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工智能专业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专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3:17

人工智能专业调研报告

第1篇

会议议题覆盖人工智能多个热点领域,如脑认知形式化、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知识挖掘、智能机器人及语音识别最新实践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等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此外,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信东等业界精英也到会分享实践经验。

智能技术成果饕餮盛宴

会议主论坛上,谭铁牛院士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现状、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进行了探索式思考和发问。同时,他表示:“目前,国家政策层面利好不断,将加快推进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

会上,徐扬生院士带来了“机器人:从动作到智能”的精彩报告,他详细介绍了爬树机器人、书法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全方位转向车等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思路。他强调,在考虑智能问题时要注重感知与认知,并就智能来源、智能可扩展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国内机器人创新模式、市场影响、机器人模块化定制等问题,与会听众与徐院士进行了互动。

主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苏中博士带来的“从WATSON到认知计算”主题报告。他重点介绍了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苏中博士认为,认知计算需要左右脑的结合,左脑偏逻辑、计算较多,右脑偏认知。报告还描述了WATSON的几个发展方向,如类脑的计算机体系架构、结合大数据的理解、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技术及未来的场景应用等。

围绕“脑认知的形式化”议题,李德毅带来精彩报告。他现场讲述了脑认知的神经学方法与物理学方法,并指出了人脑成长的认知性和社会性,提出了脑认知如何度量的问题;在脑认知的形态上,他认为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是关键,脑认知的核心是记忆认知。李德毅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机器驾驶脑的形式化及其实现思路,可划分为感知、认知、行为三个阶段。此外,报告还阐述了机器驾驶脑形式化的普适性,并提出了脑科学和人工智能交叉研究载体的建议。

在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的主题报告――“Computer Vision――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中,他总结了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发展并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观点,指出研究中要重视数据集、基准集等。

沈向洋博士在报告中强调了深度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问答环节,沈博士提出对微软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主要涵盖人工智能、大规模计算、安全以及新兴交叉科学四大板块。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吴信东教授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带来了精彩演讲。前者具体阐释了“大数据知识挖掘”,后者分享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吴信东认为,大数据处理框架可分为三大层:数据库、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并对大数据和流数据特征进行了具体介绍。刘庆峰具体介绍了国内尤其是科大讯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来了成果,包括应用现状、前景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刘庆峰谈到了对创新的理解应该为“大波浪+小波浪,核心源头技术突破+用户体验微创新”。

智能应用分享百家争鸣

此外,大会设置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四场主题论坛。

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专场论坛,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担任主持人,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成林、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于剑、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查红彬、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明、京东智能通讯部总监刘丹等专家与大家齐聚一堂,就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度学习、关于自然语言理解、关于图像视频分析、关于智能系统、关于跟踪与坚守等七个话题各抒己见、舌战群雄。

在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专场论坛,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德文担任主持人,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国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富春、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姚力、苏州思必驰联合创始人俞凯、京东数据与机器智能部负责人杨洋几位嘉宾,对于类脑智能、混合智能及应用场景等话题,和与会者共同做了深度交流。

在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专场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石勇担任主持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朱文武、复旦大学教授朱杨勇、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何清、春雨移动健康CEO张锐、考拉征信首席技术官葛伟平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科学原理与数据科学、非结构与半结构大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大数据的复杂性表达与数据社会、大数据的开放产权与隐私问题、大数据与人类健康、大数据与信用评分及社会管理七个话题同台论道,百家争鸣。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专场论坛,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郁及小i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朱频频,共同就“什么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五年来两者在理论及技术方面有哪些主要进展?两者在下一个五年或十年内是否会成为另一个科技创新的风口?”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做出了深度解析。

为响应国家 “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作为一次专业领域内的盛会,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一次全领域的动员和准备。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已成为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创业投资的热门方向。谷歌、IBM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信息服务;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24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128-04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ink tank,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the new think tank,to improve the quality,level and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think tan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abilities:document,information and data resources collection ability,intelligence analysis ability and service ability.With the library practice and experience,the upgrading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bility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and think-tank team construction,improved a think-tank of the brand influence,especially set up by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think tank alliance,vigorously promoted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think tank;capacity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service;information securit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mechanism

高校智库是面向政府决策咨询、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机构,高校智库建设优势明显。高校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对外学术交流广泛、人才资源集中,能够为政策建言、影响舆论和国际交流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1]。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智库建设非常重视,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智库的建设和发展[2]。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高校智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高校在智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5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世界上很多著名智库的前身都是图书馆,如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最初就是战争资料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下设的立法决策服务部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智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称国家科学图书馆)、清华大学、江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福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和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等图书馆都提供了智库建设的成功案例,因此,高校图书馆具备智库建设的能力。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面对智库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用户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参与新型智库的建设与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能力,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3]。

1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能力

智库的决策咨询和理论创新活动要建立在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数字资源和馆际互借等资源共享方式,能够为智库建设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4]。而高校图书馆擅长的分类标引、数据管理与分析等信息计量学工具和方法,定题跟踪服务、科技查新等参考咨询类服务功能,为智库的规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3]。

11文献、信息和数据资源的收集能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保障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不断丰富、优化和整合馆藏资源,并注重积累凝练馆藏特色,保障了重点学科和专业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一致。但对智库建设来说,仅仅依靠馆藏文献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注重原生文献的保存与加工,还要利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开发出专题数据库。建立有地域和本校特色的机构知识库,如对本校专家学者出版的专著、期刊、科研项目、学术会议论文、本校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等,对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4]。

为确保高校图书馆智库数据信息的丰富性,还要拓宽数据采集方式,采取多种途径获取海量数据和资料,特别要注重抓取互联网和开放获取的信息资源,以实现智库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同时注重数据深度挖掘、数据多重方式处理和数据多维使用[5]。高校图书馆智库要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共同开发智库资源数据库,提高智库的数据积累和信息储备[3]。

12情报分析处理能力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拥有的情报分析能力。图书馆利用情报分析技术开展情报服务,揭示智库研究对象的发展态势和规律,预测发展前景,从而为决策咨询提供支撑[4]。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报学及其情报分析能力成为图书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报分析过程就是智库研究的过程,图书馆的情报分析技术包括分类标引、情报计量、关联数据、可视化技术、本体与语义网、社会网络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尤其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智库的信息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情报融合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智库除了信息库和数据库的建设之外,还要着力建设智库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系统、平台、方法和工具。从数据和信息的海洋中寻找“蛛丝马迹”,需要各类分析工具。例如,运用CiteSpace等特定工具软件进行技术预测,分析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现、创新机会和技术趋势[6]。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本馆购买的统计数据库及平台,如CNKI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同方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中国经济信息网的《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区域监测评价体系》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或者根据本馆智库建设需求购买相应的统计分析平台。

13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能力

131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图书馆智库具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应用需求的专业性研究能力,加之又熟悉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服务[4]。高校管理层是高等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研究高等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制定高校战略发展规划。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和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高校管理规划、决策分析报告,协助和参与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以满足高校管理层的决策需求[7]。从2012年开始,我馆定期为校领导提供《校长决策参考》,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132建立高校新型产学研用平台

高校图书馆智库可以在校内招聘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他们提供积累科研工作经验的实践机会。高校图书馆智库还可以与学校科研部门合作,为课题申报和立项提供信息咨询和政策性建议。高校图书馆智库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将智库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高校图书馆智库真正担负起高校产学研用的多重功能,为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4]。

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已开展了对管理学院及经济学院的学术论文收录引证分析报告服务。今后还将开展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统计分析工作,并引入Citespace技术,这样可以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我校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能准确地描述该学科领域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发展方向。引入ESI分析,可以确定某一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国家、机构和期刊的科研绩效统计和科研实力排名。该类统计分析服务不但可以帮助学院准确了解教师科研发展状况,还能成为学校科研总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我校地处哈尔滨市松北区,图书馆根据松北区政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课题开展文献信息跟踪服务、报道、情报研究等,包括针对专题的研究分析报告、文献信息整合和自建特色数据库等。

我校所在的松北区已被划入哈尔滨新区,哈尔滨新区是国务院于2015年12月16日批复同意设立的,是中国惟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将以中俄区域合作智库平台为依托,开展对企业信息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为区域内的对俄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的策略

