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时间:2023-06-04 10:49:56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1

关键词:夯实基础;理解字词;结合语言环境

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这是教者的共识。什么是基础?毫无疑问是字、词、句、段、篇。其中,字、词又是基础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字词教学局限在会认、会写、会理解三个方面,这样把字词教学游离于句、段、篇之外,没有很多的思考余地,更谈不上理解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过程于是便没有理解的过程。教学效果不佳,这应该在情理之中。

在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深入理解?也不见有专家学者给出明确答案。所以这是跟非常值得探讨和急于解决的最大课题。

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我似乎找出了些门道,破解这道难题,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那就是把字词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真思考、深刻理解,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现以初中语文课文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把字词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理解的。

一、把统领全文的字词结合到全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理解

“飞渡”,就是一个涉及全文内容的词。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知识什么是飞渡,而是让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深刻理解:什么人物飞渡?七八十只斑羚。什么地方?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什么原因?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怎样飞渡?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结果呢?牺牲一半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这样不仅理解了飞渡的含义,也基本理解了全文的结果。

二、把各段的重点字词结合到段落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理解

“绝境”,是第一段的重点词,不能只局限于词典上的理解,而应该思考理解:为什么说是绝境?一是后有追兵――狩猎队;一是前有绝壁;三是自身能力不足。还应该加深理解逼到绝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狩猎队,是持枪携狗毒杀斑羚的人。这样不仅理解了“绝境”的深刻含义。也对斑羚同情,对猎人愤恨的感情油然而生。

“对接”是第二段的重点词,因为它最能表现这段的主要意思。首先用比喻句“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通过了解宇宙飞船的对接来了解斑羚的对接。这当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深刻理解到:山崖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侨,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惊天地动鬼神的一幕,就会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中。

三、把最难理解的字词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才能深刻理解

本课是动物小说,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惯用手法,这里面的人物实际上是动物――斑羚。斑羚的语言可能没人知晓吧?但我们把异类的语言放在具体环境中,还是可以深刻理解的。

文中动物的语言只有一个字――“咩”。如果只把它理解为羊叫声,那就太肤浅了。

本文三次描写镰刀头羊的叫声,实际上应该理解为语言描写。

第一次,“镰刀头羊神志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我让学生把“咩”字放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让学生翻译成人类语言,头羊悲哀地说“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唉!无能为力啊!”就可以理解“咩”字了。

第二次,“当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我们不难翻译出:“母斑羚回来――危险!那不是桥――回来。我有办法了,列队!老的一拨,年轻的一拨。老少分别列队!”斑羚群也听懂了它的命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通过这样的描写,学生很快就会感受到镰刀头羊大智大勇的领先形象。

第三次,“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学生可以把“咩”翻译成:“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咱们牺牲自己吧!”通过这样的理解,镰刀头羊为了保存种族、拯救种族,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学生。

课文最后面有声音描写,对镰刀头羊只有行为描写:只看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这是为什么?这必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更深刻:一方面,对人类的蔑视,另一方面,一个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的英雄头羊已经跃然纸上。此地无声胜有声。

再难理解的字词,只要结合在课文的语言环境里去揣摩,就可化难为易。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2

语文篇

一,1、C2、D.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C、清冽(水清澈)。

3、D4、D(点拨,眉飞色舞,形容高兴或得意的神态,可改成:神采飞扬)5、D6、C7、答案:(1)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道渴而死弃其杖(4)闲敲棋子落灯花(5)凭君传语报平安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里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8、(1)有害每天子侄辈,家中年轻一代人回头看(2)①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之,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②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3)从陈太丘行为看,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从元方言行举止看,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从友人的行为看知道了有错就改,作为反面说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9.斑羚飞渡悲壮的场面(符合文义即可)。

10.不好,目瞪口呆从侧面准确写出了斑羚精神令人震惊。

11.前面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飞渡作铺垫,这里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12.侧面心理活动描写

13.回答此题要把老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拟人化来理解,所谓动物的语言,其含义可以使我们理解为:孩子,准备好了吗?一定要踩着我的背飞过去!

