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专业论文

道路专业论文

时间:2023-06-07 09:35:59

道路专业论文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道路交通管理》(或称作《道路交通管理概论》)课程一般是作为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专科)、交通管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或其他地方院校开设的与道路交通专业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前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与目标在于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概括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其他后修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打基础或作知识储备。随着我国道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公路的急剧增长(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内,我国农村公路从133.7万公里增加到353.7万公里),以及机动车拥有量和驾驶人数的急剧上升(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2.5亿辆。其中汽车1.35亿辆,占53.9%,私家车超过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驾驶人达2.75亿,是10年前的2.6倍),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也日趋增加。其突出表现在与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治安案件不断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现代警察必须一警多能,特别是随着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资源,是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有机融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原始,改变粗放,走向动态警务运行模式的显著标志,必将产生强大的司法制衡力、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打击犯罪的冲击力)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区域的推广,公安专科院校作为人民警察培养的摇篮,为保证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在讨论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增设为所有公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学员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警务工作规范,从而促进公安高专大公安专业的建设,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更好地应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着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系统、体现最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规范与特点的原则,本课程开设以来曾选用的教材有: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道路交通管理教程》、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系列教材《道路交通管理》以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通管理》(第二版)。根据上述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设计方面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课题组认为,上述三个版本的教材均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与欠缺。同时,鉴于《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已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根据该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目前课题组正在着手编写《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基础》校编教材。该校编教材将充分体现上述《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并实现以教材为载体按课程设计思路实施教学。即以公安道理交通管理警务工作的实践情况,结合公安专业对交通管理知识的实际需求,分解并确定符合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块,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掌握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张雪梅单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1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①的意义日渐突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工作发挥着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功能。对如何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全而发挥其功能,近年来国内学者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路径:

一、实践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的新专业化道路

郭伟和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认为在专业化的初期,社会工作应该拓展专业实践领域,走实践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的新专业化道路。郭伟和指出走实践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的专业化道路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当作一种生活话语,放回到现实生活,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话语之中,以一种可以被普通人利用的方式参与日常生活。第二,专业知识的生活化需要依靠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走出自己的职业围城,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当中,践行一种深入百姓生活的反垄断的专业服务。第三,改变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真正的平等、关怀、和尊重的关系,双方联合实践建构新的生活方向。第四,专业服务的方法和技巧要适应百姓生活,具备文化敏感性。郭伟和提出的实践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的新专业化道路的实质是强调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其专业化道路的重点在于拓展专业实践领域,而相对忽视了专业化规范,即独立性的职业管制架构。需指出的是,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初期,实践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的新专业化道路是可行的,具有其运行的社会条件及专业要求,能够推动务实的社会工作专业起步和快速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开始加快,专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到规范设定界限的状态,单纯的拓展实践领域,而忽视专业化规范建设,势必会阻碍专业化进程,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政府与民间合作式道路,发挥社会政策的推动作用

周林波认为,在人才培养方而,可以加大政府购买社工的覆盖范围,全而展开与NGO组织的合作,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培养的经费投资,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文军认为,“在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如何平衡好政府部门主导与民间机构参与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有效运作”。张姝以上海市政府制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质认定和岗位准入制度为例,指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应该是在社会政策的直接干预下,建立一个政府部门为主体,民间组织为辅助,共存互补的社会工作运行新模式。综观周林波、文军和张姝三人观点,三人都强调在专业化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政府部门与民间机构的关系,注重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在中国现行的社会体制架构下,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政府与民间合作式道路都有其实施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服务实现由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企业及个人共同承担,可以大大减轻政府压力,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效率和灵活性。

三、走社会工作本土化道路,以本土化促进专业化

刘美玲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而对“情境性”的应对策略,是引进外来专业理论与实务模式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贯穿于其专业化中,并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李迎生认为,社会工作本土理论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他提出以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建设。概括起来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或基础理论的建构。其次是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建构。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关系到我国社会工作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对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应注重本土化理论的建构,同时强调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使我国社会工作在本土制度背景下得到跨越式发展。综合考虑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依靠原有体系、注重生活文化的策略或许是可取的。

四、走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以职业化带动专业化

刘美玲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化与其职业化二者有紧密的联系。社会工作职业化为其专业化提供外在条件,职业化以专业化为前提,同时职业化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专业化发展。方舒认为走职业化道路需创新本土职业化体系,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职业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方向即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建立职业社会工作者制度,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来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化与专业化。工思斌认为《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定位社会工作职业,以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制度。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专业团体和民间组织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职业化能够带动其专业化的发展,应从该社会工作职业化而临的挑战入手,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一是建立制度保障,创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二是强调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同时发挥专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推动作用。三是走渐进式发展的道路。四是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五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五、结论与展望

综观上述四种路径可以发现,对于如何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四种道路都是从某一个方而或某一个阶段考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促使社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到一条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可塑性的道路。本文认为,在现行的社会体制架构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而出发,也许能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宏观层而,加强政府主导,促进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关键是政府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是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就需要创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义工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多点联动态势,引导和调动各方而积极要素向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工作聚集。中观层而,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培育,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结合我国实际,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培育可从两个方而着手进行:堤全而推动传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二是大力扶持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微观层而,健全社会工作者的培养体系、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准一流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突破口。

注释:

①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伟和迈向社会建构性的专业化方向一一关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的反思[J]社会科学,2005(2):31-34

[2]周林波.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社会工作,2009(12):42-44.

[3]文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J]社会科学,2009(7):66-70

[4]张姝.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方向[J]社会科学,2003 (5):145-147

[5]刘美玲反思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面临的主要困境[J].中国社会工作,2009(7):21-23.

[6]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J]社会科学,2008(5):77-80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2]蒋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5):156-157.

