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

时间:2022-04-10 08:09:56

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1篇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思考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的规模一般很大,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此时正是学生身心不断成长发展的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加强德育管理十分重要。

一、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全面开展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使得学生的德育管理紧跟时展的步伐,立足于实践,让德育管理工作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以德服人、育德育人,让学生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树立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二是要树立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如今已是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思想观念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当中也要改变传统封闭的德育观念,采用新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的生活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要结合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以及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以一种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在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要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能够从传统的防范性德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发展型德育管理,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在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管理者也要采用发展型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学生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格。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发挥学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促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紧抓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为有效推进德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既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也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使得德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环境的建设;二是学校的规划与设施。为了有效的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在对学校环境的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校地理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对学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学校的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方便,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见识更加的广博,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生活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健康愉快的成长,同时如果校园的人文环境较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学校的规划和设施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外在形象的展示,在里面也体现了学校人文关怀、教书育人等宗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模较大,因此在学校规划方面一定要明确各个区域的作用,使得学校的生活区、教学区、娱乐区等能有效的分开,这样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过程中既能有效的学习,又能在课余时间愉快的玩耍。因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较多且年龄分布层次较广,为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学校也要注重校园设施建设,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喜欢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的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丰富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涯中不仅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还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以更好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放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思想品德》、《国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的教学,不能只抓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而是要让所用科目都齐头并进,使得学生在关于思想教育的课程中有效的了解国家法律、道德修养、社会公德等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对现代社会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活动,例如让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劳动,有效的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或是组织学生一起在校园范围内搞一次情节大扫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给老人们送爱心,使得学生能够帮助他人,积极播撒善良的种子。总之,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的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陈福保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金延春: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15年20期。

第2篇

光阴如梭,一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回顾2018,因为有了同志们的厚爱和信任、支持和鼓励、理解和帮忙,才使我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乐在其中。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主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面对新形势、新观念、新要求,如何用全新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已成为我人生追求的全部内涵。一年来,结合组织安排和自身工作需要,先后系统学习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践行“两学一做”,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座谈会,认真撰写“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向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学习”等研讨资料,阅读了相关理论工作者的文章、事迹等,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提升自己贯彻执行的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和宏观意识,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等。特别是通过学习,对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二、 摆正角色,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分管工作

作为一名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是我的一贯工作作风。我非常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服从组织纪律,有民主意识,做事敢负责,不推诿,工作中肯动脑、肯吃苦、重落实、讲实效。在执行学校制度、进行各项工作检查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坦率真诚,发现问题能及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不遮遮掩掩尽量做到上对校长负责,下对教师学生负责。

1. 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开学初就制定本学年学校的安全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使学校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是组织后勤人员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室内大到各个屋子的水电门窗、楼梯扶手,小到厅廊物件的悬挂、学生的桌椅螺丝;室外绿化植被的修枝剪叶,升旗台和领操台的重建,水冲厕所的地面防滑以及全校51个监控点的安全死角等都进行逐一排查,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做好安全保障。二是以3月份的“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长期、有效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如:利用课间操时间,向全校师生讲解安全知识;请派出所民警来学校做安全报告;打印防溺水、交通安全、防火、防踩踏等安全教育资料,由班主任在班会上宣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知识掌握长效化。三是与教职工、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将学生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四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和经验。五是做到三防(人防、物防、技防)联动,警校共建。落实校门看护职责,防范外来闲杂人员、不良动机人员进入校园。上半年顺利通过市、区两级安全部门的安全档案检查。

2. 校园活动有效开展

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和平台,充分发挥德育活动主阵地,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本年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校园活动。

一是全校教师线上学习开学第一课,线下认真备课并上好开学第一课。二是开展“三爱、三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新邱区检察院来校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孩子们不但在思想上得到正确的引导,还在行为中自我约束,践行于生活。三是注重学校“三操”及阳光大课间的安排、组织并落实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阜新市阳刚体育大课间展示健身操比赛中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四是多彩活动,幸福你我。四月份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带着好奇、求知、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来到了阜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生活。孩子们每天坚持早操锻炼,响亮的口号声和整齐的队伍成为基地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三餐有礼、有序,综合实践课学生们思维得到拓展,身心得到锻炼,团队活动中,孩子们挑战了自我,突破了自我,良好的学生素养得到了实践基地校老师的一致好评。这说明我们常抓不懈的养成教育功不可没。庆“六一”经典诵读文艺演出,为孩子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小舞台,孩子们个个精神换发,神采飞扬,看着他们天真、稚嫩、充满活力的笑脸,那种享学习快乐,做幸福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秋季田径运动会的举行让孩子们在竞技中感受奥运精神,强健体魄,团结合作,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3. 各级迎检顺利通过

作为一所十校合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人数众多,人员复杂,教学楼建筑破损严重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吃苦在前的精神,不怕劳累,节假日和寒暑假带头加班加点,从设计到施工,亲力亲为,毫不放松,终于圆满收官,顺利通过义教均衡国家级检查和省文明校的复检,并荣获了辽宁省第一届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三、今后工作打算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一贯制学校 德育 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德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大,学生年龄差距大,因此,德育工作难度大,如何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改革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重振思想教育的权威,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入的功能,是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一、树立现代德育观

树立现代德育观是德育工作的切入点。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其核心是形成以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思想,以科学的德育思想指导德育实践,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一是树立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要从过去封闭的德育观向现代开放式的德育观转变。面对信息时代,学生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时代走向了一个日益开放的大社会环境之中。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还有网络信息教育。多种教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的急增等等,所有这些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走出封闭圈,而直面社会的各种变革。因此,德育工作首先应该树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从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使学校德育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是树立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要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一味要求学生按着老师的愿望“健康”成长,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在当今复杂开放的信息社会中,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选择高尚的道德和健康人生的道路,因此,德育工作要树立发展型德育观,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物质文化建设,为推进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证与硬件基础。新时期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着力从非物质层面打造学校的文化软件营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绝不能忽视和削弱学校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为搞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校物质文化的内涵、意义和功能,科学把握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方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力促学校物质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协调,充分发挥学校物质文化设施的各项功能,从而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着力学校文化外显层面的打造,构建能充分凸显学校精神文化内蕴的完善的物质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下述几方面。

1.学校的地理环境。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育人,而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劣与教育效果的发挥直接相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校址也就是学校地理环境的选择,比如中国古代的几大书院都设在山青水秀之处,很多国外大学特意建在远立市井喧嚣的偏僻小镇或城市郊区。

