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土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3-08-11 17: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毕业实习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32-02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总结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往往在大四学年下学期开学前几周进行,此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即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如何通过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整合所学理论知识、获得工程结构直观经验并对毕业设计服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毕业实习的目的出发,讨论当前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应目前社会环境的毕业实习组织、管理方法。

一 毕业实习的目的

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修完理论知识及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工地实习和听取专题技术报告。通过该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结构从立项、报建到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

二 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单位联系有难度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以生产效益为核心,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前往毕业实习。对于设计企业,其办公场所有限,很难安排位置给实习生;另外设计人员生产任务繁重,也不愿指导实习学生。对于施工工地,由于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和危险,施工单位往往担心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而拒绝学生实习;尤其是需要在一个工地上安排较多学生时,施工单位就更难接受了。

2.学生对毕业实习缺乏正确认识

在毕业实习中,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目的认识不清楚,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最后提交一个实习报告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没有指导教师严格监督时,往往自我懈怠;有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还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因而很难把心思放在实习上。这些因素都导致毕业实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直接造成毕业实习的质量下滑。

3.毕业实习的管理困难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往往在指导毕业实习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待在一起,再加上目前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众多、实习地点分散,使得教师只是偶尔到工地指导、检查,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督促学生认真实习,使得学生实习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的管理就更加困难,教师往往只能通过毕业实习报告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这也造成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不高。

4.毕业实习的经费有限

毕业实习的经费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车船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都较以前有不小的增幅,另外,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这些都使得毕业实习所需经费加大。如果让学生缴纳实习经费,又会使得学生的经济压力加大,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就更为严重。

三 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严格有序的组织与管理是毕业实习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教师在实习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与现场技术人员配合,全面安排好毕业实习,使学生学到知识,得到锻炼。针对毕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1.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

目前,毕业实习的模式一般有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和两者相结合三种。集中实习是以班或专业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实习单位实习,其优点主要是便于管理,缺点是实习内容较单一,经费和指导教师需要较多。分散实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单位实习,其优点是实习内容丰富、节省经费,缺点是难以管理、毕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采取的是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大四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校就向学生宣布实习计划,让学生按照要求联系单位实习,由于分散实习的单位大多是学生以后的工作单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往往很高,企业也可按照新进员工来管理。未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则参加统一安排的集中实习,由于集中实习人数大幅减少,使得学校经费和联系单位的压力也得到减轻。

2.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

毕业实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后续毕业设计做准备,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让毕业实习更好地为毕业设计服务,同时也能使毕业实习的目的性更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积极性更高。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在大四学年下学期期末就下发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入实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实习期间有的放矢,能够对毕业设计的各个设计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收集相关资料,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严格的毕业实习管理才能够保证好的毕业实习质量,也才能使得毕业实习顺利实施。毕业实习主要有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检查与监控、实习后的成绩评定三个环节,毕业实习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

首先,需要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要让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意义和目的。可请工地负责人或有经验的教师对工地具体情况、施工流程等内容作具体介绍,使学生提前有一个初步了解。安全注意事项是动员大会中需要向学生灌输的重点,一定要明确实习纪律,确保安全。

其次,需要认真落实实习中的检查与监控。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严格执行导师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其实习单位都有一个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教师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与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并将相应情况及时与学生反馈交流。实行毕业实习中期检查制度,通过中期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约束,也可通过中期检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最后,需要对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环节严格把关。考虑到毕业实习日记和报告容易出现抄袭和作假现象,毕业实习成绩的评定就不能只看学生的实习日记和报告,而着重要看学生对实习的理解及收获,因此需要落实毕业实习答辩制度,即让学生陈诉实习中的所见所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法等,并通过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实习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 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对于提高学生工程认知及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紧密结合社会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毕业实习开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目前毕业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毕业实习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起到一些有益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土木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主要包括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它是以工程现场为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参与施工过程,体会到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现场实习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实习的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土木专业学生现场实习存在的问题

1.1实习经费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周边地区的建筑工地不能完全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安排学生外出实习。随着消费水平和物价的不断上涨,在实习经费方面就会面临一定的问题,这就促使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压缩,导致学生被迫放弃一些实习价值很高,但所需费用也非常高的地区的实习。导致学生丧失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大大影响实习效果,达不到实习应该具有的学习目的。

