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园景观分析

公园景观分析

时间:2023-08-16 17:29:42

公园景观分析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1

关键词:春晖公园;植物种类;植物配置;造景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of the Springfield Park in Deqi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deeply analysis of the Springfield Park in Deqing in terms of its plants species, arrangement and plant landscaping features with other elements in gardening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investigation. moreover, 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the plants arrangement of this Park and gives some proposals which provide new angles for the relative research.

Key words: Springfield Park; plant species; plants arrangement; landscape features

1 前言

随着老龄化的严重及人们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选择到公园里度过闲暇时光。原因是公园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让人心静而愉悦。公园里绿树浓荫、鸟语花香,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园林植物不但是制氧机、降温机、补湿机、吸尘机,还是园林风景中最富有变化的组成部分,原因在于其自身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变换着形态、色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态,人们从对景观的直觉开始,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优美生动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德清春晖公园概况

春晖公园是德清县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西起云岫路,北起武源街,南邻广场南路,占地24公顷,其中绿地面积17.3公顷,东面最长达760米,南北最宽处达450米,是一座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具有水乡风情、文化休闲、游憩功能完善的综合大型公园。园区内西大门、北大门、中央、南部生态观光四大景区相互呼应,主要景点及活动区域有:白云广场、彩云漫天、翠竹报春、五叠泉、观星广场、儿童活动中心、露天剧场、江南水乡一条街、清风帆影、亲水长廊、湖面音乐喷泉、桂花岛等十余处景点构成。各景区独自成一系统,却又通过道路,水体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给市民和八方来宾带来美得享受。

3 春晖公园植物景观现状

3.1植物种类

春晖公园园区水体众多,坡向齐备,具备各类型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植物配置原则上是选用当地特有数种,并结合景观要求和各区功能特点进行配置。丰富的植物形成了多样的植物景观。公园内以人造和自然山水形成主体地形,园内的景观几乎被植物所覆盖,常见植物包括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雪松(Cedrus deodara)、樱花(Prunus serrulat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Soul)、珊瑚朴(Celtis julianae)、木荷(Schima superba)等树种。

3.2植物配置

不仅单株的树木在春晖公园所表现出的个体美,很多配置方式可以呈现出优美的景观。比较典型的主要有:

3.2.1植物间的组合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常绿树与落叶树间的搭配组合。常绿树作为背景,可以把落叶树的优美姿态衬托出来。

3.2.2植物与建筑的搭配组合

这种配置在园林中很常见,也很重要,在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与建筑和环境的协调,这样才能互相衬托或弥补,从而使双方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如植物与紫藤架的搭配组合。单独的花架是一个单调的建筑小品,需要选择一些植物与其搭配以达到和谐,植物的选择应根据花架本身的颜色而定,这样既可以增强美感,增添一种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攀缘在花架上的植物还可以有乘凉之用,这样通过建筑对自然的适应达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统一。

3.2.3植物与水体的结合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园,绦柳都是水边最常见的树种。绦柳的柔细枝条和随风拂动的姿态,成为水边美丽的景观。此外水池里种植大片重瓣荷花,到了夏季,这里是较热闹的地方。荷花花期较长,从4、5月一直开到10月。挺拔的荷花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感,而到了秋季,那枯黄的荷叶倒也颇有几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3.2.4植物与山石的结合

植物与山石的配置,能起到相互衬托或补充的作用,从而突出对方的表现价值。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一定要与山石的特性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石头前可种植龙爪槐,它可使本来生硬的山石出现生机。龙爪槐落叶后表现最突出的是它光滑的干皮,可与石头的纹理相吻合。

4 春晖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必须是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力求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成在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从而达到提高环境景观质量和社会、生态效益。自然的高层次阶段。

4.1种类与数量

植物的巧妙组合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空间景物层次,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空间。公园绿地运用植物来形成空间,往往是根据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以及配置方式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景观的,如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围合的空间是敞开的和外向的[3];若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视线的穿透,形成了半敞开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顶部覆盖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垂直空间。

在这类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植物个体的观赏性对于整体植物景观的质量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当然,由于面积的限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植物的种类,否则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易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春晖公园北大门景区的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大道高大挺拔;西大门景区的入口处的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姿态饱满、绿荫清幽。

4.2植物的色彩美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质。不同形体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高耸入云或波涛起伏,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不同的植物种类的叶片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常呈现各式的镶嵌状,因而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尤其当阳光将这些美丽的图案投影在铺装平整的地面上时,会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特别是开花植物的花朵,在色彩上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单条花又常排聚成大小不同,式样各异的花序,由此形成复杂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观赏效果[2]。

园林植物色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园林色块的效果,色块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对比与协调,而色块的排列又决定了园林的形式美。由于大部分园林植物都是绿色的,而且绿色在视觉上是最令人感到舒适的颜色,给人以平静、和谐的感受。因此,公园绿地中通常绿色植物占最大面积,以绿色为主色调,而其它色彩的植物起到对比、渲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春晖公园中央景区在人工湖周围布置了设置了色彩丰富的色块,与人工湖中央的喷泉结合成一幅大型的优美华丽图案,给游客一种美的享受。

4.3不同植物的造景特色

4.3.1 竹子的造景特色

竹文化是我国的传统现象,竹子虚心、有节、挺拔凌云的形态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成为“清高、气节、坚贞”的象征[4]。有关历史典故、诗歌绘画作品构成了竹子造景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竹子造景可通过景名题咏及竹韵景石等艺术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意境。竹子造景的“画意”,即将绘画艺术的写意手法运用于竹子景观设计,营造出反映中华民族审判意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竹子景观。在春晖公园内有“翠竹报春”这一优美景观,一眼望去,山上林涛竹海,遍山绿荫,重重叠叠的翠竹,恰似竹的海洋,绿波接天,漫步其中,“绿浓沾衣、凉爽沁人”。

4.3.2 花卉的造景特色

丰富多彩的花木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述了无限的象征意义,因而花撩起的缕缕情思使景物进入了诗画的境界。这样把外形与气质结合起来,突出了花的神态和风韵,大大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如桃花是象征鸿图大展;玉兰表达金玉满堂的美好愿望;表示清高;兰花表示高尚;木棉表示英雄;凌霄表示人贵自立。春晖公园五叠泉给人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同时在其下荷花的映衬下,更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主题氛围。

5 结束语

春晖公园以现在的景观设计手法,在发掘地方文化,延续乡土传统,体现本地的文化水准及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将绿化休闲和经济效益有效结合。对体现城市风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社会效益以及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市民和八方来客提供了一处聚会、休闲、观光的城市空间。对德清春晖公园园林景观的调查分析,研究其植物种类、配置方式、造景特色,对德清今后城市公园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7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07).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2

1.1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位于街心公园的正中间,也是公园主干道的交汇处,占地约8.8亩,为一圆形的铺装广场,广场边缘设有弧形花架,场地内部较为开阔,为附近居民开展集体活动提供场所,四周以层次丰富的树群围和,树木之间高低组合,色彩搭配,既对其他各分区形成障景,又成为人们的视觉欣赏点。广场东侧设有儿童活动区,内部有丰富的儿童娱乐设施。西侧设有一个报刊亭,亭外提供休息坐凳和茶水服务,该区位于街心公园的中央,是游人往来最密集的场地,最为热闹,占地面积也最大。

1.2樱花苑

位于街心公园的东侧,占地约6.2亩,以樱花种植为主,也称“春园”。该区种植了30余个樱花品种,形成了疏林草地。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有孤置、对置、丛置、群植等种植手法,场地自然起伏,游步小道穿插其中,两侧设休息坐凳。游人既可驻足观赏亦可边游边赏。每年3、4月间樱花盛开,即使是园外的过路人也能感受到樱花的绚烂的美丽。

1.3棕榈广场

棕榈广场位于街心公园的西侧,占地4.8亩,以常绿植物种植为主,其中又以棕榈树作为该区的景观树种,也被称为“冬园”。该区最外侧用雪松围和即屏障了来自街道的噪音,也形成了一个闭合空间,空间内部运用点的艺术布局,形成多个分散的小型广场,树下设置座椅,各小广场间以大面积草皮衔接,草皮中点缀种植梅花,以迎合冬园的含义。该区营造的目的是为在公园里创造一个安静休息区。

1.4石榴园

位于街心公园的南侧,场地平坦,广植石榴树,配以柿树、鸡爪槭、黄栌等秋季观叶植物。占地7亩被称为“秋园”。其中石榴花也是“西安市花”,花期可长达5至7个月,盛夏繁花似锦,榴红似火;秋季累果悬挂,色彩鲜艳。鸡爪槭、黄栌树姿优美,叶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该场地主要作为赏景园,园内设有仿古园亭,小桥流水,形成一派自然田园式风光。

