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时间:2024-04-02 11:47:10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第1篇

—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汇报材料

湖南省新邵八中座落于新邵县城的栗山之麓,资水之滨,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晋升为邵阳市示范性高级中学,11月通过了省专家评估团的评估,即将跻身于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行列。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我校已经开始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还成立了青少年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如今,学校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已进入序列化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下面就我校开展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作如下介绍。

一、 把传统美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来

“传美”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生命机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可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学校历来对此也是十分重视。

“传美“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二是高度重视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新邵八中是有着50余年的历史和雄厚的师资,通过对学生基本素质情况的调查、论证和分析,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建立起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营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去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落实“传美”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1、围绕“三个一切”,体现三“全”的学校“传美”教育模式

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和“为生命奠基”育人理念,并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

2、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首先,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机构,从校党支部——主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此外,又以政教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教科处、教务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从总务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从校团委——年级团支部——各班团支部;从学生会——学生值周班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和扶贫助学活动相结合。例如,从97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结合香港回归、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共和国五十年庆典、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国家大事,丰富“传美”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3、各部门协作,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

首先,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抓学校“传美”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市松坡公园、张干故居、县拘留所、敬老院分别是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此外,通过对新生的强化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通过“三月文明礼貌月”、“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送温暖,培养学生敬老养老的品德。

其二,校团委与政教处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依据中学生的思想素质特点及德育工作要求,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各年级、班级将“学”与“创”结合。“学”,既以英模、劳模为榜样,又以优秀同学、伙伴为目标。“创”既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其三,教科处抓教师

队伍的建设。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其四,总务处抓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设。几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下工夫。在校园内,匠心独具地设计每一处“道德”教育点:校舍、教室、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井然有序;草地、花圃、石凳、错落其间;“天道酬勤、志存高远、温故知新、明理、慎独、知行、足下起”等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这种隐性教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时时影响着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者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再教育,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传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所谓的心理教育,就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将传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美教育效果。

1、注重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青少年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向成熟发展”,因而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主题、确定目标,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如:对高一新生注重尊师敬长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而对高二、高三学生,围绕爱国爱家的主题,激励学生自觉以天下为己任,求索攻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即保证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序、合理,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步骤地熔铸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3、重视心理咨询与教育成效的关系,变“堵”为“导”,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为此,学校专门专门开辟了“心理咨询交谈室”,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从而,开辟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三)“传美”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促进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学的结合。

1、 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机渗透等方式,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多媒体电教为导体,优化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盛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此,我校先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课件制作及电教多媒体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法,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大大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道德”教育的形式更生动、具体,充分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学生喜闻乐见。

(四)“传美”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结合,改革班会课模式

我国中学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通常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完成教育与教学任务的骨干和得力助手。因此,学校“传美”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应选择好载体,立足于班级,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优势。

在具体做法上,我校首先以“学”、“看”、“听”、“讲”四途径,着重从感知上探索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

1、学: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觉学习,不断完善人格的过程;作为教育者,通过正面、规范、递进的传美教育课、主题班会课等途径,学知明理导行;再者,就是所“学”内容也应富有时代气息。如《时代的楷模——李向群的故事》《永远的小平》《敬老养老故事》、《诚信故事》就是当前“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2、看:眼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窗户。有选择地以当代杰出人物为切入点,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看,去感知,有利于推进学校“道德”教育进程。”、“百年恩来”、“邓小平”、“背起父亲上学”等优秀影视片,使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净化。

3、听:即听报告、听讲座。如:人与自然、鸟类与环境、中华民族礼仪等专题讲座,“师德标兵”报告会、校法制教育课、“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教育”专场法制报告会等。

4、讲:就是借助辩论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师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切身经历和体会,感知美德的魅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道德”教育与学校团队工作的结合

学校团委、学生会是学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单位,是积极、活跃、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校基层组织的教育优势,多渠道的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1、做:即根据中学生好动,易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班队为核心组织学生从小事开始,从身边做起。如:“六个一”活动,要求人人会讲一个“传美”故事,会唱一首弘扬美德的歌曲,会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克服一个困难,改掉一个缺点,为集体或他人做一件好事等。

2、写:学校团队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媒介,有选择地利用我国不同纪念日的教育功能,发动学生创作“爱祖国、爱家乡”的书画作品及宣传英模事迹的版报、小论文等。让学生以自己的笔墨描绘美好愿望。这些活动,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创:学校以团队为组织单位,以创建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为契机,使传统美德自然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4、评:引入评价机制,将道德教育与班级五项达标创优活动结合,调动学生集体协作、争创美德的积极性。通过评选优秀团干、团员,文明标兵、小明星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有了动力和方向。

三、 取得的基本成果

我校在推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初步探索了传统美德教育与青少年心理、行为规范养成之间的关系和新形势下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

2、探索了道德学校教育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学校教育运行机制;

3、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传统美德教师队伍;