1.2实习环节与理论教育脱节

实习工地的施工内容应该要与理论教育中的内容相合,才能使学生的现场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通常较短,想要联系到一个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工地比较困难。即使联系到合适的工地,学生也会由于受到实习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够全面了解施工的技术流程以及施工组织方面的核心内容。另外,通常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是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他们通常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缺乏对施工技术的讲解,这就会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只是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实习的效果。

1.3施工单位不愿配合以及工地安全隐患带来的影响

施工单位通常会由于工期紧张而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即时安排实习学生,也很难专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同时,由于工地通常安全隐患较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施工单位往往会对学生的行动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导致了很多的施工环节学生只能够在远处观看,不能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深度。

1.4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较低。通常情况下,工地的条件较为恶劣,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环境。同时,施工的过程也比较枯燥,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部分学生将实习当作外出游玩,在实习时只顾着玩,而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

1.5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通常在学校内能力较强的教师大多数无法兼顾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实习时通常是由年轻教师带队。另外,由于各个学校的扩招,导致带队实习的教师压力越来越大,带的学生过多,就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造成部分学生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影响实习的效果。

2提高土木专业学生现场实习质量的措施

2.1改变传统的实习模式

由于工程的种类较多并且建设周期较长,传统的实习模式的实习效果很难使学生对整个施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应该对传统的实行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将认识学习以及现场实习结合起来,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在进行集中实习时,可以选择种类不同、进度不同的工地作为实习场地,并轮流安排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来了解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在进行分散实习时,可以将实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选择适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工地作为实习场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施工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2建立多元化实习基地

要想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必须要加大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另外还必须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要将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大力加强学校附属企业的建设,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学校为企业的人才提供培训、选拔以及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帮助,企业就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并委派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指导,并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能够让在建工程随时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这样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大大提高学生现场实习的效果。

2.3努力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实习的环境通常会比较恶劣,过程也会比较单调。同时,由于施工现场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会发生一定的脱节,这就会导致了很多学生失去了对实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实习的内容,准备一定的资料,在学生每次参与实习的前后,对实习中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实习过程中,还要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对于部分表现不好的同学,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并积极鼓励。

2.4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在学生现场实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实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将学生分成小班实习模式,使每位教师能够对所带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教师必须要对工作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并且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与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使学生能够好的在实习场地进行实习。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对实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

2.5加大实习管理和考评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严格遵守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校方要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以及实习完结后的考评工作。实行实习目标与管理过程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学生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写作实习日记。在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日记中所记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能够明确的反映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最后,校方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评定其实习成绩。

2.6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企业支持学生实习

目前,财政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与学校签订期限三年以上的实习合作协议,在支付学生的实习报酬时,可以将支付给学生的报酬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项目。2012年1月20日中国住房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规定对在接收建设类专业学生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可以被认定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对获得该称号的企业,会得到政府政策的倾斜和优先。教育行政部门则对获得称号的企业提升在职工程师学位层次方面给予支持。上述这些规定对于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相关部门还应该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多的鼓励政策,促进学生实习质量的近一步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3总结

现场实习环节是土木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现场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093-02

