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垃圾分类的措施和建议

垃圾分类的措施和建议

时间:2024-03-23 17:28:16

垃圾分类的措施和建议

第1篇

一、垃圾短信的内容分类及危害性

国内手机垃圾短信按内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骚扰型”,多为一些无聊的恶作剧;第二类是“欺诈型”,此类短信多是想骗取用户的钱财,如中奖信息;第三类是非法广告短信,如出售黑车、麻醉枪之类;第四类SP(短信业务提供商)违规群发,误导用户订制短信业务,发送号码多为SP接入代码,一般为四位数字;第五类是诅咒型短信,此类短信多以让更多用户转发为目的。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2009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目前垃圾短信以欺诈性短信为主,占到75%以上;其次是促销广告,占到近20%;最后是非法短信,占到近5%[2]。

垃圾短信主要有五方面危害:第一,垃圾短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欺诈短信对少年儿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手机用户危害性极大;第二,垃圾短信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短信的低成本、散布广泛性及快速性、隐蔽性强等特征[3],促使非法活动、诈骗活动广泛滋生。第三,垃圾短信危害到通信企业的自身形象;第四,垃圾短信治理影响短信广告市场的长远发展;第五,垃圾短信影响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2009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山东移动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大量发送商业广告短信的行为进行了曝光。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凸显了根治垃圾短信的必要性。

二、垃圾短息的四维度分析及微观治理措施

垃圾短信分为点对点垃圾短信和端口垃圾短信两大类。点对点垃圾短信包括网内和网间短信;端口垃圾短信包括SP(服务提供商)、行业端口和运营商自有端口。而点对点短信是垃圾短信的主要来源:在2009年8月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收到的垃圾短息举报中,通过点对点发送垃圾短息所占比例为88.59%,举报通过106号段发送垃圾短信所占比例为11.41%[4]

其实,垃圾短信是体系问题,在背后支撑垃圾短信的是一个利益链条,各链条的利益问题没有解决好,垃圾短信滋生的土壤就依然存在。

垃圾短信的产业链构成本文根据垃圾短信产业链及短信业务流程,构建出垃圾短信SRST四维度分析模型,即发送者(Sender)、接收者(Receiver)、监管者(Supervisor)、技术(Technology)四个维度。分别从这四个维度分析垃圾短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发送者维度(Sender)

发送者维度分别从运营商、SP及个人用户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垃圾短信问题:

1.运营商方面垃圾短信主要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业务宣传或移动广告引发用户不满。相应措施:减少发送业务宣传类短信的频次;在用户签订协议或允许接受该类短信的前提下才可以发送,并向用户说明发送内容、频次、时间等情况。

(2)客户服务短信中夹带广告。相应措施:禁止附加广告。

(3)运营商为完成收入指标主动为客户群发短信。相应措施:运营商集团公司加强对分公司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行为采取相应制裁;建立垃圾短信治理考核指标。

(4)发送者与运营商内部人员勾结。相应措施:对内部腐败行为进行严惩。

(5)运营商审核机制不健全。相应措施: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审核责任人制,审核人需承担责任。

2.SP方面垃圾短信主要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SP滥用端口群发。相应措施:应针对SP滥用端口群发完善或补充相应管理办法;完善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严格规定发送对象和内容,明确合作违约条款;须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发送;建立企业签名制度。

(2)用户对SP收费争议的申诉绝对量仍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应措施:要求SP推出业务同时明确收费标准并以明显的方式的告知用户;严格处罚提供欺骗性业务的SP。

3.个人用户方面垃圾短信主要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购买低门槛的短信套餐。相应措施:运营商应提高套卡获得门槛;提高短信套餐开通门槛;建立社会渠道考核制度;逐步建立手机实名制。(2)利用运营商自有业务(如飞信、桌面助理)群发。相应措施:运营商认真清理自有业务,关闭和妥善处理存在隐患的业务种类;对批量发送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

(3)利用运营商短信欠费停机时差大量发送垃圾短信。相应措施:控制和压缩用户的短信欠费空间;在垃圾短信监控系统设定流量门限;缩短话单采集和处理时延[4]。

(二)接收者维度(Receiver)

垃圾短信主要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用户投诉不积极。相应措施:开通电话、互联网、WAP、短信等投诉渠道,并加大宣传力度;减免投诉短信收费并明确告知用户;在短信发送功能中增加一键投诉功能;采取措施鼓励/奖励用户投诉。

(2)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相应措施:普通手机用户应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不随意提供个人用户信息给某些单位和个人。

(三)监管者维度(Supervior)

垃圾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在垃圾短信界定及处置尺度方面缺少法律依据。相应措施:加快垃圾短信法律法规的建设。

(2)运营商自我监督存在纰漏。相应措施:加强新闻舆论等外部监督,形成多元化的立体监督体系。

(3)省间垃圾短信防治困难。相应措施:全国实现收端拦截。

(四)技术维度(Technology)

主要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运营商部分分公司违反规定将外部扩展实体(ESME)直接连接到短信中心。相应措施:对短信中心的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2)病毒程序引发短信群发。相应措施:加强手机防病毒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在运营商相关平台上提供病毒过滤功能。

(3)频次设置不够灵活上限。相应措施:将频次设置改为分甚至秒,并建立批量短信特殊处理流程;一旦发现批量发送立即进入该流程,对短信进行缓存并进行更加严格的关键词过滤,根据等级进行人工审查。

(4)关键词设置不够灵活。相应措施:研发更加智能的关键词过滤系统。

三、根治垃圾短信的策略

第2篇

 

为进一步推进我旗城乡垃圾的分类处置能力,我局就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研究已有资料、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外出考察等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现状

(一)垃圾产生量的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旗范围内城乡垃圾产生量较大,并呈现逐年攀升趋势。据调查,目前我旗城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76.8吨,全旗年垃圾产生量2.8万多吨。

(二)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城市居民一般都有把垃圾投入垃圾收容器内的意识,但是一般都以方便为主,并没有把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意识;而乡镇因为垃圾收容器等设施相对较少造成居民投放垃圾不便,以及部分人投放垃圾意识较差,因此推进垃圾分类更加无法提上日程。所以,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完全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三)垃圾收运管理情况。对于城乡垃圾的处理通常包括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最终处置三个环节。目前各乡镇区域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随时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果壳箱和垃圾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垃圾收运车辆封闭清运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经过机械推平、压实、再消杀,最后覆土,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二、推进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面临的突出困难

(一)城乡垃圾尚处于混合型处理阶段。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目前全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还处于混合处理阶段,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资源不能进行回收在利用。

