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数智化

财务管理数智化

时间:2023-06-12 14:46:48

财务管理数智化

第1篇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可以定位为综合财务分析,它主要是依据一系列的大数据资料(财务与业务资料),采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重要工具。财务分析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分析和指导意见,同时分析盈利点和风险点及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帮助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分析的作用体现在:(1)反馈与评价经营结果。财务分析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对企业某段时期内的经营结果进行综合反馈与评价,并与预算进行对比,可作为考核依据,找出过去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为企业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这是财务分析比较传统的职能,在后续很长时间内这个职能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2)动态决策的数据支持。经济越发展,竞争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大。财务分析总结过去,着眼未来,帮助企业动态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做到精准预测商机和危机。(3)总结运营发展规律。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运用、资源配置、成本水平、市场份额、业务完成情况及盈利水平等都可以由历史数据分析出基本的运营规律。了解运营规律对于企业在竞争中的准确定位、提升管理效率、保障企业顺利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4)提供全面财务预算参考依据。全面财务预算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财务预算制定时的很多数据与依据都来自于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能为财务预算做好未来的资源配置起到很好的指引,同时也可以为企业预算中的风险预警提供参考,财务分析是财务预算的基石。(5)财务分析帮助挖掘大数据价值。企业所有信息最终都会以各种数据加以呈现,数据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大数据是企业业务的集成,数据蕴藏着企业未来的价值。大数据的变革对财务分析的影响是深刻的。智能财务分析是大数据高效利用的利器,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分析体系只有重新构建,实现业财融合的智能化分析,才能提供高效、精准的企业财务分析,帮助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与速度。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财务分析主要还是运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分析,没有更好的财务分析技术与手段,不能快速处理海量的数据,不能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交互性与实时性分析,分析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智能财务分析的要求。事实上财务报表数据只是大数据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财务数据是对业务数据进行高度概括之后形成的二手数据。这些财务数据有很明显的逻辑规律,而大量的业务数据琐碎而没有明显的规律,这对财务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信息技术介入帮助财务分析技术实现突破。

(二)财务分析思维存在局限

目前财务分析思维还停留在传统会计账务的基本思维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因此比较关注预算对比以及考虑事后审计,如每笔账务的原因及去向等。但伴随着财务工作的转型,财务触角必须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价值创造环节,将会更多地介入到企业价值管理的全过程,财务分析应该理解为企业价值管理工作的效果分析。所以财务分析思维不能只局限于会计信息,而应该从企业全局出发,获取企业全面的相关数据,同时还应该关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否则将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管理的需要。

(三)财务分析数据质量不高

财务分析的基础是数据,但目前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基本上是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的数据,未能搜集业务部门的数据,数据之间也缺乏关联性。由于是人工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所以数据加工时间长,无法实现自动化实时分析,导致输出数据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都不高,满足不了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分析的要求。

(四)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关联度不高

目前财务分析只关注财务报表的定量数据,不能充分与经营业务分析相结合。财务与业务联系不紧密,财务分析只有内部数据,缺乏必要的外部数据,不能关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做深入的行业分析,也不能深入到整个产业链中做分析。

(五)财务分析过程中缺乏多维度

企业经济活动涉及多种维度,从产品维度来看,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很多种,有的产品相互之间可能没有关联,有的产品之间关联度可能很高,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情况也可能不一样;从供应商维度来看,渠道供应调整都是有前兆的,加强沟通与分析可以预判后端销售产品线的许多问题;从客户维度来看,分析客户消费偏好数据可以充分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从地区维度来看,不同地区产品消费习惯和偏好也会有侧重。目前财务分析一般能做到对单一维度的产品、供应商、客户或地区进行分析,还不能做到不同地区下的产品分析的多维度、关联性分析。

三、财务转型对财务分析提出的新挑战

(一)财务分析智能化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加工与处理的工作量是人工难以及时完成的,即便人工勉强完成,但数据的时效性也丧失了,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可能因此而变得没有价值。因此财务分析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流程化分析,才能帮助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二)综合财务分析

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不仅仅是财务数据的分析,而应能够对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利用先进技术对接不同的信息系统,获取内外部不同的数据,合理处理量化的和非量化的数据,设计不同的财务、业务指标,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与准确性,以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联动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发现商机。

(三)精细化管理会计

技术改变生活,技术同样改变管理。信息化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精细化与个性化。大数据技术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可以借助新技术实现实时的、个性化管理定制的分析。综合财务分析要求能把分析触角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为精细化管理会计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支撑。

四、适应财务转型构建智能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构建智能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财务转型背景下构建智能财务分析体系可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智能财务分析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按照一定的业务逻辑实现对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查询、计算与分析,并按设定的模板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如预算执行报告、部门运行报告等。1.以经营为导向。智能财务分析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特点,以经营为导向,理清业务的基本逻辑以及与财务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与手段,同时实现内部数据与外部市场、行业、政策等必要数据的对接。2.全过程分析。智能财务分析可以实现全过程分析。事前,智能分析系统按照固定的流程、标准及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模拟设置不同条件下的变量值,最终输出事前预测的目标值。事中,智能分析系统会随时关注指标执行情况,一旦有变化,及时发出预警,有效纠正偏差。事后,与事前预测进行对比差异分析,探讨原因,找出主要因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财务分析利用大数据的先天优势,实现了全过程分析,使得企业经营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管控,形成了贯穿整个企业价值链的闭环式智能分析体系,这极大地提升了财务分析的价值。3.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一是要继续完善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揭示企业经营规律。二是要充分开发非财务指标,比如技术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创新、新技术运用、消费者满意度等。三是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使用,从而解决企业产品薄利却无法多销、产品政策没变而销量一直下滑等情况。只有结合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才会使财务分析更加完善与立体。4.体现交互与变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智能财务分析可以紧密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将财务分析结果及时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去,又能从经营数据中及时感知经营的变化,并对变化有所体现,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比如企业并购后,财务分析要能及时调整,使数据在经营有变化时还具有可比性。5.创新财务分析方法。智能财务分析支持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实现了业财融合,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财务人员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运用于财务分析,比如标准成本法、质量管理、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方法。

