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时间:2023-09-12 17:10:17

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第1篇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2篇

摘 要:良好的教学品质保障体系是确保毕业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文章以AACSB的学习保障标准(AOL)为例,从该标准的变革历史、具体内容与步骤几个方面阐述了这套体系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提出了重视教学考核与持续改进、制定合理目标以及以课程为核心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议。

关键词:教学品质;学习保障标准(AOL); AACSB(商业精英商学院协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66-02

随着全球化、世界自由贸易等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高速流动,全球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对人才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商业人才的摇篮,商学院必须保证“毕业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Azevedo A,2012)[1]。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追求品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高校均把教学品质及保证品质的过程制定到高等教育的要求中。(尼科尔森,2011)。基于这一根本性的质量要求, 商学院认证机构如商业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制定了教学品质保证标准,这些标准又被称为学习保障标准(AOL,Assurance of Learning)。它的重点在于结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本文通过对AACSB学习保障标准的介绍,希望对我国的高等教学教学品质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AACSB学习保障标准的发展历程

1991年,AACSB认证标准首次提出“成果评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申请认证的审核条件之一。根据当时的认证标准,评估的过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采用间接评估方法,包括对校友、毕业生和雇主的问卷调查与其他类似形式的信息反馈。

AACSB认证标准在2003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程度的改进,“成果评估”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该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评估,AACSB要求高校制定明确具体的学生学习目标,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适当的直接评估方法改进课程质量。此外,2003年的认证标准要求不仅应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还需要对教学考核制度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2013年AACSB又对认证标准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结构性改进。2003年标准曾提出了商学院从使用间接评估到直接评估的转变。然而,从对学生和雇主等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间接评估为学习质量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视角。因此2013新标准在继续重视直接评估基础上,提出学院还应当将间接评估方法纳入学习保障体系中。同时,2013新标准认为学习保障体系是在课程管理这一背景下设置的,应该融入广泛的课程管理过程中。

二、AACSB学习保障标准的内容与步骤

具体来说,AACSB学习保障标准包括五个关联步骤,阐述如下。

(一)确立学习目标

第一步是各门课程必须建立各自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反映学生应掌握知识的程度,获得的技能和态度。这些目标不仅包括工商管理的专业技能,还应重视普通技能,如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道德推理能力。设立目标不仅应该和商业社会的期望一致,还需要考虑与商学院的使命一致。

在目标设定这一步骤中,AACSB认可不同的商学院设定不同的目标、服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提供不同的资源,因此,就学习目标的制定而言,不同类型高校的目标大相径庭(Miles等,2004)[2]。Azevedo等(2012)最近的一项对学习目标的研究设定目标的方法是首先基于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的定性访谈选择了八个关键目标(n=39),接着对四欧洲国家(奥地利、英国、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的商院毕业生和其雇主(n=900)进行了调查,最终围绕研究生就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设定了一系列目标。其次,初步设立的学习目标可能难以观察和衡量,如果是这样,那么它们就应该被转换成可观察的和可衡量的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AACSB, 2007),以便于学院衡量每个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制订课程计划

第二步是按照第一步骤中设立的目标,制订或调整课程计划。AACSB要求教师需要明确目前的课程计划在何种程度上涵盖了学习目标,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每一项课堂活动直接关乎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因为课程越是涵盖了学习目标,学生达成这些目标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具体操作上,每一门课程应该按照目标制订课程计划,保证每门课程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采取一定标准来较为准确地衡量每个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这个过程又被AACSB称为课程计划过程(curriculum mapping)。这就要求,在制订课程计划前,全体教师需要对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能力实现水平达成共识。在实际上课时,课程安排应该和课程计划的描述完全一致。

课程计划应该在课程大纲或学院介绍中明确表述,而学生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课程计划,学生在上课前能够明确了解每一门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对实现目标的作用。

课程计划的优点包括:帮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学位课程中找出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监测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和重叠现象,加强课程的连贯性和按照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并实现学习目标(Lawson et al.,2013)[3]。

(三)评估学习目标达成度

学习保障标准的第三步是衡量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选择、课程嵌入式措施和通过独立测试。

1.选择。这里的选择是指课前选择,以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体验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来选取一部分学生参与某一课程的学习。例如学生通过外语测试、分班摸底测试、提交文章等方式展示其语言沟通、书写沟通、经济分析或技术能力,才能被商学院录取,或者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