(二)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差。城乡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都相对较为淡薄,即使国家和地方对于垃圾分类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但明显贯彻落实还不到位。据调查显示,除少部分居民将可回收废品例如废纸、空瓶等收集起来卖与废品收购站,其余垃圾一律不予分类。                                  (三)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进展缓慢。政府和各机构由于平常工作繁忙琐碎,对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较少,即使一些居民根据垃圾收容器的标识意识到垃圾应当分类投放,但是由于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知之较少,最后也都将不了了之。其次居民对于垃圾应当分类处置的意识匮乏,即使相关机构或部门有意识的进行一些宣教活动,居民也会以为内容枯燥乏味而缺乏了解的积极性。

(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体制不完善。我旗对与城乡垃圾的分类处置有着基本的划分标准,也有一些与我旗现状相适应的政策与方案,但随着人们需求多样性的变化,垃圾种类在不断增多,垃圾分类标准无法跟上垃圾种类的增加与垃圾材料变化的速度涵盖所有垃圾,现有的政策不能与当代社会的垃圾状况相适应。

同时,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对垃圾分类方面的要求也并不严格,对于未按标准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并没有惩处措施,除非未按照标准分类处置垃圾造成重大特大或严重后果,否则只是以建议或方案的形式进行约束。

三、我旗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成本高。我旗目前有生活垃圾点一千两百多个,由于镇区没有垃圾中转站,3辆垃圾运输车全城流动收集清运,无形中造成燃油费、车辆保养以及人工费用的增加,而如若再增加垃圾分类处置这样一道流程,则需要支付出更多的财政费用予以支撑。

(二)镇区缺少垃圾分类中转站。镇区没有设立分类处理中转站,清运车辆还需要全城流动收集清运,不但清运不及时,运输困难,更无力分类收集,而垃圾总处理厂垃圾堆放量大,无法进行垃圾分类堆放这道工序,如果设立垃圾中转站,再强行增设了分类堆放流程,运往垃圾处理场,则中转站堆放占地面积则更大,且难于有效填埋,每年需投入更大量资金来支持运转和清理大面积的垃圾处理场才能保障连续填埋。

(三)废弃设施缺乏治理,垃圾回收不彻底。我旗目前建设的垃圾填埋及技术设施设备还并不十分完备,易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加上镇区垃圾收集不够彻底,还有不少垃圾被居民露天置于路边、田间地头,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回收问题都未完全有效解决,分类回收问题都无法提上日程。

(四)宣传教育措施进展艰难。政府单位及有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大,创新意识不足,人力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宣教。例如运用当前关注度较为多的两微一端进行消息推送;同时,我旗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置关注度不高,配合度较低,导致政府宣传教育措施进展缓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进展缓慢。

四、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的对策建议

城乡生活垃圾要想做到分类处置,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加强宣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一是在社区和乡镇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鼓励城乡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后卖给废品收购站。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城乡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逐步建立有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资源的回收,利用网络,切实做到物流渠道畅通。重点是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小区与村镇进行上门分类收集和设点定时分类收集试点,加强分类收集、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以垃圾中转站为依托,加快机械分类点建设。通过机械分类方法,提高作业效率,直接回收废旧原料,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置,降低垃圾分类处理成本。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机械分类试点经验,加大扶持力度,重点予以推广。四是可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栏、两微一端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的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宣倡导移风易俗,引导、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二)解决好“管制”的问题——着眼长效,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旗垃圾处理日常保洁、清运和管理等制度与流程。制定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政策和工程验收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考核验收。重点完善乡村垃圾分类回收立法与制度。处理乡村产生的垃圾。解决乡村的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与规制途径是高效处理乡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乡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乡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乡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针对乡村垃圾处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乡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有利于推动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的早日解决。

第3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实施的各项工作部署。现将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明确了由各科室(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方案同时明确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分类要求和具体措施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垃圾分类理念和知识学习。积极倡导党员同志带头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和《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积极宣传生活垃圾“四分法”要求,普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树立党员模范带头形象,向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做法、意义,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局干部职工垃圾分类专题会议,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贯彻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生活习惯的理念,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主题宣教等活动。

(三)开设宣传教育,做好源头减量。在办公室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采取节约粮食等源头减量化措施,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采取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耗材等用品的措施,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四)完善投放收运工作要求。在办公室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建立垃圾分类清运台账,每月公示报送垃圾分类统计数据。

二、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局内部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氛围,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在局内醒目位置张贴有关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海报,引导办事人员共同遵守垃圾分类规定。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主动与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征求指导意见,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完成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等一系列措施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和“让垃圾分类成为厦门新时尚”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要求,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夯实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工作基础,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营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巩固并提升我站生活垃圾分类成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四分类”“四环节”各项标准要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我站每位党员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

三、工作措施

(一)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持续开展“饮食光盘”“随身小手帕”“环保菜篮子”等文明行动,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杜绝浪费粮食和减少纸巾、塑料袋的使用。

(二)推行节俭办公。提高办公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纸质文件印发数量,提倡纸张双面打印;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推行无纸化办公;采购可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办公用品,不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及杯具;工作会议不摆放临时花草,不制作背景板。

(三)减少餐厨垃圾产生量。在食堂明显位置摆放张贴节约标识,营造“节约食品光荣、浪费食品可耻”的氛围,开展餐桌文明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会议、培训等工作自助式供餐时,提醒用餐人员适量取用食品,对倾倒剩饭剩菜等浪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督促食堂加强对食品收购、运输、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四)落实垃圾分类投放。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要求投入对应的垃圾桶内,并将玻璃陶瓷垃圾单独投放。围绕“陆上垃圾不落地、河湖垃圾不入水、海漂垃圾不入厦”的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宣导“垃圾不落地、厦门更美丽”理念,全面落实垃圾不落地,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五)精细数据统计。做好垃圾分类台账,安排专门人员,协调分类垃圾收集员,做好垃圾分类台账。全面收集填报垃圾分类各类数据、素材,认真做好有关住建部信息系统垃圾分类统计工作。指定专人每月20日前将相关统计报表报送局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再动员再发动,由站领导亲自动员、层层发动,将垃圾分类工作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标准规范意识和示范引领意识,使大家更加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让垃圾分类成为厦门新时尚”。

(二)明确责任领导和联络人。明确责任领导和联络人,加强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统一领导,细化分解管理、监督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第5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生活垃圾,就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

按其回收类型分为:

可回收利用:是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衣服、鞋类、袜子、窗帘、桌布、围裙等。同时也包含有害垃圾回收,主要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药品、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废油漆和溶剂、废矿物油(废化妆品等)、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充电电池、废扣子电池等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这类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重点。

不可回收利用:是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剩饭、剩菜、肉类鱼虾(可含壳)类、骨头、蔬菜、水果皮、茶叶渣等。

按照回收方式不同,设立了不同的回收标识,可回收物利用为蓝色,不可回厨余垃圾为绿色,有害垃圾回收为红色,其他垃圾为灰色。

一、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

(一)占用耕地。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据相关资料介绍,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是很长的: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目前,我国已超过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三)污染水体。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滤液以及垃圾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引起水体严重污染。