14.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一个感叹句,其作用是:以我认为的“绝对不可能”反衬出斑羚的聪颖及伟大的献身精神。

15.上文第②段的首句“试跳成功。”是一个标志,即意味着从第①段中找。这样,很容易就能看到第①段的末句,那么,这句话就是点明试跳成功的句子,即“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16.(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2)“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此处的描写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17.斑羚飞渡(或试跳成功,成功飞渡等均可)。

18、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19、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0分。

20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分)。②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意思对即可)

21、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

22、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意思对即可)

23、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得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答出为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住一楼,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动,得1分。意思对即可)

24、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地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意思对即可)

25、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意思对即可)

数学篇

第一天

1.-0.1米2.3分之5,±13.34.±2,±1,05.1.5×10的8次方6.C7.B8.D9.略10.(1)有,是1;没有。(2)没有;有,是-111.(1)2,2;2,1。(2)m-n的绝对值12.8913.略

第二天

1.B2.A3.D4.答案不,如-3的绝对值+2=55.(1)在点O右侧6厘米处(2)5cm/min6.略7.D8.6174

第三天

1.B2.D3.B4.略5.16.2011×(1-2分之1)(1-3分之1)(1-4分之1)=4分之2011

2011×(1-2分之1)(1-3分之1)(1-4分之1)……(1-2011分之1)=17.4.19×10的7次方KB

1.02×10的5次方本

第四天

1.C2.C3.C4.C5.B6.略7.(1)5/6(2)n/n+1(3)178.(a)5(b)7

第五天

1.D2.B3.C4.D5.a≤06.略7.如1.212212221…8.ac>a9.面积是2,边长是根号2。图略10.D

第六天

1.√×××2.C3.834.(1)w/h2(2)P=65/1.752=21.22,王老师健康5.略6.107.9800+200n9850+200n差50元在B公司有利

第七天

1.B2.D3.C4.C5.略6.略7.(1)解:设共有n个数2011=2n-1,n=1006又2011÷16=125……112011在第125行第6列(2)设左上角第一个数是m,则m+m+2+m+16+m+18=1416m=345这四个数是345,347,361,3638.至少会有一个是整数

第八天

1.B2.A3.A4.D5.略6.略7.解:设购买的香蕉是x千克,则购买苹果(70-x)千克。①若两种水果的质量都在30~50千克,则3.5x+3.5(70-x)=259

方程无解,舍去②若香蕉的质量不超过30千克,苹果的质量在30~50千克之间,则4x+3.5(70-x)=259,x=28③若香蕉的质量不超过30千克,苹果的质量在50千克以上4x+3(70-x)=259,x=49,不合题意,舍去。答:购买了香蕉28千克,苹果4千克。8.①x=1/3②x=-1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3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对传统课堂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非常辛苦,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进行教学设计,执行教学过程,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整个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合的失败,因此常常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不理解技术在整合中的角色

信息技术介入教学以后,给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弄不清技术在整合中的角色和地位,是最主要的误区之一。其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灌”变为“电灌”,仍然没有改变“满堂灌”的本质;另一种是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忽视教学实际。最终都导致教学目标的无法达成和教学效果的降低。如以下两案例片断。

《社戏》教学设计方案(部分)

教学目标分析

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体会人物描写的手法,体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设计要点及点评:教学目标的分析仍然沿用传统的形式,只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描述,没有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采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网页,其中包含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课文全文的电子版、相关词语的解释、中心思想的阐释。

设计要点及点评:虽然教师自己制作了网页,但是只相当于电子教案的形式。信息技术在这里虽然发挥了提供资源环境的作用,但仅作为一个信息呈现的工具,可有可无,只是将传统意义下的教师讲授改变为电脑灌输。这种整合不是真正的整合,只能算信息技术手段与纸质教案的叠加,两者仍可拆开各自独立,这对于学生深层次发展无益,也无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效益。网页中的课文全文电子版完全没有必要,教材中就有;相关词语的解释在网页中直接给学生,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会词句的意境,更能培养学生领悟和阅读的能力;即便是在传统课堂中,中心思想的阐释也要在教师讲解课文结束以后才水到渠成地揭示,而在这里,教师却把中心思想作为教学资源一股脑地都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花心思去思考。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整节课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斑羚飞渡》教学过程(部分)

