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拳击教学

拳击教学

时间:2023-06-05 10:16:33

拳击教学

拳击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创新教育;拳击;教学训练

1当前拳击教学方法实施的现状

拳击体育课程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但目前发展情况和理想中的目标之间还有着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如何去实施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既学到东西又能享受其中的乐趣。这都是值得学校和教师去研究、去分析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1新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力度不够

由于各院校拳击教师或教练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方式不一样,这些因素影响着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拳击创新教育的运用和学习不充分,依赖于陈旧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运用新式教学方法来改进教学效果,过分关注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忽略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引领学生找对学习解压的方式,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意志、增强学生韧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

1.2拳击课程设置结构单一

我国拳击教学课内容构架设计的枯燥无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主要教授传统的理论知识,而没用利用体育锻炼的优势去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1.3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拳击教学师资队伍里存在着很大的学历和教学经验的差异。一方面,专业教师或教练基本上都是在运动技术的模式下学习长大的,对科研技术知识懂得不多,授课方式比较随性。另一方面,有一些地区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拳击知识培训,对专业技能了解不精,导致在教学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创新教育理念对拳击教学训练方法的要求

2.1对体育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

在拳击教学方法创新的背景下,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有足够认识。并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能力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由于每个学条件不一样,统一的教学方可能会对某部分学生产生的效果会不明显,所以教师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发掘学生的兴趣与优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最后,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来开展教学工作,通过观察和鼓励学生,激起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创新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改进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要求学校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

创新教育就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创新意识。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中,教师要耐心指导,让学生抛弃过去的学习方式慢慢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然后把学习精力专注在创新能力中,并与自身条件相结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不断摸索与改进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3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方法的实施建议

3.1加大对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结合学生的情况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就是要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不断摸索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变化。

3.2优化拳击教学课程的设置

针对于我国拳击选修课程的课堂设计单调,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专项教师应该根据创新教育的理念,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把可操作性、合理性、娱乐性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需求,把现代科技的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确保课程的高质量。

3.3充分利用成功教学法

相比于其他文科课程,体育专项课应该是学生感到最放松的课堂。所以在训练创新的环境下,要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外可以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轻松和快乐。所以教师可以把成功教学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调整好训练标准。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在现实教学考验中,很多学生都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可以重新站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为将来在社会立足打好基础。

3.4提高教学方法的娱乐性

当今社会大部分学校在体育课的安排和设置都缺少娱乐性,过分追求体育成绩,少了一份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拳击运动本身也属于一种休闲娱乐的。学校应该在选修课程设计上增加一些趣味、娱乐的运动,减少其竞技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好处,这样不仅能达到学校的教学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5严格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

在创新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大多数的拳击专项教师对体育教育方法的创新意识还不到位,依然沿用传统的老旧式教学方法,课堂内容枯燥单一,没有活力,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等。而且学校对体育选修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的关注以及对体育教师的管理,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现代化教育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设计,把体育锻炼的好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

4结语

拳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有着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需要结合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教育创新的美好未来将会加速实现。学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加大对拳击选修课的投入,教师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结合现代科技安排出合理而有趣味性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对该项目的关注,发展拳击业余体育运动,这样拳击教育方法的创新就可以在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与关注中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杨卫华,郭云冰.创新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3):83.

[3]孙璞,苏荣海.体育教学示范方法刍议——基于对社会认知理论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24-425.

[4]徐强.浅谈拳击教学方法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34.

拳击教学范文2

关键词:血乳酸;拳击训练;监控与分析

一、前言

拳击比赛是在拳击仲裁委员会监督下,由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科研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根据本项目特定的比赛规则,以运动员为主体所进行的攻防对抗过程。业余拳击属于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共有11个级别,44枚奖牌(第三名并列);不论级别大小拳套重量均为10盎司(284g);每场比赛打四个回合,每回合净打2分钟,回合间歇1分钟;赛制通常采用单败淘汰制,只有全胜者才能获得冠军;判定胜负的方法采用打点记分法,根据场上红角和蓝角两名运动员的直接对抗情况,判断两名运动员各自的得点多寡优劣,由台上裁判(一名)、场下裁判(五名)以及仲裁委员会(五名成员)共同完成对胜负的判定;台下有医务仲裁,负责监控场上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当场上某方运动员受到伤害,医务仲裁可根据当时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决定其能否继续参与比赛。

拳击运动的拳法只有直拳、勾拳、摆拳三种;步法以运动形式分有走步、滑步和跳步,以移动线路分有进步、退步及环绕步。基本技术相当简单,但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运用又变得十分复杂。高水平拳击运动员之间的对抗,要求在每回合2分钟时间里完成高强度的步法移动、组合拳法以及攻防转换,这就对运动员身体的供能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水平拳击运动员的供能系统是在良好的有氧代谢基础上,既要以高效的ATP-CP代谢供能来保证出拳击打的力量与速度,又要以出色的糖酵解代谢供能来完成连续攻防等复杂技术动作。因此拳击运动是一项混合供氧的运动项目,其中对无氧供能系统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在拳击训练中加强对血乳酸值的监控,可以帮助我们对运动员专项能力进行适时的监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机体糖酵解代谢系统的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

海南省拳击队现役十名运动员:分为1987年、1988年、1989年三个年龄段;级别分别为48公斤(两名)、51公斤(两名)、54公斤、57公斤(三名)、60公斤、64公斤。训练年限:两名运动员训练年限为三年;六名运动员训练年限为四年;两名运动员训练年限为五年。运动等级为:运动健将级两名,一级运动员七名,二级运动员一名。

三、研究方法

以最小级别48公斤级为准,级别相近的两位选手在没有进行其他负荷练习的前提下,自行做30分钟准备活动,然后直接进行6回合教学比赛。要求队员在保证基本技术动作不变形(特别是步法不能散乱,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拳击)的前提下,全力以赴进行高强度对抗。科研人员做及时跟踪,从比赛第2回合结束开始,每回合刚结束即刻测出进行教学比赛队员的血乳酸值。然后根据测试出来的数据,做出列表统计,进行分析、对比、论证。

四、结果与分析

1.结果

表1是我校科研人员对各个时段血乳酸值的检测结果。

2.测试结果分析

(1)测试统计。根据表1的测试结果做出统计:所测试十名运动员第2回合结束即刻血乳酸平均值为14.1±1.9mmol/L;第3回合即刻血乳酸平均值为15.7±2.5mmol/L;第4回合即刻血乳酸平均值为15.9±4.1mmol/L;第5回合即刻血乳酸平均值为15.0±4.4mmol/L;第5回合结束10分钟后测血乳酸平均值为9.3±1.5mmol/L。我们考虑到可能训练年限长短不一样的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应该有系统差异,表2是我们分组统计的结果。

(2)分析。以上分析血乳酸值的变化是和运动时动用的能量系统有关的,运动时以动用磷酸原供能为主时,血乳酸较少,一般不超过4mmol/L;以糖酵解供能为主时,可达15mmol/L以上;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时,则在4mmol/L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在教学比赛的全过程里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每回合实战对打过程中,所测试的血乳酸值表明乳酸堆积应该是处于最高位置;而比赛结束经过10分钟的休息,队员血乳酸值仍然没有恢复正常,乳酸堆积比较严重。可见拳击运动的供能方式中无氧糖酵解代谢占有很大的比例。要想成为高水平拳击运动员,必须在机体血乳酸值达到相当高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以及两者的协调统一。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有一定时间积累的系统性训练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海南拳击队所测十位运动员的血乳酸的峰值均出现在第3或者第4回合,而第5回合则出现血乳酸值的分化:有的队员血乳酸值下降不明显,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总之出现了整体下降。说明到了第5回合,队员普遍已经维持不住先前对抗的高强度,身体运动能力开始出现下降。这也客观反映出我队这10名队员当前的专项训练水平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最高点。而且队内的教学比赛毕竟和实际全国大赛有差异,有些差异是平时训练所无法克服的。如比赛地点、比赛场地和比赛时间改变的适应问题;对手水平高低及是否熟悉给队员造成的压力大小问题;队员自身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自然消耗问题等。考虑到这些赛前的消耗,队员应该在教学比赛中保证6回合维持血乳酸值处于高位,这样才能确保实际比赛所需4个回合的高强度。而我队队员从第5回合开始出现血乳酸值下降,所以我队现有运动员的整体能力有待于提高,专项竞技水平还有发展空 间。

根据表2所示,训练年限有3年的运动员和训练年限有4~5年的运动员相比平均即刻血乳酸值有明显差距,且血乳酸的峰值提前。训练年限有4~5年的运动员,无氧糖酵解代谢能力明显较好,可以维持4个回合才开始出现下降,而训练年限有3年的运动员血乳酸值不高,而且从第3回合开始逐回合下降。表明后面2个回合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已经不能维持高强度,他们可能只是在靠意志或者本能坚持比赛,那么他们的代谢系统也已不再是无氧糖酵解代谢,耐力训练(有氧代谢)的成分在逐步加大。如果不注意控制,很可能就变成单纯的耐力性练习。可见训练中对于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要有区别的对待,不能笼统地一把抓。由此可见,在进行拳击专项练习时,应该加强监控,重点提高无氧糖酵解代谢能力,多进行短时间间歇训练的安排,尽量避免速度耐力性练习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使队员在高强度对抗中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样的训练才更有效果。

五、结论和建议

拳击运动员在对抗过程中的供能方式是以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达15mmol/L以上。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血乳酸最大浓度值成正比,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通过对运动员血乳酸值的监控,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队员现实竞技状态,从而提供针对个人能力特点的技战术打法。使之更加符合运动员的现实状况,避免场外指导的盲目性。

作者单位:海南省高级体育运动技术体校

参考文献: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4-125.

拳击教学范文3

THUMP Boxing Training System是全世界第一个在体适能产业中具有国际认证与最系统化的拳击/踢拳击课程。

THUMP BOXING并非套装课程,也不同于一般拳击有氧课程。我们是全世界最接近拳击/踢拳击专项的体适能课程。

一堂THUMP BOXING课程将专业的拳击训练内容与体适能的功能性原则融合, 这样可以让课程更有乐趣与平易近人, 而不是为了培养冠军选手。

周详规划一堂拳击课是必需的,THUMP BOXING课程可让任何体能程度的参与者皆可享受其中的乐趣。

什么是THUMP Boxing Training System?

