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养殖技术

高效养殖技术

时间:2023-06-07 09:10:26

高效养殖技术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田螺;养殖;高效;技术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几乎每个村屯都有一定面积的农闲田无人耕种。笔者所在的乡镇距离柳州市仅仅30km,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为配合柳州市政府螺蛳粉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及本单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利用农村闲置农田高效养殖田螺,促进本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在扶贫领域,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1养殖场的选址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生物,疾病较少,只要水资源丰富清洁,排灌方便,本地绝大多数的稻田都可以经改造后进行田螺养殖。但是富含铁和硫的土质的稻田是不宜进行田螺养殖的,因为富含铁的土质其铁含量较高,养出来的田螺外壳如铁锈般不好看,肉质也有可能如铁锈一样。同样富含硫的土质养殖出来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费者肯定对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于田螺产品的销售。因此养殖场址的选择应避开富含铁和硫土质的稻田即可。

2稻田的改造

为了提高产量和便于管理,养殖田螺的稻田至少需要667m2以上,多个小块的稻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联合饲养,共同投入,由专人管理,利润平分。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由于稻田泥土松软,水分含量高,因此泥土铺上田基必须大力夯实,防止漏水,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水泥砖砌好田基,水泥抹面,这样保水性较强,也更利于今后的养殖管理。田基面宽度约50~100cm,方便人员走动和放置养殖物资。多数稻田只要将田基垒高或砌高即可,稻田中原有的田泥可以不必清理,保持10~20cm厚的淤泥。稻田改造完成后注入30cm深的养殖用水,用生石灰40kg/667m2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子及杀灭寄生虫等,顺便检查田基是否有漏水的情况。生石灰消毒保持7d左右可以放水,放水完后重新注入20cm深的新水。进出水口必须安置滤水网,起到防逃和过滤的作用。

3田螺的放养

1)施用有机肥。田螺放养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适量已经熟化的有机肥,如鸡鸭牛猪粪等,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30~50kg,主要是培养池子里的有机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及食物饵料的供应。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2小规格的泥鳅苗,作为试水鱼和搭配养殖鱼类。以后视田螺的生长及池塘水质情况继续施用有机肥。2)田螺种的购买。田螺种可以从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的种苗供应场选购。应选择壳颜色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或砂眼的鲜活种螺。按8~10万个/667m2的投放量进行购买种螺。3)种螺的放养。种螺购买回来后应尽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温差,特别是池塘水较冷时,应将池塘水与田螺桶装水进行混合,温差接近时就可以投入池塘养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维持在1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螺种的投放。

4日常管理

为了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养殖必须要有专人管理,池塘有微流水。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可在池塘里种植水草或水浮莲,供田螺栖息。夏季可在池塘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阴。平时注意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或老鼠洞,严禁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于田螺喜欢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细网制作反向的防逃网。日常的饲料投喂可投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2~3d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田螺的快速生长周期为4个月,每年的5-9月生长发育最快,产量也最高。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加深水位至40~50cm。当池水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田螺会钻入稀泥冬眠,此时池塘也必须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换水,每10~15d换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铺上一层薄一点的稻草起到保温的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越冬。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2

(吉林省东丰县畜牧总站136300)

1基地选取及犬舍建筑

1.1基地选择

对于大规模的犬群饲养,应选取稍有坡度但相对平坦土壤干燥的土地;背风采光良好,在炎热的夏季可避暑通风,冬季避寒温暖,最好面对南或东南方位;拥有充足的水源供给,保证水质;交通便利,有电资源供应,与居民住宅区、交通要塞、畜禽养殖场、污水坑、化工厂保持较远距离。[1]

1.2犬舍建筑

每间犬舍都配备有单独的运动场,墙壁采用砖瓦水泥为建筑原材料,门窗可以采取钢木为建筑原材料,地面最好选择水泥地面或三合土地面,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用于排水,隔墙应采用钢管、角铁与铁丝网围成,这样既可以防止咬啃,又给饲养人员后期的清扫、洗刷以及消毒工作提供方便。关于建筑面积要根据其用途以及犬的需要来决定。面积最少为10~12m2,高度最少为2m;其中成年犬的面积为3~4m2,繁殖母犬的面积为5~6m2,幼犬舍由于群居特点,居室面积至少为8~9m2。种犬舍内应配备有长1.5m、宽1m的木制犬床,母犬的产床应适当大一些,周围需要用20cm高的木板包围。

采光与通风也是建筑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日光照射与换气是犬舍卫生条件达标的重要指标,采光窗面积应为犬床面积的1/6~1/5,并装有玻璃,夏季既要通风又要预防蚊虫叮咬,必要时安装特殊的人工换气装置用来换气。[2]

犬舍还需要考虑湿度与温度的控制,犬床应高于地面20~30cm,犬舍需要大口径的自来水管供应,以便给犬舍的冲洗提供足够的水压。下水道也要选择大口径的暗沟,如果是明沟,那么各个犬场必须设有阻隔,以防疾病或寄生虫的交叉感染。犬舍温度也有严格的控制,夏季保持在17~20℃,夏季保持在13~15℃。犬舍周围最好植树避暑,或配置有遮阴设施,冬季犬床上要铺垫软草,以便保温。

2肉犬的日常营养与调配

2.1日常营养

肉犬的饲料需要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与矿物质饲料按比例搭配。较为符合肉犬的日常营养标准为:蛋白质16%~23%、脂肪4%~8%、纤维4%~5%、碳水化合物45%~50%、钙2%、磷1%,还要注意微量元素、生长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2.2饲料调配

对于乳犬,将动物肉或内脏绞碎后加入鸡蛋、玉米粉、青菜以及适量的生长素,配以少量浓缩的骨肉汤。对于少量乳犬还可以加入少许的牛奶、米汤,可以尝试逐渐喂一些稀粥,加少量的骨粉和鱼粉;对于幼犬,用温水混合玉米、碎米、糠饼、豆饼、麦麸、骨粉以及适量的生长素及食盐。还要根据肉犬的生理特点添加一定的矿物质。犬的饲料必须经过熟处理,将饲料煮成糊状后方可饲喂,饲料现做现吃,不宜过夜。为了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洗肉应采用冷水,不宜浸泡过久,煮沸时间不宜过长,粮食清洗时淘净即可,蔬菜先洗后切,并过水焯熟,块根类蔬菜留皮。[3]

3饲养与管理

饲养妊娠期的母犬需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与饲喂时间,注意饲料与饮水不宜过凉,可以有适量的运动,为了母犬安全要单独饲养。哺乳期的母犬要饲喂营养均衡又易消化的饲料,保证饮水质量,注重日常护理;对种公犬的饲养要供应高营养的饲料,且要保持每天运动2次。刚出生的幼犬要注意保温,及时喂养母乳,注意幼犬生活环境的整洁与干燥,对于发育较为瘦弱的幼犬最好人工帮助找到乳量充足的乳头哺乳。随着幼犬的成长可适量饲喂已消毒的牛奶或米汤,并可逐渐添加鸡蛋以及碎肉。对于犬舍的安排也应仔细考虑,最好每个犬舍饲养的幼犬体质相当,因为幼犬抵抗力较弱,所以要特别注意犬舍的环境。要定期清除犬体外寄生虫。

4小结

对于肉犬高效的养殖,要注意犬的成长阶段,根据阶段安排与其相适应的饲喂方式。犬舍的建筑要科学合理,保持温度、湿度适宜,环境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1] 戴书林,刘念瑞.良种肉犬的繁育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0,(12):1-2.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3

1青鱼养殖环境条件的介绍

1.1养殖的池塘条件

青鱼的养殖池塘是有一定的条件要求的,它的养殖池塘要尽可能的靠近水源地,具有充足的水量供应,且水质要保持清新无污染,相应的电力配套、交通运输等也要发挥后期辅助作用。一般来说,池塘的开挖面积在0.40~0.67hm2为最佳,尽可能呈长方形,具有良好的通风向阳条件,池塘的底部也要平整无起伏或起伏的程度很小,水的深度维持在2.0m左右,在池塘的水注入口和排出口要设置相应的增氧设备和抽水设备,保持池内水质的清新。

1.2对池塘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在冬季季节,池塘干涸时,要对池塘内的杂草和淤泥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注意保持池底淤泥有10cm厚度,清理完成后还要进行塘埂的修复和加固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它的保水性能。在整个清理工作结束后,要进行约3周的曝晒,再配置120kg/667m2的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泼洒整个池塘内部;紧接着用长柄泥耙来对池内的淤泥进行翻动,这样可以使石灰浆和淤泥充分结合,可以对池底有机物起到氧化作用,并消灭各种病菌和有害物。此外,生石灰的添加还可以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含量。