(四)滋生细菌病毒。垃圾堆放不仅污染环境,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会加速细菌、病毒的传播,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生活在环境中的人,通过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有害成分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并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六)其他方面。大量垃圾长期堆放,容易发生自燃、爆炸,影响城市形象等。

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四种常见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垃圾填埋(目前我国城市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兴丰、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其优点:卫生填埋由于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建设卫生填埋场,要达到以下控制要求:

(1)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2)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水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

(3)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其缺点也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占地面积大,选址比较困难,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是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三是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所以,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填埋法也无法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处理需求。

(二)垃圾堆肥

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垃圾堆肥技术在中国农是从事活动中早有应用,而作为科学进行研究探讨此法则始于1920年。

其优点为:堆肥技术的工艺也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的垃圾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其缺点为: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因此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就我国垃圾的具体情况来看,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较高,采用堆肥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简单的垃圾“堆肥”已经在一些填埋场应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这与我们所讲的垃圾堆肥技术相去甚远,因为在这些地方仅仅是将生活垃圾填埋,靠自然发酵,若干年后再挖掘出来,筛去其中的塑料等不腐烂的物质后就当作肥料出售,实际上用这种肥料种植果树、蔬菜及粮食是危险的,原因是由于垃圾中不易腐有机组分(纸、塑料、布、橡胶等)的重金属(Pb,Cd,Hg)含量很高,占垃圾中重金属总量的85%以上,如果这类物质与易腐有机物长期共埋于地下,加上雨水的作用,重金属必然会渗入最终的有机肥产品中,用这种肥种出来的食品重金属含量必然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堆肥技术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的渗入,从而保证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三)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一般炉内温度控制在980℃左右,焚烧后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经焚烧处理后甚至可缩小90%。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优点: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垃圾能减量化,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近年来,将焚烧处理与高温(1650-1800℃)热分解、融熔处理结合,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曾一度被视为一种“减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在日本一哄而起地建起了6000多座垃圾焚烧炉,占据世界垃圾焚烧炉数量的首位,其垃圾焚烧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效仿,就这样把垃圾焚烧推向了高潮。

其缺点: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建成投产后的环保的处理成本高,大约需300元/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那种几十元焚烧处置一吨生活垃圾的操作方法,是否真是按环保程序处理其本身都是值得怀疑的,环保的焚烧处理方法一般城市是难以承受的,其运行中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吸附材料,也花费大量开支,往往会造成操作随意简化的漏洞;焚烧炉尾气中排放的上百种主要污染物,组成极其复杂,其中含有许多温室气体和有毒物,尤其是二恶英类污染物,属于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致人死亡。

(四)垃圾综合利用

垃圾其实是一种资源,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再生资源。其中食品垃圾可经过发酵等方法处理生成可燃气与肥料;普通垃圾中,纸张和木材可再生纸品;玻璃、金属可以熔化后制成新产品;塑料、橡胶也可以熔化后投如再生产;危险垃圾则通过特殊处理而去除其毒害性。垃圾的综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垃圾资源不被浪费。而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中,掩埋无疑不能回收垃圾资源;焚烧还处在一个资源回收较低的水平;只有综合利用,数管齐下,才能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回收。垃圾要做到综合利用,第一步就要进行分类收集,而后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和设备回收再生大部分有用的物质(占 50%~80%),再将剩余部分不能回收的物质(占 50%~20%)分别送去填埋、焚烧或堆肥等。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发达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如德国制定了《关于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政府令》;法国制定了《容器包装政府令》;丹麦制定了《再循环法》;日本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奥地利制定了《包装条例》等等。除法规保障外,发达国家还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来保证有关举措的实施,如采取课税制度等。如美国纽约州对使用50%以上再生原料的企业实行减税制度。加拿大的部分州实行在销售过程中对易于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小额度税金,对不易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大额度税金。

四、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我县垃圾处置工作相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已滞后,突出表现在:

1、处置工艺单一、处置能力不足。目前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上全部依靠我县的垃圾堆放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我县垃圾填埋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步伐。

3、垃圾收集、处置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县垃圾收集过程中不符合准运规范,垃圾堆放属于简易堆放,没有环保措施,运输过程和处置过程中渗滤液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填埋过程中垃圾挥发出的气体造成的恶臭和空气污染。

4、垃圾综合利用率低。我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主要依靠“捡荒大军”和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居民整体环境意识不强。目前,我县垃圾分类尚未提上工作日程,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混合收集,给后续分类、分质处理带来困难,造成垃圾综合利用率低。

5、垃圾处理产业还相当匮乏。沭阳县乐福橡塑有限公司、万成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江昊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回收废旧轮胎进行再生产,江苏天天铜业有限公司、顶峰铜业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铜进行再生产,四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铝、废铁进行再生产,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京沪木业等利用木材进行生产,以及在建的利用建筑垃圾的进行再生产的沭阳沂淮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利用生物秸秆进行发电的光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和处理生活垃圾的沭阳县生活垃圾发电项目。

(二)建议

1、加快我县卫生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规划、建设,尽早投入使用,解决我县当前垃圾卫生处理问题。用发展眼光来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是生活垃圾的最终的解决方案。

2、政府应尽早把垃圾综合利用提上日程。

一是尽早制定垃圾分类实施计划。教育城市居民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送、分类处理利用。

第6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日本;韩国

一、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据调查,近10 年,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 kg, 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达1.5 亿t, 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 亿t,约有2/3 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为有效解决垃圾回收问题,常熟市城管局环卫部门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垃圾分类收集率也相对有所提高。

但据相关统计, 2013年常熟三环路以内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足有16.9万t,这些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却与它消耗的庞大资源不成正比。市民参与度不够、分类习惯难以形成、缺乏系统性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运行机制等严峻问题,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小组走访了常熟市环保局,并就有关问题向环保局的王主任进行了咨询,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网站、问卷调查,对垃圾分类回收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从总体政策层面: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垃圾的回收处理规范、惩奖条例,设立相关部门进行主管,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从城市居民层面:据调查,近八成的城市居民平日没有分类扔垃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标识关注度不高,仅为了寻求方便,很少注意是否按分类垃圾桶扔垃圾,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投入垃圾桶,就是环保,以至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使得后续的分类尤为复杂,甚至无法进行。

(三)从垃圾处理站层面:垃圾最终的筛选过于粗略,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较为匮乏。我们走访发现垃圾最终只会进行粗略的筛选,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可直接利用或变卖的垃圾,其余垃圾会一齐焚烧供于发电,虽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垃圾利用,但还是造成了大量可利用垃圾资源的浪费。

综合而言,主要原因有三点:分类方式欠科学,可操作性差;后续分类运输和处置的硬件设施不配套;公众环保意识及分类收集相关知识缺乏。

三、日韩垃圾分类回收对比及借鉴

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日韩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有显著成效,他们都有着一套针对本国实际情况的分类回收方式,垃圾回收利用比率很高。对比探索韩日两个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问题有所借鉴。