THUMP BOXING是全球体适能产业唯一将拳击与踢拳击专项运动结合体适能功能性原则的国际证照系统。不但为澳洲最受欢迎的团体与个人课程,也是澳洲体适能政府机构与澳洲身体活动计划的承认学分与认证课程。除了每年在南半球最大的体适能研讨会FILEX有高达97%的满意度之外,THUMP BOXING品牌精神也延续到不同领域;参与电视实境节目制作,校园反霸凌倡导以及举办结合拳击/踢拳击、营养学与品牌营销的THUMP CONVENTION。

为什么THUMP BOXING如此杰出?

10年前THUMP BOXING还只是一间位在澳洲雪梨小型拳击健身房。随着报名人数不断增加,创办人Christian意识到提供高质量体适能拳击课程的重要性, 便开始着手研发安全有效并具高度互动与创意的课程内容,为的就是提供极具专业拳击课程给热爱运动的民众有更好的选择。THUMP BOXING除了是澳洲足球、板球队伍的训练系统之外,许多的体能教练也运用此系统帮助他们的运动员与球队。THUMP BOXING目前在5个国家共超过7500名的认证教练提供拳击与踢拳击(kick boxing)的研习课程。未来将在更多国家持续推广并培训更多专业师资。

THUMP BOXING的无可取代

1. THUMP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提供教练与老师各种程度的拳击训练系统,最少付出两天时间与体能就可以学习到拳击相关基础与进阶课程。

2. THUMP教育大家了解拳击/踢拳击的生理益处,并结合体适能安全与伤害预防原则,教练与老师们一旦理解后将可为客户提供最棒的运动课程。

3. THUMP BOXING课程与专业拳击原则几乎雷同,也极佳运用于安全的体适能环境。

4. THUMP BOXING在澳洲是最受欢迎的拳击课程,也是国际认证品牌,这代表给予认证教练与老师们高可信度的顶尖课程。

5. THUMP合格认证老师可教授团体与个人的体适能拳击与踢拳击课程,课表架构迎合各种程度,并且可在团体课程中让学生有个人体验。

6. THUMP教育训练系统指导教练与老师们让各种体能程度与运动经验的学生都可以轻松融入拳击运动,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性与成就感,这对运动动机维持与延续有相当好的效果。

7. THUMP BOXING课程在强度渐渐提升时不但让你的客人体适能程度提升,还可以感受到无与伦比的乐趣,这就是他们当初选择拳击课程时的期待!

8. THUMP BOXING提供相当专业的教学内容,我们了解拳击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THUMP BOXING首先强调伤害预防与安全准则。

拳击教学范文4

关键词:拳击文化;人文精神;市场意识;二元走向;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8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125-03

Duality Trend of Boxing Culture and Modern Boxing

YANG Qing-ling1, LIU Wei2

(1.P.E.Dept.,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2, Jilin China; 2.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33, Jilin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history research of boxing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essay states the boxing culture which bases on science notion, humanistic spirit and market consciousness that decides the essence of boxing sports.In addition,the threefoldvariation of culture theme promote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of boxing sports. For the intrinsic tense and dissimilation of boxing culture that influences the boxing sports, the author annotates the humanistic value and spirit orientation,and the duality trend of modern boxing. Actually the deep reason is the resultof the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of its intrinsic elements. And this contradiction is the separ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ce spirit, intrinsic tenseof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deviation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humanistic orientation.

Key words: boxing culture;humanistic spirit; market consciousness; duality trend; culture rethinking

投稿日期:2011-03-09

作者简介:杨庆玲,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拳击(Boxing)作为“勇敢者运动”和“力量的象征”,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世界的眼球,同时也成为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拳击学术界却重在拳击技术与训练的研究,疏于拳击文化、拳击教育的考察;忽视拳击文化传承和价值理性的培养。拳击若只是研究提高专项的体能、技能、成绩和奖金等物化层面,就会使其拳击的工具理性偏重,形成功力欲望的膨胀。如果不了解拳击文化内涵的真谛,就会削弱价值理性的基础地位,使拳击主体迷失。许多拳击运动员把满足物欲视为目的,而将人作为手段。这种目的与手段的错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极大的阻碍。因此,探索拳击与文化的关系,寻找迷失的拳击文化真谛和精神价值,不仅对于研究拳击运动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于拳击运动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价值。

1 拳击文化的基本内涵

拳击虽起源于埃及,但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却是创始于古希腊,衰落于古罗马,复兴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流行于当代世界。探索拳击运动的兴衰,显然不能从它的生物属性去寻找,因为所有民族都具有攻击本能和用拳搏击的悠久历史。也不能从军事行为中去探求,所有民族都有过英雄崇拜和经历过残酷的战争,但是,除希腊文明外,都没有出现拳击竞技运动。

比希腊人更崇尚武力的古罗马,且使拳击运动走向衰落。拳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离开文化因素,无法解释拳击运动的二元走向。拳击文化是了解拳击运动的思想路径。

拳击文化在拳击运动发展史中,形成了三大基本要素,即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和市场意识。

1.1 拳击文化的科学理念 科学理念是指古希腊哲人所独具的崇尚自然(秩序)、追求真理(知识)的理念,它是科学精神的真正源头。正如怀特海所说,“我们如果没有一种本能的文化信念,相信事物之中存在着―定的秩序,尤其是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秩序,那么现代科学就不可能存在”「1。希腊哲人认为,通过理性对现象世界背后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秩序)的认识,就是真理。“求真”是最高的价值理想,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科学理念从两个维度影响了拳击运动;一是崇尚自然秩序形成的规则至上的信念,推动了由普适性规则构成的竞技运动制度的形成;二是由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客观反映的求实观念,推动了科学的人体理论和运动技术的发展。

1.2 拳击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人格平等、个性自由、尊重生命、爱好和平、团结宽容都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要素。希腊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文文化。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名言,确立了希腊文化以人类为认识对象、以人为目的的价值目标。为此希腊人独创了城邦民主制。每个自由民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出任公职的平等机会;每个人都靠个人的能力通过平等竞争获得荣誉和地位。正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下,脱胎于军事行为的拳击实现了文化升华。拳击活动从你死我活的生死对决的判官,演变为人类攻击本能无害的文化宣泄。平等的竞技者服从普适的公平规则,胜利者因胜利获得桂冠,败者也因参与而不失尊严;这告别了以往竞技活动的野蛮和血腥,体现人民的团结和宽容。竞技运动由此变成了公平的竞争、和平的对抗,变成了促进人自由发展的游戏,各民族、各城邦友好交流的平台。

1.3 拳击文化的市场意识 市场经济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它从地中海沿岸几个孤零零的城市,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不仅作为经济基础支持了现代拳击运动的兴起,而且作为文化要素为拳击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市场主张独立平等、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规则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文化理念,本文称之为市场意识。它不仅与上述科学理念内在契合,而且与人文精神一脉相承。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本身就是早期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市场经济文明又与拳击文化明通暗合。离开市场意识,无法解释现代拳击运动。

2 现代拳击运动的二元走向

2.1 现代拳击运动二元走向的文化特点 拳击比赛将资本主义张扬个性、鼓励冒险、崇尚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意识演绎得淋漓尽致,将进化论的生存竞争观念化为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在自由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19世纪末,市场经济意识对拳击文化实现了整合,催生了现代拳击运动。

市场意识所涵的人文精神是分裂的,―方面强调自由平等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将自由竞争导致的不平等视为天经地义;―方面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另一方面却将所有价值转换为交换价值和金钱关系。当资本主义战胜封建统治后,市场经济意识所含的人文精神就被其效益最大化目标所湮没了,商业化拳击走上现代拳坛。同时,在奥运会复兴的文化背景下拳击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现代奥运精神相结合,支撑着业余拳击运动义无反顾地走向非功利化的人文目标。

于是,现代拳击运动出现了二元走向:一是继承了希腊拳击以人为目的、追求精神价值的人文取向,发展为以奥运拳击为代表的业余拳击;二是继承了古罗马拳击以功利性性品质,与现代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发展为以功利为目的的商业化职业拳击。

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除比赛规则有很大不同外,在赛事的性质、时间、防护、体重级别、宣传和裁决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然而,最根本的区别来自拳击文化和运作方式的区别。

业余拳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培养其顽强拼搏、机智勇敢和英勇善战的优良品质为

目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促进友谊为宗旨。业余拳手代表会员国参赛并为之争取荣誉,所有会员国权利均等。优胜者只获得奖牌,没有酬金,给优胜者授奖时,升国旗、奏国歌。拳手参赛的费用由参赛国政府投入。获奖的拳手也会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的奖励。

职业拳击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商业化为运作形式、以拳手竞技观众为特征,所有参与者都不同程度地以金钱为目的。运动本身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通过身体技能的较量,创造最大商业价值。拳手比赛的目的是赚钱,只要参加比赛,输赢都会按合同拿到酬金。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至今泾渭分明。职业拳手不得参加业余拳击比赛,同时,业余拳击运动员也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职业拳击比赛。尽管许多拳王曾是奥运会冠军,但是一旦涉足职业拳坛,就永久失去业余拳赛资格。

可以说,现代拳击以竞技和两种形式风靡世界,表现为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两大系统。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业余拳击,统领着竞技拳击运动,而世界拳王争霸赛是职业拳击的天下。

2.2 职业拳击蕴含的人文因子与过度商业化现象 职业拳击并非价值理性的绝对泯灭,其中也蕴含着人文精神的因子。

首先,职业拳击的比赛规则是公平的,显示了平等精神,拳手作为市场主体也有着选择自由,体现了自由意志。

其次,职业拳击虽然是以金钱为目标,作为领导者的世界职业拳击组织却是非盈利性质社团。同时,它们也做出了一些人文举措,例如, WBC的大部分收入用来促进拳击运动和改善运动员医疗设施,1982年宣布,所有的赛事由15个回合缩短至最长12个回合;美国国家拳击协会(NBA)推出了著名的拳击医疗方案、教育服务方案、拳击抚恤退休金方案等等。

再次,职业拳击有时也附带人文目标。美国拳击是在反种族歧视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现代拳击成为黑人寻求自由和摆脱白人压迫的平台。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黑手凭借自己天赋的运动能力和斗争勇气,不但推进了拳击运动的发展,也推进了民族平等和人类进步。