1.5紫薇园

位于街心公园的北侧,与庆安居住小区隔路相对,占地约6亩也被称为“夏园”,以紫薇作为该区的主体景观树种。一到夏季,被称为“百日红”的紫薇繁花似锦。该场地划分较为规则,设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并配置较为丰富的健身设施,方便附近居民使用。

2.土门街心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园路总体规划有缺陷

主园路为套环式园路,游人在园区基本能够通过主体园路游览全局,但是各局部分区道路规划不够细致,尤其是在场地较大,较为开阔,草皮敷设较多的地区如樱花园,石榴园等,规划时没有考虑游人深入游览或交通上“走捷径”的心理需要,没有设计园路,草地也没做好范围防护工作,导致大量的草坪被踩踏,在大块的绿地中,甚至在很多场地的边缘会出现黄土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公园的整体美观性。

2.2植物养护不到位,病虫害滋生严重

尽管公园历经零九年政府改造提升,内容有所丰富,但是后期管护不到位,在游园的过程中时常会看枯死树栽植在草地中,尤其是到了春季和盛夏时节不少树木叶片上出现霉斑,叶面泛黄卷曲,树形枯槁。很多植物的树冠较为散乱,影响观赏效果,低矮景观树种多,场地遮荫效果不好。

2.3园内设施较为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在游览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健身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有的完全损坏,有的零件残缺,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很多都是锈迹斑斑。大大降低了使用的安全系数;很多园椅和坐凳年久失修,游人无法使用;花坛与铺装广场饰面砖松动脱落,尤其在游人活动频繁的中心广场,此现象较为严重,场地边缘凹凸不平,很多游人不注意脚下路面,会发生磕绊现象,遇到下雨天气路面也容易积水。

2.4公园亮化工程不到位

公园内部照明设施较少,建园初期没有考虑到夜间照明,晚上公园只能借助园外的路灯照明,光线昏暗,很多市民不愿甚至不敢晚上在公园活动。改建后,在公园内部的主干道上布置了园灯照明,但由于间距过大,亮度不够,很多绿化场地没有照明,给居民晚间活动、游赏造成不便。

3.解决措施

3.1丰富园路的内容与形式,广植绿篱,解决草坪踩踏问题

考虑到园内道路形式比较简单,因地制宜的细化各分区园路,既参考场地布局的美学观念又考虑游人交通使用的需求,在已踩踏出“捷径”的草皮上铺设踏步或敷设鹅卵石小路,满足步行的要求又易与自然环境协调;在草坪边缘种植绿篱或花境范围场地;对于绿地中心的地面也可将其改造成为花坛,形成嵌花草皮并设立警示牌,提示游人爱护花草树木。

3.2加强公园后期管护工作,及时对植物和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市民可以积极的提出意见督促市政人员加强公园的管理养护工作,对于枯死树及时伐除;滋生病虫害的植物有效的隔离治疗;对部分植物进行整形修剪,保证绿化的基础上提高美化效果;建议根据场地的特点适当的种植冠形宽大的乔木,保证夏季的遮荫效果。经常对公园的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无法使用的设施及时更换,多考虑儿童和老年人活动使用的需要。

3.3保证公园的正常照明,丰富夜间景观,提高公园使用率

将街心公园的亮化纳入到城市亮化工程体系中来,在保证正常照明的基础上,丰富夜间照明内容。主干园路设置间距合理的路灯照明,各分区绿地中可根据表现的主题设置景观灯,面积较大的草坪中镶嵌草坪灯,景观较为丰富场地,例如:主题雕塑、亭、廊、花架、组景花坛等附近设置投射灯以强调其夜间表现效果,可选用LED灯和光纤照明的方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结语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3

关键词:风景园林;郁金香;主题花展;景观设计

1郁金香位置选择

1.1林下

郁金香喜凉爽、湿润、向阳、避风的环境,在疏松肥沃的沙土中生长较好。在林下种植可以延长郁金香的花期,半阴环境的落叶性大树林下,郁金香的片植也会带来梦境般的效果,而且在国外,林下片植也是最常见的。

1.2坡地

坡地种植郁金香可以形成最佳的视角,便于游客观赏。并且坡地排水良好,有利于球根花卉的生长发育。

2郁金香的品种选择

郁金香为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还有更多更新的品种不断出现,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的约100多种。

2.1郁金香的花期

郁金香花期的长短与展览的成败有相当大的关系,兼顾花期的长短,做到早中晚的品种合理搭配,开花期间气温和阳光的直射度对开花期长短有很大影响。如果开花期气温平均在15℃,则开花期为2~3周;平均温度假设在23℃,盛花期就会缩短至1周。安阳春季气候干燥,4月份气温回升快,早期开花的品种在突然升高的气候下一般开花期会很短,本地区最晚的品种一般也会在4月25日达到盛花期。因此多选择一些中期或者晚期的郁金香,使得整个郁金香展的展期尽可能延长。

2.2郁金香色彩艳丽,变化多端

郁金香花色有白、粉、红、紫、褐色、橙色等单色或者复色,深浅不一。安阳经过近3个月的灰色冬季,靓丽的郁金香就倍受人们欢迎。郁金香展中大色块或大色带的效果取决于主色的选择及主色与配色的合理搭配。

2.3不同高度郁金香的选择

在郁金香展览布展中,图案的色彩搭配好坏与地形及植株的高矮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中间层及后侧的品种要高,外部及前面的要矮。高的品种一般花朵大而且花期长,远距离观赏效果好,矮的品种一般花朵小而精致,但花期相对较短,适于近距离仔细观赏。重瓣品种一般高度都比较矮,适用于图案组合或近距离品种展示。

3郁金香的布展形式

3.1郁金香品种块

需精心选择郁金香的种植数量及品种,主要以品种块的种植方式进行展示,这种形式使各个郁金香品种之间相互独立,各自成景,不会因花期、花色及高度而产生冲突。一方面可以使游人对郁金香的品种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花展的整体效果,把不同品种的郁金香花期、株高等方面的差异对布展有可能产生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便于我们观测郁金香,可通过展览总结出不同郁金香的各种数据。

3.2郁金香花田

荷兰的郁金香花田规模之大足有数10hm2,一垄郁金香长得望不到尽头,而且花色品种繁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在主展区入口处做了袖珍花田,不求貌似,但求神似,虽然不能达到荷兰的规模,但也能让游人感受一下它的意境。

3.3郁金香与其它花卉混栽的种植

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混栽形式来全方位展现郁金香的美。将不同的花色、不同的花型郁金香与其它花灌木混合种植,即可构成别样的景观效果,带给游客一种全新的感觉。

4郁金香展中的小品配置及郁金香文化的宣传

在郁金香展中不仅要向游人展示品种繁多的郁金香,同时还要与文化宣传相结合,传播郁金香文化。在展区内加入了带有荷兰风情的小品,绿色的风车、小屋及夸张的情侣木鞋等,并配合其它具有荷兰特色的人文设施,极大活跃了展览气氛。各种小品的设置力求从各个角度将荷兰的风土人情呈献给游客,仿佛带领大家亲临荷兰一般。这些小品的放置还要考虑与公园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在花展过后也可独自成景,希望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需注意的问题

5.1选址问题

郁金香属于球根花卉,因此它也存在土壤连种问题,每隔1~2年要对展区进行土壤处理或花后与其它植物轮作。这就需要变换展区位置,每年的主展区之间既要有联系,又要考虑距离,使修整场地不会影响当年的展区景观。

5.2展后景观恢复问题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4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广州儿童公园;硬质景观

婴儿对世界最初的感知来自视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官是视觉,而对视觉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就是色彩。儿童公园是为广大儿童健康成长而建设的专类公园,也是一个供亲子游玩的户外空间,其色彩设置能否吸引广大儿童的注意、促进其健康成长并满足家长对色彩的需求,值得业界探讨。因儿童公园中的硬质景观相对持久、稳定,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选取2015年广州市建成的13个儿童公园中评价较好的市儿童公园、番禺区儿童公园、海珠区儿童公园,以及位于老城区的越秀区儿童公园和荔湾区儿童公园为研究对象。

1.色彩及色彩心理学

色彩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色彩有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的三属性中,人的肉眼对明度最为敏感,其次为色相与纯度。色相与纯度是有彩色才具有的属性,而明度则是无彩色与有彩色所共有的属性。色相,是用于区别色彩的名称,简单来说即为色彩的相貌。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的色彩较明亮。纯度,又称饱和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表示颜色鲜艳或浑浊程度的属性。而色调则是明度与纯度的合体,用明度与纯度表示色彩的状态,如明亮色调、强烈色调和暗色调等。