1.3水质的改善

在整个池塘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结束后,另一个养殖条件就是在鱼种开始放样前的8d左右进行基肥的施加,把有机肥施加到池底,有机肥常见的有鸡粪、生石灰及磷肥等相混合,具体的施加量约250kg/667m2,有机肥施加结束后,把水位加深到1.0m左右,至少在0.8m以上,培养基础饵料生物。这一环节结束之后,在4d左右后再施加EM菌和单胞藻激活素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肥水和净水的实际效果,大约等待7d的时间,池塘内部的水体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浮游生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浮游生物主要是以水蚤类为主的。此时,就可以进行青鱼鱼种的投放,投放时要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

2青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分析

2.1青鱼鱼种的放养

在进行放养前,要对青鱼鱼种进行合理的选择,优先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种,根据当前青鱼市场的供需状况,要尽可能的选择投放强化培育的2龄鱼来作为成鱼的养殖。在放养时,还要对其放养密度进行控制,具体的密度选择要依据池塘出入水口的条件、养殖技术及饲料的供应等方面的状况来有针对性的把握,如果放养的密度过高,就会导致青鱼生长十分缓慢;如果放养密度过低,就会使池塘得不到高效利用。通常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提高池塘的利用率,会实行混合养殖的形式,也就是养殖与青鱼没有生长冲突的其他鱼类,如鲢鱼、鲫鱼等。

2.2饲料的喂养投放

现代大多数的青鱼养殖专业户,它们的养殖目的是为市场提供货源,供消费者食用,因此,在饲料喂养方面就要选择高质量正规商家生产的饵料,这也是其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要求。具体投放来说,在池塘大约4.0m处搭建饵料台,便于青鱼集群上浮抢食,这样可以体现出投饵机定点、定时喂养的效果,具体的喂养次数为每天3~4次,整个投饵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第1阶段在4-6月,每天4次;第2阶段为7-9月,每天3次;第3阶段为10月之后,每天2次。除了要投放人工配制的饵料外,还可以根据青鱼生长的实际状况,投放部分的螺蛳、河蚬和小虾等生物类饵料,促进青鱼的健康生长。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投放时要注意把握具体喂养的时间、天气、水温及水质等状况,保证相关因素都正常,没有异常状况。

2.3青鱼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

青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在生长过程中它自身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加大预防力度。具体来讲,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的检查池内的水质状况,必要时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对水质进行检查分析,对水质进行科学的调控,并在日常做好常规消毒和预防工作,把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采用含有氯成分的制剂进行整个池塘的喷洒,一方面起到调节水质作用,另一方面减少青鱼的细菌性疾病出现,为青鱼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采用一些特制的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喂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烂鳃病的发生。

2.4加大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池塘内部的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cm,并且水体中的含氧量要在4mg/L以上,酸碱度pH值在8左右,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肥、活、嫩和爽4点要求。此外,要早晚对池塘进行巡查,观察水质和水位的变化状况,也要对青鱼的生长状态进行必要的数据记录。

3结语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4

关键词 青虾;生态高效;池塘双季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75-01

宣城市郎溪县地处皖东南,紧邻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发展青虾养殖具有自然、地理地域、技术等有利条件。多来年,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即运用微孔管增氧、优质苗种繁育,营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青虾池塘双季养殖平均产量达3 t/hm2以上,平均经济效益15万元/hm2,实现了青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养殖[1-2]。

1 种苗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及水源条件

养殖青虾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 mg/L。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淤泥10~15 cm,面积0.20~0.33 hm2。池水深度一般要求能保持1.2~1.5 m;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孔用60~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

1.2 增氧设施

要求0.20~0.33 hm2水面安装1.5 kW增氧机1台。池底微孔管增氧一般采用主管道、充气管道、微孔管三级供气,可集中供气或分池充气的方法。池底设微孔管增氧设备(鼓风机、电动机、塑料管、微孔管等)。

1.3 池塘清整和消毒

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在2月底和6月分别干塘1次。将池四周铲平,修整夯实池埂,堵、漏防渗水,清除多余底泥。塘底泥要曝晒,要求达到干埂、发白[3]。清塘消毒一般在晴天进行,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漂白粉[4]。池塘保持水深10 cm,使用优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用量1 125 kg/hm2。或者用漂白粉(有效氯30%)75~150 kg/hm2化水泼洒。

1.4 水草移植

一般在消毒10 d后移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占20%~30%。移植用的水草用10 mg/L漂白粉消毒10 min。夏秋季青虾养殖,可选择轮叶黑藻、金鱼藻,5月轮叶黑藻、金鱼藻已开始生长,可捞取全草移植,放草量750 kg/hm2。冬春季宜选择移植伊乐藻、菹草,把伊乐藻草茎切成10~15 cm一段,每3~5株一束,插入泥中,用草量75~150 kg/hm2,水草种植在池塘四周。

1.5 注水施肥

虾苗放养前7~10 d加水至50~60 cm,注水时用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防止鱼卵、敌害生物带入虾池。在池塘四角堆放腐熟的有机粪肥(以鸡粪为好),用量750~1 500 kg/hm2,把鸡粪装入编织袋中,水肥时可把编织袋捞起,便于控制水的肥瘦。

2 苗种放养

苗种最好从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捞捕野生青虾作为亲虾,青虾苗种实行自繁自育,既可以保证虾苗的质量,减少运输环节,苗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又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夏、秋季养殖一般在7月进行放养,放养当年自繁自育虾苗,体长1.5~2.0 cm,放养量75万~105万尾/hm2,并一次放足冬春季放养所需的越冬虾苗,放养量22.5万~30.0万尾/hm2,体长2~3 cm。放养虾苗宜选择阴天或者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前要试水,温差小于2 ℃,带水操作,虾苗不要堆压。虾苗放养15~20 d后,放养10 cm花鲢鱼种450尾/hm2,配养的花鲢可滤食部分虾的蛋状幼体,调节水质。

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3.1 饲料的选择

青虾的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佳,要求蛋白质含量35%以上。根据青虾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规格的饲料,虾苗体长小于2.5 cm,投喂0号、1号料;体长2.5~3.5 cm投喂2号料;体长3.5 cm以上投喂3号料。

3.2 饲料投喂

青虾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天气、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摄食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通常以2~3 h吃完为宜。前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8%,中后期4%~6%。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每日投喂1~2次,投喂时间为8:00—9:00、17:00—18:00,上午投饵量占1/3,下午占2/3。饲料要均匀投放在池塘四周池边浅水处,为便于检查青虾摄食、生长情况,可在每口虾池设置2~3个检查台(用帐纱网制成的虾罩网),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

4 水质调控

4.1 加注新水

根据养殖季节不同适时加注新水,前期水深0.6 m左右,中期0.7~1.0 m,后期1.0~1.2 m,注水必须用80目网片过滤,一次注水以6 cm左右为宜,不能过多。

4.2 溶氧调控

青虾养殖溶氧要求在5 mg/L,水体中溶氧高,可减少氨氮、亚硝酸等物质,增加青虾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病害发生。因此,要根据天气、水质青虾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和微管增氧,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的循环运动[5-6]。

4.3 水的透明度、pH值、肥度调节

青虾养殖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5~40 cm。冬春季要注意肥水,水的透明度在25 cm,防止青苔生长,夏秋季水色要淡些,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pH值一般保持在7.0~8.5,可用生石灰调节,用量75~150 kg/hm2,化水泼洒,同时有利于增加水中钙离子,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水的肥度可通过施肥或加注新水来调节。池水透明度大,可施用腐熟鸡粪300~450 kg/hm2,如水色肥时,可适当加注新水。

4.4 定期施用消毒剂、改良剂、微生物制剂

青虾生长季节,每月施用消毒剂2次,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0.5 mg/L,以及生石灰150~225 kg/hm2,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每15 d施用1次,一般选择晴好天气,可用EM菌、光合细菌、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可达到较佳的水质调节效果。

5 病害控制

青虾实行生态健康养殖,从池塘消毒及清整、苗种选择、水质调控、增氧机、微孔管增氧着手,创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发生病害。

6 起捕上市

根据水产品市场供应情况适宜起捕。一般是池塘双季养殖,夏秋季养殖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起捕,冬春季养殖在5月底至6月起捕可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7 参考文献

[1] 乔国祥,江山.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13):37-38.

[2] 任启清.青虾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43,50.

[3] 郭庆伟.青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01(2):21.