(二)建设融合数据平台

1.业财数据集成与共享。数据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与保证,实现智能财务分析的前提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财务与业务数据融合共享的平台,打破目前数据框架,全面整合企业所需数据。业财数据实现融合共享才能意味着财务与业务的沟通与传递成为日常,也方便业务前端及时生成所需的业务分析。财务全面深入业务,确保各环节数据信息有效共享,才能实现跨部门的综合财务分析。2.业财数据同步。智能财务分析要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分析模型,在业财数据实现集成共享后,能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双向传递与同步更新,而不是像传统分析模式那样,数据只是单方向传递到财务部门。经营决策需要数据支撑,同时业务部门执行结果也表现为数据。只有业财数据做到同步无缝对接,智能财务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3.加大业财指标关联度。业务是企业核心,财务分析是帮助业务提升的,所以财务必须深入理解业务,与业务部门深入沟通,基于业务流程与价值链环节,确保关键节点所设置的指标能体现与业务有较大关联度。如果业务发生调整要及时根据需要重新考虑设置新的关联指标。关联度高的指标才可以帮助业务管理找出薄弱环节,促进业务提升。4.结合业绩考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业绩考核,财务预算是标杆,财务分析可以帮助明确业绩考核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不可控性。有时业绩不理想并不是员工不努力,也不是预算不合理,而是由于市场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财务要综合分析出原因,并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价值创造贡献力量。

(三)强化大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智能财务分析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分析工具和模型,要想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首先就是处理好数据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建立大数据库。1.非标准化数据。智能财务分析不但要更快更好地处理好财务数据和结构化数据,而且要能利用新的财务分析工具和技术,对非财务数据加以反馈,以及对非结构化数据能从多维度加以体现,以解决标准化数据存在的局限性。2.内外部数据对接。智能化财务分析平台不仅能对接不同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而且可以与必要的外部数据做好对接,比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数据、行业数据等,只有获取了决策所需的充分数据,财务分析才算准备到位。3.数据准确与精确。大数据库的数据准确性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来源要准确,这是确保财务分析质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大数据下的智能化也意味着必然存在人为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说会存在一定的不精确。智能财务分析在强调实时与效率的同时,不能保证绝对的精确。财务分析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在基础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分析结果也可能不精确,财务人员需要加以仔细判断。

(四)实行精细化财务分析

精细化管理需要精细化财务分析作好决策支撑。1.流程化管理分析。精细化财务分析下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不同的业务部门,业务数据应该渗透到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这样方便财务分析时按流程环节查找问题,进行提升。2.全方位业务管理分析。精细化财务分析是为业务服务的,只有对业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把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到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比如每一笔应收账款、每一批商品、每一笔付款等具体的数据都有责任人,并定时给出自己的分析,然后相关部门按业务性质统一汇总。3.岗位化成本管理分析。成本管理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由各个岗位产生的,精细化管理下有必要对成本进行岗位化的精细分析,每一岗位成本都要落实到相应岗位的具体人员。比如订货成本是否合理,要由具体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岗位共同负责。在智能财务分析体系中,对于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也是非常及时的,每日都有反馈,细化成本单元,深入业务前端,动态掌握企业成本管理情况。4.项目化管理分析。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管理更趋向于扁平化,决策管理人员直接面向的就是一线的大数据。那么财务人员以什么样的逻辑把分析结果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除了部门、产品,可能更多是的项目,这样的项目组是依据企业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更加灵活。

(五)丰富财务分析形式

第2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转型;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一)专业水平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脑”思考问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和效率,往往会超过人的大脑。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图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机器人操控等方面。其中,财务智能机器人最能体现出人工智能的优势和特长。与之相比,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进行简单且具有重复性的核算工作,工作内容简单,但是工作效率较低。人工运算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最终所得到的成果远不及机器人操作得到的结果。

(二)协同发展问题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进行大量重复性操作,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提供管理层信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参与到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但是不能参与到后续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的协同性较低,无法形成材料的生产、采购、管理与销售的全过程,导致了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不能有机结合,无法精准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更无法提供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三)预判分析能力

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来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内部经营管理状况。传统的财务会计在工作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数据处理方面,在完成数据计算后,会交给外部信息人员使用。这一环节明显地忽略了内部高层的管理需求。对于财务计算与管理缺乏预判和分析能力,可能会导致内部的财务会计在工作中不能够通过数据和信息,了解到企业当前的经营水平。财务会计更关注到对于历史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忽视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管理目标,不利于企业实现长足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在了解到企业人工智能时代下,财务会计的工作现状之后,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向管理会计的顺利过渡与转型。

(一)加强专业化培训

财务会计向新型管理会计方向转移,标志着许多工作在开展中,都需要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在工作中不能结合时展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始终按照传统的方式与标准进行管理,会导致会计工作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2]。特别是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下,财务会计需要考虑到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在人员培训上加强管理,实现专业化培训。比如,对大数据时代中的智能软件的应用和操作进行培训。目前,智能软件已经成为了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加强软件操作方式的培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快地掌握工作的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与路线,完成各项工作。

(二)改进管理模式

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因此,对传统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调整,有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会计组织管理体系。从当前国家的管理会计工作职能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对原本的组织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使其能够有效地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顺利开展,提高财务会计转型之后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还可以为会计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转型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内部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要利用新型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比如,国内某地区的企业在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后,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调整。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起到了明显的约束作用,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规范性和效率性。同时,还激发出员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为实现转型工作做好准备。

(三)强化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两项技术手段之外,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财务会计转型发展工作,还需要依靠强大的数据处理与运算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可以为数据核算与分析,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引导。同时,在进行实际操作中,还能够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及时、准确、便捷和高效的特征。通过及时有效的操作模式,对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处理,顺利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方向转型。在完成了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之后,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明确运行的质态,使经营者和管理者,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虽然在现代化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占据了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技术提升和深入研究中,可以从事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尽快实现现代化发展,最终推动自身与企业都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基础的财务会计正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来临,为人类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财务会计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专业化培训,调整并改进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强化数据的处理,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张阳,荣加超.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223.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智力资本;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1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1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1种潜在的、wu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2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wu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1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3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2、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1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1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1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3、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1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5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1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1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1个重要里程碑。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1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1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1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4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3个方面:1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2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3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1步增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岚。Skandia导航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财务里程碑[J].运筹与管理,1999,(2):118-122.

