计,若不使用函数,则在F3单元格内应该输入“=C3+D3+E3”,其中C3、D3、E3是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且C3、D3、E3这些单元格地址建议不是从键盘输入,而是用鼠标单击所需单元格即可,而运算符必须从键盘输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在F3内会输入“=85+55+78”,那么讲授时可以强调所需数据都是来源于现有的单元格,就可以直接使用单元格引用了,便于数据的更新,例如,若E3中的内容修改为80,若F3单元格内输入的是“=C3+D3+E3”,则F3的内容会自动更新为一新值,而若F3单元格内输入的是“=85+55+78”,则意味着F3单元格的内容需要人工修改,否则数据有误。接下来,使用公式复制,即拖拽填充柄就完成了其他品牌的“销售量小计”列的计算,此外,在此处可以配合讲解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的概念:公式中的相对单元格引用是基于包含公式和单元格引用的单元格的相对位置。强调并展示如果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改变,引用也随之改变。

类似的,可以在F7单元格内输入“=F3+F4+F5+F6”,完成销售量总计的计算。在G3单元格内要求填入的是销售金额,应该就是求值:销售量小计*单价,因此,在G3单元格内输入“=B3*F3”,再使用公式复制即可完成“销售金额”列的计算。

在计算销售量比例,即使用公式“销售量小计/销售量总计”,这个公式看似很简单,例如,有的同学可能是这样做的:在计算TCL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3单元格内输入“=F3/F7”,再使用公式复制,这时H4等单元格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错误,该错误“#DIV/0!”是由于H3单元格公式中除数为单元格相对引用导致的。可以具体展开如下分析:在计算TCL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3单元格中输入“=F3/F7”;在计算康佳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4单元格中输入“=F3/F7”;类似的分析,得出所要求输入的公式中除数F7是不变的,因此,F7单元格的引用应该是绝对引用,即在H3单元格中输入“=F3/$F$7”,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

3) 公式中有常量

在教学中,要强调Excel公式中除了单元格引用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常量的使用,例如图5中的实例,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为“=平时*25%+期中*15%+期末*60%”。

因此,先计算学号为001的总评成绩,即在E2单元格中输入“=B2*25%+C2*15%+D2*60%”,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计算出其他人的总评成绩。

2.2 函数的应用

Excel中函数有两百多个,在课堂教学时特别是公共课教学时不可能把所有函数都作一一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使用函数时要注意函数功能的说明以及参量的要求。例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图6中的实例对函数的使用加以说明。

若要计算学号“001”的平均分,除了在F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B3+C3+D3+E3)/4”外,则更多的而且更为方便的是在F3单元格中使用求平均值的函数average,具体操作是,选择F3单元格后,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自己去找求算术平均值的函数,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入函数”对话框。注意当无法确定所需函数的种类时,可以选择类别为“全部”,当每选定一个函数时,窗口的列表框下方会显示该函数的功能。当函数确定后,出现如图7的函数参数窗口,要求仔细阅读函数参数的说明信息,再进行参数的设置即相关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选择,也有可能参数是常量。

这样,确定后在F3单元格中使用的是函数“=AVERAGE(B3:E3)”,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完成“平均分”列的计算。

类似的,使用sum函数求总分,max函数求最高分,min函数求最低分,rank函数求排名。其中,rank函数较为复杂,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看看每一个参数的说明,谈谈他们的理解,再给予相应的解答,强调Ref参数是一组数的引用,在本题中这组参与排名的数的区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该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应该是绝对引用。

因为Excel中的函数比较多,在教学中只能介绍一些常用的简单函数,因此,一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理解“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出现的函数功能说明文字以及“函数参数”窗口中参数的说明文字,以便能在实践中更快更好的使用函数。

3 加强实践环节

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需要上机实践来巩固, 所以要安排相应的上机练习时间,一般安排两次实验。通过上机演练,学生才能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的漏洞,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加深对公式和函数应用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激发学习Excel的热情。

参考文献:

excel教学范文10

【关键词】excel 试差法 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对角线法、代数法、试差法、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要掌握好每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饲料配方设计方法这部分内容中,试差法是教师最不好教、学生也最不易学的,但又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本来这部分内容不多,方法也不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内容运算量较大,在教学中又不便于板书,一般就是照本宣科,或者教师在课前把相关的表格用小黑板画好,直接展示出来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又不能随意地修改其中的数据进行多次讲解示例,因为手工计算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小黑板展示的表格由于数字多,距离远,学生也看不清,教师也不好讲。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即使将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方便教师讲解,但其中表格中的数据也不能改变,不能另行随意调整比例,所以仍显不足。现在结合利用EXCEL来进行这部分的教学,将大量的计算过程交给电脑来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于计算的原理,而把复杂的计算过程忽略掉,教师可随心所欲调整配方中的比例数据,反复强调试差法的“试”,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难点。

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如何用EXCEL这个工具来设计一个价廉物美的饲料配方,而是在于如何用EXCEL这个工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试差法的原理和方法,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本文根据中职教材《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二版(邱以亮主编)的相关内容为例,讲述如何利用EXCEL更好地完成试差法的教学任务。

例:为蛋雏鸡(0-6周龄)设计一个全价配合饲料配方 方法步骤:

新建一个“试差法设计饲料配方”的EXCEL文档,

第一步:查饲养标准,确定蛋雏鸡(0―6周龄)的营养需要量,输入营养标准含量。

第二步:确定所用饲料原料,查饲料营养成分表,并列出所用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

第三步:根据设计者的经验,初拟饲料配方。计算初拟配方营养成分含量,并与饲养标准对照。

在这一步就要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而不是把书上表3-20的数据直接输入。将A13-J13单元格合并输入“初拟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表”;在A15-A24单元格中分别输入“玉米、麸皮、豆粕、鱼粉、1%的预混料、磷酸氢钙、碳酸钙、食盐、合计、与标准之差”;在B14-J14单元格中输入各营养指标名称;在K14中输入“配方比例%”;在K15-K22中分别输入各原料的初拟比例;在B1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4*$K$15/100”,表示B4单元格的内容等于B4与K15单元格内两数的乘积,得到玉米在配方中提供的代谢能。同时在B4和K15单元格边缘出现一个有色方框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按回车确定公式,显示计算结果为:8.37976,选中B15单元格,鼠标放在右下角处,当鼠标指针变成“十”字时向右拖动到J15单元格,拖动到的单元格就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在B16中输入公式“=B5*$K$16/100”,按回车,得到计算结果:0.7884,然后选中向右拖动到J16,依此类推,分别在B17-B22中输入相应公式计算出结果。

在B23中输入公式“=sum(b15:b22)”,表示该单元格的数值等于B15-B22几个数的和,同样向右拖动计算出各个营养指标的和,

在B2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3-B3”,表示所配饲料营养成分与标准相差,并将该公式拖动至J24单元格,计算出各营养成分与标准相差数量。

第四步:调整饲料配方。只需要在表中直接输入调整的比例,而表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等数值就不用人工再计算,会自动生成,这就体现出了EXCEL在教学中的方便之处。

excel教学范文11

关键词:Excel函数;教学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Excel Function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Management

Liu Hailong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hhot010011,China)

Abstract:Microsoft Excel is a Microsoft Office component of Microsoft office software is by Microsoft for Windows and Apple Macintosh operating system computers to write and run a spreadsheet software.Excel is the Microsoft Office sui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can be a variety of data processing,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operation,widely used in management,statistics,finance,financial and many other fields.

Keywords:Excel function;Teaching management;Application

使用Microsoft Excel可以执行计算,分析信息并管理电子表格或网页中的数据信息列表。Excel中为用户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函数和各种自定义功能,灵活使用好Excel软件可以使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简洁高效,省时省力。

使用Excel首先要掌握的是引用的概念和使用,因为几乎所有的复杂一些的函数和函数嵌套应用都涉及到了引用。引用就是使用单元格的名称来表示单元格中的数据,我们通常在公式中利用单元格引用表示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或者一工作簿中不同工作表的单元格,或者不同工作簿中的单元格,或者在多个公式中使用同一单元格的数值。引用公式所在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或同一工作簿中不同工作表的单元格我们称为内部引用,如sheet1表中需要引用sheet2表中H2单元格的内容,我们可以写为=sheet2!H2;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单元格我们称为外部引用,如1.xls中的公式需要引用2.xls中sheet1表中H2单元格的内容,我们可以写为=【2.xls】sheet1!H2。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公式经常要和数据的自动填充一起使用,即将同一公式复制到某一列或一行,来进行同类操作的自动计算,这种情况我们叫做相对引用;有些时候我们在复制或移动公式时不希望公式自动调整引用,即在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与公式所在位置无关,被引用的单元格的地址不随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此时需要用到绝对引用,即在被引用的单元格的行列标号前都加上一个$符号来表示锁定;还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对行采用相对引用而列采用绝对引用或者列采用相对应用而行采用绝对引用,我们把这种引用称作混合引用。这三种引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灵活使用好三种引用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excel教学范文12

一 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关系

实验探究过程中,首先用长木板、小车、勾码、刻度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50HZ)等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见图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每隔一个点(0.04s)选一个计数点,测量出每个计数点到第一点的位移,得到数据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到诸如0.04S、0.08S的位移,那么如何得到0.41S的位移呢,这是测量不能完成的工作,这里可以借助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找到位移和时间的统计规律,并且添加趋势线后得图2。

通过统计规律可以粗略地获得0~0.48S内任一时刻的小车位移。但是,如何才能获得0.5S甚至更长时间段内某时刻的位移呢?这要求我们把图像向右延伸。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避免视觉的误差,往往把图像变更成一次函数图像。所以首先要猜测位移和时间好像是二次函数关系,甚至是更加复杂的函数关系。为了验证猜测,首先可以验证x与t2的关系,得到数据见表2。

再通过Excel处理数据功能转化成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如图3。

通过图像,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基本上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微元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分析,又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得到同样的结论。 二 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这一节的教学大都是按照课本上从理论的角度推导,如果能用Excel处理数据的方式教学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引入:随着电影《2012》的热播,很多观众对把天文现象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产生恐慌。影片中极力渲染的九大行星在各自轨道上不停地围绕太阳运转,轨道、运行速度和周期均不同,但经过一定时期九颗行星会同时运行到太阳的一侧,聚在一个扇形区域,这种现象叫做“连珠”。一般来说,行星的数目越多,聚在一起或排成一线的机会也越少。九颗行星都会聚到一起称为九星连珠。那么九星连珠现象到底会不会给地球带来灾难呢?

教学中,先介绍行星围绕太阳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见表3)。

利用Excel工具计算出各行星向心加速度,观察数据从水星到海王星到太阳距离逐渐增大,而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再算出各轨道半径的倒数,并且绘制加速度a和轨道半径倒数1/r的关系图像(见图4)。

和上例同样的原因,进一步绘制加速度a和轨道半径倒数平方1/r2的关系图像(见图5)。

通过表3基本上可以判断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到行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可以得到结论 。然后再从公式 = =

和 ,得到结论 或 。理论推导和实

探究相吻合,F更加验证了结论的正确。再进一步推导,

最终得到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