21凝练馆藏特色,明晰资源定位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理念先进、定位清晰,既要突出本校优势的专业学科,又要考虑到地方的人文特色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馆藏建设要保证稳定性和连续性,及时调整印刷型文献和电子资源的比例。熟悉高校专家学者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等,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服务。馆藏建设要根据信息载体的变化和学科发展进行调整。各地区高校图书馆都具有一定的特色,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特色确立智库建设的资源定位[3]。

22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优势,尤其是学科馆员优势,建立由“学科馆员+校内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三方构成的智库人才模式。学科馆员受过图书情报专业训练且具有某种学科专业背景,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要精心组织挑选从事信息技术、参考咨询和数据挖掘等服务的学科馆员,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团队,并聘请校内各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特约顾问。同时,聘请各学院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兼职辅助人员,弥补高校图书馆智库学科覆盖和人员的不足。

23搭建高校图书馆智库平台

平台开发是高校图书馆智库职能发挥与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平台是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重要渠道,是与其它智库合作的枢纽和窗口,是高校图书馆智库交流互动的媒介,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未来走向。

为了进一步拓宽黑龙江省中俄经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更好地促进智库平台建设成果的推广利用,营造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服务环境,我馆与北京金图创联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智库平台。

通过与北京金图创联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搭建的东北亚区域研究数据库平台经验及相关资源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的中俄文献资料相结合,合作共建哈尔滨商业大学中俄区域合作平台。该平台的建成将成为研究中俄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国际国内有较高影响力的资料信息中心与共享平台,可以为我校培养中俄经贸研究、黑龙江区域合作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提供综合,提升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术研究软实力,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给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打造黑龙江省智库创造坚实基础。

24提升智库的沟通和传播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要获得高校管理层、高校科研团队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认可,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形成自身的服务品牌,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支撑智库建设的信息宣传和服务工作。

第一,生产智库服务产品,包括年度报告、期刊和年鉴等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如信息简报和内参等,这些出版物不仅可以成为决策或政策制定的依据或来源,也可成为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舆论宣传的实证。第二,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不同规模和主题的报告会、座谈会、论坛、研讨会和新闻会等,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组织到一起展开交流和讨论,扩大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第三,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与出版发行和学术研究过程相比,新媒体传播更加普及和快捷,将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成果从专著、期刊和研究报告延伸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通过新媒体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与传播,将会产生更大的品牌影响力,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更多的资助和资金支持,并将推动更多的研究成果实现转化[7]。

25建立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的智库联盟的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与官方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在质量和影响力等方面还处于劣势,高校智库之间要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建立智库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团队,建设以属地高校图书馆为依托的高校联盟智库,加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智库联盟之间的协同创新,形成统一各个智库研究成果的机制,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理性思想和可操作的谋策[5]。

目前,在黑龙江省重点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械、航天、能源等方面享有盛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科设置围绕“三海一核”,其强势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核能。黑龙江省应以这两所“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作为智库建设的重点,联合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省内重点院校,整合优势学科人才和文献信息资源,为黑龙江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将以建设中俄区域合作智库平台参与其中。

3结语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符合高校运用科研能力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高校图书馆对自身发展与延伸服务的诉求。高校图书馆智库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高校与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为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及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校图书馆智库体现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理念上的创新、管理方法、组织架构等的创新,建立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品牌[4]。

参考文献

[1]王衍.明确高校智库建设定位[N].人民日报,2016-02-24,(07).

[2]黄雪梅.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智库重要成员的路径分析[J].无线互联网科技,2015,(13):76-78.

[3]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6,(8):79-82.

[4]张明,张莹,李艳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组织架构及职能定位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10-17.

[5]李玲,李中国.高校智库平台开发的缺失与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52-54.

第3篇

钟义信,1940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龙南县程龙乡豆头村。他1岁时,父亲被抓去当壮丁,后来病逝;8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身亡。他靠享受国家助学金读完初中、高中,1957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1962年考取该院信息论研究生,师从周炯教授:196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信息论研究和教学。1979年至1981年,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回国后,1992年5月至2001年4月,钟义信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1998年9月至今,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作为信息学家、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的开拓者、人工智能统一理论的开创者,钟义信教授曾担任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首席专家、信息领域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至今,他还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联合国信息技术咨商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WFEO-CHINA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兼信息与通信委员会主席。他出版专著16部,450多篇,为我国和世界信息科学与智能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惊动中南海的“北邮三剑客”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坚冰”,同时也把当时世界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信息带进了中国。

尼克松总统的专机一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紧跟在尼克松身后的美国国防安全军官黑格手上提的一只小巧精致的黑皮箱,引起了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的注意。当晚。陪同尼克松观看当天活动的录像。刚刚看了几个镜头,尼克松便指着录像对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前看我们今天活动的情况。”接着,尼克松便笑着介绍了黑格手上所提的“黑皮箱”。原来这个小箱子不仅装着美利坚合众国三军总司令开启战争机器的钥匙,还可以在短短几秒钟之内,通过通信卫星把尼克松访华的实况原原本本地传回到美国的千家万户。尼克松的访华活动一结束,立马找来有关专家,仔细询问“黑皮箱”的情况,并坚决地表示:“天上也要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

尼克松访华后不久,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主席作了关于军工产品定型的重要指示。总理作了应该发展我国自己的卫星通信事业的重要指示。1973年3月,邮电部召集有关人员传达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当时在邮电部计划科负责规划工作的黄仲玉听了传达后十分激动,便找到当时的邮电部部长钟夫翔汇报搞通信卫星的具体想法。钟夫翔部长表示赞同,并要他组织一个通信卫星联合调查组。于是在黄仲玉的积极倡导下,邮电部、第七机械工业部和广播电视总局便联合组织了一个卫星调查小组,黄仲玉任组长,北京邮电学院青年教师钟义信任技术顾问,负责考察我国研究和建设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经过详细调查研究,调查组认识到:总体上我国已经掌握通信卫星的技术,但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单靠哪家都做不了。于是调查组由钟义信草拟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只要各单位通力协作,我国的通信卫星就一定能够搞出来!在讨论这个调查报告如何才能送到的手中、引起中央领导重视时,他们决定先给写一封信,仍然由钟义信起草。然后,黄仲玉又找来钟夫翔部长的秘书林克平处理这个问题。林克平对通篇文字进行了修改,还找来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志誊写工整,最后3个人签了名。

这封沉甸甸的信随同机要文件送进了中南海,看后非常兴奋,在信上用红蓝铅笔画上一道道红蓝交错的杠杠。最后,总理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写信人的三个名字上:黄仲玉、林克平、钟义信,何许人也?总理便在三个人的名字下面重重地画上一道红杠杠,然后再打上一个问号,写下这样的批示:“请国防科委和国家计委联合研究,先把卫星通信的方针定下来,然后分头实施。1974.5.19。”这就是著名的“5.19指示”。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的报告》,尽管眼患白内障,仍在放大镜下坚持逐字逐句看完,沉思片刻之后,便在这份报告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之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报告批准日期,通信卫星工程被称为“331工程”。自此,我国卫星通信建设事业开始走上独立自主、快速发展的轨道。

后来,著名军旅小说家李呜生先后在《天路迢迢》和《远征赤道上空》两部书中描述了钟义信等3人的义举,因他们3人均是北京邮电学院毕业生,便称他们为“上书,推动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北京邮电学院三剑客”。“北邮三剑客”的故事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促成信息科学立项的一对“忘年交”

在1977年中共中央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大会”上,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冯秉铨教授与钟义信这一老一少两位学者曾上演了一幕精妙绝伦的“双簧戏”。

中央在粉碎“”后召开的这次会议,为后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作了充分准备,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会议要求每个部都要派出专家,对所辖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时年37岁的钟义信作为邮电部派出的唯一常驻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半年的规划会议。他把积在胸中多年的想法写出来,向大会提出了“发展信息科学”的议案。

无独有偶。正当钟义信提出方案之际,教育部代表团将一份《发展信息论研究》征求意见表传到了他下榻的宾馆。钟义信兴奋地看完征求意见表后,立即在灯光下挥笔写下长达4页信笺的支持意见反馈给教育部代表团,并且提出应当发展“信息科学”而不是经典信息论的科学发展观。

