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07 11:42:51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1

计划免疫是贯彻党的“预防为主”方针,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造福于广大儿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起覆盖到村的计划免疫服务网络,管理逐渐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疫苗经费得到保证,“冷链”设备不断更新,接种率稳步提高,疫苗针对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年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但是,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少数地区对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协调不力,投入不足,对该项工作缺乏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冷链”设备落后;基层防保组织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健康知识宣传不广泛,群众防病意识差,缺乏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接种率低,传染病疫情回升,甚至发生局部暴发流行。为此,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计划免疫工作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把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大事来抓,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把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相关职责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市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促检查各部门职责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级政府要成立类似相应机构,负责本地区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协调工作。相关部门要有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

卫生部门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疫苗和“冷链”的管理、免疫监测、异常反应处理、预防接种效果考核和相应传染病的调查处理等。

各级财政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政策,按照财权与事权划分的原则和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要求,共同做好计划免疫经费保障工作。市财政负责保证全市计划免疫疫苗购置、运输所需经费,并为“冷链”建设、计划免疫监测、宣传培训和其他全市性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补助;区县财政负责保证当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如“冷链”建设、运转、维修、更新,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监测,宣传,培训,防保人员工资及补助等。

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办理儿童入学、入托手续时,查验接种证,对未办证的适龄儿童督促其到辖区接种点补办接种证,未作预防接种的应补种后方能入托、入学,并将接种证复印件纳入学籍管理,归入学生个人健康档案。要配合卫生部门作好适龄儿童接种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实施工作。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制定并完善计划免疫公益宣传制度和工作计划,要求所管辖的主要媒体,每年定期免费制作并播映刊登一定量的公益性计划免疫宣传、广告节目和栏目,及时采访报道各地的先进典型经验,增进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了解。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生婴儿入户申请及流动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应协助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查验新生婴儿和流动儿童接种证。无接种证的,派出所在入户后应通知监护人到辖区接种点办理,并将有关情况通知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每年7月向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流动人口的有关数据。

人口计生部门要督促所属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配合卫生部门开展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服务,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生育的安排和出生的有关情况。

物价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计划免疫服务价格体系,并加强监督管理。

交通部门对防疫“冷链”车免收过路、过桥费和养路费。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生物制品质量和流通渠道的监督管理。

三、健全服务网络,稳定防保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防保网。加强疾控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计划免疫等工作中的技术骨干作用。要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激励政策,在接种点积极推进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以规范化接种门诊为载体,逐步实现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财政体制上划进程,切实解决好防保工作经费和基层防保人员的待遇问题,乡镇卫生院从事防保工作的人员工资待遇和专项工作补助由区县级财政单项列支,区县(自治县、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发放。

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管理和登记,严格实行准入和定期考核制度。逐级培训,有计划地提供在职学历教育机会,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质量。

四、积极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度

计划免疫保偿是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为手段,以保护儿童健康为宗旨,依靠群众集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形式,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性质,符合我国经济不发达、国家对计划免疫工作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国情。市卫生、物价、财政等部门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我市计划免疫保偿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积极提倡,加强领导,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在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

五、加强“冷链”建设,保证正常运转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冷链”建设,改善生物制品冷藏运输条件。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建立“冷链”建设的持续投入机制,有计划装备、更新“冷链”系统和预防接种器材。对已有的冷藏设备要加强保养维修,保证设施的齐备、完好、正常管理和运转,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六、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患于未然

各地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要根据当地疫情预测和人群接种率水平,组织对接种率较低的重点地区和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消除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起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群体性接种要报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周密组织,确保安全。

七、做好对异常反应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各级政府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证计划免疫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县级及以上卫生部门要组织成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计划免疫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并有严重后果病例的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新闻单位对这类事件的报道应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必须以县级或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宣传的社会效果,多做正面宣传。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稳妥地采取措施,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八、建立健全计划免疫监测网,加强计划免疫监测工作

