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时间:2023-10-16 10:39:53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 管理 养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交通事业的也在不断发展,公路桥梁行车速度与负载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道路桥梁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道路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已经被提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而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桥梁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能够在提升公路桥梁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中发现,江苏省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给安全行车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视,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桥梁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有效提升公路桥梁的寿命。

1、公路桥梁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受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苏省的交通事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公路桥梁的运行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公路行车速度与公路桥梁负载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公路桥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公路桥梁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并且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目的就是消除道路桥梁质量隐患,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公路桥梁畅通与运行安全,这样可以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不到位就很有可能致使道路桥梁处于病害状态,这不仅仅影响了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对于提高公路桥梁寿命与运行能力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并且制定完善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办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道路桥梁的畅通,实现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有些地方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落后以及缺乏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道路桥梁的畅通,。

2.1 公路管理部门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较差

有些公路管理部门领导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意识较差,重视度不高,例如有些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项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资金项目,进而致使公路桥梁管理与维护资金常常被挪用,从而致使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无法开展。还有些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组织机构,使得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得不到组织的支持而无法开展。

2.2 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

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是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江苏省许多地方现有的道路桥梁技术档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记录不全或者遗失的问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桥梁有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效果。

2.3 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落后

虽然道路桥梁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江苏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手段还比较落后。例如江苏省许多地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并没有运用一些计算机技术对道路桥梁进行实施监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效率。还有些公路管理部门依旧采用传统的道路修补技术以及桥梁养护技术,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补病害,却给道路行车带来了很大的不变。

2.4 缺乏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只是在道路桥梁出现病害时才进行修补,这样不仅仅影响了道路行车,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虽然有的部门制定了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但是并没有根据计划进行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

3、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建议

只有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1 进一步增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视,增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组织机构,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建立专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资金项目,并且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道路桥梁档案

完善的道路桥梁档案是开展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基础,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道路桥梁档案。首先在道路桥梁竣工之后,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及时向建设方索要完整的道路桥梁竣工材料,这些材料必须要包括道路桥梁设计图纸、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以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并且还要组织专门人员按照资料对公路桥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做好道路桥梁档案的保管工作,建立相应的桥梁资料数据库,将建设方提供的道路桥梁竣工材料准确无误的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档保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资料的完整性,才能够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进而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积极创新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

传统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已经无法适应道路桥梁的发展,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创新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方法,积极引进一些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首先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推行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道路桥梁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这样可以及时监测道路桥梁的状况。其次,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引进新的道路桥梁养护技术,利用新的道路桥梁修补及时、巩固技术来提高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效率,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道路桥梁养护效果。

3.4 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首先,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年度道路桥梁管理为养护计划,对道路桥梁的所有设施项目进行详尽细致的调查检测工作并对调查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为道路桥梁整体养护提供依据。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制定阶段养护维修计划,以月、季为时间段组织专门人员对道路桥梁的某一段或者总体进行调查监测,并且客观评定上个阶段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效果,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下个阶段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最后,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制定应急计划,储备一些较常更换的设施,这样在道路桥梁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管理部门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日益提升的公路桥梁行车速度与负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要性,如果公路桥梁护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仅会降低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比较大隐患,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定完善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田兴培.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2]朱振海.牛会斌.浅议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3]陈远志.公路桥梁的养护维修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7期

第2篇

引言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口通常设置在城市道路内街沿石带上,广场上、道路交叉口和道路边沟的一定距离处,收集地面上、街道路面上的雨水,以防止雨水淹没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同时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雨水口在实际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有:设置位置不当、数量不足及堵塞等造成地面积水。铸铁雨篦被盗缺失、老化腐蚀、人为破坏和重荷载车辆碾压造成雨水口的破损,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为了保证雨水口的正常运行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1.对雨水口的管理

1.1 保证施工时雨水口不受堵塞

道路雨水口施工时,施工工人施工不认真导致雨水口时有堵塞,或水泥砂浆误倒入雨水口造成堵塞。为此管理单位需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验收管理。

1.2 防止污水接入雨水口

施工废水的排放是巡视重点。由于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泥土、砂石水泥浆等必凝集、沉降的物质。按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相关条款,应该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预处理(沉淀或澄清),达标后排入城镇管道系统。出于方便,施工废水通常由雨水口接入。如果施工废水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不仅直接淤积、堵塞雨水口,泥砂、水泥浆等进入排水干管或主干管后,由于水力条件改变而易于沉降,再加上水泥浆的固结作用,淤积后清疏困难,将造成管道逐步堵塞,影响整条管线。

临街商业店铺排水情况也是巡视重点之一。道路沿线的房屋改建成商业店铺时,特别是餐饮业或小店铺时,为了减少对住户的影响,通常会将其废水单独排放。雨水口由于其分布广、接近建筑,往往成为零星排水的接入点。