前言

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包含了根据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各种实践性教学课程。这些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许多高校都以“创造、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不少工科类高校采用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比例,以及采用在校学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交替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学习中,充分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科学研究信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创造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提高[1-3]。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能力人才以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是全球高等院校面临的工程课题。尤其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社会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更需要他们还具备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的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这就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实践教学缺乏灵活性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土木工程的专业实习主要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对于道路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受天气影响和建设周期的影响较大,一般我们认识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3周,在这些固定的时间很难全方位、全面的了解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况且在实习期间还会出现天气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整个实习过程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在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实习,这样可以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比方《路基路面工程》中路基施工,有些工序的施工工序很难在课堂上讲清楚,而在工地上施工工艺简单明了。同时可以把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在课后作为大作业题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设计,更能够增加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只有提高了核心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水平,才能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水平。比方,道路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的选线、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挡土墙设计、排水设计等,而这些设计内容全部包括在《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以内,也就是可以理解为道路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就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的合成。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大部分是直接毕业以后来到高校,虽然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缺乏相应工程实践经验,在讲授相应的实践内容时力不从心。随着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增加,实践教学效果更加堪忧,以我校为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每届招生3个班110人左右,而教师只有10人,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同时由于学校对教师的科研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限制了年轻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的机会。虽然学院和很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是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让学生深入工地一线进行实践,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了解决实践教学师资欠缺的问题,学院可以聘请企业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固定来学校为学生开展专业技术讲座,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工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施工新技术,同时学校制订相关政策,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管理压力,让专业教师安心学习,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教学缺乏考核指标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4-5]。校内实践教学一般根据出勤率和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评定,而最重要的设计过程没有评定,由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更新较少且设计步骤基本类似,就会出现抄袭上届学生设计的事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现场实习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出工不出力,出勤情况好,但是实习效果差,最后实习报告抄一抄了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课程设计分布到课堂上去,这样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这样课程设计的周期较长,可以能够较好的提高课程设计的效果,而对于现场工地实习,控制每个工地的学生数量,让学生参与工地的施工,比方让学生做资料员助理,施工员助理等,委托企业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这样企业也会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而不像现在的实习好像走马观花一样,学生学不到东西,企业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四)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环节缺乏联系,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6],第一,缺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系统性。实验、实习、设计缺少联系,没有从总体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学生很难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都是指导教师提前安排好,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相应的学分。第三,由于学生都是“吃大锅饭”,很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几乎没有团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为了使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在制订学生培养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哪些试验课程要开,哪些课程设计要做,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这些实践教学的开设时间等,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只给学生题目和操纵规程,具体过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判断者,而不是操作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实践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朝虹.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九江学院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9):229-233.

[2]康俊涛.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4):165-167.

[3]李凤霞.土木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研究及探索[J].成人教育,2011,31(12):80-81.

[4]秦凤艳,戈海玉,常光明.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的改革与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64-66.

[5]杨琳,何亚伯,章梦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21-124.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回归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将该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计划纲要》,2010年,有61所学校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登上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更多的作用,缩短和国外工程教育办学的差距,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适应行业和地方需求的特色。土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高层次的研究、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人员是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而目前地方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脱离重点院校“以结构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性教学,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这样培养的的学生结构知识赶不上重点院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时还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针对这种情况,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新的目标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背景,谈谈我校土建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科学制订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

1.1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

首先组建专业调查组,对有关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及管理等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并聘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部分高校和部分行业的专家领导担任兼职教授。将我校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其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一线及工程运行管理一线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2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分析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其相应的知识体系。根据各课程的相关性和知识的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构建整个课程体系。

1.3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在培养计划制订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并提倡学生获取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大专业为基础统一规划制订,但在具体操作时,要体现不同方向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建立分方向的培养计划,各分方向的培养计划既相互独立又相对统一。培养计划实施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微调。即在培养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4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保教学内容涵盖相关方向注册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建筑行业正在完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应当涵盖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重视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实际的训练,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这也是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授队伍,引导应用型土木工程师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注册师考试。回顾近几年教授队伍建设的成绩,有如下几点经验:①拓宽深造进修、挂职锻炼的平台,积极响应盐城市组织的“百名教授下基层”的号召,鼓励教授们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题研究工作。②制定优惠政策,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③确立教授副教授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地位,确保教授们产学研合作的科研项目顺利进展,促进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良性互动。④设立校内教授和校内副教授岗位,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破格进入教授队伍。⑤加强校内外专家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和完善兼职教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模式,高年级学生在科研工作中担任老师的助手,在工程项目中担任现场助理工程师或设计项目的助理设计师。有许多同学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于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授的应用型项目。

