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文网文学

美文网文学

时间:2023-06-04 10:49:29

美文网文学

美文网文学范文1

一、网络文学内涵及特点

网络文学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比如平民化的创作主体,自由化的创作意图,快捷化的发表反馈,多变化的语言风格等。此外,网络小说能够流行与出版商的利益、创作者的自由、读者的迎合也是分不开的。有需求才有市场,网络小说强势发展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审美特点有着直接关系。它们虽不一定崇高、优美,但他们或新颖或动人,总之也是符合了人们的美学期待,并且具备了各种审美要素:比如感知、情感、想象、回忆、联想、理解等,网络文学甚至打造出了崭新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美学。

二、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网络文学在传承传统文学审美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网络文学的美是清新奇丽的,是超凡脱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在创作主体和读者群体的大众化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文学最初起源于社会底层,表达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文学创作几乎成了文人士大夫的专利,他们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们让文学成了“载道经国,讽喻美刺的工具。”网络文学的兴起则改变了这一现状,网络作家来自天南海北、社会各阶层,覆盖了各行各业:公务员、企业高管、贩夫走卒等。他们名不经传,可能并不具备高深的文化造诣,却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活阅历,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有目共睹,虽未成燎原之势,但却宣告了文学回归民间时代的到来。创作的体裁涉及穿越、玄幻、都市、修真。描写了众多平凡人的网络恋情、孤独寂寞、官场生态及个人的一些私生活,作品并不追求美学中的崇高与悲剧、优美与壮美的风格。大多数读者对文学并不是很了解,但可熟练操作PC,同时因为生活、工作、学习、交友等遭遇,恰好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排遣郁闷、打发无聊时光。他们不仅是读者,也是作者,不仅是倾听者,也是诉说者,审美由世俗走向了大众。

(二)美在即时互动性

由网络提供的平台,使得网络文学在这个平台上百花齐放。由于可即时回复与跟帖,便于大众的抒情言志,可以迅速反映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的新变化。一时间使得网络文学呈现出交响齐鸣,多姿多彩的奇丽景象。而这一点,正是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传统文学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观察事物,体验生活,不断搜集资料,创作一部作品要做长时间的准备。文学作品在发表前要接收主编严格的审稿,作品的人文价值,社会担当,人伦关爱,审美倾向,至少要和主编相一致,否则像《平凡的世界》这样优秀的作品,可能要被扼杀在一审的手里了。而网络文学的创作大多数依靠网民的共同参与,其优劣与好坏在于读者的点击率,跟贴与评价是决定作品能否上排行榜的前提。网络的自由与开放,让写作与欣赏变得畅通无阻,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介。同时读者对网络小说中人物的期待与交流,可随时抒发审美感情,而这正是艺术审美理想多年的追求。

(三)美在风格多变,娱乐怒骂,具有巨大的娱乐性

电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屏多于读书,看网络文学成了人们常见的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好的作品可以产生阅读的愉悦感。作者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充满想像的生活空间,它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嬉笑怒骂的方式吸引读者,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不免产生审美联想,仿佛自己置身其中。虽然看过后不会留下很多的思考与记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娱乐性,并具有高层次的审美性。不仅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而且畅神畅志,还能使人抒情愉意,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如网名今何在的作品《悟空传》,颠覆了传统《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让“无性石人”悟空和紫霞谈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升华了孙悟空不畏权威的形象。当我们头套着各色“金箍”,在满是规则的社会里打拼,忘记了最初美好的愿望,在渐失自我时,紫霞的一句“我要你记住你是一只猴子,因为你根本不用去学做神仙,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让读者产生回归自我的渴望,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美在情节曲折离奇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节的生动有趣。网络文学也不例外,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也谦虚地说过:我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丰富与生动也曾使得恩格斯大为赞赏,认为只有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才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深度。排名较前的优秀网络小说,关山月的《醉枕江山》,讲述了武则天时代的一个乞丐,为了弄清血案真相,进入皇宫,终于报仇雪恨的故事。学者欧阳友权对其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一是故事曲折婉转,结构开合有致;二是成功的细节描写。不管是写宫廷杀斗,还是写计谋,每一场戏,每一段命运纠葛都有精心设计的计谋和心机。”“它是以作者为中心,情节结构适合于网络阅读,故事性、传奇化、小人物的成功史、善恶相报都是作者的巧妙设计,因此能够令作者形成稳定的阅读群,受到读者的青睐。”网络文学美在情节,故事起伏一波三折,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读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正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把自己的审美追求,融合于故事情节中,激发起作者强烈的心理需求,使情节更加生动迷人,读者也会获得极致的审美体验。(五)美在真实网络文学的真实美,是指经过作家对生活的审美把握、审美反映,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把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美,它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相互观照的结果。文贵真,真即美。网络是虚幻的,文学却是真实的,虚拟的背后却是自我本真的袒露,网络小说中诸多的虚拟正是弥补了我们生活中许多不足的真实。无论玄幻,官场,修真,穿越等各类小说的成功无疑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享受和精神追求。修士、神人、仙怪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些人物长相怪异、行为荒诞,却有着常人不能企及的智慧,甚至有的还具备了特异功能,可谓魔力无边。《斗破苍穹》给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斗气世界,天才萧炎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沦为路人不耻的废物,在经历了一番风雨后,终于从斗师一跃成为一代斗帝。主人公坚毅、果断的性格,对朋友的率真,对敌人咬牙切齿的恨,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执着的精神。作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以浪漫的笔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需要,极大地发挥了网络文学审美的作用。“不图卖字为生计,惟愿我手写我心”,表现的正是网络文学的真实美。