为防止雨水口的堵塞,应加强管理,禁止油脂含量高、杂物多的污水接入雨水口。

1.3防止垃圾进入雨水口

雨水口设置低于地面且有一定面积的孔洞,有效收集雨水的同时杂物也容易进入。道路清扫人员往往将一些灰、土、树叶等杂物扫入雨水口中,严重时甚至使整个雨水口井身堵塞。这不仅降低了雨水口的泄流能力,也增加了雨水口乃至排水管道的维护工作量,对此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进行约束。与环卫部门协调,双方同时进行教育、监管,并与对清扫人员的考核工作相结合,有效地减少了人为造成的雨水口的堵塞。

2.道路设施变化对雨水口的影响

2.1路面坡度变化时

有时,由于道路施工中的疏忽或者道路不均匀沉降,实际的道路坡度、高程与设计不符,使雨水口的位置与设计意图不符,没有处于该路段的低处,影响雨水口的收水能力。

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结合道路维修,使路面坡度、高程与雨水口的设置位置相符。另一方法是在低洼积水处增设雨水口:为了少破坏路面、不影响交通、减少工程量,当积水处C 与现有雨水口距离很远,可将雨水口改建成多篦式;当积水C处与现有雨水口A有一定距离,可在积水处新建雨水口,敷设连接管至最近的雨水口A。

2.2出现路面加高情况时

以前建设的道路多采用混凝土面层。随着路面材料的革新,改性沥青路面由于其吸音降噪性能良好、行车舒适感大大优于混凝土路面、施工以及维修方便快捷而逐步广泛使用。城市道路改造时,通常是在原路面上加铺改性沥青面层,这样,使得路面加高。路面加高后,使侧立式或联合式雨水口的立篦断面减小,影响其泄水能力。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雨水口,调高立篦的安装高度或增加平篦数量,保证其原有的泄水能力。

3.雨水口维修、改造时的注意事项

3.1核算雨篦的泄水能力

铸铁雨篦被盗后补缺、重载损坏后维修以及雨篦产品更新时,应注意保证雨篦的泄水能力。道路采用港湾式联合式单篦雨水口,非低洼路段的实际收水效果不好。对边沟式双篦雨水口.部分积水严重的低洼处还需增加了雨篦数。

改造雨水口、更换雨篦时,有时采用当地产品,形式与《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中的构件不同,这时需进行雨篦的泄水能力计算。

理论上讲,雨篦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平篦的泄水量采用孔口出流公式:

μ=εφ

式中:ω——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μ——孔口流量系数

ε——孔口收缩系数

φ——流速系数

g——重力加速度;

h——雨水篦上的水深

立篦(孔)泄水量采用堰流公式:

式中:b——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mc——孔口流量系数

h——雨水篦前的水深。

孔口流量系数因孔口的形状、孔口边缘情况以及雨篦厚度(即孔口壁厚度)不同而取值不同。计算时。一般圆角孔μ取0.8,方角孔μ取0.6,h通常取0.04m~0.06m,考虑到雨水口实际使用中通常有阻塞现象。乘以孔口阻塞系K,一般取2/3。

此外,当雨水口使用中泄水能力不足时,通常增加雨篦的数量多篦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并不是单个雨篦泄水能力的简单叠加,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雨篦。

3.2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

当雨水口不能满足泄水要求而增设雨篦时,不能仅关注雨篦的泄水能力,还应该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避免盲目增加雨篦。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粗糙系数;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度。

3.3雨水口维修施工的注意事项

雨水口的进水篦可采用多种材料,常川的是铸铁和混凝士制品。由于防盗、造价等原因,混凝土雨篦在昆明市被广泛采用。雨水口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雨篦安装不合理。

如图1所示,雨篦的泄水孔上小下大。尺寸小于上孔的砂石、树枝、树叶等杂质可掉入雨水口中,随雨水进入管道或在雨水口清淘时被清除;尺寸大于上孔的杂物则被拦在雨篦上,容易被清扫,不致堵塞雨篦的泄水孔。

a)正确安装b)错误安装

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混凝土浇筑钢模板的使用问题

混凝土浇筑钢模板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其表面是否洁净光滑,因为钢模板要与浇筑混凝土进行嵌入,其表面的光滑度,会影响组合的密封性。

1.2路基的处理问题

路基的使用首先基于它的平整度,道路不平会导致行车过程中颠簸与跳车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平整度是工程得以使用的关键所在

1.3碾压控制问题

在沥青的路面上要铺上一层沥青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如果温度过高,碾压时就会产生错位、推移导致厚度不均匀;如果温度较低时,碾压的压实度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空隙率过大。