4、学生的道德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推出了以传统美德为内容,以学生小

作文为体裁的专集。 5、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较高的文明水准。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操行优良率大于95%,后进生转化率为82.8%;犯罪率为零。学校组织参加的市级各项活动均获佳绩。

6、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网络。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校外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走出校门,广泛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扩展了道德教育的范围。学校还不定期举行了诸如“三十公里远足活动”等活动,不仅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令学生受益良多。

7、涌现了一批“道德”楷模和优秀事迹,如我校广大师生积极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四万元等。为身患绝症的原毕业学生陈秀同学、现在籍学生宋春艳以及老师谢长亮捐款数万元等,从多方面折射出我校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市、县各级媒体都作了相关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23-02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高校课堂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近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单一地提倡一种而排斥另一种是片面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第二,以传授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第三,教室是基本教学场地[1]。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本文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与表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均有直接的影响。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对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学习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情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性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第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2]。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其不足。第一,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靠教师口头讲解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书写板书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在绘制复杂的图表、图形时,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也增加了教师板书的难度,往往影响教学的效率。第三,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往往较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3]。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多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各个知识板块进行教学,分情境、分板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4]。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

点,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而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没办法注意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第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像一位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感情就会疏远,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的变幻而更换教学内容,它是一屏一屏地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要克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之相融合,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方法易于师生增强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我们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硬性要求每堂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多大比例,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两者能各自发挥其长处,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与演示法、实验法相结合可以达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具有形象与生动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5]。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如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教学工具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功效。

(二)多媒体教学应融入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讲授时,除了讲解课件中的内容,还应对需要补充、加深学生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此时,教师可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图片、立体模型等展示给学生,并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深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

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内容非常全面、详尽地编入课件中,上课时可以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确大大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这种单一的课件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一页一页翻动课件页面,往往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反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只需把一些不便于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制作到课件中,比如概念、定义、图表、动画、数据等。课件制作中留有余地,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其他的内容以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二者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

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掌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运算、控制等功能,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方便查询等特点,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环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与一些传统的教育工具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虚拟出特定的教学场景,并与一些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

[3]包玉梅.论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媒体的结合[J].电大理工,2005,(4).

第3篇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开展得有条有理,获得了必然成效。然则,严肃的反腐倡廉情势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持续深化地推进反腐倡廉建立,首先必需增强和改良反腐倡廉的宣布道育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宣传反腐倡廉教育的时分,要重点突出、内容丰厚、办法改良、范围扩展。

一、要抓住重点、合时开展

重点的对象是各级党政指导干部以及指导干部身边的人,特别是各级的一把手,还有就是企业党员干部和乡村党员干部等。对他们进行宣布道育必需采取多种方式、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特别是要区分指导干部和普通群众、权利集中部分和通俗岗位。对权利过于集中的部分和指导干部要列为重点,加大宣布道育的力度。因为目前的指导干部多数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呈现或自居,很少作为被教育者承受教育,因而,普遍开展反腐倡廉宣布道育,受教育的指导干部至关主要。

二、要内容丰厚、方式多样

纯真的说教曾经很难获得实效了,因此必需改良宣布道育的方法办法,挑撰丰厚的学习内容,让受教育者从思想深处取得共识。

1、坚持四个基地,增强宣布道育。一是坚持反腐倡廉示范教育基地,以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为典范,以学习勤廉先进事迹为首要内容,依托勤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展览、声誉室、活动室等,作为固定的示范教育基地。二是坚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以牢狱、看管所、法庭等为依托,有组织、有方案地分期分批让党员干部经过听取典型案例分析、违法人员反悔以及观赏服刑人员革新场合、组织座谈等方式,使党员干部获得警示、劝诫、提示教育。三是坚持优秀传统教育基地,以革命留念地、留念馆、烈士陵寝等为依托,有方案地组织党员干部,经过观看史料展览、革命文物,传统故事解说,观看革命传统电教片,举办入党宣誓典礼等,学习老一辈无产阶层革命家勤勤俭俭、节俭节省、清正清廉、一身正气、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品和思想情操,坚持清廉从政、在朝为民的思想理念,弘扬革命传统作风。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教育基地,以曾经到达小康规范的当地为依托,有方案地组织党员干部观赏见习,经过任务劳动、蹲点查询、送廉政文明下乡等方法进行宣布道育,加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凉认识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责任感、工作感。

2、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宣布道育。可以采取画廉政漫画、编写廉政格言、传唱廉政歌曲、送廉政图书等方法,还可以制定廉政警示卡、订制《廉政日记》、编印廉政文明扑克、按期发送廉政短信、统一装置电脑廉政屏保、坚持廉政文明广场和廉政文艺上演、开展廉政常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坚持准确指导、具体教育,合力构建工作、学习、生活、文娱、社交“五位一体”反腐倡廉教育宣传系统,使各级指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主要性和需要性,不断提高本身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三、要分清主次,按部就班

