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木经济价值

林木经济价值

时间:2023-08-02 17:16:18

林木经济价值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1

    关健词:林木资产;林木资产价值;森林资源资产;计量单位。

    一、林木资产核算的意义

    森林资源是国的林场生产经营的主要对象,是林场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挂在帐外。这种现象造成国有林场资产不清,盈亏不实,虚假繁荣,投入营林生产的资金体外循环得不到足额回收,最终导致资源危机和生产无以为继。正随着林木资产的实际价值量在国有林场的资产价值中比重增加,林木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将影响财务报表信息提供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建立林木资产核算体系在现代林业有着以下的必要性:

    (一)实现森林资源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家和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核算,才能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不断增值,这也是林业会计的基本任务之一。

    (二)为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供资料依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正确计算木材生产原料成本,有效考核国的林场的生产经营成果。

    二、林木资产的概念、特点与性质

    (一)林木资产的概念  森林资源要成为资产,首先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进行度量。森林资源的实物形态包括有林地、林木、林内动植物等。构成森林资源的物质形态既有固定地理位置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较准确的计量和计价的林木、林地;又有经常移动,国有林场在当前的技术,管理体制水平条件下无法无效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准确计量的野生植物。因此,现行《国的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所指的“林木资产”仅指:国有林场拥有或者说能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并非指森林资源的所有物质形态部分,弄清这一点,对于确定“林木资产”实物量和价值核算的口径,以及森林资源的评估转让有着重要意义。

    林木资产中的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是作为劳动手段发挥功能的,其中经济林具有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农业生产部门,一直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主要是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当前条件下,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价值量反映,也不可能得到受益者的补偿,因而不能给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无法补偿森林培育成本,只能依靠财政拨款解决资金来源,类似预算会计核算,在此不作研究。本文只就国有林场林木资产的主要部分用材林资产的核算作进一步探讨,下文中“林木资产”若无特别说明均指用材林林木资产。

    (二)林木资产特点与性质:

    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  用材林培育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安徽省江南地区国有林场最普遍的  生用材树种杉木的工艺成熟也需要25年。从这点看,林木资产属于长期资产。它的资金周转规律不同于固定资产:林木资产在培育阶段的几十年中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而基本没什么产出,只是在采伐利用时一次性回收成本,投资风险很大。并且由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几十年里保持物价稳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存在通货膨胀。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不平的提高,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增加,必然会导致林木资产的历史培养成本与现价重置成本相差悬殊。例如,据黄山市国有林场的典型调查反映,目前每亩杉木林的造林抚育成本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至3倍。

    2.林木资产效益的多样性  尽管用材林是一种主要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林木资产,但就森林本身而言,任何林种在未采伐前,其一身兼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从林学角度出发,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几十倍于采伐木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森林覆盖率虽高达85%,却主要依靠进口材来满足国内需求,而尽可能少甚至不因为使用木材而采伐国土上的森林。所以林木资产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尽管难以计量,但不可忽视,理应视为林木资产所附带的一种无形资产,纳入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范围。

    我这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只有17%的少林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森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基本国策,任重道远。《制度》中规定:国有林场是国家培养森林资源的基地,是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性事业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国有林场的生产任务与目的与企业不同。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社会服务,其次才是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在国有林场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和作业技术规程要求,使得国有林场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自主决定木材产量和规格质量,首先要考虑林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林木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林木资产不能象存货和固定资产一样,可以通过永续盘存制来随时反映结存的余额。林木资产是依附于林地而存在的一种植物资源,分布范围广,地形复杂,种类多,只能采取取定期(一般为5年)进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从动态中取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期间,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增值和受自然灾害破坏而减值的因素都难以人为控制,导致林木资产的实物量与价值不能同步变动。另外,林木资产入帐后还会继续发生费用是因从营林生产角度出发,它仍然是营林生产的在产品,因此而将其作为存货((即营林在产品)核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会计选择方法,但显然不具备一年内或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的能力,也就是不具备流动资产的特征。从《制度》中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科目的排序来看,也可表现这一点。只有当年采伐利用的林木资产才具备流动资产的性质具应划分流动资产,但这时已经作为木材生产的原料或成本核算了。

    综上所述,林木资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产,理应按照其特有的规律采取特定的核算方式,进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因此在参照会计制度时,对属于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只能借鉴其中会计业务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具体会计业务处理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三、林木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

    《制度》中规定:林木的累计培育成本作为“林木资产的账面价值,但对现有天然林和未入帐的人工林的估价入帐的具体处理办法未有明文规定。目前较为流行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历史成本法

    1、历史成本法的概念

    历史成本法亦即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中所指的原始成本法(实际成本法),在资产计价时主张以取得资产所投入要素的原始价格和投入量相结合计算出的产品在本作为记帐基础,并在以后的内部经营活动中保持这种计价标准,直到形成新的产品。

    2、历史成本法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法适应于长期的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式,带有强硬的主观规定性的商品价格管理体制打破,长期币值稳定假设已不能成立,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局限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前所述,林木资产生长的长期性必然会使得用历史成本法所计算的林木资产价值低计,导致林木资产的实际培育成本得不到足额补偿,营林资金仍然需要计提育林基金这种体外循环方式来解决,的违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初衷。另外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历史成本对于决策意义不大,无法适应森林资源评估转让、承包、产权分离和其它经营活动的需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林场虚盈潜亏的不利情况。如:某块林地上的林木资产历史累计成本为600元/亩,现以1000元/亩的价格出售该块地上的林木,似乎可以取得毛利400元/亩,这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因为出售以后重新培育一亩林木需支付1100元,不仅未盈利,反而亏损100元/亩。显然,由于林木资产的特殊性,以货币资产维持概念为理论依据的历史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及时性,有用性的要求,会将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引入歧途。

    (二)市场价格倒算法

    1、市场价格倒算法的概念

    市场价格倒算法先按一定的出材率将活立木折算出材积,然后以木材现行售价扣除和销售阶段的费用,税金,利润等,类推木材生产培育成本,作为林木资产的入帐价值。其理论依据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制订价格的基础,产品成本又是整个价格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林木资产价值实际上包含了物价上涨,级差地租因素,这种计价方法试图以企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来消除币值不稳定对于资产计量的影响,固采用政治经济学上有关商品价格形成理论。

    2、市场价格倒算法的局限性

    (1)林木资产的三大效益中,生态与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得不到补偿,木材市场价格中只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并不能完整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还有木材市场价格除了取决于商品的价值以外,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巨大,使得价格常常背离价值。生产初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都因此而经济效益低下,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幅比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价格上涨要快得多。如黄山市国有林场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危机给木材市场带来影响售价只相当于2006年的80%,而同期的森林培育成本却上升20%。因此,这种方法计价得的林木资产实际上只是木材价格乘以一个原材料成本率的结果,与现行按固定比率计提育林基金方式补偿森林培育成本没有本质区别。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2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林业工程发展;处理措施

1营林生产现状

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国,当各林业局在接到造林任务之后,就会开始大面积的造林作业,目的就是在完成造林任务以后能够获得国家所拨款项。正因为这种想法的存在,人们往往只重视营林生产的造林面积和造林数量,却不在乎营林生产的造林质量和成活率,使得营林生产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加强营林生产的管理工作,优化营林生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对于环境建设和林业工程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同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国家对森林资源的足够重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我国林业工程发展非常重要,在整个林业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营林生产管理也是最为重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林业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从林木良种的匮乏到林木市场经营管理方式的不足,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林业工作的发展。