然而,过度商业化弊端始终笼罩世界拳坛,成为职业拳击良性发展的重大障碍。具体表现是:第一,过度残酷,无视威胁生命价值。拳手为了制胜获利,不惜使用最残酷的致命动作和卑鄙手段击打对手,无视生命价值。许多著名拳手毙于拳坛,使之过于野蛮和血腥。第二,过度,助长人的卑劣天性。观看拳赛的人只注意自己的赌注,无视拳手的死活,泯灭人性的善良和人道主义精神,唤醒原始的攻击本能和丑陋欲望。第三,扭曲规则、玩弄骗术、打假拳牟利,破坏公平竞争,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

拳击因为残酷和野蛮使拳击的荣誉遭到了践踏;拳击因为金钱使其变了味道。要消除拳击的过度商业化弊端,消除拳击文化的异化现象,关键在于由市场意识对拳击文化的整合,转向由人文精神对拳击文化的整合。市场经济已经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宏观调控的经济,科学的宗旨已经由人与自然的抗争转化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时代精神也由竞争对抗转向和谐共生。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人文精神应当统领科技理念和市场意识。

因此,拳击文化的继承与整合是拳击运动发展的动力。拳击与人文相融合使拳击回归教育是拳击生存的土壤。

3 现代拳击运动的文化反思

3.1 现代拳击的二元分裂源于拳击文化要素的矛盾 现代拳击的二元走向及其分裂,其深层原因是拳击文化内在要素对立矛盾的结果。这种矛盾表现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紧张,市场取向与人文取向的背离。

人文精神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通过人的生命体魄的碰撞,彰显独立、平等、进取、奋斗精神,实现个人的健康发展、人际的团结、友谊与社会和谐。科学理念已经化为合理的规则及规则至上观念、适合人体机制的拳击技术与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科学的组织体系。拳击是最激烈的竞技形式,最有效率的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目的都是为了遏制对手,使其失去再战能力。显然,是以摧残健康乃至生命的否定形式去肯定生命的价值。随着比赛的日趋激烈和功利化,科学理性变为工具理性,制胜成为唯一目标,必然与追求人文理想的价值理性产生矛盾。市场意识的人文目标――自由竞争、主体平等、人格独立都是从属于利益魔杖。市场意识与工具理性的结合成为职业拳击不竭的动力。同时,也对人文精神提出了最为尖锐的挑战。

任何持久的世界性运动,必须有雄厚的经济支持。因此,拳击的商业化是拳击运动发展的一大趋势。融于市场领域中的职业拳击还会坚持固有的走向。相反,融于公共领域的业余拳击也将坚持自己的人文法则,公共财政和公共精神也将为之提供经济和价值支持,使之代表健康纯粹的人文精神。

3.2 职业拳击过度商业化现象 过度商业化弊端始终笼罩世界拳坛,成为职业拳击良性发展的重大障碍。具体表现是:第一,过度残酷,无视威胁生命价值。拳手为了制胜获利,不惜使用最残酷的致命动作和卑鄙手段击打对手,无视生命价值。许多著名拳手毙于拳坛,使之过于野蛮和血星;第二,过度,助长人的卑劣天性。观看拳赛的人只注意自己的赌注,无视拳手的死活,泯灭人性的善良和人道主义精神,唤醒原始的攻击本能和丑陋欲望;第三,扭曲规则、玩弄骗术、打假拳牟利,破坏公平竞争,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

3.3 用人文精神整合、统领拳击文化,是拳击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 要消除拳击的过度商业化弊端,消除拳击文化的异化现象,关键在于由市场意识对拳击文化的整合,转向由人文精神对拳击文化的整合。市场经济已经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宏观调控的经济,科学的宗旨已经由人与自然的抗争转化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时代精神也由竞争对抗转向和谐。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人文精神应当统领科技理念和市场意识。

首先,在强化公平竞争、规则至上的基础上,用人文精神统领规则制定、修正的制度安排,将人文精神注入制度之中,约束野蛮攻击本能的肆意宣泄,约束过度残忍危及生命的致命动作。加强拳击规则、组织规则的科学化、普适化、人文化。

其次,用人文目标统领功利目标,高扬超越功利的人文价值取向。反对人的本质的物化和单向度发展。在现实中用舆论导向制度规约、经济调控约束拳击的过度商业化和目标的纯粹商业化。

最后,加强拳击文化尤其是拳击人文精神的提炼、弘扬与立体化传播。通过社会和学校教育、着力提高业界人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文精神与市场理念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 〔美〕威尔・杜兰,幼儿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上)[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9.

[3] 番洪涛.东西方体育实质探析 中国教育论文省略.

拳击教学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太极拳 认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41-04

1 前言

认知是一切态度和行动的出发点,准确客观的认知能够使得大学生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和行动,错误的认知能够使大学生做出错误的乃至偏激的判断和行动。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受到影视、小说、游戏等太极拳为题材的媒体影响,大学生不能准确的认识太极拳,甚至曲解了太极拳的很多优秀价值。研究上海市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现状可以分析太极拳的客观属性和大学生对太极拳理解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及时了解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情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所查阅、搜集的资料大多为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相关论文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重点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典藏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研究向上海市15所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对其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其中共发放问卷1152份,有效问卷1106份,有效率为96%。

2.2.3 专家访谈法

就太极拳功能属性的划分,对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了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信息。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访谈及考察内容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太极拳文化方面的认知

3.1.1 对太极概念的认知

“太极”一词源出于《易经》。《周易・系辞上》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本来就具有太极实体,二者同时存在“天地万物乃太极即太和氤氲之气自身的显现,并不需要在天地万物之先安置一个实体作为其本原,而后再生出万物“太极作为阴阳合一之实体,始终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为万物所固有,与万象同有而俱生。”可以看出,太极是宇宙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太极以阴阳的形式表现出来。《太极拳论》记载:“欲知太极,先辨阴阳。”由此可见,只有明白阴阳的道理才能明白太极的道理。太极以阴阳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低、刚柔、动静、内外、呼吸、上下、虚实、开合一切的对立都统称之为阴阳。而具备了阴阳学说的拳种便可以称之为太极拳。所以传统哲学里的太极思维是太极拳创立的根本方法论基础。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道理深刻。当前“太极”一词被广泛运用,使得很多学生经常听到“太极”一词,但由于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实践经历等众多因素影响,使得大学生在经常接触到“太极”的同时,对太极的含义往往不甚了解,对“太极”的实践更是无从说起。在对大学生是否明白“太极”的含义调查中发现(见图1),似懂非懂的占到56%,不明白的只占到24%,明白的只占到20%,也即是说对太极概念模糊的总数占到80%。依据中国,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倘若不明白太极的含义的话,太极拳的实践便无从谈起,只能照葫芦画瓢,无法实现太极拳记载的太极拳的众多功能。

3.1.2 对太极拳技击功能的认知

太极拳从本质上说属于武术,是通过捧、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个技击方法编排而成的武术,其核心的初衷在于技击。在当前以健身作为主要目的的太极拳习练背景下,太极拳的武术内涵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因此,许多人对于太极拳的理解是太极拳只是一种健身的拳种,而不能用作于技击。

与此同时,社会中的诸多太极拳名家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拳术,可以通过内气伤人,将太极拳吹嘘的神乎其神,过分夸张了太极拳的技击功能,给部分大学生造成太极拳像武侠小说描述的一般具有神奇般的功能。

这种无视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和过分夸张太极拳的功能的现象都没有对太极拳建立一种客观理新性的认知。在调查的大学生之中(见图2),有66%的学生认为太极拳是可以进行技击的,有19%的学生对于太极拳能否技击的情况说不清,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不可以进行技击。由此可见,虽然太极拳的流行主要出于健身功能,但是仍然有大部分学生知道太极拳是可以进行技击的,这个结果是很值得欣喜的事情,说明当前上海市太极拳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3.1.3 太极拳是否属于文化认知

太极拳属于武术,被定义为一种体育项目,太极拳属于体育,却远高于体育,这是由于太极拳所蕴含的内在文化所决定的。太极拳除了能够强健体魄之外,还可以修身养性,就是由于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所决定的。长期以来,太极拳一直被视为“哲拳”,认为太极拳背后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不同行业的人也可以从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之中受到启发,进而应用到所在的行业。

当前,太极拳已经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再进一步的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能否认识到太极拳的文化本质,并不只是将太极拳作为一个简单的体育项目,决定着能否从更高层面去认识太极拳。从而,在太极拳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太极拳产生更多的思考,能够不断激发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人的技艺和文化修养。在对上海市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访谈之中发现(见图3),认同太极拳属于文化的同学有1022位,占到总数的92.4%,不赞同和说不清的共占到7.6%。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可以认识到太极拳的文化本质,显示了上海市太极拳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3.2 对太极拳功能的认知

3.2.1 太极拳促进健康功能认知

相对于西方体育项目,太极拳以经络、脏腑、气血理论为依据,对健康的促进有着中国式的健康促进理论。太极拳历史的实践也被证明,太极拳对生命健康的促进是非常大的,是西方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太极拳对健康的促进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从生理、生化、机能指标等多角度来探索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对健康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认知对于大学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体质虚弱的大学生而言,对健康促进的认知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在对太极拳对健康促进作用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显示(见图4):有36%的学生认为太极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很大,有40%的学生认为较大,有1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6%的学生不清楚,没有学生认为不大。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太极拳对健康促进的功能是比较认可的,显示了上海市太极拳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比较理想的。

3.2.2 对太极拳技击功能认知

太极拳从本质上属于武术,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之中,包括套路训练和散手训练,其中散手训练就是指太极拳的技击训练,由于当前社会的太极拳习练原因多从健身养生出发,从而使得太极拳的散手训练并不被广大大学生所了解。当然,在太极拳的相关影视、教学传播之中,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被得到充分夸张,因此,太极拳的技击功能也存在一定的认知群体。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是属于太极拳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技巧进行的以弱胜强的特殊技击方法。太极拳看似柔软,实则绵里藏针,通过中国特有的以静制动,由慢生快的特殊训练方法,锻炼出太极拳特有的内劲和超快的技击速度。但由于师资、专业培养等外在诸多原因,造成大学生并不一定能够认识到太极拳的技击功能。