2.课程嵌入式评估。嵌入式课程评估是通过课堂活动,评估在课程计划中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它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工作(作业、考试、项目等)基础上,是对学生课堂作业或其他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以确保学习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例如,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做出专业的、高质量的商业文件,可以让学生撰写并演示案例分析报告,以评估其商业文件撰写和沟通能力;能力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分析道德问题,可以通过选取某一商业伦理案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评估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

具体如何采取评估程序,需要由教师讨论建立和核准,并明确设置在课程计划内,与学习目标相联系。

商业课程一般都会进行课程嵌入式评价,它的优点在于这种方式一般无干扰且系统,较为简便易行,数据收集的时间也较少。

3.单独测试。这是指课程结束时,按照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外部机构进行测试。学生考试中取得成绩也会作为毕业的要求之一。

在整个第三个步骤中,学院应该对学生的成绩或表现设置可行的内部绩效参照指标。例如要求学生的成绩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是学校制定的内部指标,则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可实现。如果学生的成绩与参照指标相比过低,则应该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不足之处或缩小学生成绩的差距。

(四)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传播

在第三个步骤评估之后,学校应该收集到学生基于学习目标的表现数据,教师委员会和商学院的领导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做出必要的修改。信息的收集分析过程在整个AACSB评审周期中必须是体系化的,虽然学院可以选择不对每一项学习目标都进行年度评估,但是学习目标应该在每个评审周期(5年)内至少评估两次。

(五)利用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第五步,是应用评估数据进行持续改进。通常改进的项目有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目标中各种能力的层次要求、更多更好地使用课外实践学习、新的录取或选择标准以及与目标更密切的多元化课程等(Kelley et al.,20104)。学习保障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商学院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三、启示

(一)重视教学考核与持续改进

学习保障体系标准实际上反映了AACSB认证基础的两大原则:考核制和可持续改进。通过直接和间接地对学习质量的评估,考核制能有效督促学院和教师保持较高的教学品质。但考核的目标并非是单纯的评估,AACSB强调需要在考核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学习质量的评估,学院可以测评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并且根据评估的类型,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和必要的指导。评估手段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持续保持高水平,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

(二)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学习保障体系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按目标制订计划,按目标进行考核,收集分析学生基于学习目标的表现数据,最终基于数据持续改进教学品质。合适的学习目标为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引导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形成统一行动,激励其进行努力,凝聚其成为一个联合体, 并为学院的整体教学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因此好的教学品质离不开适当的学习目标体系。这里的目标不仅报告课程教学目标,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学院的定位、愿景和目标。而在具体执行时,概括的、总体的学习目标往往需要被分解为多个具体目标,以便于执行和评估。

根据中央华盛顿大学Kathryn Martell博士所做的调查,最广泛的、与商业相关的学习目标是:有效的沟通技能、道德伦理、所有商业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跨行业或商业领域内知识的整合、国际化视野、团队技巧、专业资格或能力。

(三)以课程为核心

教学品质的保障最终应该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学院和教师都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课程虽然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但在具体课程中需要按照目标中的能力要求,用系统的思维来考虑,囊括方方面面需要的内容和技巧,按照课程设计上好课程,培养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Azevedo A,Apfelthaler G,Hurst petencydevelopment in business graduates:An industry-driven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alignment of

undergraduate business education with industryrequirement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agement Education,2012,(1).

[2]Miles M P,Hazeldine M F,Munilla L S.The 2003AACSB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implicationsfor business faculty:A short note[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4,(1).

[3]Lawson R,Taylor T,Herbert J,et al.Hunters andgatherers:Strategies for curriculum mapping anddata collection for assuring learning[J].Officefor Learning & Teaching.Available online fromhttp://olt.gov.au/resource-hunters-and-gat-herers,2013.

[4]Kelley C,Tong P,Choi B J.A review of assessmentof student learning programs at AACSB schools:Adean'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Busiess,2010,(5).

