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时间:2023-08-03 17:28:50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1

【关键词】长期卧床病人;褥疮;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5-02

1 褥疮的定义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与压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2 褥疮的好发部位

褥疮易发于受压部位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部位,不同卧位受压部位不同。常见发生于以下部位:

2.1 平卧位:易受压部位有枕后、肩胛骨、手肘、骶尾部、脚跟。

2.2 侧卧位:易受压部位有耳廓、肩峰、髋部、内外膝、内外踝。

2.3 俯卧位:易受压部位有额头、下颌、肩峰、、腹部、膝部、脚趾。

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病人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随之降低,容易发生褥疮,但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就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有效地间歇性解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应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3.1 避免和解除局部长期受压,指导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鼓励能翻身者勤翻身,对不能自由翻身者协助翻身,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抬起,避免拖、拉、推的动作,白天2小时翻身1次,晚上不超过3小时,翻身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易受压部位,在肌肉包裹较薄的骨隆突处垫以海绵垫、气圈或褥疮垫[1]。

3.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及时更换,不可让病人皮肤直接卧于橡胶单。不可使用掉瓷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3.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用50%的酒精按摩,以手掌大小鱼际部分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向心方向按摩,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每次按摩约3至5分钟。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2]

3.4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长期卧床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膳食,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补力,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给予静脉营养。

4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褥疮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4.1 淤血红润期。此期病人开始出现红、肿、热、痛、麻木感。此期要及时去除病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局部再度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2 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表皮有小水泡形成,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外敷厚实的滑石粉防止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者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呋喃西林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3]

4.3 溃疡期。轻度溃疡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度溃疡者,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此期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湿敷料,保持伤口湿润,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除以上褥疮的分期护理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被遗弃感、孤独悲观、依赖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临床中针对病人出现的以上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合适的方法,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5 小结

长期卧床病人因体质衰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褥疮。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杜绝褥疮,重在预防。要做到“五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发扬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医疗护理使命。对已发生的褥疮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冯正仪,胡永善,等.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状况调节及护理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88.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2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社区;家庭护理

本文选取社区长期卧床老年病人60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长期卧床老年病人60例分析研究,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龄在65~80`岁之间,对照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观察组采取社区家庭护理。社区家庭护理具体措施是:(1)基础护理。1)晨间护理。晨间护理主要护理病人的头发、口腔、面部、皮肤等,并协助病人排便。有效的晨间护理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还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2)晚间护理。晚间护理主要包括口腔、面部、足部等。晚间护理是在晚饭后进行护理的。3)协助进食。在病人进食之前,先给他们洗手,进食时使用枕头托住他们的腰部,并协助其进食,在餐后,给他们洗手并整理物品。对于不能做起来进食的病人,采取侧卧的方法进食。4)环境护理。房间经常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度,经常整理床铺,以保证室内清洁、干净的环境,同时注意室内流动的人流量,给病人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病人休息。5)作息护理。督促老年病人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以防止病人昼睡夜醒,在白天护理人员多与他们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多多的听音乐,在他们睡前给予热水足浴,对于夜间失眠的病人,适当作出调理,但不能让他们长期的服用安眠药[2]。(2)并发症预防护理。1)预防肺部感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的具体措施:①对于有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经常帮助翻身,对于有一侧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让他们侧卧,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痰液积聚。②帮助病人坐位、曲膝以协助病人有效的咳痰。③护理人员手空心握拳。有节奏的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轻轻的拍打病人的背部,反复的拍打十分钟左右,最后让病人用力咳嗽,以便将痰排出体外。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的具体措施:①鼓励老年病人多多的饮水,每天饮水量最好保持在两千毫升范围内,对于昏迷留置胃管的老年病人,可以同时胃管给水。②经常换洗床单,对于女性病人每晚需要清洗外,以保持病人外的清洁、干燥,对于男性病人可以使用套将尿液引流至尿袋内,并且定时取下套,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从而很好的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烂及感染[3]。3)预防压疮护理。预防压疮护理的具体措施:①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极易发生压疮,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垫子,以减轻病人的身体的压力,保证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②定期的帮助病人翻身,一般情况下,白天两个小时帮助翻一次身,晚上三个小时帮助翻一次身。在翻身的时候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有发红的情况,可以使用京万红软膏涂抹发红的部位,并按摩五分钟。③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皮肤极易干燥、干裂,因此需要经常用温水擦拭,擦拭后按摩十分钟的皮肤。④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在清洗后更换护垫,并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皮肤透气,同时使用锌氧油保护肛周及骶尾部皮肤。(3)大小便护理。①为了避免病人在排便时损伤皮肤,给予的便盆需要保持清洁、干,在病人便后,及时的用温水清洁,清楚异味。②对于大便干燥的病人,记录他们大便的日期,并在每天的晨间给予淡盐水或蜂蜜水;对于五天没有大便的病人,适当的使用缓解药或开塞露,对于使用药物仍不能排便的病人,在使用乳胶手套的情况下,由食指插入由浅入深抠出大便,以便病人养成排便的习惯。(4)康复锻炼指导。在床上协助病人训练关节,以防止病人肌肉的萎缩。对于全身瘫痪的病人,翻身的时候适当的给予功能位,以防止关节变形。(5)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情绪波动较大,需要护理人员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动作轻柔、准确,并指导应用意念、深呼吸等方式,从而保证他们平稳的情绪,适当的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使病人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1.3 护理效果评价