[4] 章秋虎,王力.池塘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新技术[J].科学养鱼,2006(11):30-31.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5

黑豚归哺乳纲啮齿目属,为草食性动物,其体型肥壮、四肢粗短、头钝圆、吻较大、眼小耳短、有较长的爪,成豚体长25~30厘米,体重0.5~0.75公斤。其显著体表特征为黑毛、黑眼、黑耳、黑脚,浑身黑色。

黑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具有浓厚的野味特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含17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及抗癌元素锌和硒。微量元素铁的含量是甲鱼的3倍,营养学专家称黑豚是妇女的美容肉、青年的健美肉、儿童的滋补肉、老人的抗衰老肉,还是分娩妇女和手术后的最佳滋补品。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肉食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猪、鸡、鱼上,而在不断寻求新的野味,黑豚皮薄肉鲜美,香嫩可口,具有独到的野味特色,可与果子狸相媲美,加上其易于饲养,个体适中,价格适宜,黑豚已在我国沿海及港、澳大中城市形成了消费热,成了宾馆、酒家的高档菜肴,目前流行的“芦笋炒豚片”、“铁板串烧豚”、“笼仔鲜荷蒸豚”、“马蹄竹蒸豚煲”、“天麻洋参炖豚肉”、“龙虎头”等系列,正迎合了人们追求好奇、回归自然的饮食心理,所以餐桌上常用黑豚代替果子狸,如清蒸、红烧、熬汤、炖等,可烹制出不少名牌菜、其味无穷、食客吃后赞不绝口。

黑豚毛皮乌黑发亮,其毛长2~3厘米,皮板薄而软,是一种很好的裘皮服装和工艺饰品的加工原料,其加工性能和装饰性能可与水貂媲美,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黑豚血和豚可通过生物工程,生产国际市场紧俏的药用原料,对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黑豚是一种集野味、滋补、毛皮、药用于一体的新型黑色特养珍品。

黑豚生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饲养很简单,池养、箱养、笼养、散养都可以。食物以各种野草、蔬菜、树叶、秸秆等青粗饲料为主。黑豚性成熟早,出生后60天就可配种繁殖,年产4~5胎,胎产崽3~5只,一只母豚年可循环繁殖30~50只。仔豚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正常情况下,经过2~3个月的精心饲养,就可长到0.5公斤以上,达到商品规格。黑豚的养殖与综合开发已被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中国农用新产品重点推荐项目。

为帮助广大读者朋友立足家乡发展黑豚养殖事业,本刊读者服务部特邀从事黑豚养殖十多年、经验丰富的专家,联合举办高效益黑豚养殖技术培训班。

二、培训内容和技术要点

①全面认识黑豚及其养殖方式,饲料配制和黑豚养殖的日常管理,黑豚常见疾病的防治;②黑豚的市场营销;③牧草的种植与利用。主要技术要点是在养殖现场传授高效实用的养殖新技术,饲养全过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需要接种疫苗,养殖成活率可达96%以上。

三、培训时间和费用

每月的6日、16日、26日各举办一期高效益黑豚养殖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理论授课1天,养殖现场操作时间不限,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面援培训费280元/人,函授培训费200元/人,包含赠送1套教材和1张黑豚养殖技术光盘。

汇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邮编:330009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6

日本囊对虾俗称车虾,北方沿海地区外塘多采用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囊对虾、海参池塘与日本囊对虾套养模式,单养日本囊对虾采取轮放间捕、全养成期分3批次间隔放苗(捕大留小)的养殖方式。北方地区受自然气候制约,冬季来临之前外塘养殖的日本囊对虾必须于10月底-11月上旬收捕完毕,因此出现了秋季日本囊对虾产品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以及市场销售价格低的情况。沧州市自2017年至今在黄骅、海兴、中捷养殖区开展对冬前外塘养殖的活体日本囊对虾实施集中收捕并在工厂化车间内储养试验、示范,待春节期间推行活体日本囊对虾的节日市场供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工厂化储养成活率达95%以上,储养损失重量不超3%,销售价格480~660元/千克,取得了高质、高效的养殖效果,解决了北方地区育苗企业生产设施半年闲置的难题。现将几年来开展的工厂化日本囊对虾高效储养示范中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日本囊对虾冬储养殖基本要求

1.基础设施条件(1)养殖企业具备配套齐全的工厂化养殖车间或水产苗种培育池。(2)具备供热保温、供电、供气充氧的设施、设备,水源水质优良。2.养殖池条件(1)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池或苗种培育池的底部铺设粒径0.5~1.0毫米的中颗粒沙,厚度不小于10厘米,池底中间排水口周围用砖围成直径不小于30厘米的圆形空间,利于残饵、粪便等污物聚集和排出。每个池内设置饵料台1个,便于观察对虾的摄食、生长和健康情况。(2)养殖池底每平方米设置充气石1个,将其摆放均匀、整齐;养殖池角安放纳米管,将其固定于池壁,利于水气旋转流动;加注水口制成鸭嘴形放置在池角处,以形成注水定向水平环流,在水气流的推动作用下达到向中心集污的效果。3.配套设施、设备(1)供水设施。包括海水沉淀池、淡水储水池、蓄水池、沙滤罐、调水池。沉淀池应保证一次满足15天的用水量,蓄水池容积不小于养殖水体的4倍,调水池容积不小于养殖水体的1倍。(2)供热设备。应采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燃气、燃油锅炉或电加热等设施,同时积极采用养殖尾水余热回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模式。(3)供氧设备。配备2台罗茨鼓风机,交替使用,供气量应为每分钟达到总水体的1.5%~2.5%。(4)供电设施。配备常用电源、备用电源,确保养殖生产用电需求及安全。

二、日本囊对虾收储

1.日本囊对虾收捕秋季外塘水温降到15℃以下时采用地笼网具收捕对虾。严格把握收捕对虾的健康质量,对虾要求健壮、虾体色泽光亮、无纤毛虫附着、鳃部无污物、无空肠空胃、对虾尾扇伸张有力。2.日本囊对虾运输日本囊对虾活体运输采用厢式水运保温车,装虾水桶为长方体(塑料或玻璃钢材质),水温调整至12~15℃,盐度调整至30左右。将对虾放入长方体虾笼(一般规格为60厘米×45厘米×10厘米)中,每个虾笼装虾不大于3千克,放置在装虾桶内,虾笼叠放一般为6~8层。装虾桶底部放置固定的充气石底拖框架,底拖框架高度10厘米左右,保证虾笼和装虾桶底有足够空间,利于充气增氧和水流动,采用供气泵持续充氧。收捕储养对虾以就地为主,运输时间、运输距离越短越好。3.日本囊对虾入池对虾入池的水温、盐度与运输和原外塘养殖池温差不超过3℃、盐度不超过3,防止对虾入池后由于水质变化幅度过大造成“应激”。养殖池放养密度控制在3千克/米2。

三、储养管理

1.水质管理坚持对养殖用水进行盐度、温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总碱度指标的测量,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确保用水及养殖安全。亚硝酸盐小于0.05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pH7.6~8.5、溶氧大于5毫克/升。养殖水温控制在10~15℃,随着养殖时间推移池水温度逐渐降低,后期保持在10℃以上。养殖过程中池水盐度保持在28~32。2.换水管理采用等温水交换,保持养殖水质清新。应根据养殖周期的进展,合理调整换水量和换水间隔。储养池水位控制在80厘米左右,不宜过深。3.投饵管理日本囊对虾入池后投喂动物性饵料,每天投饵1次,夜晚投喂,饵料量视温度变化而定。投饵量控制在虾体重的1%~2.5%,视对虾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饵料的增减。4.病害预防定期检查池底铺沙状况,如出现黑化、腐臭应立即冲洗、沥水;定期对养殖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严防流行性疾病传播;日常注意观察日本囊对虾摄食、活动情况,通过摄食量增减、对虾活动异常变化等掌握对虾健康状况,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四、养殖关键点及建议

用于储养的日本囊对虾应就近在水环境状况良好的养殖区域收捕,严格把握收捕对虾的质量,要求对虾活力强、体质健壮;对虾入池时严格掌握自然水温、盐度,室内水质指标要与其基本一致,防止对虾因水质条件变化幅度过大出现“应激”;确保水质优良,溶氧充足,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以防止沙层黑化、腐臭。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优势适时销售。

作者:倪红军 何树金 胡占杰 王继芬 李今朝 孙福先 于富桥 单位:黄骅市农业农村局 海兴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黄骅市宏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沧县农业农村局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7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无公害;高效;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377-03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formes)鮰科(Ictaluridae),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肉质品位高等特点。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将斑点叉尾鮰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展斑点叉尾鮰生物学、人工繁殖与池塘养殖等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池塘饲养斑点叉尾鮰系列技术[1-4]。本研究论述了斑点叉尾鮰无公害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1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1.1 亲鱼的选择及培育