当代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考量学校地理环境时,虽不必非得选择一个“世外桃源”之所,但在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历史位置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谋划良好的学校地理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地理环境建设主要抓两点,一是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二是建构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选择要综合考量生活、交通、水源等各方面因素,人文环境主要是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祛除学校周边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如制止“两室三厅”、校外零食摊点过于靠近学校设置等。

2.学校的规划与布局。学校的规划与布局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外在形象和整体风貌,也最终体现着环境育人的宗旨。学校的规划与布局从大的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分布,如把整个学校规划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体闭区、行政办公区等几大区域,各区域既要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又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从细节上看,学校的规划与布局,还体现在周密考虑各类建筑设施的组合与配置、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配合、空间的疏密有致等各方面。

3.学校的建筑与设施。学校建筑主要指各类立面楼宇和附属建筑物,学校设施的种类很多,包括教学、活动、办公、宣传、后勤等各方面使用的桌、椅、门、窗、台、栏、阶、池、灯、扇、机器、线路、广播、音响等设施。学校的建筑和设施是学校物质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建筑和设施作为人设计建造的产品,其实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技术和艺术、形式和内容、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多元整合”,里面包含着一系列潜隐的教育信息。因此,构建具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建筑和学校设施,一定要从空间布局、功能组合、材料质地、造型、颜色、光感、触感、视听等各方面精心规划设计,力求传达出学校的品位、追求和价值,最大化地起到熏陶、感染、激励和教育人的作用。

4.学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学校自然景观,指学校的地面、墙面、池水、树木、草坪等富含自然界气息的景观。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改造旧的自然景观还是创建新的自然景观,都要从有利教育的角度,根据自然景观的形、神,赋予它们一定的文化寓意;对原有自然景观,一方面要按照规划愿景的要求,对与学校整体文化风格不协调的地方予以删削和改造,基本协调或完全协调的地方要保留并维护好。学校人文景观,指为着开展某方面教育而专门设计建造的景观,如文化墙、文化走廊、名人雕塑、诗文碑、读书角、升旗台等,此类人文景观由于文化气息浓厚,针对性强,能对师生产生直观的教育和感染。

5.其余小型的或辅助型的物质文化建设。如学校的小型标志系统即校徽、校旗、桌旗、师生服饰、师生胸牌、门牌、楼宇标志、学校信封、公文用纸等的设计制作,校园路灯和路标的设计建造,标语口号的镌刻悬挂等等,这些方面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应有内容,也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理念、规范和价值标准,精心设计、规划和建设好。

三、注重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开放性

德育目标层次性、开放性是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课改下德育工作不能脱离时代的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规律,构建既符合时展要求,又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是针对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德育目标。随着时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发生新变化,那么学校的德育目标也随之发展变化。针对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德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把优良的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如: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学校可抓住这个契机,把航天精神作为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

二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立德育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阶段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分层次德育目标。如:

1—2年级阶段: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的特点,确定德育目标为: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小学生”教育为核心,逐步教给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3—4年级阶段:以进行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帮助他们能自觉地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知道国家有法律,学校有纪律,要遵纪守法。

5—6年级阶段: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有人民、有集体、有他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浅显的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加强动机、情感、意志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9年级阶段: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针对学生道德差异实际确立德育目标。充分了解学生个体道德的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道德的差异确立不同的德育目标。如自制力差的学生就要加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对于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要重点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结合新课改。突出德育内容的整合性

突出德育内容的整合性是新课改下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课改下只有实施“国本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课程有机结合,才能使德育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更具体,也更易取得德育实效。因此,德育工作要不断拓宽德育领域,注重三类课程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地方和学校的德育资源,调整、充实、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内容,并做好德育内容的整合,实现德育内容特色化、生活化、系统化、整合化。

一是寓德育内容于国本课程各科教学之中。要使各学科最大限度地根据自身特点为突现德育目标服务。

二是寓德育内容于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挖掘地域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从当地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是寓德育内容于校本课程中。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将教育内容与学校的、地域的乃至社会的具体背景相联系,充实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如我们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筛选和组合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并鲜明具体地呈现在教学楼近500米的长廊上,以警示、引导、重塑师生的行为。

五、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构建德育活动新模式

科学的德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德育改革应努力探索和构建德育活动新模式,并使德育模式具有科学性,体现和符合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品德养成规律。

知:在课堂教学和班团队活动中获取德育知识。即:通过政治、思品、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认识,强化学生的德育知识和德育教育。

情:在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操。即:通过一些主题明确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情感,一是开发传统节日、纪念日的德育价值,如利用“清明节”、“环境保护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二是利用主要历史人物或伟人的德育价值,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三是利用地域的、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意:在行为训练的德育实践中规范行为。印:通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既注重学习宣传以明理。又注重训练践行成习惯,更注重内化素质塑美德。寓德育内容于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结合此内容,可提出学生养德育能的“礼仪规范”等教育内容,注重品德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作风,塑造完美形象。

信: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树立理想信念。即: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信念。

行:在大社会德育环境中培养创新能力。即: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参加劳动,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成为健全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

六、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管理网络。突出德育合力实效性

突出德育合力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学校的德育观念是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成为一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完成育人的目标。

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强化思想教育。首先,抓好德育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教育;其次,抓好德育好渠道作用——文化素质教育课;再次,抓好德育辅渠道作用——课外活动。

二是发挥家庭教育阵地的作用,注重合力效应。学校要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与领导,学校与家长不断探索德育的新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第4篇

关键词:寄宿制 教师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4-01

1 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的现状

九年一贯寄宿制的办学构成,各地因地而异,各不相同。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新建,这种方式适合原来的中小学各方面条件不足以负担九年一贯制,要么校舍破旧,要么地理位置不佳,要么没有足够的住宿面积等;二是采用合并,这种方式适合原来中小学相对集中,条件好的地方。三是撤并,这种方式适合原来中小学相对分散,直接将原来小学适当撤并,在中学部拆建。九年一贯制的基础建设现在一般是由县级政府投入,由当地教育部门直接管理,这是比较科学地。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配备问题,它的建成打通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整合成一个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师资的整合将采用何种方式呢;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学科课程的的建设将如何无痕对接,将原来两段有机的整合成一段。九年一贯寄宿制的W校管理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现在存在管理不科学,实施简单合并化管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的管理问题。

2 问题的提出

九年一贯制的组建,最大的也是最难的就是教师队伍的重构,即教师合理化地配置和有效地管理。原来教师的配备是分小学部和中学部,相对来说,中学部教师相对年轻,学历,能力等有绝对优势。小学部教师相对年老,学历和能力相对低下。大部分地方对于在中学部表现不佳的直接调到小学任教,带有一定的惩罚性。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工作调动方面,中学教师也比小学教师有绝对优势。现在合成一个学校了,以上与教师有关的利益将如何平衡,教师的积极又将如何调动呢?也就是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的教师管理将如何重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呢?

