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灾区儿童

灾区儿童

时间:2022-08-03 04:32:48

灾区儿童

灾区儿童范文1

社会各届企事业单位及各爱心人士,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各类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的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转眼即到XX年暑假,为了让灾区儿童渡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北京隆德全文化传播公司在京举办暑假期间夏令营,为灾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机会,现面向全社会发起募捐活动,通过募捐筹集的款项用于支付灾区儿童和辅导老师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交通、食宿及教师费用,课程由北京隆德全文化传播公司免费提供,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募捐款直接进入北京隆德全文化传播公司对公账户。由公司财务统一监督管理,专帐专用,随时接受捐赠人与社会监督。

二、主要费用开支项目

1、灾区儿童、辅导老师交通费用(汽车、火车),训练期间的吃、住、参观、保险费用。

2、课程训练工作人员、助教及老师的费用。

三、组织管理

1、各灾区儿童组织由本地教委按家庭条件、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确定名额,每20个学生派一名辅导老师负责学生安全管理。

2、募捐企业及爱心人士在本次夏令营官方网站冠名,在夏令营结束后,由北京京隆德全文化传播公司在京举行新闻会,公布整个捐赠活动的实施情况。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爱心和温暖在人世间互相传递,以最大的的能量参与到爱心活动中去吧,让我们慷慨解囊,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哪怕是一元钱,我们的爱心善举,也一定能够汇成爱的暖流,流进灾区儿童的心田,我们永远与灾区人民在一起,与他们心连着心,手拉着手,共渡难关!

人生因奉献而精彩,社会因关爱而和谐,我们相信,有您的援助,灾区不再是一座附近孤城,在此我们代表灾区的儿童向你们说声“谢谢了”,感谢为灾区儿童伸出援助之手的全体朋友,衷心的祝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间将变成美满的人间。谢谢!

灾区儿童范文2

Abstract: In Ma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d one year. In this year, from government order support disaster area's giving priority to, to the society by the economical material object support disaster area, the disaster area constructs like a raging fire expansion. Unceasingly are also changing under government order's incline and the social support's disaster area people regarding the system and society's dependence. This article is beats a drum town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s several schools based on the Beichuan county to visit, the county-wide other 20 elementary school telephone interview, is interviewed teacher to achieve 44 people, investigates achievement which the student hundred institute obtains. We had discover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disaster area child the question which appear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aspect, has analyzed these question deep level reason.

关键词:德育教育灾区 儿童社会支持

Key words:The moral education disaster area child society supports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地震波及到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灾区学校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其中有物质援助,硬件基础工程建设,心理援助等等。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灾后心理重建又是灾后救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救援部分。近几年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得心理援助成为此次灾后救援的一个热点,而在这次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最大的无疑是那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

今年5月,汶川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了。笔者走访了包括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几所学校,电话访谈了全县其他小学共计23所,受访老师达到44人,调查学生百余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心理援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与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推动灾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一些援助体制的建立。同时,地震灾害当中的心理援建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调查地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安昌镇,任家坪村,走访了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在职老师,大队辅导员以及四年级及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电话访问了北川县其余20所学校大队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在调查中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小学生的灾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在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进行,采用随机取样方式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达到92.7%。其中擂鼓镇中心小学45份,任家坪小学38份,八一帐篷学校19份。调查男生有30人,女生有72人,均为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年龄在9―12岁之间。根据表一,我们可以认为本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编问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表一:被试性别,年龄分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5.12地震之前有55.9%的受访者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而其中大多数学校心理教育集中于对目标、人生的励志教育,仅有少数对意外突发事件的教育,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15.4%。有32.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课,而更多的是偶尔一次的不固定或者一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总结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多呈现出不固定、不系统的状况。在对儿童关于“我的心愿”的调查当中,我们用开放的题目让儿童填写自己最想好的物品,很多儿童希望得到诸如自行车,电子词典,电脑等物品;在对儿童关于志愿者能够带我们什么的调查访谈的时候,67%的儿童选择志愿者能够给与我们礼物,生活用品,衣服等等,而不到50%的儿童回答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勇敢面对挫折,学会自立。

二、救助在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困难,重建家园。对于儿童,各地的志愿者来到学校,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回归校园的亲切感;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用各种方式来帮助灾区儿童。只要是来到学校总得给同学们带来礼物,除了关怀还有物质上的弥补。