三、网络文学对美学的启示

(一)对美的本质认识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能能适应自然,而且能改造自然。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自由创造活动,是为了满足各种实际生活的需要,而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人在认识自然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能动地改造。不仅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还发展了自己。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载体、新生的文学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相比传统文学更具备创作自由性的特点,它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语言风格上,每个写作的人都可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自由发挥,无厘头搞笑的、怒骂的,口语化的,甚至字符图像化的。他们尽情挥洒饱蘸激情的笔墨,或调侃生活,或嘲弄经典,或打造时尚。作品可以由个人独创,可以由几个人进行接龙式创作,也可以加上读者的感受。其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彰显出网络文学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文学更有活力。但创作自由,决不是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恰恰是对创作自由的误解和亵渎。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任何绝对的自由,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人的整体生活不可能全部成为文学的对象,只有那些跟美发生联系的生活,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网络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它的对象和内容应当具有审美价值。美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它跟审美主体即作家和读者的主观作用关系密切。美是客观存在的,应该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只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产生美。自由创造产生了美,有理想的作家,应以社会责任、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自己。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循着美的足迹,遵守美的规律,浓缩美的本质,在提炼现实美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来的网络文学作品,这种带有持久性和普遍性的美才是历久弥新的,才能更加彰显美的本质。

(二)理智地看待网络文学带来的新变化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审美方面表现出的新奇与差异,给美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审美对象与范围在扩大,审美意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创作与阅读,功利与无功利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审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不应静止地去研究美的形式,美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网络中,形形的人都可以对喜欢的网络文学作品做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审美的基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崇高的优美的,典雅的粗俗的,都可以审美或非审美的方式万花筒般地呈现出来,开拓了人们的审美思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网络上进行文学活动时,会自然地把自己的审美意识表露出来。在官方精英审美意识里,那些无病的作品,恰恰是被认为是民间的、大众的,甚至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使得所有参与其中的受众都有平等的审美权利。很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最初发表作品时,并不图名利,兴趣和激情才是他们的创作动机,很多是率性之作,是一种非功利的创作,后期也不排除其赚钱的动机。读者本着自己的审美倾向,带着自己的情感需要去阅读,这种有着生命体验和情感共鸣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阅读,是非功利化的。我手写我心,我心读我文,展示的正是美学迷人的一面。针对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学带来的这些新变化,当代美学应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对此进行审美观照。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美虽然简单粗糙,但却是对传统美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对美育的启示

美文网文学范文2

1审美动机的游戏化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中还出现大量的玄幻网络文学作品,它们在网络文学中独辟蹊径,并迅速风行全国,占据网络小说的主流地位。较有影响力的有:萧鼎的《诛仙》、红袖添香的《狼群》、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极品公子的《烽火戏诸侯》以及忘语的《凡人修仙传》等。“玄幻小说”最早的定义出现在1988年香港出版的由玄幻小说先驱作家黄易著作的《月魔》中,出版商人赵善琦在作品的序言中说:“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产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1]其中的“玄学”“、科学”和“文学”三者的杂糅不乏作者缺乏现实基础的自在想象。主人公包括巫师、精怪、仙魔等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物。“玄幻小说”的审美受体多为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却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过着单调机械的生活,玄幻小说中奇幻诡谲的超现实世界正为他们提供了发泄的途径。与玄幻小说同时出现的是相关联的网络游戏的走红。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由于对小说的喜爱而进入网络游戏世界,或者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进而阅读相关作品。这种阅读本身就是游戏化的。其次,网络文学中有大量多结局式文学作品。由于网络的包容性和随意性,很多作家写作时往往采用互动的方式与读者沟通,为迎合不同读者群体需要,满足不同审美受体的口味,就会出现多结局式的作品。如一度走红的网络小说《宫》就有三个不同的结局。还有多结局小说《莉姐》,作者在微博中表明自己写的每部小说都有两个结局,因为“不想得罪亲爱的读者”,这样的写作方式改变了文学写作一贯具有的“严肃”特性,读者成为可以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结局不再是具有各种深刻内涵或者美学意蕴的表现,而是成为大众审美倾向的表达。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是以严峻古板的态度对待网络作品的写作,他们用游戏的心态游戏文字,用游戏的立场阅读作品,亦用游戏的态度进行审美。其实,这都源自于其审美动机的游戏化。