3 教师管理的思考

3.1 重视整体领导,管理观念全局化

由于原来中小学教学工作量,工作难度不一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一样,教师职称分配不一样,所以中小学教师面对这些敏感问题常有争执。在九年一贯制下,学校要提前做好教师思想工作,要求广大教师要顾全大局,两部分教师要互相理解,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互相沟通,形成全局观念。学校全部管理,也都要从全局出发,不能厚此薄彼,要多听听所有教师的意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公平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措施。绝不可独断专行,一意孤行而乱了大局。

3.2 利用资源大共享,实现教师合理流动

针对不同的学校构建方式,原来的资源将重新分配,原来中学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优质,教师配备也高一个档次,实现九年一贯制后,要积极实施教育资源大共享,让所有教师都能使用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资源大共享,让原来的中小学教师在这个共享的过程中彼此来往和交流,加深理解,加强合作。积极实施大学科建设,让同一学科教师不分年级进行一起办公,一起教学,一起研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合理的流动,根据教学质量评价,让教师能上能下,这既能给教师增加压力,又能锻炼培养教师。

3.3 重构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大循环

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是取消也中小学之分,再没有初中这个说法,就是一年到九年级教学模式。所以要大胆地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让全体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是面对九个年级学生的教师,而不是原来的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这无形中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安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实施大循环式。这样有利于教师建立更完整的教学体系,避免教学中出现脱节现象。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以优化教师队伍,便于教师管理,比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岗位调动等。

3.4 所有教师人员管理平等化

九年一贯制教学,就是一个整体化的教学,教师教学跨度大,教师工作岗位多样化。有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后勤人员,生活老师等。所以要对教师评价一体化,不能总认为教学人员是最重要的,一切成绩都是教学人员的。后勤、生活就是保姆,没有啥成绩而言。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所有教师平等化,也就是说,所有人员只要在本职岗位上工作突出,就可以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这样也能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比如,有些教师善于教学,有些教师喜欢管理;有些都当生活老师是好手。把所有的教师安排到他喜欢的岗位上,并给予工作上的肯定,只有这要,所有教师才能感到大家是平等的,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校管理也轻松了。

3.5 完善教师奖罚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任何一个整体,如果对内部人员没有合理的奖罚制度,就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出现干与不干也没啥。这样还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整个教学秩序将是混乱不堪的。所以完善教师奖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要敢于奖励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突出的教师。也要敢于惩罚不负责任,工作积极不高的教师。在奖罚制度上,要充分体现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工作调动、福利待遇等与自己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师德师风、工作创新等积极挂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消极工作风气在教师队伍中产生。

参与文献:

[1] 李启金,韦健林.九年一贯制学校研究现状综述[J].贺州学院学报,2008.09.

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安全 环保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62-02

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同时对更新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搞好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加强管理建设,管理建设从管理设施、管理制度、和账册管理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包括管理意识和管理机制,尽快让实验室工作 制度化、科学化和正规化。

1.管理意识

实验室工作跟社会需要紧密相关,随机性强。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材内容的更新,加上实验仪器、药品使用对象面向中、小学生幅面广,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所用仪器、药品的品种、数量的变动较大,必须及时添置和更新, 尤其实验过程中所需实验室仪器中没有的物品,应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本着有课必想,有提必办,有用必备的原则,保证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

2.管理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管理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主要是仪器、药品、管理所需的设施,过去用木制的橱、柜、桌,已不完全适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对仪器、药品橱柜及实验桌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将以前不耐酸碱的木质桌柜更换为如今的玻璃复合材料。对仪器、药品实行了分类、分柜、分层定位存放。实验桌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化实验桌。

3.管理的软件建设

(1)账册。根据我校的规模、特点,我们的账册分中、小学两部,再按学科分门别类。做到台账、总账、电子帐、物品柜中登记卡和物品实物,账物相符; 对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专柜放置,有专人及相关领导分别掌管;设置了专门的登记簿记载仪器、药品的去向,堵塞了仪器、药品管理的漏洞,做好了安全工作。

(2)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验室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制度,张贴在醒目位置上,并要做到人人有章可循切实保障实验室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

(3)资料档案。实验室的仪器、药品资料,包括说明书等,不仅供教师使用,还供学生使用,也是仪器设备修理改进时的依据。因此必须做到“保存完整、存放合理、取用方便”。针对小学生,仪器说明要口语表述清楚,再指导学生自行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4.仪器药品的动态和静态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做好静态管理即软、硬件建设外,还要做好动态管理,即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动态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中的质量管理;二是使用中空间和时间管理,每个实验室设的“试验物品借还登记表”详细登载借还时间、借用人、借前后折旧破损情况。做到经常核对,检查,定期清理物品,以方便仪器、药品的调配和借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的使用效益。

5.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

(1)安全方面

实验室的许多化学制剂有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很多玻璃仪器容易破损造成割伤;物理实验室的用电,易造成触电;生物实验室用的解剖刀,解剖针一不小心易导致划破。因此,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都要熟悉有关的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实验室的常见事故,一般要做好防火、防爆炸、防中毒等预防工作。

防火:①科学严格的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的机会。②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是否切断电源。③实验室的各类灭火用品,保证随时好用,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灭火器是最有效的灭火工具,要掌握各类灭火用品的用途,如有机溶剂以及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试剂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电器、精密仪器着火时不能用沙土灭火,以免损坏仪器。

防爆炸:实验室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一起发生,有时是先着火后爆炸,有时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两者的预防措施类似。对实验时很难遇到的易爆品,学校最好不存或少存,以便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防中毒:①禁止尝任何药品味道,闻气体的味道时应采取“招气入鼻”的方法,不可在实验室饮食,不能把实验室的容器当餐具。②有毒气体产生或有烟雾产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橱或排气扇旁边进行操作。③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⑷有毒物质不能倒入水槽,要倒入废液缸中统一处理。

(2)环保方面

中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主要对“废液”“废渣”的处理。要加强教师、学生的环保意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和人身的安全。

①实验室“废液”的处理:中学实验室“废液”主要来源于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课本要求的用药量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废液”的产生。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液”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分离回收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含“酸性”的废液可用“废碱”进行中和,含有机物的“废液”用燃烧法废除等。

②实验室“废渣”的处理:中学实验室“废渣”的组分比较少,一般是一些用完的药品瓶,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渣”采用定点深埋法处理。