斑点叉尾鮰产卵用亲鱼的表观性状为:体长分别是头长的3.88~4.17倍、体高的4.59~5.26倍、尾柄长的5.73~6.73倍和尾柄高的11.05~11.95倍。斑点叉尾鮰亲鱼适宜的繁殖年龄为4~8岁,体重为2 kg以上,体长为50 cm以上。培育亲鱼的适宜池面积为0.33~0.66 hm2,池深2.5 m,池底淤泥厚度在10 cm以内或硬底、砂底,池底平坦无洞穴。池塘培育亲鱼水质为:pH 6.8~7.6、溶氧量大于6 mg/L、氨氮量小于0.3 mg/L、亚硝酸盐小于0.01 mg/L。雌雄放养比例为1.0∶0.8~1.0,放养密度为每公顷套养15 cm长左右鲢鳙鱼种1 500尾,以调控水质。亲鱼培育中,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其饲料粗蛋白为36%~38%;投喂新鲜小杂鱼虾前应消毒,消毒方法是将切洗好的动物性饲料用5%NaCl浸泡消毒5~10 min,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斑点叉尾鮰产卵用亲鱼池塘水质保持清新,溶氧量在6 mg/L以上,透明度在40~50 cm,定期(10~15 d)冲新水一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1.2 采卵与孵化

亲鱼产卵受精需要产卵巢。产卵巢长60~70 cm、宽45~50 cm,亲鱼进出产卵巢口径25~30 cm,一般可用瓦罐、牛奶桶、木箱等。产卵巢一端开口,便于亲鱼自由进出;另一端用尼龙纱网布封底,防止漏卵。产卵巢平放于离池岸3~5 m的池底,开口端朝池塘中央且用绳子捆扎,间距8~10 m。当水温稳定在20 ℃左右时需要检查产卵巢,及时清理产卵巢内淤泥、杂物等并清洗干净。采卵时间宜在上午10时以后,产卵初期每2 d检查一次,高峰期需每天检查一次。采卵时先轻轻提起产卵巢,驱赶雄鱼,然后用薄竹片轻轻从产卵巢壁上刮下卵块,再用手轻轻取出卵块随水流入运输容器内,让卵块全部浸于水中,同时防止阳光直射,迅速运至人工孵化场孵化。生产上一般采用孵化槽孵化,孵化槽规格为(3.0~4.0)m×0.6 m×0.3 m,槽内放置12个孵化篓(0.4 m×0.3 m×0.3 m),每个孵化篓可放置卵粒10 000~15 000粒。槽内安装水车式搅水器,转速为28~30 r/min。孵化用水需经过65目纱布过滤,pH 7.0~8.0,溶氧量在6 mg/L以上,水温22~28 ℃,交换量在10 L/min以上。孵化槽必须放置在室内避光环境里,孵化中每天将卵块翻动3~5次,以便及时清除卵块上的附着物,剔除未受精、腐败、被真菌感染的卵粒。

2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

将出膜后带卵黄的鱼苗(俗称卵黄苗、红苗)培育成鱼体全身灰褐色、体侧出现不规则灰黑色斑点的养殖过程即为苗种培育。苗种培育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苗种培育用水需符合NY5051的规定,溶氧量应在5 mg/L以上,水温23~30 ℃,pH 6.8~8.0,透明度40~45 cm。生产中一般将苗种培育分为鱼苗培育与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2.1 鱼苗培育技术

采用面积为8~10 m2、深50~60 cm的长方形流水水泥池培育鱼苗,进排水口需用孔尺寸为0.4 mm的网布纱窗拦住。培育用水应用80目筛绢网过滤,水温20~30 ℃,孵化槽中的鱼苗放入培育池时温差不超过2 ℃。一般以放养出膜后第2天的卵黄苗为宜,放养密度为10 000尾/m2,生产上用内径为1.3 cm的塑料软管采用虹吸法将卵黄苗从孵化槽内吸出,放入流水培育池中。卵黄苗在流水培育池饲养3 d后,开始投喂活体浮游动物,随后用活体浮游动物与微型颗粒饲料混合投喂,每4 h投喂一次。流水池需保持不间断流水,适宜流量为16.7~25.0 L/min,保持溶氧量在6 mg/L以上,每天清理1次培育池底的有机物与污泥。鱼苗体长达到1.5 cm以上可出池进入下一阶段培育。

2.2 鱼种培育技术

一般采用土池和网箱培育鱼种。土池培育要求池形整齐、池底平坦,池深2.5 m,夏花鱼种培育池每口池面积0.20~0.27 hm2;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每口池面积0.30~0.40 hm2;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每口箱面积15~20 m2。鱼苗入池前,土池需要干池并用生石灰消毒,用量1 800~2 250 kg/hm2,然后每公顷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 000~1 500 kg,培育池进水时要用40目筛绢纱网过滤,初次进水使池水深度在0.8~1.0 m之间。在培育池出现浮游动物后,水体透明度40~45 cm之间时可投放体长大于1.5 cm的鱼苗。网箱应在放苗前7~10 d扎好浸泡在水中。池塘与网箱苗种放养密度与出池(箱)规格见表1、表2。

鱼种培育阶段一般投喂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水蚯蚓、小鱼虾肉浆等)。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8%,粒径应与不同规格鱼种的口径相适应;动物性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使用前应消毒与清洗干净。饲料投喂量根据饲养水体中鱼体总重与水温确定,常用日饲率表示(表3)。鱼种培育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5项:一是及时分池分箱,做到分级饲养;二是及时增加池水深度。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鱼种摄食与生长的情况逐步加深池水,以不超过1.5 m为宜,加水时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45 cm之间;三是定期(一般每15 d)检查鱼体规格,及时增加饲料投喂量;四是认真填写养殖生产记录;五是防治鱼病。优质鱼种一般体型肥满、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体色一致,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灰黑色斑点、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伤无病无畸形。

3 斑点叉尾鮰 食用鱼养殖技术

3.1 池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食用鱼的饲养池塘应首先进行清整和消毒。放养的鱼种应游动活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畸形,一般放养全长为18~20 cm规格的鱼种。每公顷放养斑点叉尾鮰鱼种15 000~18 000尾,同时放养15~20 cm的鲢鳙鱼种1 500尾左右。鱼种放养适宜的水温为16~18 ℃,鱼种放养时温差不得超过3 ℃。鱼种放养前(包括以后分级、测重等操作后)都应用2%~3% NaCl溶液浸泡消毒5~7 min。饲养斑点叉尾鮰 的人工配合饲料,其卫生安全要求除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外,其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32%,粒径应与不同规格鱼种的口径相适应。

3.2 网箱养殖技术

饲养食用鱼的网箱规格为5.0 m×4.0 m×3.0 m和6.0 m×5.0 m×3.0 m。放养的鱼种应游动活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畸形。鱼种放养前(包括以后分级、测重等操作后)必须用2%~3% NaCl溶液浸泡消毒5~7 min。鱼种放养密度依其规格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尾重50 g鱼种130尾;放养尾重100 g鱼种120尾;放养尾重150 g 鱼种110尾。网箱饲养斑点叉尾鮰食用鱼的饲料,其卫生、安全与营养指标要求与池塘养殖所用饲料相同。

4 斑点叉尾鮰鱼病防治

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把平时饲养管理纳入鱼病预防范围,工作做细、做到位,对入池或入箱的鱼种要严格进行检疫和消毒[5,6]。在网箱饲养期间,每个月用生石灰在箱内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25~30 mg/L;每半个月在箱内泼洒(或挂袋)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箱内水体药物浓度在0.3~0.5 mg/L,对在池塘或网箱内使用的所有工具要严格消毒。在斑点叉尾鮰养殖周期中,需注意预防的疾病主要有水霉病、小瓜虫病、出血性败血症、肠道败血症、柱形病等。

参考文献:

[1] DB42/T 658-2010,斑点叉尾鮰繁殖技术规范[S].

[2] DB42/T 660-2010,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培育技术规范[S].

[3] DB42/T 659-2010,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规范[S].

[4] 蔡焰值,雷晓中,杨德忠,等.斑点叉尾鮰受精卵水霉病中草药防治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5):1170-1172.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8

(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3.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 清远 511510)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6-43),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A002).