收稿日期:2016-08-26

作者介:季皓(1980―),女,江苏常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研究。

第3篇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1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表2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4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1~2课时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2~4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3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示例略)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儿童喜爱的事物用故事形式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的“导入”,采用音乐、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到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就集中在各项活动之中。在全课中,紧紧扣住了故事的情和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第4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标准制订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分析,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具备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岗位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总账报表等,紧密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对人才的需求,前瞻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不断进行动态更新。

(二)课程标准设计框架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专业体验课程标准共设计10个部分: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其他说明。

二、课程标准内容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即完成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素质、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规格要求,其总目标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的综合结果来确定的,因此也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1)总体目标。专业体验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监督与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基础上。

(2)具体目标。依据总体目标,在第1学期安排1周的专业体验课程,其具体能力目标如下:熟悉会计信息的取得、加工、生成和报告过程;理解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企业、个人的价值取向与财经法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博弈,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执法意识;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作用;理解政府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行政监督作用;了解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色,明确学习的重点,为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做好大学学习规划。

(二)课程内容 同一课程目标可以用不同的内容来实现。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实施单元,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人才质量。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课程目标的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的细化分析为基础,按照定向配置、动态优化的原则来选择课程内容。

(1)具体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体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的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组织、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等内容。以“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会计核算”学习情境为例,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专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讨论方法,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人们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意见产生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

(三)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像专家那样,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

(四)情境陶冶法 情境陶冶法是指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和总结转化。

四、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通过收集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建议考核分数比例如表3所示。

高职会计“专业体验”课程标准经过系统设计,并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架构下,设计出符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还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后的反馈等来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曹晓雪、王桂莲:《体验式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杨君、袁利鹏:《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第5篇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第6篇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

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第7篇

1.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

依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首先明确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根本。武汉轻工大学是湖北省属高等院校,办学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培养目标——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社会、企业、校友和在校师生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学习产出效果”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具体为:(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2)具备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3)掌握力学原理、工程材料、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4)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2.人才培养计划

依据专业培养标准的学习效果目标、整合课程,制订设计项目等实践环节,编写每门课程或设计项目的课程大纲和课堂教案,并明确各课程与设计对专业培养标准的贡献,最终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经过两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出具有CDIO思想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意识的2013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首次制订了面向学生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列出本科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降低了总学时和必修课比例,选修课选择性较大,并给出选课指导。对于“本科生综合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给出了具体要求,可操作性强,以人为本,合同式教育教学真正体现。本方案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提高较大,占28%。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体现了CDIO把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主干课拓扑图见图1)。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先后建立了10余个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实行多重考核与评价方式。

3.课程教学改革

无论是CDIO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都要求实施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并探寻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比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标准所要求的培养目标。今年我校开始要求制作“课程实施方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并举行了“课程实施方案”设计竞赛。教学目标作为其中的重要要求,某主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如图2:“课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范式转型,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原则,课程性质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明确。方案中设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和讨论式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培养、多元化并行之有效。方案关注学生反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资料,方案设计切合实际学情,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表1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进度与主要教学方法)。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贺正辉教授应邀到我校作了“CourseDesignandTeachingEvaluation”的主题报告,提出了逆向设计,区分HighOrder和LowOrder层次等课程设计要点。结构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是:(1)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精心进行“CourseDesign”。针对整个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前做好规划。(2)把握课堂节奏,巧点拨。(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4)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参与机会(如提问、回答、演讲、辩论、演算等),特别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结语可以确认CDIO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有显著效果。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工程能力有一定提高,在湖北省结构设计竞赛连获佳绩。土木工程建筑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居全校首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2014年暑假的生产实习,中建三局钢构公司主动联系我院招聘实习生,经过初试面试选拔了40个实习生安排在该公司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的项目部实习。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评价较高,从中挑选了12人签约聘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200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公司目前在全国膜结构领域占重要地位,企业发展迅速,从今年开始招聘土木工程专业在校实习生,准备建设成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是必然之路,尽管本专业目前还没有成功申报“卓越工程师计划”,但前期的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建设基础。

作者:黎丹 刘肖凡 李进 余文晖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8篇

一、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按照某一水平教学阶段的教学计划,把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因素,按照课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进行编排的计划。它反映教师对该项内容教学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是对水平阶段教学计划的具体化。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期教学目标(计划),它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了解或知道、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或有关本单元的体育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掌握和运用的运动技术和能力。

体能目标: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锻炼或发展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情感目标: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要贯彻的思想教育渗透。

2.设置课时数

单元教学课时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分配单元课时数时要充分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单元课时数,并根据单元课时数的设置合理分配重难点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兴趣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意识强的单元可以大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广一些、深一些。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生又不太感兴趣的单元,可以设置课时数少一些,让学生做到了解或基本掌握即可。

