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8-14 17:26:5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1

一、信息化建设是河南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托性的产业,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旅游业信息交流的方式及经营模式,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和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接待旅游者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也突破8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2%。2006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服务体系。然而,和全国其他旅游大省市相比,河南旅游业无论是收入水平、接待游客数量、产业规模、创汇能力,还是产业影响力,都与河南旅游资源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河南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战略目标,除了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发挥后起者优势,走信息化之路。河南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模式、增长方式、营销模式、业务流程等得以改进,极大的提高其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南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一)起步晚,发展快,整体应用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02年河南旅游局OA系统的应用标志着全省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式开始。为了推动全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省政府在“十五”期间把旅游业信息化作为全省信息化的重点工程之一,投资300万元用于河南旅游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省旅游局2004年初成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当年9月开通了旅游门户网站――“河南旅游资讯网(省略)”,2005年1月召开了全省旅游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并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之后,全省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省18个地市中已有15个建立建成了政府旅游网站,全省一半以上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尝试,龙门和云台山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更是提升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几年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指导方针的指引下,河南旅游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二)金旅工程“三网一库”建设初显成效。2003年以来省旅游局先后建设了机关局域网和“河南旅游资讯网”,与省委省政府的“政府专网”和“党委专网”实现了连接。“河南旅游资讯网”开通以来,已建立起了面向全省旅游行业的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管理业务网,包括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网上导游资格报名考试、旅行社年检管理系统、旅游统计管理系统、旅游项目招商管理系统和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省级旅游电子政府的框架。

“河南旅游资讯网”兼具政务、商务和目的地营销多种功能,是省级公共商务网,具备旅游资讯功能和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2004年开通以来已成为宣传促销河南的重要信息服务平台,可为全省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运作提供专业、高效的核心平台。2003年河南旅游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全省建立公共旅游资源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三)行业、区域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河南旅游业和经济较发达的焦作、济源、郑州、洛阳、南阳等地市信息化水平较高,而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信阳等地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河南一半以上的旅游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并与省局门户网站进行连接和业务合作。分行业来看,省内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大都有自己的网站,并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形象宣传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国际旅行社或大型国内社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外联、接待、财务等管理信息化,有实力的旅行社还在网上开展营销、线路预订等业务;省重点旅游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如:清明上河园(省略)、云台山旅游网(省略),等等,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四)区域旅游网站数量多,商务功能差强人意。旅游网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是衡量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河南旅游网站数量繁多,大致分为政府官方网站、专业旅游网以及旅游企业开办的网站。河南各地市的旅游官方网站大多简单的政务信息和行业统计,维护更新慢,对当地行业管理和目的地的营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只有开封、安阳和三门峡三市旅游网有英文版,反映出多数地市对外宣传意识差。“河南旅游资讯网”和“河南旅游网”等专业旅游网站虽然在信息、宣传促销等功能方面有所加强,但在线销售、个性化服务项目不多,离真正的电子商务相差甚远。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的网站数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实现网上销售和在线支付少之又少。

(五)信息化支撑体系亟待完善

1、缺少建设资金和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前期投资大,后期使用与维护费用高。目前省内旅游企业和景区多处于微利状态,普遍缺少信息化建设资金,而且目前信息化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缺乏持续投入资金的动因;再加上各级政府又没有支持信息化的政策,难以吸引社会化资金进入。另外,全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深度。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旅游信息类型丰富,图像音频视频资料较多,对出口带宽要求较高。然而省内旅游部门的网络带宽普遍不够,许多网站难以支撑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致使全省管理业务网、公众信息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多媒体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解说系统等的建设未得到应有重视,信息化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影响顾客满意度。

另外,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信用消费体系以及配套的支付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法律法规体系,也直接影响了河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河南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旅游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旅游业涉及行业多、综合性强的特点,省旅游局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全省的旅游信息化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纲要,建议由省旅游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贯彻落实。下一阶段,建议重点完善河南省各级旅游政务网,加快以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旅行社年检管理系统、旅游统计管理系统、旅游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旅游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和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业务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推进以数据实时共享为目标的省级公共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河南旅游资讯网”的各项功能,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使河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

(二)以电子政务促电子商务发展。“河南旅游资讯网”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已全方位覆盖旅游行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但各级旅游政府网过多强调资讯功能,管理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不高。建议尽快实现“河南旅游资讯网”与各地市旅游主管部门联网,不断完善省、市、县(区)三级旅游信息化系统,形成既有区域性分散管理和业务处理能力,又有综合性的监控、调度、协调功能并支持预测与决策的网络,适时开展电子政务。政府主导的信息化建设方针,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旅游网站业务的规范和引导,支持和推进旅游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网站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强化商务功能,准确定位旅游网站的特色,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主体地位。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销效益、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增强顾客满意程度,从而达到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旅游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作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迅速转变经营理念,从解决旅游企业突出问题入手,把企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针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的特点,旅游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慎选信息化方式,尽量规避投资风险。建议中小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通过加入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系统,或加入专业性旅游交易网站的方式,利用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互联网电子商务,降低有关费用。

(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区域整体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建设步伐,使之形成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传输平台和传输网络,为旅游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制定相关扶植政策。省政府应制定鼓励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和中小旅游企业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议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通过项目建设的形式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和外资共同投入的投资体系。通过“千家企业上网工程”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全省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3、完善与旅游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上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网站和商务网站旅游业务的规范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权益,保证旅游服务的质量。

4、加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建议高等院校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为旅游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另外,要强化全行业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以适应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单位不同的信息化人才需求。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2

引言

建筑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化标准等,其中企业信息化涵盖勘察设计类企业、施工类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

对于秦皇岛市的勘察设计类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有待研究。

一、秦皇岛市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BIM技术鲜有应用。到目前为止,在秦皇岛市,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拟建工程,或是在建工程以及已建工程和扩建工程中,在勘察设计领域,几乎没有采用BIM技术的实际工程案例。

2.BIM人才短缺。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中,能够掌握BIM技术的专业人才奇缺。如何在勘察设计领域内培养出一支熟练掌握BIM技术的专业队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从业人员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从业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对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形势估计不足。目前,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部门,影响了信息化发展需要。

二、推进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建议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3D打印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推广BIM技术的应用,推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基于BIM上述优点,建议在秦皇岛市的勘察设计企业里,应大力推广BIM技术的应用,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3.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型企业。建议在对传统的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进行探索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完善的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从而为建设智慧型企业奠定基础。

4.开展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示范和政府投资项目、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示范,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秦皇岛市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大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宣传力度,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5.加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对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的从业人员,应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而为推动该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对标一流;管理提升;对策建议

2020年7月末,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为期3年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提出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和信息化8个重点领域,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龙江森工集团作为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担负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的职能,与省内其他出资企业相比,在开展对标一流行动中有其独特性。该文拟从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对标一流行动的最新工作要求入手,针对龙江森工集团对标行动推进过程中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最新工作要求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国有重点企业创建管理提升标杆活动方案,自2021年至2022年底,要求国有企业从基层企业、专业对标领域和企业集团3个层面,分层分类总结提炼管理提升成功经验,统筹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层级和管理类型,聚焦管理能力突出、管理特点鲜明和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创建管理提升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三个标杆”),打造一批管理提升的样板和尖兵[1-3]。

