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

时间:2024-01-16 10:21:53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工业;工业废气;污染;治理

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前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而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对成熟的治理技术。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存在的危害性,并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近年来在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技术进行研究。

一、工业废气污染的危害

1、工业废气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人体吸入工业废气会造成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性能停滞,甚至会出现致癌或者眼睛失明等现象。

2、工业废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这些会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造成植物叶枝脱落,还会造成植物尤其的农作物的减产。此外,会影响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3、工业废气污染会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影响。工业废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超越了国界,危害已经遍及全球。工业废气污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速全球臭氧层的破坏;二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形成酸雨,造成农作物减产,建筑物等腐蚀;三是工业废气污染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融化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二、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废气越来越多,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降低企业的能耗和环保投入资金,实现政府、社会以及企业之间多赢的局面。

三、当前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工业废气一般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因而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要针对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比较成熟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附法。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固体吸附剂(譬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吸附工业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传统的废气治理技术,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治理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投资后运行费用较高且有产生二次污染的缺陷。

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化学液体来对工业废气进行吸收,再利用有机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情况下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同时这种方法的回收率太低,由于前期投资及运行成本都很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3、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法主要是借助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者使工业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体。这种方法使用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缺点是不能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回收,只有投入,而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4、生物法。生物法起初主要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随着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法也逐步应用于有机废气污染物治理。这种方法与先前的常规治理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只能在处理低浓度、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气污染物时才具其经济性,也就是说此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5、光分解法。光分解法主要是在光照环境下,借助催化剂(如TiO2)介质材料产生正负电子荷,将空气分解为氢氧根离子,从而产生分解还原作用.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光分解废气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特定波长的光直接照射,使废气直接分解;另一种是在光照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对气体进行分解。这种方法主要是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研究效果比较突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开拓。

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展望。

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在环保治理工程领域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目前虽然各种治理技术复杂多样,但是由于某些工艺还不够成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将会朝着多样化、低成本、低能耗、管理维护简单等方向发展。

五、结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污染日益严峻,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采用了一些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废气治理、净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不高,持续研究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废气治理水平,我们要加快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创新及应用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快速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徐磊,黄学敏,曹晓强.生物法在处理有机废气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7,33(11):364-365.

[2]贺文力.试论工业废气的危害及其主要防治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4年11期.

[3]韩明远.试析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技术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15年08期.

[4]祝洪芬.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02期.

第2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曲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到2013年,广西的GDP已经达到1.4万亿元,是10年前(2003年)的5.12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1998―2012年,除了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有较大幅度减少外,广西的环境污染总体来说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由1998年的4152亿标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7611亿标立方米,其排放量增加了近6倍多。2013年,广西首府南宁的空气污染指数已经出现PM2.5,空气质量在某些时候显示为严重污染,广西其他主要城市也正遭遇着大气的严重污染。工业废水虽然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但其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不利于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首次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Panayotou(1993)指出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成为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EKC反映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示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先增加而后通过改善降低的趋势。因此,研究广西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广西是否存在以及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具体特征,对促进广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广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实证分析

1、EKC模型介绍

根据Grossman和Krueger于1991年提出的EKC假说,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EKC模型的主要形式为:

Y=α0+α1X+α2X2+α3X3+u (1)

其中Y为环境污染排放水平,X为人均国民收入(也即人均GDP),u为随机扰动项,α0、α1、α2、α3均为待估参数。

2、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广西1998―2012年广西工业废水排放量Y1、工业废气排放量Y2(包括二氧化硫排放量Y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Y4为广西污染排放水平,选取广西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水平,用X表示。(数据来源于1999―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

3、经济增长与广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之间的关系

为了显示广西总的污染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构建一个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由于工业“三废”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直接的对比和加总,因此需要对工业三废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一个标准化的赋值,本文采取的是典型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其处理公式为:

其中Y=表示标准化的污染水平,Yi表示i年的污染排放水平,Ymax与Ymin分别表示样本期内的污染排放水平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运用上式公式(2)分别对广西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括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出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

Y=∑wjY(i=1998,1999,…,2012;j=1,2,3) (3)

其中,Y表示第i年的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指标,j表示工业污染排放的类型(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三种类型),Y表示j种类型第i年的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环境污染排放水平,wj表示j种污染物排放量的权重。

对于污染物排放量权重值wj的计算,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结合当前广西污染形势以及专家打分的方法,运用EXCEL软件构建环境污染水平的判断矩阵,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广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权重分别为0.35、0.53和0.12。该权重结果虽然与有些学者所得出的结果有差异,但在“谈霾色变”的形势下,广西的大气污染与过去相比,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工业废气污染排放量0.53的权重值也符合广西当前的形势。利用权重数据,并结合公式(3),运用EXCEL软件计算出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Y。同时运用公式(2)对广西人均GDP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人均GDP为X。

运用公式(1),构建广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Y与标准化人均GDPX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采用统计软件evews6.0进行回归模拟,广西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对标准化人均GDP首先进行三次函数模型进行回归模拟,结果显示三次函数回归系数α3显著为0,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改为二次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回归模型结果及模拟图形如图1。

由系数α1>0、α2<0、α3=0,并结合R2=0.68,模拟程度较高,可以得出,广西标准化人均GDP与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存在较强的“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由此可以说明广西的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增长会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随着经济增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会逐渐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虽然存在“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但还处于“倒U型”的左测,至于最高点虽然目前出现在2011年,但由于后面的很多年份污染排放水平处于未知状态,广西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已经达到拐点还有待未来继续去验证。

三、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

1、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关系

将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数据带入公式(1)中的模型,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拟图形和模型如图2。

根据表1中的系数α1>0、α2<0、α3>0,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三次曲线关系,结合图2与R2的值0.4可以看出,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弱的“N型”曲线关系,在2000年人均GDP为4378.11元时,工业污水排放量为81571万吨,为样本期内的最低值;而在2003年人均GDP为5631.316元时,工业污水排放量达到214814万吨,为样本期内的最高值在2004年下降到122731万吨,2005年略有上涨,2006年下降到128932万吨后,2007年与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一路上涨,在2008年人均GDP为14203.96元时,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205745万吨,达到样本期第二高峰值,之后几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就一直降低。

2、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关系

模型与方法同上,运用eviews6.0软件对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量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拟图形和模型如图3。

首先对模型进行EKC三次曲线模拟,经显著性检验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的系数都显著为0,然后重构线性模型,据表1的系数判断表可以看出,模型中的α1≠0、α2=α3=0,同时由于R2的值为0.89,结合图3,可见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十分明显的线性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广西工业废气排放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的4125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11年的29853亿标立方米,达到样本期内的最大值,2012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从目前广西大气污染的现有形势看,广西的大气污染仍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同理可以得到经济增长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及模拟图4。