2审美标准的大众化

自书面文学诞生之初,由于受到普通大众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文学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专属物,这一阶层既是文学的受众,也是文学的创作主体。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学作品多是当时文人所作,而文人又是中国传统精英阶层中核心价值取向的传承者,其作品体现了精英世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适用的审美标准自然首先符合精英阶层的观点。总体来看,传统文学形态的审美受体和主体很难摆脱其精英化趋向,这种精英化的审美代替了社会大众多样性的审美需求,虽然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学的纯洁性和进步性,但却制约了文学的丰富性,它用精英群体的审美标准代替了全体受众的审美需要,用精英群体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取代万千大众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审美上的缺憾。而网络文学则很大程度改变了这种审美标准的排他性,从而拓宽了审美空间,将更多的大众化审美观点带入文学领域。网络是公共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话语空间,更多的人积极利用表达权。因此,文学的创作主体开始突破过去的局限,更加深入民间,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代表自己所在阶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也并不承担精英阶层引导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大众化的自由气息漫溢于网络文坛。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主题和语言上。首先,在主题上,网络文学多是反映普通大众平常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走势,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深层底蕴。它的主题内容可以没有恢宏的气度,可以没有引领时代风气的光彩,甚至可以描绘粗俗鄙陋的阴暗生活,也可以是目眩神迷的醉生梦死,只要拥有审美受体的认可,这些主题都可以持续存在。在很多文学网站上,将网络文学划分为都市、历史、悬疑、青春、言情等诸多类型,几乎所有的审美受体都可在当中找出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作品。比如,网络宁财神在他的《龙门镖局》中大胆犀利地揭示当代人颓靡的爱情观,言辞激烈,这种血淋淋的揭露虽与精英文化相悖,但仍为大众认可,受众群体可谓广泛,直至被搬上荧屏。在网络文学作品中,不乏幻想,较多神怪,但其中不难找出反映现实社会的影子。葛红兵《感伤的蓝调》中主人公怪婆是可以自由飞翔的女巫,却偏爱北京的豆汁。《西游日记》中描绘玄奘生活的寺院竟同现实人间一样做起了生意:“每个入院者收其家里上万学费,然后打一镇静感化针收药费一千,用一次神圣康复椅收电费两千,学院年收入数百亿,轻松进入世界五百强。住持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笑得合不拢嘴。”庙里的住持和人间市民拥有共同的生活理想,一样渴望金钱。这一段描写颠覆了读者对传统寺院的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代社会医院、学校高额收费的乱象,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普遍观点。其次,在文学语言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它们具有一个相同特点就是吸收了大众化的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没有固定的构词方式,完全是随兴而为,约定俗成。它们包括数字、字母、符号、文字等多种因素,不为主流文学使用,却在网络上被广泛接受。如“^_^”表示微笑;“幸福ing”表示当时正在幸福的状态之中;“886”表示拜拜啦、“果酱”表示过奖、“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

3审美形式的多元化

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将审美形式定义为:“和谐、节奏、对比、诸性质的总体,它使得作品成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具有自身的结构和风格。”肯定了审美形式之于艺术品的关键性。传统文学作品单纯以文字符号为审美表现形式,最多加上少量图片,但网络文学作品中则吸收了大量符号、动态的多媒体、数字化的超文本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例如,号称中国第一部多媒体小说的《哈哈,大学》,这本由在校大学生李臻创作的小说超越了纯文本的表现形式,加入了FLASH动画、背景音乐、视频短剧,以及电脑游戏等多元化的表现方式,给读者大量有形的视觉冲击,用焕然一新的方法方式表现趣味无穷的大学。还有《火星之恋》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加入了部分影像资料和火星图片,以及具有梦幻色彩的音乐,让读者在感受爱情故事的同时,直观地感受故事发生的奇幻北京,从而改变了过去阅读中仅靠再现性想象进行感知的接受系统。多元化的审美形式是网络小说对文学的一大贡献。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运用动态、静态、色彩等多种形式进行审美,进一步拓展了审美空间。总之,不论是审美动机的游戏化,还是审美标准的大众化,抑或是审美形式的多元化,都使网络文学成为当今最活跃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网络文学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些特点也会令网络文学容易失去理性的约束而走上歧途。

作者:姜楠 单位: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美文网文学范文3

一、网络环境下英文教学和英美文学融合教学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英美文学教学很多老师对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仅仅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的讲解,不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对网络教学环境不熟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很难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生也不重视网络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很难进行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

(二)学校设施不完善尽管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有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以应用网络工具,从而让英文教学和英美文学相融合的教学很难开展。学生无法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英美文学的魅力,导致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了解,在学习时不能主动借助网络平台,从而让网络课程的开展受到了阻碍。

