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

时间:2023-08-15 17:24:58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为祝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创刊200期亲笔题词,副局长刘凡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秘书长于法昌主持会议。中央党校社会学系教授谢志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陈季修应邀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工商总局办公厅副司长级干部药建英,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工商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兰海,工商总局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士勇,工商总局办公厅调研处处长叶宝文,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原秘书长徐长浩。部分单位会员代表杨再学、李成树、李远兵、李永才、须和平、潘一新、纪连强、赵康民,以及优秀作者读者代表盛小伟、宋玉池、李文成等参加了会议。

周伯华局长的题词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工商改革发展”。

刘凡副局长说:《中国工商管理研究》自1992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17年的历程。今天,我们迎来了期刊创刊第200期。我代表主管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主办单位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向《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的广大读者、作者,向为期刊付出过大量心血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刘凡副局长深情地说:翻开《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清新的墨香扑鼻而来,她记录了工商人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孜孜求索,承载了工商事业理论探索的累累硕果,饱含了工商人对这份神圣职责的深情厚爱。17年来,在国家工商总局党组的支持和关怀下,《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总局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致力于工商行政管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7年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得到系统内外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喜爱与尊重,已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精神家园。

刘凡副局长指出:作为宣传理论政策、交流实践经验、弘扬工商文化、促进工商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一定要继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适应新形势。按照思想坚定、眼光敏锐、报道深入、采编精细、服务上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办刊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展示新风采,为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强调:

一要统一思想,把握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既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又充分认识逆境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是肩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职责的工商部门的使命所系,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一定要立足工商职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增加市场主体总量: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人手,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要站在新起点,为提升《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品质奋发前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作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的理论刊物,要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要在“化危为机”的关口与拐点上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多作贡献。

最后,刘凡副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回顾200期办刊历程。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再过几个月,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祖国的60华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形势催人,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希望《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升品质,再铸辉煌!

与会代表一致对《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创刊200期表示祝贺!一致认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自创刊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一是时代性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至今创刊200期,走过了17年光辉历程。经历了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职能的转变等重大历史时期。在每一时期,一直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已成为工商系统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业理论刊物,得到了工商系统和社会各界广大专家、作者、读者的厚爱和支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是理论性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是全国工商系统唯一的一份理论性、学术性权威刊物,代表了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17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全党和总局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商理论作出了贡献,作为工商战线的重要理论阵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近年的“理论创新”栏目引领理论研究新思想,不断总结工商实践的新经验、新观点,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

三是实践性强。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注重选编来自工商一线的实践经验,对于整个工商战线起到了引导作用、窗口作用、研究作用、文献作用。近几年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总局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在研究工商理论、促进学术交流、指导执法实践、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商理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是针对性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办刊指导思想明确,注意突出工商特点。编辑部编刊思想敏锐,反应快。近年来,期刊坚持不断创新,刊物的版面、栏目都有改进,每年都有新内容、新亮点。注意及时把中央的精神和工商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近期的“热点研究”栏目及时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

五是指导性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站在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注重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基层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实践。《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已成为工商人的良师益友,基层工商单位的领导和干部都把她当作指导工作的宝典,作为理论学习的教材。

座谈中,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进一步办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建议。

一要坚持办刊宗旨,把握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舆论宣传阵地,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总局党组提出的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等一系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证。

二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开展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和论证,这是理论性学术刊物所必须具有的特性。只有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法,

三要突出特色,突出风格,鼓励大胆探索,鼓励理论创新,努力打造品牌,形成亮点。要有明确的读者目标,准确的刊物定位,提倡理论争鸣。进行观点交流。通过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版式编排,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打造中国特色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学术品牌。

四要强化前瞻性。为工商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思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紧扣形势和任务,用敏锐的视觉直面问题,揭示矛盾,提出对策,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五要强调实用性,内容要更丰富一些,形式更活一些,可读性更强一些。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门办刊,开放办刊,弄清基本读者群,了解读者希望看什么文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多登一些调查报告,多登一些基层的经验,多登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稿件,少登一些领导讲话和官样文章,指导基层,破解难题。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2

语商教育:关注语商,构建语商文化体系

第二十中学语商教育的办学特色,启发我们去关注现代教育中一个崭新的领域:语商。语商(LQ),即语言商数,是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的论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是智商、情商的外在体现。高语商将给人们带来新的生存机遇和生存质量的全方位提升。语商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条件和未来需求出发,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商数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及实践教育活动。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文化”、“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状态”、“语言表达层次”等多个维度,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其教育目标主要不是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而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使语商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具体而言,语商教育就是在建设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和丰富主题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力、学习力、意志力、合作力、创造力、组织力,构建以“读、写、说、辩”为支点、以课内和课外为途径、以“读书知理,讲辩明理,处事懂礼,行止有礼”为特征的语商文化体系。从核心价值、文化内涵、文化载体、文化体系、文化途径、内容方法等层面构建体系框架,通过科研引领、项目推进,促进学校科研、研修、师训一体化建设,逐步让特色文化的内化和外显表现出明显的效益,做到:课堂有渗透,课程有讲授,活动有训练,环境有呈现。

创建“一二三四五”语商教育实践体系

“一”:提炼语商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语商培育文化

语商培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统领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是落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并非只专注于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而是着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它集合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产生一种学校文化力,而这种文化力又具有强大的导向力和凝聚力,体现了学校的愿景和目标选择,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二”:开拓语商教育的两个途径――课内、课外

第二十中学通过课堂途径做足文章,抓好表达训练,对学生表达状态、表达技巧、表达文化进行过程性评价,探索语商教育模式,渗透语商教育理念,体现语商教育风貌,让课堂呈现出鲜明的语商教育特色。

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统一认识,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的语商教育计划与标准,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到举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作为学分评价的重要依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语商教育角度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推动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入挖掘语商教育的潜力。增设语商选修课,跟进学分评价机制。

课外包括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主题活动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

语商教育校本课程从文化底蕴、情商训练、思维方法、语言修辞、文明礼仪等具体方面进行开发、创建,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改、调整、完善。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行走班制,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做到培训有效果、学习有收获。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论证、有总结、有实效。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做好宣传引领工作。

“三”:构建语商教育的三大支持体系――校本研修、活动修习、多元评价

构建以语商教育的课堂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的校本研修体系。这个体系由学校教务处牵头,集合所有任课教师的智慧逐步形成。一是纵向开发由低而高的校本课程:从低标到高标,围绕语言表达的清楚度、准确度、悦服力、生动力,建设培训与案例课程;二是将科研、教研、师训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策略,在课题研究、课堂渗透、课程讲授中不断内化和外显语商教育特色。

构建以语商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活动修习体系。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班主任密切配合,建设由小而大的修习平台。通过三种方式:课堂渗透式、课程培训式、主题实践式,将培训、修习贯穿其中。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文化内涵,通过主题庆祝活动、展板、广播、电视、网络、校园环境等载体,传播文化信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拓宽社团活动范围,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发展。通过组建师生结对、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师生联合社团等形式,促进“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并通过专题活动营造浓郁的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英语角活动规模,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构建以语商教育为内容的多元评价体系。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梯次,多元评价。评价包括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学科中可量化的指标评价、发展中自我成长的质性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认可度评价。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夯实语商教育的四个支点――读、写、说、辩

“读”是说的基础。学校做好课内、课外阅读两方面的工作。课内抓朗读、背诵、精确阅读,课外阅读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落实。一方面改进教学模式,为课外阅读留出充裕的时间;另一方面在读的内容、方法、应用、测评等方面提出完整的方案,成立读书会,开办读书大赛,并做好指导和落实。

“写”是书面表达形式,是对读的强化,是对说的有效准备。通过写,可以培养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简洁性、流畅性,也为说与辩做好内容和思维的储备。学校充分发挥校报、黑板报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课程培训和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养成写发言稿的习惯,在速度和质量上不断改进;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对学生的写提出明确要求。