观察对比两组老年病人出现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社区家庭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知,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30%,预见性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社区存在因各种原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他们在卧床期间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病人接受治疗、护理和康复的主要场所就是他们的家庭,在治疗、护理、康复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社区的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病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的质量。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庞洪梅.长期卧床病人的社区干预和家庭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24):4867-4868.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3

老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骨折病人和偏瘫病人常因久卧而发生并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对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经常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长,会引起病人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要不断地为病人变换。对坠积性肺炎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臀部出现轻微褥疮,可以让病人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和被褥要干燥。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烫伤病人。在协助病人翻身、在床上使用便器时,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病人局部的皮肤。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褥疮,要去医院换药治疗。

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

长期卧床病人需要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做好口腔、皮肤、头发等的清洁护理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其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先协助病人侧卧,用毛巾围在病人头颈下,让病人先用温开水漱口,同时咬合上下齿,漱口时要让溶液在口腔内充分转动,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病人漱口后,护理人员要用棉签蘸漱口水为病人擦洗牙齿,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黏膜和牙龈。

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头发护理,是一项关系病人能否生活舒适、心情舒畅的大事。做好头发的护理,可以增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去除了头上的污秽和脱落的皮屑,可以使病人清洁、舒适、美观,还可以预防和灭除头虱。头发的护理包括梳头和洗头两种。床上梳头的方法是,在枕头上铺一条干毛巾,协助病人把头转向一侧,由发根开始慢慢地梳理。如果头发已经纠结成团,可以用50%的酒精浸润后再小心地梳顺,一般每天梳理一次就可以了。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周至少要洗头一次,床上洗头的方法可以因地制宜,使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把洗头的水引流下来,不至于将病人的衣服和被褥打湿就可以了。洗头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的变化,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洗头。对于衰竭、垂危的病人,最好不要在床上为其洗头。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皮肤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一般来说,全身情况比较良好的病人,可以协助其洗淋浴;不能站立过久的病人,应洗盆浴;而对于那些病情比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家人为其擦洗皮肤。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4

【关键词】 长期卧床;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4-02

骨科疾病常使病人躯体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便秘、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甚至有致残的可能。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是其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病人尤其重要,现介绍几点护理技巧,可有效预防止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合并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便秘的产生对病人原发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骨科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有:创伤疾病的初始原因或手术,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营养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因素等。因此,我院骨科对可能发生便秘的病人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习惯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采取早预见性护理。病人手术后,注意观察其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对肠蠕动减弱的病人要暂禁饮食。护理人员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向病人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1.2 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基础上,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冬天可将水果放入温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食用。对有便秘倾向的病人,可口服适量的蜂蜜或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开水。嘱咐患者少吃产气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1.3 指导患者促进排便方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习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护理人员可教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压,轻后部,以协助排便。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①按摩:每日按摩腹部23次,每次20回左右,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发生。②热敷: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热水的温度以60℃左右为宜,不能太高,以免烫伤,每天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要忽视便意,要定时排便。