[3]姜英,刘志.关于路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4(2):178-179.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2-02

一、引言

道路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正在由规模扩张型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型转变,国家日益重视交通特种材料的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多项技术难题的科技攻关和研究团队建设,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所要求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技术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创新体制,限制了广大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交通材料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工程科学技术的承载者,新的生产力的创造者,工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素质的水平不仅制约着工科科学与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还决定着工程实践的开展乃至工业化进程的推M。同时,作为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相结合的学科,其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成熟模式很少。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教育与建设的需要,本论文结合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提出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方案,并根据长安大学材料学院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推进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首先从当代公路交通建设对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性出发,研究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与具体表现形式,依赖创新学、材料学理论,研究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同时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各高校道路交通领域研究生的创造能力表现,采用对比分析查找我国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在创新力上存在的差距,查找我国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国外的差异,从中研究分析研究生创新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的理念、教学机理,制定适合我校的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教学机理,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和系统设计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我国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行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首先,在全国分别选取5所不同类型的兄弟院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析,依照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内在结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机理以及其三要素驱动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我国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发展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依照设计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量表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出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素质发展现状量表,并选取研究样本进行测量。再次,依托测量数据,从整体视角和分类视角对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总体把握。

四、实践教学模式框架构建和系统设计

结合我校传统专业特色与教学经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立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工程实验等不同能力层次,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接近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工程实际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教学项目与教学大纲,实行因材施教。

为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联合领域内具有优质资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研发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平台。其中,“长安大学―青海交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已获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如图1所示)。

并且,已建立严格的校外实践管理细则。将负责人听课制度,以任课教师考勤为基础、负责人听课为辅助、管理部门不定期抽查为重点、学生评课为补充的方式,构建考勤、听课、查课、评课四位一体的教学检查制度。要将教学检查结果与学生评奖评优及中期考核等环节挂钩、与教师考核评价挂钩,督促学生与任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按照学校及设站单位制定的文件要求加强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工作,严格工作纪律,对未通过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者,提出学业预警,给予延期开题、补修、延期毕业等相应处理,不允许其进入研究生培养的下一阶段。研究生院组织工作人员对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审核预警制度的执行情况。将进一步加大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力度,对重复率超过15%的,研究生院将通报导师、约谈学生并要求限期整改。还将进一步加大学位论文盲审比例,尤其加大未参加盲审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查力度。校外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加快科技转化,还将大幅提升我国交通领域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创新性综合素质,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软件建设

根据材料学院实验室建设现状,制定或修订《高等院校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条例》、《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工作规程》、《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开放管理条例》等管理文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培训办法;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实验操作基本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制度等。

六、Y语

通过研究与国际交通建设发展水平实质对等的、基于工程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的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探索了新途径。本文提出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与要求,为我校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一切以学生为本、注重专业内涵建设、重视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136-138.

[2]王振军,李辉,俞鹏飞,陈华鑫.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2016,(9):48-50.

[3]闫绍峰,廖国进,曾红,王宏祥.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23-226.

[4]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T大学为个案[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 道路与桥梁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计划编号:NJSY1228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8-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是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做出重要贡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变化发展大势,利用好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不断的创新改革促进自身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应当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特征及定位概述

(一)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及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它是为一线实践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通过对实际职业岗位的业务活动范围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培养出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专门技术人才。这种形式的教育 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针对性较强,因此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企业和其他部门的需要[1]。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对人才的实际技术素养要求较高。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都应当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作为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我们的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定位

我国培养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不但需要人才数量的增加,而且也需要人才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道路与桥梁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批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成为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基本任务。当前在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施工、监理和公路维护等方面都亟需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加入,例如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岗位、施工管理岗位、工程质量检查控制等方面都非常紧缺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具备扎实的实践技术的人才。在这方面,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应当认真对这些岗位和领域的调查研究。以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育模式的完善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更加宽广的舞台。

二、高职路桥专业毕业生调查与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充分激发,以及人才流动的市场化,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为此,高职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当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更加理性的分析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各种岗位特点和自己的专业优势之间的契合度,从而在自己的就业道路上迈出更具实效的一步。

当前,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公路与桥梁工程测量、试验、施工、监理、资料及管理等岗位都需要大量的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因此,笔者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任职情况作了相关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了必要的分析研究,以便于今后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改革。

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主要针对256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和专业方向作了调查分析,具体调查数据如下:

由上表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公路与桥梁建设的现场施工所占人数最多,而就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而言,现场施工又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领域,是锻炼人才的最基础岗位,因而这个岗位的人员是占比最大[2]。通过对用人单位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调查问询发现,72.5%的被调查者反应,刚毕业的高职学生在工作中都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他们的理论素养也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很少与其他工人师傅沟通交流,甚至在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也不主动请教。这反映了这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仍需要加强。同时,虽然这些学生一般在理论知识方面通常都具备一般工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与实践的结合还需进一步磨合。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有些学生看不懂复杂地形的施工图纸。因此,该专业应当继续完善和调整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素养,同时还应当树立起开朗大方,善于交流的人格魅力。

三、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学中应当始终遵循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为目标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根据岗位需求,结合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

(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四种,即道路勘测与放样、施工检测、施工技术管理、专业软件应用。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校内模拟典型高速互通立交匝道建设项中进行培养,通过设立和完善这种实践课堂,使学生不断的接触真实的施工环境,使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测量和施工工具,以及各种施工软件,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框架下不断推进[3]。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非常普遍而有效的培养模式。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去接触真实的施工现场。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选取相关的企业和岗位,到岗位中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校企合作模式除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之外,还可以促进教师与企业高级人才之间的交流。

(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反应在施工现场或者其他工作环境中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强。这些职业综合素质包括各种工具的使用,流程的衔接,图纸和符号的识别。有些知识虽然他们知道,但是却很难在工作中想起来。其实这就是综合职业素质的欠缺。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锻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实际职业环境的机会。而且学生应该知道和懂得自己专业将来的工作岗位对技术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而且要将这种要求积极的转化为自己学习和努力的目标,以这种职业氛围不断的熏陶自己,使自己能够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提前接触企业环境,尽量缩短在今后工作环境中的磨合期。