“说”是口头表达形式,是提升语商的关键。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说的权利和时间留给学生;对学生发言中的声调、语气、情态等方面随时提出要求;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说”的活动,如成语接龙、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突出语商方面的训练等。

“辩”是说的最高形式,是提升语商的最有效途径。学校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亲和力等。让辩论赛成为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校级常态活动,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体验、锻炼、提高;辩论赛评比从表达状态、表达艺术、表达文化等层次进行多元评价,并及时分析与反思。

“五”:抓好五个保障――组织、制度、硬件、培训、宣传

组织保障。成立语商培育文化核心小组,内部设置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和活动修习开发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兼顾特长,分工合作,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文化合力。文、理科兼顾,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策略,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创建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过程性评价制度和指标评估体系,对可量化的部分,如读、写等,制定量化指标;拟定切实可行的语商教育管理制度、语商教育评价制度、语商教育研修制度及各种奖励制度,并在学校其他制度中予以体现,规范并促进语商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实施原则是:从一般性育人活动向特色性育人活动转变,从权力约束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

硬件保障。建设交流中心,将心理辅导活动、校本研修活动、课例录播活动纳入其中;有专门的演讲厅、辩论厅供学生活动。优先保障语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各种活动场所、多媒体设备、环境布景等有专人负责,做到保障准时、及时、充足。

培训保障。将高端培训活动与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校内培训包括常态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会,校领导和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畅所欲言,在反思、交流、总结中探索语商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传授知识和经验,派出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观摩,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等,深入研究,多方借鉴。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3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管理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15.20%,管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2.07%,管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8.32%。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2257名是管理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5.65%。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共675所。

本节内容,我们不仅对开设管理学类的高校进行总体排名,以便考生了解管理学类的总体情况。

榜单解读

管理学排行榜以综合实力做考量,反映的是该大学的总体竞争力,而不涉及具体专业门类的学科实力。与此同时,在管理学综合榜单和分门类排行榜单之外,有一些近年比较受关注、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在此向考生进行重点推荐。

商务策划管理:商务策划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新专业,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快速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21世纪商务策划人才紧缺,商务策划将成为本世纪发展前景最好、收入丰厚、就业最稳定的热门职业之一。开设院校有西安邮电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和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专业主要学习会展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实务运作流程,具备会展组织与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开设院校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作为城市功能的一种载体,城市里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如何规划和利用影响巨大。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所以,这个专业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受重视。开设院校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等。

榜单解读

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方面,人民大学排名一直靠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不失物美价廉的选择:重庆大学偏安西南,但其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全国性竞争力: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颇具特色,本科第四年除部分专业课以外,大部分时间在国内或国外进行实践训练,学生能借此打下扎实的外语基础,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实践需要。

榜单解读

中山大学管理学科实力超群,是管理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公共管理属于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她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武大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榜单解读

物流离不开交通,西南交通大学“大交通”特色突出,大交通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其物流管理分为采购与供应管理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下设物流优化与信息、逆向物流、物流技术等研究所、全国物流师与国际注册采购师认证考试中心,拥有完备的物流实验中心;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是上海市首批设立的物流本科专业,有国际物流和物流信息化两个专业方向,东华大学地处上海。分数要求也不太高,成绩中上的同学都可以考虑;云南财经大学的物流管理本来属于商学院,入选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随着该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学校优势特色学科。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4

关键词:RFID;物联网技术;企业;应用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也是一种互联网,不过这里特指的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其用户端为“万物”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简单来说是一种网络,是通过一些信息传感设备,像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使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射频识别全名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RFID 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并获取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识别过程全自动无须人工干预,可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 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且可以同时对多个标签进行识别,操作快捷方便。RFID 的组成部分为标签、阅读器及天线这三部分,其中标签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的,且标签与标签之间的电子编码是各不相同的,用以附着在物体上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是用来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是为了能够让标签和阅读器进行射频信号传递。RFID 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能够实现物联网概念中的全球性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

2 企业与物联网

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需要。物联网的出现弥补了上述情况的不足,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特性,可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企业通过低碳物联、安全生产物联、人力资源物联等多个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3 RFID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各生产企业中。例如,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在芬兰率先测试RFID项目。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非接触方式下的双向通信,完成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和数据的读写操作。诺基亚生产商通过商用热能打印机(此打印机与客户出货流程系统相连)将彩色编码标签贴在手机产品上,安全网络服务器通过一个智能读码板传递手机上的信息。读写器将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通过发射天线进行发送,当发射天线工作区域中有射频卡进入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就有一些能量被射频卡获得到,使得射频卡被启动。通过卡内天线,射频卡将一些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天线,经过天线调节器将其又传给读写器,然后解调和译码这些接收到的信号,将其送到后台用相关的软件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后台软件系统工作主要是运用逻辑运算判断,因此,该卡的合法性通过逻辑运算来进行判断,对其处理和控制通过不同的设定来进行,发出指令信号对相应的动作进行控制和执行。

RFID技术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条形码将被RFID技术完全代替,通过电子标签能精准地识别出用户所需的物体。RFID在实际制造流程中的作用,惠普公司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在制造过程中,RFID能够保证其使用元器件的正确性。在惠普公司的系统中,惠普员工需要扫描生产线上的制品,然后再对元器件进行扫描,从而判断二者是否吻合。自采用RFID技术之后,元器件选用的正确与否,直接通过对元器件系列编码验证而自动判断。在企业的零售业配送中,从货物离开仓库时,RFID就已经开始发挥出其作用。当整车货物从分销中心离开时,系统就开始扫描车上的货物,扫描完成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中,这样,商店仓库信息系统的每一条发运信息,商店经理都可以实现跟踪,了解货物信息的所有内容。当车到达商店时,再扫描一次,与之前扫描纪录进行对比,这样,对每一个车和实际统计货物数量就必须要进行检查。商品一旦被摆在货架上,当货架商品量出现短缺时,嵌入的RFID阅读器向商店后端办公系统发送一条消息,随后货物就会按需补充,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商品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另外,对于商品的销售速度和销售最好及最差的商品都能够通过RFID阅读器进行跟踪,并且RFID 阅读器具有安全防盗功能。商店的顾客额可以对他们多想要的商品进行直接了解,并且能够将带有标签的商品的有关信息立刻获得。

EPC的出现让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技术有了新的定义和应用。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EPC旨在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唯一标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EPC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在互联网和RFID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实体对象制定一个唯一的代码,并且必须根据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来进行,从而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的物联网。EPC系统构建物联网主要是以软硬件技术来进行,为供应链管理制定的解决方案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其能够实现全球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连接。可以说,EPC系统是条码技术应用的延伸和扩展。

4 结语

物联网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信息汇聚、信息处理、聚合阶段。物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领域、公共管理领域、服务领域还是在科技领域,物联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网络涉及的空间。但我国只是小范围的应用物联网,例如,世博会相关应用、浦东机场的防入侵系统、停车收费系统等等。物联网运用到大规模商用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物联网的概念尚未统一、缺少完备的标准规范、可运营可管理物联网的概念尚未形成。物联网人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但是其目前的应用都不够平衡。由此可见,要想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物联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其在企业中应用更加灵活。

我们相信一旦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配套系统得以完善,其市场也一定会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态势。期待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2009.

[2] 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

[3] 宁焕生,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樊世清,于泽,郭红军. 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 2009,(19).