3、构建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几个方面。所谓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把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不间断的贯穿到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去,并且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的课余和节假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①采用三段式培养方案,构筑层次化实践教学平台。即:第一段以基础实验层和工程训练层交替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为军事理论及训练、公益劳动、体育训练、专业认识实习、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社会实践与调查。第二段是综合提高层,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以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第三段为开发创新层。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竞赛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实训、作业模拟、综合性创造性实践为主。②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实验内容,使其综合化。如: 在工程培训中心开设了土木工程综合实验,让学生完成从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构件养护→构件力学的测试全过程的实验,本实验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掌握部分土木工程施工知识及现场测试的技能。将设计、综合、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整合实训内容,使不同课程不同学期的实训内容系列化;其外,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暑假,或自主到企业、或跟随老师到企业、或跟随老师进试验室实习、打工,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③通过讲座、座谈、观看工程录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理解和热爱。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结合个人经历给学生讲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时,聘请大型工程的专家来校介绍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各个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工作感受。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工程的录像,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鸟巢、T3等。④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大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是很重要的两项动手能力,我们每二年举行一次包括民办本科和高职学院学生在内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大赛,不仅公开展示参赛者的获奖作品和领奖照片,而且将获奖行为计入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测评档案。#p#分页标题#e#

4、坚持实践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世界上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机构和方法多种多样,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和体系也是庞大而复杂,然而,我们认为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毕业生在工程一线工程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在校生进行评价和监控,使他们毕业后能在实践中胜任工程师岗位的工作?

其一,重点评价和监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①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因此更加有必要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习成绩的考核,以实习单位的鉴定和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抽查为主,并辅以实习答辩与交流。指导教师根据抽查情况,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如果指导教师不投否决票,实习评价结论完全由实习单位给出。因为学生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的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不完全相同,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成果共享。通过答辩还可以了解学生实习报告的真伪性,确保实习质量。②毕业设计要重点控制好五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的质量。一是选题审题和定题;二是开题和查阅文献;三是中期的英文翻译和阶段成果;四是成果提交和修改;五是评阅成果和答辩环节。每届毕业设计都举行公开答辩,评委由专职教授、部分兼职教授、产学研单位代表组成。

其二,实践能力的形成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仅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具体做法是:①成立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按时开展全方位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深入课堂听课,抽查学生作业和设计以及实验实习实训。②二级学院和专业系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ISO9001质量贯标活动。学校教学监控体系由教学秩序常规检查、教学文件检查、课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质量状态评价等组成,分教师自查与互查、系主任全面检查、学院抽查三个层面,所有督导检查由党政领导牵头,认真记录,及时反馈,限时整改。③系主任负责帮助在教学质量上存在问题的教师查找原因并及时改正。对认识和改正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完全纠正。

其三,通过严格控制检查和管理教学质量,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得到充分的贯切和落实。学生可以做到:二年级实习做零工;三年级实习用技术;四年级实习顶岗位。

5、结语

通过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授队伍,构建全面实践教学平台,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制度,我们探索了一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玖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建筑研究. 2005.3

[2]何若全.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 中国建设教育. 2010.1

第5篇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实习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18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WANG Yu, ZHANG Ping

(College of Hydraulic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ching highe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However, due to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system and the university culture change and other issues led to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innov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summary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n stage, to practice teaching in understanding practice, production internships, graduate school internship proposed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program,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quality hydropowe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internship; reform

0 概述

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做出庄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①水电作为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最经济、电网吸纳最现实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改善电力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水电总装机已突破2亿kW,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3亿kW。尽管如此,水电在整个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仅为14%,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水电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规模和目标才能顺应我国水电发展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高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形势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教学存在认识实习“走马观花”、生产实践实习“雾里看花”、毕业实习“难上加难”等问题。④⑤⑥

1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现状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这样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工学学科,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是否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直接胜任实际生产和工作任务。然而近些年国内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却出现了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国内众多教育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⑦⑧⑨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以使学生建立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增强工程概念为目的;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习受实习场地、生产安全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制约,无论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都只流于形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强。(2)实习经费不足、时间不足、指导不足,影响实习质量。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之大中型水利枢纽多位于山区,远离学校,实习成本偏高,导致实习经费不足成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3)实习场所联系困难,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模式下,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出于经济利益、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造成实习单位联系困难。(4)安全责任制,影响了实习项目的开展和实地单位的能动性。按照学校要求,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仅负责联系协调,而且还要负责安全。在学生人数多,指导老师少的局面下,安全责任全部落在指导老师身上,使得指导老师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当好安全员、协调员和保姆。这种要求的错位,不仅是教师负不起的责任,而且限制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和实习内容的拓展,降低了实习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对该专业工程实习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结合地域优势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改革

