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

时间:2023-07-03 17:57:33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

第1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土木工程;发展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建筑材料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现代建筑行业走向,同时也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的优势,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时代,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正在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已然是发生了变化。21世纪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现有的竞争主要是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这些信息和知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转化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由于现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种类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对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竞争优势的获取。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方面,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人类诞生之初,知识就存在与人们的脑海中,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以实体或者是非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知识已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其原因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的需求不断改变。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企业之间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些有促进了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造型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是不断在更新,建筑物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一致性要求也是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才能实现社会、时代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普及速度不断提升,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与科学交叉发展的可能性逐步成为现实。在这样情况下,土木工程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更多学科的软件进行相关设计、规划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的效率,并实现精准化的操作。这些都是在利用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软件来加以实现,推动了土木过程学科的发展。

(二)可视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各种数据之间还存在着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关系,需要工程师通过现代化的软件进行可视化,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所谓可视化,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图形或者是图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技术、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可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有关的数据进行未来化运作,就可以呈现出未来发展图形,能够有效帮助工程师做出正确的决策。举例来说,工程师利用内力图来表示建筑物内部内力情况,对于各个点的受力状态则用单元受力图来表示,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效果,在对于建筑物的受力分析中具有较为清晰的特点。

(三)利用仿真技术降低操作成本

所谓仿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模拟的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中涉及到了控制论、相似原理、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系统仿真。土木工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在研制过程中的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实验、调试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的降低土木工程系统研制的成本,还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研制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土木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材料、新的建筑结构以及新的建筑技术不断出现,土木工程利用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实现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尤其在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刷新纪录。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优质水泥、纤维以及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促进了土木工程实现了新的发展,既能够从数量上建造高层建筑,又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综上,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土木工程行业也是不断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高新技术对于土木工程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造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研发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以及新型材料。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6):181.

第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

前言:岩土工程是土建工程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其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重要评定指标,因此,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岩土工程专项监理主要是针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实践进行监理和质量评估,落实岩土测试工作,以此为土木工程质量提供必要的服务。

一、岩土工程的特点

岩土工程的业务范围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过度依赖自然条件,且具备不确定性。(2)岩土工程勘察中涉及到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和水利水电等多种专业。岩土工程设计中既要对基础方案进行考量,也要注重地质基础结构、工程造价及建筑材料等问题,设计难度较大。(3)岩土工程施工比较复杂、隐蔽,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工程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在工程规范和法律许可范围内,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对不合格工序进行整改,使其质量达标。

二、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现状

在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各项管理流程也更加规范,岩土工程在质量、效益和进度方面也有所突破。岩土工程监理工作是建设监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专业性很强,监理对象是土木工程中的岩土问题。与国外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岩土工程监理发展历史不长,所以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也并未形成完善且具实用性的土木工程监理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土木工程中的岩土监理工作就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比如,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监理工作都是依托于土木工程存而在的,并未建立独立完善的岩土工程监理机构,也缺乏该领域的专业管理型人才,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没有结合土木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考量,没有构建有效的监理工作介入机制,监理工作并未辐射到岩土工程的方方面面,不注重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对岩土工程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当然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监理深度[1]。

三、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探析

岩土工程在城市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行业要结合岩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提高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对这项工作进行充分考量。实施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能够提高岩土工程监理质量,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要结合当前我国岩土工程监理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要结合岩土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监理。监理人员要以我国现有的岩土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和完善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监理水平:

(1)设置专业岩土工程监理单位。它是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实施的载体。当前,岩土工程监理仅仅是作为建筑监理单位的一个部门和分支。建筑单位要结合土木工程具体背景,构建独立的岩土工程监理单位,并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使其能够独立开展岩土工程监理工作。(2)规范岩土工程监理人员专业资质审核流程和标准。我国岩土工程在监理实践中,并不具备独立性,该领域专业人员缺乏。相关部门要对该领域人员的就业资格制度进行完善,并对就业评定资格进行规范,使其与岩土工程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3)健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法规。它能够对岩土工程监理行为进行约束,使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4)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丰富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的理论架构。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要与具体的监理理论相符合。同时,也要结合岩土工程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监理方法和监理措施。(5)丰富岩土工程的监理范围。不仅要对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落实,保证岩土工程监理的全面性,同时,也要对岩土工程的监理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并对监理质量和监理进度进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岩土工程管理目标。(6)制定规范,责任到人。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对监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地规范,要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总之,岩土工程的监理工作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具有常态性的特征,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工程背景对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认真落实,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严格监测,以良好的监理效果为建筑工程保驾护航。

第3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外联合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出现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1],积极开展中外联合办学是有利于教育多样化、整合不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科技大学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于1999年开始运作与俄罗斯联邦实现联合办学。从最初的与远东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发展到目前与远东联邦大学、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阿穆尔共青城国立技术大学等大学合作。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黑龙江科技大学最早实现国际化联合办学项目,经过初期的尝试和探索,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彰显出其强劲的生命力,已然成为该校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领域,为国际化合作背景下的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人才储备。

1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联合办学项目多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为吸收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多采用国外的培养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国外的模式、经验是否适合本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全盘认可国外教育体系而否定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目前国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2,3],主要形式有:1)互动融合型模式,也称为单校园式。指中外高校通过在中国大学内合作共同举办国际性大学的方式,把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接力型模式,也称为双校园式。指合作双方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学分互认。3)松散合作型模式。具体指的是中外合作高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只是在人员、教材、学术等方面开展不定期的交流,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土木工程专业以职业为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侧重于专业性科技人才的工程师培养;美国主要是培养具备在土木工程领域内问题的解决以及制定决策能力的人才。国内许多知名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都有很好的就业综合素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和学分制改革为背景,坚持贯彻执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新的形势下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2土木工程专业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尝试