教育部代表团团长是我国教育战线和科研领域德高望重的冯秉铨教授,他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信息论”对发展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趁这次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之际,他写就“发展信息论研究”的倡议书,并派发到各个代表团成员手中。冯教授仔细阅读了钟义信的回信,一个年轻学者的博大精深的见解,着实让他大喜过望。

于是,这一老一少两个学者坐在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科学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冯教授听了钟义信对信息科学的论述喜出望外,拍着手非常爽朗地说:“太好了!我们国家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科学!我们要开一个报告会推动信息科学在规划中立项!”两人商议确定报告会由冯教授演讲,钟义信写演讲稿。

回到自己住处,钟义信连夜写出了演讲稿。冯教授在大会上绘声绘色的演讲,博得全场阵阵掌声。老少两位学者合唱一台戏,获得巨大成功。与会专家纷纷表态,要大力发展信息科学。后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确立的100多项国家重点科学发展规划草案中,信息科学列在第83项。信息科学终于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是我 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突破。

致力于信息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著名学者

1979年至1981年,钟义信以高分的答卷圆满地完成了出国深造的学习任务。就在他快要结束留学生涯之际,国家邮电部与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让钟义信到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接替茅以悦年薪5万美元的D1级高官职位。消息一传出,却把钟义信急坏了:信息科学是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自己刚刚摸清“信息科学”的头绪,正是发挥所学、为国家的信息化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让自己去“当官”,这不合适。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请求领导帮忙解脱,好不容易才使自己返回祖国效力,回到北邮工作。

1984年,钟义信在《北京邮电学院(自然科学版)学报》上发表《全信息理论》,把信息论从通信领域推广到整个信息领域。同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门为中央司局长以上领导人员组织了建国以来首次高级干部科技讲座《迎接新技术革命》,钱学森、宋健、马洪等20位学者应邀作报告。钟义信的报告题目是《信息科学与信息革命》,报告讲解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198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收集了他发表的25篇论文结集出版,定名为《信息的科学》,该书的出版对普及信息科学起了积极作用。

同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学术专著《信息科学原理》,在全信息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阐明了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信息科学特有的方法论,被学术界评价为“信息科学的开创性著作”、“国际学术界的首创”、“信息论发展到信息科学的标志”。1996年,《信息科学原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再版,2002年出版第三版。2005年,这部专著改编成研究生教材《信息科学教程》,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研究生精品教材。

1988年之后,他转入信息科学的核心领域从事智能理论的研究。1992年,他与合作者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第三部学术专著《智能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论述了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互补性,批评了国际上“AI is dead,Long live Neural Network”(“人工智能死了,神经网络万岁”)的观点。2000年,他又在中国工程院创办的《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发表了论文《知识理论框架》,为智能研究奠定了知识理论的基础。

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数十年间,他和同事们一起把所获得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在我国创办了第一个“信息工程”本科专业(1986年)和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5年),为革新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由于以上成果,钟义信获得了1987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最高荣誉奖、1989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他获得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获得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同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首席专家

1992年5月,通信高科技正式列入了国家863计划。鉴于钟义信在信息科学领域的成就和威望,国家科委聘任他为第一屑“国家863通信高科技主题专家组”组长。作为首席专家,钟义信带领主题专家组的同事们,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倾心尽力,科学制定我国通信高科技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实施方案。

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钟义信敏锐地发现,就当时的通信技术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国际上比较明确的主流方向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但是,通信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概念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它最新的发展和未来的变化。因此,必须通过对当今世界通信高科技的发展方向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进而提出更科学准确的战略目标。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这个战略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注意到,虽然当今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眼花缭乱,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宏观上分析,通信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变化主要将围绕着三个基本方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其中,宽带化主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传递的数量要求;智能化主要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信息传递的质量要求;而个人化则主要满足社会日益高涨的信息传递的时空自由度的要求。可见,数量、质量、自由度,是通信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因此,实现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将可以为社会提供理想的通信服务,做到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同任何他人、用任何方式进行方便满意的通信。这就是后来广泛流传的“五个W”通信技术。经过进一步的论证。钟义信提出把国家863通信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BIP-ISDN)”。

1992年7月,在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战略研讨会上,“BIP-ISDN”这一战略目标得到了与会通信专家们的普遍赞同。专家们赞誉:“这是中国通信高科技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具有前瞻性、凝聚力和号召力。”同年10月,“BIP-ISDN”通过了国务院863协调领导小组的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作出了正确的部署。研究进展后来居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昂然奋进的伏枥“老骥”

钟义信教授于2001年5月从副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组建“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的责任教授;同时继续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由他主持的《互联网电子邮件内容安全监控技术》经国家教育部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他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知识的生态系统,由此导致2004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信息一知识一智能转换”的机制主义方法,把“三分天下”50年之久的人工智能理论统一起来了,从而建立了“人工智能统一理论”,具有重大学术意义。他于2007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机器知行学原理》,对国际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分三路”的人工智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统一,这对人类而言,将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第4篇

[关键词]招聘 情报职业需求 情报职位

[分类号]G35

1 统计与分析方法、样本选取方法及统计描述

本调研以招聘网上的企业职位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和挖掘,分析总结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特点。之所以选择招聘网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它最集中地聚集了企业对各类职位的需求,最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职位的设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的招聘信息职责描述、职位要求中蕴含了大量信息,这些都是分析社会情报职业需求最真实的素材,也是最好的样本。

情报职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通用性和专用性。通用性是指各类组织里都存在对情报职业的需求,情报职业广泛分布于各类社会组织;专用性是指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机构里有大量的情报从业人员。因此,本次企业情报/信息职位招聘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从两个角度进行:①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即不分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对所有分布于企业中的情报/信息职位进行整体统计与分析,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全面地分析企业对情报职位的需求信息;②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对象,进行重点采样,对其情报/信息职位的招聘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情报职位的特征。

2 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对企业整体的统计分析有两类样本来源:一是综合类企业招聘网,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二是情报行业的专项招聘网,如中国商业情报网。

表1表明两类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因此分别选择两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可以对各自结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检验(这一点在后文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证实)。

2.1 综合类企业招聘网的情报职位需求统计(A样本)

在对国内三大综合招聘网――智联、中华英才网、51job从职位分类、职位检索性能、检索结果等进行综合比较后,选择智联招聘网为样本选取对象。

2.1.1 调研目的在大样本条件下研究情报/信息职位的地位、数量和在企业组织中与其他职位的关系。

2.1.2 调研方法依据智联招聘的职位检索功能对职位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检索地点设置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职位,因为这两地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企业职位数量大、种类较全(后文中商情职位统计中也印证,北京、上海、广东的职位各占20%左右,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2.1.3 数据收集一是依据智联职位分类列表选择职位大类和细分类,分别检索“北京”和“上海”两地近一个月的三大类职位:①信息类职位;②与信息类职位相关的职位(可以为之提供服务的职位);③对照组职位(和信息类职位没有直接关系,设此类的目的是为了作为参照和与情报/信息职位进行数量上的对比、比较分析)。二是选择检索条件:(地点=“上海”+职位关键词=“信息分析”)、(地点=“上海”+职位关键词=“情报”)、(地点=“北京”+职位关键词=“信息分析”)、(地点=“北京”+职位关键词=“情报”),默认检索时间为近一个月职位,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抽取时间为2008年10月1日)。

根据数据收集,完成了智联职位分类列表,对相关职位进行了统计(限于篇幅,这里略去分类列表)。

2.2 情报职业的专项招聘网(B样本)

选择情报职业的专项招聘网――中国商业情报网为样本采集源,选择该网站“职位招聘”中2008年1月1日到8月31日的招聘职位为样本。

2.2.1 数据整理把每条招聘信息整理为一条记录:职位信息(序号,职位名称,时间,职位描述,职位要求,公司名,地点),以(职位名,时间,地址)作为关键字,建立数据文档1(共461条记录)。