道路桥梁养护中出现的问题

2.1管理方面问题

对于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体系,没有完成全面系统的构建,诸多责任尚未得到落实。一些负有领导责任的道路桥梁养护同志,没有把自己的管理观念提高上来,对于工程质量的艰巨性、综合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质量为本的思想,只是放在口头上,没有在心里与行动上意识到永恒的效益是质量效益这一核心理念。

2.2桥梁养护自身存在的问题

2.2.1结构开裂,这是桥梁结构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出现裂缝的主要类型有由于强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造成的,还有就是由于自身的施工质量而导致的收缩裂缝,导致裂缝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超过了桥梁所能承受的荷载能力而造成的,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一旦有裂缝出现,就会使桥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降低,外界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果有空气和水分渗入裂缝,就会使得桥梁结构的内就行降低,裂缝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要对裂缝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不同的裂缝要进行不同的分析研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2.2强度不足,材料的强度会直接影响桥梁的结构性能,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上,如果发现混凝土有损坏,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这有可能和施工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很多裂缝出现,就说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这样将会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裂缝产生,使得结构的强度降低,形成之中恶性循环。

2.2.3蜂窝麻面,这主要是表现在桥梁的表面,虽然不会对桥梁的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这种缺陷长期暴露在外面,时间一长将会扩展到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这样会导致钢筋腐蚀,严重的话还会对桥梁的使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2.2.4横向联系薄弱,横向联系的主要作用就是来保证桥梁的刚度和稳定性,如果横向联系薄弱的话,就无法保证各个受力单元能共同承担荷载,这将会加速桥梁病害的产生和发现速度。

2.2.5支座磨损破裂,支座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墩台,进而保证荷载被均匀分给下墩台,同时能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支座一旦被损坏,可能会引发桥梁的其它的病害,严重的话将会导致桥梁出现变形或者是开裂。

2.2.6露筋锈蚀,由于桥面的缩缝的防水能力不高,长期积水和渗水,导致钢筋生锈,桥梁表面的混凝土脱落,钢筋一旦长期,机会锈蚀,严重的话还会减小钢筋的受力面积,这一般在就桥梁中比较多,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桥面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够,长期的积水渗水后,导致的。

三、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的管理措施

3.1控制材料。

严格原料、成品、半成品验收检查制度。对于材料的数量、形态、尺寸、外观等严格检查,看相关的证明文件是否齐备。对主要的原料进行抽检,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或者行业管理规范复试抽样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当马上通知供应商,进行共同处理,并快速清退出场,防止对现场施工造成妨碍,防止劣质施工材料对于施工安全造成的隐患。

3.2控制设备。

根据施工时期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坚决防止不合格设备、陈旧已淘汰设备进行施工现场进行使用。加强设备的保养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的精度同性能进行检测。要建立健全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每日点检制度,有专人负责。使道路桥梁施工中每一步骤要应用的机械设备都处于最好的使用状态。要尽量配备设备自动显示同记录的装置,减少设备对于工人的调整依赖。对各种类型的试验仪器、测量设备、张拉机械按规定做出计量检校。

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要尽可能地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提高上来,工程工期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施工企灶要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化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3.3控制工艺。

道路桥梁的工艺包含了流程安排、工序加工手段、桥梁工艺衔接等。具体的方法控制包括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检测办法、施工设计控制等。施工方案能否正确制定,会直接影响到控制工程质量的工作。所以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对管理、组织、工艺、技术、经济、操作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力求技术方案得到最优化,即达到经济合理、操作方便、技术可靠、工艺先进等要求。最终达到质量提升、进度加快,成本降低的目标。

3.4施工同养护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4.1施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要得到保证,一方面是人数的保证,另一方面是人员素质的保证。要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施工者进行组织学习、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岗位要求与施工技术。一些特殊种类作业人员,要求具备有效的操作证件。现场的组织者同管理者对于工程的技术工艺一定要熟悉,明确工程目标及各环节特点,确保施工全程的正常运行。

3.4.2组织有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测量控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内对于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对从放线到竣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标准的质量控制。落实测量、复核、交底签认、监理报批的全套流程。放线准、复核勤、点线面全盘控制。测量的同时,原始资料要准确记录在案。

3.4.3从施工的组织设计开始,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对于围堰定位、打桩、建承台、浇筑孔梁、加工钢梁、架设钢梁、挂设斜拉索等工作,都要做到标准统一。对于每一道工序,可以先制定出标准样板,把样板的标准记录下来,做为全程标准,争取每一道工序都是最优化完成。

3.4.4对于施工过程的试验和检验,要有严格的把关。使施工中的每个点位、每个段位都在全程中受到无遗漏地检验。检验与试验工作要按过程检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要求进行。

结束语

对于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各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怎么样才能把失误减小到最低,首先,要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教育培训,其次,要健全管理责任体制,最后,要培养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以上几点努力,把人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在具体实施细节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第4篇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__年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__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__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两合并前)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手拖费安排一部分,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