(三)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高校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进行学生的成绩评定时,仅仅依靠期末考试一张试卷,考核方式死板。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只注重英语的书面学习,学习目的也仅仅是成绩的提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加上国家英语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在考试中运用越来越多的应试技巧,从而忽视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时不重视英美文学的赏析和理解,从而对英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英文教学和英美文学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适合学习的英语的气氛,创造课堂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英美文学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产生感悟,通过对英美文学的赏析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教学元素,利用网络视频、图文信息等,进行多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分组讨论教学在进行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相融合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给每个组固定讨论的题目,让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学的理解,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文化。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学生要积极阐述自己的观念,多倾听其他同学的观念,对于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让学生英语水平交流过程得到提升。

(三)开设网络课程教学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运用这个开放的平台,让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融合。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

(四)调整考核方式随着教学的改革以及网络课程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改变学生成绩的组成方式,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学习成绩加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在考试中加入学生的英文写作考核,题目要与学生对阅读英美文学的感悟有关,让学生加强对英美文学的学习。考试方式的改革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

作者:邰茜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文网文学范文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虽然现在网络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友好而简单的对话界面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网上探究活动与其它网络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可行性的任务,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有目的的查阅检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现在教育界广为推崇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同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积极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程序式、非事先设定的活动,它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去探索和建构语言的意义,从而建构对语言新的理解。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网上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环节

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通过网上探究活动来得以实施的。活动各环节如下:

1、介绍背景。介绍背景主要对于即将进行的活动进行介绍,并对于其涉及的主题以及相关的领域做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将要研究什么问题。

2、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主要是根据要研究的主题,对于学生明确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最终需要得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技能。

3、规划过程。这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活动具体进行的研究路径,从而使其在探究路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任务。

4、推荐相关的网络资源,使学生直接进入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而不至于因为学生自己漫无目的的搜索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英美文学教学目标内涵的认识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这一表述比较笼统,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层次感,但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再结合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从而获得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它的重心是通过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它的重心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美文网文学范文5

关键词: 英美文学课 网络资源 优势 要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以及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门课程目前在高校的地位不容乐观,处在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境地。英美文学课在高校被边缘化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当下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然。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校在师资严重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硬性增设商务英语、经贸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实用性强、见效快的应用型英语课程,而尽可能地把英美文学课的课时数减到最少。另一方面就是英美文学课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李公昭教授所言:“除了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找原因外,我们更应该从英美文学教学自身去找原因。比如,我们应自问: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如何设置,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更有效地吸引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2]P11

一、目前英美文学课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英美文学课的教材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大部分教材取材、风格单一,可读性不强,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教材更迭速度太慢,很多教材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学生了解最新东西的愿望;三是教材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启发性,忽略了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根据程爱民等人的调查显示,在英美文学课上,“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参与的要求不高”[3]P16。这种“黑板+粉笔+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沉闷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现在也有一些英美文学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多媒体,但很多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放映出来,这种“课本搬家”式的课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照样没有什么吸引力。

3.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在教学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往往决定了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调查显示,英美文学课“超过50%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形式”[4]P14,而一些国外常用的过程性考核,如学生在讨论、辩论、陈述、课堂发言、小组研究中的表现则很少被纳入评价体系,这无疑会引导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本内容,严重挫伤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与英美文学课相关的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正在改变着一切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针对目前英美文学课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利用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摆脱其边缘化的困境。

1.各高校英美文学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5]。根据教育部的精神,精品课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便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近年来,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此列出几个国内英美文学精品课程的网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http://www1.gdufs.edu.cn/jwc/bestcourse/kecheng/30/index.html

吉林师范大学:http://jpk.jlnu.edu.cn/jpkpx/ygwx/kcms-1.htm

南京大学英国文学:http://jw.nju.edu.cn/jingpin/ygwx/jxdw.htm

山西师范大学:htt

[1] [2] [3] 

p://.../jpkc/new/ymwx/kcsm.htm

湖州师范学院:http://wgyxy.hutc.zj.cn/wlkc/mg/index.asp

.图书馆网络资源。

图书馆除了有丰富的藏书之外,还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等。对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经常用到的数据库有Gale、Jstor、EBSCO、Proquest、PQDD等。对于在本校图书馆无法找到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服务等找到。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国内外的数字图书馆或网上虚拟图书馆里找到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

.英美文学的学习网站和论坛。

国内外很多网站和论坛有专门的英美文学资料可供阅读和下载,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此列出几个与英美文学学习相关的网站:

http://www.en.com

http://www.sparknotes.com.cn

http://www.gradsaver.com.cn

http://www.cliffsnotes.com

http://www.novelguide.com

.搜索引擎的使用。

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Baidu等,可以找到大量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资料,它们对英美文学的教学和学习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传统的单凭教师讲授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查找一些跟上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动画等资料,然后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软件将这些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出图文并茂、音色俱全的课件,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肯定会提高,求知欲自然也会增强。比如说,在讲授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时,教师可以播放这首诗的音频,并辅之以乡村雪景的动画,在这样的情境下,诗歌的格律、意境等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