2.2.2 数据筛选对数据文档1中的数据进行筛选:①对同一个公司在不同时间的相同职位信息(名称、职位描述相同,职位要求相似)进行去重,约80条;②筛除兼职、低级职位(如:简单信息录入、简单信息收集等职位)约20条。剩余记录共354条,形成数据文档2。

2.2.3 进一步数据整理对数据文档2中每条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填写问卷,形成数据文档3。问卷主要内容有:①职位分类――职位分类表;②信息类型――该职位处理的信息类型(划分的是:职位“职责描述”和“职位要求”中描述的工作内容中处理的信息);③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划分;④职位要求――招聘信息中职位要求条目的分析。

根据数据收集,完成了中国商业情报网职位分类列表,对相关职位进行了统计(限于篇幅,这里略去分类列表)。

2.3 企业情报职位需求特点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及分析,得出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2.3.1 情报/信息职位的分类、分布和数量

情报/信息职位内部的分类组成和比例可以分为三块:①第一块为信息分析、信息收集、情报专员、信息主管4类,占34%;②第二块为市场类,占40%;③第三块为信息职能细分的职业类,包括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分析、档案管理员、行业研究员、战略分析、数据分析/挖掘,如图1所示:

情报/信息职位大多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和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中,具体可以分为两类:①传统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销售、市场、策划等部门。其中市场部的需求量最大,职位类型和细分程度较高,占该类别职位总量的比例很高,与情报学相关度非常高。其次是销售部,但该部门中需要的情报人员要求比市场部低。所有分类中这两个部门的职位占40%(见图1),A样本中更多。②情报部门:企业情报机构确有一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分属于情报中心的情报职位。情报部门下的职位分两类:一类是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信息专员、信息主管,数量较多,比重较大,约占30%左右;另一类是细分职位,如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分析、战略分析、数据分析/挖掘等,比重较小。

具体的职位数量和比例如下:根据智联职位分类列表中的职位,有市场调研与分析、咨询员/顾问、情报信息分析、CIO/IT总监、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五类可以划为信息类职位。其中市场调研与分析、咨询员/顾问数量较高,是情报信息分析、CIO/IT总监、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三类职位数量的7倍多。从而表明:情报/信息职位及其相关职位数量较多,但整合在情报中心职能下的职位需求数量较少,比重较低。

信息相关职位(销售总,g/营销总监、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N/主管、渠道/分销管理、市场总监/经理/主管)的职位职责的履行,必须要依赖下级信息类职位辅

助其决策。但实际结果中,情报/信息职位的数量比这些职位的数量要低得多。这说明:情报/信息职位的潜在需求巨大。

2.3.2 情报/信息职位要求的特点

知识要求的广泛性。在情报需求最多的销售和市场部中,对销售、市场、计算机等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其他高级分析职位,则要求更广泛的知识基础。

对专业背景的要求因行业等各异。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对专业背景的要求不同。通过对本调研报告的B样本的分析,对专业的要求可以分为5类:①信息管理/情报学;②所在行业专业(如生物技术公司对应生命科学专业,电子制造公司对应电子类专业);③计算机/软件;④管理/市场营销/经济;⑤统计/数学。情报/信息职位对②类、④类有高要求,如图2所示(统计中包含了“必须为×专业”和’×专业优先’):

在不同的职位细分下,对专业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对专利情报分析师职位要求进行统计后发现,大多数都要求有该领域学科背景。

对从业经验有一定要求。较低级别的职位一般要求有1―2年的从业经验或研究经验,有半数上职位(156/338≈50%)对从业年限有两年以上限制,要求行业经验也较高(98/338≈30%),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对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要求较高。像洞察力、信息敏感性这样描述信息素养的词在职位要求中出现频率很高,表明情报/信息职业不同于纯技术职业,它对沟通和交流能力要求比较高。

招聘学科来源广,面临其他专业的竞争。招聘的绝大多数职位都是针对几个相关学科进行招聘,情报学毕业人员要面临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管理、市场等专业人群的竞争。这种竞争就迫使情报人员“内核”力的培养急待解决。

处理信息类型明确。情报/信息职位处理的信息类型分为5类。多数(56%)情报/信息职位的工作中全部包含了这5类信息。有些职位处理的信息比较集中,如:行业分析职位主要集中于行业信息处理;专利分析职位集中于行业、竞争对手、自身技术信息处理。除去上述两个职位,对非全信息处理职位涉及的信息做了统计,如图3所示:

对应职业群体尚不清晰、成熟。大多职位分散在传统职能部门中,情报中心只在较少的企业中存在。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情报中心中,情报人才的需求也不集中,很少有对情报专业的定向招聘,情报群体“内核”不清晰等。这些现象表明情报学对应职业群体尚不够清晰、成熟。

3 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本调研报告中的“信息服务类企业”是指为社会或企业、个人提供信息/情报服务的企业,正如软件专业对应的软件行业一样,它是情报学专业所对应的一个行业群。情报学知识在这类企业中有着较高、较专业、较全面的应用。本调研报告主要对知名信息服务类企业进行了统计。

3.1 信息服务类企业职位招聘信息统计

本调研报告中把信息服务类企业划分为6类:①情报软件公司;②以内容加工为主的网络公司;③专业情报服务公司;④管理咨询公司;⑤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⑥数据库服务商。分别选取各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10家)为研究对象,对其2007―2008年招聘职位进行统计分析。

3.2 职位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统计及分析,发现信息服务类企业的情报/信息职位具有以下特点:①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对情报人员需求量较大;②大部分职位直接服务于企业情报产品生产或情报服务的提供;③职位要求普遍较高,体现在对学科知识面、学科知识深度研究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

因为信息服务类企业对情报学作用及应用有较好的认识,所以会出现这种定向需求。如: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公司的知识工程师、上海之目信息公司的信息师和万方数据的相关职位等都有“情报学专业优先”的招聘条件。

其他信息类企业中,虽有个别职位对情报专业毕业生有青睐,但大多数职位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特别是传统职能部门和技术性专业背景的企业的职位,都会面临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管理、市场及相应行业对口专业等专业人群的竞争。

4 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特点的综合分析

4.1 本调研报告中三种不同样本的选取、分析总结

本调研报告分别选取了智联招聘、中国商业情报网、信息服务类10家名企三个不同的样本。三个样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本调研报告的分析中,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因此,本调研报告中对三种样本的整理、分析挖掘的程度也有不同。

智联招聘是一个综合型招聘网,为课题组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企业职位需求看情报/信息职位的整体、综合的视角。主要目的是使课题组看到情报/信息职位在企业所有职位需求中的地位、比例以及和其他相关职位的关系。

中国商业情报网的样本数据主要集中在情报/信息职位,对这部分数据本调研报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理和挖掘,从而可以更细致地分析情报/信息职位本身的详细、具体特征。

信息类10家企业的样本属于重点抽样,上文已对此样本的特点给出了描述。

4.2 情报人员在企业中的主要作用

情报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提供情报服务和为客户提供情报服务。前者的发挥可以通过于传统销售、市场等职能部门的情报人员,也可以通过企业情报中心的情报人员;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辅助决策、环境监测、市场营销导向三个方面。后者主要是指信息服务类企业,为企业、其他组织的客户提供情报服务。

4.3 职位层次及其对情报学知识的需求

所有的情报职位可大致分为:信息收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情报组织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四大类。其中信息收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每类中也可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这种岗位及企业之间的不同(如对情报的需求不同,包括:情报来源、内容的综合性、内容、要求层次,等等),导致主要运用的情报知识不同,职位招聘条件、要求也不同。情报人员的需求呈现层次分布,但都有要求较高的特点。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此特点在信息类企业中表现更加突出。

4.4 社会对情报职位尚存在很大的潜在需求

调研发现仍存在大量尚未满足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对情报工作的认识不足,除信息服务类和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企业对情报学及其主要作用没有一定的清晰全面的认识,普遍存在“用到但不知道用的是情报学”的现象。也就是说,企业存在情报工作的需求,存在对情报职业人才的需求,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并没有将这类需求归为情报职位。

第5篇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经过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全体员工的奋发努力,广州日报日均发行量达180万份,日均发行量比2006年增长15万份,主报广告营业额突破20亿元,连续14年保持全国平面媒体第一,创造了被国内同行称为“奇迹”的经营增长业绩。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广州日报为何能创造“奇迹”?