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曾经采用了“互动融合型”和“接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培养模式急需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创新。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大数据背景下为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制定了改革和发展规划,确立了黑龙江科技大学特色应用型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俄罗斯)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最初的1(国内一年)+2(国外二年)+2(国内二年)及2(国内二年)+2(国外二年)+1(国内一年)等不同的培养方式,运行效果各有利弊。针对时代特点,目前以学校现在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尝试采用“4+0”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加强地区性合作,构建符合该校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办学体系,形成了“4+0”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课程体系。主要做法如下:1)明确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一定语言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具体落实是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实情出发,总结过去该校“1+2+2”(即1年国内,2年国外,2年国内和国外综合考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国内与国外课程学习衔接不好、学生过俄语的语言关较难、学生适应环境时间长及教学管理的实时完成及学生就业等问题。故尝试采用“4+0”人才培养模式,本着结构精练、运行灵活、沟通便捷、经济高效的原则,能够有机地衔接中外双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黑龙江科技大学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同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学生四年的学业任务全部在国内完成,但是在各阶段按照合作项目的规定,俄方选派优秀的教师和专家来黑龙江科技大学进行授课,并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这样学生减少了适应环境的时间;同时黑龙江科技大学选派教师去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进行进修、访学交流,提高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师国际化的教学水平。2)构建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际化人才成长平台。培养方案主线是指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学分制,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突出个性发展、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4+0”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均需相应调整,根据培养方案明确合作双方教学主体地位,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合作主体的优势制订课程计划。3)探索构建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分制下“四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将两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海外课程和辅修课程,重构“基础课程体系平台”“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平台”“公共选修课体系平台”和“拓展课程平台”的“四平台”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平台”由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哲学等)、自然科技系列课(如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组成;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基础(如力学系列)的专业课程群(如土力学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等)。重构课程群优化课程整体,以达到课程体系科学化及多层次,满足中外联合办学人才培养需求。4)利用中俄合作项目搭建平台,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近年来,依托联合办学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按计划选派了部分教师进行了短期的国际交流。如分层次分阶段培训中方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选派教师去俄罗斯访学、进修等,均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真正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国外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国内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融合,使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国际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我们仍在扩大联合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视野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外合作的教学与管理团队,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效运行提供保障。5)探索构建学分制下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按照培养个性与发展兴趣的原则,进行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双方协商逐步完善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业制、学分互认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做好双方教育主体责、权明确,切实为学生负责,完善终结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

3结语

在目前国际大数据的背景下,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整合国内外资源,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中俄联合办学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平台+模块+层次”的课程复合结构,并制定了科学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并在2014级土木工程中俄合作项目中加以实施,为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开创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国雄,梅迎军,唐伯明,等.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3(2):114-116.

[2]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3]蒋良凤.湖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46-58.

[4]吕春成.全球化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3):6-8.

第4篇

【关键词】施工测量;钻孔灌注桩;缩孔;水上平台;拱圈;拱上填料

1.引言

拱桥造型美观,发展时间较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适用性较强,使用材料广泛,工艺成熟,本人就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的监理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拱桥在桥梁设计中应用广泛,拱桥的主要受力结构是主拱圈。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要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桥梁。

2.工程概述

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工程位于浦口公园北侧,走向为东西向。在该工程中有一座九跨拱桥,每跨拱桥分布为12.9-15.3m不等,从边跨至中跨对称布置,桥梁总长为110.3m,需跨越河流一座。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桥墩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墩,桥台为u形桥台,桥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的受力图式为无铰拱,按行车道位置不同,本桥为上承式桥。拱腹填料为级配碎石混合料,填料层以上按照道路结构层设计,30cm 12%石灰土底基层+20cm二灰碎石+15cm沥青混凝土面层,侧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监理部的前期准备工作

(1)监理部在施工前应派驻具有同类工程工作经验的总监理工程师/代表。(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尤其是主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3)组织监理部人员熟悉图纸,参加设计技术交底。。(4)组织监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标明的主体施工工艺流程(一般设计单位会提出),编制监理细则。

4.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4.1桥梁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桥梁平面测量控制以桥轴线控制为主,并保证全桥与线路连接的整体性,同时为桥梁桩基及墩台定位提供测量控制点。为确保轴线长度及桥桩、墩位的精度,必须布设专用控制网。要求施工测量控制点布设满足的要求如:(1)图形应尽量简单,估算出来的未知参数的矩阵元素应尽量减小,并能用这些数据以足够的精度用前方交汇方法进行放样。(2)控制网一般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边角网,其边长应与河流的宽度匹配。(3)为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在布设控制网时应将河流两岸轴线上的两个点作为主要控制点。(4)所有控制点应便于观测和保存。(5)为使施工放样时计算方便,桥梁控制网常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其坐标轴采用平行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坐标原点在工地以外的西南角上。这样场地范围内点的坐标都是正值。桥轴线上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方便由坐标差求得。

4.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需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是水准网,根据桥长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水准等级。

桥梁高程控制点由基本水准点组成,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及地基稳定处。背景工程在正桥两岸桥头附近均设置基本水准点,为了方便桥墩高程放样测量,在距基本水准点较远处增设施工水准点。

4.3桥梁竣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

测量项目主要有:测定桥梁中线;丈量墩台各部位尺寸;检查桥面高程。

5.中粗砂地质水下钻孔桩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拱桥基础的型式有刚性基础、桩基础、管柱、沉井、地下连续墙等。钻孔灌注桩基础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之一,且其施工方法比较成熟,但在特殊地基下的施工仍有很大的难度。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地质条件以中粗砂为主,施工环境为水上施工,针对背景工程特点总结监理控制要点如下:

5.1要求施工方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

(1)要求施工方水上平台的搭设要稳固,桩机就位要平稳。(2)要求施工方合理安排泥浆池,背景工程以埋入水下的护筒设置为临时泥浆池,监理部要求泥浆池的容量满足施工需要,要求施工方埋设护筒以深入基底不漏浆为宜。(3)要求施工方钻孔机械进场要及时报验,对动力不足的机械不能在工程中投入使用。(4)要求施工方对周边环境进行调研,根据周边建筑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水位,这样有利于施工平台的搭设及墩台混凝土的浇筑,从而降低施工难度。

5.2缩孔的施工质量控制

要求施工方在施工前编制钻孔灌注桩通病防治方案并经监理部审批,在方案中要求施工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在缩孔的环节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众所周知,在中粗砂地基上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极易造成缩孔,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防止缩孔,减少施工偏差,是背景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在监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1)建议召开工地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收集专家意见。(2)要求施工方选取代表性位置打试桩:先施工一根钻孔桩,总结经验数据,优化施工方案。(3)要求施工单位适当加大泥浆比重,保证泥浆的粘滞度。采用特殊土质土进行配置泥浆,背景工程采用陶土配置泥浆以减少缩孔尺度。(4)根据试桩数据,适当加大钻头直径,以保证成孔直径满足设计要求。(5)要求施工方增加施工措施,在一次成孔后要二次扫孔。(6)缩短钢筋笼安装时间,要求施工方增加钢筋焊工数量。(7)监理应重视一次清孔的施工质量,为二次清孔减少施工时间,从而减小缩孔的尺度。(8)要求施工方保证混凝土的供应,加快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间。

5.3混凝土灌注窜孔的质量控制

背景工程为水上施工,土层的上部空隙较大,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容易造成窜孔,在监理过程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1)要求施工方在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序上要间隔施工,从而大大降低窜孔的可能性。(2)要求施工方准确记录混凝土浇筑方量并与混凝土面高程及时对比,监理人员在混凝土浇筑旁站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要报告。(3)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窜孔,监理部要求施工方采取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适当增大邻桩泥浆比重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6.水上平台的质量控制