2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对标一流行动工作要求,结合集团实际和特点,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和信息化8个重点领域,提出如下建议。

2.1战略管理方面

在战略管理方面,针对集团所属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着战略管理意识不强、投资决策不科学和主责主业不突出等问题,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对标工作方案要求,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科学谋划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业务结构,强化投资管理和主业管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严控非主业投资,提升出资企业战略管理水平。(1)强化战略引领,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康养、森林农业和两新产业项目,利用基金和风投手段,优化产业布局。(2)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按照“打造标准化、市场化、智慧化、专业化一流生态产业航母”的战略愿景,科学谋划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业务布局等顶层设计。(3)有效聚焦和整合各类资源,加快非主业、非优势剥离,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在主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上更加协调,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进一步加强[4-6]。

2.2组织管理方面

在组织管理方面,针对对标方案和出资企业管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总部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不匹配、授权放权不充分、流程运转不顺畅和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所属出资企业明确职能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分类开展授权放权,激发各级企业活力来提升集团运营效益和效率。(1)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3大功能定位,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健全授放权清单和管控清单,开展“管理三问”活动、“清单化”督办问题整改等。(2)明确组织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探索推行“扁平化”“大部门制”“项目制”管理,对具体实施单位给予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授权放权,强化各分公司的职能,全面激发企业活力[7-9]。

2.3运营管理方面

在运营管理方面,面对所属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不强、成本和质量管控不到位、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所属出资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加强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1)推行全岗位职责量化考核,用市场化机制促进精益化管理,加快智能化建设、现场管理,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2)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投资项目盈利预测机制,健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细化分解工程成本,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集采平台。由集团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创效能力。(3)实施项目投资的全周期管理,完善事前评估决策、事中审计监督和事后考核评价等机制,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0-11]。

2.4财务管理方面

在财务管理方面,针对可能存在的“两金”规模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资本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构建一体化财务管控体系,强化“两金”管控、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升财务管控能力。(1)搭建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业资财税业务一体化管理,在集团各级子企业中全面推广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将“两金”压降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固定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管理等。(2)压低带息负债规模,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推动开展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资本工具,引入战略合作者,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流动性和回报率。(3)通过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银企直连,减少“两金”占用,优化“资金池”、“票据池”管理等措施,不断深入推进资金精细化管理,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2.5科技管理方面

在科技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效率不高、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和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强化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出资企业的科技管理能力。(1)编制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台账,组建科技研发办公室,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设集团科技创新奖,完善激励制度,与哈工大、东北林业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打造部级产业孵化器,加大科技企业培育等。(2)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提前介入、定向科研,做到“项目出题、科研解题、按时交卷”。立足打造“数字森工”,与大数据龙头企业合作,试点推广业务流程数字化,以点带面、积累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实现项目管理数字化[12-13]。

2.6风险管理方面

在风险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控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不到位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合规管理制度,推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等方式,提升出资企业风险防控能力。(1)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依法治企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合同管理,将合同管理流程嵌入集团OA系统等。(2)优化核心管控流程和管控机制,持续推进风控、合规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提升风险防控力度,规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行为,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7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三项制度改革落实不到位、人才队伍活力不足和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方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1)深化三项制度考核,完善制度体系,实现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达到改革标准;(2)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畅通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干部身份转换通道,强化契约化、市场化和考核退出管理,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同时,严格兑现薪酬考核和续聘解聘,优化薪酬机构,提升绩效薪酬占比;(3)加强各类人才库建设,制定实施“森工英才”计划,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系列制度政策,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14-15]。

2.8信息化管理方面

在信息管理方面,针对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出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预算管理系统,推动预算管理和业财融合,提升成本费用利润率,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16-17]。

3结语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4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经SG-ERP1.0(SG186工程)和SG-ERP2.0建设,实现了信息通信从无到有、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截至2017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已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至县级公司的全覆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已基本实现县公司全覆盖。2017年6月1日,国家《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信息安全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农电企业信息通信人才相对匮乏,信息通信技能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农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坚强智能电网是“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能源互联网更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办公等)为基础,实现人、物、能源之间的全程互联和广泛互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信息通信已深度渗透至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从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层面看,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覆盖率达到100%,公司月平均处理信息系统工单近900万个,平均日增数据记录达28万余条。220kV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保持100%,110(66)kV及35kV变电站光纤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层(直管县供电企业、供电所、营业厅)通信覆盖率提升到100%。从县公司层面看,营销MIS、生产PMS、班组一体化等系统已基本覆盖至县级供电企业,企业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办公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覆盖至县公司,县公司可以远程参加上级单位的各类重要相关会议,极大地缩短了国网—省—市—县各级单位的管理链条,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会议成本。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差距分析

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信息通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强基石。但与省级或地市级公司相比,农电企业对信息通信重视程度普遍不足。部分单位对信息通信的理解甚至仅停留在“修电脑”“装电话”的层面。农电企业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内外网混用、信息通信机房随意进入或操作、内网防护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造成较大风险。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农电企业因为受到通信网络规模小、信息系统运维经验匮乏等客观条件限制,缺乏精通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专职从事信息通信专业的人员。信息通信人员一般采用兼职方式,对县公司常用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内网等系统多停留在“用”的层面,发生故障后排查处置能力较弱。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但县公司人员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难以跟上信息通信发展步伐。企业信息化培训不足一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时间不足。县供电企业各类培训中,关于信息通信内容的培训时间占比普遍小于10%。二是企业信息安全培训欠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网公司与生产安全并行的重要安全指标,但农电企业的各类培训中,涉及信息安全内容的培训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培训人员帮助效果不佳。三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手段单一,信息通信相关培训仅是通过PPT讲解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跟踪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的PDCA闭环提升。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

总体目标与思路以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和信息通信发展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农电企业信息化特点,通过兼职+专职,业余+专业,普及型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农电企业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理念先进,人才梯队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有力支撑公司“四化”工作,助力坚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实现“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人才保障。创新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机制根据农电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员工的行为和实际工作中的客观能力素质需求为基本依据,并选定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数据信息筛选论证,提炼出绩优者能力特征,对能力素质分级整理,明确信息通信专业各级别、各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行为,坚持对岗原则,建立与农电企业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通信人才队伍胜任力模型。通过信息通信人才队伍胜任力模型为员工提供努力的方向及自我认知的工具;激励员工结合岗位需求,针对自己的差距,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与成长,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明确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人才培训与开发、选拔任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战略与规划制订等方面提供依据,使各类人才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保障信息通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农电企业级别的“三横一纵两交叉”的交流机制。一是定期开展同一地市公司内部不同农电企业之间、同一省内部不同农电企业之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电企业之间的横向交流。二是定期开展农电企业至地市公司、省公司、国网公司之间的纵向交流。三是加强农电企业信息通信专业人员与营销、运检、调控、财务、物资等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交流;加强农电企业信息通信运维人员与研发单位的交叉交流,使研发单位了解一线人员信息化需求,使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实用、好用。建成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信息通信培训方式。研究建立信息通信“标准化+个性化”的“两化”培训体系。基于胜任力模型,开发并完善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标准,统一组织完善信息通信培训教材,编制农电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件,进一步优化信息通信培训标准体系。同时根据信息通信不同细分专业的技术技能特点,在培训中开展故障模拟与排查等专项研究,分享工作经验,积极考取社会和企业的认证,实现个性化培养。优化信息通信培训资源。在农电企业立足信息通信基层班组,利用现有场地和现有设备,大力推进班组实训建设。加大培训师下“班组”力度,将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三个层面的信息通信培训师资引入农电企业,实现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层层传递,切实提升公司信息通信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技术平台建设。农电企业进行集中培训耗时耗力,因此不断深化应用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信息通信系统仿真培训平台,持续推广应用公司远程培训网络系统,统一规划并不断丰富公司网络大学信通学院培训课件,大力开展远程培训,促进培训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按照ISO10015国际人力资源培训标准,规范信息通信培训项目流程管理,实现需求分析、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主要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胜任力模型,重点改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形成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农电企业信息化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但农电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人才短缺、培训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信息化人才建设、交流和培训的机制,为今后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提供了思路。