3.分析重难点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教学课时中去,通过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来完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4.构建教材内容分类和具体教材内容

教学单元是学习内容的集合,教师在设计和建构教学单元时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但《课程标准》仅详细的对各领域目标进行分类和分析,对课程内容却没有分类和规定,仅提出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实施要求。那么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这给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构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我认为构建教学单元首要的工作是对课程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因为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校没有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难以达成,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生早已达成,要求学校根据条件深化。因此各校要在学校层面上分析整合课程目标,结合本地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列出适合学校条件的教学内容。

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学生发展特点、教师的实际水平,对《课程标准》某个水平阶段的五个领域目标进行分析、整合。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条件,适应学生发展水平且可能实现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体系。

第二步:根据学校整合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目标体系,明确学习目标体系中哪些目标可以引领教学内容,哪些目标不能引领教学内容。

第三步:根据能引领教学内容的目标确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并列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当然,课程内容的分类并不要求我们从整体上都要学习,只是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菜单”。如我区的行知中学水平四教材分类:

重点教材:主要是由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目标引领的,学生喜欢的、学校场地允许的、社会上常见的运动项目和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

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技战术,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如防卫拳(18式)、剑术;完成一两套健美操或舞蹈,如有氧健身操一套;掌握几项田径运动技能,如跳远、跳高、跨栏、推铅球(实心球);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如滑轮、结合学校每年1周时间的学农进行登山和越野跑教学。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运作:各种滚翻、支撑跳跃、单杠组合动作、双杠组合动作。

基础性教材:由发展学生体能目标引领的发展学生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机体能力的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重点教材和一般教材相关的专门素质练习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一般性教材(介绍性教材):学会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如野营、定向越野、滑雪滑冰、划船、远足、登山、多功能健身器上练习、健美运动、防身术、台球、拳击、跆拳道、NBA篮球等运动项目。

三、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课标的思想理念,通过运动技术教学突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项目考虑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体现,再在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情意表现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组织与练习形式。重难点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重难点,而且可能是一些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的重难点。如对于跑、跳、投的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问题展开探讨,在对动作分析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最终需要挖掘出跑、跳、投在实际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

四、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

对学习方式呈现的比重不做要求,按照课程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倾向;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项目课程;教学实施

在国外为了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缩短培养周期,很多计算机人才都是通过职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培养的,对大多数IT职业人才来说,主要的能力是“做”,而不是掌握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进行计算机科学研究。所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应以应用性、标准性和针对性为主,在教学方面,学生实践是主要模式。教学不应按照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再到专业实践的路径[1]。而是把顺序颠倒过来,先从“做”开始,在做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所以,项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如何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项目课程的特点分析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2]。项目课程有下列几个明显的特点: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教学环境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内容直接来自或高度模拟实际工作,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逻辑结构,把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融合于教学项目中,以IT职业岗位工作评价标准来评价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

2项目课程的开发途径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途径与学科体系课程相比相对比较复杂。项目课程的开发应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项目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课程的门类、课程的结构,只有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工作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工作结构。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划分课程的边界;在课程的边界划分过程中确定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功能,确定课程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3]。根据课程的目标定位,详细分析课程担负的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设计和确定课程的结构,设计课程应包含的项目个数,确定项目和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课程内的项目可以是一个IT职业岗位的一个工作内容、一种服务、一份计划、一份需求分析等,如一个网站的开发。项目内容应包括完成项目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提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拓展性的知识,以及完成一个项目应具备的、项目应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如步骤、时间、经费预算等。接下来是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学材料的建设、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评价等课程建设内容。

3项目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步骤

教学策略的确定是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是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具有:有应用价值的项目、学生自主性、有计划的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社会情境、教学内容的多元性等几个关键要素。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本文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工作任务。即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背景下,确定课程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就应该完成;②项目分析。在教师的主导下,分析项目的工作活动内容或工作任务,分析本项目在课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与学习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③制定工作计划。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完成本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导;④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性开展项目工作,发现困难、提出关键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查阅并理解和记住完成项目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⑤实施计划、完成项目。由学生为主导,根据工作计划、工作分工和工作规定的时间,以及项目完成的规格要求,完成工作任务。⑥项目检查评估。项目完成后开展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⑦项目总结和资料整理。对项目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对项目工作用到的技术资料、知识素材等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主导;⑧课后练习。教师设计和布置类似的项目,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4项目课程教材结构设计