另外,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还应当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开展生产实践实习。例如寒暑假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的三年中,学生应当不断的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所学。其中一些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在假期或者其他时间组织学生以这种方式积极接触社会和职业环境,使他们形成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存环境的基本认知。学生可以在暑假期间多参加道路与桥梁建设工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自己对专业知识和发展道路的独特理解和思想[4]。通过参加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将三年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针对一年级新生,了解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的实施流程即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训练自己的单项技能和专业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际参与做好铺垫。二年级学生应当切身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来,到施工现场和各种环境中去从事真实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完成就业调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形成自己对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三年级学生临近毕业,应当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在实习中应当将自己定位为正是员工的角色,了解企业,了解生产,独立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将来的就业和择业中占据优势。总而言之,通过三年不同阶段的培养和教育,应当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始终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双管齐下而全面发展。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过硬的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团队是该专业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团队应当形成科学的人员结构,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专业课老师和基础课老师为基础,同时还应当重视兼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道路与桥梁专业中的兼职教师一般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方人员,他们一般被高职院校聘为从事实践知识和技术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这种实践教师的补充下,构成一支在职称、学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对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团队的强有力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力度,为高职院校打造一个强势的道路与桥梁师资队伍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使他们了解企业业务知识。

综上所述,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以不断完善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结合时展形势和社会需求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齐文艳.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雷艳丽,谭建领.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3]孙红燕,张鸿.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28)

[4]王新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素养;提高措施;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7-02

一、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卓越计划”的指导下,各工科院校纷纷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也不例外。道路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而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最为重要,2012年总理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就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道桥专业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二、道桥专业教师现状

随着国家对道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提高道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创新性及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教师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各工科院校年轻教师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要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本教学能力欠缺。一个合格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等。而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工科专业尤其是道桥专业年经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虽然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但是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讲课时往往不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地把握好,经常是一节课上完了,该讲的重点或者知识点还没有涉及。究其原因:一是对上课不重视,再有就是工科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本身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比较弱,又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训练。因此,年经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学好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学习掌握一些上课的技巧及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

2.年轻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实践能力较低。各个学校道桥专业类教师尤其是年经教师多数都是学校一毕业就来到学校当老师,很少有企业背景,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到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虽然是硕士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期间也从事了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实践,但大都是蜻蜓点水似的去工地待上一个月甚至更短,而一般的道桥工程工期比较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实践经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操作或者施工现场内容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也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年经教师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提高年经教师的专业素养。

3.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道桥专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在学校期间也参加了相关的研究课题,但这些研究课题大多是为毕业论文服务的,内容大多是围绕着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大多比较单一化和专一化。以本人为例,在研究生期间从事的是沥青混合料相关性能的研究,所以对沥青路面的设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关的内容就很少涉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水泥路面这方面的知识讲清楚,就必须多学习。

三、道桥专业年轻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措施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道桥专业年经教师的专业素质。

1.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采取通俗易懂,清晰明了的教学语言,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不能照搬教材、念教材,要用自己的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会乐学爱学,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及新型实验设备在道路及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2],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新知识,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学习行业的最新知识,以便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目前,道路与桥梁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标准也层出不穷,而现有的专业课教材更换比较慢,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实际的需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尤其是年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将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教授给学生。

3.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道桥专业各种专业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年经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以道桥专业“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建筑材料”两门专业课为例,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建筑材料的工程特性,就在路基工程及路面工程施工中得到具体应用。因此,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一个知识面,不能仅停留在上好一门课的思想认识上,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光要有“一技之长”还要“多才多艺”。另外,专业课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参加各种与本专业、乃至本学科相关的一些学术活动或报告,有机会的话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养。

4.增加实践经验,多和工程单位施工单位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程素养。道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年轻教师虽然是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毕业,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就必须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多去施工现场或者实验室进行试验,这样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才能将一些现场施工要领讲解的更生动、更详细,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以“道路勘测设计”专业课为例,教材上虽然将各种路线的选取,横纵断面的设计讲解的非常清楚,但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程设计甚至勘测等工作,在实际讲课过程中,也就只能照本宣科,这样就提高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而如果是从事过相关工作的教师来讲的话,就能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融合到平时的讲课过程中,这样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年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和施工单位联系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相关施工单位或企业从事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承担工程设计、检测试验和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

道桥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作为年轻的专业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参加各种施工实践,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树青.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53-57.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7