1.4 心理指导,调节患者情绪 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要向疏导患者的情绪,向患者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让病人放松思想,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使骨骼处于脱钙状态,大量的钙由骨骼中游离出来,通过血液从肾脏排泄进入尿液,使尿中的钙含量迅速增加,如同时有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因素存在,很快就会在尿路内形成结晶结石,其中尤其以膀胱结石最为常见;加之不注意会的清洁卫生,不及时排出尿液,饮水较少,可继发尿路感染。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每天要用干净水清洗,勤换洗内裤,保持病人尿道外口的清洁;多饮水,有尿意就要及时排出,不要憋尿,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

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褥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如久治不愈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要经常对患者进行翻身,并进行记录,对于易压部位要及时进行检查,尽可能使用气垫床,以避免褥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病人,认真检查病变深度和范围,明确诊断和分度,根据不同的分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标记褥疮范围,严格观察病变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轻褥疮对患者的影响。

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因此,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4.1 预防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对于已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并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

4.2 护理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深静脉血栓护理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粘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5 预防肺部感染

病人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及手术后病人怕患处疼痛而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使痰液坠积在肺部等,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患者口腔卫生,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加肺通气量。有痰液及时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背;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因为仰卧位不易咳出;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进行呼吸道湿化,如雾化吸入,或将热水到入一个杯子中,将口对着杯子,吸入热蒸汽,也可达到湿化痰液的作用。

总之,对骨科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强化治疗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焕明,孙荣君,王少兵.垂体腺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体会(附26例报道).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第05期.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5

关键词:褥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9-02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褥疮,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如果继续发展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们进行了社区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的调查访视,现将褥疮预防护理的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社区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60~89岁,平均71岁,大多数为慢性疾病患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8例,高血压15例,脑外伤后遗症13例,心脏病7例,骨折5例,糖尿病及并发症7例,恶性肿瘤3例,大小便失禁10例,意识障碍6例,截瘫4例。

1.2 方法:对选取的78例社区老年患者根据Braden计分法[1]预测发生褥疮的危险度,20~23分,即不易患褥疮20例,16~19分,即较易患褥疮36例, 15分以下,即极易患褥疮13例。已患褥疮9例。

2 结果

2.1 缺乏预防褥疮的专业知识:78例社区老年卧床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家属对以下预防褥疮知识的掌握情况: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单和衣服需要平整、清洁、柔软的有22例(28.2%),长期卧床患者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很重要的有35例(44.8%),加强营养对长期卧床患者很重要的有42例(53.8%),定时改变可预防皮肤压伤的有37例(47.4%),保持床铺干燥可保持皮肤的完整性的有29例(37.1%),床垫厚度和透气性可改善局部组织压力的有17例(21.8%)。

2.2 存在的实际问题:患者一般多体弱、病程长、饱受疾病的折磨,患者及家属对治愈无望、心情烦躁和恐惧,不能依照医嘱或护嘱进行护理,不能定时翻身,操作不规范,翻身时有拖、拉、推等动作;同时室内的光线、湿温度、整洁度、舒适度和物品的摆放不适宜卧床患者。

3 讨论

3.1 褥疮患者的管理

3.1.1 建立健康护理档案:为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建立健康护理档案,发放联系卡。根据发生褥疮的危险程度决定访视时间。对患褥疮者每天访视,极易患褥疮者两天访视1次,较易患褥疮者每周访视2次,不易患褥疮者一周访视1次,平时多与家庭护理人员进行电话联系,了解患者情况。

3.1.2 与家庭护理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家庭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期望性护理、建议性护理、预防性护理、器具性护理和防护性护理来实现的[2],所以与家庭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的重要。访视时要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加强理解、协调关系,提高和增强家庭护理人员的看护能力,达到看护着、患者的目的和护士的目标相一致,以增进患者的健康。