背景工搭设的水上平台方案:圆杉木基础打入河床,在木桩上搭设枕木,每根木桩均与枕木用扒钉相连。监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把进场材料关,对进场杉木断裂的、长度和直径不符合方案要求的都不允许在工程中投入使用。

(2)水下基础多排木桩应重点验算其承载力,如经验算承载力不够需及时加密木桩。监理部在施工前审核施工方案时应验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宜按下述方法进行:

[p]=N×0.5×(ULTp+A×Qr) 式中:

[p]——单向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U——桩的周长(M),按木桩小头直径计算,桩尖长度不在计算范围内;L——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需实测河床下淤泥深度,入土深度应将其扣除。

A——木桩小头面积(M);Tp——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Tp=ΣTi×Li/L (不同的土层累加)

N——桩的根数;Qr——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Qr=2M0λ[Q0]+k2×r2×(h-3)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数据进行比较,安全系数一般取1.2。

在工程上部结构施工前,监理部查阅地勘资料对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3)在木桩施工时应派专门监理人员进行旁站,对打入深度不符合要求或者打断的,要求补桩或者重新打入,打桩的间距要符合方案要求。

(4)检查枕木的规格及与杉木的连接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7.主拱圈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1)支架及底模的安设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监理要特别检查上部木模之间的空隙是否填塞到位,下部与枕木是否要固定牢靠。在奇数跨要重点检查墩台之间加设的拉筋是否拧紧。

(2)监理要及时跟踪支架堆载预压的情况,预压合格后方可后续施工。一般预压最不利跨,堆载应采用憎水性材料,模拟荷载堆载。根据支架预压的数据,要求施工测量人员调整底模板的高程。

(3)要求施工方严格执行工艺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控制要点总结如:检查混凝土浇筑顺序是否正确:总体原则为从拱脚到拱顶,两侧对称进行。是否按照设计或结构要求在拱脚处预留拱圈圆弧长约30-50cm混凝土作为后浇带。模板的选择是否能够满足主拱圈成型后达到设计要求的线型。背景工程拱圈顶模板厚度宜选用4-5cm竹胶板,防止胀膜又要考虑模板膨胀性能以达到主拱圈厚度的均匀性。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监理和施工方要共同做好沉降观测。要求施工方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振捣机具,内部和外部振捣相结合,振捣混凝土的时间要适当,防止过振和欠振。

(4)多跨拱圈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拱式结构与梁式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拱不仅竖直力的作用,还要承受强大的水平力。根据拱的受力图式及连拱作用的原理确定拱圈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背景资料为例,合理的混凝土浇注顺序应为:①⑨③⑦⑤⑧⑥④②(见示意图1)。在①③⑤⑦⑨跨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在墩台处几根纵向水平拉筋,并在浇注混凝土前检查其拉伸性能,确保其处于受力状态。①⑨跨浇注前应做好台背填土工作,确保拱跨结构的受力最终能传于地基中去。②④⑥⑧跨应在其他跨卸架后后即其他跨处于受力状态方可进行其拱圈混凝土的浇注工作。拱圈支架卸架应编写合理的卸架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并在一天的最低的温度时间段进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图1 示意图

(5)拱盔支架卸架方案的拟定。待同条件养护的主拱圈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方能开始卸架,应先卸有拉筋的拱跨,单跨卸架顺序应先拱顶后拱脚两侧对称进行。

8.侧墙及拱上填料的监理

8.1侧墙

钢筋骨架制作除一般规定外,主要考虑受拉区、受压区的搭接焊接或绑扎长度的不同要求,施工单位施工时很容易忽视。重点检查模板的刚度、变形值不超过容许规定,以保证外露面平整美观。

8.2拱上填料

背景工程为级配碎石填料,监理应重点检查:(1)在填筑前应对混合料级配范围进行确定,并送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原材料合格。(2)填筑顺序为先填筑拱脚处至拱顶部位,待全部拱跨填完后再全幅填筑拱顶以上部分,严禁倾填。(3)拱上填料应加水压密。

9.桥梁附属工程

拱桥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多以景观桥出现,桥梁栏杆及外表面多用石材装饰,对桥梁的亮化要求也比较高。桥梁栏杆多采用石材,要求根据材料的膨胀系数合理确定伸缩缝的间隔,要求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石材外装饰要求外挂平整、牢固、美观。建议建设单位适当提高亮化工程的档次,根据桥梁的方向合理配置灯光型号、颜色,夜间能够折射美丽的水波倒影,体现城市的古典壮丽。监理要重点桥梁栏杆伸缩缝必须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10.结语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型桥梁不断涌现。拱桥不仅仅独立存在,往往在组合体系桥中出现,拱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所以对拱桥结构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人通过对小跨径拱桥监理过程中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望能对读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2、黄晓明.土木工程材料[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和国家对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很有必要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源于学校1945年建校时创办的矿井建设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岩土与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成为安徽省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为切入点,尝试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授课内容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关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莫海鸿等编著的《基础工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明华主编的《基础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景星等编著《基础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下设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基础工程》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删减、调整、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阐述,又注意反映我国目前工程实践的新成就,给学生介绍基础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最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规范或规程等保持一致,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即便是同一授课内容,在给不同专业方向讲授的侧重点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在给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讲授《基础工程》时,将浅基础、连续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等列为授课重点内容,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把相关规范融入到与教学内容之中。而对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等内容则可以进行简要的讲述,由于该专业方向后续将会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更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逐渐替代灌注式教学而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础工程》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思考后及时回答,有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自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生产实践无疑是帮助较大的。例如,讲解浅基础时,因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可列举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又如,讲解桩基础时,针对桩基设计中如何选择桩基的类型,可以作为思考问题提出,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根据各组讨论得到结果和设计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认识。另外,建立具体工程应用案例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融于具体工程背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把所学到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前面所学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的综合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授课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宽口径”的“大土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时通常会增设一些课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所占份额,这样势必造成原有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仅为32学时,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所需讲授的内容,并保证学生得以消化吸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课时量不足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防止一味追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板书演绎。若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把授课内容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放映,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结构明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一些重要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要应以板书为主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紧跟教学思路,能记下关键内容,方便理解。对于一些利于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甚至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概念。例如,讲授浅基础的类型时,可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不同浅基础类型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呈现出来;讲述桩基础施工内容时,可放映一些关于桩基施工的动画或现场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具有独立完成一般基础设计的能力。通常是采取开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短短1周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由于学生实践不足,理论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中,设计结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例如:进行桩基设计时,很多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结果不会考虑现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的施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要以实际具体工程为背景优选设计题目,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资料要尽量完备,使设计内容及步骤应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符,让学生熟悉设计理论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验证相结合,并使用CAD绘制施工图,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便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生产工作。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靠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置时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为此,我校专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有浅基础、桩基础、桩基静载试验、基坑支护、矿井巷道、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工程模型,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观,增强工程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工程现场,将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力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促进了学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能讲授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科研实际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将会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问题,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贴近教学的实际,努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滕延京,王卫东,康景文,等.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4).