作者:魏雪 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和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情况,部署2008年工作。刚才,文斐同志传达了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和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永颂同志代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了我市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情况,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要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上新水平。现在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以手机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初具规模。出台了《关于鼓励移动通讯系统终端产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了“国家通讯终端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和“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双双落户我市,一批规模较大手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纷纷进驻我市。截至去年底止,市高新区已落户手机及其配件企业25家,年产手机650万台,年产值约30亿元(含配件产值),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已初现雏形。

二是电子政务工作全面铺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步调、统一网络、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可靠安全、易于管理”的原则,加强了对机关网络建设的规划指导。目前,我市已建成相对完善的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市直181个单位接入了政务网;市直90%单位都已建设了办公内网和业务信息化系统;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建立了门户网站,市直28个部门开通了部门网站。其中,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年全省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考评中获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同时,各级各部门积极运用电子政务系统办理政务、服务社会以及开展机关自身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例如,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在去年底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党政内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项目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按计划实施中;“金土工程”、人防信息工程和人民医院新院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已经过专家评审,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四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基本实现了“网络到镇,信息进村”。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信息体验中心和信息化培训中心9个,镇级服务站67个,基层(村级)信息采集点89个;组建了超过150名专家的农业专家队伍、超过300人的信息员队伍;开展了农村信息化培训60多场。

五是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建立了*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多次举办“企业信息化巡回讲座”,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龙记、精电等一批企业纷纷启动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市场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无线电管理和无线电事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加强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无线电监管,实现了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由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服务转变。尤其是在遏制分子利用卫星干扰广播电视正常播出、保障全市自然灾害等重大事项业务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保障了无线电通信安全。同时,积极推动无线电新业务发展,在无中心自集群通讯网建设推广、缓解无线电频率资源紧张、规范无线电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七是组织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政府于去年7月调整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小华同志任组长,我和善平、文斐同志为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政府一把手主抓、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先后下发了《*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办法》、《*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群众来信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不断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今天的会议印发重新修订后的《*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希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信息化发展还存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公共信息化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整体应用水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化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与全省、省内先进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年,*信息化综合指数是85.2,深圳是69.9,惠州68.1,韶关是52.8,而我市仅为38.8,比全省平均水平64.9还要低26.1。为此,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信息化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我市提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是提升工业化的动力,实现产业高级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途径。同时,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产业,也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之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广泛应用,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信息化是提升我市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被认为是目前成本最低、最快捷和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介,网站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对外窗口和名片,是包装宣传,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往和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更广泛、更深入地运用互联网,积极实施党政机关和企业上网工程,开展网上招商,发展电子商务。

(三)信息化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政务公开的具体举措。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扩大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面的有效手段。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不是简单地将现有政府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开拓我市信息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我们今后的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我市信息化工作。

(一)大力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要充分发挥我市“国家通讯终端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和“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激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通过搭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我市的信息产业尤其是手机产业和LED照明产品等重点项目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技术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有效支撑。鼓励企业扩大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从开展一般业务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深入发展。

(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要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强化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一是抓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服务社会履行行政职能的窗口,必须进一步规范栏目设置,完善服务功能,及时更新信息,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要将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各级政府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平台和听取社情民意见的重要渠道。二是推进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网上审批”流程,为企业、为社会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要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行政审批监察管理,达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的目的。三是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要在现有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实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眼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强联合监管和协合办公,推进流畅的跨部门、多渠道、一体化服务。四是加强审核把关和统筹管理。要统筹考虑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和效益,把好投资关,加强绩效评估,既要提高电子政务实效,又要降低建设成本,防止重复建设的投资浪费。

(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继续大力实施“信息兴农”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要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信息化特色应用,将信息化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生活和民生福利等方面。要切实用好省山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小钱办大事,切实把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好。要加强农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五)推进无线电事业加快发展。无线电管理和无线电事业发展,事关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加强无线电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辖区内无线电资源管理,整顿无线电市场秩序,加大干扰查处力度,净化辖区内无线电环境,维护无线电空中电波秩序,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进一步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我市信息化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机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管理机构,设立县区信息产业局。市直各单位要指定一名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并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工作氛围,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我市信息化工作发展。

(二)统筹规划,协调配合。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使信息化的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防止建设中出现投资分散、重复建设、自成体系等问题。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社会参与程度,真正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

(三)严格把关,集约利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都要报市信息产业局组织专家评审,信息产业部门要做好协助、指导和审核工作;凡是跨部门、跨系统属于公共性质的信息化项目,信息产业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必须在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环节与国家和省、市信息化工作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做到技术上严格把关,质量上严格监督,经费上严格审核。

(四)平衡发展,同步推进。要在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利用省政府每年下拨的扶持资金,加快农村基础网络和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的目标。各县区信息中心要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服务商的联系,逐步在乡镇一级建设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广大农民感觉信息化带来的成果。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6

**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关心支持下。州信息化办公室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年自治州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回顾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全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启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县市办公OA系统和各通信运营商网络资源,搭建了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工岗位、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农业政策、龙头企业、名优产品等栏目。截止目前,农村经济信息网共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43587人、输出32951人,用工岗位65942个、招聘5707人,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600余条。自治区信息产业厅苏副厅长在我州检查工作期间,通过电话抽查,许多农产品信息后不久便找到买家。通过农村信息网的建成,在方便农牧了解种养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劳动用工信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二是加大农村经济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了农村经济信息网应用范围。今年4月开始,州信息化办公室编印了《自治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使用手册》,抽调人员到各县市对农村经济信息员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培训,培训人员1500人。今年11月,利用冬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活动,现已培训20个乡镇的村干部、农业大户和农牧民1000余人。采取“小手拉大手”(将农村经济信息网制成挂历发给学生带回家向父母介绍)的形式,对全州农牧民进行农村经济信息网宣传,发放挂历3万份。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农村经济信息网走进千家万户,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效果明显。