古人云:“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如果你善于借人之智,善于借人之力,就是超人,就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睿智而理性的报业管理者来说,想追求笑傲同行的成功,“借力借智而行”同样重要和必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就深谙其道: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管理工作在总体上确实做得很好了,但是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不如竞争对手,需要补齐这些不足之处。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战略发展规划,并请了一家世界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对报业品牌进行调查和诊断,并结合报社的发展战略制定了2006年和2007年的品牌推广战略。

通过战略咨询,使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更加具体、数据化地看到整个集团,尤其是广州日报在市场竞争上的优劣势,对报业未来发展大势有了冷静理性的判断,为集团决策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何请世界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进场?不是因为报业集团自己不能做,只是自己做可能会有缺陷,因为集团自身已经有了思维定势,有时太过于自信,反而会自我封闭。

另外,在集团内部,广州日报早在多年前便开始了品牌建设之路的探索。2006年5月,专门成立了报社品牌部,负责建设和维护广州日报品牌。戴社长认为,成立品牌专职部门,是报社在采编、发行、广告传统的“三驾马车”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轮子。广州日报的品牌,将与其内容、发行、印刷、广告和团队一起组成一个六面体的“市场魔方”,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这个魔方会不断扭动,形成不同组合,由此产生的优势将使广州日报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占据报业潮头。

2007年,品牌部以“追求最出色新闻,塑造公信力媒体”为理念,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有决定力的人”为目标,组织“新广州、大未来”和“INNEWS”广告片投放、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研讨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社庆55周年、“我爱广州”系列读者活动等高质量的品牌推广战役,并积极进行主报品牌VI设计、《KING时代》内刊编辑、亚运官方杂志编辑、呼叫中心论证筹建、广州日报读者和客户市场调研等基础性工作。

为了强化资源整合能力,2007年初,广州日报又在广告处成立了市场规划部门――企划中心,主要肩负三项职能:1.经营规划职能:负责广告经营的市场规划工作;2.资源整合职能:负责报社内外资源的整合工作,以实现营销整合效应的最大化;3.营销策划职能:负责组织和实施重大经营项目的策划、推广工作,如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系列活动、第三届深圳文博会、“广爱天下”广西百色行、广州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活动、广州日报2006年度通讯员表彰大会、高考30年大型专题、优质生活国庆专辑等大型活动的策划、实施均由企划中心承担。

这样,内有集团品牌部和广告处企划中心,外请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公司,内外借智、战略引领、活力创新、团队制胜,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采编经营工作,稳步提升了集团核心竞争力。

第6篇

这次专家座谈会开得很好。刚才,9位省政府咨询委员和法律顾问作了很好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作了很深入的调查研究,所提交的调研报告很祥实,提出的建议也非常中肯,对于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明年和今后全省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办公厅要将专家的调研报告印发给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同时要认真研究,将专家的建议充分吸纳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科学民主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科学决策。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我从去年12月到省政府工作以来,到现在先后9次召开各方面专家座谈会,包括汽车、中医药、光电子信息、玉米深加工等专题,听取意见和建议。省政府各位咨询委员(法律顾问)围绕中心,把握大局,积极主动工作,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咨询建议。为做好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办公厅组织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形成9个专题研究报告,质量都很高,这是一个创新。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的中心任务,坚持推动发展、关注民生、创新体制、维护稳定,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各项重点工作,全省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地方级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净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度增加。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省政府年初向全省承诺的八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这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认真履行职责,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九次党代会部署,我们要抓住新的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强,要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立足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明年,我们要保持好形势,开创新局面,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从发展看,重点是抓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投资拉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节能减排,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从民生看,要集中力量办实事,主要抓好扩大就业,完善城乡低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城镇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城市廉租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村扶贫、饮水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

完成这些任务,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狠抓工作落实。希望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决策咨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是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现在,全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工作问题和差距,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建设新型产业基地;要强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撑,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保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是省政府的智囊和高参。希望大家紧紧把握全省改革发展的重点,以专家的视角审视问题、研究问题,当参谋、出主意,提出建设性、高质量的建议,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决策咨询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决策智力支撑体系建设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工作,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经过专家评估论证。本届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年底到届。办公厅和各决策咨询机构要认真做好换届工作。按照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职能职责要求,调整优化专家结构,集中各方面的智力资源,选聘一批熟悉**省情、关心**发展、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的专家,特别是那些年富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专家,把换届工作做好,开创决策咨询新局面。决策咨询是一个奉献智力的工作,需要积累、需要学习。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都有一个研究群体作支撑。一个咨询委员(法律顾问)的工作,可以带动和发挥一个方面、一个群体的聪明才智。省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专家意见和研究成果。希望大家把参与决策咨询的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和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讲真话、讲实话、讲建设性的话,这是我们做好政府工作最需要的。

三是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工作组织。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来自不同的单位,分别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立法咨询和法律顾问领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办公厅和四家咨询机构要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强对专家咨询工作的组织和服务。根据发展需要,每年都要确定重点咨询课题,进行深入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围绕重大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家咨询座谈会;经常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明确阶段性目标,及时反映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建议》报送省政府领导。要关心和支持专家工作,经常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专家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创造良好条件,提供相关服务。特别要认真抓好省政府领导对咨询课题、专家建议批示的落实。

再次对各位咨询委员(法律顾问)表示感谢,并通过大家向所有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表示感谢。衷心祝愿各位专家身体健康,事业发展,在新的一年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和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7篇

住建部近日《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标志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通知》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办法》要求,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等条件;《试点指标体系》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个一级指标。

无锡获批TD-LTE试点城市

无锡市政府日前宣布,无锡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TD-LTE(4G)扩大规模试验15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也是继南京之后,江苏省的第二个4G试点城市,目前,无锡移动已初步建成TD-LTE试验环境。根据规划,2013年2月,无锡市民有望体验到4G网络,年底将实现全区热点区域全覆盖。TD-LTE的高度带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融合,可支持高清视频监控、高速无线上网、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涵盖娱乐、办公和媒体应用等各个领域的集团客户业务应用,能实现与政府、媒体、银行、证券等机构和行业的联合,包括交通、医疗等频道服务,全面覆盖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在外向型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发展TD-LTE产业预计可为无锡带来近百亿元的投资,带动数百亿元的产品销售和近千亿元的应用开发,对无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暨经验交流会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张少彤公布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张少彤介绍,2012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进一步细化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民生服务的评估细则,并加强了对政策引导、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考评。分析2012年的采样数据,我国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的可用性和内容丰富度显著提升。部委、省级、副省级政府网站链接可用性由2011年的84.5%上升至98.7%,基本消除错链断链问题;地市级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可用性、互动功能可用性分别达到93.9%和90.4%,比2011年分别增长32.1%和30.6%。此外,政府网站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国地市以上政府网站中,超过七成能够结合各个民生领域和面向企业的基本服务领域用户需求梳理政府资源,优化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专题专栏,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重点需求。

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

以“智慧城市开启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提升市民知晓度、增强市民体验感、扩大社会参与面的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慎海雄,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戴海波,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张维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艾宝俊、慎海雄还向第一批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授牌。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为12月4日至14日,举办主要活动近20场,包括2012年智慧社区研讨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培训开班仪式、《我身边的智慧城市》巡展宣传活动、“智创未来 慧享生活”――上海市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创意设计大赛、无线城市科普宣传活动等重要活动。

上海推进法人单位“一证通用”数字证书

为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上海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法人单位免费提供“一证通”数字证书,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工作,政府部门数字证书多头发证、多头管理弊端可望彻底改变。2013年底前,上海各类法人将有望只用一张“法人一证通”数字证书,代替之前政府部门发放的各类数字证书,在政府网站上办理审批、年检、报税、社保、政府采购、工程报建、招投标等各类网上办事业务。这对于基本只使用一张数字证书的市内56万户中小微企业减负效果尤为显著。据悉,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是纳入本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信息化应用项目,通过统一证书应用标识和接口,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证书互认,为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在线办事提供统一数字认证服务,全面推行“一证通用”。