在访问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的杜校长中,我们了解到,在5.12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很多,学生们只要看到有志愿者来到学校都很高兴,因为学生们都知道他们会带来吃的,穿的,用的。一旦来访的志愿者没有带,似乎学生们的欢迎的热情也不够高。在采访中,杜校长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一个地方机构来学校捐赠体育器材,需要星期天召开一个启动仪式,要求学生都要到场参加,但是由于来访的机构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加上又是星期天,结果学生没有组织起来。这种情况在八一帐篷学校等其他学校都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外界对于儿童的救援似乎在学生的严重看成了一种“应该”,“因为我们是灾民,自然应该受到外界的帮助”,“我有权得到外界的帮助”。这种救援如果变成了一种义务,将助长灾区儿童的依赖心理,对于灾区儿童的人格塑造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事情。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在这种社会的支持当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灾区社会支持包括政府对于灾区的制度支持,民间对于人们的经济,实物的援助,优先照顾灾区人民的一种行为,像上面提到的体育器械捐助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当社会的支持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产生社会依赖,对灾区儿童今后社会化过程当中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影响巨大,如何把握社会支持的一个度使得最后能够很好的制度和支持退出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消除灾区儿童的社会依赖的重任落在儿童道德教育上面。儿童的道德教育也是社会道德建设一个重要部分,灾区儿童出现的这种问题让我们看到德育教育的方向,灾区儿童道德教育必须见之于行动,即教师传授一定的道德观念,让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而变成儿童的实际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灾区儿童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32-02

【关键词】 适应,心理学;精神卫生;儿童;自然灾害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儿童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相关研究发现,儿童在经历地震灾难后的2周,甚至1~3 a期间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3];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并发性[4];有些儿童甚至可能会伴随出现怨恨、报复、自杀等问题[5]。在长期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持续存在的不利生活环境和条件、不稳定的社会支持资源或是紧张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在生活中出现慢性化应激问题,或是进一步衍生出新的应激源。了解及评估儿童实际感受到的心理应激内容与儿童的主观应激感受,是协助儿童处理这些生活应激之前的必要工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灾区重建过程中学龄儿童所感受到的心理应激现状,探讨灾区学龄儿童心理应激来源,以期能为灾区学龄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震区都江堰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210人为研究对象,以周口市某小学180名五年级学生为对照组,共有390名学生接受了测试,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分别为对照组(非灾区组)179人和研究组(灾区组)199人,平均年龄为(11.10±0.62)岁。其中非灾区组179人中,男生91人,女生88人。灾区组按受灾情况不同可分为高受灾组与低受灾组,高受灾组中男生11人,女生13人,共24人;低受灾组男生66人,女生109人,共175人。

1.2 工具

1.2.1 个人基本情况与受灾情况问卷 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学校等基本信息。受灾情况问卷包括家人的伤亡情况、房屋受损情况。依据家人伤亡和房屋受损情况,将灾区学龄儿童分为高受灾组和低受灾组。对受灾程度区分的标准是:根据被试选择家中有人受伤“是”与“否”分别计1分与0分;根据被试选择家中有人死亡“是”与“否”分别计1分与0分;根据被试选择家中房屋受损情况“未受损或轻微受损”、“严重受损或全部倒塌”,分别计0,1分。总分为0分为低受灾组,1~3分为高受灾组。

1.2.2 儿童心理应激问卷 采用台湾学者梁培勇教授(2002)编制的儿童生活压力问卷,并对其进行了修订。该问卷共64个项目,包含生活环境、生活资源剥夺、父母影响、学习压力和同伴关系5个维度。根据每个生活事件对被试具有正向或负向作用(“感觉好”或“感觉坏”)、事件的影响程度(“影响很大”、“有影响”、“有些影响”、“没有影响”)以及是否发生过(“发生过”或“未发生过”)3个方面的评价进行计分。就被试选择“发生过”,而且选择“感觉坏”的生活事件,“影响很大”、“有影响”、“有些影响”、“没有影响”4种不同程度,分别计3,2,1,0分,累计负向生活事件分数代表生活应激分数,生活应激分数越高,表示儿童主观体验到的生活压力越高,在本研究中正向生活事件分数不计算在内。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5,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83~0.91之间,2周后再测信度系数为0.81。

1.3 方法 要求所有被试按照指导语认真填写量表中的问题。被试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录入数据,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儿童心理应激状况比较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灾区儿童在心理应激量表的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活环境、生活资源剥夺、父母影响、学习压力以及同伴关系5个维度上得分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灾区与非灾区儿童心理应激现状比较 如表2所示,非受灾组、低受灾组和高受灾组儿童在心理应激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应激问卷的父母和资源剥夺2个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应激问卷的生活环境、学习压力与同伴关系3个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LSD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心理应激问卷总分上,高受灾组儿童得分高于非灾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低受灾组儿童得分同样高于非灾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高受灾组与低受灾区儿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应激问卷的生活资源剥夺维度上,高受灾组儿童得分高于非灾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低受灾组儿童得分同样高于非灾区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受灾组与低受灾组儿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父母影响维度上,高受灾组儿童得分高于非灾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受灾组儿童得分同样高于非灾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受灾组与低受灾组儿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灾民在地震后心理应激症状较男性更为严重[6-8]。但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灾区学龄儿童的心理应激总分及5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的身心还未成熟,自我意识、性别角色及社会化等还处于发展阶段。在面临地震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时,不同性别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Kolaitis等[9]研究发现,震后儿童的心理应激没有性别差异,男孩的抑郁分数甚至高于女孩;沈兴华等[10]研究发现,地震后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儿童中性别差异不明显,但中学生的性别差异明显。