教材开发是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项目课程教材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定。本文把项目的结构总体上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项目引言、项目名称、项目概述、项目学习目标、项目相关知识、项目工作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技术提示、项目小结、练习设计、参考资料等。根据项目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工作任务,但一个项目内部也可再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中的任务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节。每个工作任务也可以有自身的组成结构,工作任务的结构可以参照项目的结构来简化设计。

项目引言的作用在于引出项目的性质、地位和属性;项目名称是一个项目的标题与行动纲领,在命名时应注意以工作内容语言来命名,并注意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结合;项目概述是对项目工作活动内容或目标的准确概述;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项目相关知识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以及扩展性知识,在教材中这三部分知识可不进行具体的区分,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但不应有所缺失;项目工作计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完成项目而设计的工作进程;项目实施是用来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项目工作的实施,可以包含具体的工作步骤;项目技术提示是针对项目实施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而安排一些技术提示点,指引学生的行动;项目小结是在一个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高;练习设计是通过相关类似的项目课题的设置来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的学习情况、掌握的程度,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参考资料是为了促进项目知识的学习而选取的类似案例、相关资料,案例选取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切合性和启发性。

5项目课程教学评价策略

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三方面。其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需求,教学的成功与否要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岗位工作能力、能否真正胜任具体的岗位工作为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其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其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对学生来说,基于项目的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学习评价。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良好结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对自己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整个项目学习中所做的工作,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且可以对完成项目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中,可以对自己的作品及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不足,从而找出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6项目课程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机制

项目课程的建设不能脱离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项目课程的建设没有企业参与将降低岗位贴近度,无法保证课程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事实已经证明,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本文认为项目课程与企业层面之间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常规性的工作机制。

(1) 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条件。专业培养目标应与企业合作进行充分认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项目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只能在企业人员主持下,由学校教师参与完成。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课程的门类、课程的结构,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哪些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

(2) 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内容分析。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内容,一般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课程,要想得到系统的项目课程内容,还要在课程门类划分、课程整合以后,再针对某门项目课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知识与技能分析,可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教学一线人员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工作。尽量做到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职业性和科学性。

(3) 学校和企业合作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在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结构体系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教学项目的设计,解决项目的来源问题。项目课程的教学项目必须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贴近,所以教学项目最好来源于企业工作实际,可以是企业设计生产过或者正在设计生产的产品或业务。这个工作必须在企业的密切配合下,由教师组织完成。一般可以是企业提供的项目案例,教师整理形成可用于教学的项目,每个项目工作任务的描述基本是按照企业任务书的形式进行的。通过逐步完成各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达到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知识教学的目标。

(4) 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项目课程教学材料包括课程教材、课程项目操作指导书、拓展性练习项目、教学案利、知识与技能辅助学习材料、教学课件等等。特别是教材的建设方面,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无法编写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材,可以说目前在市场上没有一本以岗位技能和项目教学相结合为教学目的的真正的项目化教材。

(5) 确定课程教学和评价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开发上,校企双方应以企业工作任务书为参考,重视对实训任务的每一个细节的描述。课程标准应体现“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标准内容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在标准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实践知识为主,着眼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企业人员把握工作过程和逻辑,学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和方法;由企业技术人员确定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和评价标准,由专业教师确定课程的教学进度、课时的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标准,进而确定整个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标准。

(6) 与企业合作培养课程教师。项目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面实现:一是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和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二是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其中实现第一条相对比较容易,现有的教师具备较好的课程理论基础,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迅速提高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民巧.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6):25-26.

[2] 徐朔.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7.

[3] 劳耐尔.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Project Course Construction

ZHANG Zhi-ju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第10篇

关键词:韩国;终身教育体系;学习账户;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78-03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起源与内涵

世界各国为了提升本国劳动力素质,英国于2000年提出个人学习账户(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s),美国也于2007年提出终身学习账户法案(Life Long Learning Accounts Act of2007),另外新加坡、瑞典等国也有类似法规,这些个人学习账户制对于提升各国民众终身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12月14日,韩国《终身教育法》全面修订,新增学习账户的法规,这也是学习账户首次被纳入法律范畴。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学习账户规定:“国家必须为了促进国民的终身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积极推动学习账户制度(包含国民个人的综合性学习经验,以集中管理)。”这次修订规定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发展方向。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将终身学习账户制列为其核心教育政策之一,在2009年5月8日再次修订中,又增加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实际施行内容,将此制度作为科学教育技术部的主要工作,并提出课程认证的注意事项等,这就使学习账户制的法制化更加完备。