《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

近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正式《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并对上海的智慧城市前景提供了展望和解析。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社副总编辑慎海雄等出席会,并为“上海新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目前,智慧城市体系范畴还处于探索阶段。《报告》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案例,以上海为样本,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独特性”与“示范性”,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剖析,关注特大型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综合系统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特殊意义、示范作用与辐射效应。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拉近受众与“智慧城市”距离。《报告》认为,整体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资源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体系以及智慧安全保障等5个主要方面。

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举行

近日,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系列活动先后在普陀区、杨浦区和闸北区举行,并顺利闭幕。活动围绕“两化”融合联动、促进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石伯明作了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宣讲;并邀请上海市智慧城市促进中心介绍了普陀、杨浦、闸北三区2011年“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各区还就各自特色,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演讲。普陀区信息委邀请了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何积丰作讲演;杨浦区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联动,促进数字园区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戴开宇教授作演讲。培训活动闭幕式在闸北区举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健、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龙斌等领导致词。闸北区“融合创新、转型发展”论坛的结束,标志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历经近五个月,途经浦东新区、宝山、松江、杨浦、闸北等两化融合实践区后缓缓落下了帷幕。

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

第8篇

虽然海上风电的发展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大量与此相配套的工作仍旧停留在起步阶段,有的甚至尚未起步。

“我们对海上风电的准备工作做得还很不够。”面对已经出现的海上风电跃进,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开发海上风电的困难很多,中国目前根本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的实力,“滩涂地域内的风场建设工程、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等问题(都没解决),很多基础的工作我们都没做好。”

圈海规划争议

“如果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后续文件,我们的项目(中海油威海海上风电项目)早就做起来了。”3月22日,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贸易促进局局长助理高勤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家能源局的政策远远落后于项目的进程,现在是项目在推动政策的制订。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电力巨头几近完成沿海布局之后,江苏省才将海上风电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而山东、福建、广东等省至今还尚未完成规划的制订。

1月27日,江苏省召开海上风电工程规划报告论证会,会议邀请了省军区、省交通厅、省环保厅、省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等众多单位共同参加。

在与会人士提供的《规划报告会意见汇总》中,记者发现,这份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所作的报告,在会上引起了多家单位的争议。

“规划材料多来自地方政府,未与军事部门对接。”省军区的代表在会议上说。

“风电场建成后对通航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航线预留距离过小。”海事局方面认为规划应该征求国家交通部的意见。

河海大学方面则认为规划中的多块风场涉及江苏省围垦综合开发区,另有多块风电场水深条件较好,适合作为预留航道,并建议将上述多块风场取消。

不过,上述意见均未改变当地政府对海上风电的规划方案。

“上报国家发改委的最终规划报告(和论证会前的)基本没有改变。”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论证会只是走走过场。”

而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获悉,河海大学建议取消的东台C1、C2风场,不仅没有取消,还被划定为首批特许权招标项目。

“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规划的科学性往往被压制。”有参与江苏海上风场调研的河海大学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省里的规划更多只是汇总地方政府的意见,其他行政部门的意见基本忽略不计。

“我们曾经提出(海上风电)规划将对吕四渔场产生生态影响,但得到的回应是,你有什么比海上风场更有效益的产业吗?多少个渔场才能带来一个海上风电场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局还提出包括放弃在海洋沿岸和辐射沙洲布置风场、潮汐通道的改变将影响港航资源等意见,“没有得到什么回音。”

两个“奇缺”

“维斯塔斯的经验表明,海上风电的建设、开发和运行,远比陆上风电复杂得多。要确保风电厂良好运行,需要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要有成熟的技术,另外就是要有项目开发方面的经验。”

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邮件回复中,世界风机巨头维斯塔斯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两方面正是中方目前所奇缺的。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前必须进行风况条件、设置条件、选址条件、环境条件在内的多项调查,然而,虽然众多电力巨头已经基本瓜分了东部沿海的海上风场,但针对海上风场的科学攻关寥寥无几。

“目前东部沿海树立的测风塔不下百根,但大多数测风塔只是摆摆架势,全国符合设计标准的测风塔可能只有中海油树在威海的一根。”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现有的海上风场,要么没有进行前期调查,要么其调查结果也被束之高阁。”前述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的专家表示。

和测风装置等前期调查工作相比,海上风机的难题更为棘手。即便如此,包括华锐风电在内的国内风机巨头纷纷表示已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机”,其中华锐风电盐城基地的3兆瓦海上风机已经批量生产,并已经供给上海大桥风电场安装并网。

“目前国内陆上风机的可利用率不到90%,海上风机的技术远远高于陆地,国产风机的可利用率将会更低。”虽然上海大桥风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但很多专家并不看好其未来。“这不是商业项目,更靠近为世博会而建设的形象工程。” 江苏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说。

“按照科学的研制程序,一般的海上风电机组样机需要先在陆上试运行,然后再到海上,而且从样机运行到投入生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贺德馨表示。

专家指出国外超过5兆瓦的海上风机一般需要在岸上运行监测3年以上,并进行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风机各参数非标准排量模拟仿真试验后,才逐渐确定批量生产,而国内风机老大华锐风机4年前才开始涉足海上风机领域。

更令人担心的是,海上风场将遭遇台风的威胁,而因我国海上风电的极值风速目前仍无法确定。

“桑美台风2006年登陆浙江,最大风速78米/秒,导致浙江苍南风电场28台风机倒了20台,整个风场几乎报废。”顾为东说,如果没有科学、扎实的研究,海上风场将难以避免苍南的灾难。

“目前运营的国产风机质量问题,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后集中爆发。” 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说。

并网“老大难”

和陆上风电一样,海上风电也将遭遇并网难题,其难度甚至远远高于陆上风电。

曹寅认为,虽然海上风电场相对于陆上风电场更靠近中国的经济中心,电网容量较大,而且海上风力较为稳定,但是仍然存在谐波污染、电压波动及闪变等问题。

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总容量1613万千瓦,并网风电容量较2008年增长92%,系近年来风电并网增速最快的一年,即便如此,仍有587万千瓦的风电因未能并网而空转。

“电网已成为推进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今年年初的“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大大超出规划,远远超出了电网的发展规划,直接导致电网难以消纳新增风电。

“风电的随机波动特性导致对电网的贡献率难以超过10%。”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超过5%,就需要以智能电网进行调控;比重达到8%~10%以上,如果没有水电或燃气发电进行调控,则将危及电网安全。

“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技术的发展。”据顾为东介绍,江苏电网目前最大负荷约6000万千瓦,而到2020年,江苏仅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300万千瓦。

为促进风电并网,国家电网已经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并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的研发工作。

“(智能电网)这都是长期的研发项目,欧洲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已经持续了20多年,前后投入资金上千亿美元,但至今也没有彻底攻克(这一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电力专家表示,将风电并网“押宝智能电网是不明智的”。

与此同时,顾为东的“973”非并网风电项目也在就解决超大规模风电电量的问题进行研究。

第9篇

在我国,许多重大决定的诞生,都离不开为决策者出谋划策的重要力量——智库。因此,智库被称为“影响决策的人”。在中国,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总会受到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智库,英文称ThinkTank,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智库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我国以决策咨询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为政府服务的决策咨询机构多达2000余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官方智库,民间智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影响不大。

我国智库一般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智库的课题研究,有“命题作业”和“自选动作”两种。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向智库交办课题,“布置作业”,这叫“命题作业”。此外,智库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对相关领域的热点、难点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种形式俗称“自选动作”。

智库机构的咨询报告或者课题研究报告,一般来说,不超过3000字。智库机构向决策机构提交的建议报告,主题必须简明,内容必须扼要。同时要求智库机构,要站在全局角度,不为任何既得利益者代言,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智库机构写几十万字很容易,但是,决策者实际要用、可用、好用的可能只有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智库机构要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清楚,表达明白,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智库机构的课题报告中,一句话就要是一个重要观点,决策者的决策可能会据此而定。

前面我讲过,在我国,原则上每篇决策咨询报告,字数不超过3000字,其中送阅件的字数可以更短,可以是1000字,甚至是500字。但送阅件必须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不讲大话,不讲无用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只讲反映自己独立观点的话。这里强调一下,独立性是智库机构的生命线。在我国智库机构的课题成果,一般来讲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社会广为流传的“383”报告为例,它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重大课题,大概是两年前启动的,当时很多部门和研究人员都参与其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几十万字的研究成果。