在进行反腐倡廉宣布道育时要准确处置好各项关系,包括反腐倡廉建立与党的建立、全局好处与部分好处、外表教育与重点教育、弘扬主旋律与揭露“阴晦面”、典型宣传与案例分析、公开曝光与表里有别、注重教育结果与扩展社会影响、传统式与现代式等的关系。准确处置反腐倡廉宣布道育与各个分歧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搞好反腐倡廉宣布道育、增强党风廉政建立具有特别主要的意义。而且要掌握好宣布道育进程中的指导与指导、抽象与详细、承继与创新、准则性与灵敏性等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按部就班,这样才可以把反腐倡廉宣布道育工作做的有条有理,到达应有用果。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最初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开始,为一个人后续的教育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夯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反之,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导致学生在后续的教育上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进而丧失信心和学习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力激烈,家长往往会忽视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而重视那些能够带来特殊效益的能力培养,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小开始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且由于处于该阶段的小学生可塑性较强、学习能力极佳,传统文化教育达到的效果更加显著;另一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与上课教学活动开展相比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有利。

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他国家的文化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方式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过洋节等就是文化渗透的现实表现。积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本应是件好事,但对于身心依旧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判别能力较弱,容易盲目崇拜其他国家的传统或习俗,进而不理会本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和激情,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e极作用。

2、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身心依旧处于发展的状态,对于外界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极佳的学习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社会上的相关消息,但由于辨别能力较弱,往往会导致有害知识进入到小学生的知识系统中,慢慢的养成一些恶性,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关注生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习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会对社会上的事务有着较为正确的认知,传统文化教育在该活动过程中的渗透更加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辨别能力,进而养成一系列较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如何更好的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不少学校逐渐意识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慢慢重视起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但部分学校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部分学校管理者自身水平有限,不清楚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虽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制定不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二是,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显得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传统文化教育预期的效果;三是,教师对该项工作的开展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1、制定合理详细的计划

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传统文化的学习具备一定难度,所以小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更好的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应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两者之间能够自然连接的知识点,并制定好相应的较为合理且详细的计划,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2、重视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学校应首先重视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鼓励全校师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该项工作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3、利用现代化手段,让传统文化教育生动有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学校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往往过于生涩难懂,学生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声音、视频及图片等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存在过多的局限性,所以为了更好的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借助于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情境,结合自身的接触、感知等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5、传统文化教育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年龄段,对于社会的认知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接受直观的事物等特点,为了更好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制定相应的计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所处的阶段,身心依旧处于发展状态,学习力强,在小学综合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有限,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治未病;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三、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念,增加“治未病”理论知识讲授,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对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师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

[2] 鄢行辉,王嵘.传统保健体育疗法与治未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

第6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1.1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与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民族文化,超越时代的限制而绵延不绝。各民族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人情,这些都汇合成了具有深刻民族性的文化,它以汉族为主体,积厚流光、深奥精微,对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复合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她以精华为主,且正是源于这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才孕育出了我们坚强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我们应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予重视。

1.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社会或其群体带有目的、计划、组织地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武装其成员使其自主地接受,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现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通过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实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的,促使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3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养成。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持续冲击着我国的方方面面,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在碰撞中融合,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顺利前行,就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与教育方式广泛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对结合点、找准融合处,更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深化。

2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价值

2.1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1.1以德育人,培育学生道德责任感蔡元培先生有言:“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中国传统教育倾向于人文主义,重视人们的道德教育和德性培养,把道德教育同人们的身体力行紧密结合。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中“仁”的观点即“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理想,也是其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主张通过自身各方面修养与社会教化,使个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重视整体价值,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传统哲学是属于伦理型的,它的核心是伦理道德说,强调人作为道德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生精神层次的追求,其蕴含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宇宙观念、人生智慧等在现代仍是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2.1.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养成。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模式,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外来侵略都齐心一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最终会转化为整个民族的共同价值取向与社会心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坚决维护民族统一和国家团结,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方面的力量,对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例如历史上涌现的许多仁人志士与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岳飞将军;抵御外侮、勇于献身的郑成功、戚继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的斗争历程中孕育出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仍然熠熠生辉。2.1.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百仞之深。”当今社会形式复杂多样,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本国与西方文明交织碰撞,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并存。大学生处于观念成型的重要时期,思想上十分迷茫与困顿,无人指引时便容易受到各种消极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腐蚀,做出不明智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蕴,既是一种铺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宝贵的理论来源与支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结合,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的道德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都可以帮助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与人沟通、培养待人亲切友好的宝贵品质,劝诫大学生们不怕吃苦,对于挫折泰然处之,牢记振兴中华的时代重任。