[3]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第6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问题;发展策略

1.当前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现状

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它是由四大造景元素组成:地形、植物、山水、建筑。园林绿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增进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肩负着神圣光荣的职责。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备受关注。人们不再单单满足园林先前的美化、防护功能,继而对园林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4年9月22日,建设部首次向全国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2006年8月17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又首次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于是,生态型园林、节约型园林便是当前园林建设的倡导背景和发展方向。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然而一些负面问题也相继产生,园林绿化工程和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地方违背生态科学发展规律,急功近利,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各种非乡土植物、冷季型草坪、古树名木被广泛使用;高档硬质材料、景观小品等比重加大,城市园林建设成本不断上涨,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应具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兼顾程度不够。园林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合理化的建设使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也偏离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方向。

2.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2.1植物造景方面

植物种类的选择不够丰富;植物的配置不够合理;作为生态园林倡导的“乔-灌-草”群落往往得不到落实;当地乡土资源常被忽视,盲目引进大量不合时宜的外来植物,违反“适地适树”原理;为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大树古树移植异地栽植依然严重等等。

2.2园林规划设计方面

存在“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大面积广场铺装而轻植物软景绿化”普遍现象;不注重利用原有的地形营造景观,对原有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古树名木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应适当保留维护。同时很多绿化设计存在盲目性,有些园林设计师在没对场地勘察、分析,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甚至有一些设计师对选用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不了解,或照抄照搬,致施工后的园林景观缺乏地方特色,使植物景观单一化。

2.3园林施工方面

绿化苗木生产与市场相脱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我们常发现,施工图中选用的植物往往在场地附近苗圃找不到货源,或其供应的苗木达不到绿化设计所需规格,最终不是千里迢迢不惜重金寻找资源就是改换其他植物,使本设计好的植物景观不得不改变。本来是植物配置能够达到生态效益正常发挥,又满足景观效果,但施工方常为了节约成本,将一些能够取得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随便换成一些廉价的景色单调的小乔木,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也没有做到适地适树,不利于以后的养护管理。

2.4园林养护管理方面

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相对滞后。出现缺株、死树、半截树,病虫害较多、绿篱灌木缺乏修剪、不整齐、缺株断行;草皮长势不良,斑秃严重,花池、花坛内有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做到“重建重管”。

3.园林工程建设今后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武汉市为例,现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武汉园林工程质量的策略:

3.1植物造景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不仅能够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抗性。在我市武汉生长良好的本土植物有红花继木、海桐、桂花、广玉兰、黄杨、杜鹃、樱花、石榴、含笑、鸡爪槭、旱柳、红叶李、栀子花、油茶、金钟花、紫荆、山茶、香樟、蔷薇、紫薇、石楠、兰天竺女贞、枫杨、栾树等。

3.2要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系统规划,以人为本,合理布局

园林设计师设计前应对不同类型绿地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所选用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应充分了解。确保施工图中选用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一致,如住宅北侧由于背阴而且地下管线多,所以植物的选择应以浅根性的耐阴植物为主。园林设计后的景观效果尽可能简洁、朴素、自然,不必大搞喷泉雕塑、硬质景观,严禁“面子”工程。植物景观不应当单纯是“大草坪+草花”或“大草坪+点景树”或 “千区一面”、“千园一景”一位的模仿,应当立足现实,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人置身其中的舒适度状况。注重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乔、灌、草只有科学合理搭配,构建景观自然和谐的复层群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综合功能。

3.3苗木、园林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三方形成产业链发展

武汉苗圃应当和本地园林设计单位紧密协作,充分把握本地不同立地条件所需绿化植物,从而种植丰富的本土植物,就近供应当地绿化所需,最大限度减少财力。使用本地材料,处理好工程与“节约”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途径。

3.4园林后期要加强养护管理

园林建设的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立即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绿化建设要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好的园林作品,不仅需要精细的施工建设,还需要精心的呵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效果的维持。

3.5其他方面

如武汉树木栽植的时期问题,武汉春季多风,气候干燥,夏秋季节降水较为集中,多数树种在春季(3月中旬~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尽早栽为好,这样容易成活,扎根深;建立园林工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施工方加强与监理、设计、甲方等的沟通等等。

4.结语

生态型、节约型园林是当今行业发展的主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推动园林建设健康发展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不良的绿化之风,坚持生态优先、节约并存的发展理念,加强园林设计师重自然、循环经济、场地的自我维持与修复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意(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10页)识,科学合理选材,重抓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景观建设过程及后期的维护,才能维持设计达成的景观效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培养方案;专业特色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和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自从2002年,中南大学首先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目前已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然而,由于高校办学特色和背景不一样,在准备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在自己高校办学特色下能不能申办该专业,怎么办好该专业等关键问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水电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在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过程中,也结合自身的基本条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膨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建筑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大量的利用地下空间,我国著名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曾经说过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将会是越来越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地下空间是大势所趋。

1.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建筑设施,包括人防工程、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大量建设地铁,城市地下隧道和地下商场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尽快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3 增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我校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我校作为一所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水利水电行业和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申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土木建设方面的专业群,另一方面将我校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全国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2.1 我校具有开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基础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比较接近有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2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验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和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等,实验室设备齐全,性能先进。其中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试验设备有了长足发展,仪器精度高,功能强大,能完成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承担了学校的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是专门的科研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项目、水利部及河南省项目等各类技术服务项目多项。

2.3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条件

目前,我校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约为50多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占到一半以上,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这些教师大都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背景,有的还从事过现场实际工程的施工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是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申报成功之后,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安排,还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和安排有关教师外出进修,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条件可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科研方面的需要。

2.4 我校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办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1994年,我校开始了基础工程专业(专科)的招生工作,1997年升为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该专业的地下建筑方向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非常相近,18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该专业培养思路清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设备齐全,这些都为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招生就业问题

自2002年中南大学首次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以来,该专业诞生时间只有10余年的时间,相对传统土木类学科,如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等,诞生时间并不长,社会认可度相对差很多。很多人不清楚该专业是干什么的,将来就业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在刚开始开办时存在招生和就业问题以及如何让社会认可的问题,尤其对于水利院校更是如此。

3.2 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教材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新专业,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培养方案制定中体现我校水利背景特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作为一个新专业,适合该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不多,影响了该专业培养质量,为适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与前景,迫切需要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大趋势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数量,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增加社会认可度,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抓紧编写该专业教材,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18(2):69-74.