我国民间智库刚刚兴起,与官方智库相比较而言,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为决策建言的渠道不同。一般而言,官方智库可以通过内参或送阅件,直接传递意见建议。官方智库,不但传递意见的渠道畅通,同时所传递的意见,能比较及时地得到高层的反馈。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朋友提供的数字,2012年,国研中心报送各类研究报告572篇,其中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其中145篇报告作出过批示。相比之下,我国民间智库的声音,就不是那么容易反映到决策层。

民间智库必须通过和媒体合作,才可以把一些建议呈给相关部委和领导。比如北京泛亚智库通过《西部大开发》杂志合作,送阅件多次得到等领导同志的批阅。我国民间智库机构的另外一个方式是举办高水平的研讨会,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从而增加对决策者的影响力。以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研讨会”,7月在西安举办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研讨会”为例,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决策部门的代表。在会上,多家智库机构的学者对研讨会发表了看法,不少参会代表表示收获很大。这样的研讨会,大大扩大了泛亚智库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我看来,中国智库机构发展将迎来春天,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智库仍存在独立性不强、咨询水平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其中“缺乏独立性”是常见的批评声音之一。我国2000多家智库,大多是用皇粮养活的,是依附于政府的,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性的缺失,使其决策咨询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对此,我建议官方智库应该突破官本位,追逐公众和国家利益,智库研究人员也应该是独立的,不应受舆论和领导观点的左右。尊重事实和国家全局利益,坚持实事求是应该是官方智慧的职业操守。

目前,我国智库可分为:按《公务员法》管理的智库,参照《公务员法》来管理的智库,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智库,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智库。还有些民间智库是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注册的机构和组织。我认为,中国智库,以后再不要用民间、官方的智库简单划分。更不应该给智库身上贴上姓“资”、姓“社”的标签。我建议,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才能有智库间公平的竞争。

十以来,我国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今年4月,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把智库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要建设“适度超前,服务决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我认为,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并不匹配。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应该从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鼓励智库更多为国家决策服务。

现在,官方智库发展也遇到了挑战。从根源上讲,就是体制内管理和建设专业智库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官方智库的基本职能是直接为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这个职能决定了官方智库不能去体制化。另一方面,我们对决策的影响越大,对智库建设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就越高。

我建议,在体制内建设新型的专业智库,有三个方面需要做出制度创新:一是人事制度,二是财务制度,三是统筹协调外部力量的机制。在资金渠道上,要让社会资金进入。中国智库不但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要与基金会、公司、大学等非官方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沟通研究信息,以更多地获取各方资金支持,这样智库才可大发展,大繁荣。

据了解,国家智库一般通过以下渠道参与决策:

第一,智囊机构接到权威机构就某一大文件或研究课题任务。第二,成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课者,影响高层。或者受邀参加专题座谈会。第三,国务院重大决策前夕,往往会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省部级专题研讨班,结束时,国务院领导和学员座谈,有关起草小组再根据讲话精神完善文件。第四,部委研究机构会收到更具体的课题研究,有时候一年有三四百个。在热点问题上,往往还要接受临时突击性咨询。第五,一些内参可以送到中办、国办。第六,学者在研讨会的某一观点受到高层重视,从而影响决策。

第10篇

新视点:中国实体经济要主动拥抱互联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企业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这是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外市场低迷、企业效益下滑时,中国实体经济要主动拥抱互联网,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仍要坚守绿色低碳、质量安全基本要素不动摇,诚信为本道德底线不超越。

“(这就)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和水平,要将落实节能减排、品牌质量和安全生产作为责任重点,要依靠实体经济自强自立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制度化环境等方面努力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能和水准”,李毅中说。

新动力:智库是推动社会责任发展的催化剂

作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本次会还宣布成立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智库”,经过遴选、报审、批准等程序,首批智库专家由包括金蜜蜂智库首席专家殷格非在内的24位专家学者担任。

“成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智库,是中国工经联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按照‘新型智库’的战略定位要求,采用平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和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纽带,智力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共建共管的新型智库”。

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在会上表示,下一阶段智库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调查研究、管理体系创新等领域的联合研究;承接政府政策研究课题,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总结企业经验,开展交流活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开展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谈判提供智力支持等。

首期24位智库专家为:程华、郭沛源、郭秀明、郭毅、李光、李凯、李丽、李伟阳、李文、梁晓晖、马欣迎、孟凡彪、聂丽蓓、钱小军、孙建业、王爱强、王晓光、旭、文雪莲、杨东宁、杨力、杨钟仁、殷格非、周国银。

新趋势:CSR报告和CSR管理助力转型升级

作为每年会议都备受期待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磅,会议还了《中国工业企业管理指南(2015)》(下简称“管理指南”)和《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5)》(下简称“发展报告”)。近年来,社会责任报告和社会责任管理渐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两个标配和重要抓手,取得长足进步,今年的报告中又有哪些新发现、新趋势呢?

在由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荣剑英的“管理指南”中,包括了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工业企业的路径、工业企业社会责任重点议题管理、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建设及附录等八个章节的内容。“管理指南”旨在从以履责内容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为主,力图建立适合中国工业企业现阶段发展水平与管理特点的社会责任管理思路、内容与方法体系,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标志着我国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即将迈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有了新的抓手。

而“发展报告”则对我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挑战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2014年度工业企业履责的绿色制造、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等七大热点议题出发,深入剖析,从多个维度介绍了企业履责的典型措施,并发掘企业的典型案例,为我国工业企业的履责实践提供参考。

新面孔:38家企业今年被授予五星级企业

来自现场得到的第一手数据显示,78家企业集中了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以石化和医药企业最多。中国工经联、联合国工发组织正式的“2015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责星级榜”,38家上榜企业被授予“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2015)”称号。

在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刘海燕的《2015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报告》中,将评估总结为如下特点:报告的披露内容其完整性和实质性有进一步提高;报告在社会责任管理和责任绩效方面的信息披露更加全面和深入;报告更加注重采用专题、案例、外部声音、图片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读性逐步增加;报告在构思设计上有诸多创新,呈现出了不同亮点。

而在对“2015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星级榜”情况进行说明时,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路耀华也集中揭示了与2014年首届星级评价情况对比有四方面发现:一是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的情况有所改善,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三是企业更加注重利益相关方管理工作,四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更具创新性和企业自身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智库 评价 影响力 中国智库

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并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在这一背景下,辩证认识和科学对待西方智库及评价体系,对于我们加强智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不可否认,西方智库对西方国家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智库建设经验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西方智库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能盲目推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还要走自己的路。

《全球智库报告》反映出西方智库观念的偏颇

西方智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詹姆斯・G.麦甘博士主持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2007年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每年一份全球智库排名报告。对于这一报告,国内一些媒体、学者和智库表现出高度肯定和自觉认同。该报告被称为“权威性和公信度受到业内外认可”“当下国际上最有权威的智库研究”“公认的衡量全球智库水准的重要参考”。

然而,对于报告的科学性和价值,世界银行、东欧及德国的一些学者早在2010年就公开发表了对报告中若干问题的批评。从2012年起,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报告中持续存在的大量不严谨甚至自相矛盾的错误,并对关于中国智库的评价有失公允提出质疑,认为“权威性”难以服众。

一是对智库独立性的看法存在偏颇。

报告一直将独立性作为智库首要的特性,热衷于宣扬智库独立于政府的身份。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智库没有什么独立性,而美国智库最强调独立性,95%的美国智库是独立的,几乎不接受政府的任何资助。

需要展开讨论的是,报告虽然特别强调智库不受政府资助所显现的独立性,但西方世界的事实也并非整齐划一。在欧洲,政府出资的智库不胜枚举,如德国莱布尼茨学会下属的一些研究机构智库,资金百分之百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般的意义上,独立性可以从资金、组织和思想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解,其中思考的独立性应是智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接受私有基金而不受政府资助的智库必然和思想上的独立性一致吗?事实正好相反。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一致的是,智库的思想表达不可避免地蕴涵价值判断,思想产品不可避免地蕴涵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从根本上说,西方智库无论是资金的来源,还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都没有逃脱资本的逻辑。