2.2传统文化对于当今教育者的教育启示

2.2.1促使教师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都曾提出过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在众多的古籍中都有对其详细的记载,通过对人本性的观察和理解,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体系,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这里着重介绍因材施教。朱熹说过“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即“听其言而观其行”,以进一步达到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最终目的,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形式各异的教育方式。如:“孝”的阐释,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今的大学生来自各地,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及思想观念的不同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且学生学习的专业不同,方向各异,人文、理工等的不同分类亟需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2.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可供参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原则,而且也有可以运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教育资源。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大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传统美德,做事先做人,正心修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劝诫人们志当存高远,淡泊名利,知难更进;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提醒大家要经常进行自身的反省,认真听取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如今部分高校开设了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课程,讲授如《论语》、《孟子》等古籍,注重从传统经典中揭示其现代意义,使学生耳濡目染,从根本上培养他们正确的处世态度和道德信仰。

3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方式

3.1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认同感

首先,组织多样的社团活动。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更要对传统文化有自发的兴趣与认同感。高校中有许多社团,话剧团、戏剧社可以通过自编自创的小节目引起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比如京剧的《空城计》可以引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具体情节的兴趣;通过戏曲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从前的祭祀敬神、年节庆贺、红白喜事到日常交往和娱乐,鲁迅小说《社戏》里就描写了孩子从小在濡染中国文化中的生动情景。其次,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是也应充分利用起着各种社团这样便利的资源,对相关的社团进行不同的分工协作,例如书法社团和书画社团主要负责推广传统书画,戏剧戏曲社团推广戏曲,音乐社团推广古代音乐赏析等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加强认同感。

3.2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环境的优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的极强的可塑性,周边良好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养成十分关键。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次,运用多种传播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发展,各种思潮竞相涌入,如何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风气的熏陶,集成众家之优势,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承人,形成良好融洽的社会文化环境十分重要。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各式传播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在学校中还可以采取网络教学、广播电视等手段进行传统文化再传播,为大学生积极接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恰如其分的社会环境。

3.3加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建设,形成良好校园环境

(1)首先,将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必修课。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应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到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杯水车薪,应使传统文化成为高校的必修课,使大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成为合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2)其次,将传统文化与各科教学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这种单一的模式,还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既培养专业人才又培养素质人才,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其他各学科为辅,协同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3)再次,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和建议作用。近年来,新的国学热的兴起使得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重新高涨了起来,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加以指引,要求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行要符合标准。(4)最后,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相关制度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当前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出台并完善相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大学如何贯彻落实要制定出严格的要求,推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真正深入学生的课堂,制定高校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课程研究、教师培养、教育经费等等的具体规划,调动高校教师从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8.

第7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思考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技术的一场新的革命,对教育设施与环境、教育方法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观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运用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冷静地思考,对其作用和影响有一个辩证的分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如何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它只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无法代替教育领域内人的活动。

1.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即使通过多媒体学习再多的道德伦理知识,也绝不可能达到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直接影响的教育效果。在情感的领域内,多媒体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2.在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必须依赖于教师作用的发挥,电脑在这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另外,利用新技术进行知识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课本相配套的教学软件的开发是否成功,而这正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好的一个难题。

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学生长时间地静坐在电脑前,易使身体素质下降,并患上“电脑综合症”等。同时,学生天天迷恋于电脑,缺乏同社会各种人交流的机会,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如何看待新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冲突

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已经引起和正在引起与传统教育的一系列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教育观念与新教育观念的冲突;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教学、传统教师素养与教师素养新要求的冲突;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使用新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新教育技术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之处,正如以上所述,只靠技术是无法克服教育所面临的困难的。我们不应当将新技术看作是传统教育的对立,而应便二者走向协同与融合。

三、如何看待教师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多媒体的出现,削弱了教师的作用,甚至将可能代替教师进行教学。但实际上,学校不是一个教学工厂,机器也不可能代替教师。虽然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傲许多辅的工作,但却永远无法从根本上代替教师。教师相对于多媒体来说,有许多长处:诸如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良好人格品质和美德的感染与影响等。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多媒体应用于教育,毕竟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想继续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超越技术因素,进入教学的艺术境界。应该说,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师从繁琐的教学准备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和进行教学研究,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有了设备,怎样合理地使用?怎样做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从目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育技术的实践来看,束缚人们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上的限制。人们对新教育技术作用的认识仅停留在某些显形的、具体的作用上,如它能直观地展示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学习规模等,而未认识到某些隐形的、具有潜在意义的作用,如它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展和变革的影响等;而且,人们容易将新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对立起来,认为前者主要是技术和设备,充满机械的色彩,而后者主要是针对“人”,富有人情味,他们之间难以融合。

2.教师素质的限制。由于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新教育技术,使得他们缺乏新教育技术的知识,在教学上对操作性规律探索不够。