[5] 孙其博,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

[6] 宋蕊,曾剑秋.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5

近日,启德教育了《出国读研十大专业・金融》手册,以海外金融留学为主线,从概述、申请、就业等核心层面阐述了海外金融专业的申请难题与就业疑问。

超四分之一商科学生选择金融专业

启德教育《2015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各学科门类中, 41.2%的意向留学生选择就读商科,稳居最受欢迎留学学科第一位,其占比远超工科、文科、理科等学科门类。

在商科留学生中,选择金融专业的人数占比较高,26.43%的留学学生选择就读金融专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这些金融专业的留学生中,出国读研究生的人占比为71.05%,远超读本科的人数(占比为28.29%)。

每年申请海外金融类研究生的学生数量众多,这些学生也来自各种各样的学科背景,既有金融本专业申请的,也有商科内跨专业申请及商科以外其他学科跨专业申请的。数据显示,金融类研究生中有26.17%的学生是跨专业申请的。在跨专业读金融研究生的群体中,有39.29%的学生本科读商科类其他专业,25%的学生本科读理工科,21.43%的学生本科读文科,而本科读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医科等其他学科的学生共占14.28%。

从整体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就读金融研究生对于漫漫金融从业之路来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外众多开设金融学硕士项目的商学院或者研究生院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有系统性的理解并能作出清晰的判断、能在商业社会与人有效沟通协作、和团队一起解决复杂事件的综合型人才。决策能力与效率、逻辑分析能力、处理与人的关系等能力,对金融专业研究生的申请、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完成以及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帮助。

金融学生多以职业为导向规划

选择读金融专业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 金融专业就业面广,未来想从事金融相关的职业,未来工作体面、薪酬高。以上三个原因全部与就业相关。由此可见,学生在申请出国读金融研究生前,就已经普遍认识到要为未来职业做打算了。

金融专业普遍被认为高薪、工作体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业难。《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0%的被调研者认为找工作“有些难”和“非常难”,仅有5.5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不太难”,侧面反映了现在商科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关于“就业难”的原因,近七成被调研者表示,金融专业毕业生扎推、竞争压力大是首要问题;超五成金融研究生认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是重要原因;近四成被调研者认为自己专业优势不明显;此外还包括错过招聘季、面试技巧不足、学校声望不高、不了解求职途径等原因。商科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求职成功的原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语言能力(63.5%)、专业能力(53.9%)、工作经验(48.9%)、实习经历(46.6%)、双重文化背景(28.7%)。而在众多商科人眼中,除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被认为是商科人重要的职场能力,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助推因素。

就目前情况来看,给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建议的人群还集中在父母、朋友、留学顾问、老师这四类人群上。未来,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将在留学申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其延伸方向及交叉学科繁多、就业面广,那么如何确认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及为了达到职业目标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在留学申请前就应该仔细考虑的。

经济发达地区读金融更有裨益

对金融专业来说,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会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环境较好的学校,可以给广大留学生带来更多便利的资源,比如相对更多的实习机会、高于其他地区的劳动收入、更为过硬的校友人脉等。

启德教育《2015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意向就读商科的留学生中,79.4%的商科留学生选择美国(30.6%)、澳大利亚(23.4%)、英国(15.2%)、加拿大(10.2%)四大目的地。此外,法国(3.0%)、新加坡(2.8%)、荷兰(1.9%)、韩国(1.5%)、新西兰(1.3%)、德国(1.3%)、日本(1.2%)也是中国商科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

启德教育专家指出,在经济更为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金融专业,更加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市场前沿情况、了解更多金融圈的最新信息及动态等,这些无疑对学生有更大的裨益。

那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选择合适区域的学校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考察学校的地理环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判断,比如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名企数量及分布情况、当地整体就业环境等。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也是申请的热门,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入读门槛。因此,除了经济发展较为靠前的地区以外,业态分布更具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的地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此,在学校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学生和家长切记矫枉过正,盲目扎堆所谓热门的“大城市”,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和选择。

硬成绩和“软实力”提升申请成功率

由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对本科阶段教育的深化和补充,它已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和积累阶段,而是要求读研者对其所研究的领域有更深入的钻研和了解。同时,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研究生培B方式的不同,又有更偏向学术研究和更偏向从业实践的区分。加之泛金融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的衍生及交叉学科众多。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6

摘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及“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采购的优势,最后提出“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优化和创新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89-03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思维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也改变传统的采购方式,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推动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采购的现代化发展,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采购管理

1.1“互联网+”思维概述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推动其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出台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明确指出要制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且指出“互联网+”的实施目标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进而促进电子商务、金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企业向国际化迈进,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推动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各行业的优化与融合。

1.2“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

“互联网+”思维理念已经影响和扩展到图书馆领域,推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向新的台阶迈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馆先后推出移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云图书馆等;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利用各种软件APP与图书馆联合推广,开创图书馆发展新道路。“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服务理念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图书采购领域,实现图书采购的管理和创新。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图书馆将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结合起来,通过跨界、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用户导向型经济,从而达到最大的规模效应和最优化的服务效益[2]。从图书采购的角度来看,就是将整个图书供应链当成一个整体,其组织的核心是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而供应链的上游主要是向图书馆供应图书的书商、出版社及数据库,下游则是利用图书资源的读者们,这一完整的图书供应链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彼此的联系。每一个供应链都是平台上的一个节点,供应链的每个端口只需要通过节点就可以相互联系,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将图书的采购与读者和图书馆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图书采购理念,更建立了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体系(见图1)。

2基于“互联网+”思维开展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优势分析

2.1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互联网+”思维下发展图书馆采购依赖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为图书采购供应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技术发展:①电子数据交换系统[3]。它可以连接整个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和下游群体,并且通过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②云技术的发展。云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和运行功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宠,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中可以建立云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置于云平台中,使供应链的上中下游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对接。③APP的开发和应用。手机和平板的使用率逐年增长,移动客户群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群体,势必要借助各种APP应用软件做推广,尤其是社交类型的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不仅是个人的社交软件,也可以成为公众推广平台。人们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完成供应链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从而实现图书采购的移动化和便捷化。

2.2国家政策的支持

互联网作为新兴发展行业正在影响着各个行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发展互联网科技,让互联网引领生活。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并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4],正式开启“互联网+”的发展时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行业积极谋求与互联网的合作发展,图书馆也应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3“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会贯通,进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和效率提升,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能掌握时刻创新的互联网技术,谁就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应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应用上不可阻挡的潮流,坚持在传统图书采购的基础上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才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之路。

3图书采购的渠道管理

3.1基于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采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掌管着原料的供应,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为了增强经济效益,除在生产力和销售终端进行努力外,尽可能地降低原材料费用也是一种方式,这就愈加凸显了采购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企业的战略采购通常都是在战略指导下进行计划、控制、实施、评价,进而在“最低成本”的原则下建立企业的供应链体系[5]。图书馆的采购也应建立合理稳定的供应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采购的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图书馆要想建立战略合作的供应关系,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供应评价体系,其可以根据标准挑选适合的书商企业,与之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这样既保障了图书的购买质量和购买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图书的重复购买。其次要加强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图书馆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之上的,二者只有相互信任、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

图书的真正使用者是读者,因此读者在图书采购中应该拥有发言权,图书供应只有基于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稳定持久的供应关系。现代互联网发展下的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图书采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6],让读者参与图书的采购,真正实现读什么买什么,而不是购买一堆无用的图书堆积在书架上。

3.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采购

现代网络平台下,图书供应商、图书管理者和图书阅读者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因此图书的采购打破了传统形式,开始建立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采购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图书采购管理体系:一种是图书自动化荐购管理系统,即根据读者在网络平台上的荐购意见和排名自动进行采购。另一种是各图书供应商的自主选书系统,图书供应商们都会对书目阅读量进行统计调查,找出热门的和比较受欢迎的图书向读者进行推荐。但该类选书系统主要针对社会类普及读物,而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专业性比较强。平台商在不断完善该系统,如在书商供应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读者和图书馆的采购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采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4“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采购渠道的优化与创新

4.1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采购平台

传统的图书采购将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割裂开来,图书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的,这样就造成图书采购的信息不对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图书采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图书供应商、图书馆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采购平台,这样就实现了图书供应链的现代化管理。一站式图书采购平台的建立与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相比实现了四个功能优势[7]:①在数据集成方面实现高度的集中,将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的图书阅读信息都集中到一个大的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根据整体的数据情况进行采购。②共享共建功能。以前的图书采购只是图书馆和供应商的事,而现在平台将读者也纳入其中参与图书采购,为图书采购的信息做出贡献,随时关注和参与图书的采购。③交流渠道更加通畅。借助平台,不仅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图书馆和图书馆也可以互相交流采购心得,分享图书采购信息。④采购的优化管理。系统自身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批量处理。