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存在于现实中的色彩都是合理的,人们对待不同的颜色会不经意间表露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色彩心理学。

研究表明,人从婴儿时期就对色彩产生了知觉,而且深受色彩环境的影响,色彩不但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而且关系到儿童智力的发育、情绪的稳定、个性的形成。医学专家指出,环境色彩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低龄儿童的智力发育,适当的丰富色彩环境可以增加信号的传递,刺激低龄儿童的神经中枢、脑中枢的神经发育,会使低龄儿童的智力发育更好,反应更灵敏。但若低龄儿童长期生活在色彩丰富但花哨的环境中,会造成低龄儿童的视觉疲劳、兴趣丧失,甚至使大脑产生负面作用。

2.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实地调研

公园的硬质景观元素通常包括建筑物及构筑物、园林小品和道路铺装3类。具体到儿童公园,建构筑物包括入口大门、围墙及围栏、景墙及休息亭廊等;园林小品主要包括指示牌、休息坐凳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还有滑梯及其组合、攀爬类设施、婴幼儿游戏设施、戏水区内设施、玩沙区设施等游戏设施。本研究综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3大类12小类硬质景观元素进行分析,限于篇幅,选择硬质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大门和游戏设施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2.1建构筑物类:公园大门

公园的入口大门是公园性质、特征的最直接反映。色彩作为视觉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公园大门是否具有吸引力起着一定影响。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表1),5个儿童公园的入口大门建筑主要分两类,一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象为主体,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以纯度较高、明度适中的颜色作为主色调,色彩搭配效果充满欢乐的气氛,激发儿童及家长进园游玩的愿望,如市级及越秀区儿童公园。另一类是以自然生态为特点,色彩清新,搭配和谐,如番禺区和海珠区儿童公园。

2.2园林小品类:游戏设施

儿童公园中的游戏设施自然是儿童前来游玩的目标物,因此供其使用的游戏设施各式各样、种类齐全。以下针对儿童公园内常见的设施种类的色彩进行分析及比较。

2.2.1滑梯及其组合

在调研的案例中(表2),大部分的滑梯设施采用鲜艳的色彩组合,或以具有膨胀感、热情洋溢的暖色调为主,同时注意使用具有后退感、平复情绪的冷色调或中性色作为背景,这类型的设施多为塑料成品。另外,如以本身的原木、金属材质色彩为主的海珠区儿童公园特洛伊木马滑梯案例也不少见,主要希望营造自然的氛围,让孩童感受建造材料本身的特性。

2.2.2婴幼儿玩乐设施(跷跷板、秋千等)

在调研的5个公园中(表3),针对婴幼儿设计的活动区域,色彩鲜艳,多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有助促进低龄儿童的视觉、脑部和智力发育成长。

2.3道路铺装类

在调研的5个儿童公园中,按铺装材料的色彩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以天然木材、石材为主,色彩通常含有一定的灰度,自然朴实;另一类是以马赛克、彩色沥青、橡胶地垫、地坪漆为主,色彩丰富、图案多样。针对儿童公园的使用人群特点,在以天然材料为主的园路上,常点缀色彩图案以增添趣味(图1)。

根据空间组合的要求,一般在园路部分采用较低调和谐的色彩组合,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降低;主要的广场、活动空间则采用较鲜艳的色彩组合,一素一艳的对比有利于吸引游人前往主要的游玩场地,形成局部的空间高潮。同时,在主要的活动空间,为保障儿童安全,铺装材料多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彩色沥青和橡胶地垫,其色彩组合综合考虑了游戏设施的色彩。如上文所分析的海珠儿童公园放置特洛伊木马滑梯的野外拓展区,地面铺装采用鲜艳且丰富的色彩和图案组合(图2),而众多以暖色调为主的摇摇乐、滑梯、秋千等设施处的铺装则多以冷色调为主,或减低明度增加灰度的暖色调、中性色调为主。

3.基于色彩心理学的问卷调研

在走访中发现,儿童公园里的儿童以12岁以下为主,每个儿童有1-3个家长陪护,以老人或妈妈为主,使公园成为典型的亲子活动空间。问卷以12岁为分界线,兼顾儿童自身的感受和家长的需求。问卷以每类硬质景观元素为一组照片,被访者只需从每组照片中选择一张色彩组合最佳的照片,对于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婴幼儿,由家长根据其对照片注视的时间作出选择。

问卷一共发放150份,其中12岁以下问卷70份,12岁以上问卷80份。所填写的问卷中12岁以下有效问卷为38份,无效问卷32份;12岁以上有效问卷74份,无效问卷6份。因条件所限,12岁以上男性受访者数据较少,且未能获得65岁以上受访者对广州儿童公园色彩的评价情况(图3~4)。

公园大门部分,市级儿童公园南门色彩得到大部分12岁以下受访者的认可,其认可度在该类别中最高。而12岁以上受访者更喜欢海珠区儿童公园大门,市级儿童公园南门次之,市级儿童公园北门及番禺区儿童公园主人口并列第三(图5)。

滑梯组合部分,市级儿童公园欢乐谷内七彩滑梯对大部分受访者有一定吸引力,其认可度在该类别中最高。12岁以上受访者对海珠区儿童公园野外拓展区滑梯组合的色彩亦感到满意,而12岁以下受访者对市级儿童公园欢乐谷内滑梯组合、大笨象滑梯及番禺区儿童公园内滑梯组合的色彩均有一定的认可(图6)。

在婴幼儿玩乐设施中,大部分受访者对广州市儿童公园欢乐谷中的婴幼儿设施及越秀区儿童公园中波波池所运用的色彩表示认同,其认可度在该类别中最高。而广州市儿童公园的跷跷板乐园、秋千乐园及番禺区儿童公园摇摇乐均得到一定的认可(图7)。

4.调研结果分析

整理3大类13小类硬质景观的问卷调研结果,对受访者认可度最高的照片分类进行色彩提取,在此基础上可得出色彩提取的综合结果(图8-9)。从认可度最高的色彩组合中可看到,受访者认可的颜色种类大致相同,以红、紫、蓝、绿、黄、橙色为主,色彩有色调上的变化。但12岁以下受访者对较深颜色的认可度较低。

公园入口以红、黄、蓝、绿等原色为主。色调柔和的组合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迎合了妇女和儿童色彩的偏好,有较高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在灰调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中凸显出来,增强识别作用。但搭配方面要注意避免色彩过于杂乱,让人产生不安的负面情绪。

滑梯及其组合、秋千、跷跷板、摇摇乐等儿童玩乐设施的色彩要针对使用儿童年龄进行设置,并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儿童进行引导。对于摇摇乐一类多被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设施,研究表明鲜艳的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鲜艳的色彩能刺激婴幼儿视觉发育,促进其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并能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环境供婴幼儿认知色彩,辨别色彩;多样的色彩环境有助预防儿童性格出现缺陷,但亦要避免色彩过于花哨而引起的反作用。而秋千、跷跷板、滑梯、攀爬类等设施的使用儿童多为3岁以上。从3岁开始,儿童对色彩的偏好出现性别差,女孩偏好暖色系的红色和粉红色,而男孩则偏好冷色系的蓝色和绿色。因此在这些设施的色彩设置上,要注意冷暖色的搭配。对于更适合女孩玩乐的区域采用暖色系为主,相反则采用冷色系。对于12岁以下受访者,以鲜艳明亮的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原色进行搭配的设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这与其生理因素有关,12岁以下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只能辨别鲜艳的颜色,对于黑白灰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儿童对海珠区及番禺区儿童公园入口、海珠区儿童公园滑梯以及自然色为主的地面铺装认可程度不高的原因。

在12岁以上受访者中,以年龄为18-35岁女性为主,喜爱色彩以粉色系、浅色系为主,色调上偏爱淡浅色调、柔和色调及明亮色调;白色、红色、粉红、紫红、米黄等都是她们的偏好色。这些色彩组合与儿童喜爱的色彩组合相近。因此,在大多数类别中,12岁以下和以上受访者对相同的色彩组合认可度相当。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5

关键词:太平湖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东港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的发展。做好城市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工作,不但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园美观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1东港市太平湖公园概述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坐落于东港市区东侧,大东沟河的上游,是东港城市中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东港市太平湖公园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0hm2左右,其中水池占地面积大约为4.8hm2,剩下的为陆地占地面积,包括南北2个半岛。北岛中种植的植被茂盛,已经成为市民活动区,为东港市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地。南岛中的植被覆盖情况没有北岛好,部分景观设施仍没有修建完善。