3.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限制。西方许多教育技术学家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下,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学校教学并没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系统方法,用系统观念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并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而教学媒体的最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使用于最现代化的媒体,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不一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境界。如果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时,依然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教学就从原来教师的“人灌”变为“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之后,关键是如何利用,充分发挥,而不是适得其反。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制定出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案。首先,控制信息呈现的数量和速度。研究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内容通常是传统教学内容的两倍。大容量、高速度、强密度的信息传递,会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精神疲劳,无法分配足够的认知精力来分析、整合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数量和速度两方面入手。在数量上,教师可以对课件进行删减,保留最有效、最必要有部分,尽量保持信息总量与传统教学提供的信息总量相当。其次,在质量上,信息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衔接性。教师需要找到学生原有认知与新学知识的连接点。二是信息的丰富性。三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呈现方式中细节与整体、知识点与认知框架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要把握信息的时机。就一个知识点来说,引导性材料需要放在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起到铺垫、过渡与衔接的作用;主干性材料应该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呈现,以充分吸引学生的认知关注;训练性材料可在主干内容之后呈现。

2.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教学课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规律。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校的现有条件,选择性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

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并不在于表面上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关键是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科学化。

第8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神经外科 护理教育 职称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n neurosurgery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in department education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 select 165 nursing clinical interns by random grouping respectively in the traditional department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in the department education methods.analyzedthe result at the end of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internship practice inneurosurgerydepartment. result two groups of nursing internship practice result by contra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ultimedia in the department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ractice effect. conclusio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n nerve surgical nursing practic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internship study interest, improve the practice effect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 neurosurgery nursing education

神经外科多为危急重病人,护理中难点,重点较多。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对培养应用研究型,技术创新型医学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1]。而实习生在神经外科实习时间短,为完成教学能力计划,充分有效的入科教育显得更重要。我们科自2010年以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对部分新入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进行了神经外科的入科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传统入科教育与多媒体入科教育,探讨何种方法对颅脑外伤护理实习的教学效果更佳。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10年以来,选取进入我科实习护理的学生共165人,均为女生,三组个学校,均为中专,年龄18~20岁,按单双数批次分别进行多媒体入科教育与传统入科教育。其中多媒体入科教育组82人,传统入科教育组83人。

1.2 方法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人教学,时间相同,内容相同,多媒体组采用电脑多媒体+示范教学方法对颅脑外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传统入科教育组采用传统授课+示范教学方法对颅脑外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

1.3 评价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带教老师评分+考试”试卷对护理实习生于出科时进行“病例讨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两组资料间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学生在“病例讨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四方面的比较,见以下表1-4。通过成绩比较,发现多媒体入科教育组在“病例讨论”、“应急能力”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入科教育组,两组学生在“理论”、“操作”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合格学生在“病例讨论”成绩的比较

3 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多媒体教学在神经外科入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及应急能力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更能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治疗对象通常为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因此,于入科教育时,实习生们通常只是看到经过处理的患者;而且,通常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带教老师在处理患者过程中通常无法顾及同学,因此,在传统的入科教育时,普遍存在抽象的特点,而且与学校上课区别不大,实习同学容易感到乏味。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抽象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科室根据学科特点,在入科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分析,在理论和操作水平相当的两组实习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及应急能力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更能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3.1多媒体能呈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以及网络功能[2]。多媒体课件能通过照片、动画、录音等方法,把传统方法用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具体、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感觉到新鲜,给予她们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3.2多媒体能更具体地预设教学情景,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更容易地把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缩短身份转变的时间。在神经外科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为处理危急重症患者,而处理过程中,思考时间极短,需要做到快而不乱。在传统入科教学时,仅能凭语言描述的各种情况,对于实习生而言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在具体工作中碰到相同情况时,通常不知所措。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等形式预设教学情景,对于学生而言,能有感官上的具体认知,而且,有充裕的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能让她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实习生的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可以预设脑外伤的患者入院,通过相应的照片、录像表现当时的场面,并通过文字叙述该患者的身体状况,让实习同学对这种情况做出处理,经过多个病例的重复,加深记忆。此外,可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典型手术加以剪辑汇总和讲解,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教学内容[3]。

3.3 多媒体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多媒体可以利用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以把许多观念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出来,把许多理念上的问题通过录像呈现给实习同学,让她们对于很抽象的问题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激发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操作能力。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以病人为中心,概念很虚无缥缈,但是通过几段录像说明冬天量体温不要手很冷就接触患者的皮肤、说话时注意语气等。看过录像后通常会给入科的实习生带来一些欢笑之余也带来一些思考,使实习同学在具体工作中一举一动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3.4 多媒体教学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传统教学备课通常只准备课本的内容,但多媒体教学刺激备课老师需要通过网络遴选出需要使用的图像资料,并了解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定期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可以激励全科人员把一些典型的资料保留下来,这不但有利于科室科研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多媒体教学对于实习同学而言,可能有部分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图片感到恐惧,甚至有逃避的情绪。但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是我们工作的特点,每一种情况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堂课或者几堂课能全面的展示出来,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冷静的思维是我们处理各种疾病的基础。我们入科教育所做的只能是把一般护理人员应有的素质向实习同学做一个展示,并对她们提出相应的要求。出现逃避情绪的,我们只能对实习同学进行心理安抚,并鼓励她们克服之。