1.教师播放Flash配乐,进行导语引入:大自然千姿百态,动物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动物在面临绝境时的表现往往令人赞叹、令人震撼,所折射出的可贵精神更值得人类细细品味。在被逼至绝境、关乎种群存亡的危难时分,斑羚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吧。

设计要点及点评:信息技术在这里扮演的是创设情境的工具。教师的导语非常有感染力,配乐课件的音乐也很优美,但是由于教师要一边播放配乐一边背诵导语,因此课件播放得断断续续,教师受了影响,导语说得也不连贯,刚开始营造的悲壮气氛立刻消失,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可以说,这次运用技术是一个失败。这并非是技术本身的错误,而是教师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去掉配乐,依靠教师的导语,一样能够营造气氛。

2.请学生朗诵飞渡精彩片断,同时播放斑羚飞渡的Flas,来让学生从生动的形象中体会斑羚的精神。

设计要点及点评:飞渡的精彩片断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也是这节课的高潮,课文精妙的语言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即可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让一个朗诵很好的学生来朗读。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又播放了年轻斑羚怎样踏着年老斑羚的脊背,迈向悬崖彼岸的动画,信息技术发挥了提供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本意是营造悲壮的气氛,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动画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动画里的斑羚动作不连贯、悬崖画面粗糙等,打乱了整节课严肃、悲壮的气氛。当学生朗诵完,好几个学生就举起手来,评价动画的粗劣,将这个环节变成了纯粹的媒体评价环节。如果教师换一种想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感知斑羚飞渡的场景,设身处地地体会镰刀头羊、老斑羚、年轻斑羚或者猎人们的心情,防止用形象的动画取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会更好。

3.探讨欣赏并诵读优美语句: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讲评点拨。

4.拓展延伸:学生欣赏歌曲《天亮了》的Flash,自主阅读《生命之歌》相关文章,进一步感悟生命。

设计要点及点评: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种族在种族存亡关头所作出的类似的壮举,体会动物不亚于人类的高贵品质。《生命之歌》相关文章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发挥了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但是,那首歌曲的Flash的画面粗糙,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意义,还沦为了学生的笑谈,使得教师整节课的努力白费。

其实,整合的出发点不在于技术的强弱多少,而在于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技术实际发挥的是手段的作用,使用技术实际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其选择宗旨是能否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不能处理好主导―主体的关系

完全去掉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师只作为课堂管理者而存在,或是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胡乱浏览网站、不听教师讲课,而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比较极端的做法,其根源就是不理解主导―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优势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面对浩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利用,学会自主学习;其次要做到因势利导,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控制自我行为。下面我们对以下误区案例作以分析。

《自己去吧》教学过程(部分)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看今天谁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鸭、小鹰)

师:小鸭和小鹰都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但前提是你们必须要闯过认读大关,勇敢的孩子们,快来迎接挑战吧!

教师出示课件,其中含有生字的短句和长句。学生自读短句和长句。

设计要点及点评: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生字的情况,便于决定后面环节是否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这个环节不应该是学生自主,而应该重在教师的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分段轮读,或者小组齐读,便于教师了解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句子,则不能达到目的。

3.分段学习。

(1)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小鸭怎么对鸭妈妈说?鸭妈妈怎么回答?小鸭学会了吗?……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

(1)教师讲解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选择第二自然段中你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朗读,引导在读中感悟。

师:小鹰,你是不是很想去飞翔呢?可我怎么觉得你并不很想去飞翔,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能再读一次吗?(小鹰说话很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

师:还有哪些小鹰想去飞翔?(请其他扮演小鹰的来读)

师:请所有的小鹰来读。

师:鹰妈妈,你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你为什么让小鹰一个人去学飞翔呢?(因为我知道它会自己飞翔,我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

师:请其他扮演鹰妈妈的来补充。

师:鹰妈妈们想得真周到,请您们再鼓励小鹰一次,再读读吧!