大学生对太极拳技击价值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得到广泛认知,在对大学生进行的太极拳所具有的技击功能状况的认知调查中发现(见图5):有15%的学生认为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很大,28%的学生认为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较大,35%的学生认为一般,13%的学生认为不大,9%的学生不清楚。有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还是存在广泛认知的。显示出,虽然当前太极拳的学习主要目的为了健身养生,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可以肯定太极拳的技击价值,显示了太极拳传播过程中并没有失去太极拳的核心功能。

3.2.3 对太极拳促进品德修养的认知

太极拳不只是简单的身体训练,而且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心性。当前,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功能不断被社会所熟知,至于其中的道理却并不清楚。《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了太极拳练习的必备道德要求诸如:“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何能学艺;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行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必受教,人岂不乐告知已善哉,积重以为善,善斯大矣。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智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不灵,动一着自称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可以看出太极拳对道德修养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拳法的学习才能不断精进。同时,太极拳学习的层次不断进步,对习练者的心性培养有着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往往渴望自身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因此,太极拳对品德修养提高的功能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在调查的同学之中(见图6)有638位知道太极拳是可以促进道德水平提高的,占到总数的57.6%,有468名学生不知道太极拳是可以提高道德水平的,占到总数的42.4%。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可见在大学生的太极拳教育过程之中,太极拳学练的基本准则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3.3 太极拳发展方面的认知

3.3.1 太极拳起源的认知

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甚至在专业的学术领域也存在争议,比如有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之说,王宗岳创造太极拳之说,以及陈王庭创造太极拳之说,给太极拳的历史留下了不同的说法。当前,一般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明朝末年的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所创编的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最早门派,后来经过不同的武术家逐渐演化出了杨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太极拳流派。

对太极拳起源的认识可以使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更好的兴趣,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客观理性审视太极拳的理性思维。且不从学术去争论太极拳的起源问题,对大学生而言以知不知道太极拳起源进行调查(见表1),发现知道太极拳起源的占到30.38%,不知道太极拳起源的占到69.62%。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不知道太极拳起源的,显示出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太极拳历史知识的普及尚且不足。进一步统计发现,在知道太极拳起源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比例分别占37.5%、35%、19.48%、28.57%,这显示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对太极拳起源的认知并没有得到加强,显示了太极拳历史知识的教育并没形成年级增长为特征的而逐渐加入。

3.3.2 对太极拳流派的认知

太极拳在流派方面主要包括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吗,武氏太极拳等五大流派。每一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陈式太极拳演练往往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而杨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则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运动开合舒展大方;而孙氏太极拳演练又结构紧凑,逢进必退。虽然同属于太极拳,但是却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运动风景。

当前,高校的太极拳的教育往往仍然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是在杨式太极拳老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近几年来,各类的太极拳门派广泛发展,尤其陈式太极拳在社会广泛传播,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对大学生听过的太极拳种类的调查中发现(见图7),听说过陈式太极拳的有510次,杨式太极拳390次,孙氏太极拳114次,吴氏太极拳138次,武氏太极拳156次,其他210次。可以看出虽然当前的高校太极拳教学仍然以杨式太极拳为主,但是陈式太极拳却是被大学生知道最多的门派。需要注意的是,有210次听说过其他种类的太极拳,反映出太极拳门派的多样性。

拳击教学范文6

应征入伍,打遍军中无敌手

余吉利坐在我对面,我仔细打量,想找出全国冠军的影子,却几乎无法找到。一开口,他的语速极快,我竖起耳朵才勉强能听明白。

余吉利出生在1930年的上海,霞飞路927弄,称霞飞坊。1924年,霞飞坊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普爱堂投资建造,一大片整齐的3层砖木住宅,到今天还是一景。余吉利的父亲余宏基就在比利时房屋公司工作,是个普通职员,母亲在家带几个孩子。

少年余吉利在铭本小学读书,又进雁荡路业余中学。在余家附近的汾金坊,住着大同大学外语系的大学生黄晓阳。黄晓阳是业余拳击爱好者,是他把余吉利引入了拳击这一行。

上海开埠,就是开放。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专派体育干事艾克斯纳前往上海,协助成立体育部。1940年,青年会开始办拳击训练班,教练是个名叫D.B.Reieh的法籍犹太人,每隔两周举行一次邀请赛,邀请精武体育会、西侨青年会、俄罗斯总会、法国总会、犹太总会等拳击手比拳。黄晓阳把少年余吉利带去,直接向外国拳击手学拳。余吉利身体条件好。刻苦,对拳击非常投入,也长进飞快。

1949年4月,渡江,同年5月27日,上海政权易帜,19岁的余吉利迷恋在拳击爱好中,对政治并不关心。基督教青年会仍是拳击运动中心,继续在八仙桥和四川中路599号的会所举办训练班。四川路会所由当时著名中国拳王周士彬任教练。在余吉利刚开始学拳的1946年,24岁的周士彬已是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七国拳击赛冠军。

1951年,上海市政府收回跑马厅,成立足球队,还举办一系列体育义赛,以门票收入支援抗美援朝。就在一次市级比赛上,余吉利一出手,就打了个上海市冠军。

1952年,几个军人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参军去。原来,当时军事学院体工队打算成立拳击队,看中这个年轻的上海冠军。余吉利高高兴兴参军去。

余吉利一直保存着“革命军人证书”。证书是正体直排,由右及左:“革命军人证明书,余吉利同志系1952年12月参加我军,现在本院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此证”。下面是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以及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的署名。

参军不到一年,余吉利打遍军中无敌手。1953年11月,天津举办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相当于全运会前身。代表华东的上海选手陈新华获轻量级冠军,周士彬获中量级亚军。余吉利以全军第一名成绩代表队参赛,击败所有同级对手,成为次中量级全国冠军,成为“中国拳王”。那一年,余吉利23岁。

试图逃港,被捕入狱坐大牢

此后两年,没有举行全国性拳击比赛。当了三年多体育兵的余吉利退伍了。1956年9月2日,他来到上海市曹阳第二中学任体育教师。

1961年8月30日,区教育局调动,他去了甘泉中学教体育。家搬到襄阳南路,余吉利成家了,妻子是篮球运动员,也教中学体育,他们有了两个女儿。

1963年,余吉利出事了。

余吉利天性喜欢自由自在,本质上是那个独立执著而又性格散漫的拳击手。回上海,他又回到原来的朋友圈。这个圈子里,自然常有香港的五色消息。对他们来说,香港永远是令人向往的迷人都市。三年饥荒的日子里,香港又凸显为邮寄食品的丰富源头,谁家有个亲戚在香港,都不再愁饥。这时,余吉利的朋友圈子里。流传起广东人向香港大迁徙的消息。

传言不虚。对广东人来说,香港近在咫尺,是无法抵挡的诱惑。1958年港英当局实行出入口平衡,广东每天出入香港只不过50来人。1961年7月,在饥荒压力下,广东当局开始实行放宽出港政策。1962年4月下旬,广东出现大批越界向香港迁徙现象,5月上旬突然形成大潮。正因为势头过猛,很快政策收紧。1962年6月14日,广东开始制止和坚决收容非法迁徙。当时各路消息传播缓慢,待广东宽容迁港的传闻传到上海,1963年,余吉利和朋友鼓起勇气去广东探个究竟,已经整整慢了好几拍。不仅迁港大潮早已阻断,在新政策下,这样的企图已被列入要打击的罪行之列。

广州探了个究竟,出不去,余吉利就回家了。很快,一起去的甘泉中学同事黎国良和女友在杭州被捕,情急之中的黎国良还托人给他带口信。一切都晚了。余吉利承认,是想去香港,摆脱食物票证不足的困境。

议论偷渡被归作企图策划“叛国投敌”,余吉利被处以三年劳教,先送收容所,然后,武装押解下,被大卡车送往安徽郎溪、广德两县交界处,那是上海监狱管理局下辖的上海市白茅岭监狱。

妻离子散,刑满释放无家归

一切发生得太快,余吉利以最后一点理智和勇气,断然作出一个决定,他提出离婚。他知道,去了白茅岭,是终生的罪犯烙印,妻子孩子都会受株连。

他的相册里,我发现一张全家福。那是他一生最幸福时光的纪念。泛黄照片上,憨厚的年轻拳王和妻子靠在一起,他们各抱一个女儿,照片后面是拳击手用蓝色钢笔拙拙书写的几行心情:“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可是,好朋友啊,可知道我忧心忡忡?65.3.16.灯下”。

余吉利告诉我,他还是本能地怀一丝侥幸,企盼成为他活下去的支撑:也许,拼命劳动改造可以回上海,也许,大环境改善后,可以和妻子破镜重圆,也许,能重新回家拥抱女儿。可是,消息传来,妻子带女儿改嫁了。三年劳教期满,他必须留场,没有刑满回家的限期。

在余吉利的难友李梧龄的回忆录里,我惊讶地发现余吉利内心的一点隐秘:余吉利当年想去香港,原来并不仅仅是为了充裕的食物。

退伍离开专业队,余吉利还是迷在拳击里。1958年全国20城市拳击锦标赛,余吉利和上海市业余队队友一起获团体第一名。单项比赛中,余吉利获轻中量级第三名。这一次,36岁老将周士彬获次中量级冠军。余吉利似乎不愿对我提起这场比赛。虽胜败乃兵家常事,可28岁的余吉利打了个第三名一定很懊丧。可以想象。他如何憋着劲想着下一次,想着一定要夺回冠军来。可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没有下一次了!