3.2 褥疮的预防措施

3.2.1 心理抚慰与引导:本组患者一般多体弱、病程长、饱受疾病折磨,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时应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并与患者进行交谈,消除患者烦躁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以便更好的配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功能锻炼:本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一般情况比较差,但让患者尽可能的活动是最早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将患者的各肢体关节置于功能位,并指导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肢体活动锻炼,以增强患者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3.2.3 保持良好环境:居室应该保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物品放置有序,环境清洁,是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湿温度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液蒸发,使患者感到舒适,心情舒畅。床铺应高低适宜,宽敞,便于进行床上活动,衣服、卧具、尿布应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燥,避免因衣被的皱褶、缝线引起压迹或摩擦。

3.2.4 皮肤的清洁: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同时可涂抹少量油性护肤品保护皮肤,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伤害。

3.2.5 加强营养:褥疮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慢性病患者,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3.2.6 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应特别注意耳廓、肩胛部、枕骨粗隆、肘部、骶尾部、髂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骨突受压部位,每2h翻身1次,夜间3h 翻身1次,动作要轻柔、和缓、温柔,也可用湿热毛巾或酒精擦洗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褥疮的好发部位垫气垫,以减轻压力。

3.3 褥疮的护理

3.3.1 护理褥疮患者要做到“七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代。具体措施是,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日定时更换,日间2小时、夜间3小时翻身一次;定时检查受压部位,用湿热毛巾擦洗受压处。突出的受压部位可垫以气圈或海绵垫,以缓解压力。

3.3.2 要定时按摩患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但应注意避免摩擦。按摩可在患者擦浴时进行,应用50%酒精按摩全背或局部受压处。按摩时大小鱼际贴近皮肤,用力均匀,压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交替进行,做向心按摩,促进脊背部的肌肉、皮肤活动。

3.3.3 床褥要保持清洁、干爽、无皱褶、无碎屑,尿布要及时进行更换。大小便失禁时应保持皮肤的干燥,更换及放便盆时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皮肤。

3.3.4 注意加强营养,对易出现褥疮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痛苦。临床实践证明,对长期卧床患者及时、积极给予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可以大大减少褥疮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基础护理质量为核心。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6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人服;改良应用

卧床病人在神经内科与康复科来说,从未间断过,每天至少有7~8个卧床不起的病人。这些病人有的长期昏迷,有的瘫痪不动,有的年老体弱,有的是气切术后,还有的是地震造成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后期康复的病人,他们的生活都在床上过,常因疾病和身体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穿衣更衣都要护士协助,而现用病人服不贴近临床,穿脱困难,不方便,工作效率底,并且在临床操作中不能很好的保护病人隐私。为此,自2007年起我科护士姐妹群策群力,对病员服进行了改良,共同制作了更加贴近临床的病人服。通过在我科长期使用,效果显著。

1.材料

改良病员服选用纯棉织布 全棉汗衫布 定型棉等材料制作,在布料色泽上可选择玉兰底/草绿底+小白点/碎花,辅助配料方面可使用 滚条 系带 粘搭扣

2.设计与制作

2.1 双侧开衩上衣。整体结构似普通开衫,低圆领,前襟开衩可系带可粘贴,下襟自腋下开衩,开衩处以三根扁平带活动粘贴连接。前片距边缘4~5cm处订3颗粘贴扣,后片距边缘1cm处与前片粘贴扣相对应位置定3根长5cm、宽3cm的扁平带与前片进行活动粘贴。

2.2 低圆领连肩两袖开衩上衣。整体结构仍是普通开衫,低圆领,前襟开衩可系带可粘贴,两袖自腋前线向袖口开衩,开衩处以系带连接。

2.3 宽松开裆齐膝平脚中裤。裤裆如小儿开裆裤,中间开衩,前后分别开至耻骨联合后上方和底尾部上5cm左右,裆外附裆自后腰向前延长在耻骨联合后上方与前裆以粘搭扣相连。附裆宽度以复盖开裆左右两边缘5~8cm左右即可。