第4篇

关键词:业财融合;智能财务;人才培养

一、智能财务、业财融合趋势下对财会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核算的覆盖使很多企业实现了财务共享、智能财务,传统的财务处理工作直接交由财务机器人高效处理,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以往企业的财务和业务都是相互分开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财务的职能不再是传统的简单记账、报销、成本核算等这些事后核算,在事中甚至事前控制也发挥着财务职能。时代在发展进步,企业要做大做强,传统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方式已不再适用。企业转型,财务先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动业财融合。财政部在2016年出台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企业应加强业财融合,更高效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职能[1]。业财融合,即业财一体化,财务向业务纵深延伸,深入参与到公司的产供销各业务环节当中,通过利用高科技信息工具和手段,财务业务部门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共同做出计划、决策、控制和评价,财务业务深度融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见,业财融合使会计工作职能从传统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这无疑要求会计人员突破传统的工作内容和模式,转向管理型会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会计核算等传统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已呈下降趋势,传统手工处理已逐渐被智能化、自动化处理替代。而会计人员要做的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深入到各业务环节当中,在规划决策、控制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网络收集等方式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工业、金融业等不同类型的50家中小型企业及财务主管、投融资管理、总账会计、出纳等财务类岗位从业人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经理、财务分析师、投融资管理的需求占比最高(见图1)。图1企业对财务类岗位需求情况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业财深度一体化的智能财务时代,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才掌握更全面的职业技能,由原来的会计核算技能逐渐向财务管理、税务处理等综合管理技能延伸。财务工作职能面临从传统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这显然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既精财务又懂业务,既精核算又懂管理分析,既要有信息化处理技能更要有管理分析思维。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评估定位,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就2007年和2018年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2007年主要看重法规知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并且职位越高,要求越高。到2018年,用人单位在看重法规知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还看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与绩效评价、财务战略与资本运营等专业能力,且基本呈现职位越高能力要求越高的趋势。

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教学重应试教育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从课程结构来看,部分学校财会类专业存在专业课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问题。比如,将初级会计师的考证大纲内容关联到课程体系当中,大部分的专业课都为初级会计师考证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理论课时相对较多,教师讲授也以考证为导向而采取满堂灌的理论讲授为主。而管理会计、企业管理这些管理类的课程在目前的考证中比重不大,课程设置比重较低,有些甚至不开设这些课。此外,课程设置也向会计技能比赛倾斜,教师授课时以竞赛项目为导向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临时高压式的赛前演练。当然这样设置思路有一定的好处,毕竟如果通过考证,学生的就业选择将会更有保障。但是,这样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设置的专业课程,只会让学生局限在考证知识技能点的学习以及在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上,对于考证及竞赛知识点以外的专业技能拓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况且,考证未必人人能够通过,竞赛也未必人人能参加,反而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战场。长此以往只会打击其余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部分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数量及课量占比都相对较多。理论课以会计核算类的课程为主,授课方式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少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尤其是在当前基础财务岗位大量缩减和智能财务的新要求下,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果还未进行改革优化,将无法适应新要求,最终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重基础核算技能轻信息及管理分析技能

实践课程体系以部分专业课的课程实训及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等传统的独立实训课为主,未能及时有效结合当前业财融合、云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共享等这些新形势进行实践课更新优化。专业课的课程实训,比如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训的授课课时不明确,教师在授课时容易与理论相混淆,甚至都偏向理论讲授为主,而且以实训内容核算为主且不系统,决策分析内容甚少,没有突出相关技能点,实训效果难以保障。而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中,强调的是传统的、基础性的会计技能,比如会计书写、点钞、收银、手工账、凭证装订等,电算化处理的内容还停留在将手工账务资料录入财务软件的初级阶段,跟经济业务处理独立分开,主要训练学生对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熟悉度,没有系统化、流程化、自动化处理,缺乏对学生智能信息化处理技能、数据分析以及决策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业财融合的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是信息技术能力和全面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书写、核算。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及时根据行业需求更新,将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

(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守旧

目前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学设备相对传统落后的问题,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智慧经济、智慧教育的今天,智慧性尚未充分体现出来。此外,大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守旧固化,上课只是单纯的“教案+教材+讲义”,授课时按教材目录讲解,知识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三、智能财务、业财融合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以综合技能素质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业财融合新形势下,企业需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懂管理分析的会计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具备信息化技术及管理、分析决策的综合技能素质。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智能信息化的账务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管理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化处理技能;简化核算类课程,对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要进行整合优化;增加管理分析类的课程,比如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增加信息化课程的课时比重。此外,还要增加会计文化、文案写作、商务沟通等通识教育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了解会计发展前沿,增强专业文案写作技能及沟通能力。要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内外兼修的会计人才。

(二)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

专业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必须改革现有实践课程,提高实践课程数量及课时比重,并且要突出管理分析、信息技术类的实践课程。首先在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课内实训的学时比重至少要达到40%。其次是增加管理类的实践课程,比如综合企业运营、账务处理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训课程,以小组创设并经营公司,角色扮演资金管理、运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总监等职位,分工合作完成公司各项业务,真实体验公司运作,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业财一体化,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决策分析、运营管理及数据处理能力。最后是增加实践课程内容,比如在税务实训课程中,增加网络报税模块,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税务处理;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增加云财务平台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掌握财务云平台的应用技巧规则,利用各种财务软件和工具进行财会业务的处理。