1958年。中国迎来的年代。体育界也未能幸免,拳击界亦不例外,突发高烧盲目发展。上海机床厂一名青年工人比赛中被击伤头部又缺乏恰当护理,不治死亡。一时伤亡频报,国家体委仓促宣布,第一届全运会拳击项目取消。上海随即停止所有拳击训练。自此整整20年,拳击运动整个从中国消失。

余吉利苦苦等候过恢复拳击运动的消息。可五年过去,1963年,他已经33岁,拳王生活在一个没有拳击运动的国度,他度日如

年。恰在此时,朋友们议论起迁徙香港的可能,对1963年的余吉利来说,不仅是改善家庭生活的一种可能,更是拳王运动生命的最后一线生机。

在绝望的白茅岭,已经失去一切的余吉利,曾向难友李梧龄道出了自己的痛心故事和有过的世界拳王之梦。

最后自尊,天命重上拳击台

唯母亲还在等待儿子归来。余吉利在白茅岭,母亲在上海,经历1966年的“”开始,又迎来1976年的“”结束,母亲仍然没有等到儿子可以堂堂正正把户口迁回家的消息。又过了三年,1979年,母亲终于等不及,走了。余吉利回家奔丧,心灰意冷。据当时规定,母亲在,他还有几天探亲假,理论上说,也还存着政策改变返回上海的可能。母亲一走,和上海的最后一点联系被切断,从今往后,一年365天,他一天也不能离开白茅岭,他要和无数留场人员一样,埋在山里了。这样的前景,他实在不甘心。

1979年,整个局势在松动,49岁的余吉利感觉自己还强壮,年轻时独立闯荡的心又在复活。他作了个决定,闯出一条活路来,他跑到青岛开始教拳,只要有口饭吃,能自由,就满足了。作这个决定并不容易,那个时候,擅离一个隶属上海监狱管理局的劳教农场,要有触犯天条的勇气。这也是别人都不敢离开的原因。

就在中国拳王余吉利惶惶为自己是否要回白茅岭而内心挣扎的1979年,美国籍的世界拳王阿里给中断20年的中国拳击运动带来了复苏希望。因为邓小平在接见阿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拳击运动也可以成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的渠道”。

国家恢复拳击运动还在阿里初次到访的七年之后。上海精武会却率自先行。精武会仍记得余吉利是它的会员。1980年精武会举行拳击表演赛,特请了“擅自离农场不归”的余吉利。

50岁了,他重新走上拳击台。这已经不是争强斗胜的年龄,他却永远感激这场比赛,是精武会,使余吉利重抬人的自尊,一个自由拳击手的尊严。

古稀奔波,为了那份退休金

1985年5月,拳王阿里再度访华,访问了上海精武会,在上海体育学院和余吉利的老友周士彬举行了表演赛。1986年,阿里三度访华,同年6月。国家体委终于在秦皇岛会议宣布:恢复拳击项目。一个月后,余吉利拿到他多年奔走的结果,一纸“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分局复查决定”:“余吉利,男,1930年10月生,浙江省定海人,无业。原住襄阳南路510弄21号,现住蒙自西路41号。余因企图偷渡问题,于1963年2月17日被拘留审查,同年4月20日被收容劳动教养。经复查,余曾与他人议论具体偷渡去香港的办法,是事实。但在留审期间已作了交代,原对其收容教养不当,应予纠正。据此撤销1963年4月29日对余吉利收容劳动教养的处分决定。”

中国拳击运动恢复了。余吉利的处分撤销了。他孑然一身,一无所有,55岁。

1987年6月,中国拳击协会被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正式接纳为第159个会员。1997年,67岁的余吉利结束最后一份体育代课老师的临时工工作。这时候,余吉利才刚刚发现,自己没有退休金。

2007年,一名台湾拳击手在上海开了一家饭店,请拳击界人士参加开张典礼。77岁的余吉利也在被邀请之列。在朋友们鼓励下,余吉利又开始新一轮奔走,这次,是试着争取一份退休金。他两次给市教育局去信,都被转回区教育局,随后就没了音讯。他去当年任教的学校,学校告诉他,档案已在“”中遗失,没了依据。他一个个地找到几十年前的同事,请他们出具曾经工作的履历证明。他被迫再次试着用纸片拼凑起他破碎的人生,证明自己曾经有过一份正当工作,这工作的中断是源自公安机关一个错误的行政处理。

拳击教学范文7

2020年1

上课时间

周次

课次

应到人数

实到

运动负荷

场地

课的任务

1.行进间拳击基础练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动作要领。

2.击打实心球加强出拳的准确性和击打力度。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意志坚强的训练作风。

教学内容与要求

时间

次数

组织教法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整队、师生敬礼问好、报告人数。

3、宣布课的任务、内容,安排见习学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礼节到位,注意力集中,明确课的任务,强调本次课练习的手段及练习密度,注意练习安全。

(二)热身活动

(1)平躺按照、肩、肘、腰、胯、膝、踝、的循序,依次活动。

(2)原地按照、弓步压腿、侧压腿、前后踢腿、起跳伸展等活动依次进行。

(3)拳击专项热身:小游戏贴人

1、利用拳击动作进行拍打、提高训练情绪。

2′

6′

2′

(一)组织如下图(×

学生

老师)

××××××××

××××××××

组织: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出勤情况。

教法:口令法、讲解法。

(1)组织如下图;两排前后间隔一米,教师领操,从拉伸开始活动,变换动作时有提示信号

×

×

×

×

×

×

×

×

×

×

×

×

×

×

×

×

教法:教师指挥、计时有序进行,提示动作和部分。

教法:教师指挥、提示,按拳击动作节奏变化

组织如下图:

×

×

×

×

×

×

×

×

×

×

×

×

×

×

×

×

1、教师讲解练习内容方法

2、指导练习、语言提示、计时。

二.

基本部分

(一)

练习拳击基本拳法

1、行进间出拳

前手直拳

后手直拳

左右直拳

动作要领:

在步法移动时,身体重心要平稳,开始训练要慢速,熟练后加速,脚掌尽可能不离地面,全身放松。

动作要求:

体会步法与拳法的协调配合。

(二)

两人一组加强出拳的准确性和击打力度。

动作要领:

1、左直拳由基本姿势开始、出拳的同时转跨,通过身体的转动带动出拳击打实心球,增加出拳的力量。

2、出左直拳时,右直拳保持防守位置不动,

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身体不要上下起伏。

3、出拳路线呈直线、拳的高度与肩同高,右直拳动作要领同左直拳。技术要领注意蹬地、转跨、送肩。

三、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放松性活动,着重调整呼吸、放松手腿部肌肉。

伸拉全身各关节、肌肉,调节呼吸。

2.对本课进行讲评,总结本次课教与学的完成情况。

3.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安排。

4.师生再见

5′

20

5

`

组织:×××××××××××

×××××××××××

要求:快速、安静、整齐。

教法:陈述法、讲解示范法。

组织:×××××××××××

×××××××××××

要求:快速、安静、整齐。

教法,讲解,示范法、口令指挥、集体练习,个别纠正。

课后

评议

小结

拳击教学范文8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冲拳作为散打的基本拳法,是最基本最实用的拳法技术,该拳法在单位时间内连续出拳的次数多于其他拳法,尤其是前冲拳,左手距离击打目标最近,有利于防守和进攻。本论文通过研究冲拳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以及冲拳在实战中运用的效果,对冲拳在散打实践中的特点和功能的分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拳击教练约瑟夫・布朗说过:“掌握直拳技术等于掌握拳击技术的80%”。可见直拳在拳击和散打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散打 冲拳 实战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武术运动项目。散打运动中常用的拳法技术有直、摆、勾、劈、鞭拳等五种基本拳法,其中冲拳是基础拳法中的基础,又称作直拳,分为前直拳和后直拳,是最实用的拳法技术,更是优秀运动员最常用的拳法。随着武术的快速发展,散打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一、冲拳的基本结构

(一)冲拳的技术结构

1.左冲拳。左冲拳是一种直线进攻技术动作,击打的部位主要是对手身体的上半部,距离击打目标近,特点是速度快,预兆小,灵活性强,力量远不如后直拳,左冲拳更多的作用是声东击西、以假乱真、虚晃对手以便连接下个动作进行攻击,是进攻技术中最主要的动作之一,也是组合动作中最实用的辅助动作。

2.右冲拳。右冲拳击出时身体不要过于前倾,掌控好身体的扭转幅度,因为身体的快速左转会导致力道控制不好而很难收回,也会使击出的拳力量不足减少击打效果,所以快出快收,使力量发挥到最大。后冲拳属于重拳,距离对手较远,出拳速度较前拳慢,所以要充分把握好时机。

(二)冲拳的特点

冲拳在散打技术中是灵活多变且不可缺少的技术动作,路线短,速度快,冲力大,易于运用身体力量的特点,在散打实战中能让对手措手不及,有迷惑对手、反攻对手的效果。左手距离击打目标最近,速度快,预兆小,可以是实打动作,也可以是假动作。后直拳是重拳,是主要的进攻动作之一,它的特点是攻击距离长、发力狠、冲力大,利用蹬腿转腰的力量加大冲拳的力度,在前冲拳的配合下完成进攻。

二、冲拳在实战中的应用

(一)冲拳与步法

1.散打步法。在散打教学训练中,步法的训练同样重要。从步法在散打技术体系中的作用来分析,散打是两人进行徒手对抗的项目,这就要求双方有一定的距离,而步法是否走的纯熟与巧妙,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快速准确地运用拳法、腿法、肘法或膝法来击打对手要害,同时也是闪躲对手攻击的关键。

2.冲拳和步法的运用。从散打的整体技术运用上讲,远踢近打贴身摔,是散打的基本技术路线,在运用拳法的时候,距离远的问题可以根据步法的转换进行调节,步法和拳法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拳法的快准狠。在训练中,开始时要先注重拳的准确性,抓住最佳进攻时机;再结合步法,达到拳法的准和步法的稳,在击出的一瞬间把拳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二)冲拳的整体运用效果

冲拳在散打实践中不仅可作单个动作进攻,也可以是组合动作的得力助手,两人在对峙的时候,抓住对方的空挡,利用前冲拳以最快速度进攻对手,在对方尚未反应过来时给以重击,或者在和对手对抗时,利用前手拳虚晃的作用,随之以快速凶猛的拳势紧接上步后直拳击打对方可击打部位。在散打中运用虚实进攻技术,要灵活多变。

(三)冲拳对比赛的影响

冲拳属于直线拳法,前拳距离击打目标最近,利于进攻和防守,速度快、预兆小且灵活多变的特点让它在散打战术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后拳的力量较前拳大,但速度次之,但是却能起到前手拳起不到的作用,能够给予对手防不胜防的袭击。在散打比赛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时机,利用前冲拳扰乱对方视线,在对手眨眼的功夫时连续出击。

三、冲拳在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础训练中培养运动员运用冲拳的意识

冲拳是散打拳法技术中最直接有效的动作,在日常训练和竞赛中使用频率高。前冲拳的拳法直接,主要依靠手臂的快速前伸来击中目标,且可重复击打;而后冲拳是依靠全身的协调运动将力量发挥到最大,在前冲拳的掩护下给对手致命的一击。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形成一种意识,一种自然反应,练习的多了,实践中自然就会运用自如。

(二)条件实战中加强冲拳的训练

要真正学以致用,就要进行针对性强的条件实战练习,这不但是实战练习的过渡阶段,更是提高上阶段所学技战术的重要手段,随着散打规则完善,在比赛中实行累计加分,冲拳作为进攻时的“开路先锋”,使用的理由更充分。实战是检验和提高技战术的重要方法,也是积累经验、总结不足的有效手段,在技战术各方面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强的实战练习,逐步地巩固和提高运用冲拳的能力。

四、结论

(一)冲拳在比赛中的实用性及成功率很高,是进攻和防守反击的最佳基础技术。

(二)拳法相对于腿法、摔法在比赛中的运用更直接,随着累计加分规则的出现,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三)大部分散打运动员对冲拳技术重视不够,亟需专门性的冲拳训练,以达到有效增强整体实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祥全,管健民.武术散打教程[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

[2] 赵.前手直拳在拳击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方法[D].北京体育学院.2007(25)

[3] 麦康德.浅析直拳在拳击比赛中的应用[J].2008(27).