结合地域优势水利水电专业工程实习改革是针对该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不同要求和目标,结合学校周边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单位进行整体和局部,参观和参与,动眼和动手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2.1 认识实习改革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内容、发展动态、所涉及的工程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认识实习的目标,认识实习中学生主要是以动眼和动脑为主,教学的重点主要是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认识实习主要以水利水电工程参观及网络媒体资料收集形式进行。参观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选择学校周边典型水利工程,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缩减实习成本,也便于实习过程中安全管理。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做对比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三峡大学为例,由于学校位于水利水电工程丰富的湖北省宜昌市,其周边既有诸如三峡、葛洲坝这类巨型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如西北口、香客岩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结合三峡大学的地域优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主要选定不同特点的典型工程进行,例如三峡-葛洲坝大型梯级水电工程,渔洋河流域不同坝型和水电站类型的水电工程。由于认识实习以拓宽眼界为主,因此参观的工程较多,如果学生全部集中进行,势必会造成实习管理困难、安全责任大、实习效果差等问题。因此,认识实习将学生按工程一次容纳量进行分组,然后在各实习工程之间以循环的形式进行(图1)。实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任务、主要类型、组成建筑物及各个组成建筑物的作用。学生在实习前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并整理实习提纲,同时签署安全承诺书。教师在指导认识实习时主要以介绍、讲解和启发为主。实习成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完成实习报告,并以5~6人组成实习小组,进行实习成果整理的汇报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更好地达到认识实习的效果。

2.2 生产实习改革

图2 生产实习流程图

水利水工程生产实习是使学生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对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关键环节及步骤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解。鉴于目前生产实习安全责任大,实习单位管理困难而造成生产实习难于顺利开展的原因,拟对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实习进行如下改革:(1)生产实习采用“总了解”―“详任务”的模式在学校周边水利水电设计院或施工单位进行,也即首先由老师统一带队进入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流程及施工流程的了解,主要以视频讲解、实地参观及工程师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其次对学生以10人左右的规模进行分组,建立实习小组与实习单位具体科室的联系,实习科室给学生分配安全风险较低且学生易于完成具体任务,例如图纸绘制、简单计算、工程设计等,并限期完成;学生接受实习单位的实习任务后,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并定期相实习单位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及问题交流。(2)生产实习过程实行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制度,每个小组分别由校外实习单位一名工程师和校内一名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分配和成果的评定,并给出成果成绩;校内导师负责任务的完成及其完成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并给出实习过程成绩。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明确的责权关系,更有助于生产实习完成的质量。(3)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过程成绩和实习成果成绩两部分组成,并分别由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给定。(4)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与工程现场和实习单位的实时沟通和联络,掌握设计或者施工工程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实习任务的有效完成。生产实习流程图见图2。

2.3 毕业实习改革

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普遍存在参与少、讨论少、接触少、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就近在学校周边的水利水电企业单位进行。首先学校与相关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企校联合实习基地,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对应的责权利,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其次学校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再将学生分配到各生产单位及责任人。毕业实习前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确保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导师给出实习鉴定及实习成绩,实习鉴定作为重要毕业条件归入学生档案,同时学生返校后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成果汇报。实习单位可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选定优秀者在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校为实习单位实习导师计算工作量,提供指导经费。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调动了工程单位实习导师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客观要求。目前由于教学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工程实习环节较为薄弱,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所在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域优势,本文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2012043)

注释

① 单晓东.水电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科技支撑[N].中国水利报,2010-09-16.

② 曹楚生.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5):550-553.

③ 李国栋.中国水电发展概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7(4):222-223.

④ 龚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06-107.

⑤ 李旭.水利水电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蔬菜,2012(4):58-60.

⑥ 刘闯,邬万江,韩明辉.工科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206-209.

⑦ 程红强,胡良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