多媒体教学能使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入科教育变得具体、直观,能使实习同学更快地成长,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梯业.浅谈医学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4,4(6):48-49

第9篇

一、 调研基本情况

(一)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缺乏主动性。一般讲,大都是按上级部署,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鲜有结合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形势或结合本场工作实际主动部署开展工作的。

(二)党风廉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既然是上级安排的任务,那也就只有上级安排什么就学什么,至于根本场现阶段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合不合拍,能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则未有认真考虑,致使对受教育者有如隔靴搔痒之感,难以受到思想深处的触动。

(三)党风廉政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纵看各农场的党风廉政教育不外乎是读文件、做笔记、看录像、写心得的传统层面上,对于新出现的传媒利用率也不是很高,不能及时更新内容,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络的互动作用,影响效果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四)党风廉政教育管理缺乏协同性。抓党风廉政教育,各职能部门应都有责任,齐抓共管。但实际上在企业中,这方面的工作只落到了纪检监察部门一家身上,没有形成合力和整体效应,从而削弱了党风廉政教育的声势和效果。

二、存在以上情况的原因背景

(一)在认识上有偏差,对党风廉政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视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垦区各个农场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效益,勿庸置疑,但置党风廉政教育于不顾,认为可有可无,就显得有些偏颇了,有的甚至认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又一时难以见效,不抓也罢。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党风廉政教育在一些农场得不到重视,失去了落实的强大支持。

(二)党风廉政教育组织不健全。长期以来,随着农场工作重心的转移,农场的政府职能被逐渐淡化,在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也相应地被“边缘化”,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再减少。

(三)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易衡量,难以量化。客观上讲,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党风廉政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效果不像别的工作一样,立竿见影,一抓就显。这种情况一方面容易使人忽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途径,不开展深入、扎实的工作提供了借口。

三、如何突破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中的难点

(一)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们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加大预防力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仍然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必须使其真正发挥预防作用,才能把住反腐败工作的第一道关口。

(二)步步为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教育体系。要想把握好党风廉政教育这一方向,必须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到党委宣传思想教育的整体工作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并使之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方面,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奖惩之中,同步运作,切实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分工明晰的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好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健全和落实党风廉政教育责任追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抓而不实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不履行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责任、完不成任务或因疏于教育而导致单位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要重点帮促,直至追究领导责任。要定期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宣教工作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要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宣教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注意充实纪检监察宣传教育部门的力量,使其真正担负起宣教工作的重任。总之,要通过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真正形成党风廉政“大宣教”的整体合力,从而把宣教工作落到实处。

(四)改变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和主动性。一是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第一,针对理想信念问题,经常开展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摆在首位,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针对党纪观念的问题,开展经常性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党纪政纪是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触犯了党纪政纪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事业的跨越式发展,__县司法行政系统内,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制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理念。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法制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化进程,努力营造司法行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__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二、任务和目标

1、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__县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全过程,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全面系统理解掌握宪法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系统人员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结合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广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切实解决“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不断清理思想,不断正本清源,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3)深入学习国家重要法律法规。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三贴近”的原则,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系统人员的法律素质。__县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有重点地学习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4)深入学习宣传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5)深入学习宣传与司法行政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为司法行政事业跨越式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宣传《公证法》、《律师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法律援助条例》以及《__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与司法行政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

6)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化进程。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正确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诚信执业为重点,以提高广大司法行政本文来源:文秘站 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标,继续联系实际,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__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和力量,实施专项治理,不断提高全系统司法 行政法治化管理水平。按照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程序,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7)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结合“五五”普法任务,组织开展送法下基层、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的优势,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续做好“12.4”__省宪法宣传周活动,多种形式地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主要目标

__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局,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__县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浓厚氛围;__县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业、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三、实施步骤

“五五”普法规划从__年开始实施,到__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__ 年,制定好“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部署工作。各股、室、处、__县局“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健全组织,落实措施,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__年至__年,各股、室、处、所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分解量化,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县局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各股、室、处、__县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司法所要克服人少、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确保“五五”普法不走过场。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__年,各股、室、处、所对“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__县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司法局组织全面总结验收,突出绩效考核,实地检查验收“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具体内容主要有: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情况;学法用法情况;依法治理、解决单位存在突出问题的情况;制度建设情况以及干警、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素质养成情况等。县局适时召开“五五”普法总结大会,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将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四、措施和要求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各股、室、处、所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运转,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明确职责范围,切实做到工作分工到人,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五五”普法工作的正常运行。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按照规划要求全面落实“五五”普法任务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抓好重点。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依法决策和管理行为,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来统领和强化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实规范执法行为。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着力提高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能力,升华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执业纪律,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和行业秩序,维护法律权威,促进司法公正。

3、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部门要把“五五”普法的过程作为加强各股、室、处、所自身建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跨越式发展的过程,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出成效。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筑牢反腐防腐的思想堤坝。把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规范执法行为。把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抓好专项治理,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化进程。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墨、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曾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重大的影响。这些优秀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有源头活水。