(三)创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

业财融合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管理分析、决策控制以及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实践课程的设置要紧贴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实践内容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像点钞、书写、纯手工账等在实务中已经由机器替代人工被高效化处理,因此这些传统基础性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要适当弱化,减少课时量。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传统纯手工账务实操,将手工记账与实训平台操作相结合。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要从财务链向供应链内容延伸并深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处理案例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全盘账务流程处理以及报表分析,全方位掌握各个环节的勾稽关系。计算机应用课程,除了对Word、Excel、PPT等传统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之外,还要增加数据信息提取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有效数据的获取能力,适应智能时代对财务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

(四)构建智慧课堂

一是要营造三位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要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人才,学校需要构建能体现职业场景、岗位实践、团队协作等要求,创建集设施配置、资源共享及空间突破三位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首先是科学配置教学基础设施,包括多媒体设备、网络设施和云服务端口、云教学平台、云实训平台等,具备教学环境互联畅通和智能自动的必备功能,实现智慧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次是通过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智能信息化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富媒体、开放共享等方式共享推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最后是打破传统空间限制,借助虚拟现实、视频互动等技术形成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空间的结合互通,打造学习、探究和实践等模块,实现院校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共享协作,为智慧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创新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教学模式。智慧教学是通过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改革,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与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教师进行学情分析,通过云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收集相关问题完善教学设计,建立翻转课堂,实现以学定教。课上,依托云教学平台授课,采取直播、录播、微课、慕课等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通过主题讨论、抢答、随堂测验、答疑、签到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云实训平台,建立虚拟仿真的职场环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岗位任务的智能化操作,犹如游戏般的实训既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又能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小组协作、任务导向、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素养。课后,通过平台成绩分析显示,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分类设计作业任务,并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评价反馈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精准教学(见图2)。三是要推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智慧课堂有利于学生利用云平台打破空间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课前,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任务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建立对新知识点的基本认知,拓宽思维广度。课上,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及问题导向等方式参与学习,发挥个性特长,加深思维深度。课后,学生通过云平台成绩分析显示,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师给予的学习评价、建议及辅导,及时改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四是要建立动态综合的智慧评价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而言,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更趋向于多元化,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评测、学习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方法,提供教与学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2],构成动态综合的智慧评价模式。首先,智慧评价贯穿于全学习过程:课前评价学生预习情况,课中评价学生课堂学习及实训操作表现,课后评价学生作业任务完成的质量,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实时采集、动态反馈。其次,智慧评价具有诊断修正的功能,由于评价具体、实时,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及时掌握各自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智慧评价能综合反映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情况,包括学习习惯和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及练习、考试测评、团队协作、实习实训等,构成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四、结语

面对智能财务、业财融合对财会人才的新要求,必须科学合理设置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训实践;在教学模式上要积极构建智慧课堂,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智能财务、业财融合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5-16.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智力资本;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一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二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无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着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三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代理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二、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

    (一)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一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四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

    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 1.0 4.1+1.3 1.7 10+2.0 2.1 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 1.44 6.0+2.0 2.1 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 1.44 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工作;文化产业;资产科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079

1 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要符合产业特点

文化产业是现代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资产定义方面,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将智力元素纳入到资产范畴当中,使得财务报表中资产的范围过于狭隘,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在产权观念方面,文化产业的主要产权是智力资本,是以智力作为产权要素进行确认和反映的产业。智力或者创意的所有者是文化创意企业中最为活跃、最重要的部分。智力成为一种资本以后就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会计准则强调的是财务资本,采用的是物资资本体制,需要从物资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型,逐渐完善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地位。文化产业注重产品的研发,在财务支出方面,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是将无形资产的研制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层次。在研究阶段,所有财务支出都按照费用化计入期间损益;在开发阶段,财务支出以是否满足一些资本化条件为判断标准,若满足,就按照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来决定是否摊销,否则就费用化。同时,还要在期末测试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对比账面价值,如果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这种传统的财务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主要原因是:首先,基于智力的文化产业资本价值无法以数量的方式评估出来;其次,有一些智力资本在现行标准的比照下并不属于无形资产;再次,与传统资本不同的是,智力资本具有保值或增值的特点;最后,智力资本具有动态性,会随着时间和用途呈现价值上的不同。在成本管理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针对的是供、产、销三个环节,管理内容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对象化支出,没有将研发阶段的支出囊括在内。在文化产业中,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和研发,主要是靠智力支持,成本有65%以上的份额是用于智力支出。因此,文化产业的成本管理也要充分考虑智力因素进行转型调整。

2 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的财务工作内涵

2-1 进一步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会计目标的内涵

文化产业管理中的会计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为文化产业管理者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决策、准确计算产业经营成果提供依据;第二,为产业内部使用者有效、充分利用智力资源提供数据来源;第三,为非产业内部使用者提供关于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2-2 扩大资产内涵,加强计量与核算

文化产业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核算,尤其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较高,科技研发能力较强,文化素质较高等,在计量中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品牌、网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教育状况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很大,在计量时,要延伸计量的范畴,扩大资产的范围,满足使用信息者的数据决策需要。

2-3 增加智力资产科目,合理有效核算智力资本

根据文化产业资本构成特点,可以将其资产划分为物力资产和智力资产两个模块。在文化产业中,物力资产一般会小于智力资产,随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智力资产的比重会不断上升,而物力资产的比重则会不断下降。文化产业管理中的财务人员可以在权益类科目下增加智力资本会计科目,按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设置明细账,同时,用“物力资本”科目取代现有的“实收资本”科目。文化产品中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不能严格的区分,在计算费用时,要把研究和开发的全部费用都算作当期费用。文化产业具有智力支持特点,研发支出可以按照需要适当的资本化。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要满足以下条件:研发支出有利于无形资产的销售或使用;研发支出的目的是生产无形资产,并且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可以预期获得经济收益;研发支出产生的无形资产有可能被销售或使用。