专业代码及名称 4月18日上午 4月18日下午 4月19日上午 4月19日下午 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 000000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 05827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 05828 应用文写作 02126 公民道德与修养 05830 金融(本) 020106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财务管理学 0006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银行会计学 0007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3 经济管理(本) 020125 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会计理论与实务 08918 英语(二) 0001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 00050 工商企业管理(本) 02020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财务管理学 00067企业经营战略 001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组织行为学 00152 会计(本) 02020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审计学 0016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资产评估 00158 市场营销(本) 0202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商品流通概论 0018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企业会计学 0005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消费经济学 00183 旅游管理(本) 020210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旅游专业英语 06120 旅游文化学 06124中国旅游文化 06944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3组织行为学 00152中外民俗 00199 人力资源管理(本) 02021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 英语(二) 00015薪酬管理 06091 物流管理(本) 0202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库存管理(二) 0537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仓储管理(二) 05379 英语(二) 00015供应链管理 05380 公共事业管理(本) 020230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33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管理心理学 00163 俄语(二) 00017行政法学 002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非政府组织管理 05723日语(二) 00016 教育管理原理 00449 英语(二) 00015社会学概论 00034法学概论 00040公共经济学 05722 采购与供应管理(本) 020282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6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 销售管理(本) 02031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销售团队管理 10511 英语(二) 00015 法律(本) 030106 合同法 00230国际私法 0024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金融法 0567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6法律文书写作 002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外国法制史 00263 英语(二) 00015房地产法 00169知识产权法 0022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28 社会工作与管理(本) 0302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社会管理学概论 0617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团体社会工作 0027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社会行政 00283发展社会学 00287 英语(二) 00015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0 行政管理学(本) 030302 普通逻辑 00024财务管理学 00067领导科学 003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行政法学 0026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公务员制度 01848 英语(二) 00015社会学概论 00034 公安管理(本) 030401 公安信息学 0037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刑事证据学 0037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大学语文 04729 教育学(本) 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俄语(二) 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德育原理 00468教育管理原理 00449 英语(二) 0001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6 小学教育(本) 040112 文学概论(一) 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德育原理 00468 英语(二) 00015 汉语言文学(本) 050105 美学 0003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西方文论选读 008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8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7英语(二) 00015 蒙古语言文学(本) 050106 教育学(一) 004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蒙古族当代文学史 005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 00551 蒙古族简史 00555 英语(本) 050201 英语翻译 0008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旅游英语选读 008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外语教学法 00833 英美文学选读 00604 新闻学(本) 050305 文学概论(一) 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6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政治学概论 00312新闻评论写作 00658 公共关系(本) 050309 领导科学 00320人际关系学 03291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0329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公共关系口才 03292企业文化 0329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现代谈判学 03293 英语(二) 00015组织行为学 00152 环境艺术设计(本) 0504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艺术专业英语 05332 人体工程学应用 00701 视觉传达设计(本) 05043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艺术专业英语 05332 现代设计史 05544 生物科学(本) 0704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资源植物学 05579 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环境保护 05580 生物统计学 02078英语(二) 00015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080307 工程经济 0219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物理(工) 004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现代设计方法 02200 英语(二) 00015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38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 080502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0225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传热学(二) 02261 英语(二) 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0226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 080605 电磁场 0230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 023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02308 英语(二) 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02268 计算机及应用(本) 080702 数据结构 023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操作系统 023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 英语(二) 00015软件工程 02333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1 计算机网络(本) 080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数据结构 02331 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计算机网络安全 04751 英语(二) 00015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1 计算机应用软件(本) 080762 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 013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安全技术 013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计算机应用数学 01332 英语(二) 00015多媒体技术应用 05710 建筑工程(本) 080806 结构力学(二) 0243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物理(工) 00420建筑设备 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 英语(二) 00015钢结构 02442 道路与桥梁工程(本) 0808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工程数学(一) 07961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桥梁工程概论 08272 路基路面检测技术 06282 英语(二) 00015计算机应用与辅助设计 07965 建筑学(本) 080810 建筑结构 024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建筑设备 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城市规划与管理 00329 英语(二) 00015建筑材料 02389 营养、食品与健康(本) 0813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05767烹饪营养学(一 ) 0577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食品化学与分析 05753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 食品毒理学 05764 英语(二) 0001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05759 食品加工与检验(本) 081313 食品营销学 0328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食品微生物学 025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07286 英语(二) 00015食品检验检疫学 04174 交通(铁路)运输(本) 0817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控制理论基础 05600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 06348 国际货物运输 07113 英语(二) 00015机械系统设计 05599 铁路运输(本) 0817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 06348 国际货物运输 07113 英语(二) 00015铁路站场与枢纽 05208 汽车服务工程(本) 082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汽车保险与理赔 06904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汽车安全技术 04445 汽车服务信息系统 04440 英语(二) 00015汽车营销与贸易 04446 农学(本) 090102 农业生态基础 026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种子学 02679 英语(二) 00015农产品加工 02680 园林(本) 090115 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 079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植物生理学 02662 英语(二) 00015园林建筑设计 07899 畜牧兽医(本) 090403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027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畜牧微生物学 0279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兽医临床诊断学 03223 英语(二) 0001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02795 护理学(本) 1007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预防医学(二) 032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护理学导论 03201 英语(二) 00015急救护理学 03007 药学(本) 100805 药剂学(二) 017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药物分析(三) 01757 英语(二) 00015数理统计 03049 会计(专) 020203 财务管理学 0006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中国税制 0014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70 高等数学(一) 00020大学语文 04729 旅游管理(专) 020209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9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饭店管理概论 001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旅游心理学 00188 英语(一) 00012大学语文 04729 法律(专) 030112 民法学 0024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中国法制史 00223行政法学 002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民事诉讼法学 00243 大学语文 04729 行政管理(专) 030301 管理心理学 00163市政学 0029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34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社会研究方法 03350 英语(一) 00012法学概论 00040政治学概论 00312大学语文 04729 公安管理(专) 0304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公安秘书学 0035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治安管理学 00357 预审学 00360 学前教育(专) 040101 学前心理学 0038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学前卫生学 00385现代教育技术 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0397 英语(一) 00012学前教育学 00383大学语文 04729 小学教育(专) 040103 教育原理 0040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6现代教育技术 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高等数学基础 00417 英语(一) 00012汉语基础 00416大学语文 04729 汉语言文学(专) 050114 文学概论(一) 005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普通逻辑 00024教育学(一) 00429 古代汉语 0053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 写作(一) 0050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2英语(一) 00012 蒙古语言文学(专) 050115 中国现代文学 0054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外国文学(蒙基础科段) 04275 现代蒙语 00543 蒙古族现代文学 00544 英语(专) 050207 英语阅读(一) 0059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英语国家概况 00522英语写作基础 00597 大学语文 04729 公共关系(专) 050303 市场营销学 0005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公关礼仪 0064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广告学(二) 00853 英语(一) 00012社会学概论 00034公关语言 00647大学语文 04729 新闻学(专) 050308 普通逻辑 00024报纸编辑 0065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新闻采访写作 0065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广告学(二) 00853 英语(一) 00012社会学概论 00034法学概论 00040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0656大学语文 04729 视觉传达设计(专) 0504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大学语文 04729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 080306 机械制图(一) 0218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23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英语(一) 0001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05大学语文 04729 房屋建筑工程(专) 080801 房屋建筑学 0239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结构力学(一) 023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6 建筑材料 02389大学语文 04729 交通运输(专) 08170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货物运输组织 0257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交通安全 02574 英语(一) 00012运输设备 02569大学语文 04729 铁道工程(专) 08170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铁道轨道与路基 05591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7259 铁路选线设计 06352 机车车辆(专) 0817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车辆工程 06361 机车运用及安全工程 06359 车辆电气与空调 06363 畜牧兽医(专) 0904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家畜病理学 027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牛生产学 06698 羊生产学 06702 护理学(专) 100701 健康教育学 00488护理学基础 0299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营养学 03000生物化学(三) 0317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64 英语(一) 00012生理学 02899儿科护理学(一) 03003大学语文 04729