.能丰富教学内容。

大部分英美文学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但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下载、整理一些满足学生需要的资源,有选择性地将英美文学的最新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到讲义中。比如,教师可以把当年获得大的文学奖项(如诺贝尔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英国布克奖等)的作家和作品适时地介绍给学生,这远比讲授那些他们不再感兴趣的作家和作品有效得多;在讲授一些生态意识较强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补充跟生态批评相关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批评能力,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态意识。因此,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使英美文学的教学突破一本书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仅靠语言的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前在讲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时,不管怎么解释,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但如果教师在网上下载一些反映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色的绘画作品和建筑图片,制作出PPT展示给学生看,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然后阐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就相对容易很多。

.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国英美文学课多年来一直习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主宰,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而网络资源的利用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建构者。网络的便利使学生在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构建自己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共同完成任务,下次上课的时候各组在短时间内作出汇报。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利用网络资源应注意的要点

由以上可以看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美文网文学范文6

一、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不仅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是很多我国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我国高校通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可见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及素质塑造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探究英美文化和文学的专业化途径。近年来,国内社会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非同寻常,英语及文化欣赏和学习出现两种极端心态和学习模式:实用性和娱乐性。此种状况的出现过多受到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和引领,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盛行和传播,网络的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无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资源的影响和引导,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与传统的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之高校教师对英美文学课程重视度不足,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讲授,学生也只是时刻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教学效率每况愈下。

二、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程定位

大学生是极具青春活力的一代新人,正是广泛摄取知识的大好时光,教师和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这一特点,深入调查和分析不同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学素养整体状况,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之前的办学和教学经验,在深入分析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适当地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定位,将课程设置调整到符合大学生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的方面,适当地将课程教学中的实用部分与素养塑造部分有机整合起来。注意不要过多使用说教的教学方式,避免无形之中引起年轻人的反感,而应该注重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规划有效引导学生,或适时结合所进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或辩论,以这种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教学过程中来。以课程常有的《简爱》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程相关资讯和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教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当前年轻人普遍抱以热情又怀有困惑的“爱情”为题,通过影片的欣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再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简爱》整个故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如此将课程定位在学生感兴趣又值得深思的内容上,事半功倍。

(二)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

当代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网络资源的冲击,生活在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资源的影响和引导,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与传统的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导致当前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止步不前的一大原因。教师在明确网络时代下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同时,又要认准网络资源的巨大潜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将无限的网络资源充分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去,如在《简爱》部分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首先提问:大家看过《简爱》的原着或影视作品吗?经过教师简单的描述和讲解,很多学生的好奇心都被带动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搜集相关资料,将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三)紧贴网络时代思潮进行课堂教学

网络时代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还有瞬息万变的潮流变化特点。教师应适应网络时代变化和发展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取更贴近学生思想和观念的教学内容。如课程设置中常见的《呼啸山庄》的教学部分,传统的教学重点在作品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等方面,而新时期的《呼啸山庄》主要在心理学方面引人入胜。教师应事先了解文学作品学习和分析的最新趋向,以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顺应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心理及对整个情节发展的潜在作用,从更加现实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教师也可将切身的教学体验分享到无限的网络中去,丰富网络资源、增进相互沟通交流。

总之,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及素质塑造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探究英美文化和文学的专业化途径。网络时代的英美文学课程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程相关资讯和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教学资料,将无限的网络资源充分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去,寻求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新路径。

美文网文学范文7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呈现美术基本现象,让学生学会学习。

美术是人们对人、社会、自然的视觉反映与造型概括。任何美术知识与技能都可从美术基本现象中观察归纳演示出来。因此,让学生从美术基本现象中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可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计算机网络为我们在教学中再现美术的基本现象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在教学浙教版初中第二册《美术》的《性格化和图案化了的面孔----京剧脸谱》时,我利用网络资源自制了一个课件,用来展示具有浓浓京剧味的美术基本现象,教学效果很好。课件以一段有关张飞的京剧录像作为导入,接着展示电影片段中张飞的生活形象,教学时让学生将张飞的京剧形象与生活形象进行比较,使学生从中感知京剧脸谱的各种形象与生活形象的区别。整个课件的背景是一张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的具有舞台效果的图像,在背景的角落还有一个简单的脸谱动画。课件中还编辑了大量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的京剧脸谱作品,如剪纸脸谱、邮票脸谱……学生从这些美术基本现象中获得有关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从中掌握了绘制京剧脸谱的技能。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拓宽学生美术视野。