地震对受灾者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会长期影响身心健康[11]。本研究是在地震发生后1 a左右的时间进行的,结果显示,灾区儿童心理应激得分明显高于非灾区儿童。在灾区漫长的重建过程中,存在着对儿童成长诸多不利因素,如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不稳定的社会支持、全新的人际交往等都会给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压力。本研究还发现,高受灾组与低受灾组儿童之间,心理应激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有关研究结论[12]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地震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有所平复。遭受亲人逝去或房屋倒塌高受灾组的儿童,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这些都有益于帮助他们进行认知或心灵的重建。

本研究还发现,灾区学龄儿童心理应激的来源主要是生活资源的剥夺和父母的影响,反映了震后灾区儿童日常生活用品的缺乏。父母的影响是灾区儿童心理应激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在面对无法控制或高度的危险时能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但很多灾区的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家长在灾后整天忙于重建家园、找工作,有些整天沉浸于地震带来的痛苦等,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另外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能在地震中活下来就好,因此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而这种对儿童的漠视或溺爱,都只会恶化地震给儿童带来的伤害,甚至衍生出新的问题。

地震给灾区学龄儿童带来的影响是持久而弥远、深刻而复杂的。本研究从灾区重建过程中儿童实际体验到的心理应激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灾区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应激源。这将对在灾区开展有针对性、持续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灾区学龄儿童完成心灵的重建起到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王相兰,陶炯,温盛霖,等.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67- 371.

[2] 温盛霖,王相兰,陶炯,等.四川江油太平镇安置点北川、平武地震灾民1周后心理症状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9):525- 527.

[3] 赵丞智,李俊福,王明山,等.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45- 147.

[4] 孙宇理,朱莉琪.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70- 274.

[5] 叶利云.地震后儿童与青少年PTSD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社会心理科学,2009,24(1):40-44.

[6] 陶炯,温盛霖,王相兰,等.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0):618- 620.

[7] 汪向东,赵丞智.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8] 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11- 515.

[9] KOLAITIS G, KOTSOPOULOS J, TSIAMTIS J,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following the athens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1999.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3,12(6):273-280.

[10]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等.地震灾区茂县儿童、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81-483.

[11]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00-202.

灾区儿童范文4

每当一个地区有难,全国上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去爱护他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我校每年都会有许多次捐助,可见每一年都会出现灾区的人民没有饭吃,没有房住,没有衣服穿。他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被毁于一旦,其心情是何种滋味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无法体会得到的。人人都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表明了我们全国上下人们的心情,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帮他们一次,也许对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物质,对他们来说却是那么的珍贵。

前几年,我国开展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那是一次非常彻底和完善的捐助活动,已经普及到了大小乡村和城市,几乎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是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极度伟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祖国才会逐步走向富强。各种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灾害,正体现了这种精神。

每当学校开展了献爱心,捐助他人的活动。全校师生都积极地去参与,捐钱、捐衣服,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努力。他们也许都明白,和灾区的人们比之,他们或许都幸运了千百倍,只要自己平时省下一些零花钱,积少成多。一个人这么多,十个人,百个人,那种力量会更大,只要能集中在一起,就能使那些受灾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或许还能在他们在重建家园的行动中,给予一些物质基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首歌词可能写到人们心坎里去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灾区儿童范文5

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第一中学 七年级(一)班高展

四川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好吗?

在今年五月十二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了四川汶川县,降临在一个个正在渴望得到知识的孩子身上,八级的强烈地震瞬间使我们的家园变为废墟,许多许多的人,包括正在读书学习的孩子们失去了生命!就让我的这封信,带去我对你们的关心和祝福吧。

我知道,你们一定受苦了,这场自然灾害让我们都无法接受,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失去了自己亲人,但你们没有失去全国人民的关怀,我相信你们仍然是坚强的。在前几天的思想品德课上,我们知道了人人要有永不放弃生命的精神,孩子们,振作起来吧,困难算得了什么,坚强不屈才是你们的性格,你们是四川的希望,你们也是中国的希望。

这次,温家宝总理亲自去看望了你们,全国人民都在为你们捐款捐物,全世界人民都在关心你们,为的就是让你们好好学习,你们绝不能让我们失望,你们一定要重新站起来,我们一定要让你们重新回到校园。有时,我的内心也比较惭愧,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却不能好好的学习,而你们却能坚持读书,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明白了一些学习的真谛。

秋天来了,我们北方地区已经开始供暖了,你们现在还住在“过渡”房中,有的甚至条件更差,你们那儿冷吗?吃得行吗?你们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请来信告诉我,我会永远支持你们!