作者简介:冼昶华,男,副教授,E-mail:xichhu@263.net

通讯作者:邹记兴,教授,E-mail:zoujixing@163.com

大宗淡水鱼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大水产养殖品种。它们作为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一方面提供了丰富食物蛋白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鱼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10年开始,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一直在探索大宗淡水鱼升级换代的模式,并最终繁育出改良鲫,探讨了其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1鲫简介

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又叫喜头鱼、肚米鱼,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的常见经济鱼类。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最肥美。鲫是除四大家鱼外,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高、适应性强、生产快、易饲养的优质大宗淡水鱼。

目前,鲫的种类繁多,包括原始种类和新培育的种类:主要包括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异育银鲫、杂交鲫、湘云鲫、龙池鲫鱼、海拉尔银鲫等。

2鱼种来源

改良鲫以彭泽鲫为母本,以雄性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精源,跨科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而成,本文试验鱼种是广州站工作人员在清远养殖示范基地自繁自育的鱼种。

3改良鲫的具体养殖过程

3.1养殖场地的环境

养殖地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内。养殖地区域内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没有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农业和医用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3.2池塘条件

本养殖基地有鱼苗池1个,面积1 860 m2,水深1.2~1.5 m;鱼种池2个,面积分别为2 668 m2(彭泽鲫亲鱼)和4 870 m2(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水深1.5~2.0 m;成鱼饲养池8个,面积6 790m2,水深2.0~2.8 m。池塘保水性好,塘边设有排水沟,注排水十分方便,池底较为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投饵机,淤泥厚度在0.2 m以内。每2 000~3 000 m2水面配备3 kW的增氧机1台。

养殖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5~35 cm之间。水质主要化学因子指标如下: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2~32 mg/L、总氮为0.6~4.0 mg/L、总磷为0.08~0.50 mg/L、有效磷大于0.018 mg/L、溶解氧4.5 mg/L以上、酸碱度(pH)中性或弱碱性、盐度为0.5‰~3.0‰,较为适合改良鲫的养殖。

3.3放养前准备

3.3.1清塘放养鱼种前需彻底清塘。将池水排至约10 cm,用生石灰1 350~1 500 kg/hm2,或漂白粉约65~80 kg/hm2,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左右为宜,用生石灰约2 300~2 600 kg/hm2,或漂白粉约190~210 kg/hm2,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3.2池塘整修与注水冬季塘闲时,要求抽干塘水,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或对塘堤土壤翻松晒塘1个月以上,同时对池塘四周池坡、堤埂以及进排水口等进行检查维修。整修清塘后的鱼塘在要进行养殖前10~15 d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避免对鱼种造成影响。

3.3.3施基肥以改良鲫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应尽量少施或不施肥。如果是没有晒塘或者10 d内进行过消毒的池塘,放鱼前一天,需先进行试水,具体方法为将少量待放鱼苗放入池塘事先安置好的网箱中24 h左右,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鱼体活动正常才能向鱼塘中放养改良鲫。

3.4人工繁育

3.4.1亲鱼的培育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良鲫苗种的质量,改良鲫苗种的生长情况。亲鱼的培育池一般为0.33~0.47 hm2,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少,临近水源和产卵池,排灌方便,并配备增氧机,以防止缺氧。亲鱼池选择有微长流水的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亲鱼放养密度2 250~3 000 kg/hm2,搭配50~100 g的白鲢鱼3 750尾/hm2左右,鳙鱼450尾/hm2左右以调节水质。由于鲫鱼性腺的越冬期为Ⅳ期,故培育重点应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首先是繁殖后亲鱼体质的恢复,随后一直到秋季是亲鱼的肥育过程。此阶段需贮备足够的脂肪和做好越冬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食状态灵活增减。同时注意定期加入新水和增氧,以促进性腺发育。

3.4.2亲鱼的选择改良鲫的母本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而且性成熟年龄较短。本项目养殖基地位于南方的广东,彭泽鲫1冬龄便已经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与鱼龄正相关:1冬龄彭泽鲫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2.6万~6.8万粒;5冬龄可达11万粒以上。彭泽鲫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20 ℃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彭泽鲫会在下雨以后,逆水上游产卵,卵黏附于水草上。诱导生产改良鲫的精液来自美国大口胭脂鱼,它属一年一次性产卵的鱼类,雄性精液来源于2龄雄鱼为好。为保证改良鲫品质,在人工催产条件下,彭泽鲫应挑选2冬龄以上,体重500 g以上为好。美国大口胭脂鱼雄鱼应选择无外伤,无疾病,身体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色、体型正常、体重1 200 g左右的雄亲鱼提供精源。

3.4.3产卵池与鱼巢的准备产卵池面积667 m2左右为宜。使用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处理,清除池中的野杂鱼和池周的杂草,注入70 cm、pH为7.5左右,经过过滤的养殖用水。经过筛选,鱼巢用柳树根、棕榈皮效果较好。

3.4.4亲鱼的催产鲫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水温和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恒定时,即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当池塘水温升至15 ℃左右时,亲鱼出现产卵行为。但通常以水温在18~24 ℃左右较为适宜。当水温维持在18 ℃以上时,可以进行繁殖。如果此时遇到下雨,会自然产卵,但这时的鱼苗很难保证是改良鲫,必须是美国大口胭脂鱼精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的鱼苗才是改良鲫苗种。

为了生产优质的改良鲫,我们采用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催产前,将池塘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以便拉网捕捞亲鱼。在挑选亲鱼时,性成熟的美国大口胭脂鱼雄性亲鱼胸鳍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白色精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性成熟的彭泽鲫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泄殖孔附近饱满松软。雌雄鱼搭配比例一般为5:1左右,此种搭配比例受精率较高。人工催产时间为16:00-17:00,从雌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行注射,此时渔场较为安静,同时可使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催产剂用量根据亲鱼的体重来确定,每 kg体重的雌亲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约4~6 mg,雄鱼一般不用注射。为确保改良鲫苗种质量,我们不提倡对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亲鱼采取强行催产的二次注射法。

3.4.5产卵与孵化鱼卵入池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并注水60~70 c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防止蝌蚪、野杂鱼、剑水蚤等能吞食鱼卵的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放改良鲫鱼卵750万粒/hm2左右,并及时注入新水,更换老水。水温18~22 ℃约50~55 h可孵化出苗,孵化期间要经常检查鱼卵的孵化情况,4~5 d可将鱼巢移走。出苗后可检查出苗情况和鱼苗的活力,用一个网兜在池中捕捞几下进行观察。出苗5~7 d后,鱼苗腰点显现,卵黄囊消失,鱼苗游动活泼,用手轻轻搅动水,能够在水中平游时,表明可以下塘饲养了。这个阶段在生产上称之为水花。在鱼苗出膜3~4 d时需要给鱼苗投喂一次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用一个煮老的鸡蛋黄,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在鱼苗下塘前,需投喂一次豆浆,每1 m2孵化池用50 g的黄豆磨成125 g左右的豆浆即可,全池均匀分散泼洒。泼完豆浆1 d后,改良鲫水花就可以下塘或出售了。

3.4.6鱼苗的培育水花下塘后饲养至体长2?5~3 cm的鱼苗阶段称为夏花,一般需培育20 d左右。此阶段鱼苗培育池面积以0.1~0.2 hm2为宜,放养225万尾/hm2左右。鱼苗培育池要求距离水源较近,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池边和池中没有水草生长,池面向阳,池深1.5 m左右,注水深度在0.5 m左右。鱼池清塘和消毒,具体方法与亲鱼池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池要求相对较高,必须经过干塘曝晒,保留表层淤泥5 cm左右,过量的淤泥需清除干净,池底整平,放苗前10 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2 250 kg/hm2。培育期间以人工喂食为主,一般采用粪肥培育法、有机肥与豆浆混合培育法、豆浆培育法三种。我们采用的是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利用的是有机肥能够迅速繁殖浮游动植物的优势,不但减少了黄豆用量,而且水质肥度比较稳定,养鱼效果好。具体操作方法是鱼苗下塘前7 d左右,施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以繁殖轮虫,鱼苗下塘后,前期每hm2投30 kg左右黄豆豆浆,下塘10 d后投喂豆饼糊等人工饲料,效果很好。同时,视池塘的肥度每5~7 d追施有机肥750 kg/hm2。若是以黄豆浆培育法,每天用45~60 kg/hm2的黄豆磨成135 kg左右的豆浆,全池均匀泼洒,早晚各一次即可,此法方便,但成本较高。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水质。一般每三天加注一次,每次加水10~20 cm,保持水深1~1.2 m,加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时做好巡塘工作,一般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和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饵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加注新水等。巡塘过程随时清除杂草和捞出蛙卵。

3.4.7鱼种培育从夏花生长发育至鱼种鳞片完整、鳍条长全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0.33~0.53 hm2,水深1 m左右。池塘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夏花入塘前因生长较快,要注意肥水,同时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鱼种,放养夏花15万~30万尾/hm2为宜,搭配40%的草鱼、鲢鳙冬片鱼种等,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规格宜大不宜小。同样每天泼洒豆浆1~2次,每1万尾规格3 cm以上的夏花需黄豆4~5 kg。当夏花成长至5 cm左右时,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