(三)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二、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农村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且绝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虽然县道和部分乡道养护由县交通局或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但因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地方政府方面,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而且,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

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20__年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县道和乡道养护经费主要由汽车养护费切块补助和地方手拖费、摩托车费补助解决。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公路建设的投入,忽视养护管理的投入,使得县乡道公路养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不能到位。

村道公路由于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转移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温岭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26万辆,并将以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仙居县每年通过支付转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10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发放县道养路工工资,剩下的60万元由财政核发到各乡镇,用于2392公里乡村公路的养护,每公里年养护资金250.8元。

(四)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的养护人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三、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鉴于我省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20__]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及《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建设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和“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生产专职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增设相应的内设机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市级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原有县乡养护科的可改称为农村公路养护科),县级相应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每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省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财政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应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即除手拖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外,省、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补助一部分,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可以通过投工投劳形式解决),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三)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平原地区乡镇可在养护里程较多的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集中负责该片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山区养护里程短的或路线比较偏的农村公路养护,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养护,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省里应抓紧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行业部门与乡镇签订合同,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金华市浦江县就是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由于我省农村公路总量和增量很大,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其养护管理的模式不应搞全省“一刀切”,要区别发达县市和欠发达县市、平原地区和山区、低等级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异,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公路站、交调站、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管理方式。

(一)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20__〕49号文精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国家、省、市(地)、县四级交通行业管理,县、乡(镇)政府、村或交通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费税改革前,许多地方都规定农

村居民必须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该方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在乡级政府成立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由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且乡级政府领导的养护机构多属临时性机构,常常面临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也不够稳定。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按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要求,由社会性资金投资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原来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后,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养护公司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脱离出来,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其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且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二是资金问题;三是目前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公司养护机构的人事、用工等问题由企业自主进行。对于难以实现管养分离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类管理实现部分分离。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的管理要逐步实现合同管理。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手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一般应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自然条件特殊,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养护单位的乡道、村道公路,应充分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方式,同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第5篇

关键词:乡村公路 养护

一、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重要性

乡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1、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1)安全。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畅通。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

(3)和谐。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 “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4)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2、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 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坚持科技兴路、环保节约。借鉴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公路养护模式。

(6)坚持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把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四、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公路养护管理段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本区域的村道公路养护工作, 拟订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村道并协助做好乡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二)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三)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

1、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乡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 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 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 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 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 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 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权利,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 真正面向市场的实体。

2、 强化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模式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3、 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推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原则,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鼓励、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养护管理中的积极性。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实际的管养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现在;对策

公路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成效并不乐观,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成为当下公路管理部门需要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复杂。我国国省道公路管理属于事业型体制,由国家拨款进行养护建设,实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进行。但是这种养护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合新时期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针对自身的情况对养护管理模式进行了组织结构上的完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封闭性特点,严重的限制了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创新,使组织结构上的完善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此外,管理体制复杂使分配缺乏一定的活力,管理观念较为陈旧,都从侧面反映了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国省道公路发展重建设轻养护,所以缺乏充足的养护资金,不能够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指导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设与养护缺乏协调发展。我国国省道公路建设主要依靠融资方式,这种建设方式在国省道公路建成之后就要面临还贷等方面的事情,直接造成了国省道公路运行压力,资金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这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养护管理的经营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国省道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成熟的市场规则和养护管理标准。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省道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养护管理办法,但是公路养护管理企业还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其中,统一标准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完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于建立成熟的市场规则,完善养护管理标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公路养护市场的完善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一定数量的养护企业,形成完善的养护市场是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点。在一些地区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企业较少,无法形成市场化发展。制定成熟的市场规则以及养护管理标准特别重要。

(四)养护机械化较差,科技含量较低。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有的地方虽然配置了现代化的养护机械设备,但由于缺乏对机械性能的研究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导致这些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低下,并且会出现闲置等情况,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性浪费。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还采用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组织性较差。在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不能够做好大规模的应用。

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实际的国省道公路管理体制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结合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结构特点,坚持集中统一原则协调国省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所谓集中统一原则,主要是指在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针对领导权问题,按照严格的标准、事先的规划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其次,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养护市场进行积极调研并不断开发,并且对科学的国省道公路施工队伍积极地进行选择,不仅使完善的竞争机制尽快建立,而且能够转变国省道公路养护的管理形式。

(二)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依法开展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地组织和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养护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规范。在进行公路养护管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以此为准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细则,使养护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其次,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合理借鉴国外公路养护的优秀经验,完善我国国省道公路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促进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高效开展。最后,要深入落实公路养护的各项管理条例,强化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条例,明确经营性公司依法履行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才能享有合法的收费权利和经营的权力。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快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使公路空间信息数字化及可视化,使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更加实时、便捷。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对国省道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从而对其进行精确分析,并得出实时数据,为养护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不仅如此,利用先进的国省道公路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国省道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测水平,还能使国省道公路养护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用准确度较高的传感器、RS及雷达等技术能够使检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化。