另外,针对实验室的环保问题,可提倡开发清洁实验,如“微型化实验”,其特点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用量少,但也能达到实验要求。

第6篇

住宿生管理既要人性化,又要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安心在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加以约束,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并使之规范化,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最终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住宿生的管理:

一、从学生中推举出优秀的管理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1、让学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

选出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任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了解,管理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学期初,通过学校政教和班主任,推选出各舍社长,规定舍长职责,树立他们的威信,放手让他们管理。舍务教师定期召开宿管干部会,总结经验、交流心得,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宿管干部是宿舍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舍务老师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宿管不是一种负担,能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得到锻炼的一次机会,这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其次,要做到分工明确,卫生、纪律、劳动,各负其责。对优秀的宿舍管理干部,学校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如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学校特别设定优秀宿管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宿管干部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管理作用。

2、每周评奖,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如果只采用奖励和表扬的做法,学生可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采用评比的办法,既能增加学生自信,又不影响师生间感情交流。我们定期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以此提高宿舍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3、集思广益,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绝不搞“一言堂”,剥夺全体学生共同管理宿舍的权利。因此,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们通过召开学生代表会议,最终产生最合适的一种管理办法,我们的管理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宗旨。老师、宿管干部和其他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交流,了解他们对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村学校宿舍管理工作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

宿管干部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宿管工作不但会变得轻松起来,而且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不断完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宿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适合本校的住宿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强化住宿生养成教育,确保住宿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的住宿生管理制度。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同学作息习惯不规律,物品摆放不整齐,早上起床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因此,对刚进校的学生要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短期内适应学校生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让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学会独立生活。

另外,通过组织《住宿生管理制度》学习竞赛活动,使每一位住宿生都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近年来,我校通过行为习惯竞赛、“文明宿舍”评选、奖励出色的宿舍管理干部等方法,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勤检查、多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觉性还不太高,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单靠学生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制订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每个宿舍都有舍长,各班也都设有男、女生宿管干部,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可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以政教处、宿管干部、值日老师、少先队共同组成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记录。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的情况及时公布,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3、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和学校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很多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因此,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非常有利于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

第7篇

本学期学校工作在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鼎力配合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管理、重技能、扬特色、塑形象、巩固双高成果为工作重点,促进可持续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认认真真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开展适合不同年级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

1、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德育处始终坚持把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继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从小就开始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学期我校一直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我校掀起以“礼仪伴随你我他校园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从各年级各班选拔品行兼优的学生成立“文明礼仪队”,在言行上规范示导学生,收效明显。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养和养成。坚持抓卫生、纪律、两操、礼貌、爱护公物等内容的评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期一大主题,学月一主题,每周一小主题。学校德育处开展了适合不同年级的德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先后开展了以尊师爱校、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当前形式教育、感恩教育、科学发展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教育、六一”儿童节的“欢庆六一 展我风采”庆祝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周一升旗仪式、两操的规范、为可爱同学献爱心、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捐款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内容健康,不仅庆祝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三年部针对初三年级学习紧张,情绪焦虑等情况,开展了“班级装饰美化”评比活动,所有班级教室清洁卫生、环境优美,为学生自己营造一个惬意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3月份以“新起点新挑战脚踏实地严明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4月则以为“细节决定成败,信心赢得未来”为重点;5月号召学生“坚持就是毅力、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是收获”, 6月举行中考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们明确近期目标,营造“只争朝夕,科学备考”的氛围。

间操和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各项小型多样比赛的开展,缓解了学生备考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德育处完成了全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在今年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德育处在区贫困学生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增强服务意识,对贫困学生逐一落实,贫困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满意。本学期,在区教育基金会开展的慈善一元捐活动中,共捐款524元。全校师生为我校五年二班患重病脑瘤的可爱同学共捐款4000余元,学校全体领导干部、全区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在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的“七一献爱心手拉手”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为我校各班品学兼优的孩子20余人进行了爱心资助3000余元,;学校师生积极响号召,向区“爱心书屋”共捐赠图书1381册。

4、安全工作

本学期,德育处按着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消防安全疏散、预防踩踏事故”的应急演练。经过精心筹划,学生做到了从容、快速、有序的疏散,效果明显好于去年。德育处制定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案》和《晨检制度》,从5月14日起,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晨检零报告统计表》的统计和报送工作。德育处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做好了学校的疾病防控工作。开学初、学期末都与学生、学生家长、车主等分别签订了安全公约,将校车、防雷电、野浴等不安全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5.综治工作

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办好校园手抄报大赛并对75名制作出色的同学进行了表奖。

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建立了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学校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关敏老师进行了表彰。

加强“学校特殊安全保护区”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共同建立和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6、德育效果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德育教育效果凸显,多次的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在迎接沈阳市的德育督导检查中,我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沈阳市教育局付丹处长的极大赞扬,光荣的被评为了“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并代表沈阳市参加辽宁省的此项工作督导检查。

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学期,教务处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认真落实沈教发[XX]73号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无随意删减学科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加强非工具学科的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学科的质量监测,杜绝领导放弃,教师随意,任意丢课,学生不愿学,课堂松散的现象。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校明确提出了继续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强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的教研模式。

2、“教学开放周”、“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

从3月5日开始,教务处中学部开展了“教学开放周”小学部开展了“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校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与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深入到教研一线,共听课167节,每位教师平均听课均超过10节以上,严格按照听课,评课、互动式研讨的教学流程参与活动,相互学习成绩,查找不足,探索规律,研讨方法,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从活动策划到活动总结,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充分了发挥了校长为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的导航作用。在本次大型教学活动中达到了人人都有所得,人人都能提高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展示与评析,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通过抓教研促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年级部的优势,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本年级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沈阳市基本功大赛中,钟伟、张姝两名教师在数学科表现突出,关晓云老师代表沈北新区参加了市优秀课的评选,付鹿璐等11人获区级以上优质课。

3、抓实集体备课

学校教师在坚持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注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在集备和教研活动时有中心发言人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集体备课讨论的氛围浓厚,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几个备课组比较突出。年部管理人员坚持“三个深入”即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特别是在进一步落实"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地指导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本学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形成。

4、因年级因学科施教,保证监测质量

初三年级发挥集体力量,明确备考目标,统一思想、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狠抓落实。在常规管理中,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管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规范教学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抓考风带学风的原则,每一次考试都能做到,考前认真教育学生,考后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成绩分析,使大家明确今后教学的方向。