(一)、韩国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就设立了关于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废弃物管理法》1995年,韩国开始在全国内实施“垃圾手续费从量制度”。2000年,韩国又推出了“垃圾违法投放举报奖励制度”,不断提高公民对于依法投放垃圾的意识。

在韩国垃圾分类管理有着非常细致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分类收集:将家庭垃圾分为食物垃圾,普通垃圾和再利用垃圾分别搜集。其次是分类运输,对于大型的废弃垃圾首先被运输到地方政府进行临时保管,再区分可利用与不可利用;可利用的再利用,不可利用的垃圾经过破碎装置破碎后焚烧或者填埋。在这样细致的处理方式下,垃圾中可以利用成分被很大程度的利用起来,不可利用成分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日本

日本政府对于垃圾处理本着3R原则,先后制定了三层法律,一是2000年12月份公布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二是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 。三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即《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通过这三层法律的规定,对公民平时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系统的管理。

日本的家庭垃圾是要在家中完成分类的。垃圾通常被分为四类: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日本很早就对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把垃圾问题纳入到小学社会课课本。

对比韩、日两个国家,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有着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两个国家都是以法律制度作为有利保障。两国都在唤醒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上花了很大的努力,对于垃圾分类回收之后的处理方式都有详尽、科学的处理方案。

四、对于常熟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措施

首先,政府应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政策,实行垃圾分类奖励制度。提供给居民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增加垃圾回收站、垃圾运输车辆等。同时政府应转变思路,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效率化地为人民服务。

其次,教育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如应积极配合。如在社区、学校、公交车站台等明显的公共场所设立广告牌;另外要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课堂;向本市各小初高校征集垃圾回收宣传标语、举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征文比赛等;社区积极开展相关讲座及活动。同时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再次,重视非政府(NGO)力量。特别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它们更具有专业性、组织性,能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采取更合理的措施。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居民的力量。居民应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分类方式,培养个人素质,将垃圾分类回收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并将这种优良的习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这是一场比较漫长的改革,但这场改革的胜利者无疑是整个地球。为了我们的环境与后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在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叶凯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5):19-20.

第7篇

垃圾分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一件改善人居环境的大事,是一件改变垃圾处理方式的实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全民参与,集中攻坚,迅速掀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热潮,使我们的家园更加洁净靓丽。

刚才,X同志宣读了《X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措施做了详细的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X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信心很足,我相信他们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下面,就开展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是各个地区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咱们区而言,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是我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今年的两会上就把农村三大革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安排,我们这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把要在农村掀起一场“垃圾革命”,建立健全符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际的管理体系,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富而思洁、富而思美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但当前农村不少地方仍然垃圾成堆,环卫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的愿望,就是对政府工作寄予的期望;群众的需求,就是对政府工作提出的要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是当前改善农村民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更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我们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按照中央要求,从根结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让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的更具幸福感。

我们开展此项工作,就是为了顺应民意,满足广大群众普遍需求,通过垃圾分类工作,改变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使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让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来抓,立即行动起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在X大地上迅速掀起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潮。

各试点村组干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解决农村突出问题,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点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具体整治工作,确保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坚持原则,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我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安排,从现在开始,要逐步建立全覆盖的村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各个环节有人分类、有人收集、有人清运、有人处理、有人负责的目标,全方位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责任。

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住三项原则:

一是街办为主原则。各部门要按照方案中确定的任务扎实推进,履行好职责;各街办负责按照区上提出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组织试点村群众逐家逐户开展垃圾分类,确保落实到位,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群众实施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街办负责组织开展,各试点村是创建实施主体。各街办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行政措施、政策措施、资金措施等多种举措,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广泛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夯实群众基础。

三是长效管理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形成人人爱护环境卫生、个个进行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各街办、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要坚持建管并重,及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让广大群众能够长期坚持、长期受益。

三、抓住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内容比较庞杂的综合性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个明确、三个强化、三个到位”。

(一)要做到“三个明确”

要明确范围。

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主要涉及X个街办X个自然村。但是在基础环境整治方面要全面整治。一是整治X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让全区所有村庄都净起来、美起来、绿起来、靓起来,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二是整治所有乡道、出村路周边的环境卫生,让这些昔日尘土飞扬、秩序混乱的乡村道路成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平坦畅通的景观道路。三是整治街办驻地的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使各街办市容环境全面提升。

要明确工作时限。

为了确保在试点村迅速拉开垃圾分类工作。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区上的安排部署,合理确定本辖区、本部门工作步骤。一方面,要明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开展。另一方面,要将各项垃圾分类工作的时间节点放在前面,倒排工作时间,往前赶。在这里我特别说明一点,各村可以结合本村实际,在保证分类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往前赶,看谁能够率先分类、率先达标。区城市管理局在验收后,要对在全区率先达标的试点村和在此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进行大力表扬,让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拔头筹、得荣誉。

要明确分类标准。

古人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区城市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了垃圾分类服务公司,制定了垃圾四分类等工作标准。这些标准就是我们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规矩和标尺。各街办要按照这些标准组织各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确保不变形、不走样、不流于形式。特别是试点村组干部,要按照这些标准,对各项工作内容逐项进行落实,有力有序的开展,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要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要强化分类措施。

首先要为各家各户配备齐垃圾分类桶,各村要配齐垃圾分类收集箱,要建设好垃圾收集点,回收垃圾中转站,协调好兑换超市,配备好垃圾收运车辆,建设好堆肥装置房。其次要做好入户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这一点上,广大村组干部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力军,要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建立村上的荣辱榜,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要结合卫生示范户、党员示范等评选活动,联合开展,坚决把垃圾分类的意图贯彻下去,不打一丝一毫的折扣。第三要集中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一批垃圾收集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从斗向桶的转变,配备压缩车,逐步优化收运体系。

二是要强化动员措施。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群众发动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具体成效。会后,各街办要及时召开本辖区动员大会,传达今天的会议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把大家的行动引导到全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来;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要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文化墙、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网页、微信、主题实践活动等各种方法,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整治积极性,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个个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打造样板试点村、树立模范榜样,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使此项工作在短期内迅速达到高潮。

三是要强化管理措施。

目前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在试点阶段,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大家要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各村都要按照有专门管理机构、有固定人员、有责任落实制度、有清洁运输工具、有督导分类的人员,及时建立本村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长期推行落实。另一方面,各街办要建立对村级垃圾分类工作的考评机制,通过月评比、季排名、年终总评等措施,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常态。其三,区考核办也要建立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各街办、各相关部门的考核,形成完整的考核评比管理工作体系。

(三)要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组织机构要到位。

为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要成立机构,抽调专职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组建若干工作组,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村一级,也必须成立相应机构,先把工作班子搭起来,给班子成员合理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要坚决防止一哄而上,表面热闹,工作落空的不良现象发生。