(课文理解和指导朗读相结合)

师:想象一下,小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学会飞翔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要点及点评:课文总共两个自然段,教师本意是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方面的作用,但是主导、主体使用的顺序恰好相反,导致课堂效率很低。在第一个自然段,教师想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教师不加干涉。在后面一个自然段,教师则注重学法的讲解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思考。这两个部分的处理分开来看都不错,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课堂效率却不高。在讲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学生很茫然,不知道应该怎样自学,白白浪费了自主的时间。在讲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学生了解了学法,但是已经没有第三自然段让他们能够现学现用,以后遇到类似的课文仍然需要教师提醒才能自主学习。如果把两个自然段的处理交换一下就非常高效了。

不理解整合的落脚点

整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整合要达到的目标。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更迭的知识。其次,学生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具有超前性,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另外,学生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想当然地安排教学活动,例如以下案例。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过程(部分)

2.探究同位角。

师:画出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图5.2-5的简化图形(如图1)。

生探究:∠1、∠2的位置关系,并找出其他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角。

师总结: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生观察:同位角和邻补角之间的区别。

师强调:同位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都有一条边在截线EF上。它不同于对顶角和邻补角。

设计要点及点评:在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教师这里的设计也很符合数学的教学逻辑,但是概念的教学利用探究法,效果却不理想。探究法主要运用于一些已有的公式、定理、规律的探究,概念、定义等则由于其语言描述性和精确性而难以发挥探究法的作用。教师在这里的设计本意是想训练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同位角的概念在这节课中不是重难点,只是为后面知识作铺垫的基础知识。用这样长的时间进行探究,只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效率很低。

3.探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并描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

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即如果∠1=∠2,那么AB∥CD。

师:强调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两个角是这两条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4

《爱的细节在屋檐下》

1、用语幽默诙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对胃痛的无奈。2、父母、亲人的爱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身边。3、因为我不愿意让工作特别辛苦的母亲太为心。4、“我”在学校胃痛,回家后,尽管极力摆出轻松的模样,可母亲还是从起球的毛衣上看出了“我”时常胃疼,而且疼得不轻;母亲上班的路上一直念着“我”要骑顶风车了;母亲为了让“我”早晨多睡一会儿,把两声门响压缩成一声门响。5、父母的爱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悄无声息的。正因为如此,孩子往往难以感受到这屋檐下的爱,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细节就是爱。6、略。7、略。

《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1、贾浅。2、她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3、一方面,有对她找到自己的幸福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有对她将离开自己的不舍,还有对她开始一种崭新生活的担忧。4、两个孩子都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型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5、一是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二是做普通人,干正经事,有怀;三是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完善自己的婚姻。6、略。

第7版参考答案

《再来一次,好吗?》

1、体现出“我”颇为自负,从没有想到过会考不上。

2、因为“我”为人真诚,不愿误人子弟,这是作为教师最重要最可贵之处;不可以,因为它表现了学生对我的鼓励与尊重。

3、如果不写此事,既会使课堂上的“再来一次”有些突兀,也缺乏感染力;给自己一次机会,要战胜自我,不要轻易地放弃。

4、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正确面对,经历挫折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还要为此付出努力;点明文章主要情节,突出文章的中心。

《跟瓶子一起唱歌》

1、(1)我批评草叶儿拿走瓶子;(3)我给草叶儿送去瓶子。

2、示例:当她被我责怪时,只是默默地抿着嘴唇,没有争辩,可见其淳朴;她又悄悄送回五个瓶子,可见其自尊心很强。

3、示例:“低沉而忧伤”,表现的是草叶儿艰难的生活状况,“高亢而雄浑”,表现的是她对梦想的执著。“跟瓶子一起唱歌”,表现了草叶儿在困苦的条件下对上学的憧憬与渴望。

第11版参考答案

《标点人生》

1、幼年时期对于世界了解很少,会有许多疑问,常常会问“为什么”,所以说幼年是伴随着问号长大的。

2、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徽的图案是一个白色逗点。含义: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始于标点符号的诞生,而逗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标点符号;二是该馆对作家作品的收藏与研究,永远不会终结。