各级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和鼓励卫生部门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机构要组织开展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疫苗效价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及病原学、血清学诊断。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传递通畅、有序、准确、及时。加强对计划免疫所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疫情的报告,强调报告的及时、准确和报告渠道、内容、形式的规范化。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2

一、免疫接种

1、积极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抓好春、秋季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资料管理。

2、做好乡级冷链运转条件下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全年12次冷链运转。“九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两脑” 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

3、 做好流动人口等常规免疫难以覆盖人群中儿童的 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4、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对于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开展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接种工作。

5、进一步提高乙脑和流脑疫苗及时接种率,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二、针对传染病监测、调查处置

1、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状态和麻疹消除工作,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无麻疹暴发 。无白候,破伤风病例,其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低于往年水平。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监测: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三、计划免疫管理

1、建立计划免疫儿童个案信息网

(1)20XX年实现儿童接种资料个案管理信息化,出生儿童接种卡发卡率达到100%。

(2)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

2、继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20XX年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漏种疫苗补种率达到100%以上。

3、进一步加强接种门诊管理工作。规范接种程序,搞好接种环境卫生,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接种环境。

4、疫苗及冷链管理 继续贯彻执行条例和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加强疫苗的计划、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继续做好疫苗微机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及时制订和上报第一类疫苗的年度使用计划,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疫苗浪费。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存管理等冷链运转机制,要按要求做好配发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专物专用。

5、预防接种管理 正确处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关系,必须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决不允许因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冲击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二类疫苗必须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使用,不得强制使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接种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统一使用《陕西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提高卡、证相符率。

6、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监测 要加强预防接种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预防接种积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加强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按照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和处理。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工作;宣传;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4-0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结合的流动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也就造成了流动儿童管理难的问题,流动儿童不能够及时的免疫接种,给原本相对稳定的免疫系统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增加了传染病爆发规模增大的可能性。[1]现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与对策进行如下探讨。

1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和问题

1.1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薄弱: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其自身文化素质和卫生意识较差,同时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固定的居所,也就无暇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其次就是由于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以来,传染病日趋减少,尤其是小儿传染病的发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以很多家长也就认为孩子没有进行接种也没有得传染病,导致不愿意接种。

1.2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目前社会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也很大,这也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条件。但是由于流动儿童的家长没有固定住所,职业也比较繁杂,无法看到电视或者是报纸的宣传,导致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1.3计划生育外儿童普遍存在: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超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农村,超生妇女在怀孕期间东躲,孩子生下以后也是居无定所。有的甚至是不在正规医院生产,更不可能进行预防接种,这也就给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4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由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量大,专业性强,而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导致主动搜索流动儿童人员数量不够。由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队伍不稳定,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公安部门只是对外来人口的暂居进行管理,其中尚未涉及到儿童,同时教育部门对学前儿童并没有统一的管理。

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对策

2.1加强政府管理重视:对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应该充分的发挥政府的协调和管理作用,使有关的政策和问题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解决。比如说政府应该建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管理机制,针对流动儿童的特点,进行统一的接种和管理。

2.2加强对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比如报刊、标语、海报等,全方位的对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宣传,使计划免疫工作能够家喻户晓,使流动儿童家长能够主动的接受免疫接种。由于流动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不足,自我国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对传染病发生的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还要不断的客服和加强流动儿童家长无病防病的心理状态。[2]

2.3增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所有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同时还要不断的增强免疫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与流动人群的沟通,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家庭状况以及健康状况,查看是否存在漏种或者是不种的现象,要查明没有按时接种的原因。

2.4建立各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定期的调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时的进行优化。将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纳入到常规的管理工作中去,成立流动儿童管理档案,并定期的上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

2.5发挥网络管理的作用:根据省、市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计划免疫联系网,实行对流动儿童出生地与现住地的同步管理,通过网络实现对流动儿童接种情况的动态监控,有效的消除流动儿童的免疫空白。

2.6加强多部门合作:要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卫生服务部门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加强与户籍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以及计生等部门的合作,能够充分的利用各部门的职能,有效的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够达到对流动儿童长期的管理目标。[3]