(二)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大屏幕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网站功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抓手,督促州直部门建立网站或网页,将各单位工作职责、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站,方便群众办事和公众监督,目前已有50个单位建立了网站或网页。今年,围绕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对州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网上办事大厅、政务公开、三农服务”等栏目,还首次对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进行了网上视频直播,改版后的网站体现了便民服务、宣传巴州等特点。截止目前,政府网站累计访问量1800万人次,今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我州政府门户网站在全疆绩效评估中获第一名,并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取得靠前位次。若羌、轮台、尉犁县政府网站在全疆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分获前三名。全州政府网站受到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州长信箱”督办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州长信箱”督办力度,申请成立了“州长信箱”督办室,增加编制3名。并对“州长信箱”办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功能进行了完善,增设满意度调查功能,加强了群众对部门承办信件的监督,信件的受理、审核、转办、签收、答复、督办等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今年,“州长信箱”受理群众来信1470件,较上年增长50%;答复群众来信1440件(公开答复群众来信1376件),办结率达98%。来信主要反映医疗教育、房产物业、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社会救助等关系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督办,大部分信件都得到了满意答复,暂时不能解决的,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三是精心安排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节目播出,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大屏幕作为党政机关推进政务公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窗口,今年播出内容增加了“农村经济信息”、“劳务用工信息”和“周末影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并对党的十七大、自治州“两会”等重大事件进行了直播或转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群众关心的信息,通过电子大屏幕传递出去。

(三)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一是对政府专网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今年将州政府到县市专网升级为2M光纤,把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乡镇。目前,从州到县、县到乡的公文、信息全部实现了网上交换,实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子公文可直发至县市。

二是扩充政府内部信息网,强化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今年以来,对政府的公文处理、政务信息、督查事项、提案议案、州长信箱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处理、网上督办、网上,大大减少文件、信息等印制数量,节约了行政开支。进一步规范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保证会议质量,全年共召开视频会议70余次,节约行政经费60多万元。

三是认真做好州党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机关,统计局、档案局等办公楼的网络和300多台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四套班子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巴州”项目建设。

积极帮助博湖苇业公司申请“倍增计划”项目,获取3000万元贷款规模贴息资金,建设企业ERP项目。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推介产品。通过积极争取,“数字巴州”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列入备选项目,自治区财政厅已上报国家财政部批准,项目进入设计实施阶段。

(五)加快政务公开步伐,打造阳光政府。

州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事机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得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肯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大屏幕建设,不断完善功能,注重时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政府网站为平台,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指南、流程、表单和人员的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与州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开发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系统,实时将办事时限和结果及时到网上,便于社会监督。

(六)强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促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日益重要。今年,加大了对各县市、州直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与州保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定期对安全保密薄弱单位和环节进行检查排除,主动与保密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强化对全州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保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为确保国庆节和党的十七大期间的信息安全,制定了《自治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的预案》,9月30日,会同州公安局、安全局、保密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中国电信巴州分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异常发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建立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机制。

今年初,针对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及信息办工作人员,分别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进行考核,加强对各县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的指导。对信息办工作人员按月考评,提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效能,更好地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部门分散、职能重叠,技术人员缺乏,且整体优势不能发挥,有待于对州直信息化相关部门进行整合。

二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州政府门户网站综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功能等还不够健全,网站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应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缺少项目支撑,工业、农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

四是信息化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办公自动化的各类软件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神。按照自治州确定的三大目标,不断提升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为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我州新农村建设服务。**年力争全州所有乡镇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联网条件,保证农村经济信息网得到及时更新,通过公告栏、农信通、乡村广播向农牧民信息。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点,协调电信部门提供廉价的宽带服务,通过培训引导农民经纪人和农业大户使用农村经济信息网获取市场、政策和技术信息,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务院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加大网站信息公开力度,配合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网上办事”的进程。建立州政府门户网站蒙文版和维文版。

(三)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企业推广普及信息化知识,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介绍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建立ERP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自治州重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州内重点企业通过该平台与州政府分管领导、经济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使政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建立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在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上,建立完善我州国民经济动态数据、督查办理、政务信息、法律规章、民情民意等信息库,并对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及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数据和政策法律依据。

(五)提高电子政务专网建设水平,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乡镇。采取“小内网、大外网”的原则,不断扩大政务外网的应用范围,各县市、各单位的经济发展主要数据,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及时进行更新。同时,提高政府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应用水平,州直各部门与州政府文件、信息及材料通过专网交换和处理。在州到县市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州、县市、乡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会议效率,节约行政经费。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7