利用计算机网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我在和学生一道欣赏浙教版第三册《美术》的《我国建筑艺术欣赏----北京故宫》时,引导学生浏览“故宫博物院”网站(http://)。打开此网站,学生就犹如亲临故宫,可以全方位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学生可以在“故宫博物院总说”、“故宫藏书”、“文物保护”等十多个栏目中畅游。他们在欣赏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品的同时,还可获得很多文物鉴别知识。如“网上博物苑”的“陶瓷真赝对比”一栏中,既介绍了中国八千年左右陶瓷业名窑迭出、佳作不断的悠久历史,也列举了明代仿古瓷的形成规模,清代康雍乾时期、晚清至民国时期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三个“仿古瓷”高潮期,内容翔实,极富知识性,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学习辨别陶瓷真赝的知识;又如点击“文物保护”专题,还能了解文物部门究竟是如何修复那些残缺的珍贵文物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开阔了视野,优化了知识结构,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网举办师生画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举办师生画展,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有效手段。以前,我们往往将美术作品张贴在三合板上予以展览。这样的画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自从有了校园网后,我们便充分利用校园网举办师生画展。具体的做法是将相关的美术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好后转入计算机,然后上传到校园网中。具体网页可编成如下几种类型:美术教师学生时代画展;美术教师工作年代画展;学生年段画展;学生班级画展;学生个人画展。实践证明,在校园网举办师生画展,让更多的学生能体会到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举办校园网师生画展以来,我校师生的美术作品被报刊杂志录用的篇幅比以前大为增多。

美文网文学范文8

一、提高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具体方式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及开发性的特点,不仅能帮助教师们获得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们获取所需知识。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良好的结合起来,首先应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两者结合之前教师们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可通过调查学生或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高中生群体对于高中美术的认识及主要诉求,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们的需求并将网络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容易获得的素材,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其优点营造出较为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们利用网络技术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们往往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而苦恼,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们不知道叨陛知识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后,教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对网络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图片予以展示,并可将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充分享受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学习的便利性,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重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观因个体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因此即使对于同一幅作品学生们也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网络环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己经导致教学观念及过程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注重教授学生们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这一环节较为忽略,因此学生们对作品的评价结果较为困惑。当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教师们能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拓展其思维。

4.指导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后复习巩固的效率。网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们在课后可以将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电子版的文档进行复习巩固,老师还能通过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远程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还可以推荐给学生相关的网站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后学习,深入理解教师们在课上讲授的内容,并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发挥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二、总结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加速传统教学方式向网络化方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们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悟与自身的情感体会相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与实体的有效结合,带动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网络资源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课后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促进学生们学习思想的转变,改善教学环境。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季海燕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美文网文学范文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ernie Dodge于1995年将该活动首次命名为网上探究活动(WebQuest),提出该活动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习者与之发生互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这种理论的提出,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加入这一队伍,不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充实完善这一计划。虽然现在网络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友好而简单的对话界面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网上探究活动与其它网络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可行性的任务,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有目的的查阅检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

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现在教育界广为推崇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同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积极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程序式、非事先设定的活动,它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去探索和建构语言的意义,从而建构对语言新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提倡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在网上探究活动方案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认知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二、网上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环节

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通过网上探究活动来得以实施的。活动各环节如下:

1、介绍背景。介绍背景主要对于即将进行的活动进行介绍,并对于其涉及的主题以及相关的领域做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将要研究什么问题。

2、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主要是根据要研究的主题,对于学生明确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最终需要得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技能。

3、规划过程。这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活动具体进行的研究路径,从而使其在探究路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任务。

4、推荐相关的网络资源,使学生直接进入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而不至于因为学生自己漫无目的的搜索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5、实施探究活动。学生集体协作或单独完成实施小组的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体研究活动的主题,自主分工实施探究并最后提出探究成果。

6、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估。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网上探究活动中,学习者在评估自身学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活动评价标准由教师启发学生参与制定,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学习所建构的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目标内涵的认识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着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这一表述比较笼统,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层次感,但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再结合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着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文学原着,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从而获得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它的重心是通过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 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进而胜任跨文化交际,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它的重心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由于课时有限,上文学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在传统的文学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与文化素养,达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

四、网上探究活动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把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能更好的把“教——学”过程扩展为“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在阅读原着的基础上对某一个作家作品开展广泛而且有一定深度的探索,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了解形成这种文本的历史、哲学和社会背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运用文学理论对于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性的思想。采用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当务之急,要求学生对某一专题开展综合性的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用最有效的手段完成学习任务。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这种活动的过程甚至比活动的结果更为重要。

在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这一方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网上探究活动与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之间高度契合,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可以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家作品作为活动的主题,在原来的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开展网上探究活动。老师提前要求学生去读某部作品,网络的发展,让图书馆走入历史走入网络。现今网络服务已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项目。同学们可以透过远程的期刊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轻松地取得所需数据。

以美国文学史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老师提前让学生阅读菲茨杰拉德简介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课堂上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推荐给学生网络资源对于这一经典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语言和写作风格中的某一项进行网上探究活动,最后要求学生以课堂陈述或者书面文字的方式汇报探究活动的成果,从而对其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在网上探究过程中深入的分析鉴赏这一经典力作,使学生在欣赏其优美语言的基础上,提高了科研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五、结论

以上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以及网上探究活动,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与网上探究活动的契合以及网上探究活动在英美文学中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趋势,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在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网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达到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odge,Bernie.Some Thoughts aboutWebQuest.Http://edweb.sdsu.edu.