4.2实施供应链的协同采购战略

图书馆的采购是一项大的工程,实施供应链的协同采购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达到供应链双方的共赢。图书供应链的协同采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见图2):①横向协同采购。即由各个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采购同盟向图书供应商实施联合采购,统一需求,统一价格,统一供应,统一谈判,为图书馆采购节省了大量的采购时间和采购成本[8]。②纵向协同采购。即图书供应链的上、中、下游联合起来相互合作协同采购。这样的图书采购将供应商与用户直接联系起来,实现了同步管理,提高采购质量,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达到互惠互利。

4.3控制优化图书采购管理流程

图书馆的采购管理流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做出调整,使图书采购适应现代采购管理程序。首先,应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图书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图书采购业务进行分析、调研、诊断、再设计,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的重组,业务流程的改变必然带来内部组织和人员的变化,进行重组之后可以更好地明确权责。最后,要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采购与流通、咨询、技术等部门的交流沟通,做到信息的全面快速传递。控制优化图书的采购管理流程提高了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图书采购的顺利进行。

5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采购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人与人、人与产品之间的直接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采购效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供应商、平台商、图书馆和第三方平台将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敏.面向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纸质书采购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2]王洁慧,张洪艳.“互联网+”时代图书采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3):30-34.

[3]宋旅黄,赵冉.“互联网+”背景下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模式的变革:以三新书业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6(2):54-59.

[4]胡永生.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采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5]刘振义.高校图书采购渠道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2(1):21-23.

[6]明海.基于图书采购数据分析的文献经费利用优化策略:以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5-78.

[7]廖映红.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购渠道的分析与优化策略[J].大连大学学报,2005(3):84-86.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7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过程;创业能力;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76-02

随着我国发展的不断变化,新的就业结构和方式也逐步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创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同时,中国亟待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在人力资源方面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为此,高校应真正确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开拓性的技能等都将有很好的提高。而创业教育也必须要对创业过程和能力有深刻认知和精神把握。

一、创业过程与创业能力

基于原有的创业理论,一般创业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市场机会识别与评估,经营计划准备与撰写,创业资源确定与获得,新创企业管理。蒂蒙斯提出的创业过程模型指出:对于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必然是商业机会,主导体系为创业者本身,有效的资源必然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的整个过程包含商业机会、创业者和资源的匹配和平衡三点贯穿其中。创业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寻求平衡的行为组合。总之,创业者必须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在不确定和模糊未知的创业环境下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对于商业机会的捕捉要有敏锐的察觉,资源的整合和战略的构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不断的提高和培养,要勤奋工作、富于牺牲。

二、本科生创业课程设计

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断地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促使创业教育的日益显现。蒂蒙斯认为,应系统化组合创业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设计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两大模块课程。在创业教育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已有多个学院进行相关的创业课程。Vesper and Gartner(1997)的调查发现,美国128所大学创业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两大方面。尽管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比较重视,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进行课程设计的构想(李春琴,2007;徐萍平,2005;郁震,2008)。

1.基于创业过程的本科生创业课程设计。

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创业过程是紧密相通的,这将有助于提高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逻辑性,方便日常教学安排。首先,为了适应创业过程中商业机会识别与评估阶段的要求,有必要从创业角度开设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研究三门主要课程。战略管理课可以帮助计划创业的同学了解一般的战略分析工具和商业模式,熟悉宏观环境分析(PESTCL)、产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企业内部分析(SWOT)、基本战略选择、战略实施过程等内容;商业模式创新课程则在战略管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向有意创业的同学展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方法和一般过程,明确商业机会的主要方面;而市场研究则是讨论如何利用商业的方法对商业机会进行更为具体的以顾客为导向的研究与确认。其次,在商业计划书准备与撰写阶段,建议潜在创业者学习管理学、创业管理、创业实践以及商业计划书写作等课程。管理学主要提供关于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初步介绍;创业管理则主要介绍创业行为以及创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面;创业实践和商业计划书写作主要是建议计划创业的同学采用商业实践与模拟创业竞赛的方式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再次,为了应对创业资源分析与获取的要求,有意创业的同学可以考虑修读创业融资、项目管理、领导学等课程。创业融资有助于了解并设计创业项目的融资模式及具体方案;“领导学”将帮助学生明确使命、愿景、目标,组织创业团队,吸引、激励、约束关键的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有助于整合各类创业资源,稳步推进创业计划。最后,在新创企业设立与管理阶段,有意创业的同学有必要修读创业企业治理、经济法、团队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创业企业治理和经济法课程主要帮助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作为制度保障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契约体系,确保企业运营合规、合法;团队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则主要针对如何对新创企业实施有效的日常管理。

2.基于创业能力的本科生创业课程设计。为了获得或强化商业机会识别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意创业的同学修读战略管理、市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是必要的。其中,战略管理、市场研究主要是为了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以及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界定可能存在的商业机会及其潜在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则是通过展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方法和一般过程,强化创新能力。有意创业的同学策划能力的提升需要管理学课程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创业的商业实践和商业计划书写作(模拟创业竞赛),在实践中锻炼策划能力。至于创业所必需的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则可以通过修读创业融资、项目管理等课程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和强化。计划创业的同学的领导能力可以通过领导学和团队管理的学习和实践获得较为系统的提升;而心理素质的优化,则可以考虑修读心智模式管理课程。修读经济法、创业企业治理课程将有助于发展创业企业的基础制度与文化,做到合法、合规经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而对于创业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则有效的提高了管理新创企业的能力。

实施创业教育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创业课程设计,所以高校的创业课程设计与创业过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在对创业过程和创业能力认知和把握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创业过程和创业能力两条主线,尝试进行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Vesper,K.H and W.B.Gartner.Measuring Progres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403-421.

[2]李春琴.高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8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商业模式 数字编辑 数字技术 著作权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张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武汉430072,深圳大学教师,深圳518000

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持续快速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在数字出版政策方面打出组合拳,传统新闻出版单位高调进入电子书市场,数字内容提供商进军电子书产业步伐加快,手机出版发展迅猛,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数字出版标准制定由民间自发转向政府主导,数字出版的产业体系业已形成,整体收入近千亿元人民币。

用“数字出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得到2010年有关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197篇(含行业信息52篇),集中在《出版科学》、《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参考》、《出版广角》、《印刷世界》和其他新闻传播类与印刷类杂志。参考业界职能部门划分和学术文献资料,可将获取的学术论文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论域:商业赢利模式。数字编辑实务、数字技术支持、著作权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地区专项调研。

一、商业赢利模式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本世纪初对全球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对传统技术范式的革命,而且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出版产业传统的商业模式。

尽管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增长势头强劲,但总体上赢利模式尚未形成,仅仅是在学术期刊、网络游戏、个别文学原创网站等领域有较好表现,尚不足以对传统出版产业构成颠覆性冲击。研究者认为,传统的专业出版社具备许多有利条件,诸如拥有基于知识结构的定制模式、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目标、有独特的内容资源和较为知名的品牌、加密保护成本问题容易解决等,其数字出版的模式和路径选择可从专业数据库、按需出版网络出版、在线教育和光盘等其他数字产品人手。基于长尾理论,数字出版应当从消费主义向参与性生产主义过渡,从混合型向纯数字型过渡,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销量,充分发挥各种推荐系统和搜索引擎的作用,帮助人们沿着一条既舒适又符合个人品位的道路从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