第8篇

关键词: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生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4103

智能材料结构是材料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结构,是集传感、驱动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性材料结构,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自修复、自增值、自衰减等六大生命功能 [1]。近20年来,智能材料结构随着材料科学、力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理论等学科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智能结构的研究及探索不断深入,智能结构领域及技术迅速发展[2]。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是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涉及土木工程、力学、材料学、化学、信息论、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光学、计算机技术、仿生学、控制理论等一系列学科中的先进技术,同时引发出新的研究领域。如仿生机器人、结构健康监测、传感材料、驱动材料、元器件及材料制造新技术和新的控制理论等[3]。

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发展不仅意味着增强结构功能,提高结构使用效率及优化结构设计形式,而且也打破了许多土木工程结构在设计、建造、维护和使用控制等方面的传统观念。目前,在土木工程结构领域,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结构的健康监测,形状自适应记忆合金材料及结构减振抗风降噪的自适应控制等方面[4]。为提高工程结构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及使用可靠性,将智能材料中先进的自诊断理念引入研究领域,针对重大工程中结构损伤特征及应用对象和领域,研制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主动减振、精密位移控制、损伤主动在线监测技术的智能材料与结构。

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开设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非常有必要。目前,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上较封闭,学生知识面不够导致

学习积极性不高,且由于该门课程学时的限制,教师授课时只能挑选部分章节讲授,疑难问题不断增加,给研究生科研指导不大,忽略了这门课程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文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及专业工作背景,将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思考,对这门课程的选修内容及教学、实践、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教学内容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以材料—器件—结构—系统为主线,将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从材料与智能、智能材料、智能器件、智能材料结构和智能结构系统等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性能特征、发展和应用等。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课题及就业背景,选择与土木工程行业紧密相关的智能材料与结构内容作为教学主讲内容。

首先介绍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况,包括驱动材料、驱动器与传感器,以及自适应复合材料系统中的模型与应用、自适应系统、旋翼应用、航空器控制和智能结构应用等。根据实例引入形状记忆合金的概况,包括工作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中的隔震体系、粘弹性阻尼器、自修复埋入式智能监测的实例。在工程结构无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中,需介绍压电复合材料的力学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其作为智能驱动器与传感器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实例。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介绍电/磁致伸缩与电/磁流变体的工作原理,磁致伸缩智能材料是一种磁致伸缩效应强烈,具有高磁致伸缩系数并具有电磁能/机械能转换功能的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主要用于传感、监测和远距离信息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将智能器件置于土木工程结构中,实现其自适应的结构功能,主要介绍智能光纤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复合材料中埋入光纤传感器和驱动器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广、技术基础最成熟的一种智能材料。最后对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正确引导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关键已不再是掌握某个知识点,死记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维,实现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样在智能材料与结构这门课程中,对土木工程类研究生的教学,需要通过师生

互动形式展开,在课堂上进行课堂互动,让研究生体验从未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将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各个方面实行科普性的讲解,促成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基本职能从“授”转变为“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在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这门课程中,江苏大学创新地采用多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方式,针对所学内容。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师来上这一章节内容。由于所选教师对研究方向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同一位任课教师,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了研究生科研知识面。

(二)理论联系实际

智能材料与结构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课程,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巩固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多举土木工程中的实例来说明各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工作原理,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结构和目前应用较广的智能材料来阐述,如智能蒙皮、结构监测和寿命预测、土木结构的减振与降噪、环境自适应结构以及住宅智能化等。将理论知识寓于工程应用背景中,效果显著。如在课堂上会增加手工制作环节,采用层合空心板制作桥梁模型,采用硬币搭建省材工程结构,将智能材料的节能减排理念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三)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的结合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信息量大,属于多学科交叉综合,不能完全采用板书教学,插入多媒体教学,可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图案或声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传统的板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输入紧凑,文字图像信息清晰直观,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但当讲解一些重要的力学基本原理时,也需要放慢讲课速度,通过板书的形式来讲解清楚,尤其是传感器与驱动器等智能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解释。例如:在讲解形状记忆合金工作原理时,Ti-Ni合金的管接头处于低温状态时,套在需要连接的两根管子上,升温到Ti-Ni合金母相状态的室温,套管内径即可回复到原来的尺寸,从而把两根管子咬紧,完成管子的连接。采用一个版面的动画演示即非常形象直观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可以从中插入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图片和录像,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择性地

讲解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运用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掌握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中搭建土木工程结构超声无损检测平台实验为例,采用预埋损伤的标准试块进行结构检测(4学时+课余时间),构建一个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的桥梁监测系统模型,可将形状记忆合金、磁流变材料及无线传感理念融入其中,学生分组进行,最后分组比较创新性(4学时+课余时间),电测应变测量及应力计算(2学时)。

通过搭建实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堂上,让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科研问题。

三、成绩评定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共设30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需要预修压电测量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研讨、实验三部分,考核方式采用笔试(闭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实验成绩通过三部分的实验总结报告及学生答辩综合评定。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三部分的考核与过程管理,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了视野。

四、结语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列举了很多实用性和工程性强的实例,融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该领域为广泛新兴行业产业的快速引进和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了解智能材料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科研打好基础。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在土木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参考文献:

[1] 杨大智. 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第9篇

关键词:大树;近距离;平移

中图分类号:S7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97

由于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很多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的景观大树、古树需要被移植。然而这些景观大树、古树承载了城市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为了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这些景观大树原有的姿态和面貌,需要对这些大树进行近距离整树移植,现以沈阳市南二环五爱街东北角绿地景观大树移植工程为例,简述近距离整树平移大树的工程方法及平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工程方法

1.1 移植树木概况

本项目位于沈阳市南二环五爱街东北角绿地,移植的对象是5株加杨,1株榆树,应用Picus树木断层检测仪、PD-Tools木质探测仪、Nikon测高仪、胸径尺对树木基本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1号加杨,胸径:84cm,树高:18m,树龄50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54%,空洞直径47cm。2号加杨,胸径:52cm, 树高:17m,检测结果:树龄3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35%,空洞直径30cm。 3号加杨,胸径:76.4cm,树高:18.5m,检测结果:树龄4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18%,空洞直径15cm。4号加杨,胸径:50cm,树高:15m,检测结果:树龄3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40%,空洞直径24cm。5号加杨,胸径:89.2cm,树高:18.5m,检测结果:树龄50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60%,空洞直径51cm。6号榆树,胸径:55cm,树高:14.5m,检测结果:树龄45岁左右,树干无空洞。