3讨论

总之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卫生服务领域内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前我国免疫领域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不断的加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让流动儿童家长能够自觉的接受免疫接种,同时还要改善免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态度,保证在免疫工作中能够提高优质的服务,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率,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余晓琼,路秀平,武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73-75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计划免疫;报告分析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1]。计划免疫接种是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控制免疫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2]。现对我院近3年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报告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儿童保健门诊共接种疫苗35852人次,其中Ⅰ类疫苗33072人次,Ⅱ类疫苗2780人次。适龄儿童35029人次,成人接种823人次,其中接种乙肝疫苗569人次,流感疫苗187人次,肺炎疫苗67人次。每个患儿接种疫苗后留院观察半小时,嘱咐家长回家后加强护理并密切观察患儿,不适随诊。

1.2发生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①接种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疼痛127例(以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多见),予以外涂红霉素软膏或碘伏,患儿皮肤症状消失。②出现发热86例(以百白破第3针多见),转入儿科门诊诊治,经查血-R+CRP,如结果正常则予以多喂水、防受凉、多休息等护理;如血WBC、CRP值升高则予以抗生素治疗,全部患儿1~3d后热退未出现并发症。③腹泻39例(以口服糖丸多见),轻则予以多喂淡盐水,重则予以口腹妈咪爱、思密达后症状均都缓解。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如皮疹、抽搐、过敏性休克等。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的第7版儿科学所述的基本一致。

1.3近3年期间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事故事件:接种过期疫苗一次,随访至今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

2讨论

预防接种是用人工自动免疫的方法,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制剂应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疾病的能力。婴幼儿按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儿童不受传染病侵袭的有效措施。儿童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后其保护率大多数在90%以上[4]。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个案进行管理,代替以往的手工登记和统计分析,并利用现代网络交换技术实现实时、非实时的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各级各层次的工作效率、信息利用及时效性和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从而解决异地预防接种和漏种的问题,进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5]。我院从2007年起就参与了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从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解决异地接种及漏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防止预防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6]。现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归纳如下:①医护人员应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无菌操作。②严格消毒制度: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接种时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30min/次。③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一般禁忌症: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较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及肝病、肾病、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严重的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有癫痫病或惊厥史;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孕妇及扑入期妇女。特殊禁忌症: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体温>37.5℃或1w内腹泻>4次/d者,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药物等,均能降低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应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各种制剂的特殊禁忌症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执行。④接种疫苗后留院观察30min无不适方可离院[7]。离院后家长应加强护理及观察,如多喂水、防受凉、多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及免受外界刺激。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的方面如下:①在预防接种后留观过程中应进行婴幼儿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进而更好的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②疫苗接种后相关抗体的检测及维持时间的工作尚未开展。目前只有乙肝疫苗抗体检测工作完善。腮腺炎、水痘患儿虽然发病前都接种过相关疫苗但预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关疫苗的免疫还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③医护人员及家长对疫苗了解甚少,对于国产后进口疫苗、Ⅰ类Ⅱ类疫苗选择盲目,具有随机性。医护人员因缺乏相关知识也缺乏指导性。

④接种率监测:接种率监测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8],包括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后者能更准确、真实地反映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落实情况[9]。⑤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AEFI,了解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免疫规划的负面影响[10]。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服务质量,加强相关研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

[2]赵地.加强计划免疫,确保儿童健康[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69-270.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

[4]陈晓艳,黄秀艳.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11(11):2047-20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ol].http:///uploadfile/20051014162410333.doc.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03-24.

[7]罗坤.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5:97-98.