[4] 任丽娟.论散手实战中的进攻时间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3).

[5] 牛拴海,张忠杰.对散打步法训练与拳法训练的另类审视[D].广州体育学院.2011,(8).

[6] 王浩,李阳.浅析散手运运动员协调性的组成结构和分类模式[J].2007(27).

拳击教学范文9

一、简化太极拳的普及推广

1、简化太极拳的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已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传统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技术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原理,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解决人们以往对“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望而却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习练太极拳,以“简化太极拳”来更好的推动普及太极拳,使“神秘”的太极拳接近群众,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更多的人一步步进入太极拳探索人体生命奥妙。

1957年国家体委召开武术学习会,其中在会上对包括简化太极拳等第一批国编武术套路开始全国范围的学习推广普及。其后出版教材、挂图、举办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工作逐步展开。

简化太极拳的面世,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时代的步伐,古老的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亮色而更加溢彩流芳,在推广普及后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拓展了太极拳的各项功能。

简化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广泛流传,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对宣传普及各流派太极拳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也促进了各流派太极拳广泛普及。展示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武术太极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2、简化太极拳名称与二十四势太极拳

在传统太极拳、国家新编套路越来越多,形成了多个系列的新形势下,现在一般称“简化太极拳”为“二十四势太极拳”,从“起势”――“收势”由24个势子组成。“势”字内涵深刻,具有鲜明武术文化特点,动态含义浓重,有历史文献依据,也符合太极拳连绵不断行拳之实际,是表达较为准确的字词。常见有的同志在以数字命名时习惯仿照按姓氏命名拳名而写成“式”,《现代汉语词典》讲“式”――样式。式子――姿势。例如:“他练的这套拳,式子摆得很好”。“式”字似乎静态意味重,写成“二十四式太极拳”不合武术文化惯例,也容易曲解成练太极拳时断续的摆架子;在教材具体内容中用“势”,在名称上用“式”,明显不一致、不合逻辑。从多方面看用“式”字不如用“势”字更为准确。

在一开始称为“简化太极拳”,其实是比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少一点,相对于100多个势子的老套路重复动作多而简化一些的意思,实际上集中了传统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的二十四势太极拳,“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其内涵、技法需要深入研究。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二、二十四势太极拳的功能、作用、属性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与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属性。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成为竞技比赛的内容;也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从闻鸡起武晨练太极拳到长期坚持科学修练,将练意、练身、练气结合起来,使人达到心静气和状态,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身心合一、祛病强身,故而又是修身养生、延年益寿最佳方式之一。其具有体育性、竞技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

2、二十四势太极拳继承了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体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等;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中华文化具有体悟乐感文化特征,武术太极拳则体现了这种体悟乐感特点。太极拳文化是生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世界各族人民向往的独特人体文化、艺术。

观明家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技艺高超者:中正安舒、质朴无华、天然古璞、会意传神、自然而然,如百炼钢化绕指柔;拳家观来,开合有度、张弛自如、不怒而威、攻防严谨、暗藏机巧,如风中旗、水中鱼,韵味隽永;诗家看来,如飞鸿戏海、鹤舞游天、行云流水柔碧波,春风杨柳垂花娇;使人顿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委婉曲折、阳春烟景。其行拳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围绕攻防技能表达出方法、劲力,手、眼、身、步与实战意识和神态高度协调,可谓和谐完整、质善、圆满,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特有的气势、意境、神韵",似景如画,让人触目兴怀、神畅心怡。其具有表演性、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

3、二十四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讲究爱国爱民、武德为本、尊师重道、健身自卫、侠义精神等中华武德伦理。在拳势技法中要求符合人体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科学原理;在攻防意识、技击含义中要求符合运动力学与遵循交手技击规律,讲究以巧取胜、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与先发制人互补,刚柔互补相济、兵拳同源等。其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

4、二十四势太极拳可以达到不同习练者多方面目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习练;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并不苛刻,既可以在高级殿堂舞台上或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练;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与西方高尔夫球"贵族运动"所不同的是,二十四势太极拳既有王公贵族、国家总统、政要领导人学练,又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学练,是"高雅"与"通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巧妙结合统一体。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其具有群众性、经济性、娱乐性、最广泛的适应性。

5、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对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古为今用;通过新编而对传统太极拳精粹赋予了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了传统太极拳,通过创新突出传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历史、现代、未来的统一。以简化太极拳为始端的国家统编太极拳已渐成系列,如今已形成武术太极拳种中最大、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流派。从发源地中国逐步传入其他民众地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作为中国面向世界传播优秀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进步与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在中国城乡拥有广大爱好者,也深受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今后会更加广传世界,最大程度满足"生命文化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具有继承性、创新性、传统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注意力集中于优秀先进文化同时,不仅健康、有趣,提高生活质量,少受疾病折磨,节约了难以计量的钱财,而且远离歪理邪道,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使其具有了政治性、社会性。

三、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主要特点、基本技术要求与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主要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

主要有:体松心静、呼吸自然;精神贯注、开合舒展;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均匀连贯、衔接和畅;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内外相合、气势不凡等。

二十四势太极拳是通过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方法,表现人体上下、内外、形神的高度协调和完美形象,练习离不开技击方法的基本技术特点,应表现出中国武术技击技法、招数,否则会异化成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比赛比的主要是演练攻防技法的能力,如攻防意识是否强,攻防内涵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技法是否清楚,劲力是否顺达,力点是否准确,能否表现出武术风格、特点,在技击美的基础中提高观赏性,既要注重攻防内容,又要注重观赏等价值,具有时代感。如行云流水般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又似灵猫猿猴般轻灵敏捷、松沉稳静,极有韵味,演练中透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太极拳意境,给人美的享受,吸引更多的人习武练武、发扬光大。

2、从基本技术要求看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50年来,一代代的习练者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个人水平不尽相同。无论是赛场上成绩优异者,还是群众练功场上的佼佼者,从二十四势太极拳基本技术要求上,就其总体来看:手型、步型、身法、腿法基本达到规格要求;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虚实分明、速度适中、布局匀称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日渐提高。而在运劲顺达、手法、沉稳准确、内容充实,武术特点和风格突出方面明显不足。

有的人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能较好地表现出武术的攻防特点和风格,攻防技击内涵丰富,在练功中占有较大比重。武术特有的技击技法自始至终贯穿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中,让内行、外行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演练,不是类似体操、舞蹈的表演。也有不少人的演练没有体现出武术特有精气神的本色美,动作浮漂自认为是表演美,但太极拳的攻防特点不突出,劲力不运达,确有类似体操或舞蹈表演的嫌疑,且非个别现象,应引起重视。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形式,每个势子的技击功能都经过交手实战检验,基本属性是攻防技击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练习要求形神兼备武术固有风格和特点。

二十四势太极拳的美是在攻防沉稳巧妙,身形动静有致,功架造型形神兼备,身心内外合一的神态气势美之基础上的技击美,是不同于体操、舞蹈、戏剧等其它项目的美,人们对行拳观赏中希望获得别具一格形态特征的武术美。二十四势太极拳套路演练应坚持太极拳固有风格与特点,保持攻防技击本色基础上提高观赏性,发展之路就能越走越宽。

四、二十四势太极拳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操作性措施

1、存在不足的原因

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发展武术太极拳、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任重而道远。于推广50周年之际,在继续抓好“普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应该列为重点工作来做。据有关研究者调查统计,在我国正规大专院校中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中不讲解攻防含义的达到87%,在社会习练群体中,我们看到有些同志在学会二十四势太极拳架时间不长后便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志由于不知道丰富的内涵,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没玩意儿”了,以为国编太极拳就是空架子。更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将普及推广快速发展中难免存在的不足现象讥讽为:太极拳由武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舞蹈”,在广泛流传时也被“滥竽充数”、面目全非、有名无实、武威尽失,致使声誉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将成为流水落花。此言虽有些偏颇刺耳、悲观失望,但“太极操终将淘汰,太极舞蹈必会失去市场,要从根本上返璞归真,”确应引起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重视。

问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例如在全国推广太极拳大好形式下,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科学教练人才。椐报导:有的省评发教练员证,一级、二级不少,但多数只会空架子。由于推广形势需要,“高速度培养”半个月、一个月就出一批“教师”,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员”经过半个月、一个月又培养出一批“教师”……。就这样会套路的人越来越多,但二十四势太极拳真正内涵淘空后就会只剩皮毛。

我们的国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武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已在上个世纪就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和“武术散手竞赛“列为国家正式武术技击项目。我们每一个武术习练者、武术工作者都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武术健康再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

2、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可以全面提高习练者水平

武术太极拳的科学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针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应一些太极拳辅导站站长、总教练同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有的站长同志讲:“二十四势太极拳打了二、三十年,经过拆解后真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心里豁亮多了。自己教过几百、上千的人学练,从功架高低、方向、重心、角度、划弧、松柔……各方面以为教的已经很细了,现在认识到只重视姿势“柔美”,没有深入琢磨与认识体验拳的动作内涵追求内在功夫的修炼,无异于“买椟还珠”,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位教练同志说:”自己演练拳架“行云流水”,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还取得过好成绩,可对于二十四势太极拳一招一势之含义、内劲运用,茫然不知;“不知攻守,何以为拳?”,练拳时似乎“柔和顺遂”,但在推手时浑身僵硬犟滞,既不知己也不知人,松不下来、轻不得至。看来只求外形浮华,不探索内在精华,终在门外”。