根据现场情况对树木进行编号,给西侧至东侧方向5棵杨树分别编号为1#、2#、3#、4#、5#、榆树为6#树。由于5#树没有侵占房屋边线,因此5#树不进行移植。

1.2 具体方案内容

1.2.1 树坨尺寸确定

根据现场勘测测定1#与2#树坨为长9.16m,宽7m,高2m。3#与4#树坨为长9.6m,宽7m,高2m。6#树坨为长6m,宽7m,高2m的长方体。

1.2.2 移植顺序

由于6#榆树所处位置为移植轨道中心地段。因此设定移植顺序为6#3#和4#1#和2#。如图1。

1.2.3 移植基坑开挖

使用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移植树木底钢板最大尺寸为10.6m×8m。因此将基坑宽度设定为11m。基坑内埋置3~4根12.5m长50钢轨,钢轨下面铺垫0.8~1m长枕木。钢板底接触面即为钢轨顶面,如图2。

1.2.4 树坨包裹及加固

根据制定树坨大小,使用钢板对树坨四周进行包裹加固。采用长宽与树坨长宽一致的钢板进行焊接相连。钢板外侧分别加工字钢对钢板进行加固处理,将树坨四周用钢板包裹完毕后在地面上即钢板露出地面0.2m范围内使用工字钢水平方向斜拉焊接。在树主干距离地面2m处位置使用棉被包裹树干,使用麻绳将棉被缠绕紧固,分别在钢板四角处使用钢管对树进行支撑。钢管在树干处使用铁线绑紧。树木主干四周使用钢管竖向固定树干。在地面处使用铁线与斜拉工字钢绑紧,如图3。

1.2.5 底部钢板的推进

钢板的推进采用500t液压顶进机进行顶进钢板施工。每一道钢板顶进面使用3台350t液压千斤顶。顶进机摆放顶进位置平均布置。顶进机背部顶在分配梁上,端头顶在事先制作的顶头上,头顶正好含住钢板。根据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使顶进机顶进顶头然后顶头顶进钢板推进施工。顶进机工作行程1m。待顶进机顶进1m完成后,使用吊车吊动顶进机前移。在顶进机背部增加分配梁,分配梁作用在液压千斤顶背面处。

1.2.6 树木移植

轨道基坑内铺设钢轨完毕后在树木移植终点位置处向北侧延伸作业面用于支设钢背墙钢轨及架设卷扬机。使用3t卷扬机1台进行牵引移植树木。卷扬机使用滑轮组进行牵引。(通过计算)卷扬机背部向地下打入2排50钢轨。第1排钢轨插入地下及外露地面2m;第2排钢轨插入地下及外露地面1m。钢轨同样上下2层分别使用槽钢焊接固定。保证背墙成为一个整体受力。在树根底部的钢板牵引端两侧及中间位置割3个孔洞。将3根钢丝绳穿入孔内,通过滑轮将拉力集中在滑轮中间。卷扬机配备滑轮组通过牵引绳连接牵引钢板端部的滑轮进行树木移植牵引。

2 注意事项

2.1 选时

一般落叶树种春、秋2季都可移植,而以早春树木的芽即将萌动但还没膨胀之前移植效果最好,在秋季,当树木生长速度降低即将进入休眠的时候也可移植。至于常绿的树木,在春季移植最好,成活率高,秋季也可移植,但必须要早[1]。本案工程树种为阔叶树种,移植最好的季节应该是春季,但由于建设用地的需要,所以选择了次佳季节秋季。

2.2 选天

移植前注意天气情况,大树移植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制订移植计划,应避开高温、低温和大风天气。由于雨后土壤粘度较高不易开挖,所以要选择晴天或等土壤干燥时再进行。当天挖土球时要避免挖后土球被太阳直射而引起水分蒸发。有条件可用遮阳网盖好,最好做到即挖即种。由于本案例工程是为了避开建筑物施工位置而在原种植位置上平移500m,所以不涉及起苗,在天气的选择上尽量避开雨天和风天即可。

2.3 移植前处理

为保持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减少树冠水分蒸腾,对落叶树和再生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可进行适当的树冠修剪,甚至可以截干,修剪的重点是将徒长枝、交叉枝、下爪枝、病虫枝、枯枝及过密枝去除,以尽量保持树木原有树形为原则。本工程在移植前精心地修剪了大树主干边的侧枝,尽量保证树木的完整性,树枝伤口涂抹愈伤膏,树干包缠防寒保护绷带,保护树干皮层防冻裂。

2.4 树坨包裹的选材

整树移植的重点就是对于根系完整性的保护,所以用什么材料保护根系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应尽量选择抗压性强,耐磨损的材料,本工程由于是推移,为了保证根系的完整性,所以选择了耐压力和耐磨力都很强的钢板。

2.5 树木的固定支撑

大树移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 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 2/3 处最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6 移植后的养护

大树移植到定植位置后,四周回填拌入基肥的种植土,捣实后及时灌水封坑。冬季视情况及时补充封冻水,防止漏隙透风。早春春灌时结合生根剂和土壤杀菌剂,灌足浇透,消毒、促根一起进行。在树木中心至树坨外延50cm范围内铺10cm厚绿化覆盖基质。树木生长季节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增施2~3次农家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树体健壮。还做好病虫害监控和防治工作,防止树势较弱期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移植后的养护对树木的成活至关重要,要安排养护专业人员定期观察树木生长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树势的强弱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淞⒁苑牢主,以治为辅的养护理念,争取以精细化的管理手段科学化的技术方案把大树移植后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发生前,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第10篇

关键词:就业能力;工程地质;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的教育,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的指导下,经土木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研讨,已经形成了宽口径“大土建”的专业发展模式。在“宽口径”的视角下,要求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作业。因此,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概括为四个特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个人特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地质资料、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地质学基础、工程岩土学、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勘察技术等宽广的知识面。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来看,就业能力意味着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个人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如终身学习能力、远见性、才智最优化配置。同时,个人还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渡的个人弹性和职业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

Fugate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Hall提出了“适应能力――自我意识”矩阵。他认为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两个“元能力”。尽管国外研究比较深入,但考虑到社会经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些理论在中国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可喜的是国内基于就业能力角度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研究也比较成熟,如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的著名企业用人标准和对应聘者能力、特征要求。李颖等根据文献资料在对学生调查基础上,将就业能力区分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3个维度20项指标,并从定量分析角度证明其对就业质量有影响。

关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许多学者从教材、教学方法和野外实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娅等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了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作用、野外实习的场地的选择以及实习应达到的要求。白明洲等以工程地质课程特点为基础,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内容的优化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刘勇健等根据专业目标,分析了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进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环节的室内实验方法、调整实验内容和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并建立了科学的实习成绩评定体系,由此探讨了提高工程地质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因此,针对本科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具备的四个特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了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室内试验和野外实习的改进。具体改革措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包括学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比例分布、学生就业岗位性质的比例分布;目前工程地质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选择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教材;工程地质课程教师的培养。

针对提高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四个特质,构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大纲的改进、教师课件的制作与优化,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多样化,实验课时的设置,野外实习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总的来说,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综合的改革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各高校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难题。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有利于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为教师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体、高等院校和社会三方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培玲,张婷,等.工程地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罗云菊,王桂林,文海家.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4(9):26-27.