通过模型的系数α1>0、α2<0、α3=0以及R2的值为0.78可以看出来,广西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硫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呈较强的“倒U型”三次曲线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倒U型”曲线右侧的拐点出现在2005年,也即人均GDP为8275.6元的时候,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97万吨,从2005年之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样本期内的最低,为47.16万吨。

3、经济增长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之间关系

方法以及原理同上,利用eviews6.0软件对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型及模拟图形如图5。

根据模型的系数α1<0、α2>0、α3=0判断,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型”二次曲线关系,且R2的值为0.707,表明“U型”曲线特征较为显著,从图5可以看出,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1998―2012年,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最高的年份为1998年,在人均GDP为4070.67元的时候,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245万吨,样本期内,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最低的年份是2012年,2012年广西的人均GDP为24876.15元,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仅为0.41万吨,表明广西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治理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四、广西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特点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广西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的相关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满足“倒U型”特征,只是目前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位置,广西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剧地区环境污染,在“十五”时期,广西GDP年均增长15.4%左右;到“十一五”时期,广西GDP年均增长在16.3%左右。2012年,广西GDP总量达到13035.10亿元,人均GDP达到24876.15元,其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6%,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3%,从广西人均GDP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广西的经济也已步入到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推进,使得广西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处于上升阶段。

从广西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广西工业“三废”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广西仍然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存在较弱的“N型”三次曲线特征,且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波动较大,也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近几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有轻微下降的趋势,可见广西的污水治理措施初见成效,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很大,广西大量的制糖造纸、冶金、化工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做污水处理,这也是广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高的主要原因。

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EKC呈线性特征,即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废气污染也在不断的加剧。近年来,广西工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广西的工业总产值为15657.2173亿元,比2010年的9644.1278亿元增加了62.35%,比2005年的2547.3188亿元增加了近5.15倍,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来,广西的主要城市如南宁、柳州、桂林等已出现“雾霾”天气,广西的大气污染已显示较为严峻的状态。广西经济增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EKC与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EKC不同,广西经济增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EKC呈“倒U型”特征,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EKC呈“U型”特征,且在“U型”曲线的左侧,虽然两者在函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可曲线却有共同的特征,即随着经济增长,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渐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广西实施治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在降低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高效脱硫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降低,2012年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7.16万吨,二氧化硫的去除量为113.5万吨,去除率达到70.6%。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降低更是效果显著,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2012年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7964万吨,其中处置2218万吨,综合利用5369万吨,最终只排放了0.41万吨,是199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0.17%。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虽然成果显著,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还需要不断的加强,2012年广西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为197606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广西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五、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对立体,发展经济必定带来环境的污染,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或者保护环境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来,经济与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增长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提供保障和经济基础,同时又因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

2、走循环经济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从广西目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当前广西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渐提高,即表明广西的高污染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经济效率低的工艺和设备,推进污染型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府机关应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科技创新之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体现了科技在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建良好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和使用节能技术、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生产能力、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构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之路。

(注: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数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2014年开放性课题,项目编号:2014SYS08。)

第3篇

【关键词】机电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就是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保证环境的质量,首先必须确保不出现污染源缺项。只有全面地了解机电行业环评的特点,在编制环评报告时才能做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机电行业的特点是工艺材料品种广、工艺设备多、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有多项危险废物产生,有的工艺还有放射性污染产生。在对机电行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工艺材料品种广

机电行业使用量最大的材料是钢材、铸钢、锻钢与铸铁等。现代制造业,非金属材料也普遍在使用。材料不同,加工工艺就不同,产生的污染也就不同。

1.1钢材

钢材一般在机械加工前要做除锈处理。尤其是热轧钢板,主要是去除热轧工艺过程产生的坚硬难除的氧化皮,多数采用喷丸、喷砂工艺,除产生噪声污染外,还产生粉尘污染,特别是喷砂除锈的粉尘量很大。对冷轧钢板,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油脂,多数采用酸洗工艺,之后需用碱中和、用水冲洗,产生酸、碱污水。也有采用有机除锈的,要产生有机废水。

不同品种的钢材,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如板材、型钢、管材一般要进行焊接加工,应关注的主要是焊接工艺产生的烟尘污染。对受压件,为保证焊缝内在质量要进行“探伤”,则有放射性污染。当然还有无规则的非稳态噪声污染和钢屑固废污染。有的焊缝还需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则应考虑退火窑炉的污染问题。而元钢、铸钢、锻钢,一般要进行切削加工及热处理,除了噪声污染、钢屑固废外,要涉及废冷却剂、废棉纱等“危废”和窑炉污染问题。

1.2铸铁

为便于加工,铸铁件一般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铸造应力、降低其表面硬度,这就要产生退火窑的污染问题。铸铁是脆性材料,含碳量高,切削加工时不需要使用冷却液,这与钢材明显不同。铸铁可焊性很差,一般不存在进行焊接加工的问题,相应的焊接污染也就不存在了。这又是与钢材明显不同的一点。

1.3非金属材料

1.3.1矿物油

矿物油可用于设备本身传动件的、液压设备动力的传递、切削加工中的冷却及产品性能的检测。上述工艺过程使用矿物油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棉纱为危废“HW08”。

1.3.2乳化液

乳化液包括皂液、烃水混合物、乳化液、切削剂、冷却剂、剂等。它们使用后产生的废乳化液为危废“HW09”。

1.3.3表面处理材料

表面处理材料包括各类酸、碱、除油剂、除锈剂、电镀液、磷化剂、亚硝酸盐等。在工艺过程中使用这些材料后产生的废电镀溶液、淤渣、污泥、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渣,属于表面处理废物,为危废“HW17”;表面处理产生的废酸为危废“HW34”,废碱为“HW35”。

1.3.4产品表面防腐涂料

各类油漆、真漆、罩光漆、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分涂料、静电喷粉料等产品表面防腐涂料,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为危废“HW12”。

1.3.5氰化物

热处理、渗碳、渗氮与电镀时,产生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渗碳氰渣,为危废“HW07”。电镀和电子零件制造业中电镀工艺、镀层剥除工艺中产生的含氰废物,为危废“HW33”。

1.3.6石棉

石棉材料包括石棉绳、石棉板、石棉布等,在生产中会产生石棉废物,为危废“HW36”。

2.工艺设备多

建设项目应列出全部设备的明细及汇总,包括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尤其应关注各类高速运转设备与液压设备。为了保证上述设备良好的工艺性能,设备的运动零部件必须要有良好的,使用到较多的油。连同液压设备用油,使用中或使用到一定周期后,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洁净的油一般可以回用。产生的油渣、废矿物油,为危废“HW08”。

3.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

机电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加工工艺,大体可分为热加工工艺与冷加工工艺。

3.1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等。热加工工艺的共性内容是都要有热源。不同的能源、不同的燃料、不同的加热方式,产生不同的废气、废渣及噪声污染。