3、一是说企业将不断进取,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二是喻示企业生命力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意相似也可)

《细节人生》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也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细节里藏着人品,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真实”的道理。

2、电视中的这个小小的细节,在于表现陆大可的节俭持家和在紧急时刻给人施以援手的人品。本文举这一例子是进一步说明细节里藏着人品的道理。

3、关键时刻,刘国正回球出界。眼看回天无望,对手波尔举手示意,此球是球,刘国正应该得分。这个球是否只有一毫米,波尔能看见,别人看不到。波尔却坦然地把胜利给了刘国正。波尔用自己的行为彰显了心灵的高度,公正的信念胜过功利荣誉,所以被称为“一毫米的巨人”。

4、这一句中的“它”指“细节”。陈述句:它(细节)是如此关键,又如此致命,你不能忽视。

5、通过古人的话“小处不检点,大处亦难成”再次验证文章的观点,进一步点明文章中心。

6、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15版参考答案

《一诺千金》

1、答案示例:“借钱男生”――信守承诺,孝敬母亲。“两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

2、目的:(1)突出诚信的主题;(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承诺;(3)赞扬少年的真诚守信。

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映衬)。

3、答案示例:(1)[摘抄]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借钱男生兑现承诺后的喜悦之情。(2)[摘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理解]这句话赞扬了借钱男生诚实守诺的品德,也写出了他的品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震撼。

4、略。

5、略。

《失约之约》

1、一是说明自己对此事记忆犹新;二是用有人愿出高于定价的钱买这套书来说明书好而且难买;三是用说明“小女孩重信用胜过金钱”作铺垫。

2、一是因为小女孩是个讲信用的人;二是小女孩相信“我”作为一个爱书的人,一定也会讲信用。(意思对即可)

3、让小女孩的诚信品质经受时间和金钱的双重考验,增强文章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4、略。

第19版参考答案

《宽容》

1、尴尬:处境困难,难以应付。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2、为人宽厚仁慈;语言风趣幽默,化解了艺人的尴尬处境。

3、有利于阐明自己前文中的观点“临摹传统名作,临摹当今大师,熟知各种流派的渊源特色,是每一个想挤进艺术殿堂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同时,也体现了启功先生对后辈艺人成长的关怀。

4、第③段中作者主要写自己那代人学画谋生的经历,说明自己对那位艺人境遇的理解。作者通过这一内容表现了启功先生对艺人的宽容,也是对其生活处境的关爱。

《宽容》

1、生活中遇到磕磕碰碰后,人与人之间“大度地一嗔或一笑”,从而“淡了云烟,依然彩虹”。

2、娄师德、廉颇在大节大德、大是大非面前的宽容。

3、宽容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能驱散眉宇的阴翳。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最终可迫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给别人留一些余地,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给别人留一点后路,自己才会有更宽阔的路途。

4、持不完全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实也未必”。对“难容之事”亦有个限度问题。作者认为“对穷凶极恶、玩弄人、作践人的人,则千万不能学东郭先生一味宽容”。

第23版参考答案

《斑羚飞渡》

1、本文记叙了斑羚群陷入绝境时求生、飞渡自救的全过程。

2、文章开头写“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从“逼”字可看出斑羚群陷入险境;文章第二段中两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险峻的山势,从两山相距“6米”,而斑羚最多只能跳5米远,可见斑羚群已无路可逃了。

斑羚群陷入绝境后,惊恐万分,它们“惊慌”“蹿跳”“骚动”,一只老斑羚哀咩一声,坠下悬崖;一只母斑羚神情飘渺,就要踩进深渊。危急关头,斑羚群所有的眼光集中在镰刀头羊身上。

3、镰刀头羊的表现有:“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镰刀头羊的形象:镰刀头羊具有沉着镇定的坚强品格、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有着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较高的威信,它体现了身为头羊的领导作用和榜样作用,是一个为种群的生存而勇于献身的领袖形象。