非毕业年级,针对学生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的夯实。及时召开各种会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向;根据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班级各项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状况分析;查找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科任联席会,班科任联手对班级进行诊断,对症下药,确定班级的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在教学检测环节中通过常规检查,检查学生的作业,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警示。组织学生基础知识测试、单元测试、学科竞赛、英语课文背诵、期末监测考试等测试,以此调动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初三毕业生体育素质测试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间操队列、楼内进出秩序等,科学开展课余体育队足、篮、排的训练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在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成绩优异。

6、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重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和针对性。教导处本学期扎实开展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工作,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管理,继续规范校本课题的研究。各校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问题课题化——实现教与研的统一,课题常规化——建立保障机制,扎实开展,规范运作,做好了日常的指导工作,取得了实效。

7、教学成绩

在今年的期末测试中,我校的七年英语、数学、语文、政治;八年级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的个人成绩都在我区12所初级中学名列前矛;小学部由四位任课教师:仇宝荣孟丽 陈红 张慧指导、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的全区小学生英语竞赛活动成绩突出,各年级总成绩获全区第四名,其中6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刘洪宇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初三升学考试中,师生通过不断拼搏努力,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均以优异的成绩让98.3%的孩子升入了上一级理想的学校,向西北三乡的百姓交上了一份额满意的答卷,日益回流的学生证明了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极度认可和社会的良好口碑。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抓好师德建设工作,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各种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点做到了坚持召开班主任周例会,查找班级管理工作的纰漏和不足,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细化、质化对班主任的工作的考核,建立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档案,组织年轻班主任进行工作汇报,了解情况,为其把脉,有力地促进了青年班主任的成长,不断加强班主任管理和研究,使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化更客观、区分更明确、等级更合理,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效果。初中部面对年部教师队伍年轻化,学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推行“重过程、抓细节”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做好德育工作。

3、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认真落实《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三月份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树立了教育良好现象。四月份认真进行了“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放假前与全体教师签订了关于禁止参加暑期有偿补课承诺书,学校首当其冲自查自纠,一经发现,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创和谐兴校

总务部门,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进一步优化后勤管理,强化服务观念,确立岗位意识,深入开发潜能,增强质量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目标意识,六位平均年龄48岁的老前辈共同完成了学校设备日常的维护、物品使用的管理与登记、建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使他们付出了许多汗水,每当师生们都休息时,无论阴雨晴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身影。

幼儿园、工会各尽其责,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门的工作。

五、特色创建与取得的成绩

学校以弘扬和传承锡伯族特色文化为办学切入点,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终打造成全国闻名的锡伯族学校。锡伯族特色的创办与发展,更使得学校在省内小有名气。省市区各级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兄弟学校多次来我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沈北新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现场会、德育校长、主任的培训交流活动、局党办的纪念“七.一”“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献爱心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的举行、全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新党员到我校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给每位到校的领导、教师留深刻的印象,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的学校管理、独树一帜的锡伯族特色文化、使得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特色办学优势凸显。

现在兴隆台锡伯族学校已经成为锡伯族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播基地之一。

六、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正和进一步完善。

1、加强队伍建设。在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不上进、不和谐的声音;工作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以及精力外移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改正。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2、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营造科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3、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有效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4、加强学校各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加强教务、德育的管理职能,增强全局意识和凝聚力,使兴隆台学校至上而下形成合力。

第8篇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规避;策略

一、九年一贯制学体育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体育教师安全意识的缺乏

随着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体育教学与普通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危险性,存在着安全问题。当下很多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在防范问题上,很多老师并没有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进行检查,使潜在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安全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见,教师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育器材的检修工作不到位

体育器材作为易损品,所以应该定期进行检修,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这块并没有高度的重视,在器材检修这块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所以也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造成了安全隐患,因为体育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出现了不少,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3.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相较于其他的课程,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课前的准备活动是热身,使学生的身体保持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身体的各项器官也会变得比较灵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就比较放松,避免造成突然过激的运动对学生造成伤害,而现在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体育老师却经常忽略这点,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时出现了安全问题。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应对策略

1.防患未然,加强各类安全预防工作

目前很多安全事故出现严重恶化,往往是由于体育教育缺乏预见性,即未能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危害性。所以教师需要有防患未然的理念和意识。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课程中加入自我保护内容,教师需要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方法教授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深化意识和思想;(2)强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穿着进行仔细检查;(3)将课前热身锻炼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务必进行充分的锻炼,活动僵硬的关节和肌肉,提升肌体的柔韧性,即可以减少一些小意外事故发生。

2.加强管理,保证安全设施防护效果

对于安全设施管理而言,也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体现。首先,学校需要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维护,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防护位置的维护,即在保证设施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教师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观察,对于一些防护不足的措施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例如单双杠设施的位置处于水泥地,教师则可以在底下加垫海绵护垫,以防止学生因为意外摔落造成损伤。

3.学生的着装问题

因为体育课程比较特殊,所以在着装上也要重视。首先,老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检查自己的着装是否符合体育活动的要求,避免在体育课上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其次,老师也要做好监督的作用,认真检查学生的穿着打扮,对头饰、鞋子等能引起安全问题的物品,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去进行体育活动。

4.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要做到位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所以体育老师在接手一批新学生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这就需要及时地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来知道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免在体育活动时一些过激的运动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引起安全问题会有很多因素造成,其中身体素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老师一定要跟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减少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5.做好监控工作

在体育教学的时候,会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是出现安全问题较多的时候,因为学生的运动量可能会超过平时体育教学的运动量,这样也许会对他们的安全产生隐患,所以老师在这期间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动态,在进行自由活动时,老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去防范安全问题的发生,最好在自由活动时间老师能够参与到其中,这样就能起到更好的监控作用,减少问题的发生。

6.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前面讲到,因为很多老师不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导致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所以在体育活动前,要认真让学生做好热身运动,使身体舒展开来,更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

总之,体育安全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而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教学和监督任务,也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配合有效的教育以保证对安全问题的规避和处理。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安全问题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去进行规避,学校、老师、学生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尽可能地让学生最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郭胜,刘贵博.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造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9).

[2] 刘静春,宋华. 中小学体育场地缺失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3).

[3] 杨冬钧,付君芳. 浙江省城乡中小学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5).