3.临床应用

我科自2007年以来先后收治了中风偏瘫35例,高血压伴脑出血术后成植物人4例,车祸脑外伤术后成植物人3例,地震外伤术后成植物人2例,高空跌落术后不起3例。车祸伤术后肢体瘫痪5例,高龄老年卧床病人25例,地震伤后卧床不起5例。这些卧床病人无论给穿脱双侧开衩上衣,还是两袖开衩上衣都很方便,省时省力。

4.体会

4.1 病人服改进后,病人皮肤不会被打折皱衣服摩檫,更不会因钮扣和拉链的坚硬而产生压痕、硬伤。

4.2 左右开衩上衣可方便观察皮肤情况,床上擦洗时平整揭开前片或后片衣服,即可轻松擦洗干净整个躯干,不会因捋衣服不方便而费时费力,甚至于沾湿衣服。宽而扁平的带子可避免系带而致侧卧时带来的皮肤伤害。

4.3 两袖开衩上衣,可方便测量血压、体温,物理降温等,根据解剖特点和病人常有的卧床,无论平卧或侧卧,腋前线开衩上衣都不会因系带或扣子而硬伤上肢皮肤。

4.4 病人裤改进后,保护了病人的隐私,便于观察骶尾部皮肤情况、方便清洁会阴和灌肠,保留尿管可从附裆侧穿出,利于尿管引流通畅。临床操作中,不需要穿脱裤子,只需开起或关闭附档,省时又省力。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7

关键词压疮 病因 预防 新进展

压疮最早称为“褥疮”(bedsores),压疮可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无法站立而长久坐位及强迫的患者。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压力,故称为“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本文将常见压疮发生病因、防治误区及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局部因素 传统观念认为压疮发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长期卧床、经久不变换;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形成认识上的误区:坐起的患者不发生压疮。新的观念认为: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2 全身因素引起压疮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不仅证实了上述全身因素在发生压疮中的作用,而且总结一些的量化指标供临床参考。还有认知功能损害、感觉丧失、麻醉及应用镇静剂、营养不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和吸烟等因素都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 压疮的临床表现

2.1 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根据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①仰卧位枕骨隆突处、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足跟,尤其是骶尾部最易发生压疮。②侧卧位耳廓、肩峰部、髋部、大转子、膝部(内髁、外髁)、踝部(内踝、外踝)等。③俯卧位肩峰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④坐位坐骨结节处。

2.2 压疮的分期:①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 ②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或有水疱形成。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③溃疡期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表皮水疱破溃后出现真皮层组织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败血症。

3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3.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②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③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3.2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②大小便失禁、出汗;③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避免潮湿、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

3.3 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查看受压部位,定期用50%乙醇或红花酒精按摩,按摩方法:①全背按摩: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暴露并观察背及臀部,先用热水擦洗。用50%乙醇做全背按摩。从病人骶尾部开始,双手沿脊柱两侧向上至肩部后环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处。如此反复数次;②局部按摩用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病人皮肤呈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min。

3.4 改善营养状况:病情许可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还可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4 压疮防治新进展

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与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有缓解压迫、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防止潮湿、增进营养等。

4.1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临床已普遍重视患者的变换,每1~2 h翻身1次是预防压疮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翻身顺序为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平卧位循环进行,同时双下肢屈曲稍错开位,两膝间垫软枕,以免骨突处皮肤互相受压。

4.2 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5°~30°为宜,同时把膝下床抬起或垫软枕。卧位时床头抬高超过45°患者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对于禁忌翻身和强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用“手垫法”,双手插入患者背部、臀下等受压部位按摩,1次/2 h,20~30 min/次,使局部减压透气;指导限制仰卧位的清醒患者间断采取挺胸抬臀或挺腹抬臀,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4.3 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气垫床表面有许多微孔,能喷出少量空气,保持皮肤干燥。静态减压设施,如泡沫床垫、水床等,通过增加受力部位的面积减轻局部压力,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4.4 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知识宣教,让其认识到压疮的危害,学会压疮的预防方法,并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尽可能避免使用约束带与镇静剂;协助患者做全关节运动;促进早期离床活动。

为了科学的实施压疮的护理管理,建立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控网络,实施压疮三级监控管理流程是很必要的。护理人员也应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与提高,除熟知皮肤的正常生理、压疮形成的原理外,在护理患者时能正确执行评估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最大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磊,廖燕.气垫床对卧床病人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9-370.