3.5鱼种放养

以养殖改良鲫为主的成鱼池,改良鲫的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渔获总量的50%为宜,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大宗淡水鱼,如:鲢、鳙、鲂等品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草鱼、鲤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放养密度为50 g左右的改良鲫22 500~30 000尾/hm2,50~150 g的鲢2 250尾/hm2,100~250 g的鳙450尾/hm2,50~100 g的团头鲂1 500尾/hm2左右。

3.5.1放养时间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20%为宜;秋放,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期间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80%左右。

3.5.2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下塘前应进行药浴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10 min左右,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 (20 ℃)浸浴20~30 min。

3.6饲养管理

3.6.1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观察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或用定点的投饵机进行投喂;

定质: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得有霉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可按改良鲫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定量:一天的投喂量中,上午投喂占60%,下午占40%,以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若遇阴雨天或鱼病流行时期,投饵量应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6.2投喂量与方法改良鲫投喂的人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6%以上。鱼种下塘初期,需投饵驯化,一般时间控制在30~40 min,驯食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为宜,驯食成功后搭配以适当比例的鲢、鳙,因鳙也摄食颗粒饲料,可带动改良鲫摄食,搭配少量团头鲂也有利于驯食。

3.6.3水质调节养殖水质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若透明度降到20 cm以下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若透明度达到45 cm以上时,表明水太瘦,应该施肥培水。改良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生长水温为10~32 ℃,水温过低或过高,可通过加水和排水来控制池塘的水温。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0为宜,当池水偏酸性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来控制水质,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

3.6.4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实地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做好巡塘记录,做好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鱼病检查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注排水及增氧机开机时间。经常清除池塘中污物,可起到保持池塘良好养殖环境、防控水体和鱼体病原菌滋生、抑制青蛙受精卵附着等效果。

4病害防治

改良鲫与大部分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会滋生病害,我们实施的是生态养殖,采取鱼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平时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原菌的进入,调节好水质,每月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每隔15 d使用EM菌全池均匀泼洒,并辅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可较好地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虹,徐彦山,胡国宏,等.彭泽鲫()与黑龙江野鲤()的杂交利用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7(1): 14-20

[2] 李丽,庆宁,赵俊,等.异育彭泽鲫及其双亲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5-120

[3] 汤惠明.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5(2):30

[4] 肖平,陈道印.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6-60

[5] 王正印,梁浩亮,叶林.鲫鲤杂交制种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2006(3):22-24

[6] 孙远东,张纯,刘少军,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J].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7] 段巍,覃钦博,陈松,等.用雄核发育方法制备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J].中国科学C辑,2007,37(5) :530-539

[8] 蒋一圭,梁绍昌,陈本德,等.异源精子在银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生物学效应[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 (1):1-13

[9] 黄庆洲,伍莉,陈鹏飞.清江鲫与建鲤杂交F1代苗种阶段生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 26-27

[10] 王安利,苗玉涛,王维挪,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2,9(3): 265-268

[11] 张延华,王爱英,潘晓玲,等.丰产鲫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3-44

[12] 杨品红,张倩,李梦军,等.洞庭青鲫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28-30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9

一、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

1. 生物学特性

鹌鹑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鹑属的一种小型禽类。头小、无冠、有眉线、嘴弯、尾短、四趾,体型小、体重轻(出雏时重7~8克,成鹑重120~150克);体温高,呼吸、心跳快,有飞翔能力;衰老快、寿命短。

2. 生活习性

鹌鹑是一种驯化时间短,尚存野性的禽类。雌鹑性情温驯,雄鹑仍好斗;生长发育快,性早熟(5~6周龄性成熟,开始产蛋);胆小易惊;喜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安静环境,怕寒冷、潮湿、阴暗的环境;食性杂、食谱广、食量小、代谢旺,对营养物质要求高;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喜群居,耐密集饲养,适宜大规模集约化养殖。

二、场舍建设基本要求

1. 场址选择

根据鹌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宜选择交通方便,远离居民点、其他畜禽场和污染源,背风向阳,地下水源充足、水质好,电力设施完备的区域建场。

2. 鹑舍建造

鹑舍分为半地下式、平地式两种,要求牢固(砖混结构墙、水泥地面),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通风、采光良好。顶部架设“人”字形工型钢梁,梁上按一定间距固定8行檩条以支撑铝合金扣板。内部宽5~6米,墙高2米(脊高2.6米),长度依养殖规模与养殖场地情况而定;脊顶设置换气扇,向阳面窗户规格为1.3米×1.2米,背阴面窗户规格为0.6米×0.5米,窗口附设细目铁丝网(防鼠)。舍内安装日光灯等照明设备,以备补光。

3. 笼体设备

①种鹑笼。笼高20~25厘米、宽60厘米、长100厘米,叠放在角铁架上,可放5~6层。料槽、水槽挂于笼外,槽底距笼底3厘米,笼底前低后高,以便鹑蛋滚落于集蛋槽内。承粪盘用白铁皮、塑料等制成,卷边高3厘米,留一窄边不卷边以便倒粪。笼顶固定塑料网(窗纱),防止成鹑惊飞时受伤。每笼饲养种雄鹑2只、种雌鹑5~7只。

②蛋鹑笼。采用重叠式多层笼养。笼高降为18~20厘米,其他组件同种鹑笼体;叠放6~8层,每笼饲养蛋鹑10~15只。

三、养殖管理要求

养殖初期,购进少量种鹑苗,产蛋后进行孵化,在试养摸索养殖技术的同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种鹑选留、种蛋孵化,适时更新换代,实现连年高效养殖。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发育良好、眼大小适中、颈细长、头圆、羽毛光泽、肌肉丰满、无疾病,雄鹑精包大而鲜红、啼声洪亮、体壮胸宽、体重120~130克,雌鹑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克的良N作为种鹑。蛋用鹌鹑良种有:朝鲜龙城、中国白羽、神丹1号鹌鹑等。选择3~10月龄种雌鹑、4~6月龄种雄鹑,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饲养,以便自然产受精蛋。

2. 种蛋孵化

孵化是蛋鹑高效养殖的关键环节。为孵出健壮鹑苗,宜选择产出7天内,表面清洁、花斑明显、大小适中 (10~12克)、蛋形正常的椭圆形蛋作为种蛋。种蛋储存环境:温度13~18℃,相对湿度75%~80%,忌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5~7天的新鲜种蛋孵化率为75%~80%。孵化方式以机器孵化为主,人工保温(电热毯等)孵化、鸡(鸽)代孵为辅。

①种蛋消毒。采用熏蒸消毒法。首次消毒在瓷缸内进行,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0毫升、高锰酸钾20克的量,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再次消毒在孵化机内进行,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密闭熏蒸20分钟;对产出3~7天的新鲜种蛋,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用量可减半,熏蒸时间增加到30分钟。

②温度管理。按蛋大头向上摆在蛋盘上,置于25~30℃环境下预热6~8小时,然后转入孵化机内固定蛋盘,经第二次消毒后开始孵化,温度控制在38~39℃之间。

③湿度管理。孵化机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出壳前一天提高湿度,以满足初生鹑对湿度的要求。

④通风换气。用风扇通风换气,以供给胚胎发育所需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热量,使孵化机内温度均匀。

⑤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要勤翻蛋。入孵后1~14天,每隔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45°,也可结合照蛋进行。

⑥落盘。入孵后15~16天(出雏前1~2天),将种蛋从蛋盘转入出雏盘,并将孵化机内温度降至37~37.5℃。

⑦出雏。一般入孵后16天开始啄壳,入孵后17天大量出雏,入孵后18天出完。初生鹑怕冷、失水易死亡,出雏时要保温增湿,湿度宜保持在70%~80%。

3. 育雏与育仔期管理

①群养密度。初生鹑毛干后即可群养,每平方米饲养密度:育雏期 (0~20日龄) 150~200只、育成期 (21~35日龄)100~150只,夏季适当降低。

②温度管理。雏鹑怕冷,应加强育雏保温管理,忌忽高忽低(低温会引发肠道疾病,高温导致脱水)。常用保温设备有取暖炉、育雏伞、普通灯泡、电褥子等。温度适宜时,鹌鹑分布均匀、饮食活动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育雏期温度:1~3日龄38~39℃,4~5日龄36~37℃,6~10日龄35℃,11~20日龄30~32℃。育仔期温度:21~28日龄24~25℃,29~35日龄20~22℃。