在成本管理方面,增设成本核算项目。文化产业中主要的支出为研发支出和创意支出,因此这两项支出也成了文化产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种方法来进行成本管理:第一种方法是在研发支出的科目下设“研究支出”“开发支出”和 “创意支出”,按照现行企业会计中关于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核算的原理来操作。项目研制成功之后,把以上三个支出的余额资本化,统一结转到无形资产账户;如果没有成功就全部费用化,结转至管理费用账户。第二种方法是将人力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

3 以财务人员转型促进文化产业管理升级

财务人员转型是文化产业管理升级的内在需求。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这就决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性质。文化产业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文化产业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财务工作人员要以转型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财务的职能要求在不断提升,财务人员要有财务服务战略眼光,在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创造价值等方面做出努力。

财务人员要转换角色定位,文化产业相关财务人员要更新财务理念,转移传统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拘泥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记账、报账,要以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财务工作目的。财务人员要适当了解决策者的信息要求,尽可能多地掌握非财务信息。面对文化产业管理的自身特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文化产业中的财务人员必须转型。文化产业中的财务人员转型,第一是要实现角色定位的转换。作为文化产业中的财务人员要有战略思维和服务意识,要树立服务战略、创新战略,要有与时俱进的财务工作新思想。二是把文化和会计知识融合起来,财务工作要以复合业务为内容和方向,既能熟悉财会业务,又具有文化产业发展思维,从文化角度看财务与业务的问题,按照制度要求,确立规则,推进工作。三是把资金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财务管理而言,资金管理是核心,财务人员只有树立起“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理念,才能切实做好资金管控。四是财务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管控风险的能力。财务人员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参谋作用,从财务的角度帮助管理层分析风险,协助管理层管控风险,比如会计信息风险、资金断链风险、财务管理合规风险、经营指标偏离风险等。

参考文献:

[1]侯莉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经济师,2010(2).

[2]付宏艳-关于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

[3]蔡承彬,蔡雪雄-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

第7篇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I)又称为机器智能,John McCarthy将其定义为“制造智能化机器的相关科学和工程”[1]。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研究能否实现、如何实现这样的智能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著名研究型大学MIT的温斯顿解释为“人工智能是解决如何让计算机完成之前由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2]。其实许多研究者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定义,但都基本上反映出人工智能的内涵与思想。简单的说,人工智能就是“关于研发人工构造出的可以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理论和应用,这些系统可以取代部分目前人类正在做的工作”。

二、会计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人力资源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作为服务型的会计行业,因为它的人力资源通常表现为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可以说它是决定本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来由于企业逐步迈向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所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会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都越来越高。虽然会计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在现阶段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归结出以下问题。

(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我国已有1600万的财会人员,而注会人数仅有16万。在这1600万人中,只有13%的人员经过专门的会计培训,10%左右的人员受到过大学或者专科以上的教育[3]。

(二)部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现有会计人员大多知识内容单一、结构老化、层次不够丰富,接受新知识速度较慢以及对本职工作感到枯燥、缺乏热情和敬业精神等使得业务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是职业素质不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操守是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目前我国对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法规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甚至造假作假等,造成账务混乱,带来财务和税务的风险,降低了行业公信力。

(三)会计人员队伍能力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发展现状是队伍能力结构失衡,而且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边是会计行业中普通的核算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几乎达到饱和。另一边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有很大的市场缺口,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供不应求[4]。虽然我国已经引入管理会计几十年有余,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和全面推广。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适用于会计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可以适用于会计行业的部分工作,会计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将是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系统为主。目前的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和核算手段日新月异,它经历了从早期的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再到如今在审计、会计和税务等工作中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如知名企业家李开复所言,在未来的几年里,机器不仅仅只是取代一些低技能的低端工作,它可以完成人类大部分的工作,这里我们用“冰山模型”解释人工智能适用于会计行业的程度,如图1所示。

如同上升的冰山一样,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引入会计行业。目前只有财务会计人员所做的部分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例如帮助员工阅读乏味的合同和其他文件将被善于记忆与运算的计算机系统所取代,审计、税务等基础的财务人员会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审计、智能税务等人工智能系统。随着人工智能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结合,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支持财务分析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人类将构建出智能财务决策支持系统[5]。但是冰山不会无限上升,因为人工智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执行程序的,它没有感情,不能彻底地实现灵活思考,例如在涉及人的方面――处理组织与人员、组织与组织和组织与人员的问题时,人工智能并不具有完全智能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财务会计人员。

(二)人工智能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及时引进并利用其高性能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等优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

1.人工智能可以减少失误。会计行业在现阶段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实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巨大的数据量造成的人为失误,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内部人员为了以权谋私而对信息进行了数据造假或者更改。人工智能系统的引入,则可以有效避免手工编制询证函而造成的潜在失误[6]。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会计工作失误而带来的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减少了会计信息混乱和财产流失的风险。

2.人工智能可以使会计行业的业务效率得到提高。其实自助银行的ATM存取款机其实已经取代了银行人员的部分工作,同时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例如人工智能的“智能代理”系统在对相关的科目、交易进行全面分析后,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进行风险评估和挑选样本函证。财会人员将不必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类似普通核算这样简单而费神的工作上,转而有机会去处理更加复杂的事情。

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可以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跟踪数据分析,甚至可以对建模分析、对投资预测,相对于人类有限的信息存储量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具有更加齐备的信息和高速的运算能力。同时,人工智能可以结合专家决策系统识别并提出消除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学习来识别财务风险,化解安全隐患,建立预警模型。

4.释放人力资源和减少用工成本。现在的会计人员大多按照基本流程来划分工作职能。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审核、记载、报告和存档等基础工作,现在人工智能的引进可以大量解决这种日常的、标准的、高频的工作,从而减少财务核算型人员,减少用工的成本。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

1.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迅速处理许多以前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处理的事情,从枯燥乏味的合同阅读和一些其他文件的审查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可以在复杂的文件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让业务的处理流程和程序得到简化,同时极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拓宽人类的专业知识。结合互联网技术,会计可以实现集中的财务共享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亲身感受到公司财务的运营。