4、作者对斑羚们在种群面临灭绝的关键时刻,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并成功地飞渡自救充满了感慨,对老斑羚们“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尤其是镰刀头羊卓然的领袖风范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表达了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第31版参考答案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1、[C][A][D][B][D][A]

2、“时机”。

3、“主动句”:布莱德福特又和从前一样,他马马虎虎排版,草草地印刷出了文件。

“被动句”:布莱德福特又和从前一样,文件被他马马虎虎排版,草草地印刷了出来。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5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以动,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中。如我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画面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顺势导入: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和莫怀戚先生一起散步,从中找到答案。又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先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的录音,创设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故事导入,启迪思维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我在上《斑羚飞渡》是这样导入的: 在地球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生灵,五彩斑斓的动物世界,给这个美丽的星球增添了色彩和生机。在他们的世界里也发生过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听说过蚂蚁大火中逃生的故事吗?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灭。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他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不少蚂蚁,但一部分因此得以存活。在生死关头,小小的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了我们。那么,被逼至绝境,关乎种族存亡的危难时分,温顺可爱的斑羚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去聆听这群斑羚在伤心崖上“吟唱”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温故知新,揭示新知

教育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七年下册《短文两篇》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所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说出神话故事的特点,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四、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小说《孔乙己》时,我设置了两个悬念导入新课。第一个悬念:鲁迅在自己写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这是为什么呢?第二个悬念:人们看了悲剧后往往会感到很悲伤,而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却是感到内心的刺痛,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什么样的悲剧呢?这两个悬念的设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孔子说得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6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自主 学习 能力 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提前预习,培养阅读能力

预习,就是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是自主学习的尝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功。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经过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会极大地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对于当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等到课堂上去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二、大胆质疑,培养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课文,鼓励学生有独立的看法和见解,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共同探讨,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宋学家程颐说过:“学则须疑。”即在求学过程中要有怀疑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勇于探索,不轻易苟同别人的意见,大胆亮出自己的欣赏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思考。如学习小说《斑羚飞渡》时,很多学生将着眼点放到了斑羚的无私奉献和整体合作精神上,他们深深感叹:一群普通的斑羚,面临危境,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演绎了一曲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的悲壮乐章。而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是谁将这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逼入绝境?又是谁冷眼旁观这群极度渴望生存的生灵在用死亡做的桥墩上飞渡?自诩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在自然界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既扩大了思维空间,又使学生感受到思考的益处,从而更加勤于思考、乐于思考。

三、转换角色,增强自学信心

中学生模仿心理强,很崇拜自己敬佩的人。许多优秀教师,凭借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娴熟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学生的由衷敬佩,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登台讲课,尝试做老师的乐趣。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学生发现:自己能够借助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可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动机,争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既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学生更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四、自编自演课本剧,促进自主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知识。可见兴趣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提前准备,自由结组,分别扮演童话中的人物,相信学生会在三尺讲台上,演绎一幕“骗人与受骗”的丑剧,演活一个“爱慕虚荣、昏庸无能、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艺术创造的乐

趣,更加乐于自主探究学习。

五、展示自学成果,强化自学能力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7

一、巧妙恰当的提问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注重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在教《斑羚飞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斑羚群遇到了什么样的绝境?②镰刀头羊在群体陷入绝境时,采取了哪些行动?表现了怎样的美德?③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④我们从斑羚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热烈,效果很好。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教师要善用启发式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不朽的失眠》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道填空题:我看到一个_____的张继,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并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将无声的平面语言转换为立体的有声画面。这道题激起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答道:我看到了一个忧伤的张继,我看到了一个沮丧的张继,我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张继……学生的回答,仿佛让我们跨越了时空,随作者一起来到秋冷雁高的苏州河畔,一起去感受诗人张继一夜的内心波澜,在这一环节中我及时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大都乐于参与。不断创新的教学形式,会给学生提供十分广阔的实践活动天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如能巧妙、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制作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课件,移情入景,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对提高教学效果,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提问、讨论、合作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迸发。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作者单位:临湘市第五中学)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8