2当前营林生产管理之中的问题

2.1造林工作的质量不高。目前,我国林木良种建设基地中普遍存在着种子园建设单一的问题。由于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以及母树林的管理环节薄弱,使得种子园内的母树林更替不及时。同时,相关部门对种子园得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也是造成种子园建设单一的原因。造林质量和造林数量出现严重的失衡。目前,由于林业局对于林业生产出现不重视的态度,往往只在乎整体的施工进度,以求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所安排的造林任务,忽视造林的质量问题,经常出现死林和病林的现象,营林审查干旱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2.2人们对于林业工程的市场价值认识不足。虽然政府也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了生态工程建设的的意义和作用,但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注重眼前利益,注重看得见的实惠,思想不容易转变。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会计行业在林业项目的核算之中,仅依靠经济学的观点来计算林业工程的市场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工程作为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其实际价值在于其社会效应以及其生态价值。因此,以生态学观点为指导的会计学才可以正确认知林业工程的实际价值。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远大于其市场价值,森林所提供的无形生态价值是森林实际的木材资源的数十倍。因此,将生态效益纳入会计核算之中,对于林业工程的实际社会效应和价值信息的传播十分有必要,可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林业建设经济效益无法赶上实际的投入会使得国家的投入逐渐减少,会计核算所得出的市场价值低更是使得林业建设的发展极为艰难。林业提供无形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当前林业提供的生态效益价值并没有计入收益,导致林业具有很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此情况下,林业经营与管理的价值循环和资金周转不符合实际,需要政府提供价值补偿以弥补林业经营与管理的部分开支。此时,生态系统指导之下的会计核算就显得十分重要,将生态学价值考虑在内的会计核算可以使国家对于林业工程的投入增加,同时也可以加大林业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的生态建设之中,加快我国的植树造林工程的进度。

3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林业建设之中注意调整树种结构。相关单位在营林生产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种植品种中林木结构的调整,有效的达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营林生产工作中林木品种的选购优化工作,保证营林生产工作中采用的林木品种能够有效的适应当地的地区环境特色,能够具备较高成活率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尽量选购林木品种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森林整体生态和谐的林木品种,既要考虑适地适树,又要做到造林树种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营林生产工作中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双重发展。其次,在林木品种的采伐以及交易阶段,相关单位应该充分的加强对林木产品的深加工应用,减少直接使用原木交易的现象,避免因为经济发展的匮乏而导致大量原木采伐现象的出现。最后,相关单位在有效的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林木产品更多经济产生方式的扩展应用,例如建设精品森林旅游区、建设高级林木品种培育区、建设生态游览居住区等诸多方式,实现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双重发展。3.1加强对种苗基地的建设。林木良种是营林工作开展的重点,只有不断选育优秀林木种子,改善综合林木良种的质量水平,才是我国营林生产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要加强种子园的规模建设,通过研究和选育工作,挑选出能够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良木品种。其次,我们应该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生产比重,提高现有母树林的生产管理工作,并注意母树林的更替工作,利用较年轻的相近品种取代母树林,这样就能够改善我国母树林的基本生产机构,提高生产质量。3.2培育符合国家需求的林木。按照社会需求进行林木良种的培育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具有高价值材林以及短周期速生林木,能够创造新更高的市场价值,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3.3推进林业建设的技术化和机械化。机械化林业生产,能够提高林业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对我国营林生产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机械化林业生产技术,是我国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能够使我国林业发展适应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提高营林生产效率和质量,形成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3.4提高建设人员的技术素养。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养工作,是促进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有力途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和员工激励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快速发展,保证我国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论

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林业工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选种育种到植株的成材,都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确保营林生产的有效性。造林的质量问题以及经济价值方面,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总结可行的处理措施,促进林业工程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何玉玲 单位:鹤北林业局庆林林场

参考文献

[1]王英泽.林业工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3.

[2]李铁林.对数字化林业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54.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3

关键词:林木资产 林木资产特点 会计核算

随着林木资产市场交易量增加,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市场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长,人们对林木资产的认识逐渐加深,深刻意识到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本文结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及林木资产的特殊性,对林木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一、林木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一)林木资产的定义

林木资产来源于森林资源,但并不是森林中的所有物种都可以归类于林木资产,比如:菌类、灌木丛、灌木下的微生物等。林木资产是指由企业所有或控制,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活立木。从“林木资源”过渡到“林木资产”需要满足以下几点:(1)可当作企业的经营对象,而且在未来可变成具有价值的实体;(2)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并且可以精确计量;(3)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也能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

(二)林木资产的特点

1.林木资产弱变现性和风险性。林木资产因为生长周期较长,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虽然经营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其成为商品林,但是伴随着其生长的同时还担负着生态调节的任务,因而在采伐时会受到相关政策制度规定的限制;林木资产是一种介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特殊资产,不同于流动性较强的股票、债券、基金,其变现能力很差;林木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火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因而,其价值在核算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2.林木资产核算的复杂性。林木资产是在自然因素和人工培养共同作用下生长的,再加上它的自然增值性,使其核算变得较为复杂。林木资产不同于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计提折旧,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上升。林木资产这一独有的特性,要求其经营者在会计核算时应该妥善处理。

3.林木资产经营效益的多样性。林木资产在作为商品林为人类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林木资产的经营者种植林木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其创造经济利益,在交易的同时,价值发生了转移,在这一层面它和普通的资产没有区别,但是林木资产本身具有的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水土流失、防风的作用,也表明林木资产在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其经营效益多样性。

4.林木生产循环较慢。林木资产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每天都有很大的产量,其形成原木的周期较长,一般需3―5年。另外,在培育下一批树木时要重新对它所需要的相关成本进行汇总核算。

二、林木资产核算的基本内容

(一)林木资产的对象、分类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本文将林木资产划分为公益性林木资产、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性林木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二)核算期的确定

公益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分为郁闭前发生的种子选取加工费、林木土地购买费、建设设施费,考察设计费,树木培育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郁闭后发生的管维护费用。郁闭的时间一般是3年到5年,生长缓慢的还有10―15年的,一般视树种的不同而定。

生产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包括种子选取加工费、林木土地购买费、建设设施费、考察设计费、树木培育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通常情况下,时间是3年,在这3年后发生的支出要计入当期的损益。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核算期可参考公益性林木资产。

(三)林木资产核算的基本前提

林木资产应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核算。并且要严格遵守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些国家公认的基本假设。由于林木资产具有一些其他普通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性,所以除遵循以上四个基本假设外,还要注意林木资产商品化、计量的单位多样化等特征。

(四)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辨认是否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计量的前提和基础。资产要素的确认是会计确认的核心。资产的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过程。可以被确认为林木资产的条件有:(1)林木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拥有;(2)它的经济利益最终会流入企业;(3)它的成本可以可靠的计量。但是由于林木资产具有随时间增值的特性,因此,在会计确认时要考虑其特性,避免出现误差。

(五)林木资产核算方法

森林资产是一种复合型的资产,因为林木是在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土地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形成林木资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在对林木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不仅要核算林木生长期间支付的相关费用,还要把土地为林木做的贡献计算在内,因而计算起来相对复杂。

历史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是核算林木资产时经常使用的方法。现行市价法是按照林木资产在期末可为企业带来的总价值进行入账,历史成本不纳入核算中,这样的确可以充分体现出林木资产的现行价值,但是采用这一核算方法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需要一些参照物对比才可以准确确认其价值,又由于我国林木交易市场还处于发展中,参照物缺乏,因此通常需聘请专家进行价值评估,但由于评估费用较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使用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采用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会计核算操作起来简单、高效,其优点是在核算林木资产价值时考虑了林木资产生长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按实际支出入账,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火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并受这些非人为的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林木资产减产,价值发生变动,但是在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备注说明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如实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

三、林木资产相关账务处理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

在A林场内已郁闭的用材林遭到火灾, 因为火势蔓延较快,很多树木已经没有办法正常生长,给A林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A林场临近的几家林场也遭到很大的损失。经评估,其现值为46 000元。上一年买入树苗时花费76 450元。账务处理为:

借:林木资产减值损失 30 450

贷:跌价准备――消耗性林木资产 30 450

借:本年利润 30 450

贷:营业外损失 30 450

(二)生产性林木资产

B企业在1月种了10亩的菠萝,在菠萝树的培育生长期发生的相关成本为13 500元,在菠萝成熟时,为了提高菠萝的产量,B企业请了专家对果树的生长情况进行勘察并维护,总共花费4 000元, 在收成时,菠萝卖价30 000元,运输费5 000元。假设每年计提折旧为7 500元。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菠萝未成熟时:

借:生产性林木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林木资产

13 500

贷:银行存款 13 500

2.菠萝成熟时:

借:生产性林木资产――成熟生产性林木资产

13 500

贷:生产性林木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林木资产

13 500

3.正常生产期费用的核算:

借:林业生产成本――人工费 4 000

――运输费 5 000

贷:银行存款 9 000

借:生产性林木资产生产成本 7 500

贷:生产性林木资产累计折旧 7 500

4.菠萝成熟结转入库:

借:库存商品 13 500

贷:生产性林木资产――成熟生产性林木资产13 500

5.菠萝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30 000

生产性林木资产累计折旧 7 500

贷:生产性林木资产 13 5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4 000

6.期末结转:

借: 生产性林木资产生产成本 13 500

贷:库存商品 13 500

(三)公益性林木资产

恒生养鱼基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去年3月份种植20亩的水土保持林(防护林)。种树期间,发生人工费20 000元、良种试验费48 000元、调查设计费1 000元、抚育费2 000元,相关成本支出2 500元。其账务处理为:

借:营林成本――公益性林木资产(柳树) 73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 000

良种试验费 48 000

调查设计费 1 000

抚育费 2 000

银行存款 2 500

在郁闭成林时:

借:公益性林木资产 73 500

贷:营林成本――公益性林木资产(柳树) 73 500

四、林木资产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自然生长和人工抚育的区别

自然生长的林木资产和人工抚育的林木资产在核算应当计入的相关费用是不同的。自然形成的林木资产不需要选种、育苗这些费用,因为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只是在林木资产生长期间进行护理、打药、施肥、除虫,它属于半人为抚育,所以只要计入这些相关的后续费用。但是完全人工抚育的林木资产却不同,它从树种到树苗再到成木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把从树种到成木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计入其中。

(二)如何准确反映林木资产价值

在林木资产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然因素影响其价值。例如:火灾、虫灾等。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应当上报相关部门,待审批后,冲减林木资产。南北方土壤的酸碱度以及天气也是影响林木资产生长的因素。北方的四季温差较大,南方四季温差变化较小,当然沿海城市要酌情考虑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考虑,会影响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所以这一点必须注意。

林木资产是一项特殊的资产,其会计核算相较于其他资产核算复杂,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例如:折旧的计提、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价值的度量、生长带来的价值变动、计量单位的选择等。在核算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反映出林木资产的价值,而且还要注意成本效益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随着国家对林木资产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林木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林木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认真学习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准确领会其内涵,并在实务中加以正确应用。J

参考文献:

[1]蔡月梅,杨德利.我国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36-38.

[2]刘扬.林业生物资产计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40+227.

[3]段禾青,郑伦卉.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核算[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28-29.

[4]王俊芳.林木资产核算[J].农村财务会计,2015,(05):40-44.

[5]郑伦卉,段禾青.关于林木资产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5,(02):67-69+85.

[6]陈辉.营林生产成本核算问题理论分析[J].科技展望,2015,(18).

[7]张兆花.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114-115.

[8]段禾青,郑伦卉.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核算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11):45-46.

[9]钟岚.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45-46.

[10]刘世广.林业会计在林业系统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

[11]翁大钢.林木资产核算[J].农村财务会计,2014,(07):42-44.

[12]郑洪涌.HX农场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13]鹿晶,苏爽.生产性林木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绿色财会,2012,(03):12-15.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目前尚无统一概念,但理论界的逻辑是:由于森林具有生态效益,并且森林所有者没有从森林生态效益中获得经济利益,所以要求受益者给森林所有者补偿;获益者是广大民众,民众利益的代表是政府,政府就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承担者。这一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首先,森林具有生态效益,即理论上所说的正外部性,不能成为补偿的充分理由。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用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现象。不可否认,森林具有正外部性,即生态效益,且森林所有者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问题是凡具有正外部性的经营活动都应该获得补偿吗?否。有一个“阿凡提”的民间故事:有一次,阿凡提在街上行走,发现有个卖羊肉串的摊贩与一个顾客发生争吵,阿凡提前去探问究竟:摊贩说顾客闻到了他烤肉的香味,理应付钱;顾客说闻到肉香味是无意地、难以避免的,他没要求摊贩给他提供这种服务,两人相持不下,阿凡提则从顾客手中拿了几串钱放在手里,合手摇了摇钱让摊贩听到了钱的响声,对摊贩说:现在你听到了钱响,也应该向这钱的主人(顾客)付费,摊贩哑然。这则故事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具有正外部性的经营活动,并不一定要获得补偿。有人从庇古税(是针对负外部性)理论推断出,既然具有负外部性的经营者需补偿受害者损失,那么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受益者则需补偿经营者。实际上这一推理是不合逻辑的。大家知道,法理上的补偿、赔偿是以当事人的过错(故意或过失)为前提的。具有负外部性的污染企业,明知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会给周围的民众造成损害而继续这种行为,给民众(环境)造成损害,民众是无辜的,损害是企业强加,为了公平、正义,甚至是为了资源配置效率,制度上要求生产经营者给民众以赔偿;但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经营者所造成的损失(他本人认为应获而未获的报酬),获益者并不存在故意侵害行为,他的获益是无意的,他对生产者的“损失”不存在过错。法理上并不要求他予以补偿。大家试想一下,假设我们创建一种制度,要求获益者,对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进行具有补偿,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混乱局面:穿漂亮服装的女士要求见过她的路人补偿;种花草的主人,要求邻居补偿;饭店的主人要求过客补偿,这个社会岂不乱了套!

其次,森林生态效益(即生态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易才能实现。无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还是西方经济学,均认为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易才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是森林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它不能成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同一件商品,对不同的人来讲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价值基本相同,使用价值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价值则体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两者不能混淆。用森林使用价值替代法测算森林生态价值缺乏理论依据,人为地夸大了森林的生态价值。人们不仅要问,作为森林生态产品的购买者,你认可你们测算出的价值吗?我们不可否认森林生态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他的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功能或效益)非常重要,这是森林的自然属性所具有的,即只要是森林,森林生态产品使用价值就在发挥作用,而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则不然,他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逐渐增加。人们对森林生态产品的需求属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的安全需求(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高于生理需求),这里的需求是指具有购买力的现实需求。刀耕火种年代,人们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森林成为农业生产的障碍而被焚烧;新中国建国初期,森林成为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资源而被大肆采伐,森林生态效益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产生了较高层次需求——森林生态产品,特别是1998年那次水灾,更加剧了人们对生态安全的需要,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怎么体现?理论上讲它取决于森林生态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目前理论研究往往高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一方面是由于采用森林生态产品使用价值替代法,另一方面是因为用人们对森林生态产品的理想需求代替现实需求,认为人们对森林生态产品的需求巨大,正如周生贤局长所讲,就生态来讲,我国的森林一棵都不能砍。但现实森林生态产品的需求体现在人们愿意拿多少钱出来购买,即人们购买森林生态产品的能力,就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来讲,这个能力还相当有限,森林生态产品现实需求还较低,所以森林生态产品价值不会太高。

由此可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由于存在明显的漏洞,造成理论混乱,就实践来看,尽管尚处于试点阶段,但收效甚微,我们有必要重新构建一套新的制度来弥补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的不足。

2.构建林业补助、林木补偿制度体系

2.1林业补助

林业补助是指各级政府为促进林业发展,对营林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性补助措施(包括补贴、信贷、减免税收减免地租等)。林业补助的目的是“助”,是促进林业发展;手段是“补”,是对营林主体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一种弥补。国家为了鼓励营林业的发展,必须利用经济杠杆,保证营林生产要素都能获得正常利润,否则这些资源就会配置到报酬高的非林行业,林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林业补助是政府干预林业经济的行政行为,政府为什么要干预林业生产行为呢?因为林业具有外部性,并且由于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地域广等特点,致使市场失灵,需政府采取补助措施,矫正市场失灵,促使市场配置营林生产要素的基础作用得以发挥,提高林木供给水平。