③饮水管理。雏鹑出壳24小时内,进入育雏室待安静后即可饮水。1日龄饮用30℃温开水配制的0.01%高锰酸钾溶液,以杀灭肠道细菌,以后饮凉开水。

④喂料管理。开食宜早不宜晚,雏鹑饮水后1小时即可开食。1日龄开食料为碎玉米或玉米粉,每百只加入1克酵母粉;2日龄后以饲喂全价饲料为主,要求低纤维 (3%以下) 、 高蛋白 (20%以上) 、 营养丰富、成分相对稳定。1~7日龄每天饲喂6~8次,以后逐渐减为4次,做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勿断料断水。育雏期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50%、豆粕35%、鱼粉9%、麸皮3%、骨粉2%、添加剂0.5%、食盐0.3%、微量元素0.2%。育仔期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64%、豆粕20%、鱼粉7%、麸皮4.5%、骨粉3%、添加剂1%、食盐0.3%、微量元素0.2%。饲料中还可添加胡萝卜等蔬菜,切碎拌匀后饲喂。

⑤光照管理。根据日龄确定光照时间,保证适量光照,以利于雏(仔)鹑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育雏期光照时间:1~5日龄24小时,6~10日龄不少于22小时,11~20日龄不少于20小时。育仔期用遮阳网适当遮阴,使光线稍暗些,光照时间减为10~12小时。

⑥卫生防疫。定期洗刷水(料)槽并消毒,保持笼舍卫生。1~7日龄用新城疫疫苗饮水免疫1次,21日龄、35日龄用新城疫疫苗饮水(或喷雾)各1次。

⑦其他管理。根据仔鹑处有无阴囊等外部特征,于21~28日龄进行雌雄分群。平时注意观察仔鹑的状况,检查室内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有异常及时调整。取暖季要防煤气中毒。

4. 成鹑管理

40日龄以后为成鹑。分群后的雄鹑除选留的种鹑外按肉鹑出售,雌鹑转入\舍喂养。选留的雌雄种鹑合笼混养。

①饲喂管理。成鹑饲喂配合饲料。蛋鹑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49.5%、豆粕22%、鱼粉14%、苜蓿粉4.2%、贝壳粉(或石粉)3.8%、麸皮3.5%、骨粉2%、添加剂1%,另外每l00千克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种鹑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50%、豆粕25%、全麦粉9%、鱼粉4%、骨粉4%、苜蓿粉3%、贝壳粉(或石粉)3.5%、添加剂1%、食盐0.5%。

②温度管理。适宜温度为20~2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开窗通风、降低饲养密度等;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可采取增加饲养密度、安装火炉或暖气等措施来保温。

③光照管理。鹌鹑一般45~50日龄产蛋(年均产蛋260~300枚),产蛋期间对光照敏感,要求光照16~18小时。遇阴雨天气、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夜间开灯补光。

④卫生防疫。注意防蝇虫、勤掏粪,保持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年春季、秋季各注射1次禽流感疫苗。

⑤其他管理。每天晚上10时前后及时捡蛋。注意观察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发现患鹑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10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利用符合国家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30微摩尔/克)优质油菜品种,其菜苔没有苦涩味而可作蔬菜食用,然后通过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采用早播,早栽、早管早发等一整套技术体系。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到位,一般的田块每亩可摘菜苔250公斤,价值250~300元,而且油菜籽单产不减反增,是优质油菜的一种增产增效种植模式。“一菜两用”技术操作简便,增效显著,适宜范围广,可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该模式还能有效利用秋冬温光水气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主要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选用符合双低标准并经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油菜品种,如中油杂2号、中油杂4号、华杂6号、中双9号、中双10号等。

2.施足肥料。施足肥料包括苗床和大田。苗床亩施总含量为25%的复合肥50公斤加“志信”大地硼200克(或硼砂1公斤)作底肥,定苗后结合浇水追施稀释人粪尿或加施少量尿素。大田亩施总含量25%复合肥60公斤(或碳铵6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加“志信”大地硼200克(或硼砂1公斤)作底肥。“冬至”前后亩施土杂肥60担加施尿素10公斤作腊肥。2月上旬或摘苔前一周左右亩施尿素8~10公斤作苔肥,在苗期―初花期结合防病治虫喷“志信”高硼加“志信”齐丰2~3次。

3.适时早播。“一菜两用”油菜播种期要求在8月25日~9月15日。并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亩播种量控制在400克左右,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大壮苗,苗龄控制在35天以内,移栽时单株绿叶7~8片。

4.早栽早管促早发。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坑土,适时耙地保墒,移栽前精细整地,移栽期安排在10月上、中旬,每亩栽足7500株以上(行距1尺,株距0.75尺),及时浇足定根水,以缩短缓苗期,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促早发,力争“冬至”苗单株绿叶数达到12片以上。

5.适时适量摘苔。在2月中下旬,当苔高达25厘米左右,及时摘去15厘米左右,亩产菜苔250公斤左右。注意摘苔量过大,会影响分枝再生数量而导致菜籽减产。

6.防渍防病虫。移栽前按厢宽4~5尺,厢沟宽1尺,深0.8尺,围沟宽1.2尺,深1尺的标准开好一套沟,开春后及时清沟防止春雨渍害,遇春旱应浇水防旱。苗期(包括苗床)及时搞好菜青虫和蚜虫防治,注意摘苔前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掌握好安全间隔期,防止食物中毒。后期搞好菌核病防治。

二、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不经过耕翻整地,板田直接播种或移栽油菜,并结合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使油菜达到高产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如稻板田板播、板栽油菜等,这是湖北省乃至南方水稻产区常用的油菜种植方式。免耕具有保持土壤结构,透水透气性好,可防渍促爽;实行早播早栽,有利于冬前早发壮苗,还可缓解茬口紧的矛盾;提高播栽质量;省工节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抗灾夺丰收等许多优点。因此,搞好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对发挥晚茬油菜的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技术要点

1.播栽前开沟排渍

在晚稻收割前7~10天,开好围沟,放水晾田、硬板,达到水稻收割时田面硬而不干,湿而不烂,实行齐泥割稻,结合开畦沟覆土,削高垫低,抽沟的泥放在畦两边,待中耕施肥时将其打开。同时开好腰沟,做到深沟高畦,方便田间管理。

2.综合防除杂草

免耕油菜田由于未经翻耕,杂草较多,宜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除。一是合理轮作换茬。二是覆土除草。三是及早中耕除草。四是化学防除,在播、栽前3~5天用可芜踪、农达等进行灭生性防除;播后苗前用大惠利、丁草胺、乙草胺(禾耐斯)、杀草丹、绿麦隆等除草,方法是在播后盖籽3天内完成;出苗后或移栽田,宜在越冬前(12月底)进行杂草防除,用盖草能、威霸防除禾本科杂草,高特克防除阔叶型杂草。

3.适时播种移栽

(1)播种方法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条播法,就是在水稻收获后,开宽为1.5~2.0米的畦,畦沟宽20厘米,深20~25厘米。按行间距30~35厘米,沿畦宽方向开一条深为2~3厘米的播种小槽。然后顺槽方向施足有机肥,依墒情浇好点穴水,墒情好的可免浇,再撒籽播种,盖好灰粪。出苗后按株间距10~15厘米留苗。另一种方法为穴播法,按行间距为30~35厘米,穴间距15厘米,打穴8000~10000个,穴深为3厘米,每穴下籽5~6粒,留苗1~2株。

(2)移栽技术免耕油菜大都为迟茬类型,要获得高产,需推行育苗移栽,并且要抢时早栽。免耕油菜移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铁铣法,方法是“一铣一条缝,两头两棵苗,中间按肥土,跟着踩一脚,别忘定根水”;另一种方法为条栽法,按照行距开出一条深13厘米的三角沟,在沟内施上基肥,然后栽种油菜,浇定根水。

4.合理密植

免耕直播油菜由于播种较迟,营养生长期较短,单株结角数较少。因此,通过增加密度来确保产量,一般在高肥条件下,每亩以定苗1.5万~2万株为宜;中肥条件下定苗2.5万株左右。对于免耕移栽油菜,由于在秧田期已培育出壮苗,也没有延误生长季节,因此每亩移栽密度宜在1.0万~1.2万株,肥田、旱栽、施肥水平高的应适当稀一些,而瘦苗、薄田、迟栽和施肥水平低的适当密一些。

5.科学施肥防早衰

免耕田块有效养分集中在表层,前期供肥能力较强,后期容易出现脱肥早衰。因此,要坚持基肥与追肥并重的原则,追肥比例应占50%~60%。中上等肥力的田块需亩施纯氮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9。基肥要多用有机肥,追肥按照“早施苗肥,重施腊肥,早施苔肥、巧施花肥”的原则施用。切忌苔花期偏施过量氮肥,以减轻菌核病的发生。m期―初花期用“志信”高硼加齐丰喷施2~3次,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和早衰。

6.勤中耕

免耕油菜田由于没有翻耕,土壤较为板结,杂草也很多。因此苗期必须勤中耕,一般2~3次,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培土壅向根部,促进根部生长。