[3]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4]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第11篇

黄河两岸是故乡,是炊烟缭绕的乡村庄院,是色彩流淌的平畴沃野,无边的平畴沃野是沿黄农民精心耕作、赖以生存的土地,其中有一小部分紧靠着黄河的土地归治黄部门所有,这部分土地叫“淤背区”,是治黄部门为了加固堤防而采取的放淤固堤措施的工程用地。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淤背区已有7万多亩,其余经确权划界归治黄部门的还有一些护堤护坝地、前后戗台、新出滩地、堤坡地、庭院地等,由于大都是些与曲曲弯弯的黄河堤防如影随形的工程用地,所以这些土地狭长而又分散,同时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性能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到13万亩。这不到13万亩的土地,是治黄部门为数不多的一种资源。

是资源,就连带着开发利用的话题,黄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话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摆到桌面上的,最初只是封沙造林,后来进行了包边盖顶,开始种植一些农作物,90年代以来,加大了投资力度,对部分淤区进行了水利设施配套,同时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形成林、果、粮、菜多种种植,并辅以养殖、旅游、仓储综合开发的格局,经济效益开始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治黄部门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达10万亩以上,其中山东黄河河务局土地开发利用的面积近5万亩,年收入接近5000万元。那伴随着黄河大堤曲曲弯弯伸向远方的淤背区,已成为一道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景观线。

亦工亦农的黄河人

韩金海是山东滨州滨城河务局道旭河务段的一名职工,1996年响应段里的号召,承包了36亩淤背区,种上了树苗,后来他又不断扩大淤背区承包面积,增加植树品种,为此他付出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还动员家人及亲戚们帮他打理树木的管护事宜。“十年树木”,如今韩金海的植树面积已达210亩,总树株17000多棵,平均直径为20多厘米,价值达200多万元,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绿色百万”。

还是滨城河务局,前几年曾出现过一个种植能手周景廷,从1988年开始承包6亩淤背区种植蔬菜和水果,成为山东黄河河务局个人承包土地第一人。做大的时候,他曾经多次用飞机朝海南空运过人参果苗、草莓苗等。2002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作会议决定授予周景廷“种植能手”称号,并颁发奖金一万元。

济南历城河务局职工王毓金,从2000年开始承包了100亩绿色无公害黄金梨园,经历了不懂技术、配套设施不齐全、盗抢、病虫害等无数困难,仍然痴心不改,终于使黄金梨园迈上了高产稳产的轨道。

德州齐河河务局官庄河务段副段长王秋生先是承包了60亩适生林,随后又承包了本段的险工坝坡、坝间地的植树权,种上了4000多棵速生杨,几年来在这方面的投入已快10万元,其中有一大半是向亲友借的。王秋生丝毫不担心还账的事,他说:“还账不是目标,我的目标是把我那辆破昌河换一换!”

聊城东阿河务局司机刘瑞庆,在坚持正常工作的同时,投入18万多元承包了局里120亩淤区生态林,共11000多棵。从没有种过树的他翻书本,查资料,还跑到县林业局请来技术人员作指导,并且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台施肥机,一天可以施肥30多亩。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那些树不到两年时间平均长粗了两公分多。行家估计,正常情况下,几年后刘瑞庆的这些树就会卖到50万元以上。

像上述这样在黄河部门自己的土地上专业或者业余从事农业种植的黄河职工,山东河务局现在有一大批,面临不断发展变化的治黄任务,他们积极转变角色,一手捏笔杆儿,一手握锄把儿,从治黄骨干变成种植能手,有人说他们是“干农活儿的工人”,有人说他们是“吃皇粮的农民”。他们自己却豪迈地说:“只要对治黄有利,我们是什么无所谓!”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首《绿叶对根的情意》,唱出了黄河人对土地的爱恋。基层黄河职工有很多人来自当地农村,有的至今还是“一头沉”,好些人本来都是农活儿的行家里手,走上治黄岗位以后开始学习治黄业务,成为治黄骨干,但回家后还会经常接触一些农活儿,像种菜、种树之类的事本来就难不住他们。一旦需要他们重握锄把儿时,骨子里对土地的爱恋会令他们义无反顾,而当他们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遇到一些高新农业技术的难题时,庄稼人天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又使他们能够迎难而上,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在“新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黄河风景线

新世纪的开始,正是山东黄河土地资源开发工作驶上快车道的时间,一组数字的对比证明了这一点。

2000年以前,山东黄河河务局淤背区土地开发面积为16000多亩,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11000多亩,果园1300亩,树苗3200亩,种植结构以农作物为主,年收入不到500万元。

2005年初,山东河务局淤背区土地开发面积达到48000多亩,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5000余亩,其余43000多亩皆为适生林、经济林、苗木花卉等林业项目,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效益也翻了几番,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

能够在5年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山东河务局党组指导思想明确,“十五”初期,局党组经过深入调研,根据十多年来淤背区开发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林为主,大力发展适生林,适度发展经济林,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的土地资源开发思路,这一思路首次将种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向综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转化,纯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

济南河务局在淤背区大力发展银杏适生林,连片种植银杏2000多亩,总计33万多株,成为黄河下游最大的人工银杏林,行家预测这些银杏林目前每年可增值500万元以上。济南河务局种植银杏的实践引起了全国银杏协会的注意,已经决定将全国第15次银杏学术研究会暨银杏研究会2006年年会放在济南召开,济南黄河银杏林将成为这次研究会的重要观摩点。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各市县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积极进行林权制度改革,2003年滨州博兴河务局率先实行了林权制度改革,随后,德州齐河河务局、聊城东阿河务局等也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河口利津河务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将2600多亩淤背区片林、林果示范园、育苗园等全面向职工拍卖。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管理责任,减少了国家投入,增强了植树效果,提高了职工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政策好,办法多,结果不用说。山东河务局土地种植结构调整5年来,沿黄淤背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沿大堤东行,可见一条长50公里、宽100米的黄河绿色观光长廊。堤坝北侧,是临河防浪林,50万棵柳树形成一道绿色屏障,能起到防洪作用;堤坝南侧是宽100米的淤背区,这是历时30年时间,用虹吸管、机械冲沙完成的人造工程,能起到加固河堤的作用。淤背区种植特色林木让人神思,名优花卉赏心悦目,时鲜瓜果更使人一尝为快。”