因此,对智库的独立性不能做片面化和绝对性的理解。其实,任何一个智库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到其所处国家的制度、体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都离不开其所处国家内政外交的政治需要,都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的维护和实现相联系。

二是对智库影响力的看法存在偏颇。

报告认为,智库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对媒体、公众和政府决策者的影响。美国智库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名。像布鲁金斯学会这样的美国智库,长期保持着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信任度和影响力,亚洲、拉美和非洲智库的专家都知道布鲁金斯学会,但他们可能并不太了解中国的顶级智库。

对于欧美智库来说,政策鼓动是它们产生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运作的一般逻辑是,首先向社会公开政策研究报告和建议,通过引导舆论最终达到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而中国智库在运作体制机制上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一般首先通过内部报告的形式实现其对决策服务的价值,注重“内外有别”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智库的“孤立性”明显也受到这一运作机制的影响。

报告对中国智库运作机制了解不多,由此也影响了对中国智库影响力的科学评价。报告关于亚洲、拉美和非洲智库可能并不太了解中国的顶级智库的判断就有失公允。事实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世界各国智库的交流平均每年就近2000人次。

西方智库在评价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以《全球智库报告》为典型案例,西方智库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不严谨态度,导致错误和漏洞百出,严重影响和削弱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一是评价对象不全。从纳入报告的智库评价名单中可看出,报告对智库的定义非常宽泛,非营利智库、非政府组织、营利的咨询机构、大学研究中心、政府和政府内部的研究部门等各种类型机构都被认为是智库。不过按照这个宽泛的标准,中国的智库数量远不止报告中说的429家。显然,该报告在统计中国智库实际规模方面存在明显的纰漏。

二是评价主体模糊。最重要的环节是专家小组的构成。2011年通过网络公开推荐等方式,该项目共吸收793名来自各地区和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小组成员、150名具有政治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等跨领域知识的记者与学者、55位现任和前任智库的负责人、40位捐助人、150位来自公民社会的代表、100家以上的智库人员、25―30家政府间组织、120家学术机构等组成的专家小组。但是,报告迟迟不公布调查对象和专家成员区域分布统计数据,没有给出专家小组的区域分布。对此,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大的设计缺陷恰恰就出在专家问题上。

三是评价方法单一。在开展全球智库排名的工作中,尽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但排名采用了“整体印象评价法”,这种纯粹的主观评价法没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统一起来,排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不同地区提名者的个人意识形态和学科偏见的影响。而且,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和随意性联系在了一起,这一逻辑充分体现在“谁合作,谁排名靠前”的排名原则上。

四是评价依据有限。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研究,从能够计算出的反馈率来看,2012年向全球各地区发放了13000份邮件排名调查表,只回收了1950份,占14.9%(2011年的23.8%是排除了其未报告的智库反馈数而直接计算个体反馈率得来,因此并不准确),甚至最低的年份为2.51%。过低的反馈率不能说明是否达到了最初设计的调查样本分布,而很大概率属于偏样本调查,这是其所依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实习生团队获得数据能力有限的典型表现。

五是评价结果矛盾。与全球智库排名这个庞大的工程严重不相称的是,“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只有一名全职工作人员,项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主要依靠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费城地区其他高校的实习生。调查没有实现尽职,报告粗陋之处频现。总体上看,评价报告中总体排名和分区域排名不一致、区域归属前后不一致、表述与所列数据不一致、同一国家数据前后不一致、同一机构名称前后表述不一致等自相矛盾的问题大量存在。比如,2014年报告中全球150强智库排名第48名与排名第99名的都是中国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效路径

《全球智库报告》的中国境遇,是西方国际话语权在智库评价领域的表现,是西方话语相对强势的缩影。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国智库在西方视野中的实际地位,展现出智库力量和评价话语权的相对弱势。强调,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

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影响有着鲜明的政治标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能片面理解为“与国际接轨”,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立足我国国情,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这是在全球智库竞争中必须彰显的独立性。一是要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服务决策是智库的一般功能和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成效,以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础性的检验标准。选题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不能和一般研究机构一样,主要从学者的研究兴趣出发确立选题方向。二是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本取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的探索,要以推动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完善为根本价值尺度。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不是所有的思想产品都是商品,市场化必须有严格的边界和底限。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与路径。既要看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也要把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推动智库的多元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的进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始终坚持政府智库的主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对盲目照搬西方、智库建设完全民间化和非政府化的倾向,要保持足够警惕。

要认真借鉴和吸收西方智库建设的有益经验。《全球智库报告》的中国境遇,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要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智库发展和建设现状,按照独立思考、适度超前和服务决策的功能要求,在智库建设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强化。一是强化独立思考。智库的影响力关键是思想的创新性。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建言献策,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平等讨论。二是强化智库的前瞻性。必须承认,缺乏前瞻性的战略思想是中国智库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一些智库多是“一招一式”的应急性对策占主导,缺少适当超前服务于长远的政府决策的探索和创新,因而把握现实全局或发展趋势的成果不多。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以富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展现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全球视野。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智库的不断发展,要强化全球视野,站在全球的高度,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探索增强中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与路径。

要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体系。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为在智库评价的国际话语权斗争中发出中国声音,抢占制高点,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2月启动全球智库评价项目,组建了多语种团队,尝试构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全球智库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在2015年11月了《全球智库评价报告》,提出了一套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全球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层次对全球智库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不仅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且根据该指标体系作的全球智库百强排行榜,也得到同行认同。在该领域首次发出了中国声音,“全球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与“全球智库评价报告”分别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智库重大成果奖。此外,该报告的入选2015年全国智库界10大事件之一。根据《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要加强对高端智库的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估,以质量创新、实际贡献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标准,携手相关机构与学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唐钧:《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华夏出版社,2001年。

2.唐纳德・埃布尔森:《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扈喜林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

第12篇

2013年1月8日至10日,由贵州制约逻辑学会主办,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实践科学发展观 发展客体逻辑学”高层次专题研讨会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贵阳市召开。研讨会主题是“创新客体逻辑理论 推动贵州跨越发展”。国际符号逻辑协会会员、贵州制约逻辑学会理事长龚启荣教授,学会副理事长傅于川教授、杨云江教授,秘书长何国玺教授,老专家何培钧教授,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院长秦宏康教授以及学会会员代表等共200余人出席会议。兄弟学会贵州省易经研究会会长麻福昌教授,贵州心理咨询学会会长刘秀琴教授应邀到会祝贺并致辞。

1月8日下午,开幕式在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举行。傅于川主持。

会议首先由龚启荣代表学会向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赠送教育部立项项目著作《当代形式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客体逻辑导引》;由田其彪教授代表学会向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赠送亲笔书写的《书魂》、《豁达》、《舍得》等字幅。

会上,杨云江代表理事会作学会工作报告,强调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是学会的生命线。在龚启荣的主持下,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傅于川教授当选理事长。为了学会更大更快发展,学会还民主产生了学会专家委员会,龚启荣、褚智萍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在学术委员会之下设立了12个专业研究组,包括客体逻辑组、形式逻辑组、数理逻辑组、内涵智能机应用组、语言学应用组、DNA科学应用组、哲学应用组、法学应用组、经济学应用组等。

龚启荣作大会主题报告《制约逻辑及其发展的广阔空间——制约逻辑与人工智能、数学、哲学、语言学、法学、管理、军事等》。与会代表张延武、汪学明、罗丽和崔超等分别作了题为《逻辑学与文化进化》、《制约逻辑与内涵智能机》、《逻辑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法律文书领域的客体逻辑应用研究》的中心发言。学术报告后,会员间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深入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共16篇。其中,林邦瑾教授的《命题、真假及‘罗素悖论’》、高东升教授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所未有的机遇》、龚启荣教授的《客观世界的n元关系——兼谈传统形式逻辑、数理逻辑顶多只能算x分之一的逻辑》等均系国际领先水平的论文。本次会议为省内及全国制约逻辑学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的良好机会。

(来源:贵州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