2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要想参观公园中的景观,需要公园道路设计人员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设计出公园道路,提高人们的参观热情,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城市公园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公园道路能将公园与历史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进行有效连接,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连接纽带,具有一定的交通意义和风景价值。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从美观角度出发,在保证公园交通的前提下,保证公园道路给人以美观和舒适的感受,在实际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园道路方案。

3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

3.1道路景观设计风格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园区道路主要分为车行路与人行路,车行路作为整个公园的主干道,保证园区车辆的正常使用,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行道能供消防车或救护车使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车行道形成环线形状,保证人们在公园中能够充分利用车行路。人与车行路相比,人行路更加复杂,在人行路两侧布置水景和野景,人行路与水景和野景保持互动,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人行路的铺设材料尽量采用自然材料,生动活泼,又不失大雅,道路设计符合人文自然原则。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符合人们对城市公园道路的要求。遵守合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东港市的地理情况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应避免对远古树木、烈士陵墓和水源产生破坏;需要设计人员将各个景点进行有效连接,保证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公园的真实自然。因此,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各种景观进行微妙转变,把自然景观尽量放置到公园道路两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游客以美观感受。

3.2空间尺度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的空间尺度主要包括3个指标,分别是道路宽度、绿色植物比例和人行道设计。公园道路宽度主要是指公园中人行道路的宽度,将道路设计宽度加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参观人员数量,但会让太平湖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减少,增加道路建设成本。因此,应采用合理的设计比例,结合公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出合适的公园道路宽度。设计绿色植物比例时,应保证道路两侧的绿化和谐,让公园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满足人们的要求,让游客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美妙,给人以轻松欢快之感。对于人行道设计,可以参考城市道路人行道的宽度,但要考虑到公园中水池,在公园水池旁可建立假山,提高景观效果。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陆地环境居多,北部陆地绿化比南部陆地好,因此可在北部陆地适当多设计一些道路。同时,北部陆地中的道路应设计得窄一些,不但能够保证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魅力。设计南部陆地道路时,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人们体会到南部陆地的广阔,给人一种自然安逸的感觉。

3.3绿地植物配置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道路两旁的绿地植物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东港市太平湖公园道路两侧绿色植被的现状,设计出合理的道路形式。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公园中的绿色植被进行处理,直接使用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道路宽度和长度。另外,由于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北部陆地植被较多,因此,进行北部道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的整体性,不能因为道路美观而破坏植物的整体性。还有北部陆地中有烈士陵墓,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保护。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亲水园、青年园和金秋园3个小公园,应根据公园的实际用途设计出合理的道路景观。金秋园位于太平湖公园北部,是整个公园的主要活动区,周围有很多花卉观赏区和1个健身广场。因此,应在道路两侧栽种多种花卉,从而衬托出金秋园的美丽。青年园主要为城市青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突出青年韵味,与生态自然有效结合。因此,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游客感受到人性化设计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清水圆位于太平湖公园中部,连接南北2个园区,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场地。因此,应根据水池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宽道路,保证人们戏水时的人身安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各个分园适合种植的花卉与树木见附表。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公园设计中,道路景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薛青亮,王先杰.公园中的康复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1):104-108.

[2]崔淮.景观设计中的“道”—论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道家文化[J].艺术教育,2016,(7):30,7.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6

关键词:园林植物; 景观;评价; 方法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s can not only create a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green space, the landscape elements, plants as soft materials, to create a landscape effec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Disposition of garden plants i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status of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scholar. In order to build a high quality the people-oriented garden plant landscape, researchers continue to existing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sum up experience. At present domestic garden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or unidirectional, random evaluation based on evaluation system, lack of systematic analysis. This article mainly narrated in recent years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and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the prospect and value.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landscape; 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概况

目前, 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 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1.1层次分析法(AHP)

AHP法的特点是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 用于多准则、 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中。AHP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 Saaty 教授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评价时,可根据专家咨询法或问卷调查法等方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通过被试者的评分, 再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量化分析来衡量园林植物的配置景观。AHP 法虽然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被提出的,但是却广泛用于建筑领域、风景区的开发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国内将 AHP 法引入对园林植物配置的评价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1.2美景度评价法(SBE)

SBE 法以归类评判法为依据, 让被试者给不同的风景图片评分, 最终得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量表。SBE 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是由 Daniel 等提出的一种心理物理模式评价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能够同时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但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的比较。SBE 评价法多与 “风景评价” 相联系,最初应用于大尺度的风景区、 森林景观及林分美学的评价方面。Schroeder等利用每个景观的8 张照片对林内景观进行了美景度研究, 并指出学生的评判可以充分代表公众的审美态度; Hull 等对4 种林分进行了美景度研究, 认为天然林的景观质量最高;目前,应用SBE 法评价园林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较多。有关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方面,翁殊斐、王竞红等用SBE 法分别对广州、 深圳的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评价。翁殊斐研究发现非专业学生组的评判可以作为公众对植物景观的评判,受过专业教育的园林学生可以作为预测植物景观的评判者。王竞红侧重分析了影响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主导因子,指出丰富的植物种类、多变的空间层次和合理的植物季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周春玲将SBE 法引入居住区绿地的评价,建立了对楼间绿地和中心绿地的美景度预测回归方程,通过SBE 度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背景的被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1.3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7

【关键词】广州;免费公园;经营;调查报告

一、引言

19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城市公园开始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并作为一种公益性设施向市民开放,目前,多数西方国家的城市公园实行了免费制度。广东省于2009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提出了“鼓励城市休闲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行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向社会开放”的要求。同年6月2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政公园免费开放工作方案》,规定2009年7月1日起,包括越秀公园在内的13个市政公园、2个园中园和17个森林公园全部费开放,不再收取门票。事实上,该方案正式实施之前,广州市部分公园已经逐步实行免费开放,2004年底全市173个公园中已经免费开放133个,占全市公园总数的76.88%。免费公园中市管公园5个,区管公园23个,其余为街、镇的社区公园和其他公园。城市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其本质是公园(public park)准公共物品固有属性的回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从经济管理职能延伸至为社会公众的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转变,是低碳经济革命中人们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动态城市发展需求体现,人们向往心灵释放与精神沟通在需求层次上的提升。

二、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为了检验被调查者对免费公园满意度的感知,本问卷围绕人们对免费公园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与现状评价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问卷由5个指标构成,分别是旅游景观、公园娱乐、基础设施、公园管理以及公园服务。而在这5个指标下又分别有16个测量指标,它们分别是景观特色、观赏价值、游览环境(从属于旅游景观);娱乐设施种类、娱乐设施趣味性、娱乐设施安全性(从属于公园娱乐);公共厕所卫生、公共休息设施、公园引导标志物(从属于基础设施);设施及景观的养护和维修(从属于公园管理);游客投诉、咨询服务、服务方式(从属于公园服务)。而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分值1=很不满意,5=很满意),让受访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对公园进行现状评价,为了描述受访者的一般属性,对比不同人口学属性受访者的满意度感知,问卷还设计了性别与年龄两个人口学基本特征项。

本次社会问卷共发放了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问卷调查使用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使用者对公园环境、娱乐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公园管理和服务进行重要程度和现状的评价。2012年8月18、19日(休息日)和8月21日(工作日),向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使用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了避免调查对象单一化,在调查中刻意针对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调查,从而让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图1 调查指标结构图

2.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分析。问卷受访者的年龄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12~19岁12人、20~24岁26人、25~40岁52人、40~50岁65人、51岁以上24人。各年龄层被调查人数占总数比例为:6.8%、14.5%、29%、36.3%、13.4%。