(四)建立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养护管理队伍是保障养护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主体力量,在新形势下应建立专业化、综合化的养护管理队伍,注重对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增加其工作经验,以更好的面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另外,对国省道公路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决策。注重质量评估标准,实现经验型转变为综合服务指标建设。

(五)推进养护管理的机械化发展。养护管理机械化建设是公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养护管理机械化将提升作业能力,保证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自动化建设,才能够实现对周边环境污染降低。在积极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的同时,应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建造大型综合养护机械,紧紧地抓住我国国省道公路发展机遇,实现养护机械国产化发展,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国省道公路养护效率,同样能够更多的节省经济投入。

参考文献:

[1]金艳云.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公路;管理机构;现行养护;管理状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整个体系中,公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公路的管理与养护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有效配合,并且需要专业的养护和管理人员来完成。但是,从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与养护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很多不合理与需要完善的方面。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公路管理养护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形成更好的整体风貌,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公路管理养护现状分析

从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总体实施现状来看,基层公路的养护管理具备如下典型特征:1)公路的养护作业在公路施工中具备强制性,公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构成,这决定了公路养护必须在施工中强制性实施;2)公路养护工程覆盖面广、且项目数量非常庞大,公路养护不仅存在路面的养护,沿线的桥梁、交通信号、附属设施和大量的绿化环保、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养护的构成;3)公路养护工程具备机动性与时效性特点,公路养护必须机动快捷,这样才能够让公路的实用性不受到太大影响,同时,公路养护在工艺和操作流程上在快速更新,施工过程也会很大程度受到既有交通的影响;4)公路管理养护工程和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公路养护管理需要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机械化程度,并且对于新材质与新工艺的使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养护管理的检测技术要求也很高;5)公路养护管理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来完成,鉴于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化背景知识的人员来完成,并且人员要懂得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落实。

二、公路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养护体制过于陈旧从当前基层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公路养护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造成各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公立管理养护的体制过于陈旧。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直接由政府部门负责,这从市场经济已经深入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当下来看,存在很多不契合的方面。公路养护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种形式已经很难再适应于当前城市道路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且会很大程度让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二)缺乏对管理养护的重视程度公路养护管理在我国明确缺乏应当有的重视程度,这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造成原因。公路养护工程覆盖面广、且项目数量非常庞大,并且公路养护工程具备机动性与时效性特点,这些都使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完成,并且要不断进行技术和施工材料的更新等。但是,鉴于我国对于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政府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使得很多先进的管理养护技术无法使用,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十分落后,很多管理养护人员的专业化素养都十分缺乏。这些都是实际管理养护工作中的很大障碍。(三)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养护团队公路养护管理应当由专业化的养护团队来完成,不仅团队成员要具备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背景,其公路管理养护的经验也应当十分丰富。但是,从当前实际工作的执行情况来看,现有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还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和水准,这使得很多具体的工作实践起来都打了折扣。

三、城市公路管理养护的有效完善策略

(一)管理养护体制的革新策略公路管理养护首先应当在体制上进行革新,应当顺应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将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形式向市场化模式过渡。这样不仅可以让这项工程有更多的资金,也可以吸纳更多更为优质的专业化人才,才能够让各项管理工作更好的落实到位。(二)管理养护法规的合理建设公路养护管理的法规建设应当更加合理与完善。一方,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规范的建设研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工作标准与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公路养护管理中技术的使用应当有明确限定,管理养护技术和材质的革新也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只有从法律法规层面让公路养护管理有完全健全的参照依据,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公路管理养护的整体质量和成效才会更高。(三)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四)使用管理养护新技术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燕弓,崔敏,王伟.建立公路公共行政体制[J].中国公路,2014(11).

[2]刘传雷,张波.我们身处其中的体制———全国公路管理体制不充分调查[J].中国公路,2014(11).

[3]沈忠仁.公路养护市场化再思考[J].中国公路,2013(19).