这是某地方网站在介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时专门对黄河淤背区作的一段描述,我在引用的时候一字未动,其中有些字词或许用得不太准确,但对黄河淤背区开况的描述是生动形象的,出自于地方媒体也更加客观、可信。

5年来,按照山东河务局提出的“植满植严”的要求,所属各市县级河务局将管理范围内的黄河大堤、北金堤、旧金堤、东平湖堤、南北展堤等堤防的淤背区、护堤护坝地、前后戗台、堤坡、坝裆等几乎所有的土地全部种上了各种林木,平均每年以新栽植几百万棵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春天,山东河务局树株存有量达到1800多万棵。这意味着全长620余公里的山东黄河,每1米之内就有30棵树!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长廊,这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后面,蕴含着山东黄河人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也蕴含着他们热爱土地、埋头苦干的朴实性格。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种植;苗木;质量控制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当务之急。其实,控制绿化工程的质量并不难,一般来说,根据绿化施工的实际情况,可以从苗木采购、种植及养护三个方面来把关。

一、苗木采购

1.苗木采购的重要性

苗木采购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在绿化工程中,选择合理采购数量与适当采购时机,可以避免停工待料,减少资金积压,提高采购周转率及资金使用效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苗木采购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如果采购的苗木本身存在问题,无论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短期内也无法达到造景等效果的要求。

2.苗木采购质量的控制

苗木采购质量控制的原则:同质价优,同价质优。通俗的讲,就是把握好质量和价格的辩证关系,保证用合理的价钱买到符合工程需要质量好的苗木。苗木采购质量控制的关键,采购人员要熟悉工程所需苗木的技术参数和标准。主要是苗木规格。采购人员要熟悉工程所需苗木的种植位置和种植方式。即行道树还是庭院树,独植还是丛植等,做到对所需苗木心中有数。采购人员要对重点苗木进行单独分类,此类苗木一般为独植,大多数种在草坪中央、大门口、水景边等关键部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采购人员对所需苗木采取喷涂标记等记号的方法,保证苗木的一致性。部分苗木尺度无法把握时,需及时请有关方面(如业主、设计)共同挑选。采购人员需保证起苗过程中苗木形态完整、根系完好、土球无松散现象。采购人员需保证苗木运输过程中无机械损伤、阳光灼伤及强风刮伤现象。

二、苗木种植

1.苗木种植是提高种植成活率的关键

种植季节,一般为春季最适宜种植.种植时应将苗木垂直放在树穴中央,然后从四周填土,随填随踏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然后扶苗培土,乔木栽植前要进行修剪,保留1-2级分枝,枝条树形要丰满,保持原有树形,不得修成拴马桩。灌木要求枝叶丰满,修剪高度应和技术规范要求相一致。草种地被植物选定,根据广东省气候特点,应选择易萌芽、易维护的品种成品草皮种植。地被植物要求选用枝叶丰满,尺寸大小均匀,色泽好,长势好的植物。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成品草皮种植尽量密植,间隙均匀少见土层。地被植物株距间隔合理,均匀密植;品种交汇处要求把设计所表示的直线或弧线显现出来。种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养护期间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地湿润,有利地被植物尽快恢复生长。

2.苗木种植是造景的有效手段

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大自然的美,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苗木种植因其功能、用途、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不同,在选配上也各有特点,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的矛盾和优势,利用如对比和衬托、动势和均衡、起伏和韵律、层次及背景等艺术种植手法,加以合理地搭配,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3.苗木种植质量的控制

苗木种植质量的控制是绿化工程的重要环节,直接体现到植物的生与死,景观的好与坏,进一步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使工序合理、各方面协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恰恰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往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其他工程借过来的,一点不切合实际,最终是事倍功半。种植土理化性质、厚度、平整度、排水等满足种植的要求。土壤中建筑废土太多或含其他有害物质,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会降低植物的成活率;平整度不好,会影响种植的效果。放线符合设计的要求,否则对效果大打折扣。种植穴大小符合植物根系生长的要求。规则式种植应对称均衡,行道树应在一直线上或离路边距离相等,高度一致、整齐,分枝点一致;树干保持直立,观赏面朝向合理,主要视线丰满完整、生长好、姿态优美;栽植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株行距均匀,高低搭配恰当,色块效果好,与周边植物配置相协调,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种植后的乔木需用硬木或拉纤索固定,护桩规格统一、高度一致、扎绑整齐划一。以防台风刮倒或浇水后土壤下沉导致树木倾斜。种植后立即浇足一次透水,提高成活率。种植过程中要及时约请设计方人员现场指导,以保证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

三、苗木养护

1.苗木养护的重要性

苗木养护是绿化工程成果的最终体现,工程是否合格、能否顺利移交都通过养护后植物的成活率和造景的效果来体现。

2.目前苗木养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东南地区天气较湿润,树木根系较大,长势稳定后就不用再淋水,新补植的苗木遇雨亦不用淋水,不用修剪,自然为好。花坛及花境里层植物比外层植物修剪得更低,显得较为空洞;蔫花、被兔丝子寄生、死苗现象严重,土面板结。草地往往出现黄泥、杂草丛生。病虫害现象严重.喷药后,病虫害除了,苗木也死了;或是已对症下药,但反复喷药,病虫产生抗性,无济于事。不用施肥。工程做完了,能省的钱就省,就让植物从土壤中自然吸收肥料吧。

3.苗木养护质量的控制

苗木养护的质量从表面现象看很直接,但从深层次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水、肥、病虫害等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造景的效果。苗木养护质量控制的关键,加强水肥管理。树木种植上由于种种原因,种植土多为建筑垃圾或贫瘠土壤,既无肥力也不能保水,因此水和肥的供应都非常重要,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浇水与施肥计划并实施。加强修剪与整型。剪去残花枯枝,保留开花枝芽,提高植物生长势、促进开花,提高观赏性(尤其是造型树木及绿篱)。除草补苗养护,因杂草直接影响草坪的直观效果,要求养护人员及时进行拔除,与此同时,也要防止斑秃现象出现,应及时进行成品草皮补植,并按时浇足水,确保草坪快速成坪。地被植物如有枯苗、死苗或缺苗现象,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补植。

4.病虫害防治

东南地区以高温、湿润天气为主,适宜多种病虫滋生,植物一旦受害,就会降低苗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定期检查病虫为害情况,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对症用药。

5.松土锄草

对危害树木严重的各类藤蔓,一旦发现,立即根除。清除绿地内杂草杂物,保持绿地内清洁。

6.加固支撑

东南地区为台风多发地段,台风、梅雨季节来临前,对排水设施、同定绑扎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加固,遇到连续下雨等灾害性天气应及时疏通排水不畅的积水,如发生树木倒伏影响交通或景观的要突击抢救,在暴风雨过后全面检查,树木歪斜的须扶正培土,重新支撑,剪除伤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