营林生产具有正外部性,能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一点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营林生产,促使营林生产要素(人、财、物)涌向林业生产,这样“山青水秀”的生态局面方能出现。采用“鼓励”一词而非“补偿”,一方面是因为营林生产的正外部性,不是获得补偿的充分理由;另一方面,是想强调政府对营林的补助是种奖励,是对政府所期待行为的一种激励。

有些学者认为之所以要给予营林业以补偿,是因为营林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所以对营林业的补偿应等于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之差。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牵强。首先,在有些情况营林主体有自身克服外部性的机制,如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再者,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这表明,财产所有权一旦确定,政府就没有在外部性问题上进行干预的必要。其实,营林生产主体并不关心营林生产的外部性问题,他追求的是营林生产的回报率,正如卖烤肉的摊贩只考虑卖肉的盈利,而不在意肉香味的散发,种植花草的主人只在意享受种植花草的乐趣,不在意路人及邻居的观赏。所以鼓励营林生产时,不必过多的去研究营林生产的外部性,而应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措施能使营林生产者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效果会更好)。其次,营林主体私人生产成本较高的真正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不合理干预。蒋海在比较广东农业投入产出率时,得出林业投入产出率低的结论。

但为什么会出现林业的投入产出率远低于同期农业投入产出率这一现象呢?不是因为林业的正外部性,而是林业的税费负担太重。大家知道农业的平均税率不超过10%,而林业税费率普遍高于30%,不少省份超过40%,部分地区竟高达75%以上,如江西崇义县林业税费率占到总收入的75.6%。正是由于巨大的税费负担,林农的投资回报率低,致使林农不愿投资林业。据茅于轼、唐杰的测算,如果林业税费比例能降低到15%,则营林的内部收益能提高到15.5%,造林就有一定吸引力;如果税费比率能像印尼、巴西、新西兰等国那样降低到5%,内部收益率就能提高到19.8%。这充分证明林业并非人们想象的弱质行业,林业发展的阻碍不在于营林生产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补偿,而在于不合理的税费抑制了营林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和国内林业发展实践,特别是林业生产特点,我们认为鼓励我国营林发展的林业补助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林业税费,致使其税费负担不超过农业平均税费水平;二是对营林生产进行适当的补贴,主要用于营林道路建设及增加公共设施,三是对营林生产实行较长期的低息贷款,以缓解营林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量较大的困境,四是实行减免地租的土地政策,扩大营林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2.2林木补偿

林木补偿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向社会提供生态安全公共服务,限制、剥夺营林主体林木所有权行使所造成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措施。营林主体造林的主要目的并非自用,而是通过林木交易获得利润,林木所有者处置林木,进行林木交易是林木所有权的直接体现。然而政府认为如果任由林木所有者自由地处置林木,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环境质量,所以为了公共利益,我国政府对林木所有权的处置设置了种种限制条件,如严格的采伐许可证制度,禁伐制度,这无疑限制了私人财产权的行使。法律上虽然承认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对私人财产权加以限制,甚至剥夺,私人有服从的理由与义务,但对私人利益因国家社会而蒙受的损失、牺牲,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应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偿。当代补偿学说有如下几种:(1)既得权说。认为私人林木所有权系合法取得,自然应予以绝对保障,保障公民生存权、财产权是现代宪法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公益之必须,使私人财产蒙受损失,亦应予以补偿,否则难以体现公正,维护、保障公民的既得权利。(2)特别牺牲说。德国学者奥托梅叶认为:使特定、无义务且无应课以该负担之特殊事由的人,造成其财产或人身损害,这就意味着为了国家或公益遭受了牺牲,那么这种牺牲不应由个人负担,而应由公众平均负担,办法是政府从公众税收中给作出牺牲者一定补偿。(3)公平负担说。这种理论认为,由于政府行为的受益者是社会全体,故当一部分人或个别人因国家行为而承担的义务不同于他人时,政府应调整和平衡这种义务不均衡现象。当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限制、剥夺林木所有权自由行使造成了财产损失,给林木所有者作出的这种牺牲,政府理应按照公平原则,对林木所有者予以补偿。

我国目前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限制了林木所有权(如果长期不颁发采伐许可证则等同于禁伐制度)的行使,给林木所有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石光银的尴尬及类似石光银的成千上万营林主体目前的困境都是这一制度的牺牲者,严重阻碍了营林事业的发展。相反,国外大多采用林木补偿制度:日本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于被划为保安林的森林所有者要适当予以补偿,以保证其效益不至于因此而降低。德国黑森州森林法规定:如林主的森林被宣布为防护林,或者在土地保养和自然保护区内,颁布了其他有别于公众的经营规定或限制性措施,因而对林主经营其林地产生不利,林主有权要求补偿。瑞典森林法规定:如果某块林地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那么该地所有者的经济损失将由国家予以充分补偿。由此可见国外林木补偿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林木补偿只有在政府限制、剥夺林木所有权行使之后进行;二是政府对林木所有权进行限制,剥夺是出于生态目的,为了公共利益;三是林木补偿数额以林木所有者因政府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为限。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林业补助,林木补偿的区别

林业补助、林木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制度设计,其区别见下表:林业补助、林木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区别

判断一种制度设计好坏的依据是制度效益。法律经济学认为“效益”意味着资源分配达到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解决权利冲突的外在性问题,既可以用市场手段,也可以用政府手段,制度应能够促使人们做出有利于效率或效益优化的选择。比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林业补助、林木补偿三种制度设计的优劣,我们不难发现:林业补助、林木补偿制度更能体现现代行政法的宽容、信任、激励、合作的人文精神,更注重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发挥,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顺波.产权残缺的非公有制林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3,7:29-33.

[2]姚顺波.非公有制森林征用与补偿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4,2:85-87.

[3]茅于轼、唐杰.商品林业发展中的产权和税费问题[J].管理世界,2002,7:75-87.

[4]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无论从总量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一直以来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人们开始不断反思现存的生产方式,以浪费资源与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这种不计资源耗竭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更无法真正的反映全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此背景之下,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领域。

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通过开采利用森林资源,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过渡使用导致了资源的耗竭,并附带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

黑龙江省伊春是一座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林区城市。小兴安岭纵贯全境,行政区划面积 3.3 万平方公里。因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而闻名遐迩,素有“红松故乡”的称号。

伊春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森林资源最为突出。伊春市 2007 至 2011 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截止 2011 年底,伊春市森林资源总面积 3920620.8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84.2%,活立木总蓄积量 2.7 亿立方米。伊春市境内的红松原始林,其面积和保存完整性均为亚洲第一。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同时,其境内还拥有兴安落叶松、水曲柳等各种珍稀名贵的针阔叶树种达 110 余种。

伊春市作因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众多问题。不得已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但是森林资源对于伊春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时调整发展重点,依靠木材深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局面,对于伊春市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1.1.1 传统 GDP 的弊端

随着资源、环境、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传统的GDP 核算体系是以耗竭有限资源的方式来加快经济的增长,传统 GDP 的核算体系单一的以通过市场交易和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为依据。因此,传统 GDP 核算体系忽视了维持经济的持续生产能力,最终而将导致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其他社会问题。

在传统 GDP 核算体系中,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因素均被排除在外,不予核算。与客观规律更加违背之处即为:在该核算体系中,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的成本、费用。这部分不仅仅不会减少传统 GDP的总量,反而凭借其实际发生的经济效益而被加入 GDP 总量之中,不减反增,与实际、客观规律严重不符。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林业生产总值统计仅仅统计采伐森林和营林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收益,基本忽略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的森林资源自身价值、森林资源浪费的成本、森林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损失。

通过上述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反映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规律不相符的缺点和不足。如果继续沿用,不仅会造成经济指标的混乱,甚至会造成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当今时代,传统 GDP 核算体系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经济发展指标,应该得到创新和改进。

1.2 绿色 GDP 森林资源核算研究的文献综述

结合传统 GDP 核算的缺陷和开展森林资源绿色 GDP 的必要性两方面内容,联合国、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挪威、日本、墨西哥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已开展了以资源核算理论、方法、模式的创新研究。