[4]丁煌,高峻.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路网一体化管理体制创新———基于深圳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第8篇

为加强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公路法》、《*公路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4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5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目标任务至*年底,基本建立符合本市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建立机构精干、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保证农村公路路况完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培育竞争有序、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具体目标任务是:

1、建立健全市、县(市、贾汪区)、乡镇三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明确管养机构职责,科学合理确定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准。

2、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渠道,明确各类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比例或补助标准。

3、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范围,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做到“建路必养,养必到位”,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全覆盖。

4、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5、完善农村公路各项管理养护制度,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路面完好率在90%以上。

二、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体系。各地和市交通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以县为主”的原则,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审核汇总和编制上报各县(市)、贾汪区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协调地方财政部门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缺口资金;监督检查各县(市)、贾汪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各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各交通主管部门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与县(市)、贾汪区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按规定管理和统筹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编制和下达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实施计划,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保护工作。各县(市)、贾汪区公安、水利、农林、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有关工作。各县(市)、贾汪区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管理养护,依法做好县道、乡道的保护工作。主要职责是:拟订县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县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对县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乡道、村道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区域的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拟订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乡道、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村道并协助做好乡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要成立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主任由镇长或分管镇长兼任,配备专(兼)职人员2-4人。

三、切实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规划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安全管理、运输管理”一并纳入农村公路管理范围,认真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和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爱路护路和交通安全的意识,依法强化公路规划控制及路产、路权保护,组织实施公路综合环境整治。要基本做到“十无”:无公路打谷晒场,无违法搭建,无非法占用公路,无擅自搭接路口,无违规挖掘道路,无超限超载车辆行驶,无未经批准的非公路标志,无未经批准的穿越公路设施,无在公路规划红线范围新增村镇建设规划点和新增违法建筑,无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涵构造物。乡镇人民政府要监督大型重载车辆绕逃行驶在农村公路,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的完好。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道沿线的单位、个人应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对村道造成损坏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追究赔偿责任,确需占用、挖掘、穿(跨)越村道的,应当取得乡镇人民政府的同意。村民委员会还要按照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指定专人对村道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制止侵害村道的路产、路权行为,对于巡查中发现的属于相关主管部门职责的事项,应当及时报告,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农村公路养护实行管养分离,乡道、村道日常保养工作可通过划段竞标的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沿线单位、个人协助保养、门前包干,切实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调动村民对农村公路保养的积极性。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单位出资或者村民投工投劳从事乡道、村道的保养工作;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修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要充分发挥专业养护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应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来实施,逐步实行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

四、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筹措和管理力度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多元筹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各县(市)、贾汪区政府和市交通等部门要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

1、省、市交通主管部门每年按以下标准补助:县道每年每公里1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

2、省市返还的“五小车辆”养路费,剔除征收成本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

3、各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代表了当地农村的形象,而且也反映了农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目前,在农村公路“全覆盖”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推动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县际和农村公路的养护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乡镇又没有养护机构,致使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以致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的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农村公路养护现状,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2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1)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技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 变。对公路小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加强路肩的养护。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沿线无排水设施,路肩被水冲毁,有的路段边沟及防护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4)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农村公路线形较差,路基防护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差,标志标线不齐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及寿命。因此,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同时,要杜绝“三无车辆”,加强宣传,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技术力量。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在大中专院校招聘一部分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农村公路养护实现自动化打下坚实基础。

6)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机制

近年来,虽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己经得到了相关的重视,养护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在具体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养护管理措施上面还不够完善,其运行机制和养护标准上还有待规范,养护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来看,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于责任模糊、机制不全、质量不高、资金不足这四个方面。

1.1 养护责任主体模糊

虽说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将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明确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并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也进行了明确:“县、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村道的路产保护工作由村委会负责”,但现行《公路法》推行的却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以上内容的冲突所导致的一个现实的情况就是路政管理工作依然未延伸到村,出现了农村公路养护“县里不便管,乡里不好管,村里管不了”的现象。根据笔者的调查,除列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的县道和大部分乡道得到正常养护外,少量乡道和通村公路的管养几乎处于半停滞状态,少数乡村公路失养率高达50%以上。根据分级管理原则,虽然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可执行却有难度,乡镇基本上不管。养护管理“缺位”现象普遍存在。

1.2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按照养护市场化要求,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要实现管养分离。但目前各地只有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基本上是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实行管养分离,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与养护生产单位没有彻底脱钩的情况,只是名义上的管养分离。有的在现有养护生产单位基础上,虽组建了养护工程公司,实行企业管理,但参与市场竞争形同走过场,公路管理机构一时无法转变角色,在选择养护公司承担养护工程时存在主观倾向性。此外,养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路政管理未触及村道,在农村公路上乱倒垃圾、堆放农作物、打谷、晒粮等现象给养护工作造成障碍。且大部分村级公路的养护只是偶尔得到养护,实际上有的村道年久失养。当路面出现断裂、龟裂、离层、起拱,由于缺乏养护标准、技术和设备,养护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养护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1.3 管理养护的效果差

农村公路的面广量大,又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设备,管理养护的制度至今还未健全完善,专业性管理和养护的难度极大。当前,有相当部分地区的县、乡级公路通过市场化招标选择队伍的方式来承担公路的管理养护任务,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半专业化。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村级公路来说,却仍由农民自己来承担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或者根本不做日常管理养护,应付上级检查时临时聘请农民工做突击性养护和季节性养性,养护效果和技术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公路专用养护设备的缺乏,又难以直接用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做替代,使得养护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