图2 问卷受访者基本情况

表1 游客满意度数据表

3.结果与分析。(1)游客对公园整体重要度与现状感知分析。为了检验受访者对公园各种景观、设施与服务的重要程度的总体态度,本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设计了重要程度与现状评价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游客普遍认为公园的旅游景观(很重要90.7%)、娱乐设施(很重要95.3%)、基础设施(很重要93%)、公园管理(96.6%)与服务(很重要93.8%)都很重要。但是,游客对公园现状的评价却与重要程度成反比。游客对公园娱乐设施(很满意77.1%)、基础设施(很满意84.1%)的评价较高,但是对旅游景观(很满意68%)、公园管理(很满意56.9%)、公园服务(很满意62.5%)的评价都不高。(2)游客对公园环境景观的满意度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对公园景观的感知评价,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在这个因素中设计了3个方面,包括公园的景观特色、观赏价值、游览环境。其中游客认为观赏价值很重要(96.5%)满意度也是较高的(70%),游客认为景观特色也很重要(91%),但是对它的满意程度却是不高(68%)。(3)游客对公园娱乐设施的满意度分析。在这一方面,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3个方面,包括娱乐设施的种类、趣味性与安全性,游客认为娱乐设施的重要程度也是很高的(91%、96.8%、98.1%),在这方面游客对公园现状的评价是满意的,满意度有80%、79.6%、71.9%。(4)游客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分析。在基础设施这个因素中,我们主要是针对公共厕所的卫生条件以及休息设施、引导标志物的数量进行调查。我们设置了厕所的卫生条件、公共休息设施、引导标志物3方面。在这个基础设施因素中,人们认为的重要程度是96.6%、88.8%、93.8%,而人们对它现状的评价是86.1%、76.2%、90%。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人们对公园的基础设施设置还是满意的。(5)游客对公园管理满意度的分析。公园管理中我们在问卷中只设置了公园设施及园林景观的养护与维修这一方面,在问卷调查中人们认为它的重要程度是96.6%,但是对它的现状评价只有56.9%的受访者认为满意,可见在这方面人们对公园的管理还是较不满意。(6)游客对公园服务满意度的分析。公园服务这方面在问卷中表现在游客投诉、咨询服务、服务方式3个方面。游客认为游客投诉最为重要(98.1%),紧跟着的是咨询服务(93.9%)、服务方式(89.5%),在游客的现状评价中与满意度反差最大的是咨询服务(55.4%),接着是游客投诉(66%)和服务方式(66.1%)。在问卷调查时,大多数受访者不知道意见要向哪里反馈,而且不知道提出意见后公园方面是怎样解决的。

图3 游客满意度雷达图

4.问卷初步结论。通过分析游客满意度雷达图,受访者对基础设施与公园管理2个方面的满意度的综合评价较高外,其他的方面包括旅游景观、公园娱乐、公园服务的综合评价等级都是“较不满意”。显然,免费公园的游客满意度等级为“较不满意”。为了使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水平比较简明直观,计算了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值。按照满意对水平标度向量从很满意(5分)到很不满意(1分)作5个等级划分标准。横轴表示各方面的权重系数,纵轴表示满意度的得分,图4反映了各方面在矩阵图上相对位置反映了游客对免费公园需要改进的具体项目以及顺序。

图4 游景区满意度因子认知图

(1)根据我们对问卷中居民对免费公园的满意度进行分

析,发现40.9%的受访者对免费公园满意,28.6%的受访者对公园的满意度一般,还有30.5%的受访者对免费公园持不满意的态度。(2)问卷分析还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免费公园的满意度的感知也存在差异。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与年龄的群体对旅游景观、公园管理这两大方面和公园娱乐、基础设施、公园服务这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受访者的性别与年龄对免费公园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3)在问卷中,我们对公园的旅游景观、公园娱乐、基础设施、公园管理、公园服务5个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居民对基础设施、公园管理这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居民对旅游景观、公园娱乐、公园服务这3个大方面的持较不满意的态度。

三、城市公园开放后遇到的问题整合

1.人流量激增。(1)公园环境容量限制。公园免费开放后,人流的大量增加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免费开放前的城市公园在进行规划时所采用的各项数据并不适用于免费开放后的城市公园。对于任何一个公园而言,如果园内游憩者密度过大,超过最适容量时,公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破坏从而降低游憩者满意度。(2)休闲氛围被打破。基于公园容量的限制,过量的游憩者使公园原本宁静清幽的休闲氛围被打破,游憩者聚集在公园几个相对娱乐设施丰富的区域进行休闲活动。与此同时,在基础的健身设施之外,公园为增加收入设立许多娱乐设施创收点,游憩者需付费进行游玩。

2.游人素质问题。现阶段公园游人素质与公园免费开放后所要求的游人素养还有一定差距,社会大众中每个个体之间亦存在差异。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每一个个体都被视为经济人,即以个人利益为出发,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过度的消费在松散的管理下将引发“公地悲剧”。而要强化管理,势必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设施。这对于负担大量退休离岗人员所需费用的公园而言是雪上加霜。

3.安全隐患问题。公园免费开放后,各类社会闲散人员虽不能说其能自由进出园区,但对于占地面积广阔并且位置距离人流密集地较为偏远的大型公园(例如广州市白云公园),对园内的管理难度必然加大。乞讨者、流浪人员,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也趁机进入公园作案,偷窃游人钱财或公共设施,对园内的治安状况产生影响。

4.运营资金不足。其实,在公园免费开放之前,门票收入一般占公园收入的20%~30%,甚至高达60%~70%,基本上能保证自给自足。而政府拨款部分只是作为景观维护拨款专项维修费用、职工工资、日常管理开支自用,其余部分由公园本身自负盈亏。免费开放后,公园正常运营的经费受到挤压,虽然广州市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拨款给予公园管理方补助,用于其日常运转和维护公园各项基本设施,但政府面对免费开放公园之前,本身就由不同层次的管辖部门管理的的公园,其专项拨款的分配方式及分配额度没有太大的调整。这对于非市级、区级管辖的街、镇的社区公园和其他公园面临更大挑战。政府在补助公园后由于剩余的可用资金不足,使公园管理方可能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维护和更新相对缓慢的现实。

四、广州市免费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免费开放城市公园以来出现的四大方面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城市免费公园管理难养护难问题的突破点可通过增加公园游览吸引力及附加值以缩小公园设立的创收点与游人感知价值间存在的落差。依托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不但可以对入园游憩者进行识别,并建立资料数据库实现对游憩者行为好坏的计分监管与处罚制度挂钩。而且还可以实时统计入园人数,控制园内游人合理容量以解决游客激增而出现的公园游人容量过小,基础设施承载量次激增问题。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建立约束机制,同时利用社会传播媒体,在教育、激励和社会舆论、道德与价值观的正向作用下,对管理者、游憩者的行为进行社会心理约束,提高广大市民的关注度,培养提高游园文明素质。基于利益相关这理论及理论挖掘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化解单一的门票经济为主的传统管理资金来源与公园免费开放的矛盾,创新公园管理运营模式是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 考 文 献

[1]Crompton J.L.The role of the proximate principle in the emergence of urban park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J].Leisure Studies.2007,26(2):213~234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19)][EB/OL].http://,2009-02-21/2012-04-20

[3]陈明仪.对广州公园免费开放问题的探讨[J].广东园林.2005,28(2):45~47

[4]王炜.近代北京公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2):52~57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8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植被特点;景观设计原则 

that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1城郊型森林公园植被特点

1.1森林资源优势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1.2森林资源劣势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2森林景观规划原则

2.1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2.2生态优先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突出特色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2.4分期规划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3实例项目研究

3.1项目概况与基地植被现状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

域。规划区内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40%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裸露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3.2森林植被恢复及景观营造方法

3.2.1宏观规划。宏观尺度规划首先注重园区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它作为城市背景的功能等,其次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做到先绿后景,分步实施。规划中利用gis技术分类提取出植被分布现状、道路便捷程度、水域保护、视线因子、坡向及坡度6个单因子分析图,然后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角度对6个因子进行叠合分析,同时以隔离带的气候(风向、光照、地灾、土壤)为基础,利用gis多因子叠加分析技术得到4个分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森林景观营造方法。

一是重点景观林区。将坡度、植被现状、道路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满足坡度小于25%、现状为农田、荒地及交通便捷的区域。该区植被状况较差、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景观视线通畅,规划为公园的景观区,植物景观主要是结合功能、景观风格来布置。二是林地保护及改造区。在gis中将园区森林植被郁闭度高、景观效果好的林地提取出来作为林地保护区。将园区植被现状、坡度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小于25%、现状为荒地及景观效果较差的林地作为林地改造区。对基地中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区域采取保护措施;荒地进行补植套栽,营造常绿针阔复层混交林,创建多层次、多季相、多美学效果的森林景观;景观效果差的林地可以先对过于郁闭、老化、杂乱的林分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地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再对林下已有的幼苗、杂灌木等有选择地作保护性抚育管护。三是森林水土保持区。将坡度、植被现状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大于25%的荒坡地带,作为水土保持区。这些区域坡度较大、荒地较多,不适宜进行建设活动,因此把这些区域规划为水土保持区,主要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优化森林植物资源科学配置,恢复和丰富地带性植被类型。四是森林水源涵养区。将gis缓冲区分析出的水体重点保护区域提取出来作为水源涵养区。该区域利用森林公园内现有的池塘、水库、汇水区等低洼处,选用耐水湿的乔、灌木及水生植物,营造林缘湿地植物景观,对水体进行保护。