1.2.1 绿色 GDP 森林资源核算国外研究状况

根据 1992 年颁布的《21 世纪议程》:“提倡研究将森林所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各种方法,建议创新、采用和加强核算森林经济和非经济价值的具体方案。”在接下来的时期内,众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针对森林资源的绿色 GDP 核算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2章 森林资源核算相关理论研究

2.1 资源核算理论基础

2.1.1 资源价值-价格理论

资源的价值-价格关系问题的本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如何从资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另一个是从生产价格如何推导到市场的实际价格问题。

面对资源价值-价格这一系列理论,应该以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为开端,经过大卫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论,直至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源价值-价格理论体系才日渐完善。而其中以马克思所创造的价值价格理论最为着名。

在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中,生产的价值和价格理论在数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统一性。即: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相等;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以及平均利润总额三者之间同样具有恒等的关系。

“商品价格本质上就是商品本身所包含的劳动的价值货币形式表现”。通过分别对“商品生产价值”和“商品产品价格”概念的界定完成,这样就可以将前后两个因素紧密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某种理论意义上可以认为,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源价值与价格理论中,前者是基础和前提,而后者则为延伸和扩展。

2.2 资源核算基本方法

2.2.1 传统 GDP 核算基本方法

从价值形态看,GDP 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GDP 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所有常驻单位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GDP 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GDP 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式,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 GDP 及其构成。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成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第 3 章 借鉴国外先进核算经验及

启示..................19 3.1 国外主要国家实践成果对比分析......................... 19

3.2 对伊春市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启示.................... .... 20

3.2.1 分阶段、分区域地进行绿色核算试点............................ 20

3.2.2 应该构建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20

3.2.3 将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1

第 4 章 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模式设计.................23

4.1 基本思路.................... 23

4.2 模式设计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24

4.2.1 设计依据........................... 24

4.2.2 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4

4.2.3 可行性分析.............................. 25

4.3 森林资源核算数据来源、处理和转化..................... 28

第 5 章 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研究............37

5.1 伊春市森林资源概况....................... 37

5.1.1 伊春市基本情况........................ 37

5.1.2 伊春市森林资源情况................................ 38

5.2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核算........................ 38

5.2.1 伊春市森林资源实物量统计........................... 38

5.2.2 伊春市林木价格的确定........................... 39

5.2.3 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量核算..................... 41

5.3 伊春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核算............... 43

5.3.1 伊春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核算...................... 43

5.3.2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核算................ 50

5.4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51

5.4.1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51

5.4.2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52

第 5 章 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研究

前四章对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核算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研究,进而本章将对黑龙江省伊春市 2007-2011 年森林资源核算做实例研究

5.1 伊春市森林资源概况

5.1.1 伊春市基本情况

伊春市境内为低山丘陵区,小兴安岭主脉由此向东南延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630 毫米,年均气温 1.0℃。1948 年开发建设,1958 年建市,现为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辖伊春、南岔、翠峦、友好、新青、西林、美溪、金山屯、五营、汤旺河、乌伊岭、红星、乌马河、上甘岭、带岭 15 个市辖区、嘉荫县及 16 个林业局,代管县级铁力市。是中国重点林区之一,有祖国林都和红松故乡之称。如图 5-1 所示。

5.1.2 伊春市森林资源情况

伊春市 2007 至 2011 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1 年底,(1)森林资源面积总面积 3920620.8 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 3299831.7 公顷,占总面积的 84.16%,无立木林地面积为 76249.6 公顷,占 1.94%,其它面积为 544539.5公顷,占 13.89%。(2)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275532946(立方米),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中,活立木为 242349369(立方米),成熟林、过熟林、人工林分别为 13287853(立方米)、1299296(立方米)和 33183577(立方米)。而因林业经营活动所减少的活立木蓄积量为 973025(立方米)。(3)实现木材产量358983(立方米),在木材产量中原木产量 343036(立方米),薪材产量 15947(立方米)。在原木产量中,直接用原木产量 164373(立方米),其他原木 178663(立方米),分占 47.91%和 52.09%。(4)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 1751683 万元,其中营林生产 38171 万元,木材采运 36805 万元,林产工业 289703 万元,多种经营 899207 万元,旅游业 154173 万元,其他产业 333624 万元。

5.2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核算

5.2.1 伊春市森林资源实物量统计

伊春市 2007-2011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伊春市森林资源的实物统计量如表5-1 和表 5-2 所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针对资源价值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因此,对于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研究是具有十分巨大的研究意义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完成了对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初步探讨,针对森林资源核算问题,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1)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研究方面。针对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问题,离不开对于森林资源价值理论的界定和完善,论文指出,在森林资源的价值理论方面,伊春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核算部分,应遵循的价值理论应该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以及效用价值理论进行;而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部分,应该遵循消费价值论作为核算的基本方法。进而通过将森林资源自身的价值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损失值调整,以完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最终目标。

(2)资源价值核算方面。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自身较为宽泛,因此对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困难。应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重点资源种类,分区域、分重点的完成某一地区的重点资源价值核算,进而在核算的基础上,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得出当地的绿色 GDP 数据。

(3)核算实例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完成了对伊春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算,并纳入了伊春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之中。但是在核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森林资源市场价格确定方面,数据较少,同时对于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支撑数据略单薄。因此,在未来也是研究的重点突破点。论文的最后对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进行了研究,经过调整,发现伊春市的传统 GDP 核算方式确实没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伊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需要结合伊春市绿色 GDP 的数据,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6.2 研究展望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6

论文关键词: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投入-产出法,经济效益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降水量丰富,土壤肥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总经营面积134.8万hm2,有林地面积120.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69亿m3,年生产木材89.3万m3,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材生产基地,以培育、经营森林资源、木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林特资源综合开发为主。随着天保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的深入实施,在木材和林产品需求与生态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势下,在商品林区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林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缓解森林采伐压力,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林区。

一、绪言

吉林森工集团是中国国有林区开展森林集约经营试点最早的企业农业论文,相对于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2000年实施了用材林集约经营试点建设阶段,工业原料林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分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和杨树中幼龄人工林改培为工业原料林两种方式;2003年-2006年集团实施了工业原料林试点建设阶段,该阶段阶段全部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1(柏广新,2009)。集团现有杨树工业原料林面积9114.5hm2(商品林区),蓄积53.5万m3,平均hm2蓄积58.7m3。其中:幼龄林面积428.5hm2,蓄积3.5万m3;中龄林面积796.8hm2,蓄积5.7万m3;近熟林面积1707.3hm2,蓄积17.0万m3;成熟林面积1979.2hm2,蓄积22.6万m3;过熟林面积266.1hm2,蓄积4.7万m3。应该特别指出,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位于各林业局商品林区内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各种环境因子适合树木生长和营建短周期杨树工业原料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在高产出木材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2(杨树速生丰产林考察组,2001)。

随着天然林的锐减与人工林建设的发展,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研究不断发。国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与不同种类人工林生产经营活动效率来计量其经济效益;国内主要集中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国有林区由于思想观念、配套机制滞后,工业原料林建设地区规模有限,进而导致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计量处于初级阶段。王炳南3等(2008)对南方集体林区案树不同无性系树种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此文以案树不同性系树种分类通过计算成本、年利润等指标分析讨论人工林经济效益。柏广新4(2009)年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森林成熟龄提出森林市场成熟理论,实证部分通过工业原料林生长仿真数据求轮伐期用四种方案对工业原料林分析经济效益;本文拟结合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在细化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经营活动与深入林区调研获得试点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吉林森工集团国有林商品林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效益模型,从多角度考虑其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模型

本文拟运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模型构建适合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核算的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是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量经济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他先后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美国经济结构研究》阐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1973年Leontief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获得第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下载。下文将结合投入-产出法总利润等于总产出扣除总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及发展现状对经济效益模型进行设定。

(一)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本文假设工业原料林过程中最求利润最大化原则,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目标。为研究方便,假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且在第7年进行抚育伐农业论文,第15年主伐;工业原料林建设不考虑林地地租,即地租为零。