终身教育账户制的实行具有三点原因:第一,建立组织性系统,为学习者管理个人的终身学习经历、学历、资格证书、就业等相关社会学习经验;第二,为了提高国民的终身学习参与率,推行终身教育账户制以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资源与信息;第三,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参与终身学习课程,通过这项制度鼓励其继续进修并补助相关教育费用,减少社会上因为收入或学历导致的弱势循环。韩国政府根据《终身教育法》规定,为了提供民众各年龄段的终身教育,并且帮助其管理个人的终身教育经历,设立了在线综合信息系统以集中管理全国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事务,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运用国家人力资源,并进行开发与管理。目前,终身教育账户制的管理由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负责,该院的终身教育政策本部设有学习账户制组,专门负责终身学习账户制的相关事项。2008年4月组成的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负责协调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工人教育账户制度之间的联系,确保两种制度之间的衔接。

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期间,教育科学技术部在韩国7个城市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示范开展工作(以下称示范开展),共投入2.8亿韩圆的特别教育经费,尝试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及方式,为终身学习账户的正式开展做示范和试验。最后总计认证了27个标准化课程,共计1277位参与者,并且为了学习结果的标准化认证,教育科学技术部组成了认证委员会,构建了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到2009年,共有17个终身学习城市实施了示范开展计划,其计划重点有三个:第一,构建信息策略计划和终身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构建咨询及相关信息的系统;第三,设立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标准机制。

根据2008年及2009年的终身教育白皮书,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方案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终身学习账户制通过人生各年龄阶段多样化终身学习结果的积累管理,加以认证并灵活运用,提高终身教育的参与率。二是各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需申请认证,课程按照领域及层次作整合管理,学习者自行参与课程并且开设学习账户记录,同时终身学习账户制也能整合终身教育机构的学习课程,给予咨询及提供信息的服务。三是对专为社会弱势群体开设的课程予以帮助,以帮助弱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各项示范计划以及整合工作完成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0年lO月10日正式推行终身学习账户制,为韩国民众提供学习经验的整合及终身学习计划的服务。

二、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与计划的推行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08年正式纳入《终身教育法》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作为推动制度的负责人,开始带领各单位,列出每年的工作计划,让终身学习账户制能够在充足准备之下正式开展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以及推行计划如下: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

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终身学习账户制由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因此教育科学技术部是此制度的主持单位,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起草基本计划、确保预算及经费补助以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工作。终身教育振兴院主要执行教育科学技术部制订的计划、学习课程评估认证并且负责评估认证审议会的运作,以及学习经历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内的统筹工作,如各地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接收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申请书。各终身教育机构则负责提供与学习课程相关的信息。学习者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自行主动申请终身学习账户,并参与终身学习课程。只有学习者的参与配合,这个机制才能顺畅运转,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进步。

(二)计划的实行

1.基础建设期(2008-2009年)

此阶段作为基础建设时期,要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不仅要考虑到相关制度的协调工作,更要确实反映国民需求。首要工作是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法制化,通过立法的力量有效推动;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发展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学分银行、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的整合与合作。在建立基本架构之后,便开始在不同的城市展开示范开展工作,以确定运行系统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再根据示范开展结果进行讨论与修订,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更符合需求且顺利运行。

2.施行期(2010年)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10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这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第一,加强倡导,以增加使用者以及强化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集中实施终身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工作。在施行期中,首先要对社会民众广泛宣传制度的内容,增加学习者的申请应用,并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内容建立具体标准,侧重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2010年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建立评估认证课程的数据库,并继续完善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

3.推广期(2011―2012年)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推广终身学习账户制,并且扩展每一层面的工作内容。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计划提供支持及强化,并预计在此阶段能完成3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并扩充学习课程及学习者的数据库内容;确保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国家资格体制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制的衔接;并连接初、中等学历以及高等教育学分认证的工作,扩充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学历信息。

4.稳定期(2013-2014年)

最后一阶段为稳定期,希望终身学习账户制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之后,能够进入完善且稳定的制度开展阶段,此阶

段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质量以及确保实施上的安全,保障学习者的隐私。针对终身学习课程提出的质量稳定要求,以及提供学习者学费补助,预计此阶段要完成5 000门课程的评估认证,通过此制度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并与其他相关的国家资格认证或学习制度达到合作互通的效果。