3.1.1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三处:第一为型砂处理和铸件清砂环节产生的粉尘和噪声污染;第二是在型芯制作、精密铸造及表面铺煤粉时产生的甲醛、氨及芳香族污染气体;第三为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时,应关注退火炉的窑炉污染。

3.1.2锻造工艺

锻造分为“锻压”与“锻打”。后者锻锤的冲击速度大,产生的打击噪声很大,设备振动也大。不管哪种锻造形式,应关注的主要是噪声、振动及氧化皮固废。

3.1.3焊接工艺

焊接过程中对不同的材质应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最常见的是普通碳钢的焊接。焊接时产生烟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焊接毒物为氟化物,其尘埃粒径为1mm左右。此外,还有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光辐射及焊渣等污染。

3.1.4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污染物主要有3种:一是氰化物,它产生于氰盐液体渗碳、碳氮共渗,黄血盐、赤血盐盐浴分解产生的氰根以及碳酸盐盐浴加入尿素或缩二脲生成的氰酸盐。上述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泥、废液及炉内衬等,为危废“HW07”。二是淬火剂及淬后的清洗废水,它含有盐浴炉盐类。三是表面处理时渗氮有氨气泄漏。氰化过程有含氰废水排放;氧化过程有废碱液、废酸液及HCl气体排放;渗硫过程有废碱液和废盐渣排放;磷化过程有磷酸盐废渣排放。其他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溢出苯、甲苯、甲醇等气体。

3.2冷加工

冷加工工艺除一般的噪声、振动、切屑等污染外,在环评别需要关注的是“危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设备、切削加工、液压传动等过程。主要是废旧油渣、液等,为危废“HW08”与“HW09”。

4.结语

以上只是对部分机电行业的材料、设备与工艺进行分析。虽然机电行业建设项目污染较轻,但如果对上述的特点认识不足的话,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就容易发生污染源遗漏、污染物缺项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提高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锐,郭永葆.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翁平.浅析机电行业环评报告的工程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第4篇

关键词:废气治理;行业发展;控制技术;展望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has been a national and even globa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a lot of new economic industry interests seek are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operation situation of some emissions more, China promulgated the volatile pollutants emission standard, this article from the waste manage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ituation analysis,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waste gas treat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trol technology;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S888.74+8

一.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起始年,从国家的部委到各地的政府机关,都对“十二五”的计划执行持有坚决的信心,在废气污染的治理方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对工业生产和出现气体污染及排气工序的厂区所排出的毒气及挥发性污染气体的控制管理进行加强,像一些较为典型的石化产业在半成品的加工,成品的生产、于是以及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污染气体的排放控制等。在化学溶剂的选择方面则倾向于属性温和、低毒害、低挥发性的产品,从而使得精细化工行业的废气污染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

在“十二五”的建设期间,通过这样长期有效的污染控制管理,我国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将会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其实我国开展废气污染排放控制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年头,但是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因此相关的废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都放在了除尘、脱硝及脱硫工作上,同时由于管理标准和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污染性较强的废气排放控制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现如今,我国提出了国家空气质量提高联防联控的设计规划,将废气排放污染的控制管理工作设立为联防联控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以下是笔者所了解到的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汽油运输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20951-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20952-2007)等等,涉及到废气污染排放并纳入制定相关控制标准的行业有:人造板工业、橡胶制品工业、电子工业、皮革制造工业、服装干洗业、涂装工业以及铸造工业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废气排放污染较重的单位都属于工业性质,而随着今后的时展,需要废气控制管理的行业将逐渐增多,民众环保意识的增进一方面督促了国家环境管理部门工作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相关的废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更为迅速。

二.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技术的近期发展

2.1治理技术的行业核心技术的介绍

这两种核心处理技术对废气污染中的粉尘、酸碱废气和有机废气都起到了基本处理的作用,能够在初步处理的环节完成一部分的简单的净化工序,为后期的升级处理打好基础。以下是两种核心技术的详细介绍。

2.1.1回收技术应用

所谓回收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排放出来的废气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回收处理。比较常用的是物理回收方法,通过温度、压强的改变或利用一些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剂和渗透膜来分离排出气体中的污染物成分包括粉尘、酸碱废气和有机废气等等,该项分离方法中,所应用到的技术类别涉及到了吸收技术、吸附技术、蒸汽平衡技术、冷凝技术以及膜分离技术等等,回收过程使用过的有机溶剂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后进行分离提纯,或者直接应用与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不那么严格的生产环节。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回收技术属于物理技术应用,科技的飞速进步决定了物理分离技术的发展,这种分离方式相对来说不存在二次污染,因此受欢迎程度较高。

2.1.2销毁技术应用

销毁技术不同于回收技术,该处理过程中所应用到的都是通过生化或化学反应来完成的,通过光、热、催化剂促进分解以及微生物化合等技术,将废气中的污染废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酸碱废气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等一些无毒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销毁技术施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催化燃烧、高温焚化、低温等离子破坏、生物氧化以及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而完成的,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催化燃烧技术、吸附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化学废气控制管理技术,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类控制管理技术。而吸收技术由于其处理工序的特殊性,因此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在安全性能的表现方面差强人意,所以现如今的有机废气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已经摒弃了这种处理方法,只将其作为辅的前期或后期的废气处理工序。像一些漆雾、粉尘酸性和碱性化合物的处理属于前期处理应用,等离子体破坏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的吸收则属于后期吸收技术的应用。

2.2新型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性质极其优势分析

下面所介绍的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是指在完成了初步的废气污染处理过程后,废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物质以被去除的状况下进行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2.2.1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

这种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作为物质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存在以外的第四种形态,电子、离子、中性粒子和自由基是等离子体构成的四大成:所谓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就是利用某一介质在放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以极快的速度对废气中的气体分子进行反复冲击,从而使其内部的成分被激活、电离最终被裂解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反应,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动作,污染物内部的化学键被打破,让污染物从大分子性质的化合物转变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最终完成污染物的转化处理。

在废气控制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废气净化具备许多优势:1.系统动力消耗较低。由于等离子物质的分子体积小,因此在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内部运作过程中阻力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得系统的动力消耗方面预留了很大的空间;2.处理反应装置的拆装简便。该处理技术的反应发生装置是采用模块化结构,除了整体造价低廉以外,还可以进行反复迁移拆装利用;3.装置开启关闭的实效性高。该处理反应方面没有温度上的要求,因此不需要任何预热工序,需要进行处理时不需要预留加热时间,可即时开启或关闭装置;4.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处理反应的环境密闭性较强,所以处理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颗粒物产生的干扰;5.反应装置的空间占用较少,能够节省处理空间。