2.人工智能将改变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人工智能释放大量的会计人力资源,这部分人力资源要想不被淘汰,必须从自身实现转型,由普通核算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即使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智慧,但是始终达不到和人类一样的智慧,因此会计行业中广泛涉及分析、预测和统筹等的管理会计将是财会人员的生机。人工智能会集中各种数据,管理会计将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来综合后发挥管理智能。

3.管理结构趋于扁平化。由于人工智能裁减了部分普通核算人员,企业的行政管理层次也得到削减。和以前相比,引入人工智能后的组织结构精简干练。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目前会计行业中使用财务软件、税务软件和审计软件等就是人工智能迈向会计行业的第一步,这些软件像机器人一样提高工作效率。会计行业中的战略、顾问和服务三项职能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中呈现为金字塔形[7]。随着会计行业的一部分服务由人工智能系统去完成,在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服务被一分为二。如图表2所示。

四、启示

(一)人力资源规划

科技的进步使人工智能正逐步取代部分会计人员,会计行业的岗位需求将逐步下降,虽然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智慧,甚至可以超过人类,但是人工智能并适用于会计行业的每一个领域。所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细分工作职能,挑选适合的“人”去担任相应的职能。

(二)人才招聘与薪金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算化的普及,作为会计人员,应该持续关注那些可以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加之现在人工智能的引用,财会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只单单注重其会计业务能力和从业资格证书,还应当考查其IT等相关技能,优先选取综合型人才。针对不同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员工应制定相适应的薪金体系,合适的薪金体系才能留住和吸引人才。对于综合型、管理型的人才的薪金应高于普通核算型人才,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与引进,应逐步扩大两者的差距。

(三)人才培训与发展

时代在不断发展,会计企业也必须要加强员工的再教育。一方面会计行业应培养员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让员工在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财务会计软件之外多了解一些其他业务技能,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会计行业应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让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做出取舍,准确预测,做一些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四)企业文化整合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概念被引进,势必会在会计行业造成新观念、新思想与传统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冲突。从组织内部来看,对已经遵守若干年的企业文化,尤其是老员工,总是沿袭自己习惯的做法,不愿意接受新的思维方式,但是一味地抱残守缺,只会阻碍组织的前进,甚至陷入“第二曲线理论”。因此,会计行业必须本着平稳过渡、充分沟通的原则对两种文化进行融合升华和重塑创新。

(五)完善信息系统

一方面要全面提高财会行业的信息系统化水平,加快完善运行平台等系统设施,在财会工作中加入电算化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只有适合自身领域的人工智能才是最好用的,必须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会计行业的具体业务。因而为了制造出可以被本行业所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会计人员必须参与相关的技术开发与研究[8]。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化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MOOC环境下课程设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cjyyb201412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3日

前言

“物联网”一词,美国于1999年提出,当时称为传感网。其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自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美国的“智慧地球”和日本的“I-Japan战略2015”以及中国政府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都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到宏观经济,小到企业及个人,物联网可谓是无处不在。然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在一步步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规划,企业财务管理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

一、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

(一)感知的全面性使财务管理体系趋于完善。物联网感知的全面性,体现在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上。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即为“物体”,而物体又是无处不在的,其所发生的行为更是千变万化,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任务变得繁重而艰巨。一次简单的交易,其背后的资金流动状况、客户的反映情况、运输费用、手续费用等等,都隐含着大量信息。再如要对资产进行定价,则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利率、期间利润等,其在物联网时代下的复杂化使得这些信息难以准确取得。信息的获取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许多行业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企业如果与供应商、银行、运输等部门大力合作,可以打破行业、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顾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财务管理体系也将趋于完善。

(二)传递的可靠性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和完备。物联网传递的可靠性,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营运从采购这一环节开始已经被刻上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然后在产品、产成品入库、销售等其他环节中,也会被嵌套上感应器以便实时与电子标签进行“互动”,因此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也将被导入到数据仓库中。这一系列的数据读取和操作在物联网的环境下都不再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其中只有大量物品的自动“交流”,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更容易且方便地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而且极大地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当物流周转于各个环节时,物品电子标签数据的存储量变大,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这也保证了数据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的是“实时处理”,即数据会在所有交易发生时就立即被收集和更新,在时间上不会存在滞后性,因而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就具备了及时性,同时也为这些数据的分析增值。

(三)处理的智能化使财务管理更加高效。物联网处理的智能化特点,即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随着物智能化的发展和物与网络的链接,不仅人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物的行为也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数据等结构化数据,还有声音、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由于企业财务大数据处理条件的困难,这些大数据的处理必须应用智能云计算的模式。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上百种解释。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企业采用这种云计算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数据信息和资料的管理效率。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路径分析及展望

物联网技术和其他基本应用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一样,都具有普通适用性。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革,如今它已经在物流、安保、交通、智能家居、医疗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性、普适性以及其与财务数据信息和管理体系等许多要求相契合,它必然会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动力,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一)物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路径

1、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几种主流观点。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实务中多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然而,当很多企业越来越难以独自承担高成本时,物联网所带来的高收益,使得企业与物联网各方合作成为最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兼顾各方利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2、财务管理人员精英化。物联网的使用,必然颠覆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该对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了解和适应物联网的运作模式,熟练应用物联网进行存货盘存、成本控制、对账报账等财务活动。物联网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企业在这时可以适度裁员,保留企业的精英部分,节省薪金支出。企业员工的减少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沟通成本。

3、财务管理数据集成化。集成是实现成本数据、财务数据从业务源头的自动采集,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和数出一门。企业应该如何集成数据?这需要清楚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各方面,比以往庞大很多。财务人员必须学会运用物联网模式集成数据,才能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

4、财务管理体系安全化。物联网的应用需在产品中植入智能电子标签,它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企业和个人也能对标签信息进行感知和收集,比如某产品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应该在物联网安全使用方面下大工夫,形成一套健全的安全体系。为了使企业机密信息不流向共享平台,不被商业竞争对手获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成局域网或专业网。企业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物联网维护人员,建立一些紧急的处理机制,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与稳定。

(二)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前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记账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记录账目信息向电算化的会计流程转变,下一步将是计算机化向全面信息化的转变。而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相继成功实现也必然会带给企业财务方面更大范围的影响。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任何组织、任何单位都需要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赢得财务优势,比如开发科学的财务管理软件,引进或培养兼具会计和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成功地赢在信息化时展的前沿。

物联网的产生是对信息化的量化和标准化,能够实现每一个物体行为信息的准确化。相信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够将这些物联网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洪伟.物联网视域下会计信息化发展展望[J].统计与管理,2014.4.