第二,责任落实要到位。

关于各街办、各相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实施方案》中已进行了明确分工,我就不再重复。会后,各街办也要及时制订本辖区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具体要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章可循;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编制任务分解一览表,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身上;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小结前一阶段工作,安排后一阶段任务,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别是各行政村,要制定更加详实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一条街道、每一段道路、每一处地块、每家每户的具体负责人,并将负责人名单公布上墙,让广大群众看看到底谁在干、谁在看、谁在谝,让每名干部都承受一定压力,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督促检查要到位。

实践证明,加强督促检查是我们推进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办、区城市管理局要切实担负起督促检查的责任;要抽调工作人员,成立督促检查小组定期检查;要对每一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打分排队,并将排名情况公布,在全区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要在检查中敢于曝光那些工作不力、整治缓慢的人和事,让企图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的人受到社会谴责,通过舆论监督措施促进各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

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戏网论谈10”为你整理了这篇垃圾分类工作二月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总体进展情况

1.二月任务完成情况。本月垃圾分类管理科,牵头工作任务共2项,实际完成2项,未完成0项,完成率100%。

2.全年任务完成情况。二月份共完成全年任务1项。其中,按原计划二月份应完成1项,实际完成1项,未完成0项;提前到二月份完成全年任务0项。目前,累计完成全年任务共2项。

3.二月未完成任务进展情况。上半年未完成任务0项,目前完成2项,未完成0项。

4.提前开展任务情况。原计划2021年开展,提前到二月份开展的任务有0项。

二、二月具体进展情况

(一)扎实督导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了加快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雁塔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对大雁塔街办、杜城街办、小寨街办、等驾坡街办、长延堡街办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检查。在检查以上街办辖区内发现存在不足:宣传氛围不浓厚,标识标志不规范,个别垃圾分类容器存在混投现象,垃圾分类工作台账资料缺失。针对存在问题。雁塔区垃圾分类办将加大工作督导力度,要求各街办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从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制度建立、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抓好措施落实,切实加快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准开展《条例》普法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推进《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普法宣传工作,加深广大市民对《条例》的熟知。2月2日,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生态环境局雁塔分局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开展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雁塔”主题宣传活动。开场前工作人员通过发放《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雁塔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环保购物袋等宣传资料,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调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活动期间乔局长莅临宣传现场指导和参与了此次宣传活动,充分肯定了宣传氛围的营造、宣传资料的编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乔局长指出:生活垃圾分类任务重要而艰巨,要做到最大程度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完善生活垃圾宣传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巩固现有好的经验做法,增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随后,活动在热舞中正式拉开序幕,背景屏幕循环播放雁塔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纪实宣传片。激情洋溢的《生活垃圾主题舞蹈》以及精彩纷呈的《垃圾分类我能行》模拟投放小游戏,吸引周边的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参与。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和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在文艺节目之间穿插的创建文明城市和喜迎十四运以及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环节,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三)加强辖区检查力度。我市疫情防控平稳局面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加大监督和执法查处力度,一月份以来共督促检查辖区小区170个,单位及沿街商铺536家、现场督促整改生活垃圾分类问题238个,下发整改督办单2个,并对督办整改效果进行复查。

三、工作亮点

(一)构建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分类平台。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治共管”的思路,制定《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党工委、基层党委、党支部”三级联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平台,同时,实行区级领导(部门)联系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进一步强化工作推进。

(二)形成“1322”垃圾分类工作“雁塔模式”。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在认真学习,总结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区推行以宣传培训为中心,围绕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三个基本点,强化分类执法和分类运输两个保障,确保达到分类知晓率和覆盖率100%的工作目标即“1322”的分类工作模式,使全区垃圾分类工作迅速有效展开。“1322”垃圾分类工作“雁塔模式”也在建部调研中得到肯定。

(三)强化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用好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严格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要求,采取区级领导及区级部门包抓街办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9篇

引言

我国垃圾收运系统在建设投入、运行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巫待解决。其中,既有外部的政策、市场、公众等方面的问题,又有该系统自身的弊端。

1. 实行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垃圾收运系统的具体状况,应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监督人员或监督机构来对居民的投放垃圾进行监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制定和实施以下四方面配套措施。

(1)设置分类收集房进行存放分类垃圾桶

每个分类房安排两名监督员进行监督,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把垃圾进行分类后投入相应的垃圾桶。对进行分类后的垃圾每天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无机类的垃圾,如塑料、玻璃瓶、废纸等,可以暂时放置垃圾箱中,这样分类房也可以起到暂存垃圾的作用。

(2)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收费政策

垃圾分类要跟圾计量收费进行结合。具体做法是:停止使用居民公寓的公共垃圾泻槽,由环保或环卫部门向每个家庭发放专用的标准容量垃圾桶或垃圾袋。居民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至垃圾收集站,可免收垃圾处理费或同时给予一定的价值补偿。居民先把垃圾放入标准容量的混合垃圾桶内,送交垃圾分类房代为处理。监督员收到这些混合垃圾桶后,对这些混合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行计件提成奖励。

(3)取消小型垃圾桶

取消街道两边的小型垃圾桶。新加坡禁止行人拿着饮料瓶或开封的食品袋边走边吃,因为这样有乱丢食品或饮料包装物的嫌疑。为这些配套措施可有效防止乱丢食品或饮料包装物现象的发生。

2. 促进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更新

在收运车辆的综合性能、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及其技术水平上。配备足够的先进垃圾清扫、收集车辆对于提高清运效率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现有转运站规模普遍较小,建设标准偏低,没有垃圾分选、预处理功能,且缺乏污染控制手段,二次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鉴于此方面投入较高,对人员操作技术的要求亦高,在实际执行中可以逐步推进。首先改变收运车辆老化的问题,更新现有的符合改造条件的转运站,拆除落后的转运站,抓紧建造高标准的垃圾(分类)收集、分选和转运设施,不断提高深圳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然后,再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争取在适当的区域建设综合性的大型转运站,发挥规模效益,从而真正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 强化转运站建设的组织实施

(1)强化转运站建设的组织实施

关于垃圾转运过程的整治,建议上述垃圾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市、区城管部门同时采取如下措施:

①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高标准建设和运行垃圾转运站;

②为方便维护和管理、降低成本,相同规模的垃圾转运设备、设施应选用相对统一的产品规格;

③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淘汰环境卫生服务水准低、技术装备差,以及采取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的公司。

(2)合理解决转运站的选址

对于垃圾转运站征地困难的问题,选址的关键还在于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同时进行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工作;新建或改造的垃圾转运站都必须按最新标准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防止扰民,消除居民对垃圾转运脏、乱、臭的印象;站址选择在居民稠密区域时,应按照景观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4. 提高垃圾收运工作法规监管的力度

对不履行辖区管理责任制的行为无有效处罚手段;“两把扫把扫马路”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道路清扫保洁的空当、盲区没有消除,垃圾清扫、收集任务尚需划清职责所在;分类收集只是注重形式,并未形成强制性的规章确保其执行。清洁服务行业未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运作机制,存在恶性竞争。对普遍存在的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执法力量明显不足。所以必须认识到,完善的法规与监管是市场化运作不可或缺的。