2.2.2生物治理技术法

生物治理的技术方法是这几种新型治理方法中应用效果最佳的一种,工业废气中许多无机蒸汽中多少都会含有一定酸碱性化合物,而通过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够对这些酸碱气体进行稀释处理,再通过其他废气处理手段对废气进行更深层的处理。

生物治理技法的优势在于,处理装置简单,无论是设备的投资还是处理工序的运作方面,其整体费用支出方面的资金消耗较少,并且生物治理技术法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情况也较为乐观,绿色环保是其最大的优点。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并且对于生物菌落和填料的研究发展正在逐步展开。

废气治理行业市场的自身特点

3.1“十二五”对我国废气控制管理市场发展的推进

五年计划的实行和发展是我国民众实现政治权利的主要体现,“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规划相继出台,引发了社会及民众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而废气治理行业治理市场的发展也不负众望,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但是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污染企业自身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刚刚进入“十二五”的规划阶段,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环保政策的出台还颁布还处于研究阶段,极少数的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条款和处罚文件。污染企业方面则表现为对废气控制管理知识和思想的缺乏,在相关的控制管理技术方面缺乏明确的鉴别能力,主动要求进行废气控制管理的企业很少,并且受到了营业效益的限制,资金费用的利用空间方面较为匮乏。

3.2国家已设置重污染工业园区的治理试验点

任何一项与国家控制管理政策相关的颁布和实施,都会采取试验点规划的形式来进行试验,笔者所知的试验场地就有浙江台州的黄岩、椒江和林海川南园区,这些试验场中的治理技术应用项目包括蓄热式催化燃烧、蓄热式热力燃烧、低温等离子体净化、生物滴滤、光电催化等,整体试验区的废气控制管理已经全面展开。除此以外,在主城区和数十家医药化工企业设置了6个环境监测点,对当地的废气治理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速了各地政府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进程,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热情。截止到2013年3月,浙江台州试验区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3.3国内外废气治理行业的竞争概况

相对于欧美国家和一些较为发达的东方国家,我国废气污染治理行业起步较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制造业正值大兴发展的时期,制衣制鞋业所排出的工业废气污染十分严重,对民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就此引起了广大群体的注意。当我国的制造业到达顶峰,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并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制造区域和工厂进行环境改造。由于地理环境和商业发展便利等原因,我国的制造业区域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同时制药原料加工、皮革、印刷、家具以及电子等一些重污染制造行业也涌入了我国的沿海地区,相较于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制造业而言,这些新兴产业的废气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并且与其相关的污染控制管理的基础费用也较为昂贵。纵观我国整体的废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治理的技术和发展至少落后了二十多年。

而在技术的引进方面,因为我国的物价水平偏低,因此制造行业的利润收入并不多,而要想引进发达国家的废气污染处理技术并加以运用,那么在成本和运作方面的费用将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所以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或国营企业都不会直接引进国外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除了费用成本过高以外,我国的废气控制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也不够健全,各地政府的管理监督没有到位,要求标准的控制方面也算不上严格。因此,我国废气污染控制管理行业的发展下步计划应该是对国外的先进处理技术进行引进,然后与国内的处理技术进行适当地融合调整,进而形成一套适中的废气治理方法。

单纯的就治理技术方面来说,我国近二十年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在一些主流的废气治理技巧上,如催化燃烧技术和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媲美,并且在治理成本的控制方面还略胜一筹。而一些高端电子生产业的废气污染处理方面,我国还不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和技能,因此一些相关的国外企业凭借自身略微领先的治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各种商业竞争方法打入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内部市场当中,这样的竞争情况,一方面对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敦促推进作用。

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前途还是十分乐观的,近二三十年的奋发努力,我国已经从一个毫无环境治理概念的工业落后国转变成了一个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污染治理的经济强国。本文将我国废气污染治理行业的近况介绍作为开场,顺次讲述了我国废气污染治理相关标准的颁布执行、治理技术的应用优势、各项新型治理技术的研究发展、治理试验区的设立及效果以及国内外废气治理行业的竞争状况等等,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笔者对于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当前所有成就的自豪以及对未来展望的祝福和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废气治理技术一定会攀上世界环境治理行业的顶峰,为国家的进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华,王保伟,许根慧.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7(04)

[2]王勇,金一中,赵青宁. 乳状液膜吸收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3)

第5篇

关键词: 湿式氧化法 城市污水色度 应用

一、色度的危害、形成原因、分类及产生色度的污染物质的分类

城市污水,尤其是混有大量工业废水,大多带有较重的颜色。而颜色的存在,则造成感官性污染。此种污染虽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会对人的视觉感官产生不愉快刺激,以及心理上的厌恶感,在污水的各项水质指标中,色度是指水样所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水质分析中所称的色度通常指水的真实颜色,即仅指水中溶解态物质产生的颜色,由溶解态物质和不溶态物质共同产生的颜色是水的表观颜色。

污水中产生色度的污染物质,根据固体污染物自身粒径可划分为溶解态(粒径小于1nm)、胶体态(粒径介于1~100nm)和悬浮态(粒径大于100nm)。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其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分为可生化降解类有机物和非生化降解类有机物。

二、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

城市污水中包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因生活污水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其具备生活污水的所有性质和特征。工业废水主要来自于各工业厂家生产过程之中,污染物质因其排放厂家的行业和产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就对印染废水和焦化废水的特点做简要介绍。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水质变化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都要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是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焦化废水是焦化厂与煤气厂在生产过程中的洗涤水、洗汽水,蒸汽分流后的分离水和储罐排水等,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是大量氨盐、硫氢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除酚类外,还有单环及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杂环化合物等。这种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毒性大,且性质非常稳定,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

三、湿式氧化法在脱色过程中的应用

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色度深且多变等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处理出水中引起色度的污染物质仍然是各种工业废水中所带入的污染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溶解态的非生化降解类有机物。由非生化降解类有机物产生的色度深度且持久,就成为脱色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溶解态的非生化降解类有机物,可以选用以下方法。

化学氧化法根据所用氧化剂的种类,分为有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Fenton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湿式氧化法、高级氧化法等。

湿式氧化法(Wet Air Oxidation,简称WAO)是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与常规方法相比,温式氧化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极少有二次污染,氧化速率快,可回收能量及有用物科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方法。

1.湿式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湿式氧化法是指一般在高温(150~350℃)高压(0.5~20MPa)操作条件下,在液相中,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中呈溶解态或悬浮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此种方法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湿式氧化法对工业废水的处理:(1)处理印染废水:以我国上海市的多家染料厂生产所用的染料就有包括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等在内的十大类500多个品种,近年来的新型染料均为抗氧化、抗生物降解型,处理难度日益增加,湿式氧化技术能有效破除染料废水中的有毒成分,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2)焦化废水,含有高浓度酚类物质。一般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水体中含酚的最高允许浓度极低(我国饮用水水体≤0.002mg/L,美国0.001mg/L),采用湿式氧化处理含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出水处理效果稳定,可生化性好,不太高的进水浓度可以处理后直接排放;若进水浓度极高则可以辅以生化法。