商业层面的赢利无论对于传统出版商还是新进数字出版商而言,始终是最关注的问题。那么,是否有一种成熟的商业赢利模式可供借鉴与参考呢?有学者将国内外已有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梳理为九种类型:专业期刊与图书出版模式、数据库模式、教育服务模式、电子书销售模式、移动增值服务模式、网络原创模式、广告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模式和按需出版模式。熊英、熊玉涛认为,提升客户的支付意愿是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客户支付意愿的提高除了支付对象本身能给客户带来较高的使用价值外,还依赖于支付对象的公平性属性、便利性属性、排他性属性和竞争性属性等。熊玉涛从产业的角度将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归纳为五种类型,即基于版本划分的收费模式、与硬件捆绑销售的模式、产业链横向扩张模式、捆绑其他产品合作促销模式和租赁/借阅模式。另有学者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分为内容赢利、广告赢利和服务赢利,并提出通过拓展个性化服务、利用交叉补贴模式、完善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创新期刊数字出版赢利模式。

但也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数字出版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光明的前景、一种现实的压力、一种先进的代名词的同时,大家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清晰的轮廓。传统出版社还没有找到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而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和盈利额却在飞速地发展。这是相关管理部门利益最大化和学界研究风气肤泛化的一种体现。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结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编辑角度来说,电子书是传统的编辑出书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其编辑过程与纸介质出版物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纸介质图书编辑成果。但当数字出版发展到数据库出版的时候,特别是在跨文本的情况下,其编辑工作就会与纸介质图书发生较大的区别。

技术是引擎、内容是核心、渠道是关键。业界研究者认为,传统出版业的图书编辑须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适应数字出版策划,处理好电子出版物著作权属关系,主动参与营销策划。同时,由于数字出版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使电子出版物的个性定制成为可能,编辑在开展工作时要在读者群中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来提供内容,注意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时空的变化以及读者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蔡继辉、高蝴蝶指出,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的作用与价值在于,海量无序信息的鉴别者、传统“把关人”角色的延伸、个性化阅读需求的服务者、内容资源整合加工者和知识信息的数字化传承者。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李伟国提出了一种数字出版的架构和编辑方式即金字塔知识结构数据组织。将工具书置于顶部,中间部分是研究成果,底部是原始资料,各部分可以细分成许多层次,在树状结构知识库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知识链接而兼具网状结构。

宋永刚对传统图书数字出版稿酬计算方式进行了探索,他认为,以广告或网站流量为主要赢利手段的数字出版模式完全不再适用现有的“版税”稿酬计算方式。可在原有的按版税计酬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图书个体作为定价单位的方式,将图书单件或打包销售,按照借阅次数计费;或者以图书内的某段内容为定价单位的方式,按照浏览次数计费,甚至采用与数字出版商“分成”的模式。

三、数字技术支持

一直以来,技术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电子阅读器在中国遭遇瓶颈,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是缺乏高质量的图书内容,二是网络盗版使得硬件难以依靠内容盈利,三是产品自身缺乏突破性的创新。业界人士认为,现阶段影响电子阅读器普及的五大制约因素包括价格、可挠性、彩色、分辨率和尺寸。

中国手机用户即将超过8亿,手机用户远远超过任何一款阅读器。以手机为载体的数字出版产品是最新型的数字出版形式,但由于手机屏幕较小的局限以及当前手机硬件、软件发展水平的限制,手机数字出版产品的效果还难以与纸书、电脑媲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电子书、地图、在线字典、本地字典、在线数据库和在线阅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范霄剑、蒋齐提出,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多通道复合出版是传统报业整合新媒体业务、实现内容汇聚、快速模板化拼版和多种通道多载体内容的一条新途径。多通道复合出版系统融合采、编、发流程中新闻采集、内容处理和多通道三个层次的工作,对来自包括纸质媒体见报版面的多种格式内容原料进行智能反解与标引输出,形成统一的内容汇聚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快速内容制作与再加工业务,形成适应多种新媒体载体要求的格式信息,完成多接口、多格式、相兼容的多通道复合出版,最终实现新媒体数字产品“一次制作,多元”的目标。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的潘晓东认为,数字出版市场与传统出版市场一样,强调市场分工。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在发展数字出版上偏重于电子阅读器的开发,偏离了内容提供商的本分。而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出版单位积极建设自己的数字印刷工厂,同样与社会强调专业化发展与强调投资回报的理念相背离。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数字出版转型需要构建数字内容产品生成平台和数字内容产品发行平台。吴信训、吴小坤提出建构“中国数字出版公共(交易)平台”的设想。该平台以云存储技术为支撑,作为数字出版的承载平台,提供数字出版的工具,建立起一条各类数字出版的生产、流通和结算渠道,并实现多样化的终端。基于互联网的存储架构可进行智能的数据备份和分布式的存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采用智能传输技术,进行跨平台的网络传输,全面支持移动应用,实现多源点数据传输。作为结算平台,以安全可靠的实时结算技术手段为支撑,确保合作各方商定的合理且灵活适用的分成模式的实现,确保加入到平台中的各个实体的经济利益和版权维护。

四、著作权管理

著作权一直是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元素,然而很多数字出版企业目前却处于版权困局之中。数字技术使海量知识传播成为现实,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难题。传统著作权授权模式无法满足海量授权要求,授权要约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著作权授权问题,著作权权利限制也不适用于数字出版产业。著作权使用需求增加,但著作权授权模式并未改变,形成著作权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异,甚至积聚成巨大的产业法律风险。

目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现存主要问题有:版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法律保护体系滞后以及缺乏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究者指出,必须完善著作权授权模式,协调著作权人、使用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利益。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权利保护与限制的平衡机制,二是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功能,疏通授权渠道,三是完善中介、版权等方式,构筑授权体系。

更有法律从业人士提出,没有哪种单一的授权方式可以解决全部授权问题,数字出版企业要按自建的商业模式,组合运用直接授权模式、间接授权模式和默示式授权模式等多重授权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突破版权困境,减少版权侵权的法律风险。穆青在其研究中指出,数字出版单位可利用知识产权的特性,从专利申请、建立著作权保护联盟、商标战略、技术秘密保护等方面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著作权综合保护和管理水平。

五、人才培养

数字出版的流程改变了编辑出版工作和形态,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业中积聚的主要为纸质出版物的内容策划、编辑加工和营销人才,数字化、网络化、媒体化程度较低,人才问题已成为实现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短板。柳斌杰署长多次强调,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需要多个学科之间以及与出版行业、科技行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有学者提出按照数字出版的出版与制作流程,建设数字出版专业的培养体系,设置前端、中端和后端课程,同时开设职业素质文化课程。数字出版类专业关键实验设备包括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常用设备和专业设备。另有学者认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滞后甚至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审批管理制度,并提出从八个方面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树立大编辑、大文化、大媒体的教育理念,二是尽快组建一支精良的数字出版教师队伍,三是增加并强化数字出版专业相关课程,四是数字出版教材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大力加强学校数字出版实验室建设,六是开放数字出版基地和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七是导人数字出版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机制,八是加强数字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的学者们以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原则、定位与特色以及方向与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数字化出版的特征分析,提出应按照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定位,构筑数字出版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包括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和新媒体技术知识,使其具备数字编辑业务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用研究型复合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

浙江万里学院的程艳林提出基于出版流程训练的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改革的内容设计,包括以数字出版流程为内在逻辑的课程内容整合、以数字出版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和以作品质量为考核依据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六、地区专项调研

学者们开始针对某一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或产业中的某一领域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这是2010年数字出版研究的新动向。

黄孝章、张志林对北京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涉及数字出版物分类、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态以及基本格局、数字出版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9

电子书产业不仅仅吸引业者的注意力。

5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名为“书报刊数字化发展模式高峰论坛”的活动上,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透露,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制订针对预装数字内容的电子书阅读器生产,以及提供数字内容下载的准入机制。

据张毅君介绍,“2009年我国大陆电子书阅读器销量约为70万台,如果按照平均售价2000元人民币计算,整体销售额已经达到14亿元人民币。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0年我国大陆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可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销售量预计在300万台左右,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

电子书市场的巨大蛋糕,正引得业者摩拳擦掌。如今,张毅君在论坛上传递出最新的官方态度,顿时拨动了产业链各方的神经,众多业者表示,这必将抬高电子书产业的准入门槛。

平“乱”