油菜免耕栽培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不利于抑制杂草,草害较重;根系分布较浅,容易倒伏;不耐渍害,春季土壤升温缓慢;不利于深施肥料;后期油菜容易脱肥早衰等。因此,栽培上应针对这些弱点采取相应措施。

三、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养龙虾的优点

(1)增产增收。一般养龙虾的稻田每亩能增产10%~30%,龙虾每亩产量可达250~500公斤。

(2)除草省时。稻田里的龙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杂草和水生生物,但不吃稻秧,不仅节省了除草劳力,还能消灭危害人畜的蚊子和其它幼虫。

(3)保肥增肥。龙虾在稻田里来回不停地行动、觅食,不仅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还可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起到了增肥的效果。

2.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龙虾要选择只能种一季中稻,不能种夏粮、油菜的低洼田块,选择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不受旱涝,洪水影响,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以壤土为好),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的稻田。如实行投饵精养,必须在田块四周开挖2~4米宽、1米深的虾沟;对面积大的稻田,要开挖“井” 字沟或“十”字沟,沟宽0.5~0.7米,沟深0.3~0.5米。四周筑埂,使稻田能保持水深0.3~0.7米。

3.虾种放养时间及密度

(1)放养时间。秋季中稻收割完毕,留茬0.3~0.5米,灌水不得低于0.3米,不论是放当年的虾苗还是抱卵亲虾应力争一个“早”字,早放可延长虾在稻田中的生长时间,以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资源,常规放养时间在每年10月份。

(2)放养密度。每亩放秋季产龙虾幼苗1.5万~3万尾,若投放抱卵虾,每亩投放20~30公斤,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养殖方式、饵料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精养时要适度增加放种量。

4.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龙虾食性杂,荤、精、青饲料都吃,常用饲料荤的有螺、蚬、野杂鱼虾、动物血液、畜禽下脚料等,青饲料包括水陆草类、瓜皮、蔬菜下脚料等,精饲料有大小麦、玉米、谷物。精养投饵时要合理搭配,一般每天投放2次,以下午及傍晚投喂为主。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稻田养虾也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平时要坚持检查龙虾吃食情况,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第二天还有剩饵,投饵料量要适当减少。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11

1.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技术

耕水机的安装模式与传统增氧机械安装形式相同,只需按照水域面积选取相应型号,安装时可以根据常年风向偏上风口一些。

2.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

设备安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长条式:长条式增氧系统是用较长(一般是5~50米)的微孔增氧管布设在池塘底层,固定并连接到输气的塑料软支管上,支管再连接主管。要求微孔曝气管距池底10~15厘米,呈水平或终端稍高于进气端。风机空气从主管经支管到微孔曝气管扩散于水体,实现增氧。如双塘增氧管道布置为三级:风机――主管――支管(软)――微孔曝气管。单塘仍然是三级管网,但主管只有一边接支管。多塘管网分四级:风机――主管――支管――连接管(软)――曝气管。

(2)圆盘式:圆盘曝气器,其制作方法是用金属或塑料先制成圆形框架,圆盘直径1~1.5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5~30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在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曝气流程仍是风机或空压机――主管――支管――连接软管――圆盘内的微孔曝气管。这种形式在水深的池塘应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工厂化养殖。

(3)点式:实为微型圆盘曝气器,其圆盘直径20~30厘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2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在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该形式用较密集的布点弥补了圆盘式的不足,适用于大面积池塘养蟹。

注意事项:

1. 生态耕水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1)要求保证耕水机全天正常运转。耕水机能使水体溶氧总量增加,上下层比较均匀。但上层水(0~0.5米)溶解氧含量比使用增氧机少。因此,安装耕水机的鱼池,还要备有小功率的增氧机,以备气压低的闷热天、阴雨天和夜间等低溶氧时段可以适当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的总溶氧量。

(2)氨氮与pH和水温有关。pH和水温越高,毒性越大。因此应该定期补充新鲜水源,排出污染水体。这就要求鱼池排灌沟渠畅通,塘坝坚实。

(3)鱼池底泥过厚,容易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使用耕水机时,短时间(3个月左右)内水体氨氮含量会比增氧机鱼池稍高,但4~5个月后,水体氨氮含量会逐渐下降。因此使用耕水机必须长期坚持不停使用,不能间歇使用。

(4)耕水机具有减少饵料沉底、节约饲料的作用,使用耕水机要与科学喂养结合起来。特别是提供休闲垂钓的鱼池,鱼密度高,饲料过多,水质容易变坏,发生鱼病。应完善水质检测和监控手段,定期检查水质变化。

2.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

(1)微孔管曝气器不能露在水面上,也不能靠近底泥。首次使用时应了解塘口条件,在部分长期养殖的老水塘,由于经年积累,底部沉积了大量有机物,如突然采用大量底部曝气,翻动淤积层,会使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集中暴发,造成鱼类突发性大量死亡,因此曝气管铺放应距水底有10~15厘米的高度。开始使用时建议部分开启曝气管,观察有无淤泥泛起,确保使用安全,正常工作时水体表面应为洁净小气泡溢出。

(2)通气总管、支管和阀门布置位置应合理,不应影响渔民夜间巡塘行走安全,也能防止通气管阀被踩踏损坏,建议浅埋。

(3)正确调整系统供气压力,确保最佳增氧效果,气泡以细密、数量多为佳,目测水面溢出气泡直径应小于1毫米。

(4)检测水质,如溶氧状况,充氧效果,可用溶氧仪定时测定,并做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开机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对象、放养密度和生长期需要采取不同方案,如南美白对虾基本采用全天候增氧方式,而鱼、蟹则大多采用每天10~12小时增氧方式。

(5)经常巡塘检查,如发现增氧设施运转有故障或有损坏,应立即报修。如发现水面有大气泡则表明曝气管有破损,应将曝气管取起,找出破损点,剪除破损段后用接头连接,即可正常使用,曝气不正常应及时检修。

高效养殖技术范文12

1.彻底清塘消毒所有用来养鳝的池塘,在投放鳝种前都必须用足量的生右灰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其他有害生物。

2.避免黄鳝苗种高密度长时间暂养苗种供应商往往将收购的黄鳝集中起来进行长时间高密度暂养,这样容易造成黄鳝体表粘液脱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疾病。购种时要挑选暂养时间短、体表粘液完好、行为敏捷的黄鳝作为种苗。

3.切忌购买加入冰块的黄鳝种苗有的商贩为了运输的需要,往往直接在运鳝容器内加入冰块,运输到达目的地的容器内多为清水,但黄鳝由于水温急剧下降已造成全身肌肉僵硬,这样的鳝苗入箱后便上草、不摄食,继而死亡。

4.先换水再入箱苗种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需先换水,换入的新水与容器内的水温温差不得超过2℃。

5.坚持按“四定”、“四看”投饵法,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以蚯蚓替代鲜鱼的,在使用活鲜蚯蚓前须用3%~4%的食盐水浸泡蚯蚓5~8分钟,使蚯蚓排出体内有机质,然后用洁净水清洗干净后加工成糜状,防止黄鳝患肠炎病。

6、把搞好生态预防摆在防病工作的重要位置自始至终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高温季节要经常换水,始终保持池塘水质的鲜、活、嫩、爽。每隔半个月向池塘内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20毫克/千克。没有换水条件或水源水质差的地方,需每隔半个月使用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1次。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物,促进网箱内外水体交换,防止箱体内水质恶化。每天清理食场,每周用生石灰或其他杀菌消毒剂对食场消毒1次。

7.水生植物的虫害防治箱体内的水花生既是黄鳝的栖息场所,又是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设备,应加强管理。夏季水花生易遭虫害,可使用纯生物杀虫剂喷杀(如长效Bt、谷戈等),将虫卵或幼虫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忌使用1605、甲胺磷、杀虫霜等化学杀虫剂。

8.药物预防为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每隔半个月使用药物对池水进行1次杀菌消毒,如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戊二醛、一元二氧化氯等;为防止肠炎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拌入肝毒肠炎消进行预防;为防止肠道寄生虫病发生,可用驱虫药物拌饵,如鱼虫清、鳝虫净、强力驱虫净等,每月一个疗程;为防止肝胆病变,在黄鳝摄食量较大情况下(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使用特效保肝、利胆的养鳝宝1号拌饵内服,直至养殖结束,以确保中后期黄鳝内脏不发生疾病,安全越冬,赶上好价钱出售。

养鳝宝1号含复合胆汁酸、免疫多糖等多种成分,能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黄鳝生长,预防黄鳝的肝、胆疾病和其他病毒性疾病,使用效果十分明显。每千克配合饲料用3~5克(鲜料5千克折合配合饲料1千克),长期连续使用无毒副作用。

只要预防工作做好了,黄鳝就不会发生疾病,增产增效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