总之,法制建设的完善、环卫部门对垃圾收运工作的有效监管作为软件支持不应再被忽视,深圳市应该借鉴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施以足够的力量,加强整个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支持软件的建设。

5. 加强宣传与教育

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特殊性认识不够,政府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也未建立。市民在垃圾收运方面的配合意识还很薄弱,分类收集工作难以开展。建设部2000年在上海的试点工作证实,街头2500多只分类垃圾桶投入使用近一年,其效果很不理想。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之外,还应考虑通过激励、监督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6. 结语

第10篇

1 调查概况

昌乐农村垃圾托管模式实行有偿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全县辖区内农村的环境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委托县环卫处负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进一步探讨了垃圾托管理模式的具体运作及其效果,深入探究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使这一模式能得到广泛推广,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2 昌乐农村垃圾托管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

2.1 “成熟一个、托管一个”,垃圾处理起点高。设置垃圾桶的前提是大路硬化;大街小巷旁边的垃圾堆、柴草堆、粪堆等全部清理干净;能开通的街全部开通等。实行垃圾托管后,村内的环境质量迅速提升,多年积累的垃圾已经全部得到清理。高质量的村内环境也会培养村民环保的意识,使他们更爱护自己干净的家园。

2.2 将垃圾“委托管理、市场运作”权责明确。各镇将其所辖行政村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县环卫局负责管理,并签订托管协议,权责明确,便于实行监督和治理。这种“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每一环节责任分明,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究责任人,更有利于切实监督责任人,使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2.3 垃圾桶的设计切合农村需求。城市垃圾桶放垃圾的口比较小,容量也比较小,然而在农村生活垃圾比较多,有些体积比较大,这种垃圾桶显然不符合农村的要求。农村的垃圾桶充分考虑了村民生活特点,又高又大的垃圾桶直接从上面开口,便于村民直接将大袋的垃圾直接放入。

2.4 环境整治纳入村支部书记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规定有利于督促村支部书记切实投入到垃圾托管的每一环节,努力搞好农村环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十佳清洁村”的评选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促进垃圾托管的顺利进行。这是针对垃圾托管的比较有力的监督措施。

3 昌乐农村垃圾托管管理模式的完善建议

3.1 增强保证措施。

3.1.1 仍有部分村民不按规定倒垃圾。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过程中,我特地留意了大街旁边的垃圾桶以及出来倒垃圾的村民。有的垃圾桶空空如也,垃圾桶旁边却成为垃圾堆,远远望去,特别脏乱。有的村民仍然习惯性的将垃圾随手扔进沟渠里。垃圾托管依然没有引起部分村民的重视。

欧盟的一些村庄,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3.1.2 完善建议。在我国,虽然没有必要向欧盟一样将随意乱倒垃圾视为犯罪,但我们仍然有必要像欧盟一样加大乱倒垃圾的处罚力度。虽然目前不准乱造垃圾之类的字句已经出现在村规民约里,但这些话并没有写进村民的心里。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引起那些乱倒垃圾的村民的注意,养成按规定倒垃圾的习惯。

3.2 加大资金支持。

3.2.1 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受限。农村地广人稀,环境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昂。而且,长期以来政府主要关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对农村环境治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财政上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垃圾一直的不到有效处理。

荷兰阿姆斯特丹埃克瓦垃圾处理厂利用再生煤的技术回收、筛选和加工的工艺技术流程,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污染、无废弃物、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大目标。目前这一垃圾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取得这样的成效,政府的资金补贴是重要条件之一。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给每吨垃圾160欧元的处理费用。现在该厂年产12万吨的再生煤,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3.2.2 完善建议。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垃圾处理设备的投入比较大,但政府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垃圾厂投入一段时间后,其循环利用所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同时,政府也可以借垃圾的循环利用这一优势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垃圾开发市场,增强农村垃圾处理的市场活力。

3.3改进垃圾处理工艺。

3.3.1 焚烧、填埋等方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目前农村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填埋并没有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对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危害依然存在,而且有不可测的爆发风险;而垃圾焚烧虽然能够发电、发热,但处理过程中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特别是二恶英,对大气有着极严重污染。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

3.3.2 完善建议。我们可以仿效美国将农村垃圾和城市垃圾一起处理,将农村垃圾运到比较近的城市然后集中无害化处理,或者在农村建立有无害化技术的垃圾处理厂,将附近村庄的垃圾一同处理。虽然农村比较分散,但垃圾处理问题不容轻视,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只是权宜之计。无害化处理是唯一的选择。

3.4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3.4.1 部分村民并不支持垃圾托管。部分村民依然习惯于以前的生活方式,将垃圾倒向垃圾堆,期待垃圾自己分解。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塑料袋等垃圾的迅速增多,村民已经不能再依靠以前的垃圾处理方式。部分村民随意扔垃圾的习惯依然保留着。况且,村民要承担垃圾桶和清运工的部分费用,这导致部分村民更加排斥垃圾托管。

第11篇

一、垃圾分类的历程回顾和概念解析

(一)北京市开展垃圾分类的简要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基本上是一个概念。记得小时候,牙膏皮、桔子皮、墨鱼骨等各种可循环利用的物品都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药店。据北京环卫集团考证,北京日报早在1957年就有“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报道,这是在正式刊物上最早出现的垃圾分类的概念。

1996年,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社区在环保组织的倡导下,开始推动以废品回收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2000年,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进入政府主导层面,开始“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的推广。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到2008年圆满举办,北京的垃圾分类一直围绕实现奥运承诺开展工作。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引领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激增的人口,城市每年需要拿出500亩土地用于垃圾填埋,城市运行不堪重负,同时面临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意见》中首次明确了采用“焚烧发电、生化处理、卫生填埋”三大成熟主流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将垃圾处理结构优化为4U3U3,彻底改变主要依靠卫生填埋处理的方式。

2013年,为改变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同时确立了“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原则。按照大类粗分的标准,将居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意见》后,在朝阳区“三街两乡”先行开展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试点,取得了明@效果。2010年以来,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到2015年,先后在3759个小区建立了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站点,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入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在社区招募“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2万余人,宣传、普及和现场指导居民投放垃圾,垃圾分类覆盖人口达到800万人,占比达到可推行垃圾分类小区的80%。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北京市在2011年创新性地制定了代表国内地方立法先进水平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2年3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施行。