三、终身学习账户制实施主要内容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开展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进行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将认证的课程输入学习历史数据库,作为课程基本资料;第二,构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此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主体,个人可自行申请学习账户,开始积累个人学习经验;第三,活用学习结果,学习者可利用此系统参照学习历史与结果,规划未来学习计划或是申请学习履历证明材料用于应聘或者考试。

(一)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

由各种终身教育机关所提供的终身教育课程,需通过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公开审查,确保课程具有一定的标准程度后,并登录到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才可以使用或登记。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统计,仅2009年就有128门终身教育课程开设,2010年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施行期,第一步即为对各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先从示范开展的城市再到76个终身学习城市,最后再接受全国各地方自治单位的申请,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

终身教育机关的课程认证程序,首先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告当年终身学习课程评估的日程与办法,并且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十四条第二项所定的认证指标:“课程名称、教育设施与设备、教育目标、学习课程的内容与施行时间、学习者人数、教师/讲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学习者管理方法、其他课程运行的必要事项。”终身学习课程详细认证标准参见表1。

按照九个项目制定能够适用于各类型课程的基本标准,每个项目评分都要达到70分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评分结果有六个项目达到70分以上的课程,将被列为预备认证课程,可等待下一次的认证,而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的课程则为不合格。

终身教育机关或地方自治单位收到公告后,即开始填写申请书以及准备相关数据以参加审查,相关资料将统一送到终身教育振兴院,同时终身教育振兴院组成评审团,进行课程的评估工作,将合格、不合格及预备认证三种结果写成报告书,提交认证审议委员会,认证审议委员会针对审查课程的结果进行审议,并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核准发给合格证,之后再由终身教育振兴院向各教育单位通知审查结果以及给予课程发展的建议。最后通过认证的课程,将正在学习该门课程或是曾经学过该课程的学习者的数据输入学习历史管理系统(需取得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同意书,或由学习者自行申请填写)成为课程数据库的一部分。

(二)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由终身教育振兴院所构建的学习经历管理系统,是终身学习的综合数据库,数据库存有所有经过认证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资料。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中的终身教育课程在申请认证时,分为六大类:基础识字教育、学历补救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公民参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教育等。个人可以申请账户来管理记录个人的学习经历,记录曾经参与的课程,并且可以利用系统查询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作为未来的学习计划。此系统还可以和国家其他相关资格证制度如国家资格系统、学分银行制、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衔接,提供给学习者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信息,以及提供给国家完整数据,用于终身教育的统计和政策制定。民众可以通过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申请个人账户或是通过终身教育振兴院申请,再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四条的规定输入个人信息,终身教育振兴院也会与各教育机构确认个人信息的有效性。登陆后,学习者便可利用这个系统进行个人学习历史的积累与管理,该系统会根据学习者参与的课程类别做个人的统计表,学习者便可按照这个表格去规划未来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这个系统查询终身学习课程的开课机构、场所、内容等信息,如果学习者有学习上的困扰,也可利用系统的咨询功能解惑。

(三)灵活运用学习结果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管理并发给履历证明书。履历证明书内容包括学习者的正规学历、终身学习课程、资格证书等所有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也可以自由挑选需要证明的部分。个人除了通过履历证明书了解以往的学习经历及资格取得成果,例如,学分银行及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的情况,学习者也可以用此证明书积累学分获取学位。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使用此履历证明书应聘,作为个人经历证明,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与工作网等招聘网站链接,可以让学习者和公司企业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分类寻找合适的工作或是人才。教育科学技术部及终身教育振兴院也可以利用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获得学习者的统计资料,如国内学习人口的基本资料、学习趋势、学习需求等信息,作为未来发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建议。

四、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启示

终身学习账户自2008年立法、2010年正式全面开放申请,在政府由上而下的推行倡导之下,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即成型。2009年韩国终身教育白皮书提到,这个政策是一项综合教育及经济的综合制度,开放给所有国民申请账户以管理个人学习经历,并和相关制度连结。虽然前期工作存在着如课程认证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使用人数亟待提升、评估认证课程数不足等亟待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完成后将会是政府推行终身教育最有效且省时便捷的方法。