[2] 彭翠兰,刘梅.临床压疮患者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121-122.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8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768-02中图分

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B

肾脏活体组织穿刺对于肾脏病的病理学分类和指导临床有重要的意义。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3年9月我院开始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肾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至2008年4月共对83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肾穿刺活检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833例,均符合肾穿适应证[1]。其中男486例,女347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7±5.6岁。术前诊断肾病综合征3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9例,急性肾炎综合征47例,血尿待查126例,狼疮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72例,糖尿病肾病73例、蛋白尿待查23例。其中术前镜下尿RBC(+)~(++)者389例。所有病例术前经B超检查,双肾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出凝血时间正常,高血压患者均用药物控制血压在20/12 kPa以下。

2. 肾穿刺方法 由B超室医师执行,选取右肾下极为穿刺靶,在B超下用穿刺专用探头定位,采用美制MANAN自动活检枪作为动力系统,用Trucut穿刺针取材。拔针后,用无菌沙布按压穿刺针眼数分钟,再用2%碘酊消毒,创可贴覆盖,静卧15分钟,平车送回病房。

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3 h、6 h、24 h尿检RBC,观察局部皮肤、敷料情况,12小时后周围皮肤有瘀斑、局部组织有血肿者为渗出。观察病人失眠、腰背酸痛等不舒适情况,并根据排尿时间评估病人排尿情况:排尿时间大于5 min,且自觉作出很大努力才能排出者,或因用力排尿出现喘憋、胸闷、头痛者为排尿困难。尿液贮留在膀胱内,有尿意,经诱导、协助后排不出者为尿潴留。

结果

833例患者均能取出完整条索状肾组织,一次成功829例, 4例因取材不理想,1周后进行第二肾穿刺术。术中发枪穿刺2~3次/人,取材2~3条/人,取出肾实质平均为0.1×1.5 cm。术后92例出现肉眼血尿,833例患者均出现镜下血尿,其中肾穿后6小时尿检RBC(+)457例,RBC(++)284例,RBC(+++)以上92例,RBC(-)0例。12小时尿检RBC(+)513例,RBC(++)225例,RBC(+++)以上92例,RBC(-)3例,24小时尿检RBC(+)517例,RBC(++)231例,RBC(+++)以上72例,RBC(-)13例,腰背部不适788例,床上大小便不适应128例,肾周血肿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恐惧。无穿刺处渗血、感染、动静脉瘘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检查,术前须签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及家属往往因知识的缺乏,患者普遍存在紧张及恐惧心理,表现为心率增快,术中配合欠佳,术后小便困难等。因此,我们在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巡视病房,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介绍手术医生的成功经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信心。根据患者的个性、生活背景、文化修养,有针对性解除患者思想顾虑,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此项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以免盲目使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更好地保护肾脏,从而取得了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必要时,组织年龄相当的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已经做过肾穿的患者对即将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对老年患者及患有恶性高血压、肾功能异常、IgA肾病肉眼血尿反复发作、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术前1 d晚可给予镇静剂,以保证足够睡眠。

2.术前训练 ①床上排尿。因肾活检后强调患者多饮水,同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常常会发生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因此术前1 d床上排尿训练为首要护理措施。②屏气。

为使患者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穿刺,术前反复指导患者练习屏气1 min,一吸气、二屏气30 s、三呼气,教会患者屏气时不呼吸,即可使肾脏及其它脏器相对固定,也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③术后早期活动方法训练。常规卧床方法使患者易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睡眠紊乱等,导致舒适度明显降低。因此我科术前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方法:患者术后6 h内要求保持背部着床,可自由活动头部、上肢和下肢,不可侧卧及翻身;术后6~24 h要求患者保持躯干部着床,可自由活动头部、上肢和下肢,可侧卧及自主翻身,不可床上坐起及下床。