说明:

本表第一栏“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为各本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三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二)”及英语本科中的“第二外语”,各专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两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一)”。

垂询电话0471-3261107。

专业 课程及代码 使用教材 作者 出版社 版本 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使用教材 05830 公民道德与修养05828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02126 应用文写作076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00822 自然科学基础(二)05827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05829 计算机文化基础 新伦理学教程(第二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应用文写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二版)自然科学基础内蒙古民俗概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至五章)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信号系统 轨道电路 计轴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5-02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工程师210万人,大学生中有35%学工科――“现役”和“后备”工程师的数量目前都排名世界第一。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占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其总数的70%。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契机下,根据已有产才学合作的特色培养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申请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文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浅谈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认识实践实习。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对本专业涉及的信号系统设备有更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认识实践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实践效果明显。

一、实习对象

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设置的主要专业中,有利用轨道交通设备指挥地铁行车的专业,还有对信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信号设备良好,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专业。本次认识实践实习对象为大一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认识实习是继课堂教学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在校所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基本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获得对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依托基地

为了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正点,以往这些专业的学生到现场实习,由于受到实习场地、实际系统的运行、培训实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只能观看,不能亲手操作,实习效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本次实习采取直观教学,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改变以往实习只能观看不能动手操作的缺点。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由“一条实训线路、三个运行平台、五个专业系统”和原张江高科地铁站“三站两区间”组成的。在龙阳路基地至2号线原张江车站建有实训线,线路总长1.6公里,采用了国产化的CBTC信号设备,并安装新型道岔和转辙机,并由原2号线张江站、龙阳路基地以及一个模拟车站构成了“三站两区间”的线路形态。

三、实习内容

鉴于实习对象的知识结构,本次实习主要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其中重点讲解室外设备,如:轨道电路、信号机、转辙机、计轴器、应答器等。下面以轨道电路、计轴器为例讲解认识实习。

(一)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机械绝缘(或电器绝缘),接上送电和受电设备构成的电路。最简单的轨道电路如下图所示。轨道电路由钢轨、轨道绝缘、轨端接续线、引接线、送电设备及受电设备等主要元件组成。

图1 轨道电路示意图

图2 轨道电路现场设备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设备构成

送电端扼流变压器(BE25)、送电端电源变压器(BG25)、送电端限流电阻(RX)、熔断器(RD1 、RD2)、受端扼流变压器、受电端中继变压器(BG25)、RD3熔断器、防雷补偿器(FB)、防护盒(HF)、轨道继电器(GJR)、25HZ电源屏。

图3 25HZ相敏轨道电路原理图

(1)扼流变压器 (2)限流电阻

图4 轨道电路轨旁设备

扼流变压器作用:沟通牵引电流,同时配合送电端供电变压器,受电端匹配变压器和二元二位继电器等设备,构成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

送端限流电阻作用:防止车辆在送端轨面上分路时,分路电流过大烧毁轨道变压器,提高分路灵敏度。

(三)计轴器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采用计轴器,是今年出现的新景象。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计轴器作为轨道电路的替代品,由其构成联锁、闭塞系统,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今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s Based Train Control ,CBTC),作为CBTC系统的后备模式,普遍也采用“计轴器”替代轨道电路,用“计轴器”检测轨道区段有无列车占用。

计轴系统,它主要完成检查区段状态的功能,包含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室外设备有传感器(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室内设备有运算器、UPS电源、继电器以及由计算机构成的计轴器主机系统。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由专用计轴电缆相连。

图5 计轴设备的原理图

图6 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

四、总结

体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现场认识实习采用直观教学和最生动的方案,基地里面信号设备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刀真枪地演练,深受学生欢迎。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学生获得了对本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践实习效果显著。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丽梅,韩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J].前沿,2012,(12):183-184.

[2]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5.

[3]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编著.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以“学科课程体系”为主,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适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其职业特性。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在进行专业建设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仍然没有脱离基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课程的束缚,这样势必会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该方案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成为行动领域,再考虑到教学实际转换配置出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完整性、协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该方案的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制定

明确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2007年10月,国务院第一百九十五次常务会议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调增至12万公里以上。主要措施有:1.大力发展客运专线,新建客运专线1.2万千米以上,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2.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新线,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3.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1.6万公里。地处华东地区的上海铁路局作为东部铁路建设的主战场,2009年建设项目更是创造多项历史纪录,完成的建设投资将超过200亿元,而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更是达到2200亿元,建设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全年开工(包括拟开工)项目达到18项。另外,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总里程将达5000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就江苏而言,仅“十一五”期间,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在2010年前要完成82公里1号线南延线和2号线建设任务,启动建设3号线。苏州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无锡、常州地铁1号线也在规划中。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给铁路线路施工与维护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铁路线施工、养护手段也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而大型施工、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线路施工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大型施工、养路机械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激光和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装备,新装备的大量投入应用急需大量的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的25家特大型施工企业的用工人员需求量在1万以上,另外我校所处的上海铁路局工务系统每年急需仅大专层次的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800多名。而上海铁路局管内尚无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专科层次的学校。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给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论证,我院明确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全路铁道施工企业、上海局工务系统及城市轨道系统,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现代铁路线路技术及发展方向,特别是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特点,熟悉铁路养护流程,具备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操作技能,能从事铁路的机械化施工、养护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做法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求的实际工作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活动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结构的对接。主要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组成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对典型的企业(如上海铁路局工务段、机械段、工程局等)进行走访和调研,以实践专家深度访谈的形式,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了解毕业生在企业所从事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内容。同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在获悉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的同时请企业人员填写工作任务描述表,把掌握的一手资料记录下来。从工作任务描述表及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得到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实例,并经过分析概括,将主要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任务实例合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32项,这些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统一到一个个行动领域之中,便形成了所有的行动领域。与此同时从简单到复杂按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并根据深度访谈获得的信息确定了专业行动领域的难度等级。在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水平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加工与反思,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有的是将多个行动领域转换成一个学习领域。经过转换配置与企业论证,开发出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共11项。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力的加强,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如表1)