3.2.2中观规划。中观规划是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以生态优先为准则,根据公园的性质、功能、立地条件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划分,利用划分的结果,因地制宜对各个区的森林景观进行打造。本次规划中的分区结果不仅仅是以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一般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模式是按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功能模式应该是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使用、美观三大功能合一的模式[3]。这种功能模式要求其空间格局不能仅以不同的使用者和使用功能来划分,而应统一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本目标。因此,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规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以保护、优化、恢复现有的森林景观为主,对适宜的区域进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证用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发挥出最佳效益,又可以快速实现森林公园的雏形,为以后的生态恢复打好基础[4-6]。此次规划为满足森林公园生态、科普、游憩的功能,结合基地现状,将隔离带规划为3个主要片区,即森林游赏区、森林体验区、森林培育区。

森林游赏区是全园核心区域,它分为5个小的景区。规划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展示各种与人相关的植物为主,如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植物、与文明相关的文化性植物及与气候相关的地带性植物等,进行植物展示与科普宣传。森林体验区主要发挥水源涵养的功能,游人活动较少。该区植物覆盖度较高,在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同时通过补植,对原有植被进行修复和改造。森林培育区地势陡峭,是连接交通要道及居住片区与公园的重要区域,为森林公园提供森林景观资源的同时促进片区生态系统稳定,承担城市的防护及卫生隔离功能。该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

3.2.3微观设计。微观设计则是把植物景观的规划落实到每个小的景区及景点。本项目主要涉及森林游赏区的5个小景区,根据每个区的功能和主题不同,进行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以打造照母山孝文化主题为特色的孝源林为例说明。该区以寻觅孝文化之源为主题,以使游人了解孝文化内涵为目的,以集中展示与孝文化相关的植物为特色,并结合主题建筑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让人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了解孝文化的历史文脉。其中的孝文化植物园是以集中栽植蕴含孝文化内涵的植物为主的生态展示景区。园中主要打造“椿萱并茂”(古时以椿树象征父亲,萱草象征母亲),“槐荫留情”(以槐树为主要植物,配以其他植物种类,营造一个关于孝与爱的植物空间),“竹影婆娑”(竹类中有许多种类与中华孝文化有一定渊

源,借竹之名传播孝文化)等景点;再结合基地上的水池,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4参考文献

[1] 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3] 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吴秀英,刘海燕.大连湾森林公园生态恢复性规划[j].现代园林,2009(6):11-14.

[5] 王艳,陈东田,侯可雷,等.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中的性质定位[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104-107.

[6] 冯磊,胡希军,罗慧敏,等.城郊型森林公园环境评价及研究——以宜昌市夷陵森林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3):177-180.forest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3 scales,such as macro view,middle view and micro view,so as to promote the landscape quality,and to realize the eco-efficiency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rks soon.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9

Keywords: Waterfront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method; Luolong Park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定的公共空间,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滨水区又是城市特色集中表现的焦点,人们可以从滨水公园的景观中感受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滨水公园的设计得到了城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展现经济实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一般注重场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底细高差的完美处理、水资源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空间的合理分析、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植物层次的丰富塑造等。

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合理的划分场地,针对不同片区进行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设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设计。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主要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从而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了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

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

对于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

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

通过对于本土文化的现代方法展示,保护和更新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突出滨水风光特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彰显现代城市文化魅力的居住、商业中心,为城市注入活力与生机。

植物设计

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离不开丰富的植物层次的营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满足娱乐、交谈、休憩等多种功能规划植物群落类型,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并能够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的多种生态系统。

二、滨水公园规划设计实例分析——昆明呈贡洛龙公园

1、项目概况

呈贡县位于滇池东岸,气候、水利条件十分优越,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上地下文物特别是地下文物分布面广,极为丰富。呈贡县的历史和文化已成为滇文化发生、发展的舞台,成为今天科学考古发掘的重要地区之一。呈贡洛龙河历史悠久,清称洛龙河,以该河上中段洛龙村得名,整条河流呈东西走向,从城南穿过,注入滇池。主要功能历史上就是呈贡县北部灌溉和防洪的重要河道。为呈贡人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设计思路

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基地范围内有茂密的树林,自然资源丰富。总体布局构思以呈贡城为形象,据此依公园位置可建成七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主要景区:北面朝京阁景区、南面文明台景区、塔楼景区,东面主入口景区、就日亭景区、西面观海楼景区、中部稻香水榭景区;以水系(洛龙河)贯穿整个公园,创造新水系、结合乡土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营造一处“世外桃源”的好场所。

水系格局:水的序列是贯穿整个规划设计的理念,湖泊、瀑布、喷泉、跌水、水幕、水雾等水的自然形态被有序地穿插其中。

广场:基地内有两类广场,一类如入口广场做为基地的标志,采用嵌草铺地及水体形态体现自然和谐的风格;另一类如休闲空间中的开敞广场,满足活动,观演,集会的功能。

建构筑物:廊,亭 ,水榭,塔楼,阁等风格简约,仿古造型,打造不同的交流空间。

节点与小品:在主入口及中心环岛设置具有强烈标识性的雕塑景观。

桥与驳岸:多元化的桥体赋予了整个环境以活力和趣味。各种驳岸和桥体风格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

公园总平面图

3、功能分区

整个园区通过功能划分,总共分为9个景区,区间功能和空间各有差异。

功能结构分析图

主入口景区:主入口建筑宏伟高大,场地空间通透,视野开阔,功能复杂多样,设计一部分商业设施,端头以跌水收尾。

朝京阁景区:朝京阁居于北部,可登高远眺,又可以成为被观赏的主景。朝京阁分三层,可从不同的角度或高度观景。前面有个大平台,视野开阔。

稻香水榭景区:稻香水榭居于园区中部,与主入口相呼应,与望京阁景区曲桥相连,水榭置于水面上,与亭廊相接。水榭周围种植滇朴,显现出稻香水榭浮水凌波、平远的意境。

文明台景区:文明台建于南面。文明台吸收古代石舫造型特点,结合地形进行设计,设置楼梯与小道相联系,上下空间穿通。文明台以南堆叠假山,种植竹林,把昆玉高速公路掩映在自然景里。

就日亭景区:位于园区东面水上,四周视线通透。亭子造型古朴。

观海楼景区:主体建筑临水而建,与主入口遥相呼应,通过景廊连接其余辅助建筑,整体横跨洛龙河,植物自然种植。

塔楼景区:塔楼位于园区最高处 ,制高点。俯看全园。

堤坝杨柳区:保留原来洛龙河道,种植杨柳,成为一景。

自然休闲区:植物疏密有致,空间隔而不断,游人游于其中,自然清新,异趣横生。

道路结构分析图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植物的种植形式为方格式阵列,自由群落、行列式、水生植物群落等,强调植被的层次感及多元化,合理的搭配乔、灌、地被、水生、攀藤植物,同时大面积地种植秋色叶树种。整体营造“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植物空间效果。

植物景观分析图

5、景观分析

园区整体景观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主入口 、 次入口、稻香水榭景区和观海楼景区之间三个地方设计主要景观轴,在园区设11个景观节点,不同节点之间景观差异性明显,且视觉相互通透。根据现状场地要素,配置不同的景观元素,打造滨水景观廊道。

景观视线分析图

6、景点分析

根据景观配套设施及游人容量等,园区景点分一级景点和二级景点 ,分别为7个和10个。不同级别的景点差异性较大,功能不一。

景点分析图

7、建筑空间分析

建筑空间分析图

稻香水榭:整体置于园区中部,水榭布置于水面上,沿不规则驳岸设计一弧形廊及扇形亭,向内围成一个内院,孤植景观树。稻香水榭入口处选用八角门洞,构成框景,水榭周围种植滇朴,显现出稻香水榭浮水凌波、平远的意境。

塔楼:整体为9层,基座为3层,为全园最制高点,由于制高点的控制力要求更高,必须具有足够的体量和高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气势和烘托。

就日亭:临水而建,造型古典而又古朴。

朝京阁:分三层,可从不同的角度或高度观景。与周围景观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观海楼:建筑平面布局上形成疏密对比与变化,反映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一种忽张忽驰,忽开忽合,具有起伏变化的节奏感。主体建筑为3层,与配套建筑形成主从关系。另外廊呈极细长的空间形式,具有极强的纵向延伸感,可起引导与暗示作用。

茶室:建筑形式轻松自由,简约而不简单。

文明台 :吸收古代石舫造型特点,结合地形落差而下直至洛龙河分流的水面上,二层平台跨在分流的洛龙河临河的小道上,设置楼梯与小道相联系,上下空间穿通。文明台以西堆叠假山,假山西南面种植竹林,把昆玉高速公路掩映在自然景里。

入口商业建筑:建筑围合成院落形式,借以人工形成的比较严整封闭的空间院落与辽阔无垠的自然风景相对比,以期获得令人惊叹不已的感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滨水公园设计理念的更新及人们对于水资源更深层次认识的提高,滨水空间将不再以防洪、排洪为主,其景观效能与生态效能将被更多人所重视、研究。通过滨水公园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城市滨水公园的开放性、可达性、亲水性、连续性、文化性,塑造城市的积极形象,满足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以及精神文化追求。