第9篇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结构布局、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断涌现,为基础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一批新建的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学制基础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衔接和转换等,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九年一贯制办学涉及到办学体制、机制、课程、教育、教学和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讲,是一项学制改革,必须从学制角度,系统设计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目标,系统构建内部管理体系,科学实施中小学一贯制办学。

关于学制,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模式。比如,日本初高中就是分开的,但大多数欧美国家则是“合一”的,美国的义务教育是12年,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中学)12年,高等教育4年。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现行的学制是“633”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是在长期实践中,“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等三种学制形式是并存的。其中,“六三”学制是指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实行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其特点是主要进行普通教育,小学阶段文化课较五年制小学宽松,但初中阶段课程压力比较大。“六三”学制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用三年的时间来学习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时间紧,学生学业任务重,制约和束缚了初中教育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四”学制是指小学修业5年,初中修业4年,从而构成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的小学,主要实施普通教育;四年制的初中阶段,既要进行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为学生就业做一定的准备,开设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把初中学制由3年改为4年,也是为了解决初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

1986年,原国家教委要求全国已经普及了初中的地方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实行就近上初中的政策,随着这一制度的推行,同一地区的小学和中学的关系日趋密切,出现了一批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实际上,北京和上海从1984年就开始进行九年一贯制的实验,比如北京市景山学校、育英学校、立新学校等。九年一贯制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与以往小学、初中二分的学制相比,九年一贯制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价值定位

九年一贯制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限中,连续而均衡地实行基础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一体化学制。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与初中连为一体。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相继完成小学和初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一以贯之地接受九年学校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功能应该主要定位于发展,而不是选拔,这是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的要求。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强调打好各项素质基础,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在九年中连续施教,并通过取消小学升初中招生考试,克服择校弊病,体现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在九年学习阶段连续不断地导学、导行,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体现教育的平等性,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保证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践是一项自下而上的办学改革,兴起于实践,丰富与完善于实践,是各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种策略,由于它切合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几乎是在一夜间各地都涌现出了大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说,在九年一贯制办学方面,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理论论证不足的问题,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当许多专家学者还在讨论“中小衔接”的时候,突然发现身边出现了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尽管理论论证不足,但是九年一贯制办学具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比如,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若干改革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

2014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试行学区化办学。要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活动、课堂改革、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

总之,九年一贯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两个独立学段整合成了一个整体系统,相比独立初中或单设小学,具有无与伦比的教育整体性、连续性、互动性等优势,对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创新

纵观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过程,无外乎以下四种方式。一是自然成长式。在原有优质小学建制的基础上,顺势承办七至九年级教育,也可以是优质初中向下延伸承办小学,成为一所新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是学校合并式。由于区域教育结构布局的重新调整,距离相近的两所或多所学校进行教育资源重组,按照中小学一贯制的模式,调整重建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是社区新建学校。在一个新建社区内,从教育规划初期,就完全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建设学校,不再划分小学与初中,采用一到九年级的一贯制办学模式。四是义务教育小学直升初中的教育实验,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新型模式。

九年一贯制办学能够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优势,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契合家长、学生的升学预期,缓解择校压力,引导生源合理分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月,北京市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为85所,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制学校为55所。当然,就九年一贯制内部管理而言,则存在多样化的管理机制,比如在学校内部重新分段,有六三分段、五四分段,也有三三三分段。而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领导班子,实施(一至九年级)一体化管理,要求学校在以下创新层面进行探索:

学校管理创新。一贯制学校逐步打破原有小学、初中的壁垒和隔阂,进一步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建立一系列精要、规范、便于操作、讲求实效的管理规程,统筹管理和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

德育目标体系创新。在一贯制学校德育实践中,学校需根据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一贯制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构建、德育内容设计、德育途径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一贯制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采用德育课程、学科渗透、学生活动、家校统筹等方式,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一贯制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更加注重衔接性,因此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2015年7月,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实施的课程计划(修订)》(简称《课程计划》),强调九年一贯课程整体设置,关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

教育教学衔接方式创新。在分段设置的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学科之间难免有内容割裂、重复和交叉的现象。从减负提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科教学需要衔接和有效整合。海淀区深入开展九年一贯教学改革探索,以小学、初中衔接为突破口,在教与学方式衔接、各学科教学内容衔接、学习评价衔接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教师队伍管理与培养创新。一贯制学校教师跨越中小学学段界限,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成长经历,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有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由于工作机制的便利,一贯制学校教师视野更为开阔,对学生成长规律的体悟会更深刻,更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反思

九年一贯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实现小学和初中的有机衔接,缓解择校压力,通过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量,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可以看出九年一贯制具有以下优势。

1.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为了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使资源整合真正发挥“1+1>2”的社会效益,同时产生“1+1

一是优质中学合并相对薄弱小学模式。本着优质教育资源增量的原则,将办学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的小学,就近并入相邻的优质中学,组建1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中学合并相对薄弱小学,建设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优质中学的优势,带动小学发展,同时契合家长、学生的升学预期,缓解择校问题,引导生源合理分布。二是引入第三方名校托管承办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将地理位置相邻的初中与小学合并,组建1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委托区域内知名中学承办,发挥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建立名校九年一贯制分校模式。选择规模较大的新建小区配套学校,交由区域内知名学校办学,建成九年一贯制的分校,充分发挥名校资源和品牌优势,带动九年一贯制分校的发展,造福当地居民。

2.系统创新了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过程中,海淀区历来都非常重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强调建立统一的学校领导班子,着力打破原有小学、初中的壁垒和隔阂,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例如,确立“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层赋职、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一系列精要、规范、便于操作、讲求实效的管理规程,统筹管理和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小学、初中衔接为突破口,系统整合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资源,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逐步推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3.整体提高了一贯制办学水平

区域内教育行政、教研和科研部门要加强对九年一贯制实验共同体的管理和指导,围绕科研课题,建立资源共享、联校教研机制,互通信息、碰撞思维、创新策略、共享成果。以育英学校等最早一批开展九年一贯制探索的学校为龙头,借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组建区域内由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的实践研究共同体,协同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义务教育课程整合、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学生校园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综合质量评价等研究,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形成了一体化的学校管理文化

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关键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变革,要建立统一的学校领导班子,实施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小学初中衔接为突破口,系统整合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资源,创立一体化的课程文化,逐步推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与一体化。

5.问题与挑战

当然,九年一贯制办学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管理者文化认同和管理能力受到挑战。表现为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一般是由中学校长担任,由于自身缺乏对小学教育及其运行规律的了解,致使其工作重心偏向于初中阶段,并且由于中小学联体办学,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客观上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外活动带来困难。二是在教师管理方面,师资队伍水平和工作适应性受到挑战。考核制度、不同学段之间教师的流动制度、师资结构等方面不够合理,表现为教师考核制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弹性机制、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师流动不够畅通、师资结构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小学课堂教学行为“中学化”的趋势。实施九年一贯制后,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减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出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松弛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升学压力减轻,部分授课教师放松了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又存在小学教育“中学化”的问题,数学、语文学科教学赶进度、轻质量,抹杀了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之,九年一贯制办学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如此。各地在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时要从当地教育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避免负效应。目前所谈的“一贯制”,还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一贯制,今后,还需要在教育资源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加大一贯制办学的探索力度,由义务教育阶段向上延伸到高中,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办更多的十二年甚至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小梅.《现行三种主要义务教育学制之比较》.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年第12期.