[8]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5

1 存在的问题

2008年底统计,我镇0~5岁的流动儿童占全镇0~5岁儿童的14.92%,0~5岁常住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9.5%、98.6%、85.8%、卡证合格率为98.5%,而流动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合格接种率分别为61.3%、65.3%、31.4%,卡、证合格率为43.7%。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显著差于常住儿童。导致我镇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缺乏、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带在身边,到外地找不到预防接种的地方或者根本就没有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导致孩子未能按免疫程序接种,有的孩子甚至3岁了都未曾有过接种;亦或是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由于老年人的预防意识淡薄甚至是无知,根本就不知道计划免疫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重男轻女的陈旧落后观念导致超生情况严重,超生儿童家长为躲避被追究超生责任不让超生儿童接受预防接种。

1.2是村级卫生人员对流动儿童管理的意识不强。由于流动儿童流动性强,经济条件、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较差,出入频繁,加上地方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分配不均,村医报酬低及部分村医素质较低等方面原因,导致村医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太重视流动儿童的追踪和随访。

1.3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不协调。在农村最基层的村干部和村卫生人员之间的配合极不协调。村干部的工作是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其中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而村医承担的计划免疫工作其目的是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国家的计划免疫服务,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农村由于老百姓思想迂腐,观念落后,基层宣传不到位,村干部与村卫生人员也缺乏沟通,致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计划免疫发生冲突。

1.4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老百姓对村卫生人员不信任,认为我们村卫生人员是在为计划生育工作收集信息,为计划生育工作组通风报信,所以就刻意隐瞒有孩子的事实来逃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也就不带孩子接受免疫接种。这样就出现了免疫空白,成为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四是服务与信息网络不健全。未建立计划免疫服务与信息网点的村寨多数流动儿童因接种不方便或信息闭塞未接受免疫接种或未按规定程序接受免疫接种。为此,其时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成为我镇预防接种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

2 提高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措施

做好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工作,对于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以上四方面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老百姓免疫接受能力。我们要求村医生通过广播、宣传单、宣传栏、口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向老百姓宣传计划免疫知识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力求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从而提高老百姓免疫接受能力。

2.2加强村卫生室监管,加强村卫生人员教育,增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意识,摸清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我们利用每月的月会和入村督导的机会对村卫生人员进行了爱岗敬业责任心教育,要求村卫生人员每月上报一次动态目标儿童管理情况,了解本村儿童的流动规律以及告知流动儿童监护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到当地预防接种部门进行预防接种,以减少免疫空白,提高接种率。并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2.3加强部门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村干部和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干部和卫生工作人员,他们对本村的实际情况都非常了解,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在既不违反国家计划生育国策的同时也能引导群众认清形势,把儿童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做好无病防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

2.4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程序,健全免疫服务与信息网络。我们要求接种点和村医生随时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进行追踪和随访,同时上报镇卫生院。再由卫生院防保组人员把接种记录完整地录入微机管理。充分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对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我们做到镇、村两级服务信息网络环环相扣,不脱节,尽可能减少免疫空白,减少漏报,杜绝瞒报和谎报现象发生。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镇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显著提高,2011年年底,0到5岁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合格接种率、卡证合格率分别为96.2%、96.2%、88.6%、98.3%。(Х2均大于10.828p

3 体会

3.1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虽然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只要我们大力宣传计划免疫知识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群众计划免疫知识,增强计划免疫意识,改变落后观念,提高老百姓免疫接受能力;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生优育、健康观念和儿童权益等观念深入人心,群众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疫苗是控制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扩大免疫无疑为儿童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免疫工作的扩大,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本文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关键词】计划免疫;问题;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60-01

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自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以来,一些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了控制和消灭,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人们卫生保健的需求,我们对当前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现作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从 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通过对儿童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重治轻防”的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接种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未被充分认识,再加上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导致计划免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求。有关调查表明,乡级防保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村医待遇低或无待遇,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积极性,有些村医不愿承担计划免疫工作,甚至弃医从农或从商,严重影响了计划免疫各项措施的落实。

1.2流动儿童管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变革,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群体庞大,居无定所,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很多流动儿童尚未完成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主要原因是:一是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还有部分流动人口是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怕罚款而拒绝为儿童接种。二是免疫程序难以确定。调查资料显示,近半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史无据可查,有免疫史记录的,其接种情况也有相当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免疫程序,对这部分儿童如何安排接种,是一个令基层计划免疫管理人员大伤脑筋的问题。三是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