针对“教不得其法,练不肖其形”、辗转多层的浮浅推广教学现象,应当改进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是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之一。

太极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境界。技击性是区别与体操、舞蹈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讲拳术中技击效果越好,其锻炼身体效果越好;身体越健康、专项技术素质越高,技击能力也就越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明白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攻防含义,如何去练习进而能够做到“运劲顺达、手法准确、内涵充实、武术的特点与风格突出”?如何能有更好的健身效果?如何谓之“质善”?如果仅仅“手舞足蹈”、“盲修瞎练”,必然异化为“太极舞”、“太极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中通过攻防含义的切磋研究,就可以解决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演练中理解各一、自以为是的偏颇,可以大范围、全局性的全面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推广水平。

二十四势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技击含义的拆解内容。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人们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有益的。

拳击教学范文10

【关键词】高校;武术套路;改革创新

【abstract】to reform the current college wushu teaching concept, and strive to martial arts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sports nature, simple, easy and practical. from wushu plait, teaching method and practice mode analysis and inductive wushu teach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think the current content of wus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bold reform and innovation, effective in routine choreography to learn from the world be good essence, remove “wushu” is the title of “tokenistic gesture” indecent and image, wushu exercises style because of the person also change,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more different styles of chinese wushu and boxing.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ushu routine;reform and innovation

0 前言

纵观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虽然有技击动作,但与实际搏击对抗相去甚远,实用性差,许多中国武术技击特性和价值无从展现,严重影响了武术未来发展。武术防身功能的淡化,降低了武术魅力。中国武术套路动作难易不均,千变万化,大学生对现行高校武术套路非常腻烦,毫无兴趣可言。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身、健体,喜欢它的攻防技击,更热衷于简单明了,攻防特点突出的泰拳、跆拳道之类风靡世界的技击项目。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武术课一般以初级长拳三路、24式简化太极拳、初级剑、五步拳等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本文以初级长拳为蓝本,旨在大刀阔斧的对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进行创编,改变套路演练方式,增强实用性、趣味性。

笔者认为,高校武术要选择简短易学,具有代表技击性质的套路动作进行教学,并采取一些实用、速成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和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没有正式统一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武术套路之前,应该将较为实用的泰拳、跆拳道、散打等世界各地的实用技术动作,例如肘击、膝顶,各种鞭腿、侧踹、正蹬腿、外摆腿和劈挂腿等内容融入到长拳套路里,它既可作为武术套路规定动作,又可以通过脚靶、手靶、沙袋进行实战对抗演练,做到打练结合,杜绝出现套路与实战相去甚远的怪象,从直观上解除学生对武术套路“花拳绣腿”的误解。

1 高校武术套路创编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武术套路已经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甚至有人提出中国武术套路改名为“武术舞蹈”,主要原因是过于艺术化、舞蹈化,而起源于韩国的跆拳道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这对以武术套路为代表的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极大挑战。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中国跆拳道道馆比武术的武馆办得热火得多,这个数值比更是达到了4:1,说明人们更喜欢风格泼辣、动作简练的跆拳道;在我国,同时开设了跆拳道课和武术课的高校里,70%以上的学校跆拳道选项课好于武术套路选项课,说明大学生都热衷于具有技击特征明显的武技,“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如果不改变现状,我们的孩子选择的对象是跆拳道而不是中国武术了”[1]。近些年由于一些国内外泰拳搏击节目引导,泰拳在我国也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大城市也陆陆续续组织了泰拳协会,开办了泰拳武馆,国内人们对于泰拳也逐渐的熟悉了起来,有些人甚至去泰国专门学习泰拳,这些对于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些武术相关机构和组织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力度,对我国武术做了大量宣传和报道,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比赛,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影响力,与跆拳道和泰拳相比,这也是我国武术欠缺的地方。

创编一个完整套路,首先要进行动作组合的构思,搜集动作素材要考虑到以手、眼、身

、步为基础的各种套路技术动作。当然,套路必须讲究内在联系,要求起承转合,对立统一,只有衔接恰当,编排合理,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套路[2]。武术套路动作的变化寓于丰富的刚柔相济,动静适宜、起伏跌宕等运动形式和特点,要在编排中将这些对立与统一的技术动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要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结构原则,有机地连接形成科学统一的套路,才会使动作结构完整,一气呵成,富有韵律。我们加进来的泰拳散打跆拳道动作也应该尽量以长拳的拳理和技法来展示,达到相对统一的效果,当然,不同的动作融入到一个套路里来,是否出现不伦不类的异化现象呢?“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在历经了千百年的文化苦旅后, 中国武术不仅仅形成内容多样、种类繁多的技术体系,而且还形成了与技术体系相关联的文化体系,伴随内容的不断填充与丰富,其更多地汲取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性[3]。”我们对所收集的素材,必须加以提炼、消化、理解,最后成为完整的适合演练的套路。 2 高校武术套路创新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各类武术比赛中,艺术化、理想化、体操式的套路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愉悦感,很难看到技击明显的踢打摔拿的所谓实用性的技击动作,都是一些闪展腾挪,起伏跌宕只中看不中用的“花招”,所以要将技击特点明显的技击动作融入到武术的教学内容中,将练与打相结合,这样才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到武术的实用价值。

2.1 吸纳新的元素,将泰拳、散打、跆拳道等实用技能融入到长拳套路中,舍弃长拳部分过于艺术化的动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武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既要保留传统内涵,也要与现代搏击相融合。我们认为将泰拳的肘击、膝顶,散打或跆拳道中的侧踹、外摆腿、劈挂腿等实用的技击动作融入进长拳套路,将长拳里过于艺术化的动作去除,武术套路里就包含了很明显的攻防含义的基础性技击动作,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套路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也更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将套路里的动作拿出来,进行踢靶、打靶训练,更有利于打练结合的实用性教学。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创新后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有学者提出在武术教学中适当插入散打技术的教学内容,通过体现武术的技击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4],例如我们直接将散打等动作作为第二项内容加入到教学中,虽然这种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却无法真正地反映出打与练的真正联系,无法反映出武术技术上的真实面貌,导致了学生对武术的肤浅认识,觉得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认为套路是套路,散打是散打,干嘛要学习不实用的套路,而不直接学习散打呢?要知道,我们的套路是不同于世界其他名族武技的关键,是融合了中华名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博大的系统性、鲜明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历史上许多武术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古代的哲学思想来分析解释自己演练的拳法,并能融会贯通地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拳术,它都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连,含有丰富的哲理。因此,不能放弃武术套路而直接学习散打,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攻防技击,还有修身养性和文化内涵。

2.2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演练武术套路方式可因人、因时、因地而改变,例如以类似于太极拳的柔和缓慢的方式演练长拳套路,这样可以体悟到世界不同风格的优秀拳种,还可以更好的达到修身养性、防身健身的效果

中国武术纷繁复杂,要想学完或基本学完各类门派武学是不可能的事,李连杰先生曾说学了将近四十年武术,但还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武术到底有多少。武术拳种有代表性的有长拳,太极拳,翻子拳,六合拳,形意拳,咏春拳,八极拳等。目前,中国武术拳种有约一百二十多种类,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技术构成,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拳种技术内涵,强调内与外的统一,锤炼人的意志精神和修身养性。中国武术技术传承是以套路为核心,由许多基本动作元素组成,通过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等组成不同技术动作组合,进而由动作组合形成武术的套路。中国的武术是在简单实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在一定场景中才能够使用的技法。

一次完整的长拳套路演练下来,脉搏次数可达150次/分左右,很多学生反映长拳练习过多时出现头晕眼花、胸闷等现象,渐渐失去

对武术的兴趣,不愿意再继续下去,这可能是由于长拳的演练要求演练者做到: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劲力要求顺达而有爆发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动作的着力点。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宜沉”的腹式呼吸方法,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而出现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动作紊乱,运动的稳定性也遭到破坏,这时建议学生以类似于太极拳的方式演练长拳,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发劲完整,富有弹性[5],学生不但可以记住动作,还可以放松心情,降低运动强度;在学生精力充沛时可以以南拳或跆拳道刚劲有力的方式来演练长拳,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国内外优秀拳种带给我们的福利。

2.3 将中国气功中有利于调节身心的“静气功”融入到武术教学环节中,克服演练长拳所带来的浮躁情绪,提高武术套路的教学效果

气功与中医、武术一起,被认为是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人的喜爱。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处,即意守丹田,对外界刺激的减弱,进入似醒非醒的境界,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6]。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呼吸深长,血气旺盛,肢体大脑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时的精神爽利感觉;“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7]。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些与武术套路演练所带来的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有着很好的互补性。通过自我与本能的融合、实现一种身体与心灵的融合,提升了生命的境界,是一种扩展到极近自然的养生运动[8],有效避免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给人们身心带来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很容易在生活和就业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因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生活经验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调节机制,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在静气功练习中,通过打坐、静思训练引导学生去释放心灵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平静淡然的对待问题态度,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发展。静气功中的吐纳、导引、行气、坐禅与风靡世界的瑜伽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使人精神安宁、祥和、平静。因此,高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添加相对平静的静气功或瑜伽,以达到动静皆宜,张弛有度,内外兼修,阴阳平衡之境界。

3 结束语

从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沿用上个世纪改编教材。虽然有部分内容引进近年较新内容,但科学性、系统性不够,影响大学生对武术的积极性,许多同学一开始选修武术课时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武术套路的过多花哨不适用的套路,加上难度大、不实用或没有对练内容,使同学们对武术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失去当初选择武术课的热情。高校的武术教师们只有大胆的进行改革创新,吸收引进世界各类武术技击精华,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武术套路才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华武术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美玲.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j].浙江体育科学,2003(3).