(1)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为I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建设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为整地费用,A2为苗木费用,A3为植苗费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为补植费用,C2抚育费用,C3掰芽修枝费用,工业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预防病虫害、火灾、偷伐、盗伐在内发生的年例行管理费用且每年只进行一次病虫鼠防治,主伐前1年结束,C5施肥费用(包含肥料与施肥工费),Iij=Aij+Cij;

(2)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木材产出为Gij(G为目标林地蓄积X与相应出材率z乘积),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产量,且包括期初现有林采伐、抚育间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产量,G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产量,G3表示主伐木材产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产量,G= X·z ;

(3)设Kij为采伐生产成本,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为现有林采伐单位成本,S2为抚育间伐单位成本,S3为主伐单位成本,S4为剩余物采伐单位成本,此处主要是指木材从活立木到伐倒木过程中发生的采伐人工费用与从伐倒木到可销售的原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如伐后运输费、加工费、销售运输费、营销费用等项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设木材销售收入为R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销售收入,P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价格,P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价格,P3表示主伐木材价格农业论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价格,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所有木材价格均为含税价,在计算过程中不再考虑木材税收问题,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据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经营方案与1995-2005年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国家林业局2009年出台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为从原15%降为10%,若假设育林基金为Tj,Tj=0.1R

(6)设吉林森工集团总利润为V,总利润为总收入扣除生产销售成本、建设投入、育林基金;Vj为集团在第j年利润收益;

(7)设r为银行同期利率,资本增长以利率为r的速度增长,则n年后的资本价值为Vn与现值V0的关系为复利关系,Vn =V0(1+r)n ;

(8)设NPV为资本净现值,NPV为资本毛收入现值扣除支出现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资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贴现率r时对现阶段投资的一种衡量方式。

如图 1所示,根据吉林森工集团规划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时,以单位公顷新植工业原料林第一次工业原料林经营的第一个轮伐期为例,其期间每年发生所有经营活动可表示如下,表中0-1之间时间段表示第一年,以此类推。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7

关键词:海南;乡土树种;经济价值;园林作用

中图分类号:S725.1 文献标识码:A

在海南乡土树种中,有沉香、花梨、海南紫荆、海南油楠,油丹、鸡毛松等,这些树种既能突出海南独有的文化特色,又能组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形成于原始生态相吻合的园林模式,这些乡土树种,揉入历史文化元素,提高了海南的文化品位,既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又有很大的园林绿化效果。

1 海南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

1.1 本土气息不够浓厚

乡土树种种苗基地少,种类缺乏当今各地的绿化种苗园圃不少,但大都是从市场需要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考虑,培育当前热销的乡土和外来树种的苗木,尤其是在人为破坏相对加大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推广,才能形成与海南历史文化相吻合的乡土树种模式。例如,海南花梨、坡垒、海南紫荆作为海南名木的其中3种,在数形树冠上都适合于园林上的技术发挥,并且在园林景观与林业防护中有很大的效果。

1.2 市场发展潜力不够巨大

乡土树种缺乏市场乡土树种在生产和应用2个环节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由于绿化工程中对乡土珍稀树种需求量小,所以现阶段乡土树种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尽管一些乡土树种繁育较为容易,但因需求量少而大大影响其生产,也限制了乡土树种的推广。

1.3 乡土树种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视度不够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随着海南各地经济快速增长,很多城市中心区的绿地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却出现重复改造,高价建绿、对乡土珍贵树种重复改造、浪费严重。当地开发商也不惜花重金购买古树名树,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小区园林的绿化,以及提升小区的住宅档次,将其作为销售亮点。但过分看重小区园林造价的高低,并且以此来衡量楼盘的档次,这就逐渐走进了一个楼盘景观设计的误区。事实上,花费数万、上十万元巨资移栽的古树名木除了广告效应外,在移栽地很难产生其应有的绿化、生态效应。

2 海南乡土树种的整体作用

2.1 增强生态景观与物种的多样性

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热带林业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海南乡土树种是森林长期演替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树种,很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可供选择造林的种类多,抗逆性强,可以将不同树种进行混交种植,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2.2 加强生态安全

乡土树种是森林长期演替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树种,很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在多种珍贵生态乡土树种的景观设计中,形成不同乡土珍贵树种的融入种植,形成生态多样化的模式,也有利于生态安全的构建。尤其是这些乡土树种在生长趋势与本土特色相结合,能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将海南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生物发展与景观建设的艺术合力,构建更加鲜明的海南文化魅力。

2.3 经济价值高

海南乡土树种具有经济价值高、用途广、适用性强的特点,群众比较容易接受。乡土树种虽然生长缓慢,周期较长,但经济价值可观,市场需求潜力大。如海南三亚市实施檀香繁育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计划投资180万元,项目建设时间从2010~2012年,为期3a。至2010年底,该项目已投入资金183万元,建成优质檀香良种繁育基地0.33hm2檀香栽植示范基地1hm2,提前2a完成市发改委下达的项目计划。目前,基地内已种植1650株优质檀香苗木及8个伴生树种苗木8250株。从五指山引进的檀香种子已培育5万株苗木,并尝试开展无性繁殖组培育苗的试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位列五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黄花梨,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黄花梨主要产在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其中,俄贤岭下南浪村以花梨种植而闻名。南浪村种花梨已成为传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且许多珍贵树种在岛内西部、尤其是东方市都可以种植。近期,东方市林业局制定了《海南东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发展建设规划》。凭借花梨木产地优势,重新梳理城市定位。曾经隐藏在山野间的木之瑰宝开始书写一座城市的传奇。目前东方市珍稀树苗的培育有9种,包括:金丝楠、海南胆木、海南坡垒、海南黑檀、油丹、八角楠木、海棠木、海南土檀、母生。这些珍稀树种,都有其不菲的实用价值。以金丝楠木为例,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明代《博物要览》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金丝楠木木质坚硬耐腐。明代起,皇家专门有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时各地官员将进供金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官员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而且,金丝楠木在古代是专供皇家使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再以胆木为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胆木是五指山区稀有天然植物,它生长在海南五指山区(原始森林)的半山腰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据省内多家媒体报道,以胆木为原料的省内制药企业每年缺口高达500t,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海南坡垒也是一款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木材坚韧耐久,特别耐水渍,为海南树种之冠,适作特种工业、工艺及硬木家具等用。其木材埋于地下可达40a而不朽,其工业用材可供造船、水工、码头、桥梁、家具、建筑等用。

3 海南乡土树种的实例效果

3.1 生态形态的充分发展

在海南乡土树种的经济效果中,每一种树种都具有很大的生物形态,能全面促进生态形态的发展。譬如,海南黄花梨,是碟形花科黄檀属树种,树高可达20m,胸径可达0.8m。它是国际标准5属8类34种红木之一,用途广泛,其木材价值相当高,是海南特有的珍贵树种,分布于海南岛低海拔的丘陵地区或平原、台地。花梨木心材红褐色或紫红褐色,久则变为暗红色,常含有深褐色条纹,有光泽,具香气。木材纹理交错,自然成形,花纹美观。用花梨木制作出来的家具简洁明快、富丽堂皇,且色泽深沉华美,典雅尊贵,坚久耐用,百年不腐。花梨木家具还能长久地散发出清幽的木香之气,有提神避邪之说法,能具有很大的园林价值。

3.2 保护价值的综合效果

在海南乡土树种中,有些乡土树种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通过形成具体的价值运用,能构建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树种保护,有很大的历史价值。譬如,海南油杉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微弯或直,先端的尖而钝,基部楔形,具短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4~8条气孔线,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这种乡土珍贵树种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3.3 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作用明显

海南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城市绿化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跟风现象,先后出现过丰花月季热、冷季型草坪热、红叶小樊热、大树热、色块热、南方热带树种热,认为跟上形势,园林绿化才有气魄、上档次、有排场。而对司空见惯的乡土树种,丧失了其应有的认识,认为其太普遍、太俗气、不上档次。特别是庭院小区绿化中大量引进外地名贵树木,追求所谓的热带风光,追求所谓欧式风格,殊不知树种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要建设优美的又有特色的园林城市,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树种,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成有地方风貌的生态城市、园林城市。譬如,通过种植沉香,绿楠(海南木莲),海南石梓,油楠,海南粗榧,油丹,鸡毛松等一些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很大的绿色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受,在园林绿化的同时进行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设计搭配,在园林绿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4 海南乡土树种经济效益及园林作用发挥的培植方法