“法治担当显情怀,为民实事暖人心。”“司法新成效、改革新发展、不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业绩有目共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团的代表们认真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对一组组翔实数据记录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为公平正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代表们看在眼里,高度肯定,直言“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互联网安全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司法机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政治要求的具体体现。过去一年,为推进网络虚拟空间的依法治理,各级法院审结网络传销、网络、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案件9.2万件,全国检察机关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传播物品等犯罪28.2万人。“虽然司法机关持续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和滥用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网络违法犯罪仍高位运行。”谈到个人信息保护,吴翔代表不无担忧地指出。他建议,应坚持全链条惩治,依法从严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双向合力,切实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公益保护。同时,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惩罚性赔偿,提高违法行为成本。白映玉代表认为,当前尤其要聚焦侵害个人敏感信息、特殊群体个人信息以及大规模个人信息案件,关注重点行业部门和大型平台企业,加大公益诉讼力度,以点带面,形成有力声势。何桂芳代表对于“两高”坚持对电信诈骗犯罪全链条打击、一体化防治的效果表示肯定,前些年,电信诈骗案件频发,造成了大量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得益于“两高”的努力,通过制定司法文件、开展反诈宣传、专项监督、推动综合治理等方式,有效惩治了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人脸识别、青少年网络安全、直播带货等是近年来网络安全新的隐忧所在。李小琴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尤其是人脸识别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上网安全的保护力度,完善网络管理规则,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校园贷、未成年人粉丝经济等网络违法违规行为。黄炳章代表建议,加大对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欺诈行为惩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两高”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加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检察院持续加大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1.4万人,同比上升15.4%。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54.1万件,同比增长16.1%。不少代表关注到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困境。方利旭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海外法律意识、应对能力不足、应诉成本过高等原因,遭遇337调查等纠纷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他建议,应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范机制,加强重大案件的协调跟进和政策支持,建立外国政策法规更新的跟踪机制,及时预警信息;加强国内法域外适用体系建设和法理研究;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建设新型审判团队。吴清平代表指出,当前我们对国内外机构的违规专利布局策略认识不足,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设难以适应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快速增长的要求,专利纠纷案件审理期限较长,影响了创新主体对维权诉讼的效率期待。应综合研判国内外机构在华的专利纠纷问题,提出国际竞争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竞争的指导性意见,保护我国高质量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强化司法防范意识,依法公正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更好地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利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起,最高检主导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改革合力、严格依法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方利旭代表建议,为更好帮助企业规范国际化经营行为,应完善涉案企业合规的激励机制,明确量刑建议的轻缓幅度、不程序的具体适用、合规考察期等;明确企业合规的通用标准或验收标准,同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违法犯罪的涉案企业制定针对性细化标准;在检察院设立企业合规检察部或检察组,专门解决企业合规问题。白映玉代表认为,应积极推动涉案企业数据合规建设。结合司法办案,推动涉案企业加强合规建设特别是数据合规,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对于“个人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和其他信息”“特殊群体、特定对象、重点领域”个人信息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对于持续批量、短时间内大量获取个人信息等异常行为加强技术监控、预警和阻断;对于重点岗位人员、分支网点人员、离职人员从严加强管理,督促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蔡仲光代表指出,最高法、最高检要积极推动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立法建设,通过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律,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司法保护。黄炳章代表建议最高检提高司法救助力度,规范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程序,同时加大改判纠正追责督办机制,为受影响企业或个人挽回损失。司法为民出实招司法温度暖民心“两高”工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共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司法为民之路。从一串串具体数据、一件件鲜代表分组审议“两高”工作报告(王辉/摄)活事例中,代表们感受到了过去一年“两高”在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上的司法温度。袁玉宇代表发现,今年“两高”工作报告都聚焦“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关注民生热点,回应民生关切,特别是社会舆论关注度非常高的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明确,“对残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论罪当判死刑的,依法判处并核准死刑”,坚决维护法治权威。对于社会呼声很高的“加大拐卖量刑”,报告中回应“严惩、拐卖妇女儿童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强化对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司法保障”。“两高”报告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也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对一些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怠于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为孩子订“娃娃亲”等行为进行训诫,对虐待儿童的剥夺监护权。最高检去年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发出督促监护令1.9万份。“家庭教育促进法今年起施行,相信更利于我们‘依法带娃’。”袁玉宇代表说。来自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陈海仪代表介绍了她所从事的少年家事工作,他们构建了包括智慧矫治中心、少年家事诉调中心为依托的线上线下审判综治体系,并打造了“羊城金不换”少年司法品牌,帮助失足少年和问题孩子矫治。她指出,最高法已经下达相关文件加强新时代少年审判工作,但少年法庭的独立性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与家事审判之间还有不少互相交叉的地方,期待能有更明确的规划。除了切实纾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两高”在优化自身体制机制方面,也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如最高法建立了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最高检推行检察公开听证、建立“倒三角”,切实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提高违法代价。对于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王筱虹代表有切身的感受,去年她参加了最高法组织的关于“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走入最基层的法院,在村子里面的审判庭旁听纠纷审理,我真切感受到了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的处理上如何精准拿捏和在为民服务上的努力和用心。”她感慨地说。广东毗邻港澳,在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王筱虹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深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法治保障,细化服务措施,提供精准检察产品。同时也加大对这类精准检察产品的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侨胞感受中国司法的温度和用心。

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夯实基层队伍基础

“两高”近年来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去年面对疫情,智慧法院大显身手,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在线开庭127.5万场。互联网司法模式不断完善,在全球率先出台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逐步建立。作为法院审判一线的一员,陈海仪代表真切感受到法院的很多创新司法举措。如广州中院启动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及实验室建设,推出首个5G虚拟智能法庭、区块链律师调查令服务平台等首创成果,被纳入“国家智库报告”;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一体化”5G智慧司法便民设施“E法亭”等新举措,都大大提升了法院司法为民的服务水平和法治能力。她就曾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在法院的官微上为企业、为老百姓介绍法院的这些新发展和司法好物。曾庆洪代表建议,应以数字化技术助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法院裁判尺度在全国范围内的适度统一。他表示,近年来最高法在落实“同案同判”要求上采取了大量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在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形仍然存在。建议最高法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强科学的类案搜索技术支撑,适当扩大类案搜索的适用范围,尽快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案例数据库并实现关键词精准搜索、精确推送,为建设智慧法院、实现同案同判提速。同时,进一步加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建设,完善专业人才保障机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助力案件办理,将法官和检察官从常规性事务和简单案件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办理重要案件,提高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人才队伍建设是“两高”工作备受关注的问题。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专业化人才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法院案多人少、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陈海仪代表坦言,在法院系统无论是审判执行还是司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制约法院人才发展、造成人才流失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法院应在加大审判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方面多想办法多下功夫。王筱虹代表也有同感,她表示,从河北调研的经历看到,基层的法院法官年龄偏大,年轻的少,人员配置也偏少。对于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的最前线的镇、村法庭,如果不启动“以老带新”的人员梯队培养,那么“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在最基层的持续发展会成为问题。她建议加强对最基层法院的人员配置,优化基层法院司法人员尤其是法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应该注意法官队伍和司法人员队伍的分层级建设和发展。李杏玲代表建议,应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特别是涉外专业法治人才。从基层遴选法官、选调干部更加注重能力经验,放宽年龄、学历、职级限制,选拔干部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各类别人才积极性,确保持续提高司法能力。

作者:张琳琳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GRC理念 平台建设

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也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与速度决定着众多经济体的发展速度。这样的环境中,企业所面临国内外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要想从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不可少。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着企业面对竞争时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也是企业挖掘自身资源尤其是自身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加快企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GRC理念,在讨论企业信息化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实例,来进一步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再创优势的关键所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取得企业的长足的发展,企业必须在技术、管理或者制度方面做出创新,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想要实现规模的扩张或者公司快速的成长,在这三方面尤为需要重视。有了充满活力的企业方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信息化管理就是管理创新的实践内容,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全面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全面掌控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的整个过程,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把握市场需求,做到快速反应,同时汇总和反馈的各项信息化数据能够有效地支撑整个决策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因此,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有利于企业结构的优化

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日益竞争激励的市场为企业的快速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信息化的企业往往存在着沟通困难、应对外界变化缓慢的情况。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也带来了契机。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减少管理层级之间信息转换的时间,在各个环节之间达到迅速的传递,减少了命令、决策和反馈等等传递的时间损耗,能够确保各种信息及时地在管理各个层级和部门间快速地流动。同时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信息在管理层中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真现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推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不仅仅提高了信息流动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使得组织能够减少管理的层级,让组织更为扁平化,更加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

2.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优化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伴随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生产能力在企业提升的同时也同步提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够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库存,从而节约伴随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成本消耗,优化了企业的资源利用程度和配置水平。

3.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在处理企业内部信息流动和资源配置上有重要作用,其同时还拥有更强的外部性,即对接市场和分析市场的能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为企业分析上下游相关者即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的相关特性提供了便利。信息化平台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的快速和准确的联系,方便企业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特性,同时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能够快速地做出消费预测,从而根据客户所反映的相关特性指导企业的研发与生产活动。类似的,信息化平台同样建立了一个能够更好与供应商交互的途径,为企业降低库存、把握供应商动向等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上下游的动态,从而调整自身的方向和策略,对市场进行及时反映,提升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例