祝你们平安快乐!

你们的朋友:高展

2008年10月15日

灾区儿童范文6

亲爱的灾区伙伴:

你们还好吧!

希望这封信可以抚慰你们幼小心灵中的大创伤,可以带给你们在废墟中重建家园的希望和信心。

当我得知5月12日14时28分你们那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我的心随之一颤,14时28分,此时我和我的同学正在教室里看着课外书,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你们呢,却遭受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在那地动山摇的一瞬间,你们那一栋栋的校舍有的倒塌,有的则成了废墟,而你们这些幼小的生命呢?却在承受这着我们同龄人所承受不了的痛苦!

当我从新闻中得知有许多的孩子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时,我的泪水悄悄蒙住了眼,我真恨不得有一双翅膀能把我带去四川受灾现场,让我和战士们一起去救人,救出一个和我一样曾经拥有金色年华的孩子......

亲爱的灾区伙伴,你的父母是不是联系不到甚至已经永远离开了你?对不起,我知道,提起他们,你也许又再伤心流泪,可是,我希望你可以振作起来,乐观坚强地面对这一切,不要向这场天灾低头。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用爱心撑起抗灾的力量,用坚强的信念支持灾区人民!是的,亲爱的伙伴,在你得知自己是一个孤儿了,在你快要绝望时,希望你记住:我们是一家人,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我的姐妹就是你的姐妹,你没有失去亲情,因为我们还在这爱着你们!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尚。灾区伙伴们,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永远在一起......

你的朋友

2008年6月28日

灾区儿童范文7

重要讲话›››

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组织部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张虎林同志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备受关注的“情系灾区・大爱无疆――捐助灾区孤儿慈善活动”今天在这里正式启动了,我谨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向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书画家、爱心人士及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灾区儿童表示深切的问候。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作为全国性社会团体,始终坚持联络海内外爱国人士,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办会宗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积极投身爱国报国事业,大力组织开展各类具有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爱国工程。

近几年,中爱联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帮教捐款已达4000余万元;建立希望小学、幼儿园20所,为一大批贫困儿童少年撑起希望的蓝天,有效地配合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良好反响。

由我会倡议主办的“情系灾区・大爱无疆――捐助灾区孤儿慈善活动”,是一次丰富和拓展爱国工程的重大举措,旨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孤儿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庇护。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尽到绵薄之力,能够为灾区儿童送去一份关怀、一份鼓励。历史会铭记这个感动时刻,灾区儿童会铭记今天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人。从会场上每一个爱心人士的脸上,我们读懂了大爱无疆又有了更新的含义,中华大爱正跨越千山万水滋润着灾区儿童的心田。

今天,我们以“大爱无疆”这一宏大主题,使得每一幅书画作品都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梦想,我们的善举,期望能让灾区儿童深刻体会到,沉重的瓦砾,虽然压垮了家园,但压不垮努力生活的坚定信念;无情的地震,震散了亲人,但震不散感天动地的骨肉亲情;地震不能带走的,是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真执感情。你们稚嫩的翅膀永远不会折断,当地震的阴影从心中离去,那原本属于你们的阳光、平安和快乐终将会回来,你们也终将会展翅高飞。相信孩子们已经看到,有全国同胞共同挺起的民族脊梁,有华夏儿女用毅力筑起的民族长城,这片在强震中满目伤痛的土地,正在重建中再现勃勃生机。伴随灾区孩子成长的,一定是国家关怀和民族大爱。本次活动,就是旨在进一步丰富这一精神内涵,大家的参与,就是对民族精神的实践和弘扬,这样一件关心下一代,关心灾区儿童的公益举止,其作用深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在此,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在座各位来宾和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希望大家积极响应,为灾后重建及灾区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帮危扶难,从来不必苛求单一模式、力量大小、数量多少。点点爱心情系灾区,涓涓细流汇聚江河,一双援手,能握住一个生命;一颗爱心,能撑起一片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爱心化作有力有序有效的灾后重建力量,共同描绘灾区美好的未来。