近年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硕果累累,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然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都不多,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有待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著书立说,呼吁重新审视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内容丰富,东南大学的樊和平教授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等十大美德,认为它是形成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潜涛教授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归纳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人际和谐、追求崇高、以德治国、艰苦奋斗等传统,主张大力继承和发扬。[2]

很多学者都主张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民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3]

传统道德教育以人性论为逻辑出发点和教育前提,是古代先哲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探索,富有深刻的道德理性内涵,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正是传统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一脉相承的原因与关键所在。

比如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4]的思想,在于强调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另外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讲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虽讲人性本恶,但强调“善者伪也”,认为人的善行和善良品德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从表面上看,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存在着差异,但实质上在对待人性与人的善良品德关系问题上殊途同归,都十分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性是可以教化、可以塑造的。

关于如何对个体人进行人格培养问题,也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份。有学者认为:对“善”的追求是中国传统道德对个体生命价值和归宿的最终确认,也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断寻求道德理性成熟的过程。现代公民人格的培养同样不能脱离人性的基础,要结合个体的道德需要,使人格教育出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这就要关注公民的多种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个性特征。提出应该从教育规律、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道德需求,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体道德需要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教育要求的层次。[5]

学者们还从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以及个人自我修养对造就公民高尚人格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非独丝有染,人亦有染。说明道德教育的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本性,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国家的命运。[6]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其它社会活动一样,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环境是构成公民道德建设过程的要素之一。

传统文化中“以法治国”法家思想,对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有着指导作用。人性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人的自然属性反映的就是所有动物所具有的生物本能,而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取决于后天的教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我认知和环境教化而赋予自己的作为“人”的存在的内在规定性。然而人的动物性决定了人不会主动弃恶从善,所以需要用法律来约束其行为。[7]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淑芹教授的《论公民道德教育的外在机制》、卫建国在《公民道德建设要注重实效》都提出,基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以及当下公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行为自律意识还不强、特别是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频繁,交往范围广,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的监督变得越来越困难的现状,提出在进行慎独教育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外部管理,要把道德教育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对公民的道德进行养成和训练,以提高道德建设的实效。[8] [9]

道德教育是对人美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只有把追求道德完善的视为快乐之事时,才能自觉自愿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教育也应当把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方式方法,使人通过情感体验来形成相应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产生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自觉主动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传统道德教育注重“知行统一”,认为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起着理性指导的作用,而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知的最终体现和实践,主张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实施养成教育。这对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人格素质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实现现代公民人格培育的真正目的。

不少国内专家学者对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在学校里进行的公民教育,主张用普世的、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普遍接受公民道德的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因为学校有着社会上所缺乏的教学资源优势、时间优势,学校里不但可以开展直接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且还可以依靠多种学科和活动,发挥其间接教育的作用。另外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能把优秀的为人处事规范和原则传授给他们,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有学者对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低下的现状和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是中国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选择上出现困惑、社会道德心理失衡。[10]

关于把传统德育运用到公民教育之中,有学者提出了德育目标问题,认为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 而且是区别于“圣人教育”的“平民教育”。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太高,缺乏对不同层次公民的水平、能力分析等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1]王颖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中强调培育公民应该以公民拥有独立的人格为前提,避免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封建臣民观念对公民民主自由的影响。[12]

相对大陆而言,台湾对教育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问题研究比较系统、集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当属田培林先生。台中师院王财贵教授发起的“儿童读经运动”也是学者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所做的贡献,让孩子从小养成温良恭让,品行端正的习惯。

总的说来,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公民教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至今为止,对公民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理论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从实践上讲,公民教育在我国开展得也很不够。特别是有关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多,相关研究多限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发扬与光大以及公民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如何把两者相结合,结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缺少有力的研究。这种情况既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很有必要。以上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 吴潜涛.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思想道德传统[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

[4] 论语·为政

[5][6] 李莹.“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思想对公民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7] 邹顺康.道德:是在压抑人性,还是在提升人性[J]. 道德与文明, 2005,(6).

[8] 王淑芹.论公民道德教育的外在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8,(1).

[9] 卫建国.公民道德建设要注重实效[J].道德与文明,2002,(6).