1.GRC理念

GRC管理理念是由SAP公司提出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其主要的内涵即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风险(Risk)及合规(Compliance)管理。该管理理念是指企业在内外部法定要求和标准下,企业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包含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按照法规影响设计公司的流程,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设计并实施内部控制系统,并在此指导下监督并改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识别并设计受法规影响的流程、识别即评估风险、涉及及实施内部控制系统、监督并改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等工作。总体上而言,GRC管理理念是以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和合规为核心,在此过程中传递各类内部控制的信息给管理层和决策层,同时为此提供流程支持,从而更好地达成良好的管理效果和决策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该理念是以内部管控为核心的,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也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控和外部适应为目的的。因此,GRC理念能够很好地指引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2.JTYC公司简介

JTYC公司2009年成立,是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在政府、交通运输和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由JT集团与YC集团合资设立的国有独立法人,注册资本1.5亿元。JTYC公司共设有5个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计划经营部、油品调运部和安全环保质量技术部。JTYC公司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经营管理和投资建设为主业,辅之以便利店的经营,负责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成品油销售及配套服务等工作。现已经在省内6条高速公路9个服务区18座加油站的成品油销售及配套服务等工作。公司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经营战略,为过往车辆提供一流油品和一流服务。

在加油站的日常管理中,有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零售管理、质量管理、损耗管理等各环节,都存在大量的数据流,同时管理距离相对较远。为实现库存数据处理动态管理、实时管理,为经营决策提供可续依据;实现零售环节计算机管理,减少人为误差;实现客户营销数据科学化,客户关系管理差异化,远程管理及时化管理,最终实现加油站经营运作高效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必要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3.JTYC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中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长远全局规划,同时对关键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重塑,而且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设计的延展性和可扩充性,且能对于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提供支持。因此,在GRC理念的指导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结合了JTYC公司的战略目标及IT总体规划,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和易于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办公及内控管理系统。基于GRC理念,通过对石油能源行业特点和JTYC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得出JTYC管理信息化体系应基于一个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站进行成品油进销存管理、财务报表及分析管理、客户IC卡管理、企业OA管理、视频会议管理、监控安防、紧急报警、监听系统、广播对讲系统等业务,形成企业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体系。由此,形成JTYC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

在此总体框架之下,各个子模块分别为:

(1)基础网络建设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加油站对站连接,采用6芯单模光纤连接。各站内营业室、吧台及办公室组建局域网,实现对站互通,共享网络资源。

(2)企业进销存管理。包括进油、销油、存油三个部分的管理功能,能够详实、准确、真实、自动录入每一笔记录,统计、分析任意时间段的数据并提供报表,预警库存不足等情况。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主线,并将这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将大量业务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并服务于决策过程

(3)财务报表及数据分析管理。直接与国内先进的财务软件进行对接,使得各站的数据同步到财务所需的凭证数据及报表数据。快速、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目标与企业预算对比、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建立有效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规避风险。

(4)客户IC卡管理。主要包含IC卡客户管理中心系统、IC卡发卡储值点系统、IC卡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等,帮助JTYC公司全面、定量地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达到改进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目标。

(5)企业OA管理。企业OA也称为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其主要功能是建立企业信息的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实现辅助办公(例如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实现协同办公。

(6)视频会议管理。实现电视会议或会议电视,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图像及文件资料互传,以实现实时的、交互式的沟通,完成会议目的。

(7)监控安防、紧急报警、监听系统。所有加油站都采用统一的安排设置监控点位,每个站都采用20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其中包括3台网络交通球机、5台网络枪式摄像机、2台网络半球摄像机。在本系统中共有8个区域布防,1个总控管理中心。每个分控中心可以管理各自区域内的报警主机,可以使用报警主机的液晶键盘进行布防撤防和消警,最终实现能够多元视频监控、安防系统融合、可视业务管理、立体监管模式和系统运维管理。

(8)广播对讲系统。实现每个站棚区和营业室实时对讲,及两对站之间的对讲互联,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安全规范及降低了加油员劳动量。

(9)数据中心信息机房。监控系统通过“IP网”构成监控网络,利用视频、数据、控制连接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管理全省内各加油站,因此监控中心必不可少。监控中心系统以多台高可器和工作站协同工作,实现了对各个加油站所有图像的集中管理,对加油站营业数据的实时查询、管理,同时加油站和总部组建的虚拟局域网,更快捷的办公自动化应用。

(10)中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远程监控――监控各加油站,随时发现各站日常经营中不合理现象,同时为突发事件提取录像资料和证据;远程管理――随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和解决;加油站集中管理――随时查看全省各加油站现场真实动态,掌握各站经营情况、客流情况、店员工作情况等。

综合以上的子模块便搭建起JTYC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长远全局规划的同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思想。因为作为JTYC公司而言,其是以高速公路加油站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加油站较之其他的油品企业有着分布更为分散,管理更为不便的特点。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大大降低了总部对于各个加油站的管理成本,例如进销存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原有库存的水平;OA系统的引入对于人员的考核和信息的全员流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降低了工作的协调成本和企业资源的使用成本;又如视频会议系统的引入降低了会议沟通的成本等等,同时有助于信息和意见的快速传递。总之从整体上而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引入对于分布较为分散的加油站体系而言,实现了统一的远程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经营费用,同时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有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完成和自身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建议

在搭建起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方能更好的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效力,否则期待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就是镜中之花。首先,管理层需要提升自身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认识。抛弃“注重设备、轻视流程变革;注重开发、轻视管理;注重形象、轻视维护和数据”的习惯。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的一场“革命”,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框架,进行流程再造,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机制,从而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相适应,更大程度上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效力。其次,需要做好企业培训。因为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收集部分是需要基层完成的,数据收集的理想程度直接影响信息分析和结论的质量。员工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技术和理解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数据采集工作的成效就无法达成。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第三,需要做好资源投入。资金和人才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运转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资金投入工作。而在随后的信息化运行过程中,需要着力吸引和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这方面人员的选留和人力资源挖掘方面必须进行全盘计划。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与成熟度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7):1290-1296

[2]蓝秀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1):22-25

[3]张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9):77-79

[4]周磊,盖卫东.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34-35

[5]何江娴.浅谈企业内容部控制体系落地实施――GRC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运用[J].活力,2013(15):40-4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9

一、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1.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应适当放宽条件。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要研究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尽快形成“1+x”服务业政策体系。市级有关行业或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及时对现有的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需要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的要抓紧研究制定,成熟一项,出台一项,为服务业进一步加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尽快研究制定鼓励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3.加大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楼宇(总部)经济、创意信息等六大服务业行业的发展,并根据财政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同时,为了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引导力度,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奖励等多种扶持形式,在服务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市区服务业关键领域发展、薄弱环节改进,集聚区和规划布局内重点项目的建设,服务业国债项目、重大项目贴息补助的配套以及加强服务业工作、前期研究和推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优化使用结构,每年年初由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规模,汇总审核有关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下达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跟踪监督资金到位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各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

4.贯彻落实服务业税(价)费优惠政策。根据中央和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认真梳理和整合现有的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企业从事国家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符合规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所得,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所得,对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的所得,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区、新办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和连锁超市、省重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物流、连锁超市等企业在省内设立跨区域分支机构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可由总部统一缴纳。

根据省政府的相关文件,及时调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服务业用水(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执行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实现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财政、物价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政府有关清费减负政策,对涉及服务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并开展监督检查。