随着数字出版在国内急剧升温,从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到运营商都紧盯电子书产业。仅终端方面,除汉王、翰林、易博士、纽曼等硬件厂外,其他与产业链诸环节有关企业纷纷入局,在近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3月30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辞海悦读器”亮相,这是国内首款由传统出版机构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电子书阅读器。一个多月后的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中国出版集团的“大佳阅读器”又被揭开面纱。在本届文博会期间,《读者》杂志亦选择开幕当天一口气展示了5款阅读器,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期刊企业中,第一家推出自主品牌手持终端阅读器的企业”。

本刊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了解到,全球目前约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书阅读器,其中有一半在我国,大陆地区有41家。张毅君用“烽烟四起”来形容目前电子书市场的态势。

品牌厂商逐鹿电子书市场的同时,山寨厂商也没放过这块肥肉。在竞争中,山寨厂商依旧靠的是价格牌。易观国际的研究表明,目前品牌产品的最低价格基本集中在1500元左右,但国内大多数用户对电子书阅读器的心理价位在500元以下。与之相对,市面上已有不少售价为几百元的山寨电子书阅读器。

上海电子书企业易狄欧CEO丁辉文向《IT时代周刊》介绍说,即使不考虑购买版权的费用,软硬件采购成本也使得现阶段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不可能太低,那些几百元价位的产品基本是打着电子书阅读器旗号的“李鬼”,其实是配备5英寸甚至更大液晶屏幕的MP4。

“几乎所有的TT厂商都想进入电子书领域,相关部委担忧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汉王董事长刘迎建表示,盲目而狂热的投资去年曾在上网本产业出现过,而这种盲目可能毁掉一个新兴行业。易观国际分析师方丽指出,国家主管部门有意为电子书产业设置门槛,就是为了在市场爆发之初,能够用监管手段避免一些乱现象。

锁定内容

张毅君在论坛上谈及了时下电子书产业的六大隐忧,其中三点与内容有关,包括:数字内容同质化趋向明显,质量良莠不齐;违规使用数字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著作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准入门槛模糊,许多企业提供违规内容的下载服务。

为此,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部级数字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获得授权内容的原创网站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的数字内容,为电子书市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容资源。

行业分析认为,电子书的内容问题之所以被纳入主管部门的“法眼”,是因为相关各方一致认同这是做大产业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体现差异化竞争的强有力武器。

在拥有2.6万本正版电子书籍,与25家全国性报纸、30家地方性报纸和125种杂志合作后,汉王科技在日前又与中国文著协签约。通过合作,刘迎健计划扩展其电子书城中的资源,今年年底推出10万册以上的正版电子书,到明年年底达到20万册。

近期,在加紧内容扩张的还有盛大文学。3月10日,盛大文学对外宣布电子书战略,其“一人一书计划”将搭建一个开放的云平台,不但将囊括盛大文学自有的版权内容,还将吸收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数字内容。

上个月末,新华传媒、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易狄欧确定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主要发展电子书业务,前期将以电子书终端硬件销售为主,后期将介入内容平台建设。

最近,产业链上游厂商也有打算从幕后走向台前者,并将内容资源作为切入点之一。

在文博会期间,元太科技与凤凰出版集团签订意向书,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针对教育市场推出电子书解决方案,其中涉及数字内容、使用平台,以及终端硬设备等。稍早些时候,元太科技已经结盟方正集团旗下的番薯网,任何采用前者电子纸的终端制造商,均可在其产品中植入番薯网的正版图书下载平台。

来自台湾地区的元太科技是电子纸龙头厂商,亚马逊的Kindle与索尼的电子书阅读器均使用其屏幕,绝大多数中国的电子书阅读器厂商也向其采购屏幕。

对于元太科技向产业链下游扩张,有业者直言这是一个坏消息。“在终端方面,元太科技已经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再加上内容资源,元太科技必然加剧行业竞争。”该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希望国家未来出台的准入机制,不但能约束山寨厂商,也能约束产业链各方有序地协同发展。”

行标出台提速

美国的知名IT评论人士沃德・麦卡锡曾指出,新兴市场的实质成长与创新往往是在厂商竞相推出不同机型、功能,又具成本效益的产品时才会实现,因此,行业标准对一个新兴商业机遇来说至关重要。

在争夺版权内容的同时,国内业者面临行业标准缺失的现实问题。仅就数字内容的格式来说,目前国内企业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多种文件格式并存,这不但增加了用户的阅读成本,也不利于数字内容的交换和整合。

去年底,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工信部将积极推进移动阅读产业相关标准的制订。4个月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成立了电子书标准工作组,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技术总监王立建担任组长,数家产业链上的企业参与其中。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10

那么一卡通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究竟如何?笔者随机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师生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显示,有43%的被调查者反应一卡通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41%的被调查者反应一卡通的使用情况一般,没有出现特别令人满意的地方,使用情况一般,只是少几张卡而已;有16%的被调查者反应一卡通还存在很多漏洞,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试图从一卡通的定义、作用、在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可能思路和建议。

1、图书馆一卡通系统

1.1一卡通的定义

IC卡因功能又称一卡通,现今在高校校园正在推广使用,也称校园一卡通,它是建立在银行金融平台上,其金融结算功能符合人民银行规范,管理功能符合教育管理信息规范,可在社会上使用。校园卡在技术上根本解决了在网络环境下金融结算、财务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文凭证件管理等功能的关键—Inernet网上身份认证与脱机身份认证问题。[1]

1.2一卡通在图书馆的功能应用

图书馆一卡通的总体功能目标是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功能有:[2]

1.2.1统一各种借书证.减少证的数量.方便读者;

1.2.2统一规划读者服务与管理项目.统一管理服务收费;

1.2.3 实现各阅览室入室登记功能;

1.2.4更换现有的各种纸质借书证;

1.2.5实现各种书刊外借的计算机管理;

1.2.6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2、一卡通为图书馆带来的积极作用

2.1借阅管理。[3]使用“一卡通”系统管理后,读者只需在刷卡器上刷卡,系统便会自动将持卡读者的已借书、预约书、超期书等信息准确反映出来,确认读者身份无误,直接扫描图书条码后,便可完成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流通环节管理功能。采用“一卡通”这种集约式规范管理,既有效减少了因手工输入产生的人为失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借阅管理过程更加简单、迅捷,使读者切身感受到一卡通信息系统带来的便利。

2.2读者管理。原来的图书证只能印写几个有限的读者信息,采用一卡通后,可按图书馆的管理需求,丰富和完善读者信息。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汇文系统中对学生、教工的证件号(学号)、卡号(卡片物理号)、学院、系、专业班级、读者类型(身份)、姓名、性别、有效日期、民族等进行了设置,方便了图书馆对各层次、学科、民族学生入馆需求,书目要求进行分析,甚至可以通过该信息为丢失物品寻找主人。

2.3自我管理。一卡通内虽然存有各种信息,但卡的表面很难进行体现。让读者自主管理并了解相关的信息是一卡通系统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建设中,图书馆一楼大厅入口配置有自助终端,使读者随时可持卡通过终端自主查寻相关信息和自我管理,如进行查询借阅情况、卡内资金余额和修改密码等操作,使读者服务工作更加透明、和谐。

2.4信息管理。在一卡通系统使用以前,校内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当为读者(特别是新生)办证时,读者信息要在流通部逐字录入,既投入了图书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要读者花较多时间办理手续,速度慢、效率低。采用一卡通系统后,实现了校园内信息的共享共用,读者信息通过校园网由学生处将学生的基本信息一体发送至图书馆综合办公室,读者只需得到通知后及时上交本人电子照片到辅导员处即可,实现了读者服务的流水化、信息化、网络化。

3、一卡通在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借书时照片与本人不相符。内蒙古医科大学一卡通正面印有一张学生照片,刷卡后,汇文系统还会显示一张照片,但一卡通上的照片有时因为像素、长期磨损等问题无法确认学生身份,于是刷卡时图书馆老师必须再核对汇文系统中的学生照片,凡无照片、照片模糊不清一律不予借书。这项工作造成了同学们极大的不理解,给师生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