第11篇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个在单元教学计划中都不可缺少,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学习方法四点。只有在编写某个单元教学计划时包括这四个基本的层面,并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与初步的设计,才能说这是一个合格而且规范的单元教学。下面就这四方面展开讨论。

一、如何确立学习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在确立学习目标时,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五个领域的目标进行细化地加以表述出来,再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体现出来,也可以不用那么具体地细化,也不需要分别具体地表述五个目标领域,只有简短的几句涵盖就可以了,但是这简短的表述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来定,不能超越其界限。“为什么教”一定要体现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因为“为什么教”是教了后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值得教,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学行为对实现教学目标将有什么样的促进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容统领目标的说法”。那么“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统领教学目标”就不再难理解了。现在已经有了答案。这里,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一解释:对于“目标统领内容”一说,它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包括了所有的层面,它只是在大的层面上适合,但不能包括更下位的层面,比如说在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课时目标就不是目标统领内容了,不是先制订目标再选内容,而是通过所选择的课时内容来反映出教学目标。总目标是由多个课次目标来完成的,所以在制订课次目标时就不能继续用“目标统领内容”来要求。因为学习内容在课次目标制订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我们只能依据学习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制订课次目标,这仍然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思想。

二、如何选择、分配内容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没有作做出具体的规定,所以在制订的单元教学计划中,其学习内容也不能确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于此,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应先确立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一个目标下,用不同的内容来达成这个目标,所以说,在上完这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目标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我们可以再选择一项教学内容,对没有完成的目标加以补充,直到达到目标。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上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学习这项内容的认识规律,如果不能遵循这一规律,就可以对所选的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与修改,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保证某项动作的学习规律。

三、如何对难点与重点进行说明

传统的体育课有主教材,也有副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内容安排也不例外,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主有次才是正常,不可能没有主次,也就是说也产生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确定了重难点,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与组织管理。

四、如何选择多变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光是学生在学习,同时还要求老师在教中学,所以说学习方法,既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老师的学习方法,老师的学习方法可以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计划中设计的教师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有教学组织手段与措施等,都是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而预先设计的。也就是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和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发扬教学民主为主要目标,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与影响因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功能。现行的我们常用的、规范的教学方法通常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合作法、发现法,还有小群体学习方法等。或者换一种说法,用比较具体细致的表述学习方法,比如小组练习法、组内探讨法、多人合作互助法等等。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生 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和主体价值体现。它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任务。体育课是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上好体育课是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探讨课题。本文对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体育课加以探讨。

1钻研《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1.1用心去理解新课标

在新课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1.2认真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第一,备教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提前对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有非常细致的了解,首先得清楚教学目标,所学动作技术的方法和要领;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动作时容易犯什么错误,应该如何纠正;还要知道这些动作是否容易使学生造成伤害事故,应如何保护与帮助等等。

第二,备学生。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包括这个班级有多少学生,男生、女生各有多少,甚至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等等,只有对这些了然于胸,才可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兼顾所有的学生。

第三,备场地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数量等情况,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场地,提前准备好教学器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器材或者器材数量不够,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改变组织教法。等。

1.3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此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教学计划,即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

2体育教师以身作则

2.1身正为范,着装要得体

每次上课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整顿队伍、提出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学时,要有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慈爱的面容;解决问题时,要有敏锐的触觉。教育学生、处置问题时,方法要灵活得当。此外,行动要洒脱,讲话要精练,口令要明确,声音要洪亮。这样,上课主动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在教师手中,就能够确保教学质量,逐步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会从内心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可敬可信,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体育教师还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意识,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3精确示范,精辟讲解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醒要有重点。如篮球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让学生易懂、易记,又突出了练习的重点。体育课要精讲多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避免指责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4教学方法多样化

初中学生是从儿童走向少年时期的初级阶段。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中学生多争强好胜,一听说进行比赛就跃跃欲试,所以可以运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的方法要多种多样,努力克服“教师示范、讲解”的单一模式。直观教学非常重要,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光盘等音像资料,加强直观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练习中,提倡好帮差活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进步将会很快,可以多请学生作示范或表演,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和展示创造力与表现力。

5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秋季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6开发课程资源,设计体育器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教学成果。场地和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质量的保证。宽敞的场地,充足的教学用具和辅助器材,再加上布置合理新颖,会给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带来无限的乐趣,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们现有的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自制土器材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和可取的。它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活动空间,开发校本课程和体育设施资源开发的良好氛围也得以形成以

最后,要想让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实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