[2]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王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之诠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

[4]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李德印.二十四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6]邱丕相.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

[7]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邱瑞瑯.传统武术流派的分

拳击教学范文11

太极拳泛传于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诸家蜂起,标志着繁荣的景象。尤其是近几年,太极拳受到空前的青睐。学太极拳的人蜂起云涌,遍及整个世界。喜看各家都以“气沉丹田”为说,群贤辈出,都觉得太极拳之操修尊有大雅,也知道太极拳有十三式遗教之说。

笔者于1993年在日本东京见到《李天骥・太极拳の真髓》一书,书的封面之套签标有“太极十三势本邦初公开!!”的字题,还有“この一册で太极拳の全てが解る”的字样,左侧印有李先生二寸照。余买回一看,原来是李先生附会太极十三势所编著的《太极养生十三势功》,由吴增乐表演的附照。在1997年4月第一版李德印、李春莲编著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一书中,作者把李天骥先生之十三式内容又重新以《太极拳基础练习十三势》为名刊出,动作图录相同,只是歌诀文句略有更改。李天骥先生(日文本194页翻译录下)言讫编撰成十三式,而李德印先生也说基础练习十三势,是围绕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需要选编的一套基础练习方法。

二位李先生是世侄血缘,他们对太极拳的追求是一往情深,在各自编著的书中文句表明,对十三势之锻炼还是希望推敲再三,力求更完美。阴阳顿挫,抑阳高下……文风不古,在吟诵唱念中时有憋气在胸之感,显然是平声换为仄声的关系。

虽然歌诀不同于诗文,但便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要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这样才便于流传。倘若时常读起来不顺气,使人不能习惯,便说不上为歌诀了。二位虽然是武学之贤能,可在文理上则显得逊色。

武术基础训练,一般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基础套路三部分内容。从广义上说,二十四式太极拳本身就属于基础训练范畴。它既是初学入门的教材,也是提高技术行之有效的基础套路。然而,从教学角度分析,在教套路之前或同时,进行一定的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技术规格和技术要领都是必要的。

基础练习十三势,是围绕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需要选编的一套基础练习方法。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中可以作为基本功练习,也可以作为辅助教材和课外补充教材。甚至应该使学生先做基础练习,打好一定基础,然后再进行套路教学。

当然,太极拳的基础训练绝不仅限于上述内容。很多具有共性的武术基本功,如站桩、行步、压腿、踢腿、活肩、下腰,以及跳跃、平衡、发力等练习,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能力,为太极拳技术提高打下牢固基础。教师应根据具体对象和条件广泛选用。

武林之丹道泰斗关亨九先生在《武当修真密笈》中对太极拳也有言及。先生在回忆家传之时说:“吾家藏抄本《太极拳辑要》四卷,几经沧桑,仅剩残篇断简,每每忆及,令人痛心,善本未传,愧对后人。因此按照所得要领,列目追写,以供同道。太极拳虽出于后人所创,但其源于武当十三势,开始尚能遵守三丰遗教,降至近代群贤辈出,传播日广,各有见地各说各理,加之年代久远,越传越谬,殆失武当真面目。重套路轻内操,以致舍本求末。现在追写功法,可能与一般不同,希望阅者详参,万勿鱼目混珠,而误己误人。谨言,以表愚诚焉。”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太极十三势的本来面目,前贤周潜川、关亨九相继去世,我再不把它写出来,就再也无人知道其庐山真面了。

太极十三势乃为太极拳之操演精练,贯穿始终之精神,当今太极拳大家都说太极拳起源于十三势,但都没说清拳经十三势的内涵。现在大家知道的传统太极拳,俗称“老太极”,俱是在十三势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当年的十三势即没有今天的太极拳,由此可知十三势是各个时代的练拳的人都想知道而且并不十分清楚的。所有书中都讲十三势是如何关键,是如何重要的内容,避而不谈十三势本来面目,说十三势是什么八卦五行,八法五步,加起来共十三势之因由。

当笔者著完《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第一函时,与弟子畅谈以往,弟子说:师父,如今您不把这相传悠久的太极真面书出,您百年之后,在这块土地上有谁知道?我说:知道当年隐真掌故的人也不在少数,人家不说咱也不说。弟子说:当年杨禄禅进京……杨禹亭、李景林、吴图南、孙禄堂、沙国政、李天骥等名家们都没有说出十三势的本来面目及内涵。我说:这些社会上的贤哲,满腔热血为国学教育去努力,把毕生之力都花费在对太极拳的贡献上。用关老的话说,“可惜他们都不是当年的武林传人”。十三势属于武林密传,学会十三势可以技击,可以阐发太极拳之精神,“何况雕虫小技之技击乎”?时代变迁,社会变迁,“绿林英雄,渐渐绝迹”。当年师真授我,是因为我生性敦厚,师父传什么,我就练什么,教我就是怕绝迹。我清楚记得当初师真语重心长地反复告诫我“十三势莫轻传”之语。就技击而言,关老对此也有一番论说。近来报刊上载文,言拳术不属于技击,似乎要把技击和拳术分割开来。说成两回事,争论不休。我写技击之道,恰好想起这一问题。现在加以剖析,以供读者参考并研讨之。武术是拳术,技击是武道。术精乃入道,无术不能显道之妙,无道不能发拳之精。这说明拳术与技击一而二,二而一也。详言之,拳术是用套路来克敌,技击是以神化而致胜,其目的则无二致焉。少林重于拳术,武当工于技击,拳术是外练,技击是内修。练必修,修更宜练。相辅相承、浑然一体。我认为,无论内外家及各种拳理都是好的,行拳致用更是一样,所以如果精于外家,自然趋向内家,专工内家者也必然通于外家。三丰祖师即先精于外而后翻成内家,异趣同功,原出于一。这就说明如果对于某种拳术能够专精,自然就没有割裂的看法和说法了。因此,奉劝武林高手以及武术爱好者,不要将完整的武术技击之道不加深思生硬地肢解开来,而转化成内外家的楔子。是否有当,请鉴之。

拳击教学范文12

关键词:海明威;拳击;好处

中图分类号:K8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2-015-02

作者:侯晓艳,宜宾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四川,宜宾,644007

拳击既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充满了危险和刺激的、你死我活的力量的角逐和意志的较量,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它是最古老、最原始、最残忍,也是最野蛮的一项,神经脆弱和斯文的人一般都不会喜欢这类运动。因此,人们很难将它与高贵优雅的文学和文质彬彬的作家相提并论。但当我们提到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及其创作时,却很难回避这个问题。

由于受父亲影响,海明威从小就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游泳、射击、足球、篮球、橄榄球,无一不是他的所爱,而对刺激性很强的拳击更是情有独钟,并终身难以割舍。

海明威第一次接触拳击是在他14岁那一年,也就是1913年,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拳击班的训练,在上第一堂课时就领教了职业拳击手的厉害和拳击运动的残忍,因为他被成人陪练打得鼻青脸肿,动弹不得,左眼还受了重伤,以至于影响视力到终生,但他不仅没有因此而退却,反而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并从此迷恋上了拳击,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时代,他除了在正式的拳击训练馆练习拳击外,还把家里他母亲的音乐厅用来充当拳击擂台的理想场所,“将那些在橡树园的伙伴们作为拳击搭档,在他们身上磨练他的拳击技术。”他一心想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尽管这一愿望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尽管他作为一个拳击手的本领也十分有限,但日后他对拳击的热情并未因此而消减,他最喜欢看的比赛依然是拳击比赛,最喜欢用的语言也是拳击术语。可以说,世界上还很少有人象他那样喜欢用拳击术语来形容写作和谈论作家。1949年11月,他在接受《纽约人》杂志的记者莉莲・罗斯的采访时曾说:“我不声不响开始写作,慢慢地,我打败了屠格涅夫先生。接着我严格训练自己,我又打败了莫泊桑先生。我与司汤达先生两局打成平手,在决胜局中我想我还是以微弱的优势占了上风。可是谁也没法拖我到拳击场上去和托尔斯泰先生比个高低,除非是我疯了,或是我的水平还在不停地提高。”

而拳击带给他的好处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拳击成为了他非常得意的一项特长,也成为了他炫耀和展示自己能力,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种资本。海明威生性好强,生怕被别人看不起。因此,常“为了文人相轻的事跟人打架”而每当这种时候,他的拳击特长总让他占上风。有时,为了显示自己这方面技术的高超,他还四处挑衅,甚至悬赏让人跟他比赛,并以无人能敌为荣。不管和谁在一起,也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一提到拳击,他就浑身来劲,定要和对方一比高低,轮船的甲板和旅馆的起居室也可以成为他的拳击场。有一次,他和国际商会的巴黎负责人刘易斯・加兰提埃尔一同进餐,席间,当他得知此人略懂一点拳击时,就马上请此人回旅馆比试,结果打碎了人家的眼镜。

其次,拳击曾经成为过他谋生的一种手段。在他第一次结婚后,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了弥补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距,海明威受雇在蓬图瓦兹大街上的一家体育馆里做职业拳击手的陪练”,尽管“那些拳击手们只付给他很低的陪练费,每打一轮他能挣10个法郎”,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其经济压力也因此而得到部分缓减。

第三,拳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交友的媒介。凡遇懂拳击运动的人他是另眼相看,格外敬重。正因为如此,宽宏大量而又独具慧眼并且执意要帮助他的美国著名意向派诗人庞德才不计较他对自己的不敬,“为了引起这个青年人的好感,甚至表示要跟他学习拳击。”后来也果真是因为庞德拳击技术的提高,海明威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第四,拳击是他观察世界,认识人类自身的一个窗口。因为“在拳击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勇敢与懦弱、光明与黑暗、美丽与丑陋――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人类自己。”小小的拳击场既不是一个世外桃源,也不是一方净土,而是一个人生舞台。在这里,既有靠耍阴谋玩手腕来糊弄观众以博取鲜花、掌声和金钱的流氓拳手;也有贫穷潦倒、只能靠击倒别人来糊口的社会最底层人物;还有操纵比赛的社会黑势力;更有从中盘剥的经纪人。可以说,形形的人物为了各自的目的,都纷纷活跃在拳击场这个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喜剧和闹剧。海明威从他们的身上和命运中看到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本性。

第五,拳击教会他一种强者必胜的人生态度和使他逐渐形成永不服输的“硬汉”性格。海明威迷恋拳击,不仅因为这项运动充满刺激和挑战,还因为他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他看来:“整个世界就象拳击场,每一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拳击是强者的运动,它容不得半点犹豫和软弱,即使被击倒,也不能趴下不动,只有顽强地、迅速地站起来重新投入战斗才有可能取胜。人生也是一样,只有不断进取、不断从挫折和失败中抬起头来继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此后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尽管他颇有作家的天赋和素质,但他成功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和所有想当作家的人一样,他也经历过无数次退稿的打击,甚至还忍受过同行们的嘲笑和白眼,可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灰心。他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振作精神,重新投入新的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时刻准备拿起拳击手套带上就打。我当然一直参加拳击。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显然,在海明威身上,拳击已经转化成了一种精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