3.术中护理 护士术中陪护于患者身旁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告知病人护士会尽量满足患者对舒适的要求,减轻其心理负担。医师避开患者视线准备肾穿刺活检用品,护士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建议,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术中的相关知识,指导其正确屏气,给病人提供穿刺的感性认识和术中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穿刺取组织完毕后用无菌沙布按压穿刺针眼数分钟,再用2%碘酊消毒,创可贴覆盖,静卧15分钟,随后医师和护士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对少数过度焦虑的病人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4.术后护理

(1)保持舒适 卧床目的是利用身体的压力压迫穿刺部位,以减少出血。但常规卧床方法导致患者舒适度明显降低,依据术前制定和训练的术后早期活动方法,对于一次穿刺成功的患者,要求6 h内腰背部绝对不动,但可以自由活动头部和上肢,下肢可以支起,不可以侧卧及翻身;术后6~24 h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头部、上肢和下肢,可以侧卧及自主翻身,但不可以在床上坐起及下床; 24 h后无肉眼血尿者可下床活动,若有肉眼血尿应卧床至血尿消失,尽量减少躯体翻动,避免因活动所致损伤部位张力增高而影响止血效果。尽量创造条件,让患者听舒缓轻柔音乐或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帮助病人按摩腰背部,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穿刺后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由于缩短了患者全身制动时间,患者可以在床上轻微活动,因而减轻了腰背酸痛症状,增加了舒适感。

(2)严密观察患者,保持排尿顺畅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液颜色、穿刺部位、患者舒适程度。术后常规监护血压、脉搏4 h,同时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有无血尿、腰酸、腰痛、腹痛、低热等症状。应注重病人的主诉,及时告知医师,及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促进排泄,防止血块形成,连续留取尿标本3次,立即送检,观察尿色、尿量,并注意检验结果。对排尿困难者,予局部按摩或热敷膀胱区促进排尿,必要时抬高床头,使患者暂时处于半卧位,男病人取侧卧位排尿,但需护士用手按压穿刺部位翻身。女病人由护士按压穿刺部位之后再放置便器,轻轻按摩膀胱区协助排尿,嘱病人动作勿过大,用力不要太猛,排尿后协助病继续平卧休息。同时加强保暖,预防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而诱发出血。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少吃多餐,避免牛奶及豆类等易产气食物,以防发生肠胀气。

(3)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术后在患者卧床期间, 加强环境管理,向同一病房内的患者讲解保持安静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之间达成互相谅解,最大程度消除不良的声光刺激,为病人营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减少外在环境的干扰。提供合理适当的亲人陪护和探视,可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有无不适感,及时提供良好的医护支持,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怀,有利于缓解其对疾病过于关注的状态,减少心理紧张或疼痛引起的不适。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舒适与安全。

护理体会

目前肾穿刺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对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满足这种需求是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医疗条件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国内一直以来肾脏活体组织穿刺采取的术后护理方式仍然是绝对卧床24 h,以减少因有创检查所造成的肾周血肿、血尿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常易出现腰背酸痛,甚至双下肢麻木等腰背部软组织和脊柱肌群紧张症状;同时卧位改变了病人排尿的方式,仰卧位病人无法使用腹内压,出现排尿困难,难以保持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舒适感下降,最终影响睡眠,导致舒适度明显降低。长时间绝对卧床造成的腰背疼痛,一直是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卧床时间与腰背部不适呈正相关,卧床时间越长,不适感越明显[2]。术后卧床观察24 h是必要的,但平卧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3]。通过对833例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肾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穿刺技术有关,又与患者的配合程度、心理负担及术后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有关。所以术前宣教及术后指导是保证肾穿刺术安全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卧位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肾穿刺术后早期开始床上活动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但更换卧位时应掌握时机、采取正确的方法。本组患者早期开始床上活动,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腰背疼痛状况明显减轻。因此对无禁忌证的患者肾穿刺术后采取严格卧床6 h后取自由卧位,卧床观察12~15h的活动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42.