3.湿式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温度是湿式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进行得越彻底。但过高的温度又不经济。因此,温度通常控制在150~280℃。(2)压力不是氧化反应的直接影响因素,它与温度偶合。压力在反应中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呈液相反应,所以总压应不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3)有机底物的浓度是时间的函数。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用提高反应温度或投加催化剂等措施。(4)由于有机物氧化与其电荷特征和空间结构有关,故废水性质是湿式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之一。Randall等人的研究表明:氰化物、脂肪族和卤代脂肪族化合物、芳烃(如甲苯)、芳香族的含非卤代基团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等易氧化,而不含非卤代基团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如氯苯和多氯联苯)则难氧化。

四、湿式氧化法的发展前景

1.湿式氧化法一般要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其中间的产物往往为有机酸,故对设备材料的要求较高,必须耐高温、高压,并耐腐蚀,因此设备费用大,系统的一次性投资高;

2.由于湿式氧化反应中需维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因此仅适于小流量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对于低浓度大水量的废水则很不经济;

3.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对某些有机物如多氯联苯、小分子羧酸的去除效果不理想,难以做到完全氧化,为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出现使用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法(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CWAO)和加入更强的氧化剂(过氧化物)的湿式过氧化物氧化法(Wet Peroxide Oxidation,WPO),以及将废液温度升至水的临界温度以上,利用超临界水的良好特性,加速反应进程的超临界水氧化法(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

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因污水污染物成分复杂,产生的色度深度且持久,所以很难采用单一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湿式氧化法需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选择性地与其他处理方法相结合,每种方法针对一类或几类特殊污染物,从而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文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

[2]纪轩主编.污水处理工必读.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

[3]林荣忱,主编.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北京出版社,2006,4.

[4]娄金生等.水污染治理新工艺.海洋出版社,1999,6.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关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city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herefore we can't city environment into the sound track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city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relationship

TU984

引言

一个城市的长远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固体废物泛滥、空气质量恶化、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长此以往,城市环境将陷入恶性发展轨道。现阶段,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势在必行。

一、城市规划中受到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二、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三、如何合理实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城市环境规划的最主要任务是为污染工业区挑选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便组成一个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动员一切资源用于生产,并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生产正常进行的环境系统。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必须考虑下列几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的内部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环境,首先是生态系统的特点加以合理配置。实现区域范围内生态城市环境网格化,形成布局合理,各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成为区域城市总体格局“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相匹配的区域生态城市系统。

(二)加强三废治理,开展循环生产和采用少水或无水工艺,以减少三废排放。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中水回用的规划,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是关键的环节。将大部分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回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在新城或新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到中水管网的规划建设。

(三)城市绿化系统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定额,要求规划成一个均匀分布彼此连在一起的绿地系统,以便郊区新鲜空气能通过绿地上空不断地输入城市内部,必须使建成区与旷地交错分布,以利于气流的交换。此外,建成区至旷地的距离若超过一公里,则气流交换也不顺畅,城市总平面图便不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要求近似星形,或长方形穿插绿化楔和绿化通道(林阴大道、绿化水道等),星形城市还要求在其中部有绿化岛。城市绿化除了植树造林外,还必须大力铺设草皮,此外必须保留或营建一些适于动物定居的生态系统,例如,在市内、公园里保留或营造一些“人造悬崖”(高楼、塔、钟鼓楼、屋檐等)和高大树木。

(四)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风景美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各种环境病的发病率,增加劳动出勤率,并使交通运输安全,有利于精密工业的生产,组织一个风景美好的城市环境是建筑景观学的任务。与城市环境有关的疾病,除了与职业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和由于严重污染而引起的各种中毒病外;还存在着一类污染程度并不高,但由于持续慢性地影响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是原来就有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癌症;另外还存在着一类由于环境心理影响(厌烦、过度紧张等)引起的疾病,这主要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和心血管病。

(五)城市的公路网、输电网、管道网、上下给排水系统、电讯电话网、郊区铁路网也要合理加以组织,并与生态系统特征协调起来。例如,公路和铁路杂错,再配合凌乱的管线系统,只能使人们厌烦,增加交通事故;工矿区和生活区的不合理配置,也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混乱,公共交通客流增加,使人们上下班在过度紧张的环境中生活,也会导致某些环境病发病率增加,在郊区田野和森林中穿插着大量的交通管线网,不仅破坏了美观,而且会降低田、林的生产力,在草丛水荡中通过隆隆的火车,只能把候鸟和旅鸟惊跑。修建郊区道路若注意与造田和水利相配合,将有利于郊区农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系统工程,环境保护规划是其它子系统的先决条件和应优先完成的规划。所以,环境监测、评价,环境趋势预测,所有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先行一步。由于历史、认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可能造成计划、规划之间平衡协调的误差,所以各子系统在规划时要对前提数据作保守处理,留一个安全系数。整个城市规划应由国家组织制订标准、程序,并编制出系统及各子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及各子系统横向交叉制约机制要周到完善,以减少人为的失误。力争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景美娥; 对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探讨[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

第7篇

关键词:金属表面涂装;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要点;注意问题

0 引言

金属表面涂装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环节。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金属表面涂装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生产工艺

涂装行业普遍采用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表面前处理工艺:工件预清理―上线―脱脂―水洗―酸洗―水洗―中和―水洗―磷化―水洗―钝化。

喷漆工艺流程:工件前处理―喷底漆―底漆流平―烘干―喷中漆―中漆流平―喷面漆―面漆流平―烘干―冷却―成品。

喷粉工艺流程:工件前处理―喷粉―烘烤固化―检查―成品。

2 污染源分析

2.1 废水

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前处理、电泳废水、喷漆废水、地面清洁废水及模具清洗废水。由于本项目使用的磷化剂为锌系磷化液,其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盐、磷酸、硝酸镍、亚硝酸盐等,含有Zn2+、Mn2+、Ni2+、H2PO3-、NO3-、SO42-、H3PO4、促进剂等,所以废水中含有锌、总镍、锰等重金属离子,现在好多企业使用的是一种无磷磷化剂,这些重金属离子都没有。

2.2 废气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艺废气及燃气废气。工艺废气主要为焊装车间产生的含MnO2、Fe2O3和SiO2的焊接烟尘;涂装车间喷漆室、流平室及烘干室产生的漆雾及含二甲苯等污染物的有机废气。

2.3 噪声

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

2.4 固废

废边角料(钢材)、收集的焊接烟尘及焊渣、废机油、含油纱布手套、废钢丸及抛丸粉尘、磷化废渣、漆渣、溶剂包装桶、废包装、污水站污泥。

3 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涂装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类污染。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数量和地方环境管理的要求等因素,分析项目拟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污染处理工艺和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以及依托设施的可行性,确定污染防治对策的可行性。