(二)对垃圾分类概念的解析

首先,上位法中生活垃圾概念缺失导致垃圾分类方向不明。按照我国固废法中的定义,垃圾为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于生活垃圾则没有明确的定义。参考其他国家对生活垃圾的定义,则包含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技术路径和政策思路。比如德国,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家庭垃圾和其他城市生活垃圾两类。家庭垃圾包括普通家庭生活垃圾、大件垃圾、生物垃圾、可生物降解的庭院和公园垃圾、可回收物(包含玻璃、废纸、纸板、轻质包装材料、金属等);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包括街道清扫的垃圾、餐厨垃圾、市场垃圾、其它混合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矿产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以及二次垃圾(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继续处理的垃圾,如飞灰、炉渣、破碎物、淤泥、动物残留物等,不包括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可作为原料或产品的垃圾)。日本对生活垃圾的定义是指日常家庭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家庭垃圾)以及商业活动场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商业垃圾),不包括工业废弃物以及法律规定的具有传染性、有毒性、爆炸性等特性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其次,城市管理体制分割导致了对垃圾分类的狭义理解。长期以来受政府管理体制的局限,垃圾管理表现为各自为战的“碎片化”状况。生活垃圾处理由环卫部门负责,废品回收由商务部门负责,危险废物处理由环保部门负责,装修垃圾由住建部门负责,电子垃圾由工业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的执法由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循环经济政策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如此等等。环卫部门发起的垃圾分类工作,多年来在环卫部门的职责范围内打转转,分出厨余垃圾几乎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部。一方面,厨余垃圾的分出率仅有5%左右(开展垃圾分类小区的平均水平),高投入低产出,财政绩效不佳,垃圾分类效用饱受质疑;另一方面,进入终端处理设施的垃圾中几乎没有可用之物。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垃圾分类标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已经达到了资源化率70%的水平。相对于2016年北京市每年872万吨的生活垃圾清运量,20万拾荒大军每年分拣出约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而这部分贡献并未计入垃圾分类效果。

最后,“两网融合”是对垃圾分类的理性回归。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垃圾分类概念的国际接轨来看,垃圾分类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矛盾在于再生资源回收。同时,要从根本上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出路在于循环经济政策方针的落实。从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国际市场原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加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低、小、散、乱的经营难以持续,需要及时构建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避免可再生资源流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从战略上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改革措施中,明确了将原来由商务部门负责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职能划转城市管理部门,职能上的一体化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了条件。垃圾分类应是对包含再生资源在内的所有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由环卫部门推动的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系统与商务部门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是新时期垃圾分类的应有之义。

二、垃圾分类的问题表现和路径解析

(一)北京市垃圾分类的问题表现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以废品回收为主的“二分法”,到以厨余、可回收、其它垃圾的“三分法”实践,以及由试点突破到提高覆盖率的管理目标的调整。从环卫部门自身原因来看,一是没有摆脱“放几个分类垃圾桶”的纠结;二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始终没有突破;三是“政府推动有余,全民参与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片面追求垃圾分类达标覆盖率,进一步造成了考核标准的偏差,使垃圾分类流于形式,脱离了其应有的社会基础。

从问题表现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垃圾分类关系民生保障、关系城市环境、关系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站位不高、抓手不足、措施不严;二是垃圾分类宣传“最后一公里”环节没有解决好,物业公司等单位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还存在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方法的情况;三是在社区收运环节存在混装混运问题。分类收集车辆配备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四是再生资源市场低迷,回收人员减少,回收网点严重萎缩,各级分拣集散中心尚未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快递包装、电子垃圾快速增长,给垃圾分类提出了新的课题;五是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约束性不足,执法难度大,考核体系不够配套,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二)垃圾分类的路径解析

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需要从路径上明确垃圾分类的三大关系。

一是明确垃圾分类目标和手段的逻辑关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目标,垃圾分类是手段,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本末倒置。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环卫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垃圾处理的“金字塔”体系。处在顶端的是减量化,即减少垃圾的产生,往下两层分别是再利用和资源化,前三个层级涉及循环经济的范畴,主要措施包括限制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净菜进城、不剩餐、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垃圾分类等。再往下是热回收,也就是垃圾焚烧或进行生化处理,最后一级是无害化。垃圾分类中的干湿分开,是对后两级垃圾处理的直接支持。

二是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联动的结构关系。以法治为基础,在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中,要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社会宣传动员等手段,打造垃圾分类的环境基础,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市民自觉,最终养成全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行为改善和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同时,p少社会整体成本。从其他城市的经验看,采用积分奖励等经济手段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前期阶段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长期实施将面临效用递减和财政保障的困难。

三是认同末端决定前端、循序渐进的时空关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需要时间。特别是终端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生化处理设施需要加快建设,如果只有单一的填埋工艺,垃圾分类难免重蹈覆辙。此外,正规的再生资源收集、分拣、打包、转运、资源化利用等设施需要明确空间布局并加快建设,正规的运营队伍需要及时形成。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萎缩,正是正规企业进入并替代“拾荒大军”的时机,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制定精准的财政补贴政策。

三、垃圾分类的思路探究和措施建议

(一)垃圾分类的思路探究

垃圾分类作为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是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中的城市文明,并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必须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主体的积极性,缺一方而不可为。在当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环境短板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更要坚持首善标准,加快构建全行业、全领域、全过程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两大原则”、立足“三大属性”、紧扣“四大环节”,通过突破难点、落实责任、建立互信、持之以恒,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提升首都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1.坚持“两大原则”,科学制定管理思路

一是“末端决定前端”原则,即前端垃圾分类方法取决于末端设施的处理方式。北京市生活垃圾有机质多,含水量大。一直以来,垃圾分类的技术路线是“资源回收、干湿分开”。近年来,随着末端处理设施的建成投产,北京市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干的垃圾进行工业化机械再分选后,有价值的东西再利用,剩余部分焚烧处置;湿的垃圾主要是生化处理,转化为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到“十三五”中期,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82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达到6350吨/日,基本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二是“习惯决定效果”原则,即分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分类习惯。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好的社区都离不开居民的积极配合,自觉分类;少数市民未能很好地支持配合分类,根源还是“怕麻烦”、“图方便”的惰性思维,缺乏自觉意识和内在动力。因此,提升市民的分类意识,要突出抓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从娃娃抓起,提高垃圾分类知识、方法和流程的知晓率,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要采取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好领导带头、机关示范,发挥居(家、村)委会、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等的指导作用,把活动做深、做细,不断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变“要我分”为“我要分”。同时,要加大政府投入,配套完善垃圾分类各环节相应的基础设施,最大化方便居民群众,最便捷地完成分类。