[3]李梦云.物联网视角下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展望[J].现代企业,2013.4.

[4]王帅.物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J].赤峰学院学报,2013.3.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智力资本;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一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二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无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三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代理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二、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 (一)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10篇

关键词 互联网 智能制造 财务管理

随着网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受其影响,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逐步形成了互联网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变也正在进行。此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的管理工作也会同样受到影响,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实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变革。

一、“互联网+智能制造”环境下企业运营模式

(一)互联网将改变企业产品的销售方式

首先改变的是企业的销售模式,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网络销售渠道有很多,会有很多平台提供销售的路线。例如,淘宝、微信等。这些平台减少了以前出现的某些现象,如销售人员每天跑市场、跑客户的现象。现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顾客就可以自行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也可以判断能否进行购买,买后的产品会自动生成账单发送给厂家和企业。企业的财务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对销售的账单进行整理。在网络的基础之上,公司的运营方式更加多样,这样就促进了企业或公司的发展。

(二)互联网将改变企业的材料采购模式

在网络的便利条件下,改变了企业采购的方式。以前,企业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检查后,要制订一份关于需要什么材料的订单,再自行进行采购,过程很复杂。[1]有网络后,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获得公司销售的订单后,从需求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财务部门通过网络制定一份订单。直接通过网络途径发送给供应商,提前通知公司准备好货物并发货,并且在收到货物后,财务管理部门再自动结账付款,过程会方便很多。

(三)设备自我控制的生产模式

在之前的生产模式中,虽然能实现对设备技术的控制,但只是半控制不能完全独立进行。例如,某些阶段机器设备不能识别物料,并将其放置在将要进行加工的位置,还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工作物料摆放在机器的进口处。这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实现,过程很复杂。不过使用了网络技术后,可以通过对加工机器添加网络程序,通过网络的编程和远程的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加工操作的全自动化,智能系统会自动识别物料的种类和摆放位置。通过计算机自动地将所需要的物件进行操控或加工。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通过在加工的过程中设置计算机的参数来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加快生产效率。从一个部件的生产到下一个部件的生产都是流水线作业,这需要很少的人员来操作,打破了以前因人力操作产生工作效率低下、失误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的限制格局。从每个部件的生产到组装所有部件的全部过程都非常高效,操作简单,更重要的是由于运用的是程序编程来控制机器的操作,所以发生错误的情况很少,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四)设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模式

在互联网条件的作用下,智能机器设备慢慢地取代了人工,自动化企业正在逐渐增多,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条件。[2]这样发展下去,不妨可以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定就可以实现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智能工作系统独立自行完成一件产品的生产组装等全部过程,生产出的产品在进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采购物料通过互联网进行预订采购,员工的工作越来越少,只是在每天监管运营的情况,接收货物,和销售后的账单的处理问题,总之会和以前的经营生产我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发展效率也会越来越快。

二、“互联网+智能制造”环境下财务管理变化

财务管理部门一直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尤其是在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部门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根据本文建设的大环境,我国正处于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以前,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所有的信息,因为当时的信息是纸质的,整理起来很复杂,进度特别慢,不会有更多剩余的时间分析、整理财务。可现在不同,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会再有以前繁杂的纸质账单,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订单,处理信息的速率也会逐渐增大,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转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模式。对于生产阶段的成本估算问题不会再像以前复杂,通过网络智能化的管理和计算,准确地预计了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成本;对网络销售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计算也会变得很简单,因为有了电子订单作为凭证。财务管理部门再通过整理分析将数据上传到ERP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交由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下,财务部门管理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和方便。

(二)财务人员的技能现代化

第一,财务技能的纵向深化培养。这里的财务机能的纵向深化培养主要指的是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机能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3]因为目前来说,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繁重的工作,如对资金的出入管理,计算预计产品生产的价格,采购的预算,最终的审核问题都已经被先进的网络技术替代,这都加快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进程。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就对财务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不能因为目前操作方便就自我满足。要努力学习现在所有的网络技术软件,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企业的审核作出细致的分析,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同时还要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企业资金流动的技能,尽管现在计算和估计它的方法有很多,加强对它们的学习同样很重要。

第二,企业商务技能的横向广度提升。企业会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这种环境下,广泛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要学会通过已有的软件来分析企业的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进行管控,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三、结语

今后企业的发展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解放人力,提高管理效率。在“互联网+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更需要构建适应时展,强化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体系。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挑战,更是机遇,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一席之位,就要熟练地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企业要学会财务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极具价值的财务信息,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为上海珂润箱包制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马红兰.“互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 .税收经济研究,2015(06):92-94.