1.3疫苗管理混乱按卫生部的要求,各种生物制品由卫生防疫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逐级分发或供应。目前尚有个别单位无视法律法规,通过非法渠道从事疫苗购销活动,有些疫苗甚至来源不明。更重要的是这些单位根本不具备贮存、运输条件,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客观上降低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也增加了副反应的发生率。

1.5新疫苗的推广问题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不但保护个体免受传染病的侵袭,而且在群体中也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近几年,我国每年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适龄儿童实行免费计划免疫接种,使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得到提高,形成较高的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了针对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国产、进口新疫苗不断问世,用于儿童免疫预防,以进一步减少儿童的发病和死亡。这些疫苗均为有价疫苗,这将给一些经济困难的儿童家长增加负担,减少这部分儿童对新疫苗的接种率,从而使新疫苗的接种、推广受到局限。

2防范对策

2.1要把流动儿童的管理作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形成多部门协作、互通信息、及时联系的类似疫情报告的流动人口报告制度,以期全面掌握流动儿童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接受免疫接种的自觉性,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有计划的接种工作。

2.2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开展社会宣传动员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计划免疫用“五苗”及新品种疫苗应进行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宣传。通过宣传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提高公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使每个公民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大力支持计划免疫工作。同时对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等困难家庭的儿童的预防接种问题,政府部门可考虑依据其父母的“下岗证”、“低保证”等相关证明对这部分儿童的疫苗接种费用给予适当的补助或减免,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五苗”及各种新疫苗的接种率。

2.3加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免疫接种率,提高预防质量和安全接种系数。一旦发生接种差错事故,首先计划免疫工作者应赔礼道歉,认真进行安抚,对责任人予以应有的行政处罚,次之应考虑罚款赔偿和补偿,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在今后的实施中更加完善。

2.4把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关查验预防接种证不仅有利于及早发现常住儿童的漏种情况,而且是发现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漏洞的重要关口。且儿童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文规定的。笔者认为查验工作非常重要,必须由卫生与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抓好这项工作,不能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7

摘 要 目的:为了掌握辖区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聚的出租屋,农贸市场及周边居住区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较差,加上当地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分配不均等原因,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当地常住儿童。结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健全市流动儿童管理网络,不断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质量。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服务质量

当前在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国免疫预防工作中也存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①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回升;②对计划免疫等预防接种工作投入不足;③计划免疫外疫苗使用缺乏规划;④计划免疫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⑤流动人口是计划免疫等卫生服务的脆弱人群;⑥专业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⑦计划免疫宣传力度不够。其中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问题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当地常住儿童。而流动人口所带来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和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必须强调政府行为,重点突出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协调、支持和配合[1]。②加快计划免疫法制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化流动儿童管理,保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公平。③通过完善新生儿出生报告制度、开展经常性查漏补种和建立督导检查考核等制度和加快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促使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更具体、更有效。设立计划免疫门诊,保持正常的冷链运转,并在流动人口集居地设立固定或巡回接种点,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免疫接种机会和更好的免疫接种服务。建立、健全流动儿童入册登记制度,并根据儿童流动状况,将常住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逐步纳入常规管理。④计划免疫引入计算机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尝试。随着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来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计划免疫接种信息纳入计算机管理,可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优化硬件设施,改善接种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负荷,避免漏种、错种、重种等差错,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建立专册登记,及时建卡,消除免疫空白;流动人口中发生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对健康人群构成严重威胁。如何改进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计划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2]。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流动人口经常聚居的地方。在“4125”计免活动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到集贸市场、出租屋、工地、窝棚,送疫苗到家门口进行查漏补种,由于经济条件和防病意识较差的原因,即使不断宣传动员要预防接种,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们站在那里无动于衷,或者你越叫他,他走得越快越远。毫无疑问,人口流动问题已成为免疫预防工作的难点,但很难成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张金芳.张继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14-2161.