3.1 废水处理措施

金属表面涂装类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含第一类污染物(含重金属铅、镍等)废水和含有第二类污染物废水等两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两类废水不得共用废水处理设施或排污口。

(1) 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必须在其产生车间单独设置排污管道、废水处理设施和排污口,采用中和、曝气、混凝沉淀等措施处理,特殊情况下,增加加药还原、活性炭吸附等措施,可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2)其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采用合并处理的方法,将所有废水集中到同一个废水处理设施,采用中和、沉淀、厌氧、好氧、气浮等方法处理,必要时针对有关工序的特点采用预处理后再合并处理的方式,可以达标排放

3.2 废气处理措施

金属表面涂装类项目废气的产污环节较多,而且各有特点,典型的防治措施如下:

(1) 有机脱脂废气:有机脱脂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氯乙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等,这类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低,可以通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直接排空,特殊情况时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排空。

(2)物理除锈废气、漆面打磨和喷粉废气:该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可以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达标排放。

3.3 噪声防治措施

生产设备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要求安装在减振基座上,采取减振处理,在设备基座与基础之间设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缓冲器等。加强生产车间门、窗的密闭性,车间内壁及天花板均应铺设防火吸隔声材料,车间通风选用低噪声轴流式风机,进、排风口均装设消声器。

3.4 固废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一般废物,包括废钢材、废钢丸和抛丸粉尘、腻子粉尘、包装废料、生活垃圾等;第二种为危险废物,包括废机油、含油纱布手套、漆渣、磷化废渣、有机溶剂包装桶、污水处理站污泥等。

3.4.1 一般废物

废钢材、废钢丸和抛丸粉尘、废包装均可外售给废品回收公司回收利用;焊接烟尘及焊渣可返回原料(焊丝)供应厂家处理;腻子粉尘可返回生产工序重新再利用;生活垃圾在厂区定点收集后,由环卫工人清运。

3.4.2 危险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机油、含油纱布手套、漆渣、磷化废渣、有机溶剂包装桶、污水处理站污泥等均属于危险废物。本项目拟将废包装桶统一收集后,由原溶剂生产厂家回收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和废物回收利用的原则;废机油、含油纱布手套、漆渣、磷化废渣等收集后分类暂存于专用的容器内,暂存于废品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暂存于污泥浓缩池,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4 清洁生产

4.1 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

企业必须严格采用新工艺,采用无磷磷化剂,方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4.2 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措施

为了合理地进行废水处理,尽可能减少废水排放量。减少带出量,改善清洗方法,采用逆流多槽水洗上减少清洗水量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清洗效率,防止溶液老化,延长处理液的寿命。

4.3 选择合理先进的工艺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工艺和改革适合自己的、经过实践证明的先进电镀工艺,可参考《国家环保局最佳实用技术汇编》和《清洁生产技术选编》(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有关喷漆行业的清洁技术。

4.4 循环回收利用与污水分质处理

为了有效地回收、循环利用,必须分别进行处理,将不同种类的污水分质处理,如将含镍废水和综合废水分开治理。

5 环境影响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5.1 确定评价重点

结合“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原则进行工程分析,查清项目各类污染因子、排污源强、排放方式以及排放规律,合理确定评价等级,重点为污染物产生量及产生特点的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2 选址的合理性

金属表面涂装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危害大,因此其选址问题相当重要,项目选址涉及土地、规划、排水情况、交通条件、周围有无敏感目标、公众意见等诸多因素,因此要综合考虑,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并要得到周围大部分群众的支持,避免以后出现厂群纠纷,使项目的选址可行、合理。

5.3 事故性排放防范对策

金属表面涂装项目事故性排放包括:废水没有得到合理处理,随意排放;废渣未经合理处理、处置直接排放;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厂内的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如建造废水事故贮存池等配套设施,杜绝废水、酸雾的事故性排放以及危险废物的丢弃、洒落、泄漏,减少金属表面涂装项目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属表面涂装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十分巨大,我们必须要做好金属表面涂装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明确监督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金属表面涂装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企业运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影响[1,2]。因此,针对类似化工企业废气排放进行科学的治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环境工作者关注的焦点[3,4]。本文针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探讨废气处理的有效方案,从而实现为类似企业的废气污染治理提供思路和依据。

江苏某石油化工企业长期专业从事液化石油气(碳四)加工企业的原料及下游产品的供应销售,现已形成年产9万吨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生产规模。项目主要以异丁烷和丁烯(包括1-丁烯、异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经烷基化反应等过程生成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其生产工艺包括水洗、脱水、脱轻烃、烷基化反应、闪蒸、产品精制(酸洗、碱洗、水洗)、异丁烷精馏、正丁烷精馏等流程。生产过程中a生废气中主要含有丙烯、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二甲醚等多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仍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进行进一步治理。

1 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企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异辛烷生产车间、罐区、污水处理区等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废气特点,采用不同的废气治理方案及措施。

异辛烷生产车间主要废气为不凝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等)。针对不凝气的性质及其资源利用价值,对废气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措施见图1:

企业罐区主要由各种原料罐、中间产物罐、废水脱气罐、中和酸罐、中和碱罐、酸雾碱洗分液罐等组成。针对正常工况下各类储罐蒸发损耗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企业采取使用浮顶罐、安装呼吸阀挡板、高温时采取水喷淋以及加强管理等有效措施,使罐区内物料蒸发的损耗降至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当储罐发生故障,罐内的可燃气体通过风管输送至地面火炬焚烧处理。

污水处理区在废水治理过程中,会有硫化氢等污染物产生,但企业目前对这部分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很差,存在没有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没有废气处理设施等问题。

2 废气整治方案

通过对企业现有废气处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对工艺有组织废气处理工艺合理、处理设施完备,废气能得到有效处理。但对无组织废气,尤其是污水处理区产生的硫化氢等废气处理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善。

结合企业污水处理区内无组织废气的现状,采取的改造措施包括:(1)对污水处理区厌氧池池顶、气浮装置应该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减少无组织排放量;(2)根据实际收集风量采用合适管径风管输送废气至处理装置中;(3)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由于污水处理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等废气,采用其他处理工艺如生物过滤等易受到温度、pH值、设备占地面积、调试时间等限制而不适合采用。因此,针对废气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具体措施为在污水处理站厌氧池顶、气浮设备加盖密闭,臭气通过引风机使加盖密封空间形成负压,把密封空间内挥发出的臭气(硫化氢等)通过主风管进入活性碳吸附塔后,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

污水处理区废气改造项目所需的主体设备参数见表1。

通过对污水处理区废气处理设施的改善,污水处理区无组织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从初始的0.625mg/m3下降到0.27mg/m3,去除率达到56.8%,达到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3 结束语

经过上述废气治理工程改造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大减少,处理后废气能达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变小。在后续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需重视废气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企业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动向,优先采用环保型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装备,当有新的清洁生产工艺出现,及时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染废气的产生,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废气污染治理和控制技术的改造,使得企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工程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的采用能够对类似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气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芝林.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D].浙江大学,2015.