3.2门禁管理。[4] 门禁管理功能就是在图书馆入口处安装读卡器控制人员进出,利用一卡通系统自动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识别,并对进出人员进行统计和记录。这一方面加强了图书馆资源的安全,维护了读者的权益,提升了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层次;另一方面可更准确地获取读者流量和分布信息,为优化图书馆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准确依据。由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新校区还处于建设初期,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图书馆楼内内设置有图书馆、公共教育学院、校网络中心、蒙医药博物馆、校史馆、档案室等多个部门。故门禁系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投入使用,致使图书馆目前进出人员比较复杂,读者阅读环境相对嘈杂,图书馆读者流量无法正常统计,给下一步内蒙古医科大学追赶全国其他大学营造大流通阅读环境设置了障碍。

3.3系统间相互协调的问题。一卡通系统的实现是由各系统交互与衔接构成的。一卡通系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依赖于各部门的信息数据来实现信息共享的。目前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教务处提供,学生信息都得到了及时录入。但是在教职工信息录入方面没有能够实现适时更新,比如在教师职称的变化上,在离职、退休等的变化上等。

4、一卡通建设中的新思路

通过对上述高校一卡通建设中的成果与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一卡通系统应该具备更高的标准:高开放性、可管理性、可利用性、教育性、高智能性、高协作性。

4.1高开放性。一卡通的高开放性首先应体现在以软件平台为核心,实现软硬分离、开发与应用并进、结构承载需求。系统结构和密钥是学校获取一卡通系统主动权的关键,也是保障学校利益的关键。一卡通厂商在与学校合作后,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校?主要是厂商会把最关键的一卡通结构和密钥保护起来,以“系统安全”为理由不真正开放给学校,这样学校就丧失了一卡通建设主动权、开发权,只能被动接受服务,而不能主动改造、丰富系统,所有需求全部依赖企业的更新与维护,无法实现信息的畅通,使用功能的完备,不能做到软硬分离、专属设备无关性,这是一卡通提供商的商业属性决定的,他们的商业赢利模式是以“续机续卡”的利润方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站在学校利益上考虑问题。所以选择一套开放的一卡通管理平台软件非常必要,平台的选择可以做到专属硬件设备的无关性,主动权完全在学校自己。[5]

此外,开放性一卡通系统要极大可能应用原有平台,充分考虑到学校已有的应用需求,拓展未来需求。这就需要建设一套基于数字化校园整体需求的开放性一卡通软件管理平台,以解决学校应用更新需求,最大程度上协调开发商(学校)与运营商的矛盾,实现一卡通有效平稳升级。

4.2可管理性

4.2.1划定区域管理,启用一卡通门禁系统。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又是学校里最特殊的科研机构它需要安静无烟的阅读环境,需要大量藏书空间。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秉承医科大学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下一步准备引进全国先进的大流通模式,自助借还与自助服务并行的方式管理本馆。这就要求图书馆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启动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

4.2.2数据集成,有效管理。可管理性还应体现在统一集中的数据信息上。一卡通系统应该把整个系统数据库集成在中央服务器上,从而有效避免因不同校区,不同部门,不同应用之间多个数据存储变更而产生不同步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同时也方便了数据的管理,维护,安全和备份。

4.2.3监管监控,做到心中有数。一卡通系统的特点是设备种类名目繁多,处理数据庞杂,数据流量大,运营商提供了服务,我们如何监管这些服务,提高服务?怎样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必须要有一个管理工具、管理部门做服务的预警,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监督,这样才能极大提高整个系统服务水平和师生满意度。再者在设备的管理上,谁在管理?谁去管理?怎样管理?单靠人工管理几乎不可能,所以一卡通设备的可管理性非常重要,必须要用系统管理的方式才能准确的管理这些设备资产的进出库情况。

4.3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一个系统建设的是否有生命力,主要取决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一卡通”通在哪里?它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一卡多用而已。那么真正的“通”如何体现呢?“通”是指信息资源的共享畅通,尤其是能够为用户提供灵活、个性化的自定义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使共享数据达到了最大利用率,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4.4读者的教育性。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系统。横向的读者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对读者宣传和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一卡通的性质和使用查询功能,使其掌握和利用图书馆及其馆藏资源的基本知识和入馆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读者信息素质,培养读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图书馆对一卡通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从纵向来看,图书馆读者教育又分为低年级本科生、专科生教育,其重点是了解图书馆的工作的流程,一卡通系统的运作方式,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资料查询方式方法和服务设施,使他们学会自主完成系统操作,自主学习和发展个人爱好的同时熟练通过手中的一卡通查找所需文献,快速完成入馆、登记、借还等流程。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主要培养其独立获取和评价系统的能力,在掌握先进的获取文献信息的手段和途径的同时,对一卡通系统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的不足之处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11

E企看主要由CEO阅览室、管理知识库、名刊阅览室、音频阅览室、我的阅览室等五大模块构成。

CEO阅览室:主要面向企业CEO,有CEO必读和管理必读两大类资源。精选了《财经》《创业邦》《商界评论》等160多种国内顶尖的商务财经期刊,符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阅读需求,为企业高层人员提供资讯类智库。可获取国内外最新财经信息,搜索企业品牌,查看国内最权威媒体的舆情报告。

管理知识库:专门针对企业的专业知识需求设计,主要由公司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研发及竞争情报六大类构成,组织了2000多知识点、上千万篇文章,用户可以在知识库中搜索专业知识,并可以个性化定制知识点。在阅读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阅读时政生活类的各种文章内容。

名刊阅览室:名刊阅览室有30种我国知名度较高的大刊名刊,如《看天下》《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满足企业用户作为社会人的阅读需求。

音频阅览室,提供包含《中国财经周刊》《南风窗》《北京文学》等30多种名刊的音频语音版本。

E企看是龙源的战略化产品,“阅简单阅快乐”是龙源E企看的产品理念,基于数字出版语义提取技术,E企看化繁冗为简单,是数字出版又一新型产品。

方正电子最新研究成果

聚焦技术趋势与应用

本刊讯 (记者邸荣芬)近些年,传媒出版行业正在经历由技术驱动带来的重大变革,面临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冲击,以及体制和经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专业机构的相关研究显的尤为重要。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与国际著名分析机构(如:Gartner、IFRA、PIRA)合作,力图为国内媒体发展和IT信息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近日,在2012年中国新闻技联学术年会上,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心的研究成果。

“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是方正电子重要研究机构,主要围绕传媒出版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新兴IT技术、商业模式和新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中心总监王立东表示:传媒出版行业正在面临着向数字出版的跨越和转型,其背后的巨大推动力是蓬勃发展的IT技术。方正电子作为传媒出版领域技术和服务提供商,需要前瞻性地理解和洞察客户的需要及市场的需求,并将这种洞察与理解转化到对客户的业务规划和运行保障中、转化到新一代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中,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客户,进而推动行业顺应技术趋势,引导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在研究中,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十分注重平衡“前瞻性”和“务实性”两个原则。“前瞻性”主要是关注未来3-5年甚至10年的传媒趋势和应用,而“务实性”则主要是面对未来2-3年,理解客户此时此地的需要、帮助客户解决当前业务规划中的问题。因此,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立足近期,着眼于长远。王立东介绍,该中心会持续推出包括行业趋势研究报告、行业媒体发展规划咨询等相关资讯服务,同时也会在专业杂志、专业会议、方正电子传播平台上投放研究成果。

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进入终评

本刊讯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是国内首个直接面向华语网络文学和类型小说的文学大奖。奖项启动之初,主办方就提出了要使之成为中国的“直木奖”或者网络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的目标。经过一年半的推荐和初评工作,近日顺利进入终评。目前,麦家、李敬泽等11位作家、评论家等已经接受双年奖组委会邀请担任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终评委,终评即将启动。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范文12