表1 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

四、思考与体会

通过开发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本质思想真正体现了“工作怎么做,教学怎么教”,特别强调“做中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来的。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非常适合职业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教材迫在眉睫。现在使用的职教教材,一般以学科系统化为模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与理论脱节,学与用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结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所以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材迫在眉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包括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应先编写以职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知识为内容的单元模块,再以这些单元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形成各个教学项目,以覆盖同一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实训教材应重在如何做。理论教材要针对培训技能的要求编写。教材编写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课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模式,按实际工作过程,做到“少、精、浅、实”,不求完整,但求实用。

3.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顺利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让我院培养出来的铁道工程专业人才更具竞争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水平。(1)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使骨干教师掌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研修、顶岗锻炼,提高教师从事专业技术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的能力,使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2)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在苏州及周边地区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课,促进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也课程教学工作,构建兼职教师库。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需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是“教学工厂”,是“生产型”的应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应为课程服务。在校内实训基地里面:学生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业务的工作室;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者,是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学生完成的学习成果就是生产出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频道专业化 专业频道 细分化

从2000年开始,电视频道专业化在我国就作为电视改革的方向而引人注目。自此,相关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多,众多学者撰写论文对频道专业化现象进行讨论。笔者以2001年为始,采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电视频道专业化”,检索并筛选了其中的50余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综合来看,国内对于频道专业化现象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上。

问题之一:专业频道不专业

所谓专业频道,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即国外通称的主题频道,是国际比较通行的高效媒体运作方式。以浙江电视台为例,它是全国最早实现三台合并的电视台,共管辖着六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钱江都市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教育科技频道、影视文化频道和体育健康频道。“但是,除了体育健康频道以外,其他频道基本上都依靠电视剧支撑,相关专业的栏目只是其中的点缀而已,其收视率体现也基本上都在电视剧上”①。我国除中央电视台十二个专业频道和上海电视台几个纯专业频道外,其他地方的电视频道大多是名不符实。

问题之二:真正的专业频道收视效果差

专业频道不专业是问题,可是真正的专业频道也是问题多多。比如教育台主要以上课教学为主,但这类电视频道却面临传播效果不佳,观众反映平平,收视率低,人才流失等问题,从而使经营陷入困境。研究者中普遍认为频道专业化问题的产生关键在于受众。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但是在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中,我国的受众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居多,把看电视当作娱乐消遣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专题类节目就难以吸引广泛的受众。来自北京广播学院的陈作平则另辟蹊径,从思维习惯的民族性这方面为我们解释了这一问题。他说,中国文化更强调综合性和包容性,中国人一直倾向于综合式的思维,这也同样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②

问题之三:盈利模式单一使专业化更加陷入困境

现在专业频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出售”受众的第二次销售,即广告。仅仅依靠广告来找寻单一的盈利生存模式,成为频道专业化陷入困境的隐患。专业频道盈利模式单一,除了由我国各省市的卫视台都是无线台的特点决定外,还有学者认为这与我国的电视局面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各省、市有线电视频道基本是‘条块分割,诸候割据’的局面。地方有线频道覆盖的地区仅限于一个城市,没有全国接触点。”③

问题之四: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缺陷

专业频道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专业频道的采、播、编制等专业人才,特别是频道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专业频道节目整体水平不高,表现形式单一而缺乏有力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另外,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全国各个电视台的人员基本都有体制内的正式员工和体制外的社会招聘员工之分,而事实是专业频道的业务骨干多是社会聘任的,这就不利于频道储备社会人才和真正的专业人才。

总的来说,学界和业界都认定频道专业化是未来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面对当下的实际,大家都莫衷一是了。有学者对频道专业化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本身没有进入频道专业化时代,当下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全成功的专业频道,这就是有力证据。而大多数学者还是持乐观态度,认为频道专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出现各色问题是很自然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中国电视进入真正的频道专业化就是必然了。

针对这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学界和业界人士都认真探寻了其出路及对策。分析归纳起来,对应给出了四条主要的出路。

一是循序渐进,从频道专业化逐步过渡到频道细分化。所谓细分化就是将类型节目划分成更为细小的单元,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满足特定受众的特别需求,给不同受众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专业频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即类型化阶段和细分化阶段。受众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专业频道的发展必须与此相适应分阶段渐进发展。”④“中国的频道专业化仍然应该以大多数观众的兴趣为出发点,细分大众口味。⑤”

二是要转变观念,从以往以媒体为中心转移到以受众为中心上来。受众定位与媒体定位是密切相关的,媒体定位应该以目标受众定位为基础,这部分是十分关键的。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频道专业化是对小众市场的关注,但关注的小众是大众中的小众,而不是静止在一个地区,省,或市里的小众中的小众。关于这点,有学者建议电视台在频道分类上以最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为目标, “同时以专业化的主打特征挟带相对的公众内容,在一点或几点上寻求专业与大众之间对话的路径”。⑥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和自身调节相结合,走专业频道有偿收视之路。频道专业化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孕育产生的,因此必须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宏观调控就是要优化配置频道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予以经费上的支持。作为频道自身,不能只靠广告一条腿走路,而必须寻找节目的最大价值利益点,通过有偿收费来经营。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杨澜在介绍阳光卫视的改版时则表示“阳光卫视的此次节目扩版在保持文化节目的基础上加入娱乐的因素,将满足原有收视户中更过的家庭成员,收看人更多了,客户的选择机会加大,这些均将是阳光卫视提前实现收支平衡。”因此,频道专业化需要靠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收益。此外,针对我国各省级卫视及电视局面,有学者提出一种解释:“频道专业化根本就不是无线台的任务,且从国际范围来看,用无线台的模式来办专业频道,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⑦对照国际上的这个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李良荣教授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的解决方案:“应该把无线台和有线台分离开来,无线台面向一个区域的受众,而有线台要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整合,成为若干个专业频道公司进行运作――成为面向全国的一个专业频道。”⑧郭镇之教授着眼于建立两强良性竞争体制,提出另外的解决思路:“建立一个与中央电视台竞争的省际卫星传播公司,统筹规划,各省各司其职,办成十几个有影响的专业频道。”⑨有研究者则撇开频道是否专业化的理论问题,从栏目设置出发,认为实践中各省综合频道、专业频道应采取组合竞争策略,产生组合竞争力,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段设置大众化节目,次黄金时间、冷时间段设置分众化节目;专业频道在大众黄金时间段设置专业特色剧场,分众黄金时间段设置有较大内容外延的专业栏目。⑩