2 王晓军,张荣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1997,10(18):300-302.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8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保健科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 分析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该社区8周岁以下的200名流动儿童以及200名该地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是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http://

关键词 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6-02

[作者简介] 郑坚(1969.11-),女,壮族,广西崇左人,本科,预防保健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及成人预防免疫、社区疾病预防控制。

免疫预防是我国预防疾病的重要政策,免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传染病,对于提高密集人群免疫力以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大提高[1],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儿童并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给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导致免疫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加强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该研究随机选取了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社区的200名流动儿童和200名该地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男120名,女80名;随父母经商100名,随父母打工者60名,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日,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8%)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50%),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地儿童免疫接种率高出10~26个百分点,与张凤玉等[5]对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 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而且居无定所,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加上投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查漏补种,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经过2年多的努力,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信息报告比较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并更新接种信息,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http://

参考文献

[1] 张宝永,陈英,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0(3):228-229.

[2] 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2012,44(3):1710-1711.

[3] 万春,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2011,19(5):23.

[4] 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1,5(3):48-49.

[5] 张凤玉,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763-765.

[6] 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11):214-215.

[7] 艾卫旗,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4):314-31.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9

【摘要】 目地: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减少可预防的传染病的发生。方法 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结果 近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39-01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链上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一环不牢,可能导致我们实施多年的计划免疫全盘崩溃。要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对城市流动儿童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逐步实行保健管理”

近年来,流动儿童日渐增多,因其来自全国各地边远山区及农村,自我保健意识差,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各地尽管采取了许多方法,但是接种率依然不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不及时、不到位,直接损害了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计划免疫管理模式的一个挑战。本人从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做好流动儿童的管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1应对措施

1.1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政策上要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加以保证。各地应根据当地特点,出台与计划免疫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增加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法律约束,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时要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其中。各级政府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保证相关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基本卫生设施,以满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基本需要。政府部门应发挥其行政职能,协调好公安、计生、劳动、卫生等部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综合管理。

1.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定

把好凭证入学入托关。凭证入学入托是我们计划免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入学入托验证主要看有证无证,对其接种史很少核对,这就使凭证入学入托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我们采取入学时对新生或转学生核查其接种证,并出具相关证明,再由学校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全者进行补种、补服措施。

1.3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他们对计划免疫的认识,认识到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它利在儿童,功在社会。花小钱,可以防大病,有明显社会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大事,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卫生宣教可以多样化、多渠道、多形式。让每个流动人口都能知道政策法规,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落到实处。

1.4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监督管理 建立目标责任制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服务上对本地与流动儿童一视同仁,做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流动儿童免疫服务的监督指导,每年对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给予政策支持。

1.5及时建卡,掌握流动人口动态

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并应至少每季对所管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核查和整理工作。每月同公安部门核对暂住人口登记,向来接种的流动人口宣传了解其周围其他人的接种情况,定期到外来人口聚集居住区走访调查。对私房出租户要定期检查,核对流动儿童及其接种史,通过上述途径掌握儿童的变动情况,特别是超生儿童情况,尽量避免漏建卡,使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免疫接种权

1.6严格流动儿童计免资料管理

流动儿童因为频繁搬迁带来住址的变化,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资料要妥善保存,不能因其接种一针、两针,而放松对他们的资料管理,实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转卡、转证制度,并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接种意识,提高素质并要保管好接种卡。

2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我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据我科资料统计2009年流动儿童建卡率97.10%、十一苗接种率96.6%. 2010年建卡率98.2%、十一苗接种率97.12%。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免疫规划;工作模式

免疫规划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及预防医学的发展,对当前免疫规划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实现了消灭天花和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的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颁布、贯彻、实施后,制约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实施的诸多因素也凸显出来,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1]。

1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1.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规划,通过对儿童实施计划的预防接种,有效的控制了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的传播,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预防接种所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未被充分认识,再加上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导致计划免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的落实。

1.2计免疫苗、防病知识宣传投入力度不足,效果不深广,影响免疫规划的实施。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在免疫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由于流动性大,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少,导致未能及时让孩子接种相关疫苗[2]。此外,由于年轻一代父母对疫苗接种、预防针、传染病有不少误区,加上一些价格较高的二类疫苗有偿接种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脱种、迟免疫常有发生,一定程度影响了一类疫苗的大面积推广。