灾区儿童范文8

关键词:地震;再生育幼儿;教养模式;家庭教养;婴幼儿发展

一、前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爆发,灾难使部分家庭失去了孩子或者造成子女残疾,给灾区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重塑生活信心,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生伤亡有关善后工作的通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等文件明确了地震灾区子女伤亡家庭的再生育工作,一批特殊背景下的婴儿诞生了,给受灾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精神分析流派的研究发现,个体成年期的性格问题、人格障碍以及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心理问题都能追溯到童年早期,甚至追溯到久远的哺乳期,虽然个体表面上已经失去了对那一时期的记忆,但这些事件以隐性记忆的形式默默地对我们的成长造成影响[1]。精神分析的研究显示了童年期成长经历对个体的重大影响,家庭教养的特点对儿童的人格塑造、行为培养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2]。因此,进行震后再生育家庭教养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震后再生育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再生育幼儿则指于2008年地震灾害后灾区子女伤亡家庭在政策支持下重新生育的3-6岁儿童。本文所指的再生育幼儿专指北川地区的震后伤亡家庭重新生育的3-6岁儿童。

家庭教养模式:指父母在子女抚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在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鲍姆雷特的观点,他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要求和责任,并由此组合形成了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等四种教养方式[3]。

(一)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用一套固定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用惩罚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孩子对行为标准的正确性有所怀疑。在情感方面,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儿童,对儿童的情感缺乏热情回应,常忽视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严厉惩罚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

(二)权威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回应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承认自己也可能犯错,尊重儿童也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明确的奖惩原则,管束儿童的不良行为,奖励和促进儿童的良好行为,鼓励儿童的独立探索行为。

(三)放纵型:这类型父母对儿童有积极的感情,但不为孩子设立行为准则,对儿童没有任何要求,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全盘接受,很少训斥和纠正儿童。

(四)忽视型:这类型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爱,对孩子情感淡漠,不想搭理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加控制。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目前国内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该量表是于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并在1993年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进行修订的中文版[4]。问卷由家庭中的子女根据对儿时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进行填写,由于本课题中再生育幼儿尚且不具备基本的填写、评价与回忆能力,因此,本课题小组对EMBU的题目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长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长问卷发放地点为北川县严重受灾区擂鼓镇隶属各村;问卷的发放对象为震后再生育家长,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为95%。访谈对象为擂鼓镇随机抽样产生的20个家庭,对他们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四、信息收集与分析

(一)家长问卷结果及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父亲在因子1、因子4、因6的均数均远远高于常模均数,因子3的均数在常模的标准差范围内,因子2、因子5的均数远低于常模;而母亲在因子1、因子2、因子5上的均数远远高于常模,在因子3、因子4的均数远低于常模。该数据结果说明震后再生育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有以下特点: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偏爱再生育儿童,对再生育儿童过分保护,而对于孩子的错误采取原谅与纵容的态度。这种教养模式符合放纵型的基本特点。

(二)访谈结果

大部分再生育家庭家长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收入水平较低,教育心态及教育思维较为落后,更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愿意费心孩子的教育问题[5]。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倾向于采取包容放纵的态度,很少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更没有惩罚。87%的家长只关心孩子日常生活起居、身体健康情况及生命安全,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才不重视,体现出重养轻教的特点。许多家长表示,在经历大地震的丧子之痛以后,对再生育的幼儿会产生更加疼爱的心理,只要他们能平安其他别无要求,因而在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总是采取过分宽容仁慈的态度。

(三)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通过自然观察法收集再生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的行为、作息、语言及情绪特点,发现再生育家庭幼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难以静息的吃饭;饮食过度;睡眠时间过多或过少;难以在幼儿园保持安静;乱发脾气,情绪变化大;话太多。家长对于再生育幼儿的这些表现全盘接受,没有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约束,任由孩子自己做主。

五、研究总论

结合问卷、访谈及观察结果,可见北川震后再生育家庭采取的是放纵型的教养模式。再生育家庭中的父母对其再生育子女怀有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家长本身的年龄限制、教育背景限制、失而复得心理的影响,家长倾向于放任再生育子女,对儿童的错误行为过度包容,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了。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儿童表现出缺乏自制,易冲动,爱发脾气,责任感和自信心都较低。

家庭教养模式对一个婴幼儿的身体发展、性格形成、人格发展、社会化发展皆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目前北川地震灾区再生育家庭的教养方式体现出重养轻教、过分溺爱纵容再生育子女的特点,这种教养方式已经造成了幼儿行为、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在关注灾区重建繁荣的同时,再生育幼儿的教养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揭示问题所在引发人们对震后在生育幼儿成长的关注,呼吁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促进再生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当中。(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青年课题(No.SCYZQN201202)

参考文献:

[1]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81-84

[2] 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60

[3] 文颐.婴儿心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灾区儿童范文9

在“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次向四川大地震中的受灾儿童募捐仪式了。

五月十二日下午十四点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8.0级大地震。顷刻间,一座座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数万人无家可归,特别是那些儿童,他们凭着自己坚强不屈的精神与恶魔作斗争。可是,还是有不少少年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于是,我们学校就举行了“向灾区儿童募捐的仪式”,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那时的场面。

记得那时候,全校同学都统一站立在操场上。每个年级的前面都放有一个红色的募捐箱。此时,《爱的奉献》这首歌不断的在我们耳边响起,同学们也开始募捐。你看,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正在拯救那些灾区儿童。他们每捐一块钱,就是给了灾区儿童一份希望。这时,我们敬爱的龚主任戴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站在主席台上,她看见那么多有爱心的孩子,都把自己的零用钱捐了出来,她流泪了,她正是为了可怜的灾区儿童而流的!见此情景,不少同学为此也流下眼泪,因为,他们有一颗和四川儿童一样的心。

这就是在我们学校发生的一件最令我难忘的事,它将被我刻骨铭心。

灾区儿童范文10

【摘要】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学前教育事业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重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建、幼儿园管理的重建是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重要内容。教师担负着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重要责任。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是灾后学前教育重建必不可少的依靠。灾后学前教育重建有可能促使四川省的学前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建;四川;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2-0007-0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的学前教育事业遭遇了空前的困难。许多幼儿园园舍倒塌,房屋开裂,教学用具被毁坏。重灾区因为需要重新安置受灾群众,出现了诸如幼儿离开了原来的幼儿园、教师流失、管理失序等现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2008年7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地震灾区开展了“流动幼儿园”项目活动。其中“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研究生和上海市部分优秀幼儿园教师组成,先后分5批次赴成都、都江堰、崇州等地,考察了当地学前教育的受损情况,为当地幼教工作者举办培训讲座,并尝试在板房开办流动幼儿园,开展灾后教育实践活动。事实上,当地幼教工作者为灾后重建所作出的努力也让上海工作团队成员深受感动:灾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部分园舍受损不严重的幼儿园已经将园舍修缮一新,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逐渐恢复了日常教学活动;许多园舍坍塌的幼儿园也申请到板房重新开办了幼儿园,教师们利用仅有的一些简单材料,用心创设幼儿园环境。看到这些仍然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工作团队成员真不敢相信这是置身在灾后临时搭建的板房内。

为了深入探究受灾地区学前教育重建问题,我们根据民政部颁发的灾情通告,选择都江堰、崇州、成都三个受灾程度分别为极重、重、中等的地区,对超过10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一方面被教师们忘我奉献、无私无悔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更看到灾后学前教育重建面临种种挑战。

一、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

大灾之后,人的心理往往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反应时期。就学前教育而言,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重建。因为学前儿童具有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成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安抚儿童受惊吓的情绪,满足儿童灾后的心理救助需要。其次,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重建。幼儿园教师也是地震的受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了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温馨家园顷刻被毁等变故,这些变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危机,需要自身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应对。第三,家长的心理健康重建。家长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灾难带来的种种心理冲击,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起保护孩子、重建家园的重任,心理压力可谓巨大。

在灾后心理健康重建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承担着安抚幼儿情绪的重要责任。地震发生时恰逢幼儿园午睡时间,幼儿大多是被教师从床上拉起来转移到安全地方去的。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反映,在当时的混乱状况下,幼儿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惊吓,年纪小一些的更是哭闹不止。幼儿园重新开学之后,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怕上幼儿园,有的不敢午睡,有的听到“地震”二字就会哭。因此,教师要在与幼儿日常相处时利用游戏、团体辅导、个别谈话等方法,持续不断地化解幼儿心中的恐惧。

其次,教师也担负着稳定家长情绪的责任。许多教师在地震中奋不顾身保护幼儿,赢得了家长极大的尊重和信任。幼儿园在震后及时开学,也为家长重建家园免除了后顾之忧。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给予家长适当的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提醒家长尽量避免将负面情绪传给幼儿,并教给家长一些辅导幼儿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教师之间也需要相互沟通和加强交流。许多教师,特别是重灾区的教师,往往有较强烈的震后应激反应。有心理辅导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如能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团体心理辅导,例如与灾区教师定期谈话、交流等,对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会有积极作用。教师本人也应该学习一些心情放松的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心理援助纳入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重点工作之中。教育部门要制定较长时期的心理援助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果当地有心理健康辅导的专家资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针对幼儿的易掌握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以达到通过教师向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帮助的目的。