[2]戴炜栋.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1999(4)

美文网文学范文10

21世纪的文坛百花齐放,21世纪的教育呼唤创新,丰富、多样的文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尽的源泉。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好似文学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一开放就显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文学的脉搏,要关注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其发展,并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大语文教育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读、赏、说、写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鉴赏、学会审美、学会写作,从而更为实效的开展好语文的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仅以个人有限的探索为中心,以个人思考所能达到的高度为半径,试着划一个圆,谈谈个人对在语文教学中关注网络文化、鉴赏网络文学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 走进网文世界,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网络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传播性,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更使我们置身一个开放、自由的时代。学生已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教育者,就更不能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只局限在课堂、课本、练习、试卷之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面对新的时代,创新教育的呼唤,我们需要拓宽学生的见识与思维空间,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一双能发现美、追求美的眼睛。网络文学作为新生事物,其部分超越传统文学的地方还是深深吸引了喜好新奇、向往轻松自然阅读的广大青少年读者。因此,我觉得对于新兴的网络文学,我们不但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反而应给以关注。在我校的网络教育环境下,我和学生们一同走进网文的世界,置身于“橄榄树”(wenxue.com )和“榕树”(rongshu.com)之中,漫步于网络文学的芳草地,感受着那份惬意与自然。一个学生说 “与课本上的文章相比,网络文学不仅情节简单,叙述方式自由,而且大多写的是个人经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还有的学生认为“网络文学讲述的都是内心的感受,真切、压抑、好像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读完后,能让心里感到轻松一些。”听过后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在品读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有批判、有选择、有理性的鉴赏网络文学作品,既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网络文化的魅力。这也正是我的初衷。

二、 领略网文魅力,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回顾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史,每一次艺术的进步,总是和媒体的进步联系在一起,而每次文学的革命首先总是传播手段的革命。如今我们进入了网络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的新时代,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形式,必将成为文学家族中的新成员,成为新世纪文学 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刘勰说得好:“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见情”。可见,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关注网络文学亦是如此,应把握其作品中的情,与学生一道来挖掘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21世纪 被人们称为后现代社会,无深度、平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 特征,而网络文学正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不像传统的文体——诗、文、戏剧、小说那样,网络文学不把意义的深刻性作为其终极的追求,而是强调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的宣泄效果,强调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娱乐功能,作品直指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袒露心迹、展示真诚,也正是网络文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在网文世界里,鱼目混珠的现象是存在的,因此,让学生们学会选择,有批判的品读网络文学作品。取其文学作品之精华,读之、赏之;遇其文学作品之糟粕,弃之、批之。试以“网络上第一部畅销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例,作者(蔡智恒)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诠释爱情全新的一面——网恋,这不能不说是小说中一次全新的尝试。以网民“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小说采取了一种口语化的平易叙述方式,以唯美的爱情取向,跳跃的短句,创新的符号化语言,表述了当代青年的情感感悟,最终体现网恋的一种悲剧情结。在品读之中,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达到能够对作品会审美、会鉴赏。这一点也是我们在大语文教育过程中,所追求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

三、 鉴赏网文精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在课堂里学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不待老师教,自己能作文。”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时期,人生多彩的季节,有着个人对生活独特的理解,更有着个人才情表现的欲望,他们渴望拥有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一个自由、无功力、广阔的空间——网文世界。在这种特殊的网络写作环境中,学生们思维空前活跃灵动,情感自由无羁,写作的原动力和潜意识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掘。由于没有功力的驱使,他们可能更能沉浸于审美的表达;由于没有审查制度的存在,他们可能更为直抒胸臆;由于他们没有诸多文学清规的桎梏,他们的表达也更为自由,他们的作品也就更为原汁原味、质朴清新。当然,学生们稚嫩的作品,涂鸦之作,还学要不断的假以提升和完善。但我想敢于尝试写作,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加之教者的引导和帮助,是他们走向成功写作的保障。为此,我引导学生们走进网络文学的世界,一起来鉴赏网络文学中的精品之作,感受着:《第一次亲密接触》、《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中网恋的悲剧化——网络与现实的冲突;《告别薇安》、《活得像个人样》中压抑情感的释放——人物心灵的真情坦言;《龙神计划》、《火星计划》中图、文、声、像超文本链接——置身于可视、可听、可写的自由空间。透过文字,学生们感受到的络文学的美,在于它的随意、朴实、不以名利为创作动机;它的美在于能够更加直接、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不受那种形而上的审美标准束缚。那种美是埋藏几千年的两个字——自然,不假包装的自然,是说教之外的生活真理,使哲理之外的人生真谛。在这种美的感染下,很多学生也尝试着敲击键盘的那份快感,往日写作文的那份惆怅在键盘声中消失了,网站论坛上,他们畅所欲言。看看那些流畅、真实的文字,我再一次被感动了,感动于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看法、乐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些不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苦苦追寻的么?