关键词:探索;语文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61-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品牌和形象,同时也是教师的荣誉、尊严、生命价值观的体现。而教学质量能否大幅提高,关键是能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自新的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之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好。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的改革,以及笔者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认识,谈一些看法。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学校制定了《学科捆绑制度》,即先确定优秀教师为学科带头人,让其负责组织本学科备课、教学、教研等工作。带领学科成员研究课标,通识教材,设计备课,制订方法等,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备课,统一授课思路,统一重难点,统一课堂框架,统一板书设计,统一训练检测,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同学科教师分析学情,制订措施等。这样一方面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构建模式,适应课改要求,学校采取了“三全”教研的形式:

一是全员:全体教师全员参与,达到共同学模式、研模式、练模式、创模式,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是全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全天候进行教研,做到师徒形影不离,从坐班教研到课余“三清”,从听课上课到自习辅导,真正达到共研共进。使教研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中,做到教研与教学“齐头并进”,使每个学生最早感受到研训的成果。

三是全程:全程教研是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在教研。学科组边教研边实践,从备课到授课,从自习辅导到作业批改,从阶段训练到学情分析,每个环节都是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通过共同研究实施的,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有了在学科捆绑下的学科教研经历,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模式。在学校“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步六环节”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预习、训练两个环节;主要包括围绕目标、自主学习,练习实践,检测预习。

第二步:交流、展示、探究三个环节;包括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堂展示、张扬自我,质疑探究、提升能力。

第三步:检测环节。包括分层优化、堂清高效。

抓住两个关键: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比较全面的知识,敏锐的课堂预见性,以及对课堂的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甚至要有展示的欲望,以及长期培养的自学习惯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确定教学目标,备好预习清单;尊重学生差异,分类指导点拨;课堂灵活应变,及时归纳梳理;精选细编试题,注重能力提升。

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在:课前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展现自我,勇于探究创新。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光靠老自己揣摩是不行的,因此,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手段,学习观摩国内名师的教学。经过深入思考,再三斟酌,结合“三全”教研与课堂“三步六环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学式”学案教学。

模式具体阐述:1、制定目标。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即学生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观念要坚定不移的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包括三个目标:基本目标,核心目标,延伸目标。

2、备学案。通俗地说是叫“预习题纲”。这一环节是对目标完成的具体阐释、具体落实。其大概分为三个内容(1)预习检测;(2)课堂探究;(3)课外延伸。

3、课上交流展示。这一环节是“问题导学式”模式的高潮部分,如果说以上两个环节是生根发芽,那以这一环节是开花结果。具体步骤是:1.检查预习,2.分配任务,3.小组准备,4.班上展示,5.评价激励。

4、反馈检测。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认真落实,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究竟学生掌握了与否,掌握了多少。这一环节其实是落实语文教学中的“三清”工作,即堂清、日清、周清中的堂清。

课堂通常分为两大类:预习课,展示课。预习课上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案的预习,下课前10分钟小组内部交流。展示课上,首先是小组之间检查预习,老师分配任务,5分钟内做好展示的准备工作,35分钟的自由展示,5分钟的当堂检测。

实际操作步骤:首先,制定目标,发扬学科捆绑的优势,学科组成员共同研讨教材,制定学习目标和确定重难点。其次,备学案,在目标引领下,由组内一名成员执笔主备学习环节,致力于在有限的几个环节中能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攻破难点。再次,回归学科组,共同研讨通过,学案初步形成。最后,在一个班试讲,课下修整学案,这样一份正式的学案才算完成了。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改变以往每周研讨一次为天天听课,日日教研。

课堂改革实效:突出特点就是实现了民主课堂。课堂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民主,教师从故意制造失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到抛砖引玉锻炼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例如:《斑羚飞渡》一课中在描写老斑羚及时而又准确的出现在小斑羚蹄下时,记叙了这么一句:这时老斑羚出现在小斑羚蹄下,……学生大胆质疑认为这句描述的不够精妙,于是纷纷加上了“及时、精确、奇迹”等等一些修饰语。句子就变成了“老斑羚及时(精确、奇迹般……)的出现在小斑羚的蹄下……那一刻,授课教师眼睛里散发着的是一种异样的光芒,那光芒是激动,是欣慰,是……