2.范禄燕 毛敏.《以生为本 大胆实验――北京景山学校人才培养的机制改进与模式优化》.《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0期.

第10篇

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义务教育整体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初衷在于:便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培养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以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义务教育阶段一分为二,小学与中学难免缺少沟通,从而就很难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整体设计、统筹教育,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建就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搞好中小学衔接,更方便地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整体设计、分段操作,为学生的最优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可以在同一区域内对各种特殊学生,如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及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观察和实施因材施教。

2.有利于学校一体化管理。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建立统一的学校领导班子,减少领导管理层的职数,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对业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使学校领导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同时也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笔者先前所在的学校原本两校领导班子合计有成员14人,一贯制后是10人,精简4人,而且刚组建后的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骨干教师5人。显然,干部队伍的“三化”,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

3.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这里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来自本校的资源。(1)教学设备优势:如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仪器、体育设备、音乐教学设施等;(2)教师优势:中小学各专业教师的合理配置,如中学英语教师兼任小学英语教师,生物教师兼任小学自然课教师,音乐教师兼小学的艺术课等,还有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可以往上带以及骨干教师的相互影响等;(3)学生优势:高年级学生,尤其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勤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对低年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初中生的感染和促进作用;(4)课程优势:原本小学六年级进入初一,学生还需要近半个学期要学习小学和初中“英语衔接教材”,教师费力,学生也吃力;然而一贯制之后,由于英语教师进行了统筹,就无需再带领学生学习衔接教材了,学生进入初一就直接学习初中英语,而且还学得很轻松。

4.有利于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中小学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他们可以互相听课,在这过程中,中小学教学方法上的优点互为学习。小学教育直观,学生发言积极、无拘无束,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是师生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小学教学特色;而中学的课程知识结构性强、应用性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探究,而后者更关键,这样就形成了“主动、开放、踏实、严谨”的中学特色,当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切磋教学艺术时,他们的教学方法就能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共同提高。

5.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六年级学生,从身心发展角度讲,已趋于进入成熟的青春期,他们既积极、向上,又容易浮躁,个性上追求“自我”意识强,以往在小学,把他们作为毕业班学生,容易忽视对他们“独立个性”的教育,学生学习上浮躁心理比较普遍,学习态度反而不够认真,直接步入初中,作为低年级,他们却能克服这种学习心理,并以九年级学生为榜样而踏实学习,打好初中学习基础。同时,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可以突破升学考试瓶颈,把学生从考试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提供的宽松环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也为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就可大力度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教师的教学也更容易出成果。

6.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就是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和教育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于一般小学来说,六年级是毕业年级,也要追求高的名校升学率,因此便早早结束新课,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复习,甚至为了提高成绩提前停止体育、艺术等课程的教学,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六年级不过是学习的一个阶段而已,这一阶段不仅要完成本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要为初中阶段提供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在小学阶段,我们把小学课本中初中阶段也会出现的部分知识加以强化,为初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而作为初中,对小学已经教过的知识可以不再重复去教,这样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将初中一些基础性知识,尽早渗透到小学中,可为初中学习作好铺垫,避免教学上的“空白”区。育目标,使九年一贯制基础更扎实。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进入初中会更有潜力可挖,保证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不足

在“九年一贯,联体办学”的实践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九年一贯制办学确实也有它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一贯制”之初,教师的思维常会受到“定势”的影响:面对同样的话题,尤其是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等比较敏感的话题,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甚至彼此会相互指责。这种“定势”同样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领导,因为学校的领导来自原中学或小学,毫无疑问,领导都对原来所在学校的情况了解比较多。此外,即使已“一贯制”了,教师们有什么意见也习惯于找“老领导”反映。领导班子成员各自掌握情况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在教师们的心里容易产生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的印象,从而对教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一贯制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既要熟悉小学教育的特点,也需掌握中学教学的独特性。

2.给教师特别是管理人员加重了工作量。原来的中小学教师只做自己所属范围的工作,然而“一贯制”后,因为大家在一起,所以工作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样的,特别是兼跨两个学段的教师往往叫苦不迭。同时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考核评估的模式依然是中小学分开的,所以有些工作往往是重复的,如教学常规、教科考核、德育考核、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等,中学需要,小学也需要,造成重复劳动、资源浪费,尤其现在创建任务多,一些行政人员既要做初中的资料,也要做小学的资料,导致学校一些行政人员成了以做资料为中心工作,却荒废了自己的业务。

3.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引发了争议。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不过,事实上中小学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更加全面;初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份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后,这种不同依然存在。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尺子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此外,有些标准,明文规定中小学有差异。如班主任管理费的发放,小学标准低些,中学标准高些。那“一贯制”了,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由于中小学工资标准的不同也会带来多种问题。“中小学”教师跨段聘用后,工资标准如何执行?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增加了难度。中学与小学联体以后,小学毕业生自然地直升到初中部,不用择校,不用跨门槛,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竞争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下降,竞争意识也大大降低。同时,一个学生在漫长的九年中始终处于同一个学习环境中,容易造成不良的心理定势,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发展的内动力。另外,一所学校有九个年级,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差异很大,如何进行管理也是一大难题。

第11篇

2015年,经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批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玉泉校区”正式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以下简称玉泉学校),并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玉泉学校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是“生长式”的九年一贯制,这正是童心教育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提高学校效能,

在连贯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长的美好

九年一贯制教育并不缺少标准,但目前的通用标准不能满足童心教育贯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建设基于标准之上创新发展的学校,让学生在具有连贯性的、持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长的美好。

1.理念――童心气质的一脉相承

玉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有特色的童心教育,高质量的初中教育,高水平的衔接教育,成为家门口百姓最满意、最优质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率真性情、关爱德行、求索能力和强健身心,为实现崇高价值追求而努力学习的少年。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其教育行为,而且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状态。教师集体只有崇尚共同的教育理念,才可以在相同的使命和方向、相同的精神指引下成为赋予学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坚定不移地、热情地追求教育的卓越、智慧和完整性。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学生生命的成长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成长。围绕学校“率真、关爱、求索”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行动的路径:在交往中培养关爱;在课程中培养创造;在生活中培养个性。让教育真正围绕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全面发展展开,实现童心教育的目标。发展学的动机,做学习着的学习者;满足长的需要,做生活着的生活者;保留玩的兴趣,做游戏着的游戏者。