4.1 植物配置的技术运用

在园林植物配置技术中第一步是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种类选择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对于园林中植物进行配置,需要结合草本植物、乔木植物以及灌木植物的特点,在这其中把乔木植物当成主要层次。对于乔木植物的栽植密度要保持5~6m的株距,注意为乔木植物下的草本植物、灌木植物留出生长空间,使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可以充分接受光照。 在进行乔木植物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乔木植物的生长寿命、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一些阔叶落叶植物树种,可以在夏季保持旺盛的生长,给人们带来净化空气、降温除尘的效果,在冬季到来时,植物的落叶可以增加光照,提高地面温度。对于植物种类的喜阴阳特点,需要在阳光不充分的地方种植耐阴的植物种类。耐阴的植物种类有很多种,例如金根木、珍珠梅等。在具体的植物配置时需要防止出现植物配置的单调性、雷同性,所以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需求来选择落叶植物树种以及常绿植物树种。因地制宜,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对于植物的选择、花草的点缀以及草坪的铺垫,把提高园林的生态环境当成出发点。

4.2 与植被施工的整体融合

在景观园林施工的技术关键点上,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对植被的施工技术掌握,既要体现出植被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美观度,又要体现出植被与各种生活空间、休闲空间的融合性,还要考虑植被的整体生存率,提高整个景观施工的有效率。

5 结语

在海南城市园林建设中,乡土树种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从长远绿化的角度来看,乡土树种具有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在适应性强、容易成活、管理成本相对低的特点,因此,在海南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乡土树种的培植,在建筑设计、空气净化、噪音防治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这些树种都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模式,将乡土树种、景色、人文、艺术创新融入到海南景观设计中,形成居住环境中人文因素更加凸显、艺术魅力更加亮眼的设计目标和境界,推动乡土树种在景观设计的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斌.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知识经济,2011(02).

[2] 贺昌勇.浅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艺术水平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2).

[3] 涂文仕.遂昌县园林绿化乡土树种资源及开发利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2).

[4] 单家林.海南滨海城镇园林绿化植物的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1).

[5] 丁贤生.为官一任绿化一方——吉安市全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J].中国林业,2010(02).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8

关键词:林学理论;提高水平;木材检验工作

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在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的现实条件下使有限的木材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有部分木材检验人员仍沿袭着过去的观念,认为木材检验人员只是单纯的查数和记账的点数工,如何最大化利用森林资源没有太大关系。这显然不适应当前的森工企业发展的现状。针对这样的问题总结出一套充分结合林学基础理论来迅速提高木材检验水平的初步设想,是可以实施的。

通过对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这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的全过程。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几乎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1、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足够的测树学造材理论支撑,才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于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还要摸索和总结本地区原条病腐规律。内外腐和缺陷的掌握和区分,要总结出一套本地不同树种不同情况的病腐规律,使原条造材日趋合理。

2、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是整个林学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本材检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林学理论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榆验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提高原条出材率上做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各林场所的木材按林层、树种和胸径进行抽样调查,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树干解析,根据具体的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材种,即出口材、特级材、特选材;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树种,即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造优质材种,即胶合板材、加工用材的原则。实施对原条优良部分优材优用,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部分,凡有价值、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在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考虑市场畅销且售价高的树材种,使两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做到材尽其用。

3、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测树学中树木计测理论,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在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工作中,我们往往并不注重计测方法、计测误差等理论。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就必须充分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问题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对归楞装车木材检尺要严格控制,装车时检验员要装一根检一根。要充分借鉴伐倒木测定中的各种误差处理方式,对误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森林计测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从谈起误差的处理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木材检验人员,学握足够的森林计测学理论是基本的要求。

4、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中,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术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利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建立节子生长的预估方法,通过对某林区的5块针叶树标准地1O株解析木的节子剖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初步的节子直径分布散点,尝试了预估树木节子最大直径的方法,经过初步的检验,效果良好。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9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有效性;措施

1.林业生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示出来,我国的林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发展林业,提高国民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森林蓄积量达到124.56亿m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m3。中国人工林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保存面积达到5300万hm2,居世界首位,实现了蓄积量和森林面积“双增长”。在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实施林业企业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营林生产管理至关重要。营林生产是森林形成的基础性工作,而生产过程需要实施严格有序高效的管理,国家开始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林业以较大的倾斜和扶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家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着。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的组合方式,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2.营林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是全球资源中的一种,森林资源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也对未来子孙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营林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当今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数量还是非常大的,人类对林业发展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期的阶段,只是简单地认识林业,改造林业,生产林业资源,使用。我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林业资源必须要将生态环境与营林本身联系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动力,营林与林业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存在很多相适应的问题,营林必须要保证林木材料的有效使用,要避免林木的浪费与空地的荒废,营造森林用材林如,有杉、柏、杨、松、柳等树种;以生产工业油料、食用油料、果品、原料及药材为主的经济林,如红松松子经济林等营造的森林为经济林。经济林和用材林是将来林区主要发展支柱与方向,这样既能对天然林进行保护,同时也满足了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土壤类型

土壤是树木生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为树木是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必要的水分和养料而生长的,所以土壤理化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造林前,把造林地进行深翻、疏松,清除杂草,熟化土壤,改良其团粒结构,增厚活土层,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树木的生长。土壤是各种树木生长的基础。树木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各种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植树造林,加强林业土壤的使用效率与价值,选择本地适合的树种,提高种植成功率是现阶段所必须面对的难题,要对种植的树种与土壤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例如:有些树种杨树、核桃等,要求土壤湿润、排水良好;有些树种如马尾松等则比较耐早,在干燥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如柳树在土壤溃水的情况下也照常生长,即使根部浸在水中数月,同样能够生长而不被淹死。

2.2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有明显的影响,阳披和阴坡,当风和背风,山岗和山谷,在气候和土壤质地方面都有差别。大多数经济林树种,由于结实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环境,应种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

3.我国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目前,我国林木良种建设基地中普遍存在着种子园的建设单一的问题。由于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以及母树林的管理环节薄弱,使得种子园内的母树林更替不及时,此类问题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对种子园得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也是造成种子园建设单一的原因。

3.2造林质量和数量失衡

造林质量和造林数量出现严重的失衡。目前,由于林业局对于林业生产出现不重视的态度,往往只在乎整体的施工进度,以求以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所安排的造林任务,忽视造林的质量问题,经常出现死林和病林的现象,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3.3市场经营管理问题

在有关营林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上,我国营业经济模式还没有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在针对于某些优秀林木的发展方面,人员过于重视短期利益,而不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样就导致了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相对滞后的问题。

4.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相关解决措施

4.1改变营林生产标准

在我国,对于营林生产的评价标准是营林生产过程中的造林面积,而这种衡量标准并不能够体现营林生产的具体意义和价值,所以,应该以林木的生长存活率和生产量作为营林生产的主要衡量标准。将林木成活率和生产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能够杜绝林业单位的盲目植树行为,减少相关经济损失,也规范的林业局的生产行为,确保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4.2加强种苗基地的建设

林木良种是营林工作开展的重点,只有不断选育优秀林木种子,改善综合林木良种的质量水平,才是我国营林生产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要加强种子园的规模建设,通过研究和选育工作,挑选出能够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良木品种。其次,我们应该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生产比重,提高现有母树林的生产管理工作,并注意母树林的更替工作,利用较年轻的相近品种取代母树林,这样就能够改善我国母树林的基本生产机构,提高生产质量。

4.3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林木良种

按照社会需求进行林木良种的培育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具有高价值材林以及短周期速生林木,能够创造新更高的市场价值,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4.4加强低产林的改造工作

低产林,影响着我国林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水平。就目前来说,我国所拥有的低产林面积并不在少数,较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价值,不仅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还会造成营林种植的相关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低产林改造工作,减少残次林面积,对林木植株进行合理的替换工作。 [科]

【参考文献】

[1]方秋芹.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黑龙江信息科技.2012.07:110-113.