1.4 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按照国家确定的补助标准,地方财政均安排了养护补助和专项资金,并明确了补助范围和市、县级政府养护资金的补助来源。地方政府在颁布村级公路养护条例后,每年市、县两级政府也按一定标准拨付了养护经费,但经费的多少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区较富裕农村的地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经费就相对较充足,反之,则经费就相对较少。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网络日渐形成,交通流量不断增大,道路硬化里程逐年增加,养护资金的投入已无法满足农村公路的发展需要。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改善农村公路路况,必须构建符合农村公路实际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推进“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使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路权完整有效。

2.1 完善养护管理制度,落实养护责任

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主体缺位、资金缺乏等突出问题。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关的具体职责。进一步落实县人民政府的主体地位,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责任制,将养护任务分到乡镇和村委,具体责任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层层落实责任。

同时,为了落实养护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养护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各有关方面职责落实情况、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运行情况、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公路养护情况、公路路政管理情况。完善养护管理目标考核,必须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界线划分,明确各乡镇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对每条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对公路的起止点、道路及边坡结构、绿化、管线埋设、管理人员等信息进行详细说明。加强对农村公路特别是对通村公路的检查与考核,县公路站每月定期巡查村道路况和养护情况,县交通局每月也应对村道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并对养护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存档。

2.2 理顺养护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按照 “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责任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11篇

对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由于公路部门与城建部门存在职权交叉的问题,市政府一般主要采取会议纪要或者备忘录的形式解决,但对各部门的管辖范围仅做一个大致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明确的管辖权划分,因此,当事人需要在建成区公路上挖掘路面、埋设管线、增设平交道口等事项时,一是不知道应当去哪个部门办审批手续,二是在一个部门办理了审批手续,却在实施时被另一个执法部门查处的情况。比如:根据《公路法》、《公路安保条例》规定,增设公路平面交叉道口事宜应当由公路部门进行审批,而在南徐大道路段,由于公路人行道归市政、城管部门管理,因此关于此路段的平交道口,城管部门也会一并审批;再如南徐大道绿化是由市园林管理部门主管,如果园林部门同意移除该路段的绿化,则会在相应的地点形成一个自然道口,也不会经过公路部门审批。这样就形成了执法交叉、重复执法的局面。

2建成区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1)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对比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养护依据、养护内容、养护标准和经费标准对比分析如表1。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执法依据、执法范围、管理内容和执法处罚标准对比分析如表2。

(2)提出发展策略方案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保留建成区公路,明确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各自管理和养护范围。市交通部门在满足公路养护管理要求情况下,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对快车道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充分利用上级公路管理部门拨付的建设补助资金和养护资金,快车道路面养护差额费用部分纳入市财政补助。城建部门负责慢车道、绿化以及城市附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经费由市财政部门承担。方案二: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全幅由交通部门养护管理保留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除路灯、雨水、污水等市政设施外,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的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中分带、侧分带和所有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其中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路政执法参照公路相关法规。交通部门负责按规定使用省交通运输厅资金,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承担。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建部门养护管理建成区范围内的普通国省道公路及农村公路全部变为城市道路,由城建部门按照城市道路维护标准对建成区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由于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3)发展策略方案评价分析从提高服务水平、管养资金压力、人员安置、管养执行效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等多因素角度对3种发展策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结果如表3。

3推荐方案及政策建议

统筹考虑养护资金、人员安置、服务水平、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从可行性角度出发,近期建成区公路推荐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随着绕城公路(即城市建成区边界稳定下来)逐步建成完善后,环城公路范围内建成区公路逐步置换或移交给城管部门,推荐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管部门养护管理。针对近期方案一提出以下发展政策和建议。

(1)关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在划分权限范围时,不以公路的快、慢车道进行划分,而是列出各部门的具体的执法、审批事项清单,让各执法部门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有明确认识,避免权责交叉,也利于社会群众、企业能够明确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审批流程。

(2)公路与市政部门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机制在公路建成区路段管理中,应当着实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的机制。公路、市政、城管、国土、规划等执法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公路沿线的违法行为进行通报,讨论处置方法,统一执法管理标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区域违法行为,建立违法信息共享、处理结果通报机制,探索部分事项相互委托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率。

(3)加快公路养护专业化、作业机械化进程按照建成区公路交通服务要求和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引导企业加大养护机械装备的投入,提高养护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公路养护交通组织管理,提升养护作业效率,降低和消除养护作业生产安全隐患,减少养护作业占用时间。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的同时,地方给予必要补助由公路部门积极争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养护、安保工程等道路维护资金。同时,根据道路情况,市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