参考文献:

[1]孟刚,李岚,李瑞冬,等.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4):33-38

[3]杨倩.大都市滨水城区的再开发思考:以上海苏州河东段为例[J].城市管理,2002(4):39-41

[4]王福魁,于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山东建筑,2003(4):35-38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10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7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导向,其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配、利用、开发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整体审美性、甚至社会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性。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以1982年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到1984年,以广东流溪河、沙头角等第2批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后,森林公园增长态势明显,其景观规划设计更有了清晰的方向逐渐去归类出现各类型的森林公园设计,例如火山、湖泊、沙漠绿洲、冰川、海岛、溶洞、温泉、草原、海滨以及城郊园林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拉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带来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上的商业气息过重、游乐设施过分增加、旅客安排与指引设计不合理、周边配套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出现,对整个景观设计的价值出现减分的效果。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些情况反馈下中应作新的思考,以适应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1 灵活处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对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基本要素要与地域和特色呼应,通常考虑公园的植物情况、地形地貌、水体系统、动物活动、综合人文资源等,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把气候、时空因素等综合考虑分析的。对森林公园具体的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做灵活的运用,形成山、石、水、物、情的全方位巧妙融合,体现森林公园固有的独特景观美。

2.2 规划设计处理方法

2.2.1 多维度立w景观设计思路

森林公园本身是天然美妙的大氧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可以考虑人的感官系统与其互动关联,在视觉效果设计构思上,要把自然客观景色、传承的文化景观美、观景长线、最佳框景点等做最好的比较和分析,尝试达到视觉设计上的最大化容纳。在嗅觉互动设计上,可以把森林公园在大自然中拥有的淳朴味道科学地引入,把公园的清新、清香、清甜、清爽淋漓尽致地在环境中弥漫。在森林公园中体验自然的细微,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布置,用植物景观规划与香味树种搭配设计思考,体现新气息的存在感。在听觉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声、瀑布之声、流水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雨声、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处理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回声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能考虑到这点是设计人员能否用声音语言再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手段,它是视觉的最加配合方式。当然,触觉设计考虑也不容忽略,毕竟最直接的行为是印象最深的活动,能把手、脚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景观,是真实的景观在生活中的最好的体现辩证和检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能有这些行为的周全思考,会使得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个系统有真实的诠释和展现。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产业环境空间,在主要自然环境凝造的氛围下,公园的游客活动氛围打造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活动项目需要统一的规整处理和规划布局,它是属于森林公园动区空间,具体包括的活动例如:野战、野炊、野营、烧烤、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蹦极等旅游娱乐类的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把整体与局部考虑进去,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功能化。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市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等在这方面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善用多维度立体景观设计的思路,全方位感受和交融到森林公园的意境中,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观设计效果。

2.2.2 升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森林公园的设计开发与研究需要设计原则的升华,通过对原有设计原则再定义,重新审视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原则的科学总结梳理,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各个时期的特性与规划设计理论再分析探讨,以未来发展的思维勾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规划新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入本土文化创新点并把传承的灵魂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设计做法更多的在历史名胜出现,例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坚持个性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这样的方式能把人们对原有森林公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把原景观的设计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用时代的审美与原景观美巧妙地结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系统统一中,把社会、自然生态、经济发展融为一个协调关联体原则。森林公园其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综合世界,它的构成体系已经反应出无论是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还是水域景观的综合收益,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重视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对当今和未来的森林公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阐述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美中不足,在追求经济利益与地方发展的情况,它已经成为地区长远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只有在规划设计中把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绿化效益,地域整体环境与周边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激活地域的传承文化和优势多重综合考虑,开展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利用森林公园价值造福人们。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面貌,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时注意塑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时代特点、地域优势、人文精神,把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在世界人们中展现,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努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黄明,罗晨.城市森林公园项目运作模式的研究[J].建筑施工,2006(12).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11

关键词:色彩景观;湿地公园;色彩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不同湿地色彩现状及定位

1.1自贡市卧龙湖湿地公园色彩现状及定位

卧龙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色彩逐渐呈现出翠绿-绿黄-黄绿-暗黄的规律,这些是卧龙湖湿地公园的主色调。卧龙湖湿地公园的色彩湿地植物与公园的基调色、主色调作邻近色相、对比色相、互补色相对比构成,与主色的明度作短调对比,以度植物为主,点缀一些高彩度的花卉,整体形成多个色彩层次的渐进式调和。

1.2南沙湿地公园现状及定位

南沙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是从植物要素特征(颜色、大小、质地和形态等)出发,根据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运用一定的科学与艺术手法,构建多种植物配置模式,将其组合成适合动植物栖息的具有一定美感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构建或再现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2、自然色彩分析对比

2.1自贡市卧龙湖湿地公园自然色彩

卧龙湖湿地公园位于卧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身处一片绿色的环境中,当我们俯瞰整个公园,其景观色彩呈现绿色的基调。

采用色彩定量定性分析法,对辅色调的色相H值进行分布统计(如图1),可以看出,色彩主要以黄绿色为主,辅以淡粉、暗红色、黄色、紫色、蓝色。

图1辅相分布图

以水生植物为例,卧龙湖的水面区域主要种植沉水、浮水和挺水的湿地水生植物,主要是通过绿色的水生植物与水生花植物搭配,营造丰富的水生植物群景观(图2)。绿色调的水生植物可以种植狐尾藻、范草、狸藻等沉水植物在水底形成暗绿色背景,浮萍、睡莲、存菜、交实、王莲、大漂、萍蓬草等浮水植物形成水体表面的绿色基底,夏季时白色的马蹄莲、荷花、慈姑,紫色的千屈菜、鸾尾、再力花、梭鱼草、燕子花、雨久花,配上红色的红蓼、黄色的黄菖蒲等,各种水生花形成优美的水生植物群落,整个夏季使游客在冷色调的氛围中显得清新凉爽。同时考虑到大部分水生植物冬天都将进入枯萎期,因此要在适当区域成片种植黄菖蒲、西伯利亚鸾尾等常绿水生植物。睡莲、存菜、交实、王莲、大漂、萍蓬草等浮水植物形成水体表面的绿色基底,夏季时白色的马蹄莲、荷花、慈姑,紫色的千屈菜、鸾尾、再力花、梭鱼草、燕子花、雨久花,配上红色的红蓼、黄色的黄菖蒲等,各种水生花形成优美的水生植物群落,整个夏季使游客在冷色调的氛围中显得清新凉爽。同时考虑到大部分水生植物冬天都将进入枯萎期,因此要在适当区域成片种植黄菖蒲、西伯利亚鸾尾等常绿水生植物。

图2水生植物色彩景观

2.2南沙湿地公园自然色彩

南沙湿地公园大量运用各种一般性植物作为配景植物丰富各类绿地,形成形、色、香、姿、韵等丰富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为了丰富植物景观,可运用彩叶树种如红背桂、变叶木、花叶假连翘、黄金榕等植物进行配置。通过基调植物、主调植物及配景植物的选择,以形成丰富多彩而又不失统一的艺术效果。

2.3对比分析

就植物色彩而言,自贡市卧龙湖湿地公园在湿地植物色彩中,绿色是绝对的主角。植物的色彩随着季节、光线的因素,会产生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这只是在明度、色相上的微差,当植物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时,这种微差反而会产生调和的效果。南沙湿地公园由于岭南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各种植物几乎没有休眠期,导致全年呈现出绿色,秋色叶树种及落叶树种极少。

3、人工色彩分析

3.1自贡市卧龙湖湿地公园人工色彩

通过对色彩样本的标定,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分别对H、S、B进行分布统计,分析色彩的分布规律,大致为:色相值为0°至60°,彩度为10%至60%的中低值,明度为30%至80%的中高值。通过这种定量定性分析,大概地总结出自贡市的城市地域色彩的范围,以指导卧龙湖湿地公园中的游步道、建筑、铺装、雕塑、小品、水上交通等体现地域特色的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

3.2南沙湿地公园人工色彩

南沙湿地公园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岭南地域色彩,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岭南地区“前期封闭,后期开放”所形成的商贸经济和文化特性影响着岭南的造园思想及风格。西式建筑的清水砖墙使用的是西方人的传统建材――红砖,他们认为“只有红色的才是完全烧透的砖”,色调上无疑是深深浅浅的红褐色。石材和仿石做法的外墙面在广府地区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较为普遍应用,主要是为了配合建筑功能以及古典主义的稳重气质,整体色调是材料自然色,一般为灰白色,也会因为选用当地材料的原因呈现不同的自然之色。