[2]杨伟鹏.刍议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166.

第9篇

关键词:实验室;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类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各学校、各系统内的重点实验室层出不穷。从实验室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包括各高等院校和中学学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企业中的检验研究部门。企业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可归纳为企业的环保问题,易于被各级部门重视,企业在处理自身的环保问题时,污染问题也得到相应的处理。而各类实验室多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区域分散,单个污染少,易于被忽视。

我国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100所(1999年统计数字),普通高中1.5万所,初中6.3所。科研院所、质检、卫生防疫、环境监测、农林等各级检验机构近20000余个,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建设的越多,污染的越大。这些实验室,尤其是在城区和居民区的实验室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因为很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估量。科学工作者或者未来的科学工作者成了环境的污染者,令人十分遗憾。环境保护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大战略。在环保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本着“谁污染环境,谁负责处理”的原则贯彻执行。实验室的成本核算和对外收费都应包括实验室的环保费用在内。

实验室的污染源种类复杂,品种多,毒害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处理方案。

1 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危害[1]

1.1 按污染性质分

1.1.1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仅仅起溶剂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

1.1.2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生物废弃物有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流行肆虐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对sas病毒的研究,之后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被感染的。

1.1.3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废弃物有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1.3 按污染物形态分

1.3.1 废水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1.3.2 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常见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气等较少遇到的污染物。

1.3.3 固体废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 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办法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2.1 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1.1 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3: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2]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2.1.2 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②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2.1.3 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4 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5 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2.1.6 综合废液处理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2.2 生物类废物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2.2.1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2.2 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废弃。

2.2.3 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2.2.4 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2.2.5 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2.3 放射性废弃物

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弃物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门的污物桶内,桶的外部标明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使其衰变和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

2.3.1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放置于专门的贮存室,放置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2.3.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长(如:铁59、钻60等)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

3 解决实验室污染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制定技术规范

各级实验室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能回避,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根据本实验室工作的特点、重点,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认真研究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及办法。最好是融入实验室的建设和验收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2 建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3]

实验室在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充分贯彻iso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力争减小每一个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3.3 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

3.3.1 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替代毒性较强的试剂,尽量用无毒、低毒试剂替代高毒试剂。在一些特定实验要用到高毒性药品时,一定要用封闭的收集桶收集废液。

学校在进行教育实验中,还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多媒体的作用。教学多媒体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它是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化学实验(仿真实验)是一种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特殊实验方式,它非常适合于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于模仿而不是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某些毒害较大的化学实验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可防止为了学习一点儿知识而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的作法。[4]

3.3.2 改进实验条件,开展推广微型实验[5]

在实验中改善实验装置,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逸散、有毒液体外溢的重要举措。一些商品化实验装置的产生可以大大减少实验中化学试剂的用量。

微型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此,开设微型实验,是节约药品,减少开支,降低实验污染的简便方法。

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少试剂使用量。在农残检测中利用固相萃取取代传统的液液萃取,可以大大减少乙腈等有毒试剂的使用,减少污染。

3.3.3 成立试剂调度网络

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实验室可以合作成立区域性的试剂调度网,选择一部分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的试剂进入网络,实行实验室间资源共享,尽量避免大批化学试剂失效,也可节约实验成本。

3.3.4 加强地区中心实验室的功能

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各级行政部门都拥有各自小而全的实验室,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不利于环境保护。应发挥地区中心实验室的作用,集中部分项目,对社会开发。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相对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染相对大的实验室有利于集中治理。

3.3.5 一些行之有效的清洁实验行为的实例

•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采样量;

•不要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

•尽量利用可回收的试剂;

•应使用可降解的无磷洗涤剂;

•使用酒精温度计从而避免水银温度计可能带来的汞污染。

4 国内外实验室污染治理的现状

在国外,有专门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站来集中收集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管理规范、严格,安全环境保护意识极强。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专门容器存放,专门人员管理,严格分区、分类,集中送特殊废品处理场处理。各种废弃物由各实验室分类上交后,处理站要对交来废弃物称重后将信息存进计算机,再分类放到规定地方集中。例如,报废放射源、废机油、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三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都分类存放。[6]

废弃物集中处理站设计内容周密,设施完备先进,安全可靠。为防止集中后的地下渗漏二次污染,设计时将处理站地下全部用水泥整体浇注。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在专门房间,还有安全监控、排风系统。

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费用由政府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列支。另一方面,可回收废品被收购后所得资金则用于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对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参照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实验室在建设或认可验收时会对实验室的废弃物排放提出要求。如气体实验在通风处做,废弃物由专门的环保公司回收等。由于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情况复杂,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量较小,缺乏相应资金,操作起来存在着相当难度,给污染治理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除少数一些环保意识强的实验室,没有直接排放废弃物外,多数实验室仅仅把环保放在口头上,废弃物回收协议签在纸上,大量的废弃物仍然直接排放。

由于实验室大多数项目只是零星开展,各项目之间的工作频次不均匀,废弃物排放物规律,污染分散,这些也给环保部门监控带来困难。一些环保措施的后处理没有完善,如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当前,化学工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众所周知,化工生产过程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这不仅是困扰我们也阻碍了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使得化学工业生产得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正视化学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成化学工业生产过程的从传统的线形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变革,充分解决化学工业生产中低能耗、高污染的问题,让化学工业生产向着环保型的、绿色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未来化学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化学工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1 化学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化学产品的多样化、化学原料的多样化、生产路线的多样化以及生产方法的多样化、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1.1 污染物的来源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进行主反应得到主产物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副反应、副产物的产生。这些副产物是我们不要的,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加回收处理,与废料一起排出就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我们常常听说“工业三废”,其实就是指废水、废气和废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无外乎这样的三种形态―气态、液态与固态。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依靠燃烧来提供大量的能量,但是与此同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如SO2、CO2、NO2等)和烟尘对环境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另外,液态的温度较高的废水排除后,对环境中水的溶解氧量产生极大影响,破坏水生生物和藻类种群的生存结构,导致水质下降。

1.2 化学工业生产中污染的特点

1.2.1 具有毒性大的特点

在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一些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的污染物。例如,在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一些氰、硫、砷,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镉、铅等这些物质会对生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巨大的危害。还有在排放的废气中会存在一些有剧毒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氮氧的化物、氯化氢等,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2 具有种类多的特点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种类多的特点,除了无机污染物(氰、硫、砷、钡、镉、铅),还包括有机污染物(苯及其同系物、醇、醚、醛、酯、酮)以及固体污染物(粉尘、烟气和酸雾等浮游粒子)。这些种类繁多的污染物无论对大气、生物以及人体的健康都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生物。进入土壤中会使得土壤酸碱化,阻碍植物的生长。