美文网文学范文11

——赵丽宏《网络会给文学带来什么》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不到10年,便已形成了波涛汹涌之势。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文化景观一样,网络文学也成了一种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文学景观。这种文学景观在萌芽状态时并没有引起文坛的重视,常常被视为泡沫化的或灌水的游戏之作。主流文学对之大有不屑一顾的意味,也没有什么评论家出来对这种文学景观进行认真的思考,更不用说从文化哲学的层次上进行系统的学理性研究。

但人们的观念总是被事实所改变的。当网络文学在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有模样的作家,一批有模样的作品,而且一年比一年更有模样的时候,这种景观就越来越逼近了人们的理论视野。人们再也无法对一种读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的文学景观视而不见,而那种视而不见的心态除了说明观念跟不上文学发展的客观形势,再也不具有表达贵族式的优越感的意义。对最严厉的批评家来说,他可以瞧不起网络文学的具体作品,以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但却不可以不对这样一种日益强大的文学现象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的队伍正是迅速成长,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也随之迅速壮大。这样一种前景已经越来越清晰,以至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由文坛的边缘向中心逐渐突进的倾向。对于这样一个既是文化动向又是文学动向的事实,从理论上作出回顾和前瞻的必要性日益强烈。如果我们由于理论的思辨性和典雅性而对这一平民化的文学现象视而不见,那么这将是理论的迟钝而不是它的骄傲。

对网络文学而言,一种文化性审视比一种审美性审视更加重要,因为,网络文学首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然后才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片新的审美星空,眺望这片星空我们看到了它的浩渺,绚烂,芜杂,也许,还有深邃。

一、网络星空下的文学省思

1.寻找文学的价值皈依

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其意义可能就是技术性的,而不具有哲学和文化的内涵;也可能是价值性的,将带来观念改变以至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它带来了工业革命的全新时代,带来了人类观念和生活的巨大变化,这是新技术的价值论意义的典范。而后来的联合收割机则只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它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个人几天的工作,但却只有技术性意义,而没有观念更新的意义,没有哲学文化层面的价值论意义。这样一种意义的辨析,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网络给文学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是只有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意义呢,还是具有改变文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意义?这是一个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1)从技术向价值的渗透

网络文学作品当然是在电脑上创作出来的,但这个事实并没有价值论意义。一部作品,不论它是由传统的方式写出来,还是在电脑上操作出来,也许有效率高下的不同,却不会因为写作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观念和特征,不论用什么写作工具,作者该怎么写还怎么写。事实上,所谓传统作家,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用电脑来写作的,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直接贴到文学网站上去,而不是首先在纸质媒介如文学刊物上发表出来。他们如果这样做了,谁能说他们不是网络文学作者,他们的作品不是网络文学?

美文网文学范文12

1.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建立

英美文学虽然是一门十分具备文学修养的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非常不容易学习,尤其是对英美文化历史了解得不够深入的同学,在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更会造成趣味缺失,从而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改革的前提下进行网络课堂的建立,进而实现英美文学的高效教学。首先,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对于英美文学而言,由于都是采用翻译版本的,对于原来版本的理解和阐述,会因为翻译者的个人理解而产生不一定的结果。因此,为了能够保证英美文学的原汁原味,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恰当的原文引入。通过自我翻译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才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诸多限制,造成了无法进行原文教学,或者是原文教学的资源不够充分。因此,采用网络课堂,就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进行原文的收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实现网络化自学。其次,英美文学的理解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来进行深入与加深。实际上对于文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方法的讲解,更多层面上是针对个人文学素养的一种养成,了解英美文学以及学习英美文学,都是通过合理的网络课堂资源作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们在网络化的平台上,进行文学修养的养成。实际上,文学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因此注重网络课堂的建设,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最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资源和共享能力,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英美文化,才能更进一步去了解英美文学。实际上,文学学习是一个比较苦涩的过程,无法通过非常有效的讲解方式来进行培养,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自我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培养。那么,在理解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英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才能够真正的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背景,也更能够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来理解文学的魅力。

2.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

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其应用的特点和应用的效果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深入认识。第一,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特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培养,因此其主要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兴趣。网络课堂具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和灵活性。因此,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和视野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厌学现象的出现。此外,对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而言,其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文学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英美文学网络课堂来实现。第二,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一般是需要长期来形成的,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然后再利用网络的兴趣培养优势进行趣味化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学生们的支持,进而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教学课堂的效果有所提升,就需要实现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基本模式,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模式完善了教学的不足,并且充分实现了趣味化教学的模式,实现了真正的进行素养针对性培养的模式。

3.结语

英美文学的魅力非常浓厚,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影响了学生们正常学习的效果。英美文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先从历史文化和兴趣抓起,而网络课堂就具备这样的优势,能够在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学生们的文学修养进行培养,从而保证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英美文学的网络课堂,并且合理进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鲁珊单位:萍乡学院外语系

相关文章