1.3流动儿童的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变革,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群体庞大,居无定所,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主要原因是:一是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还有部分流动人口是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怕罚款而拒绝为儿童接种;有的儿童家长由于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计划免疫工作者多次通知并上门动员仍不接种[3]。二是免疫程序难以确定,调查资料显示,近半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史无据可查,有免疫史记录的,其接种情况也有相当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免疫程序。三是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流动人口是一组动态人群,搬迁频繁,居无定所,致使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使这一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多发、爆发与流行的高危人群[4]。

1.4疫苗管理混乱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各种生物制品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逐级分发或供应。目前仍有一些单位无视法制法规,通过非法渠道从事疫苗购销活动,有些疫苗甚至来源不明,更重要的这些单位根本不具备疫苗贮存、运输条件,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客观上又降低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也增加了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2 免疫规划工作模式的转变

2.1保障经费投入 预防为主是我国建国后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之有效的基本卫生方针,不能偏离和动摇,要坚决改变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不正常现象。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都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政策和经费保障等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包括对计划免疫的投入,采取分级财政体制。由于各地区经济、财政状况不同,导致其计划免疫财政投入差异很大,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可能拿不出足够的经费,甚至根本无经费支持,这样有部分儿童将享受不到计划免疫工作带来的好处,对他们来讲有失公平。

2.2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的认识。搞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免疫规划的氛围。在以后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对农民、工人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重点人群的宣教工作,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2.3完善免疫服务形式,加强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提高免疫服务质量。要根据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免疫服务形式,增加服务次数,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强化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积极争取教育部门配合做好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漏种者及时补种,努力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积极探索对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的有效管理推广办法,针对各区域实情,采取措施,克服实际困难。如:下乡补助、交通人力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公立乡医体系协助工作等,完善免疫覆盖,有效减少免疫空白点。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实施免疫规划提供信息支持。

2.4加强冷链建设,保障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要根据实施免疫规划的需要扩充冷链容量,完善冷链建设、补充和更新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严格实施疫苗的冷链运转,做好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争取冷链设备能专物专用,从而使设备使用年限能达到规定使用寿命,使冷链系统设备的报废、补充和更新达到制度化、经常化。

2.5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素质、稳定防保队伍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防保站的建设,切实解决防保工作经费和基层防保人员的待遇问题,稳定防保队伍。实行接种人员报批制度,由基层防保站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管理,建立奖惩制度,严格实行准入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调离防保工作岗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质量。

3 讨论

免疫规划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长期性 预防接种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人群,需要宣传、动员公众参与,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施免疫规划,控制或消灭针对传染病,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任何一种传染病作为一种生物体在自然界长期存在,要想让它在自然界中消失,都需要经过长期、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我国卫生工作的性质决定免疫规划工作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只有更新观念,转变免疫规划工作模式,加强领导、重点投入、规范管理、严格要求,才能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地开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洁.新形势下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01

[2] 周作卿.当前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 (6):83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11

计划免疫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儿童的几种传染病的最经济、最简单易行的手段,我国政府把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部门把它作为疾病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自1982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之后,计免针对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如何巩固和提高计划免疫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建立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全面提高接种质量和管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和保证。

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工作人员对计划免疫工作产生麻痹松动和畏难情绪,计划免疫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运行,精力大部分用于考虑经济效益。

分散接种点多且兼治疗为一体,管理较松散门诊比较混乱,一台多苗接种是常有的事,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差错事故。

接种器材和设备难以保证,由于点多,经费不足,管理部门难以配置,从而带来疫苗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接种效果。

制度不健全,人员较少,素质较低及责任心不强,接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监督检查难度大,由于点多,管理人员少,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准备对策,很难查出真正的问题。

基础资料难以掌握准确。

规范化门诊建立后的优越性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全部悬挂在墙上,一目了然。

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一律发了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通过培训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配合默契。