四是要培养专家型媒介经营人才和高素质业务队伍。频道专业化意味着观众所需的内容、知识会越来越专业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因为电视是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运作,所以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宣传、经营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在笔者看来,频道专业化固然是我国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频道专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其发展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种种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以观众的分化为例,由于传统的影响,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作为娱乐消遣的功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所以要改变这一固有观念就需要时间;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无论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提高了一大截,自然地大众对节目各方面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所以做电视的人都普遍感到电视难做了;再者,虽然频道专业化现在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是毕竟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实现良好的电视运作就不能一蹴而就。尽管学界和业界对频道专业化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对其循序渐进这方面还需冷思考。另外,有些学者提出要我们向西方学习,笔者认为学习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的学甚至照搬照抄。其中有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建立起一些园艺、钓鱼等一些标新立异的频道,而笔者认为毕竟我们还没有达到那样高的生活水平,现在人们更多的还在探寻如何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是已经到了享受的阶段。笔者认为我国频道专业化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不是考虑如何设立标新立异的专业频道,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现在的一盘大杂烩重新组合成一碟精致的小菜。我们在吸收借鉴别国经验时一定要从我国电视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决不能脱离实际去建空中楼阁,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关于频道盈利模式这一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要走频道专业化之路就必须改变广告这一单收入渠道。笔者也认为这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但毋庸置疑,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从这一逻辑来看提高收视率就必须使频道走大众化而非专业化的道路,这就形成了一个广告收入与频道专业化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周伟成、周叶飞,《频道专业化:回顾、现状及展望》,《现代传播》,2002(4)

②陈作平,《频道专业化需要深思熟虑》,《电视研究》,2001(4)

③孔洪刚,《频道专业化研究中的四大命题》,《声屏世界》,2004(11)

④赵继光,《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高级形式――细分阶段》,《声屏世界》,2003(4)

⑤季晓敏,《大众化――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之路》,《声屏世界》,2001(9)

⑥杨晓萍,《专业化频道的战略突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7)

⑦陆地,《尖锋之见――专家与业者的对话》,《南方电视学刊》,2005(5)

⑧李良荣,《中国电视频道产业化的困惑和改革的思路》,《新闻大学》,2003

⑨郭镇之,《且慢谈卫星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南方电视学刊》,2003(5)

⑩王永连,《论电视频道的组合竞争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3)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11

一、大学工科教学的难点分析

大学工科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难点:讲解专业理论时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内容更新快,更注重实践性,由于难学难懂,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毕业生专业技能的下降。依照目前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合适的专业模型,一时无法将实践与理论建立起联系,思维限于问题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容易受到条件的干扰,一旦把握不住实质,提炼不出模型,思维过程必然受阻,专业问题难以解决。学生由于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没有专业的实践,缺少程序化的思维演练过程,而教材中的实例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缺乏实践的过程而单单掌握理论,理论就成为一种无用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只会就题论题,随意套用公式,这必将形成思维上的枷锁,越是解决不了越是不爱思考,进入恶性循环的学生当然认知发展缓慢。可见,工科专业教学必须重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即重点抓住图像、图景、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应用理解能力的培养,以便提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多数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实习也大多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可见加强实践性教学是目前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尝试在课程中引入模型制作来解决教学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二、模型制作的教学实践与应用

模型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大致分为四类:(1)实体模型;(2)过程模型;(3)条件模型;(4)结构模型。本文研究的仿真沙盘模型属于第一类和第四类的结合。沙盘模型是根据地形图或实地地形,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泥沙、木板等各种材料堆制而成的模型。沙盘模型最初应用在军事上,常供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调动作和实施训练时使用。现在,沙盘模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城市概貌、模拟场景、楼盘模型等等,它能够直观表达建筑物相对位置、大小、整体景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演示效果。本文将仿真沙盘模型的制作应用到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一些复杂的设计过程利用仿真沙盘模型模拟现场,将设计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形成独特的体验式教学,使同学们在模拟实践中更加轻松地学到知识,也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仿真模型的制作应用到道路桥梁专业的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专业方向的认知实习、施工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通过施工现场和仿真模型的双重教学,使同学们能够真正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仿真沙盘模型可以使同学们在体验式教学中自己发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进行模型制作应用于教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制作方案的设计

本次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工科中的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的,根据道路桥梁专业不同的课程可以设计不同的沙盘模型制作方案,尽可能包含课程讲述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例如突出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路面横断面、路基形式等内容可以尝试制作山区公路仿真沙盘模型制作;如果是突出桥梁形式可以考虑T型梁桥仿真沙盘模型制作。山区公路沙盘模型设计内容包括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选线工作,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山区桥梁设计等,T型梁桥沙盘设计内容包括T型梁桥的配筋设计,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和下部结构设计等,这些模型的制作涉及面广,要求掌握的道桥专业知识较多,难度系数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更全面的道桥专业知识点,以下以制作山区公路仿真沙盘模型为例表述模型制作的简要过程。