一、 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

本项目学制3年,旨在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独立研究和分析能力,又熟悉金融体系,掌握金融工具的高层次经济研究或金融实务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经济或金融研究奠定基础。本项目需执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招生程序。

招生计划:50

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

本项目学制3年,旨在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有独立研究和分析能力,又熟悉金融体系,掌握金融工具的高层次金融管理或企业管理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管理或金融研究奠定基础。本项目需执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招生程序。

招生计划:40

北京大学金融硕士(金融管理方向)

本项目学制3年,旨在培养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金融体系,掌握高层次的金融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金融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入学后须从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

招生计划:100

北京大学金融硕士(数量金融方向)

本项目学制3年,只招收本科为非经济管理金融类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学生入学后由基础的金融学理论开始学习,并从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完成相关辅修课程。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金融工程人才或相关产业金融实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也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金融工程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入学后须从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

招生计划:50

北京大学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

本项目学制3年,只招收数学、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本项目旨在培养有扎实的金融理论与实务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金融研究奠定基础。

招生计划:30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财经传媒方向)

本项目学制3年,招收本科修读过新闻传播或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也欢迎对财经传媒感兴趣的理工科学生报考。本专业旨在培养通晓金融、经济和管理专业知识、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素养,并具备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实际运作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学生入学后须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

招生计划:30

二、报考条件

我院硕士研究生按照“推荐免试”和“报名考试”两种方式录取。

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具体办法,请见我校《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说明》。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须有学士学位);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

1. 考生报名前应实事求是地核对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 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报名方式、时间、地点请于9月下旬浏览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网(admission.pku.edu.cn/)。

3. 考生在报名考试期间因事外出,可就地报名和考试,报名方式同上。

4. 报名费:硕士项目报名费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收取。

四、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初试时间: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

招生院系: 深圳研究生院(047)

专业:西方经济学(北京大学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项目) (020104)

考试科目:①101英语; ②201政治; ③303数学(三);

④ 931经济学(宏观经济学50%,微观经济学50%)

专业:企业管理(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项目) (120202)

考试科目:①101英语; ②201政治; ③303数学(三);

④932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30%、市场营销学30%、管理学原理40%)

专业:金融硕士(025100)

考试科目:①101英语; ②201政治; ③303数学(三);

④金融学综合(宏观经济学30%,微观经济学30%,金融学40%)

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财经传媒方向)(055200)

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底,具体说明如下:

1. 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硕士招生网页(yjsy.pku.edu.cn:8080/students/)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2. 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

3. 我校将采取英语听力笔试、专业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参加复试的考生总分及单科分数都必须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基本分数线。

4. 复试不及格考生不予录取。复试及格考生能否录取,由考生的总成绩名次决定。

5.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6. 北京大学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的同学,请在复试时提供托福或者雅思二选一、GRE或者GMAT二选一,共两项分数作为英文能力录取参考(新托福85分以上,雅思6分以上,GRE320分且Analytical Writing3.5分以上,GMAT 640分以上)。开学报到时双硕士新生必须提交合格有效的托福或雅思成绩,并提交合格有效的GRE或GMAT成绩,GPA3.0以上,满足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基本要求并执行入学程序,否则不予注册。

五、录取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户口(除北京地区散居户口)和档案可转入北京大学。

六、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到学校指定医院进行,具体时间注册报到时通知。体检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

1. 学习年限均为3年,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全日制培养,须遵守并完成我院的军训及实习相关规定。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课程,平均成绩达到B以上,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者,颁发相应的学位和学历证书以及辅修证书。

2. 经济学-金融工程双硕士项目课程主要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行为经济学、产业组织、货币与银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专题研讨、随机分析和量化方法、金融编程和数值方法、风险管理与分析、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等。学生可在入学后从金融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金融学辅修课程主要有: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理论基础、金融市场、金融模型、数量分析方法等。管理学辅修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战略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研究、运营管理等。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证书,或北京大学金融学管理学辅修专业证明。

3. 管理学-金融工程双硕士项目课程主要有: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运营管理、实证商务分析、公司战略、项目管理、公司金融、产业组织、财务会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消费行为学、品牌管理、国际商务、随机分析和量化方法、金融编程和数值方法、风险管理与分析、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等。学生可在入学后从金融学、经济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金融学辅修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货币与银行、投资学等。经济学辅修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证书,或北京大学金融学经济学辅修专业证明。

4. 金融硕士项目(金融管理方向)课程主要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金融市场与投资、应用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商业道德与研究方*、资产评估原理、金融数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兼并与收购、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投资学、房地产金融及经济等。学生须在入学后从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经济学辅修课程主要有:贝叶斯统计、博弈论、产业组织、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管理学辅修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战略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研究、运营管理等。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并获得经济学或管理学辅修专业证明。

5. 金融硕士项目(数量金融方向)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金融经济学、资产定价、金融数学、随机金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兼并与收购、信用风险管理、投资学、房地产金融及经济等。学生须在入学后从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经济学辅修课程主要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管理学辅修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战略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研究、运营管理等。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并获得经济学或管理学辅修专业证明。

6. 金融硕士项目(金融科技方向)课程主要有:大数据分析、公司金融、技术创新管理、管理学、财务会计、Python/其他语言、金融科技行业介绍、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及应用、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管理、战略管理、中国金融市场与投资等。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

7. 新闻与传播硕士(财经传媒方向)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和金融学、经济学或管理学辅修课程。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课程主要有:传播学理论、新媒体与社会、媒介史研究、高级财经新闻报道、融合媒体研究、社会研究方法、未来媒体实验与研究、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网络创新与科技传播、大众文化研究、视觉传播、网络舆情研究、公共关系和策略传播、整合营销传播、金融市场、组织行为学等。学生须在入学后从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金融学辅修课程主要有:公司金融、中国金融市场与投资、创业融资学等。经济学辅修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管理学辅修课程主要有:公司战略、运营管理、CEO与高层管理团队、创业学等。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并获得金融学、经济学或管理学辅修专业证明。

八、学费

北京大学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双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双硕士项目学费为13.8万元人民币+3.36万新加坡元。其中,北大学费三年各缴纳4.6万;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项目学费3.36万新加坡元,分二年交纳(第一年23520新加坡元,第二年10080新加坡元)。

北京大学硕士项目学费标准均为13.8万人民币,分三年各缴纳4.6万。

九、住宿

学生宿舍位于深圳市大学城学生公寓内,住宿条件为四人或三人住一室,费用自理。

十、学费奖学金与学费贷款

(1)北京大学经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奖学金:

该项目奖学金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提供,分三年发放。

特等奖学金(约10%):全额北大项目学费,即13.8万元

一等奖学金(约30%):1/2北大项目学费,即6.9万元

二等奖学金(约40%):1/4北大项目学费,即3.45万元

三等奖学金(约20%):1.8万元

上述项目学生被录取后若无故放弃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项目,学院将调整北大项目的奖学金。

(2)北京大学金融硕士项目奖学金:

特等奖学金(约10%):全额北大项目学费,即13.8万元

一等奖学金(约30%):1/2北大项目学费,即6.9万元

二等奖学金(约40%):1/4北大项目学费,即3.45万元

三等奖学金(约20%):1.8万元

(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修项目奖学金:

该项目奖学金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提供,分三年发放。

特等奖学金(约10%):全额北大项目学费,即13.8万元

一等奖学金(约60%):1/2北大项目学费,即6.9万元

二等奖学金(约30%):1/4北大项目学费,即3.45万元

以上各项目中的学费奖学金包括国家提供的助学金(6000元/年)。

在学期间奖学金资格评定:

(1)奖学金原则上分三年发放,并实行年度动态评审。但学院将在每一学年结束时,对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进行审核,如出现成绩不及格或违纪超过标准,学院将取消或减少该同学下一学年的奖学金。对于学年内成绩优秀、严格遵守学院制度达到奖学金升级要求的学生,学院将提高该同学下一学年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