[2]赵 铖,陈战瑞,杨桢华.超声引导肾自动活检术后缩短卧床时间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04,26(4):500-501.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10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 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 讨论

2.1 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 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 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11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护理 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预后不良,如能配合治疗给予及时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我科收治了13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和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32例,其中男86例,女46例,年龄60-65岁者38例,50-60岁者72例,40-49岁者22例。

2 护理体会

2.1 绝对卧床休息,休息可减少心脏耗氧量,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重要一环,急性期,第一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有护理人员协助,在两周内严禁探视,患者见到亲属或领导来探望时,往往很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氨分泌增多,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有利于病情好转,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周开始在床上轻微活动并且每日坐起数次,第四周开始下床活动逐渐行走至走廊、厕所,在卧床期间,应防止褥疮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2.2 吸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心前区疼痛,及时给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使疼痛减轻,早期吸氧有助于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有利于防治心律失常,一般以2升/分持续给氧,给氧期间注意鼻导管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可使患者心情愉快,还可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3 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明显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还可使患者精神紧张恐惧,易诱发并发症,立即给予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注意观察疼痛是否减轻,药物的疗效及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还可提高氧流量,口服冠心苏合丸等予以止痛。

2.4 饮食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饮食上,要求低能量、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防止便秘,应选用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和水果,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急性期3-4天予以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以免引致血压升高,心搏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

2.5 大小便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因长期卧床,造成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病人开始常不习惯卧床排便或有人在床边,以致强迫自己不排便,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反复说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否则对病情不利,以取得病人配合。排便的方法,应取较舒适的体位,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便,可设法略抬高床头,以增加病人舒适感易于排便。正确指导和训练患者定期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或屏气,因用力排便对周围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有可能引起非栓塞,由于便秘腹胀常引起隔肌升高,反向性的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而加重病情,为防止便秘可常规服用缓泻剂。发生便秘用开塞露或蕃泻叶适量泡水饮,尿潴溜或排尿困难者,予以导尿,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

2.6 并发症的护理:心肌梗塞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治疗和护理上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合并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2.6.1 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及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6.2 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休克的表现。

2.6.3 保持静脉通道的流畅,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

2.6.4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每分20滴,详细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12

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人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相应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院在卫生部门的响应要求下,对我院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所选取的154例患者中,男98例,占63.6%,女56例,占36.4%,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0.12±11.23)岁。

1.2方法

1.2.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动员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相关卫生部门的领导在召开关于如何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会议。我院领导组织者根据会议精神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在我院的领导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带头,各科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科护士的思想。

1.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养,活动以及自己正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会产生较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沮丧、焦虑以及忧郁等心态,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讲。可通过印发一些与老年疾病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两次健康知识宣讲等,且可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士工作应符合一定的规范,护理技术应该规范有效,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得当、举止端庄大方,给予患者尊重、同情以及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1.2.3建立分层护理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可根据护士的工龄、技能、职称等设置为由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实习护士等三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责任护士以及组长等可对所负责管理的患者提供无间断、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3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护士长以及组长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每天坚持抽查,每7天实施必查工作,月底实施一次全面检查工作,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以及全面检查三种检查方面相结合,确保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

1.2.4卧床休息与适度活动老年卧床患者对周围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生活环境的应该保持安静舒适,梳洗、翻身等日常生活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对其做出准确判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鼓励,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活动规划,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1.2.5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可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集体学习相关创优工作的文件以及精神内涵。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比赛工作,鼓励护理人员争优争先。同时可安排一些医护人员到兄弟科室以及其他一些优秀医院学习相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学习他人的优点。争取在医院护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让优秀的护理骨干人员以及护士长等参加“创优”工作的培训班。

1.2.6正确了解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思想的会议,同时积极在我院开展专业的关于老年卧床患者护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开展每七天一次讲课,每七天进行两次床边查房、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时晨间提问,以及实施每月一次实施护理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护理知识理论以及护理实践工作,让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护理效果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是由患者家属在病人出院填写相关护理部门所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合格率是责任护士和病区护士长按照护理部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因各种疾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卧床现象普遍增多,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社会家庭的稳定健康[1]。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该病症致死率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以及康复[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3]。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临床实施护理水平[4]。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刚刚起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5]。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分析并不断改进完善优质护理工作,这需要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当前护理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6]。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2%,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0.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4%,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8.1%,其中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社会效益显著,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理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涂红梅,卢艳,刘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1-982.

[2]楚玉娟.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4-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