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展示。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合作严密;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运用其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去调动、感染学生,使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还可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电教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34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教育教学这块沃土上的一股清新的催化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运用其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去调动、感染学生,使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融看、听、想、练于一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大胆运用,以下是本人在具体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长处,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知识。如教学《芙蕖》一文,可以先播放一段满池荷花的录像,用优美动听的琵琶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绰约的荷花池旁。有了初步的观赏,学生已为眼前的美景心动,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 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易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教学前,我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便能够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再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我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通过大屏幕放映斑羚飞渡的壮观场面,直观、鲜明的图像,具体再现了感人而又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这惨烈、悲壮的一幕,不禁反思我们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

三、 巧用电教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如:为了巩固和检测当堂学习情况,教师可编制课堂练习题,在课件中体现,题型可以为填空、选择、判断、表格、阅读理解等。如教学《隆中对》一文时,我结合历年中考语文纲要,紧扣三个问题(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科学而合理地设计了题型丰富且符合中考纲要的练习题,经过实践,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练习题,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效果反馈,又巩固和弥补了学习中的漏洞,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和容量。

四、巧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就特意用多媒体呈现司马光砸缸的多幅图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司马光砸缸”,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学生想出了多种故事版本。可见,巧用多媒体开拓思路,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五、巧用电教媒体,实施分层教学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10

关键词:语文课 活力 生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从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到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积极引进“活水”。活动是施展学生才华的舞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阵地,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契机。我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需要,广闻博采,及时引进时代“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自习课时的佳作欣赏、读书心得交流以及课文情境的模拟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等活动的开展,全方位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出能力,挖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角,使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用心设计导语。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

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精心设疑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如引导分析《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一个涉世未深的无知少年没有受骗,反而皇帝、老大臣、官员及老百姓却均一一被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异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收到了预期效果。

在讲《斑羚飞渡》之初,先提出一串疑问:“社会上有些人大难临头各自飞,而一群斑羚动物面临灭绝厄运时,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是否相互残杀以求苟全呢?结果又会怎样呢?”学生为了及早了解事情的发展及结果,全身心投入课文中。

巧妙组织课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我就以辩论赛的形式教学《羚羊木雕》,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

1.学生讨论课后第二题:a.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行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行,因为既然爸爸把羚羊送给了我,我就有权处置,送给别人;有的学生认为不行,因为羚羊木雕很贵重,不应该送人,而且因为是爸爸送的,子女应珍视父母的爱。b.爸爸妈妈执意让“我”收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有的学生同意爸爸妈妈的观点,因为子女应听父母的话,况且羚羊木雕太贵重了;有的学生认为奶奶说的是对的,因为人应该重义轻财,已送给了别人的东西是不应该收回的。c.“我对自己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有的学生同情“我”、理解“我”,有的学生不这样认为。学生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2.学生举手表示认为应收回或不应收回,形成持不同意见的两部分。(学生总人数58人,认为应收回的有28人、不应收回的有30人。)

这堂课上同学们积极踊跃,特别是双方辩手更是畅所欲言、唇枪舌战,能围绕自己的观点提出理由,列举事实,组织语言去立论和驳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得出应收回或不应收回的结论(其实两种观点各有道理),而是通过辩论,使同学们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唯利是图,无情无义,我们不要去学。羚羊木雕确实贵重,把这么贵重的物品送给同学,事先应对家长说,征求家长意见,这既是尊重父母,也是从小学会尊重别人、与人相处,长大参加工作、进入社会才能与人融洽相处。

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寻求最佳课堂组织模式。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上,让其为你的精彩而倾倒,并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与欢乐。

此外,教师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协调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11

摘 要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学生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如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学生自学后,有学生问:“为什么斑羚要做出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的悲壮惨烈行为呢?”我便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伤心崖上这悲惨的一幕是人类造成的,从而自然引出“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主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得到了培养。 三、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李俊林(新疆八师石河子市一三六团第一中学 新疆 834018)摘 要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四、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斑羚并没有经过训练能跳的如此准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