[2]夏亚丽.承德县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河北林业.2007.09:33-35.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10

(2000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令第47号公布 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的决定经2004年6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 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管理,切实保护林地资源,维护林地、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确需征、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林地使用手续。

第三条 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项目包括森林植被恢复费、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第四条 依法征、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占用林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

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对林木造成损害的,应当对被临时占用林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支付林木补偿费。

农村村民按照规定标准建设住宅,依法使用集体林地作宅基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征、占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预收。临时占用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地,临时占用其他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预收;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地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预收;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预收。

第六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按照恢复不少于被征用或者占用林地面积的森林植被所需要的调查规划设计、造林培育等费用核定。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一)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竹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二)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四)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五)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各种林地地类划定为国家公益林的,应当按照国家重点防护林规定的标准收取;划定为地方公益林的,应当按照防护林规定的标准收取。

第七条 林地补偿费标准:

(一)征、占用苗圃地、果园及其他经济林地的为旱地年产值的6—8倍;

(二)征、占用乔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为旱地年产值的2—5倍;

(三)征、占用宜林地的为旱地年产值的1倍。

土地年产值,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被征(拨)耕地的前3年平均年产值及其类别、各类作物的主、副产品常年产量,参照国家收购牌价和市场价格综合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林木补偿费标准:

(一)用材林:

1、幼龄林(包括未成林地苗木)为上一年度单位面积工程造林所需费用及抚育、管护全部投资的2倍;

2、中龄林,近熟林为被征、占用林地上木材产值的1倍;成熟林为被征、占用林地上木材产值的0.5倍。木材产值按当地上一年度同类木材的平均销售价乘以林木蓄积量;

(二)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为本条第(一)项第2目中龄林、近熟林补偿标准的2倍。

(三)经济林:

1、尚无收益的经济林为实际造林、抚育、管护全部投资的2倍;

2、收益初期、衰退期的经济林为当地同类经济林收益盛期上一年度年产值的2倍;

3、收益盛期的经济林为上一年度年产值的4倍。

(四)薪炭林、灌木林为本条第(一)项第1目幼龄林的全部投资。

(五)苗圃地苗木为当地同树种上一年度市场单株平均销售价乘以株数总价值的2倍。

(六)竹林(含笋用林)为被征、占用林地上竹(笋)林产值的2倍。竹林产值以当地上一年度的单株平均销售价乘以总株数;竹笋产值以当地上一年度平均亩产量乘以销售价。

(七)零星树木为当地上一年度实际销售价。

(八)其他附着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偿。

第九条 安置补助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征、占用城市以及城市规划区内的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规定标准2倍收取;林地补偿费和林木补偿费应当高于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标准,具体办法用该标准再乘以2—10倍。

第十一条 被征、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采伐的林木归被征占用林地的林木所有权人。

第十二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属于政府性基金,纳入同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年终结余转下年安排使用。具体使用办法由省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据。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省、地(州、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二、二、六比例分配,通过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返还被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所在地的地(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11

关键词:林学理论;合理造材水平;木材检验工作

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这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的全过程。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几乎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1 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于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还要摸索和总结本地区原条病腐规律。内外腐和缺陷的掌握和区分,要总结出一套本地不同树种不同情况的病腐规律,使原条造材日趋合理。

2 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是整个林学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本材检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林学理论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榆验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提高原条出材率上做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各林场所的木材按林层、树种和胸径进行抽样调查,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树干解析,根据具体的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材种,即出口材、特级材、特选材;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树种,即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造优质材种,即胶合板材、加工用材的原则。实施对原条优良部分优材优用,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部分,凡有价值、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在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考虑市场畅销且售价高的树材种,使两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做到材尽其用。

3 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测树学中树木计测理论,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在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工作中,我们往往并不注重计测方法、计测误差等理论。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就必须充分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问题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对归楞装车木材检尺要严格控制,装车时检验员要装一根检一根。要充分借鉴伐倒木测定中的各种误差处理方式,对误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森林计测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从谈起误差的处理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木材检验人员,学握足够的森林计测学理论是基本的要求。

4 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 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中,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术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利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建立节子生长的预估方法,通过对某林区的5块针叶树标准地10株解析木的节子剖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初步的节子直径分布散点,尝试了预估树木节子最大直径的方法,经过初步的检验,效果良好。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12

【关键词】营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前言

森林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环境下,要想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近年来,我国各地逐渐出现营林现象,极大的改善了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部分区域营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单纯的获取木材,对营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有效地促进营林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营林现状

目前,我国的营林存在很多弊端,营林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营林团队,同时营林人员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受传统的营林思想影响,当前的营林大多还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对其生态效益不太重视,导致营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营林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由于不同的树木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营林是一项时间很长的工程,如果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病虫害、自然灾害、火灾等现象,就会直接降低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森林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资源,国家相关部门对树木的砍伐有严格的限制,如果这些限制过于严格,就会降低林农的积极性,因此,在保持营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在营林过程中,对于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市场风险比较小,但对于生长周期长的树木,则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如果在抚育过程中,市场发生变动,就会对营林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2.营林的经济效益

2.1 评价营林经济效益的准则

营林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营林生产,选择经济效益高,并且容易种植的树种,很容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营林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时,可以采用动态经济分析法,将不同时间段的货币价值转换成同一时间段下的价值,从而进行比较和计算,实现营林经济效益的评价。这里的比较计算是指用营林最终产出的木材价值减去营林过程中的成本,得出费用差,其中营林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木材成本。

2.2 影响营林经济效益的因素

影响营林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定的波动,营林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市场经济条件,在市场中木材的销售价格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对营林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不同等级的林地,其种植的木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对营林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在营林过程中,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的现象时,会降低营林的经济效益;营林过程消耗的育林费、管理费、劳动成本等也会对营林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2.3 综合开发林区

近年来,营林区逐渐兴起一种新的开发方式,也就是综合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是根据林区的天然条件,开发森林旅游、园林、森林加工业等新的项目,扩展林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渠道,从而充分发掘营林区的潜力,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

3.营林的生态效益

营林的生态效益是众所周知的,营林能带来持续发展的环境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营林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对于风沙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会大幅度降低空气质量,甚至会对水源造成污染,通过植树造林能有效降低风沙的速度,避免土地沙漠化。营林还能有效地消除污染,有的树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从而美化生态环境,保证生态平衡。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更新资源,从长远的角度看,森林资源能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环境价值,实现林业综合发展,满足人们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需求。由于树木的根系十分发达,在土壤的埋深也比较深,因此,营林具有聚合泥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当降雨量比较少时,树木根据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由此可见,营林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

4.提高营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措施

4.1 建立优质营林基地

营林业属于人工造林,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营林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在规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因此,要建立优质的营林基地,扩大营林规模,从而有效地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确保营林业的稳定发展,相关部门还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对破坏林地、开垦林地等行为,要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加强对营林业的保护管理,才能实现营林业的持续发展。

4.2 加强树木种植管理

在营林过程中,加强对树木的种植管理能有效地增加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第一个生长周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可以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后期,在营林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树种,并根据树种各生长周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生长期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树木健康的生长,才能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营林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极大的降低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要加强营林病虫害防治。由于营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其中生物防治法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是利用病虫的天敌或者益虫、益鸟进行病虫害治理。

4.3 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营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营林过程中,因此,在进行营林时,可以积极的应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在造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遗传技术等高新技术,将经济性、生态性良好的树种遗传到后代,从而提高所有树木的综合性能。

5.总结

营林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建立优质营林基地、加强树木种植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营林,不断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我国营林业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峰.浅谈营林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02):70.

[2]王宏伟.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在营林工作当中的体现[J].吉林农业,2012,(10):141-142.

[3]黄玉升.浅谈营林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J].吉林农业,2011,(10):167-1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