[10] 王东.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

第12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构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为反腐倡廉提供思想保证、营造舆论氛围和形成整体合力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健全反腐防腐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更新观念,深化对“大宣教”的认识

宣传教育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就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而要形成这股“合力”,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党风廉政“大宣教”的认识。

第一,从提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来看,必须构建“大宣教”格局。

首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融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关键,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及其宣传教育工作既隶属于作风建设,又寓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之中,只有当各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联动,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其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十六大又,“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总书记也,“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虽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面临的工作任务不同,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始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实践证明,只有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才能取得整体效果。再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放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考虑。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单一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多种层次的需要。因此,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和新任务的要求,找准新的着眼点和结合点,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体现时代特色。

第二,从目前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必须构建“大宣教”格局。

近年来,按照省纪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我们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先后开展了党政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典型案例及“过三关”警示教育,权力观教育,“两个务必”教育,两个《条例》专题纪律等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先导功能弱化。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逐步得到加强,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基层还存在着不主动、不经常和不打总体战的“三不”现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机制不健全,整合效应不强。各级纪委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牵头机关,在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时,操作难度较大,与组织、宣传、党校和新闻媒体配合不够,给基层造成多个主题、多个中心、多头布置和多个要求,由于时间紧、人手少,对于上级的多个教育主题和教育要求,往往无所适从,只好疲于应付,从而影响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三是方式方法滞后,教育效果不佳。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还是沿用传统的“一讲众人听”的老方法,对教育对象不研究,对教育内容不选择,仓促上阵,抓到什么学什么,与实际脱节。因此,只有构建起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积极整合组织、宣传、纪检、党校和新闻媒体等部门的优势,统一主题,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贴近基层工作的实际,才能变“应付完成任务搞教育”为“积极主动抓教育”,才能切实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把我市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纪检监察“四项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必须构建“大宣教”格局。

教育、保护、惩处、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四项基本职能和主要工作。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主要目的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纪检监察四项职能中处于基础地位,发挥着治本的作用。一方面,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为纪检监察其它三项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因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有组织的思想引导活动,它解决的就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只有经常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才能勇于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才能自觉揭露违纪行为并与之进行坚决斗争。另一方面,从防范的角度来讲,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与纪检监察其它三项工作也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离开了自觉性的纪律监督,无异是一句空话,没有教育的监督必然是无效的监督。同时,教育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尽管制度与思想比较起来,具有相对稳定性更显得重要,但完全没有思想教育为基础的制度,也一定是苍白无力的;而惩处违纪者,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惩处,而在于教育,是让犯错误者接受教训,未犯错误者引以为戒。因此,纪检监察四项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把教育与保护、惩处、监督这四项职能有机结合,把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宣传教育和案件检查、案件审理、举报、执法监察、廉洁自律等工作结合起来,构建起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大格局,才能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创新机制,形成“大宣教”的整体合力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理顺关系,是实现“大宣教”工作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关键。

一要建立内外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要创新机制,形成整体合力,首先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有效权威的组织领导机制。要成立由市纪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组织、宣传、纪检、党校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规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市纪委负责。其次要纳入总体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真正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纳入党员干部的培训计划,纳入媒体的宣传计划,纳入对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奖惩等各环节之中。其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牵头部门,要具体制订、规划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并负责督促、检查、指导、考核工作。其四,组织、宣传、党校、广电、报社等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要根据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室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大宣教”工作格局。

二要建立操作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必须根据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特点,建立起操作性强的制度,当前重点是建立“二项制度”:一是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即建立由纪委与组织、宣传、党校、广电、文化、报社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会议由市纪委分管宣传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召集,主要任务是研究安排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通报交流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相关事宜。通过横向交流,互通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谋教育成效。二是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内部工作例会制度。即建立由市纪委内部相关室和县区纪委、各部门单位纪检组(纪委)组成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例会制度。会议由市纪委分管教育的常委召集,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交流每季度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宣教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统筹安排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交流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信息、情况和经验,推动宣教工作深入开展。

三要建立分工明晰的责任考核机制。相对查案、纠风、廉洁自律等工作,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要抽象些,虚一些,软一些。但是,我们要按照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所讲的那样,坚持相对软的往硬处抓,相对抽象的往具体抓,相对虚的往实处抓。为此,必须实行量化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要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负领导责任,纳入工作日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各级纪委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中,负有牵头抓总的责任,要强化组织协调力度,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对组织、宣传、党校、文化、电视台、报社等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能,抓好目标定位和任务分解,使它们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要健全和落实责任追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不履行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责任、完不成任务或因疏于教育而导致单位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要亮处黄牌,重点帮促,直至追究领导责任。每年要对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宣教工作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要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宣教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要通过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真正形成党风廉政“大宣教”的整体合力。

三、改进方法,讲求“大宣教”的综合效应

党风廉政“大宣教”应该围绕效果找方法,而方法则应在灵活、多样、综合上做文章,通过合理安排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教育形式,把两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入脑入心的实际效果。

一要明确教育主题,营造良好氛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来确定宣传教育的主题。比如,我们前年开展的“权力观”教育活动,去年开展的“两个务必”作风教育,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确定教育主题。去年底,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后,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以“两个《条例》专题纪律”教育为主题,确定了围绕“八个字,开展八项活动”的总体思路,即“学”两个《条例》;“评”“勤廉兼优好干部”;“赠”廉政教育读物;“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展览;“听”党风廉政专题报告和党课;“开”廉政教育座谈会、争当廉内助座谈会;“播”正反典型电教片;“发”廉政短信等。通过明确教育主题,进一步营造党风廉政“大宣教”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