第1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需要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实际经营情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定严密的决策方案和应对措施,从而达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成功转型,实现管理提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然性

目前,由于各种会计处理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单纯从事手工填制凭证、记账、对账、结账、编制报表这些烦琐工作的岗位正在逐渐被替代,会计的基本职能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其核心要素是处理优化原始数据,而管理会计是要求在财务会计的前提下,采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对比。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会计工作则会由人力核算走向自动化精确计算。比如,把分拣的单据分别扫描至系统的数据库里,再把会计分录里有规律的内容设定好常用模板,系统从分拣的单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再依据之前设计好的模板样式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解决账务问题。使相关的会计人员从简捷重复的低价劳动中脱离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中。而针对相关单位获取的大量数据,管理会计一定要把握应用数据分析的能力,了解数据并让其产生相应价值,最终为单位增加有效价值。

二、管理会计的作用

①分析和监管决策相关的信息,提升企业的透明度,使企业的经营理念更为科学合理。而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则是经由部门的财务程序计算,整理出单位的相关财务报告说明,从而为单位监管者提供更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并根据此信息来合理制订单位运营计划、使企业的发展更为顺利。②提高企业运营监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企业更为持续永久发展。而企业的运营效果、竞争能力及未来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运营监管水平高低的限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处在人工智能的当代,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十分准确,而企业会计信息则表现出了其运营结果、监管效益,而相关监管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会计信息整理总结,发现问题,从而增强监管水平,推动单位持续健康发展。③对于涉及考查评价单位运营监管者对经济职责的履行状况。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者依据规则履行对其相关的投资,而相关的监管人员有义务依据合约履行相应的职责,合理运用资源,为单位创造有效价值。对于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而言,它不仅可以展现出其经营成效,而且可以分析反映出其运营风险,对于一个合格的运营监管人员来讲,需要其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履行相应的经营职责任务,从而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

(一)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如果从事相关会计的工作者想在互联网发展飞速的当代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就需要其了解掌握好目前的会计形式和所面临的问题,由财务会计向监管会计实施转型。第一,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财务会计转型,由“要我转型”改成“我要转型”。第二,要提高自己的相关工作技能,要不停地学习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入单位生产运营活动的环节当中,提升单位财务融合,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监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使监管会计的价值得以发挥。

(二)管理制度的转型对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会计工作模式和内容也在逐步改变,由核算向监管转型,为单位生产运营提供动力,从而展现出会计的有效价值。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是以数据为核心信息实施的快速传送,财务会计在向监管会计转型的期间,并不是减弱财务会计的职能,加强监管会计的职能,而是把这两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在传统单位中财务会计和监管会计是彼此独立的,它们所拥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取向是不一样的,而工作内容的核心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可能会导致沟通出现问题,从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新的财务监管规则体系中,人工智能加以帮辅,财务会计和监管会计的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结合,从而使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够增强,企业监管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并解决一些财务上出现的风险,提升财务的自身安全性。而单位的财务会计还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部门的财务业务、运营成本及财务现状等一系列问题。

(三)企业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提供动力企业用行动实现财务会计向监管会计的转型,在财务会计工作性质将会出现变化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用有效行动支持财务会计的转型。第一,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其领域中大力宣传监管会计,使企业中的监管会计任务受到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及基层员工的重视。并且,部门监管阶层的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给普通员工树立一个标杆,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展示一个新的工作方向,也要采取一些实际措施来激励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二,在目前社会环境及人工智能的作用影响下,怎样增强技术保障、扩大数据安全系数等是当前财务工作者应该面对的主要问题,倘若想彻底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财务会计工作者自身具有较熟练的信息技术操控及运用的技能。当然,他们也应该具有较高的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对监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进而提升相关工作者的信息技术的操控能力,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第三,为了提升财务会计向监管会计转型的效率,推动转型能够顺利实施,企业要不断提升内部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安排较为完善高效的考核制度。

(四)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而言,其制度体系虽然已有多年,但对于监管会计工作的发展却依旧处于初期阶段水平,依然需要政府及行业来辅助和指导其快速发展。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财务会计向监管会计的转型,一定要改变当前阶段的企业工作的规模和制度。设立监管会计规模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核心意识,了解掌握监管会计的职责任务,完善现有会计监管制度。设立现代财务监管体系不但需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帮助完成,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从业人员自身的能力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来完成。在体系形成的前提下,完成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监管会计的转型,实现科学性监管会计。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其在工作内容和职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企业必须加快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步伐,才能在适应新经济形势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的同时,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专家系统网络财务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化逐渐提到日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现状

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使用者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浏览查询所需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的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会计信息的网络共享

网络环境下,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合法地获得信息资源和会计数据,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工作站都享有系统的全部功能,使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得以实现。

由于会计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所以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而这种“算”出来的数据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核算实现了网络化,即凭证处理、记账算账、报表都能通过电算化网络进行,那么,将会大大缩短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均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不仅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账务查询。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一般大、中型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会计软件不标准和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刚刚开始,还需要加快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仅处于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与更高一层次的决策型会计信息化还有不小的距离等。

1.发展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型会计系统

会计信息化分核算、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有核算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和方案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核算功能外,还应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因此,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应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三方面的信息化,尤其是后两者,而决策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由于财务会计职能的复杂性,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据会计的历史和现实数据,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得以解决,而更多的问题是要依赖财务专家和财会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宝贵的智慧和思维才能圆满地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建立功能齐全的、有效的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必要在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它的功能是让计算机模拟某领域专家求解不能量化的、复杂问题的专门知识、推理方法和能力,因此,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和决策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仅发展到管理型会计阶段,与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差较远。我们必须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发展高性能、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适应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发展“网络财务”系统

“网络财务”就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网,可以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共享,有利于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准确、迅速地流通,有利于领导对市场作出最及时的反映等。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可以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如:网上结算、网上理财、网上查账、网上缴税、网上保险、网上审计等等,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采购和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网络财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但是,在“网络财务”软件建立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充分注意。新晨

首先,“网络财务”软件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

财务进入互联网后,将会与国际公司间相互交往和合作,这将涉及不同的语言、币种、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此,网络财务会计软件必须要符合这些要求,具有多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符合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等。这就要对现存的会计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国家财政部去年着手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逐步取消原有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制度,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标准,这些都为“网络财务”软件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注意“网络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商业机密,不得出错、泄漏和损失。因此,实施“网络财务”后如何使财务数据在网上安全存取和传递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手段,保护信息安全和保证系统安全的可控性强化内部系统和应用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等,从而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使之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程度距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差得较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开发商、应用企业共同努力,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