二、灾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建

地震使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往日干净整洁的园舍不见了,丰富多样的教玩具数量锐减,活动场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仅有的简陋条件如何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思考。

1.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改变

很多灾区教师心存疑惑:在板房里开设的幼儿园能否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里,我们建议借鉴印度ICDS项目的工作经验。

ICDS项目(英文全称:Integrate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中文译为: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是印度政府自1975年开始启动的用以促进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整体发展的一个项目。目前,ICDS项目受益儿童为印度儿童总数的14.6%,ICDS项目为维护印度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ICDS项目一般选择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开展。通常在村庄的中心租赁一间房,这间房有可能是闲置的庙宇,也有可能是专门修建的园舍,一般都是平房。这间租赁的房间一般带有一个走廊,房间和走廊面积一般各为8平方米。走廊是幼儿游戏、进餐的地方。相关研究证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接受ICDS项目服务的儿童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比没有接受ICDS项目服务的儿童发展得要好。这说明简陋的环境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也在灾区作了类似的尝试。在崇州市鸡冠山新村,工作团队创建了一所板房幼儿园,教师们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板房以及板房与板房之间的空地上组织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早期阅读、亲子游戏、户外模仿操等,每天为60多名幼儿提供早期教育服务。该幼儿园受到了当地幼儿及其家长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良好的硬件条件固然是早期教育机构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简单的板房和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同样也能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事实上,在崇州和都江堰地区,许多被毁的幼儿园都已经利用现有的条件创建了板房幼儿园,许多幼儿已经重返幼儿园。虽说板房面积有限、建筑材料特殊,本来是不容易开展教学活动的,但教师们超凡的创造力令板房幼儿园充满了生气:用来防雨的布帘挂上了象征春天的柳条,在白色的预制板墙壁上贴上了幼儿和教师创作的手工作品,板房外墙被布置成了家教园地。教师们还精心地为板房的窗子、门槛等包上了软边,以避免幼儿被划伤。细微之处,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循环利用废旧物品也是板房幼儿园的一大教学特色。例如,教师将收集来的废弃簸箕制成别致的装饰,挂在板房幼儿园外墙,使原本方方正正的板房平添了几分灵气。幼儿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也是循环利用的。在灾后物资紧缺、难以寻找到大量教学材料的情况下,这种节约和反复利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2.幼儿园活动区域的改变

灾后城市重建有整体规划,以避免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板房幼儿园一般选址比较偏僻、狭小,有些园舍未被完全毁坏的幼儿园也难以保证原有的活动场地仍可供幼儿园使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仍以印度的ICDS项目为例。通常,ICDS项目的园舍周围都有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空地。如果天气状况允许,幼儿可以在空地上游戏。天气不好时,幼儿就到有遮盖的走廊里玩耍。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分利用门廊、有树阴的地方作为幼儿的活动场所。幼儿所有的活动空间每天都会被打扫一遍,以保持干净。

在我国四川地震灾区的板房幼儿园,室外场地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教师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开发出了一些新颖的活动。例如,引进桌面游戏等概念,将每张桌子设计成一个活动区;在墙壁上布置一些小口袋,教师把活动材料放在小口袋里以方便幼儿取放,等等。

3.幼儿园课程计划的改变

在经历了地震这样的大变故后,原有的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要调整,该怎样做?

考虑到灾区的特殊情况,课程必然会有一些调整。我们认为,是否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设的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关注幼儿发展的基本点出发,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确保幼儿获得早期发展的机会。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幼儿在灾后亟需心理安抚和支持,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流动幼儿园”项目实践中,工作团队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獾的礼物》等充满温情的图画书,这些带有一定情感抚慰作用的活动正是处在特殊心理时期的幼儿所需要的。另外,幼儿园还应该组织一些逃生演习,开展一些有关预防各种自然或人为灾难发生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内容可能都是全新的,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新的主题教学活动相融合,以满足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

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教学资源。如果幼儿需要在板房幼儿园内度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设计适合板房幼儿园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因为条件的限制,很多原有的课程可能无法开展,但是这也恰恰给教师提供了充分挖掘当地特有教学资源的机会。例如,崇州的教师将“藤编”这项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运用到教学中,他们带领幼儿参观藤编工厂,引导幼儿学习藤编技术,等等,发展出了一整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第三,因陋就简开展活动。为幼儿所喜爱并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早期经验的教具、玩具并不一定是价格不菲的。“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的教师们用一张毯子和3个玩偶排演了一场幽默风趣的舞台剧,用一叠废报纸组织了一个由近20对母子参与的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用一本大开本故事书完成了一场温馨感人的早期阅读活动。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在灾后重建中,相信聪明的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将教学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

三、灾后幼儿园管理的重建

灾后,幼儿园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园舍倒塌,教师流失,很多小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如何加强灾后学前教育的管理,加快灾后学前教育的重建速度?