二、强化服务业的要素保障措施

5.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为省、市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项目,在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

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已通过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工业、交通、仓储等土地使用权,符合*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法律、法规、行政规定及《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明确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的,经审批可以通过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用途,从事除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住宅项目以外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对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具体参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意见(试行)》(温政发〔20*〕87号)执行。

6.努力改善服务业融资环境。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企业的授信额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开展,探索逐步扩大收费权、股权质押贷款范围,继续探索农民房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建立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制度,银行根据信用等级加大与担保公司合作力度,积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与银行资金联动的长效机制。

7.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和引进。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既了解市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职学校的作用,大力培养服务业急需人才;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人才再培训、再教育;选派服务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院校、知名企业接受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按照我市设立的“人才突出贡献奖”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国际经贸等高级专业人才,按有关规定在住房、子女就学、户籍迁入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

8.大力推进物流业。以构筑大交通枢纽为契机,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对符合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经营状况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且成长性较好的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助。

9.创新发展金融业。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公司,创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企业债券的发行申请工作。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地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培育力度;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入驻我市。对积极扩大信贷总量、积极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的机构予以奖励。推进服务业连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0.精心打造旅游业。加快旅游接待设施、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和海峡西岸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活动,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强旅游网络营销,促进与外地旅游网站之间的链接与合作,建立客源地旅行社信息网络平台。

11.着力提升商贸业。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传统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和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发挥在外*人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优势,通过*内外市场的互动发展,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商贸流通形式。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和谐社区创建,提高新农村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

12.做大做强楼宇(总部)经济。科学合理布局市、区两级楼宇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加快对城区现有楼宇改造和升级步伐,推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评估认证、科技中介、产权和技术交易等商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13.积极发展创意信息等其他生产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传输设施,加快发展数字电视、无线宽带网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信息传输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数字出版、动漫网络、数字化创意设计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于行业信息化改造的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共享平台。鼓励发展系统集成、信息工程监理、系统外包等信息技术产业。

四、积极引导服务业领域创新发展

14.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分离发展服务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各地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按规定权限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设立初期的3年内可酌情给予减征;其所购的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加速折旧。有关部门要对工业企业组建生产业企业给予支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15.鼓励服务业品牌建设和业态创新。引导服务企业强强合作和品牌嫁接,实现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良性互动,开发品牌的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内容和形式创新,形成一批品牌知名高、竞争力强的服务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开展现代服务业品牌的申报,对获得国家、省等不同级别的名牌企业,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励。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商贸营销手段,积极引进大型购物中心、综合百货等商贸流通业态。引导生产领域的服务和政府行政管理的服务实行外包,形成新的业态。

16.着力引导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突出集聚功能,积极打造一批公共生产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务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和综合服务业等集聚区。编制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列入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对列入省重点集聚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和投资贴息补助,县(市、区)也要给以相应的配套补助。集聚区中鼓励发展的服务企业,若纳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权限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7.推进国有服务业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国有服务业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国有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18.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根据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向,围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种形式,重点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外籍船舶修理等服务外包领域,引进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跨国公司,培育一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努力创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培育基地。

19.积极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对试点地区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暂不具备制定标准的服务行业,积极开展服务承诺、服务规范和服务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20.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分析服务业的运行状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督促检点任务的完成。每半年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总结部署全市服务业工作,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通过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和问题协调。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

2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为改变服务业工作部门分割和交叉管理的状况,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必须制定既有部门分工负责,又有统筹协调的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配备力量、明确职能,加强对规划、政策、资金、项目前期工作和年度计划的统筹。年初,由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确定年度服务业重点工作,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有关服务业规划和政策,须经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咨询论证后,提交联席会议审议,重大事项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编制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各县(市、区)要建立服务业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指导本地服务业发展。

22.加强统计考核。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加强行业管理部门服务业统计力量,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建立服务业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市政府对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服务业发展考核的权重。对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的服务业工作,要定期督促检查。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检查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各自职责范围内相关工作绩效。各县(市、区)的服务业工作考核,主要对其服务业发展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定期进行公布。

附件

*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统筹协调,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总体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部门分工,责任到位;强化统筹协调,行动一致;紧密各方协作,合力推进;加强统计考评,提高绩效,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机制框架

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安排一次专题听取全市服务业工作汇报,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每半年听取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或服务业各口的专项汇报,研究协调重大问题。

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建立和完善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和市发改委主任为协助召集人,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市政园林局、市交通局、市外经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局、市房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信息办、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市政府分管领导。按照分工,指导协调归口管理的服务业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业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完成统一部署的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行业协会。组建*市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三、职责分工

联席会议职责:每年年初制定全市服务业工作要点及成员单位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分析服务业的运行状况;督促检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讨论审议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统筹服务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绩效评估;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根据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精神开展工作。确定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组织论证和审核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规划及政策,提交联席会议审议;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规模,汇总审核有关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下达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跟踪监督资金到位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编制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建立服务业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和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考核;组织实施服务业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发改委: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项目的综合协调,以及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承担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市经贸委:负责全市商贸流通业、创意产业、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

3.市教育局:负责服务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教育行业统计工作。

4.市科技局:负责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5.市民政局:负责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社会组织的统计工作。

6.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财税政策的制订、修改、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企业主辅分离工作。

7.市人事局:负责全市服务业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

8.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用地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9.市规划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空间规划,“退二进三”实施和指导工作。

10.市建设局:负责全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1.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全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2.市交通局:负责全市交通物流发展,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交通运输业统计工作。

13.市外经贸局:负责全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协调。

14.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牵头组织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业、新闻出版业等行业统计工作。

15.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服务业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实施卫生行业统计工作。

16.市房管局: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住宅与房产业、物业服务行业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统计工作。

17.市体育局:负责全市体育服务业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服务行业统计工作。

18.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和综合协调,做好服务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监测分析工作。

19.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旅游业统计工作。

20.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及统计工作。

21.市金融办:负责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推进完善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

22.市工商局:负责全市服务业准入政策及专业市场发展的指导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知名商标认定、省著名商标推荐、中国驰名商标培育。

23.市质监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服务业名牌产品的认定,推荐服务业省级名牌、中国名牌。

四、统计考评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10

乳制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在原料与加工业发展不协调、企业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基础薄弱、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20**年9月份“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迅速行动,从参与应急处置、开展行业整顿、研究扶持措施,到组织对受伤害的患儿赔偿金筹集和发放、建立患儿到18周岁前的医疗保险和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奶业恢复和重振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行业整顿规范工作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开展企业整顿。奶粉事件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围绕整顿目标,重点抓了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严格乳制品生产用原辅料管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20**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规范工作总结的报告》。二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组织修订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针对行业特点,重点在产业布局、生产准入、奶源基地建设、质量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补充完善,今年6月,新的产业政策实施;配合卫生部开展清理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工作,健全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制订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乳制品质量安全建设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规划正在贯彻实施中。

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出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2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扶持乳制品行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恢复消费者信心,实施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奶粉临时储备、加强奶粉进出口管理等政策措施建议。11月27日,国务院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后,原则同意上述措施和建议。