集中接种点管理特别严格,疫苗实行分台接种。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及人员拥挤现象,现场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增强了接种的透明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领导转变观念,从理解到支持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基本条件,给接种点从硬件上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如增加房屋并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冷链设备、宣教器材等。

集中接种减少了疫苗的浪费,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避免了疫苗的再次污染。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干好本职工作,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了,工作更加踏实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资料能够及时归档,基础资料、文件、各种报表等都分类存放。

疫苗全部从正规渠道进,设有出入库帐册,冷链监测记录齐全。

加大了宣传力度,宣传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第一道程序,我们利用黑板报、宣传单、新闻媒体、墙报等形式形成链条式的宣传手段,增强了我们的知名度,老百姓也渴求了解防病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流行因素等,对搞好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规范化门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费不足,经费投入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防疫经费并未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尤其企业医院防疫经费严重不足,重治轻防使老百姓负债累累。

计划免疫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光靠业务人员干好此项工作还远远不够,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如居委会、公安、教育、计划生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实施综合管理。

入托、入园、入校验证制度还做得不够好,这方面把好关的话,就可以通过补漏来完善计划免疫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以后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预防接种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儿童,而健康教育的对象则大部分是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各种场合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位家长掌握接种疫苗的好处,对我们搞好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正确处理规范化接种门诊和分散接种的关系

城镇交通较便利适合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经济较发达,人口较集中,交通方便的乡镇也适合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比较偏远而分散的农村,还是采取分散接种,即工作人员串户接种,才能提高接种率,因为较分散,交通条件差,老百姓不愿意将孩子领到接种点接种,这样既浪费他们的时间,又在经济上增加更多的负担,老百姓还是喜欢上门接种,但一定要用冷藏箱运送疫苗,带上高效紫外线灯消毒,严格按计划免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分散与集中交替进行,才能提高整体计划免疫水平。

讨论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系统化;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32-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共1400名调查对象,其中1000名参加调查问卷,即A组,400名未参加,即B组。参加次数未达3次者均视为未参加,其余为参加家长。

1.2 方法

系统化健康是一种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通过系统管理输入、输出、反馈、调整等系统流程开展健康教育,编写知识手册给儿童家长。根据儿童计划免疫流程设计课程表,每月一次授课,一共8次。内容主要有:计划免疫的含义、计划内与计划外免疫、接种疫苗程序、注意事项、每一种疾病疫苗预防。同时,加以电教化宣讲、个别指导、家庭随访等多种形式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家长回答正确率≥80%视为知晓,≤60%视为不知晓[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接种预防是一种控制疾病传播的手段,是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计划免疫是一种我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满足疫苗传染病预防的主要保证。

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未参加家长的知识知晓率为46.7%,参加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完全知晓率为98.2%,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内容、流程、疾病预防、何时接种疫苗、接种后问题、注意事项、基础初免疫、免疫加强,如何转变儿童合格接种知识,加强系统全面理解,转变儿童家长角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家长积极参与性,促进接种率、5苗合格率、计划外接种率的提高[3]。同时,加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流于促进免疫接种工作管理。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家长对于计划免疫人员的信任,促进护理人员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儿童健康的接种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家长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儿童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4]。 它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多种相关学科的结合,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所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应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教育策略。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到我国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工程,是为加强免疫疾病预防,发挥免疫作用,确保我国免疫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广大儿童健康而努力。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参加健康教育的儿童计划外集中率明显高于未参加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让家长明白是计划内、计划外免疫,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预防疾病观念,认识到控制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而对“儿童”这一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通过半个世纪的医学临床证明,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基础,在为社会人类安全,尤其是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一些新技术、新疫苗会不断出现,然而因社会资源局限性,国家与个人在免疫工作中均承担有一定责任,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家长明白,给儿童接种疫苗不仅为个人、孩子的安全,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

总而言之,在本组实验中,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这说明,针对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改变家长行为角色,由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等.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7): 1159-1161.

[2] 曲珠凤,陈慧林,陈丽等.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4):37-38.

[3] 王惠如.儿童计划免疫临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4):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