2 化学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1 政府要增加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投入

化工生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化工产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例如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或者提供财政补贴。这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化工企业才能更加致力于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从而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2 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机构

我们知道,无论是化工行业还是其他的产品生产行业或多或少的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政府可以集中资金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建设一个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机构,专门负责对环境的评估与治理。这样将相关的环境治理的工作人员集中,能更好的攻克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2.3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的监管在环境的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超额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罚款,能有效的阻止化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并且环境监管部门还应该责令化工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实施技术推进战略

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管理措施、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使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知道化学工业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其中一些重要产品生产的技术问题,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停止其中一些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化工生产,这样才能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出路。

2.5 实施技术组织战略

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设计机构与企业生产的优势,构建坏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联盟。研究出控制排放、降低能耗的新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多种技术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

2.6 制定与时俱进的战略发展方针

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关注世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内部采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并在化工企业内部逐渐建立资源节约、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学工业体系,实现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化学工业生产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需要人们在化工生产的过程总将化工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工业生产在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时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使得我国的化工生产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由高污染、高能耗、粗放经营状态向以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最终实现化学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孟祥芳,唐家龙,夏来保.我国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

第11篇

关键词:混合化工废水;废水处理;生化处理

引言

当前,国内化工园区里,普遍存在着入驻企业规模小、产品领域狭窄、技术含量低等问题。这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农药、化肥、医药和燃料行业。由于其工艺水平不高,回收处理工序简单甚至缺乏,其排放的废水往往含有大量有机有毒物质。这些废水通常具有水量和水质变化大、有毒物含量大、盐度和氨氮含量高、色度深、酸度大,降解难度高等特点,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1 混合化工废水特点及其处理工艺

1.1 混合化工废水的特点

混合化工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污水处理厂收集的污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混合污水,其中化工企业排放的生产污水占绝大多数,生活污水含量很少。

(2)收集到的待处理化工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很大。

(3)虽然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均经过了预处理,但由于污水组成千变万化,有机质和有毒物质含量极高,生物可利用度低。

(4)污水经过化工企业预处理后,虽然其主要指标(例如COD等)已经满足了接管标准,但依然存在盐度高、氨氮高、色度深的问题,导致处理困难。

1.2 混合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

1.2.1 混合化工废水的物化处理工艺

(1)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工序。通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收集到的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幅度过大从而影响污水处理设备机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可能损坏污水处理设备。水质和水量的剧烈变化不利于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影响处理效果。所以,必须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处理。一般的做法是,将收集到的污水导入具有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功能的调节池中进行调节,之后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始处理。

(2)隔除油状有机物工序。化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不能溶于水,常呈油状存于污水中。由于其对生物膜表面或者活性污泥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使其能够阻断好氧生物获取氧气,进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乃至完全失去活性,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所以必须予以去除。通过隔油池可以去除油状有机物,同时,对污水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降低可沉淀物含量,从而减少后续处理的药剂用量。

(3)气浮工序。气浮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气泡发生装置在污水中产生大量高分散度的细小气泡,气泡会大量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一同升至水面,进而分离处理。疏水性细微固体悬浮物和油类悬浮物是这阶段主要的处理对象。国内通常使气浮工艺有加压溶气气浮工艺、MAF(旋切气浮)工艺、CAF(涡凹气浮)工艺等。

(4)混凝工序。混凝工艺主要原理是,在污水中添加混凝剂,通过若干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后,水中悬浮物或者其他不易沉降的物质凝聚成大颗粒物质,从而便于分离。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工艺通常与沉淀工艺、气浮工艺联合使用,以提高分离效果。由于需要混凝的物质种类繁多,所以实际中应用的混凝剂往往是复合性混凝剂而不是单一的混凝剂。

(5)微电解工序。微电解工艺又称之为内电解工艺,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主要分为铁铜法和铁碳法等,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絮凝等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该工艺由于能够显著提高生物可利用性、降低重铬酸盐指数和色度等,所以常用于印染废水等化工废水的处理。微电解工艺的主要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碳铸铁屑和纯铁构成的颗粒在酸性水溶液环境中,铁屑和炭粒或铜屑组成无数个微小原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原子。在铁和亚铁离子的还原作用、铁离子的混凝作用等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凝集、电中和、网捕和架桥等多种现象,污水中原本很难去除的微小颗粒凝聚成粒径比较大的颗粒,连同废水中原有的悬浮物和微电解反应产生的不溶物进一步形成更大的颗粒物,从而得以去除。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通常还包括催化氧化反应、络合作用和电沉积作用。

1.2.2 混合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

(1)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微生物将某些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较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生物利用度,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的条件。水解酸化工艺具有适应性强,耐COD负荷变化,pH适应广,启动快,运行稳定的特点,可在常温下运行。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是处理混合工业废水的常用手段,只要控制适当的运行条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2)A/O工艺。A/O工艺通过串联使用缺氧环境和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将水中悬浮物变为有机酸,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并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进行脱氮处理,从而实现COD、NH3-N、色度的全面达标,污染物含量的进一步降低,废水生物可利用性进一步提高。

(3)PACT工艺。该工艺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并于1972年申请专利。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粉末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来去除污染物。由于该工艺成本较低,操作简便高效,进而广受废水处理企业的欢迎,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如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

2 结束语

鉴于我国化工企业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企业单独引进污水处理系统的做法不切实际。那样做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用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会造成污水处理设备的闲置与资源浪费。通过建立化工园区,实行产业集聚,开展集约式生产与废弃物处理,由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家对园区企业经过预处理排放的废水进行记账处理,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经济负担,还因为专业化的处理方式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由于不同的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种类和含量都不同,单纯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处理效果都不理想。实施混合型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对于提高化工污水处理效果,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蓝梅,周琪,顾国维.生化法处理难降解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1):102-103.

[2]丁春生,李达钱.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发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6):225-226.

[3]王红武,闵乐,马鲁铭,等.DO对催化铁内电解预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6(17):263-265.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09-01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3、各种喷雾剂,新增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

目前来讲,噪音污染控制技术上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因为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数量较多,这就要求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综合权衡来防止噪音问题。具体方法可包括: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处理好噪音,可以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进行城市治理,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在一些特殊地方可适当的放宽要求(比如库房或少有人去的车间和空旷的地方),妥善减少该建设区域的绿化水平,适当减少城市噪声。

总之,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依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发展的象征和标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解决。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科学的现代环境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寻找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真正做到保护好环境,扼制污染,真正做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