2.关爱――童心环境的一脉相承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而九年一贯制教育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集中精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教师的帮助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通过分段管理、合理调配,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复合型教师;也可以健全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平台,促成教师在学校内部的交流互动。在小学阶段可以强化知识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将初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渗透到小学教学之中,为初中教学打好基础。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九年一贯制学校便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相互了解:小学教师了解到学生长远成长的必要基础和核心素养;中学教师洞察小学教学实践,通过更方便、快捷的信息分享和信息交换,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身心成长和教育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有了初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挑战;七年级以上的学生具备了更强的责任心和学习能力,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压力及其相伴而来的喜悦。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多元、个性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知识、品格基础上的。只有在不同阶段完成阶段教育任务,才能在积累之上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围绕不同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进行阶段性的教育设计,通过分析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利用九年时间给予学生最佳的教育。

(2)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的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他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童心教育强调学生的内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帮助学生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教育者要注重环境的塑造,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教育性的h境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教育;要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只有给予学生这些机会,才能使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更加关注技能的掌握,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拥有更完善的学习生活。

二、挖掘学校潜力,

在连贯的课程中收获高质量的九年教育

1.让课程连接起来,向课程体系要质量

玉泉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持续的课程体系框架,这个体系包括以学科为主的学科课程和以学生为主的个性课程。前者包括:学科教学,主要是语、数、英、音、体、美、科、品、物、化、史、地、政;学科实践,主要是各学科10%的实践和开放性科学研究;综合实践,涉及课题研究(项目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后者包括:兴趣社团,主要是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社团;创造活动,主要是挑战日课程;个性课堂,分为学科慕课、家长讲堂和学生讲堂。

玉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连续性,不同的课程互相补充,为教育的一贯性、均衡性、成长性提供了保障;在课程实施上体现一致性,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为蓝图,通过校本化实施来践行九年课程的连续发展。从一至四年级强调扎实基础,到五六年级强调所有学习领域进展的连续性,让学生在成长中不间断、一致性地收获教育影响。

此外,学校致力于建立共同核心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是实践的文化,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是:适合九年一贯制的学习,增强知识内容发生联系,增强每一个学科思维的发展,建设严谨的教学与学习,提高协作探究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让方法链接起来,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为建设让学生、家长、社会认可的名校,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以雄厚的软件、硬件资源去助力学生的优质发展,更关心如何带给学生更多的优质资源,找准方向,踏实用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课程,教育要实现“真美”课堂,让“主动发现”模式在课堂中运转起来。为此,学校以“前置学习的发现―课堂互动交流―课后的拓展延伸”模式,打造“真教、真学、真会、知美、行美、人美”的“真美课堂”。

真美课堂打造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行动才能实现。其一是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合作互动的合理的教学情境,只有师生间教学互动,才能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达到最优化,只有合作才能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实现真实的学习,并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3.让资源连接起来,实现开放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重在用于实处,要与社会、与人生、与未来的创造结合在一起。玉泉学校紧密结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潮流,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以“全国标准本地化”为行动原则,在未来人才培养方面以“世界标准童心化”为行动原则,给足W生需要发展的新资源,挑战他们自身的责任;给学生最好的课程、最好的课堂、最多元的发展机会,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迎接真正的挑战。在探索中,学校挖掘了以下创新点。

一是课题研究:找到一个跨学科的团队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确定题目推动学生开展调查、进行研究,构建个人的问题解决方案。二是兴趣社团:激活生活的火花,帮助学生在自身的兴趣上发掘个性化特长,实现潜能最大化。三是慕课学习: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让其获得更多信息,最终以新的方式、态度和思维去面对世界。四是学生讲堂: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兴趣的知识分享给全班同学,提高信息分享与资源的利用率,收获个人成长。五是跨课学习:组成一个跨学科的团队进行课堂学习,达到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年级的三个不同,使课程在融合中焕发生命力。

4.发挥家长的力量,实现家校共育

近年来,很多国家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此,玉泉学校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采取各种方法推动家长参与,共同影响学生在学校的生活。

5.形成一致性文化,让教育形成合力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强调从文化的一脉相承角度建设学校。而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一致的行为、程序,才会形成一致性文化。这种一致性文化会使教育工作更加明确,也会让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更加轻松,并让教育者的目标、步伐更加明确――明确需要做出何种努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12篇

学校系统构建了九年一贯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坚持整合优化、整体贯通的原则,凸显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内容组织上,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注不同学段的衔接和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统筹安排一至九年级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功能上,建立起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和专长型四类课程,从育人功能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结构化处理。

课程实施契合核心素养

将核心素养的落实重点构筑于国家课程和日常教学。学校的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基于学生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努力尝试对核心素养进行学科和校本化的表达,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服沼谘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国家课程之外,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阅读、体育活动、足球、习惯培养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课程,奠定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将习惯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关注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四个良好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身习惯)是三帆中学本部和朝阳学校多年坚持的育人特色,为此,学校制定方案,明确了指标体系、评价要素和实施措施,并纳入学校必修校本课程体系。

强调课程的贯通、整合、衔接

首先,在国家课程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适度整合和优化,提升课程实施的效率。

其次,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价值追求,结合九年一贯的学制特点和学校师资、硬件、社区资源等因素,积极探索整体一贯的特色课程的开发。比如,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开设九年一贯的阅读课程,开发设计不同年级段的阅读课程实施方案,编制阅读书目,研究教学实施,在低年级段开展绘本阅读和故事展演,中高年级段开展整本书阅读和单元主题阅读等活动。

第三,开发小初衔接课程。在适当整合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小学高年级人文社科、数理、科技、体艺等专题衔接课程,并将尝试“五四”学制的管理,将小学六年级整体纳入中学阶段管理。

强化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性

在国家和市区课程体系框架下,学校九年一贯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努力增强实践性,突出课程的实践品格。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侧重综合实践。学校不仅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技教育等,还开设阅读、形体和舞蹈、体育活动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等。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体验探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做中学。在常态课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通过提高、拓展、体验、探究等形式,设计凸显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例如,语文学科在阅读课上开展整本书阅读、诵读诗文大赛等相关活动。

在课程实施的组织方式上更加注重跨学科实践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参与,注重时间的延续性和学生的体验性。

聚焦课堂教学的变革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首先变革教师的教学观,使教师明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哪些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其次,变革教学方式,努力实施对话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以有效教学理念为统领,整体贯通,低、中、高年级根据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努力提质减负。围绕学科育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强调教学的适应性:要求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要适应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模式要有学科和教师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