二、积极推动政策措施落实。一是实施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原料奶收购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此后又两次调整并延长政策实施期,从去年12月底延长至今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财政部两批共320家享受贴息贷款企业名单。近期,拟第三批贴息企业名单。二是实施乳粉临时储备。共安排两批10万吨临时乳粉储备计划,涉及17省市30家企业。目前补助资金已下达地方。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会审了一批乳制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规划方向和产业政策的乳制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目前,技改中央补助资金金额已下达地方,各地正在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另外,为加强奶粉进出口管理,从今年8月1日起,我国已开始对鲜奶、奶粉和乳清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三、加大宣传,提振消费者信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开展了“保食品安全、保经济增长、提振消费信心”主题宣传活动。去年底,组织了专题新闻会,向社会通报了乳制品行业生产形势和整规情况;20**年6月、8月,利用世界牛奶日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五次年会的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了行业整规和国产乳制品质量情况,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国产乳制品消费。为全面启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底前将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制订《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确定在黑龙江省作为先行开展乳制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制订了黑龙江省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计划,开设了“诚信龙江网”乳制品企业诚信专题网页。今年9月,组织《中国工业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并开辟了“黑龙江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系列报道”专栏。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通过开展整顿规范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20**年以来,受奶粉事件重创的乳制品行业整体状况明显好转。一是生产止跌企稳。从今年3月开始,乳制品生产经营逐步恢复。1-8月,乳制品产量1252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8月份172万吨,同比增长9.4%;乳粉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9.5%。市场信心逐渐增强。据行业协会调查,截至7月份,乳制品市场消费量已由去年50%恢复到90%。目前,原料奶收购数量和价格基本稳定,奶农利益得到了保护。二是乳制品质量明显提高。据统计,去年9月20日至今年8月18日,国家质检部门在全国范围对国产乳粉、液态奶组织了90次三聚氰胺跟踪监测,累计检测了49586个批次的乳粉、液态奶产品。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产品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限量值的规定。三是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各地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淘汰了一批奶源没有保障、产品档次偏低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加工企业。生产企业更加重视奶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纷纷投巨资兴建自有牧场。

对于下一步拟开展的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并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认真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指导各地严格按照乳制品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和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实施核准制,规范投资管理,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

二是加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制品质量安全检验系统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对质量安全保障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国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生产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推动乳制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拟于今年底在乳制品和肉制品行业先行开展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试点工作。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11

2013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大会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大会以“ICT产业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为主题,来自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苏波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工业、通信业快速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ICT技术发展,大力推动两化融合,通过推进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推进ICT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节能降耗,对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作用显著。他强调,为进一步推进ICT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实施绿色IT战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制订“绿色IT推进计划”,加强行业指导;发展低耗能CPU、节能电源、高能效计算机,统筹部署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绿色节能通信网络中心建设,推动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实施通信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支持通信基站节能改造,实施通信营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自愿减排,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二是实施“数字能源”计划。组织开发高耗能行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能源系统在线仿真技术应用,继续支持重点耗能企业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实行企业数字能源分级管理,推进工业能耗在线监测区域试点,建立地区、行业、重点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业能耗监测和预测预警体系,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三是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降耗。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电子炉窑改造工程,支持专业机构开展企业能效诊断服务,主要标杆指标和标杆企业,推进能效对标达标。推动建立一批电子工业节能技术中心,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指导目录,支持太阳能光伏、CLED等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实施“0.5W”待机功耗项目,强制推行0.5W待机功耗,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生态设计试点。

四是实施高效节能电子信息产品推广政策。完善平板电脑、计算机、打印机等电子信息产品能耗标准,加强能效标识认证,开展平板电视等产品“能效之星”评价;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将复印机、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及高效照明等节能产品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利用政策支持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力度。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12

随着同质竞争和技术替代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运营模式下的电信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增长乏力,固定电话发展一路下滑。因此,如何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破解固网业务经营的难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个固网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分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全方位实行转型,保持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首先业务转型。以“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统领,在传统电话、小灵通、宽带的基础上,加入itv、ict、号码百事通、增值业务等新元素,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第二,网络转型。全面实施“光进铜退”、“光纤扫楼”工程,实现光纤到楼宇到村组,村村通宽带,为××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先进可靠的网络基础。第三,组织架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渠道建设,建成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等三个营销渠道,成立ict、号百、vip保障中心,重新理顺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转型相适应,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公司在转型发展中稳中求进,在苏北、苏中地区一直保持领先位置,行业组网项目建设在扬州全区率先并走在全省前列,名列全省县级(市)前十位。

在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改革中,中国电信成功收购cdma网络,推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天翼品牌,标志着我们进入全业务经营的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打造全新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移动业务充分融入到“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以及互联网业务中,开展全业务融合经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信息化将是今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这对××电信分公司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下,××分公司深入执行相关要求和部署,加大投入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1、立足实际,准点切入,增强信息化承载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秉承政府主导,政策激励,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开发推广信息化应用上,以应用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助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专门针对行业应用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政府、教育、交通、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多个行业。使用的技术从单一的信息、话音类到复杂的视频、数据等多媒体融合产品。其中力推的“商务领航”品牌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电信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相融合,为商业客户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目前,××电信已经成功地为我市20多个行业提供了针对性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年7月实现了××市“电子政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在309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为打造阳光政府奠定网络基础,满足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年垫资投入500多万元,将社会面监控系统延伸至全市13个乡镇,共建监控探头数量达到283个,城区还将新建136个网点,近期实施52个,整个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并与上级公安机关实现联网,为科技强警,打造平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育系统,××电信分公司与全市10所中小学校联系,通过“家校通”创建校园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ד家校通”用户已到达9800户。在卫生系统,实现全市城乡卫生系统组网、医保联网,加强了卫生系统监管。与此同时,我们与工商局联合,创新开发“放心通”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省、市工商部门的认可。

2、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全力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力量,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5月19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13个乡镇分管负责人,30多名企业家代表在××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召开“信息化助推××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暨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现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冬生与中国电信××分公司签订《××开发区信息化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及民生环境等方面,力求通过信息化发展加快沿江综合招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汇聚区镇中小企业,形成区镇工业经济网络平台。与此同时,市信息办、科技局与××电信紧密联合,顺利开通“××商网”,成为××市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这些都标志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3、宣传普及、应用推广,促进群众信息化素质提升。

在宣传普及方面,××分公司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普及活动。由××市电信分公司、市新农办、文化旅游局、团市委、体育局等五家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互联网技能大赛,为农民互联网技能竞相持续展示提供了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信息化素质。

在应用推广方面,通过信息化示范村、镇的建设,示范户的选择培育,通过正向引导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周边村、镇、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农村市场的应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化示范镇10个,信息化示范村55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建成13个乡镇网站,68个村级网页,乡情网渗透率达到40.69%,oa办公开通率、平安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下一步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提前实现信息化先进市的创建目标。

三、以人为本,提升质态,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结合企业转型,拟定20条思考题下发,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并通过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素质,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顺应社会经济调整要求,以信息化破解固网发展难题的共识。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并广泛开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转型”为主题的争创活动,鼓励员工立足本岗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磨练、不断创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