3.3对比分析

卧龙湖湿地公园人工色彩总的来说大致是浅棕红、浅棕黄、暗红、暗黄、米黄色,此外自贡井盐其低彩度、较高明度的盐白色也能够体现出地域的特色。南沙湿地公园的人工色彩则为红褐色或者灰白色。

4、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的色彩设计策略

通过分析,卧龙湖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内旱地植物和水生植物色彩主要集中在绿色系和黄色系,以季节性花卉色彩点缀,整体色彩丰富度较低,色彩层次不突出,色彩较为单一;水体色彩多为蓝色和绿色,水质感觉浑浊不清澈,太过沉静缺乏生机等。

南沙湿地公园中,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充分开发并保留湿地公园原有的特色植物,对其原有的或残留的植被加以保护和管理,挖掘湿地植物文化,结合岭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民情习俗、名胜古迹,共建富有文化内涵的湿地植物群落和植物景观,形成崇尚自然,开朗典雅,含蓄隽秀,乡土气息浓郁的,具有南国风格和意境的湿地文化观园

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的色彩设计策略:展示型城市湿地公园侧重于湿地的科普教育和功能展示,同时也注重湿地的保护,因此设计策略与自然型和展示型城市湿地公园色彩策略相似,即色彩景观要符合当地地域特征;公园中的自然色彩景观和人工色彩景观色调均要与公园整体色调统一;在色彩设计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自然色彩景观和人工色彩景观的色彩种类来增加景观的色彩视觉效果。其中,对于自然色彩景观来说,主要是对植物景观进行色彩设计,适当增加具有色彩美的彩色叶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的旱生、水生、湿生植物群落,增加景观色彩层次,在设计中注意与暖色系色彩的调和;对于人工色彩景观来说,主要是对建筑小品进行色彩设计,色彩要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结语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色彩是其景观效果重要因素,将色彩的研究纳入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会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对湿地公园的比较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对湿地景观设计的运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谭敏政.初探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

公园景观分析范文12

关键词: 植物配置 景观分析 人民公园

1.人民公园概况。

衡水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89年,公园水面80亩,绿地面积210亩,非绿地面积84亩,是目前衡水市最大的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经改造提升后,现在占地190.15亩,整体设计为“一轴、两带、五区”。一轴即北入口向南延伸,是整个公园的主轴线;两带即山体东西两侧的水上活动带;五区即北入口广场区、爱情岛区、西南入口区、滨湖商业区、酒店服务区。

2.植物群落配置分析

在群落配置上,充分选用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并配置成针阔叶混交的人工群落。衡水地区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的季相表现也很突出,春有迎春、连翘、金钟花、华北紫丁香、四季丁香、榆叶梅、杏树、桃树、紫叶桃、紫叶李、日本晚樱等。夏有合欢、石榴、棣棠、栾树、月季、紫薇、凌霄、紫藤等。秋有黄栌、火炬树、法桐、丝棉木、三角枫、白蜡、五角枫等秋色叶树种。冬有白皮松、圆柏、侧柏、油松、叉子圆柏、大叶黄杨、龙柏这些常绿树种及红色皮干的红瑞木。群落上层选喜光的高大乔木如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秋色叶树等,群落中层选耐半阴的小乔木,下层多为花灌木[1]。

2.1入口植物配置分析。

入口处是花坛种植,应用月季、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蜡、日本晚樱、红瑞木、紫叶李、大叶黄杨、圆柏、美人蕉、白皮松、马蔺。最外侧的花坛是由月季、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组成的群落搭配,春季海棠花妖娆盛开,夏季月季花成为花坛主角,秋季海棠树上挂着黄色的小果实,用金叶女贞作为边缀和颜色协调,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层次很丰富。再往里则是由景观建筑与植物配合,景墙有漏窗,可以透过漏窗看到外面植物形成斑斑点点的影子,半圆形的景墙则框住外面的绿叶红花,景色很融洽,联结得比较紧密。总体来说,植物的选择比较丰富,春景有日本晚樱和紫叶李,粉花紫叶相交映,色彩鲜艳很吸引人;夏秋有美人蕉、白蜡、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冬季可以观红瑞木和白皮松的皮干,每一季的景观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但是门口的植物种植在总体上没有达到一种平衡,公园入口左边的植物配置很是丰富多彩,而右侧就显得比较空旷且单调得多。

2.2护坡植物配置分析。

坡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坡地生态要求和景观要求,用具有较强坡地治理能力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和草本组合搭配,形成多层次地被植物景观[2]。公园中央处有一座高坡,斜度比较大,公园坡体的设计以自然风景为参照,树种比较杂乱,更能凸显野趣。护坡植物从乔木、灌木、地被依次是:构树、栾树、枣树、丝棉木、圆柏、白蜡、合欢、槐树、杏树、黄栌、红瑞木、柽柳、棣棠、紫穗槐、枸杞、叉子圆柏、马蔺、牵牛、藜草等。其中栾树、枣树、槐树、杏树、黄栌、紫穗槐是典型的护坡植物,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但是人民公园护坡植物的选择上基本没有草本植物,很多地方都是的,沿路植物的选择比较杂乱没有一点整体的感觉,显得很凌乱。

2.3水体植物配置分析。

人民公园有很大一部分水体,水体环绕在景区的周围,形成一种山环水绕的趋势。水体变化多异,有高低起伏、波涛汹涌、一马平川、缓缓流淌。假山周围以芦苇和水草为主,小溪周边种类比较丰富,有丁香、龙柏、鸢尾、芦苇、迎春等,广域的水面则只是在周围点缀些柳树,形成开阔的空间,一览无余。总体来说水边植物的季相变化不是太明显,而且开花植物种类比较少,夏季以后可观赏性不是太高。水体植物的种植除满足生态要求外,尽量选择线条柔和、色彩鲜艳的树种,以突出水体的柔和,打破水体的平面及色彩的单调感[3]。

2.4道路植物分析。

主路旁植物配置。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底。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等。人民公园主路用白蜡作为主体树种,两侧夹杂丝棉木、圆柏、侧柏、栾树、三角枫、棣棠作为辅助,空间错落有致。次路与小路旁的植物配置,次路属于相较于主路在外表上不是那么明显,往往用乔灌草群落组合进行封闭性分割,这样既有曲折之趣又有通幽之感[4]。人民公园通向山体的园路,曲线自然流畅,两侧植物配置很有特色,有疏有密,有隐有露,移步易景,使之能够更好地与自然融糅在一起。

3.存在问题

3.1人民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比较少导致大面积黄土,尤其是路边种植的草坪死掉之后都被行人践踏,甚至有些地方只种乔木,地下没有任何植物和铺装。

3.2用于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园林植物种类少,特有的观赏植物种类不多。中国有园林之母和花卉王国之称,但在园林应用中只有几百种,大量的园林植物未被开发出来,而且在植物的选择上一般都用本地区的植物,不进行引种驯化,树种的应用和华北其他地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不能凸显特色。

3.3草本植物花卉应用比较单调。草本花卉中只有鸢尾、蝎子草、萱草等少数种类,花卉色彩不够丰富,而且很多地方植物层次单调。

3.4植物树种中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的选择和配置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3.5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后期不到位,植物病害和虫害没有得到及时诊治。

3.6公园的管理太差,除了主路之外到处都有垃圾,尤其是山体上,垃圾满天飞,甚至建筑上到处都是人们的乱笔涂鸦,甚至还有些建筑遭到破坏。

4.改进措施

4.1丰富地被的种类。完善地被植物的栽植,增大草坪和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花的种植面积,对于那些大面积的土地可以铺上石板或是鹅卵石或是修成木栈道。

4.2加强后期养护和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整形和修剪,控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时除去枯死的植物并重新种植新的植物以达到维持景观的目的。

4.3增加些常用的花卉种类。如紫花地丁、虞美人、桔梗、蜀葵,、地锦、波斯菊等易于创造景观的花卉弥补木本植物不足,应适当增加营造青春活泼的自然气息。

4.4加强引种驯化。对于植物种类选择做好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驯化工作,做到园林植物配置树种的科学选择,重点采用我国原地品种及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质品种。

4.5丰富植物群落。对于乔木、灌木、地被的搭配要更多地从生态的角度选择,可以以一些经典。使用较多的植物群落作为模版,还可以大胆创造但要以植物配置原则为标准。

4.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植物的意识,维护好公园卫生,尤其是山景游玩区的风景,为地被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倩,王奎玲,刘庆华.园林植物造景浅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6(z1):53-54.

[2]刘北京,李宏.园林坡地植物选择与配置[J].科技信息,2009(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