首先,我们建议当地教育部门或政府其他部门制订保护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应急措施。据了解,有的地震灾区原来有很多私立幼儿园,但由于房舍受损无法修缮,又申请不到板房,这些私立幼儿园大多只能一关了事。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关闭,有可能导致城区许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或者农村的幼儿失去受教育机会。如何保护和扶持这些处于劣势地位的幼儿园,切实帮助它们重建,应该是灾后幼儿园管理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考虑建立幼儿园应急管理机制。在访谈中,许多园长和教师都谈到,由于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大灾来临时全靠园长和教师们的直觉作出反应,而那些平素有应急管理制度的幼儿园,在大灾发生时师生就比较从容,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许多教师在访谈中回忆到,地震发生不久,最混乱的莫过于家长慌慌张张到幼儿园来接孩子的场面了。这些场景使幼儿园的管理者认识到,应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幼儿园日常管理范畴,以防突发事件发生时无序慌乱,导致发生更大的问题。

第三,要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变化。重建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灾区学前教育培训体系的重建迫在眉睫。我们建议改变原有的省、市、县示范园统领体制,注重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别需要,并将此作为提升灾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Reflections on Re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fter Sichuan Earthquake

Zhou Jing, Chen Si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灾区儿童范文11

其实我们很幸福  回头看看我们美丽的花园  而灾区儿童却一点可以欣赏的地方都没有

其实我们很幸福  回头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  而灾区儿童却只能坐在破破旧旧的教室里上课

其实我们很幸福  回头看看我们拿着零用钱时 蹦蹦跳跳地跑去买东西   而灾区儿童却忍受着肚子饿的煎熬

其实我们很幸福  当我们每一学期就买新的东西的时候  有谁可想过 灾区儿童已经在用从小到大的东西

灾区儿童范文12

(一)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省社会救助办法》,严格按照《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申报听证和收入核查办法,规范申请、审批程序,科学制定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坚持“一户一档”和动态管理。落实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城乡低保将实现一体化。完善低保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司法、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2、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供养标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力争到2015年末,人均年供养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巩固五保供养成果,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力争五保对象集中入院供养率率达到75 %以上。广泛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4个,省级文明敬老院6个,市级三星级敬老院10个。

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村组(社区)配合、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细化灾情统计标准,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在减灾委综合协调下,建立完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和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及平台,加强对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效发挥灾害信息员在传递信息、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依托公安、消防为基础的应急救援体系,灾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冬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动员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响应、救助有力,当年需恢复灾民倒房重建率达100%。

3、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企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完成20个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灾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信息传播覆盖面达到应接受信息人群的95%以上。进一步修定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结合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

4、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优化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联网等传媒在灾害信息的传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的作用。设置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科普基地。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5、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扩大,并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提倡和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适量储备救灾物资,保证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协议储备等救灾物资储备方式。

7、规范救灾资金使用,加强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督促乡镇认真贯彻落实《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区、乡自然灾害救助经费分担机制,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提升救灾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1、儿童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鼓励公民收养,推进家庭寄养,加强亲属监护,提倡社会助养,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大有效投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使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康复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监督保护制度更加科学。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区、乡(镇)、村(居)三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儿童福利指导站,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强化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和组织功能,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履职能力培训等服务。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

2、残疾人福利。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拓展福利企业兴办渠道,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研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兴办小微型福利企业,多种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

3、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到2020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40的目标,留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大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要将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机制;建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补助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

(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军休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巩固双拥创建成果,2017年,力争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确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改扩建,计划再投入1700万元,实施陵园景观及绿化提升工程,将陵园打造成苏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率继续保持在100%。严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及省市有关安置法规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率100%。积极动员符合参训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保持十二五期间平均95%的参训率基础上有突破,争取达到95%以上的参训率,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复退军人问题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稳控工作,把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我区涉军群体的总体平稳。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好城市第六、第七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第十一、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民主自治的透明度,强化村(居)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度,增强其承接社区各项事务的能力。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均确保100%。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细化、精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20年底,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18%。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乡镇、社区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80%。普遍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办公条件,确保每个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10万元。

4、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登记社会组织力争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年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将政府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委托等方式转移给评估等级高、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机制,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心理慰藉服务、助残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与此相关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公益项目品牌。

5、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好监事会作用,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机制。健全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重点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工作成效、财务状况、诚信自律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十三五”末60%以上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发挥等级评估的导向作用,将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政府向其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民政、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诚信档案,实施社会组织诚信公示和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及时披露社会组织重要信息,推进社会组织阳光运作、社务公开。完善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