第12篇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机制,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保障国家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公路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方案》以及《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部省相关规定建设、经依法验收合格,有关机构批准认定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其中乡道公路是指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村道公路是指乡镇与行政村或村与村相连的道路。

本暂行办法所称养护是指道路及附属设施的日常维护、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及灾后修复。

道路和道路用地及道路附属设施,统称路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非法占用道路、道路用地及道路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的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并督促和指导村、社搞好村社道路建设与管护工作。

乡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社签订目标责任书,按年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道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第五条公民有遵守道路管理法规、爱护道路、道路用地和道路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损坏、侵占路产的行为有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乡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所需资金,除市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每年安排的一定补助资金外,可采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如道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自愿筹集和社会捐赠,村民按照“一事一议”政策筹资或投劳等)。

乡村公路的管护资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通知精神,乡村公路由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已纳入全市乡村公路网规划和统计的道路进行核定,按照乡道公路3500元/年·公里(见附件1),村道公路1000元/年·公里(见附件2)纳入燃油税预算,给予养护资金补助。由市交通运输局制定详细的资金拨付、养护质量、检查及奖惩办法。

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要实行定期帐务公开,群众监督,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代表市政府行使对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住建、公安、农业、林业、水务、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乡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乡村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乡村公路规划应当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乡村公路规划应当与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县道规划相协调。

乡道规划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村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协助村民委员会编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社道规划由村民委员会协助村民小组进行编制,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通乡公路建设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通村公路建设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强现场监督,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通村公路的质量检测和通村公路的技术服务。工程完工后,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交工、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乡村公路规划与建设涉及水利、电力、光纤通信、天然气等设施,各有关乡镇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大力给予支持。

第十二条乡村公路建设按照分级组织实施修建的原则:乡道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村道及社道公路的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协助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市交通运输部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新(改)建乡村公路时,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路段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两端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需要车辆绕行时,要事先向当地公民进行告知,并在绕行路口设置明显标志;不能绕行的,必须修建临时通道,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第十四条乡村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市乡村公路交通设施设置标准》(附件3)设置明显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绿化、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应完善配套。新(改)建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第三章乡村公路养护

第十五条县道公路由市养路段负责养护管理,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县道公路的日常路面保洁和边沟、涵洞的疏通工作,可由市养护管理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公路实行分级组织实施养护的原则,乡镇人民政府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组织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并组织对水毁受灾公路进行突击性抢修、恢复工作;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负责组织村道及社道的管理养护。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公路养护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给予技术指导。年终对全市乡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根据养护公路的路况情况,兑现落实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在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中,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建立健全养护制度,可采用个人承包,家庭承包和招投标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对乡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使公路养护质量达到《市乡村公路小修保养作业标准》(附件4),保持道路的设计功能和使用性能,确保道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十七条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乡镇、村、社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切实督促执行,确保养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利用养护作业车辆进行养护时,应当在养护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及时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十八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负责组织实施道路养护过程中需要挖砂、采石、取土等,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第四章乡村公路管理

第十九条乡村公路的管理,按照分级实施管理的原则进行。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辖区内道路实施路政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配备兼职交通运输管理员,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给予乡镇指导。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占用、挖掘、损坏道路、道路用地和道路设施。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道路用地和利用道路设施的,应按规定报批。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在道路和道路用地范围内打场晒粮、种植作物、积肥堆土、放养牲畜、堆放物品、修车洗车、倾倒废弃物、设置电杆和变压器等设施、进行集市贸易、举办物资交流会等商业性活动。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

(一)桥长5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

(二)桥长100米以上5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2000米。

(三)桥长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

第二十三条除道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道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及埋设(架设)杆、管、线等设施。经批准在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外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其建筑设施边缘与道路沟外缘的净距为: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穿越乡镇城镇规划区的乡村公路,其在城镇规划区内的道路宽度应符合城镇规划的道路宽度,其建筑距离按城镇规划要求执行。场镇过境段公路的养护管理和安全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镇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十四条超过道路、桥梁的限载、限高、限宽和限速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乡村公路、桥梁上行驶。各有关乡镇、村、社应按照《交通设施设置标准》(附件3)之规定,在适当位置设置限载、限高、限宽、限速和安全标志、标牌和设施,确保道路安全通行。

第二十五条除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在乡村公路上行驶外,铁轮车、履带车、重车等严重损害乡村公路的车辆,不得在道路上行驶。

第二十六条乡村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负责组织实施。

绿化用地不得非法占用,道路行道树不得任意砍伐和损坏。因建设确需占用绿化用地和更新砍伐林木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按期完成更新补植任务。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考核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督促实施,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全市度工作目标考核。在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在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因失职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公路交通管理法规和本《暂行办法》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交通和规划建设等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属治安管理处罚范畴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暂行办法未尽事宜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