(二)制作方案的确定

本次实践以道路桥梁专业三门主干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为基础,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经过认真分析,结合交通工程道路技术标准规定,以教师提供的原始地形图纸为参考,经过设计计算,最终确定制作一条跨越平原、山岭、丘陵区域的公路仿真模型。基本步骤为首先按所选定山区地形图,结合山区公路设计标准,纸上选线定线,进行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等内容设计,进行山岭区、微丘区、重丘区、平原区公路的线形布置设计,根据地形考虑桥梁的设置,要求进行桥型选择和布置,然后进行沙盘模型的制作,模型的制作包括:山岭区、微丘区、重丘区、平原区公路的制作,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制作,河流的制作以及桥梁的制作。

(三)模型制作的流程

在模型制作之前,编写设计方案,画工艺流程图,还可以先把效果图用电脑软件做出来。模型的材料主要考虑造价和易成型的材料,可采用重量轻、易切割、易镶嵌、不易变形泡沫材料制作山体,辅助材料有人工胶合板、泡沫板、硬纸板、石膏等。具体制作方法:一是根据垂直比例尺大小确定等高距、材料的厚度,以及基础等高线。二是等高线的标描、复印与剪裁工作。用彩笔进行标描,对等高线进行综合取舍,在强力海绵材料上复印等高线时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并标明层数,然后逐层进行沿线切割。三是山体的粘钉工作。用乳胶漆将底层的“梯田”准确粘贴于底盘上,然后逐层进行叠加粘接,层与层之间套合不好的地方要随时用剪刀或手术刀进行修整。对于河流、湖泊,当用有机玻璃做原料时,先把湖蓝色有机玻璃压在基准起算面底下,用乳胶等粘牢,由此构成地貌雏形。按照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公路设计标准,对沙盘模型中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公路线形进行制作,先用陶泥在已经选好的路线上进行铺设,再用石膏和白乳胶涂抹路面,使路面平整光滑,然后用灰色喷漆对制作好的路面进行颜色渲染,使道路模型更显逼真。按照丘陵区桥梁设计要求,对沙盘模型中的桥梁进行制作,制作桥梁的材料有切割刀、胶水、木板、铜丝、喷漆等,先用切割刀对木板进行切割,制作出桥梁的桥面板和支座以及桥面板的护栏,然后用铜丝制作桥梁的悬索,然后用喷漆进行渲染,这样沙盘模型中桥梁的制作就完成了。

三、模型的修整与评定

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对沙盘模型进行修整、美化,然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老师和学生提出沙盘的修改意见,然后按照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再次修改后,最终沙盘模型完成。专业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结合设计的标准,团队的工作情况评定成绩,这个成绩可以认定为课程平时成绩或者是生产实践成绩。

四、结语

大学工科专业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扼杀学生的思维,无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通过将沙盘模型制作应用于大学工科道路桥梁专业教学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用以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文中以道路桥梁专业沙盘模型制作与研究为例,详细介绍了沙盘模型制作的过程、方法以及理论。这种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弥补了以往工科专业课教学表现手段的不足,使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实际模型的形式直观全面反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也弥补了目前实践教学基地普遍建设不完善的缺陷。 鉴于工科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工程反映形式的多样性,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将这一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同时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郭传昌.物理模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1.

[2]徐德生,黄玉全.沙盘模型在建筑领域的功用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1).

[3]鄢前飞,孙丽娟.山地小区沙盘模型制作及特点[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增).

道路专业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 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背景

通过对济南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段、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电气化铁道建设运营单位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新开工的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和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大规模铁路建设热潮,带来的铁路高技术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同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且在5年之内存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据统计,企业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接触网工和电力线路工,两大类人员需求量最大,约占所有比例的80%,其中又以接触网工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变配电值班员、高压测试工及其它岗位占20%。

近年来,随着350公里高速电气化铁路、250公里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铁路新技术发展迅速,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反映行业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应尽快构建适应现代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资料,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应参照铁路特有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检修工、变电站值班员等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时效性。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适应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施工、运营一线需要的,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维修、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技能,具备永不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供电安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与调试、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电压设备检修与测试、电力线路施工与维护等工作。

2.2 构建“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具有线长、点多、分散,所用设备专业、贵重、占地空间大,工作环境具有“三高”(高电压、高空、高速度),必须与铁路工务、机务、信号等工种协调配合等特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突出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特点,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2.1 产教对接

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地铁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的通道;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深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推进“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产教对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 实岗历练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电气试验工的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压电器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比武练兵,训练学生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实现“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依托济南铁路局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高职三年内到对口企业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深化“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岗历练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 产教对接示意图

图2 实岗历练示意图

2.3 “三线贯穿,多头并进”,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以培养高素质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为宗旨,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多头并进,既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又培养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践行“知能共进、德道同优”,倡导“全人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

2.3.1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本专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课岗融通,将主要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参照铁路供电段主要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供电段主要技术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技能要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按照铁路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等特有工种的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铁路特有工种中级工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标准要求。

2.3.2 以创新发明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置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环节,设立单独的学分,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卡片教学法、引导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逻辑关系法等多样性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竞赛、特长生课题研究、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创新教育”学分中,激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方位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电气创新实验室,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环境,构建创新发明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学生参加“电气化铁道技术协会”,设置技能竞赛专业选修课,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接触网技能比武”、“电力线路工技能大赛”,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

2.3.3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榜样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合理安排传统美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贯穿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并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注重长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全人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①加强通识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②在专业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

③ 举办多种形式的“美德教育”主题活动。集体讨论学习、美德日记评比、经典诵读、诚信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开发坚持“突出职业能力、适于个性发展”原则,通过对济南铁路局等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维修电工、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电力线路工、电力调度员、变电检修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胜任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化设计,确定本专业需要的主干课程。

3.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培养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由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设置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设置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电气化铁道施工、运营、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技能鉴定、社会实践、专业认知与实践的个性培养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而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示意图

4 实施效果

以“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构建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技能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专项、由单一到综合逐级递进,构建出由公共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大类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个性培养训练等环节组成的技能训练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手操作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大量胜任岗位能力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永君.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模式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4(03).

[2]吴健.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论坛, 2011(17).

[3]彭夏岁.“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探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