第12篇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速,各类新建、拆除、开挖工程与日俱增,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1],建筑垃圾已成为继生活垃圾之后的重点关注对象。本课题组受国家住建部委托,对上海、杭州、深圳、重庆、长沙、武汉、宜昌、西安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开展了调研工作,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理环节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1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1.1建筑垃圾产生量 根据8座城市调研结果,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皆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以上海为例,2008年、2009年、201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分别为3500万t、4000万t和4400万t,年增长率在10%以上。所调研城市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或称为建筑渣土、工程渣土)的统计范围主要是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物,部分城市还将泥浆纳入其他建筑垃圾统计范围。2010年,课题组调研的其他城市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分别为杭州2000万m3、深圳6000万m3、长沙1500万m3、重庆1000万m3、武汉1059万t、宜昌180万m3、西安3500万t。 1.2建筑垃圾管理模式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为各地环卫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具有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权,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 1.2.1组织机构 调研城市主要以区级环卫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市级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管理。建委、公安、规划、国土、海事、水务、物价、质量技监、房屋、环保、民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1.2.2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许可的条件的规定》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行政许可,部分城市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核准权限中不仅拥有该项行政许可,还包括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资质许可及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许可等,管理依据为当地地方法规。例如武汉市城市局核准武汉市建筑垃圾处置证、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资质许可证,上海市于2006年正式启动建筑渣土运输服务企业资质审批工作。 1.2.3建筑垃圾运输管理 在所调研的城市中,上海、西安、武汉实行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对清运车辆及其驾驶员实行资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进行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的城市,因其车辆流动性较大,无牌无证、超高超载、沿途撒漏和乱排放情况难以控制。 1.2.4建筑垃圾收费管理 各地对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执行情况各不相同。由于《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没有明确建筑垃圾收费标准依据,因此各地收费标准不一致,部分城市定的标准过高执行难度大,有城市按建筑垃圾性质分类收费,也有城市取消了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如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 1.3建筑垃圾末端处理 根据调研结果,城市建筑垃圾末端处理主要以场地之间相互调剂消纳、回填为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低。例如武汉市60%建筑垃圾通过工地之间调剂消纳,35%在社会消纳场消纳,5%随意倾倒。社会消纳场以简易填埋为主,资源化处理设施大部分是小型简易制砖企业,工艺相对简陋、污染较大。2010年8座城市建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统计见表1。国内规模较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有: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厂,年处理能力100万t;邯郸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能力40~50万t;都江堰(德滨)地震建筑废弃物产业化处置示范工程;年处理能力为100万t等。建筑垃圾资源化主要产品为再生实心砖、再生空心砖、再生骨料、再生路面砖、再生墙体砖、再生混凝土砂浆等。建筑垃圾制砖一般工艺为分拣-破碎-成型-养护,工艺的关键环节在于前端分拣,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垃圾再生砖的质量。 2城市建筑垃圾各环节存在问题 2.1产生环节 2.1.1建筑垃圾产生量统计困难 目前各城市建筑垃圾统计口径皆有差异,包括建筑垃圾的范围、统计部门、统计方式等,无法得到定性定量的标准数据,为后序管理、执法带来难度。例如重庆市目前可以得到建筑垃圾产生量的部门有城管(统计市政道路运输的建筑垃圾)、国土管理部门(统计土地整治产生的土石方)、建委(统计建筑工地产生的土石方),这3个部门统计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有交叉,不能完全精确地得到重庆市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城市建筑垃圾统计泥浆、装潢垃圾等成分没有完全统一计量。 2.1.2源头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市场的无序化,各地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尚处于被动状态,在建筑垃圾产生环节,要减少偷倒乱倒行为,通常需要监管人员去施工现场蹲点阻止,管理相当被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2.2运输环节 调研大部分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存在大量资质不达标运输企业,运输全过程出现的各类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如渣土运输车辆不采取全密闭方式,抛撒滴漏现象影响城市的整洁,扬尘污染大气,黑车偷倒乱倒,占用农田、道路,渣土运输车辆屡屡肇事,影响社会稳定。 2.3处理环节 2.3.1消纳场所选址难 市区已少有低洼地或者空地供使用,最近的可选地也在30km以外,运输距离超出了一般能接受的15km左右。大部分城市的建筑垃圾运往农村低洼地、废弃池塘,类似这种临时消纳场所,靠民间自发形成,消纳信息滞后,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一般没有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存在隐患。#p#分页标题#e# 2.3.2资源化水平低、产业化难度大 建筑垃圾绝大部分用来回填,再生利用市场没有形成,下游产业仍在示范性的探索之中。部分城市利用建筑垃圾制砖,由于成本高,价格比同类产品贵,在目前缺乏政府扶持的前提下,销路和前景不被看好。在所调研城市,也出现不少小型的民营建筑垃圾制砖厂,由于制造工艺及配套工程相对简陋,成本相对较低,虽然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可以维持一定的利润,但由于产品的可靠性未知,前景不被看好。 3建筑垃圾管理政策建议 3.1统一计量口径,制定减排标准 建议各地政府,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并为未来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率、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等指标奠定基础。 3.2建立建筑垃圾综合调控管理信息平台 建议各地将建设项目招投标信息、建设工地开工信息、建筑垃圾处置手续及各类行政许可受理和核发信息、运输企业管理信息、处置场地管理信息等,通过同一平台或是对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透明化政务,改变某个部门“单打一”的局面,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建筑垃圾的产生情况,引导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受纳场、综合利用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建筑垃圾综合调控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建筑垃圾的交换利用。随着建筑垃圾管理的深入发展,逐步充实内容,完善功能,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3.3成立综合整治执法管理小组 建筑垃圾管理部门人力有限,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责任是建筑垃圾管理环节被动、无序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各地建立综合整治执法小组,市容环卫、建委、城管执法、国土、规划、交警支队等为该小组成员,通过综合整治执法小组的检查,加强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加强管理的主动性。西安市政府2010年成立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15支联合检查组(每区至少1支)。综合整治小组工作开展近1a来,通过各区(开发区)、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有效联动,西安市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3.4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建筑垃圾管理 只有少部分城市设立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制度等,执法依据为当地地方法规。建议通过修订政策法规,制定并实行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建筑垃圾特许经营规章,规范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市场,强化政府管理。同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供电价格等方面享受优惠。 3.5建设示范工程,带动建筑垃圾“三化”的开展 国内城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环节研究起步较晚,资源化处理可作为示范工程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缺乏政府的支持,规模小且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建议通过建设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厂和资源化产品利用示范工程等,总结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建筑垃圾处理新模式,带动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低的现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降低建设成本。 3.6加大力量,研发资源化技术 建筑垃圾与天然骨料相比,组成成分波动大、性能波动也大。再生骨料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值高和坚固性差的特点导致再生产品强度低、收缩大、碳化快、抗冻性能差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差。建议加大研发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通过改造国内现有再生骨料生产的破碎工艺、筛分工艺、除杂工艺等,攻克多道破碎、筛分、输送工艺的有效组合和搭配技术研究,研发再生骨料品质性能提升技术,同时研究不同原料组成、不同级配对再生混凝土、砌块性能的影响,攻克再生混凝土、砌块强度和耐久性提升技术,推广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砌块制备技术。 4结束语 城市建筑垃圾收运、处理处置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调研的城市皆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且已将建筑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较以往有了大的进步。目前国家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写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建筑垃圾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期望通过政府的政策制约和支持,以及企业的创新和自律,使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